CN104202119B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2119B
CN104202119B CN201410426036.6A CN201410426036A CN104202119B CN 104202119 B CN104202119 B CN 104202119B CN 201410426036 A CN201410426036 A CN 201410426036A CN 104202119 B CN104202119 B CN 1042021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coding
user
instruction
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260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02119A (zh
Inventor
张和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2603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021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02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2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02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2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的数据发送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用户的数据输入指令时,获取所述数据输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一信息编码,并缓存所述第一信息编码,且使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等待一段不超过预设时长的时间,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从而,区别于现有技术即收即发的发送方式,本申请在接收到用户的输入数据时,对其进行缓存并延迟发送,在数据的延迟等待期间,用户可依据实际需求对其进行编辑。可见,本申请通过对输入数据进行延迟发送,实现了输入数据的可编辑性,为用户操作带来了便利,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向带语音命令的站点拨打电话进行相关业务的咨询或办理时,用户需要在所拨打站点的语音提示下进行相应按键操作。
目前,当在所拨打站点的语音提示下进行相应按键操作时,用户每向手机等电子设备输入一个字符,则电子设备立刻将输入的字符发送至网络,以实现向站点发送,也就是说,电子设备采用即收即发的方式向站点发送数据,然而,一旦将用户输入的字符发送至网络,则用户不能再对其进行编辑,如修改、删除等,如果中途输入错误,例如身份证号码中的某个数字输错,则只能等待站点的错误提示然后重听语音菜单并重新输入。
综上,亟需提供一种在与语音站点进行交互时,能够使用户对输入数据进行编辑的数据发送方法或系统,以方便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以克服现有数据发送方式不能使用户对输入数据进行编辑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为此,本申请公开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与网络相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在其用户界面上为用户提供进行数据输入的输入位置,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用户的数据输入指令时,获取所述数据输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一信息编码;
缓存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并使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等待不超过预设时长的时间;
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将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上述方法,优选的,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将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用户界面上第一个输入位置的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接收到网络的输入指令的时刻,其他输入位置所对应的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所述信息编码前最后一次发送数据的发送时刻,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小于网络响应超时时长;
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一预设时长,若一直未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的修改指令时,获取所述修改指令所对应的第二信息编码,并将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修改为所述第二信息编码;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的删除指令时,清除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前的插入指令时,获取所述插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三信息编码,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作为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前相邻信息编码进行缓存。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在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后,若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且未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一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在接收到所述插入指令后,若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将由所述第三信息编码、第一信息编码依次组成的编码段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所述插入指令且未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一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并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待发送的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后,结束发送数据;
在最后一次发送信息编码后经过第一预设时长,若一直未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且未接收到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结束发送数据。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待发送的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未被编辑,则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若在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后,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则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若在接收到所述插入指令后,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则将由所述第三信息编码、第一信息编码依次组成的编码段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上述方法,优选的,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将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用户界面上第一个输入位置的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接收到网络的输入指令的时刻,其他输入位置所对应的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所述信息编码前最后一次发送数据的发送时刻,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小于网络响应超时时长。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对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修改指令时,获取所述修改指令所对应的第二信息编码,并将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修改为所述第二信息编码;
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对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删除指令时,清除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
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前的第一插入指令时,获取所述第一插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三信息编码,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作为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前相邻信息编码进行缓存;
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后的第二插入指令时,获取所述第二插入指令所对应的第四信息编码,并将所述第四信息编码作为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后相邻信息编码进行缓存。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删除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后相邻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第一插入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并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第二插入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发送通过网络至第二电子设备,并在所述第四信息编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四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由所有已缓存且未发送的信息编码按其相应输入位置的先后次序依次组成的编码段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后,结束发送数据;
在将已缓存的信息编码全部发送后,经过第二预设时长,若一直未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且未接收到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结束发送数据。
一种数据发送系统,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与网络相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在其用户界面上为用户提供进行数据输入的输入位置,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用户的数据输入指令时,获取所述数据输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一信息编码;
缓存模块,用于缓存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并使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等待不超过预设时长的时间;
发送模块,用于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将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上述系统,优选的,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用户界面上第一个输入位置的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接收到网络的输入指令的时刻,其他输入位置所对应的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所述信息编码前最后一次发送数据的发送时刻,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小于网络响应超时时长;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一预设时长,一直未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上述系统,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编辑模块,所述第一编辑模块包括第一修改单元、第二删除单元和前插入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修改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的修改指令时,获取所述修改指令所对应的第二信息编码,并将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修改为所述第二信息编码;
所述第一删除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的删除指令时,清除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
所述前插入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前的插入指令时,获取所述插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三信息编码,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作为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前相邻信息编码进行缓存。
上述系统,优选的,所述发送模块还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在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后,若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且未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一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第五发送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在接收到所述插入指令后,若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将由所述第三信息编码、第一信息编码依次组成的编码段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第六发送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所述插入指令且未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一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并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上述系统,优选的,还包括:
第一结束模块,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待发送的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后,结束发送数据;
第二结束模块,用于在最后一次发送信息编码后经过第一预设时长,若一直未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且未接收到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结束发送数据。
上述系统,优选的,所述第一结束模块包括:
第一结束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未被编辑时,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第二结束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在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后,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第三结束单元,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在接收到所述插入指令后,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由所述第三信息编码、第一信息编码依次组成的编码段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上述系统,优选的,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七发送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用户界面上第一个输入位置的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接收到网络的输入指令的时刻,其他输入位置所对应的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所述信息编码前最后一次发送数据的发送时刻,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小于网络响应超时时长。
上述系统,优选的,还包括第二编辑模块,所述第二编辑模块包括第二修改单元、第二删除单元、第一插入单元和第二插入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编辑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对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修改指令时,获取所述修改指令所对应的第二信息编码,并将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修改为所述第二信息编码;
所述第二删除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对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删除指令时,清除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
所述第一插入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前的第一插入指令时,获取所述第一插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三信息编码,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作为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前相邻信息编码进行缓存;
所述第二插入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后的第二插入指令时,获取所述第二插入指令所对应的第四信息编码,并将所述第四信息编码作为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后相邻信息编码进行缓存。
上述系统,优选的,所述发送模块还包括:
第八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第九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删除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后相邻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第十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第一插入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并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第十一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第二插入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发送通过网络至第二电子设备,并在所述第四信息编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四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上述系统,优选的,还包括:
第三结束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由所有已缓存且未发送的信息编码按其相应输入位置的先后次序依次组成的编码段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后,结束发送数据;或,
第四结束模块,用于在将已缓存的信息编码全部发送后,经过第二预设时长,若一直未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且未接收到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结束发送数据。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与网络相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系统。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公开的数据发送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用户的数据输入指令时,获取所述数据输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一信息编码,并缓存所述第一信息编码,且使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等待一段不超过预设时长的时间,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从而,区别于现有技术即收即发的发送方式,本申请在接收到用户的输入数据时,对其进行缓存并延迟发送,在数据的延迟等待期间,用户可依据实际需求对其进行编辑。可见,本申请通过对输入数据进行延迟发送,实现了输入数据的可编辑性,为用户操作带来了便利,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公开的同步接收与发送数据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六公开的异步接收与发送数据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七的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八的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九的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系统实施例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系统实施例十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系统实施例十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系统实施例十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系统实施例十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系统实施例十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系统实施例十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系统实施例十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系统实施例十八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与网络相连接,且在其用户界面上为用户提供进行数据输入的输入位置,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pad、笔记本电脑、一体机等设备。
如图1所示,所述数据发送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1:接收到用户的数据输入指令时,获取所述数据输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一信息编码。
其中,所述数据输入指令是指用户在所述电子设备用户界面的相应输入位置进行相应的按键操作所产生的指令,不同按键对应不同的输入指令,例如,进行数字输入时,用户按下数字9所在的按键,电子设备即可接收到用户的数字9输入指令。
接收到用户的数据输入指令后,继续对所述数据输入指令进行解析,依据预先存储的指令与信息编码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指令所对应的信息编码。所述信息编码可以是二进制编码、ASCII编码等实现数据存储所采用的编码,如,接收到用户的数字9输入指令时,获取数字9所对应的二进制编码或ASCII编码,以方便对其进行缓存。
S102:缓存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并使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等待不超过预设时长的时间。
为了能够使用户对输入的数据进行编辑,例如修改、删除、插入数据等,本实施例在接收到用户的数据输入指令后,并不立即发送数据,而是对其进行缓存(具体缓存其所对应的信息编码),使其延迟等待一段时间,为用户的编辑操作提供支持,用户可在数据的等待期间,对其进行所需的编辑操作。
S103: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将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当缓存信息编码,并使其延迟等待一段时间后,在满足预设的发送条件时,便不再继续延迟,将其发送至目标设备。
其中,发送条件的制定可视实际需求而定,以即能够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编辑时间,又不会导致数据的过于拖延发送为准。
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pad、笔记本电脑、一体机等设备,也可以是网络站点的服务器设备。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公开的数据发送方法,在接收到用户的数据输入指令时,获取所述数据输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一信息编码,并缓存所述第一信息编码,且使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等待一段不超过预设时长的时间,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从而,区别于现有技术即收即发的发送方式,本申请在接收到用户的输入数据时,对其进行缓存并延迟发送,在数据的延迟等待期间,用户可依据实际需求对其进行编辑。可见,本申请通过对输入数据进行延迟发送,实现了输入数据的可编辑性,为用户操作带来了便利,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其中,所述步骤S103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S201: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本实施例二具体针对网络应用环境,并基于避免网络响应超时这一原则对发送条件即所述基准时刻及第一预设时长进行限定。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用户界面上第一个输入位置的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接收到网络的输入指令的时刻,例如,收到网络站点“请输入身份证号码”、“请选择所需选项”等提示指令的时刻;其他输入位置的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所述信息编码前最后一次发送数据的发送时刻,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小于网络响应超时时长。
假设网络响应超时时长为7s(second),则本实施例中,可将第一预设时长设定为4s、5s或6s等小于7s的时长,第一个输入数据的发送时刻与接收到网络输入指令时刻的时间间隔不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之后,每两个相邻数据发送的时间间隔不超过第一预设时长,以避免网络响应超时。
S202: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一预设时长,若一直未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本实施例中,在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若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认为该信息编码无误,不需再被编辑,因此,结束延迟等待,发送该信息编码。也就是说,在数据的等待期间,将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作为该数据发送的参考依据;相反,若经过第一预设时长,一直未接收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为避免网络响应超时,不再使数据继续等待,将其通过网络发送至目标设备。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具有相对同步性,即每接收到一个新的数据,该新数据的前相邻数据就已被发送或在接收到该新数据的同时被发送,用户在输入数据过程中,可对当前最新的一个输入数据进行编辑,其中,相邻数据具体是指输入位置相邻的数据。
为方便用户操作,可通过在电子设备用户界面上将可编辑数据、不可编辑数据分别呈现为不同的显现形式,来告知用户哪些数据可编辑,哪些不可编辑。如,将可编辑数据显示为绿色,将不可编辑数据显示为红色,或置可编辑数据为闪烁状态,置不可编辑数据为静止状态,或在可编辑数据下设置下划线等。
以下继续公开本实施例的一具体示例,本示例假设第一预设时长为5s,且本示例中数据设有下划线表征其可被编辑,无下划线表征其已被发送,不可被编辑:
3---在接收到网络输入指令的第2s用户输入数字3,数字3有3s的可编辑时间;
35---用户在输入数字3之后的第2s输入数字5,则数字3立刻被发送出去,此时,数字3不可再被编辑,数字5有5s的可编辑时间;
35---用户在输入数字5之后的5s内没有任何操作,则为避免网络响应超时,在数字5输入后的第5s时,将数字5发送出去。
实施例三
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具体基于实施例二的方案,对数据的编辑过程进行说明。
其中,在所述步骤S102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1: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的修改指令时,获取所述修改指令所对应的第二信息编码,并将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修改为所述第二信息编码。
S402: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的删除指令时,清除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
S403: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前的插入指令时,获取所述插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三信息编码,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作为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前相邻信息编码进行缓存。
由于实施例二中,用户仅可以对最新的输入数据进行编辑,因此,本实施例的用户编辑操作包括修改数据、删除数据、在数据前插入数据(在数据后插入数据按输入新的数据处理)。
电子设备可通过退格键为用户提供删除功能,通过退格键及数据输入键为用户提供修改功能,通过光标移动键及数据输入键为用户提供插入功能。
当用户通过相应按键实现对最新的输入数据进行修改、删除或前插入操作时,本实施例执行与用户操作指令相对应的缓存修改、缓存清除、缓存插入等操作,其中,此处的缓存插入是指将插入数据对应的信息编码缓存为被插入数据的前相邻信息编码,以保证插入数据在被插入数据前被发送。
实施例四
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其中,在步骤S401之后,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S501: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在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后,若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其中,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时,即认为该新数据的前相邻数据可被发送,由于其前相邻数据相对应的缓存信息即第一信息编码被修改更正为第二信息编码,因此,将第二信息编码发送出去。
S502: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且未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一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缓存的第一信息编码被修改为第二信息编码后,为防止网络响应超时,第二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仍采用之前第一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以所述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一预设时长,若一直未接收到新的输入指令,则发送第二信息编码。
在步骤S403之后,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S503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在接收到所述插入指令后,若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将由所述第三信息编码、第一信息编码依次组成的编码段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数据之前插入数据后,若在所述被插入数据的等待期间,接收到用户新的输入指令,则插入数据及被插入数据结束延迟等待,将插入数据及被插入数据保持先后次序发送出去。
S504: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所述插入指令且未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一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并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若在所述被插入数据的等待期间,即以所述被插入数据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一直未接收到新的输入指令,为避免网络响应超时,需向网络发送数据,此时,不必将插入数据和被插入数据一起发送,仅发送插入数据即可实现防超时目的,被插入数据可继续被编辑,后续在被插入数据符合条件时,再对其进行发送。
以下仍以第一预设时长为5s进行举例:
3---接收到网络输入指令后,经过2s用户输入数字3,数字3有3s的可编辑时间;
35---用户在输入数字3之后,经过2s输入数字5,则3立刻被发送出去,此时,3不可再被编辑,数字5可在之后的5s内被编辑;
36---在输入5后的第3s,用户发现5输入错误,退格删掉5,并输入数字6,即将5修改为6,6有2s的可编辑时间;
368---输入6后经过2s无数字被输入,6被发送,取消其下划线,在发送6后经过1s,用户输入8,此时,8有4s的可编辑时间;
3618---8输入后经过1s,用户发现漏输了1,则将1插入8前,此时,1、8下均设下划线,两个数字均有3s的可编辑时间;
361---插入1后,经过1s,用户发现不需要8,将8删除,且不再有新的数字输入,1s之后,为防网络超时,发送数字1。
本申请各个示例中,均假定用户的输入、修改、删除或插入等操作不耗时。
实施例五
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流程基于实施例二或实施例四的方案,其中,在所述步骤S103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601: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待发送的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后,结束发送数据。
其中,步骤S601包括: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未被编辑,则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若在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后,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则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若在接收到所述插入指令后,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则将由所述第三信息编码、第一信息编码依次组成的编码段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S602:在最后一次发送信息编码后经过第一预设时长,若一直未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且未接收到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结束发送数据。
本实施例针对用户输入最后一个数据,且在该数据无误不需修改的情况下,为提高发送效率,在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不再使其继续延迟等待,直接将其发送出去,并不再接收新的输入数据,结束本次发送。
电子设备具体可通过其确认键为用户提供结束发送功能。
相反,若在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后经过预设时长,一直未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以及新的输入指令,则默认本次发送结束,不再接收新的数据。
实施例六
参考图7,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图,其中,步骤S103还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S701: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用户界面上第一个输入位置的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接收到网络的输入指令的时刻,其他输入位置所对应的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所述信息编码前最后一次发送数据的发送时刻,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小于网络响应超时时长。
本实施例同样针对网络应用环境,并基于避免网络响应超时这一原则对发送条件即所述基准时刻及第二预设时长进行了限定。
区别于实施例二至实施例五的方案,本实施例中,参考图8,数据的发送不以新的数据输入指令的接收为参考,每两个数据发送的时间间隔固定为所设定的时长,即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不具同步性,用户可对未发送的所有数据进行编辑。
例如,用户当前已输入8个数字:62263090,但仅有前2个数字62被发送,则用户可对后六位数字263090进行编辑。
其中,由于本实施例方案中每经过固定时长,从所有未发送数据中选取一个数据进行发送,为保证数据发送次序的正确性,本实施例方案在接收到用户的数据输入指令,对该指令所对应的信息编码进行存储时,同时对所述信息编码进行次序编号的绑定,以使发送所述信息编码时有序可循。
各信息编码所绑定的次序编号依据所述信息编码在电子设备用户界面的输入位置而定,输入位置较为靠前的信息编码其绑定的次序编号也较为靠前。
实施例七
参考图9,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七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具体基于实施例六的方案,对数据的编辑过程进行说明。
其中,在所述步骤S102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901: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对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修改指令时,获取所述修改指令所对应的第二信息编码,并将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修改为所述第二信息编码;
S902: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对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删除指令时,清除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
S903: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前的第一插入指令时,获取所述第一插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三信息编码,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作为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前相邻信息编码进行缓存;
S904: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后的第二插入指令时,获取所述第二插入指令所对应的第四信息编码,并将所述第四信息编码作为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后相邻信息编码进行缓存。
由于用户可对未被发送的所有数据进行编辑,因此,本实施例的用户编辑操作包括修改数据、删除数据、在数据前插入数据以及在数据后插入数据。
电子设备可通过退格键为用户提供删除功能,通过光标移动键、退格键及数据输入键为用户提供修改功能,通过光标移动键及数据输入键为用户提供插入功能。
当用户通过相应按键实现对某数据进行修改、删除或插入操作时,本实施例执行与用户操作指令相对应的缓存修改、缓存清除、相应的缓存插入等操作。
其中,修改操作时,新缓存的信息编码仍采用被修改的信息编码的次序编号;删除操作时,将被删除信息编码的后相邻信息编码关联至所述被删除信息编码的前相邻信息编码之后;前插入操作时,将插入的信息编码关联至被插入信息编码的前相邻信息编码及所述被插入信息编码之间;后插入操作时,将插入的信息编码关联至被插入信息编码及其后相邻信息编码之间。
实施例八
参考图10,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八的流程图,其中,在步骤S901、S102、S903、S904之后还分别包括以下步骤:
S1001: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S1002: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删除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后相邻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S1003: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第一插入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并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S1004: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第二插入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发送通过网络至第二电子设备,并在所述第四信息编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四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数据的等待期间,若数据被编辑,例如修改、删除、前插入或后插入等,则当距上次发送的时间间隔达到设定时长时,将编辑后相应的待发送数据发送出去。
以下通过具体示例对上述发送过程进行说明,其中,第二预设时长即发送间隔设定为5s。
71---用户输入银行卡号,在接收到网络输入指令后经过1s输入2个字符71,7有4s的可编辑时间,1有9s的可编辑时间;
62---输入71后经过2s用户发现前两个字符输入错误,按住退格键将71全部删掉,并输入字符62,此时,6有2s可编辑时间,2有7s可编辑时间;
6226090---输入62后,经过2s,第一个字符6被发送,再经过3s用户输入26090,则此时第二个字符2有2s的可编辑时间,其后面字符的可编辑时间依次累加5s;
62263090---输入26090后,经过3s用户发现在第五个字符0之前漏输了3,则移动光标,在0前插入3,此时,第三个字符2有4s的可编辑时间;且在此之前1s第二个字符2被发送;
62263080----插入3后经过7s,用户发现9错误,把光标移动到9后面,删掉9,插入8,实现将9改为8,在此之前3s,第三个字符2被发送,且此时第四个字符6有2s的可编辑时间;
6226308000001111---插入8后经过6s时,用户将剩下的字符全部输入,期间,第四个字符6被发送,此时第五个字符3有1s的可编辑时间,若用户检查各字符无误,则1s后字符3被发送,之后,每间隔5s依次发送一个字符。
实施例九
参考图11,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实施例九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流程基于实施例七或八的方案,其中,在所述步骤S103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101: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由所有已缓存且未发送的信息编码按其相应输入位置的先后次序依次组成的编码段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后,结束发送数据;
S1102:在将已缓存的信息编码全部发送后,经过第二预设时长,若一直未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且未接收到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结束发送数据。
为提高数据发送效率,当用户数据输入完毕,且检查各数据无误时,可发送结束指令以实现将未发送的数据按次序一次性全部发送出去。
电子设备具体可通过其确认键为用户提供确认结束功能。
例如,6226308000001111---当用户将身份证号码中余下的00001111全部输入且检查各字符无误后,发现此时才发送了4个字符,其后若每间隔5s才发送一个字符,则发送延迟较长,此时,用户按下确认键,即可将未发送字符按顺序一次性全部发送出去,提高了数据发送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二至实施例五中数据的接收和发送相对同步,如图3所示,实施例六至实施例九中数据的接收和发送不具同步性,如图8所示,两套实施例分别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实现方案,在将本申请的数据发送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时,可采用两种可选的模式: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以分别对应以上的两套方案,并由用户依据使用习惯来选择所需的模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个示例中,均假定用户的输入、修改、删除或插入等操作没有任何耗时。
实施例十
参考图12,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系统实施例十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与网络相连接,且在其用户界面上为用户提供进行数据输入的输入位置,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pad、笔记本电脑、一体机等设备。
如图12所示,所述数据发送系统可以包括获取模块1201、缓存模块1202和发送模块1203。
获取模块2101,用于在接收到用户的数据输入指令时,获取所述数据输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一信息编码。
其中,所述数据输入指令是指用户在所述电子设备用户界面的相应输入位置进行相应的按键操作所产生的指令,不同按键对应不同的输入指令,例如,进行数字输入时,用户按下数字9所在的按键,电子设备即可接收到用户的数字9输入指令。
接收到用户的数据输入指令后,继续对所述数据输入指令进行解析,依据预先存储的指令与信息编码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指令所对应的信息编码,其中,不同的指令对应不同的信息编码。所述信息编码可以是二进制编码、ASCII编码等实现数据存储所采用的编码,如,接收到用户的数字9输入指令时,获取数字9所对应的二进制编码或ASCII编码,以方便对其进行缓存。
缓存模块1202,用于缓存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并使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等待不超过预设时长的时间。
为了能够使用户对输入的数据进行编辑,例如修改、删除、插入数据等,本实施例在接收到用户的数据输入指令后,并不立即发送数据,而是对其进行缓存(具体缓存其所对应的信息编码),使其延迟等待一段时间,为用户的编辑操作提供支持,用户可在数据的等待期间,对其进行所需的编辑操作。
发送模块1203,用于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将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当缓存信息编码,并使其延迟等待一段时间后,在满足预设的发送条件时,便不再继续延迟,将其发送至目标设备。
其中,发送条件的制定可视实际需求而定,以即能够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编辑时间,又不会导致数据的过于拖延发送为准。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公开的数据发送系统,在接收到用户的数据输入指令时,获取所述数据输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一信息编码,并缓存所述第一信息编码,且使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等待一段不超过预设时长的时间,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从而,区别于现有技术即收即发的发送方式,本申请在接收到用户的输入数据时,对其进行缓存并延迟发送,在数据的延迟等待期间,用户可依据实际需求对其进行编辑。可见,本申请通过对输入数据进行延迟发送,实现了输入数据的可编辑性,为用户操作带来了便利,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十一
参考图13,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系统实施例十一的结构图,其中,所述发送模块1203可以包括第一发送单元1301、第二发送单元1302。
第一发送单元1301,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本实施例二具体针对网络应用环境,并基于避免网络响应超时这一原则对发送条件即所述基准时刻及第一预设时长进行限定。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用户界面上第一个输入位置的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接收到网络的输入指令的时刻,例如,收到网络站点“请输入身份证号码”、“请选择所需选项”等提示指令的时刻;其他输入位置的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所述信息编码前最后一次发送数据的发送时刻,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小于网络响应超时时长。
假设网络响应超时时长为7s(second),则本实施例中,可将第一预设时长设定为4s、5s或6s等小于7s的时长,第一个输入数据的发送时刻与接收到网络输入指令时刻的时间间隔不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之后,每两个相邻数据发送的时间间隔不超过第一预设时长,以避免网络响应超时。
第二发送单元1302,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一预设时长,一直未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本实施例中,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具有相对同步性,即每接收到一个新的数据,该新数据的前相邻数据就已被发送或在接收到该新数据的同时被发送,用户在输入数据过程中,可对当前最新的一个输入数据进行编辑,其中,相邻数据具体是指输入位置相邻的数据。
实施例十二
参考图14,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系统实施例十二的结构图,本实施例具体基于实施例十一的方案。其中,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与所述缓存模块1202相连的第一编辑模块。
第一编辑模块包括第一修改单元1401、第一删除单元1402、前插入单元1403。
所述第一修改单元1401,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的修改指令时,获取所述修改指令所对应的第二信息编码,并将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修改为所述第二信息编码;
所述第一删除单元1402,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的删除指令时,清除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
所述前插入单元1403,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前的插入指令时,获取所述插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三信息编码,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作为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前相邻信息编码进行缓存。
由于实施例十一中,用户仅可以对最新的输入数据进行编辑,因此,本实施例的用户编辑操作包括修改数据、删除数据、在数据前插入数据(在数据后插入数据按输入新的数据处理)。
电子设备可通过退格键为用户提供删除功能,通过退格键及数据输入键为用户提供修改功能,通过光标移动键及数据输入键为用户提供插入功能。
当用户通过相应按键实现对最新的输入数据进行修改、删除或前插入操作时,本实施例执行与用户操作指令相对应的缓存修改、缓存清除、缓存插入等操作,其中,此处的缓存插入是指将插入数据对应的信息编码缓存为被插入数据的前相邻信息编码,以保证插入数据在被插入数据前被发送
实施例十三
参考图15,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系统实施例十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发送模块1203还可包括与第一修改单元1401相连的第三发送单元1501、第四发送单元1502,以及与前插入单元1403相连的第五发送单元1503、第六发送单元1504。
第三发送单元1501,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在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后,若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其中,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时,即认为该新数据的前相邻数据可被发送,由于其前相邻数据相对应的缓存信息即第一信息编码被修改更正为第二信息编码,因此,将第二信息编码发送出去。
第四发送单元1502,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且未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一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缓存的第一信息编码被修改为第二信息编码后,为防止网络响应超时,第二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仍采用之前第一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以所述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一预设时长,若一直未接收到新的输入指令,则发送第二信息编码。
第五发送单元1503,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在接收到所述插入指令后,若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将由所述第三信息编码、第一信息编码依次组成的编码段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数据之前插入数据后,若在所述被插入数据的等待期间,接收到用户新的输入指令,则插入数据及被插入数据结束延迟等待,将插入数据及被插入数据保持先后次序发送出去。
第六发送单元1504,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所述插入指令且未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一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并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若在所述被插入数据的等待期间,即以所述被插入数据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一直未接收到新的输入指令,为避免网络响应超时,需向网络发送数据,此时,不必将插入数据和被插入数据一起发送,仅发送插入数据即可实现防超时目的,被插入数据可继续被编辑,后续在被插入数据符合条件时,再对其进行发送。
实施例十四
参考图16,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系统实施例十四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十三的方案,其中,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结束模块1601、第二结束模块1602。
第一结束模块1601,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待发送的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后,结束发送数据。
其中,第一结束模块1601包括第一结束单元、第二结束单元和第三结束单元。
第一结束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未被编辑时,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第二结束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在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后,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第三结束单元,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在接收到所述插入指令后,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由所述第三信息编码、第一信息编码依次组成的编码段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第二结束模块1602,用于在最后一次发送信息编码后经过第一预设时长,若一直未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且未接收到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结束发送数据。。
本实施例针对用户输入最后一个数据,且在该数据无误不需修改的情况下,为提高发送效率,在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不再使其继续延迟等待,直接将其发送出去,并不再接收新的输入数据,结束本次发送。
电子设备具体可通过其确认键为用户提供结束发送功能。
相反,若在最后一次发送数据后经过预设时长,一直未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以及新的输入指令,则默认本次发送结束,不再接收新的数据。
实施例十五
参考图17,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系统实施例十五的结构图,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其中,发送模块1203包括第七发送单元1701,
七发送单元1701,用于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用户界面上第一个输入位置的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接收到网络的输入指令的时刻,其他输入位置所对应的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所述信息编码前最后一次发送数据的发送时刻,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小于网络响应超时时长。
本实施例同样针对网络应用环境,并基于避免网络响应超时这一原则对发送条件即所述基准时刻及第二预设时长进行了限定。
本实施例中,数据的发送不以新的数据输入指令的接收为参考,每两个数据发送的时间间隔固定为所设定的时长,即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不具同步性,用户可对未发送的所有数据进行编辑。
其中,由于本实施例方案中每经过一定时长,将所有未发送数据中的一个数据发送出去,为保证数据发送次序的正确性,本实施例方案在接收到用户的数据输入指令,对该指令所对应的信息编码进行存储时,同时对所述信息编码进行次序编号的绑定,以使发送所述信息编码时有序可循。
各信息编码所绑定的次序编号依据所述信息编码在电子设备用户界面的输入位置而定,输入位置较为靠前的信息编码其绑定的次序编号也较为靠前。
实施例十六
参考图18,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系统实施例十六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具体基于实施例十五的方案。
如图18所示,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编辑模块,该模块包括第二修改单元1801、第二删除单元1802、第一插入单元1803和第二插入单元1804。
第二编辑单元1801,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对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修改指令时,获取所述修改指令所对应的第二信息编码,并将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修改为所述第二信息编码;
第二删除单元1802,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对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删除指令时,清除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
第一插入单元1803,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前的第一插入指令时,获取所述第一插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三信息编码,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作为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前相邻信息编码进行缓存;
第二插入单元1804,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后的第二插入指令时,获取所述第二插入指令所对应的第四信息编码,并将所述第四信息编码作为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后相邻信息编码进行缓存。
由于用户可对未被发送的所有数据进行编辑,因此,本实施例的用户编辑操作包括修改数据、删除数据、在数据前插入数据以及在数据后插入数据。
其中,修改操作时,新缓存的信息编码仍采用被修改的信息编码的次序编号;删除操作时,将被删除信息编码的后相邻信息编码关联至所述被删除信息编码的前相邻信息编码之后;前插入操作时,将插入的信息编码关联至被插入信息编码的前相邻信息编码及所述被插入信息编码之间;后插入操作时,将插入的信息编码关联至被插入信息编码及其后相邻信息编码之间。
实施例十七
参考图19,图1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系统实施例十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发送模块1203还可以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二修改单元1801、第二删除单元1802、第一插入单元1803和第二插入单元1804相连的第八发送单元1901、第九发送单元1902、第十发送单元1903和第十一发送单元1904。
第八发送单元1901,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第九发送单元1902,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删除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后相邻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第十发送单元1903,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第一插入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并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第十一发送单元1904,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第二插入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发送通过网络至第二电子设备,并在所述第四信息编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四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数据的等待期间,若数据被编辑,例如修改、删除、前插入或后插入等,则当距上次发送的时间间隔达到设定时长时,将编辑后相应的待发送数据发送出去。
实施例十八
参考图20,图2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系统实施例十八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基于实施例十六七或十八的方案,其中,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三结束模块2001和第四结束模块2002。
第三结束模块2001,用于在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由所有已缓存且未发送的信息编码按其相应输入位置的先后次序依次组成的编码段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后,结束发送数据;或,
第四结束模块2002,用于在将已缓存的信息编码全部发送后,经过第二预设时长,若一直未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且未接收到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结束发送数据。
为提高数据发送效率,当用户数据输入完毕,且检查各数据无误时,可发送结束指令以实现将未发送的数据一次性全部发送出去。
电子设备具体可通过其确认键为用户提供确认结束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十一至实施例十四的系统其数据的接收和发送相对同步,如图3所示,实施例十五至实施例十八的系统其数据的接收和发送不具同步性,如图8所示,两套实施例分别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实现方案,在将本申请的数据发送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时,可采用两种可选的模式: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以分别对应以上的两套方案,并由用户依据使用习惯来选择所需的模式。
实施例十九
本实施例十九公开一种电子涉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与网络相连接,且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实施例十至实施例十八的数据发送系统。
所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网络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数据。
所述电子在其用户界面上为用户提供进行数据输入的输入位置,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pad、笔记本电脑、一体机等设备。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pad、笔记本电脑、一体机等设备,也可以是网络站点的服务器设备。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公开的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用户的数据输入指令时,获取所述数据输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一信息编码,并缓存所述第一信息编码,且使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等待一段不超过预设时长的时间,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从而,区别于现有技术即收即发的发送方式,本申请在接收到用户的输入数据时,对其进行缓存并延迟发送,在数据的延迟等待期间,用户可依据实际需求对其进行编辑。可见,本申请通过对输入数据进行延迟发送,实现了输入数据的可编辑性,为用户操作带来了便利,提升了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系统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与网络相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在其用户界面上为用户提供进行数据输入的输入位置,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用户的数据输入指令时,获取所述数据输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一信息编码;
缓存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并使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等待不超过预设时长的时间;
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将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其中,如果获得的信息编码的个数为多个,则以每个信息编码所对应的基准时刻为等待起点,控制每个信息编码等待不超过预设时长的时间,之后,将每个信息编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用户界面上第一个输入位置的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接收到网络的输入指令的时刻,其他输入位置所对应的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所述信息编码前最后一次发送数据的发送时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将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小于网络响应超时时长;
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一预设时长,若一直未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的修改指令时,获取所述修改指令所对应的第二信息编码,并将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修改为所述第二信息编码;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的删除指令时,清除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前的插入指令时,获取所述插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三信息编码,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作为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前相邻信息编码进行缓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在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后,若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且未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一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在接收到所述插入指令后,若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将由所述第三信息编码、第一信息编码依次组成的编码段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所述插入指令且未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一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并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待发送的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后,结束发送数据;
在最后一次发送信息编码后经过第一预设时长,若一直未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且未接收到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结束发送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待发送的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未被编辑,则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若在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后,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则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若在接收到所述插入指令后,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则将由所述第三信息编码、第一信息编码依次组成的编码段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将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小于网络响应超时时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对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修改指令时,获取所述修改指令所对应的第二信息编码,并将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修改为所述第二信息编码;
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对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删除指令时,清除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
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前的第一插入指令时,获取所述第一插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三信息编码,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作为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前相邻信息编码进行缓存;
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后的第二插入指令时,获取所述第二插入指令所对应的第四信息编码,并将所述第四信息编码作为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后相邻信息编码进行缓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删除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后相邻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第一插入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并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第二插入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发送通过网络至第二电子设备,并在所述第四信息编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四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由所有已缓存且未发送的信息编码按其相应输入位置的先后次序依次组成的编码段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后,结束发送数据;
在将已缓存的信息编码全部发送后,经过第二预设时长,若一直未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且未接收到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结束发送数据。
11.一种数据发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与网络相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在其用户界面上为用户提供进行数据输入的输入位置,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用户的数据输入指令时,获取所述数据输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一信息编码;
缓存模块,用于缓存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并使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等待不超过预设时长的时间;
发送模块,用于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将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其中,如果获得的信息编码的个数为多个,则以每个信息编码所对应的基准时刻为等待起点,控制每个信息编码等待不超过预设时长的时间,之后,所述发送模块将每个信息编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用户界面上第一个输入位置的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接收到网络的输入指令的时刻,其他输入位置所对应的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所述信息编码前最后一次发送数据的发送时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小于网络响应超时时长;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一预设时长,一直未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编辑模块,所述第一编辑模块包括第一修改单元、第一删除单元和前插入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修改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的修改指令时,获取所述修改指令所对应的第二信息编码,并将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修改为所述第二信息编码;
所述第一删除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的删除指令时,清除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
所述前插入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前的插入指令时,获取所述插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三信息编码,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作为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前相邻信息编码进行缓存。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在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后,若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且未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一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第五发送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在接收到所述插入指令后,若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将由所述第三信息编码、第一信息编码依次组成的编码段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第六发送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所述插入指令且未接收到用户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一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并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结束模块,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待发送的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后,结束发送数据;
第二结束模块,用于在最后一次发送信息编码后经过第一预设时长,若一直未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且未接收到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结束发送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束模块包括:
第一结束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未被编辑时,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第二结束单元,用于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在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后,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第三结束单元,在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在接收到所述插入指令后,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由所述第三信息编码、第一信息编码依次组成的编码段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七发送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小于网络响应超时时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编辑模块,所述第二编辑模块包括第二修改单元、第二删除单元、第一插入单元和第二插入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修改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对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修改指令时,获取所述修改指令所对应的第二信息编码,并将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修改为所述第二信息编码;
所述第二删除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对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删除指令时,清除缓存的所述第一信息编码;
所述第一插入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前的第一插入指令时,获取所述第一插入指令所对应的第三信息编码,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作为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前相邻信息编码进行缓存;
所述第二插入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接收到用户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后的第二插入指令时,获取所述第二插入指令所对应的第四信息编码,并将所述第四信息编码作为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后相邻信息编码进行缓存。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包括:
第八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修改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二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第九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删除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后相邻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第十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第一插入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三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并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第十一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的等待期间内,若接收到所述第二插入指令,则以所述第一信息编码相对应的基准时刻为起点经过第二预设时长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编码发送通过网络至第二电子设备,并在所述第四信息编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四信息编码通过网络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结束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时,将由所有已缓存且未发送的信息编码按其相应输入位置的先后次序依次组成的编码段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后,结束发送数据;或,
第四结束模块,用于在将已缓存的信息编码全部发送后,经过第二预设时长,若一直未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指令,且未接收到新的数据输入指令,则结束发送数据。
2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与网络相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在其用户界面上为用户提供进行数据输入的输入位置,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1-20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
CN201410426036.6A 2014-08-26 2014-08-26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2021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6036.6A CN104202119B (zh) 2014-08-26 2014-08-26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6036.6A CN104202119B (zh) 2014-08-26 2014-08-26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2119A CN104202119A (zh) 2014-12-10
CN104202119B true CN104202119B (zh) 2018-04-27

Family

ID=52087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26036.6A Active CN104202119B (zh) 2014-08-26 2014-08-26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021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35890B2 (en) * 2015-03-06 2018-11-20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LLC Latency-dependent cloud input channel management
CN109829142A (zh) * 2018-12-28 2019-05-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21418B1 (en) * 1998-06-22 2004-04-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utomatic dialing method in telephone terminal
CN101057292A (zh) * 2004-09-08 2007-10-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用于再现彼此相关的图形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再现装置、再现方法和程序
CN102685196A (zh) * 2010-12-22 2012-09-19 北京华夏未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在虚拟应用环境下改善用户体验的方法及虚拟应用系统
CN102874662A (zh) * 2012-10-24 2013-01-16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式电梯呼梯盒及其电梯控制系统
CN102902449A (zh) * 2011-07-27 2013-01-30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电子阅读器中选择对象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电子阅读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28558A1 (en) * 2008-03-05 2009-09-10 Brenner Michael R Time management for outgoing electronic mail
US9602458B2 (en) * 2013-01-29 2017-03-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stablishing an automatic communications delay based on prevailing activity factor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21418B1 (en) * 1998-06-22 2004-04-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utomatic dialing method in telephone terminal
CN101057292A (zh) * 2004-09-08 2007-10-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用于再现彼此相关的图形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再现装置、再现方法和程序
CN102685196A (zh) * 2010-12-22 2012-09-19 北京华夏未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在虚拟应用环境下改善用户体验的方法及虚拟应用系统
CN102902449A (zh) * 2011-07-27 2013-01-30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电子阅读器中选择对象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电子阅读器
CN102874662A (zh) * 2012-10-24 2013-01-16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式电梯呼梯盒及其电梯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2119A (zh) 2014-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4738B (zh) 工单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和系统
CN102325212B (zh) 信息发送方法和终端
CN103558959B (zh) 一种应用于Android平台的显示窗口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43686A (zh) 一种无线网络系统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3414628B (zh) 一种会话记录查阅方法及装置
CN101662378A (zh) 跨平台融合通讯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8024296A (zh) 切换网络的方法、系统和移动性管理网元
CN102819392A (zh) 控制ppt的方法和系统
CN104202119B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7066438A (zh) 一种文本编辑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1867651B (zh) 一种匹配用户操作进行直观控制的浏览器系统及方法
CN105722244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394266A (zh) 终端工作状态切换方法和系统
CN103378940B (zh) 用于td‑scdma系统的上行信道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3237122A (zh) 一种短信编辑方法及装置
CN102215501A (zh) 实现无线模块at命令自动化测试的方法
CN101426054A (zh) 一种手机终端发送短信的方法及手机终端
CN101237489A (zh) 基于语音通信内容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201957020U (zh) 手机蓝牙装置
CN101711063B (zh) Wap触发stk菜单的实现方法
CN103488739A (zh) 一种处理pdf文件的方法、装置和移动通讯设备
CN201571074U (zh) 跨平台融合通讯系统
CN106648919A (zh) 图片上传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860614A (zh) 一种通过多段式内部版本号管理手机软件安装包的方法
CN101198126A (zh) 基于终端自主的多模语音切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