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5091B - 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和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和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5091B
CN104185091B CN201410416427.XA CN201410416427A CN104185091B CN 104185091 B CN104185091 B CN 104185091B CN 201410416427 A CN201410416427 A CN 201410416427A CN 104185091 B CN104185091 B CN 1041850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er line
communication device
locating piece
feeder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164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85091A (zh
Inventor
陈华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1642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850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85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50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850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50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和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方法。馈线安装结构包括馈线束和馈线夹部件,馈线束包括馈线,馈线夹部件包括定位件,定位件具有至少两个用于供馈线穿过的通孔,定位件的外周壁设置有延伸至通孔的切槽或切缝,馈线夹部件的外形呈流线形,馈线夹部件或/和馈线束通过夹具连接于通信装置的通信杆或通信塔。馈线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设置具有通孔且外形呈流线形的定位件,将馈线通过定位件侧面的切槽或切缝卡设于通孔内,使各馈线呈环形排列,将定位件通过夹具固定于通信装置的通信塔或通信杆上。本发明提供的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和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方法,其可以降低馈线的风荷载。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和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和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网络要求的提高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更新在不断进行,也就要求对站点以及通信塔上的设备不断增加或者更新。但通信铁塔的设计承载力在新建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下来,传统增加新设备以后很可能带来铁塔承载力不足,要求进行铁塔加固。但铁塔加固工期长,成本高,并且实施过程中难度很大,而且存在很大的施工质量隐患。
现有馈线安装,主要是分布成一排,两排或者三排进行布置,现有的安装方式一方面占用大量的通信塔馈线架空间,同时由于布置不合理,将会产生较大的风荷载,通信塔的挂载能力低、通信塔利用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和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方法,其可以降低馈线的风荷载,利于提高通信塔的挂载能力和通信塔的利用效率。
作为第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包括馈线束和馈线夹部件,所述馈线束包括至少两根馈线,所述馈线夹部件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具有至少两个用于供所述馈线穿过的通孔,所述馈线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定位件的外周壁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通孔的切槽或切缝,所述馈线夹部件的外形呈流线形,所述馈线夹部件或/和所述馈线束通过夹具连接于通信装置的通信杆或通信塔。
结合上述第一种实施方案,作为第二种实施方案,所述馈线夹部件还包括卡套于所述定位件外侧的紧固圈。
结合上述第二种实施方案,作为第三种实施方案,所述定位件或/和所述紧固圈的外形呈圆形或椭圆形,或者,所述定位件或/和所述馈线夹的外形呈水滴形或角部圆滑连接的多边形。
结合上述第一至三中任一种实施方案,作为第四种实施方案,所述馈线于所述定位件内沿环形周向排布,所述通孔沿环形周向排布于所述定位件。
结合上述第四种实施方案,作为第五种实施方案,所述馈线于所述馈线夹内沿环形周向排布有至少有两圈,所述通孔沿环形周向排布有至少两圈。
结合上述第一至五中任一种实施方案,作为第六种实施方案,所述定位件为橡胶件。
结合上述第二种或第三种实施方案,作为第七种实施方案,所述紧固圈为开口式结构,所述紧固圈包括对合设置的第一弧形件和第二弧形件,所述第一弧形件和第二弧形件之间通过锁紧件连接。
结合上述第一至七中任一种实施方案,作为第八种实施方案,所述馈线束的外侧套设有圆形套管。
结合上述第八种实施方案,作为第九种实施方案,所述圆形套管的侧面具有开口。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设置具有通孔且外形呈流线形的定位件,将馈线通过定位件侧面的切槽或切缝卡设于所述通孔内,使各所述馈线呈环形排列,将所述定位件通过夹具固定于通信装置的通信塔或通信杆上。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和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方法,其通过设置馈线夹部件,且馈线夹部件的外形呈流线形(例如圆形或椭圆形或水滴形或角部圆滑连接的多边形等),有效地减小了馈线束的风荷载,且占用馈线架空间较少,使同样的通信杆或通信塔可以挂载更多的馈线,通信杆或通信塔的利用率高。对现有技术中安装结构进行改造时,无需通过采用光纤和RRU(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拉远方式进行改造,改造成本低,改造的时候不需要中断业务,客户容易接受,应用方便,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的整体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中局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中定位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中局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及现有技校中不同情况下有限元仿真分析的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包括馈线束200和馈线夹部件,还包括通信杆或通信塔100。所述馈线束200包括至少两根馈线210,馈线21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所述馈线夹部件包括定位件310,所述定位件310具有至少两个用于供所述馈线210穿过的通孔311,所述馈线210穿设于所述通孔311,通孔311的数量可与馈线210的数量相同,这样,一个通孔311对应一根馈线210,当然,也可以在同一通孔311中穿设两根或两根以上的馈线210。所述定位件310的外周壁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通孔311的切槽或切缝(图中未标识),以便于将馈线210从定位件310的侧面卡于通孔311中,无需采取穿针式的安装方式,有利于提高安装、维护效率。所述馈线夹部件的外形呈流线形,所述馈线夹部件或/和所述馈线束200通过夹具连接于通信装置的通信杆或通信塔100,具体应用中,通信塔100具有爬梯(馈线梯)110,所述馈线夹部件或/和所述馈线束200通过夹具(馈线夹400)连接于爬梯(馈线梯)110,这样,通过设置定位件310,可以使各馈线210以设定的排列方式聚拢于外形呈流线形的馈线夹部件内,有效地减小了馈线束200的风荷载,且占用馈线210架空间较少,使同样的通信杆或通信塔100可以挂载更多的馈线210,通信杆或通信塔100的利用率高。
具体地,通信杆或通信塔100的底部可设置有水平走线架120,通信杆或通信塔100的一侧可设置有通信柜130,水平走线架120可将馈线210引至通信柜130。
具体地,通信杆或通信塔100的顶端可设置有避雷针140和航灯150,安全可靠性佳。
具体地,所述馈线夹部件还包括卡套于所述定位件310外侧的紧固圈。紧固圈可为圆形的套管或管夹或喉箍等,可以有效避免馈线210从定位件310松脱,结构可靠性高。
具体地,所述定位件310或/和所述紧固圈的外形呈圆形或椭圆形,或者,所述定位件310或/和所述馈线210夹的外形呈水滴形或角部圆滑连接的多边形,其可以进一步有效地减小风荷载。
具体地,所述馈线210于所述定位件310内沿环形周向排布,所述通孔311沿环形周向排布于所述定位件310。各馈线210沿圆周方向排列有至少一圈,馈线210的风载荷小。
当然,所述馈线210于所述馈线210夹内沿环形周向也可以排布有至少有两圈,相应地,所述通孔311沿环形周向排布有至少两圈。馈线210的数量和具体排布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优选地,所述定位件310为橡胶件,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可靠地定位馈线210又便于安装,还可避免硬质材料对馈线210的绝缘皮造成损坏。橡胶件可冲压呈橡胶圈状。
具体地,所述馈线束200的外侧可套设有圆形套管220,所述圆形套管220可与所述馈线210的外层连接。圆形套管220可以采用塑料或者玻璃钢制作,例如采用聚氯乙烯(PVC)制作。
所述圆形套管220的侧面可以具有开口,以便于安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圈为开口式结构。紧固圈其用于将馈线210固定于定位件310(橡胶件)中。当然,也可以直接通过馈线夹400或馈线夹400和连杆将定位件310或馈线束200连接于通信杆或通信塔100。
具体地,所述紧固圈包括对合设置的第一弧形件(上卡箍3)和第二弧形件(下卡箍5),所述第一弧形件和第二弧形件之间通过锁紧件连接,锁紧件可为螺丝,其可方便地锁紧紧固圈。
具体应用中,所述馈线210可以设置有六根,其中一根所述馈线210穿设于所述定位件310的中央,其余五根所述馈线210沿周向环绕设置;或者,所述馈线210也可以设置有十二根,十二根所述馈线210分内外两圈设置,其中内圈具有四根沿周向间隔均布的所述馈线210,其中外圈具有八根馈线210,外圈的八根所述馈线210分为四组,每组具有两根馈线210,各组馈线210沿周向间隔均布,且外圈的每组馈线210均分别靠近于内圈的四根馈线210,布局合理。馈线210的具体数量和于定位件310内的排布方式也可以根据实情情况设定。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及现有技校中不同情况下有限元仿真分析的结果示意图。图5左边即为本实施例中有十二根馈线的结构下的实验分析结果,其风载荷在风速150km的情况下仅135N/M,而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见图5中间和右边的图,其在同等风速条件下的风载荷分别为211N/M和291N/M。可见,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其风载荷可以有效减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方法,可用于上述的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的安装,包括如下步骤,设置具有通孔311且外形呈流线形的定位件310,将馈线210通过定位件310侧面的切槽或切缝卡设于所述通孔311内,使各所述馈线210呈环形排列,将所述定位件310通过夹具固定于通信装置的通信塔100或通信杆上。
参考图1和图2,所述定位件310(橡胶圈)可以通过连杆及夹具连接通信塔100(也称通信铁塔)的馈线210梯等处;所述馈线束200包括至少一层排列的馈线束200(馈线束200);所述馈线束200的最外层馈线束200可以在同一个圆或者椭圆上(即沿同一个圆或者椭圆周向排布)。所述馈线束200的每一层馈线束200在同一个圆或者椭圆上。所述馈线束200的个数可为自然数。
如图3所示,1为十字槽小盘头螺钉,2为弹垫,3为上卡箍,4为O型圈,5为下卡箍,6为碗型垫片,7为专用螺栓,8为螺母,9为弹垫,10为C型支架,11为螺栓,12为定位件310(橡胶圈),13为7/8密封塞子。
具体的,参考图4,12根馈线210布置可如图4所示。
具体应用中,可以改造现有通信铁塔的馈线安装方式,通过安装新馈线210夹,拆除原有馈线210及馈线210夹,将原有馈线安装到新馈线210夹上;
本方案采用馈线210夹,将馈线210布置成圆形;
用定位件310(橡胶圈)整体冲成如图形状,并且用紧固圈将馈线210固定在定位件310(橡胶圈)上;
定位件310(橡胶圈)在侧面处有开口,方便安装及拆卸;
定位件310(橡胶圈)及固定件通过连杆及夹具固定在铁塔馈线210梯上;
在馈线210外侧,可以增加圆形套管220,进一步改善馈线束200的体型系数,降低风荷载。圆形套管220可设计成开口式,方便进行安装。
参考图4,图4是12根馈线210不同布置的方法示意图。根据馈线荷载计算方式可以得到:
根据国家荷载规范GB50009计算原则,对于主要受力结构,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F=Awk
其中:F—风荷载作用力(KN);
A—投影面积(m2);
wk—风压荷载标准值(KN/m2);
wk=βzμsμzw0
其中:wk-风荷载标准值(kN/m2);
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w0-基本风压。
由于馈线的安装高度,站点地形地貌,基本风压,风振系数等都跟站点固定,因此这里不做针对性分析(跟实验局条件假设一致),而着重考虑收馈线影响的投影面积以及体型系数。
对于两个结构并排,S/D=0.5时(S指相邻结构的间距,D指结构的直径),体形系数为0.9(相比单体结构来说,提高了0.5倍)。
对于两个结构前后排列,S/D=0.5(S指相邻结构的间距,D指结构的直径)时,体型系数为0.86(相比单体结构来说,提高了0.43倍)。
对于三个及以上结构前后排列时,体型系数为1.4,(相比单体结构来说,提高了1.33倍)。
为了使计算更接近实际,工程上通常把多馈线安装的情况简化为馈线束200进行计算,具体如下:
单排布置的情况:简化为投影面积为0.486m的矩形结构,体形系数为:1.2。
双排布置的情况:简化为投影面积为0.243m的矩形结构,体形系数为:1.2。
三排布置的情况:简化为投影面积为0.157m的矩形结构,体形系数为:1.2。
圆形布置的情况:简化为投影面积为0.133m的圆形结构,表面情况△=0.02d,体形系数为:0.9。
本实施例中的圆形布置(带圆形外罩):简化为投影面积为0.140m的圆形结构,表面情况△=0.0d,体形系数为:0.6。
下面以实验室恒速风速150km/h为例,计算各种不同安装方式的荷载。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通过调整馈线布置,馈线荷载可以从最初的716N降低到147N,相比现阶段采用的3排并联安装方式,依然可以降低荷载60%(对角线方向)左右,并且还可以通过加装圆形外罩,进一步降低到103N。
参考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限元仿真分析的结果示意图。
如图5所示,实验室结果与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本发明提出的方案主要是降低馈线荷载,可以应用到大部分馈线外露的场景,如角钢桅杆塔,钢管桅杆塔,拉线塔等。对于馈线安装在馆内的单管塔,或者屋顶抱杆类型,则不存在该方案说明的效果。分析国内以及全球铁塔分布情况,单管塔的数量比例应该在15%以内,因此可应用的场景在85%以上。
该方案主要是将传统的馈线改造成圆形,主要的成本为新型馈线夹400以及现场实施费用。因为现场实施不涉及打孔,焊接等,安装较快,成本相对于铁塔加固的上万美金而言,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
结合上述分析,馈线荷载是可以通过圆形布置进行降低的,并且可以通过采用光滑的圆形外罩(圆形套管、)进行进一步优化,降低荷载50%。考虑到整个馈线占典型通信铁塔整体荷载的10%左右,通过该方案,可以降低通信铁塔整体荷载5%,完全可以满足一套新增天线的安装,并且改造成本并不高,风险可控(相对于铁塔加固,风险微乎其微),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和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方法,其通过设置用于使各馈线靠拢呈环形排布的馈线夹部件,且馈线夹部件的外形呈流线形(例如圆形或椭圆形或水滴形或角部圆滑连接的多边形等),有效地减小了馈线束200的风荷载,且占用馈线架空间较少,使同样的通信杆或通信塔100可以挂载更多的馈线,通信杆或通信塔100的利用率高。对现有技术中安装结构进行改造时,无需通过采用光纤和RRU(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拉远方式进行改造,改造成本低,改造的时候不需要中断业务,客户容易接受,应用方便,利于推广。
具体应用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和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方法,其也可以应用于优化多根户外圆形或者方形结构产生的风荷载,比如微波传输过程中需要用到的馈线布置,又比如超高压电力传输过程中采用的6股电力线,也可以通过优化布置结构,使馈线之间形成屏蔽作用,或者聚集成电力束,并且用圆形套管包裹,降低投影面积及体型系数,最终降低风荷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馈线束和馈线夹部件,所述馈线束包括至少两根馈线,所述馈线夹部件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具有至少两个用于供所述馈线穿过的通孔,所述馈线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定位件的外周壁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通孔的切槽或切缝,所述馈线夹部件的外形呈流线形,所述馈线夹部件或/和所述馈线束通过夹具连接于通信装置的通信杆或通信塔,所述馈线束的外侧套设有圆形套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线夹部件还包括卡套于所述定位件外侧的紧固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或/和所述紧固圈的外形呈圆形或椭圆形,或者,所述定位件或/和所述馈线夹的外形呈水滴形或角部圆滑连接的多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线于所述定位件内沿环形周向排布,所述通孔沿环形周向排布于所述定位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线于所述馈线夹内沿环形周向排布有至少有两圈,所述通孔沿环形周向排布有至少两圈。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橡胶件。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圈为开口式结构,所述紧固圈包括对合设置的第一弧形件和第二弧形件,所述第一弧形件和第二弧形件之间通过锁紧件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套管的侧面具有开口。
9.一种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设置具有通孔且外形呈流线形的定位件,将馈线通过定位件侧面的切槽或切缝卡设于所述通孔内并在馈线外部套设圆形套管,使各所述馈线呈环形排列,将所述定位件通过夹具固定于通信装置的通信塔或通信杆上。
CN201410416427.XA 2014-08-21 2014-08-21 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和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方法 Active CN1041850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16427.XA CN104185091B (zh) 2014-08-21 2014-08-21 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和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16427.XA CN104185091B (zh) 2014-08-21 2014-08-21 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和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5091A CN104185091A (zh) 2014-12-03
CN104185091B true CN104185091B (zh) 2018-06-19

Family

ID=51965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16427.XA Active CN104185091B (zh) 2014-08-21 2014-08-21 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和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850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6157A (zh) * 2019-06-28 2019-09-24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管通信塔的风荷载计算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08957Y (zh) * 2006-06-01 2007-06-06 营口三桂管业有限公司 多孔电缆固定板
CN201327978Y (zh) * 2006-05-24 2009-10-14 西门子公司 电缆支架和带有电缆支架的装置
CN201937211U (zh) * 2010-12-08 2011-08-17 李赖德珠 多孔柱状网络集线器
CN202172239U (zh) * 2011-08-16 2012-03-21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固定装置
CN202274197U (zh) * 2011-09-29 2012-06-13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馈线固定夹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27978Y (zh) * 2006-05-24 2009-10-14 西门子公司 电缆支架和带有电缆支架的装置
CN2908957Y (zh) * 2006-06-01 2007-06-06 营口三桂管业有限公司 多孔电缆固定板
CN201937211U (zh) * 2010-12-08 2011-08-17 李赖德珠 多孔柱状网络集线器
CN202172239U (zh) * 2011-08-16 2012-03-21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固定装置
CN202274197U (zh) * 2011-09-29 2012-06-13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馈线固定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5091A (zh)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85091B (zh) 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结构和通信装置的馈线安装方法
CN105720353A (zh) 一种无线网络覆盖井盖的天线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105720901A (zh) 一种柔性支架固定结构
CN108847625A (zh) 一种网络工程用电缆桥架
CN103887001A (zh) 一种复合电缆
CN209401403U (zh) 一种安全型双屏蔽网络线
CN208605848U (zh) 一种可调角度及多方向抱杆基站安装支架
CN204282925U (zh) 一种同心双层布置的单管类通信塔天线及rru安装支架
CN208272579U (zh) 一种过管障型街码
CN204087974U (zh) 一种用于干式电抗器的侧隔声罩
CN204203527U (zh) 加长冀板内衬垫式抱箍
CN205175953U (zh) 一种地下水水质监测系统井下数据采集装置
CN102738735B (zh) 220千伏线路单回直线塔更换避雷线挂点抱杆支架
CN207967833U (zh) 一种风电设备用电缆线槽桥架
CN203175138U (zh) 高压电线杆
CN206249935U (zh) 一种新型带有安装结构的电缆
CN205178445U (zh) 复合电缆承接架
CN205355756U (zh) 一种管道内电缆输送电缆支架
CN204441813U (zh) 一种组合式电缆桥架
CN208209029U (zh) 光伏电站接地系统
CN202696054U (zh) 220千伏线路单回直线塔更换避雷线挂点抱杆支架
CN204651862U (zh) 一种适用于爬缆塔的避雷器安装基座
CN215179808U (zh) X光探伤检测系统和用于安装x光机的固定装置
CN204002926U (zh) 一种综合管廊电力仓电气设备安装面板
CN211900699U (zh) 地铁区间预埋槽道固定安装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8

Address after: 518043 No. 01, 39th floor, building a, antuosh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33, antuoshan Sixth Road, Xiang'an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