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2600A - 核电厂气载放射性物质源空间活度浓度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核电厂气载放射性物质源空间活度浓度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2600A
CN104182600A CN201310190306.3A CN201310190306A CN104182600A CN 104182600 A CN104182600 A CN 104182600A CN 201310190306 A CN201310190306 A CN 201310190306A CN 104182600 A CN104182600 A CN 104182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ay
migration
space
nucleic
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903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82600B (zh
Inventor
刘圆圆
张春明
郑鹏
岳会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CLEAR AND RADIATION SAFETY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NUCLEAR AND RADIATION SAFETY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CLEAR AND RADIATION SAFETY CENTER filed Critical NUCLEAR AND RADIATION SAFETY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31019030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826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82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2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82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26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厂气载放射性物质源空间活度浓度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包括:针对放射性核素的每条衰变链,产生衰变-迁移网格,存储衍生出的衰变-迁移链;在衰变-迁移网格中,针对每个空间,针对每种放射性核素,获得从起始点衰变-迁移到每个空间-核素网格点的路径数以及从每个空间-核素网格点衰变-迁移到结束点的路径数;针对每条衰变-迁移链,根据相应的衰变常数与去除率,获得相关放射性核素在每个空间的活度浓度;将每条衰变-迁移链的相关放射性核素在每个空间的活度浓度累加,与相应放射性核素的预设空间活度浓度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本技术方案,通过线性子链技术,实现了对气载放射性物质源的准确评估。

Description

核电厂气载放射性物质源空间活度浓度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辐射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电厂气载放射性物质源空间活度浓度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气载放射性物质源计算是核电厂安全分析与审评的关键点之一。在各大核电厂的安全分析方法中,为了简化计算,常常采取多种假设。例如,在放射性核素衰变的过程中,不考虑子核的产生;基于保守假设,不考虑冷却剂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的时变过程,而以其平衡值代替等。
然而,这些假设存在如下问题。一方面,由于衰变过程会产生新的放射性核素,因而此假设并不能确保保守;另一方面,基于现实性方法的思想,在考虑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时变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对气载放射性物质源进行准确计算,此时没有必要基于保守假设而引入过量裕度。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改进的核电厂气载放射性物质源空间活度浓度评价方法来对核电厂内气载放射性物质源进行更准确的评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电厂气载放射性物质源空间活度浓度评价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准确度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核电厂气载放射性物质源空间活度浓度评价方法,放射性物质源包括至少一种放射性核素,放射性物质源在至少一个空间进行迁移,其特征在于,评价方法包括步骤:针对放射性核素的每条衰变链,产生衰变-迁移网格,存储衍生出的衰变-迁移链;在衰变-迁移网格中,针对每个空间,针对每种放射性核素,获得从起始点衰变-迁移到每个空间-核素网格点的路径数以及从每个空间-核素网格点衰变-迁移到结束点的路径数;根据从起始点衰变-迁移到每个空间-核素网格点的路径数初始化初值,针对每条衰变-迁移链,根据相应的衰变常数与去除率,获得相关放射性核素在每个空间的活度浓度;以及将每条衰变-迁移链的相关放射性核素在每个空间的活度浓度累加,根据从每个空间-核素网格点衰变-迁移到结束点的路径数对累加结果进行整合,与相应放射性核素的预设空间活度浓度阈值进行比较。
上述结束点一般表示放射性核素最终衰变为稳定核素。
衰变-迁移网格一般是二维网格,其中一维是空间迁移,且是单向迁移,不可反向,另一维是放射性核素衰变,且是单向衰变,不可反向,起始点是起始迁移-起始衰变对应的网格点,结束点是结束迁移-结束衰变对应的网格点。
在衰变-迁移网格中,每条衰变-迁移链以起始点开始,以对应于最后一种核素的网格点结束。
在衰变-迁移网格中,如果衰变-迁移链在iQj的上游段是迁移维度,则判断iQji-1Qj通过空间迁移而产生,如果衰变-迁移链在iQj的上游段是衰变维度,则判断iQjiQj-1衰变产生,其中,iQj表示衰变-迁移链中第j种核素在第i个空间内的活度浓度。
在衰变-迁移网格中,若iQjiQj-1衰变产生,则通过微分方程获得放射性核素的空间活度浓度,若iQji-1Qj通过空间迁移而产生,则通过微分方程获得放射性核素的空间活度浓度。其中,λj表示第j种核素的衰变常数;σj-1表示第j-1种核素衰变为第j种核素的衰变分支比,iλj表示第j种核素从第i个空间移除的去除率,i-1λ′j表示第j种核素从第i-1个空间迁移至第i个空间的逃脱率。
衰变链中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通过如下微分方程组获得:j=1,2,L,n。其中,Qj表示衰变链中第j种核素的活度浓度,λj表示第j种核素的衰变常数,σj-1表示第j-1种核素衰变为第j种核素的衰变分支比,且σ0=0。
从起始点衰变-迁移到每个空间-核素网格点的路径数如下获得:其中,m表示从起始迁移到空间-核素网格点的空间数,n表示从起始衰变到空间-核素网格点的核素数。
可以通过递归方法实现由衰变-迁移网格产生衰变-迁移链。优选地,递归方式如下:当m=1且n=1时,g(m,n)=G(1,1);当m>1且n=1时,g(m,n)=[G(1,1)g(m-1,n)];当m=1且n>1时,g(m,n)=[G(1,1)g(m,n-1)];当m>1且n>1时, g ( m , n ) = G ( 1,1 ) g ( m - 1 , n ) G ( 1,1 ) g ( m , n - 1 ) . 其中,G表示衰变-迁移网格,m表示从起始迁移到空间-核素网格点的空间数,n表示从起始衰变到空间-核素网格点的核素数,g(m,n)表示衰变-迁移网格中从起始点出发至结束点的全部路径构成的矩阵,g(m,n)的第q行表示衰变-迁移网格形成的第q条衰变-迁移链。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线性子链技术,对核电厂气载放射性物质源的空间迁移与放射性衰变进行量化,从而实现对气载放射性物质源的准确评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核电厂气载放射性物质源空间活度浓度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TTA技术衰变链生成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核素衰变-迁移网格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典型单元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SM-TTA流程图;以及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SM-TTA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电厂气载放射性物质源空间活度浓度评价方法。核电厂放射性物质源包括至少一种放射性核素,放射性物质源在至少一个空间进行迁移。
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核电厂气载放射性物质源空间活度浓度评价方法100的流程图。
评价方法100包括步骤:步骤110,针对放射性核素的每条衰变链,产生衰变-迁移网格,存储衍生出的衰变-迁移链;步骤120,在衰变-迁移网格中,针对每个空间,针对每种放射性核素,获得从起始点衰变-迁移到每个空间-核素网格点的路径数以及从每个空间-核素网格点衰变-迁移到结束点的路径数;步骤130,根据从起始点衰变-迁移到每个空间-核素网格点的路径数初始化初值,针对每条衰变-迁移链,根据相应的衰变常数与去除率,获得相关放射性核素在每个空间的活度浓度;以及步骤140,将每条衰变-迁移链的相关放射性核素在每个空间的活度浓度累加,根据从每个空间-核素网格点衰变-迁移到结束点的路径数对累加结果进行整合,与相应放射性核素的预设空间活度浓度阈值进行比较。
上述结束点一般表示放射性核素最终衰变为稳定核素。此处结束点指的是衰变-迁移链的结束点。虽然核素有可能因为迁移至环境而结束,但是衰变-迁移链必须完整,以稳定核素为结束点。
下面来详细阐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活度浓度评价方法。首先以线性子链法(Transmutation Trajectory Analysis method,TTA)技术为基础,得到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链,接着由衰变链衍生出子链,最终得到衰变-迁移链的微分方程组,即提出的基于线性子链技术的空间迁移衰变算法(Space MigrationTransmutation Trajectory Analysis,SM-TTA)。
1.衰变链的生成
对每条衰变链进行计算的过程采用了TTA技术,该技术在计算单纯衰变问题时,其思想是单独处理每一条衰变链,然后将所有衰变链的计算结果进行整合,从而得到最终结果。假设某一条衰变链如图2所示,则该条链中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可由如下微分方程组表示:
dQ j dt = λ j - 1 · σ j - 1 · Q j - 1 - λ j · Q j j=1,2,L,n      (1)
其中,Qj表示衰变链中第j种核素的活度浓度,λj表示第j种核素的衰变常数,σj-1表示第j-1种核素衰变为第j种核素的衰变分支比,且σ0=0。
求解微分方程组(1),可得到如下结果:
Q j = Σ k = 1 j C k · exp ( - λ k · t ) C k = Σ i = 1 k ( Π l = i j - 1 λ l ′ ) Q i ( 0 ) Π l = i , l ≠ k j ( λ l - λ k ) - - - ( 2 )
其中,t表示时间,Qi(0)表示衰变链中第i种核素在0时刻的活度浓度。
TTA技术是一种解析方法,可以计算得到放射性核素在任意时刻活度浓度的准确值,不存在数值计算误差,这是TTA技术最显著的优点。然而,由于TTA技术需要对每一条衰变链进行计算,计算量巨大,相对于其他数值方法耗时很长。但是,在气载放射性物质源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放射性核素数量与衰变链数目较少,因此可以使用TTA技术求解核素衰变的过程。
2.由衰变链衍生出的子链
在考虑放射性核素迁移的情况下,假设在核素迁移过程中考虑的空间总数为m,iQj表示衰变链中第j个核素在空间i内的活度浓度,则由图2所示的衰变链衍生出的衰变-迁移网格示意图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每一条衰变链会衍生出很多条子链,每一条子链包含了衰变与迁移两部分。衰变-迁移链即为由衰变-迁移网格生成的某一条链。
图3中网格维数为m×n。用函数f(m,n)表示m×n网格中从左上角网格点出发,至右下角网格点结束的路径总数,路径的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只能分别沿图3中相应箭头所示,不可反向。根据递推关系f(m,n)=f(m-1,n)+f(m,n-1)可知,f(m,n)表达式为公式(3)。则结合图3可知,以1Q1起始、以mQn结束的衰变-迁移链个数为f(m,n)。
f ( m , n ) = ( m + n - 2 ) ! ( m - 1 ) ! ( n - 1 ) ! - - - ( 3 )
图3所示的衰变链衍生出的衰变-迁移链必须以1Q1起始,可以以uQn(u=1,2,…,m)结束,因此,由该条衰变链衍生出的所有衰变-迁移链的个数F(m,n)表示如下:
F ( m , n ) = Σ i = 1 m f ( i , n ) = ( m + n - 1 ) ! ( m - 1 ) ! n ! - - - ( 4 )
如图3所示,衰变-迁移网格一般是二维网格,其中一维是空间迁移(竖直方向,从上至下),且是单向迁移,不可反向,另一维是放射性核素衰变(水平方向,从左至右),且是单向衰变,不可反向,起始点是起始迁移-起始衰变对应的网格点1Q1,结束点是结束迁移-结束衰变对应的网格点mQn
在衰变-迁移网格中,每条衰变-迁移链以起始点开始,以对应于最后一种核素的网格点结束。
3.衰变-迁移链的建立
图3中的一个典型单元可以表示为图4的形式。图4中,λj表示第j种核素的衰变常数;σj-1表示第j-1种核素衰变为第j种核素的衰变分支比,且σ0=0;iλj表示第j种核素从空间i移除的去除率(s-1);i-1λ′j表示第j种核素从空间i-1迁移至空间i的逃脱率(s-1),且0λ′j(j=1,2,…,n)。
在图3所示衰变-迁移网格中,如果衰变-迁移链在iQj的上游段是迁移维度,则判断iQji-1Qj通过空间迁移而产生,如果衰变-迁移链在iQj的上游段是衰变维度,则判断iQjiQj-1衰变产生,其中,iQj表示衰变-迁移链中第j种核素在第i个空间内的活度浓度。
图4中,若iQjiQj-1衰变产生,则可由微分方程(5)表示;若iQji-1Qj通过空间迁移而产生,则可由微分方程(6)表示。
d i Q j dt = λ j - 1 · σ j - 1 · Q j - 1 - ( λ j + λ j i ) · Q j - - - ( 5 ) i i
d i Q j dt = λ j ′ i - 1 · Q j - ( λ j + λ j i ) i - 1 · Q j - - - ( 6 ) i
假设某条衰变-迁移链以1Q1起始,以uQn(u=1,2,…,m)结束,则从图3中可以看出,该条链中共发生u次空间迁移,发生n次衰变。将第j个核素发生衰变时所处的空间记为Sj(j=1,2,…,n),Sj的取值范围为{1,2,…,m},为了表示方便,令S0=1。则该条衰变-迁移链可由微分方程组(7)表示,即本发明提出的SM-TTA。
d i Q j dt = [ λ j - 1 · σ j - 1 · Q j - 1 - ( λ j + λ j i ) i Q j i ] · Sgn ( i , S j - 1 )
+ [ λ j ′ · Q j - ( λ j + λ j i ) · Q j i i - 1 i - 1 ] · [ 1 - Sgn ( i , S j - 1 ) ] - - - ( 7 )
其中,j=1,2,L,n;i=Sj-1,Sj-1+1,L,Sj;Sgn(x,y)为符号函数,定义如下:
Sgn ( x , y ) = 1 if : x = y 0 if : x ≠ y - - - ( 8 )
因此,图2所示的衰变链在SM-TTA中共衍生出F(m,n)个如公式(7)所示的微分方程组。对所有衰变链衍生出的所有衰变-迁移链相应的微分方程组分别进行求解,将得到的结果累加,之后进行整合处理,便得到最终计算结果,即某一时刻每种核素在每个空间中的活度浓度。
本发明提出的用于核电厂气载放射性物质源评价的空间迁移算法SM-TTA的实施方式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实现流程图如图6所示。
图5中,假设需要计算的核素总数为N,空间总数为M,衰变链的总个数为W,衰变-迁移链的总个数为W*。
首先从第1条衰变链开始,读入第1条衰变链,产生衰变-迁移网格,存储该网格衍生出的全部衰变-迁移链,接着读入第2条衰变链,产生衰变-迁移网格,存储该网格衍生出的全部衰变-迁移链,以此类推,直至读入第W条衰变链,产生衰变-迁移网格,存储该网格衍生出的全部衰变-迁移链。
当对全部W条衰变链完成上述操作之后,从第1个空间开始,读入第1个空间号,读入第1种核素,获得以iQj(i=1,j=1)为终点的衰变-迁移链的截断链,并去重,计算产生iQj(i=1,j=1)的路径数k1,1,获得以iQj(i=1,j=1)为起点的衰变-迁移链的截断链,并去重,计算从iQj(i=1,j=1)起始最终衰变为稳定核素或迁移至环境的路径数l1,1,然后读入第2种核素,获得以iQj(i=1,j=2)为终点的衰变-迁移链的截断链,并去重,计算产生iQj(i=1,j=2)的路径数k1,2,获得以iQj(i=1,j=2)为起点的衰变-迁移链的截断链,并去重,计算从iQj(i=1,j=2)起始最终衰变为稳定核素或迁移至环境的路径数l1,2,以此类推,直至读入第N种核素,获得以iQj(i=1,j=N)为终点的衰变-迁移链的截断链,并去重,计算产生iQj(i=1,j=N)的路径数k1,N,获得以iQj(i=1,j=N)为起点的衰变-迁移链的截断链,并去重,计算从iQj(i=1,j=N)起始最终衰变为稳定核素或迁移至环境的路径数l1,N
接着读入第2个空间号,依次针对第1种核素、第2种核素……第N种核素,获得以iQj(i=2)为终点的衰变-迁移链的截断链,并去重,计算产生iQj(i=2)的路径数k2,j,获得以iQj(i=2)为起点的衰变-迁移链的截断链,并去重,计算从iQj(i=2)起始最终衰变为稳定核素或迁移至环境的路径数l2,j
以此类推,直至读入第M个空间号,针对N种核素,分别获得以iQj(i=M)为终点的衰变-迁移链的截断链,并去重,计算产生iQj(i=M)的路径数kM,j,获得以iQj(i=M)为起点的衰变-迁移链的截断链,并去重,计算从iQj(i=M)起始最终衰变为稳定核素或迁移至环境的路径数lM,j
接下来,利用k值初始化初值。计算iQj时,其初值应当取真实初值除以ki,j,即(因为此初值会重复使用ki,j次)。
从第1条衰变-迁移链开始,读入第1条衰变-迁移链,获得该条链相应的衰变常数与去除率,计算该条链相关核素在每个空间t时刻的活度浓度,活度浓度结果累加,接着读入第2条衰变-迁移链,获得该条链相应的衰变常数与去除率,计算该条链相关核素在每个空间t时刻的活度浓度,活度浓度结果累加,以此类推,直至读入第W*条衰变-迁移链,获得该条链相应的衰变常数与去除率,计算该条链相关核素在每个空间t时刻的活度浓度,活度浓度结果累加。
最后,利用l值对计算结果进行整合处理。计算完所有的衰变-迁移链之后,记为此时得到的累加结果,则整合后的结果为
图5中由衰变-迁移网格产生衰变-迁移链的过程利用递归程序实现,实现流程如图6所示。G表示图3网格;g(m,n)表示网格中从左上角网格点出发,至右下角网格点结束的全部路径构成的矩阵;g(m,n)的第q行表示网格形成的第q条衰变-迁移链。
递归方式如下,当m=1且n=1时,g(m,n)=G(1,1),当m>1且n=1时,g(m,n)=[G(1,1)g(m-1,n)],当m=1且n>1时,g(m,n)=[G(1,1)g(m,n-1)],当m>1且n>1时, g ( m , n ) = G ( 1 , 1 ) g ( m - 1 , n ) G ( 1 , 1 ) g ( m , n - 1 ) .
本发明以TTA为基础对气载放射性物质源计算过程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SM-TTA。该算法应用TTA实现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链计算,同时考虑了放射性核素在不同空间之间的迁移,完成了放射性核素在迁移过程中居留于不同空间的活度浓度计算,最终得到气载放射性物质源的计算结果。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线性子链技术的用于核电厂气载放射性物质源计算的空间迁移算法能够取代目前在气载放射性物质源计算过程中为了简化计算采取的多种假设,真实的反应气载放射性物质源计算的时变过程,避免了在设计过程中简化计算带来的安全隐患,为核电厂的辐射安全设计和审核提供有力的技术依据。
此外,本发明除了适用于气载放射性物质源计算之外,SM-TTA还可扩展应用到其他放射性核素在迁移过程中的源项计算中。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核电厂气载放射性物质源空间活度浓度评价方法,所述放射性物质源包括至少一种放射性核素,所述放射性物质源在至少一个空间进行迁移,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方法包括步骤:
针对放射性核素的每条衰变链,产生衰变-迁移网格,存储衍生出的衰变-迁移链;
在所述衰变-迁移网格中,针对每个空间,针对每种放射性核素,获得从起始点衰变-迁移到每个空间-核素网格点的路径数以及从每个空间-核素网格点衰变-迁移到结束点的路径数;
根据所述从起始点衰变-迁移到每个空间-核素网格点的路径数初始化初值,针对每条衰变-迁移链,根据相应的衰变常数与去除率,获得相关放射性核素在每个空间的活度浓度;以及
将每条衰变-迁移链的相关放射性核素在每个空间的活度浓度累加,根据所述从每个空间-核素网格点衰变-迁移到结束点的路径数对累加结果进行整合,与相应放射性核素的预设空间活度浓度阈值进行比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衰变-迁移网格是二维网格,其中一维是空间迁移,且是单向迁移,不可反向,另一维是放射性核素衰变,且是单向衰变,不可反向,所述起始点是起始迁移-起始衰变对应的网格点,所述结束点是结束迁移-结束衰变对应的网格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递归方法实现由衰变-迁移网格产生衰变-迁移链。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衰变-迁移网格中,每条所述衰变-迁移链以所述起始点开始,以对应于最后一种核素的网格点结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衰变-迁移网格中,如果所述衰变-迁移链在iQj的上游段是迁移维度,则判断iQji-1Qj通过空间迁移而产生,如果所述衰变-迁移链在iQj的上游段是衰变维度,则判断iQjiQj-1衰变产生,其中,iQj表示衰变-迁移链中第j种核素在第i个空间内的活度浓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衰变-迁移网格中,
iQjiQj-1衰变产生,则通过如下微分方程获得所述放射性核素的空间活度浓度:
d i Q j dt = λ j - 1 · σ j - 1 · Q j - 1 - ( λ j + λ j i ) · Q j i i
iQji-1Qj通过空间迁移而产生,则通过如下微分方程获得所述放射性核素的空间活度浓度:
d i Q j dt = λ j ′ i - 1 · Q j - ( λ j + λ j i ) i - 1 · Q j i
其中,λj表示第j种核素的衰变常数;σj-1表示第j-1种核素衰变为第j种核素的衰变分支比,iλj表示第j种核素从第i个空间移除的去除率,i-1λ′j表示第j种核素从第i-1个空间迁移至第i个空间的逃脱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衰变链中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通过如下微分方程组获得:
dQ j dt = λ j - 1 · σ j - 1 · Q j - 1 λ j · Q j j=1,2,L,n
其中,Qj表示所述衰变链中第j种核素的活度浓度,λj表示第j种核素的衰变常数,σj-1表示第j-1种核素衰变为第j种核素的衰变分支比,且σ0=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起始点衰变-迁移到每个空间-核素网格点的路径数如下获得:
f ( m , n ) = ( m + n - 2 ) ! ( m - 1 ) ! ( n - 1 ) !
其中,m表示从起始迁移到所述空间-核素网格点的空间数,n表示从起始衰变到所述空间-核素网格点的核素数。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递归方式如下:
当m=1且n=1时,g(m,n)=G(1,1);当m>1且n=1时,g(m,n)=[G(1,1)g(m-1,n)];
当m=1且n>1时,g(m,n)=[G(1,1)g(m,n-1)];当m>1且n>1时, g ( m , n ) = G ( 1 , 1 ) g ( m - 1 , n ) G ( 1 , 1 ) g ( m , n - 1 )
其中,m表示从起始迁移到所述空间-核素网格点的空间数,n表示从起始衰变到所述空间-核素网格点的核素数,G表示所述衰变-迁移网格,g(m,n)表示所述衰变-迁移网格中从起始点出发至结束点的全部路径构成的矩阵,g(m,n)的第q行表示所述衰变-迁移网格形成的第q条衰变-迁移链。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束点表示所述放射性核素最终衰变为稳定核素。
CN201310190306.3A 2013-05-21 2013-05-21 核电厂气载放射性物质源空间活度浓度评价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826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0306.3A CN104182600B (zh) 2013-05-21 2013-05-21 核电厂气载放射性物质源空间活度浓度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0306.3A CN104182600B (zh) 2013-05-21 2013-05-21 核电厂气载放射性物质源空间活度浓度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2600A true CN104182600A (zh) 2014-12-03
CN104182600B CN104182600B (zh) 2017-04-12

Family

ID=51963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9030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82600B (zh) 2013-05-21 2013-05-21 核电厂气载放射性物质源空间活度浓度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82600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3665A (zh) * 2015-11-19 2016-03-02 厦门大学 获取用于核电站辐射仿真系统的多核素等效参数的方法
CN105759302A (zh) * 2016-03-01 2016-07-13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大面积放射源均匀性测量的系统与方法
CN106468779A (zh) * 2015-08-20 2017-03-01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干湿沉降采样器及采样方法
CN106815390A (zh) * 2016-05-16 2017-06-09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高放废物玻璃固化体核素迁移水解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7133412A (zh) * 2017-05-15 2017-09-0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河道中多组分放射性核素浓度预报的快速计算方法
CN108333617A (zh) * 2018-01-12 2018-07-27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一种海水中放射性物质检测的快速寻峰方法
CN108509387A (zh) * 2018-03-27 2018-09-07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一种核电厂区域尺度气载放射性核素扩散特征验证方法
CN113591024A (zh) * 2021-06-22 2021-11-02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一种裂变产物燃耗链压缩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28175A (ko) * 2008-09-04 2010-03-12 경희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유비쿼터스 지능공간 기술평가방법 및 장치
CN101727538A (zh) * 2009-09-26 2010-06-09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考虑风向影响的风电机组输入风速等效方法
CN101726748A (zh) * 2008-10-27 2010-06-09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辐射后果评价数据显示的方法
CN103065057A (zh) * 2013-01-25 2013-04-24 武汉大学 一种电力系统差异化规划经济性评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28175A (ko) * 2008-09-04 2010-03-12 경희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유비쿼터스 지능공간 기술평가방법 및 장치
CN101726748A (zh) * 2008-10-27 2010-06-09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辐射后果评价数据显示的方法
CN101727538A (zh) * 2009-09-26 2010-06-09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考虑风向影响的风电机组输入风速等效方法
CN103065057A (zh) * 2013-01-25 2013-04-24 武汉大学 一种电力系统差异化规划经济性评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业帅: ""压水堆核电厂放射性源项程序开发与验证"",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8779A (zh) * 2015-08-20 2017-03-01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干湿沉降采样器及采样方法
CN106468779B (zh) * 2015-08-20 2023-06-23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干湿沉降采样器及采样方法
CN105373665A (zh) * 2015-11-19 2016-03-02 厦门大学 获取用于核电站辐射仿真系统的多核素等效参数的方法
CN105373665B (zh) * 2015-11-19 2018-11-16 厦门大学 获取用于核电站辐射仿真系统的多核素等效参数的方法
CN105759302B (zh) * 2016-03-01 2018-11-3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大面积放射源均匀性测量的系统与方法
CN105759302A (zh) * 2016-03-01 2016-07-13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大面积放射源均匀性测量的系统与方法
CN106815390A (zh) * 2016-05-16 2017-06-09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高放废物玻璃固化体核素迁移水解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7133412A (zh) * 2017-05-15 2017-09-0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河道中多组分放射性核素浓度预报的快速计算方法
CN108333617B (zh) * 2018-01-12 2019-06-25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一种海水中放射性物质检测的快速寻峰方法
CN108333617A (zh) * 2018-01-12 2018-07-27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一种海水中放射性物质检测的快速寻峰方法
CN108509387A (zh) * 2018-03-27 2018-09-07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一种核电厂区域尺度气载放射性核素扩散特征验证方法
CN108509387B (zh) * 2018-03-27 2021-09-14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一种核电厂区域尺度气载放射性核素扩散特征验证方法
CN113591024A (zh) * 2021-06-22 2021-11-02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一种裂变产物燃耗链压缩方法和装置
CN113591024B (zh) * 2021-06-22 2023-10-27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一种裂变产物燃耗链压缩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2600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82600A (zh) 核电厂气载放射性物质源空间活度浓度评价方法
Kochunas et al. VERA core simulator methodology for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cycle depletion
Wang et al. Analysis of BEAVRS two-cycle benchmark using RMC based on full core detailed model
Leppänen Modeling of nonuniform density distributions in the Serpent 2 Monte Carlo code
Zheng et al. Study on variance reduction technique based on adjoint Discrete Ordinate method
Ibrahim et al. The multi-step cadis method for shutdown dose rate calculations and uncertainty propagation
Wang et al. Exact-to-precision generalized perturbation theory for source-driven systems
Calvin et al. Evaluating quantities of interest other than nuclide densities in the bateman equations
Alberti Steady State Modeling of the Minimum Critical Core of the Transient Reactor Test Facility
Pirouzmand et al. Calculation of radial burnup and nuclides atom density distributions in a VVER-1000 fuel rod using Monte Carlo method
CN105468831A (zh) 一种反应堆工程仿真机辐射值仿真方法
Kaltiaisenaho Statistical Tests and the Underestimation of Variance in Serpent 2
Li et al. Algorithms of solving the burnup equation with external feed
Zheng et al. A deterministic-stochastic energy-hybrid method for neutron-transport calculation
CN104346533A (zh) 一种蒙特卡罗粒子输运模拟中核截面数据处理优化方法
Zhao et al. Extended forward sensitivity analysis for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Park et al.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of few-group diffusion theory constants generated by the B1 theory-augmented Monte Carlo method
Bilodid Spectral history modeling in the reactor dynamics code DYN3D
Ma et al. Generalized Perturbation Theory Based Total Sensitivity and Uncertainty Analysis for High-Fidelity Neutronics Calculation
Jang et al.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Back-end Cycle Source Term Calculation of the Nodal Code RAST-K
Qin et al. Dancoff factor analysis for pebble bed fluoride salt cooled high temperature reactor
Iliyasu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reactivity effect due to inadvertent filling of the irradiation channels with water in NIRR-1 Nigeria Research Reactor-1
Wolters Impact of dynamic condensation of energy groups on convergence behavior of one-node cmfd method for neutron diffusion problem
Harper Calculating reaction rate derivatives in Monte Carlo neutron transport
Bereznev et al. New neutronic calculation codes based on discrete ordinates method using methods of finite differences and finite ele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1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