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68658A - 一种应用于毫米波wpan网络的空间复用链路调度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毫米波wpan网络的空间复用链路调度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68658A
CN104168658A CN201410400990.8A CN201410400990A CN104168658A CN 104168658 A CN104168658 A CN 104168658A CN 201410400990 A CN201410400990 A CN 201410400990A CN 104168658 A CN104168658 A CN 104168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links
interference
time slot
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009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68658B (zh
Inventor
施威
王景景
张�浩
刘云
牛秋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40099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686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68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8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68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86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毫米波WPAN网络的空间复用链路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当前信号传输帧的时隙分配开始前设定一个定向测量干扰的信号探测广播期;(2)、建立各链路共信道相互干扰统计表;(3)、计算各链路允许的链路干扰容限值并建立链路干扰容限表;(4)、根据链路的条数将当前信号传输帧划分为与所述各链路一一对应的多个时隙,且每一条链路在与其对应的时隙中作为主链路,并通过比较链路间实际干扰值与各链路的干扰容限值的方法来逐个时隙确定除主链路之外能够允许同时传输的其他链路。本发明的链路调度方法所有链路均可以在一个传输周期内实现接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链路的公平性,最大化利用了空间复用增益,优先安排与主链路相互干扰小的链路进入该时隙,使得每个时隙能够尽可能容纳更多的并行链路,最大化系统吞吐量。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毫米波WPAN网络的空间复用链路调度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毫米波WPAN网络的空间复用链路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中,多采用传统的基于时分多址的中心控制网络,该种控制网络的中心式网络基站或者中心节点为网络内的唯一的数据转发者,一个传输时隙内仅允许一条链路工作(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一般采用时分多址(TDMA)接入。
基于毫米波无线个域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系统采用中心控制,设备点到点直连的混合式网络结构,数据传输无需通过中心节点转发,中心节点只承担网络的控制和管理。同时毫米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路径损耗,所以距离较远的两个毫米波通信设备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或者相互之间的干扰很小。而且大多数毫米波设备采用定向传输波束成形技术,这使得毫米波的高速数据传输通常是方向性的,这都为空间复用的实现提供了保障。此时如果再采用TDMA多址接入,将不利于WPAN网络内频谱的重复利用,网络数据传输效率低。空分时分联合多址(STDMA)能够利用网络内不同方向链路的空间特性,将互不干扰或干扰很小的链路分配到一个时隙内,使多条链路并行收发,有利于提高毫米波WPAN网络的系统吞吐量。
假设在WPAN网络的一帧信号数据传输的时间长度为T,存在N条有通信需求的通信链路,若以传统的TDMA方式接入,每个时隙只能传输一条链路的数据,各个链路的数据需要分时隙依次进行传输,则每个时隙的持续时间为T/N。假设每条链路的带宽和高斯白噪声功率谱密度相同均为W和N0,链路i被安排到一个时隙进行传输,其接收端接收到的有用信号功率被表示为Pi,则由N条链路组成的WPAN系统的的总吞吐量为:
R = Σ i = 1 N TW N log 2 ( 1 + P i N 0 W )
对于STDMA接入方式,因为每个时隙允许多条链路并行传输,这样每条链路可以共享其它链路的传输时隙进行通信,假设第i条链路可以在Li个时隙进行传输(Li≤N)。∑i≠jIi,j表示链路i接收端接收到的除自身发射机外的同时隙其它链路发射端的干扰,对于不同的时隙,存在的干扰链路不同,所以∑i≠jIi,j有着不同的取值。则在整帧时段内由N条链路组成的整个WPAN系统的总吞吐量表示为:
R ′ = Σ i = 1 N Σ l = 1 L i TW N log 2 ( 1 + P i N 0 W + Σ i ≠ j I i , j )
由STDMA多址接入方式下WPAN系统的总吞吐量表达式可以看出,影响STDMA多址接入下系统吞吐量的因素主要是∑i≠jIi,j的大小以及链路i可以被分配到的时隙个数Li,而如果提高每条链路被分配的时隙数目,平均到每个时隙的链路数目就会增多,同时隙内链路间的相互干扰∑i≠jIi,j也就也大,这反而会降低系统的吞吐量。所以∑i≠jIi,j与Li是相互制约的,要想获得高的系统空间复用增益的关键就在于设计合理的链路及时隙分配方案,调度相互间干扰较小的链路进入相同时隙,同时尽可能的使链路可以在更多的时隙中进行传输。
目前,毫米波WPAN网络的链路接入方式大多采用TDMA接入,很少有利用毫米波空间定向传输特性采用STDMA方式进行链路接入的方案。文献[L.X.Cai,L.Cai,X.Shen,et al.,“REX:a Randomized Exclusive Region basedScheduling Scheme for mmWave WPANs with Directional Antenna,”IEEETrans.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vol.9,no.1,2010.]对WPAN系统链路采用STDMA接入进行了分析,考虑所有链路都可以在一个时隙共存的极限情况,得出获得空间复用的一个充分条件,即当链路间相互干扰功率小于背景噪声功率时,可以获得链路并行传输的空间复用增益。所以其提出可以在每个链路接收端设置一个独占区域(Exclusive Region,ER),根据通信链路是否位于其他链路的ER区域之外进行链路共存的判定,将可以共存的链路安排进同一个时隙进行空间复用,以此来提高整个WPAN吞吐量。虽然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链路共存和调度方案,但该方案并不一定能够在理论ER半径处获得最大的传输复用增益,而仅仅是确保利用链路的空间特性获得大于0dB的复用增益,相较于TDMA接入存在一定的优势,但并未充分利用毫米波定向传输的特点,这种链路共存判定方式并不十分高效;同时该方案并非是考虑具体的调制编码方式下的链路调度方案,而是以获得香农容量复用增益为目标的链路调度方案。而通常实际的通信系统是进行了编码和调制的,需要针对链路调制编码方式的变化调整可以共存的链路才能提高空分时分联合接入的效率。
因此,如何高效的使得整个WPAN网络的系统吞吐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是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链路调度分配方法效率低的问题,以提高毫米波WPAN系统的吞吐量为目的,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毫米波WPAN网络的空间复用链路调度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应用于毫米波WPAN网络的空间复用链路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当前信号传输帧的时隙分配开始前设定一个定向测量干扰的信号探测广播期,用于测量在当前信号传输帧内进行通信的链路间的相互干扰;
(2)、各链路记录其他链路信号发送端对本链路接收端的干扰值,然后WPAN网络中用于负责调度链路和分配时隙的微微网协调控制器将所有干扰信号值进行统计并建立一个共信道干扰统计表;
(3)、计算各链路在满足其规定的传输速率时可以允许的链路干扰容限值,将判定多条链路能否在同一时隙中传输的条件设定为同一时隙中其他链路对本链路干扰值之和不超过本链路的链路干扰容限值;
(4)、根据链路的条数将当前信号传输帧划分为与所述各链路一一对应的多个时隙,且每一条链路在与其对应的时隙中作为主链路,并逐个时隙确定除主链路之外能够允许同时传输的其他链路,让这些可以同时传输的链路在该时隙内并行传输,在第i条链路作为主链路的时隙中,该时隙中至少包括主链路,当该时隙中仅包括主链路时,判断能否允许第j条链路加入的条件是:
第j条链路对主链路的干扰值小于所述主链路的链路干扰容限值;
以及,主链路对第j条链路的干扰值小于该第j条链路的链路干扰容限值,其中,j不等于i;
当该时隙中还包括其他链路时,判断能否允许第j条链路加入的条件是:
第j条链路和该时隙中其他链路对主链路的干扰值之和小于所述主链路的链路干扰容限值;
以及,主链路和该时隙中其他链路对第j条链路的干扰值之和小于该第j条链路的链路干扰容限值,其中,j不等于i。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1)中,在信号探测广播期中,微微网协调控制器以一定的链路顺序调度每条链路在各自传输方向上以TDMA的方式依次发送一个短的信号探测帧,所有链路在自身所在链路的通信方向上定向接收每个链路发送的信号探测帧。
又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2)中,各链路的接收机依次记录所有链路信号发送端对本链路的干扰值,以及其自身链路发送端发送出的有用信号能量值,然后将所接收的干扰值以及发出的有用信号能量值发送给微微网协调控制器,微微网协调控制器接收到这些信息后建立一个共信道干扰统计表。
再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3)中,计算各链路在满足其规定的传输速率时所允许的最大链路干扰值的方法为:其中SINRth(i)为第i条链路按规定速率传输时所需的最低信干噪比,N0为WPAN网络所处环境的单边噪声功率谱密度,W为信号带宽,Qi为第i条链路在规定的传输速率时所允许的最大链路干扰,Pi为第i条链路接收端接收到的自身链路发出的有用信号能量,由上述公式计算出得到每条链路可以允许的最高干扰容限Qi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应用于毫米波WPAN网络的空间复用链路调度方法,通过将每一条链路设定为其中一时隙的主链路,也即在一帧中每一条链路至少能在一个时隙中传输,确保了所有链路均可以在一个周期内实现接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链路的公平性。在确定了每一时隙的主链路之后,以待加入的链路对其的干扰值不大于主链路的链路干扰容限值为基准,逐时隙确定除主链路之外其他可以加入的链路,尽可能最大化利用空间复用增益,优先安排与主链路相互干扰小的链路进入该时隙,使得每个时隙能够尽可能容纳更多的并行链路,最大化系统吞吐量。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所提出的应用于毫米波WPAN网络的空间复用链路调度方法的一种实施例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采用定向传输的毫米波-WPAN网络模型;
图3是采用实施例一中的方法验证试验结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针对目前毫米波WPAN网络的链路接入方式大多采用TDMA接入,利用毫米波空间定向传输特性采用STDMA方式进行链路接入的方案较为缺乏,且已有毫米波的WPAN网络链路调度方案,如ER区域调度等方案存在空间复用利用率不足,链路调度不高效等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毫米波WPAN网络的空间复用链路调度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当前信号传输帧的时隙分配开始前设定一个定向测量干扰的信号探测广播期,用于测量在当前信号传输帧内进行通信的链路间的相互干扰;
S2、各链路记录其他链路信号发送端对本链路接收端的干扰值,然后WPAN网络中用于负责分配调度链路和时隙的微微网协调控制器将所有干扰信号值进行统计并建立一个共信道干扰统计表;
S3、计算各链路在满足其规定的传输速率时可以允许的链路干扰容限值,将判定多条链路能否在同一时隙中传输的条件设定为同一时隙中其他链路对本链路干扰值之和不超过本链路的链路干扰容限值;
S4、根据链路的条数将当前信号传输帧划分为与所述各链路一一对应的多个时隙,且每一条链路在与其对应的时隙中作为主链路,并逐个时隙确定除主链路之外能够允许同时传输的其他链路,让这些可以同时传输的链路在该时隙内并行传输,在第i条链路作为主链路的时隙中,该时隙中至少包括主链路,当该时隙中仅包括主链路时,判断能否允许第j条链路加入的条件是:
第j条链路对主链路的干扰值小于所述主链路的链路干扰容限值;
以及,主链路对第j条链路的干扰值小于该第j条链路的链路干扰容限值,其中,j不等于i;
当该时隙中还包括其他链路时,判断能否允许第j条链路加入的条件是:
第j条链路和该时隙中其他链路对主链路的干扰值之和小于所述主链路的链路干扰容限值;
以及,主链路和该时隙中其他链路对第j条链路的干扰值之和小于该第j条链路的链路干扰容限值,其中,j不等于i。
如图2所示,为采用定向传输的毫米波-WPAN网络模型,用箭头连接的是有通信请求的两条链路,在本实施例中,PNC用于接收WPAN网络有通信需求的链路发出的通信请求并记录链路数目N,统计链路间的相互干扰值并建立共信道干扰统计表(在统计表中也包括本链路收到的自身发送端发出的有用信号大小),计算各链路干扰容限和负责调度各条链路在哪一时隙传输。
所述步骤S1中,在每帧传输的时候,通过在当前信号传输帧的时隙分配开始前设定一个定向测量干扰的信号探测广播期,用于测量在当前信号传输帧内进行通信的链路间的相互干扰;所谓链路间的相互干扰,也即其他链路的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对本链路的接收端的干扰,将所有的链路间干扰都测量出,以便后续步骤中作为判断能否允许多链路共用同一时隙传输的依据。
在所述步骤S1中,在信号探测广播期中,微微网协调控制器以一定的链路顺序调度每条链路在各自传输方向上以TDMA的方式依次发送一个短的信号探测帧,所有链路在自己所在链路的通信方向上定向接收每个链路发送的信号探测帧。由于在WPAN系统中采用中心控制,微微网协调控制器负责控制、协调各条链路的通信,以便快速测量出链路间干扰。
在所述步骤S2中,各链路的接收机依次记录所有链路信号发送端对本链路的干扰值,以及其自身链路发送端发送出的有用信号能量值,然后将所接收的干扰值以及发出的有用信号能量值发送给微微网协调控制器,所述微微网协调控制器接收到这些信息后建立一个共信道干扰统计表(CCI测量表)。
假如一个网络有N条链路具有通信请求,微微网协调控制器建立的CCI表就是一个N×N的矩阵,
其中λ11,λ22,…,λNN的测量值分别表示链路1,2,…,N发送端发出的信号在本链路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大小(已去除白噪声影响),λxy(x≠y)代表链路x对链路y干扰信号的大小。所以表中第i列表示N条链路发送的信号到达链路i接收端时的信号强度。记录λ11,λ22,…,λNN的值,而后将CCI表中的对角线元素置0。CCI测量表变为
再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3中,计算各链路在满足其规定的传输速率时所允许的链路干扰容限值的方法为:其中SINRth(i)为第i条链路按规定速率传输时所需的最低信干噪比,N0为WPAN网络所处环境的单边噪声功率谱密度,W为信号带宽,Qi为第i条链路在规定的传输速率时所允许的最大链路干扰,Pi为第i条链路接收端接收到的自身链路有用信号能量,由上述公式计算出得到每条链路可以允许的最高干扰容限Qi
将所有链路可以允许的最高干扰容限记录形成一个链路干扰容限统计表。由于对于现今大多数无线通信系统而言,可以采用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来配合不同的传输环境改变链路传输速率,本实施例的链路调度方法将链路传输速率的变化导致该条链路干扰容限的变化考虑进来,能够配合自适应调制编码,在调整链路传输速率的同时也能保证空分时分多址接入的高效利用。由于实际的毫米波传输系统可以采取不同的传输体制及调制编码模式,所以每条链路可以以不同的传输速率进行通信,而实现不同速率传输所需要的SINRth也是不同的。当链路规定的传输速率发生变化时,SINRth随之变化,对应的链路干扰容限也发生变化,可以调度近该时隙的链路也会随之改变。因此,步骤S3中在判定能够在同一时隙中传输的链路前要计算本链路的传输速率可以允许的干扰容限。
下面以系统中存在N条有通信请求的链路为例说明步骤S4。
(1)当系统中存在有通信请求的N条链路时,微微网协调控制器将整个通信时间平均分为N个时隙,依次将第i条链路放入第i个时隙。
(2)针对第i(i初值为1)条链路所在的第i个时隙,从矩阵I’所示的CCI测量表的第i列中选择第j(j初值为1)小的元素对应的链路(对角线元素除外)作为待调度链路,即在除第i条链路外的剩余N-1条链路中选择一条与第i条链路具有第j小CCI干扰值的链路。检验包括待调度链路的所有链路的CCI值总和是否超过各自链路所允许的干扰容限,如果均没超过就将该待调度链路调度至时隙i中与该时隙中已有链路并行传输,否则放弃调度该链路至时隙i。
(3)按照j=1,2,…,N-1依次改变上述过程j的取值,完成时隙i中各链路共存性的检验,选出可以在时隙i中并行传输的所有链路。
(4)按i=1,2,…,N依次改变流程(2)(3)中i的取值,完成所有N个时隙的链路分配。
流程(2)中按照与已有链路相互干扰CCI值由小到大的顺序调度链路进入时隙i,是为了保证能有更多的链路能够共享同一个时隙,进行并行传输。该算法首先将所有有通信请求的链路分别按照TDMA方式放入每个时隙,确定该链路为该时隙的主链路,确保其它共享时隙进行传输的链路相互间干扰不足以影响主链路以规定的传输速率传输,将可以并行传输的链路分配到该时隙中。
本实施例所设计的链路调度方式的优点在于:一方面通过将每一条链路设定做为其中一时隙的主链路,也即在一帧中每一条链路至少能在一个时隙中传输,确保了所有链路均可以在一个周期内实现接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链路的公平性;另一方面又尽可能最大化利用空间复用增益,优先安排与主链路相互干扰小的链路进入该时隙,使得每个时隙能够尽可能容纳更多的并行链路,最大化系统吞吐量。我们以毫米波WPAN系统吞吐量为评价准则,对比未采用空间复用的TDMA多址接入,对本实施例提出的基于STDMA的ATSMA链路调度方案及算法进行验证。
为便于分析研究、建立的验证模型基于以下几方面:
(1)天线模型的建立。假设毫米波WPAN系统中所有收发节点均部署相同的天线设备。考虑到毫米波信号的特殊性,通常需要采用定向天线或阵列天线来弥补毫米波信号较大的路径损耗,模型采用基于IEEE802.15.3c码本的切换波束成形所形成的定向传输。采用的IEEE802.15.3c码本的天线阵元数目为8,波束数目为16。
(2)毫米波WPAN系统空间节点分布模型。无线节点随机分布在10m的室内方形区域里、所有节点的发送功率为l0dBm。设定在整个室内区域一帧时段内存在具有传输需求的链路分别为5条、10条、20条链路,即分别存在10个、20个、40个收发节点。由于定向天线增益已经足够弥补该房间内最长距离的路径损耗,收发节点可以保证其在室内任意位置不存在共信道干扰的情况下进行稳定传输,每条链路的收发节点从各个节点中随机选取。各节点不会在空间上起到相互阻挡作用。假设所有节点都处于通信状态,根据微微网结构,随机选取任意一个节点设为PNC,对所有通信链路进行时隙分配和点到点通信管理。为尽量避免链路位置部署所带来的偶然性影响,进行10000次仿真取平均。
(3)信道模型的选取。本文的仿真采用根据60GHz毫米波信号传播特点进行测量而建立的802.15.3c信道模型,选取室内居住环境视距信道CM1进行仿真。
(4)MAC层和物理层参数的选择。由于毫米波通信支持多种调制编码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一个WPAN网络中不同的链路很可能采用不同的调制编码方式,设定仿真中WPAN网络内存在表1中序号为MCS1、MCS2、MCS3(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的三种编码调制方式供通信链路选择,40%的通信链路选择MCS1作为其物理层的编码调制方式,40%的通信链路选择MCS2作为其物理层的编码调制方式,20%的通信链路选择MCS3作为其物理层的编码调制方式。具体的MAC层和物理层参数设定如表2所示。
表1毫米波物理层不同调制和编码模式的参数选择
MCS序号 数据速率 调制方 扩频因 编码速
0 32.1 QPSK 48 1/2
1 1540 QPSK 1 1/2
2 2310 QPSK 1 3/4
3 2695 QPSK 1 7/8
表2仿真中MAC层和物理层参数设置
(5)高斯白噪声的计算。高斯白噪声一般可以通过公式NF=kTBF进行计算,其中F是噪声系数,这里可以定义为F=1,k为波尔兹曼常数,取值为,T为室内温度,取为室温17°,即290K。B代表信号的带宽,这里对每个频带的带宽划分为2.16GHz。通过给出的参数值,计算常规室温状态下60GHz毫米波通信系统的噪声等级系数为NF=-80.6dBm。由于过高的高斯白噪声设定会使得所有链路都出现通信中断或者速率明显降低,因此在仿真中设定高斯白噪声的波动范围为-94dBm~-70dBm。
图3是本发明提出的链路时隙分配算法和TDMA时隙分配方案在一帧时间段内的系统吞吐量对比,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本发明提出的ATSMA链路时隙分配算法当系统内分别存在5条链路、10条链路、20条链路时,其吞吐量分别是TDMA时隙分配方案的4.4倍、8.3倍、14.7倍,且当系统中链路数目越多,该算法的优势越发明显。对比两种链路调度算法获得的吞吐量增益,本实施例的算法所带来的吞吐量增益较TDMA时隙分配方案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该方案在确保一定的时隙分配公平性的前提下有效的利用了毫米波信号定向传输的空间特性,有效的扩大了WPAN系统的吞吐量。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应用于毫米波WPAN网络的空间复用链路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当前信号传输帧的时隙分配开始前设定一个定向测量干扰的信号探测广播期,用于测量在当前信号传输帧内进行通信的链路间的相互干扰;
(2)、各链路记录其他链路信号发送端对本链路接收端的干扰值,然后WPAN网络中用于负责调度链路和分配时隙的微微网协调控制器将所有干扰信号值进行统计并建立一个共信道干扰统计表;
(3)、计算各链路在满足其规定的传输速率时可以允许的链路干扰容限值,将判定多条链路能否在同一时隙中传输的条件设定为同一时隙中其他链路对本链路干扰值之和不超过本链路的链路干扰容限值;
(4)、根据链路的条数将当前信号传输帧划分为与所述各链路一一对应的多个时隙,且每一条链路在与其对应的时隙中作为主链路,并逐个时隙确定除主链路之外能够允许同时传输的其他链路,让这些可以同时传输的链路在该时隙内并行传输,在第i条链路作为主链路的时隙中,该时隙中至少包括主链路,当该时隙中仅包括主链路时,判断能否允许第j条链路加入的条件是:
第j条链路对主链路的干扰值小于所述主链路的链路干扰容限值;
以及,主链路对第j条链路的干扰值小于该第j条链路的链路干扰容限值,其中,j不等于i;
当该时隙中还包括其他链路时,判断能否允许第j条链路加入的条件是:
第j条链路和该时隙中其他链路对主链路的干扰值之和小于所述主链路的链路干扰容限值;
以及,主链路和该时隙中其他链路对第j条链路的干扰值之和小于该第j条链路的链路干扰容限值,其中,j不等于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复用链路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在信号探测广播期中,微微网协调控制器以一定的链路顺序调度每条链路在各自传输方向上以TDMA的方式依次发送一个短的信号探测帧,所有链路在自身链路的通信方向上定向接收每个链路发送的信号探测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复用链路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各链路的接收机依次记录所有链路信号发送端对本链路的干扰值,以及其自身链路发送端发送出的有用信号能量值,然后将所接收的干扰值以及发出的有用信号能量值发送给微微网协调控制器,所述微微网协调控制器接收到这些信息后建立一个共信道干扰统计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间复用链路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计算各链路在满足其规定的传输速率时所允许的链路干扰容限值的方法为:其中SINRth(i)为第i条链路按规定速率传输时所需的最低信干噪比,N0为WPAN网络所处环境的单边噪声功率谱密度,W为信号带宽,Qi为第i条链路在规定的传输速率时所允许的最大链路干扰,Pi为第i条链路接收端接收到的自身链路发出的有用信号能量,由上述公式计算出得到每条链路可以允许的最高干扰容限Qi
CN201410400990.8A 2014-08-15 2014-08-15 一种应用于毫米波wpan网络的空间复用链路调度方法 Active CN1041686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00990.8A CN104168658B (zh) 2014-08-15 2014-08-15 一种应用于毫米波wpan网络的空间复用链路调度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00990.8A CN104168658B (zh) 2014-08-15 2014-08-15 一种应用于毫米波wpan网络的空间复用链路调度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68658A true CN104168658A (zh) 2014-11-26
CN104168658B CN104168658B (zh) 2017-12-22

Family

ID=51912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00990.8A Active CN104168658B (zh) 2014-08-15 2014-08-15 一种应用于毫米波wpan网络的空间复用链路调度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6865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8964A (zh) * 2015-01-15 2015-05-13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切换波束成形的毫米波协作通信方法
CN108768592A (zh) * 2018-05-30 2018-11-06 南方科技大学 毫米波与较低频无线通信联合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200894B2 (en) 2016-04-22 2019-02-05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acilitating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multi-cell and multi-user millimeter wave cellular networks
CN110580911A (zh) * 2019-09-02 2019-12-17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可抑制多个非稳定次高斯干扰的波束形成方法
CN113099486A (zh) * 2020-01-08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1964A1 (en) * 2007-11-06 2009-05-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amble cre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3199906A (zh) * 2013-03-14 2013-07-10 东南大学 毫米波高速通信系统波束扇区侦听的空间复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1964A1 (en) * 2007-11-06 2009-05-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amble cre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3199906A (zh) * 2013-03-14 2013-07-10 东南大学 毫米波高速通信系统波束扇区侦听的空间复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INYOUNG PARK AND PRAVEEN GOPALAKRISHNAN: "Analysis on Spatial Reuse, Interference, and MAC Laye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Schemes in 60 GHz Wireless Networks", 《IEEE》 *
蔡冉, 刘丹谱: "mm-Wave WPAN 中基于物理干扰模型的空间复用算法",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
闫光灿: "60GHz网络MAC层的干扰抑制和空间重用",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8964A (zh) * 2015-01-15 2015-05-13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切换波束成形的毫米波协作通信方法
US10200894B2 (en) 2016-04-22 2019-02-05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acilitating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multi-cell and multi-user millimeter wave cellular networks
CN108768592A (zh) * 2018-05-30 2018-11-06 南方科技大学 毫米波与较低频无线通信联合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580911A (zh) * 2019-09-02 2019-12-17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可抑制多个非稳定次高斯干扰的波束形成方法
CN110580911B (zh) * 2019-09-02 2020-04-21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可抑制多个非稳定次高斯干扰的波束形成方法
CN113099486A (zh) * 2020-01-08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1139213A1 (zh) * 2020-01-08 2021-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68658B (zh) 2017-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en et al. Achievable transmission capacity of relay-assisted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underlay cellular networks
Khan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s with distributed multiple antenna remote radio heads
Chen et al. Spatial reuse strategy in mmWave WPANs with directional antennas
CN103052164B (zh) 蜂窝与d2d混合网络中终端直通通信的干扰控制协调方法
CN104168658A (zh) 一种应用于毫米波wpan网络的空间复用链路调度方法
Jing et al. Achievable transmission capacity of cognitive mesh networks with different media access control
Chi et al. Interference-mitigated ZigBee-based 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CN101860951A (zh) 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功率装置和方法
CN102355729A (zh) 协同认知simo网络中吞吐量最大化的资源分配方法
Kim et al. Sense-and-predict: Harnessing spatial interference correlation for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Swetha et al. Selective overlay mode operation for D2D communication in dense 5G cellular networks
Egea-Lopez Fair distributed congestion control with transmit power for vehicular networks
Kim et al. Analysis of Resource Assignment for Directional Multihop Communications in mm‐Wave WPANs
CN101925166A (zh) 扇区间的协作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04838714A (zh) 基站及用户调度方法
Babaee et al. An improved spread factor assignment method for large-scale LoRaWAN deployments in IoT
Aalo et al. Impact of interference on the coverage and connectivity of ad hoc networks in a fading environment
Elshabrawy et al. Report success probability/battery liftime analysis of dense IEEE 802.15. 4-based metering networks with hidden nodes
Al-Badarneh et al. On the asymptotic throughput of the $ k $-th best secondary user selection in cognitive radio systems
KR102209576B1 (ko) 데이터 처리를 위한 링크 스케쥴링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2158967A (zh) 为通信链路分配传输时隙的空间复用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376058A (zh) 在无线网络中进行动态接入点选择的分布式方法
CN107534979A (zh) 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和方法
Del Re et al. Energy efficient non-cooperative method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Kiamari et al. SINR-threshold scheduling with binary power control for D2D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