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66796A - 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66796A
CN104166796A CN201410397217.0A CN201410397217A CN104166796A CN 104166796 A CN104166796 A CN 104166796A CN 201410397217 A CN201410397217 A CN 201410397217A CN 104166796 A CN104166796 A CN 104166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carbon
tibetan
unit
oil
source r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972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雄奇
李博媛
姜福杰
彭俊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41039721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667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166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67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待测烃源岩区域的烃源岩的残烃率和排烃率;根据所述残烃率和所述排烃率,计算生烃量;根据所述待测烃源岩区域的地质参数,计算石油运聚系数;根据所述生烃量和所述石油运聚系数,计算成藏体系资源量;根据所述成藏体系资源量,计算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由于该方案可以准确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的技术方案,从而有利于提高采用“油藏规模序列法”进行油气资源评价的准确性、可靠性。

Description

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资源评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进行油气资源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成因法、类比法和统计法。成因法主要通过求得的源岩生(排)油气量乘以运聚系数(聚集系数),得到运聚系统内的油气资源量,但油气在运聚过程中的损耗量随地质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因而用一个笼统的运聚系数概括油气聚集或耗散作用无法满足生产需要,且运聚系数取值受人为因素影响大。此外,简单的类比法也不适合用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含油气盆地,难以满足现今油气资源评价的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在1985年提出“油藏规模序列法”,该方法基于Pareto定律,通过统计成藏体系内已发现油田规模序列和数学拟合或迭代计算,不但可以求取研究区油气总量,还可以给出各油气田(藏)的规模和序列。
但是,应用“油藏规模序列法”进行油气资源评价必须首先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储量,而传统方法对于判定已发现油气藏是否就是评价单元中的最大规模存在着明显的不确定性,由于传统方法对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储量预测的多解性直接导致了油气资源最终评价的不确定性,使得该方法未能在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中得到有效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用“油藏规模序列法”进行油气资源评价具有不确定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待测烃源岩区域的烃源岩的残烃率和排烃率;根据所述残烃率和所述排烃率,计算生烃量;根据所述待测烃源岩区域的地质参数,计算石油运聚系数;根据所述生烃量和所述石油运聚系数,计算成藏体系资源量;根据所述成藏体系资源量,计算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待测烃源岩区域的烃源岩的残烃率,包括:根据待测烃源岩区域的氯仿沥青含量值与对应的平均有机碳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关系,拟合烃源岩的残烃率曲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待测烃源岩区域的烃源岩的排烃率,包括:根据待测烃源岩区域的生烃潜力指数随深度的变化关系,拟合烃源岩的排烃率曲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利用以下公式根据所述残烃率和所述排烃率,计算生烃量:Q=(R+E)M×10-6,其中,Q是生烃量,单位是千克,R是残烃率,单位是毫克/克,E是排烃率,单位是毫克/克,M是单位体积有机碳质量,单位是克。
在一个实施例中,利用以下公式根据所述待测烃源岩区域的地质参数,计算石油运聚系数:K=a1+a2*X1-a3*X2-a4*X3-a5*X4-a6*X5+f,其中,K是石油运聚系数,X1是排烃强度,单位是106吨/平方千米,X2是油气运聚范围,单位是平方千米,X3是构造变动次数,X4是目的层倾角,X5是断层密度,单位是条/平方千米,a1、a2、a3、a4、a5、a6是系数,f是常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利用以下公式根据所述生烃量和所述石油运聚系数,计算成藏体系资源量:Q1=Q×K,
其中,Q1是成藏体系资源量,单位是千克,Q是生烃量,单位是千克,K是石油运聚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利用以下公式根据所述成藏体系资源量,计算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qmax=exp(b1*Q1)*b2,其中,qmax是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单位是千克,Q1是成藏体系资源量,单位是千克,b1、b2是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测烃源岩区域的烃源岩的残烃率和排烃率;生烃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残烃率和所述排烃率,计算生烃量;系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测烃源岩区域的地质参数,计算石油运聚系数;成藏体系资源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烃量和所述石油运聚系数,计算成藏体系资源量;油气藏储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成藏体系资源量,计算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待测烃源岩区域的氯仿沥青含量值与对应的平均有机碳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关系,拟合烃源岩的残烃率曲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待测烃源岩区域的生烃潜力指数随深度的变化关系,拟合烃源岩的排烃率曲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烃量计算模块利用以下公式计算生烃量:Q=(R+E)M×10-6,其中,Q是生烃量,单位是千克,R是残烃率,单位是毫克/克,E是排烃率,单位是毫克/克,M是单位体积有机碳质量,单位是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数计算模块利用以下公式根据所述待测烃源岩区域的地质参数,计算石油运聚系数:K=a1+a2*X1-a3*X2-a4*X3-a5*X4-a6*X5+f,其中,K是石油运聚系数,X1是排烃强度,单位是106吨/平方千米,X2是油气运聚范围,单位是平方千米,X3是构造变动次数,X4是目的层倾角,X5是断层密度,单位是条/平方千米,a1、a2、a3、a4、a5、a6是系数,f是常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藏体系资源量计算模块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成藏体系资源量:Q1=Q×K,其中,Q1是成藏体系资源量,单位是千克,Q是生烃量,单位是千克,K是石油运聚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气藏储量计算模块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qmax=exp(b1*Q1)*b2,其中,qmax是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单位是千克,Q1是成藏体系资源量,单位是千克,b1、b2是系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确定待测烃源岩区域的烃源岩的残烃率和排烃率,并根据该残烃率和排烃率,计算生烃量,再根据所述待测烃源岩区域的地质参数,计算石油运聚系数,并根据所述生烃量和所述石油运聚系数,计算成藏体系资源量,最后,根据所述成藏体系资源量,计算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提出了一种可以准确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的技术方案,从而有利于提高采用“油藏规模序列法”进行油气资源评价的准确性、可靠性,使得“油藏规模序列法”在含油气盆地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济阳坳陷区域的构造略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烃潜力法研究源岩排烃门限地质概念模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暗色泥岩与油页岩不同类型有机质生烃潜力变化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济阳坳陷沙三中亚段暗色泥岩排烃强度等值线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济阳坳陷沙三下亚段暗色泥岩排烃强度等值线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济阳坳陷沙三段油页岩排烃强度等值线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济阳坳陷沙四上亚段油页岩排烃强度等值线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济阳坳陷主要成藏体系资源量与最大单一油田储量关系;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确定待测烃源岩区域的烃源岩的残烃率和排烃率;
步骤102:根据所述残烃率和所述排烃率,计算生烃量;
步骤103:根据所述待测烃源岩区域的地质参数,计算石油运聚系数;
步骤104:根据所述生烃量和所述石油运聚系数,计算成藏体系资源量;
步骤105:根据所述成藏体系资源量,计算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
由图1所示的流程可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确定待测烃源岩区域的烃源岩的残烃率和排烃率,并根据该残烃率和排烃率,计算生烃量,再根据所述待测烃源岩区域的地质参数,计算石油运聚系数,并根据所述生烃量和所述石油运聚系数,计算成藏体系资源量,最后,根据所述成藏体系资源量,计算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提出了一种可以准确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的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采用“油藏规模序列法”进行油气资源评价的准确性、可靠性,使得“油藏规模序列法”在含油气盆地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待测烃源岩区域的烃源岩的残烃率,例如,根据待测烃源岩区域的氯仿沥青含量值与对应的平均有机碳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关系,拟合烃源岩的残烃率曲线。具体的,在拟合烃源岩的残烃率曲线之前,可以对获取的氯仿沥青含量值“A”进行轻烃校正。
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待测烃源岩区域的烃源岩的排烃率,例如,根据待测烃源岩区域的生烃潜力指数随深度的变化关系,拟合烃源岩的排烃率曲线,生烃潜力指数的减小值代表了排出烃量,根据排烃率曲线求出烃源岩的排烃率。具体的,该生烃潜力指数是(S1+S2)/TOC,其中,S1是可溶烃,S2是裂解烃,TOC是平均有机碳含量,即用可溶烃加上裂解烃的和与平均有机碳含量的比值作为源岩的生烃潜力指数,来表征源岩的生烃潜力。在拟合烃源岩的排烃率曲线之前,还可以对S1(可溶烃)进行轻烃校正。
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根据所述残烃率和所述排烃率,计算生烃量:
Q=(R+E)M×10-6                      (1)
其中,Q是生烃量,单位是千克,R是残烃率,单位是毫克/克,E是排烃率,单位是毫克/克,M是单位体积有机碳质量,单位是克。
具体实施时,利用以下公式根据所述待测烃源岩区域的地质参数,计算石油运聚系数:
K=a1+a2*X1-a3*X2-a4*X3-a5*X4-a6*X5+f              (2)
其中,K是石油运聚系数,X1是排烃强度,单位是106吨/平方千米,X2是油气运聚范围,单位是平方千米,X3是构造变动次数,X4是目的层倾角,X5是断层密度,单位是条/平方千米,a1、a2、a3、a4、a5、a6是系数,f是常数,均可以根据研究区已有资料回归拟合得到,是固定数值。
具体实施时,可以利用以下公式根据所述生烃量和所述石油运聚系数,计算成藏体系资源量:
Q1=Q×K                      (3)
其中,Q1是成藏体系资源量,单位是千克,Q是生烃量,单位是千克,K是石油运聚系数。
具体实施时,可以利用以下公式根据所述成藏体系资源量,计算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
qmax=exp(b1*Q1)*b2                       (4)
其中,qmax是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单位是千克,Q1是成藏体系资源量,单位是千克,b1、b2是系数,可以根据具体烃源岩区域计算数值。
以下结合具体示例,来详细描述上述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例如,以中国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济阳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南部,总面积为2.62×104km2,由东营、惠民、沾化、车镇四个主要凹陷和若干个分隔凹陷的凸起组成,如图2所示,截止1999年底,济阳探区已发现70个油气田,探明含油面积2178.8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1.6×108t;探明含气面积239.3km2,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61.41×108km3。济阳探区资源探明程度达56.97%,已属中高勘探程度区,但勘探程度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分布极不均衡,平面上,沾化凹陷和东营凹陷属高勘探程度区,资源探明程度分别为64.1%和50.9%;纵向上3500米以下深层井较少,还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获得烃源岩的残烃率;
搜集该研究区氯仿沥青含量值“A”及对应的TOC数据,由于在实测残留烃量过程中有一部分轻烃散失,需对氯仿沥青含量“A”值进行轻烃校正,作氯仿沥青“A"/TOC随深度变化关系图,拟合残烃率曲线;
步骤2:获得烃源岩的排烃率;
搜集该研究区的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并对S1轻烃校正,利用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随深度的变化关系,拟合排烃率曲线,生烃潜力指数的减小值代表了排出烃量,求出烃源岩的排烃率;
步骤3:获得生烃量;
根据残烃率和排烃率计算生烃量。生烃潜力法的原理是基于在源岩热解定量评价中,通常用可溶烃(S1)与裂解烃(S2)的和表示源岩的生烃潜力,如图3所示,Qe是各阶段源岩排出烃量;Qp是源岩生烃潜量。此处采用一个综合热解参数,即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来表征源岩的生烃潜力。当源岩的生烃潜力指数在地史演化过程中开始减小时,则表明有烃类开始排出,其相应的埋深则代表了源岩的排烃门限,地质分析和地化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如图4所示。通过研究生烃潜力指数在地质剖面上的变化可以计算源岩的排烃量(如图5~8所示)和残烃量,最后将二者累加求出生烃量。计算公式为:Q=(R+E)M×10-6,其中,Q是生烃量,单位是kg,R是残烃率,单位是mg/g,E是排出烃率,单位是mg/g,M是单位体积有机碳质量,单位是g,M=(TOC/100)ρV,其中,TOC为烃源岩的平均有机碳含量,单位是%,ρ为烃源岩平均密度,单位是g/cm',V为烃源岩体积,单位是cm3
步骤4:根据地质参数,获得石油运聚系数;
收集资料,确定相关地质参数,并利用公式计算,得到石油运聚系数;
①排烃强度:主要从本次研究完成的济阳坳陷排烃强度等值线图上读取,东营中央背斜带排烃强度最大值为8×106t/km2,平均值为6×106t/km2
②油气运聚范围:实际上就是成藏体系的面积,东营中央背斜带成藏体系运聚范围为751km2
③构造变动次数:主要是指第三系地层遭受区域性剥蚀的次数,东营凹陷在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级别的幕式伸展作用,形成了多个不同级别、不同性质和成因的不整合;其中上第三系/下第三系不整合(T1)、下第三系/前第三系不整合面(TR)为两个区域性的剥蚀面。沙三段/沙四段不整合(T6')是盆地老第三纪裂陷期内构造应力场明显变格的一个界面,沙四段/孔店组不整合(T7)、沙二上/沙二下不整合(T2')则与盆地的裂陷幕有关。综上,将东营凹陷的区域性剥蚀次数定为5次。
④目的层倾角:主要在构造图上量取长度和高差,然后计算得出;
⑤断层的密度:主要是在构造图上先划分成藏体系范围,然后读取断层的条数,并量取各断层的长度等参数。
类似地,获得济阳坳陷其它成藏体系的各项地质参数。
利用建立的油气成藏体系石油运聚效率和各地质要素的定量关系得到济阳坳陷低勘探程度成藏体系的石油运聚效率,利用公式(2)计算石油运聚效率为:K=0.3979+0.0062876*X1-0.000059273*X2-0.043702*X3-0.0042181*X4-0.69564*X5其中,K是石油运聚系数,X1是排烃强度,单位是106t/km2,X2是油气运聚范围,单位是km2;X3是构造变动次数,X4是目的层倾角,X5是断层密度,单位是条/km2;公式相关系数是0.89。
步骤5:获得成藏体系资源量;
得到生烃量和石油运聚系数,计算成藏体系资源量,根据已获得的成藏体系的生烃量,对其资源量进行估算;计算公式为:Q1=Q×K,其中,Q1是成藏体系资源量,单位是千克,Q是生烃量,单位是千克,K是石油运聚系数。
步骤6:获得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田储量;
获得成藏体系资源量后,对成藏体系资源量与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田储量的关系进行回归,可得到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田储量。利用公式(4)计算为:qmax=exp(0.321697*Q1)*0.232997,qmax是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单位是千克,Q1是成藏体系资源量,单位是千克。
将济阳坳陷各成藏体系的资源量分别代入上述定量模式(如图9所示),可得最大油田规模。经计算,共有9个成藏体系的最大单一油田储量高于1.0×108t,它们分别是东营凹陷北带(8)、渤南-孤岛(22)、埕岛地区(25)、东营中央背斜带(1)、桩西-长堤-孤东(26)、惠民中央背斜带(10)、王家岗-八面河(2)、乐安-纯化(3)和滨县凸起南坡(7),在这些成藏体系内均可形成大油田。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济阳坳陷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田储量计算的难题,为该地区油气资源计算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法,降低了油气勘探的风险,指明了油气的勘探方向,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相似,因此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如图10所示,包括:确定模块1001、生烃量计算模块1002、系数计算模块1003、成藏体系资源量计算模块1004和油气藏储量计算模块1005,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确定模块1001,用于确定待测烃源岩区域的烃源岩的残烃率和排烃率;
生烃量计算模块1002,与确定模块1001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残烃率和所述排烃率,计算生烃量;
系数计算模块1003,与生烃量计算模块1002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待测烃源岩区域的地质参数,计算石油运聚系数;
成藏体系资源量计算模块1004,与系数计算模块1003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生烃量和所述石油运聚系数,计算成藏体系资源量;
油气藏储量计算模块1005,与成藏体系资源量计算模块1004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成藏体系资源量,计算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1001,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待测烃源岩区域的氯仿沥青含量值与对应的平均有机碳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关系,拟合烃源岩的残烃率曲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1001,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待测烃源岩区域的生烃潜力指数随深度的变化关系,拟合烃源岩的排烃率曲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烃量计算模块1002利用以下公式计算生烃量:Q=(R+E)M×10-6,其中,Q是生烃量,单位是千克,R是残烃率,单位是毫克/克,E是排烃率,单位是毫克/克,M是单位体积有机碳质量,单位是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数计算模块1003利用以下公式根据所述待测烃源岩区域的地质参数,计算石油运聚系数:
K=a1+a2*X1-a3*X2-a4*X3-a5*X4-a6*X5+f,其中,K是石油运聚系数,X1是排烃强度,单位是106吨/平方千米,X2是油气运聚范围,单位是平方千米,X3是构造变动次数,X4是目的层倾角,X5是断层密度,单位是条/平方千米,a1、a2、a3、a4、a5、a6是系数,f是常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藏体系资源量计算模块1004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成藏体系资源量:Q1=Q×K,其中,Q1是成藏体系资源量,单位是千克,Q是生烃量,单位是千克,K是石油运聚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气藏储量计算模块1005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qmax=exp(b1*Q1)*b2,其中,qmax是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单位是千克,Q1是成藏体系资源量,单位是千克,b1、b2是系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确定待测烃源岩区域的烃源岩的残烃率和排烃率,并根据该残烃率和排烃率,计算生烃量,再根据所述待测烃源岩区域的地质参数,计算石油运聚系数,并根据所述生烃量和所述石油运聚系数,计算成藏体系资源量,最后,根据所述成藏体系资源量,计算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提出了一种可以准确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的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采用“油藏规模序列法”进行油气资源评价的准确性、可靠性,使得“油藏规模序列法”在含油气盆地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待测烃源岩区域的烃源岩的残烃率和排烃率;
根据所述残烃率和所述排烃率,计算生烃量;
根据所述待测烃源岩区域的地质参数,计算石油运聚系数;
根据所述生烃量和所述石油运聚系数,计算成藏体系资源量;
根据所述成藏体系资源量,计算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待测烃源岩区域的烃源岩的残烃率,包括:
根据待测烃源岩区域的氯仿沥青含量值与对应的平均有机碳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关系,拟合烃源岩的残烃率曲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待测烃源岩区域的烃源岩的排烃率,包括:
根据待测烃源岩区域的生烃潜力指数随深度的变化关系,拟合烃源岩的排烃率曲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以下公式根据所述残烃率和所述排烃率,计算生烃量:
Q=(R+E)M×10-6
其中,Q是生烃量,单位是千克,R是残烃率,单位是毫克/克,E是排烃率,单位是毫克/克,M是单位体积有机碳质量,单位是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以下公式根据所述待测烃源岩区域的地质参数,计算石油运聚系数:
K=a1+a2*X1-a3*X2-a4*X3-a5*X4-a6*X5+f,
其中,K是石油运聚系数,X1是排烃强度,单位是106吨/平方千米,X2是油气运聚范围,单位是平方千米,X3是构造变动次数,X4是目的层倾角,X5是断层密度,单位是条/平方千米,a1、a2、a3、a4、a5、a6是系数,f是常数。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以下公式根据所述生烃量和所述石油运聚系数,计算成藏体系资源量:
Q1=Q×K,
其中,Q1是成藏体系资源量,单位是千克,Q是生烃量,单位是千克,K是石油运聚系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以下公式根据所述成藏体系资源量,计算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
qmax=exp(b1*Q1)*b2
其中,qmax是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单位是千克,Q1是成藏体系资源量,单位是千克,b1、b2是系数。
8.一种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测烃源岩区域的烃源岩的残烃率和排烃率;
生烃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残烃率和所述排烃率,计算生烃量;
系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测烃源岩区域的地质参数,计算石油运聚系数;
成藏体系资源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烃量和所述石油运聚系数,计算成藏体系资源量;
油气藏储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成藏体系资源量,计算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待测烃源岩区域的氯仿沥青含量值与对应的平均有机碳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关系,拟合烃源岩的残烃率曲线。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待测烃源岩区域的生烃潜力指数随深度的变化关系,拟合烃源岩的排烃率曲线。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烃量计算模块利用以下公式计算生烃量:
Q=(R+E)M×10-6
其中,Q是生烃量,单位是千克,R是残烃率,单位是毫克/克,E是排烃率,单位是毫克/克,M是单位体积有机碳质量,单位是克。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数计算模块利用以下公式根据所述待测烃源岩区域的地质参数,计算石油运聚系数:
K=a1+a2*X1-a3*X2-a4*X3-a5*X4-a6*X5+f,
其中,K是石油运聚系数,X1是排烃强度,单位是106吨/平方千米,X2是油气运聚范围,单位是平方千米,X3是构造变动次数,X4是目的层倾角,X5是断层密度,单位是条/平方千米,a1、a2、a3、a4、a5、a6是系数,f是常数。
13.如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藏体系资源量计算模块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成藏体系资源量:
Q1=Q×K,
其中,Q1是成藏体系资源量,单位是千克,Q是生烃量,单位是千克,K是石油运聚系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藏储量计算模块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
qmax=exp(b1*Q1)*b2
其中,qmax是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储量,单位是千克,Q1是成藏体系资源量,单位是千克,b1、b2是系数。
CN201410397217.0A 2014-08-13 2014-08-13 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41667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97217.0A CN104166796A (zh) 2014-08-13 2014-08-13 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97217.0A CN104166796A (zh) 2014-08-13 2014-08-13 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66796A true CN104166796A (zh) 2014-11-26

Family

ID=51910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97217.0A Pending CN104166796A (zh) 2014-08-13 2014-08-13 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6679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3213A (zh) * 2019-01-14 2019-04-12 中南大学 一种多功能成烃成岩高温高压模拟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11193372B2 (en) 2017-09-30 2021-12-07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Oil and gas zon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5221675A (zh) * 2022-05-18 2022-10-2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氦气资源规模序列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436016C1 (ru) * 2010-05-20 2011-12-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ИНСОЛАР-ИНВЕСТ" Гибридная теплонасосная система теплохладоснабжения
CN102645678A (zh) * 2012-05-08 2012-08-2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成藏动力和孔隙结构约束下的有效储层成藏物性下限计算方法
CN103487842A (zh) * 2013-09-26 2014-01-0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复杂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期次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3852569A (zh) * 2012-12-03 2014-06-1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确定有机母质在生物化学生气阶段产气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436016C1 (ru) * 2010-05-20 2011-12-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ИНСОЛАР-ИНВЕСТ" Гибридная теплонасосная система теплохладоснабжения
CN102645678A (zh) * 2012-05-08 2012-08-2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成藏动力和孔隙结构约束下的有效储层成藏物性下限计算方法
CN103852569A (zh) * 2012-12-03 2014-06-1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确定有机母质在生物化学生气阶段产气率的方法
CN103487842A (zh) * 2013-09-26 2014-01-0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复杂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期次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左胜杰等: "济阳坳陷石油运聚效率定量预测方法及应用",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范柏江等: "基于排出-聚集-成藏的石油资源潜力评价方法:以南堡IV油气成藏体系为例", 《地质科技情报》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93372B2 (en) 2017-09-30 2021-12-07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Oil and gas zon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613213A (zh) * 2019-01-14 2019-04-12 中南大学 一种多功能成烃成岩高温高压模拟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5221675A (zh) * 2022-05-18 2022-10-2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氦气资源规模序列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5221675B (zh) * 2022-05-18 2024-03-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氦气资源规模序列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61765B (zh) 非均质薄砂岩互层油藏的圈闭评价方法
US20130262069A1 (en) Targeted site selection within shale gas basins
CN105134191B (zh) 致密油油井储量的评价方法
CN103867194B (zh) 一种砂体结构的测井表征方法与钻井层段选择方法及装置
US8275589B2 (en) Modeling a reservoir using a compartment model and a geomechanical model
CN105607146B (zh) 一种曲流河砂体规模的定量表征方法
CN106951660A (zh) 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储层测井解释方法及装置
Ates et al. Ranking and upscaling of geostatistical reservoir models by use of streamline simulation: A field case study
CN106837297A (zh) 一种识别井间连通性及油水动态预测的方法
CN102789003B (zh) 利用阵列感应测井资料进行地层参数反演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77982B (zh) 一种泥页岩总有机碳含量地震预测方法
CN108931814A (zh) 一种基于多属性融合的基岩裂缝预测的方法
CN102707333A (zh) 页岩气资源量/储量的测量方法
CN103135135A (zh) 一种基于疏松砂岩模型进行烃类定量预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97448A (zh) 一种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方法
CN105093313A (zh) 一种岩溶型油藏单井油气产能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5719063A (zh) 一种页岩气储量品质分类的综合评价方法
CN103993871A (zh) 针对薄互层地层的测井资料标准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509111A (zh) 探井地层压力的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5404972A (zh) 一种油藏开发不确定性研究及风险控制的方法
CN103376468A (zh) 基于神经网络函数逼近算法的储层参数定量表征方法
CN105242307A (zh) 复杂碳酸盐储层地震孔隙度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4899928A (zh) 基于稀疏钻孔点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CN104166796A (zh) 确定成藏体系内最大单一油气藏规模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90303A (zh) 一种地震反演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