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45964A - 一种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45964A
CN104145964A CN201410405083.2A CN201410405083A CN104145964A CN 104145964 A CN104145964 A CN 104145964A CN 201410405083 A CN201410405083 A CN 201410405083A CN 104145964 A CN104145964 A CN 1041459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rams
agent
dispersibles
tolfenpyr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050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45964B (zh
Inventor
李明甫
郑敬敏
冯建雄
马强
侯江利
张崇斌
乌小瑜
张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0508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459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45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59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45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59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唑虫酰胺3~50%,吡蚜酮3~50%,乳化剂5~25%,分散剂2~15%,润湿剂1~8%,增稠剂1~7%,防冻剂1~5%,稳定剂1~6%,余量为分散介质。该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稳定剂、分散介质加入反应釜,混合、分散均匀;高速剪切状态下加入防冻剂和增稠剂,最后加入有效成分唑虫酰胺和吡蚜酮,研磨至粒径5μm以下。本发明克服了配制唑虫酰胺和吡蚜酮的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技术难题,丰富了现有杀虫活性成分的剂型;具有环保、药效好、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的特点,对蓟马、茶小绿叶蝉等农作物害虫有很好的防效。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农用杀虫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其杀虫活性成分包括第一活性成分唑虫酰胺和第二活性成分吡蚜酮。本发明还涉及了该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唑虫酰胺,英文通用名:Tolfenpyrad,化学名称:4-氯-3-乙基-1-甲基-N-{[4-(对-甲苯基氧基)苯基]吡唑}-5-酰胺。唑虫酰胺是一种新型的吡唑酰胺类杀虫杀螨剂,其作用机理为阻碍线粒体代谢系统中的电子传达系统复合体Ⅰ,从而使电子传达受到阻碍,使昆虫不能提供和贮存能量。唑虫酰胺的杀虫谱广,广泛用于蔬菜、果树、花卉、茶叶等作物的害虫防治。
吡蚜酮,英文通用名:Pymetrozine,化学名称为(E)-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基甲基胺)-1,2,4-三嗪-3(2H)-酮。吡蚜酮是一种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很高选择性的高效新颖杀虫剂,主要用于烟粉虱、蓟马、蚜虫、白粉虱、叶蝉、稻飞虱等害虫的防治。吡蚜酮的作用机理为阻塞害虫口针,使其难以穿透叶片,表现为强烈进食抑制作用,害虫迅速停止进食和危害,但害虫不会立即死亡,其持效期长。
可分散油悬浮剂是指以油为分散介质,将农药原药和各种助剂(乳化剂、功能性助剂、惰性填料等)经湿法超微粉碎得到的高分散、稳定的农药制剂。油类包括植物油或矿物油、甲酯油。可分散油悬浮剂用水稀释喷雾在植物上易形成一层药膜,因为植物表面有蜡质层,根据相似相容原理,渗透传导性强,黏着性好,耐雨水冲刷,药效发挥更好,有效成分利用率高,而且剂型环保。
虽然可分散油悬浮剂具有上述的诸多优点,但该剂型的配制技术要求高,难以配制,目前在农业部登记该剂型农药产品多为玉米、小麦田除草剂,用于农药产品的技术还不成熟。经检索,现有技术还没有唑虫酰胺和吡蚜酮复配加工成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文献报道,为了成功研制唑虫酰胺和吡蚜酮复配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发明人进行了多次探索性试验。此外,发明人还对试验中需要注意和克服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这些问题主要是:(1)乳化分散性差,尤其是很多地方用地下水或者机井水,水温较低,硬度较大,容易在水面形成一层油膏,造成堵塞喷头,还易造成药害;(2)析油较多,分层严重;(3)研磨过程中容易膏化;(4)易变稠或者结底。
发明内容
为克服以唑虫酰胺和吡蚜酮为有效成分配制可分散油悬浮剂遇到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选择合适的助剂和加工方法,提供了一种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该可分散油悬浮剂具有环保、药效好、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的特点,对蓟马、茶小绿叶蝉等农作物害虫有很好的防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所述的可分散油悬浮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唑虫酰胺3~50%,吡蚜酮3~50%,乳化剂5~25%,分散剂2~15%,润湿剂1~8%,增稠剂1~7%,防冻剂1~5%,稳定剂1~6%,余量为分散介质。
所述乳化剂选自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系列乳化剂BY-110、BY-125、BY-14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农乳1601#(通用名: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斯盘-60#(通用名: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TERSPERSE4894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TERSPERSE4894是美国亨斯迈公司的产品。
所述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EO-PO嵌段共聚物、磷酸酯及其盐类、磺酸盐类、烷基萘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烷基萘磺酸盐可以选用扩散剂NNO、TERSPERSE2020(美国亨斯迈公司产品,烷基萘磺酸盐类)。
所述润湿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2500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TERSPERSE2500是美国亨斯迈公司的产品。
所述增稠剂选自白炭黑、聚乙烯醇、有机膨润土、凹凸棒土、硅酸镁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稳定剂选自有机酸、有机碱、酯类、醇类、抗氧剂、环氧氯丙烷、妥尔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分散介质选自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蓖麻油、环氧大豆油、油酸甲酯及其甲酯化油类、柴油、机油、矿物油及酯类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制方法:先将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稳定剂、分散介质加入反应釜,混合、分散均匀;高速剪切状态下加入防冻剂和增稠剂,最后加入有效成分唑虫酰胺和吡蚜酮,在锆珠研磨介质下进行砂磨,研磨至粒径5μm以下,制得含有唑虫酰胺和吡蚜酮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所述的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在防治蓟马、茶小绿叶蝉上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选择目前高活性的唑虫酰胺和吡蚜酮为有效成分,二者复配表现为较好的增效作用,提高了单一药剂的杀虫效果,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并且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
(2)本发明通过配方优化设计,成功研制出了唑虫酰胺和吡蚜酮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克服了配制唑虫酰胺和吡蚜酮的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技术难题,丰富了现有杀虫活性成分的剂型,有利于农药剂型向高效、环保方向发展。本发明配制的可分散油悬剂如水分散性好,热贮稳定性好,悬浮率高,适于做成农药产品用于防治蓟马、茶小绿叶蝉。
(3)可分散油悬浮剂是一种用不污染作物的油类作为主要载体的制剂剂型。与常规农药剂型如粉剂、可湿性粉剂相比,可分散油悬浮剂没有粉尘污染;与环保型剂型如水分散粒剂、水悬浮剂和水乳剂相比,可分散油悬浮剂粘着性和展着性好,抗雨水冲刷能力强。本发明将唑虫酰胺和吡蚜酮复配配制成可分散油悬浮剂,使得农药活性成分更好的在植物体上展布,增加了害虫接触农药的机会,提高了药效,延长了农药的持效期,对蓟马、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较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阐述。
(一)制剂制备部分
首先对唑虫酰胺和吡蚜酮组合物配制可分散油悬浮剂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所有制剂配方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制剂实施例1
称取30克唑虫酰胺,500克吡蚜酮,30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0克TERSPERSE2020(美国亨斯迈公司产品),50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0克BY-11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0克吐温-60#(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10克白炭黑,10克硅酸镁铝,270克玉米油。
先向反应釜加入30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0克TERSPERSE2020,50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0克BY-110,30克吐温-60#,混合、分散均匀;高速剪切状态下加入10克白炭黑、10克硅酸镁铝,最后加入30克唑虫酰胺和500克吡蚜酮,在锆珠研磨介质下进行砂磨,用砂磨机研磨至粒径5μm以下,即可制得有效成分含量为53%唑虫酰胺·吡蚜酮可分散油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2
称取50克唑虫酰胺,300克吡蚜酮,30克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50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EO-PO嵌段共聚物),40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0克农乳700#,20克蓖麻油聚氧乙烯醚BY-140,10克凹凸棒土,10克有机膨润土,20克BHT(2,6-二叔丁基对甲酚,抗氧剂),440克玉米油。
先向反应釜加入30克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50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40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0克农乳700#,20克蓖麻油聚氧乙烯醚BY-140,混合、分散均匀;高速剪切状态下加入10克凹凸棒土、10克有机膨润土,最后加入50克唑虫酰胺和300克吡蚜酮,在锆珠研磨介质下进行砂磨,用砂磨机研磨至粒径5μm以下,即可制得有效成分含量为35%唑虫酰胺·吡蚜酮可分散油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3
称取100克唑虫酰胺,200克吡蚜酮,30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0克扩散剂NNO,60克斯盘-60#,30克农乳1601#,30克聚乙烯醇,20克BHT(2,6-二叔丁基对甲酚,抗氧剂),20克环氧氯丙烷,480克油酸甲酯。
先向反应釜加入30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0克扩散剂NNO,60克斯盘-60#,30克农乳1601#,20克BHT,20克环氧氯丙烷,480克油酸甲酯,混合、分散均匀;高速剪切状态下加入30克聚乙烯醇,最后加入100克唑虫酰胺和200克吡蚜酮,在锆珠研磨介质下进行砂磨,用砂磨机研磨至粒径5μm以下,即可制得有效成分含量为30%唑虫酰胺·吡蚜酮可分散油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4
称取200克唑虫酰胺,200克吡蚜酮,50克斯盘-60#,50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EO-PO嵌段共聚物),50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0克蓖麻油聚氧乙烯醚BY-125,10克聚乙烯醇,10克硅酸镁铝,20克BHT(2,6-二叔丁基对甲酚,抗氧剂),380克机油。
先向反应釜加入50克斯盘-60#,50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50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0克蓖麻油聚氧乙烯醚BY-125,20克BHT,380克机油;混合、分散均匀;高速剪切状态下加入10克聚乙烯醇、10克硅酸镁铝,最后加入200克唑虫酰胺和200克吡蚜酮,在锆珠研磨介质下进行砂磨,用砂磨机研磨至粒径5μm以下,即可制得有效成分含量为40%唑虫酰胺·吡蚜酮可分散油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5
称取200克唑虫酰胺,100克吡蚜酮,30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0克TERSPERSE2020(美国亨斯迈公司产品),50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0克农乳1601#,10克白炭黑,20克萘磺酸盐,520克环氧大豆油。
先向反应釜加入30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0克TERSPERSE2020,50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0克农乳1601#,20克萘磺酸盐,520克环氧大豆油,混合、分散均匀;高速剪切状态下加入10克白炭黑,最后加入200克唑虫酰胺和100克吡蚜酮,在锆珠研磨介质下进行砂磨,用砂磨机研磨至粒径5μm以下,即可制得有效成分含量为30%唑虫酰胺·吡蚜酮可分散油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6
称取300克唑虫酰胺,50克吡蚜酮,30克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50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EO-PO嵌段共聚物),40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0克农乳2201#,10克白炭黑,10克有机膨润土,20克BHT(2,6-二叔丁基对甲酚,抗氧剂),20克甘油,440克蓖麻油。
先向反应釜加入30克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50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40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0克农乳2201#,20克BHT,混合、分散均匀;高速剪切状态下加入10克白炭黑、10克有机膨润土、20克甘油,最后加入300克唑虫酰胺和50克吡蚜酮,在锆珠研磨介质下进行砂磨,用砂磨机研磨至粒径5μm以下,即可制得有效成分含量为35%唑虫酰胺·吡蚜酮可分散油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7
称取500克唑虫酰胺,30克吡蚜酮,30克吐温-60#,30克扩散剂NNO,50克斯盘-60#,30克农乳2201#,30克白炭黑,20克BHT(2,6-二叔丁基对甲酚,抗氧剂),20克环氧氯丙烷,20克丙二醇,240克油酸甲酯。
先向反应釜加入30克吐温-60#,30克扩散剂NNO,50克斯盘-60#,30克农乳2201#,20克BHT,20克环氧氯丙烷,240克油酸甲酯,混合、分散均匀;高速剪切状态下加入30克白炭黑、20克丙二醇,最后加入500克唑虫酰胺和30克吡蚜酮,在锆珠研磨介质下进行砂磨,用砂磨机研磨至粒径5μm以下,即可制得有效成分含量为53%唑虫酰胺·吡蚜酮可分散油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8
称取30克唑虫酰胺,30克吡蚜酮,30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0克木质素磺酸盐,70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0克蓖麻油聚氧乙烯醚BY-125,10克白炭黑,10克有机膨润土,20克BHT(2,6-二叔丁基对甲酚,抗氧剂),720克菜籽油。
先向反应釜加入30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0克木质素磺酸盐,70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0克蓖麻油聚氧乙烯醚BY-125,20克BHT,混合、分散均匀;高速剪切状态下加入10克白炭黑、10克有机膨润土,最后加入30克唑虫酰胺和30克吡蚜酮,在锆珠研磨介质下进行砂磨,用砂磨机研磨至粒径5μm以下,即可制得有效成分含量为6%唑虫酰胺·吡蚜酮可分散油悬浮剂。
上述制剂配方的理化参数测定结果表明,加速热贮性试验,有效成分不分解,唑虫酰胺悬浮率≧93%,吡蚜酮悬浮率≧90%。
(二)生物测定部分
生物测定实施例1
(1)唑虫酰胺与吡蚜酮复配对棕榈蓟马的增效试验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蓟马,发明人以唑虫酰胺与吡蚜酮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试验采用棕榈蓟马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
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缨翅目,蓟马科,危害菠菜、枸杞、菜豆、苋菜、节瓜、冬瓜、西瓜、茄子、番茄等。
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8-2007》。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蓟马死亡率在5%~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取一定药剂以丙酮定容,在直径9cm的玻璃培养皿底,铺一张同样直径的滤纸,用移液器吸取1mL药液均匀滴于滤纸上,待丙酮挥发后,用毛笔将棕榈蓟马20头移入培养皿。0.5~1h后待虫身沾满药剂后放在番茄叶片上(棕榈蓟马饲料),然后用封口膜将培养皿封口。24h后检查各处理蓟马的死亡数和存活数(以毛笔尖触动虫体,不动者为死亡),计算死亡率。每处理重复4次,空白对照喷等量清水。通过死亡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LC50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试虫的活性。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1唑虫酰胺与吡蚜酮组合对棕榈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唑虫酰胺以重量百分比3~50%和吡蚜酮以重量百分比3~50%混配成对棕榈蓟马有较好的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2)唑虫酰胺与吡蚜酮复配对茶小绿叶蝉的增效试验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茶小绿叶蝉,发明人以唑虫酰胺与吡蚜酮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试验采用茶小绿叶蝉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同翅目,叶蝉科。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剂型为可分散油悬浮剂)。
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试虫死亡率在5%~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试虫茶小绿叶蝉为采自茶园,挑选均匀一致的2龄若虫,接入置放茶枝(带嫩梢、嫩叶)直径12cm的培养皿,每皿接已麻醉若虫30头。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次喷一个皿,每皿喷药液3mL,待虫子苏醒后,将处理过的培养皿放入12H/12H光照培养箱内培养,72小时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空白对照喷等量清水。通过死亡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LC50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试虫的活性。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2唑虫酰胺与吡蚜酮组合对茶小绿叶蝉的室内毒力测定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唑虫酰胺以重量百分比3~50%和吡蚜酮以重量百分比3~50%混配成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茶小绿叶蝉有较好的毒力,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生物测定实施例2
(1)防治棕榈蓟马的田间试验
发明人于2013年7月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做了制剂实施例3(30%唑虫酰胺·吡蚜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制剂实施例4(40%唑虫酰胺·吡蚜酮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治棕榈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NY/T1464.6-2007杀虫剂防治蔬菜蓟马》。
试验作物为番茄,防治对象为棕榈蓟马。试验田土壤为塿土,肥力中等,各小区的栽培条件、水肥管理均匀一致。7月1日施药,用药液量为60kg/667m2,采用手动喷雾器均匀喷施,要求各小区番茄叶片正反面均匀着药。试验药剂及剂量详见表3。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面积30m2,共4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药前调查基数,药后1、7天调查防效,同时观察番茄植株生长情况,目测试验药剂对番茄植株有无药害产生。
调查方法:
每小区于番茄中、上部固定选取30片叶,调查活若虫数。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前活若虫数),药后1、7天调查残虫数(施药后活若虫数),依据药前虫口基数和药后各天的残虫数计算防效。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药前活若虫数×药剂处理药后活若虫数)/(空白对照药后活若虫数×药剂处理药前活若虫数)]×100
表3防治棕榈蓟马田间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30%唑虫酰胺·吡蚜酮可分散油悬浮剂2000倍、2500倍,40%唑虫酰胺·吡蚜酮可分散油悬浮剂2500倍、3000倍处理,在药后1天的防效分别为91.43%、89.31%和90.25%、86.25%,在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95.87%、91.75%和93.93%、90.22%,优于30%唑虫酰胺·吡蚜酮悬浮剂、40%唑虫酰胺·吡蚜酮悬浮剂相同剂量下的防效,也明显优于15%唑虫酰胺乳油1000倍、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500倍对棕榈蓟马的防效(表3),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
安全性调查,试验期间观察,所有供试药剂对番茄生长安全,无药害现象发生。
试验结果表明,唑虫酰胺与吡蚜酮复配制成可分散油悬浮剂,明显提高了对棕榈蓟马的防治效果,降低了用药量及用药成本,对番茄生长安全,是防治棕榈蓟马的理想药剂。
(2)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试验
发明人于2014年6月3日在福建省安溪县剑斗镇进行了制剂实例3(30%唑虫酰胺·吡蚜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制剂实例4(40%唑虫酰胺·吡蚜酮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作物为茶树(铁观音),防治对象为茶小绿叶蝉。试验药剂及剂量详见表4。各小区的栽培条件、水肥管理均匀一致。用药液量为75kg/667m2,采用手动喷雾器均匀喷施,要求各小区茶树叶片正反面均匀着药。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面积30m2,共4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药前调查基数,药后1、7天调查防效,同时观察茶树生长情况,目测试验药剂对茶树有无药害产生。
调查统计方法:
晴天晨露未干时、阴天全天都可进行调查。每小区随机调查100张嫩叶上的若虫数,按药前、药后的虫数计算校正防效。
防治效果(%)=[1-(对照区药前虫数×处理区药后虫数)/(对照区药后虫数×处理区药前虫数)]×100
表4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30%唑虫酰胺·吡蚜酮可分散油悬浮剂2000、2500倍,40%唑虫酰胺·吡蚜酮可分散油悬浮剂2500、3000倍对茶小绿叶蝉有较显著的防治效果,在药后1天的防效分别为92.19%、90.25%和91.13%、87.29%,在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96.93%、93.31%和95.26%、91.63%,优于30%唑虫酰胺·吡蚜酮悬浮剂、40%唑虫酰胺·吡蚜酮悬浮剂相同剂量下的防效,也明显优于15%唑虫酰胺乳油1000倍、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500倍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表4),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
安全性调查,试验期间观察,所有供试药剂对茶树生长安全,无药害现象发生。
试验结果表明,唑虫酰胺与吡蚜酮复配制成可分散油悬浮剂,明显提高了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降低了用药量及用药成本,对茶树生长安全,是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理想药剂。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进一步的叙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分散油悬浮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唑虫酰胺3~50%,吡蚜酮3~50%,乳化剂5~25%,分散剂2~15%,润湿剂1~8%,增稠剂1~7%,防冻剂1~5%,稳定剂1~6%,余量为分散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选自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系列乳化剂BY-110、BY-125、BY-14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农乳700#、农乳2201、农乳1601#、斯盘-60#、吐温-60#、TERSPERSE4894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EO-PO嵌段共聚物、磷酸酯及其盐类、磺酸盐类、烷基萘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2500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选自白炭黑、聚乙烯醇、有机膨润土、凹凸棒土、硅酸镁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选自有机酸、有机碱、酯类、醇类、抗氧剂、环氧氯丙烷、妥尔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介质选自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蓖麻油、环氧大豆油、油酸甲酯及其甲酯化油类、柴油、机油、矿物油及酯类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稳定剂、分散介质加入反应釜,混合、分散均匀;高速剪切状态下加入防冻剂和增稠剂,最后加入有效成分唑虫酰胺和吡蚜酮,在锆珠研磨介质下进行砂磨,研磨至粒径5μm以下,制得含有唑虫酰胺和吡蚜酮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在防治蓟马、茶小绿叶蝉上的应用。
CN201410405083.2A 2014-08-15 2014-08-15 一种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Active CN1041459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05083.2A CN104145964B (zh) 2014-08-15 2014-08-15 一种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05083.2A CN104145964B (zh) 2014-08-15 2014-08-15 一种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5964A true CN104145964A (zh) 2014-11-19
CN104145964B CN104145964B (zh) 2016-08-24

Family

ID=51871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05083.2A Active CN104145964B (zh) 2014-08-15 2014-08-15 一种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4596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0382A (zh) * 2015-06-12 2015-09-23 福建省德盛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吡蚜酮与唑虫酰胺的低容量喷雾剂
CN106490002A (zh) * 2016-10-31 2017-03-15 郑州思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蝽科类害虫的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72524A (zh) * 2017-08-17 2017-11-24 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唑虫酰胺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农药悬浮剂及其应用
CN112931519A (zh) * 2021-02-03 2021-06-11 天津市汉邦植物保护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治虫害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23073566A1 (en) * 2021-10-29 2023-05-04 Pi Industries Ltd. Oil dispersion formul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31516A (ja) * 2004-11-04 2006-05-25 Nippon Nohyaku Co Ltd 有害生物防除剤組成物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2008150302A (ja) * 2006-12-15 2008-07-03 Nissan Chem Ind Ltd 殺虫または殺ダニ組成物
CN101911932A (zh) * 2010-08-03 2010-12-15 江苏天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吡蚜酮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31516A (ja) * 2004-11-04 2006-05-25 Nippon Nohyaku Co Ltd 有害生物防除剤組成物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2008150302A (ja) * 2006-12-15 2008-07-03 Nissan Chem Ind Ltd 殺虫または殺ダニ組成物
CN101911932A (zh) * 2010-08-03 2010-12-15 江苏天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吡蚜酮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0382A (zh) * 2015-06-12 2015-09-23 福建省德盛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吡蚜酮与唑虫酰胺的低容量喷雾剂
CN106490002A (zh) * 2016-10-31 2017-03-15 郑州思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蝽科类害虫的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72524A (zh) * 2017-08-17 2017-11-24 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唑虫酰胺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农药悬浮剂及其应用
CN112931519A (zh) * 2021-02-03 2021-06-11 天津市汉邦植物保护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治虫害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23073566A1 (en) * 2021-10-29 2023-05-04 Pi Industries Ltd. Oil dispersion formul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5964B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26602B (zh) 一种含有吡蚜酮和呋虫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CN102484993B (zh) 苦参碱和茶皂素的增效农药组合物
CN103355314A (zh) 一种含嘧螨胺和乙螨唑的杀螨组合物
CN103125505B (zh) 一种含双氟磺草胺和2甲4氯异辛酯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CN104145964A (zh) 一种含有唑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CN105432653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3271073B (zh) 一种含环氧虫啉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
CN105532713A (zh) 含有双丙环虫酯和氟啶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4542618A (zh) 一种含有腈吡螨酯和乙螨唑的增效杀螨组合物
CN102960361A (zh)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115861B (zh) 一种含有硝虫硫磷和丁氟螨酯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4738066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4082300B (zh) 一种含有吡丙醚和螺螨酯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3271074B (zh) 一种含环氧虫啉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CN103329911B (zh) 一种含有氯酯磺草胺和甲氧咪草烟的除草组合物
CN102669114B (zh) 一种含有丙硫菌唑和噁霉灵的农药组合物
CN103493831A (zh) 一种含嘧螨胺和季酮酸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
CN104145983A (zh) 一种含有氟啶虫胺腈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CN104542630A (zh) 一种含有噻唑锌和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8849918A (zh) 杀菌组合物
CN104286010B (zh) 含有硝虫硫磷和联苯肼酯的农药组合物
CN103271081B (zh) 乙螨唑和三唑磷的农药组合物
CN103651464B (zh)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二氯异氰尿酸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00047B (zh) 一种含环氧虫啉和唑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14097773A (zh) 一种能够防控松材线虫病的悬浮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