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42753A - 触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42753A
CN104142753A CN201310522784.XA CN201310522784A CN104142753A CN 104142753 A CN104142753 A CN 104142753A CN 201310522784 A CN201310522784 A CN 201310522784A CN 104142753 A CN104142753 A CN 1041427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group
connection gasket
sensing cell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227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2278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42753A/zh
Priority to TW102141359A priority patent/TWI5110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42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27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一种触控装置。该触控装置包括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单元、多组第二感测单元、多个第一连接垫及多个第二连接垫。其中,每一第一连接垫分别与一个第一感测单元电性连接,每一第二连接垫与相邻组中各一第二感测单元电性连接。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装置中连接触控感测单元的连接垫的数量少,各连接垫之间的间距大,制程容易,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触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电容式触控装置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电容式触控装置通常包括触控感测单元分布在一透明基板同侧的单层式触控装置以及触控感测单元分布在一透明基板相对两侧的双层式触控装置。其中单层式触控装置由于将触控感测单元设置于基板同侧,能够节省材料成本并使触控装置更加轻、薄。
然而,在现有的单层式触控装置中,由于连接触控感测单元并对其提供电信号的连接垫与每一个触控感测电极是一一对应相连的,连接垫的数量比较多。且由于触控装置的尺寸有限,连接垫的数量过多导致了各连接垫之间的间距必须很近,制程难度较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触控装置。该触控装置包括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括:
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感测单元,所述的多个第一感测单元沿一第二方向间隔排列;
多组第二感测单元,每相邻二第一感测单元之间设置一组第二感测单元,每一组第二感测单元包括多个沿该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二感测单元,每个第二感测单元与对应的第一感测单元之间相互绝缘;
多个第一连接垫,用于连接外部驱动电路以对该多个第一感测单元提供电信号;以及
多个第二连接垫,用于连接外部驱动电路以对该多个第二感测单元提供电信号,
其中,每一第一连接垫分别与一个第一感测单元电性连接,每一第二连接垫与相邻组中各一第二感测单元电性连接。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触控装置。该触控装置包括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括:
多组第二感测单元,该多组第二感测单元呈列状排列,每一组第二感测单元包括多个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感测单元;
多个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感测单元,每相邻二组第二感测单元之间对应设置一第一感测单元,每个第二感测单元与对应的第一感测单元之间相互绝缘;
多个第一连接垫,用于连接外部驱动电路以对该多个第一感测单元提供电信号;以及
多个第二连接垫,用于连接外部驱动电路以对该多个第二感测单元提供电信号,
其中,每一第一连接垫分别与一个第一感测单元电性连接,每一第二连接垫与相邻组中各一第二感测单元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触控装置中连接触控感测单元的连接垫的数量少,各连接垫之间的间距大,制程容易,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触控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触控装置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触控面板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触控面板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5是图1中触控面板的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触控装置 1
触控面 1a
触控面板 10
显示面板 20
外部驱动电路 30
显示区 10a
边框区 10b
基板 11
感测电极结构 12
连接线路 13
连接垫结构 14
感测组 120
第一感测组 120a
第二感测组 120b
第一感测单元 121
第二感测单元 122
第一连接线 131
第二连接线 132
连接垫组 140
第一连接垫 141、Y0、Y1、Yn
第二连接垫 142、X0、X1、X2、X3
干部 121a
支部 121b
凹槽 121c
第一方向 D1
第二方向 D2
侧边 15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触控装置1俯视图。该触控装置1包括一触控面板10,该触控面板10包括位于该触控面板10中间位置的透光的显示区10a及位于该显示区10a周边的边框区10b。其中,该显示区10a为透光区,用于显示图像。该边框区10b为非透光区,其位于该显示区10a的外围。该显示区10a为该触控装置1进行触控操作的区域。
请参阅图2,图2为该触控装置1侧面结构示意图。该触控装置1包括触控面板10以及显示面板20。该触控面板10位于该显示面板20的显示面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触控面板10位于该显示面板20的显示面一侧。其中,该触控面板10远离显示面板20之表面是该触控装置1的触控面1a。该显示面板20之显示区域与该显示区10a相对应,该显示面板20之外部电路与该边框区10b相对应。该触控面板10覆盖整个该显示面板20。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触控面板10为电容式触控面板。
请参阅图3,图3为触控装置1中触控面板10的结构示意图。该触控面板10包括基板11以及形成于该基板11上的感测电极结构12、多条连接线路13以及多个连接垫结构14。该感测电极结构12用于侦测使用者所触摸的位置。这些连接线路13用于将该感测电极结构12连接到所述对应的连接垫结构14上。这些连接垫结构14用于连接一外部驱动电路30以对该感测电极结构12提供电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感测电极结构12对应设置在该显示区10a内,该连接垫结构14对应设置在该边框区10b内。该感测电极结构12、连接线路13以及连接垫结构14形成于同一基板11的同一表面上。优选地,该表面为基板11的远离显示面板20的表面。
该感测电极结构12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单元121与多组第二感测单元122。该多组第二感测单元122呈列状排列,每一组第二感测单元122包括多个沿一第一方向D1均等排布的第二感测单元122。每二组相邻的第二感测单元122之间对应设置一第一感测单元121。每个第二感测单元122与对应的第一感测单元121之间相互绝缘。该些第一感测单元121与第二感测单元122都通过连接线路13与相应的连接垫结构14电性连接。该第一感测单元121与该第二感测单元122相互配合以侦测使用者所触摸的位置。该第一感测单元121在长度方向上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多个该第一感测单元121沿第二方向D2均匀间隔排列。其中,该第一方向D1沿基本平行于该触控面板10之一侧边15的方向延伸,该第二方向D2基本垂直于该第一方向D1。
该第一感测单元121包括干部121a与支部121b。该干部121a是沿该第一方向D1延伸的长条状电极。该支部121b是从该干部121a上沿第二方向D2延伸出的凸起。在该第一感测单元121中,该干部121a与多个支部121b结合定义多个凹槽121c。每一第二感测单元122设置在对应的第一感测单元121的凹槽121c内。一第一感测单元121与设置在该第一感测单元121中的凹槽121c内的第二感测单元122定义一感测组120。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一感测单元121的多个支部121b均位于该第一感测单元121的干部121a的同一侧。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感测单元121中的凹槽121c以及位于该些凹槽121c内的第二感测单元122也同样设置在与该支部121b的同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感测组120中第一感测单元121与第二感测单元122的大小、形状及数量均相等。
该连接线路13包括第一连接线131与第二连接线132。该连接垫结构14包括第一连接垫141(Y0、Y1…Yn)与第二连接垫142(X0、X1、X2、X3)。该第一连接垫141与第二连接垫142共同设置在该显示区10a的同一侧。该第一连接垫141通过该第一连接线131与第一感测单元121电性连接。该第二连接垫142通过该第二连接线132与第二感测单元122电性连接。
相邻二感测组120定义一第一感测组120a与一第二感测组120b。该第一感测组120a与第二感测组120b间隔排列。连接一第一感测组120a中的第二感测单元122与相邻的一第二感测组120b中的第二感测单元122的第二连接垫142共用,且该共用的第二连接垫142与分别连接该第一感测组120a中的第一感测单元121与相邻的第二感测组120b中的第一感测单元121的第一连接垫141共同组成一连接垫组140。该连接垫组140用于为该第一感测组120a与第二感测组120b中的感测单元12提供电信号。具体地,在该连接垫组140中,该些第一连接垫141与第一感测组120a和第二感测组120b中的第一感测单元121对应设置,该些第二连接垫142设置在与该第一感测组120a连接的第一连接垫141远离该第二感测组120b的一侧。该连接垫组140中的每一第一连接垫141通过第一连接线131分别与该第一感测组120a与第二感测组120b中的第一感测单元121电性连接。该连接垫组140中的每一第二连接垫142同时与相邻感测组120a、120b中位于同行的各一第二感测单元122电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连接垫组140中每一第二连接垫142靠近该显示区10a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线132分别与该第一感测组120a中的各第二感测单元122电性连接,而上述第二连接垫142远离该显示区10a的一端通过另一些第二连接线132分别与该第二感测组120b中的位置对应的各第二感测单元122电性连接。连接该第一感测组120a及第二感测组120b中第一感测单元121与该连接垫组140中第一连接垫141的第一连接线131分布在该连接垫组140靠近该显示区10a的一侧。具体地,连接该第一感测组120a中第二感测单元122与该连接垫组140中第二连接垫142的第二连接线132分布在该连接垫组140靠近该显示区10a的一侧。连接该第二感测组120b中第二感测单元122与该连接垫组140中第二连接垫142的第二连接线132沿远离该显示区10a的一侧绕开该些第二连接垫142直至与第二感测组120b中的第二感测单元122相连。
也就是说,连接该第一感测组120a中第二感测单元122的第二连接垫142同时还与第二感测组120b中的第二感测单元122,每一第二连接垫142是同时连接着相邻两感测组120中的各一第二感测单元122。可以理解的是,该连接垫组140中第一连接垫141的数量与该第一感测组120a及第二感测组120b中第一感测单元121的数量之和相等。该连接垫组140中第二连接垫142的数量与该第一感测组120a中第二感测单元122的数量相等。
为了提高该触控面板10的灵敏度以及不影响该显示区10a的透光率,该感测单元12使用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ITO)或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 IZO )等透明导电材质,该连接线13使用极细的金属迹线(metal trace)或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ITO)、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 IZO )等透明导电材质。
相较于传统的触控装置中连接垫与感测单元一一对应连接之结构,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触控装置1由于该第二连接垫142同时连接着两个第二感测单元122,第二连接垫142的数量能够减少一半,由此该些连接垫14之间的间距相较于传统的触控装置能够设置的比较远,制程相对容易,且节省一半的第二连接垫142还能够节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请参阅图4,图4为触控装置1中触控面板10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10包括基板11以及形成于该基板11上的感测电极结构12、多条连接线路13以及多个连接垫结构14。该感测电极结构12用于侦测使用者所触摸的位置。这些连接线路13用于将该感测电极结构12连接到所述对应的连接垫结构14上。这些连接垫结构14用于连接外部驱动电路以对该感测电极结构12提供电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感测电极结构12对应设置在该显示区10a内,该连接垫结构14对应设置在该边框区10b内。该感测电极结构12、连接线路13以及连接垫结构14形成于同一基板11的同一表面上。优选地,该表面为基板11的远离显示面板20的表面。
该感测电极结构12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单元121与多组第二感测单元122。该多组第二感测单元122呈列状排列,每一组第二感测单元122包括多个沿一第一方向D1均等排布的第二感测单元122。每二组相邻的第二感测单元122之间对应设置一第一感测单元121。每个第二感测单元122与对应的第一感测单元121之间相互绝缘。该些第一感测单元121与第二感测单元122都通过连接线路13与相应的连接垫结构14电性连接。该第一感测单元121与该第二感测单元122相互配合以侦测使用者所触摸的位置。该第一感测单元121在长度方向上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多个该第一感测单元121沿第二方向D2均匀间隔排列。其中,该第一方向D1沿基本平行于该触控面板10之一侧边15的方向延伸,该第二方向D2基本垂直于该第一方向D1。
该第一感测单元121包括干部121a与支部121b。该干部121a是沿该第一方向D1延伸的长条状电极。该支部121b是从该干部121a上沿第二方向D2延伸出的凸起。在该第一感测单元121中,该干部121a与多个支部121b结合定义多个凹槽121c。每一第二感测单元122设置在对应的第一感测单元121的凹槽121c内。一第一感测单元121与设置在该第一感测单元121中的凹槽121c内的第二感测单元122定义一感测组12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干部121a的延伸方向上,各第一感测单元121的多个支部121b相间排列在该干部121a的两侧。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感测单元121中的凹槽121c以及位于该些凹槽121c内的第二感测单元122也随着该干部121a同样相间排列在该干部121a的两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感测组120中第一感测单元121与第二感测单元122的大小、形状及数量均相等。
该连接线路13包括第一连接线131与第二连接线132。该连接垫结构14包括第一连接垫141(Y0、Y1…Yn)与第二连接垫142(X0、X1、X2、X3)。该第一连接垫141与第二连接垫142共同设置在该显示区10a的同一侧。该第一连接垫141通过该第一连接线131与第一感测单元121电性连接。该第二连接垫142通过该第二连接线132与第二感测单元122电性连接。
相邻二感测组120定义一第一感测组120a与一第二感测组120b。该第一感测组120a与第二感测组120b间隔排列。连接一第一感测组120a中的第二感测单元122与相邻的一第二感测组120b中的第二感测单元122的第二连接垫142共用,且该共用的第二连接垫142与分别连接该第一感测组120a中的第一感测单元121与相邻的第二感测组120b中的第一感测单元121的第一连接垫141共同组成一连接垫组140。该连接垫组140用于为该第一感测组120a与第二感测组120b中的感测单元12提供电信号。具体地,在该连接垫组140中,该些第一连接垫141与第一感测组120a和第二感测组120b中的第一感测单元121对应设置,一半的该些第二连接垫142设置在与该第一感测组120a连接的第一连接垫141远离该第二感测组120b的一侧,另一半的该些第二连接垫142设置在该两个第一连接垫141之间。该该连接垫组140中的每一第一连接垫141通过第一连接线131分别与该第一感测组120a与第二感测组120b中的第一感测单元121电性连接。该连接垫组140中的每一第二连接垫142同时与相邻感测组120a、120b中位于同行的各一第二感测单元122电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连接垫组140中的第二连接垫142靠近该显示区10a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线132分别与该第一感测组120a与第二感测组120b中的位于各感测组120a、120b中干部121a左侧的各第二感测单元122电性连接,而上述第二连接垫142远离该显示区10a的一端通过另一些第二连接线132分别与该第一感测组120a与第二感测组120b中的位于各感测组120a、120b中干部121a右侧的第二感测单元122电性连接。连接该第一感测组120a及第二感测组120b中第一感测单元121与该连接垫组140中第一连接垫141的第一连接线131分布在该连接垫组140靠近该显示区10a的一侧。具体地,连接该第一感测组120a及第二感测组120b中的位于各感测组120a、120b中干部121a左侧的第二感测单元122与该连接垫组140中第二连接垫142的第二连接线132分布在该连接垫组140靠近该显示区10a的一侧。连接该第一感测组120a中的位于该第一感测组120a干部121a右侧的第二感测单元122与该连接垫组140中第二连接垫142的第二连接线132沿远离该显示区10a的一侧绕开该些与第二感测组120b干部121a左侧的第二感测单元122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垫142直至与该第一感测组120a中的位于该第一感测组120a干部121a右侧的第二感测单元122相连。连接该第二感测组120b中位于该第二感测组120b干部121a右侧的第二感测单元122与该连接垫组140中第二连接垫142的第二连接线132沿远离该显示区10a的一侧绕开该些第一连接垫141与第二连接垫142直至与该第二感测组120b中干部121a右侧的第二感测单元122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每一第二连接垫142同样是同时连接着相邻两感测组120中的各一第二感测单元122。可以理解的是,该连接垫组140中第一连接垫141的数量与该第一感测组120a及第二感测组120b中第一感测单元121的数量之和相等。该连接垫组140中第二连接垫142的数量与该第一感测组120a中第二感测单元122的数量相等。
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该感测单元12使用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ITO)或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 IZO )等透明导电材质,该连接线13使用极细的金属迹线(metal trace)或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ITO)、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 IZO )等透明导电材质。
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触控装置1相较于传统的触控装置,同样具有制程容易以及降低成本之优点。
当然,上述二实施方式中第一感测单元121中的支部121b并不是必要的。请参阅图5,图5为触控装置1中触控面板10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三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10包括基板11以及形成于该基板11上的感测电极结构12、多条连接线路13以及多个连接垫结构14。该感测电极结构12用于侦测使用者所触摸的位置。这些连接线路13用于将该感测电极结构12连接到所述对应的连接垫结构14上。这些连接垫结构14用于连接外部驱动电路以对该感测电极结构12提供电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感测电极结构12对应设置在该显示区10a内,该连接垫结构14对应设置在该边框区10b内。该感测电极结构12、连接线路13以及连接垫结构14形成于同一基板11的同一表面上。优选地,该表面为基板11的远离显示面板20的表面。
该感测电极结构12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单元121与多组第二感测单元122。该多组第二感测单元122呈列状排列,每一组第二感测单元122包括多个沿一第一方向D1均等排布的第二感测单元122。每相邻二组第二感测单元122之间对应设置一第一感测单元121。每个第二感测单元122和与之对应的第一感测单元121之间相互绝缘。该些第一感测单元121与第二感测单元122都通过连接线路13与相应的连接垫结构14电性连接。该第一感测单元121与该第二感测单元122相互配合以侦测使用者所触摸的位置。该第一感测单元121在长度方向上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多个该第一感测单元121沿第二方向D2均匀间隔排列。其中,该第一方向D1沿基本平行于该触控面板10之一侧边15的方向延伸,该第二方向D2基本垂直于该第一方向D1。
该连接线路13包括第一连接线131与第二连接线132。该连接垫结构14包括第一连接垫141(Y0、Y1…Yn)与第二连接垫142(X0、X1、X2、X3)。该第一连接垫141与第二连接垫142共同设置在该显示区10a的同一侧。该第一连接垫141通过该第一连接线131与第一感测单元121电性连接。该第二连接垫142通过该第二连接线132与第二感测单元122电性连接。
一第一感测单元121和与该第一感测单元121相邻的一组第二感测单元122定义一感测组12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感测组120中的第二感测单元122设置于第一感测单元121的同一侧。相邻的二感测组120定义一第一感测组120a与一第二感测组120b,该第一感测组120a与第二感测组120b间隔排列。
连接一第一感测组120a中第二感测单元122与连接相邻的一第二感测组120b中第二感测单元122的第二连接垫142共用,且该共用的第二连接垫142与分别连接该第一感测组120a中第一感测单元121以及相邻的第二感测组120b中第一感测单元121的第一连接垫141共同组成一连接垫组140。该连接垫组140为该第一感测组120a与第二感测组120b中的第一感测单元121与第二感测单元122提供电信号。具体地,在该连接垫组140中,该些第一连接垫141与第一感测组120a和第二感测组120b中的第一感测单元121对应设置,该些第二连接垫142设置在与该第一感测组120a连接的第一连接垫141远离该第二感测组120b的一侧。该连接垫组140中的每一第一连接垫141通过第一连接线131分别与该第一感测组120a与第二感测组120b中的第一感测单元121电性连接。该连接垫组140中的每一第二连接垫142同时与相邻感测组120a、120b中位于同行的各一第二感测单元122电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连接垫组140中每一第二连接垫142靠近该显示区10a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线132分别与该第一感测组120a中的各第二感测单元122电性连接,而上述第二连接垫142远离该显示区10a的一端通过另一些第二连接线132分别与该第二感测组120b中的位置对应的各第二感测单元122电性连接。连接该第一感测组120a及第二感测组120b中第一感测单元121与该连接垫组140中第一连接垫141的第一连接线131分布在该连接垫组140靠近该显示区10a的一侧。具体地,连接该第一感测组120a中第二感测单元122与该连接垫组140中第二连接垫142的第二连接线132分布在该连接垫组140靠近该显示区10a的一侧。连接该第二感测组120b中第二感测单元122与该连接垫组140中第二连接垫142的第二连接线132沿远离该显示区10a的一侧绕开该些第二连接垫142直至与第二感测组120b中的第二感测单元122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与上述二实施方式类似,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每一第二连接垫142同样是同时连接着相邻两感测组120中的各一第二感测单元122。可以理解的是,该连接垫组140中第一连接垫141的数量与该第一感测组120a及第二感测组120b中第一感测单元121的数量之和相等。该连接垫组140中第二连接垫142的数量与该第一感测组120a中第二感测单元122的数量相等。
与上述二实施方式类似,该感测单元12使用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ITO)或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 IZO )等透明导电材质,该连接线13使用极细的金属迹线(metal trace)或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ITO)、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 IZO )等透明导电材质。
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触控装置1相较于传统的触控装置,同样具有制程容易以及降低成本之优点。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图示中出现的上、下、左及右方向仅为了方便理解,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7)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包括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括:
多个第一感测单元,该些第一感测单元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的多个第一感测单元是沿一第二方向间隔排列;
多组第二感测单元,每二个相邻的第一感测单元之间设置一组第二感测单元,每一组第二感测单元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单元,且每一组第二感测单元中的该些第二感测单元是沿该第一方向排列,每个第二感测单元与对应的第一感测单元之间相互绝缘;
多个第一连接垫,用于连接外部驱动电路以对该多个第一感测单元提供电信号;以及
多个第二连接垫,用于连接外部驱动电路以对该多个第二感测单元提供电信号,
其中,每一第一连接垫分别与一个第一感测单元电性连接,每一第二连接垫与相邻组中各一第二感测单元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第一感测单元和与该第一感测单元相邻的一组第二感测单元定义一感测组,相邻二感测组定义一第一感测组与一第二感测组,该第一感测组与第二感测组间隔排列,连接一第一感测组中第二感测单元与连接相邻的一第二感测组中第二感测单元的第二连接垫共用,且该共用的第二连接垫与分别连接该第一感测组中第一感测单元以及相邻的第二感测组中第一感测单元的第一连接垫共同组成一连接垫组,该连接垫组为该第一感测组与第二感测组中的第一感测单元与第二感测单元提供电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感测单元包括干部与至少一支部,该干部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电极,该支部是从该干部上沿第二方向延伸出的凸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一该第一感测单元中,该干部与多个支部结合定义形成多个凹槽,每一第二感测单元设置在对应的第一感测单元的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还包括透光的显示区、位于该显示区周边的边框区、用于连接该多个第一感测单元与相应的第一连接垫的第一连接线、以及用于连接该多组第二感测单元与相应的第二连接垫的第二连接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该第一感测组及第二感测组中第一感测单元与该连接垫组中第一连接垫的第一连接线分布在该连接垫组靠近该显示区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第一感测单元的多个支部位于相应第一感测单元的干部的同一侧,该多个第一感测单元中的凹槽及位于该些凹槽内的第二感测单元设置在该干部的同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连接垫组中,该第一连接垫与第一感测组和第二感测组中的第一感测单元对应设置,该第二连接垫设置在与该第一感测组连接的第一连接垫远离该第二感测组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垫组中的第二连接垫靠近该显示区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线分别与该第一感测组中的各第二感测单元电性连接,该连接垫组中的第二连接垫远离该显示区的一端通过另一些第二连接线分别与该第二感测组中的各第二感测单元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该第一感测组中第二感测单元与该连接垫组中第二连接垫的第二连接线分布在该连接垫组靠近显示区的一侧,连接该第二感测组中第二感测单元与该连接垫组中第二连接垫的第二连接线沿远离该显示区的一侧绕开该些第二连接垫直至与第二感测组中的第二感测单元相连。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干部的延伸方向上,各第一感测单元的多个支部相间排列在相应干部的两侧,该第一感测单元中的凹槽以及位于该些凹槽内的第二感测单元相间排列在该干部的两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连接垫组中,该第一连接垫与第一感测组和第二感测组中的第一感测单元对应设置,该第二连接垫的一部分设置在与该第一感测组连接的第一连接垫远离该第二感测组的一侧,该第二连接垫的另一部分设置在该两个第一连接垫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垫组中的第二连接垫靠近该显示区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线分别与该第一感测组与第二感测组中位于该第一感测组和第二感测组中干部左侧的第二感测单元电性连接,该连接垫组中的第二连接垫远离该显示区的一端通过另一些第二连接线分别与该第一感测组与第二感测组中的位于该第一感测组和第二感测组中干部右侧的第二感测单元电性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该第一感测组及第二感测组中的位于该第一感测组及第二感测组中干部左侧的第二感测单元与该连接垫组中第二连接垫的第二连接线分布在该连接垫组靠近该显示区的一侧,连接该第一感测组中的位于该第一感测组干部右侧的第二感测单元与该连接垫组中的第二连接垫的第二连接线沿远离该显示区的一侧绕开该些第二感测组干部左侧的第二感测单元相连的第二连接垫直至与该第一感测组中的位于该第一感测组干部右侧的第二感测单元相连,连接该第二感测组中位于该第二感测组干部右侧的第二感测单元与该连接垫组中第二连接垫的第二连接线沿远离该显示区的一侧绕开该些第一连接垫与第二连接垫直至与该第二感测组干部右侧的第二感测单元相连。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与触控装置间通过光学胶贴合,该显示区与该显示面板相对应,该第一感测单元与第二感测单元对应设置在该显示区内,该第一连接垫与第二连接垫对应设置在该边框区内。
16.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包括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括:
多组第二感测单元,该多组第二感测单元呈列状排列,每一组第二感测单元包括多个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感测单元;
多个第一感测单元,该些第一感测单元沿该第一方向延伸,每二组相邻的第二感测单元之间设置一第一感测单元,每个第二感测单元与对应的第一感测单元之间相互绝缘;
多个第一连接垫,用于连接外部驱动电路以对该多个第一感测单元提供电信号;以及
多个第二连接垫,用于连接外部驱动电路以对该多个第二感测单元提供电信号,
其中,每一第一连接垫分别与一个第一感测单元电性连接,每一第二连接垫与相邻组中各一第二感测单元电性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第一感测单元和与该第一感测单元相邻的一组第二感测单元定义一感测组,相邻二感测组定义一第一感测组与一第二感测组,该第一感测组与第二感测组间隔排列,连接一第一感测组中第二感测单元与连接相邻的一第二感测组中第二感测单元的第二连接垫共用,且该共用的第二连接垫与分别连接该第一感测组中第一感测单元以及相邻的第二感测组中第一感测单元的第一连接垫共同组成一连接垫组,该连接垫组为该第一感测组与第二感测组中的第一感测单元与第二感测单元提供电信号。
CN201310522784.XA 2013-10-30 2013-10-30 触控装置 Pending CN1041427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22784.XA CN104142753A (zh) 2013-10-30 2013-10-30 触控装置
TW102141359A TWI511016B (zh) 2013-10-30 2013-11-13 觸控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22784.XA CN104142753A (zh) 2013-10-30 2013-10-30 触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2753A true CN104142753A (zh) 2014-11-12

Family

ID=51851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22784.XA Pending CN104142753A (zh) 2013-10-30 2013-10-30 触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42753A (zh)
TW (1) TWI51101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2979A (zh) * 2017-06-30 2017-10-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制作方法以及触控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45613A1 (en) * 2008-08-20 2010-02-25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ouch panel
CN203149510U (zh) * 2010-03-30 2013-08-21 麦孚斯公司 接触感应面板、接触感应装置及控制芯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74618U (en) * 2009-02-20 2010-02-21 Acrosense Technology Co Ltd A capacitive touch panel includes a substrate and a patterned conductive layer formed on the substrate.
KR101331964B1 (ko) * 2011-09-30 2013-11-25 (주)멜파스 접촉 감지 장치 및 접촉 감지 장치 제조 방법
CN103197789B (zh) * 2012-01-05 2016-08-03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TWM441161U (en) * 2012-07-16 2012-11-11 Chih-Chung Lin Touch control uni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45613A1 (en) * 2008-08-20 2010-02-25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ouch panel
CN203149510U (zh) * 2010-03-30 2013-08-21 麦孚斯公司 接触感应面板、接触感应装置及控制芯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2979A (zh) * 2017-06-30 2017-10-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制作方法以及触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11016B (zh) 2015-12-01
TW201519056A (zh) 2015-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09425B2 (en) In-cell touch panel with shielding electrod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882040B (zh) 在双层导电材料薄膜上设置电极的互电容触摸屏
CN202711219U (zh) 改良的单层ito互电容触摸屏
CN104615323A (zh) 一种3d模组、3d显示装置和3d模组的驱动方法
CN105389063A (zh) 显示装置以及输入装置
CN104765499A (zh) 触摸屏及触控装置
CN104516561A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CN104391601A (zh) 触控面板以及触摸式显示装置
CN103513825A (zh) 触控装置
CN103984435A (zh) 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
CN104850295B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彩色滤光片基板
CN104238854A (zh) 一种阵列基板和具有该阵列基板的电容式内嵌触摸屏
CN104978069A (zh) 触控装置
US9898145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with the touch display panel
US919508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ouch panel structure
CN103105989B (zh)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4461128A (zh) 触控面板
CN102645997B (zh) 触控面板及其触碰点分辨方法
CN102331892A (zh) 电容式触摸屏
CN205247353U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204288171U (zh) 触摸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04142753A (zh) 触控装置
CN204009850U (zh) 电容式触摸屏
CN104750316A (zh) 一种触摸屏及触摸显示装置
CN203117938U (zh) 触摸感应元件及触摸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