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42718A - 服务器及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服务器及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42718A
CN104142718A CN201310172953.1A CN201310172953A CN104142718A CN 104142718 A CN104142718 A CN 104142718A CN 201310172953 A CN201310172953 A CN 201310172953A CN 104142718 A CN104142718 A CN 104142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nnel
radiator structure
deep bead
cabinet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729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42718B (zh
Inventor
钟杨帆
田伟强
吴志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7295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427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42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27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427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27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服务器,其包括机箱、设于机箱内的前插板、后插板、背板、与前插板对应的第一风道、与后插板对应的第二风道、设于第一风道内的第一散热结构及设于第二风道内的第二散热结构。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之间设有隔板。隔板设有第一开孔区。第一开孔区设有挡风板,挡风板遮蔽第一开孔区使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隔离。当第二散热结构失效时,挡风板开启第一开孔区使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畅通。后插板通过第一散热结构实现散热。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本发明提供的服务器及散热结构,当后插板的第二散热结构失效时,后插板通过第一散热结构散热,因此,在服务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可更换第二散热结构及后插板,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服务器及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务器及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刀片服务器的架构主要由前插板、后插板、背板及风扇四部分组成。现有技术中,通常将用于对后插板散热的散热结构设于后插板的上方以实现对后插板的独立散热,用于对前插板散热的散热结构则设置在后插板的两侧以实现对前插板的散热。
上述刀片服务器结构,由于受到后插板的空间及功耗限制,只能在后插板上方放置一个散热结构。当后插板的散热结构失效或被拔出时,服务器无法提供冷却气流给后插板,从而导致无法满足后插板短时间的散热需求。因此,当后插板的散热结构失效或被拔出时,只能中断服务器的工作,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当后插板的散热结构失效或被拔出时,只能中断服务器的工作,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可靠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其包括机箱、设于所述机箱内的前插板、后插板、背板、至少一个第一风道、第二风道、至少一个第一散热结构、第二散热结构、至少一个隔板及至少一个挡风板。所述前插板与所述后插板通过所述背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用于对所述前插板进行散热,所述第二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用于对所述后插板进行散热。每一个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孔区。所述挡风板自所述机箱的顶部朝向所述机箱的底部延伸以遮蔽所述隔板的第一开孔区,从而使所述第一风道及所述第二风道隔离。当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失效或被拔出时,所述挡风板开启所述隔板的第一开孔区使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畅通。所述后插板通过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的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实现散热。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板的一侧枢接于所述机箱的顶部。所述挡风板的另一侧设有重力块,所述挡风板在所述重力块及所述挡风板的自身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以遮蔽所述隔板的第一开孔区。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板为金属薄板。当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失效或被拔出时,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之间产生气压差,所述挡风板在所述气压差的作用下扬起以开启所述隔板的第一开孔区。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与所述挡风板对应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靠近所述挡风板。当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失效或被拔出时,所述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所述挡风板在所述磁力的作用下扬起以开启所述隔板的第一开孔区。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箱内设有一对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及所述第二风道均设于所述机箱的后端。所述一对第一风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二风道的两侧。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箱包括一对第一壁板及一对第二壁板。所述前插板设于所述机箱的前端并与所述第一壁板平行,所述后插板设于所述机箱的后端并与所述第二壁板平行,所述第二风道设于所述后插板的顶部。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板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相通的第二开孔区。第一冷却气流经过所述前插板及所述背板的第二开孔区进入所述第一风道并通过所述第一散热结构排出所述机箱外,以实现对所述前插板的散热。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冷却气流从所述机箱的底部经过所述后插板后进入所述第二风道并通过所述第二散热结构排出所述机箱外,以实现对所述后插板的散热。
结合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风道与相邻的第二壁板之间设有子隔板。所述子隔板相对于所述第二壁板的一侧设有电源模块。第三冷却气流经过所述电源模块后排出所述机箱外,以实现对所述电源模块的散热。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其设于服务器的机箱内,用于对所述服务器进行散热。所述机箱内设有前插板、后插板及背板,所述前插板与所述后插板通过所述背板电性连接。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风道、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对应的至少一个隔板及至少一个挡风板、至少一个第一散热结构及第二散热结构。所述隔板设于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之间。所述隔板设有第一开孔区。所述挡风板自所述机箱的顶部朝向所述机箱的底部延伸以遮蔽所述隔板的第一开孔区,从而使所述第一风道及所述第二风道隔离。所述第一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用于对所述前插板进行散热。所述第二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用于对所述后插板进行散热。当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失效或被拔出时,所述挡风板开启所述隔板的第一开孔区使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畅通,所述后插板通过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的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实现散热。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板之一侧枢接于所述机箱的顶部,所述挡风板的另一侧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并遮蔽所述隔板的第一开孔区。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板为金属薄板。所述挡风板之另一侧设有重力块。当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失效或被拔出时,所述第一风道及所述第二风道之间产生气压差。所述挡风板在所述气压差的作用下扬起以开启所述隔板的第一开孔区。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与所述挡风板对应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靠近所述挡风板。当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失效或被拔出时,所述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所述挡风板在所述磁力的作用下扬起以开启所述隔板的第一开孔区。
本发明提供的服务器及散热结构,当后插板的第二散热结构失效或被拔出时,所述挡风板开启所述第一开孔区,使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之间畅通,从而使所述后插板在第二散热结构失效或被拔出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风道内的第一散热结构实现散热,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服务器的正视图;
图2是图1中的服务器的后视图;
图3是图1中的服务器的左视图及后插板的冷却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服务器的俯视图及前插板的冷却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5是当后插板的第二散热结构失效或被拔出时,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服务器的俯视图及冷却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6是当后插板的第二散热结构失效或被拔出时,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服务器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服务器100包括机箱10、设于所述机箱10内的前插板20、后插板30、背板40、至少一个第一风道50、第二风道60、至少一个第一散热结构70、第二散热结构80及至少一个隔板9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服务器100为刀片服务器。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风道50及所述第二风道60均为冷却气流通道。冷却气流通过所述前插板20及后插板30后,经过第一风道50及第二风道60排出所述机箱10外。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结构70及第二散热结构80均为风扇模组。所述风扇模组用于将所述冷却气流排出所述机箱10外,从而实现对所述前插板20及后插板30的散热。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服务器100包括2个第一风道50。每一个第一风道50内设有3个第一散热结构70。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服务器100的散热需求及机箱10的尺寸变更第一散热结构70的数量,例如,为2个、4个等其它数量。
机箱10包括一对第一壁板11及一对第二壁板12。所述第一壁板11及所述第二壁板12共同围成一个收容空间。
前插板20、后插板30、背板40、第一散热结构70及第二散热结构80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具体地,前插板20设于机箱10的前端并与机箱10的第一壁板11平行。后插板30设于机箱10的后端并与机箱10的第二壁板12平行。
前插板20与后插板30通过背板40电性连接。背板40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50相通的第二开孔区41。
第一风道50与第二风道60设于机箱10的后端。第一风道50设于所述后插板30的两侧。第二风道60设于所述后插板30的顶部。所述隔板90设于所述第一风道50与第二风道60之间。换而言之,第一风道50分别设于第二风道60的两侧。隔板90设于第一风道50与第二风道60之间以将所述第一风道50及第二风道60隔离。
隔板90设有第一开孔区91,服务器10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孔区91对应的挡风板1。挡风板1自所述机箱10的顶部朝向所述机箱10的底部延伸以遮蔽所述第一开孔区91,从而使所述第一风道50与所述第二风道60隔离。
所述第一散热结构70设于所述第一风道50内,用于对所述前插板20实现散热。所述第二散热结构80设于所述第二风道60内,用于对所述后插板30实现散热。换而言之,第二散热结构80设于后插板30的顶部,所述第一散热结构70分别设于所述后插板30的两侧。
本实施方式中服务器100的散热过程及原理如下:
当所述第二散热结构80正常工作时,所述挡风板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以遮蔽所述隔板90的第一开孔区91。此时,第一风道50及第二风道60相互隔离。第一冷却气流S10自前插板进风口经过前插板20后进入第一风道50,并通过设于第一风道50内的第一散热结构70实现对前插板20的散热。第二冷却气流S20经过后插板20后进入第二风道60,并通过设于第二风道60内的第二散热结构80实现对后插板30的散热。
具体地,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服务器100包括一对第一风道50,相应地,背板40设有一对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50相通的第二开孔区41。
第一冷却气流S10在所述两个第一风道50内的第一散热结构70的作用下分流形成第一支冷却气流S11及第二支冷却气流S12。第一支冷却气流S11经过所述背板40的相应的第二开孔区41并进入其中一个第一风道50,并通过相应的第一散热结构70排出机箱10外。
同样,第二支冷却气流S11经过所述背板40的相应的第二开孔区41并进入另一个第一风道50,并通过相应的第一散热结构70排出机箱10外,从而实现对前插板20的散热。
第二冷却气流S20自机箱10的底部的后插板进风口6从机箱10的前端流向机箱10的后端。第二冷却气流S20在机箱10的后端朝向机箱10的顶部经过后插板30后流入所述第二冷却通道60。第二冷却气流S20通过第二冷却通道60内的第二散热结构80流出机箱10外以实现对后插板30的独立散热,如图3所示。
请参照图5及图6,当所述第二散热结构80失效或被拔出时,由于第一风道50内的第一散热结构70正常工作,所述第一风道50与所述第二风道60之间产生气压差。所述挡风板1在所述气压差的作用下扬起以开启所述隔板90的第一开孔区91。此时,所述第一风道50与所述第二风道60畅通,第一冷却气流S10经过前插板20后进入第一风道50,通过第一散热结构70实现对前插板20的散热。第二冷却气流S20经过后插板30后从第二风道60通过所述隔板90的第一开孔区91进入所述第一风道50。后插板30通过第一风道50内的第一散热结构70实现散热。
换而言之,当后插板30的第二散热结构80失效或被拔出时,第一风道50内的第一散热结构70对前插板20及后插板30同时实现散热。
当第二散热结构80复位正常工作时,第一风道50与第二风道60的气压差消失。此时,所述挡风板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以遮蔽所述隔板90的第一开孔区91。第一风道50及第二风道60相互隔离。所述第一散热结构70与所述第二散热结构80分别对前插板20及后插板30实现独立散热。
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服务器100,当所述第二散热结构80失效或被拔出时,后插板30仍然可以正常散热。因此,当用户需要更换第二散热结构80或需拔出第二散热结构80更换后插板30时,可以在服务器100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更换第二散热结构80和后插板30,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板1为金属薄板。所述挡风板1的一侧枢接于所述机箱10的顶部,以使所述挡风板1可相对于所述机箱10转动。所述挡风板1的另一侧有重力块5。当所述第二散热结构80正常工作时,所述挡风板1在所述重力块5的重力及挡风板1的自身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以遮蔽所述隔板90的第一开孔区91,如图2及图4所示。
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二散热结构80正常工作时,重力块5的设置,使得挡风板1不受冷却气流的影响,保持稳定的下垂状态。相应地,第一风道50及第二风道60保持稳定的隔离状态。
如图6所示,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服务器100还包括与所述挡风板1对应的电磁铁2。每一个电磁铁2靠近相应的挡风板1。当所述第二散热结构80失效或被拔出时,所述第一风道50及第二风道60之间产生气压差,所述电磁铁2通电产生磁力。所述挡风板1在所述气压差及所述磁力的共同作用下扬起以开启所述隔板90的第一开孔区91。
当所述第二散热结构80复位正常工作时,所述第一风道50及第二风道60之间的气压差及所述电磁铁2的磁力均消失。此时,所述挡风板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以遮蔽所述隔板90的第一开孔区91。后插板30通过复位后的第二散热结构80正常散热。
本实施方式中,挡风板1在电磁铁2的磁力的作用下被扬起以开启所述隔板90的第一开孔区91。挡风板1在所述磁力的作用下能保持稳定的扬起状态,从而提高了服务器100对后插板30的散热性能的稳定性。
请同时参照图1、图2及图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风道50与相邻的第二壁板12之间设有子隔板3。所述子隔板3相对于相邻第二壁板12的一侧设有电源模块4。
第三冷却气流S30自机箱10两侧的电源进风口7经过所述电源模块4后直接排出机箱10外,以实现对电源模块4的散热。
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风道50、第二风道60、至少一个隔板90、至少一个挡风板1、至少一个第一散热结构70及所述第二散热结构80定义为服务器100的散热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与所述挡风板1对应的电磁铁2。所述电磁铁2靠近所述挡风板1。当所述第二散热结构80失效或被拔出时,所述电磁铁2通电产生磁力。所述挡风板1在所述磁力的作用下扬起以开启所述隔板90的第一开孔区91。
本发明提供的服务器100及散热结构,通过在第一风道50与第二风道60之间的隔板90设置第一开孔区91,在所述第一开孔区91设置挡风板1。当第二散热结构80正常工作时,挡风板1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以遮蔽所述隔板90的第一开孔区91。此时,第一风道50与第二风道60相互隔离。第一散热结构70与第二散热结构80分别对前插板20及后插板30的进行独立散热。
此时,可根据前插板20及后插板30散发热量的大小对所述第一散热结构70与所述第二散热结构80进行分区调速,达到节能降噪的目的。
当第二散热结构80失效或被拔出时,由于第一风道50内的第一散热结构70正常工作,因此,第一风道50与第二风道60之间会产生气压差。挡风板1在所述气压差的作用下扬起以开启隔板90的第一开孔区91。此时,第一风道50与第二风道60畅通。后插板30通过设于第一风道50内的第一散热结构70实现散热。
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服务器100及散热结构,当用于后插板30的第二散热结构80失效或被拔出时,后插板30仍然可以正常散热。因此,当用户需要更换第二散热结构80或需拔出第二散热结构80更换后插板30时,无需中断服务器100的正常工作,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换言之,当用户需要更换第二散热结构80或需拔出第二散热结构80更换后插板30时,本发明提供的服务器100及散热结构,可以实现在服务器100正常工作时维修第二散热结构80或更换后插板30,提高了产品的可维护性。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机箱、设于所述机箱内的前插板、后插板、背板、至少一个第一风道、第二风道、至少一个第一散热结构、第二散热结构、至少一个隔板及至少一个挡风板,所述前插板与所述后插板通过所述背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用于对所述前插板进行散热,所述第二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用于对所述后插板进行散热,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之间,所述隔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孔区,所述挡风板自所述机箱的顶部朝向所述机箱的底部延伸以遮蔽所述第一开孔区,从而使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隔离,当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失效或被拔出时,所述挡风板开启所述第一开孔区,使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畅通,并使所述后插板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的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实现散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的一侧枢接于所述机箱的顶部,所述挡风板的另一侧设有重力块,所述挡风板在所述重力块及所述挡风板的自身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以遮蔽所述隔板的第一开孔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为金属薄板,当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失效或被拔出时,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之间产生气压差,所述挡风板在所述气压差的作用下扬起以开启所述隔板的第一开孔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与所述挡风板对应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靠近所述挡风板,当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失效或被拔出时,所述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所述挡风板在所述磁力的作用下扬起以开启所述隔板的第一开孔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内设有一对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及所述第二风道均设于所述机箱的后端,所述一对第一风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二风道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包括一对第一壁板及一对第二壁板,所述前插板设于所述机箱的前端并与所述第一壁板平行,所述后插板设于所述机箱的后端并与所述第二壁板平行,所述第二风道设于所述后插板的顶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相通的第二开孔区,第一冷却气流经过所述前插板及所述背板的第二开孔区进入所述第一风道并通过所述第一散热结构排出所述机箱外,以实现对所述前插板的散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冷却气流从所述机箱的底部经过所述后插板后进入所述第二风道并通过所述第二散热结构排出所述机箱外,以实现对所述后插板的散热。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与相邻的第二壁板之间设有子隔板,所述子隔板相对于所述第二壁板的一侧设有电源模块,第三冷却气流经过所述电源模块后排出所述机箱外,以实现对所述电源模块的散热。
10.一种散热结构,设于服务器的机箱内,用于对所述服务器进行散热,所述机箱内设有前插板、后插板及背板,所述前插板与所述后插板通过所述背板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风道、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对应的至少一个隔板及至少一个挡风板、至少一个第一散热结构及第二散热结构,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之间,所述隔板设有第一开孔区,所述挡风板自所述机箱的顶部朝向所述机箱的底部延伸以遮蔽所述隔板的第一开孔区,从而使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隔离,所述第一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用于对所述前插板进行散热,所述第二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用于对所述后插板进行散热,当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失效或被拔出时,所述挡风板开启所述隔板的第一开孔区使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畅通,所述后插板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的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实现散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之一侧枢接于所述机箱的顶部,所述挡风板的另一侧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并遮蔽所述隔板的第一开孔区。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为金属薄板,所述挡风板之另一侧设有重力块,当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失效或被拔出时,所述第一风道及所述第二风道之间产生气压差,所述挡风板在所述气压差的作用下扬起以开启所述隔板的第一开孔区。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与所述挡风板对应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靠近所述挡风板,当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失效或被拔出时,所述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所述挡风板在所述磁力的作用下扬起以开启所述隔板的第一开孔区。
CN201310172953.1A 2013-05-10 2013-05-10 服务器及散热结构 Active CN1041427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72953.1A CN104142718B (zh) 2013-05-10 2013-05-10 服务器及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72953.1A CN104142718B (zh) 2013-05-10 2013-05-10 服务器及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2718A true CN104142718A (zh) 2014-11-12
CN104142718B CN104142718B (zh) 2017-08-29

Family

ID=51851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72953.1A Active CN104142718B (zh) 2013-05-10 2013-05-10 服务器及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4271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8006A (zh) * 2016-01-18 2016-06-29 上海源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正交散热机箱
WO2019183968A1 (zh) * 2018-03-30 2019-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器的机箱和服务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58486A (ja) * 2000-06-12 2001-12-26 Fuji Electric Co Ltd 冷却装置
US20030030991A1 (en) * 2001-08-10 2003-02-13 Riddiford Martin P. Support module ejection mechanism
EP1975940A2 (en) * 2007-03-29 2008-10-01 Hitachi, Ltd. Disk array system
CN202008626U (zh) * 2011-02-25 2011-10-12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散热通道装置、具有该散热通道装置的刀片服务器
CN102436298A (zh) * 2012-01-20 2012-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散热设备及刀片服务器
CN102548347A (zh) * 2010-12-28 2012-07-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散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58486A (ja) * 2000-06-12 2001-12-26 Fuji Electric Co Ltd 冷却装置
US20030030991A1 (en) * 2001-08-10 2003-02-13 Riddiford Martin P. Support module ejection mechanism
EP1975940A2 (en) * 2007-03-29 2008-10-01 Hitachi, Ltd. Disk array system
CN102548347A (zh) * 2010-12-28 2012-07-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散热装置
CN202008626U (zh) * 2011-02-25 2011-10-12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散热通道装置、具有该散热通道装置的刀片服务器
CN102436298A (zh) * 2012-01-20 2012-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散热设备及刀片服务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8006A (zh) * 2016-01-18 2016-06-29 上海源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正交散热机箱
WO2019183968A1 (zh) * 2018-03-30 2019-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器的机箱和服务器
US11269386B2 (en) 2018-03-30 2022-03-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hassis of server and serv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2718B (zh) 2017-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098068A1 (en) Computer case providing multiple independent airflows
US20130033815A1 (en) Airflow adjustment device and blade server
CN202816560U (zh) 一种底部进风式变压器柜体
CN204119714U (zh) 一种纺机用电控箱
CN105468110B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电脑机箱
CN103917073B (zh) 防尘制冷机箱
CN104142718A (zh) 服务器及散热结构
CN104765432A (zh) 服务器组合
CN201955725U (zh) 具有三个独立散热区的服务器
CN204178296U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
CN204595723U (zh) 一种小型电脑机箱
CN104679149B (zh) 服务器
CN205302125U (zh) 一种散热可调的计算机机箱
CN204314781U (zh) 盒式服务器
CN102591116A (zh) 投影机的散热模块
US9285844B2 (en) Chassis with horizontal plugged frame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08047121U (zh) 一种服务器机柜
TW201542075A (zh) 貨櫃式數據中心
CN204859866U (zh) 一种设备机箱
CN102778939A (zh) 服务器导风装置及服务器
CN205722640U (zh) 一种led显示屏
CN205266096U (zh) 一种新型左右排列散热器
CN204652853U (zh) 一种循环风冷的电源收纳盒
CN204229322U (zh) 一种电脑电源机箱
CN204189125U (zh) 一种防尘散热机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