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4207B - 几何建模中表面模型完整包络的自动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几何建模中表面模型完整包络的自动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34207B
CN104134207B CN201410338663.4A CN201410338663A CN104134207B CN 104134207 B CN104134207 B CN 104134207B CN 201410338663 A CN201410338663 A CN 201410338663A CN 104134207 B CN104134207 B CN 1041342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gon
base
polygonal
judged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86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34207A (zh
Inventor
许社教
邱扬
田锦
邓拓
李华
杜美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d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d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33866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342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34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4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34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420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几何建模中表面模型完整包络的自动检测方法,包括多边形面片间缝隙或面片悬挂检测算法、多边形面片重叠算法。利用该检测方法,可以对通过人机交互或模型自动转换得到的表面模型是否完整包络进行自动检测,以便检测出未完整包络的表面模型,提示技术人员去修正模型,从而最终得到符合矩量法网格划分和电磁计算所要求的表面模型。

Description

几何建模中表面模型完整包络的自动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磁兼容领域,涉及电磁场数值分析所用表面模型包络检测方法,具体的说是几何建模中表面模型完整包络的自动检测方法,用于电磁兼容领域几何建模及其它领域几何建模问题的研究。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电子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车辆、飞机、舰船等通信系统载体上装备了各种不同的用于接收和发射信号的设备,由于对通信系统载体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其上装的各类无线电子设备的密度增加,导致这些电子、电器设备通信之间的电磁信号更加密集,电磁环境日益恶化。设备间以及设备与环境间的电磁干扰会影响设备和系统的使用性能,使它们不能正常工作,造成无法预知的后果,甚至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不容忽视。
计算电磁学是系统电磁兼容预测分析的主要工具。计算电磁学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电磁场问题微分方程为基础的数值方法,如有限元法;另一类是以电磁场问题积分方程为基础的数值方法,如矩量法。矩量法是电磁场数值分析计算中应用最早的一种方法,它是内域积分形式的加权余量法的总称。矩量法最早被Richmand和Harrington用于求解电磁场问题,而后Harrington将矩量法加以系统的论述,从此成为求解电磁场问题的主要方法。在电磁兼容分析和预测中,矩量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基于矩量法的电磁兼容分析软件更是为设备和系统的电磁兼容分析提供了方便而高效的手段。矩量法是以积分方程为基础的,因此,应用于电磁计算中就要求模型划分后的电流满足连续性,所以要保证载体模型在几何上满足一定的连续性。表面模型要完整包络,模型面片之间不能出现缝隙,模型面片不能出现悬挂,模型面片之间不能重叠。所以针对几何建模中通过人机交互或模型自动转换得到的表面模型完整包络的检测就非常有必要,模型如果没有完整包络,则计算结果会出现一定的误差甚至导致错误的结果。
几何建模中表面模型完整包络的自动检测内容包含面片间缝隙检测、面片悬挂检测和面片重叠检测。文献“空间信息系统原理”(科学出版社,2001,作者:王家耀)通过选取负面积多边形,找出面积绝对值比负面积大,且多边形的最小外接矩形包含负面积多边形的所有多边形,然后判断负面积多边形的内点在哪些多边形内来确定多边形的相对位置关系;论文“确定两个任意简单多边形空间关系的算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1月,91-94,作者:朱雅音等)通过把简单多边形的边分为奇偶边,根据一个多边形的边与另外一个多边形的拓扑关系,划分边为5种拓扑类型:内边、外边、重叠边、相交边、复杂边,进而通过一定的算法确定两个多边形空间关系。可以看出,已有研究成果存在以下问题:(1)对模型面片之间缝隙和面片悬挂的研究很少;(2)对模型面片重叠的判断研究虽然很多,方法也很成熟,但是算法比较复杂,不适合用于表面模型面片重叠检测;(3)已有的研究算法都是针对多边形之间的位置判断,几乎没有针对整个表面模型完整包络的检测算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针对几何建模中表面模型完整包络的自动检测方法,以便检测出未完整包络的表面模型,提示技术人员去修正模型,从而最终得到符合矩量法网格划分和电磁计算所要求的表面模型。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几何建模中表面模型完整包络的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打开由三角形、四边形面片构成的表面模型文件;
步骤102:将表面模型数据读入到tempcom_list链表中,tempcom_list链表中每一个存储单元存储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面片数据信息;
步骤103:判断tempcom_list链表中的数据是否读完,如果读完,转至步骤104;如果没有读完,转至步骤105;
步骤104:提示模型完整包络;
步骤105:读取tempcom_list链表中一个存储单元存储的多边形数据,将读取出的多边形作为基多边形;这里的多边形指三角形、四边形面片;
步骤106:读取tempcom_list链表中除去基多边形外其他所有的多边形,将这些多边形依次作为相对多边形,判断相对多边形到基多边形各条边距离为零的边是否将基多边形完整包围,如果基多边形被完整包围,转至步骤108;如果基多边形没有被完整包围,转至步骤107;
步骤107:提示面片之间有缝隙或面片悬挂;
步骤108:遍历tempcom_list链表,读取tempcom_list链表中除去基多边形的非基多边形,判断tempcom_list链表中是否有与基多边形在同一平面的非基多边形,如果有与基多边形在同一平面的非基多边形,转至步骤109;如果没有与基多边形在同一平面的非基多边形,转至步骤103;
步骤109:找出与基多边形在同一平面的所有非基多边形,将与基多边形在同一平面的所有非基多边形依次作为相对多边形;
步骤110:读取基多边形的三个顶点P1、P2、P3,取P1为局部坐标系的原点,取向量的方向为局部坐标系的X轴正方向,取向量的方向作为局部坐标系的Z轴正方向,取向量的方向作为局部坐标系的Y轴正方向,对基多边形和相对多边形做世界坐标系到局部坐标系的变换,变换后基多边形和相对多边形的z坐标全部为零,去掉基多边形和相对多边形顶点坐标的z坐标,得到转换基多边形和转换相对多边形,转换基多边形和转换相对多边形均为二维图形;
步骤111:求转换基多边形和转换相对多边形的轴向包围盒;
步骤112:判断轴向包围盒是否相交,如果相交,转至步骤113;如果不相交,转至步骤103;
步骤113:判断转换基多边形和转换相对多边形是否相交,如果相交,转至步骤114;如果不相交,转至步骤103;
步骤114:提示面片重叠。
所示步骤106中到基多边形各条边距离为零的边是否将基多边形完整包围的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读取基多边形的数据;
步骤202:基多边形的边是否全部判断完,如果全部判断完,转至步骤203;如果没有全部判断完,转至步骤204;
步骤203:提示基多边形被完整包围;
步骤204:读取基多边形的一条边作为被判断边;
步骤205:遍历tempcom_list链表,读取tempcom_list链表中除去基多边形外的非基多边形,然后判断是否有非基多边形的边到被判断边距离为零的边,如果有非基多边形的边到被判断边距离为零的边,转至步骤206;如果没有,转至步骤213;
步骤206:找出到被判断边距离为零的所有边;
步骤207:在找到的到被判断边距离为零的所有边中删除与被判断边方向相同的边,剩余的边作为判断边;
步骤208:求出所有判断边两个端点在被判断边向量上的投影系数;
步骤209:对每一个判断边,由两个端点的投影系数构造一个区间,并使区间右端点值不小于左端点值;
步骤210:求出所有判断边对应区间的并集U;
步骤211:判断区间U是否包含[0,1]区间,如果包含,转至步骤212;如果不包含,转至步骤213;
步骤212:被判断边被完整包围;
步骤213:被判断边没有被完整包围,亦即基多边形未被完整包围。
所述的步骤113中转换基多边形与转换相对多边形是否相交的判断,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301:读取转换基多边形和转换相对多边形的数据;
步骤302:转换基多边形的顶点是否判断完,如果判断完,转至步骤305;如果没有判断完,转至步骤303;
步骤303:读取转换基多边形的一个顶点;
步骤304:判断顶点是否在转换相对多边形内部,如果顶点在转换相对多边形内部,转至步骤312;如果顶点不在转换相对多边形内部,转至步骤302;
步骤305:转换基多边形的边是否判断完,如果判断完,转至步骤306;如果没有判断完,转至步骤307;
步骤306:判断转换基多边形与转换相对多边形是否完全重合,如果是,转至步骤312;如果不是,转至步骤311;
步骤307:读取转换基多边形的一条边;
步骤308:判断转换基多边形的边是否与转换相对多边形的至少一条边相互跨立,如果是,转至步骤312;如果不是,转至步骤309;
步骤309:判断转换基多边形的边是否与转换相对多边形的两条边相交,如果是,转至步骤310;如果不是,转至步骤305;
步骤310:判断两个交点是否为转换相对多边形的两个相邻的顶点,如果是,转至步骤305;如果不是,转至步骤312;
步骤311:基多边形与相对多边形不重叠;
步骤312:基多边形与相对多边形重叠。
所述的步骤208中求取判断边两个端点在被判断边向量上的投影系数,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401:读取被判断边数据,记被判断边的起始端点和终止端点分别为M、N;
步骤402:读取判断边数据,记判断边的起始端点和终止端点分别为P、Q;
步骤403:连接点M、P构成向量端点P在被判断边向量上的投影系数为 l P = ( MP → , MN → ) ( MN → , MN → ) ;
步骤404:连接点M、Q构成向量端点Q在被判断边向量上的投影系数为 l Q = ( MQ → , MN → ) ( MN → , MN → ) .
本发明有如下优点:
(1)能够自动检测表面模型是否完整包络,从而为矩量法网格划分和电磁计算所需正确模型提供了自动检查的手段;
(2)所提出的面片间缝隙、面片悬挂以及面片重叠的算法简单、可靠;
(3)所提出的模型包络检测方法除适用于矩量法模型检测外,也适用于其他领域有封闭性要求的表面模型检测,适应面较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总流程图;
图2是多边形完整包围判断流程图;
图3是多边形重叠判断流程图;
图4是求取判断边两个端点的投影系数流程图;
图5是边包围判断示例图;
图6是线段端点的投影系数计算示意图;
图7(a)、(b)是基多边形的一条边与相对多边形的两条边相交且两个交点不是相对多边形的相邻的两个顶点时的多边形重叠判断示意图;
图8是某表面模型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几何模型为表面模型。表面模型是由三角形面片、四边形面片围成的几何体,且三角形面片、四边形面片的顶点顺序由模型外观察时是逆时针方向,三角形面片和四边形面片的边是有向边。
本发明重点研究几何建模中表面模型完整包络的自动检测,检测完成后给出一个表面模型是否完整包络的结论。
参照图1,本发明的表面模型完整包络的自动检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打开由三角形、四边形面片构成的表面模型文件;
步骤102:将表面模型数据读入到tempcom_list链表中,tempcom_list链表中每一个存储单元存储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面片数据信息;
步骤103:判断tempcom_list链表中的数据是否读完,如果读完,说明模型的所有面片都没有缝隙、悬挂、重叠,则转至步骤104提示模型完整包络;如果没有读完,转至步骤105;
步骤104:提示模型完整包络;
步骤105:读取tempcom_list链表中一个存储单元存储的多边形数据,将读取出的多边形作为基多边形,基多边形表示被判断的多边形;这里的多边形指三角形、四边形面片;
步骤106:读取tempcom_list链表中除去基多边形外其他所有的多边形,将这些多边形依次作为相对多边形,判断相对多边形到基多边形各条边距离为零的边是否将基多边形完整包围,如果基多边形被完整包围,转至步骤108;如果基多边形没有被完整包围,转至步骤107;两条边距离为零表示一条边的两个端点到另外一条边的距离都为零,即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步骤106中到基多边形各条边距离为零的边是否将基多边形的各条边完整包围的判断方法,参照图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读取基多边形的数据,参照图5,面片2为基多边形;
步骤202:基多边形的边是否全部判断完,如果全部判断完,转至步骤203;如果没有全部判断完,转至步骤204;如果基多边形的边全部被判断完,说明基多边形的所有边都被完整包围,则基多边形被完整包围;
步骤203:提示基多边形被完整包围;
步骤204:读取基多边形的一条边作为被判断边,参照图5,边为被判断边;
步骤205:遍历tempcom_list链表,读取tempcom_list链表中除去基多边形外的非基多边形,然后判断是否有非基多边形的边到被判断边距离为零的边,如果有非基多边形的边到被判断边距离为零的边,转至步骤206;如果没有,转至步骤213;参照图5,到边距离为零的边有
步骤206:找出到被判断边距离为零的边,参照图5,找出到被判断边边距离为零的边有
步骤207:在找到的到被判断边距离为零的所有边中删除与被判断边方向相同的边,剩余的边作为判断边;由于多边形的边都是有向边,与被判断边方向相同的边不可能包围被判断边,因此删除与被判断边相同的边,参照图5,边和边与被判断边方向相同,删除掉边和边,剩余的判断边为
步骤208:求出所有判断边两个端点在被判断边向量上的投影系数,参照图5,判断边的端点在被判断边上的投影系数分别记为l11、l12,l21、l22,l31、l32,l41、l42,l51、l52
步骤208中求取判断边两个端点在被判断边向量上的投影系数,参照图4,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401:读取被判断边数据,记被判断边的起始端点和终止端点分别为M、N;
步骤402:读取判断边数据,记判断边的起始端点和终止端点分别为P、Q;
步骤403:连接点M、P构成向量端点P在被判断边向量上的投影系数为参照图6,由投影系数计算公式可知,判断边的端点P在被判断边上的投影系数lP的范围为0<lP<1,判断边的端点P1在被判断边上的投影系数的范围为判断边的端点P2在被判断边上的投影系数的范围为
步骤404:连接点M、Q构成向量端点Q在被判断边向量上的投影系数为 l Q = ( MQ → , MN → ) ( MN → , MN → ) .
步骤209:对每一个判断边,由两个端点的投影系数构造一个区间,并使区间右端点值不小于左端点值;参照图5,判断边两个端点的投影系数分别为l11=1.2215、l12=0.8591,相应区间为[0.8591,1.2215];两个端点的投影系数分别为l21=0.8591、l22=0.604,相应区间为[0.604,0.8591];两个端点的投影系数分别为l31=0.604、l32=0.2215,相应区间为[0.2215,0.604];两个端点的投影系数分别为l41=0.2215、l42=-0.1342,相应区间为[-0.1342,0.2215];两个端点的投影系数分别为l51=-0.1342、l52=-0.3154,相应区间为[-0.3154,-0.1342];
步骤210:求出所有判断边对应区间的并集U,参照图5,U=[-0.3154,1.2215];
步骤211:判断区间U是否包含[0,1]区间,如果包含,转至步骤212;如果不包含,转至步骤213;参照图5,U=[-0.3154,1.2215]包含[0,1]区间;
步骤212:被判断边被完整包围,参照图5,被判断边被完整包围;
步骤213:被判断边没有被完整包围,亦即基多边形未被完整包围。
步骤107:提示面片之间有缝隙或面片悬挂;
步骤108:遍历tempcom_list链表,读取tempcom_list链表中除去基多边形的非基多边形,判断tempcom_list链表中是否有与基多边形在同一平面的非基多边形,如果有与基多边形在同一平面的非基多边形,转至步骤109,如果没有与基多边形在同一平面的非基多边形,转至步骤103;由于只有处在同一平面的面片才会重叠,因此基多边形与相对多边形如果不在同一平面,则不用进行后续判断;
步骤109:找出与基多边形在同一平面的所有非基多边形,将与基多边形在同一平面的所有非基多边形依次作为相对多边形;
步骤110:读取基多边形的三个顶点P1、P2、P3,取P1为局部坐标系的原点,取向量的方向为局部坐标系的X轴正方向,取向量的方向作为局部坐标系的Z轴正方向,取向量的方向作为局部坐标系的Y轴正方向,对基多边形和相对多边形做世界坐标系到局部坐标系的变换,变换后基多边形和相对多边形的z坐标全部为零,去掉基多边形和相对多边形顶点坐标的z坐标,得到转换基多边形和转换相对多边形,转换基多边形和转换相对多边形均为二维图形;
步骤111:求转换基多边形和转换相对多边形的轴向包围盒;
步骤112:判断轴向包围盒是否相交,如果相交,转至步骤113;如果不相交,转至步骤103;如果包围盒不相交,则基多边形和相对多边形一定不会重叠,就不用进行后续判断;
步骤113:判断转换基多边形和转换相对多边形是否相交,如果相交,转至步骤114;如果不相交,转至步骤103;
步骤113中转换基多边形与转换相对多边形是否相交的判断,参照图3,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301:读取转换基多边形和转换相对多边形的数据;
步骤302:转换基多边形的顶点是否判断完,如果判断完,转至步骤305;如果没有判断完,转至步骤303;
步骤303:读取转换基多边形的一个顶点;
步骤304:判断顶点是否在转换相对多边形内部,如果顶点在转换相对多边形内部,转至步骤312;如果顶点不在转换相对多边形内部,转至步骤302;
步骤305:转换基多边形的边是否判断完,如果判断完,转至步骤306;如果没有判断完,转至步骤307;
步骤306:判断转换基多边形与转换相对多边形是否完全重合,如果是,转至步骤312;如果不是,转至步骤311;
步骤307:读取转换基多边形的一条边;
步骤308:判断转换基多边形的边是否与转换相对多边形的至少一条边相互跨立,如果是,转至步骤312;如果不是,转至步骤309;
步骤309:判断转换基多边形的边是否与转换相对多边形的两条边相交,如果是,转至步骤310;如果不是,转至步骤305;参照图7,(a)图中转换基多边形ABCD的BC边与转换相对多边形AEFD的AE边和FD边分别相交于点B和点C;(b)图中转换基多边形GKI的IG边与转换相对多边形GHIJ的GH边和HI边分别相交于点G和点I;
步骤310:判断两个交点是否为转换相对多边形的两个相邻的顶点,如果是,转至步骤305;如果不是,转至步骤312;参照图7,(a)图中两个交点B和C不是转换相对多边形AEFD的相邻的两个顶点,(b)图中两个交点G和I不是转换相对多边形GHIJ的相邻的两个顶点;
步骤311:基多边形与相对多边形不重叠;
步骤312:基多边形与相对多边形重叠。
步骤114:提示面片重叠。
仿真实例
本发明对图8所示的表面模型进行模型完整包络的检测,该模型包含16个四边形面片和3个三角形面片,记四边形ADCB为面片1,四边形FBCG为面片2,四边形AEHD为面片3,四边形HGCD为面片4,四边形ABFE为面片5,四边形HEIJ为面片6,四边形IKNM为面片7,四边形OLJP为面片8,四边形QMNR为面片9,四边形OPSE1为面片10,四面形SPMQ为面片11,四边形RNOE1为面片12,四边形QRE1S为面片13,四边形TUSE1为面片14,四边形KYXV为面片15,四边形ZFWA1为面片16,三角形LB1C1为面片17,三角形LC1G为面片18,三角形C1D1G为面片19。
假设tempcom_list链表存储模型面片的顺序是面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经本发明检测算法的流程判断,面片1、2、3、4、5、6、7、8、9、10、11被判断为完整包络,而进行到面片12判断时,到面片12边距离为零的边有删除与边方向相同的边剩余的边在边的投影系数对应的区间为[lK,lV]、,这两个区间的并集且lK<0,lL>1,因此并集U不包含区间[0,1],边未被完整包围,从而面片12未被完整包围(因为面片12处有缝隙),检测结束。
假设tempcom_list链表存储模型面片的顺序是面片1、2、3、4、5、6、7、8、9、10、11、13、14、12、15、16、17、18、19,经本发明检测算法的流程判断,面片1、2、3、4、5、6、7、8、9、10、11、13被判断为完整包络,而进行到面片14判断时,没有到面片14的边距离为零的边,边未被完整包围,从而面片14未被完整包围(因为面片14悬挂),检测结束。
假设tempcom_list链表存储模型面片的顺序是面片1、2、3、4、5、6、7、8、9、10、11、13、15、16、17、18、12、14、19,经本发明检测算法的流程判断,面片1、2、3、4、5、6、7、8、9、10、11、13被判断为完整包络,而进行到面片15判断时,找出与面片15在同一平面的面片有面片6、7、8、16、17、18、19,面片经世界坐标到局部坐标转换后,面片6、7、8的轴向包围盒与面片15的轴向包围盒不相交,面片16的轴向包围盒与面片15的轴向包围盒相交,并且面片15的边与面片16的边和边分别相交于点Y和点X,且两个交点Y和X不是面片16的相邻的两个顶点,所以面片15和面片16重叠,检测结束。

Claims (4)

1.几何建模中表面模型完整包络的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打开由三角形、四边形面片构成的表面模型文件;
步骤102:将表面模型数据读入到tempcom_list链表中,tempcom_list链表中每一个存储单元存储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面片数据信息;
步骤103:判断tempcom_list链表中的数据是否读完,如果读完,转至步骤104;如果没有读完,转至步骤105;
步骤104:提示模型完整包络;
步骤105:读取tempcom_list链表中一个存储单元存储的多边形数据,将读取出的多边形作为基多边形;这里的多边形指三角形、四边形面片;
步骤106:读取tempcom_list链表中除去基多边形外其他所有的多边形,将这些多边形依次作为相对多边形,判断相对多边形到基多边形各条边距离为零的边是否将基多边形完整包围,如果基多边形被完整包围,转至步骤108;如果基多边形没有被完整包围,转至步骤107;
步骤107:提示面片之间有缝隙或面片悬挂;
步骤108:遍历tempcom_list链表,读取tempcom_list链表中除去基多边形的非基多边形,判断tempcom_list链表中是否有与基多边形在同一平面的非基多边形,如果有与基多边形在同一平面的非基多边形,转至步骤109;如果没有与基多边形在同一平面的非基多边形,转至步骤103;
步骤109:找出与基多边形在同一平面的所有非基多边形,将与基多边形在同一平面的所有非基多边形依次作为同面相对多边形;
步骤110:读取基多边形的三个顶点P1、P2、P3,取P1为局部坐标系的原点,取向量的方向为局部坐标系的X轴正方向,取向量的方向作为局部坐标系的Z轴正方向,取向量的方向作为局部坐标系的Y轴正方向,对基多边形和同面相对多边形做世界坐标系到局部坐标系的变换,变换后基多边形和同面相对多边形的z坐标全部为零,去掉基多边形和同面相对多边形顶点坐标的z坐标,得到转换基多边形和转换相对多边形,转换基多边形和转换相对多边形均为二维图形;
步骤111:求转换基多边形和转换相对多边形的轴向包围盒;
步骤112:判断轴向包围盒是否相交,如果相交,转至步骤113;如果不相交,转至步骤103;
步骤113:判断转换基多边形和转换相对多边形是否相交,如果相交,转至步骤114;如果不相交,转至步骤103;
步骤114:提示面片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几何建模中表面模型完整包络的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所示步骤106中到基多边形各条边距离为零的边是否将基多边形完整包围的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读取基多边形的数据;
步骤202:基多边形的边是否全部判断完,如果全部判断完,转至步骤203;如果没有全部判断完,转至步骤204;
步骤203:提示基多边形被完整包围;
步骤204:读取基多边形的一条边作为被判断边;
步骤205:遍历tempcom_list链表,读取tempcom_list链表中除去基多边形外的非基多边形,然后判断是否有非基多边形的边到被判断边距离为零的边,如果有非基多边形的边到被判断边距离为零的边,转至步骤206;如果没有,转至步骤213;
步骤206:找出到被判断边距离为零的所有边;
步骤207:在找到的到被判断边距离为零的所有边中删除与被判断边方向相同的边,剩余的边作为判断边;
步骤208:求出所有判断边两个端点在被判断边向量上的投影系数;
步骤209:对每一个判断边,由两个端点的投影系数构造一个区间,并使区间右端点值不小于左端点值;
步骤210:求出所有判断边对应区间的并集U;
步骤211:判断区间U是否包含[0,1]区间,如果包含,转至步骤212;如果不包含,转至步骤213;
步骤212:被判断边被完整包围;
步骤213:被判断边没有被完整包围,亦即基多边形未被完整包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几何建模中表面模型完整包络的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113中转换基多边形与转换相对多边形是否相交的判断,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301:读取转换基多边形和转换相对多边形的数据;
步骤302:转换基多边形的顶点是否判断完,如果判断完,转至步骤305;如果没有判断完,转至步骤303;
步骤303:读取转换基多边形的一个顶点;
步骤304:判断顶点是否在转换相对多边形内部,如果顶点在转换相对多边形内部,转至步骤312;如果顶点不在转换相对多边形内部,转至步骤302;
步骤305:转换基多边形的边是否判断完,如果判断完,转至步骤306;如果没有判断完,转至步骤307;
步骤306:判断转换基多边形与转换相对多边形是否完全重合,如果是,转至步骤312;如果不是,转至步骤311;
步骤307:读取转换基多边形的一条边;
步骤308:判断转换基多边形的边是否与转换相对多边形的至少一条边相互跨立,如果是,转至步骤312;如果不是,转至步骤309;
步骤309:判断转换基多边形的边是否与转换相对多边形的两条边相交,如果是,转至步骤310;如果不是,转至步骤305;
步骤310:判断两个交点是否为转换相对多边形的两个相邻的顶点,如果是,转至步骤305;如果不是,转至步骤312;
步骤311:基多边形与同面相对多边形不重叠;
步骤312:基多边形与同面相对多边形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几何建模中表面模型完整包络的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208中求取判断边两个端点在被判断边向量上的投影系数,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401:读取被判断边数据,记被判断边的起始端点和终止端点分别为M、N;
步骤402:读取判断边数据,记判断边的起始端点和终止端点分别为P、Q;
步骤403:连接点M、P构成向量端点P在被判断边向量上的投影系数为
步骤404:连接点M、Q构成向量端点Q在被判断边向量上的投影系数为
CN201410338663.4A 2014-07-16 2014-07-16 几何建模中表面模型完整包络的自动检测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342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8663.4A CN104134207B (zh) 2014-07-16 2014-07-16 几何建模中表面模型完整包络的自动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8663.4A CN104134207B (zh) 2014-07-16 2014-07-16 几何建模中表面模型完整包络的自动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4207A CN104134207A (zh) 2014-11-05
CN104134207B true CN104134207B (zh) 2017-01-18

Family

ID=51806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866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34207B (zh) 2014-07-16 2014-07-16 几何建模中表面模型完整包络的自动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342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5206B (zh) * 2015-08-19 2018-05-1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复杂平面片交线段的求取方法
CN107918959A (zh) * 2017-11-20 2018-04-17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确保及检测立体绘图物件的间隙的方法
CN108480637B (zh) * 2018-05-28 2020-05-12 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激光增材制造的多零件布局优化加工方法与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93021A (ja) * 2004-03-31 2005-10-20 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Agency 最大角度法を用いた三角形メッシュ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877022A (zh) * 2010-05-21 2010-11-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三角矢量基函数矩量法的载体天线结构网格划分方法
CN101877145A (zh) * 2010-05-21 2010-11-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质量因子的复杂平表面网格预剖分方法
CN102708235A (zh) * 2012-04-26 2012-10-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面向矩量法计算的电大尺寸载体分区计算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2173B (zh) * 2009-06-24 2012-07-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复杂地质构造块状模型构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93021A (ja) * 2004-03-31 2005-10-20 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Agency 最大角度法を用いた三角形メッシュ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877022A (zh) * 2010-05-21 2010-11-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三角矢量基函数矩量法的载体天线结构网格划分方法
CN101877145A (zh) * 2010-05-21 2010-11-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质量因子的复杂平表面网格预剖分方法
CN102708235A (zh) * 2012-04-26 2012-10-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面向矩量法计算的电大尺寸载体分区计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fficient Parallelization of the Multilevel Fast Multipole Algorithm for the Solution of Large-Scale Scattering Problems;Özgür Ergül 等;《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080831;第56卷(第8期);第2335-234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4207A (zh) 2014-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18023B1 (ko) 에지를 이용한 3차원 모델 생성
CN105590339B (zh) 三维模型的碰撞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9360260A (zh) 一种三角网格三维模型的切挖重构算法
CN104134207B (zh) 几何建模中表面模型完整包络的自动检测方法
CN107480274A (zh) 区域边界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872394B (zh)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狭长三角形网格优化方法
US9959670B2 (en) Method for rendering terrain
CN111724481A (zh) 对二维图像进行三维重构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6073110B2 (ja) 3次元データ生成システム
CN107883954A (zh) 用于生成旨在供飞行器遵循的最佳飞行路径的方法和设备
US2016027988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orm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N111581776A (zh) 一种基于几何重建模型的等几何分析方法
CN114065585A (zh) 一种基于库伦规范的三维电性源数值模拟方法
CN101329700A (zh) 一种用于模拟流体流动的方法
CN110675323B (zh) 一种三维地图语义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介质
CN110930506B (zh) 三维地图生成方法、移动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358517B (zh) 一种用于机器人的高度地图构建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05427371B (zh) 一种三维透视投影场景中保持图形对象等像素面积显示的方法
CN110968930B (zh) 一种地质体变属性插值方法及系统
WO2023005195A1 (zh) 地图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家用电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Lee et al. Geometry-adaptive surface grid generation using a parametric projection
CN112632832B (zh) 一种基于重叠网格运动边界重构的运动电磁场计算方法
CN104091023B (zh) 一种在电磁场棱边单元法中施加规范的方法
Li et al. 3D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stereovision and texture mapping
Bernard et al. Hex-dominant meshing approach based on frame field smoothn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