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3934A - 一种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33934A
CN104133934A CN201410285405.4A CN201410285405A CN104133934A CN 104133934 A CN104133934 A CN 104133934A CN 201410285405 A CN201410285405 A CN 201410285405A CN 104133934 A CN104133934 A CN 1041339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f spring
pro
plate spring
circular arc
desig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854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永强
李海林
王加明
庄炜
李自杨
宋海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truk Jinan Power Co Ltd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Jinan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Jinan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Jinan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Jinan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854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339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4133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39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设计方法,通过草绘样条曲线来创建基本圆弧,圆弧的长度为板簧的支点距。创建包含板簧校核的所有必要参数的板簧三维数模,通过对关系的修改和参数的定义,完成板簧参数的赋值驱动,这些参数可以通过为尺寸设置特定值,根据一个尺寸的行为驱动板簧构建参数的变化。通过调用程序修改宏文件,得到输入项,控制再生。采用由这种方法创建的板簧模板可以有效的根据实际板簧设计条件快速完成板簧的参数化建模,大幅度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ro/E设计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Pro/E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三维CAD设计软件之一, 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大型复杂产品设计、仿真、加工、生产领域。Pro/E关系和参数的应用能够控制模型的修改效果;定义零件和组件中的尺寸值;设置设计条件的约束;描述模型或者组件的不同零件之间的条件关系。而通过设定Pro/E中的自带程序,可以修改一切与模型建立过程相关的参数,从而控制所要生成的零件或者组件。修改好程序文件后,相应的输入各参数变量,便可以自动再生成所需要呈现的模型。
多片簧为悬架系统中的弹性元件,在工程分析中,等刚度板簧的弧高会随着载重的变化而发生等比变化,我们需要校核板簧处于不同状态,如空载、满载和反弓极限状态时的悬架高度和整车姿态,除此之外,不同承载要求所设计的多片簧的厚度、宽度、跨距、卷耳尺寸等都不尽相同,如果单独的通过软件设计对应状态下的模型,工作量将非常大且繁琐而复杂,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也将时有发生,产品的设计效率和一致性无法得到有力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设计方法,可靠性高,数据交互效率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创建一个零件草绘,做中心轴,以此为中心轴做两个对称点,过两对称点及中心轴任意一点做一劣势圆弧,将所作出的劣势圆弧换为由周长控制,周长为劣势圆弧的长度,圆弧的长度即为板簧的跨距,即板簧支点距;(2)以步骤(1)中创建的圆弧为参照,完成板簧主体的创建;
(3)以上步骤(1)中创建的圆弧为参照,完成对板簧卷耳的创建;
(4)为了方便校核,板簧主体的上平面和板簧的下平面都为安装面; 
(5)在局部参数下拉项中添加固定尺寸的参数名,并赋予固定值;
(6)按照固定尺寸创建完实体模型后,对上述创建的板簧可变尺寸项赋予相对应的关系,并命名可变参数名;
(7)选用步骤(6)中的可变参数名,修改编辑设计中的宏文件记录; 
(8)通过以上(1)-(7)步骤完成对参数化板簧模型的创建后,通过对板簧数模的调整,输入所设计的板簧对应参数即可自动生成三维模型,简便快捷。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步骤(1)的板簧支点距为变量。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步骤(1)的圆弧的弧高即为板簧的弧高,所述板簧的弧高为可变尺寸项。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步骤(2)的板簧的厚度为可变尺寸项。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步骤(2)的板簧的宽度为可变尺寸项。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步骤(3)的板簧卷耳内径为可变尺寸项。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步骤(4)包括如下步骤:
(4.1)选取步骤(1)中创建的圆弧中点为基准点,完成板簧主体上平面的创建;
(4.2)板簧的下平面可以通过对上平面的偏移完成,偏移距为板簧主体的总厚度。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步骤(5)中的固定尺寸的参数名直接表达其尺寸的实际意义,参数名确定后不可二次更改。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步骤(6)中可变参数名包括板簧弧高、板簧支点距、板簧宽度与厚度和卷耳内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使得产品设计的正确性得到有效保证,消除了人为原因造成的不可靠因素,设计的正确性、可靠性较之以往有了大的提升;通过再生模型,输入关键板簧设计参数,例如板簧弧高、板簧支点距、板簧宽度与厚度、卷耳内径等,简单明了,即可实现模型的再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处理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板簧模型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板簧模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板簧模型的立体图。
图中,1、板簧弧高,2、板簧支点距,3、板簧厚度,4、卷耳内径,5、板簧宽度,6、卷耳外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创建一个零件草绘,做中心轴,以此为中心轴做两个对称点,通过创建样条曲线,过两对称点及中心轴任意一点做一劣势圆弧,将所作出的劣势圆弧换为由周长控制,周长为劣势圆弧的长度。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更改圆弧与中心轴的交点到过两对称点连线的距离完成弧高的可变,圆弧的长度即为板簧的跨距,其中圆弧的弧高以及板簧的跨距为可变尺寸项,板簧的跨距即板簧支点距; 
(2)以步骤(1)中创建的圆弧为参照,完成板簧主体的创建,板簧的厚度与宽度为可变尺寸项;
(3)以上述(1)中创建的圆弧为参照,完成对板簧卷耳的创建,板簧的卷耳内径为可变尺寸项;
(4)为了方便校核,板簧主片的上平面和板簧的下平面都为安装面,故可以通过选取步骤(1)中创建的圆弧中点为基准点,完成板簧主片上平面的创建,而板簧的下平面可以通过对上平面的偏移完成,偏移距为板簧的总厚度;
(5)在局部参数下拉项中添加所重新命名的参数名,并赋值;参数名要方便对照所赋予的实际意义,比如对板簧弧高的命名可以命名为HUGAO,这样可以直接的表达其含义。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因为用户参数名要用于关系中,所以用户参数名必须以字母开头;不能使用D#、KD#、RD#、TM#、TP#或TPM#作为用户参数名,因为系统需要保留它们和尺寸一起使用;用户参数名不能包含非字母数字字符;参数名创建了将不能进行更改。
在局部参数下拉项中添加所重新命名的参数名,在‘值’中对其赋值,如下表所示。
原名称 参数名 定义 赋值
D5 HUCHANG 板簧支点距 1200
D6 HUGAO 板簧弧高 100
D11 HUANGKUAN 板簧宽度 70
D8 PIANHOU 板簧总片厚 88
D12 JUANER 板簧卷耳内径 30
(6)按照既定尺寸创建完实体模型后,对上述创建的板簧可变尺寸项赋予相对应的关系。获取需要参数化的系统默认尺寸名称,在关系输入栏中关联重新命名的参数名与系统默认尺寸名称。
例如:
D5= HUCHANG
$D6=HUGAO
D11=HUANGKUAN
D7=D11
D8=PIANHOU
D12=JUANER
D13=1.5*D12
在上述举例中,D7为板簧卷耳的宽度,在工程实际中板簧卷耳宽度D7与板簧宽度D11数值上相等;D13为板簧卷耳外径,在工程实际中板簧卷耳外径D13在数值上通常等于板簧卷耳内径D12的1.5倍。其余参数名的解释参照步骤(5)。
其中在对HUGAO插入关系时,因为板簧在运动校核中会有反弓的情况,这时HUGAO的赋值应该是负值,只有在对应板簧弧高的原名称D6前加上符号‘$’才能允许赋值为负数。
(7)选用步骤(6)中重新命名的参数名,修改编辑设计中的宏文件记录。在Pro/E系统中,每建立一个模型都会有一个宏文件记录模型的产生过程,通过编辑设计宏文件就可以控制模型的建立过程,从而控制所生成的模型。
例如:在文本中输入INPUT
                    HUGAO  NUMBER
                    HUCHANG  NUMBER
                    PIANHOU  NUMBER
                    HUANGKUAN  NUMBER
                    JUANER  NUMBER
                   END INPUT
保存关闭编辑窗口,将所做的修改体现到模型中。得到输入项,选取输入值,将出现对之前重命名的HUGAO、HUCHANG、PIANHOU、 HUANGKUAN、 JUANER的勾选,全部选取之后,在系统提示下逐步输入对应数值,系统会自动更新生成模型。
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创建一个零件草绘,做中心轴,以此为中心轴做两个对称点,过两对称点及中心轴任意一点做一劣势圆弧,将所作出的劣势圆弧换为由周长控制,周长为劣势圆弧的长度,圆弧的长度即为板簧的跨距,即板簧支点距;
(2)以步骤(1)中创建的圆弧为参照,完成板簧主体的创建;
(3)以上步骤(1)中创建的圆弧为参照,完成对板簧卷耳的创建;
(4)为了方便校核,板簧主体的上平面和板簧的下平面都为安装面; 
(5)在局部参数下拉项中添加固定尺寸的参数名,并赋予固定值;
(6)按照固定尺寸创建完实体模型后,对上述创建的板簧可变尺寸项赋予相对应的关系,并命名可变参数名;
(7)选用步骤(6)中的可变参数名,修改编辑设计中的宏文件记录; 
(8)通过以上(1)-(7)步骤完成对参数化板簧模型的创建后,通过对板簧数模的调整,输入所设计的板簧对应参数即可自动生成三维模型,简便快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板簧支点距为可变尺寸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圆弧的弧高即为板簧的弧高,所述板簧的弧高为可变尺寸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板簧的厚度为可变尺寸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板簧的宽度为可变尺寸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板簧卷耳内径为可变尺寸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包括如下步骤:
(4.1)选取步骤(1)中创建的圆弧中点为基准点,完成板簧主体上平面的创建;
(4.2)板簧的下平面可以通过对上平面的偏移完成,偏移距为板簧主体的总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固定尺寸的参数名直接表达其尺寸的实际意义,参数名确定后不可二次更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可变参数名包括板簧弧高、板簧支点距、板簧宽度与厚度和卷耳内径。
CN201410285405.4A 2014-08-19 2014-08-19 一种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设计方法 Pending CN1041339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5405.4A CN104133934A (zh) 2014-08-19 2014-08-19 一种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5405.4A CN104133934A (zh) 2014-08-19 2014-08-19 一种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3934A true CN104133934A (zh) 2014-11-05

Family

ID=51806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85405.4A Pending CN104133934A (zh) 2014-08-19 2014-08-19 一种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3393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0312A (zh) * 2017-08-11 2018-01-16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骨架模型的前悬架‑转向运动的校核方法
CN112199767A (zh) * 2020-08-13 2021-01-08 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tia的汽车钢板弹簧悬架运动建模方法
CN112270038A (zh) * 2020-10-15 2021-01-26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板簧建模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9501A (zh) * 2011-03-21 2011-07-2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板弹簧动力学仿真方法
CN102799728A (zh) * 2012-07-16 2012-11-28 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 板簧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制作方法
CN103699703A (zh) * 2012-09-27 2014-04-02 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平衡悬架钢板弹簧模型建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9501A (zh) * 2011-03-21 2011-07-2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板弹簧动力学仿真方法
CN102799728A (zh) * 2012-07-16 2012-11-28 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 板簧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制作方法
CN103699703A (zh) * 2012-09-27 2014-04-02 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平衡悬架钢板弹簧模型建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兰英 等: "汽车钢板弹簧悬架的参数化建模及可靠性计算", 《专用汽车》 *
王建军: "Pro/E汽车零件模拟动态分析", 《百度文库》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0312A (zh) * 2017-08-11 2018-01-16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骨架模型的前悬架‑转向运动的校核方法
CN112199767A (zh) * 2020-08-13 2021-01-08 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tia的汽车钢板弹簧悬架运动建模方法
CN112270038A (zh) * 2020-10-15 2021-01-26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板簧建模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1824B2 (en) Authoring loading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simulation scenarios
CN107341316B (zh) 设计相关压力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形状-拓扑联合优化方法
CN104133934A (zh) 一种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设计方法
CN111310278A (zh) 一种基于仿真的船舶自动化建模方法
CN112818462B (zh) 车轮参数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4091006B (zh) Simulink中自适应的仿真和代码生成的控制方法
CN107273569A (zh) 基于网格变形技术的气动外形减阻优化方法
CN114611437A (zh) 基于cfd技术的飞行器气动模型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3810018A (zh) 一种组件化、参数化仿真模型的设计方法
CN109446749B (zh) 适用于船舶胎架的设计方法、系统、电子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3559361B (zh) 一种构件强度的优化方法及其应力分析方法
EP3671525A1 (en) Local control of design patterns on surfaces for enhanced physical properties
CN104504227A (zh) 锻造液压机多维虚拟样机协同仿真方法及系统
EP3124243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low media associated with the manufacture of fibre-reinforced components
CN104573167A (zh) 连接不完美匹配nurbs面片以形成适于有限元分析的计算机模型
CN103870540A (zh) 一种基于结构设计分析一体化的数据库
CN112414668B (zh) 一种风洞试验数据静气弹修正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Sun et al. A Framework of gradient-based shape optimization using feature-based CAD parameterization
JP6684330B2 (ja) インテークダクト設計方法、インテークダクト設計プログラム及びインテークダクト設計装置
CN115618501B (zh) 基于数据融合修正的亚跨气动特性获取方法、系统及装置
KR102172749B1 (ko) 선체 설계의 부재정보 가시화 시스템 및 그 가시화 방법
EP3312745A1 (en) Optimization of an automatically meshable shape
CN105426561A (zh) 使用数值导数的结构拓扑优化
CN111782493A (zh) 用于mes的建模数据验证的建模辅助系统和方法
CN106897498B (zh) 大型复杂支架模型修正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