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1397B - 一种高速六杆打纬机构的尺度综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速六杆打纬机构的尺度综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31397B
CN104131397B CN201410405253.7A CN201410405253A CN104131397B CN 104131397 B CN104131397 B CN 104131397B CN 201410405253 A CN201410405253 A CN 201410405253A CN 104131397 B CN104131397 B CN 1041313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crank
rocking bar
beating
rocker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052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31397A (zh
Inventor
周玉峰
祝章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jiang Wan Gong Mechanical & Electronic Equipment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jiang Wan Gong Mechanical & Electronic Equipment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jiang Wan Gong Mechanical & Electronic Equipment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Wujiang Wan Gong Mechanical & Electronic Equipment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0525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313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31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1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313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13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oms (AREA)

Abstract

<b>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六杆打纬机构的尺度综合方法,用该方法设计的六杆打纬机构分为两级连杆机构,第一级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曲柄、牵手、摇杆和机架四杆组成,第二级机构为双摇杆机构,由输入摇杆、连杆、输出摇杆和机架组成;该方法在设计六杆打纬机构时,在实现其预定的运动规律和满足动力学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综合两级机构的减幅比例、力传递角和二极限位置的加速度特征,减小六杆打纬机构各杆件的尺寸和质量,在机架上产生最小的振动力,减小六杆打纬机构运动对机架的冲击,最终确定六杆打纬机构各杆件的尺寸数据和动力学参数。本发明可以应用在高速织机的打纬机构上,适合于现有打纬技术的改造和新机综合。</b>

Description

一种高速六杆打纬机构的尺度综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喷气织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六杆打纬机构的尺度综合方法。
背景技术
打纬机构安装在织机主轴与钢筘之间,机构把主轴的回转运动转换成钢筘的往复运动,实现把引入梭口的纬纱打入织口的动作。多数打纬机构由六杆连杆机构和筘座摆动系统组成。
用六连杆机构实现后心停顿角度大可以满足宽幅高速织机的需求,六连杆机构的第一级机构设置上以平稳为主,第二级机构达到良好的力传递性能,用曲柄摇杆与双摇杆串联组成的六连杆机构最为合适。用二级机构完成从转动转换成一定角度的摆动,可以合理安排二级机构的减幅比例,六连杆打纬机构比四杆机构在力学性能上更为优越。
高速六杆打纬机构仅满足运动学曲线轨迹,实现摇杆的摆动和在后心位置的近似停顿是不够的,还必须满足机构力传递性能优和符合机构在打纬点的动力高和加速度高的要求,包括采用大传动角,钢筘将纬纱打入织口,钢筘一到达前心,便迅速撤回,打纬机构只是在前心把纬纱打入织口时受力最大,到达前心位置时第二级杆件机构的传递角尽量接近90°。减小机构各杆件的尺寸和质量等,结果是机构在机架上产生最小的振动力、减小机构运动对机架的冲击。实现预定的运动规律并满足动力学要求的新机构称为机构综合。
1515织机的转速为100-160rpm,有梭织机却振动大噪声高,喷气织机转速为650-900rpm,而1515机架振动量的均方值是喷气织机的1.2-2.9倍。织机的振动量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转速高的喷气织机的机架振动量却小得多,对比数据说明,喷气织机不只是采取了减振措施,在打纬机构综合上主要从改善动力学性能出发。在有梭织机发展到当代无梭织机的进程中,体现了织机动力学综合的重要性,打纬机构的结构型式逐步演变。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现代织机发展的需求,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速六杆打纬机构的尺度综合方法,根据打纬机构的使用要求和机构的动力学要求,确定机构的尺寸数据和杆件的动力学参数。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速六杆打纬机构的尺度综合方法,该方法在设计六杆打纬机构时,在实现其预定的运动规律和满足动力学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综合两级机构的减幅比例、力传递角和二极限位置的加速度特征,减小六杆打纬机构各杆件的尺寸和质量,在机架上产生最小的振动力,减小六杆打纬机构运动对机架的冲击,最终确定六杆打纬机构各杆件的尺寸数据和动力学参数;
用该方法设计的六杆打纬机构分为两级四连杆机构,第一级四连杆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第二级四连杆机构为双摇杆机构;所述曲柄摇杆机构包括曲柄、牵手和摇杆,所述曲柄和所述摇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机架的曲轴和中间轴上,所述曲柄与所述摇杆之间铰接有所述牵手;所述双摇杆机构包括输入摇杆、连杆和输出摇杆,所述输入摇杆和所述输出摇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机架的所述中间轴和摇轴上,所述输入摇杆与所述输出摇杆之间铰接有所述连杆;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按织物的轻重确定所述曲柄的长度a=33-38毫米;进一步的,
1)当织机为轻型织机时,所述曲柄的长度a=33-34毫米;
2)当织机为中型织机时,所述曲柄的长度a=35-36毫米;
2)当织机为重型织机时,所述曲柄的长度a=37-38毫米;
步骤二)确定所述曲柄摇杆机构和所述双摇杆机构的减幅比和减速比:
所述曲柄摇杆机构的减幅比为1:0.1-0.12;
所述双摇杆机构的减幅比为1:0.6-0.66;
所述曲柄摇杆机构的减速比为1:0.36-0.42;
所述双摇杆机构的减速比为1:0.76-0.84;
步骤三)确定所述曲柄摇杆机构的b/a和c/a,按以下关系式选择b/a和c/a:
1)所述曲柄一回转,μmin>55°;
2)所述曲柄一回转,μc1=65°-70°,μc2=65°-70°;
其中,b/a表示所述牵手与所述曲柄的长度比;c/a表示所述摇杆与所述曲柄的长度比;μmin表示所述曲柄摇杆机构的传动角最小值;μc1表示在前心极限位置时,所述曲柄摇杆机构的传动角;μc2表示在后心极限位置时,所述曲柄摇杆机构的传动角;
步骤四)按所述双摇杆机构的减幅比、传动角和|Ф1"/Ф2"|的数值限制条件推出d/a、e/a和f/a的范围:
所述双摇杆机构的减幅比(d/a:c/a)×(f/a:d/a)=0.6-0.66:1;
1)μ1>75°;
2)|Ф2"|/|Ф1"|<0.618;
式中,d/a表示所述输入摇杆与所述曲柄的长度比;e/a表示所述连杆与所述曲柄的长度比;f/a表示所述输出摇杆与所述曲柄的长度比;μ1表示在前心极限位置时,所述双摇杆机构传动角;|Ф1"|表示所述输出摇杆在前心极限位置的角加速度绝对值,|Ф2"|表示所述输出摇杆在后心极限位置的角加速度绝对值;
步骤五)确定机架的长度,满足以下关系式:
1)LAD<180毫米,LAE<160毫米,LDE<140毫米;
2)LAD、LAE、LDE两两之间的长度差小于25%;
式中,LAD表示所述曲轴与所述中间轴之间的机架长度,LAE表示所述曲轴与所述摇轴之间的机架长度,LDE表示所述中间轴与所述摇轴之间的机架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是一套高速六杆打纬机构的综合步骤和准则,该方法在确定六杆打纬机构各杆件的尺寸数据和动力学参数时满足采用大传动角,通过综合两级机构的减幅比例、力传递角和二极限位置的加速度特征,减小六杆打纬机构各杆件的尺寸和质量,在机架上产生最小的振动力,减小六杆打纬机构运动对机架的冲击等条件,实现六杆打纬机构预定的运动规律和满足动力学要求的基础。本发明可以应用在高速织机的打纬机构上,适合于现有打纬技术的改造和新机综合。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六杆打纬机构的运动原理图;
图2为曲柄摇杆机构摇杆的角速度曲线;
图3为双摇杆机构输出摇杆的角速度曲线;
图4为六杆打纬机构的前心和后心极限位置示意图;
图5为曲柄摇杆机构传动角曲线;
图6为双摇杆机构传动角曲线;
图7为六杆打纬机构输出摇杆的无量纲角加速度曲线;
图8为六杆打纬机构对曲轴、摇轴支承的冲击力矢量曲线;
图9为六杆打纬机构对曲轴、摇轴支承的冲击力随曲柄回转的变化曲线;
图10为六杆打纬机构对摇轴支承的冲击力矩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种高速六杆打纬机构的尺度综合方法,该方法在设计六杆打纬机构时,在实现其预定的运动规律和满足动力学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综合两级机构的减幅比例、力传递角和二极限位置的加速度特征,减小六杆打纬机构各杆件的尺寸和质量,在机架上产生最小的振动力,减小六杆打纬机构运动对机架的冲击,最终确定六杆打纬机构各杆件的尺寸数据和动力学参数。
参见图1所示,用该方法设计的六杆打纬机构分成两级四连杆机构,第一级四连杆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ABCD,第二级机构为双摇杆机构DFGE。
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包括曲柄AB、牵手BC和摇杆CD,所述曲柄AB和所述摇杆CD的一端分别铰接在机架的曲轴A和中间轴D上,所述曲柄AB与所述摇杆CD之间铰接有所述牵手BC;所述曲柄AB作回转运动,转360°,带动所述牵手BC作平面运动,所述牵手BC带动所述摇杆CD作摆动。
所述双摇杆机构DFGE包括输入摇杆DF、连杆FG和输出摇杆GE,所述输入摇杆DF和所述输出摇杆GE的一端分别铰接在机架的所述中间轴D和摇轴E上,所述输入摇杆DF与所述输出摇杆GE之间铰接有所述连杆FG;所述输入摇杆DF作摆动,带动所述连杆FG作平面运动,所述连杆FG带动所述输出摇杆GE作摆动,所述输出摇杆GE是六杆打纬机构的运动输出杆件,所述输出摇杆GE的摆动角度就是筘座的摆动角度。
两级四连杆机构通过所述摇杆CD和所述输入摇杆DF组成的摆块CDF相联,所述摇杆CD和所述输入摇杆DF位于同一刚体上,所述摇杆CD和所述输入摇杆DF之间的夹角是β。六杆打纬机构在机架上有三个支承,包括所述曲轴A、所述中间轴D和所述摇轴E,承受六杆打纬机构的作用力和力矩。尺度综合方法包括满足机构的传动角、减小机构运动对机架的冲击等动力学要求,机构综合是在满足动力学要求下的机构各杆件尺度选择方法。
综合六杆打纬机构就是考虑到动力学的法则下确定六杆的长度,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所述曲柄AB的长度。
曲柄的长度直接关系打纬机构的驱动力和负载能力,曲柄是曲柄摇杆机构最短的杆件,曲柄越长直径越大,打纬机构的负载能力越强。设定所述曲柄AB长度a=33-38毫米,进一步的,
当织机为轻型织机时,所述曲柄AB的长度a=33-34毫米;
当织机为中型织机时,所述曲柄AB的长度a=35-36毫米;
当织机为重型织机时,所述曲柄AB的长度a=37-38毫米。
步骤二)确定第一、第二级四杆机构的减幅比和减速比。
四杆打纬机构从曲柄回转,经牵手传递,一次完成输出摇杆的摆动。六杆打纬机构把过程分成两次,相当于二次减速。
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作为第一级四杆机构,相当于减幅机构。参见图2、图3所示,图2表示所述摇杆CD的角速度曲线,图3表示所述输出摇杆GE的角速度曲线。如所述曲柄AB转速650rpm,所述摇杆CD的最高转速约为所述曲柄AB转速的40%。
1)所述曲柄AB转动360°,所述摇杆CD的摆幅约40°。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第一级四杆机构)的减幅比为1:0.1-0.12。
2)所述曲柄AB的转速为650rpm,所述摇杆CD最高角速度约为270rpm。用所述曲柄AB转速与所述摇杆CD最高摆动速度的比值作为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机构(第一级四杆机构)的减速比,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机构减速比为1:0.36-0.42。
所述双摇杆机构DFGE作为第二级四杆机构,相当于运动幅度缩小机构。
1)所述输入摇杆DF的摆幅约40°,所述输出摇杆GE的摆动角度约23.5°-25°,所述双摇杆机构DFGE的减幅比为1:0.6-0.66。
2)所述输入摇杆DF最高角速度为负270rpm至正250rpm,所述输入摇杆DF的角速度等于所述摇杆CD的角速度,所述输出摇杆GE的最高角速度为负228rpm至正200rpm。用所述输入摇杆DF和所述输出摇杆GE的最高摆动速度比值作为所述双摇杆机构DFGE(第二级机构)的减速比,所述双摇杆机构DFGE减速比为1:0.76-0.84。
综上所述两级四杆机构的减幅比和减速比满足式(1):
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的减幅比为1:0.1-0.12;
所述双摇杆机构DFGE的减幅比为1:0.6-0.66;
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的减速比为1:0.36-0.42;
所述双摇杆机构DFGE的减速比为1:0.76-0.84。(1)
参见图4所示,图4表示六杆打纬机构的前心、后心及其相关参数,其中所述曲柄AB的长度=a,所述牵手BC的长度=b,所述摇杆CD的长度=c,所述输入摇杆DF的长度=d,所述连杆FE的长度=e,所述输出摇杆GE的长度=f。所述曲柄AB作整转,所述摇杆CD作摆动,所述曲柄AB的角位移为θ,当所述曲柄AB和所述牵手BC成一条线时,所述摇杆CD处于两个极限位置,即前心极限位置的摇杆C1D和后心极限位置的摇杆C2D,所述输出摇杆GE也处于两极限位置,即前心极限位置输出摇杆GE1和后心极限位置的输出摇杆GE2
在前心极限位置,所述曲柄AB1和所述牵手B1C1成为一条直线时,所述曲柄AB1的角位移为θ1,所述摇杆C1D的角位移为Фc1,传动角μc1,所述输出摇杆GE1的角位移为Ф1,传动角μ1
在后心极限位置,所述曲柄AB2和所述牵手B2C2成为一条直线时,所述曲柄AB1的角位移为θ2,所述摇杆C2D的角位移为Фc2,传动角μc2,所述输出摇杆GE2的角位移为Ф2,传动角μ2
Ψ=Ф21,Ψ表示所述输出摇杆GE的总摆角。
步骤三)确定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的所述牵手BC与所述曲柄AB的长度比b/a以及所述摇杆CD与所述曲柄AB的长度比c/a。
六杆打纬机构有两级四连杆机构组成,每级机构的传动角分布可以比四杆打纬机构更理想。
参见图4所示,可以得到所述摇杆CD在前心、后心两个极限位置的传动角μc1和μc2的表达式:
μc1=arccos((c/a2+(1+b/a)2-d/a2)/2/(1+b/a)/c/a);
μc2=arccos((c/a2+(b/a-1)2-d/a2)/2/(b/a-1)/c/a)。(2)
对于曲柄摇杆机构,传动角是牵手与摇杆之间的夹角μ,取传动角为μ或180°-μ两者中的锐角。传动角是平面机构的动力指标,表征机构传递动力的效率。当传动角=90°时,机构传递动力的效率最高。对于高速打纬机构第一级机构的传动角的最小值必须大于55°,标准可以高于四杆打纬机构。
参见图5所示,图5表示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第一级机构)的传动角曲线,传动角在数值上都较大。
所述曲柄AB一回转,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的传动角最小值μmin>55°;
所述曲柄AB一回转,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在两个极限位置的传动角μc1和μc2满足式(3):
μc1=65°-70°;
μc2=65°-70°。(3)
由式(2)(3),及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第一级机构)的减幅比可以确定所述牵手BC与所述曲柄AB的长度比b/a和所述摇杆CD与所述曲柄AB的长度比c/a。
步骤四)确定所述双摇杆机构DFGE的所述输入摇杆DF与所述曲柄AB的长度比d/a、所述连杆FG与所述曲柄AB的长度比e/a以及所述输出摇杆GE与所述曲柄AB的长度比f/a。
按所述双摇杆机构DFGE的减幅比和以下关系式可推出d/a、e/a和f/a的范围:
(d/a:c/a)×(f/a:d/a)=0.6-0.66:1。(4)
打纬机构的前心是打纬的工作点,因此要求在前心位置,传动角大于75°。参见图6所示,图6表示所述双摇杆机构DFGE传动角曲线,前心位置的传动角=81.2°,后心位置的传动角=88.6°。
在前心位置,所述双摇杆机构DFGE的传动角μ1>75°。(5)
参见图7所示,图7表示六杆打纬机构的所述输出摇杆的无量纲角加速度曲线,式(6)表示在前心极限位置和后心极限位置所述输出摇杆的角加速度Ф1"和Ф2":
Ф1"=(d2Ψ/dθ2)max;d2Ψ/dθ2<0;
Ф2"=(d2Ψ/dθ2)max;d2Ψ/dθ2>0;(6)
对于高速打纬机构,惯性载荷十分重要,选择杆件的尺寸必须考虑到机构的动态行为,尤其是前心位置的加速度数值,机构正是利用摇杆和筘座的加速度和惯性,把纬纱深深地打入织口。图7表示所述输出摇杆GE的角加速度曲线变化复杂,因此使用在前心极限位置和后心极限位置角加速度绝对值的比值作为判别标准,|Ф1"/Ф2"|值只与b/a和两个传动角关联,|Ф1"/Ф2"|值反映了机构的动力学特性。式(7)作为打纬机构的动态准则,在两个极限位置的角加速度绝对值是不等的,表示Ф1"的绝对值比Ф2"的绝对值大得多。
2"|/|Ф1"|<0.618;(7)
从式(4)到式(7),用所述输出摇杆GE的传动角和加速度比值的限定范围可以选出d/a、e/a和f/a的变化范围。
步骤五)确定机架的尺寸范围。
六杆机构有三个支承都支承在机架上,分别为所述曲轴A、所述中间轴D和所述摇轴E。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第一级机构)有两个支承,为所述曲轴A和所述中间轴D,所述双摇杆机构DFGE(第二级机构)有两个支承,为所述中间轴D和所述摇轴E。
确定机架的尺寸,参见图1所示,即确定所述曲轴A到所述中间轴D的中心距LAD、所述曲轴A到所述摇轴E的中心距LAE和所述中间轴D到所述摇轴E的中心距LDE
打纬机构是惯性大、耗能大的机构,六杆打纬机构支承在机架上,机构运动产生周期性变化的力和力矩,引起机架振动。当筘座摆向织口时,织物对筘的瞬态作用力以及各杆件惯性力产生的力和力矩作用在摇轴轴承和曲轴支承上,这些力和力矩的共同作用产生了机架的冲击力和冲击力矩,这是织机机架振动的主因。
TA=FDx×ADy+FDy×ADx+FEx×DEy+FEy×DEx-T;
TD=-FAx×ADy-FAy×ADx+FEx×DEy+FEy×DEx-T;
TE=FDx×AEy+FDy×AEx-FAx×ADy-FAy×ADx-T;(8)
式(8)表示六杆打纬机构作用在所述曲轴A、所述中间轴D和所述摇轴E这三个支承上的冲击力矩TA、TD和TE的计算公式。FAx、FAy、FDx、FDy、FEx、FEy表示作用在所述曲轴A、所述中间轴D和所述摇轴E上的作用力的X、Y坐标分量,ADx、ADy、DEx、DEy、AEx、AEy分别表示所述曲轴A到所述中间轴D的中心距LAD、所述曲轴A到所述摇轴E的中心距LAE和所述中间轴D到所述摇轴E的中心距LDE的X、Y坐标分量(X、Y坐标如图1所示),T表示所述曲柄AB输入转矩。
参见图8、图9所示,表示六杆打纬机构对所述曲轴A支承和所述摇轴E支承的冲击力曲线,图8是矢量图,图9是冲击力随所述曲柄AB回转的变化曲线。参见图10所示,图10表示六杆打纬机构对所述摇轴E支承的冲击力矩曲线。从式(8)可见,冲击力矩大小主要取决于冲击力和两支承中心距的数值。两支承中心距越长,则打纬机构对机构的冲击力矩越大,机架振动越剧烈。
影响机架振动的主要因素是打纬机构运动对支承的作用力,对机架的冲击力是所述摇轴E支承力与所述曲轴A支承力的矢量合力,所述摇轴E支承力FE远大于所述曲轴A支承力FA,FE的表达式:
FE=Fg-F+Mge×g"ge;(9)
式(9)中,F表示织物对筘的作用力,Mge×g"ge表示筘座摆动部分和所述输出摇杆GE的质量Mge和质心加速度g"ge,Fg表示牵手栓轴承对所述输出摇杆GE的作用力。F的数值取决于织物打纬工艺的要求,织机车速增加,打纬力随之递增。随织机车速的递增,筘座脚加速度g"ge按平方递增,从式可知,FE的大小主要取决于F和g"ge,g"ge的增加,所述摇轴E支承力随之大增。
在加速度大增的条件下,打纬机构尺寸充分考虑不能增加打纬机构运动对机架产生的冲击力矩。因此必须缩短两支承中心距,筘座脚的长度必须越来越短,高速运转的打纬机构使用短筘座脚,其次筘座、筘座脚和摇杆的质量必须大幅减小,短筘座脚就是减小质量。
所述曲轴A、所述中间轴D和所述摇轴E这三个支承都产生支承力,支承力的大小主要由织物打纬工艺所决定,每个支承力对另外两个支承产生冲击力矩,冲击力矩等于冲击力与支承中心距的乘积,因此两两支承之间中心距都必须尽可能短,三支承宜组成三角形,三角形分布具有良好的支承和抗冲击作用,三角形各边长之间的差值小于25%。满足下式:
LAD<180毫米,LAE<160毫米,LDE<140毫米;
LAD、LAE、LDE两两之间的长度差小于25%。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发明内容的实质所作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高速六杆打纬机构的尺度综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设计六杆打纬机构时,在实现其预定的运动规律和满足动力学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综合两级机构的减幅比例、力传递角和二极限位置的加速度特征,减小六杆打纬机构各杆件的尺寸和质量,在机架上产生最小的振动力,减小六杆打纬机构运动对机架的冲击,最终确定六杆打纬机构各杆件的尺寸数据和动力学参数;
用该方法设计的六杆打纬机构分为两级四连杆机构,第一级四连杆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ABCD),第二级四连杆机构为双摇杆机构(DFGE);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包括曲柄(AB)、牵手(BC)和摇杆(CD),所述曲柄(AB)和所述摇杆(CD)的一端分别铰接在机架的曲轴(A)和中间轴(D)上,所述曲柄(AB)与所述摇杆(CD)之间铰接有所述牵手(BC);所述双摇杆机构(DFGE)包括输入摇杆(DF)、连杆(FG)和输出摇杆(GE),所述输入摇杆(DF)和所述输出摇杆(GE)的一端分别铰接在机架的所述中间轴(D)和摇轴(E)上,所述输入摇杆(DF)与所述输出摇杆(GE)之间铰接有所述连杆(FG);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按织物的轻重确定所述曲柄(AB)的长度a=33-38毫米;
步骤二)确定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和所述双摇杆机构(DFGE)的减幅比和减速比:
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的减幅比为1:0.1-0.12;
所述双摇杆机构(DFGE)的减幅比为1:0.6-0.66;
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的减速比为1:0.36-0.42;
所述双摇杆机构(DFGE)的减速比为1:0.76-0.84;
步骤三)确定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的b/a和c/a,按以下关系式选择b/a和c/a:
1)所述曲柄(AB)一回转,μmin>55°;
2)所述曲柄(AB)一回转,μc1=65°-70°,μc2=65°-70°;
其中,b/a表示所述牵手(BC)与所述曲柄(AB)的长度比;c/a表示所述摇杆(CD)与所述曲柄(AB)的长度比;μmin表示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的传动角最小值;μc1表示在前心极限位置时,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的传动角;μc2表示在后心极限位置时,所述曲柄摇杆机构(ABCD)的传动角;
步骤四)按所述双摇杆机构(DFGE)的减幅比、传动角和|Ф1"/Ф2"|的数值限制条件推出d/a、e/a和f/a的范围:
所述双摇杆机构(DFGE)的减幅比(d/a:c/a)×(f/a:d/a)=0.6-0.66:1;
1)μ1>75°;
2)|Ф2"|/|Ф1"|<0.618;
式中,d/a表示所述输入摇杆(DF)与所述曲柄(AB)的长度比;e/a表示所述连杆(FG)与所述曲柄(AB)的长度比;f/a表示所述输出摇杆(GE)与所述曲柄(AB)的长度比;μ1表示在前心极限位置时,所述双摇杆机构(DFGE)传动角;|Ф1"|表示所述输出摇杆(GE)在前心极限位置的角加速度绝对值,|Ф2"|表示所述输出摇杆(GE)在后心极限位置的角加速度绝对值;
步骤五)确定机架的长度,满足以下关系式:
1)LAD<180毫米,LAE<160毫米,LDE<140毫米;
2)LAD、LAE、LDE两两之间的长度差小于25%;
式中,LAD表示所述曲轴(A)与所述中间轴(D)之间的机架长度,LAE表示所述曲轴(A)与所述摇轴(E)之间的机架长度,LDE表示所述中间轴(D)与所述摇轴(E)之间的机架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六杆打纬机构的尺度综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
当织机为轻型织机时,所述曲柄(AB)的长度a=33-34毫米;
当织机为中型织机时,所述曲柄(AB)的长度a=35-36毫米;
当织机为重型织机时,所述曲柄(AB)的长度a=37-38毫米。
CN201410405253.7A 2014-08-18 2014-08-18 一种高速六杆打纬机构的尺度综合方法 Active CN1041313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05253.7A CN104131397B (zh) 2014-08-18 2014-08-18 一种高速六杆打纬机构的尺度综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05253.7A CN104131397B (zh) 2014-08-18 2014-08-18 一种高速六杆打纬机构的尺度综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1397A CN104131397A (zh) 2014-11-05
CN104131397B true CN104131397B (zh) 2016-02-10

Family

ID=51804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05253.7A Active CN104131397B (zh) 2014-08-18 2014-08-18 一种高速六杆打纬机构的尺度综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313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0879A (zh) * 2015-11-09 2016-03-23 吴江万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主回凸轮形状相同的开口共轭凸轮机构的尺度综合方法
CN106245203A (zh) * 2016-08-28 2016-12-21 浙江国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曲柄打纬柔性帆布织机
CN109823512A (zh) * 2019-03-21 2019-05-3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飞行器机翼折叠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604U (zh) * 1987-12-31 1989-01-11 西北纺织工学院 有梭织机
CN201092603Y (zh) * 2006-02-23 2008-07-30 崔兆星 一种喷气式织机
CN201224801Y (zh) * 2008-06-17 2009-04-22 潍坊金蟀机械有限公司 高速六连杆打纬装置
CN103938347A (zh) * 2014-05-04 2014-07-23 吴江万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后心停顿角度可调的六杆打纬机构
CN103966736A (zh) * 2014-04-24 2014-08-06 江苏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筘动式喷气毛巾织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604U (zh) * 1987-12-31 1989-01-11 西北纺织工学院 有梭织机
CN201092603Y (zh) * 2006-02-23 2008-07-30 崔兆星 一种喷气式织机
CN201224801Y (zh) * 2008-06-17 2009-04-22 潍坊金蟀机械有限公司 高速六连杆打纬装置
CN103966736A (zh) * 2014-04-24 2014-08-06 江苏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筘动式喷气毛巾织机
CN103938347A (zh) * 2014-05-04 2014-07-23 吴江万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后心停顿角度可调的六杆打纬机构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喷气织机六连杆打纬机构动态特性分析与优化;孙中奎;《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110820;第31卷(第04期);第48-51页 *
基于MATLAB的六连杆打纬机构优化设计及仿真;马世平;《纺织学报》;20060315;第27卷(第03期);第40-4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1397A (zh) 2014-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31397B (zh) 一种高速六杆打纬机构的尺度综合方法
CN106286119B (zh) 一种能自动调节风力机柔性叶片刚度的装置
CN104178888B (zh) 一种高速四杆打纬机构的尺度综合方法
CN103205842A (zh) 一种毛巾织机起毛机构
CN201224801Y (zh) 高速六连杆打纬装置
CN203212750U (zh) 毛巾织机起毛机构
CN104032438B (zh) 梭口最低位置具有长停顿角度的六杆开口机构的设计方法
CN203420056U (zh) 一种喷水织机
CN203846214U (zh) 后心区停顿角大于150°的六杆打纬机构
CN204058813U (zh) 一种喷气织机打纬机构
CN102234863B (zh) 用于喷气织机后梁驱动机构的闭环控制装置
CN201778189U (zh) 一种毛巾织机的凸轮式起毛装置
CN201443005U (zh) 新型喷水织机
CN201746651U (zh) 筘动起毛圈机构
CN104153105A (zh) 一种喷气织机打纬机构
CN1789520A (zh) 无梭织机用平衡式连杆打纬装置
CN204434874U (zh) 喷气织机的四连杆打纬机构
CN203625585U (zh) 一种用于织机的双共轭凸轮打纬机构
CN203754920U (zh) 一种伺服电机直接控制连杆的毛巾起毛机构及毛巾织机
CN204255641U (zh) 一种织机摇轴轴承系统两侧不同步试验的装置
CN206070100U (zh) 圆弧形打纬机构
CN203546307U (zh) 提花机开口机构
CN2853833Y (zh) 无梭织机用平衡式连杆打纬装置
CN204000090U (zh) 梭口最低位置具有长停顿角度的六杆开口机构
CN203821035U (zh) 后心停顿角度可调的六杆打纬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