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24289A - 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24289A
CN104124289A CN201410348419.6A CN201410348419A CN104124289A CN 104124289 A CN104124289 A CN 104124289A CN 201410348419 A CN201410348419 A CN 201410348419A CN 104124289 A CN104124289 A CN 1041242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conductive oxide
electrode
solar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484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强
秦崇德
方结彬
何达能
陈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Aiko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Aiko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Aiko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Aiko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4841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242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124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42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66Electrodes made of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s, e.g. TCO, ITO layers
    • H01L31/022475Electrodes made of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s, e.g. TCO, ITO layers composed of indium tin oxide [ITO]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1804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compris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7Monocrystalline silicon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包括Cu背电极、Al背场、P型硅、N型发射极、钝化膜、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和Cu正电极,所述Cu背电极、Al背场、P型硅、N型发射极、钝化膜、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和Cu正电极依次相连。相应的,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制备上述Cu电极太阳能电池的方法。采用本发明,所述Cu电极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低,转换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序包括制绒、扩散、去PSG、镀减反膜、电极制备。电极制作是电池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它承担着收集硅片中的载流子并将其输送至外部电路的责任,因此电极材料的选择和制备工艺直接影响着太阳能电池的各项性能,是太阳能电池制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传统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在硅片正面形成Ag电极,在硅片背面形成Ag背电极和Al背场。由于Ag具有在所有金属中电阻率最低,欧姆接触好,可焊性强、电极制备工艺成熟等优点,使得Ag电极太阳能电池的各项性能优异,受到广大企业的青睐。 
Ag 为贵金属,其大约占电池总成本的12%,占非硅成本的30%,是电池制造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居高不下。因此,为使晶硅太阳能电池成为未来重要的能源组成,必须用低成本的贱金属来替代目前的Ag。 
Cu的电阻率低,价格便宜,使得Cu成为了最有可能的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但是由于Cu和硅片直接接触会往硅片扩散,使得p-n结被破坏,因此需要在硅片和Cu电极之间设置导电的阻挡层,一般形成Ni/Cu复合电极结构,而这种Ni/Cu复合电极结构通过电镀的方法获得,成本高,工艺复杂;此外,Ni/Cu复合电极的电阻和Ag电极相比还是高一些,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转换效率高的Cu电极太阳能电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可大规模工业化实施的Cu电极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制得的Cu电极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低、转换效率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包括Cu背电极、Al背场、P型硅、N型发射极、钝化膜、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和Cu正电极,所述Cu背电极、Al背场、P型硅、N型发射极、钝化膜、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和Cu正电极依次相连。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钝化膜上设有孔或者槽,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填满所述孔或者槽,且与所述N型发射极相接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孔或者槽的面积占所述钝化膜的面积的3-35%。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为掺锡氧化铟、氧化锌、掺铝氧化锌或掺钼氧化铟的薄膜,其中,所述掺锡氧化铟中锡的质量含量为1%-15%,所述掺铝氧化锌中铝的质量含量为0.1%-10%,所述掺钼氧化铟中钼的质量含量为0.1%-10%;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厚度为8-55nm;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透光率≥92%;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电阻率<10-5Ω.cm。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 
选取P型硅片为基底材料;
对硅片的表面进行刻蚀处理,使硅片的表面形成绒面;
将经过制绒的硅片通过扩散形成N型发射极;
在N型发射极的正面制备钝化膜;
对钝化膜的正面进行刻蚀,使钝化膜形成孔或槽;
在设有孔或槽的钝化膜上镀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
在硅片背面印刷形成Cu背电极和Al背电场;
在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正面印刷形成Cu正电极,得到初产品;
将初产品进行烧结,得到成品。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填满所述孔或者槽,且与所述N型发射极相接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孔或者槽的面积占所述钝化膜的面积的3-35%。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为掺锡氧化铟、氧化锌、掺铝氧化锌或掺钼氧化铟的薄膜,其中,所述掺锡氧化铟中锡的质量含量为1%-15%,所述掺铝氧化锌中铝的质量含量为0.1%-10%,所述掺钼氧化铟中钼的质量含量为0.1%-10%;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厚度为8-55nm;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透光率≥92%;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电阻率<10-5Ω.cm。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绒面的反射率控制在1%-30%; 
所述N型发射极的控制方块电阻为50-120欧/□;
所述钝化膜的厚度控制在10-70nm;
所述初产品的烧结气氛为氧气和氮气,其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为3~15:80。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将经过制绒的硅片通过扩散形成N型发射极和在N型发射极的正面制备钝化膜的步骤之间,还包括: 
去除扩散过程形成的磷硅玻璃。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包括Cu背电极、Al背场、P型硅、N型发射极、钝化膜、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和Cu正电极。其中,所述太阳能电池的电极全部采用贱金属来制得,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所述Cu电极太阳能电池设有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在不影响透光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正面电极的电阻,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而且所述Cu电极太阳能电池采用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和Al背场作为Cu电极的阻挡层,能防止Cu往硅片内部扩散,保证p-n结不被破坏。因此,所述Cu电极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低,转换效率高。
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选取P型硅片为基底材料;通过刻蚀使硅片的表面形成绒面;将经过制绒的硅片通过扩散形成N型发射极;在N型发射极的正面制备钝化膜;对钝化膜的正面进行刻蚀,使钝化膜形成孔或槽;在设有孔或槽的钝化膜上镀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在硅片背面印刷形成Cu背电极和Al背电场;在硅片正面印刷形成Cu正电极;最后烧结成成品。 
所述太阳能电池的电极全部采用贱金属来制得,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所述Cu电极太阳能电池设有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在不影响透光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正面电极的电阻,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而且所述Cu电极太阳能电池采用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和Al背场作为Cu电极的阻挡层,能防止Cu往硅片内部扩散,保证p-n结不被破坏。 
因此,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简单,采用的设备简单,可实施性强,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其制得的Cu电极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低、转换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包括Cu背电极1、Al背场2、P型硅3、N型发射极4、钝化膜5、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6和Cu正电极7,所述Cu背电极1、Al背场2、P型硅3、N型发射极4、钝化膜5、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6和Cu正电极7依次相连。 
其中,所述Cu背电极1、Cu正电极7都是通过丝网印刷Cu浆料的方法获得。本发明太阳能电池的电极全部采用贱金属Cu来制得,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 
所述钝化膜5为氧化硅层、氮化硅层或者氮氧化硅层。所述钝化膜的厚度优选为10-70nm,但不限于此。 
所述钝化膜5上设有孔或者槽51。优选的,所述钝化膜5上设有多个孔或者槽51,所述多个孔或者槽51平均分布于所述钝化膜5上。 
所述孔或者槽51的形状可以是方形槽,也可以是圆形槽,但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孔或者槽51的面积占所述钝化膜5的面积的3-35%。更佳的,所述孔或者槽51的面积占所述钝化膜5的面积的5-30%。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6填满所述孔或者槽51,且与所述N型发射极4相接触。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6(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简称TCO)为重掺杂、高简并半导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较高的透光率。 
其中,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6为掺锡氧化铟、氧化锌、掺铝氧化锌或掺钼氧化铟的薄膜,所述掺锡氧化铟中锡的质量含量为1%-15%,所述掺铝氧化锌中铝的质量含量为0.1%-10%,所述掺钼氧化铟中钼的质量含量为0.1%-10%; 
具体的,所述掺锡氧化铟中锡的质量含量可以为1%、2%、3%、4%、5%、6%、7%、8%、9%、10%、11%、12%、13%、14%、15%等,且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掺铝氧化锌中铝的质量含量可以为0.1%、0.5%、1%、2%、3%、4%、5%、6%、7%、8%、9%、10%等,且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掺钼氧化铟中钼的质量含量可以为0.1%、0.5%、1%、2%、3%、4%、5%、6%、7%、8%、9%、10%等,且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6的厚度优选为8-55nm。更佳的,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6的厚度优选为10-50nm,但不限于此。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6的透光率优选≥92%。更佳的,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6的透光率优选≥95%,但不限于此。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6的电阻率优选<10-5Ω.cm,但不限于此。 
本发明设有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6,在不影响透光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正面电极的电阻,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而且本发明采用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6和Al背场2作为Cu电极的阻挡层,能防止Cu往硅片内部扩散,保证p-n结不被破坏。 
参见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 
S101,选取P型硅片为基底材料。
S102,对硅片的表面进行刻蚀处理,使硅片的表面形成绒面。 
选用湿法或者干法刻蚀技术,对硅片的表面进行刻蚀处理,使硅片的表面形成绒面,其中,所述绒面的反射率控制在1%-30%。 
S103,将经过制绒的硅片通过扩散形成N型发射极。 
将经过制绒的硅片通过扩散形成p-n结,即在P型硅片上形成N型发射极。 
其中,所述N型发射极的控制方块电阻为50-120欧/□。 
S104,在N型发射极的正面制备钝化膜。 
在N型发射极的正面制备钝化膜,所述钝化膜为氧化硅层、氮化硅层或者氮氧化硅层。所述钝化膜的厚度优选为10-70nm,但不限于此。 
制备钝化膜可以选用PECVD设备。需要说明的是,PECVD设备 (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是指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的设备。PECVD设备是借助微波或射频等使含有薄膜组成原子的气体电离,在局部形成等离子体,而等离子体化学活性很强,很容易发生反应,在基片上沉积出所期望的薄膜。 
S105,对钝化膜的正面进行刻蚀,使钝化膜形成孔或槽。 
刻蚀设备可以选用激光设备,对正面的钝化膜进行刻蚀,激光烧穿钝化膜但不破坏p-n结,使钝化膜形成孔或槽。孔或者槽在钝化膜上均匀分布,孔或者槽的面积占钝化膜面积的3%-35%。更佳的,所述孔或者槽的面积占钝化膜的面积的5-30%。 
S106,在设有孔或槽的钝化膜上镀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 
采用磁控溅射或者PECVD等方法,在激光开孔或开槽的硅片上镀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又称TCO薄膜),由于孔或者槽的存在,TCO薄膜会覆盖填满这些孔或者槽,从而使得TCO和N型发射极直接接触。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为掺锡氧化铟、氧化锌、掺铝氧化锌或掺钼氧化铟的薄膜,其中,所述掺锡氧化铟中锡的质量含量为1%-15%,所述掺铝氧化锌中铝的质量含量为0.1%-10%,所述掺钼氧化铟中钼的质量含量为0.1%-10%; 
具体的,所述掺锡氧化铟中锡的质量含量可以为1%、2%、3%、4%、5%、6%、7%、8%、9%、10%、11%、12%、13%、14%、15%等,且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掺铝氧化锌中铝的质量含量可以为0.1%、0.5%、1%、2%、3%、4%、5%、6%、7%、8%、9%、10%等,且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掺钼氧化铟中钼的质量含量可以为0.1%、0.5%、1%、2%、3%、4%、5%、6%、7%、8%、9%、10%等,且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厚度优选为8-55nm。更佳的,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厚度优选为10-50nm,但不限于此。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透光率优选≥92%。更佳的,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透光率优选≥95%,但不限于此。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电阻率<10-5Ω.cm,但不限于此。 
S107,在硅片背面印刷形成Cu背电极和Al背电场。 
通过丝网印刷工艺,使用Cu浆料和Al浆料,在硅片背面形成Cu背电极和Al背电场,并干燥。 
S108,在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正面印刷形成Cu正电极,得到初产品。 
通过丝网印刷工艺,使用Cu浆料在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正面形成Cu正电极。 
S109,将初产品进行烧结,得到成品。 
所述初产品的烧结气氛为氧气和氮气,其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优选为3~15:80。在氧气和氮气体积比=3~15:80的气氛中将硅片进行烧结,使得正面和背面的电极和硅片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 
参见图2,本发明提供了又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 
S201,选取P型硅片为基底材料。
S202,对硅片的表面进行刻蚀处理,使硅片的表面形成绒面。 
选用湿法或者干法刻蚀技术,对硅片的表面进行刻蚀处理,使硅片的表面形成绒面,其中,所述绒面的反射率控制在1%-30%。 
S203,将经过制绒的硅片通过扩散形成N型发射极。 
将经过制绒的硅片通过扩散形成p-n结,即在P型硅片上形成N型发射极。 
其中,所述N型发射极的控制方块电阻为50-120欧/□。 
S204,去除扩散过程形成的磷硅玻璃。 
去除磷硅玻璃,有利于保证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S205,在N型发射极的正面制备钝化膜。 
在N型发射极的正面制备钝化膜,所述钝化膜为氧化硅层、氮化硅层或者氮氧化硅层。所述钝化膜的厚度优选为10-70nm,但不限于此。 
制备钝化膜可以选用PECVD设备。需要说明的是,PECVD设备 (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是指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的设备。PECVD设备是借助微波或射频等使含有薄膜组成原子的气体电离,在局部形成等离子体,而等离子体化学活性很强,很容易发生反应,在基片上沉积出所期望的薄膜。 
S206,对钝化膜的正面进行刻蚀,使钝化膜形成孔或槽。 
刻蚀设备可以选用激光设备,对正面的钝化膜进行刻蚀,激光烧穿钝化膜但不破坏p-n结,使钝化膜形成孔或槽。孔或者槽在钝化膜上均匀分布,孔或者槽的面积占钝化膜面积的3%-35%。更佳的,所述孔或者槽的面积占钝化膜的面积的5-30%。 
S207,在设有孔或槽的钝化膜上镀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 
采用磁控溅射或者PECVD等方法,在激光开孔或开槽的硅片上镀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又称TCO薄膜),由于孔或者槽的存在,TCO薄膜会覆盖填满这些孔或者槽,从而使得TCO和N型发射极直接接触。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为掺锡氧化铟、氧化锌、掺铝氧化锌或掺钼氧化铟的薄膜,其中,所述掺锡氧化铟中锡的质量含量为1%-15%,所述掺铝氧化锌中铝的质量含量为0.1%-10%,所述掺钼氧化铟中钼的质量含量为0.1%-10%; 
具体的,所述掺锡氧化铟中锡的质量含量可以为1%、2%、3%、4%、5%、6%、7%、8%、9%、10%、11%、12%、13%、14%、15%等,且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掺铝氧化锌中铝的质量含量可以为0.1%、0.5%、1%、2%、3%、4%、5%、6%、7%、8%、9%、10%等,且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掺钼氧化铟中钼的质量含量可以为0.1%、0.5%、1%、2%、3%、4%、5%、6%、7%、8%、9%、10%等,且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厚度优选为8-55nm。更佳的,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厚度优选为10-50nm,但不限于此。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透光率优选≥92%。更佳的,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透光率优选≥95%,但不限于此。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电阻率<10-5Ω.cm,但不限于此。 
S208,在硅片背面印刷形成Cu背电极和Al背电场。 
通过丝网印刷工艺,使用Cu浆料和Al浆料,在硅片背面形成Cu背电极和Al背电场,并干燥。 
S209,在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正面印刷形成Cu正电极,得到初产品。 
通过丝网印刷工艺,使用Cu浆料在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正面形成Cu正电极。 
S210,将初产品进行烧结,得到成品。 
所述初产品的烧结气氛为氧气和氮气,其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优选为3~15:80。在氧气和氮气体积比=3~15:80的气氛中将硅片进行烧结,使得正面和背面的电极和硅片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选取P型硅片为基底材料;通过刻蚀使硅片的表面形成绒面;将经过制绒的硅片通过扩散形成N型发射极;在N型发射极的正面制备钝化膜;对钝化膜的正面进行刻蚀,使钝化膜形成孔或槽;在设有孔或槽的钝化膜上镀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在硅片背面印刷形成Cu背电极和Al背电场;在硅片正面印刷形成Cu正电极;最后烧结成成品。 
所述太阳能电池的电极全部采用贱金属来制得,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所述Cu电极太阳能电池设有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在不影响透光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正面电极的电阻,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而且所述Cu电极太阳能电池采用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和Al背场作为Cu电极的阻挡层,能防止Cu往硅片内部扩散,保证p-n结不被破坏。 
因此,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简单,采用的设备简单,可实施性强,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其制得的Cu电极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低、转换效率高。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选取P型硅片为基底材料;
选用湿法或者干法刻蚀技术,对硅片的表面进行刻蚀处理,使硅片的表面形成反射率控制在1%-5%的绒面;
将经过制绒的硅片通过扩散形成N型发射极,控制方块电阻为50欧/□;
在N型发射极的正面制备钝化膜,所述钝化膜为氧化硅层,厚度为10nm;
选用激光设备,对正面的钝化膜进行刻蚀,激光烧穿钝化膜但不破坏p-n结,使钝化膜形成孔或槽,孔或者槽在钝化膜上均匀分布,孔或者槽的面积占钝化膜面积的5%;
采用磁控溅射或者PECVD等方法,在激光开孔或开槽的硅片上镀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又称TCO薄膜),由于孔或者槽的存在,TCO薄膜会覆盖填满这些孔或者槽,从而使得TCO和N型发射极直接接触;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为掺锡氧化铟薄膜,掺锡氧化铟中锡的质量含量为10%,厚度为10nm,透光率≥95%,电阻率<10-5Ω.cm;
通过丝网印刷工艺,使用Cu浆料和Al浆料,在硅片背面形成Cu背电极和Al背电场,并干燥;
通过丝网印刷工艺,使用Cu浆料在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正面形成Cu正电极;
烧结,在氧气和氮气体积比=3:80的气氛中将硅片进行烧结,得到成品。
实施例2 
选取P型硅片为基底材料;
选用湿法或者干法刻蚀技术,对硅片的表面进行刻蚀处理,使硅片的表面形成反射率控制在6%-15%的绒面;
将经过制绒的硅片通过扩散形成N型发射极,控制方块电阻为60欧/□;
在N型发射极的正面制备钝化膜,所述钝化膜为氮化硅层,厚度为30nm;
选用激光设备,对正面的钝化膜进行刻蚀,激光烧穿钝化膜但不破坏p-n结,使钝化膜形成孔或槽,孔或者槽在钝化膜上均匀分布,孔或者槽的面积占钝化膜面积的10%;
采用磁控溅射或者PECVD等方法,在激光开孔或开槽的硅片上镀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又称TCO薄膜),由于孔或者槽的存在,TCO薄膜会覆盖填满这些孔或者槽,从而使得TCO和N型发射极直接接触;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为氧化锌薄膜,厚度为20nm,透光率≥96%,电阻率<10-5Ω.cm;
通过丝网印刷工艺,使用Cu浆料和Al浆料,在硅片背面形成Cu背电极和Al背电场,并干燥;
通过丝网印刷工艺,使用Cu浆料在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正面形成Cu正电极;
烧结,在氧气和氮气体积比=5:80的气氛中将硅片进行烧结,得到成品。
实施例3 
选取P型硅片为基底材料;
选用湿法或者干法刻蚀技术,对硅片的表面进行刻蚀处理,使硅片的表面形成反射率控制在10%-20%的绒面;
将经过制绒的硅片通过扩散形成N型发射极,控制方块电阻为80欧/□;
在N型发射极的正面制备钝化膜,所述钝化膜为氮氧化硅层,厚度为40nm;
选用激光设备,对正面的钝化膜进行刻蚀,激光烧穿钝化膜但不破坏p-n结,使钝化膜形成孔或槽,孔或者槽在钝化膜上均匀分布,孔或者槽的面积占钝化膜面积的15%;
采用磁控溅射或者PECVD等方法,在激光开孔或开槽的硅片上镀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又称TCO薄膜),由于孔或者槽的存在,TCO薄膜会覆盖填满这些孔或者槽,从而使得TCO和N型发射极直接接触;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为掺铝氧化锌的薄膜,掺铝氧化锌中铝的质量含量为5%,厚度为30nm,透光率≥95%,电阻率<10-5Ω.cm;
通过丝网印刷工艺,使用Cu浆料和Al浆料,在硅片背面形成Cu背电极和Al背电场,并干燥;
通过丝网印刷工艺,使用Cu浆料在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正面形成Cu正电极;
烧结,在氧气和氮气体积比=8:80的气氛中将硅片进行烧结,得到成品。
实施例4 
选取P型硅片为基底材料;
选用湿法或者干法刻蚀技术,对硅片的表面进行刻蚀处理,使硅片的表面形成反射率控制在20%-30%的绒面;
将经过制绒的硅片通过扩散形成N型发射极,控制方块电阻为100欧/□;
去除扩散过程形成的磷硅玻璃;
在N型发射极的正面制备钝化膜,所述钝化膜为氧化硅层,厚度为50nm;
选用激光设备,对正面的钝化膜进行刻蚀,激光烧穿钝化膜但不破坏p-n结,使钝化膜形成孔或槽,孔或者槽在钝化膜上均匀分布,孔或者槽的面积占钝化膜面积的20%;
采用磁控溅射或者PECVD等方法,在激光开孔或开槽的硅片上镀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又称TCO薄膜),由于孔或者槽的存在,TCO薄膜会覆盖填满这些孔或者槽,从而使得TCO和N型发射极直接接触;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为掺钼氧化铟的薄膜,掺钼氧化铟中钼的质量含量为6%,厚度为40nm,透光率≥94%,电阻率<10-5Ω.cm;
通过丝网印刷工艺,使用Cu浆料和Al浆料,在硅片背面形成Cu背电极和Al背电场,并干燥;
通过丝网印刷工艺,使用Cu浆料在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正面形成Cu正电极;
烧结,在氧气和氮气体积比=10:80的气氛中将硅片进行烧结,得到成品。
实施例5 
选取P型硅片为基底材料;
选用湿法或者干法刻蚀技术,对硅片的表面进行刻蚀处理,使硅片的表面形成反射率控制在10%-25%的绒面;
将经过制绒的硅片通过扩散形成N型发射极,控制方块电阻为70欧/□;
去除扩散过程形成的磷硅玻璃;
在N型发射极的正面制备钝化膜,所述钝化膜为氧化硅层、氮化硅层或者氮氧化硅层。所述钝化膜的厚度优选为60nm;
选用激光设备,对正面的钝化膜进行刻蚀,激光烧穿钝化膜但不破坏p-n结,使钝化膜形成孔或槽,孔或者槽在钝化膜上均匀分布,孔或者槽的面积占钝化膜面积的30%;
采用磁控溅射或者PECVD等方法,在激光开孔或开槽的硅片上镀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又称TCO薄膜),由于孔或者槽的存在,TCO薄膜会覆盖填满这些孔或者槽,从而使得TCO和N型发射极直接接触;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为掺锡氧化铟的薄膜,掺锡氧化铟中锡的质量含量为12%,厚度为48nm,透光率≥97%,电阻率<10-5Ω.cm;
通过丝网印刷工艺,使用Cu浆料和Al浆料,在硅片背面形成Cu背电极和Al背电场,并干燥;
通过丝网印刷工艺,使用Cu浆料在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正面形成Cu正电极;
烧结,在氧气和氮气体积比=12:80的气氛中将硅片进行烧结,得到成品。
实施例6 
选取P型硅片为基底材料;
选用湿法或者干法刻蚀技术,对硅片的表面进行刻蚀处理,使硅片的表面形成反射率控制在25%-30%的绒面;
将经过制绒的硅片通过扩散形成N型发射极,控制方块电阻为120欧/□;
去除扩散过程形成的磷硅玻璃;
在N型发射极的正面制备钝化膜,所述钝化膜为氮氧化硅层,厚度为70nm;
选用激光设备,对正面的钝化膜进行刻蚀,激光烧穿钝化膜但不破坏p-n结,使钝化膜形成孔或槽,孔或者槽在钝化膜上均匀分布,孔或者槽的面积占钝化膜面积的35%;
采用磁控溅射或者PECVD等方法,在激光开孔或开槽的硅片上镀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又称TCO薄膜),由于孔或者槽的存在,TCO薄膜会覆盖填满这些孔或者槽,从而使得TCO和N型发射极直接接触;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为掺铝氧化锌的薄膜,掺铝氧化锌中铝的质量含量为8%,厚度为55nm,透光率≥92%,电阻率<10-5Ω.cm;
通过丝网印刷工艺,使用Cu浆料和Al浆料,在硅片背面形成Cu背电极和Al背电场,并干燥;
通过丝网印刷工艺,使用Cu浆料在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正面形成Cu正电极;
烧结,在氧气和氮气体积比=15:80的气氛中将硅片进行烧结,得到成品。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Cu背电极、Al背场、P型硅、N型发射极、钝化膜、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和Cu正电极,所述Cu背电极、Al背场、P型硅、N型发射极、钝化膜、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和Cu正电极依次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u电极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化膜上设有孔或者槽,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填满所述孔或者槽,且与所述N型发射极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u电极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或者槽的面积占所述钝化膜的面积的3-35%。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Cu电极太阳能电池,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为掺锡氧化铟、氧化锌、掺铝氧化锌或掺钼氧化铟的薄膜,其中,所述掺锡氧化铟中锡的质量含量为1%-15%,所述掺铝氧化锌中铝的质量含量为0.1%-10%,所述掺钼氧化铟中钼的质量含量为0.1%-10%;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厚度为8-55nm;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透光率≥92%;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电阻率<10-5Ω.cm。
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Cu电极太阳能电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取P型硅片为基底材料;
对硅片的表面进行刻蚀处理,使硅片的表面形成绒面;
将经过制绒的硅片通过扩散形成N型发射极;
在N型发射极的正面制备钝化膜;
对钝化膜的正面进行刻蚀,使钝化膜形成孔或槽;
在设有孔或槽的钝化膜上镀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
在硅片背面印刷形成Cu背电极和Al背电场;
在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正面印刷形成Cu正电极,得到初产品;
将初产品进行烧结,得到成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Cu电极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填满所述孔或者槽,且与所述N型发射极相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Cu电极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或者槽的面积占所述钝化膜的面积的3-35%。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Cu电极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为掺锡氧化铟、氧化锌、掺铝氧化锌或掺钼氧化铟的薄膜,其中,所述掺锡氧化铟中锡的质量含量为1%-15%,所述掺铝氧化锌中铝的质量含量为0.1%-10%,所述掺钼氧化铟中钼的质量含量为0.1%-10%;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厚度为8-55nm;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透光率≥92%;
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电阻率<10-5Ω.cm。
9.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Cu电极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绒面的反射率控制在1%-30%;
所述N型发射极的控制方块电阻为50-120欧/□;
所述钝化膜的厚度控制在10-70nm;
所述初产品的烧结气氛为氧气和氮气,其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为3~15:80。
10.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Cu电极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经过制绒的硅片通过扩散形成N型发射极和在N型发射极的正面制备钝化膜的步骤之间,还包括: 
去除扩散过程形成的磷硅玻璃。
CN201410348419.6A 2014-07-22 2014-07-22 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1242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8419.6A CN104124289A (zh) 2014-07-22 2014-07-22 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8419.6A CN104124289A (zh) 2014-07-22 2014-07-22 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4289A true CN104124289A (zh) 2014-10-29

Family

ID=51769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48419.6A Pending CN104124289A (zh) 2014-07-22 2014-07-22 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24289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2209A (zh) * 2014-10-30 2015-02-18 广东爱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面抛光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CN105702757A (zh) * 2016-04-07 2016-06-22 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透明导电组合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62205A (zh) * 2016-04-07 2016-07-13 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透明电极的p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185826A1 (zh) * 2016-04-28 2017-11-02 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透明电极晶体硅光伏电池的连接结构
CN110491998A (zh) * 2019-08-23 2019-11-22 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平面无掺杂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00583A (zh) * 2019-09-20 2019-12-20 东方日升(常州)新能源有限公司 适用于太阳电池的低成本低接触电阻的金属化方法
CN111223945A (zh) * 2020-03-24 2020-06-02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新型正面结构的perc电池
CN113809185A (zh) * 2021-08-25 2021-12-17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7913A (zh) * 2009-06-26 2009-11-25 上海大学 新型sinp硅蓝紫光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US20100186807A1 (en) * 2009-01-27 2010-07-29 Peter Borden Point contacts for polysilicon emitter solar cell
WO2013094403A1 (ja) * 2011-12-20 2013-06-27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薄膜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367542A (zh) * 2013-07-02 2013-10-23 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04140A (zh) * 2014-01-10 2014-07-02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正面结构太阳电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86807A1 (en) * 2009-01-27 2010-07-29 Peter Borden Point contacts for polysilicon emitter solar cell
CN101587913A (zh) * 2009-06-26 2009-11-25 上海大学 新型sinp硅蓝紫光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WO2013094403A1 (ja) * 2011-12-20 2013-06-27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薄膜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367542A (zh) * 2013-07-02 2013-10-23 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04140A (zh) * 2014-01-10 2014-07-02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正面结构太阳电池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2209A (zh) * 2014-10-30 2015-02-18 广东爱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面抛光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CN105702757A (zh) * 2016-04-07 2016-06-22 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透明导电组合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62205A (zh) * 2016-04-07 2016-07-13 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透明电极的p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02757B (zh) * 2016-04-07 2018-02-23 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透明导电组合体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185826A1 (zh) * 2016-04-28 2017-11-02 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透明电极晶体硅光伏电池的连接结构
CN110491998A (zh) * 2019-08-23 2019-11-22 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平面无掺杂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00583A (zh) * 2019-09-20 2019-12-20 东方日升(常州)新能源有限公司 适用于太阳电池的低成本低接触电阻的金属化方法
CN111223945A (zh) * 2020-03-24 2020-06-02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新型正面结构的perc电池
CN113809185A (zh) * 2021-08-25 2021-12-17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24289A (zh) 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37791B (zh) 湿法沉积和低温热处理相结合制备异质结太阳电池方法
EP2650923B1 (en) Solar cell,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of making a solar cell
CN108807565A (zh) 一种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其适用的太阳能电池及制作方法
TW201924073A (zh) 具p-型導電性的指叉式背接觸式太陽能電池
KR20090060296A (ko) 반도체 기판상에 전기 접점을 생성하는 방법, 반도체 기판 및 그 방법의 사용
JPWO2017002927A1 (ja) 太陽電池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3681942B (zh) 晶体硅se太阳电池片的制备方法以及晶体硅se太阳电池片
KR101597532B1 (ko) 후면전극형 태양전지의 제조방법
CN106098807A (zh) 一种n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99492A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的非接触式汇流条和制造非接触式汇流条的方法
CN108198903A (zh) 一种背面镀膜处理的mwt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N208806263U (zh) 一种钝化接触电极结构及其适用的太阳能电池
CN203774340U (zh) 太阳能电池装置
Lee Cost effective process for high-efficiency solar cells
CN108987528A (zh) 一种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边缘绝缘方法
CN105870212A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二维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90675A (zh) 晶体硅太阳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204118098U (zh) 一种Cu电极太阳能电池的生产系统
CN103022163A (zh) 一种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16329A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电池
CN105720114A (zh) 一种用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量子裁剪透明电极
CN102148291B (zh) 低欧姆接触的背接触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15132857B (zh) 太阳能电池生产方法及太阳能电池
CN109496370B (zh) 光吸收层和包括光吸收层的光伏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