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0726B - 壁挂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壁挂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10726B
CN104110726B CN201310317167.6A CN201310317167A CN104110726B CN 104110726 B CN104110726 B CN 104110726B CN 201310317167 A CN201310317167 A CN 201310317167A CN 104110726 B CN104110726 B CN 1041107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tumbler
shell
air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171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10726A (zh
Inventor
张智冬
蔡序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171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107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10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0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10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07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其包括外壳、开设于外壳上的进风口、开设于外壳的下部的第一出风口、设置于外壳内的换热器及安装于外壳内且用以使由进风口进入的气流于第一出风口处排出的贯流风机,壁挂式空调器还包括开设于外壳的上部的第二出风口、安装于外壳内且用以使由进风口进入的气流于第二出风口处排出的离心风机及驱动贯流风机及离心风机转动的驱动机构。在现有壁挂式空调器的最上方增设有第二出风口,消除空调出风斜向下吹出的结构缺陷,可完全杜绝空调的冷风吹到人身上。此外针对制冷、制热等不同工况具有良好出口气流组织及调节能力,且可以依用户的使用偏好自由调整,从而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性,提高用户满意度。

Description

壁挂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空调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家用空调目前大多数为分体式,即由室内机和室外机组成,室内机和室外机分别安装在室内和室外,中间通过管路和电线连接起来。通常在使用面积小于18m2的房间内,都安装分体壁挂式空调器。作为耐用消费品,消费者在选购家用空调时都会考虑到体验的舒适性,即在制冷模式下,强冷风应避开人体(特别是头部)并尽量高、远;在制热模式下,暖风应送达人体并尽量趋向地面。对于现有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其室内机出风位置通常设置于机器外壳的最下端,冷风斜向下吹出,为了尽量不使冷风直接吹到人,出风口通常都设置有水平导风板和竖直导风板,通过调节水平导风板和竖直导风板的角度,使冷风吹出的方向作有限的改变,避开冷风直接吹到人。
但是,目前的分体壁挂式空调器由于出风位置始终位于机器外壳的最下端而没有改变内部风机出风斜向下吹出的结果,且在房间有多个人的情况下,始终存在室内机冷风避开了一个人,但吹到了另一个人,或者是人在走动过程中又在一些区域直接吹到了冷风。冷风吹到人身上后会使人感到不适,甚至引起感冒等健康问题。此外,现有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内风机为一单一的贯流风机,贯流风机其自身特点决定其排出气流的压头较低,无法兼顾出口气流角度、高度和送风距离的不同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的壁挂式空调器由于出风位置设置于外壳的最下端而使斜向下吹出的冷风不可避免的直吹人体以及采用单一贯流风机所带来的排出气流的压头较低且无法兼顾出口气流角度、高度和送风距离的不同需求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其包括外壳、开设于所述外壳上的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下部的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换热器及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用以使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的气流与所述换热器热交换后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排出的贯流风机,所述壁挂式空调器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的上部的第二出风口、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用以使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的气流与所述换热器热交换后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排出的离心风机及驱动所述贯流风机及所述离心风机转动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离心风机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离心风机的数量为二,在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贯流风机位于所述外壳的中央,所述离心风机位于所述贯流风机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数量为二,所述二个第二出风口分别开设于所述外壳上部的相对两侧,或者,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数量为二,所述二个第二出风口分别开设于所述外壳的上部正面的相对两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壁挂式空调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二处或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其中一处的扫风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驱动所述贯流风机及所述离心风机转动的二个电机。或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同轴穿套于所述贯流风机中的风机选择轴、同轴穿套于所述风机选择轴内且相对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二离心风机的联动轴、驱动所述风机选择轴沿其自身轴线方向左右移动的驱动线圈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风机选择轴上的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风机选择轴上且于所述风机选择轴左右移动时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连接的风机选择件、电机及将所述电机的驱动力同时传递至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上的传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驱动轴、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轴上的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件之间的第一传动组合及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的第二传动组合,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轴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件为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组合为第一齿轮系,所述第二传动组合为第二齿轮系,所述第一转动件为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二转动件为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系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通过齿轮传动副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系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及所述第二从动齿轮通过齿轮传动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系中的齿轮个数与所述第二齿轮系中的齿轮个数相同或相差奇数个齿轮或相差偶数个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传动组合、所述第一转动件之间的传动方式为齿轮传动、带传动、链条传动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传动组合、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的传动方式为齿轮传动、带传动、链条传动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贯流风机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凹型壁面,所述离心风机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凹型壁面,所述风机选择轴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凹型壁面相匹配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于所述风机选择轴向右移动时与所述第一凹型壁面摩擦接触,所述风机选择轴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二凹型壁面相匹配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于所述风机选择轴向左移动时与所述第二凹型壁面摩擦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选择件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通过牙嵌式啮合、转键啮合、滑键啮合和拉键啮合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或两种以上方式的组合连接或通过彼此的摩擦力连接。
本发明在现有壁挂式空调器的最上方增设有第二出风口,消除空调出风斜向下吹出的结构缺陷,可完全杜绝空调的冷风吹到人身上。此外针对制冷、制热等不同工况具有良好出口气流组织及调节能力,且可以依用户的使用偏好自由调整,从而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性,提高用户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壁挂式空调器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壁挂式空调器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壁挂式空调器的侧视图。
图4是图1的壁挂式空调器沿线A-A的剖视图。
图5是图1的壁挂式空调器沿线B-B的剖视图。
图6是图3的壁挂式空调器沿线C-C的剖视图。
图7是图6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离心风机、贯流风机及驱动机构的剖视放大图。
图8是图7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7中离心风机、贯流风机及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10是图9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离心风机、贯流风机及驱动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7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其中一离心风机、贯流风机及驱动机构的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壁挂式空调器的正视图。
图13是图12的壁挂式空调器的侧视图。
图14是图12的壁挂式空调器沿线D-D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供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上述各附图中所涉及的元件标号明细如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壁挂式空调器100包括外壳10、开设于所述外壳10上的进风口11、开设于所述外壳10的下部的第一出风口12、设置于所述外壳10内的换热器13、安装于所述外壳10内且用以使由所述进风口11进入的气流与所述换热器13热交换后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2处排出的贯流风机14、开设于所述外壳10的上部的第二出风口15、安装于所述外壳10内且用以使由所述进风口11进入的气流与所述换热器13热交换后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5处排出的离心风机16及驱动所述贯流风机14及所述离心风机16转动的驱动机构20。
无论是贯流风机14转动,还是离心风机16转动,这两组风机形成的气流都经过壁挂式空调器100的换热器13,使气流与换热器13之间进行热量交换,从而改变房间的温度、适度、气流速度。
上述壁挂式空调器100在贯流风机14及外壳10下部的第一出风口12基础上,于外壳10的上部开设第二出风口15,并且配合离心风机16,根据不同用户需求对经过换热器13换热后的气流进行有效的出口气流组织及调节,消除空调出风斜向下吹出的结构缺陷,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具体地,上述壁挂式空调器100进行使用时,可以采用如下典型的工作模式:
在制冷模式下,上述挂壁式空调器开始工作时,首先贯流风机14默认开启(下部的第一出风口12开启),离心风机16默认关闭(上部的第二出风口15关闭),借助于贯流风机14大循环风量、高效率的特点,大量室内空气由进风口11进入外壳10,与换热器13进行热量交换后经贯流风机14由下部的第一出风口12排出,以快速降低房间室内温度。随着制冷过程的继续(或根据用户的自主设定),室内环境温度与用户预设温度的差值不断缩小,此时贯流风机14关闭(下部的第一出风口12关闭),离心风机16开启(上部的第二出风口15开启),室内空气由进风口11进入外壳10后,首先与换热器13进行热量交换,随后沿贯流风机14中贯流风轮长度方向转折后进入离心风机16的蜗壳,经离心风轮做功后由上部的第一出风口12排出;借助离心风机16压头高的特点,此时可获得较现有技术更远的送风距离;且上部的第一出风口12位置较高,从而实现了冷风避人的效果。
在制热模式下,上述壁挂式空调器100开始工作时同样可以先默认开启贯流风机14(下部的第一出风口12开启),离心风机16默认关闭(上部的第二出风口15关闭),首先以大循环风量获得最大的制热能力,以快速提升房间室内平均温度。随着制热过程的继续(或根据用户的自主设定),当室内环境温度与用户预设温度的差值达到某一预设值时,贯流风机14关闭(下部的第一出风口12关闭),离心风机16开启(上部的第二出风口15开启),经换热器13加热后的空气由上部的第二出风口15排出。借助于离心风机16的高气流静压特性,上部的第二出风口15出口气流具有高速、高静压的特点,因而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好的定向性,可与扫风机构相配合,可以获得更大的送风角度并实现远距离定点送风,热风直达人体,使用户切实感受到舒适效果的提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现有壁挂式空调器100的最上方增设有第二出风口15,消除空调出风斜向下吹出的结构缺陷,可完全杜绝空调的冷风吹到人身上。此外针对制冷、制热等不同工况具有良好出口气流组织及调节能力,且可以依用户的使用偏好自由调整,从而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性,提高用户满意度。
所述离心风机16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5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离心风机16的数量为二,第二出风口15的数量也为二,在所述外壳10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贯流风机14位于所述外壳10的中央,所述二个离心风机16位于所述贯流风机14的相对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离心风机16的数量与第二出风口15的数量可为其他数量,例如,一个离心风机16和一个第二出风口15,该离心风机16与贯流风机14在外壳10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或者,多于两个离心风机16和多于两个的第二出风口15,各个离心风机16排布于贯流风机14的两侧。
所述第二出风口15的数量为二,所述二个第二出风口15分别开设于所述外壳10的上部正面的相对两端部。所述离心风机16处设置有第一蜗壳17,该第一蜗壳17朝向所述外壳10的上部正面导风,使气流由第二出风口15处排出,如图4所示。
所述进风口11设置于外壳10的顶部,如图2所示。所述贯流风机14处设置有第二蜗壳18,该第二蜗壳18朝向外壳10的斜下方导风,使气流由第一出风口12处排出,如图5所示。
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5的二处或所述第一出风口1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5的其中一处的扫风机构(图未示)。也就是说,为了气流的不同调整,仅第一出风口12处可设置扫风机构,或者,仅第二出风口15处也可设置扫风机构,或者,第一出风口12处和第二出风口15处均可以设置扫风机构。上述扫风机构进一步增强对出口气流的组织调节能力。
请同时参阅图6至图8,所述驱动机构20包括同轴穿套于所述贯流风机14中的风机选择轴30、同轴穿套于所述风机选择轴30内且相对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二个离心风机16的联动轴21、驱动所述风机选择轴30沿其自身轴线方向左右移动的驱动线圈组件22、转动连接于所述风机选择轴30上的第一转动件23和第二转动件24、固定连接于所述风机选择轴30上且于所述风机选择轴30左右移动时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件23和所述第二转动件24连接的风机选择件25、电机26及将所述电机26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转动件23和所述第二转动件24上的传动装置40。
联动轴21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二个离心风机16,以实现二个离心风机16的旋转同步。所述风机选择轴30为一空心轴且与所述离心风机16的联动轴21形成嵌套装配关系,离心风机16的联动轴21与风机选择轴30共线且穿过所述风机选择轴30的内部空腔。所述风机选择轴30与联动轴21之间为光滑无摩擦接触,故所述风机选择轴30与联动轴21可分别独立转动。
第一转动件23及第二转动件24的旋转轴线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选择件25与所述第一转动件23和所述第二转动件24之间通过牙嵌式啮合方式连接。具体地,风机选择件25的两侧端面、第一转动件23的单侧端面、第二转动件24的单侧端面均含有几何上相匹配的齿状定位结构,风机选择件25、第一转动件23及第二转动件24共同形成一刚性牙嵌式离合器。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风机选择件25与所述第一转动件23和所述第二转动件24之间可以通过转键啮合、滑键啮合和拉键啮合中的任意一种方式连接,或者通过牙嵌式啮合、转键啮合、滑键啮合和拉键啮合中两种以上方式的组合连接。
风机选择件25、第一转动件23及第二转动件24三者的旋转轴线重合。风机选择件25位于第一转动件23、第二转动件24之间,且当三者不接触时可各自独立转动。当所述风机选择件25沿其旋转轴线向左移动一段设定距离后,风机选择件25与第一转动件23接触,借助于所述插齿状结构进行定位、啮合,风机选择件25与第一转动件23保持同步转动;当所述风机选择件25沿其旋转轴线向右移动时,风机选择件25与第一转动件23逐渐脱开,随着移动过程的继续,风机选择件25与第二转动件24接触,同样通过所述插齿状结构的定位啮合,风机选择件25可与第二转动件24保持同步转动。
所述风机选择轴30与所述贯流风机14中的贯流风轮同轴,风机选择轴30贯穿所述贯流风轮且二者之间光滑接触无摩擦,在转动时互不干涉;风机选择轴30贯穿上述第一转动件23、第二转动件24且为光滑接触无摩擦,转动时互不干涉。
所述传动装置40包括驱动轴41、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轴41上的第一驱动件42和第二驱动件43、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42与所述第一转动件23之间的第一传动组合50及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43与所述第二转动件24之间的第二传动组合51,所述电机26的输出轴27与所述驱动轴41相连接。电机26的输出轴27的旋转轴线与驱动轴41的旋转轴线共线。第一转动件23、第二转动件24相互平行。第一转动件23、第二转动件24与驱动轴41同步转动。
请同时参阅图9和图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42、所述第一传动组合50、所述第一转动件23之间的传动方式为齿轮传动及所述第二驱动件43、所述第二传动组合51、所述第二转动件24之间的传动方式为齿轮传动,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件42为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件43为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组合50为第一齿轮系,所述第二传动组合51为第二齿轮系,所述第一转动件23为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二转动件24为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系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通过齿轮传动副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系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及所述第二从动齿轮通过齿轮传动副连接。第一齿轮系与第二齿轮系各自独立地运作。
在本实施例中,上部的第二出风口15的排风方向为所述外壳10上部的正前方,由于离心风机16与贯流风机14的自身物理特性不同,对于朝向外壳10正前方的送风方向,离心风机16与贯流风机14所需的旋转方向相反,对于本实施例的同一电机26驱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齿轮系中的齿轮个数与所述第二齿轮系中的齿轮个数相差奇数个齿轮,以实现第一齿轮系和第二齿轮系最终输出不同的旋转方向。
请同时参阅图11,所述贯流风机14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凹型壁面60,所述离心风机16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凹型壁面61,所述风机选择轴30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凹型壁面60相匹配的第一凸块31,所述第一凸块31于所述风机选择轴30向右移动时与所述第一凹型壁面60摩擦接触,所述风机选择轴30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二凹型壁面61相匹配的第二凸块32,所述第二凸块32于所述风机选择轴30向左移动时与所述第二凹型壁面61摩擦接触。
所述第一凸块31具有贯流风机选择锥面33,第二凸块32具有离心风机选择锥面34。所述风机选择轴30上设置有连接键35。所述连接键35与风机选择件25通过“键-键槽”装配关系固定连接并共同运动。所述离心风机选择锥面34与贯流风机选择锥面33在结构尺寸上分别与第二凹型壁面61、第一凹型壁面60相匹配并可分别形成对应的摩擦接触。此摩擦接触可承受一定扭矩并保持两接触体(例如,第一凸块31与第一凹型壁面60、第二凸块32与第二凹型壁面61)的旋转同步。
轴驱动线圈组件22用以驱动所述风机选择轴30沿其自身轴线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风机选择轴30上的风机选择件25左右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线圈组件22的数量为一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线圈组件22的数量为多个。
上述壁挂式空调器100的工作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风机选择件25默认位置处于第一转动件23与第二转动件24之间,且三者互不接触,电机26通电后,通过电机26的输出轴27带动驱动轴41同转速且同转向旋转,进而第一驱动件42和第二驱动件43随驱动轴41同步旋转,并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一齿轮系、第二齿轮系并利用齿轮传动副将转动传递到第一转动件23及第二转动件24。因第一齿轮系与第二齿轮系中的齿轮个数差为奇数,故第一转动件23及第二转动件24的旋转方向相反,且实际转速取决于各自对应齿轮系的传动比。因第一转动件23及第二转动件24与风机选择轴30光滑接触无摩擦,故此阶段第一转动件23及第二转动件24分别绕风机选择轴30空转,贯流风机14及离心风机16处于静止状态;离心风轮端面的第二凹型壁面61与离心风机选择锥面34、贯流风机14的端面的第一凹型壁面60与贯流风机选择锥面33皆为脱离状态。
第二阶段,轴驱动线圈组件22通电工作,在电磁力的作用下,风机选择轴30沿自身轴线向右移动,其上固定连接的风机选择件25随之向右移动,并与第一阶段后空转的第二转动件24定位后啮合,从而带动风机选择轴30与第二转动件24同步旋转;与此同时,在风机选择轴30沿自身轴线向右侧移动过程中,其自身结构上的贯流风机选择锥面33与第一凹型壁面60相接触,因上述接触是可承受一定扭矩的摩擦接触关系,故此,风机选择轴30和贯流风机14中的贯流风轮同步转动,至此第二阶段结束。此时,第一转动件23仍为空转,离心风机选择锥面34与第二凹型壁面61为脱离状态,第二转动件24、风机选择轴30及贯流风机14中的贯流风轮为同步旋转状态,贯流风机14开始工作,室内空气经进风口11进入外壳10内部,与换热器13进行热量交换后,经贯流风机14做功后由下部的第二出风口15排出。又因为离心风机16的联动轴21与风机选择轴30之间为光滑接触关系,故此时离心风轮仍为静止状态,离心风机16未工作。
第三阶段,轴驱动线圈组件22通电工作,并驱动风机选择轴30沿自身轴线向左移动,其上固定连接的风机选择件25随之向左移动,首先,风机选择件25与第二转动件24逐渐脱离,风机选择轴30失去动力源后旋转减速直至停止旋转;风机选择轴30上的贯流风机选择锥面33与第一凹型壁面60也因风机选择轴30的左移而脱离,贯流风轮失去动力源后旋转减速直至停止旋转,贯流风机14关闭。至此第三阶段结束,此时,第一转动件23及第二转动件24分别恢复至绕风机选择轴30的空转状态,贯流风机14及离心风机16处于静止状态;离心风轮端面的第二凹型壁面61与离心风机选择锥面34、贯流风机14的端面的第一凹型壁面60与贯流风机选择锥面33皆为脱离状态。
第四阶段,轴驱动线圈组件22驱动风机选择轴30沿自身轴线方向继续向左移动,其上固定连接的风机选择件25随之向左移动,风机选择件25与第一转动件23定位后啮合,从而风机选择轴30与第一转动件23同步旋转;与此同时,在风机选择轴30沿自身轴线向左侧移动过程中,其自身结构上的离心风轮端面的第二凹型壁面61与离心风机选择锥面34相接触,因上述接触是可承受一定扭矩的摩擦接触关系,故此后风机选择轴30和单侧离心风机16可同步转动,进而通过联动轴21带动另外一侧的离心风机16同步转动,至此第四阶段结束。此时第二转动件24仍为空转,贯流风机14的端面的第一凹型壁面60与贯流风机选择锥面33为脱离状态,第一转动件23、风机选择轴30及离心风机16为同步旋转状态,离心风机16开始工作,室内空气经进风口11进入外壳10内部,与换热器13进行热量交换后,经离心风机16做功后由上部的第二出风口15排出。又因为贯流风机14的贯流风轮内壁与风机选择轴30之间为光滑接触关系,故此时贯流风轮仍为静止状态,贯流风机14未工作。
综上,基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上述各阶段可根据用户实际的使用偏好自由切换,从而实现出风位置的切换。
请同时图12至图14,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壁挂式空调器20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壁挂式空调器10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二个第二出风口15分别开设于所述外壳10上部的相对两侧,以进一步扩大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器200的送风范围,实现广角送风的效果;所述离心风机16处设置的第一蜗壳17朝向所述外壳10的上部背面导风,使气流由第二出风口15处排出,如图14所示。
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贯流风机14与所述离心风机16的旋转方向为同向,且在第二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6的个数为一个,故所述第一齿轮系中的齿轮个数与所述第二齿轮系中的齿轮个数相同或相差偶数个齿轮,以实现两组齿轮系最终输出相同的旋转方向。
可以理解地,对于第一驱动件42、第一齿轮系、第一转动件23通过齿轮传动连接及第二驱动件43、第二齿轮系、第二转动件24通过齿轮传动连接来说,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齿轮系中的齿轮个数与所述第二齿轮系中的齿轮也可以个数相同或相差偶数个齿轮,以实现离心风机16与贯流风机14的转动方向相同。
请同时参阅图15,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供的壁挂式空调器30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壁挂式空调器10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42、所述第一传动组合50、所述第一转动件23之间的传动方式为带传动,所述第二驱动件43、所述第二传动组合51、所述第二转动件24之间的传动方式仍然为齿轮传动,具体地,第一传动组合50为传送带,第一驱动件42为带轮,第一转动件23为带轮,传送带无扭转地连接第一驱动件42和第一转动件23,使得第一驱动件42与第一转动件23转动同向,此时,第二传动组合51的第二齿轮系中的齿轮的个数为奇数个,以使第二驱动件43与第二转动件24转动相反,故,第一转动件23与第二转动件24转动方向相反。可以理解地,当传送带无扭转地连接第一驱动件42和第一转动件23时,第二传动组合51的第二齿轮系中的齿轮的个数为偶数个,此时,第一转动件23的转动方向与第二转动件24的转动方向相同。可以理解地,传送带可扭转地连接第一驱动件42和第一转动件23,使得第一驱动件42与第一转动件23转动相反,此时,第二传动组合51的第二齿轮系中的齿轮的个数为奇数个,以使第二驱动件43与第二转动件24转动相反,故,第一转动件23与第二转动件24转动方向相同。可以理解地,当传送带扭转地连接第一驱动件42和第一转动件23时,第二传动组合51的第二齿轮系中的齿轮的个数为偶数个,此时,第一转动件23的转动方向与第二转动件24的转动方向相反。
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驱动件42、所述第一传动组合50、所述第一转动件23之间的传动方式与所述第二驱动件43、所述第二传动组合51、所述第二转动件24之间的传动方式可以对换,只要实现用户所需要的第一转动件23及第二转动件24的相同或相反转动即可。
可以理解地,在第三实施例中,无论所述第一驱动件42、所述第一传动组合50、所述第一转动件23之间的传动方式还是所述第二传动组合51、所述第二转动件24之间的传动方式均可将带传动替换为链传动,同样实现第一转动件23与第二转动件24的相同或相反方向转动。当为链传动时,传动的媒介是链条,相应的转动轮为链轮。
也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驱动件42、所述第一传动组合50、所述第一转动件23之间的传动方式与所述第二传动组合51、所述第二转动件24之间的传动方式均可为带传动,也可以均为链传动,也可以是带传动和链传动的结合。
综上,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42、所述第一传动组合50、所述第一转动件23之间的传动方式为齿轮传动、带传动、链条传动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驱动件43、所述第二传动组合51、所述第二转动件24之间的传动方式为齿轮传动、带传动、链条传动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壁挂式空调器10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例中,同一驱动轴41上的第一驱动件42和第二驱动件43通过第一传动组合50、第二传动组合51分别与第一转动件23、第二转动件24联系起来,使所述贯流风机14与离心风机16由同一个电机26驱动,且所述贯流风机14与离心风机16的开闭状态均为独立控制,并可相互切换,从而实现室内机上、下出风形式的切换;在第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20包括分别驱动所述贯流风机14及所述离心风机16转动的二个电机26,所述贯流风机14与离心风机16分别由不同的电机26驱动,故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传动组合50、第二传动组合51、第一驱动件42、第二驱动件43、第一转动件23、第二转动件24均可省略,仅保留所述离心风机16的联动轴21,此时,所述贯流风机14及离心风机16可同时开启,以实现上、下同时送风,从而进一步提高送风气流的覆盖面积,提升室内温度场分布的均匀性。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壁挂式空调器10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线圈组件22通过电磁力来驱动风机选择轴30,而在第五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线圈组件22通过螺纹连接方式驱动风机选择轴30,具体地,所述风机选择轴30的外周增设外螺纹结构,与之对应,所述驱动线圈组件22改为一与所述外螺纹结构相匹配的内螺纹结构,与螺栓-螺母机构相类似,当驱动线圈组件22以某一旋向旋转时,所述风机选择轴30(螺栓)沿其轴线方向朝一侧移动,当所述驱动线圈组件22反向旋转时,所述风机选择轴30(螺栓)沿其轴线方向另一侧移动。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壁挂式空调器10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例中,风机选择件25、第一转动件23及第二转动件24共同形成一刚性牙嵌式离合器,在第六实施例中,风机选择件25、第一转动件23及第二转动件24共同形成一摩擦性离合器,所述风机选择件25,第一转动件23及第二转动件24之间通过彼此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扭矩,其具体的摩擦方式为单盘、多盘、锥盘、涨圈及扭簧中的某一种或上述方式的组合。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第六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在更高的转速下平稳结合,且在过载时通过元件之间的彼此打滑以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其包括外壳、开设于所述外壳上的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下部的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换热器及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用以使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的气流与所述换热器热交换后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排出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挂式空调器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的上部的第二出风口、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用以使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的气流与所述换热器热交换后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排出的离心风机及驱动所述贯流风机及所述离心风机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离心风机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离心风机的数量为二,在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贯流风机位于所述外壳的中央,所述离心风机位于所述贯流风机的相对两侧,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同轴穿套于所述贯流风机中的风机选择轴、同轴穿套于所述风机选择轴内且相对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二个离心风机的联动轴、驱动所述风机选择轴沿其自身轴线方向左右移动的驱动线圈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风机选择轴上的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风机选择轴上且于所述风机选择轴左右移动时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连接的风机选择件、电机及将所述电机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上的传动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数量为二,所述二个第二出风口分别开设于所述外壳上部的相对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数量为二,所述二个第二出风口分别开设于所述外壳的上部正面的相对两端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挂式空调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二处或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其中一处的扫风机构。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驱动所述贯流风机及所述离心风机转动的二个电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驱动轴、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轴上的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件之间的第一传动组合及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的第二传动组合,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轴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件为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组合为第一齿轮系,所述第二传动组合为第二齿轮系,所述第一转动件为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二转动件为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系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通过齿轮传动副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系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及所述第二从动齿轮通过齿轮传动副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系中的齿轮个数与所述第二齿轮系中的齿轮个数相同或相差奇数个齿轮或相差偶数个齿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传动组合、所述第一转动件之间的传动方式为齿轮传动、带传动、链条传动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传动组合、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的传动方式为齿轮传动、带传动、链条传动中的任意一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机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凹型壁面,所述离心风机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凹型壁面,所述风机选择轴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凹型壁面相匹配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于所述风机选择轴向右移动时与所述第一凹型壁面摩擦接触,所述风机选择轴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二凹型壁面相匹配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于所述风机选择轴向左移动时与所述第二凹型壁面摩擦接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选择件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通过牙嵌式啮合、转键啮合、滑键啮合和拉键啮合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或两种以上方式的组合连接或通过彼此的摩擦力连接。
CN201310317167.6A 2013-07-25 2013-07-25 壁挂式空调器 Active CN1041107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17167.6A CN104110726B (zh) 2013-07-25 2013-07-25 壁挂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17167.6A CN104110726B (zh) 2013-07-25 2013-07-25 壁挂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0726A CN104110726A (zh) 2014-10-22
CN104110726B true CN104110726B (zh) 2017-03-22

Family

ID=51707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17167.6A Active CN104110726B (zh) 2013-07-25 2013-07-25 壁挂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107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6162B (zh) * 2016-02-04 2021-03-26 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两侧出风的壁挂式空调
CN106247462A (zh) * 2016-09-30 2016-12-2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6524316B (zh) * 2016-12-30 2022-04-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离心风轮、组合离心风轮及空调器
CN108035890A (zh) * 2017-12-08 2018-05-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叶及具有其的换热设备
CN110425634A (zh) * 2019-09-06 2019-11-08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新风空调
CN110779181B (zh) * 2019-11-12 2022-04-01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11121174B (zh) * 2020-01-16 2024-03-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机组件、窗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2484284B (zh) * 2020-11-17 2022-08-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驱动盒组件结构和空调室内机
CN112880142B (zh) * 2021-01-28 2022-08-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4396652A (zh) * 2022-02-11 2022-04-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01320U (zh) * 2013-07-25 2014-03-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85300A (ja) * 1995-04-10 1996-11-01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KR20020026725A (ko) * 2000-10-02 2002-04-12 구자홍 환기 장치가 구비된 공기 조화기
JP2004156880A (ja) * 2002-11-08 2004-06-0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KR100728674B1 (ko) * 2005-02-03 2007-06-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01320U (zh) * 2013-07-25 2014-03-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0726A (zh) 2014-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10726B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103574770B (zh) 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21036405A1 (zh) 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的方法
CN103574772B (zh) 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87944A (zh) 空调器
CN105910180B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247586A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96291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255315A (zh) 窗式空调器
CN110762618A (zh) 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762634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以及控制方法
CN107816751A (zh) 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
CN209689037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318453B (zh) 室外机化霜装置及空调器
CN108592354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排风口可移动的温度控制系统
CN109140592B (zh) 空调设备及风管机
CN203501320U (zh) 壁挂式空调器
WO2021036415A1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5783339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5939404U (zh) 空调器
CN206018817U (zh) 空调器
CN113218063A (zh) 一种可实现舒适性送风的导流装置和包含该装置的空调器
KR20060128172A (ko) 실링팬을 구비한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WO2023197569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9099510B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