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5181B - 一种d2d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d2d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5181B
CN104105181B CN201310123605.5A CN201310123605A CN104105181B CN 104105181 B CN104105181 B CN 104105181B CN 201310123605 A CN201310123605 A CN 201310123605A CN 104105181 B CN104105181 B CN 1041051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upper limit
limit value
base station
sub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236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05181A (zh
Inventor
高秋彬
赵锐
陈文洪
彭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31012360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0518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73566 priority patent/WO2014166327A1/zh
Priority to EP14782717.4A priority patent/EP2986061A4/en
Priority to US14/783,847 priority patent/US9661586B2/en
Publication of CN104105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5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05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51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08Closed loop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383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power control in peer-to-peer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2D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基站设备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为基站设备允许的D2D传输对蜂窝传输产生的最大干扰值;基站设备将干扰功率上限值发送给终端设备;由所述终端设备利用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干扰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并利用该D2D传输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从而能够对终端设备的D2D传输功率进行控制,即控制D2D传输的发射功率使之对蜂窝传输产生的干扰在受控的范围之内,继而控制D2D信号对蜂窝信号的干扰。

Description

一种D2D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蜂窝通信技术中,两个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流程可以如图1 所示,即两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语音和数据等业务需要经过各自驻留的eNB(即基站设备)以及核心网进行交互。进一步的,D2D技术(即终端直通技术)是指邻近的终端设备之间可以在近距离范围内,通过直连链路直接进行数据传输,不需要通过中心节点(即eNB)进行转发,如图2所示。
D2D技术本身的短距离通信特点和直接通信方式使其具有如下优势:(1)终端设备近距离直接通信可实现较高的数据速率、较低的延迟和较低的功耗;(2)利用网络中广泛分布的终端设备和D2D通信链路的短距离特点,可以实现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3)D2D的直接通信方式能够适应如无线P2P等业务的本地数据共享需求,并提供具有灵活适应能力的数据服务;(4)D2D直接通信能够利用网络中数量庞大且分布广泛的终端设备,拓展网络的覆盖范围。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D2D技术是指工作在 LTE授权频段上,受LTE系统控制的D2D通信过程;其充分发挥D2D技术优势,且LTE系统的控制可以克服传统D2D技术的一些问题,如干扰不可控等。
将D2D通信引入到LTE系统的授权频带上时,D2D通信链路将与蜂窝通信共享无线资源,无线资源的共享方式可以为正交方式的共享和复用方式的共享。其中,采用正交方式进行无线资源共享是指:在无线资源以静态或者动态的方式对无线资源进行正交分割,使蜂窝通信和D2D通信使用相互正交的资源;采用复用方式进行无线资源共享是指:D2D通信以合理的方式对正在使用的蜂窝资源进行共享重用,并将干扰限制在一定水平范围内。
D2D通信和蜂窝通信复用相同的无线资源时,会导致相互之间的干扰。以复用蜂窝上行资源为例,如图3所示,为D2D通信复用LTE资源的干扰情况示意图;第一种干扰是D2D信号对蜂窝信号的干扰,其会影响蜂窝通信的质量,第一种干扰的强度取决于D2D传输的功率和D2D发射端到基站设备的距离;第二种干扰是蜂窝信号对D2D信号的干扰,其强度取决于蜂窝发射端到 D2D接收端的距离,距离D2D接收端很近的蜂窝传输将对D2D产生强烈干扰。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D2D传输复用蜂窝传输的资源是以不影响蜂窝传输的质量为前提,因此需要对第一种干扰(即D2D信号对蜂窝信号的干扰)进行控制,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合适的用于对第一种干扰进行控制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D2D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通过对终端设备D2D传输功率进行控制,从而控制D2D信号对蜂窝信号的干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到设备D2D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包括:
基站设备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为所述基站设备允许的D2D传输对蜂窝传输产生的最大干扰值;
所述基站设备将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由所述终端设备利用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到设备D2D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基站设备的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为所述基站设备允许的D2D传输对蜂窝传输产生的最大干扰值;
所述终端设备利用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并利用所述D2D传输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为基站设备允许的设备到设备D2D传输对蜂窝传输产生的最大干扰值;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由所述终端设备利用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基站设备的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为所述基站设备允许的设备到设备D2D传输对蜂窝传输产生的最大干扰值;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所述D2D传输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干扰功率上限值(即基站设备允许的D2D传输对蜂窝传输产生的最大干扰值)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并利用该D2D传输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从而能够对终端设备的D2D传输功率进行控制,即控制 D2D传输的发射功率使之对蜂窝传输产生的干扰在受控的范围之内,继而控制D2D信号对蜂窝信号的干扰。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功率控制方法与蜂窝传输的上行功率控制是独立进行的,可避免D2D干扰控制和蜂窝传输功率控制参数两难选择问题,从而有效控制D2D传输对蜂窝传输产生的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两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语音和数据等业务需要经过各自驻留的eNB进行数据交互的组网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两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语音和数据等业务不需要经过各自驻留的eNB进行数据交互的组网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D2D通信复用LTE资源的干扰情况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D2D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D2D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基站设备确定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即为D2D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其中,该干扰功率上限值为基站设备允许的D2D传输对蜂窝传输(即上行蜂窝传输)产生的最大干扰值(单位为dBm)。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设备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基站设备利用测量得到的上行总体干扰功率和/或蜂窝传输信号功率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具体的,基站设备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为上行总体干扰功率回退X[dB],该dB为X的单位;或者,基站设备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为蜂窝传输信号功率回退Y[dB],该dB为Y的单位;X和Y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经验值。
例如,假设基站设备测量得到的上行总体干扰功率为PInterf_All[dBm],则基站设备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为PInterf_All-X[dBm]。
本发明实施例中,干扰功率上限值为一定带宽上的干扰功率上限值,可以是单位带宽上的干扰功率上限值,例如一个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对应的带宽上的干扰功率上限值,也可以是对应的D2D传输带宽上的干扰功率上限值,或者是全带宽上的干扰功率上限值。
步骤402,基站设备将干扰功率上限值发送给终端设备(D2D终端设备)。
步骤403,终端设备接收来自基站设备的本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并利用该干扰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其中,干扰功率上限值为基站设备允许的D2D传输对蜂窝传输产生的最大干扰值;D2D传输功率上限值为对蜂窝传输产生的干扰不超过干扰功率上限值的最大发射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利用干扰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具体包括:终端设备利用干扰功率上限值以及终端设备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利用如下公式计算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PLM,D2D(i)=A+PO_Interf_UL+α·PL;
其中,PLM,D2D(i)是第i个子帧内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干扰功率上限值(即终端设备收到的来自基站设备的干扰功率上限值),其单位是 [dBm];PL为终端设备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α为补偿因子,0≤α≤1,且α=1 是对路损的完全补偿,α的取值是由基站设备通知给终端设备的,或者取预先约定好的固定值,例如预先约定好的固定值为:α=1。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上述公式中,A=0或者A=10log10(MD2D(i)),且A=0对应计算的是D2D传输在单位带宽上的传输功率上限值,A=10log10(MD2D(i))对应计算的是D2D传输的传输功率上限值;以下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当A=10log10(MD2D(i))时,PLM,D2D(i)是第i个子帧内的D2D传输带宽上的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一个基本带宽单元对应的带宽上的干扰功率上限值(即终端设备收到的来自基站设备的干扰功率上限值),其单位是[dBm]; 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的带宽,即MD2D(i)为D2D传输的带宽,并以一定带宽为基本带宽单元;例如以一个PRB的带宽为基本带宽单元,则MD2D(i) 为D2D传输的带宽包含的基本带宽单元的个数。
当A=0时,PLM,D2D(i)是第i个子帧内的D2D传输带宽上的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D2D传输带宽上的干扰功率上限值(即终端设备收到的来自基站设备的干扰功率上限值),其单位是[dBm];或者,当A=0时,PLM,D2D(i)是第i个子帧内的一个基本带宽单元上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一个基本带宽单元对应的带宽上的干扰功率上限值(即终端设备收到的来自基站设备的干扰功率上限值),其单位是[dBm]。
步骤404,终端设备利用D2D传输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利用D2D传输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具体包括:终端设备确定D2D传输功率不大于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利用如下公式计算D2D传输功率:
PD2D(i)=min{PCMAX,D2D(i),PLM,D2D(i),PNC,D2D(i)}[dBm];或者,
PD2D(i)=min{PCMAX,D2D(i),A+PO_Interf_UL+α·PL,PNC,D2D(i)}[dBm];
其中,PCMAX,D2D(i)为终端设备在第i个子帧用于D2D传输的最大发射功率, PNC,D2D(i)为D2D发射功率不受限条件下所计算出的第i个子帧的D2D发射功率。
进一步的,PL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干扰功率上限值(即终端设备收到的来自基站设备的干扰功率上限值),α为补偿因子,0≤α≤1,且α=1是对路损的完全补偿,α的取值是由基站设备通知给终端设备的,或者取预先约定好的固定值,例如预先约定好的固定值为:α=1, PL为终端设备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此外,A=0或者A=10log10(MD2D(i)), 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的带宽,并以PRB为单位。
进一步的,当终端设备在D2D传输的子帧内不进行蜂窝传输时,终端设备确定PCMAX,D2D(i)=PCMAX(i),PCMAX(i)为终端设备在第i个子帧的最大发射功率;
当终端设备在D2D传输的子帧内进行蜂窝传输时,终端设备确定其中,PCMAX(i)为终端设备在第i 个子帧的最大发射功率,PUL(i)为第i个子帧上行蜂窝传输的发射功率,且 PUL(i)可以包括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PUSCH(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传输功率。
进一步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利用如下公式确定PNC,D2D(i):
PNC,D2D(i)=10log10(MD2D(i))+PO_D2DD2D·PLD2DTF,D2D(i)+fD2D(i);其中,PO_D2D为D2D传输的目标接收功率,αD2D为补偿因子,0≤αD2D≤1,PLD2D为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即两个D2D终端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ΔTF,D2D(i)为由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的调制阶数确定的参数,fD2D(i)为D2D传输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第i个子帧的闭环调整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设备还可以通过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对终端设备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进行进一步调整,基于此上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405,基站设备确定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并将该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发送给终端设备(即D2D终端设备)。
步骤406,终端设备接收来自基站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并利用该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并利用确定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利用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确定 D2D传输功率上限值,具体包括:终端设备利用干扰功率上限值、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以及终端设备到所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利用如下公式计算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PLM,D2D(i)=A+PO_Interf_UL+α·PL+fInterf_UL(i);
其中,PLM,D2D(i)是第i个子帧内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干扰功率上限值(即终端设备收到的来自基站设备的干扰功率上限值),其单位是 [dBm];PL为终端设备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α为补偿因子,0≤α≤1,且α=1 是对路损的完全补偿,α的取值是由基站设备通知给终端设备的,或者取预先约定好的固定值,例如预先约定好的固定值为:α=1;fInterf_UL(i)为基站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第i个子帧的闭环调整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上述公式中,A=0或者A=10log10(MD2D(i)),且A=0对应计算的是D2D传输在单位带宽上的传输功率上限值,A=10log10(MD2D(i))对应计算的是D2D传输的传输功率上限值;以下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当A=10log10(MD2D(i))时,PLM,D2D(i)是第i个子帧内的D2D传输带宽上的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一个基本带宽单元对应的带宽上的干扰功率上限值(即终端设备收到的来自基站设备的干扰功率上限值),其单位是[dBm]; 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的带宽,即MD2D(i)为D2D传输的带宽,并以一定带宽为基本带宽单元;例如以一个PRB的带宽为基本带宽单元,则MD2D(i) 为D2D传输的带宽包含的基本带宽单元的个数。
当A=0时,PLM,D2D(i)是第i个子帧内的D2D传输带宽上的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D2D传输带宽上的干扰功率上限值(即终端设备收到的来自基站设备的干扰功率上限值),其单位是[dBm];或者,当A=0时,PLM,D2D(i)是第i个子帧内的一个基本带宽单元上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一个基本带宽单元对应的带宽上的干扰功率上限值(即终端设备收到的来自基站设备的干扰功率上限值),其单位是[dBm]。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利用确定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包括:终端设备确定D2D传输功率不大于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利用如下公式计算D2D传输功率:
PD2D(i)=min{PCMAX,D2D(i),PLM,D2D(i),PNC,D2D(i)};或者,
PD2D(i)=min{PCMAX,D2D(i),A+PO_Interf_UL+α·PL+fInterf_UL(i),PNC,D2D(i)};
其中,PCMAX,D2D(i)为终端设备在第i个子帧用于D2D传输的最大发射功率, PNC,D2D(i)为D2D发射功率不受限条件下所计算出的第i个子帧的D2D发射功率。
进一步的,PL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干扰功率上限值(即终端设备收到的来自基站设备的干扰功率上限值),α为补偿因子,0≤α≤1,且α=1是对路损的完全补偿,α的取值是由基站设备通知给终端设备的,或者取预先约定好的固定值,例如预先约定好的固定值为:α=1, PL为终端设备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此外,A=0或者A=10log10(MD2D(i)), 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的带宽,并以PRB为单位。此外,fInterf_UL(i) 为基站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第i个子帧的闭环调整量。
进一步的,当终端设备在D2D传输的子帧内不进行蜂窝传输时,终端设备确定PCMAX,D2D(i)=PCMAX(i),PCMAX(i)为终端设备在第i个子帧的最大发射功率;当终端设备在D2D传输的子帧内进行蜂窝传输时,终端设备确定,且其中,PCMAX(i)为终端设备在第i 个子帧的最大发射功率,PUL(i)为第i个子帧上行蜂窝传输的发射功率,且 PUL(i)可以包括PUCCH和PUSCH的传输功率。
进一步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利用如下公式确定PNC,D2D(i):
PNC,D2D(i)=10log10(MD2D(i))+PO_D2DD2D·PLD2DTF,D2D(i)+fD2D(i);其中,PO_D2D为D2D传输的目标接收功率,αD2D为补偿因子,0≤αD2D≤1,PLD2D为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即两个D2D终端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ΔTF,D2D(i)为由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的调制阶数确定的参数,fD2D(i)为D2D传输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第i个子帧的闭环调整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与上行蜂窝传输的闭环功控独立控制,且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可以以绝对值方式进行控制或者以累计值方式进行控制。其中,以绝对值方式进行控制是指基站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直接映射为闭环调整量的取值,即 fInterf_UL(i)=δ,其中δ由闭环功控命令映射得到。以累计值方式进行控制是指基站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映射为对前一个时刻闭环调整量的修正值,即fInterf_UL(i)=fInterf_UL(i-1)+δ,其中δ由闭环功控命令映射得到。
基于此,在上述过程中,基站设备可以根据D2D传输对蜂窝传输产生的干扰情况设置闭环功控命令。例如,基站设备测量到D2D终端设备到蜂窝基站的干扰功率增加,可能是由瞬时信道增益变化导致的,因此基站设备通过闭环功控命令减小D2D传输功率上限值;具体的,基站设备可以令δ取负值,如δ=-1[dB],以减小D2D传输功率上限值。此外,D2D终端设备计算发射功率时使用的路损是基站设备到终端设备的下行路损估计值,与实际的上行路损可能存在差别,闭环功控命令可以用来弥补这一误差产生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干扰功率上限值(即基站设备允许的D2D传输对蜂窝传输产生的最大干扰值)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并利用该D2D传输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从而能够对终端设备的 D2D传输功率进行控制,即控制D2D传输的发射功率使之对蜂窝传输产生的干扰在受控的范围之内,继而控制D2D信号对蜂窝信号的干扰。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功率控制方法与蜂窝传输的上行功率控制是独立进行的,从而可以避免D2D干扰控制和蜂窝传输功率控制参数两难选择问题,继而可以有效的控制D2D传输对蜂窝传输产生的干扰。
实施例二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站设备,如图5所示,该基站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11,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该干扰功率上限值为基站设备允许的设备到设备D2D传输对蜂窝传输产生的最大干扰值;
发送模块12,用于将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由所述终端设备利用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所述确定模块11,具体用于利用上行总体干扰功率和/或蜂窝传输信号功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
所述确定模块11,进一步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为所述上行总体干扰功率回退X[dB];或者,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为所述蜂窝传输信号功率回退Y[dB]。
所述确定模块11,还用于确定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
所述发送模块12,还用于将所述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以绝对值方式进行控制或者以累计值方式进行控制;其中,以绝对值方式进行控制是指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直接映射为闭环调整量的取值;以累计值方式进行控制是指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映射为对前一个时刻闭环调整量的修正值。
其中,本发明装置的各个模块可以集成于一体,也可以分离部署。上述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实施例三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如图6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来自基站设备的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为所述基站设备允许的设备到设备D2D传输对蜂窝传输产生的最大干扰值;第一确定模块22,用于利用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第二确定模块23,用于利用D2D传输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22,具体用于利用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以及所述终端设备到所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确定所述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22,具体用于利用如下公式计算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PLM,D2D(i)=A+PO_Interf_UL+α·PL;
其中,PL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α为补偿因子,0≤α≤1,PL为所述终端设备到所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A=0或者A=10log10(MD2D(i)),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的带宽。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3,具体用于确定所述D2D传输功率不大于所述D2D 传输功率上限值。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3,具体用于利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D2D传输功率:
PD2D(i)=min{PCMAX,D2D(i),PLM,D2D(i),PNC,D2D(i)};或者,
PD2D(i)=min{PCMAX,D2D(i),A+PO_Interf_UL+α·PL,PNC,D2D(i)};
其中,PCMAX,D2D(i)为终端设备在第i个子帧用于D2D传输的最大发射功率, PNC,D2D(i)为D2D发射功率不受限条件下所计算出的第i个子帧的D2D发射功率;
PLM,D2D(i)=A+PO_Interf_UL+α·PL,且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α为补偿因子,0≤α≤1,PL为所述终端设备到所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A=0或者A=10log10(MD2D(i)),MD2D(i)为第 i个子帧的D2D传输的带宽。
所述接收模块21,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基站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所述第一确定模块22,还用于利用所述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3,还用于利用确定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22,具体用于利用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所述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以及所述终端设备到所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确定 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22,具体用于利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PLM,D2D(i)=A+PO_Interf_UL+α·PL+fInterf_UL(i);
其中,PL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α为补偿因子,0≤α≤1,PL为所述终端设备到所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fInterf_UL(i)为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第i个子帧的闭环调整量,A=0或者A=10log10(MD2D(i)),MD2D(i)为第i 个子帧的D2D传输的带宽。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3,具体用于确定所述D2D传输功率不大于所述D2D 传输功率上限值。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3,具体用于利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D2D传输功率:
PD2D(i)=min{PCMAX,D2D(i),PLM,D2D(i),PNC,D2D(i)};或者,
PD2D(i)=min{PCMAX,D2D(i),A+PO_Interf_UL+α·PL+fInterf_UL(i),PNC,D2D(i)};
其中,PCMAX,D2D(i)为终端设备在第i个子帧用于D2D传输的最大发射功率, PNC,D2D(i)为D2D发射功率不受限条件下所计算出的第i个子帧的D2D发射功率;
PLM,D2D(i)=A+PO_Interf_UL+α·PL+fInterf_UL(i),且PLM,D2D(i)为第i个子帧的 D2D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α为补偿因子,0≤α≤1, PL为所述终端设备到所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fInterf_UL(i)为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第i个子帧的闭环调整量,A=0或者 A=10log10(MD2D(i)),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的带宽。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3,进一步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在D2D传输的子帧内不进行蜂窝传输时,确定PCMAX,D2D(i)=PCMAX(i),PCMAX(i)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i个子帧的最大发射功率;当所述终端设备在D2D传输的子帧内进行蜂窝传输时,确定 其中,PCMAX(i)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i个子帧的最大发射功率,PUL(i)为第i个子帧上行蜂窝传输的发射功率。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3,进一步用于利用如下公式确定PNC,D2D(i):
PNC,D2D(i)=10log10(MD2D(i))+PO_D2DD2D·PLD2DTF,D2D(i)+fD2D(i);
其中,PO_D2D为D2D传输的目标接收功率,αD2D为补偿因子,0≤αD2D≤1, PLD2D为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ΔTF,D2D(i)为由第i个子帧的D2D 传输的调制阶数确定的参数,fD2D(i)为D2D传输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第i个子帧的闭环调整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以绝对值方式进行控制或者以累计值方式进行控制;其中,以绝对值方式进行控制是指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直接映射为闭环调整量的取值;以累计值方式进行控制是指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映射为对前一个时刻闭环调整量的修正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D2D传输功率上限值为对蜂窝传输产生的干扰不超过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的最大发射功率。
其中,本发明装置的各个模块可以集成于一体,也可以分离部署。上述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4)

1.一种设备到设备D2D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设备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为所述基站设备允许的D2D传输对蜂窝传输产生的最大干扰值;
所述基站设备将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由所述终端设备利用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利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PLM,D2D(i)=A+PO_Interf_UL+α·PL;
PL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α为补偿因子,0≤α≤1,PL为所述终端设备到所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A=0或者A=10log10(MD2D(i)),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的带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设备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包括:
所述基站设备利用上行总体干扰功率和/或蜂窝传输信号功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设备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包括:
所述基站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为所述上行总体干扰功率回退X[dB];或者,所述基站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为所述蜂窝传输信号功率回退Y[dB]。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设备确定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并将所述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以绝对值方式进行控制或者以累计值方式进行控制;
其中,以绝对值方式进行控制是指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直接映射为闭环调整量的取值;
以累计值方式进行控制是指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映射为对前一个时刻闭环调整量的修正值。
6.一种设备到设备D2D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基站设备的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为所述基站设备允许的D2D传输对蜂窝传输产生的最大干扰值;
所述终端设备利用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并利用所述D2D传输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利用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利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PLM,D2D(i)=A+PO_Interf_UL+α·PL;
其中,PL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α为补偿因子,0≤α≤1,PL为所述终端设备到所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A=0或者A=10log10(MD2D(i)),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的带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利用所述D2D传输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D2D传输功率不大于所述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D2D传输功率不大于所述D2D传输功率上限值,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利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D2D传输功率:
PD2D(i)=min{PCMAX,D2D(i),PLM,D2D(i),PNC,D2D(i)};或者,
PD2D(i)=min{PCMAX,D2D(i),A+PO_Interf_UL+α·PL,PNC,D2D(i)};
其中,PCMAX,D2D(i)为终端设备在第i个子帧用于D2D传输的最大发射功率,PNC,D2D(i)为D2D发射功率不受限条件下所计算出的第i个子帧的D2D发射功率;
PLM,D2D(i)=A+PO_Interf_UL+α·PL,且PL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α为补偿因子,0≤α≤1,PL为所述终端设备到所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A=0或者A=10log10(MD2D(i)),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的带宽。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基站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并利用所述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并利用确定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利用所述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利用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以及终端设备到所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利用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以及终端设备到所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利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PLM,D2D(i)=A+PO_Interf_UL+α·PL+fInterf_UL(i);
其中,PL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α为补偿因子,0≤α≤1,PL为所述终端设备到所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fInterf_UL(i)为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第i个子帧的闭环调整量,A=0或者A=10log10(MD2D(i)),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的带宽。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利用确定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D2D传输功率不大于所述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D2D传输功率不大于所述D2D传输功率上限值,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利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D2D传输功率:
PD2D(i)=min{PCMAX,D2D(i),PLM,D2D(i),PNC,D2D(i)};或者,
PD2D(i)=min{PCMAX,D2D(i),A+PO_Interf_UL+α·PL+fInterf_UL(i),PNC,D2D(i)};
其中,PCMAX,D2D(i)为终端设备在第i个子帧用于D2D传输的最大发射功率,PNC,D2D(i)为D2D发射功率不受限条件下所计算出的第i个子帧的D2D发射功率;
PLM,D2D(i)=A+PO_Interf_UL+α·PL+fInterf_UL(i),且PL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α为补偿因子,0≤α≤1,PL为所述终端设备到所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fInterf_UL(i)为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第i个子帧的闭环调整量,A=0或者A=10log10(MD2D(i)),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的带宽。
14.如权利要求8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在D2D传输的子帧内不进行蜂窝传输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PCMAX,D2D(i)=PCMAX(i),PCMAX(i)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i个子帧的最大发射功率;
当所述终端设备在D2D传输的子帧内进行蜂窝传输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其中,PCMAX(i)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i个子帧的最大发射功率,PUL(i)为第i个子帧上行蜂窝传输的发射功率。
15.如权利要求8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利用如下公式确定PNC,D2D(i):
PNC,D2D(i)=10log10(MD2D(i))+PO_D2DD2D·PLD2DTF,D2D(i)+fD2D(i);
其中,PO_D2D为D2D传输的目标接收功率,αD2D为补偿因子,0≤αD2D≤1,PLD2D为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ΔTF,D2D(i)为由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的调制阶数确定的参数,fD2D(i)为D2D传输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第i个子帧的闭环调整量。
16.如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以绝对值方式进行控制或者以累计值方式进行控制;
其中,以绝对值方式进行控制是指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直接映射为闭环调整量的取值;
以累计值方式进行控制是指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映射为对前一个时刻闭环调整量的修正值。
17.如权利要求6-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D2D传输功率上限值为对蜂窝传输产生的干扰不超过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的最大发射功率。
18.一种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为基站设备允许的设备到设备D2D传输对蜂窝传输产生的最大干扰值;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由所述终端设备利用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利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PLM,D2D(i)=A+PO_Interf_UL+α·PL;
其中,PL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α为补偿因子,0≤α≤1,PL为所述终端设备到所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A=0或者A=10log10(MD2D(i)),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的带宽。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利用上行总体干扰功率和/或蜂窝传输信号功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为所述上行总体干扰功率回退X[dB];或者,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为所述蜂窝传输信号功率回退Y[dB]。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以绝对值方式进行控制或者以累计值方式进行控制;
其中,以绝对值方式进行控制是指基站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直接映射为闭环调整量的取值;
以累计值方式进行控制是指基站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映射为对前一个时刻闭环调整量的修正值。
2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基站设备的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功率上限值,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为所述基站设备允许的设备到设备D2D传输对蜂窝传输产生的最大干扰值;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所述D2D传输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利用如下公式计算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PLM,D2D(i)=A+PO_Interf_UL+α·PL;
其中,PL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α为补偿因子,0≤α≤1,PL为所述终端设备到所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A=0或者A=10log10(MD2D(i)),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的带宽。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D2D传输功率不大于所述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利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D2D传输功率:
PD2D(i)=min{PCMAX,D2D(i),PLM,D2D(i),PNC,D2D(i)};或者,
PD2D(i)=min{PCMAX,D2D(i),A+PO_Interf_UL+α·PL,PNC,D2D(i)};
其中,PCMAX,D2D(i)为终端设备在第i个子帧用于D2D传输的最大发射功率,PNC,D2D(i)为D2D发射功率不受限条件下所计算出的第i个子帧的D2D发射功率;
PLM,D2D(i)=A+PO_Interf_UL+α·PL,且PL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α为补偿因子,0≤α≤1,PL为所述终端设备到所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A=0或者A=10log10(MD2D(i)),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的带宽。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基站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利用所述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利用确定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确定D2D传输功率。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利用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所述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以及所述终端设备到所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确定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利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PLM,D2D(i)=A+PO_Interf_UL+α·PL+fInterf_UL(i);
其中,PL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α为补偿因子,0≤α≤1,PL为所述终端设备到所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fInterf_UL(i)为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第i个子帧的闭环调整量,A=0或者A=10log10(MD2D(i)),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的带宽。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D2D传输功率不大于所述D2D传输功率上限值。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利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D2D传输功率:
PD2D(i)=min{PCMAX,D2D(i),PLM,D2D(i),PNC,D2D(i)};或者,
PD2D(i)=min{PCMAX,D2D(i),A+PO_Interf_UL+α·PL+fInterf_UL(i),PNC,D2D(i)};
其中,PCMAX,D2D(i)为终端设备在第i个子帧用于D2D传输的最大发射功率,PNC,D2D(i)为D2D发射功率不受限条件下所计算出的第i个子帧的D2D发射功率;
PLM,D2D(i)=A+PO_Interf_UL+α·PL+fInterf_UL(i),且PL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功率上限值,PO_Interf_UL为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α为补偿因子,0≤α≤1,PL为所述终端设备到所述基站设备的路径损耗,fInterf_UL(i)为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第i个子帧的闭环调整量,A=0或者A=10log10(MD2D(i)),MD2D(i)为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的带宽。
31.如权利要求25或3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在D2D传输的子帧内不进行蜂窝传输时,确定PCMAX,D2D(i)=PCMAX(i),PCMAX(i)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i个子帧的最大发射功率;当所述终端设备在D2D传输的子帧内进行蜂窝传输时,确定其中,PCMAX(i)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i个子帧的最大发射功率,PUL(i)为第i个子帧上行蜂窝传输的发射功率。
32.如权利要求25或3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利用如下公式确定PNC,D2D(i):
PNC,D2D(i)=10log10(MD2D(i))+PO_D2DD2D·PLD2DTF,D2D(i)+fD2D(i);
其中,PO_D2D为D2D传输的目标接收功率,αD2D为补偿因子,0≤αD2D≤1,PLD2D为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ΔTF,D2D(i)为由第i个子帧的D2D传输的调制阶数确定的参数,fD2D(i)为D2D传输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第i个子帧的闭环调整量。
33.如权利要求26-30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功控命令控制的闭环调整量以绝对值方式进行控制或者以累计值方式进行控制;
其中,以绝对值方式进行控制是指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直接映射为闭环调整量的取值;
以累计值方式进行控制是指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闭环功控命令映射为对前一个时刻闭环调整量的修正值。
34.如权利要求23-30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D2D传输功率上限值为对蜂窝传输产生的干扰不超过所述干扰功率上限值的最大发射功率。
CN201310123605.5A 2013-04-10 2013-04-10 一种d2d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41051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23605.5A CN104105181B (zh) 2013-04-10 2013-04-10 一种d2d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PCT/CN2014/073566 WO2014166327A1 (zh) 2013-04-10 2014-03-18 一种设备到设备(d2d)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EP14782717.4A EP2986061A4 (en) 2013-04-10 2014-03-18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POWER FOR TRANSMISSION DEVICE DEVICE (D2D)
US14/783,847 US9661586B2 (en) 2013-04-10 2014-03-18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vice to device (D2D) transmiss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23605.5A CN104105181B (zh) 2013-04-10 2013-04-10 一种d2d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5181A CN104105181A (zh) 2014-10-15
CN104105181B true CN104105181B (zh) 2018-06-05

Family

ID=51672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23605.5A Active CN104105181B (zh) 2013-04-10 2013-04-10 一种d2d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61586B2 (zh)
EP (1) EP2986061A4 (zh)
CN (1) CN104105181B (zh)
WO (1) WO20141663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56506A (ko) * 2014-08-08 2017-05-23 텔레호낙티에볼라게트 엘엠 에릭슨(피유비엘) D2d 전력 제어
WO2016119231A1 (zh) * 2015-01-30 2016-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5992327B (zh) * 2015-03-06 2019-05-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20190028978A1 (en) * 2015-09-01 2019-01-24 Ntt Docomo, Inc. User apparatus,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indication method
CN105680925A (zh) * 2016-03-04 2016-06-15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干扰对齐的d2d用户的功率控制方法
CN107371119A (zh) 2016-05-13 2017-11-21 索尼公司 电子装置、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US10873362B2 (en) 2016-08-16 2020-12-22 Ipcom Gmbh & Co. Kg Reuse of transmission resources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US9986513B1 (en) * 2016-12-31 2018-05-29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Device to-device (D2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CN110149689B (zh) * 2018-02-11 2022-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81574A (zh) * 2018-04-12 2019-10-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旁链路通信中的开环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KR20200087011A (ko) * 2019-01-10 2020-07-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11436036B (zh) * 2019-01-11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及功率控制装置
WO2020177030A1 (en) 2019-03-01 2020-09-10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on a sidelink
CN111867033B (zh) * 2019-04-28 2022-04-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功率确定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US11122525B1 (en) * 2020-06-24 2021-09-14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Wireless channel access and power adjust access request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4837A (zh) * 2011-12-07 2012-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发射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668686A (zh) * 2009-12-21 2012-09-12 诺基亚公司 多载波网络中次系统的使用
CN103026676A (zh) * 2010-09-11 2013-04-03 诺基亚公司 蜂窝系统上行链路中的动态自主资源分配和信道接入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04052B2 (en) 2010-05-06 2013-08-06 Nokia Corporation Measurements and fast power adjustments in D2D communications
US20120294163A1 (en) * 2011-05-19 2012-11-22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rect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38807B2 (en) * 2012-03-19 2016-05-1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rect mobile communications power control
US9030984B2 (en) * 2013-01-17 2015-05-12 Intel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schemes for D2D communications
US9125101B2 (en) * 2013-03-08 2015-09-01 Intel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power control for D2D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8686A (zh) * 2009-12-21 2012-09-12 诺基亚公司 多载波网络中次系统的使用
CN103026676A (zh) * 2010-09-11 2013-04-03 诺基亚公司 蜂窝系统上行链路中的动态自主资源分配和信道接入
CN102404837A (zh) * 2011-12-07 2012-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发射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61586B2 (en) 2017-05-23
CN104105181A (zh) 2014-10-15
EP2986061A1 (en) 2016-02-17
US20160057709A1 (en) 2016-02-25
EP2986061A4 (en) 2016-02-17
WO2014166327A1 (zh) 2014-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05181B (zh) 一种d2d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4904279B (zh) 用于d2d通信的发射功率控制方案
US20200374807A1 (e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CN104349443B (zh)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JP5989006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逆方向伝送出力決定方法及び装置
CN105323841B (zh) 一种d2d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8202083A9 (zh) 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和装置
CN109640385A (zh) 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455083A (zh) 一种d2d通信资源复用选择的方法及基站、终端
CN107277908A (zh)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8112065A (zh) 发送功率的确定、信令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WO2015170726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4956748B (zh) 移动站、基站以及发送和接收功率余量报告的方法
CN106851809A (zh) 确定功率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JP2016518061A (ja) マルチリンク接続のアップリンク送信電力制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5379392B (zh) 功率使用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961644B2 (en) Fast fading power restriction
CN104105186B (zh) 一种进行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8059248A1 (zh) 上行信号发送功率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CN104105189B (zh) 一种d2d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20030117A1 (zh) 功率控制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Susanto et al. On the reduction of interference effect using power control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nderlying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GB2577529A (e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power control i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WO2018205873A1 (zh)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673680B (zh) 功率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3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