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3956B - 电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3956B
CN104103956B CN201410132028.0A CN201410132028A CN104103956B CN 104103956 B CN104103956 B CN 104103956B CN 201410132028 A CN201410132028 A CN 201410132028A CN 104103956 B CN104103956 B CN 1041039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contraposition part
lock catch
socket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320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03956A (zh
Inventor
曾珽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Taiwan Ltd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Taiwan Ltd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Taiwan Ltd,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Taiwan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03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3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039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39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8Snap or like fastening comprising a pin snapping into a rece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5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exchangeable elements on case or base
    • H01R13/6456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exchangeable elements on case or base comprising keying element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along the periphery of the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装置包含一标准插座模块、一反转插座模块及一连接线模块。标准插座模块包括一第一插座及一第一导引框架。第一导引框架具有一第一对位部。反转插座模块包括一第二插座及一第二导引框架。第二导引框架具有一第二对位部。连接线模块包括一标准插头、一反转插头及一电缆。标准插头具有一与第一对位部相配合的第三对位部。反转插头具有一与第二对位部相配合的第四对位部。其中标准插头的第三对位部与第二导引框架的第二对位部不兼容,反转插头的第四对位部与第一导引框架的第一对位部不兼容。

Description

电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包含插座模块与连接线模块的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I/O连接器有多种不同的传输规范,其中例如InternalminiSAS。中国台湾专利M384443公开一种符合InternalminiSAS传输规范的插座连接器,另外,中国台湾专利M430018公开一种符合InternalminiSAS传输规范的插头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结合一导引框架以引导对接的插头连接器容易插入该插座连接器。M430018专利所公开的插头连接器包括有闩锁机构,可以弹性卡扣于如M384443公开的插座连接器的,在前述插头连接器与前述插座连接器对接时,即可通过闩锁机构与导引框架锁固定位,以避免两者分离。
前述插头连接器通常与电缆线连接,而一电缆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插头连接器以形成转接线,借此电缆线两端的插头连接器可以分别与两个插座连接器对接以传输信号。然而,当两个插座连接器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电子装置,且其中一个是设置在电路板上,另一个设置在电路板下,也就是说,设置于板下的插座连接器相对于设置在板上的插座连接器旋转180度,如此其中一个插头连接器必须相对另一个旋转180度才能分别与该两个插座连接器对接,因而造成电缆线的扭转。再者,位于板下的插座连接器若其导引框架与插头连接器的闩锁机构的结合部分是在朝下的位置,此位置若用户由上往下看会看不到,导致使用者不容易将闩锁机构与导引框架对位或将闩锁机构释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电缆扭转且容易操作使用并具有防错插机制的电连接装置。
于是依据本发明电连接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电连接装置包含一标准插座模块、一反转插座模块及一连接线模块。该标准插座模块包括一第一插座及一第一导引框架。该第一插座具有一第一插接部。第一导引框架,具有一第一框体、一第一锁扣板及一第一对位部。该第一框体套设于该第一插座,该第一锁扣板由该第一框体的一侧延伸并与该第一插接部相间隔且具有一第一锁扣单元。该反转插座模块包括一第二插座及一第二导引框架。该第二插座具有一第二插接部。该第二导引框架具有一第二框体、一第二锁扣板及一第二对位部。该第二框体套设于该第二插座,该第二锁扣板由该第二框体的一侧延伸并与该第二插接部相间隔且具有一第二锁扣单元。该连接线模块包括一标准插头、一反转插头及一电缆。该标准插头具有一第一外壳及一设于该第一外壳内并与该第一插接部相配合的第三插接部。该第一外壳具有一与该第一锁扣单元相配合的第三锁扣单元及一与该第一对位部相配合的第三对位部。该反转插头具有一第二外壳及一设于该第二外壳内并与该第二插接部相配合的第四插接部。该第二外壳具有一与该第二锁扣单元相配合的第四锁扣单元及一与该第二对位部相配合的第四对位部。该电缆连接该标准插头与该反转插头并将两者电连接。其中该标准插头的第三对位部与该第二导引框架的第二对位部不兼容,该反转插头的第四对位部与该第一导引框架的第一对位部不兼容,使该标准插头的第三插接部不能与该反转插座模块的第二插接部插接,以及使该反转插头的第四插接部不能与该标准插座模块的第一插接部插接。
其中,该第二插座与该第二锁扣板的位置关系相当于该第一插座相对该第一锁扣板沿一平行插接方向的轴旋转180度后的位置关系;该反转插头的第四插接部与该第四锁扣单元的位置关系相当于该标准插头的第三插接部相对该第三锁扣单元沿一平行插接方向的轴旋转180度后的位置关系。
其中,该第三插接部包括平行相间隔的一第一子电路板及一第二子电路板,且该第四插接部包括另一组第一子电路板及第二子电路板,在该标准插头中,该第一子电路板位于该第三锁扣单元与该第二子电路板之间且该第一、第二子电路板的第一板面朝向该第三锁扣单元,而在该反转插头中,该第二子电路板位于该第四锁扣单元与该第一子电路板之间且该第一、第二子电路板的第二板面朝向该第四锁扣单元。
其中,该第一插座设于一第一电路板上且该第一插接部位于该第一锁扣板与该第一电路板之间;该第二插座设于一第二电路板下且该第二锁扣板与该第二电路板位于该第二插接部的同一侧。
其中,该标准插座模块的第一对位部一体形成于该第一锁扣板面对该第一插座侧,且界定出一相对于该第一插座呈左右侧位置对称的第一容置槽;该反转插座模块的第二对位部一体形成于该第二锁扣板面对该第二插座侧,且界定出一相对于该第二插座呈左右侧位置不对称的第二容置槽;该标准插头的第一外壳还具有一第一壳体,该第三锁扣单元及该第三对位部设于该第一壳体的一第一外侧面,且该第三对位部相对该第三锁扣单元呈左右对称地凸出于该第一外侧面以容置于该第一容置槽;该反转插头的第二外壳还具有一第二壳体,该第四锁扣单元及该第四对位部设于该第二壳体的一第二外侧面,且该第四对位部相对该第四锁扣单元呈左右不对称地凸出于该第二外侧面以容置于该第二容置槽。
其中,该第二容置槽相对于该第二插座的位置对比于该第一容置槽相对于该第一插座的位置较往左侧偏移;该第三对位部包括两个分别位于该第三锁扣单元左右两侧且相对称的第一保护块;该第四对位部包括两个分别位于该第四锁扣单元左右两侧的第二保护块,且该第四对位部位于左侧的第二保护块对比于该第三对位部位于左侧的第一保护块较往左侧凸伸,而该第四对位部位于右侧的第二保护块对比于该第三对位部位于右侧的第一保护块是由右侧缘往左内缩,以对应该第二容置槽往左偏移。
其中,该第二容置槽相对于该第二插座的位置对比于该第一容置槽相对于该第一插座的位置较往右侧偏移;该第三对位部包括两个分别位于该第三锁扣单元左右两侧且相对称的第一保护块;该第四对位部包括两个分别位于该第四锁扣单元左右两侧的第二保护块,且该第四对位部位于右侧的第二保护块对比于该第三对位部位于右侧的第一保护块较往右侧凸伸,而该第四对位部位于左侧的第二保护块对比于该第三对位部位于左侧的第一保护块是由左侧缘往右内缩,以对应该第二容置槽往右偏移。
依据本发明电连接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电连接装置,包含一标准插座模块、一反转插座模块及一连接线模块。该标准插座模块包括两个第一插座及一第一导引框架。该两个第一插座各具有一第一插接部。该第一导引框架具有一第一框体、一第一锁扣板及一第一对位部。该第一框体套设于该两个第一插座并使该两个第一插接部彼此相间隔并排设置,该第一锁扣板由该第一框体的一侧延伸并与该两个第一插接部相间隔且具有分别对应该两个第一插接部的两个第一锁扣单元。该反转插座模块包括两个第二插座及一第二导引框架。该两个第二插座各具有一第二插接部。该第二导引框架具有一第二框体、一第二锁扣板及一第二对位部。该第二框体套设于该两个第二插座并使该两个第二插接部彼此相间隔并排设置,该第二锁扣板由该第二框体的一侧延伸并与该两个第二插接部相间隔且具有分别对应该两个第二插接部的两个第二锁扣单元。该连接线模块包括一标准插头、一反转插头及一电缆。该标准插头具有一第一外壳及两个设于该第一外壳内并分别与该两个第一插接部相配合的第三插接部。该第一外壳具有两个分别与该第一锁扣单元相配合的第三锁扣单元及一与该第一对位部相配合的第三对位部。该反转插头具有一第二外壳及两个设于该第二外壳内并分别与该两个第二插接部相配合的第四插接部。该第二外壳具有两个分别与该两个第二锁扣单元相配合的第四锁扣单元及一与该第二对位部相配合的第四对位部。该电缆连接该标准插头与该反转插头并将两者电连接。其中该标准插头的第三对位部与该第二导引框架的第二对位部不兼容,该反转插头的第四对位部与该第一导引框架的第一对位部不兼容,使该标准插头的第三插接部不能与该反转插座模块的第二插接部插接,以及使该反转插头的第四插接部不能与该标准插座模块的第一插接部插接。
其中,该两个第二插座与该第二锁扣板的位置关系相当于该两个第一插座分别相对该第一锁扣板沿一平行插接方向的轴旋转180度后的位置关系;该反转插头的第四插接部与该第四锁扣单元的位置关系相当于该标准插头的第三插接部分别相对该两个第三锁扣单元沿平行该插接方向的轴旋转180度后的位置关系。
其中,该两个第三插接部分别包括平行相间隔的一第一子电路板及一第二子电路板,且该两个第四插接部分别包括另一组第一子电路板及第二子电路板,在该标准插头中,每一第三插接部的第一子电路板位于该第三锁扣单元与该第二子电路板之间且该第一、第二子电路板的第一板面朝向该第三锁扣单元,而在该反转插头中,每一第四插接部的第二子电路板位于该第四锁扣单元与该第一子电路板之间且该第一、第二子电路板的第二板面朝向该第四锁扣单元。
其中,该两个第一插座设于一第一电路板上且该两个第一插接部位于该第一锁扣板与该第一电路板之间;该两个第二插座设于一第二电路板下且该第二锁扣板与该第二电路板位于该两个第二插接部的同一侧。
其中,该标准插座模块的第一对位部一体形成于该第一锁扣板面对该两个第一插座侧,且界定出两个分别相对于该两个第一插座呈左右侧位置对称的第一容置槽并包括位于该两个第一容置槽之间的第一间隔块;该反转插座模块的第二对位部一体形成于该第二锁扣板面对该两个第二插座侧,且界定出两个分别相对于该两个第二插座呈左右侧位置不对称的第二容置槽并包括位于该两个第二容置槽之间的第二间隔块,其中该两个第二容置槽相对于该两个第二插座的位置对比于该两个第一容置槽相对于该两个第一插座的位置分别较往左右两侧偏移而使该第二间隔块较宽于该第一间隔块;该标准插头的第一外壳还具有一第一壳体,该两个第三锁扣单元及该第三对位部设于该第一壳体的一第一外侧面,且该第三对位部包括四个第一保护块,两两分别位于其中一第三锁扣单元的左右两侧以对应容置于其中一第一容置槽,而位于中间的两相邻第一保护块共同界定一第一让位空间以配合容置该第一间隔块;该反转插头的第二外壳还具有一第二壳体,该两个第四锁扣单元及该第四对位部设于该第二壳体的一第二外侧面,且该第四对位部包括四个第二保护块,两两分别位于其中一第四锁扣单元的左右两侧以对应容置于其中一第二容置槽,而位于中间的两相邻第二保护块的宽度较小于外侧的两第二保护块以共同界定一第二让位空间,该第二让位空间较该第一让位空间宽以配合容置该第二间隔块,而且位于外侧的两第二保护块对比于该标准插头位于外侧的两第一保护块分别往左右两侧往外延伸以对应该两个第二容置槽分别较往左右两侧偏移。
本发明的功效,标准插座模块及标准插头、反转插座模块及反转插头的锁扣构件皆可朝上设置,可让使用者容易操作且可避免电缆扭转,再加上具有防错插机制,能避免发生错插的状况。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电连接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构件的组装关系;
图3是图2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4是图2的又一角度视图;
图5是图2的进一步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插头的插接部;
图6是图5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7是一前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标准插座模块;
图8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标准插头;
图9是一沿图8中IX-IX直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10是一前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反转插座模块;
图11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反转插头;
图12是一沿图11中XII-XII直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13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电连接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图14是一前视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反转插座模块;
图15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反转插头;
图16是一沿图15中XVI-XVI直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17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电连接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图18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
图19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
图20是一前视图,说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标准插座模块;
图21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标准插头;
图22是一沿图21中XXII-XXII直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23是一前视图,说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反转插座模块;
图24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反转插头;及
图25是一沿图24中XXV-XXV直线所取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标准插座模块
100’标准插座模块
1第一插座
11第一插接部
12端子焊脚
2第一导引框架
2’第一导引框架
21第一框体
21’第一框体
22第一锁扣板
22’第一锁扣板
221第一锁扣单元
23第一对位部
23’第一对位部
231第一容置槽
232第一间隔块
200反转插座模块
200’反转插座模块
3第二插座
31第二插接部
32端子焊脚
4第二导引框架
4’第二导引框架
41第二框体
41’第二框体
42第二锁扣板
42’第二锁扣板
421第二锁扣单元
43第二对位部
43’第二对位部
431第二容置槽
432第二间隔块
300连接线模块
300’连接线模块
5标准插头
5’标准插头
51第一外壳
51’第一外壳
511第三锁扣单元
5111弹性臂
5112卡块
512第三对位部
512’第三对位部
5121第一保护块
5122第一保护块
5123第一保护块
5124第一让位空间
513第一壳体
513’第一壳体
5131第一外侧面
5131’第一外侧面
52第三插接部
521第一子电路板
5211第一板面
5212第二板面
522第二子电路板
5221第一板面
5222第二板面
6反转插头
6’反转插头
61第二外壳
61’第二外壳
611第四锁扣单元
6111弹性臂
6112卡块
612第四对位部
612’第四对位部
6121第二保护块
6122第二保护块
6123第二保护块
6124第二让位空间
613第二壳体
613’第二壳体
6131第二外侧面
6131’第二外侧面
62第四插接部
621第一子电路板
6211第一板面
6212第二板面
622第二子电路板
6221第一板面
6222第二板面
7电缆
7’电缆
91第一电路板
92第二电路板
921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电连接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标准插座模块100、一反转插座模块200及一连接线模块300。
标准插座模块100包括一第一插座1及一第一导引框架2。第一插座1设于一第一电路板91上且具有一第一插接部11。第一导引框架2具有一第一框体21、一第一锁扣板22及一第一对位部23。该第一框体21套设于该第一插座1。该第一锁扣板22由该第一框体21的一侧延伸并与该第一插接部11相间隔且具有一第一锁扣单元221。具体而言,第一插接部11位于该第一锁扣板22与该第一电路板91之间。
反转插座模块200包括一第二插座3及一第二导引框架4。第二插座3设于一第二电路板92下且具有一第二插接部31。第二导引框架4具有一第二框体41、一第二锁扣板42及一第二对位部43。第二框体41套设于该第二插座3。第二锁扣板42由该第二框体41的一侧延伸并与该第二插接部31相间隔且具有一第二锁扣单元421。具体而言,第二锁扣板42与该第二电路板92位于该第二插接部31的同一侧,而且第二电路板92具有一缺口921以使第二锁扣板42露出。在本实施例第一锁扣单元221及第二锁扣单元421分别为一卡孔。
前述第一插座1与第二插座3的构造完全相同,第一电路板91及第二电路板92为水平设置。第一插座1以其端子焊脚12朝下安装于第一电路板91。第二插座3以其端子焊脚32朝上安装于第二电路板92,也就是第二插座3相较于第一插座1旋转180度。第一导引框架2组装在第一插座1并使第一锁扣板22朝上设置。第二导引框架4组装在第二插座3亦使第二锁扣板42朝上设置,因此,该第二插座3与该第二锁扣板42的位置关系相当于该第一插座1相对该第一锁扣板22沿一平行插接方向A的轴旋转180度后的位置关系。
参阅图1、图5与图6,连接线模块300包括一标准插头5、一反转插头6及一电缆7。电缆7连接该标准插头5与该反转插头6并将两者电连接。
标准插头5具有一第一外壳51及一设于该第一外壳51内并与该第一插接部11相配合的第三插接部52。该第一外壳51具有一与该第一锁扣单元221相配合的第三锁扣单元511及一与该第一对位部23(见图4)相配合的第三对位部512。
反转插头6具有一第二外壳61及一设于该第二外壳61内并与该第二插接部31相配合的第四插接部62。该第二外壳61具有一与该第二锁扣单元421相配合的第四锁扣单元611及一与该第二对位部43相配合的第四对位部612。
具体而言,该第三插接部52包括平行相间隔的一第一子电路板521及一第二子电路板522,且该第四插接部62包括另一组第一子电路板621及第二子电路板622。亦即,第三插接部52与第四插接部62的构造相同。第三插接部52的第一、第二子电路板521、522分别具有一第一板面5211、5221及一第二板面5212、5222。同样地,第四插接部62的第一、第二子电路板621、622分别具有一第一板面6211、6221及一第二板面6212、6222。在该标准插头5中,该第一子电路板521位于该第三锁扣单元511与该第二子电路板522之间且该第一、第二子电路板521、522的第一板面5211、5221朝向该第三锁扣单元511。而在该反转插头6中,该第二子电路板622位于该第四锁扣单元611与该第一子电路板621之间且该第一、第二子电路板621、622的第二板面6212、6222朝向该第四锁扣单元611。简单而言,第三锁扣单元511及第四锁扣单元611皆朝上设置,而第四插接部62相对于第四锁扣单元611的位置关系即相当于第三插接部52相对于第三锁扣单元511沿平行插接方向A的轴旋转180度后的位置关系。借此,标准插头5能对应与标准插座模块100插接形成电连接,而反转插头6能对应与反转插座模块200插接形成电连接。
参阅图2、图7至图9,该标准插座模块100的第一对位部23一体形成于该第一锁扣板22面对该第一插座1侧,且界定出一相对于该第一插座1呈左右侧位置对称的第一容置槽231。该标准插头5的第一外壳51还具有一第一壳体513,该第三锁扣单元511及该第三对位部512设于该第一壳体513的一第一外侧面5131,且该第三对位部512相对该第三锁扣单元511呈左右对称地凸出于该第一外侧面5131以容置于该第一容置槽231。在本实施例,第三锁扣单元511具有一弹性臂5111及一与该弹性臂5111连动的卡块5112。第三锁扣单元511的卡块5112可重置地穿入第一锁扣单元221(卡孔)。第三对位部512包括两个分别位于该第三锁扣单元511左右两侧且相对称的第一保护块5121、5122,用以保护弹性臂5111,避免其侧向受力而损坏。
参阅图10,该反转插座模块200的第二对位部43一体形成于该第二锁扣板42面对该第二插座3侧,且界定出一相对于该第二插座3呈左右侧位置不对称的第二容置槽431。参阅图7与图10,该第二容置槽431相对于该第二插座3的位置对比于该第一容置槽231相对于该第一插座1的位置较往右侧偏移。参阅图2、图10至图12,该反转插头6的第二外壳61还具有一第二壳体613。该第四锁扣单元611及该第四对位部612设于该第二壳体613的一第二外侧面6131,且该第四对位部612相对该第四锁扣单元611呈左右不对称地凸出于该第二外侧面6131以容置于该第二容置槽431。在本实施例,同样地,第四锁扣单元611具有一弹性臂6111及一与该弹性臂6111连动的卡块6112。第四锁扣单元611的卡块6112可重置地穿入第二锁扣单元421(卡孔)。该第四对位部612包括两个分别位于该第四锁扣单元611左右两侧的第二保护块6121、6122,且该第四对位部612位于右侧的第二保护块6122对比于该第三对位部512位于右侧的第一保护块5122(见图8、9)较往右侧凸伸,而该第四对位部612位于左侧的第二保护块6121对比于该第三对位部512位于左侧的第一保护块5121(见图8、9)是由左侧缘往右内缩,以对应该第二容置槽431往右偏移。借此,该标准插头5的第三对位部512与反转插座模块200的第二导引框架4的第二对位部43不兼容,当用户要将标准插头5插入反转插座模块200时,位于左侧的第一保护块5121无法进入第二容置槽431,使该标准插头5的第三插接部52不能与该反转插座模块200的第二插接部31插接。再者,该反转插头6的第四对位部612与标准插座模块100的第一导引框架2的第一对位部23不兼容,当用户要将反转插头6插入标准插座模块100时,位于右侧的第二保护块6122无法进入第一容置槽231,使该反转插头6的第四插接部62不能与该标准插座模块100的第一插接部11插接。如此可以确保标准插头5只能与标准插座模块100形成电连接,而反转插头6只能与反转插座模块200形成电连接,不会发生错插的状况。
再参阅图1,由于标准插座模块100的第一锁扣单元221、标准插头5的第三锁扣单元511、反转插座模块200的第二锁扣单元421及反转插头6的第四锁扣单元611皆朝上设置,让使用者都能看到而方便操作,而且能避免电缆7扭转。
参阅图13至图16,本发明电连接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然而,在第二较佳实施例,反转插座模块200的第二容置槽431相对于该第二插座3的位置对比于该第一容置槽231(见图7)相对于该第一插座1的位置较往左侧偏移。而且,反转插头6的第四对位部612位于左侧的第二保护块6121对比于该第三对位部512位于左侧的第一保护块5121(见图8、9)较往左侧凸伸,而该第四对位部612位于右侧的第二保护块6122对比于该第三对位部512位于右侧的第一保护块5122(见图8、9)是由右侧缘往左内缩,以对应该第二容置槽431往左偏移。借此,该标准插头5的第三对位部512与反转插座模块200的第二导引框架4的第二对位部43不兼容,当用户要将标准插头5插入反转插座模块200时,位于右侧的第一保护块5122无法进入第二容置槽431,使该标准插头5的第三插接部52不能与该反转插座模块200的第二插接部31插接。再者,该反转插头6的第四对位部612与标准插座模块100的第一导引框架2的第一对位部23不兼容,当用户要将反转插头6插入标准插座模块100时,位于左侧的第二保护块6121无法进入第一容置槽231,使该反转插头6的第四插接部62不能与该标准插座模块100的第一插接部11插接。如此同样可以确保标准插头5只能与标准插座模块100形成电连接,而反转插头6只能与反转插座模块200形成电连接,不会发生错插的状况。
参阅图17至图19,本发明电连接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为双插头、插座并排链接设置的实施方式。第三较佳实施例同样包含一标准插座模块100’、一反转插座模块200’及一连接线模块300’。然而,在第三较佳实施例,标准插座模块100’相当于两个如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标准插座模块100并排的组合,且将两个第一导引框架2连结形成单一个一体成型的第一导引框架2’。反转插座模块200’相当于一个如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反转插座模块200及一个如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反转插座模块200并排的组合,且将两个反转插座模块200的第二导引框架4连结形成单一个一体成型的第二导引框架4’。同样地,连接线模块300’包括一标准插头5’、一反转插头6’及一连接该标准插头5’与该反转插头6’并将两者电连接的电缆7’。其中标准插头5’亦相当于两个如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标准插头5并排的组合,且将两个第一外壳51连结形成单一个一体成型的第一外壳51’以与第一导引框架2’相配合。而反转插头6’相当于一个如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反转插头6及一个如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反转插头6并排的组合,且将其等第二外壳61连结形成单一个一体成型的第二外壳61’以与第二导引框架4’相配合。
具体而言,标准插座模块100’包括两个第一插座1及一第一导引框架2’。该两个第一插座1各具有一第一插接部11。第一导引框架2’具有一第一框体21’、一第一锁扣板22’及一第一对位部23’(见图20),该第一框体21’套设于该两个第一插座1并使该两个第一插接部11彼此相间隔并排设置。该第一锁扣板22’由该第一框体21’的一侧延伸并与该两个第一插接部11相间隔且具有分别对应该两个第一插接部11的两个第一锁扣单元221。反转插座模块200’包括两个第二插座3及一第二导引框架4’。该两个第二插座3各具有一第二插接部31。第二导引框架4’具有一第二框体41’、一第二锁扣板42’及一第二对位部43’。该第二框体41’套设于该两个第二插座3并使该两个第二插接部31彼此相间隔并排设置。该第二锁扣板42’由该第二框体41’的一侧延伸并与该两个第二插接部31相间隔且具有分别对应该两个第二插接部31的两个第二锁扣单元421。该两个第二插座3与该第二锁扣板42’的位置关系相当于该两个第一插座1分别相对该第一锁扣板22’沿平行插接方向A的轴旋转180度后的位置关系。
标准插头5’具有一第一外壳51’及两个设于该第一外壳51’内并分别与该两个第一插接部11相配合的第三插接部52。该第一外壳51’具有两个分别与该第一锁扣单元221相配合的第三锁扣单元511及一与该第一对位部23’相配合的第三对位部512’。反转插头6’具有一第二外壳61’及两个设于该第二外壳61’内并分别与该两个第二插接部31相配合的第四插接部62。该第二外壳61’具有两个分别与该两个第二锁扣单元421相配合的第四锁扣单元611及一与该第二对位部43’相配合的第四对位部612’。该反转插头6’的第四插接部62与该第四锁扣单元611的位置关系相当于该标准插头5’的第三插接部52分别相对该两个第三锁扣单元511沿平行插接方向A的轴旋转180度后的位置关系。
参阅图20至图25,其中,标准插座模块100’的第一对位部23’一体形成于该第一锁扣板22’面对该两个第一插座1侧,且界定出两个分别相对于该两个第一插座1呈左右侧位置对称的第一容置槽231并包括位于该两个第一容置槽231之间的第一间隔块232。反转插座模块200’的第二对位部43’一体形成于该第二锁扣板42’面对该两个第二插座3侧,且界定出两个分别相对于该两个第二插座3呈左右侧位置不对称的第二容置槽431并包括位于该两个第二容置槽431之间的第二间隔块432,其中该两个第二容置槽431相对于该两个第二插座3的位置对比于该两个第一容置槽231相对于该两个第一插座1的位置分别较往左右两侧偏移而使该第二间隔块432较宽于该第一间隔块232。标准插头5’的第一外壳51’还具有一第一壳体513’,该两个第三锁扣单元511及该第三对位部512’设于该第一壳体513’的一第一外侧面5131’。且该第三对位部512’包括四个第一保护块5123,两两分别位于其中一第三锁扣单元511的左右两侧以对应容置于其中一第一容置槽231。而位于中间的两相邻第一保护块5123共同界定一第一让位空间5124以配合容置该第一间隔块232。反转插头6’的第二外壳61’还具有一第二壳体613’。该两个第四锁扣单元611及该第四对位部612’设于该第二壳体613’的一第二外侧面6131’。且该第四对位部612’包括四个第二保护块6123,两两分别位于其中一第四锁扣单元611的左右两侧以对应容置于其中一第二容置槽431,而位于中间的两相邻第二保护块6123的宽度较小于外侧的两第二保护块6123以共同界定一第二让位空间6124。该第二让位空间6124较该第一让位空间5124宽以配合容置该第二间隔块432。而且位于外侧的两第二保护块6123对比于该标准插头5’位于外侧的两第一保护块5123分别往左右两侧往外延伸以对应该两个第二容置槽431分别较往左右两侧偏移。借此,标准插头5’的第三对位部512’与该第二导引框架4’的第二对位部43’不兼容,当用户要将标准插头5’插入反转插座模块200’时,由于标准插头5’的第一让位空间5124较窄而无法容置第二对位部43’的第二间隔块432,所以被第二间隔块432挡止,使该标准插头5’的第三插接部52不能与该反转插座模块200’的第二插接部31插接。再者,该反转插头6’的第四对位部612’与第一导引框架2’的第一对位部23’不兼容,当用户要将反转插头6’插入标准插座模块100’时,由于反转插头6’位于外侧的两第二保护块6123分别往左右两侧往外延伸,而无法进入第一导引框架2’的第一容置槽231,使反转插头6’的第四插接部62不能与该标准插座模块100’的第一插接部11插接。如此可以确保标准插头5’只能与标准插座模块100’形成电连接,而反转插头6’只能与反转插座模块200’形成电连接,不会发生错插的状况。第三实施例其他构件的组合关系大致与前述第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相同,于此不再重述。
需说明的是,第三较佳实施例是以双插头、双插座的实施方式说明,其亦能以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为一个单元再衍伸形成四个插头、插座(两个单元)并排一体链接的实施方式或八个插头、插座(四个单元)并排一体链接的实施方式。
综上所述,前述较佳实施例的标准插座模块100、100’及标准插头5、5’、反转插座模块200、200’及反转插头6、6’的锁扣构件皆朝上设置,可让使用者容易操作且可避免电缆7、7’扭转,再加上具有防错插机制,能避免发生错插的状况。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连接装置,包含:
一标准插座模块,包括:
一第一插座,具有一第一插接部,及
一第一导引框架,具有一第一框体、一第一锁扣板及一第一对位部,该第一框体套设于该第一插座,该第一锁扣板由该第一框体的一侧延伸并与该第一插接部相间隔且该第一锁扣板具有一第一锁扣单元;
一反转插座模块,包括:
一第二插座,具有一第二插接部,及
一第二导引框架,具有一第二框体、一第二锁扣板及一第二对位部,该第二框体套设于该第二插座,该第二锁扣板由该第二框体的一侧延伸并与该第二插接部相间隔且该第二锁扣板具有一第二锁扣单元;及
一连接线模块,包括:
一标准插头,具有一第一外壳及一设于该第一外壳内并与该第一插接部相配合的第三插接部,该第一外壳具有一与该第一锁扣单元相配合的第三锁扣单元及一与该第一对位部相配合的第三对位部,
一反转插头,具有一第二外壳及一设于该第二外壳内并与该第二插接部相配合的第四插接部,该第二外壳具有一与该第二锁扣单元相配合的第四锁扣单元及一与该第二对位部相配合的第四对位部,及
一电缆,连接该标准插头与该反转插头并将两者电连接,
其中该标准插头的第三对位部与该第二导引框架的第二对位部不兼容,该反转插头的第四对位部与该第一导引框架的第一对位部不兼容,使该标准插头的第三插接部不能与该反转插座模块的第二插接部插接,以及使该反转插头的第四插接部不能与该标准插座模块的第一插接部插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插座与该第二锁扣板的位置关系相当于该第一插座相对该第一锁扣板沿一平行插接方向的轴旋转180度后的位置关系;该反转插头的第四插接部与该第四锁扣单元的位置关系相当于该标准插头的第三插接部相对该第三锁扣单元沿一平行插接方向的轴旋转180度后的位置关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插接部包括平行相间隔的一第一子电路板及一第二子电路板,且该第四插接部包括另一组第一子电路板及第二子电路板,在该标准插头中,该第一子电路板位于该第三锁扣单元与该第二子电路板之间且该第一、第二子电路板的第一板面朝向该第三锁扣单元,而在该反转插头中,该第二子电路板位于该第四锁扣单元与该第一子电路板之间且该第一、第二子电路板的第二板面朝向该第四锁扣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插座设于一第一电路板上且该第一插接部位于该第一锁扣板与该第一电路板之间;该第二插座设于一第二电路板下且该第二锁扣板与该第二电路板位于该第二插接部的同一侧。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标准插座模块的第一对位部一体形成于该第一锁扣板面对该第一插座侧,且界定出一相对于该第一插座呈左右侧位置对称的第一容置槽;该反转插座模块的第二对位部一体形成于该第二锁扣板面对该第二插座侧,且界定出一相对于该第二插座呈左右侧位置不对称的第二容置槽;该标准插头的第一外壳还具有一第一壳体,该第三锁扣单元及该第三对位部设于该第一壳体的一第一外侧面,且该第三对位部相对该第三锁扣单元呈左右对称地凸出于该第一外侧面以容置于该第一容置槽;该反转插头的第二外壳还具有一第二壳体,该第四锁扣单元及该第四对位部设于该第二壳体的一第二外侧面,且该第四对位部相对该第四锁扣单元呈左右不对称地凸出于该第二外侧面以容置于该第二容置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容置槽相对于该第二插座的位置对比于该第一容置槽相对于该第一插座的位置较往左侧偏移;该第三对位部包括两个分别位于该第三锁扣单元左右两侧且相对称的第一保护块;该第四对位部包括两个分别位于该第四锁扣单元左右两侧的第二保护块,且该第四对位部位于左侧的第二保护块对比于该第三对位部位于左侧的第一保护块较往左侧凸伸,而该第四对位部位于右侧的第二保护块对比于该第三对位部位于右侧的第一保护块是由右侧缘往左内缩,以对应该第二容置槽往左偏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容置槽相对于该第二插座的位置对比于该第一容置槽相对于该第一插座的位置较往右侧偏移;该第三对位部包括两个分别位于该第三锁扣单元左右两侧且相对称的第一保护块;该第四对位部包括两个分别位于该第四锁扣单元左右两侧的第二保护块,且该第四对位部位于右侧的第二保护块对比于该第三对位部位于右侧的第一保护块较往右侧凸伸,而该第四对位部位于左侧的第二保护块对比于该第三对位部位于左侧的第一保护块是由左侧缘往右内缩,以对应该第二容置槽往右偏移。
8.一种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标准插座模块,包括:
两个第一插座,各具有一第一插接部,及
一第一导引框架,具有一第一框体、一第一锁扣板及一第一对位部,该第一框体套设于该两个第一插座并使该两个第一插接部彼此相间隔并排设置,该第一锁扣板由该第一框体的一侧延伸并与该两个第一插接部相间隔且该第一锁扣板具有分别对应该两个第一插接部的两个第一锁扣单元;
一反转插座模块,包括:
两个第二插座,各具有一第二插接部,及
一第二导引框架,具有一第二框体、一第二锁扣板及一第二对位部,该第二框体套设于该两个第二插座并使该两个第二插接部彼此相间隔并排设置,该第二锁扣板由该第二框体的一侧延伸并与该两个第二插接部相间隔且该第二锁扣板具有分别对应该两个第二插接部的两个第二锁扣单元;及
一连接线模块,包括:
一标准插头,具有一第一外壳及两个设于该第一外壳内并分别与该两个第一插接部相配合的第三插接部,该第一外壳具有两个分别与该第一锁扣单元相配合的第三锁扣单元及一与该第一对位部相配合的第三对位部,
一反转插头,具有一第二外壳及两个设于该第二外壳内并分别与该两个第二插接部相配合的第四插接部,该第二外壳具有两个分别与该两个第二锁扣单元相配合的第四锁扣单元及一与该第二对位部相配合的第四对位部,及
一电缆,连接该标准插头与该反转插头并将两者电连接,
其中该标准插头的第三对位部与该第二导引框架的第二对位部不兼容,该反转插头的第四对位部与该第一导引框架的第一对位部不兼容,使该标准插头的第三插接部不能与该反转插座模块的第二插接部插接,以及使该反转插头的第四插接部不能与该标准插座模块的第一插接部插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个第二插座与该第二锁扣板的位置关系相当于该两个第一插座分别相对该第一锁扣板沿一平行插接方向的轴旋转180度后的位置关系;该反转插头的第四插接部与该第四锁扣单元的位置关系相当于该标准插头的第三插接部分别相对该两个第三锁扣单元沿平行该插接方向的轴旋转180度后的位置关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个第三插接部分别包括平行相间隔的一第一子电路板及一第二子电路板,且该两个第四插接部分别包括另一组第一子电路板及第二子电路板,在该标准插头中,每一第三插接部的第一子电路板位于该第三锁扣单元与该第二子电路板之间且该第一、第二子电路板的第一板面朝向该第三锁扣单元,而在该反转插头中,每一第四插接部的第二子电路板位于该第四锁扣单元与该第一子电路板之间且该第一、第二子电路板的第二板面朝向该第四锁扣单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个第一插座设于一第一电路板上且该两个第一插接部位于该第一锁扣板与该第一电路板之间;该两个第二插座设于一第二电路板下且该第二锁扣板与该第二电路板位于该两个第二插接部的同一侧。
12.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标准插座模块的第一对位部一体形成于该第一锁扣板面对该两个第一插座侧,且界定出两个分别相对于该两个第一插座呈左右侧位置对称的第一容置槽并包括位于该两个第一容置槽之间的第一间隔块;
该反转插座模块的第二对位部一体形成于该第二锁扣板面对该两个第二插座侧,且界定出两个分别相对于该两个第二插座呈左右侧位置不对称的第二容置槽并包括位于该两个第二容置槽之间的第二间隔块,其中该两个第二容置槽相对于该两个第二插座的位置对比于该两个第一容置槽相对于该两个第一插座的位置分别较往左右两侧偏移而使该第二间隔块较宽于该第一间隔块;
该标准插头的第一外壳还具有一第一壳体,该两个第三锁扣单元及该第三对位部设于该第一壳体的一第一外侧面,且该第三对位部包括四个第一保护块,两两分别位于其中一第三锁扣单元的左右两侧以对应容置于其中一第一容置槽,而位于中间的两相邻第一保护块共同界定一第一让位空间以配合容置该第一间隔块;
该反转插头的第二外壳还具有一第二壳体,该两个第四锁扣单元及该第四对位部设于该第二壳体的一第二外侧面,且该第四对位部包括四个第二保护块,两两分别位于其中一第四锁扣单元的左右两侧以对应容置于其中一第二容置槽,而位于中间的两相邻第二保护块的宽度较小于外侧的两第二保护块以共同界定一第二让位空间,该第二让位空间较该第一让位空间宽以配合容置该第二间隔块,而且位于外侧的两第二保护块对比于该标准插头位于外侧的两第一保护块分别往左右两侧往外延伸以对应该等第二容置槽分别较往左右两侧偏移。
CN201410132028.0A 2013-04-09 2014-04-02 电连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039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6385U TWM462985U (zh) 2013-04-09 2013-04-09 電連接裝置
TW102206385 2013-04-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3956A CN104103956A (zh) 2014-10-15
CN104103956B true CN104103956B (zh) 2016-03-09

Family

ID=49772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3202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03956B (zh) 2013-04-09 2014-04-02 电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42927B2 (zh)
CN (1) CN104103956B (zh)
TW (1) TWM462985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100750A (ko) * 2016-02-26 2017-09-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쇄회로기판 연결구조 및 이를 갖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303051B2 (en) * 2020-07-20 2022-04-12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Dual circuit card pluggable modu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4951A (en) * 1994-02-23 1996-10-15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CN2891357Y (zh) * 2006-02-06 2007-04-18 廖生兴 一种侧翻式转换插头
TWM384443U (en) * 2008-09-09 2010-07-11 Molex Inc Guide frame and connector system
CN102804509A (zh) * 2010-03-19 2012-11-28 莫列斯公司 采用改进结构的插头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38474A (en) * 1995-08-30 1997-06-1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nti-snag latch assembly for a connector
JP3656830B2 (ja) * 2001-02-16 2005-06-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6884106B2 (en) * 2002-02-07 2005-04-26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7413461B2 (en) * 2004-12-17 2008-08-19 Molex Incorporated Connector guide with latch and connectors therefor
US7931485B2 (en) * 2008-04-29 2011-04-26 Molex Incorporated Connector with side flange
US8002572B2 (en) * 2009-07-15 2011-08-23 Luxi Electronics Corp. HDMI DIY field termination products
US20140193993A1 (en) * 2013-01-09 2014-07-10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lug connector having a releasing mechanism
TWM458000U (zh) * 2013-01-11 2013-07-21 Molex Taiwan Ltd 電連接裝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4951A (en) * 1994-02-23 1996-10-15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CN2891357Y (zh) * 2006-02-06 2007-04-18 廖生兴 一种侧翻式转换插头
TWM384443U (en) * 2008-09-09 2010-07-11 Molex Inc Guide frame and connector system
CN201845897U (zh) * 2008-09-09 2011-05-25 莫列斯公司 水平配置的连接器
CN102804509A (zh) * 2010-03-19 2012-11-28 莫列斯公司 采用改进结构的插头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02699A1 (en) 2014-10-09
CN104103956A (zh) 2014-10-15
US9142927B2 (en) 2015-09-22
TWM462985U (zh) 2013-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2831B (zh) 能够以优良空间效率实现电路板之间连接的连接器
CN102938522B (zh) 用于可插接模块的插座组件
CN102377035B (zh) 电连接器以及电路板组件
CN204835065U (zh) 连接器插座和电子设备
TWI625009B (zh) 電連接器組合
JP2013232372A5 (zh)
CN102957013A (zh) 线缆插头连接器、板端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JP5678234B2 (ja) プリント基板上の直接的な電気的コンタクト形成のためのプラグコネクタ
CN101369693A (zh) 电连接器
CN104103956B (zh) 电连接装置
TWI608674B (zh) 信號轉接裝置及轉接器總成
US10768375B2 (en) Electro-optical connectors
CN103441380B (zh) 一种防误插带锁紧的io连接器
CN203574202U (zh) 电连接器与排线的组件及具有组件的电子装置
TWI626804B (zh) 轉接器總成及轉接器
KR20170077631A (ko) 함체용 분리결합형 전원안전공급장치
CN203205666U (zh) 电连接装置
US9647383B2 (en) Right angle exit connector assembly
KR200473302Y1 (ko) 커넥터
JP2011018621A (ja) コネクタ部品、及びコネクタ
CN207925710U (zh) 一种用于连接电路板的连接模块
CN103762454B (zh) 接插件防呆结构
CN213602054U (zh) 一种组合式插座连接器
JP4758512B1 (ja) 電気部品の取付構造及びコネクタ用アダプタ
TWI542081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