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7338A - 一种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97338A CN104097338A CN201410272201.7A CN201410272201A CN104097338A CN 104097338 A CN104097338 A CN 104097338A CN 201410272201 A CN201410272201 A CN 201410272201A CN 104097338 A CN104097338 A CN 1040973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valve
- plc
- relay
- programmable logic
- pneumatic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28—Shaping operations therefor
- B29C70/30—Shaping by lay-up, i.e. applying fibres, tape or broadsheet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Shaping by spray-up, i.e. spraying of fibres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 B29C70/38—Automated lay-up, e.g. using robots, laying filaments according to predetermined patter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1/00—Handling, e.g. feeding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storage of plastics material before moulding; Automation, i.e. automated handling lines in plastics processing plants, e.g. using manipulators or robots
- B29C31/04—Feeding of the material to be moulded, e.g. into a mould cavity
- B29C31/08—Feeding of the material to be moulded, e.g. into a mould cavity of preforms to be moulded, e.g. tablets, fibre reinforced preforms, extruded ribbons, tubes or profiles; Manipulat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eeding preforms, e.g. supports convey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02—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incorporated heating or cool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28—Shaping operations therefor
- B29C70/5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e.g. feeding or storage of prepregs or SMC after impregnation or during age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G47/91—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corporating pneumatic, e.g. suction, grip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控制系统;包括空压气路控制机构、真空气路控制机构和控制电路;所述空压气路控制机构包括大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大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小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小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上模具升降气路控制机构、上模具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压料板气路控制机构、顺理圈升降气路控制机构、气源处理元件、空气压缩机、第一空压电磁阀、第二空压电磁阀、主干空压气路和第一至第十空压支路;其有益效果是减少了用工,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弹头盔布料铺设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士兵的防弹头盔的制作由多个大料片和多个小料片铺片组成,大、小料片为浸胶芳纶布按尺寸经过裁剪而成,每个大料片上均匀的有四个剪缝,在制作过程中依次铺4片大料片然后再铺1片小料片,铺片工序全部采用人工手动铺布,需要大量的人工,而且这样的手工铺片不能保证每个料片之间准确间隔固定角度,不能使接缝处均匀散开,使铺好的料片之间不均匀,造成铺片不均,导致成品头盔上的各点薄厚不一致,使头盔防弹各个部位性能不一致,影响了产品质量,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精确自动铺片,每个大料片的剪口重叠处均匀错开,头盔头顶部分薄厚均匀,保证防弹头盔防弹效果的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控制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控制系统,包括空压气路控制机构、真空气路控制机构和控制电路;所述空压气路控制机构包括大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大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小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小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上模具升降气路控制机构、上模具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压料板气路控制机构、顺理圈升降气路控制机构、气源处理元件、空气压缩机、第一空压电磁阀、第二空压电磁阀、主干空压气路和第一至第十空压支路;所述真空气路机构包括真空泵、缓冲罐、第一真空电磁阀、第二真空电磁阀、第一至第四真空吸盘、第五真空吸盘、主干真空气路和第一至第二真空支路;
所述大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电磁阀、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第一空压诱导止回阀、第二空压诱导止回阀、第一单向节流阀和第二单向节流阀;
所述大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二电磁阀、大料片往返气缸、第三单向节流阀和第四单向节流阀;
所述上模具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三电磁阀、上模具升降气缸、第五单向节流阀和第六单向节流阀;
所述上模具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四电磁阀、上模具往返气缸、第七单向节流阀和第八单向节流阀;
所述压料板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五电磁阀、第一大料片压料气缸、第二大料片压料气缸和第三大料片压料气缸;
所述顺理圈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六电磁阀和顺理圈升降气缸;
所述小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七电磁阀、小料片往返气缸、第九单向节流阀和第十单向节流阀;
所述小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八电磁阀、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第三空压诱导止回阀、第四空压诱导止回阀、第十一单向节流阀和第十二单向节流阀;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开关电源U3、步进电机驱动器U2、步进电机M、光电开关SQ6、磁感应开关SQ7、磁感应开关SQ10-SQ17、磁感应开关SQ20-SQ24、启动开关SB0、停止开关SB1、急停开关SB2、复位开关SB3、手动\自动转换开关SB4、手动步进开关SB5、继电器J4-J7、继电器J10-J13、继电器J14-J17、继电器J20-J27、二极管D1-D20、指示灯L1-L2和报警器HA;
所述气源处理元件的输入端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的输出端通过气管相连通;
所述气源处理元件的输出端接在所述主干空压气路上;所述第一至第十空压支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主干空压气路上;
所述第一空压支路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二空压支路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三空压支路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升降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四空压支路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往返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五空压支路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压料板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六空压支路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顺理圈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七空压支路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八空压支路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九空压支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至第四真空吸盘的相应接口;所述第一空压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九空压支路上;
所述第十空压支路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五真空吸盘的相应接口;所述第二空压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十空压支路上;
所述真空泵的输入端接所述缓冲罐的输出端;所述缓冲罐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主干真空气路上;所述第一至第二真空支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主干真空气路上;
所述第一真空支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至第四真空吸盘的相应接口;所述第一真空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真空支路上;
所述第二真空支路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五真空吸盘的相应接口;所述第二真空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二真空支路上;
所述第一电磁阀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一空压支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一气路接口A 分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依次经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第一空压诱导止回阀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的有杆腔气口,另一条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二空压诱导止回阀的气控端口;
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二气路接口B分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依次经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第一空压诱导止回阀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的无杆腔气口,另一条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一空压诱导止回阀的气控端口;
所述第二电磁阀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二空压支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气路接口A经所述第三单向节流阀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往返气缸的有杆腔气口;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气路接口B经所述第四单向节流阀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往返气缸的无杆腔气口;
所述第三电磁阀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三空压支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一气路接口A经所述第五单向节流阀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升降气缸的有杆腔气口;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二气路接口B经所述第六单向节流阀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升降气缸的无杆腔气口;
所述第四电磁阀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四空压支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第一气路接口A经所述第七单向节流阀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往返气缸的有杆腔气口;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第二气路接口B经所述第八单向节流阀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往返气缸的无杆腔气口;
所述第五电磁阀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五空压支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五电磁阀的第一气路接口A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大料片压料气缸、第二大料片压料气缸和第三大料片压料气缸的无杆腔气口;所述第五电磁阀的第二气路接口B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大料片压料气缸、第二大料片压料气缸和第三大料片压料气缸的有杆腔气口;
所述第六电磁阀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六空压支路的输出端;所述第六电磁阀的第一气路接口A连接于所述顺理圈升降气缸的无杆腔气口;所述第六电磁阀的第二气路接口B连接于所述顺理圈升降气缸的有杆腔气口;
所述第七电磁阀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七空压支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七电磁阀的第一气路接口A经所述第九单向节流阀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往返气缸的无杆腔气口;所述第七电磁阀的第二气路接口B经所述第十单向节流阀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往返气缸的有杆腔气口;
所述第八电磁阀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八空压支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八电磁阀的第一气路接口A 分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依次经所述第十一单向节流阀、第三空压诱导止回阀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的无杆腔气口,另一条支路连接于所述第四空压诱导止回阀的气控端口;
所述第八电磁阀的第二气路接口B分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依次经所述第十二单向节流阀、第四空压诱导止回阀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的有杆腔气口,另一条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三空压诱导止回阀的气控端口;
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第一公共端COM1接所述开关电源U3的第一公共端COM1;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第二只第五公共端COM2-COM5分别接所述开关电源U3的第二公共端COM2;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0端接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U2的负向脉冲输入端2脚;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端接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U2的负向方向输入端4脚;
所述开关电源U3的交流火线电源端L1接220V交流电源火线;所述开关电源U3的交流零线电源端N1接220V交流电源零线;
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U2的正向脉冲输入端1脚和正向方向输入端3脚分别接所述开关电源U3的+5V直流电压输出端;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U2的输出端O1-O3分别接所述步进电机M的三相电压输入端;
所述继电器J4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4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5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2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5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6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3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6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7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4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7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
所述继电器J10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5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0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1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6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1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2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7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2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3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8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3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
所述继电器J14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9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4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5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0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5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6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1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6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7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2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7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
所述继电器J20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3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0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1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4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1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2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5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2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3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6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3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
所述继电器J24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7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4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5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8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5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6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9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6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7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20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7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
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交流火线电源端L接220V交流电源火线;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交流零线电源端N接220V交流电源零线;
所述启动开关SB0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0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停止开关SB1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急停开关SB2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复位开关SB3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3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手动/自动转换开关SB4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4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手动步进开关SB5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5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光电开关SQ6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6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7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7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0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0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1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1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2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2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3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3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4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4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5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5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6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6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7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7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20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0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21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1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22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2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23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3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24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4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右电磁线圈HV1-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左电磁线圈HV1-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左电磁线圈HV2-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右电磁线圈HV2-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0的常开触点J10-1与所述第八电磁阀的右电磁线圈HV3-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压火线和220V交流电压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1的常开触点J11-1与所述第八电磁阀的左电磁线圈HV3-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2的常开触点J12-1与所述第七电磁阀的右电磁线圈HV4-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3的常开触点J13-1与所述第七电磁阀的左电磁线圈HV4-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4的常开触点J14-1与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右电磁线圈HV5-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5的常开触点J15-1与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左电磁线圈HV5-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6的常开触点J16-1与所述第四电磁阀的右电磁线圈HV6-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7的常开触点J17-1与所述第四电磁阀的左电磁线圈HV6-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20的常开触点J20-1与所述第一真空电磁阀的电磁线圈HV7-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1-1与所述第二真空电磁阀的电磁线圈HV8-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22的常开触点J22-1与所述第一空压电磁阀的电磁线圈HV9-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23的常开触点J23-1与所述第二空压电磁阀的电磁线圈HV10-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24的常开触点J24-1与所述第五电磁阀的电磁线圈HV11-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27的常开触点J27-1与所述第六电磁阀的电磁线圈HV12-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25的常开触点J25-1与所述指示灯L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指示灯L2和报警器HA的并联电路与所述继电器J26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将每顶头盔手工铺片过程,每个步骤,每个动作分别进行了记录、分解,去掉多余动作,确定采用气压传动,真空吸引,恒温加热等技术手段实现自动化,整个工作过程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统一指挥协调,技术工艺参数可即时修改并通过触摸屏完成,气动、电路配件采用大功率小型化制式、高可靠性能、长寿命、低能耗元器件并较多的采用了低耗先进、精确控制等技术手段,使整个气路及电路精简、节能、高效并且维护直观方便。
采用人工手动铺片,需2人协作配合进行,每顶头盔用时20-30分钟,采用本发明每顶头盔铺片用时5-7分钟,并且可以一人多机使用,在绝对保证铺片质量产量前提下,减少了用工,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产品质量问题和返工损失,充分满足了军用防弹头盔生产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3为控制电路的各继电器常开触点控制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5为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结构示意图。
在图1-5中,1——第一电磁阀, 2——第二电磁阀, 3——第八电磁阀, 4——第七电磁阀, 5——第三电磁阀, 6——第四电磁阀, 7——第一真空电磁阀, 8——第二真空电磁阀, 9——第一空压电磁阀, 10——第二空压电磁阀, 11——第五电磁阀, 12——第六电磁阀,13——第一空压诱导止回阀,14——第二空压诱导止回阀,15——第三空压诱导止回阀,16——第四空压诱导止回阀,17——第一单向节流阀,18——第二单向节流阀,19——第三单向节流阀,20——第四单向节流阀,21——第五单向节流阀,22——第六单向节流阀,23——第七单向节流阀,24——第八单向节流阀,25——第九单向节流阀,26——第十单向节流阀,27——第十一单向节流阀,28——第十二单向节流阀,29——第一大料片压料气缸,30——第二大料片压料气缸,31——第三大料片压料气缸,32——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3——大料片往返气缸,34——上模具升降气缸, 35——上模具往返气缸, 36——小料片往返气缸, 37——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 38——理顺圈升降气缸,39——第一真空吸盘, 40——第二真空吸盘, 41——第三真空吸盘,42——第四真空吸盘,43——第五真空吸盘,44——缓冲罐,45——真空泵,46——气源处理元件,47——空气压缩机,48——主干空压气路,49——第一空压支路, 50——第二空压支路,51——第三空压支路,52——第四空压支路,53——第五空压支路,54——第六空压支路,55——第七空压支路,56——第八空压支路,57——第九空压支路,58——第十空压支路,59——主干真空气路,60——第一真空支路,61——第二真空支路, B0——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的原位,B 中 ——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的中位,B1——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的终位,C0——大料片往返气缸的原位,C1——大料片往返气缸的终位,D0——上模具升降气缸的原位,D1——上模具升降气缸的终位,E0——上模具往返气缸的原位,E1——上模具往返气缸的终位,G0——小料片往返气缸的原位,G1——小料片往返气缸的终位,F0——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的原位,F 中 ——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的中位,F1——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的终位,101-M8002即初始化脉冲,102-自动启动开关SB0,103-光电开关SQ6,104-磁感应开关SQ7,105-磁感应开关SQ10,106-磁感应开关SQ11,107-磁感应开关SQ12,108-磁感应开关SQ13,109-磁感应开关SQ14,110-磁感应开关SQ15,111-磁感应开关SQ16,112-磁感应开关SQ20,113-磁感应开关SQ21,114-磁感应开关SQ22,115-磁感应开关SQ23,116-磁感应开关SQ24,117-输出步进电机脉冲信号PU,118-继电器J4,119-继电器J5,120-继电器J6,121-继电器J7,122-继电器J10,123-继电器J11,124-继电器J12,125-继电器J13,126-继电器J14,127-继电器J15,128-继电器J16,129-继电器J17,130-继电器J20,131-继电器J21,132-继电器J22,133-继电器J23,134-继电器J27,135-大片吸片时间T0,136-大片放片时间T1,137-料芯下压延时T2,138-小片吸片时间T5,139-小片上升延时T54,140-小片放片时间T6,Si-顺序执行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5所示的实施例可知,它包括空压气路控制机构、真空气路控制机构和控制电路;所述空压气路控制机构包括大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大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小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小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上模具升降气路控制机构、上模具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压料板气路控制机构、顺理圈升降气路控制机构、气源处理元件46、空气压缩机47、第一空压电磁阀9、第二空压电磁阀10、主干空压气路48以及第一空压支路49至第十空压支路58;所述真空气路机构包括真空泵45、缓冲罐44、第一真空电磁阀7、第二真空电磁阀8、第一真空吸盘39至第四真空吸盘42、第五真空吸盘43、主干真空气路59、第一真空支路60和第二真空支路61;
所述大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电磁阀1、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2、第一空压诱导止回阀13、第二空压诱导止回阀14、第一单向节流阀17和第二单向节流阀18;
所述大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二电磁阀2、大料片往返气缸33、第三单向节流阀19和第四单向节流阀20;
所述上模具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三电磁阀5、上模具升降气缸34、第五单向节流阀21和第六单向节流阀22;
所述上模具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四电磁阀6、上模具往返气缸35、第七单向节流阀23和第八单向节流阀24;
所述压料板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五电磁阀11、第一大料片压料气缸29、第二大料片压料气缸30和第三大料片压料气缸31;
所述顺理圈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六电磁阀12和顺理圈升降气缸38;
所述小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七电磁阀4、小料片往返气缸36、第九单向节流阀25和第十单向节流阀26;
所述小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八电磁阀3、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7、第三空压诱导止回阀15、第四空压诱导止回阀16第十一单向节流阀27和第十二单向节流阀28;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开关电源U3、步进电机驱动器U2、步进电机M、光电开关SQ6、磁感应开关SQ7、磁感应开关SQ10-SQ17、磁感应开关SQ20-SQ24、启动开关SB0、停止开关SB1、急停开关SB2、复位开关SB3、手动\自动转换开关SB4、手动步进开关SB5、继电器J4-J7、继电器J10-J13、继电器J14-J17、继电器J20-J27、二极管D1-D20、指示灯L1-L2和报警器HA;
所述气源处理元件46的输入端与所述空气压缩机47的输出端通过气管相连通;
所述气源处理元件46的输出端接在所述主干空压气路48上;所述第一空压支路49至第十空压支路58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主干空压气路48上;
所述第一空压支路49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二空压支路50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三空压支路51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升降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四空压支路52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往返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五空压支路53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压料板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六空压支路54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顺理圈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七空压支路55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八空压支路56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九空压支路57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空压支路49至第四真空吸盘42的相应接口;所述第一空压电磁阀9设置于所述第九空压支路57上;
所述第十空压支路58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五真空吸盘43的相应接口;所述第二空压电磁阀10设置于所述第十空压支路58上;
所述真空泵45的输入端接所述缓冲罐44的输出端;所述缓冲罐44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主干真空气路59上;所述第一真空支路60和第二真空支路6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主干真空气路59上;
所述第一真空支路60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真空吸盘39至第四真空吸盘42的相应接口;所述第一真空阀7设置于所述第一真空支路60上;
所述第二真空支路61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五真空吸盘43的相应接口;所述第二真空电磁阀8设置于所述第二真空支路61上;
所述第一电磁阀1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一空压支路49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电磁阀1的第一气路接口A 分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依次经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17、第一空压诱导止回阀13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2的有杆腔气口,另一条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二空压诱导止回阀14的气控端口;
所述第一电磁阀1的第二气路接口B分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依次经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18、第一空压诱导止回阀14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2的无杆腔气口,另一条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一空压诱导止回阀13的气控端口;
所述第二电磁阀2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二空压支路50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电磁阀2的第一气路接口A经所述第三单向节流阀19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往返气缸33的有杆腔气口;所述第二电磁阀2的第二气路接口B经所述第四单向节流阀20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往返气缸33的无杆腔气口;
所述第三电磁阀5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三空压支路51的输出端;
所述第三电磁阀5的第一气路接口A经所述第五单向节流阀21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升降气缸34的有杆腔气口;所述第三电磁阀5的第二气路接口B经所述第六单向节流阀22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升降气缸34的无杆腔气口;
所述第四电磁阀6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四空压支路52的输出端;
所述第四电磁阀6的第一气路接口A经所述第七单向节流阀23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往返气缸35的有杆腔气口;所述第四电磁阀6的第二气路接口B经所述第八单向节流阀24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往返气缸35的无杆腔气口;
所述第五电磁阀11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五空压支路53的输出端;所述第五电磁阀11的第一气路接口A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大料片压料气缸29、第二大料片压料气缸30和第三大料片压料气缸31的无杆腔气口;所述第五电磁阀11的第二气路接口B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大料片压料气缸29、第二大料片压料气缸30和第三大料片压料气缸31的有杆腔气口;
所述第六电磁阀12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六空压支路54的输出端;所述第六电磁阀12的第一气路接口A连接于所述顺理圈升降气缸38的无杆腔气口;所述第六电磁阀12的第二气路接口B连接于所述顺理圈升降气缸38的有杆腔气口;
所述第七电磁阀4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七空压支路55的输出端;
所述第七电磁阀4的第一气路接口A经所述第九单向节流阀25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往返气缸36的无杆腔气口;所述第七电磁阀4的第二气路接口B经所述第十单向节流阀26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往返气缸36的有杆腔气口;
所述第八电磁阀3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八空压支路56的输出端;
所述第八电磁阀3的第一气路接口A 分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依次经所述第十一单向节流阀27、第三空压诱导止回阀15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7的无杆腔气口,另一条支路连接于所述第四空压诱导止回阀16的气控端口;
所述第八电磁阀3的第二气路接口B分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依次经所述第十二单向节流阀28、第四空压诱导止回阀16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7的有杆腔气口,另一条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三空压诱导止回阀15的气控端口;
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第一公共端COM1接所述开关电源U3的第一公共端COM1;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第二只第五公共端COM2-COM5分别接所述开关电源U3的第二公共端COM2;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0端接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U2的负向脉冲输入端2脚;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端接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U2的负向方向输入端4脚;
所述开关电源U3的交流火线电源端L1接220V交流电源火线;所述开关电源U3的交流零线电源端N1接220V交流电源零线;
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U2的正向脉冲输入端1脚和正向方向输入端3脚分别接所述开关电源U3的+5V直流电压输出端;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U2的输出端O1-O3分别接所述步进电机M的三相电压输入端;
所述继电器J4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4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5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2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5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6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3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6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7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4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7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
所述继电器J10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5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0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1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6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1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2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7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2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3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8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3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
所述继电器J14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9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4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5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0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5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6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1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6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7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2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7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
所述继电器J20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3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0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1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4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1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2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5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2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3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6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3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
所述继电器J24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7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4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5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8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5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6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9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6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7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20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7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
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交流火线电源端L接220V交流电源火线;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交流零线电源端N接220V交流电源零线;
所述启动开关SB0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0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停止开关SB1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急停开关SB2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复位开关SB3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3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手动/自动转换开关SB4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4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手动步进开关SB5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5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光电开关SQ6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6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7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7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0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0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1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1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2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2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3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3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4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4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5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5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6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6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7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7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20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0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21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1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22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2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23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3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24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4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与所述第一电磁阀1的右电磁线圈HV1-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与所述第一电磁阀1的左电磁线圈HV1-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与所述第二电磁阀2的左电磁线圈HV2-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与所述第二电磁阀2的右电磁线圈HV2-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0的常开触点J10-1与所述第八电磁阀3的右电磁线圈HV3-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压火线和220V交流电压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1的常开触点J11-1与所述第八电磁阀3的左电磁线圈HV3-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2的常开触点J12-1与所述第七电磁阀4的右电磁线圈HV4-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3的常开触点J13-1与所述第七电磁阀4的左电磁线圈HV4-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4的常开触点J14-1与所述第三电磁阀5的右电磁线圈HV5-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5的常开触点J15-1与所述第三电磁阀5的左电磁线圈HV5-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6的常开触点J16-1与所述第四电磁阀6的右电磁线圈HV6-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7的常开触点J17-1与所述第四电磁阀6的左电磁线圈HV6-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20的常开触点J20-1与所述第一真空电磁阀7的电磁线圈HV7-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1-1与所述第二真空电磁阀8的电磁线圈HV8-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22的常开触点J22-1与所述第一空压电磁阀9的电磁线圈HV9-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23的常开触点J23-1与所述第二空压电磁阀10的电磁线圈HV10-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24的常开触点J24-1与所述第五电磁阀11的电磁线圈HV11-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27的常开触点J27-1与所述第六电磁阀12的电磁线圈HV12-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25的常开触点J25-1与所述指示灯L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指示灯L2和报警器HA的并联电路与所述继电器J26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气源处理元件46的型号为GL300-10;所述空气压缩机47的型号为W1.0/7;所述第一空压电磁阀9和第二空压电磁阀10的型号均为2WL050-10;所述真空泵45的型号为2X-8C;所述缓冲罐44的型号为JDRC-1114;第一空压电磁阀9和第二真空电磁阀8的型号均为2WL050-10;所述第一真空吸盘39至第四真空吸盘42的型号均为PAFS3515NBR;所述第五真空吸盘43的型号为PAFS2015NBR;所述第一电磁阀1、第二电磁阀2、第三电磁阀5、第四电磁阀6、第七电磁阀4、第八电磁阀3的型号均为4V230C-08;所述第五电磁阀11和第六电磁阀12的型号均4V210C-08;所述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2的型号为MAL25×600-S;所述大料片往返气缸33的型号为SE32×600-S;所述上模具升降气缸34的型号为SC40×500-S;所述上模具往返气缸35的型号为SE32×500-S;所述第一大料片压料气缸29、第二大料片压料气缸30、第三大料片压料气缸31的型号均为MK20×40;所述顺理圈升降气缸38的型号为MD16×30;所述小料片往返气缸36的型号为SE32×500-S;所述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7的型号为MAL25×500-S;所述第一空压诱导止回阀13至第四空压诱导止回阀16的型号均为PC-02;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17至第十二单向节流阀28的型号均为ALS8-01。
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型号为FX3U-64M;所述开关电源U3的型号为D-120B/110-220V;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U2的型号为SEA3D720/AC110-220V;所述步进电机M的型号为YSD31112-KA;所述光电开关SQ6的型号为E3X-NA11;所述磁感应开关SQ7、磁感应开关SQ10-SQ11、磁感应开关SQ14-SQ16的型号均为CS1-M;所述磁感应开关SQ12-SQ13、磁感应开关SQ17、磁感应开关SQ20、磁感应开关SQ23-SQ24的型号均为CS1-E;所述磁感应开关SQ21-SQ22的型号均为CS1-A;所述所述启动开关SB0、停止开关SB1、急停开关SB2、复位开关SB3、手动/自动转换开关SB4的型号均为NP4;所述手动步进开关SB5的型号为NP4-X21;所述继电器J4-J7、继电器J10-J17、继电器J20-J27的型号均为SJ2S-05B;所述二极管D1-D20的型号为IN4007;所述指示灯L1-L2的型号均为TL-70LS/r23 AC/DC 24V;所述报警器HA的型号为TL-71LBI/23。
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见图5)的压料板包括位于矩形料台上方的第一压料板、第二压料板以及第三压料板,它们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大料片压料气缸29、第二大料片压料气缸30和第三大料片压料气缸31的活塞杆顶端上;
所述小料片往返气缸36活塞杆端固定设置在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取送小料片门架一个边框下部外侧的取送小料片折板上,所述小料片往返气缸36的气缸端固定设置在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小料片往返气缸安装架上,所述取送小料片往返气缸安装架固定设置在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架体横梁上;
所述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7固定设置在取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送小料片门架的上槛中部,所述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7的活塞杆下端固定设置在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取送小料片连接板一侧上;
所述大料片往返气缸33的活塞杆端固定设置在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取送大料片门架边框下部外侧的取送大料片折板上,大料片往返气缸33的气缸端与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取送大料片驱动气缸安装架铰连,所述取送大料片驱动气缸安装架固定设置在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架体的横梁上;
所述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2固定设置在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取送大料片门架的上槛中部,所述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2的活塞杆下端通过导向连接板一侧固定设置在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铰接座上;
所述上模具升降气缸34气缸端固定设置在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上模具气缸固定板底部,所述上模具升降气缸34活塞杆端固定设置在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上模具升降气缸固定柱上端;
所述上模具往返气缸35的活塞杆端固定设置在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上模具气缸固定折板上,所述上模具往返气缸35的气缸端与固定设置在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架体横梁上的上模具驱动气缸安装架相铰连;
所述顺理圈升降气缸38固定设置在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U形安装架边框外侧,顺理圈升降气缸38的活塞杆上端固定设置顶板,所述顶板位于顺理圈支架下部,顺理圈升降气缸38的活塞杆向上运动带动顶板将顺理圈抬起;
第一真空吸盘39、第二真空吸盘40、第三真空吸盘41、第四真空吸盘42分别固定设置在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第一至第四吸盘安装座外侧端的支耳上,第一至第四吸盘安装座内侧端分别与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第一至第四大料片吸盘连接杆的一端固定,第一至第四大料片吸盘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均匀的与铰接座铰连;
所述第五真空吸盘43固定设置在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取送小料片连接板的另一侧上,所述第五真空吸盘43的盘口向下位于取送小料片连接板下方;
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控制电路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开关电源U3、步进电机驱动器U2、步进电机M、光电开关[原位]SQ6、磁感应开关SQ7、磁感应开关SQ10-SQ17、磁感应开关SQ20-SQ24、启动开关SB0、停止开关SB1、急停开关SB2、复位开关SB3、手动/自动转换开关SB4、手动步进开关SB5、继电器J4-J7、继电器J10-J13、继电器J14-J17、继电器J20-J27、二极管D1-D20、指示灯L1-L2和报警器HA。
磁感应开关SQ11设置于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的原位B0;磁感应开关SQ10设置于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的中位B中;磁感应开关SQ7设置于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的终位B1;磁感应开关SQ12设置于大料片往返气缸的原位C0;磁感应开关SQ13设置于大料片往返气缸的终位C1;磁感应开关SQ21设置于上模具升降气缸的原位D0;磁感应开关SQ22设置于上模具升降气缸的终位D1;磁感应开关SQ23设置于上模具往返气缸的原位E0;磁感应开关SQ24设置于上模具往返气缸的终位E1;磁感应开关SQ17设置于小料片往返气缸的原位G0;磁感应开关SQ20设置于小料片往返气缸的终位G1;磁感应开关SQ14设置于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的原位F0;磁感应开关SQ15设置于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的中位F中;磁感应开关SQ16设置于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的终位F1。
设铺设的料片总数为N,每铺设4片大料片铺1片小料片,共铺13片大料片3片小料片;计数从1-16,其中铺设第5料片、第10料片、第15料片时为铺设小料片,其余均为大料片。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见图4)如下:
(1)将手动/自动转换开关SB4扭至手动档,继电器J6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6-1闭合,第二电磁阀2的左电磁线圈HV2-2接通电源,第二电磁阀2处于左位,大料片往返气缸33有杆腔进气,前进到下模具正上方,磁感应开关SQ13接通,继电器J6的线圈断电,其常开触点J6-1断开,第二电磁阀2的左电磁线圈HV2-2断电,第二电磁阀2处于中位;
(2)手动步进开关SB5扭至启动档,继电器J24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24-1闭合,第五电磁阀11的电磁线圈HV11-1接通电源,第五电磁阀11处于左位,第一大料片压料气缸29、第二大料片压料气缸30、第三大料片压料气缸31的无杆腔进气,压料板抬起;
(3)手工将大、小料片放到正确位置,将手动步进开关SB5旋回停止档, 继电器J7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7-1闭合,第二电磁阀2的右电磁线圈HV2-1接通电源,第二电磁阀2处于右位,大料片往返气缸33无杆腔进气,活塞杆伸出,回到其原位C0,磁感应开关SQ12接通,继电器J7的线圈断电,其常开触点J7-1断开,第二电磁阀2的右电磁线圈HV2-1断电,第二电磁阀2处于中位;
(4)将手动/自动转换开关SB4旋回自动档位, 继电器J24的线圈断电,其常开触点J24-1断开,第五电磁阀11的电磁线圈HV1-1断电,第五电磁阀11处于右位,第一大料片压料气缸29、第二大料片压料气缸30、第三大料片压料气缸31的有杆腔进气,压料板压住剩余大料片;
(5)工作过程中,如遇紧急状况应迅速按下急停开关SB2,待故障排除将急停开关SB2复位,然后按下复位开关SB3,再接通启动开关SB0,则PLC程序运行中止,自动从头开始运行;如工作中按下停止开关SB1,则程序运行暂停,接通启动开关SB0则程序运行恢复并接着继续往下运行.
(6)把启动开关SB0按至接通位置,指示灯L1(绿灯)亮,控制系统接通,PLC初始化,光电开关SQ6接通;
(7)继电器J24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24-1闭合,第五电磁阀11的电磁线圈HV11-1接通电源,第五电磁阀11处于左位,第一大料片压料气缸29、第二大料片压料气缸30、第三大料片压料气缸31的无杆腔进气,压料板抬起;
(8)继电器J4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4-1闭合,第一电磁阀1的右电磁线圈HV1-1接通电源,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2的无杆腔进气,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2下降至其中位
B 中 ,磁感应开关SQ10接通;则继电器J4的线圈断电,第一电磁阀1的右电磁线圈HV1-1断电,第一电磁阀1处于中位;
(9)继电器J20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20-1闭合,第一真空电磁阀7的电磁线圈HV7-1接通电源,第一真空吸盘39、第二真空吸盘40、第三真空吸盘41、第四真空吸盘42接通真空吸住大料片;
(10)继电器J5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5-1闭合,第一电磁阀1的左电磁线圈HV1-2接通电源,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2的有杆腔进气,上升回原位B0,磁感应开关SQ11接通;则继电器J5的线圈断电,第一电磁阀1的左电磁线圈HV1-2断电,电磁阀HV1处于中位;
(11)继电器J24的线圈断电,其常开触点J24-1断开,第五电磁阀11的电磁线圈HV1-1断电,第五电磁阀11处于右位,第一大料片压料气缸29、第二大料片压料气缸30、第三大料片压料气缸31的有杆腔进气,压料板压住剩余大料片;
(12)继电器J27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27-1闭合,第六电磁阀12的电磁线圈HV12-1接通电源,第六电磁阀12处于左位,顺理圈升降气缸38的无杆腔进气,抬起顺理圈以防接下来运动过程中碰到已铺好的料片;
(13)继电器J6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6-1闭合,第二电磁阀2的左电磁线圈HV2-2接通电源,第二电磁阀2处于左位,大料片往返气缸33有杆腔进气,送料到下模具正上方,磁感应开关SQ13接通,继电器J6的线圈断电,其常开触点J6-1断开,第二电磁阀2的左电磁线圈HV2-2断电,第二电磁阀2处于中位;
(14)步进电机驱动器U2接通,步进电机M带着下模具旋转,当N=1时,步进电机不转,此时下模具所处位置规定为零位,光电开关SQ6接通;N>1时,每次同向转动的角度为30°;
(15)继电器J27的线圈断电,其常开触点J27-1断开,第六电磁阀12的电磁线圈HV12-1断电,第六电磁阀12处于右位,顺理圈升降气缸38的有杆腔进气,放下顺理圈;
(16)继电器J4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4-1闭合,第一电磁阀1的右电磁线圈HV1-1接通电源,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2的无杆腔进气,大料片下降并对折收拢穿过顺理圈,放到下模具中,磁感应开关SQ7接通,设定平铺第一个大料片时下模具所处位置为零位;
(17)继电器J20的线圈断电,其常开触点J20-1断开,第一真空电磁阀7的电磁线圈HV7-1断电,第一真空电磁阀7处于左位,第一真空吸盘39、第二真空吸盘40、第三真空吸盘41、第四真空吸盘42断开真空;同时继电器J22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22-1闭合,第一空压阀9的电磁线圈HV9-1接通电源,第一空压电磁阀9处于左位,接通压缩空气并延时0.1~0.2s,确保真空吸盘与大料片分开,然后继电器J22的线圈断电,其常开触点J22-1断开,第一空压电磁阀9的电磁线圈HV9-1断电,第一空压电磁阀9处于右位;
(18)继电器J5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5-1闭合,第一电磁阀1的左电磁线圈HV1-2接通电源,第一电磁阀1处于左位,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2的有杆腔进气,上升回至其原位B0,磁感应开关SQ11接通;则继电器J5的线圈断电,第一电磁阀1的左电磁线圈HV1-2断电,第一电磁阀1处于中位;
(19)继电器J27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27-1闭合,第六电磁阀12的电磁线圈HV12-1接通电源,第六电磁阀12处于左位,顺理圈升降气缸38的无杆腔进气,抬起顺理圈以防接下来运动过程中碰到已铺好的料片;
(20)继电器J7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7-1闭合,第二电磁阀2的右电磁线圈HV2-1接通电源,第二电磁阀2处于右位,大料片往返气缸33无杆腔进气,活塞杆伸出,回到其原位C0,磁感应开关SQ12接通,继电器J7的线圈断电,其常开触点J7-1断开,第二电磁阀2的右电磁线圈HV2-1断电,第二电磁阀2处于中位;
(21)继电器J27的线圈断电,其常开触点J27-1断开,第六电磁阀12的电磁线圈HV12-1断电,第六电磁阀12处于右位,顺理圈升降气缸38的有杆腔进气,放下顺理圈;
(22)继电器J16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16-1闭合,第四电磁阀6的右电磁线圈HV6-1接通电源,第四电磁阀6处于右位,上模具往返气缸35无杆腔进气,将上模具送到下模具正上方,上模具往返气缸35到达终位E1,磁感应开关SQ24接通;则继电器J16的线圈断电,第四电磁阀6的右电磁线圈HV6-1断电,第四电磁阀6处于中位;
(23) 继电器J14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14-1闭合,第三电磁阀5的右电磁线圈HV5-1接通电源,第三电磁阀5处于右位,上模具升降气缸34无杆腔进气,将上模具下降压到已铺好的大料片上(延时2~4s),上模具升降气缸34到达终位D1,磁感应开关SQ22接通;则继电器J14的线圈断电,第三电磁阀5的右电磁线圈HV5-1断电,第三电磁阀5处于中位;
(24)继电器J15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15-1闭合,第三电磁阀5的左电磁线圈HV5-2接通电源,第三电磁阀5处于左位,上模具升降气缸34有杆腔进气,将上模具上升缩回到原位,上模具升降气缸34到达其原位D0,磁感应开关SQ21接通,则继电器J15的线圈断电,第三电磁阀5的左电磁线圈HV5-2断电,第三电磁阀5处于中位;
(25)继电器J17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17-1闭合,第四电磁阀6的左电磁线圈HV6-2接通电源,第四电磁阀6处于左位,上模具往返气缸35有杆腔进气,上模具缩回到原位,上模具往返气缸35到达其原位E0,磁感应开关SQ23接通;则继电器J17的线圈断电,第四电磁阀6的左电磁线圈HV6-2断电,第四电磁阀6处于中位;
(26)如果N不等于5、10或15,则返回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7);如果N为5、10或15,则继续工作过程(27);
(27)继电器J10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10-1闭合,第八电磁阀3的左电磁线圈HV3-2接通电源,第八电磁阀3处于左位,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7无杆腔进气,活塞杆带着小吸盘伸出下降到中位F中,压住小料片,磁感应开关SQ15接通;则继电器J10的线圈断电,其常开触点J10-1断开,第八电磁阀3的左电磁线圈HV3-2断电,第八电磁阀3处于中位;
(28)继电器J21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21-1闭合,第二真空电磁阀8的电磁线圈HV8-1接通电源,第五真空吸盘43接通真空吸住小料片;
(29)继电器J11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11-1闭合,第八电磁阀3的右电磁线圈HV3-1接通电源,第八电磁阀3处于右位,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7有杆腔进气,小吸盘吸住小料片上升回原位,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7到达其原位F0,磁感应开关SQ14接通;则继电器J11的线圈断电,其常开触点J11-1断开,第八电磁阀3的右电磁线圈HV3-1断电,第八电磁阀3处于中位;
(30)继电器J13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13-1闭合,第七电磁阀4的右电磁线圈HV4-1接通电源,第七电磁阀4处于右位,小料片往返气缸36有杆腔进气,活塞杆缩回,将小吸盘吸住的小料片送到下模具正上方,小料片往返气缸36达到其终位G1,磁感应开关SQ20接通;则继电器J13的线圈断电,其常开触点J13-1断开,第七电磁阀4的右电磁线圈HV4-1断电,第七电磁阀4处于中位;
(31)步进电机驱动器U2接通,步进电机M带着下模具反向旋转,由当前位置转回零位;
(32)继电器J10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10-1闭合,第八电磁阀3的左电磁线圈HV3-2接通电源,第八电磁阀3处于左位,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7无杆腔进气,将小料片送到下模具内,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7达到其终位F1,磁感应开关SQ16接通;则继电器J10的线圈断电,其常开触点J10-1断开,第八电磁阀3的左电磁线圈HV3-2断电,第八电磁阀3处于中位;
(33)继电器J21的线圈断电,其常开触点J21-1断开,第二真空电磁阀8的电磁线圈HV8-1断电,第二真空电磁阀8处于左位,第五真空吸盘43切断真空;同时继电器J23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23-1闭合,第二空压电磁阀10的电磁线圈HV10-1接通电源,第二空压电磁阀10处于左位,接通小吸盘的压缩空气,将小料片与小吸盘彻底分离,延时0.1-0.2s后,然后继电器J23的线圈断电,其常开触点J23-1断开,第二空压电磁阀10的电磁线圈HV10-1断电,第二空压电磁阀10处于右位;
(34)继电器J11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11-1闭合,第八电磁阀3的右电磁线圈HV3-1接通电源,第八电磁阀3处于右位,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7有杆腔进气,小吸盘上升回原位,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7到达其原位F0,磁感应开关SQ14接通;则继电器J11的线圈断电,其常开触点J11-1断开,第八电磁阀3的右电磁线圈HV3-1断电,第八电磁阀3处于中位;
(35)继电器J12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12-1闭合,第七电磁阀4的左电磁线圈HV4-2接通电源,第七电磁阀4处于左位,小料片往返气缸36无杆腔进气,活塞杆伸出回到原位,小料片往返气缸36到达其原位G0,磁感应开关SQ17接通;则继电器J12的线圈断电,其常开触点J12-1断开,第七电磁阀4的左电磁线圈HV4-2断电,第七电磁阀4处于中位;
(36)继电器J16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16-1闭合,第四电磁阀6的右电磁线圈HV6-1接通电源,第四电磁阀6处于右位,上模具往返气缸35无杆腔进气,将上模具送到下模具正上方,上模具往返气缸35到达终位E1,磁感应开关SQ24接通;则继电器J16的线圈断电,第四电磁阀6的右电磁线圈HV6-1断电,第四电磁阀6处于中位;
(37)继电器J14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14-1闭合,第三电磁阀5的右电磁线圈HV5-1接通电源,第三电磁阀5处于右位,上模具升降气缸34无杆腔进气,将上模具下降压到已铺好的大料片上(延时2~4s),上模具升降气缸34到达其终位D1,磁感应开关SQ22接通;则继电器J14的线圈断电,第三电磁阀5的右电磁线圈HV5-1断电,第三电磁阀5处于中位;
(38)继电器J15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15-1闭合,第三电磁阀5的左电磁线圈HV5-2接通电源,第三电磁阀5处于左位,上模具升降气缸34有杆腔进气,将上模具上升缩回到原位,上模具升降气缸34到达其原位D0,磁感应开关SQ21接通;则继电器J15的线圈断电,第三电磁阀5的左电磁线圈HV5-2断电,第三电磁阀5处于中位;
(39)继电器J17的线圈接通电源,其常开触点J17-1闭合,第四电磁阀6的左电磁线圈HV6-2接通电源,第四电磁阀6处于左位,上模具往返气缸35有杆腔进气,上模具缩回到原位,上模具往返气缸35到达其原位E0,磁感应开关SQ23接通;则继电器J17的线圈断电,第四电磁阀6的左电磁线圈HV6-2断电,第四电磁阀6处于中位;
(40)步进电机驱动器U2接通,步进电机M带着下模具旋转到零位前的位置;
(41)判断N是否等于15,若N≠15,则返回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7);若N=15,则继续工作过程(42);
(42)再重复工作过程(7)~(25)一次,则一个头盔铺设完成。
Claims (3)
1.一种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气路控制机构、真空气路控制机构和控制电路;所述空压气路控制机构包括大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大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小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小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上模具升降气路控制机构、上模具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压料板气路控制机构、顺理圈升降气路控制机构、气源处理元件(46)、空气压缩机(47)、第一空压电磁阀(9)、第二空压电磁阀(10)、主干空压气路(48)和第一至第十空压支路(49~58);所述真空气路机构包括真空泵(45)、缓冲罐(44)、第一真空电磁阀(7)、第二真空电磁阀(8)、第一至第四真空吸盘(39、40、41、42)、第五真空吸盘(43)、主干真空气路(59)和第一至第二真空支路(60、61);
所述大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电磁阀(1)、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2)、第一空压诱导止回阀(13)、第二空压诱导止回阀(14)、第一单向节流阀(17)和第二单向节流阀(18);
所述大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二电磁阀(2)、大料片往返气缸(33)、第三单向节流阀(19)和第四单向节流阀(20);
所述上模具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三电磁阀(5)、上模具升降气缸(34)、第五单向节流阀(21)和第六单向节流阀(22);
所述上模具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四电磁阀(6)、上模具往返气缸(35)、第七单向节流阀(23)和第八单向节流阀(24);
所述压料板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五电磁阀(11)、第一大料片压料气缸(29)、第二大料片压料气缸(30)和第三大料片压料气缸(31);
所述顺理圈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六电磁阀(12)和顺理圈升降气缸(38);
所述小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七电磁阀(4)、小料片往返气缸(36)、第九单向节流阀(25)和第十单向节流阀(26);
所述小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八电磁阀(3)、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7)、第三空压诱导止回阀(15)、第四空压诱导止回阀(16)、第十一单向节流阀(27)和第十二单向节流阀(28);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开关电源U3、步进电机驱动器U2、步进电机M、光电开关SQ6、磁感应开关SQ7、磁感应开关SQ10-SQ17、磁感应开关SQ20-SQ24、启动开关SB0、停止开关SB1、急停开关SB2、复位开关SB3、手动\自动转换开关SB4、手动步进开关SB5、继电器J4-J7、继电器J10-J13、继电器J14-J17、继电器J20-J27、二极管D1-D20、指示灯L1-L2和报警器HA;
所述气源处理元件(46)的输入端与所述空气压缩机(47)的输出端通过气管相连通;
所述气源处理元件(46)的输出端接在所述主干空压气路(48)上;所述第一至第十空压支路(49~58)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主干空压气路(48)上;
所述第一空压支路(49)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二空压支路(50)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三空压支路(51)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升降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四空压支路(52)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往返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五空压支路(53)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压料板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六空压支路(54)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顺理圈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七空压支路(55)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八空压支路(56)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
所述第九空压支路(57)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至第四真空吸盘(39、40、41、42)的相应接口;所述第一空压电磁阀(9)设置于所述第九空压支路(57)上;
所述第十空压支路(58)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五真空吸盘(43)的相应接口;所述第二空压电磁阀(10)设置于所述第十空压支路(58)上;
所述真空泵(45)的输入端接所述缓冲罐(44)的输出端;所述缓冲罐(44)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主干真空气路(59)上;所述第一至第二真空支路(60、6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主干真空气路(59)上;
所述第一真空支路(60)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至第四真空吸盘(39、40、41、42)的相应接口;所述第一真空阀(7)设置于所述第一真空支路(60)上;
所述第二真空支路(61)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五真空吸盘(43)的相应接口;所述第二真空电磁阀(8)设置于所述第二真空支路(61)上;
所述第一电磁阀(1)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一空压支路(49)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电磁阀(1)的第一气路接口A 分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依次经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17)、第一空压诱导止回阀(13)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2)的有杆腔气口,另一条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二空压诱导止回阀(14)的气控端口;
所述第一电磁阀(1)的第二气路接口B分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依次经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18)、第一空压诱导止回阀(14)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2)的无杆腔气口,另一条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一空压诱导止回阀(13)的气控端口;
所述第二电磁阀(2)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二空压支路(50)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电磁阀(2)的第一气路接口A经所述第三单向节流阀(19)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往返气缸(33)的有杆腔气口;所述第二电磁阀(2)的第二气路接口B经所述第四单向节流阀(20)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往返气缸(33)的无杆腔气口;
所述第三电磁阀(5)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三空压支路(51)的输出端;
所述第三电磁阀(5)的第一气路接口A经所述第五单向节流阀(21)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升降气缸(34)的有杆腔气口;所述第三电磁阀(5)的第二气路接口B经所述第六单向节流阀(22)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升降气缸(34)的无杆腔气口;
所述第四电磁阀(6)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四空压支路(52)的输出端;
所述第四电磁阀(6)的第一气路接口A经所述第七单向节流阀(23)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往返气缸(35)的有杆腔气口;所述第四电磁阀(6)的第二气路接口B经所述第八单向节流阀(24)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往返气缸(35)的无杆腔气口;
所述第五电磁阀(11)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五空压支路(53)的输出端;所述第五电磁阀(11)的第一气路接口A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大料片压料气缸(29)、第二大料片压料气缸(30)和第三大料片压料气缸(31)的无杆腔气口;所述第五电磁阀(11)的第二气路接口B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大料片压料气缸(29)、第二大料片压料气缸(30)和第三大料片压料气缸(31)的有杆腔气口;
所述第六电磁阀(12)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六空压支路(54)的输出端;所述第六电磁阀(12)的第一气路接口A连接于所述顺理圈升降气缸(38)的无杆腔气口;所述第六电磁阀(12)的第二气路接口B连接于所述顺理圈升降气缸(38)的有杆腔气口;
所述第七电磁阀(4)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七空压支路(55)的输出端;
所述第七电磁阀(4)的第一气路接口A经所述第九单向节流阀(25)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往返气缸(36)的无杆腔气口;所述第七电磁阀(4)的第二气路接口B经所述第十单向节流阀(26)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往返气缸(36)的有杆腔气口;
所述第八电磁阀(3)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八空压支路(56)的输出端;
所述第八电磁阀(3)的第一气路接口A 分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依次经所述第十一单向节流阀(27)、第三空压诱导止回阀(15)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7)的无杆腔气口,另一条支路连接于所述第四空压诱导止回阀(16)的气控端口;
所述第八电磁阀(3)的第二气路接口B分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依次经所述第十二单向节流阀(28)、第四空压诱导止回阀(16)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7)的有杆腔气口,另一条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三空压诱导止回阀(15)的气控端口;
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第一公共端COM1接所述开关电源U3的第一公共端COM1;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第二只第五公共端COM2-COM5分别接所述开关电源U3的第二公共端COM2;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0端接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U2的负向脉冲输入端2脚;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端接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U2的负向方向输入端4脚;
所述开关电源U3的交流火线电源端L1接220V交流电源火线;所述开关电源U3的交流零线电源端N1接220V交流电源零线;
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U2的正向脉冲输入端1脚和正向方向输入端3脚分别接所述开关电源U3的+5V直流电压输出端;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U2的输出端O1-O3分别接所述步进电机M的三相电压输入端;
所述继电器J4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4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5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2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5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6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3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6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7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4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7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
所述继电器J10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5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0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1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6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1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2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7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2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3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8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3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
所述继电器J14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9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4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5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0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5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6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1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6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7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2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7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
所述继电器J20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3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0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1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4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1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2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5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2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3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6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3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
所述继电器J24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7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4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5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8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5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6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9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6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7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20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7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
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交流火线电源端L接220V交流电源火线;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交流零线电源端N接220V交流电源零线;
所述启动开关SB0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0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停止开关SB1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急停开关SB2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复位开关SB3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3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手动/自动转换开关SB4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4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手动步进开关SB5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5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光电开关SQ6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6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7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7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0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0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1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1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2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2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3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3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4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4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5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5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6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6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17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7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20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0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21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1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22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2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23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3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磁感应开关SQ24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4端与COM端之间;
所述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与所述第一电磁阀(1)的右电磁线圈HV1-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与所述第一电磁阀(1)的左电磁线圈HV1-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与所述第二电磁阀(2)的左电磁线圈HV2-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与所述第二电磁阀(2)的右电磁线圈HV2-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0的常开触点J10-1与所述第八电磁阀(3)的右电磁线圈HV3-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压火线和220V交流电压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1的常开触点J11-1与所述第八电磁阀(3)的左电磁线圈HV3-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2的常开触点J12-1与所述第七电磁阀(4)的右电磁线圈HV4-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3的常开触点J13-1与所述第七电磁阀(4)的左电磁线圈HV4-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4的常开触点J14-1与所述第三电磁阀(5)的右电磁线圈HV5-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5的常开触点J15-1与所述第三电磁阀(5)的左电磁线圈HV5-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6的常开触点J16-1与所述第四电磁阀(6)的右电磁线圈HV6-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17的常开触点J17-1与所述第四电磁阀(6)的左电磁线圈HV6-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20的常开触点J20-1与所述第一真空电磁阀(7)的电磁线圈HV7-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1-1与所述第二真空电磁阀(8)的电磁线圈HV8-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22的常开触点J22-1与所述第一空压电磁阀(9)的电磁线圈HV9-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23的常开触点J23-1与所述第二空压电磁阀(10)的电磁线圈HV10-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24的常开触点J24-1与所述第五电磁阀(11)的电磁线圈HV11-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27的常开触点J27-1与所述第六电磁阀(12)的电磁线圈HV12-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继电器J25的常开触点J25-1与所述指示灯L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所述指示灯L2和报警器HA的并联电路与所述继电器J26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处理元件(46)的型号为GL300-10;所述空气压缩机(47)的型号为W1.0/7;所述第一至第二空压电磁阀(9、10)的型号均为2WL050-10;所述真空泵(45)的型号为2X-8C;所述缓冲罐(44)的型号为JDRC-1114;第一至第二真空电磁阀(7、8)的型号均为2WL050-10;所述第一至第四真空吸盘(39、40、41、42)的型号均为PAFS3515NBR;所述第五真空吸盘(43)的型号为PAFS2015NBR;所述第一至第四电磁阀(1、2、5、6)和第七至第八电磁阀(4、3)的型号均为4V230C-08;所述第五至第六电磁阀(11、12)的型号均4V210C-08;所述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2)的型号为MAL25×600-S;所述大料片往返气缸(33)的型号为SE32×600-S;所述上模具升降气缸(34)的型号为SC40×500-S;所述上模具往返气缸(35)的型号为SE32×500-S;所述第一大料片压料气缸(29)、第二大料片压料气缸(30)、第三大料片压料气缸(31)的型号均为MK20×40;所述顺理圈升降气缸(38)的型号为MD16×30;所述小料片往返气缸(36)的型号为SE32×500-S;所述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7)的型号为MAL25×500-S;所述第一至第四空压诱导止回阀(13~16)的型号均为PC-02;所述第一至第十二单向节流阀(17~28)的型号均为ALS8-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型号为FX3U-64M;所述开关电源U3的型号为D-120B/110-220V;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U2的型号为SEA3D720/AC110-220V;所述步进电机M的型号为YSD31112-KA;所述光电开关SQ6的型号为E3X-NA11;所述磁感应开关SQ7、磁感应开关SQ10-SQ11、磁感应开关SQ14-SQ16的型号均为CS1-M;所述磁感应开关SQ12-SQ13、磁感应开关SQ17、磁感应开关SQ20、磁感应开关SQ23-SQ24的型号均为CS1-E;所述磁感应开关SQ21-SQ22的型号均为CS1-A;所述启动开关SB0、停止开关SB1、急停开关SB2、复位开关SB3、手动/自动转换开关SB4的型号均为NP4;所述手动步进开关SB5的型号为NP4-X21;所述继电器J4-J7、继电器J10-J17、继电器J20-J27的型号均为SJ2S-05B;所述二极管D1-D20的型号为IN4007;所述指示灯L1-L2的型号均为TL-70LS/r23 AC/DC 24V;所述报警器HA的型号为TL-71LBI/2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72201.7A CN104097338B (zh) | 2014-06-18 | 2014-06-18 | 一种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72201.7A CN104097338B (zh) | 2014-06-18 | 2014-06-18 | 一种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97338A true CN104097338A (zh) | 2014-10-15 |
CN104097338B CN104097338B (zh) | 2017-01-04 |
Family
ID=51666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72201.7A Active CN104097338B (zh) | 2014-06-18 | 2014-06-18 | 一种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09733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91015A (zh) * | 2015-02-07 | 2015-06-10 | 芜湖安普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编织袋折边折角机械手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36861A (en) * | 1997-08-15 | 1999-08-10 | Nanotek Instruments, Inc. |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objects |
CN1465762A (zh) * | 2002-07-03 | 2004-01-07 | 中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纤维复合材料平铺及交叠成型设备及材料制造方法 |
CN201971748U (zh) * | 2011-02-23 | 2011-09-14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一种陶瓷锦砖的马赛克自动铺片装置 |
CN203888226U (zh) * | 2014-06-18 | 2014-10-22 | 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 | 一种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控制装置 |
-
2014
- 2014-06-18 CN CN201410272201.7A patent/CN1040973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36861A (en) * | 1997-08-15 | 1999-08-10 | Nanotek Instruments, Inc. |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objects |
CN1465762A (zh) * | 2002-07-03 | 2004-01-07 | 中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纤维复合材料平铺及交叠成型设备及材料制造方法 |
CN201971748U (zh) * | 2011-02-23 | 2011-09-14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一种陶瓷锦砖的马赛克自动铺片装置 |
CN203888226U (zh) * | 2014-06-18 | 2014-10-22 | 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 | 一种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控制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91015A (zh) * | 2015-02-07 | 2015-06-10 | 芜湖安普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编织袋折边折角机械手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4691015B (zh) * | 2015-02-07 | 2017-05-31 | 芜湖安普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编织袋折边折角机械手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97338B (zh) | 2017-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888226U (zh) | 一种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控制装置 | |
CN104097338A (zh) | 一种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控制系统 | |
CN203957368U (zh) | 一种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气路控制装置 | |
CN203894593U (zh) | 一种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控制电路 | |
CN109732848A (zh) | 一种注塑过滤网模具自动切边机构 | |
CN104097337A (zh) | 一种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气路控制装置 | |
CN202167525U (zh) | 太阳能光伏预拼框组件挤压装置 | |
CN104102166A (zh) | 一种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的控制电路 | |
CN202224911U (zh) | 电流互感器导板压装机 | |
CN203224352U (zh) | 一种积分球在线自动检测光、色、电参数装置 | |
CN201961543U (zh) | 缠绕式光盘自动包装机 | |
CN209141490U (zh) | 一种玻璃钢拉挤成型装置 | |
CN203151332U (zh) | 嵌线机 | |
CN204673899U (zh) | 一种注塑机 | |
CN203566977U (zh) | 制动片硫化自动控制成型机 | |
CN203448337U (zh) | 一种电表自动除尘装置 | |
CN207290715U (zh) | 低压注塑成型装置 | |
CN207483265U (zh) | 液压升降平台控制器 | |
CN205200536U (zh) | 一种湿粉成型机的伺服控制系统及使用其的湿粉成型机 | |
CN201382753Y (zh) | 自动清模装置 | |
CN205212734U (zh) | 软启动控制箱 | |
CN201410723Y (zh) | 注塑机喷嘴防护装置 | |
CN201689905U (zh) | 一种led封装机 | |
CN204248376U (zh) | 一种用于小美式喉箍螺钉装配机的自动控制装置 | |
CN214725673U (zh) | 一种进水管产品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