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4557A - 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铁路车辆、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铁路车辆、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94557A CN104094557A CN201280068598.7A CN201280068598A CN104094557A CN 104094557 A CN104094557 A CN 104094557A CN 201280068598 A CN201280068598 A CN 201280068598A CN 104094557 A CN104094557 A CN 1040945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omotive
- mentioned
- transmission
- information
- l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3—Bus networks with centralised control, e.g. pol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C—LOCOMOTIVES; MOTOR RAILCARS
- B61C17/00—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e of control gear and control systems
- B61C17/12—Control gea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locomotives from remote points in the train or when operating in multiple uni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2012/40267—Bus for use i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 H04L2012/40293—Bus for use i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being a trai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38—Address allocation for local use, e.g. in LAN or USB networks, or in a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在实施方式的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21)中,在将分别被分配了用于确定机车的机车确定信息的多个机车连结而编组列车的情况下,相对于机车的规定的朝向,规定第一连结方向、与上述第一连结方向相反的第二连结方向。另外,传送部(35)将从其他机车从第一连结方向和第二连结方向中的任意一方接收到的机车确定信息向第一连结方向和第二连结方向中的任意另一方发送。由此,连结状态判别部(35)根据接收到的上述机车确定信息,判别安装有自己的机车和其他机车之间的连结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铁路车辆、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以前,在固定地实施连结/放开的机车系统中,设置有用于检测连结/放开的继电器、用于设定编组结构的设定器。通过该设定器的设定,手动地设定构成编组的车辆数、车辆标识符、以及具有标识符的车辆的连接顺序、车辆的朝向(上行方向/下行方向)等。
在这样构成的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中,有时在铁路车辆内构成网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样铁路车辆内构成网络的情况下,也判明了各传送装置的连接顺序。因此,取得各传送装置、电机器件的编组内的绝对位置,向乘务员、监视装置正确地提供各传送装置、电机器件的信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131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中,在每次编组的结构发生变化时乘务员必须正确地设定构成编组的车辆数、车辆标识符、以及具有标识符的车辆的连接顺序、各机车的朝向(上行方向/下行方向),由于设定项目也多,所以容易造成乘务员的设定错误,成为与简易的重联对应的铁路车辆内的网络构筑的问题。
另外,在对应多重连结的机车系统中,设定的错误不只是造成错误显示,还会影响到与铁路车辆的前进/后退的逆转、车辆的左右方向的逆转等运转相关的部分,因此希望设定的简化以及自动化。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铁路车辆、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其在固定地实施连结/放开的机车系统中,能够自动地取得车辆编组(机车的辆数、排列顺序、车辆的朝向),能够构筑操作性、维护性优越的传送系统(通信系统)。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中,在将分别被分配了用于确定机车的机车确定信息的多个机车连结而编组列车的情况下,相对于机车的规定的朝向,规定第一连结方向、与上述第一连结方向相反的第二连结方向。
另外,传送部将从其他机车从第一连结方向和第二连结方向中的任意一方接收到的上述机车确定信息向上述第一连结方向和上述第二连结方向中的任意另一方发送。
由此,连结状态判别部根据接收到的上述机车确定信息,判别安装有自己的机车和其他机车之间的连结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铁路车辆用传送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传送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3是传送装置主体的概要结构图。
图4是初始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处理流程图。
图6是电源接通后的发送表和接收表的状态说明图。
图7是机车ID设置后的发送表和接收表的状态说明图。
图8是连结确认指令的数据格式的说明图。
图9是第一次的连结确认指令接收后的发送表和接收表的状态说明图。
图10是接收第一次的连结确认指令并进行了追加存储后的发送表和接收表的状态说明图。
图11是第二次的连结确认指令接收后的发送表和接收表的状态说明图。
图12是接收第二次的连结确认指令并进行了追加存储后的发送表和接收表的状态说明图。
图13是第三次的连结确认指令接收后的发送表和接收表的状态说明图。
图14是接收第三次的连结确认指令并进行了追加存储后的发送表和接收表的状态说明图。
图15是第四次的连结确认指令接收后的发送表和接收表的状态说明图。
图16是接收第四次的连结确认指令并进行了追加存储后的发送表和接收表的状态说明图。
图17是第五次的连结确认指令接收后的发送表和接收表的状态说明图。
图18-1是连结确认处理后的各机车的连结数以及车辆编组状态的确认状态的说明图(之一)。
图18-2是连结确认处理后的各机车的连结数以及车辆编组状态的确认状态的说明图(之二)。
图18-3是连结确认处理后的各机车的连结数以及车辆编组状态的确认状态的说明图(之三)。
图18-4是连结确认处理后的各机车的连结数以及车辆编组状态的确认状态的说明图(之四)。
图18-5是连结确认处理后的各机车的连结数以及车辆编组状态的确认状态的说明图(之五)。
图19是方向确认处理的处理流程图。
图20是第一方向确认指令和第二方向确认指令的数据格式的说明图。
图21-1是方向确认处理的说明图(之一)。
图21-2是方向确认处理的说明图(之二)。
图21-3是方向确认处理的说明图(之三)。
图21-4是方向确认处理的说明图(之四)。
图21-5是方向确认处理的说明图(之五)。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图1是铁路车辆用传送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铁路车辆用传送系统10具备分别安装在连接了构成车辆编组的n台(n为2以上的自然数)机车11-1~11-n上的n台传送装置(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12-1~12-n。
传送装置12-1~12-n分别具备用于在与安装在连结于安装有自己的机车11-1~11-n的机车(在以图1的传送装置12-2为例子的情况下,传送装置12-2安装在机车11-2上,因此是机车11-1和机车11-3)上的其他传送装置(在图1中,是传送装置12-1和传送装置12-3)之间进行通信(信息传送)的第一连接器14-1和第二连接器14-2。
在此,第一连接器14-1、第二连接器14-2实质上具有相同结构,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简化说明,假设第一连接器14-1是用于在与多重连结了机车11-1~11-n的情况下的规定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在附图中为左方向)上连结的其他机车之间进行传送(通信)的连接器。第二连接器14-2是用于在与多重连结了机车11-1~11-n的情况下的规定方向相反的第二规定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在附图中为右方向)上连结的其他机车之间进行传送(通信)的连接器。
此外,各机车11-1~11-n预先存储第一连接器14-1设置在自己的前方(规定的机车前方方向)还是后方(规定的机车后方方向)、以及第二连接器设置在自己的后方还是前方。
另外,第一连接器14-1和第二连接器14-2通过通信电缆15相互连接。
图2是传送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传送装置12-1~12-n具有相同结构,因此以传送装置12-1为例子进行说明。
传送装置12-1大致具备:第一切换开关22,其在从机车11-1向传送装置12-1供给了电源的情况下,将传送装置主体21与第一连接器14-1连接;第二切换开关23,其在从机车11-1向传送装置12-1供给了电源的情况下,将传送装置主体21与第二连接器14-2连接;旁路传送路径24,其将第一切换开关22的常闭触点(NC触点)22TC和第二切换开关23的常闭触点(NC触点)23TC连接起来,在不供给电源时将传送装置主体21旁路,形成传送路径。例如,能够通过电磁开闭器来实现第一切换开关22和第二切换开关23。
在上述结构中,传送装置主体21被连接在第一切换开关22的常开触点(NO触点)22TO和第二切换开关23的常开触点(NO触点)23TO之间。
图3是传送装置主体的概要结构图。
传送装置主体21具备: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其输出侧与第一切换开关22的常开触点(NO触点)22TO连接;第一干线传送接收机32,其输入侧与第一切换开关22的常开触点(NO触点)22TO连接;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其输出侧与第二切换开关23的常开触点(NO触点)23TO连接;第二干线传送接收机34,其输入侧与第二切换开关23的常开触点(NO触点)23TO连接。
另外,传送装置主体21具备: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其进行使用了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第一干线传送接收机32、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第二干线传送接收机34的传送控制;存储器36,其存储用于确定各机车的机车ID,并且存储各种数据。
在此,机车ID使用对各机车唯一分配的机车编号。通过双列开关等设定开关预先设定该机车编号。此外,只要是唯一的,则机车ID也可以使用车辆的制造编号、传送装置的IP地址、MAC地址等。
另外,传送装置主体21具备:第一传送端口41和第二传送端口42,其与安装在安装有该传送装置主体21的机车上的设备连接;第一传送收发机43,其进行第一传送端口41和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之间的接口动作而进行传送(通信);第二传送收发机44,其进行第二传送端口42和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之间的接口动作而进行传送(通信)。
在上述结构中,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具备:第一发送表51,其暂时存储经由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发送的发送数据;第一接收表52,其暂时存储经由第一干线传送接收机32接收到的接收数据;第二发送表53,其暂时存储经由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发送的发送数据;第二接收表54,其暂时存储经由第二干线传送接收机34接收到的接收数据。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的动作。
图4是初始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在图4中,作为机车,假设多重连结了机车11-1~11-5的5台,在图4上,对于机车11-1,左方向是基准方向(前方方向),对于机车11-2,右方向是基准方向,对于机车11-3,左方向是基准方向,对于机车11-4,右方向是基准方向,对于机车11-5,右方向是基准方向。
另外,确定机车11-1的机车ID=“10”,确定机车11-2的机车ID=“20”,确定机车11-3的机车ID=“5”,确定机车11-4的机车ID=“7”,确定机车11-5的机车ID=“3”。
图5是实施方式的处理流程图。
分别安装在机车11-1~11-5上的传送装置主体21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如果接通了电源(步骤S11),则读出存储在存储器36中的机车ID,设置(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的开头区域和第二发送表53的开头区域(步骤S12)。
图6是接通电源后的发送表和接收表的状态说明图。
在机车11-1~11-5中,在接通电源后,成为第一发送表51、第一接收表52、第二发送表53、以及第二接收表54的任意一个都没有存储数据的初始状态。
然后,机车11-1~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读出存储在存储器36中的机车ID,设置(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的开头区域和第二发送表53的开头区域中。
图7是设置机车ID后的发送表和接收表的状态说明图。
如图7所示,在机车11-1的第一发送表51的开头区域和第二发送表53的开头区域中分别存储机车ID=“10”。
同样,在机车11-1的第一发送表51的开头区域和第二发送表53的开头区域中分别存储机车ID=“20”。
另外,在机车11-3的第一发送表51的开头区域和第二发送表53的开头区域中分别存储机车ID=“5”。
另外,在机车11-4的第一发送表51的开头区域和第二发送表53的开头区域中分别存储机车ID=“7”。
另外,机车11-5的第一发送表51的开头区域和第二发送表53的开头区域中分别存储机车ID=“3”。
接着,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判别是否从安装在其他机车中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接收到连结确认指令CMD11或连结确认指令CMD12(步骤S13)。
图8是连结确认指令的数据格式的说明图。图8是使用了以太网(注册商标)作为通信规格的情况下的连结确认指令的数据格式。
连结确认指令CMD11和连结确认指令CMD12具有相同的数据格式,从其开头开始具备用于取得通信同步的报头部61、存储了发送目的地地址、发送方地址等的以太头部62、表示是连结确认指令CMD11、CMD12的指令部63、在连结确认指令CMD11的情况下存储包含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的自己的机车ID的机车ID(群)、或在连结确认指令CMD12的情况下存储包含存储在第二发送表中的自己的机车ID的机车ID(群)的机车ID部64、存储了错误检查用的CRC(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的帧检查序列(FCS)部65。
另外,在经由第二干线传送接收机34从其他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的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接收到连结确认指令CMD11的情况下,将连结确认指令CMD11的机车ID部的内容存储在第二接收表54中,因此将存储在第二接收表54中的连结确认指令CMD11的机车ID部64的内容追加存储到第一发送表51(步骤S14)。
在此,追加存储是指针对同一数据进行覆盖存储(以下同样)。
图9是第一次的连结确认指令接收后的发送表和接收表的状态说明图。
图10是接收第一次的连结确认指令并进行了追加存储后的发送表和接收表的状态说明图。
在该状态下,例如在机车11-2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9所示,只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20”。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追加存储在第二接收表54中存储的机车11-3的机车ID=“5”。其结果如图10所示,在机车11-2的第一发送表51中,存储有机车ID=“20”和机车ID=“5”。
同样,在机车11-1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0所示,存储自己的机车ID“10”和机车11-2的机车ID“20”。
另外,在机车11-3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0所示,存储自己的机车ID“5”和机车11-4的机车ID“7”。
另外,在机车11-4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0所示,存储自己的机车ID“7”和机车11-2的机车ID“3”。
另外,在机车11-5中,在第二接收表54中没有接收的数据,因此在机车11-5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0所示,维持只存储自己的机车ID=“3”的状态。
另外,在经由第一干线传送接收机32从其他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的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接收到连结确认指令CMD12的情况下,将连结确认指令CMD12的机车ID部的内容存储在第一接收表52中。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将存储在第一接收表52中的连结确认指令CMD12的机车ID部的内容追加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步骤S15)。
在该状态下,例如在机车11-2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9所示,只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20”。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追加存储存储在第一接收表52中的机车11-1的机车ID=“10”。其结果是在机车11-2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0所示,存储机车ID=“20”和机车ID“10”。
同样,在机车11-3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0所示,存储自己的机车ID=“5”和机车11-2的机车ID“20”。
另外,在机车11-4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0所示,存储自己的机车ID=“7”和机车11-3的机车ID“5”。
另外,在机车11-5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0所示,存储自己的机车ID=“3”和机车11-4的机车ID“7”。
另外,在机车11-1中,在第一接收表52中没有接收的数据,因此在机车11-1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0所示,维持只存储自己的机车ID=“10”的状态。
接着,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判别第一发送表51的内容或第二发送表53的内容是否有变更(步骤S16)。
在上述例子中,在步骤S16的判别中,判别为在全部机车11-1~11-5中第一发送表51的内容或第二发送表53的内容有变更(步骤S16:是),因此机车11-1~11-5各自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第二次的连结确认指令CMD11发送第一发送表51的内容(步骤S18)。
图11是第二次的连结确认指令接收后的发送表和接收表的状态说明图。
在此,第一连接器14-1没有连接其他机车,但机车11-1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1发送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的自己的机车ID=“10”和机车11-2的机车ID“20”。
另一方面,机车11-2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1向机车11-1发送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的自己的机车ID=“20”和机车11-3的机车ID“5”。由此,如图11所示,在机车11-1的第二接收表54中,存储机车11-3的机车ID=“5”,存储机车ID=“20”和机车ID=“5”。
另外,机车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1向机车11-2发送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的自己的机车ID=“5”和机车11-4的机车ID“7”。由此,如图11所示,在机车11-2的第二接收表54中,追加存储机车11-4的机车ID=“7”,成为存储机车ID=“5”和机车ID=“7”。
另外,机车11-4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1向机车11-3发送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的自己的机车ID=“7”和机车11-5的机车ID“3”。由此,如图11所示,在机车11-3的第二接收表54中,存储机车11-5的机车ID=“3”,成为存储机车ID=“7”和机车ID=“3”。
另外,机车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1向机车11-4发送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的自己的机车ID=“3”,但如图11所示,机车11-4的第二接收表54的内容不变化。
接着,全部机车11-1~11-5各自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2发送第二发送表53的内容(步骤S19)。
即,机车11-1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向机车11-2发送包含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的自己的机车ID=“10”的连结确认指令CMD12。由此,如图11所示,在机车11-2的第一接收表52中,存储机车11-1的机车ID=“10”。
同样,机车11-2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向机车11-3发送包含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的自己的机车ID=“20”和机车11-1的机车ID“10”的连结确认指令CMD12。由此,如图11所示,在机车11-3的第一接收表52中,存储机车ID=“20”和机车ID=“10”。
另外,机车11-3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向机车11-4发送包含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的自己的机车ID=“5”和机车11-2的机车ID“20”的连结确认指令CMD12。由此,如图11所示,在机车11-4的第一接收表52中,存储机车ID=“5”和机车ID=“20”。
另外,机车11-4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向机车11-5发送包含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的自己的机车ID=“7”和机车11-3的机车ID“5”的连结确认指令CMD12。由此,如图11所示,在机车11-5的第一接收表52中,存储机车ID=“7”和机车ID=“5”。
另外,机车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发送包含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的自己的机车ID=“3”的连结确认指令CMD12。
接着,机车11-1~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再次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3。
然后,机车11-1~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再次判别是否从安装在其他机车中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接收到连结确认指令CMD11或连结确认指令CMD12(步骤S13)。
然后,在经由第二干线传送接收机34从其他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的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接收到连结确认指令CMD11的情况下,在第二接收表54中存储连结确认指令CMD11的机车ID部的内容,因此将存储在第二接收表54中的连结确认指令CMD11的机车ID部的内容追加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步骤S14)。
图12是接收第二次的连结确认指令并进行了追加存储后的发送表和接收表的状态说明图。
在该状态下,例如在机车11-2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1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20”和机车11-3的机车ID“5”。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追加存储存储在第二接收表54中的机车11-4的机车ID=“7”。其结果是在机车11-2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2所示,存储机车ID=“20”、机车ID=“5”以及机车ID=“7”。
同样,在机车11-1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1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10”和机车11-2的机车ID“20”。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追加存储存储在第二接收表54中的机车11-3的机车ID=“5”。其结果是在机车11-1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2所示,存储机车ID=“10”、机车ID=“20”以及机车ID=“5”。
另外,在机车11-3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1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5”和机车11-4的机车ID=“7”。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追加存储存储在第二接收表54中的机车11-5的机车ID=“3”。其结果是在机车11-3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2所示,存储机车ID=“4”、机车ID=“7”以及机车ID=“3”。
另外,在机车11-4的第一发送表51中,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7”和机车11-5的机车ID“3”,但在第二接收表54中没有新接收的数据,因此机车11-4的第一发送表51维持存储自己的机车ID=“7”和机车11-5的机车ID“3”的状态。
另外,在机车11-5中,在第二接收表54中也没有接收的数据,因此机车11-5的第一发送表51维持只存储自己的机车ID“3”的状态。
另外,在经由第一干线传送接收机32从其他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的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接收到连结确认指令CMD12的情况下,将连结确认指令CMD12的机车ID部的内容存储在第一接收表52中。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将存储在第一接收表52中的连结确认指令CMD12的机车ID部的内容追加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步骤S15)。
在该状态下,在机车11-1中,在第一接收表52中没有接收的数据,因此在机车11-1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2所示,维持只存储了自己的机车ID=“10”的状态。
另外,在机车11-2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1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20”和机车11-1的机车ID“10”,但在机车11-2中,在第一接收表52中没有新接收的数据,因此机车11-2的第二发送表53如图12所示维持存储自己的机车ID=“20”和机车11-1的机车ID“10”的状态。
另外,在机车11-3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1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5”和机车11-2的机车ID=“20”。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追加存储存储在第一接收表52中的机车11-1的机车ID=“10”。其结果是在机车11-3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2所示,存储机车ID=“5”、机车ID=“20”、以及机车ID=“10”。
另外,在机车11-4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1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7”和机车11-3的机车ID=“5”。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追加存储存储在第一接收表52中的机车11-2的机车ID=“20”。其结果是在机车11-4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2所示,存储机车ID=“7”、机车ID=“5”、以及机车ID=“20”。
另外,另外,在机车11-5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1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3”和机车11-4的机车ID=“7”。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追加存储存储在第一接收表52中的机车11-3的机车ID=“5”。其结果是在机车11-5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2所示,存储机车ID=“3”、机车ID=“7”、以及机车ID=“5”。
接着,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判别第一发送表51的内容或第二发送表53的内容是否有变更(步骤S16)。
在上述例子中,在步骤S16的判别中,判别为在全部机车11-1~11-5中第一发送表51的内容或第二发送表53的内容有了变更(步骤S16:是),全部机车11-1~11-5各自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1发送第一发送表51的内容(步骤S18)。
图13是第三次的连结确认指令接收后的发送表和接收表的状态说明图。
同样,第一连接器14不与其他机车连接,但机车11-1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1发送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的自己的机车ID=“10”、机车11-2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3的机车ID=“5”。
另一方面,机车11-2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1向机车11-1发送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的自己的机车ID=“20”、机车11-3的机车ID“5”、以及机车11-4的机车ID=“7”。
另外,机车11-3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1向机车11-2发送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的自己的机车ID=“5”、机车11-4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
另外,机车11-4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1向机车11-3发送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的自己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
另外,机车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1向机车11-4发送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的自己的机车ID=“3”。
接着,全部机车11-1~11-5各自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2发送第二发送表53的内容(步骤S19)。
即,机车11-1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2向机车11-2发送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的自己的机车ID=“10”。
同样,机车11-2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2向机车11-3发送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的自己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1的机车ID“10”。
另外,机车11-3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2向机车11-4发送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的自己的机车ID=“5”、机车11-2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1的机车ID=“10”。
另外,机车11-4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2向机车11-5发送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的自己的机车ID=“7”、机车11-3的机车ID=“5”、以及机车11-2的机车ID=“20”。
另外,机车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2发送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的自己的机车ID=“3”、机车11-4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3的机车ID=“5”。
接着,机车11-1~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再次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3。
然后,机车11-1~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再次判别是否从安装在其他机车中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接收到连结确认指令CMD11或连结确认指令CMD12(步骤S13)。
然后,在经由第二干线传送接收机34从其他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的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接收到连结确认指令CMD11的情况下,在第二接收表54中存储连结确认指令CMD11的机车ID部的内容,因此将存储在第二接收表54中的连结确认指令CMD11的机车ID部的内容追加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步骤S14)。
图14是接收第三次的连结确认指令并进行了追加存储后的发送表和接收表的状态说明图。
在该状态下,例如在机车11-2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3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20”、机车11-3的机车ID=“5”、以及机车11-4的机车ID=“7”。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追加存储存储在第二接收表54中的机车11-5的机车ID=“3”。其结果是在机车11-2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4所示,存储机车ID=“20”、机车ID=“5”、机车ID=“7”、以及机车ID=“3”。
同样,在机车11-1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3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10”、机车11-2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3的机车ID=“5”。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追加存储存储在第二接收表54中的机车11-4的机车ID=“7”。其结果是在机车11-1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4所示,存储机车ID=“10”、机车ID=“20”、机车ID=“5”、以及机车ID=“7”。
另外,在机车11-3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3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5”、机车11-4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但是,在机车11-3中,在第二接收表54中没有新接收的数据,因此机车11-3的第一发送表51维持存储了自己的机车ID=“5”、机车11-4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的状态。
另外,在机车11-4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3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7”、机车11-5的机车ID“3”,但在机车11-4中,在第二接收表54中没有新接收的数据,因此机车11-4的第一发送表51维持存储了自己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的状态。
另外,在机车11-5中,在第二接收表54中也没有接收的数据,因此机车11-5的第一发送表51维持只存储了自己的机车ID=“3”的状态。
另外,在经由第一干线传送接收机32从其他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的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接收到连结确认指令CMD12的情况下,在第一接收表52中存储连结确认指令CMD12的机车ID部的内容。因此将存储在第一接收表52中的连结确认指令CMD12的机车ID部的内容追加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步骤S15)。
在该状态下,在机车11-1中,在第一接收表52中没有接收的数据,因此在机车11-1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4所示,维持只存储了自己的机车ID=“10”的状态。
另外,在机车11-2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3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1的机车ID=“10”,但在机车11-2中,在第一接收表52中没有新接收的数据,因此在机车11-2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4所示,维持存储了自己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1的机车ID=“10”的状态。
另外,在机车11-3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3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5”、机车11-2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1的机车ID=“10”,但在机车11-3中,在第一接收表52中没有新接收的数据,因此在机车11-3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4所示,维持存储了自己的机车ID=“5”、机车11-2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1的机车ID=“10”的状态。
另外,在机车11-4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3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7”、机车11-3的机车ID=“5”、以及机车11-2的机车ID=“20”。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追加存储存储在第一接收表52中的机车11-12的机车ID=“10”。其结果是在机车11-4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4所示,存储机车ID=“7”、机车ID=“5”、机车ID=“20”、以及机车ID=“10”。
另外,在机车11-5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3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3”、机车11-4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3的机车ID=“5”。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追加存储存储在第一接收表52中的机车11-2的机车ID=“20”。其结果是在机车11-5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4所示,存储机车ID=“3”、机车ID=“7”、机车ID=“5”、以及机车ID=“20”。
接着,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判别第一发送表51的内容或第二发送表53的内容是否有变更(步骤S16)。
在上述例子中,在步骤S16的判别中,判别为在全部机车11-1~11-5中第一发送表51的内容或第二发送表53的内容有变更(步骤S16:是),因此全部机车11-1~11-5各自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1发送第一发送表51的内容(步骤S18)。
图15是第四次的连结确认指令接收后的发送表和接收表的状态说明图。
在此,也与上述同样地,机车11-1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1发送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的自己的机车ID=“10”、机车11-2的机车ID“20”、机车11-3的机车ID=“5”、以及机车11-4的机车ID=“7”。
另一方面,机车11-2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1向机车11-1发送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的自己的机车ID=“20”、机车11-3的机车ID=“5”、机车11-4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
另外,机车11-3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1向机车11-2发送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的自己的机车ID=“5”、机车11-4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
另外,机车11-4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1向机车11-3发送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的自己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
另外,机车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1向机车11-4发送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的自己的机车ID=“3”。
接着,全部机车11-1~11-5各自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2发送第二发送表53的内容(步骤S19)。
即,机车11-1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2向机车11-2发送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的自己的机车ID=“10”。
同样,机车11-2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2向机车11-3发送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的自己的机车ID=“20”和机车11-1的机车ID“10”。
另外,机车11-3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2向机车11-4发送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的自己的机车ID=“5”、机车11-2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1的机车ID“10”。
另外,机车11-4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2向机车11-5发送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的自己的机车ID=“7”、机车11-3的机车ID=“5”、机车11-2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1的机车ID“10”。
另外,机车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2发送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的自己的机车ID=“3”、机车11-4的机车ID=“7”、机车11-3的机车ID=“5”、以及机车11-2的机车ID“20”。
接着,机车11-1~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再次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3。
然后,机车11-1~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再次判别是否从安装在其他机车中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接收到连结确认指令CMD11或连结确认指令CMD12(步骤S13)。
然后,在经由第二干线传送接收机34从其他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的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接收到连结确认指令CMD11的情况下,在第二接收表54中存储连结确认指令CMD11的机车ID部的内容,因此将存储在第二接收表54中的连结确认指令CMD11的机车ID部的内容追加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步骤S14)。
图16是接收第四次的连结确认指令并进行了追加存储后的发送表和接收表的状态说明图。
在该状态下,例如在机车11-2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5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20”、机车11-3的机车ID=“5”、机车11-4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但是,在机车11-2中,在第二接收表54中没有新接收的数据,因此机车11-2的第一发送表51维持存储了自己的机车ID=“20”、机车11-3的机车ID=“5”、机车11-4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的状态。
同样,在机车11-1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5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10”、机车11-2的机车ID=“20”、机车11-3的机车ID=“5”、以及机车11-4的机车ID=“7”。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追加存储在第二接收表54中存储的机车11-5的机车ID=“3”。其结果是如图16所示,在机车11-1的第一发送表51中,存储机车ID=“10”、机车ID=“20”、机车ID=“5”、机车ID=“7”、以及机车ID=“3”。
另外,在机车11-3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5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5”、机车11-4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但是,在机车11-3中,在第二接收表54中没有新接收的数据,因此机车11-3的第一发送表51维持存储了自己的机车ID=“5”、机车11-4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的状态。
另外,在机车11-4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5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但在机车11-4中,在第二接收表54中没有新接收的数据,因此机车11-4的第一发送表51维持存储了自己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的状态。
另外,在机车11-5中,在第二接收表54中也没有接收的数据,因此机车11-5的第一发送表51维持只存储了自己的机车ID=“3”的状态。
另外,在经由第一干线传送接收机32从其他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的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接收到连结确认指令CMD12的情况下,在第一接收表52中存储连结确认指令CMD12的机车ID部的内容,因此将存储在第一接收表52中的连结确认指令CMD12的机车ID部的内容追加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步骤S15)。
在该状态下,在机车11-1中,在第一接收表52中没有接收的数据,因此在机车11-1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6所示,维持只存储了自己的机车ID=“10”的状态。
另外,在机车11-2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5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20”和机车11-1的机车ID=“10”,但在机车11-2中,在第一接收表52中没有新接收的数据,因此在机车11-2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6所示,维持存储自己的机车ID=“20”和机车11-1的机车ID=“10”的状态。
另外,在机车11-3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5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5”、机车11-2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1的机车ID=“10”,但在机车11-3中,在第一接收表52中没有新接收的数据,因此在机车11-3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6所示,维持存储自己的机车ID=“5”、机车11-2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1的机车ID=“10”的状态。
另外,在机车11-4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5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7”、机车11-3的机车ID=“5”、机车11-2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1的机车ID=“10”,但在机车11-4中,在第一接收表52中没有新接收的数据,因此在机车11-4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6所示,维持存储自己的机车ID=“7”、机车11-3的机车ID=“5”、机车11-2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1的机车ID=“10”的状态。
另外,在机车11-5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5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3”、机车11-4的机车ID=“7”、机车11-3的机车ID=“5”、以及机车11-2的机车ID=“20”。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追加存储存储在第一接收表52中的机车11-1的机车ID=“10”。其结果是在机车11-5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6所示,存储机车ID=“3”、机车ID=“7”、机车ID=“5”、机车ID=“20”、以及机车ID=“10”。
接着,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判别第一发送表51的内容或第二发送表53的内容是否有变更(步骤S16)。
在上述例子中,在步骤S16的判别中,判别为在全部机车11-1~11-5中第一发送表51的内容或第二发送表53的内容有变更(步骤S16:是),因此全部机车11-1~11-5各自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1发送第一发送表51的内容(步骤S18)。
图17是第五次的连结确认指令接收后的发送表和接收表的状态说明图。
在此也同样地,机车11-1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发送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的自己的机车ID=“10”、机车11-2的机车ID=“20”、机车11-3的机车ID=“5”、机车11-4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
另外,机车11-2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1向机车11-1发送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的自己的机车ID=“20”、机车11-3的机车ID=“5”、机车11-4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
另外,机车11-3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1向机车11-2发送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的自己的机车ID=“5”、机车11-4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
另外,机车11-4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1向机车11-3发送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的自己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
另外,机车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1向机车11-4发送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的自己的机车ID=“3”。
接着,全部机车11-1~11-5各自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2发送第二发送表53的内容(步骤S19)。
即,机车11-1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2向机车11-2发送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的自己的机车ID=“10”。
同样,机车11-2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2向机车11-3发送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的自己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1的机车ID“10”。
另外,机车11-3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向机车11-4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2发送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的自己的机车ID=“5”、机车11-2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1的机车ID=“10”。
另外,机车11-4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2向机车11-5发送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的自己的机车ID=“7”、机车11-3的机车ID=“5”、机车11-2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1的机车ID=“10”。
另外,机车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作为连结确认指令CMD12发送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的自己的机车ID=“3”、机车11-4的机车ID=“7”、机车11-3的机车ID=“5”、机车11-2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1的机车ID=“10”。
接着,机车11-1~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再次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3。
然后,机车11-1~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再次判别是否从安装在其他机车中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接收到连结确认指令CMD11或连结确认指令CMD12(步骤S13)。
然后,在经由第二干线传送接收机34从其他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的第一干线传送发送机31接收到连结确认指令CMD11的情况下,在第二接收表54中存储连结确认指令CMD11的机车ID部的内容,因此将存储在第二接收表54中的连结确认指令CMD11的机车ID部的内容追加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中(步骤S14)。
在该状态下,例如在机车11-2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7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20”、机车11-3的机车ID=“5”、机车11-4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但是,在机车11-2中,在第二接收表54中没有新接收的数据,因此机车11-2的第一发送表51维持存储了自己的机车ID=“20”、机车11-3的机车ID=“5”、机车11-4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的状态。
同样,在机车11-1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7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10”、机车11-2的机车ID=“20”、机车11-3的机车ID=“5”、以及机车11-4的机车ID=“7”。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追加存储在第二接收表54中存储的机车11-5的机车ID=“3”。其结果是如图16所示,在机车11-1的第一发送表51中,存储机车ID=“10”、机车ID=“20”、机车ID=“5”、机车ID=“7”、以及机车ID=“3”。
另外,在机车11-3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7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5”、机车11-4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但是,在机车11-3中,在第二接收表54中没有新接收的数据,因此机车11-3的第一发送表51维持存储了自己的机车ID=“5”、机车11-4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的状态。
另外,在机车11-4的第一发送表51中,如图17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但在机车11-4中,在第二接收表54中没有新接收的数据,因此机车11-4的第一发送表51维持存储了自己的机车ID=“7”、以及机车11-5的机车ID=“3”的状态。
另外,在机车11-5中,在第二接收表54中也没有接收的数据,因此机车11-5的第一发送表51维持只存储了自己的机车ID=“3”的状态。
另外,在经由第一干线传送接收机32从其他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的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接收到连结确认指令CMD12的情况下,在第一接收表52中存储连结确认指令CMD12的机车ID部的内容,因此将存储在第一接收表52中的连结确认指令CMD12的机车ID部的内容追加存储在第二发送表53中(步骤S15)。
在该状态下,在机车11-1中,在第一接收表52中没有接收的数据,因此在机车11-1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7所示,维持只存储了自己的机车ID=“10”的状态。
另外,在机车11-2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7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20”和机车11-1的机车ID“10”,但在机车11-2中,在第一接收表52中没有新接收的数据,因此在机车11-2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7所示,维持存储自己的机车ID=“20”和机车11-1的机车ID=“10”的状态。
另外,在机车11-3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7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5”、机车11-2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1的机车ID=“10”,但在机车11-3中,在第一接收表52中没有新接收的数据,因此在机车11-3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7所示,维持存储自己的机车ID=“5”、机车11-2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1的机车ID=“10”的状态。
另外,在机车11-4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7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7”、机车11-3的机车ID=“5”、机车11-2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1的机车ID=“10”,但在机车11-4中,在第一接收表52中没有新接收的数据,因此在机车11-4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7所示,维持存储自己的机车ID=“7”、机车11-3的机车ID=“5”、机车11-2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1的机车ID=“10”的状态。
另外,在机车11-5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7所示,存储有自己的机车ID=“3”、机车11-4的机车ID=“7”、机车11-3的机车ID=“5”、机车11-2的机车ID=“20”、以及机车11-1的机车ID=“10”,但在机车11-5中,在第一接收表52中没有新接收的数据,因此在机车11-5的第二发送表53中,如图17所示,维持存储机车ID=“3”、机车ID=“7”、机车ID=“5”、机车ID=“20”、以及机车ID=“10”的状态。
接着,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判别第一发送表51的内容或第二发送表53的内容是否有变更(步骤S16)。
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16的判别中,判别为在全部机车11-1~11-5中第一发送表51的内容或第二发送表53的内容没有变更(步骤S16:否),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判别从最后第一发送表51的内容或第二发送表53的内容变更时开始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17)。
在步骤S17的判别中,从最后第一发送表51的内容或第二发送表53的内容有了变更时开始没有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7:否),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再次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3,以下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
在本例子中,在步骤S17的判别中,判别为从最后第一发送表51的内容或第二发送表53的内容有了变更时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17:是),结束连结确认处理。
它们的结果是能够在连结确认处理结束的时刻,掌握基于机车的连结数以及各机车的机车ID的车辆编组。
图18-1~图18-5是连结确认处理后的各机车的连结数以及车辆编组状态的确认状态的说明图(之一)~(之五)。
如果连结确认处理结束,则机车11-1~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如图18-1~图18-5那样,根据预先掌握的自己的机车的朝向、以及第一发送表51和第二发送表53的内容,能够掌握自己的机车的朝向、所连结的机车的机车ID。
例如,机车11-3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能够掌握以下的情况,即在图18中自己的前方是左方向,通过组合第一发送表51和第二发送表53的内容,在安装有自己的机车的前方连结有机车ID=“10”、“20”的2台机车,在安装有自己的机车的后方连结有机车ID=“7”、“3”的2台机车。
以上的说明能够掌握机车的连结数和车辆连接编组,但无法掌握各机车之间的相对朝向。
因此,以下说明确认机车的方向的处理。
通过上述的连结确认处理,可知所连结的机车的全部机车ID,因此通过由依照规定的规则的任意一个机车发送方向确认指令,其他机车以发送了该方向确认指令的机车即基准机车的朝向为基准,判别是朝向相同方向、还是朝向相反方向。
以下,具体进行说明。
图19是方向确认处理的处理流程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规定的规则,选择机车ID的值最小的机车作为发送方向确认指令的基准机车。
首先,各机车11-1~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通过连接确认处理取得全部机车的机车ID(步骤S21)。
接着,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判别安装有自己的机车的机车ID是否是上述机车的机车ID的值中的最小值(步骤S22)。
具体地说,各机车11-1~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对存储在存储器36中的自己的机车ID和存储在第一发送表51和第二发送表53中的多个机车ID进行比较,判别自己的机车ID是否是最小值。
在步骤S22中安装有自己的机车的机车ID是全部机车的机车ID的值中的最小值的情况下(步骤S22:是),该机车是基准机车,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该机车的前方送出第一方向确认指令(基准机车前方确认指令)(步骤S23)。
具体地说,在图17所示的状态下,机车11-5的机车ID=“3”是全部机车ID中的最小值,因此机车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该机车11-5的前方即第二干线传送发送机33送出第一方向确认指令(基准机车前方确认指令)。
接着,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该机车的后方送出第二方向确认指令CMD22(步骤S23)。
它们的结果是其他机车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能够掌握接收到第一方向确认指令CMD21一侧与基准机车的前方向相对,接收到第二方向确认指令CMD22一侧与基准机车的后方向相对。
另一方面,在步骤S22的判别中,安装有自己的机车的机车ID不是上述机车的机车ID的值中的最小值的情况下(步骤S22:否),安装有自己的机车不是基准机车,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等待从安装在作为基准机车的其他机车中的其他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输入第一方向确认指令和第二方向确认指令的至少一方。
具体地说,安装在基准机车以外的机车中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判别是否接收到第一方向确认指令(步骤S25)。
图20是第一方向确认指令和第二方向确认指令的数据格式的说明图。图20是使用以太网(注册商标)作为通信规格的情况下的方向确认指令的数据格式。
第一方向确认指令CMD21和第二方向确认指令CMD22是相同的数据格式,从其开始开始具备用于取得通信同步的报头部71、存储了发送目的地地址、发送方地址等的以太头部72、表示是第一方向确认指令CMD21或第二方向确认指令CMD22的指令部73、设为全部的数据=“0”的空数据部74、存储了错误检查用的CRC的帧检查序列(FCS)部75。
在步骤S25的判别中,接收到第一方向确认指令CMD21的情况下(步骤S25:是),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转送该第一方向确认指令CMD21(步骤S26),并且判别是否从机车的前方接收到该第一方向确认指令(步骤S27)。在此,第一方向确认指令的转送在从机车的前方接收到第一方向确认指令的情况下转送到连结在后方的机车,在从后方接收到的情况下转送到连结在前方的机车。
在步骤S27的判别中,从机车的前方接收到第一方向确认指令CMD21的情况下(步骤S27:是),从前方接收到第一方向确认指令的机车是基准机车和前方之间相对的方向,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判别为朝向与基准机车相反的方向(步骤S32)。
在步骤S27的判别中,从机车的后方接收到第一方向确认指令CMD21的情况下(步骤S27:是),对于从前方接收到第一方向确认指令CMD21的机车,前方向与基准机车一致,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判别为朝向与基准机车相同的方向(步骤S28)。
在步骤S25的判别中,没有接收到第一方向确认指令CMD21的情况下(步骤S25:否),安装在基准机车以外的机车中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判别是否接收到第二方向确认指令CMD22(步骤S29)。
在步骤S29的判别中,接收到第二方向确认指令CMD22的情况下(步骤S29:是),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转送该第二方向确认指令CMD22(步骤S30),判别是否从机车的前方接收到该第二方向确认指令CMD22(步骤S31)。
在此,第二方向确认指令CMD22的转送在从机车的前方接收到第二方向确认指令CMD22的情况下转送到连结在后方的机车,在从后方接收到的情况下转送到连结在前方的机车。具体地说,机车11-4从连结在前方的机车11-5接收第二方向确认指令CMD22,因此将第二方向确认指令CMD22转送到连结在后方的机车11-3。同样,机车11-3从连结在后方的机车11-4接收第二方向确认指令CMD22,因此将第二方向确认指令CMD22转送到连结在前方的机车11-2。
在步骤S31的判别中,从机车的前方接收到第二方向确认指令CMD21的情况下(步骤S31:是),从前方接收到第二方向确认指令的机车是基准机车和前方向一致,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判别为朝向与基准机车相同的方向(步骤S28)。
在步骤S31的判别中,从机车的后方接收到第二方向确认指令CMD21的情况下(步骤S31:否),对于从后方接收到第二方向确认指令的机车,是基准机车和前方之间相对的方向,因此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判别为朝向与基准机车相反的方向(步骤S32)。
图21-1~图21-5是方向确认处理的说明图(之一)~(之五)。
以上的结果是机车11-1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后方向接收第二方向确认指令CMD22,因此判别为朝向与基准机车相反的方向。
另外,机车11-2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前方向接收第二方向确认指令CMD22,因此判别为朝向与基准机车相同的方向。
另外,机车11-3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后方向接收第二方向确认指令CMD22,因此判别为朝向与基准机车相反的方向。
另外,机车11-4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从前方向接收第二方向确认指令CMD22,因此判别为朝向与基准机车相同的方向。
另外,机车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作为基准机车,从前方向发送第一方向确认指令CMD21,从后方向发送第二方向确认指令CMD22,掌握意思为自己的方向是基准的内容。
另外,机车11-1~11-5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进行连结确认处理和方向确认处理的结果是能够在图4所示的方向上分别连结机车11-1~11-5,并且能够确认它们的机车ID。
其结果是固定地实施连结/放开的机车系统中,能够自动地取得车辆编组(机车的辆数、排列顺序、车辆的朝向),能够容易地构筑操作性、维护性优越的机车系统。
在以上的说明中,详细进行了说明,但连接确认指令CMD11和连结确认指令CMD12有可能冲突,因此以固定周期(例如本机车ID×1ms周期)或随机周期重复进行发送。
另外,以上的说明为了发送用和接收用而共用传送路径,但在发送和接收分离的情况下,不发生冲突(碰撞),因此也可以使用固定值。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使用以太网作为通信规格,但也可以构成为使用其他通信规格。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构成为在各传送中继器控制装置35中设置一个传送装置主体21,但也可以设置多个传送装置主体21,设置多个传送路径,即使由于故障等而任意一个传送装置主体21或与该传送装置主体21连接的传送路径成为不能传送状态,也能够经由传送装置主体21和对应的传送路径继续进行传送。
本实施方式的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具有利用了具备CPU等控制装置、ROM(只读存储器)、RAM等存储装置等的通常的计算机的硬件结构。
也可以构成为将通过本实施方式的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执行的控制程序以可安装的形式或可执行的形式的文件记录在CD-ROM、软盘(FD)、CD-R、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等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来提供。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将通过本实施方式的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执行的控制程序存储在与因特网等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上,经由网络下载而提供。另外,也可以构成为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提供或发布通过本实施方式的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执行的~程序。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预先将本实施方式的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的控制程序组装在ROM等中来提供。
说明了本发明的若干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是要限定发明的范围。能够以其他各种形式实施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主要内容的范围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主要内容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价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连结分别被分配了用于确定机车的机车确定信息的多个机车而编组列车的情况下,相对于机车的规定的朝向,规定第一连结方向和与上述第一连结方向相反的第二连结方向,
所述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包括:
传送部,将从其他机车从上述第一连结方向或者上述第二连结方向中的任意一方接收到的上述机车确定信息发送到上述第一连结方向或者上述第二连结方向中的任意另一方;以及
连结状态判别部,基于接收到的上述机车确定信息,判别安装有自己的机车和其他机车的连结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送部具备:
第一传送部,将自己的机车确定信息附加到从上述第一连结方向接收到的机车确定信息或包含多个机车确定信息的机车确定信息列,发送给上述第二连结方向;以及
第二传送部,将自己的机车确定信息附加到从上述第二连结方向接收到的机车确定信息或包含多个机车确定信息的机车确定信息列,发送给上述第一连结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控制部,在上述第一传送部以及上述第二传送部的接收到的机车确定信息或包含多个机车确定信息的机车确定信息列在规定时间以上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判定为机车确定信息的接收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传送控制部在上述机车确定信息的接收完成后,在是多个上述机车的机车确定信息中的自己的机车确定信息满足规定的条件的唯一的机车即特定机车的情况下,经由上述第一传送部发送第一方向确认指令,经由上述第二传送部发送第二方向确认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送控制部具备:
车辆方向判别部,基于是否由上述第一通信单元或上述第二通信单元接收到上述第一方向确认指令或上述第二确认指令,判别相对于上述特定机车的朝向是朝向相同方向还是朝向相反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上述机车确定信息,识别出安装在所连结的多个机车中的连结在两端的机车的通信控制单元经由上述第一传送部以及上述第二传送部中的没有连结其他机车的通信部,持续发送要求机车确定信息的发送的信息要求信号。
7.一种铁路车辆,在连结分别被分配了用于确定机车的机车确定信息的多个机车而编组列车的情况下,相对于机车的规定的朝向,预先规定第一连结方向和与上述第一连结方向相反的第二连结方向,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器,设置在车辆的上述第一连结方向;
第二连接器,设置在车辆的上述第二连结方向;
传送部,将从其他机车从上述第一连接器或者上述第二连接器中的任意一方接收到的上述机车确定信息发送到上述第一连接器或者上述第二连接器中的任意另一方;以及
连结状态判别部,基于接收到的上述机车确定信息,判别安装有自己的机车和其他机车的连结状态。
8.一种控制方法,在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中执行,该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在连结分别被分配了用于确定机车的机车确定信息的多个机车而编组列车的情况下,相对于机车的规定的朝向,规定第一连结方向和与上述第一连结方向相反的第二连结方向,该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步骤,将从其他机车从上述第一连结方向或者上述第二连结方向中的任意一方接收到的上述机车确定信息发送到上述第一连结方向或者上述第二连结方向中的任意另一方;以及
连结状态判别步骤,基于接收到的上述机车确定信息,判别安装有自己的机车和其他机车的连结状态。
9.一种控制程序,用于通过计算机控制安装在规定的机车中的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该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在连结分别被分配了用于确定机车的机车确定信息的多个机车而编组列车的情况下,相对于机车的规定的朝向,规定第一连结方向和与上述第一连结方向相反的第二连结方向,该控制程序的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步骤,将来自其他机车从上述第一连结方向或者上述第二连结方向中的任意一方接收到的上述机车确定信息发送到上述第一连结方向或者上述第二连结方向中的任意另一方;以及
连结状态判别步骤,基于接收到的上述机车确定信息,判别安装有自己的机车和其他机车的连结状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2/063913 WO2013179410A1 (ja) | 2012-05-30 | 2012-05-30 | 鉄道車両用伝送装置、鉄道車両、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94557A true CN104094557A (zh) | 2014-10-08 |
Family
ID=49672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68598.7A Pending CN104094557A (zh) | 2012-05-30 | 2012-05-30 | 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铁路车辆、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50036693A1 (zh) |
JP (1) | JPWO2013179410A1 (zh) |
CN (1) | CN104094557A (zh) |
WO (1) | WO201317941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426796B2 (en) * | 2016-06-13 | 2019-10-01 | SMART SURGICAL, Inc. | Compositions for biologica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paring and using the same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180709A1 (en) * | 2005-02-11 | 2006-08-17 | Luc Bret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P train inauguration |
US20100020723A1 (en) * | 2007-12-06 | 2010-01-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Train car-to-car communication device |
JP2010045836A (ja) * | 2009-10-23 | 2010-02-25 | Yamaha Corp | 通信ノード及びネットワーク |
US7987224B2 (en) * | 2007-10-03 | 2011-07-26 | Yamaha Corporation | Audio signal processor and network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211586B1 (en) * | 2009-01-27 | 2011-09-21 | Fluidmesh Networks, LLC | Automatic selection of a MAC protocol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5595768B2 (ja) * | 2010-03-25 | 2014-09-24 | コイト電工株式会社 | 車両編成用の車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 |
JP5292356B2 (ja) * | 2010-05-24 | 2013-09-1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列車情報伝送装置 |
-
2012
- 2012-05-30 CN CN201280068598.7A patent/CN104094557A/zh active Pending
- 2012-05-30 US US14/379,655 patent/US2015003669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2-05-30 JP JP2014518142A patent/JPWO2013179410A1/ja active Pending
- 2012-05-30 WO PCT/JP2012/063913 patent/WO201317941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180709A1 (en) * | 2005-02-11 | 2006-08-17 | Luc Bret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P train inauguration |
US7987224B2 (en) * | 2007-10-03 | 2011-07-26 | Yamaha Corporation | Audio signal processor and network system |
US20100020723A1 (en) * | 2007-12-06 | 2010-01-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Train car-to-car communication device |
JP2010045836A (ja) * | 2009-10-23 | 2010-02-25 | Yamaha Corp | 通信ノード及びネットワー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3179410A1 (ja) | 2016-01-14 |
WO2013179410A1 (ja) | 2013-12-05 |
US20150036693A1 (en) | 2015-0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78291B (zh) | 用于在工业通信网络中进行冗余的信息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 |
CN103454992B (zh) | 网络设备、网络装置和用于运行网络装置的方法 | |
JP4738533B2 (ja) | 列車車両間通信装置 | |
CN101057483B (zh) | 冗余和非冗余帧的接收 | |
CN101641910B (zh) | 铁道车辆用通信装置 | |
JP5595768B2 (ja) | 車両編成用の車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 | |
CN102055794A (zh) | 飞行器通信系统及飞行器 | |
CN103507820B (zh) | 火车和用于安全地确定该火车的构成的方法 | |
CN102106121A (zh) | 用于高可用性网络的环耦合节点 | |
CN105940641A (zh) | 用于双致动系统的冗余can接口 | |
CN101714945A (zh) | 一种实现跨网络通信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1184059B (zh) | 铁道车辆用传送系统及使用它的铁道车辆 | |
JP4881223B2 (ja) | 鉄道車両用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切換器 | |
JP5169909B2 (ja) | リング型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リング型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の復旧方法 | |
CN107005593A (zh) | 用于借助于以太网标准在机动车辆中传输安全相关数据的方法和控制设备 | |
US20150358199A1 (en) | Train-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vice and train-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 |
CN1805299B (zh) | 信息传输系统、铁道车辆用信息传输系统及车辆用信息传输终端装置 | |
CN104094557A (zh) | 铁路车辆用传送装置、铁路车辆、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 |
CN114194248B (zh) | 本地编组网络架构 | |
JP5949003B2 (ja) | ゲートウェイ、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KR20010072301A (ko) | 능동 퍼블리싱 | |
JP2012222405A (ja) | 車両情報制御装置 | |
JP2013088826A (ja) | 冗長系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入力方式 | |
NZ523454A (en) | Remote control system for locomotives | |
JP2010081364A (ja) | 中継器及び送受信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