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2522B -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2522B
CN104092522B CN201410312985.1A CN201410312985A CN104092522B CN 104092522 B CN104092522 B CN 104092522B CN 201410312985 A CN201410312985 A CN 201410312985A CN 104092522 B CN104092522 B CN 1040925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station
packet
sequence number
data
logic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129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92522A (zh
Inventor
石井启之
安尼尔.尤密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092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25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925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25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2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iscarding or delaying data units, e.g. packe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50Queue scheduling
    • H04L47/56Queue scheduling implementing delay-aware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4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intermediate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本发明的移动台(100)包括在满足了规定条件时,对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分组赋予了序列号后进行丢弃的分组丢弃单元(102、103)。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本申请为以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日为2008年12月19日,申请号为200880122181.8,发明名称为《移动台、基站装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台、基站装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特别地,本发明涉及LTE(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方式的移动台、基站装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由W-CDMA的标准化组织3GPP研究成为W-CDMA或HSDPA的后继的通信方式,即LTE。
在该LET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正在研究对下行链路使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对上行链路使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复用: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是将特定的频带分割为多个窄带(副载波),并在各频带上加载数据而进行传输的方式。根据OFDM,紧密地排列副载波,使其在频率上部分重叠又互相不干扰,从而能够实现高速传输,并提高频率的利用效率。
此外,SC-FDMA是分割特定的频带,并利用在多个移动台之间不同的频带而进行传输,从而能够降低多个移动台之间的干扰的传输方式。根据SC-FDMA,具有发送功率的变动小的特征,因此能够实现移动台的低功耗化以及宽覆盖。
但是,移动通信系统是利用有限的无线资源(频率或功率)进行通信的系统,其在通信容量上存在上限。
从而,需要根据上述的通信容量,限制小区内的移动台的数量。例如,需要进行以下控制:在新的移动台要在该小区中开始通信时,当在该小区中 已经进行通信的移动台的数量多,且接近通信容量的上限的情况下,不许可该新的移动台在该小区中开始通信。
通常,这样的控制称为接受呼叫控制,或“呼叫许可进入控制:Call AdmissionControl(CAC)”。
例如,作为接受呼叫控制的一个方法,考虑以下方法:测定在小区内已经进行着通信的移动台的数量,当该移动台的数量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不许可该新的移动台在该小区中开始通信,当该移动台的数量为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许可该新的移动台在该小区中开始通信。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说明了利用已经在小区内进行着通信的移动台的数量的情况,但从接受呼叫控制的观点出发,期望根据表示小区内的混杂度的指标来判断新的移动台能否在该小区中开始通信。
此外,通常,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多个载波。例如,假设某移动通信系统具有20MHz的频带宽,在该20MHz的频带宽中,应用系统带宽为5MHz的LTE的情况。即,假设有4个LTE的载波。
此时,从频率资源的有效应用的观点出发,期望4个LTE的载波各自的混杂度均等。
但是,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的服务之一有“基于IP的语音:Voice Over IP(VoIP)”或“流式传输:Streaming”等实时服务。
在这样的实时服务中,服务的性质上,数据必须在规定的许可延迟以内从通信源传输到通信目的地。
一般,为了满足这样的有关延迟的要求条件,实时服务的数据比尽力而为(best-effort)服务优先传输。
但是,当小区内进行实时服务的通信的用户增多时,由于小区内的无线资源有限,因此关于一部分的用户,难以满足上述的有关延迟的要求条件。
此外,从接受呼叫控制的观点出发,存在这样的不能满足有关延迟的要求条件的用户的情况成为表示混杂度的指标。
更具体地说,考虑根据实时服务的数据的延迟时间超过了规定的许可延迟的用户的数量,或者根据实时服务的数据超过许可延迟而被丢弃的用户的数量,进行接受呼叫控制。
但是,上述的以往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以下的问题点。
在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接受呼叫控制是在基站装置中进行。
此时,由于下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存在于基站装置内,因此基站装置能够容易监视实时服务的分组(数据)在发送缓冲器内的滞留时间超过许可延迟而引起的分组的丢弃。
另一方面,由于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存在于移动台内,因此基站装置不能直接监视实时服务的数据在发送缓冲器内的滞留之间超过许可延迟而引起的分组的丢弃。
另外,移动台对基站装置发送被称为“缓冲器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的用于通知移动台内的发送缓冲器状态的信号,但该信号终归是用于通知在移动台的发送缓冲器内滞留的分组的量的信息,并不通知分组由于滞留时间超过许可延迟而被丢弃的情况。
或者,还考虑以下方法:移动台对PDCP层的分组赋予序列号,从而进行发送,因此基站装置根据PDCP层的分组的序列号不连续而估计分组由于在移动台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滞留时间超过许可延迟而被丢弃的情况。
但是,在移动台内,针对在对PDCP层的分组赋予序列号之后丢弃还是在对PDCP层的分组赋予序列号之前丢弃的动作,是因移动台的安装而不同,并没有规定。
更具体来说,用于规定PDCP层的处理的非专利文献2(TS36.323、V8.0.0)中并未规定这样的移动台的动作。
从而,根据序列号的不连续,难以估计是否在移动台的发送缓冲器内被丢弃。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在移动台内的发送缓冲器内分组被丢弃的情况下,必须赋予序列号,通过丢弃该分组,在基站装置中可容易估计到移动台内的发送缓冲器内丢弃了分组的移动台、基站装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从移动台报告的、发生了上述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事项,能够进行小区内的接受呼叫控制、要用于通信的频带的选择、以及通信结束后应所在的频带的选择的移动台、基站装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视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中的数据的滞留时间(延迟量),并能够对基站装置报告该滞留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事项、或者移动台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超过许可延迟而被丢弃的事项的 移动台、基站装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从移动台报告的、发生了上述的滞留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事项,或者移动台的发送缓冲内的数据超过许可延迟而被丢弃的事项,可进行小区内的接受呼叫控制、要用于通信的频带的选择、以及通信结束后应所在的频带的选择的移动台、基站装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1特征是一种移动台,与基站装置进行被赋予了序列号的分组的发送接收,其主旨在于,包括分组丢弃单元,在满足了规定条件的情况下,所述分组丢弃单元丢弃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分组,所述分组丢弃单元对所述被丢弃了的分组也赋予序列号。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也可以在所述分组在所述发送缓冲器内的滞留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分组丢弃单元丢弃该分组。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所述分组丢弃单元也可以按照每个逻辑信道或者每个逻辑信道组,丢弃所述分组。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也可以是PDCP层或者RLC层的缓冲器。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所述分组丢弃单元可以构成为,通过对所述发送缓冲器内存储的全部分组赋予序列号,从而对所述被丢弃了的分组也赋予所述序列号。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是PDCP层或者RLC层的缓冲器,所述分组丢弃单元在RLC层的模式为未确认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被丢弃了的分组也赋予所述序列号,所述分组丢弃单元在RLC层的模式为确认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被丢弃了的分组不赋予所述序列号。
本发明的第2特征是一种基站装置,与移动台进行被赋予了序列号的分组的发送接收,其主旨在于,包括接受呼叫控制单元,其构成为,根据在上行链路中接收的分组的序列号的不连续,控制接受新的移动台的通信。
本发明的第3特征是一种基站装置,与移动台进行被赋予了序列号的分组的发送接收,其主旨在于,包括:不连续检测单元,其构成为,检测在上 行链路中接收的信号的时序分组的不连续;计算单元,其构成为,计算发生了所述分组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以及接受呼叫控制单元,其构成为,基于发生了所述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控制接受新的移动台的通信。
本发明的第4特征是一种基站装置,与移动台进行被赋予了序列号的分组的发送接收,其主旨在于,包括:不连续检测单元,其构成为,检测在上行链路中接收的分组的序列号的不连续;计算单元,其构成为,计算发生了所述分组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以及频带选择单元,其构成为基于发生了所述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选择新进行通信的移动台应使用的频带。
本发明的第5特征是一种基站装置,与移动台进行被赋予了序列号的分组的发送接收。其主旨在于,包括:不连续检测单元,检测在上行链路中接收的分组的序列号的不连续;计算单元,计算发生了所述分组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以及频带选择单元,基于发生了所述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选择结束了通信的移动台应所在的频带。
本发明的第6特征是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用于与基站装置进行被赋予了序列号的分组的发送接收的移动台,其主旨在于,包括当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丢弃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分组的步骤,对所述被丢弃了的分组也赋予序列号。
本发明的第7特征是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用于与移动台进行被赋予了序列号的分组的发送接收的基站装置,其主旨在于,包括:检测在上行链路中接收的分组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步骤;计算发生了所述分组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的步骤;以及基于所述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控制接受新的移动台的通信的步骤。
本发明的第8特征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包括多个移动台、与该多个移动台之间利用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保存从该基站装置发送的数据的数据服务器、以及输出在该数据服务器内保存着的该数据的监视终端,其主旨在于,所述多个移动台各自包括分组丢弃单元,其构成为,当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对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分组赋予序列号而丢弃,所述基站装置包括:不连续检测单元,其构成为,检测从所述多个移动台在上 行链路中接收的分组的序列号的不连续;计算单元,计算发生了所述分组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以及报告单元,其构成为对所述数据服务器报告所述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所述数据服务器包括:保存单元,其构成为存储所述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作为统计值;以及输出单元,其构成为对所述监视终端输出所述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
本发明的第9特征是一种移动台,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其主旨在于,包括:数据丢弃单元,其构成为当满足了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丢弃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以及报告单元,其构成为对所述基站装置报告丢弃了所述数据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第9特征中,所述数据丢弃单元也可以构成为,当所述数据在所述发送缓冲器内的滞留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情况下,丢弃该数据。
在本发明的第9特征中,所述报告单元也可以构成为,利用用于报告下行链路中的通信质量的测定结果的测定报告,报告丢弃了所述数据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第9特征中,所述报告单元也可以构成为,当所述数据的丢弃次数或者所述数据的丢弃比例超过了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报告丢弃了所述数据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第9特征中,所述报告单元也可以构成为,根据来自所述基站装置的指示,报告丢弃了所述数据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第9特征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数据丢弃单元按照每个逻辑信道或者每个逻辑信道组,丢弃所述数据,所述报告单元按照每个逻辑信道或者每个逻辑信道组,报告丢弃了所述数据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第9特征中,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可以是PDCP层或者RLC层的缓冲器。
本发明的第10特征是一种基站装置,与移动台进行通信,其主旨在于,包括:指示单元,对所述移动台指示报告丢弃了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的情况;以及接收单元,其构成为从所述移动台接收丢弃了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的数据的情况的报告。
本发明的第11特征是一种基站装置,与多个移动台进行通信,其主旨在于,包括:指示单元,对所述多个移动台指示报告丢弃了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的情况;接收单元,其构成为从所述多个移动台接收丢弃了所 述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的情况的报告;计算单元,其构成为计算发生了数据的丢弃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以及接受呼叫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控制接受新的移动台的通信。
本发明的第12特征是一种基站装置,与多个移动台进行通信,其主旨在于,包括:指示单元,对所述多个移动台指示报告丢弃了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的情况;接收单元,其构成为从所述多个移动台接收丢弃了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的情况的报告;计算单元,其构成为,计算发生了数据的丢弃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以及频带选择单元,其构成为,基于所述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选择新进行通信的移动台应使用的频带。
本发明的第13特征是一种基站装置,与多个移动台进行通信,其主旨在于,包括:指示单元,对所述多个移动台报告丢弃了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的情况;接收单元,其构成为从所述多个移动台接收丢弃了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的情况的报告;计算单元,其构成为,计算发生了数据的丢弃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以及频带选择单元,基于所述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选择结束了通信的移动台应所在的频带。
本发明的第14特征是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用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台,其主旨在于,包括:当满足了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丢弃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的步骤;以及对所述基站装置报告丢弃了所述数据的情况的步骤。
本发明的第15特征是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用于与多个移动台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主旨在于,包括:对所述多个移动台指示报告丢弃了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的情况的步骤;从所述多个移动台接收丢弃了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的报告的情况的步骤;计算发生了数据的丢弃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的步骤;以及基于所述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控制接受新的移动台的通信的步骤。
本发明的第16特征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多个移动台、在与该多个移动台之间利用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保存从该基站装置发送的数据的数据服务器、输出在该数据服务器内保存的该数据的监视终端,其主旨 在于,所述多个移动台各自包括:数据丢弃单元,其构成为当满足了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丢弃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以及报告单元,其构成为对所述基站装置报告丢弃了所述数据的情况,所述基站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其构成为从所述多个移动台接收丢弃了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的情况的报告;计算单元,其构成为计算发生了数据的丢弃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以及报告单元,其构成为对所述数据服务器报告所述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所述数据服务器包括:保存单元,其构成为存储所述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作为统计值;以及输出单元,其构成为对所述监视终端输出所述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
本发明的第17特征是一种移动台,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其主旨在于,包括:计算单元,其构成为计算在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从数据发生后至被发送为止的平均时间;以及报告单元,当所述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对所述基站装置报告该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情况,或者报告该平均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功能方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功能方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参照图1至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1000例如是应用LTE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多个移动台1001至100n、在与多个移动台1001至100n之间利用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200、连接到基站装置200以及核心网络400上的接入网关装置(高层站)300、保存从基站装置200发送的数据的数据服务器410、以及输出在数据服务器410内保存着的数据的监视终端420。
在图1的例子中,移动台1001至1003是在小区50中进行通信的移动台,移动台100n是要在小区50中开始通信的移动台。
这里,多个移动台1001至100n在小区50中,其构成为,与基站装置200之间通过LTE进行通信。
即,由于在移动台1001至1003和基站装置200之间确立了连接(connection),因此移动台1001至1003处于有效状态。
以下,由于1001、1002、1003、…100n具有相同的结构、功能、状态,因此在没有特别预告的情况下,作为移动台100来进行说明。
在图1的例子中,处于要在小区50中与基站装置200之间新开始通信的移动台是1台,但该移动台也可以有2台以上。
移动通信系统100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使用OFDM(频分复用),对上行链路使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复用)。
这里,说明LTE的通信信道。
关于下行链路,使用在各移动台100之间共享使用的下行共享物理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和LTE用的下行控制信道。
在下行链路中,通过LTE用的下行控制信道,通知被映射到下行共享物理信道上的用户的信息、传输格式的信息、被映射到上行共享物理信道的用户的信息、传输格式的信息、上行共享物理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等,通过下行共享物理信道,传输用户数据。
另外,所述上行共享物理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也可以不通过LTE用的下行控制信道来传输,而是通过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Indicator Channel)来传输。
此外,上述的LTE用的下行控制信道也可以被称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更具体地说,上述的被映射到下行共享物理信道的用户的信息和传输格式的信息可以被称为下行链路调度信息。
此外,上述的被映射到上行共享物理信道上的用户的信息和传输格式的信息可以被称为上行链路调度许可。
另外,所述的下行链路调度信息和上行链路调度许可统称为下行链路控 制信息(DCI)。
此时,DCI格式0对应于上行链路调度许可,DCI格式1/1A/2等对应于下行链路调度信息。
关于上行链路使用在各移动台100中共享使用的上行共享物理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和LTE用的上行控制信道。
另外,上行控制信道是在系统频带的两端的上行共享物理信道(PUCCH: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通过所述上行共享物理信道来发送以下表示的控制信号。
即,在上行链路中,通过LTE用的上行控制信道,传输用于下行链路中的共享物理信道的调度、自适应调制解调/编码(AMCS: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的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以及下行链路的共享物理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HARQ ACK information)。
另外,在所述上行共享物理信道和所述控制信号在相同定时,即在相同子帧中发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信号被复用于所述上行共享物理信道而被发送。
此外,通过上行共享物理信道,传输用户数据。
如图2所示,移动台100包括RLC/PDCP处理单元102、MAC处理单元103、L1处理单元104、放大器单元/发送接收单元105、发送接收天线106、缓冲器(Buffer)监视单元/序列号赋予单元107、以及呼叫处理单元108。
RLC/PDCP处理单元102进行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层处理以及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处理。
例如,RLC/PDCP处理单元102作为RLC层处理而进行利用了对于上行链路的分割/结合/RLC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利用了对于下行链路的分割/结合/RL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
此外,RLC/PDCP处理单元102作为PDCP处理而对在上行链路中发送的分组赋予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利用该序列号进行加密处理。
进行了所述RLC或PDCP层的处理的分组在以下的MAC处理单元103中,作为在上行链路中发送的数据(上行数据)而进行该发送处理。
MAC处理单元103进行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层处理。
例如,MAC处理单元103作为MAC层处理而进行利用了对于上行数据 的MAC重发控制(例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的发送处理等。
此外,MAC处理单元103作为MAC层处理而进行利用了对于下行数据的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
L1处理单元104进行经由上行链路发送的数据的信道编码、DFT处理、IFFT处理、以及经由下行链路接收的数据的信道解码、FFT处理等层1处理。
放大器单元/发送接收单元105将从L1处理单元1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信号后,放大该无线频带信号并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06进行发送。
此外,放大器/发送接收单元105放大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6而接收到的无线频带信号后,将该无线频带信号变换为基带信号而输入到L1处理单元104。
缓冲器监视单元/序列号赋予单元107监视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MAC处理单元103内的MAC层缓冲器、或者,RLC/PDCP处理单元102内的RLC层的缓冲器或PDCP层的缓冲器)。
这里,缓冲器监视单元/序列号赋予单元107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丢弃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分组。
例如,缓冲器监视单元/序列号赋予单元107当分组在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滞留时间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丢弃该分组。上述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滞留时间是指产生了分组而存储在发送缓冲器内后经过的时间。
这里,缓冲器监视单元/序列号赋予单元107对上述的被丢弃的分组赋予序列号之后,丢弃该分组。另外,所述序列号例如是PDCP层的序列号。
另外,缓冲器监视单元/序列号赋予单元107也可以在刚刚丢弃分组之前,对该分组赋予序列号,或者,也可以对该分组赋予序列号的状态下保持在发送缓冲器内中,并在满足上述的规定条件时,丢弃该分组。
前者的情况下,缓冲器监视单元/序列号赋予单元107例如也可以在进行丢弃分组的处理的几乎同时,对该分组赋予序列号。
另一方面,后者的情况下,缓冲器监视单元/序列号赋予单元107例如可以在将分组存储在发送缓冲器内的时刻,对该分组赋予序列号。
即,缓冲器监视单元/序列号赋予单元107可以对存储在发送缓冲器内的所有的分组赋予序列号。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表示了缓冲器监视单元/序列号赋予单元107在分组在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滞留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情况下,丢弃该分组的情况,但在缓冲器监视单元/序列号赋予单元107在上述以外的情况下丢弃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分组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同样的处理。
另外,“上述以外的情况下丢弃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分组的情况”是指例如根据缓冲器溢出而丢弃分组的情况、根据“有效队列管理(AQM:Active QueueManagement)”而丢弃分组的情况。
这里,AQM是为了防止发送缓冲器内的分组急剧增多的情况而丢弃发送缓冲器内的分组,从而降低TCP层的窗口尺寸的控制方法。
即,在丢弃了发送缓冲器内的分组的情况下,由于TCP层的窗口尺寸降低,作为其结果,流入发送缓冲器内的分组的量减少,能够防止上述的发送缓冲器内的分组急剧增多的问题。
此外,缓冲器监视单元/序列号赋予单元107可以对每个逻辑信道(或者对每个逻辑信道组)丢弃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分组。此时,缓冲器监视单元/序列号赋予单元107也对被丢弃的分组赋予序列号后丢弃该分组。
这里,逻辑信道组可以通过基站装置200来指定。此外,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可以对VoIP服务等每个通信服务设定。
或者,缓冲器监视单元/序列号赋予单元107可以根据RLC层的模式是“未确认模式(UM)”还是“确认模式(AM)”,或者是“透明模式(TM)”,从而进行上述的处理,即进行对分组赋予序列号后丢弃该分组的处理。
更具体来说,缓冲器监视单元/序列号赋予单元107可以在RLC层的模式为“UM”或“TM”的情况下,进行上述的处理,在RLC层的模式为“AM”的情况下,不进行上述的处理。
或者,缓冲器监视单元/序列号赋予单元107也可以在RLC层的模式为“UM”的情况下,进行上述的处理,在RLC层的模式为“AM”或“TM”的情况下,不进行上述的处理。
这样,当在移动台的发送缓冲器内对被丢弃的分组赋予PDCP层的序列号后丢弃该分组的情况下,作为所述分组的接收侧的基站装置200根据接收到的分组的PDCP层的序列号的不连续,能够容易估计是否在移动台的发送缓冲器内丢弃了分组。
呼叫处理单元108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和释放等呼叫处理等。
这里,RLC/PDCP处理单元102和缓冲器监视单元/序列号赋予单元107以及呼叫处理单元108可以搭载在相同的IC芯片上,RLC/PDCP处理单元102和MAC处理单元103、L1处理单元104、缓冲器监视单元/序列号赋予单元107以及呼叫处理单元108也可以搭载在相同的IC芯片上。
如图3所示,基站装置200包括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发送接收单元202、L1处理单元203、MAC处理单元204、RLC/PDCP处理单元205、传输路径接口206、计算单元207、以及呼叫处理单元208。
放大器单元/发送接收单元202将从L1处理单元203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信号后,放大该无线频带信号而经由发送接收天线201进行发送。
此外,放大器单元/发送接收单元202放大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到的无线频带信号后,将该无线频带信号变换为基带信号而输入到L1处理单元203。
L1处理单元203进行经由下行链路发送的数据的信道编码、IFFT处理、以及经由上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的FFT处理、IDFT处理以及信道解码等层1处理。
MAC处理单元204进行MAC层处理。例如,MAC处理单元204作为MAC层处理而进行利用了对于下行数据的MAC重发控制(例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的选择等。
此外,MAC处理单元204作为MAC层处理而进行利用了对于上行数据的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调度、传输格式的选择等。
RLC/PDCP处理单元205进行RLC层处理以及PDCP层处理。
例如,RLC/PDCP处理单元205作为RLC层处理而进行利用对于下行链路的分割/结合/RLC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利用对于上行链路的分割/结合/RLC层的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
此外,RLC/PDCP处理单元205作为PDCP层处理而针对在上行链路中接收的分组进行其密钥的解除。此时,RLC/PDCP处理单元205解除密钥并能够取得该分组的序列号,因此可检测上述序列号的不连续。该序列号是PDCP层的序列号。
RLC/PDCP处理单元205在发生了上述序列号的不连续的情况下,对计算单元207通知发生了上述序列号的不连续的事项。另外,RLC/PDCP处理 单元205也可以将发生了所述序列号的不连续的事项通知给多个移动台1001至100n、或者关于其逻辑信道而分别进行通知。
传输路径接口206在与接入网关装置300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计算单元207通过RLC/PDCP处理单元205接受发生了PDCP层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事项。另外,发生了所述序列号的不连续的事项也可以被通知给多个移动台1001至100n、或者关于其逻辑信道而分别进行通知。
此外,计算单元207计算发生了所述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
计算单元207将发生了所述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通知给呼叫处理单元208。
更具体地说,计算单元207可以将在规定的监视区间,所述序列号的不连续的数量是规定的阈值以上的移动台的数量作为发生了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
或者,计算单元207也可以将在规定的监视区间,根据所述序列号的不连续而估计出的、被丢弃的分组的数量是规定的阈值以上的移动台的数量作为发生了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
或者,计算单元207也可以将在规定的监视区间,根据所述序列号的不连续而估计出的被丢弃的分组的数量相对于接收到的全部的分组的数量的比例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移动台的数量,作为发生了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
此外,计算单元207也可以对每个逻辑信道计算发生了上述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此时,上述移动台的数量的计算是针对逻辑信道而进行的。即,计算单元207计算发生了序列号的不连续的逻辑信道的数量。
另外,PDCP层的发生了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也可以被看做在移动台内的发送缓冲器内发生了分组的丢弃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此时,计算单元207可以计算在移动台内的发送缓冲器内发生了分组的丢弃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在RLC/PDCP处理单元205中,检测到PDCP层的序列号的不连续,并在计算单元207中计算发生了所述PDCP层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从而计算在移动台内的发送缓冲器内发生了分组的丢弃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但取而代之, 也可以在RLC/PDCP处理单元205中,检测RTP(定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的序列号的不连续,并在计算单元207中计算发生了所述RTP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从而计算在移动台内的发送缓冲器内发生了分组的丢弃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
或者,只要根据该序列号的不连续,能够对移动台内的发送缓冲器内的分组的丢弃进行类推,也可以根据PDCP和RTP以外的协议的序列号的不连续,计算在移动台内的发送缓冲器内发生了分组的丢弃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
呼叫处理单元208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和释放等呼叫处理、基站装置20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等。
具体来说,呼叫处理单元208也可以根据通过计算单元207计算的发生了分组的丢弃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控制新移动台的通信的接受。
例如,在特定小区中,当发生了PDCP层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呼叫处理单元208可以拒绝接受新移动台的通信。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呼叫处理单元208根据发生了PDCP层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拒绝接受新移动台的通信,但取而代之,也可以根据发生了PDCP层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比例或逻辑信道的比例,拒绝接受新移动台的通信。
此时,上述的移动台的比例可以是相对于RRC_连接的移动台的数量(LTE_激活的移动台的数量)的比例。
此外,上述的逻辑信道的比例可以是相对于在小区50中设定的该逻辑信道的总数的比例。
例如,当设定有用于传输VoIP的逻辑信道的移动台的数量为100台的情况下,将上述的规定阈值设为10%,则当发生了PDCP层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逻辑信道的数量超过10的情况下,呼叫处理单元208可以拒绝接受新移动台的通信。
此外,呼叫处理单元208也可以根据通过计算单元207计算的发生了PDCP层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选择新进行通信的移动台应使用的频带。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呼叫处理单元208根据发生了PDCP层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选择新进行通信的移动台应使用的频带,但取而代之,也可以根据发生了PDCP层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比例或逻辑信道的比例,选择新进行通信的移动台应使用的频带。
此时,上述的移动台的比例可以是相对于RRC_连接的移动台的数量(LTE_激活的移动台的数量)的比例。此外,上述的逻辑信道的比例可以是相对于在小区50中设定的、该逻辑信道的总数的比例。
例如,呼叫处理单元208可以选择发生了PDCP层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最少的频带,作为新进行通信的移动台应使用的频带。
此外,呼叫处理单元208也可以根据由计算单元207计算的发生了PDCP层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选择结束了通信的移动台应所在的频带。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呼叫处理单元208根据发生了PDCP层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选择结束了通信的移动台应所在的频带,但取而代之,也可以根据发生了PDCP层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比例或逻辑信道的比例,选择结束了通信的移动台应所在的频带。
此时,上述的移动台的比例是相对于RRC_连接的移动台的数量(LTE_激活的移动台的数量)的比例。此外,上述的逻辑信道的比例也可以是相对于在小区50中设定的该逻辑信道的总数的比例。
例如,呼叫处理单元208选择发生了PDCP层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最少的频带,作为结束了通信的移动台应所在的频带。
另外,呼叫处理单元208也可以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将由计算单元207计算的发生了PDCP层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报告给数据服务器410。
本实施方式的数据服务器410保存从基站装置200发送的上述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作为统计值。
此外,数据服务器410对监视终端420输出上述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
其结果,操作员监视输出到监视终端410的上述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 信道的数量,从而能够监视小区内的混杂度。
此外,例如操作员监视了小区内的混杂度的结果,小区内的混杂度始终较高,或者小区内的混杂度为一日内的最大值,因此判断为超过了小区的容量的情况下,可判断进行增加小区的载波数量、增加小区的数量、增大小区的载波的带宽这样的设备的增强。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
参照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100的动作。
如图4所示,在步骤S101中,移动台100对每个逻辑信道(或者,对每个逻辑信道组),测定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分组的滞留时间。上述分组例如可以是PDCP层的分组,也可以是RLC层的分组。
在步骤S102中,移动台100对每个逻辑信道(或者,对每个逻辑信道组)。判定该分组的滞留时间是否大于规定阈值(许可延迟)。
当判断为该分组的滞留时间大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本动作进入步骤S103,当判断为该分组的滞留时间不大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本动作结束。
在步骤S103中,移动台100对该分组赋予PDCP层的序列号后,丢弃该分组。
另外,移动台100也可以就在丢弃之前,对该分组赋予序列号,或者在赋予了序列号的状态下,将该分组保持在发送缓冲器内,根据步骤S102的判定,丢弃该分组。前者的情况下,序列号的赋予例如在步骤S103的处理中进行。另一方面,后者的情况下,序列号的赋予例如也可以在步骤S103的处理之前进行。
更具体地说,移动台100可以对发送缓冲器内存储的全部的分组赋予序列号,从而对被丢弃的分组也赋予序列号。
接着,参照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00的动作。
如图5所示,基站装置200在步骤S201中,在上行链路中接收分组。
在步骤S202中,基站装置200判定所述分组的序列号是否不连续。
当判断为所述分组的序列号不连续的情况下,本动作进入步骤S203,当判断为所述分组的序列号没有不连续的情况下,本动作结束。
在步骤S203中,基站装置200估计在移动台内的发送缓冲器内丢弃了分组。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100中,当移动台的发送缓冲器内的分组超过许可延迟而被丢弃的情况下,对所述分组赋予序列号而丢弃,在基站装置200中监视所述序列号的不连续性,从而能够容易检测在移动台的发送缓冲器内分组超过许可延迟而被丢弃的情况。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根据上行链路的发生了序列号的不连续的事项、即,移动台的发送缓冲器内的分组超过许可延迟而被丢弃的事项,能够进行小区内的接受呼叫控制、应使用于通信的频带的选择、通信结束后应所在的频带的选择。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以下,参照图6至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说明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不同点。
如图6所示,移动台100包括RLC/PDCP处理单元102、MAC处理单元103、L1处理单元104、放大器单元/发送接收单元105、发送接收天线106、缓冲器监视单元107A、呼叫处理单元108A。
缓冲器监视单元107A监视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MAC处理单元103内的MAC层缓冲器、或者RLC/PDCP处理单元102内的RLC层的缓冲器或PDCP层的缓冲器)。
这里,缓冲器监视单元107A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丢弃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
例如,缓冲器监视单元107A当数据在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滞留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情况下,丢弃该数据。上述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滞留时间更具体地说是产生数据而存储在发送缓冲器内后的经过时间。
此外,缓冲器监视单元107A也可以对每个逻辑信道(或者对每个逻辑信道组),丢弃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
这里,逻辑信道组可以由基站装置200来指定。此外,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也可以对每个VoIP服务等通信服务而设定。
进而,缓冲器监视单元107A计算在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发生了数据后至发送为止的平均时间。
这里,缓冲器监视单元107A可以对每个逻辑信道(或者,对每个逻辑信道组)计算上述的平均时间。
另外,上述的平均时间也可以计算将与上述的数据的一个分组相关的、在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发生了数据后至被发送为止的时间,对全部分组进行的平均的值。
这里,上述的数据的一个分组例如可以是RLC SDU、PDCP的数据单元、RTP分组、TCP分组。另外,上述的数据一般可以由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组构成。
此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发生了数据后至被发送为止”定义为“发生了应在上行链路中发送的数据后,发送该数据并接收有关该数据的送达确认信息(ACK)为止”。
另外,上述的送达确认信息(ACK)可以是MAC层的送达确认信息,也可以是RLC层的送达确认信息,也可以是PDCP层的送达确认信息。
此外,上述的“被发送”的事项定义的是“数据从发送缓冲器内被删除”的情况,上述的“被发送”的事项也可以包括由于HARQ的最大重发次数届满而引起的数据的删除、切换时的数据的删除、由于缓冲器中的滞留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而引起的数据的删除。
呼叫处理单元108A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和释放等呼叫处理等。
这里,呼叫处理单元108A对基站装置200报告丢弃了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的情况。
例如,呼叫处理单元108A可以利用用于报告下行链路的通信质量的测定结果的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报告丢弃了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的情况。
此外,呼叫处理单元108A当上述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利用测定报告,报告上述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情况、或者报告该平均时间。
这里,呼叫处理单元108A可以根据3GPP TS25.133规定的“事件触发(EventTriggered)”方式或者“周期性”方式,发送测定报告。
另外,“事件触发”方式是在发生了特定事件的情况下,发送测定报告的方式。“周期性”方式是周期性地发送测定报告的方式。
此外,呼叫处理单元108A也可以根据“触发时间(Time to Trigger)”方式或者“触发后等待时间(Pending Time After Trigger)”方式,发送测定报告。
另外,“触发时间”方式是仅在发生了特定事件后经过规定时间为止的期 间,该特定事件继续的情况下,才发送测定报告的方式。
另一方面,“触发后等待时间”方式是在发送了测定报告的情况下,规定期间,暂时停止发送测定报告的方式。
这里,测定报告可以是RRC消息,也可以是MAC层的首标信息或者控制信息(Control Message)。所述MAC层的控制信息也被称为MAC控制要素(MAC ControlElement)。
另外,测定报告中也可以包括上述的平均时间、丢弃了的数据量、数据的丢弃次数或者丢弃比例等。
此外,呼叫处理单元108A也可以在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的丢弃次数或者丢弃比例超过了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报告丢弃了该数据的情况。
此外,呼叫处理单元108A也可以根据来自基站装置200的指示,报告丢弃了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的情况。
呼叫处理单元108A也可以根据来自基站装置200的指示,报告上述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情况或者报告该平均时间。
另外,上述的来自基站装置200的指示可以通过测定控制等的RRC层的控制信号来通知,也可以通过广播信息中的系统信息块内的信息来通知,也可以通过MAC层的控制信号来通知。
此外,呼叫处理单元108A可以按照每个逻辑信道(或者每个逻辑信道组),报告丢弃了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的情况。
呼叫处理单元108A也可以按照每个逻辑信道(或者每个逻辑信道组),报告上述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情况或者报告该平均时间。
另外,呼叫处理单元108A在根据上述的“周期性”方式发送测定报告的情况下,可以周期性地报告丢弃了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的情况、或者上述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情况。
这里,RLC/PDCP处理单元102和缓冲器监视单元107A以及呼叫处理单元108A可以搭载在相同的IC芯片上,也可以是RLC/PDCP处理单元102、MAC处理单元103、L1处理单元104、缓冲器监视单元107A以及呼叫处理单元108A搭载在相同的IC芯片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00中,计算单元207从多个移动台1001至100n接收作为丢弃了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的情况的报告的测定报告。
另外,计算单元207在根据上述的“周期性”方式发送了测定报告的情 况下,可以周期性地接收丢弃了上行链路的缓冲器内的数据的情况、或者上述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情况。
这里,计算单元207在测定报告为RRC消息的情况下,经由RLC/PDCP处理单元205接收该测定报告,在测定报告为MAC层的首标信息或控制信息的情况下,经由MAC处理单元204接收该测定报告。
此外,计算单元207计算发生了数据丢弃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
或者,计算单元207从多个移动台1001至100n接收作为在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发生了数据后至被发送为止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情况的报告的测定报告。
这里,计算单元207在测定报告为RRC消息的情况下,经由RLC/PDCP处理单元205接收该测定报该,在测定报告为MAC层的首标信息或控制信息的情况下,经由MAC处理单元24接收该测定报告。
此外,计算单元207计算上述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00中,呼叫处理单元208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以及释放等呼叫处理、基站装置20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等。
具体来说,呼叫处理单元208可以根据由计算单元207计算的发生了数据丢弃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控制接受新的移动台的通信。
例如,在特定小区中,当发生了数据丢弃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呼叫处理单元208可以拒绝接受新移动台的通信。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呼叫处理单元208根据发生了数据丢弃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拒绝接受新移动台的通信,但取而代之,也可以根据发生了数据丢弃的移动台的比例或者逻辑信道的比例,拒绝接受新的移动台的通信。
此时,上述的移动台的比例可以是相对于RRC_连接的移动台的数量(LTE_激活的移动台的数量)的比例。
此外,上述的逻辑信道的比例也可以是相对于在小区50中设定的该逻辑信道的总数的比例。
例如,当设定了用于传输VoIP的逻辑信道的移动台的数量为100台的情况下,设上述的规定阈值为10%,则也可以在发生了数据丢弃的逻辑信道的数量超过10的情况下,呼叫处理单元208拒绝接受新的移动台的通信。
或者,呼叫处理单元208也可以根据由计算单元207计算的、上述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控制接受新的移动台的通信。
例如,在特定小区中,当上述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呼叫处理单元208可以拒绝接受新的移动台的通信。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呼叫处理单元208根据上述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拒绝接受新的移动台的通信,但取而代之,也可以根据上述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移动台的比例或者逻辑信道的比例,拒绝接受新的移动台的通信。
此时,上述移动台的比例可以是相对于RRC_连接的移动台的数量(LTE_激活的移动台的数量)的比例。
此外,上述的逻辑信道的比例可以是相对于在小区50中设定的该逻辑信道的总数的比例。
例如,当设定了用于传输VoIP的逻辑信道的移动台的数量为100台的情况下,设上述的规定阈值为10%,则可以在上述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逻辑信道的数量超过10的情况下,呼叫处理单元208拒绝接受新的移动台的通信。
此外,呼叫处理单元208可以根据由计算单元207计算的发生了数据丢弃的移动台的数量或逻辑信道的数量,选择新进行通信的移动台要使用的频带。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呼叫处理单元208根据发生了数据丢弃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选择新进行通信的移动台要使用的频带,但取而代之,也可以根据发生了数据丢弃的移动台的比例或者逻辑信道的比例,选择新进行通信的移动台要使用的频带。
此时,上述的移动台的比例可以是相对于RRC_连接的移动台的数量(LTE_激活的移动台的数量)的比例。此外,上述的逻辑信道的比例可以是相对于在小区50中设定的该逻辑信道的总数的比例。
例如,呼叫处理单元208可以选择发生了数据丢弃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最少的频带,作为新进行通信的移动台要使用的频带。
或者,呼叫处理单元208可以根据由计算单元27计算的上述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选择新进行通信的移动台要使用的频带。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呼叫处理单元208根据上述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选择新进行通信的移动台要使用的频带,但取而代之,也可以根据上述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移动台的比例或者逻辑信道的比例,选择新进行通信的移动台要使用的频带。
此时,上述的移动台的比例是相对于RRC_连接的移动台的数量(LTE_激活的移动台的数量)的比例。此外,上述的逻辑信道的比例可以是相对于在小区50中设定的该逻辑信道的总数的比例。
例如,呼叫处理单元208可以选择上述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最少的频带,作为新进行通信的移动台要使用的频带。
此外,呼叫处理单元208也可以根据由计算单元27计算的发生了数据丢弃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选择结束了通信的移动台应所在的频带。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呼叫处理单元208根据发生了数据丢弃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选择结束了通信的移动台应所在的频带,但取而代之,也可以根据发生了数据丢弃的移动台的比例或者逻辑信道的比例,选择结束了通信的移动台应所在的频带。
此时,上述的移动台的比例可以是相对于RRC_Connected的移动台的数量(LTE_ACTIVE的移动台的数量)的比例。此外,上述的逻辑信道的比例可以是相对于在小区50中设定的该逻辑信道的总数的比例。
例如,呼叫处理单元208可以选择发生了数据丢弃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最少的频带,作为结束了通信的移动台应所在的频带。
此外,呼叫处理单元208可以根据由计算单元207计算的上述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选择结束了通信的移动台应所在的频带。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根据上述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移动台 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选择作为结束了通信的移动台应所在的频带,但取而代之,也可以根据上述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移动台的比例或者逻辑信道的比例,选择作为结束了通信的移动台应所在的频带。
此时,上述的移动台的比例可以是相对于RRC_连接的移动台的数量(LTE_激活的移动台的数量)的比例。此外,上述的逻辑信道的比例可以是相对于在小区50中设定的该逻辑信道的总数的比例。
例如,呼叫处理单元208可以选择上述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最少的频带作为结束了通信的移动台应所在的频带。
另外,呼叫处理单元208可以将由计算单元207计算的发生了数据丢弃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或者上述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报告给数据服务器410。
此外,呼叫处理单元208也可以指示多个移动台1001至100n报告丢弃了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的情况。
或者,呼叫处理单元208也可以指示多个移动台1001至100n报告在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发生了数据后至被发送为止的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情况,或者报告该平均时间。
另外,上述的从基站装置200内的呼叫处理单元208对多个移动台1001至100n的指示,可以通过测定控制等的RRC层的控制信号来通知,也可以通过广播信息中的系统信息块内的信息来通知,也可以通过MAC层的控制信号来通知。
本实施方式的数据服务器410存储从基站装置200发送的上述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作为统计值。
此外,数据服务器410对监视终端420输出上述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
其结果,操作者通过监视输出到监视终端420上的上述的移动台的数量或者逻辑信道的数量,可以监视小区内的混杂度。
此外,例如,当操作者监视小区内的混杂度的结果,由于小区内的混杂度始终高,或者小区内的混杂度处于一日内最大,因此判断为超过了小区的容量的情况下,能够判断增强以下设备:即增加小区的载波的数量、增加小 区的数量、增大小区的载波的带宽。
参照图7以及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台100的动作。
第1,参照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100的第1动作。
如图7所示,在步骤S301中,移动台100按照每个逻辑信道(或者每个逻辑信道组),测定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的滞留时间。
在步骤S302中,移动台100按照每个逻辑信道(或者每个逻辑信道组),判定该数据的滞留时间是否大于规定阈值(许可延迟)。
当判断为该数据的滞留时间大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本动作进入步骤S303,当判断为该数据的滞留时间不大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本动作结束。
在步骤S303中,移动台100丢弃该数据。
在步骤S304中,移动台100判定数据的丢弃次数或者数据的丢弃比例(丢弃频度)是否超过规定阈值,或者被丢弃的数据量是否超过规定阈值。
当判断为该数据的丢弃次数或者数据的丢弃比例超过规定阈值(或者,被丢弃的数量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本动作进入步骤S305,当判断为该数据的丢弃次数或者数据的丢弃比例不超过规定阈值(或者,被丢弃的数量不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本动作结束。
在步骤S305中,移动台100利用测定报告,对基站装置200报告该数据的丢弃次数或者数据的丢弃比例超过规定阈值的意旨(或者,被丢弃的数量超过规定阈值的意旨)。
这里,移动台100也可以根据测定报告,一并报告数据的丢弃次数或者数据的丢弃比例、被丢弃的数量等。
第2,参照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100的第2动作。
如图8所示,移动台100在步骤S401中,针对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内的各数据,测定实际被输入到发送缓冲器后至被发送为止的时间,在步骤S402中,按照每个逻辑信道(或者,每个逻辑信道组),将有关各数据的上述的时间进行平均(平均时间)。
在步骤S403中,移动台100判定计算的平均时间是否超过规定阈值。
当判断为该平均时间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本动作进入步骤S404,当该平均时间不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本动作结束。
在步骤S404中,移动台100利用测定报告,对基站装置200报告该平均时间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
这里,移动台100也可以根据测定报告,一并报告该平均化时间。
此外,根据上述的“周期性”方式发送测定报告的情况下,也可以周期性地报告该平均时间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该平均化时间。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台100中,监视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中的数据的滞留时间(延迟量),并能够对基站装置200报告该滞留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事项、或者移动台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超过许可延迟而被丢弃的事项。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根据从移动台100报告的、上述的滞留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事项、或者移动台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超过许可延迟而被丢弃的事项,能够进行小区内的接受呼叫控制、能够选择通信应使用的频带的、能够选择通信结束后应所在的频带。
另外,上述的移动台100和无线基站200的动作可以通过硬件来实施,也可以由处理器来执行的软件模块来实施,也可以由两者的组合来实施。
这里,软件模块例如可以是通过层构造被分层的协议栈。此外,处理器例如是作为芯片组(chipset)而被硬件化且执行协议栈的器件。
此外,软件模块可以设置在RAM(随机接入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闪存、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EPROM(可擦可编程ROM:Erasable ProgrammableROM)、EEPROM(电可擦可编程ROM:Electron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这样的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内。
该存储介质连接到处理器,使得该处理器能够读写该存储介质。此外,该存储介质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内。此外,该存储器以及处理器也可以设置在ASIC内。该ASIC也可以设置在移动台100以及无线基站200内。此外,该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也可以作为分立部件而设置在移动台100以及无线基站200内。
以上,利用上述的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本发明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进行实施而不脱离在权利要求的记载限定的本发明的意旨以及范围。从而,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无任何限制性的意思。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说明,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基站装置内可容易估计移动台的发送缓冲器内的分组超过许可延迟而被丢弃的事项的移动台、基站装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基于发生了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序列号不连续的事项,能够进行小区内的接受呼叫控制、应使用于通信的频带的选择、通信结束后应所在的频带的选择的移动台、基站装置、通信控制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监视上行链路的发送缓冲器中的数据的滞留时间(延迟量),并能够对基站装置报告该滞留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事项、或者移动台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超过许可延迟而被丢弃的事项的移动台、基站装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进而,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基于从移动台报告的、上述的滞留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事项、或者、移动台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超过许可延迟而被丢弃的事项,能够进行小区内的接受呼叫控制、应使用于通信的频带的选择、通信结束后应所在的频带的选择的移动台、基站装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Claims (4)

1.一种基站装置,与移动台进行被赋予了序列号的PDCP层的分组的发送接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装置包括:
不连续检测单元,其检测在上行链路中接收的PDCP层的分组的序列号的不连续;以及
计算单元,其对每个逻辑信道计算发生了所述序列号的不连续的PDCP层的分组的数量相对于全部PDCP层的分组量的比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移动台的PDCP层的发送缓冲器内的PDCP层的分组的滞留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对每个所述逻辑信道丢弃所述发送缓冲器内的PDCP层的分组。
3.一种基站装置中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基站装置与移动台进行被赋予了序列号的PDCP层的分组的发送接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在上行链路中接收的PDCP层的分组的序列号的不连续的步骤;以及
对每个逻辑信道计算发生了所述序列号的不连续的PDCP层的分组的数量相对于全部PDCP层的分组量的比例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移动台的PDCP层的发送缓冲器内的PDCP层的分组的滞留时间超过了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对每个所述逻辑信道丢弃所述发送缓冲器内的PDCP层的分组。
CN201410312985.1A 2007-12-20 2008-12-19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0925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9125/07 2007-12-20
JP2007329125 2007-12-20
JP331017/07 2007-12-21
JP2007331017 2007-12-21
JP2008005072 2008-01-11
JP005072/08 2008-01-11
CN2008801221818A CN101904197A (zh) 2007-12-20 2008-12-19 移动台、基站装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21818A Division CN101904197A (zh) 2007-12-20 2008-12-19 移动台、基站装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2522A CN104092522A (zh) 2014-10-08
CN104092522B true CN104092522B (zh) 2017-08-22

Family

ID=4080117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21818A Pending CN101904197A (zh) 2007-12-20 2008-12-19 移动台、基站装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CN201410312985.1A Active CN104092522B (zh) 2007-12-20 2008-12-19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21818A Pending CN101904197A (zh) 2007-12-20 2008-12-19 移动台、基站装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472379B2 (zh)
EP (1) EP2234432B1 (zh)
JP (2) JP4843090B2 (zh)
KR (1) KR101178263B1 (zh)
CN (2) CN101904197A (zh)
BR (1) BRPI0821541A2 (zh)
ES (1) ES2478018T3 (zh)
RU (1) RU2486699C2 (zh)
WO (1) WO20090818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32775B2 (ja) * 2009-09-10 2014-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再送バッファ容量の測定装置
JP5060572B2 (ja) * 2010-03-09 2012-10-31 株式会社東芝 データ通信装置及び方法
EP3694247A1 (en) * 2010-04-02 2020-08-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 via a relay node
JP2011223127A (ja) * 2010-04-06 2011-11-04 Sharp Corp 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2271034B (zh) * 2010-12-31 2012-07-04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te上行harq控制方法
US8824290B2 (en) * 2011-01-07 2014-09-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flow control using packet dropping to control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layer throughput
CN102293029B (zh) * 2011-04-26 2014-0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面缓冲器内存的恢复方法及装置
EP2724515B1 (en) * 2011-06-22 2018-09-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tent delivery control
TWI511588B (zh) * 2011-11-07 2015-12-01 Acer Inc 最佳化通訊協定之視窗大小伸縮以在無線網路系統內傳送資料之方法
US9112906B2 (en) * 2011-11-07 2015-08-18 Acer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appratuses using the same
JP2015511797A (ja) * 2012-03-26 2015-04-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測定報告の送信方法及びユーザ機器
EP2661138A1 (en) * 2012-05-04 2013-11-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Threshold-based and power-efficient scheduling request procedure
US20140172994A1 (en) * 2012-12-14 2014-06-19 Martin RAUMANN Preemptive data recovery and retransmission
JP2014236453A (ja) * 2013-06-05 2014-12-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US10270705B1 (en) * 2013-12-18 2019-04-23 Violin Systems Llc Transmission of stateful data over a stateless communications channel
US10142202B2 (en) * 2014-01-30 2018-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ation of end-to-end transport quality
US9295081B1 (en) 2014-04-01 2016-03-22 Sprint Communication Cômpany L.P.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o schedule transfers of first and second user communications
WO2015167546A1 (en) * 2014-04-30 2015-11-05 Hitachi, Ltd. Transmission control for bearer split under dual connectivity
US9426418B2 (en) 2014-07-29 2016-08-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ing delay in video telephony
US9699800B2 (en) * 2014-10-23 2017-07-04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tatuses for bearer splitting in multi-radio HetNet
CN104410583B (zh) * 2014-11-26 2017-09-22 北京邮电大学 基带资源池中的上行信道数据处理方法
WO2016185986A1 (ja) * 2015-05-15 2016-11-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ユーザ端末
KR102298991B1 (ko) * 2015-05-22 2021-09-0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버퍼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026444A1 (ja) * 2015-08-11 2017-02-16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及び基地局
CN106488505A (zh) * 2015-08-24 2017-03-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
US10009401B2 (en) * 2015-09-23 2018-06-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ll continuity in high uplink interference state
CN112713970B (zh) * 2016-11-02 2022-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报文的方法、装置、芯片及终端
CN108206787A (zh) * 2016-12-17 2018-06-26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拥塞避免方法和装置
WO2018127982A1 (ja) * 2017-01-06 2018-07-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616897B1 (en) * 2017-02-23 2020-04-07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Wireless access point to control wireless user data exchanges through wireless relays
US11949524B2 (en) 2017-12-21 2024-04-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ed quota determination based on resource selection in online charging systems
CN110290559B (zh) * 2019-07-10 2021-01-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12243208A (zh) * 2019-07-19 2021-01-19 夏普株式会社 接入控制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1131210B (zh) * 2019-12-16 2021-09-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JP7383794B2 (ja) 2020-03-18 2023-11-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ユーザ装置
WO2024029423A1 (ja) * 2022-08-03 2024-02-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23460B2 (en) * 2005-09-14 2011-09-20 Ntt Docomo, Inc. Radio base station and user commo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75648A (ja) 1984-09-21 1986-04-18 Hitachi Ltd パケツト交換ル−テイング方式
JPH0648459B2 (ja) * 1989-09-19 1994-06-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印刷制御方式
JP2820098B2 (ja) 1996-02-06 1998-11-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バッファ管理システム
FI112305B (fi) * 2000-02-14 2003-11-14 Nokia Corp Datapakettien numerointi pakettivälitteisessä tiedonsiirrossa
US7821953B2 (en) * 2005-05-13 2010-10-26 Yahoo! Inc. Dynamically selecting CODECS for managing an audio message
JP2003101662A (ja) * 2001-09-21 2003-04-04 Sharp Corp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
KR100747464B1 (ko) * 2002-01-05 2007-08-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속하향링크패킷접속(hsdpa)시스템을 위한타이머를 이용한 교착상황 회피방법
EP1343267A3 (en) * 2002-02-08 2005-08-03 ASUSTeK Computer Inc. Data transmission confi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361706B1 (en) * 2002-05-10 2007-03-14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iggering of a pdcp sequence number synchronization prodecure
WO2003105420A1 (ja) 2002-06-07 2003-12-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方法及びデータ送信装置
JP2005318429A (ja) 2004-04-30 2005-11-10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再送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端末
JP4742669B2 (ja) * 2005-05-13 2011-08-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受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627260B2 (ja) 2005-12-20 2011-02-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路車間通信方法
JP2007180886A (ja) 2005-12-28 2007-07-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移動体通信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使用する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JP2007267017A (ja) 2006-03-28 2007-10-11 Ntt Docomo Inc パケット破棄制御方法
JP2007274658A (ja) 2006-03-31 2007-10-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移動制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ルータ及び移動端末
US20070266292A1 (en) 2006-04-27 2007-11-15 Marcel Korndewa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ed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in an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system
US8208394B2 (en) * 2007-10-30 2012-06-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vice data unit discard timer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23460B2 (en) * 2005-09-14 2011-09-20 Ntt Docomo, Inc. Radio base station and user commo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eletraffic Engineering based Flow Admission Control for a DiffServ Network;L. Senthilkumar and V. Sankaranarayanan;《IEEE Indicon 2005 Conference》;20051213;全文 *
TS 36.323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3GPP;《3GPP》;200912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821541A2 (pt) 2015-06-16
ES2478018T3 (es) 2014-07-18
JP4843090B2 (ja) 2011-12-21
CN101904197A (zh) 2010-12-01
JPWO2009081871A1 (ja) 2011-05-06
WO2009081871A1 (ja) 2009-07-02
RU2486699C2 (ru) 2013-06-27
KR101178263B1 (ko) 2012-08-30
RU2010126747A (ru) 2012-01-27
EP2234432A4 (en) 2012-11-14
EP2234432B1 (en) 2014-04-16
JP2012034407A (ja) 2012-02-16
US8472379B2 (en) 2013-06-25
EP2234432A1 (en) 2010-09-29
US20100296449A1 (en) 2010-11-25
CN104092522A (zh) 2014-10-08
KR20100095454A (ko) 2010-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2522B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US83399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lving data packet traffic congestion
CN103988455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反向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1675693B (zh) 移动台、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KR101390815B1 (ko) 서비스 품질에 기반한 보장 비트율의 트래픽 스케쥴링 방법
CN109548090A (zh) QoS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5979601A (zh) 使用授权辅助接入进行基站的数据调度的装置和方法
KR20110036049A (ko) 네트워크에서의 통신 방법 및 연관된 무선 스테이션들
CN102369778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缓冲状态报告
CN107925592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上行链路分组延迟测量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3181130B (zh) 监测网络中的拥塞状态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CN108667573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US20140219236A1 (en)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Pedersen et al. Preemptive scheduling of latency critical traffic and its impact on mobile broadband performance
Sayenko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IEEE 802.16 ARQ mechanism
CN107431901A (zh) 蜂窝网络中的调度
Zhang et al. Performance of UMTS radio link control
CN108023690A (zh) 动态harq-ack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Louvros et al. A semi-analytical macroscopic MAC layer model for LTE uplink
Ramli et al. Improving real-time multimedia scheduling in practical mobile cellular channels
Tykhomyrov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IEEE 802.16 ARQ mechanism
US20180227206A1 (en) Extent of out-of-sequence indication for multi-connectivity
Chen et al. Congestion-aware MAC layer adaptation to improve video telephony over Wi-Fi
EP2487824A1 (en) Transmitting data packets between network nodes
Gizik et al. Enhanced dynamic scheduling for uplink latency reduction in broadband VoLTE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