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7897A - 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77897A CN104077897A CN201410310246.9A CN201410310246A CN104077897A CN 104077897 A CN104077897 A CN 104077897A CN 201410310246 A CN201410310246 A CN 201410310246A CN 104077897 A CN104077897 A CN 1040778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larm
- locating information
- user terminal
- gps
- defau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和系统,该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包括:检测是否触发预设的报警事件;当检测到所述报警事件时,获取报警信息并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采集用户终端的GPS定位信息,将所述报警信息和GPS定位信息发送至接警系统;当接收到信息采集终止指令时,停止所述GPS定位信息的采集与发送。本发明能在报警时自动定位,并且能实现持续跟踪。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报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以及一种自动定位的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报警方法都是通过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来拨打特定的号码,然后接警人员通过语言沟通,了解报警的位置、事由以及具体情况等等,并且在没有具体定位方式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报警人的描述来确定事故的发生地点,如果报警人不知道自身位置或者不具备识别能力的情况下,需要接警人通过话语引导报警人来描述周围环境来确认事故地点,沟通的时间无法固定。
现在的报警系统针对以上弊端,有了一些改进;譬如在城市内设立带有编号的报警标志物(报警时报出最近的标志物编号,然后接警人员通过查询得到大致位置)、固定电话位置定位或者在通过移动通讯设备电话报警时通过通信运营商进行基站定位(误差较大,并且每次定位都要产生费用)的方式来确认,这些方法都可以解决第一时间事故现场的地点确认问题,但是一旦报警人离开现场,就无法继续定位跟踪,除非报警人打入第二次电话,否则无法得知报警人的位置信息,即无法保持连续的跟踪。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和系统,能在报警时自动定位,并且能实现持续跟踪。
一种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是否触发预设的报警事件;
当检测到所述报警事件时,获取报警信息并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采集用户终端的GPS定位信息,将所述报警信息和GPS定位信息发送至接警系统;
当接收到信息采集终止指令时,停止所述GPS定位信息的采集与发送。
一种自动定位的报警系统,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触发预设的报警事件;
采集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报警事件时,获取报警信息并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采集用户终端的GPS定位信息,将所述报警信息和GPS定位信息发送至接警系统;
接收模块,用于当接收到信息采集终止指令时,控制所述采集模块停止所述GPS定位信息的采集与发送。
上述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和系统,在检测到触发预设的报警事件时,自动启动报警信息的检测和GPS定位信息的采集,并将报警信息和GPS定位信息发送到接警系统;只有在接收到信息采集终止指令时,才停止GPS定位信息的采集和发送;本发明能实现对用户终端的定位信息的持续检测,对用户进行持续跟踪;通过采集GPS定位信息,能精确检测到用户的位置数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基站定位,其定位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在一实施例中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在一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自动定位的报警系统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发明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该系统包括用户终端和接警系统,用户终端和接警系统无线连接;用户终端可拨打电话,通过移动通讯运营商的通信基站连接至所述接警系统;同时也可与接警系统通过无线网络连接,进行数据交互;接警系统可设置有服务器,用于存储及处理与用户终端进行交互的数据;用户终端还可与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卫星进行网络连接,用户终端能接收到GPS卫星发送的信号。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在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包括如下步骤:
S21、检测是否触发预设的报警事件;
用户终端实时检测是否触发了预设的报警事件,该报警事件可根据实际需要而预设;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是否触发预设的报警事件可为:检测是否拨打了预设的报警电话;具体的检测步骤可包括:
监听电话拨打应用;
当监听到所述电话拨打应用进行拨号时,读取拨打的电话号码;
判断所述电话号码是否为预设的报警电话;
其中,上述的报警电话可预设为110、911或120等通用的应急电话。
S22、当检测到所述报警事件时,获取报警信息并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采集用户终端的GPS定位信息,将所述报警信息和GPS定位信息发送至接警系统;
当用户终端检测到发生了所述报警事件时,表示用户处于应急状况,用户终端启动报警信息的检测,以及GPS定位信息的采集,并将所述报警信息和定位信息发送至接警系统;本实施例在检测到该报警事件时,能自动启动报警信息和定位信息的检测和发送,接警系统可根据上报的报警信息和GPS定位信息确定用户当前的位置。
其中,GPS定位信息可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而持续采集,以实现对用户终端的持续跟踪;时间间隔可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设置,例如可设置为30秒、1分钟、3分钟等。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报警信息具体可包括检测IMEI(International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识别码和/或SIM(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的识别码;
IMEI识别码,由15位数字组成的“电子串号”,与每台用户终端一一对应,并且该码是唯一的。每一部用户终端在组装完成后都将被赋予一个全球唯一的一组号码,这个号码从生产到交付使用都将被制造生产的厂商所记录;在用户终端触发所述报警事件,例如拨打报警电话时,会同时检测并发送用户终端的IMEI识别码,以用于对用户进行身份确认;
SIM卡也称为用户身份识别卡、智能卡,其在一电脑芯片上存储了数字移动电话用户的信息,加密的密钥以及用户的电话簿等内容,可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
用户终端若没有插入SIM卡,在触发了报警事件时,则只能采集并发送用户终端的IMEI识别码;若用户终端已插入SIM卡,在触发了报警事件时,则可同时检测IMEI识别码和SIM卡识别码,并发送到接警系统。
另外,所述报警信息还可包括语音数据或者视频数据,若用户终端具备录音或拍摄功能,可启动预设的录音应用或拍摄应用,采集音频数据或视频数据,并将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发送至接警系统。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采集GPS定位信息的步骤可包括:启动预设的GPS定位应用,采集所述GPS定位应用输出的GPS定位信息;
其中,所述GPS定位应用为用户终端中预设的具有GPS定位功能的系统模块,用户终端将自身的位置信号发送到定位后台来实现终端的定位;当启动GPS定位应用,可连接至GPS卫星,接收由GPS卫星检测并返回的地理位置信息,从而获得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用户终端可持续检测地理位置变化,当用户终端的位置移动时,可持续发送信号,检测出最新的位置数据。其中,GPS定位信息的采集,也可采用其他定位系统,例如北斗定位系统或者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定位系统。具体的,所述GPS定位信息可包括地理位置坐标。
接警系统在接收到用户终端的报警信息和定位信息时,例如可将用户终端的IMEI识别码作为用户身份标识,建立起用户与其定位信息两者的相关关系,将接收的定位信息与该用户进行对应,当定位信息持续更新时,能保证对该用户进行持续跟踪,解决了一旦出现报警人语音信号中断、无法进行通话或者报警人处于移动状态,由于无法保持联系而造成报警无法定位或者需要多次重复定位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当接警系统接收到报警电话时,一方面可从电话中确认用户身份,另一方面也可持续接收到用户的定位信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若报警人虚报位置无法及时判断的缺陷,也解决了报警人虚假报警的问题。
S13、当接收到信息采集终止指令时,停止所述GPS定位信息的采集和发送;
信息采集终止指令可由用户输入至用户终端,由用户终止定位信息的采集;也可由接警系统发送到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持续检测定位信息并发送到接警系统,只有在接警系统确定报警事件处理完毕,接警系统可接收接警人输入的发送指令,根据发送指令生成信息采集终止指令并发送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接收到信息采集终止指令时,才停止定位信息的采集,因此能实现对用户终端的定位信息的持续检测,对用户进行持续跟踪。
接下来再通过一实施例详细阐述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的应用流程:
用户终端拨打110电话,触发预设的报警事件;
用户终端检测IMEI识别码和SIM卡识别码;
用户终端启动预设的GPS定位应用,采集GPS定位应用输出的GPS定位信息;
用户终端与接警系统通过移动通讯运营商的通信基站连接,发送IMEI识别码、SIM卡识别码及GPS定位信息至接警系统;
接警系统接收IMEI识别码、SIM卡识别码及GPS定位信息,建立报警信息和定位信息的对应关系;
接警系统持续接收GPS定位信息,对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进行持续跟踪;
当确认此次事件处理完毕,则接警系统接收接警人输入的发送指令,生成终止指令并发送给用户终端;
用户终端接收终止指令时,停止定位信息的采集与发送。
上述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在检测到该报警事件时,能自动启动报警信息和定位信息的检测和发送,接警系统可根据上报的报警信息和定位信息确定用户当前的位置;定位信息能持续更新并发送到接警系统,能保证接警系统对该用户进行持续跟踪,解决了一旦出现报警人语音信号中断、无法进行通话或者报警人处于移动状态,由于无法保持联系而造成报警无法定位或者需要多次重复定位的问题。当接警系统接收到报警电话时,一方面可从电话中确认用户身份,另一方面也可持续接收到用户的定位信息,对用户在电话中提供的定位信息和用户终端提供的定位信息进行核对,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若报警人虚报位置无法及时判断的缺陷,解决了报警人虚假报警的问题。
如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动定位的报警系统,包括:
检测模块31,用于检测是否触发预设的报警事件;
用户终端实时检测是否发生了预设的报警事件,该报警事件可根据实际需要而预设;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31还可用于:监听电话拨打应用;当监听到所述电话拨打应用进行拨号时,读取拨打的电话号码;判断所述电话号码是否为预设的报警电话;
其中,上述的报警电话可预设为110、911或120等通用的应急电话。
采集模块32,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报警事件时,获取报警信息并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采集用户终端的GPS定位信息,将所述报警信息和GPS定位信息发送至接警系统;
当用户终端检测到发生了所述报警事件时,表示用户处于应急状况,用户终端启动报警信息的检测,以及GPS定位信息的采集,并将所述报警信息和定位信息发送至接警系统;本实施例在检测到该报警事件时,能自动启动报警信息和定位信息的检测和发送,接警系统可根据上报的报警信息和GPS定位信息确定用户当前的位置。
其中,GPS定位信息可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而持续采集,以实现对用户终端的持续跟踪;时间间隔可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设置,例如可设置为30秒、1分钟、3分钟等。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采集模块32中,在检测报警信息时,具体可包括检测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识别码和/或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的识别码;
IMEI识别码,由15位数字组成的“电子串号”,与每台用户终端一一对应,并且该码是唯一的。每一部用户终端在组装完成后都将被赋予一个全球唯一的一组号码,该号码从生产到交付使用都将被制造生产的厂商所记录;在用户终端触发所述报警事件,例如拨打报警电话时,会同时检测并发送用户终端的IMEI识别码,以用于对用户进行身份确认;
SIM卡也称为用户身份识别卡、智能卡,其在一电脑芯片上存储了数字移动电话用户的信息,加密的密钥以及用户的电话簿等内容,可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
用户终端若没有插入SIM卡,在触发了报警事件时,则只能采集并发送用户终端的IMEI识别码;若用户终端已插入SIM卡,在触发了报警事件时,则可同时检测IMEI识别码和SIM卡识别码,并发送到接警系统。
另外,所述报警信息还可语音数据或者视频数据,若用户终端具备录音或拍摄功能,可启动预设的录音应用或拍摄应用,采集音频数据或视频数据,并将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发送至接警系统。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采集模块32还可用于:启动预设的GPS定位应用,采集所述GPS定位应用输出的定位信息;
其中,所述GPS定位应用为用户终端中预设的具有GPS定位功能的系统模块,用户终端将自身的位置信号发送到定位后台来实现终端的定位;当启动GPS定位应用,可连接至GPS卫星,接收由GPS卫星检测并返回的地理位置信息,从而获得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用户终端可持续检测地理位置变化,当用户终端的位置移动时,可持续发送信号,检测出最新的位置数据。具体的,所述定位信息可包括地理位置坐标。
接警系统在接收到用户终端的报警信息和GPS定位信息时,例如可将用户终端的IMEI识别码作为用户身份标识,建立起用户与其GPS定位信息两者的相关关系,将接收的定位信息与该用户进行对应,当GPS定位信息持续更新时,能保证对该用户进行持续跟踪,解决了一旦出现报警人语音信号中断、无法进行通话或者报警人处于移动状态,由于无法保持联系而造成报警无法定位或者需要多次重复定位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当接警系统接收到报警电话时,一方面可从电话中确认用户身份,另一方面也可持续接收到用户的定位信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若报警人虚报位置无法及时判断的缺陷,解决了报警人虚假报警的问题。
接收模块33,用于当接收到信息采集终止指令时,控制所述采集模块停止所述GPS定位信息的采集;
信息采集终止指令可由用户输入至用户终端,由用户终止定位信息的采集;也可由接警系统发送到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持续检测定位信息并发送到接警系统,只有在接警系统确定报警事件处理完毕,接警系统接收到接警人输入的发送指令时,生成终止指令并发送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接收到终止指令时,才停止定位信息的采集,因此能实现对用户终端的定位信息的持续检测,对用户进行持续跟踪。
本发明的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和系统,在检测触发了预设的报警事件时,自动启动报警信息的检测和定位信息的采集,并将报警信息和GPS定位信息发送到接警系统;只有在接收到信息采集终止指令时,才停止GPS定位信息的采集和发送;本发明能实现对用户终端的定位信息的持续检测,对用户进行持续跟踪;通过采集GPS定位信息,能精确检测到用户的位置数据,并且相对于基站定位,其定位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是否触发预设的报警事件;
当检测到所述报警事件时,获取报警信息并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采集用户终端的GPS定位信息,将所述报警信息和GPS定位信息发送至接警系统;
当接收到信息采集终止指令时,停止所述GPS定位信息的采集与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是否触发预设的报警事件的步骤为:
监听电话拨打应用;
当监听到所述电话拨打应用进行拨号时,读取拨打的电话号码;
判断所述电话号码是否为预设的报警电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报警信息的步骤包括:获取IMEI识别码和/或SIM卡的识别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GPS定位信息的步骤包括:启动预设的GPS定位应用,采集所述GPS定位应用输出的GPS定位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GPS定位信息为地理位置坐标。
6.一种自动定位的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触发预设的报警事件;
采集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报警事件时,获取报警信息并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采集用户终端的GPS定位信息,将所述报警信息和GPS定位信息发送至接警系统;
接收模块,用于当接收到信息采集终止指令时,控制所述采集模块停止所述GPS定位信息的采集与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定位的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监听电话拨打应用;当监听到所述电话拨打应用进行拨号时,读取拨打的电话号码;判断所述电话号码是否为预设的报警电话。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定位的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块还用于:获取IMEI识别码和/或SIM卡的识别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定位的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块还用于:启动预设的GPS定位应用,采集所述GPS定位应用输出的GPS定位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定位的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GPS定位信息为地理位置坐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10246.9A CN104077897A (zh) | 2014-06-30 | 2014-06-30 | 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10246.9A CN104077897A (zh) | 2014-06-30 | 2014-06-30 | 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77897A true CN104077897A (zh) | 2014-10-01 |
Family
ID=51599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10246.9A Pending CN104077897A (zh) | 2014-06-30 | 2014-06-30 | 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077897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55004A (zh) * | 2015-06-03 | 2015-09-30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提醒方法及装置 |
CN106027777A (zh) * | 2016-05-11 | 2016-10-12 | 惠州市中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指纹识别报警系统及报警方法 |
CN106714098A (zh) * | 2015-07-31 | 2017-05-24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地理位置信息的推送方法及装置 |
CN106856561A (zh) * | 2016-06-29 | 2017-06-16 | 孙梅生 | 一种随身摄象双低远程发射监视安防系统 |
CN108520572A (zh) * | 2018-04-13 | 2018-09-11 |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记录仪管理平台的实时分析报警数据方法及系统 |
CN111918218A (zh) * | 2020-08-18 | 2020-11-10 | 深圳位置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紧急情况下的延时定位方法及系统 |
CN112929487A (zh) * | 2021-01-21 | 2021-06-08 |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报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16357A (zh) * | 2009-08-04 | 2009-12-30 | 泰州平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手机求救方法及其手机系统 |
CN101742981A (zh) * | 2007-02-16 | 2010-06-16 | 希盟(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 佩戴式微型智能健康监护系统及其监护方法 |
-
2014
- 2014-06-30 CN CN201410310246.9A patent/CN10407789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42981A (zh) * | 2007-02-16 | 2010-06-16 | 希盟(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 佩戴式微型智能健康监护系统及其监护方法 |
CN101616357A (zh) * | 2009-08-04 | 2009-12-30 | 泰州平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手机求救方法及其手机系统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55004A (zh) * | 2015-06-03 | 2015-09-30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提醒方法及装置 |
CN106714098A (zh) * | 2015-07-31 | 2017-05-24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地理位置信息的推送方法及装置 |
CN106027777A (zh) * | 2016-05-11 | 2016-10-12 | 惠州市中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指纹识别报警系统及报警方法 |
CN106856561A (zh) * | 2016-06-29 | 2017-06-16 | 孙梅生 | 一种随身摄象双低远程发射监视安防系统 |
CN108520572A (zh) * | 2018-04-13 | 2018-09-11 |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记录仪管理平台的实时分析报警数据方法及系统 |
CN108520572B (zh) * | 2018-04-13 | 2021-12-17 |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记录仪管理平台的实时分析报警数据方法及系统 |
CN111918218A (zh) * | 2020-08-18 | 2020-11-10 | 深圳位置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紧急情况下的延时定位方法及系统 |
CN112929487A (zh) * | 2021-01-21 | 2021-06-08 |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报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77897A (zh) | 自动定位的报警方法和系统 | |
CN104869243A (zh) | 一种手机防盗追踪系统及方法 | |
CN201173970Y (zh) | 带有指纹身份识别的监控定位终端及监控定位系统 | |
CN101212747A (zh) | 实现移动终端自动报警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070004379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he precise location of a cell phone making an emergency call | |
WO2010048839A1 (zh) | 一种基于定位技术的报警信息推送系统、装置及方法 | |
CN103428634A (zh) | 一种手机报警主动推送位置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8769184B (zh) | 一种自动判定巡查人员人身安全的预警方法 | |
US20100216432A1 (en) | Wireless device for receiving calls to automatically transmit messages of current device location | |
CN105744064A (zh) | 自动通信求助方法、自动通信求助装置和终端 | |
CN104159197A (zh) | 低成本终端的定位方法、智能移动终端及系统 | |
CN101626541A (zh) | 移动通信装置及其位置报告方法 | |
CN105282700A (zh) | 追踪方法、追踪服务器及追踪系统 | |
CN103905974A (zh) | 一种手机报警方法和装置 | |
CN101860788A (zh) | 一种利用手机通信实现子母机之间定位的方法及其装置 | |
US20180027121A1 (en) | Automatic call forwarding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103905975A (zh) | 一种手机报警方法和装置 | |
WO2018188403A1 (zh) | 一种位置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及智能手表 | |
US2012029706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mtc user equipment to detect and report a predetermined event to an mtc server | |
CN103714670A (zh) | 智能报警系统及方法 | |
CN103973896A (zh) | 一种使用双音多频码发送报警人手机定位坐标的定位方法 | |
CN105554696B (zh) | 一种呼叫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 |
CN104900021A (zh) | 一种安防处理方法、装置、安防终端和安防处理服务器 | |
CN101316386A (zh) | 监控被盗手机地理位置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1883311A (zh) | 自动发送当前器件位置信息的无线跟踪装置及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