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7458A - 一种基于人体不同部位体感温差的服饰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人体不同部位体感温差的服饰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77458A CN104077458A CN201410336640.XA CN201410336640A CN104077458A CN 104077458 A CN104077458 A CN 104077458A CN 201410336640 A CN201410336640 A CN 201410336640A CN 104077458 A CN104077458 A CN 1040774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bric
- human body
- quilting
- density
- warm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体各部位体感温差的保暖服饰设计方法,该方法步骤包括根据人体不同部位对冷刺激的敏感程度,比较人体不同部位的冷感受差异性;根据绗缝密度对保暖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确定绗缝密度与保暖率之间的关系曲线;针对获得的人体不同部位的冷感受差异性规律,在人体不同部位选取不同的绗缝密度,制成具有不同保暖度的保暖服饰。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上述方法制成的保暖夹克。本发明所述保暖面料是采用多层面料通过调整绗缝密度制成,有效的提高了保暖性,同时保证了面料的轻薄和运动灵活性;本发明所述保暖夹克是根据人体各部位温感差异,选取不同绗缝密度的保暖面料缝接而成,实现根据人体着装部位间皮肤冷感受之差异性规律来局部控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服饰设计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人体不同部位体感温差的服饰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空调环境下的保暖需求,及初寒天气的保暖性成为时尚人士着装的选择倾向。在寒冷气候下,人们常穿着多层组合材料的服装保暖。如常见的棉衣,其大多是由里层、中间保暖层、外层面料制成。中间保暖层多填充絮片,传统的絮片用保暖材料如棉花、驼毛、羊毛、羽绒、丝绵等,虽具有较好的保暖性,但因其厚重、体积大、不耐洗等缺点,逐渐为市场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喷胶棉、金属棉等,但又因其透气性、吸湿性和柔软性差,穿着缺乏舒适感,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限制。近几年来又生产了多层结构的保暖材料。上述材料制成的絮片响声大、拉伸强度低、易老化、不吸湿透气,舒适感差,特别是不适应初寒天气的温度需求。因此市面上任缺乏一款舒适的保暖服装,以适应空调环境及初寒天气的保暖需求。
人体着装部位间皮肤冷感受差异,即人体不同部位间的冷感受敏感程度的差异可以为保暖性服装的具体设计提供依据。人体感知冷暖和舒适度时,位于人体皮肤表皮下面的知觉感受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人体神经生理学的观点,感觉感受器以及与其相连的神经纤维是脑部从外界获取情报的唯一途径。温度感受器有两种,即冷感受器与热感受器。皮肤温度较低时,由冷感受器做出反应,皮肤温度较高时,由热感受器发挥作用。目前,从理论上出发对人体皮肤冷感受差异性规律的探究较少。
本发明通过研究人体着装部位间受到相同的冷刺激后暴露皮肤温度的变化,发现了冷感受差异性规律,并对各个部位间的冷刺激敏感程度的差异进行排序,为保暖性服装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实验设计运用温度传感器,测试人体在各个暴露部位受到相同的冷刺激下的皮肤温度变化。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人体着装部位间受到相同冷刺激后,其皮肤温度均会下降,各个部位敏感程度排序为前胸>腹部>腋下>肩峰>后腰>下臂>上臂>后背。
目前,市面上仍缺乏根据人体各部位对冷刺激敏感差异的情况,在服饰上做出不同程度的保暖处理。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保暖服饰以适应人体着装部位的冷感差异规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人体不同部位体感温差的服饰设计方法及其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人体冷刺激感受而进行相应服饰设计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人体不同部位体感温差的服饰设计方法,该方法步骤包括
S1、根据人体不同部位对冷刺激的敏感程度,比较人体不同部位的冷感受差异性;
S2、根据绗缝密度对保暖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确定绗缝密度与保暖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S3、针对步骤S1获得的人体不同部位的冷感受差异性规律,在人体不同部位选取不同的绗缝密度,制成具有不同保暖度的保暖服饰。
优选的,所述人体不同部位受到相同冷刺激后,各部位皮肤温度下降差值由高到低为前胸>腹部>腋下>肩峰>后腰>下臂>上臂>后背。
优选的,所述绗缝密度为2cm-3cm时,保暖率为34.4%-34.6%,保暖率达到最高。
根据上述服饰设计方法制成的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该保暖面料包括
第一层面料、第二层面料和第三层面料,所述第一层面料、第二层面料和第三层面料绗缝缝接,所述保暖面料的绗缝密度为2cm-3cm。
优选的,所述
第一层面料为涤纶面料;
第二层面料为起绒涤纶面料;
第三层面料为涤纶面料。
一种利用上述设计方法制成的保暖夹克,所述保暖夹克包括衣服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衣服本体的人体胸部位置的绗缝密度为3cm;
所述衣服本体的人体腹部位置的绗缝密度为2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保暖面料是采用多层面料通过调整绗缝密度制成,此面料更加有效的提供了保暖性,同时保证了面料的轻薄和运动灵活性。
(2)、本发明所述保暖夹克是根据人体各部位对冷刺激敏感程度的差异性规律,选取不同绗缝密度的保暖面料缝接而成。此夹克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保暖服装适应人体着装部位的冷感差异规律。通过这种服装人体之间的保暖微环境调节,起到了整体保暖性能提升的效果,从而实现根据人体着装部位间皮肤冷感受之差异性规律来局部控温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人体皮肤冷感受差异性规律分析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人体皮肤暴露位置温度测试点示意图;
图3示出身体部位暴露过程皮肤温度及平均皮肤温度的变化示意图;
图4示出人体各个部位温差大小示意图;
图5示出多层组合面料通过绗缝后的横向截面图;
图6示出多层组合面料通过绗缝后的纵向截面图;
图7示出绗缝密度与保暖率之间关系曲线图;
图8示出一种保暖夹克的正面示意图;
图9示出一种保暖夹克的背面示意图;
图10示出一种基于人体不同部位体感温差的服饰设计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体不同部位体感温差的服饰设计方法,该方法步骤包括根据人体不同部位对冷刺激的敏感程度,比较人体不同部位的冷感受差异性;根据绗缝密度对保暖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确定绗缝密度与保暖率之间的关系曲线;针对获得的人体不同部位的冷感受差异性规律,在人体不同部位选取不同的绗缝密度,制成具有不同保暖度的保暖服饰。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一种保暖面料,该保暖面料包括第一层面料、第二层面料和第三层面料,所述第一层面料为涤纶面料;第二层面料为起绒涤纶面料;第三层面料为涤纶面料,所述第一层面料、第二层面料和第三层面料绗缝在一起,所述保暖面料的绗缝密度为2cm-3cm,所述缝接的方式为绗缝。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设计方法制成的保暖夹克,所述保暖夹克包括衣服本体,所述衣服本体根据人体各部位对冷刺激敏感的差异规律实验结果,对冷刺激更为敏感的人体胸部、腹部位置进行不同密度的绗缝,所述绗缝密度结合了绗缝密度与保暖率关系的实验结果和视觉审美效果,本发明优选的在衣服本体的人体胸部位置的绗缝密度设置为3cm,在所述人体腹部位置的绗缝密度设置为2cm。
下面结合一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步骤1、根据人体不同部位对冷刺激的敏感程度,比较人体不同部位的冷感受差异性。
如图1所示,过程1至2为准备阶段,受试者穿着实验服接好采集设备;过程3和4为温感实验过程,其中,过程4为受测部位皮肤暴露时数据采集过程;过程5为恢复暴露部位的织物并适应一段时间;过程6对其他部位进行测试。如图2所示,实验服根据本实验分析的身体前胸、腹部、后背部、后腰部、腋下、肩峰、上臂、下臂8个部位分别各设一块面积为400cm2的可拆卸织物,四周通过棉线与衣身相连。
图3和图4所示,根据对人体不同部位冷刺激的敏感程度进行分析,当人体不同部位在受到相同冷刺激后,该暴露部位的皮肤温度呈现递减趋势,但各个部位对这种刺激所引起的敏感度均不同,根据身体暴露时该部位最大皮肤温度下降差值可得前胸>腹部>腋下>肩峰>后腰>下臂>上臂>后背。由此可知当上半身各部位受冷刺激后,前胸、腹部比上半身的其他部位更容易“着凉”,因此在设计保暖服饰时需考虑在易“着凉”的部位增加保暖率从而达到保暖性更好的效果。
步骤2、根据绗缝密度对保暖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确定绗缝密度与保暖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如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保暖面料由第一层面料、第二层面料和第三层面料叠摞而成,形成类似三明治的多层组合面料结构。第三层面料采用涤纶面料,起挡风效果;第二层面料采用起绒涤纶面料,该材料取代了普通填充的棉和絮片,利用该材料作第二层面料更为轻便,同时固定效果好;第一层采用涤纶面料。经过绗缝将第一层面料、第二层面料和第三层面料料缝合在一起。
根据GB/T11048-2008《纺织品生理舒适性稳态条件下热阻和湿阻的测量》标准选取40cm×40cm的多层组合面料,并对多层组合面料结构的绗缝方式和绗缝密度进行测量。对待缝制的多层组合面料进行五种绗缝密度和两种绗缝方式进行测量,分别为无绗缝、3cm绗缝、2cm绗缝、1cm绗缝、1cm菱格绗缝。为确保保暖检测实验的精确度,每种试样面料各3块,并取实验结果进行三次测量的均值计算。五种多层组合面料绗缝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五种多层组合面料绗缝情况
通过对五种不同的绗缝密度和绗缝方式进行测量,并取平均值计算,获得五种试样保暖面料的保暖率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五种试样保暖率计算结果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不同的缝合密度及绗缝方式下,多层组合面料缝合织物的保温情况如图7所示,保暖率随绗缝密度从疏到密,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即保暖率仅在一定范围内保持较高,过疏和过密都会使保暖率下降。从图中可以看出优选的绗缝密度为2cm-3cm。
步骤3、针对获得的人体不同部位的冷感受差异性规律,在人体不同部位选取不同的绗缝密度,制成具有不同保暖度的保暖服饰。
如图8所示,根据上述人体不同部位对冷刺激的分析结果,选取不同的绗缝密度制成的保暖服饰。
本发明所公开的保暖夹克采用本发明所述保暖面料,对身体冷敏感局部差异有良好的保暖性能。采用绗缝的方法,进行不同密度的绗缝后,面料不再显臃肿,且外观简洁干练。本发明所述保暖面料可根据人体着装部位间皮肤冷感受之差异性规律应用到服装的任意部位。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保暖面料采用多层面料通过调整绗缝密度制成,此面料更加有效的提供了保暖性,同时保证了面料的轻薄和运动灵活性。本发明所述保暖夹克是根据人体着装部位间皮肤冷感受之差异性规律,选取不同绗缝密度的保暖面料缝接而成。此夹克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保暖服装适应人体着装部位的冷感差异规律。可在空调环境下,或者初寒气候下,根据人体着装部位间皮肤冷感受之差异性规律实验结果,对冷刺激更为敏感的位置加强保暖,从而实现对人体保暖微环境的调节。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6)
1.一种基于人体不同部位体感温差的服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包括
S1、根据人体不同部位对冷刺激的敏感程度,比较人体不同部位的冷感受差异性;
S2、根据绗缝密度对保暖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确定绗缝密度与保暖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S3、针对步骤S1获得的人体不同部位的冷感受差异性规律,在人体不同部位选取不同的绗缝密度,制成具有不同保暖度的保暖服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不同部位受到相同冷刺激后,各部位皮肤温度下降差值由高到低为前胸>腹部>腋下>肩峰>后腰>下臂>上臂>后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绗缝密度为2cm-3cm时,保暖率为34.4%-34.6%,保暖率达到最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饰设计方法制成的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该保暖面料包括
第一层面料、第二层面料和第三层面料,所述第一层面料、第二层面料和第三层面料绗缝缝接,所述保暖面料的绗缝密度为2cm-3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层面料为涤纶面料;
第二层面料为起绒涤纶面料;
第三层面料为涤纶面料。
6.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设计方法制成的保暖夹克,所述保暖夹克包括衣服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衣服本体的人体胸部位置的绗缝密度为3cm;
所述衣服本体的人体腹部位置的绗缝密度为2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36640.XA CN104077458B (zh) | 2014-07-15 | 2014-07-15 | 一种基于人体不同部位体感温差的服饰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36640.XA CN104077458B (zh) | 2014-07-15 | 2014-07-15 | 一种基于人体不同部位体感温差的服饰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77458A true CN104077458A (zh) | 2014-10-01 |
CN104077458B CN104077458B (zh) | 2017-12-12 |
Family
ID=51598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36640.XA Active CN104077458B (zh) | 2014-07-15 | 2014-07-15 | 一种基于人体不同部位体感温差的服饰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077458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82248A (zh) * | 2014-12-09 | 2015-03-04 | 苏州路易斯顿服饰有限公司 | 一种保健型保暖夹克 |
CN110338493A (zh) * | 2019-07-05 | 2019-10-18 | 上海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功能面料、服装及功能面料的制备方法 |
CN111657578A (zh) * | 2019-03-06 | 2020-09-15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蓄冷衣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71449A (ja) * | 2001-06-12 | 2002-12-26 |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 キルト編地の編成方法、キルト編地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製品 |
JP3768906B2 (ja) * | 2002-03-14 | 2006-04-19 | 小林織物有限会社 | 羽毛布団 |
JP2007211387A (ja) * | 2006-01-10 | 2007-08-23 | Toray Ind Inc | 中綿衣服 |
CN101658376A (zh) * | 2009-10-12 | 2010-03-03 | 陈怀德 | 一种卧室增氧型生物波鹅绒被及制作方法 |
CN102286851A (zh) * | 2010-06-17 | 2011-12-21 | 上海丹爱法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平行多线条点线状一次成型的绗缝方法 |
CN102599663A (zh) * | 2012-03-12 | 2012-07-25 | 林鹭峰 | 防漏绒羽绒制品及其生产方法 |
JP2012172276A (ja) * | 2011-02-21 | 2012-09-10 | Toray Ind Inc | 防寒衣服 |
-
2014
- 2014-07-15 CN CN201410336640.XA patent/CN10407745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71449A (ja) * | 2001-06-12 | 2002-12-26 |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 キルト編地の編成方法、キルト編地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製品 |
JP3768906B2 (ja) * | 2002-03-14 | 2006-04-19 | 小林織物有限会社 | 羽毛布団 |
JP2007211387A (ja) * | 2006-01-10 | 2007-08-23 | Toray Ind Inc | 中綿衣服 |
CN101658376A (zh) * | 2009-10-12 | 2010-03-03 | 陈怀德 | 一种卧室增氧型生物波鹅绒被及制作方法 |
CN102286851A (zh) * | 2010-06-17 | 2011-12-21 | 上海丹爱法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平行多线条点线状一次成型的绗缝方法 |
JP2012172276A (ja) * | 2011-02-21 | 2012-09-10 | Toray Ind Inc | 防寒衣服 |
CN102599663A (zh) * | 2012-03-12 | 2012-07-25 | 林鹭峰 | 防漏绒羽绒制品及其生产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刘涛 等: "《微胞式羽绒填充服的保暖性分析》",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崔苗: "羽绒服装拓展设计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 |
李俊 等: "《人体着装部位间皮肤冷感受之差异性研究——冷感受性敏感秩位的配对比较分析》",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82248A (zh) * | 2014-12-09 | 2015-03-04 | 苏州路易斯顿服饰有限公司 | 一种保健型保暖夹克 |
CN111657578A (zh) * | 2019-03-06 | 2020-09-15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蓄冷衣 |
CN110338493A (zh) * | 2019-07-05 | 2019-10-18 | 上海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功能面料、服装及功能面料的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77458B (zh) | 2017-1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77614B2 (en) |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mizing and masking compression in a biosensing garment | |
KR102640656B1 (ko) | 브래지어 및 관련 제조 방법 | |
CN208541301U (zh) | 一种织物生物电监测电极 | |
CN104077458A (zh) | 一种基于人体不同部位体感温差的服饰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 |
CN205358310U (zh) | 具有健康监测的骑行服 | |
JP2001192901A (ja) | 保温部を有する衣類 | |
CN106360838B (zh) | 一种高尔夫紧身衣 | |
CN204157670U (zh) | 一种保暖夹克 | |
CN216293088U (zh) | 一种保暖外套 | |
CN205658909U (zh) | 肌电采集服装和用该服装进行采集的肌电采集系统 | |
Haitang et al. | Ergonomic performanc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cycling clothes | |
CN207236174U (zh) | 一种可调节的女装 | |
CN103889081A (zh) | 布料织品及其智能发热的方法 | |
CN209677421U (zh) | 一种反映骨骼肌活动的智能紧身运动服饰 | |
CN202507615U (zh) | 复合面料 | |
CN112336339A (zh) | 一种基于柔性传感的膝关节受力监测运动裤 | |
CN206433800U (zh) | 一种智能衣服 | |
CN206213330U (zh) | 一种高尔夫紧身衣 | |
CN205831112U (zh) | 一种西服上衣和一种西裤 | |
CN110811614A (zh) | 织物传感针织智能服工艺设计及表面肌电监测方法 | |
CN207744726U (zh) | 一种保暖毛衣 | |
CN217065459U (zh) | 一种汗蒸服 | |
CN208242906U (zh) | 一种弹力羽绒保暖裤 | |
CN105286097B (zh) | 一种托胸集中塑形内衣 | |
CN109805468A (zh) | 一种反映骨骼肌活动的智能紧身运动服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