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68570A - 一种平面拉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面拉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68570A
CN104068570A CN201410327548.7A CN201410327548A CN104068570A CN 104068570 A CN104068570 A CN 104068570A CN 201410327548 A CN201410327548 A CN 201410327548A CN 104068570 A CN104068570 A CN 1040685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pulling
pull head
upper flange
w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275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宝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JIANG FUXING ZIPP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JIANG FUXING ZIPP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JIANG FUXING ZIPP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JIANG FUXING ZIPP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275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6857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068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85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面拉头,属拉头领域。其包括拉头本体和拉片,拉头本体包括上翼板、下翼板、导柱,上翼板设有上折缘,下翼板设有下折缘,拉片铰接在所述上翼板上且通过拉片的转动可使拉片的上端面和上翼板的上端面定位于同一平面。这样,将现有技术中象鼻或帽盖省去,将拉片直接铰接在上翼板上并使拉片可转动至与上翼板位于同一平面。将这种拉头用在诸如包体内隔层时,由于拉片和上翼板位于同一平面,整个拉头没有明显突出部位,拉头的上表面呈一平面,包体内物品和拉头相互作用时,会从拉头的上表面直接滑走,不易造成物品刮擦,也不易造成拉头本体滑动而使拉链打开,而且这种拉头结构也简易,制造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平面拉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面拉头。 
背景技术
如图11所示,现有的一类拉头如申请公布号CN103181661A,名称为“拉头滑块及使用该滑块的拉头”所公开,该拉头滑块100包括一象鼻20、一上翼板30、一连接柱40及一下翼板50。该上翼板30、连接柱40及下翼板50相互连接形成一Y形的滑道供拉链链带上的两列链牙通过。象鼻20包括设置在中部的平行部24、连接在该中部24的一端的连接部22以及连接在该平行部24另一端的挡止部26。这种拉头结构相对简易,方便生产制造,但在拉头受到误碰时,拉头容易在拉链上滑动,造成拉链的误打开。 
如图12所示,现有的另一类拉头,如授权公告号CN201630364U,名称为“一种自锁拉头”中公开的一种自锁拉头,其包括上翼片1、下翼片2、导柱3、盖帽4、止位柱5,所述导柱3设于上翼片1与下翼片2之间且三者一体成型固定连接并在上翼片1和下翼片2之间形成两个链牙行走通道,上翼片1上表面设有凸起部11和凸起部12,盖帽4即盖设于该两个凸起部上且两者铆合连接。所述盖帽4两个外侧面分别具有两个凸台41,所述上翼片1对应各凸台41的位置具有向上延伸的铆合部13,当盖帽4盖设于凸起部11和凸起部12时,将两个铆合部13向中间压下,则盖帽4的两个凸台41受对应侧铆合部13的限位使得盖帽4与上翼片1紧密连接成一体。通过止位柱5卡入两相邻链牙之间进行止位,实现对拉链的锁定。这种拉头在受到误碰时,拉头不易在拉链上滑动,但其结构相对复杂,生产组装相对 麻烦。 
上述的这两类拉头例如用一些体积较小的提包或者挎包内层时,提包或挎包内的物品容易与拉头的帽盖碰撞,造成物品磨损,而且这两类拉头的拉片相对灵活,可以在拉头的横向或纵向移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拉片碰撞也容易与包内的物品碰撞。而且采用第一种拉头,从上翼板突出的帽盖在受到包内物体的碰触时,拉头容易在拉链上滑动,造成包体内的隔层被打开,置于不同隔层内的物品可能从隔层中滑出并相混。 
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易、方便制造的平面拉头,该拉头使用在包体内隔层时能减少包内物品和拉头之间的刮擦,且拉头设置在拉链上时不易因受到物品的碰撞而相对拉链滑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平面拉头,包括拉头本体和设置在拉头本体上的拉片,所述拉头本体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接在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的导柱,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形成Y字状链牙引导通道,以拉头本体在拉链上滑动的方向为前后方向,所述上翼板左右两侧形成有向下延伸的上折缘,所述下翼板左右两侧形成有向上延伸的下折缘,所述拉片铰接在所述上翼板上且通过拉片的转动可使拉片的上端面和所述上翼板的上端面定位于同一平面。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上折缘设有向外延伸的铰接轴,所述拉片包括拉片本体和设置在拉片本体端部的两个支板,所述上翼板的一端部设于两个支板之间,支板上设有与所述铰接轴配合的轴孔。 
较佳地,所述拉片与所述拉头本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以卡入所述拉链的相邻链牙之间的第一锁爪,所述第一锁爪固定在所述拉片的下端面并朝下延伸。 
再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以辅助所述第一锁爪紧卡在所述相邻链牙的扭簧,扭簧包括螺旋部和设置在螺旋部两端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铰接轴的周沿设有容置第一支臂和螺旋部的一端部的第一收纳槽,第一收纳槽设置在所述上翼板上,所述轴孔周沿设有供与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适配的穿槽,穿槽和所述轴孔共同组成供所述扭簧穿过的通道,所述螺旋部套设在所述铰接轴上,所述第一支臂收容在第一收纳槽内,所述第二支臂收纳在所述穿槽中。 
较佳地,还包括用以限制所述扭簧滑出的封闭部件,所述封闭部件卡设在所述通道的入口处。 
更进一步地,所述拉片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位于两个所述支板之间且位于所述上翼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所述第一锁爪设置在所述连接块的下端面,所述上翼板上设有容置所述连接块的第一条形槽,所述第一条形槽贯穿于所述上翼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上翼板上设有凹槽,凹槽上形成供所述拉片伸入的开口部,所述拉片的一端的左右两侧面分别有一凸粒,所述凹槽的两侧壁分别设有一与凸粒配合的凹孔,所述拉片通过凸粒铰接在所述凹孔中。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以卡入所述拉链的相邻链牙之间的第二锁爪,所述第二锁爪固定在所述拉片的下端面,所述第二锁爪位于所述拉片设置所述凸粒的一端,所述凹槽内设有容置所述第二锁爪的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二条形槽贯穿于所述上翼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将现有技术中象鼻或帽盖省去,将拉片直接铰接在上翼板上并使拉片可转动至与上翼板位于同一平面。将这种拉头用在诸如包体内隔层时,由于拉片和上翼板位于同一平面,整个拉头没有明显突出部位,拉头的上表面呈一平面,包体内物品和拉头相互作用时,会从拉头的上表面直接滑走,不易造成物品刮擦,也不易造成拉头本体滑 动而使拉链打开,而且这种拉头结构也简易,制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拉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拉头本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与图4中拉头本体配合的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用以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用以铰接轴和轴孔成型的模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拉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拉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拉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10中: 
1-拉头本体                        101-上翼板 
102-下翼板                        103-导柱 
104-上折缘                        105-下折缘 
106-铰接轴                        107-第一收纳槽 
108-第一条形槽                    109-凹槽 
110-凹孔                          111-开口部 
112-第二条形槽                    2-拉片 
201-拉片本体                      202-支板 
203-轴孔                          204-穿槽 
205-第一锁爪                      207-连接块 
207-第二锁爪                      3-扭簧 
31-第一支臂                       32-螺旋部 
33-第二支臂                       41-盲槽 
42-轴体                           43-侧板 
在图11中: 
100-拉头滑块                     20-象鼻 
22-连接部                        24-平行部 
26-挡止部                        30-上翼板 
40-连接柱                        50-下翼板 
图12中: 
1-上翼片                         2-下翼片 
3-导柱                           4-帽盖 
5-止位柱                         41-凸台 
11-凸起部                        12-凸起部 
13-铆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10所示,一种平面拉头,包括拉头本体1和设置在拉头本体1上的拉片2,所述拉头本体1包括上翼板101、下翼板102、连接在上翼板101和下翼板102之间的导柱103,上翼板101和下翼板102之间形成Y字状链牙引导通道。以拉头本体1在拉链(图中未示出)上滑动的方向为前后方向,所述上翼板101左右两侧形成有向下延伸的上折缘104,所述下翼板102左右两侧形成有向上延伸的下折缘105,上折缘104和下折缘105对行走在引导通道内的拉链进行引导,保证拉链不易偏离拉头本体1。所述拉片2铰接在所述上翼板101上且通过拉片2的转动可使拉片2的上端面和所述上翼板101的上端面定位于同一平面。利用拉片2与上翼板10 铰接部位之间的摩擦力,在拉片2不使用时可以将拉片2暂时定位,当拉头本体1沿竖直方向放置时,则利用拉片2本身重力使拉片2和拉头本体1保持在同一平面。当需要拉动拉头本体1时,将拉片2抬起,拉动拉片2,带动拉头本体1在拉链上滑动以对拉链进行启闭。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在上翼板101的上折缘104中设有向拉头本体1外侧延伸的铰接轴106,铰接轴106垂直于上折缘104。所述拉片2包括拉片本体201和设置在拉片本体201端部的两个支板202,两支板202平行设置且支板202的上端面与拉片本体201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上翼板101的一端部设于两个支板202之间,支板202上设有与所述铰接轴106配合的轴孔203。这样上翼板101左右两侧的上折缘104上各设有一铰接轴106,拉片2上的两个支板202则各设有一轴孔203,铰接轴106对应穿设在轴孔203中。在该方案中,较佳地,所述拉片2与所述拉头本体1一体成型。参照图6,其为在整个拉头成型中铰接轴106和轴孔203部位形成所用的模芯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轴体42,在轴体42的一端面开设有沿轴体42长度方向的盲孔41,在整个拉头成型过程中,该盲孔41主要用于注入成型原料来成型铰接轴106,而轴体42的外壁则用以支板202中轴孔203的成型,铰接轴106和轴孔203成型之后,则将该模芯往外侧抽出,盲孔41部位则形成铰接轴106,而轴体42则在支板202上形成轴孔203。采用这种拉片和拉头本体1一起成型的方法,形成之后轴孔203和铰接轴106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拉片2在拉头本体1上的转动可能相对灵活,可能造成拉片2自行转动。为了使拉片2和上翼板101处在同一平面,这种拉头使用在包体内隔层时一般是将拉头采用纵向放置,使拉头的上翼板101和下翼板102均沿竖直方向布设,拉片2在重力作用下绕着铰接轴106转动至与拉片2与上翼板101处于同一平面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以卡入所述拉链的相邻链牙之间的第一锁爪205,所述第一锁爪205固定在所述拉片2的下端面并朝向背离拉片2下端面的 方向延伸。在传统的拉头中,锁爪一般是设置在拉头的帽盖下,拉头的上翼板上需要相应开设有收纳锁爪的收容槽以及用以支撑锁爪的支撑台阶,以及用以使锁爪回位的回位弹簧,整个拉头成型以及组装相对麻烦,成本较高。而本发明将第一锁爪205巧妙地设置在拉片2的下端面,当拉片2不使用时,将拉片2转动至与上翼板101平行位置,第一锁爪205刚好卡入拉链链牙之间,用以限制拉头本体1在拉链上的滑动,同时第一锁爪205还起到支撑拉片2的作用,以使拉片2更好地定位并保持与上翼板101位于相同的平面。 
再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以辅助所述第一锁爪205紧卡在所述相邻链牙的扭簧3,扭簧3包括螺旋部32和设置在螺旋部32两端的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3,在实施例中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3互相平行且朝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铰接轴106的周沿设有容置第一支臂31和螺旋部32的一端部的第一收纳槽107,第一收纳槽107设置在所述上翼板101上。所述轴孔203周沿设有供与所述第一支臂31和所述第二支臂33适配的穿槽204,穿槽204的大小和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3匹配。穿槽204和所述轴孔203共同组成供所述扭簧31穿过的通道。在装入扭簧3时,将扭簧3从穿槽204中塞入,螺旋部32套设在铰接轴106,之后将螺旋部32和第一支臂31推送至第一收纳槽107中,此时,所述第二支臂33收纳在所述穿槽204中。采用这种结构时,用以成型铰接轴106和轴孔203的模芯则相应增加两块侧板43用来成型第一收纳槽107和穿槽204。采用这种结构的拉头,利用扭簧3弹力能够使第一锁爪205较为牢固的卡设在拉链的链牙之间,当需要启闭拉链时,克服扭簧3的弹力,将拉片2抬起以用来带动拉头本体滑动,松开手后,拉片2的扭簧作用力下回位至与上翼板101同一水平面。 
为了使扭簧3不易自动脱落,较佳地,还包括用以限制所述扭簧3滑出的封闭部件(图中未示出),封闭部件可以采用和通道入口相适应的形状, 大小略大于通道入口,所述封闭部件3卡设在所述通道的入口处,并通过施加适度的压力使其稳定固定在通道的入口处。 
参照图4和图5,为了使第一锁爪205能够更加准确卡入拉链相邻链牙之间,将使拉头本体1更加稳固地限定在拉链上,保证拉头本体1不易因和物品的接触而滑动。更进一步地,所述拉片2还包括连接块206,所述连接块206位于两个所述支板202之间且位于所述上翼板10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而所述第一锁爪205设置在所述连接块206的下端面。在所述上翼板101上设有容置所述连接块206的第一条形槽108,第一条形槽108沿拉头本体1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条形槽108上下贯穿于所述上翼板10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由于上翼板101和下翼板102以及导柱103之间形成有链牙引导通道,处于链牙引导通道内的拉链相对比较稳定,不易偏移,而引导通道外的拉链则比较容易扭动而左右偏移,通过第一条形槽108和第一锁爪205相互配合,能保证第一锁爪205始终精确卡入拉链链牙之间,拉头本体1能更加稳固地设置在拉链上,不易自行滑动。 
参照图7至图9,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上翼板101上设有凹槽109,凹槽109上形成供所述拉片2伸入的开口部111,所述拉片2的一端的左右两侧面分别有一凸粒210,所述凹槽109的两侧壁分别设有一与凸粒210配合的凹孔110,所述拉片2通过凸粒210铰接在所述凹孔110中。由于拉头通常锌合金或者塑料作为基材,采用采用这种结构,拉头本体1和拉片2分别成型,成型之后,通过弹性挤压,将拉片2的凸粒210挤入凹孔110中,而凹槽109的底部和凹孔110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以供拉片2转动之用。凸粒210长度和凹孔110的大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保证拉片2铰接在拉头本体1上时,拉动拉片2带动拉头本体1滑动时,拉片2不会从凹孔110中脱落。 
为了使拉头本体能更加稳固地设置在拉链上,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以卡入所述拉链的相邻链牙之间的第二锁爪207,所述第二锁爪207固定在所 述拉片2的下端面,所述第二锁爪207位于所述拉片2设置所述凸粒210的一端,所述凹槽109内设有容置所述第二锁爪207的第二条形槽112,所述第二条形槽112贯穿于所述上翼板10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当拉片2转动时,第二锁爪207在第二条形槽112中活动,当拉片2转动至与上翼板101位于同一水平面时,第二锁爪207则准确地卡入拉链链牙之间,使得拉头本体1能稳定在拉链上,不易因拉片2和包体内物品的接触而造成拉头本体1的滑动。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Claims (9)

1.一种平面拉头,包括拉头本体和设置在拉头本体上的拉片,所述拉头本体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接在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的导柱,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形成Y字状链牙引导通道,以拉头本体在拉链上滑动的方向为前后方向,所述上翼板左右两侧形成有向下延伸的上折缘,所述下翼板左右两侧形成有向上延伸的下折缘,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片铰接在所述上翼板上且通过拉片的转动可使拉片的上端面和所述上翼板的上端面定位于同一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折缘设有向外延伸的铰接轴,所述拉片包括拉片本体和设置在拉片本体端部的两个支板,所述上翼板的一端部设于两个支板之间,支板上设有与所述铰接轴配合的轴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片与所述拉头本体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拉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卡入所述拉链的相邻链牙之间的第一锁爪,所述第一锁爪固定在所述拉片的下端面并朝下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拉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辅助所述第一锁爪紧卡在所述相邻链牙的扭簧,扭簧包括螺旋部和设置在螺旋部两端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铰接轴的周沿设有容置第一支臂和螺旋部的一端部的第一收纳槽,第一收纳槽设置在所述上翼板上,所述轴孔周沿设有供与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适配的穿槽,穿槽和所述轴孔共同组成供所述扭簧穿过的通道,所述螺旋部套设在所述铰接轴上,所述第一支臂收容在第一收纳槽内,所述第二支臂收纳在所述穿槽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面拉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限制所述扭簧滑出的封闭部件,所述封闭部件卡设在所述通道的入口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面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片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位于两个所述支板之间且位于所述上翼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所述第一锁爪设置在所述连接块的下端面,所述上翼板上设有容置所述连接块的第一条形槽,所述第一条形槽贯穿于所述上翼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板上设有凹槽,凹槽上形成供所述拉片伸入的开口部,所述拉片的一端的左右两侧面分别有一凸粒,所述凹槽的两侧壁分别设有一与凸粒配合的凹孔,所述拉片通过凸粒铰接在所述凹孔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面拉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卡入所述拉链的相邻链牙之间的第二锁爪,所述第二锁爪固定在所述拉片的下端面,所述第二锁爪位于所述拉片设置所述凸粒的一端,所述凹槽内设有容置所述第二锁爪的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二条形槽贯穿于所述上翼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
CN201410327548.7A 2014-07-10 2014-07-10 一种平面拉头 Pending CN1040685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27548.7A CN104068570A (zh) 2014-07-10 2014-07-10 一种平面拉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27548.7A CN104068570A (zh) 2014-07-10 2014-07-10 一种平面拉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8570A true CN104068570A (zh) 2014-10-01

Family

ID=51590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27548.7A Pending CN104068570A (zh) 2014-07-10 2014-07-10 一种平面拉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6857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45286A (en) * 1971-08-04 1974-01-30 Yoshida Kogyo Kk Locking sliders
CN1133151A (zh) * 1994-11-30 1996-10-16 Ykk株式会社 拉链的拉头
CN2689756Y (zh) * 2004-04-05 2005-04-06 佛山市南海鸿新元拉链有限公司 能自动锁紧的拉链头
CN101040739A (zh) * 2007-04-25 2007-09-26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锁拉头
CN101991249A (zh) * 2009-08-24 2011-03-30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止滑式拉链头
CN102771962A (zh) * 2012-07-30 2012-11-14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面拉头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45286A (en) * 1971-08-04 1974-01-30 Yoshida Kogyo Kk Locking sliders
CN1133151A (zh) * 1994-11-30 1996-10-16 Ykk株式会社 拉链的拉头
CN2689756Y (zh) * 2004-04-05 2005-04-06 佛山市南海鸿新元拉链有限公司 能自动锁紧的拉链头
CN101040739A (zh) * 2007-04-25 2007-09-26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锁拉头
CN101991249A (zh) * 2009-08-24 2011-03-30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止滑式拉链头
CN102771962A (zh) * 2012-07-30 2012-11-14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面拉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47238B1 (en) Mold having sliders
US20130340213A1 (en) Double-layer nylon zipper
EA036611B1 (ru) Металлические цельные бегунок и брелок для застежки с бегунком
CN203969465U (zh) 拉链拉头用保护件
USD712294S1 (en) Bracelet, necklace, belt, key fob, sash, cord or leash
CN204120374U (zh) 一种平面拉头
CN104068570A (zh) 一种平面拉头
ES2889199T3 (es) Deslizador a prueba de niños, sistema de cierre de cremallera que utiliza un deslizador y métodos de uso
CN102469854A (zh) 拉链
CN106760356A (zh) 一种重组竹墙板
ITPD20030110U1 (it) Struttura di piattaforma per gabbie particolarmente per piccoli animali tipo roditori e simili
CN205293506U (zh) 一种可升降式包装盒
CN206588922U (zh) 移动式工具箱
CN203650878U (zh) 浮动式滑块结构
JP5464531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204914428U (zh) 塑料托盘注塑模具更换式挂钩镶块和挡筋镶块
EP2692260A1 (en) Double-Layer Nylon Zipper
CN102100426B (zh) 一种便捷式拉头
CN102689417B (zh) 滑块机构
CN204283205U (zh) 螺旋钻孔机
CN203482968U (zh) 一种新型拉链头
CN205577665U (zh) 一种箱体锁及使用该箱体锁的行李箱
CN203986425U (zh) 一种新型拉链
CN208906552U (zh) 一种行位带司筒的模具结构
CN205416399U (zh) 一种混合式3d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