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67579A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67579A CN104067579A CN201380001390.8A CN201380001390A CN104067579A CN 104067579 A CN104067579 A CN 104067579A CN 201380001390 A CN201380001390 A CN 201380001390A CN 104067579 A CN104067579 A CN 1040675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du
- count value
- received
- data flow
- associ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9—Selective-repeat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1—Resequenc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2—Protocol performa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4—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data link layer [OSI layer 2], e.g. HDL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获取已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PDU的关联计数值,所述已接收到的PDU为第一数据链路层从第二数据链路层N个数据流接收到的PDU,N≥2;确定N个待选计数值,所述N个待选计数值与所述N个数据流一一对应,所述待选计数值为从每个数据流已接收到的PDU的关联计数值的最大值;从所述N个待选计数值中选择最小值作为当前可递交计数值;当所述已接收到的PDU的关联计数值符合根据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设定的递交条件时,将关联计数值符合所述递交条件的PDU递交至所述第一数据链路层的上层通信层。
Description
说 明 书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通信系统的分流方案中,采用在分组数据聚合协议(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 )层以下, 无线链路控制 ( Radio Link Control, RLC)层以上分流的分流方案(以下称第一分流方案) , 或者在 RLC层以下分 流的分流方案 (以下称第二分流方案) 。
以第一分流方案为例, 现有的数据传输方法中 PDCP层接收从 RLC层 不同的数据流递交的协议数据单元 (Protocol Data Unit, PDU) , 在 RLC 层的每个数据流中对接收到的 PDU进行排序,然后递交至 PDCP层,再由 PDCP 层递交至上层通信层。 这种数据传输方法只考虑了 RLC层的每个数据流是按 序向 PDCP层递交 PDU,会导致 PDCP层将因为传输延时暂时未收到 PDU确定为 丟失的 PDU。
同样的, 在第二分流方案中, 采用现有的数据传输方法, 也会产生类似 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以实现在 分流场景中, 第一数据链路层在接收到第二数据链路层递交的 PDU后,通 过设定递交条件, 避免将暂时未接收到的 PDU被误判为丟失。
在第一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已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 PDU的关联计数值,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为第一数据链路层从第二数据链路层 N个数据流接收到的 PDU , N > 2 ; 确定 N个待选计数值, 所述 N个待选计数值与所述 N个数据流——对 应, 所述待选计数值为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中每个数据流的 PDU的关联计 数值的最大值;
从所述 N个待选计数值中选择最小值作为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当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符合根据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设 定的递交条件时, 将关联计数值符合所述递交条件的 PDU递交至所述第一数 据链路层的上层通信层。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当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的 关联计数值符合根据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设定的递交条件时具体为:当所 述已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时: 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小于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或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 计数值从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开始连续。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在所述将关联计数值符合所述递交条件的 PDU递交至所述第一数 据链路层的上层通信层之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等待递交的 PDU和已经递 交的 PDU之间的未接收到的 PDU启动定时器; 所述定时器超时后, 若所述未 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时, 将所述第一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更新为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中 的最大值, 更新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流为所述 N个 数据流中的任意一个数据流; 将关联计数值符合所述递交条件的 PDU递交至 所述第一数据链路层的上层通信层。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在所述将关联计数值符合所述递交条件的 PDU递交至所述第一数 据链路层的上层通信层之后, 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
流; 当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与之前接收到的 PDU在同一数据流时, 判断所述 未接收到的 PDU之前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是否与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 值连续, 且判断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是否小于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如果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之前接收到的 PDU的 关联计数值与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连续, 且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 数值小于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 则确定所述未接收 到的 PDU丟失。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在所述获取已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 PDU 的关联计数值之前, 所述方法还包 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分流状态报告, 所述分流状态报告包括分流规则; 所 述确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 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具体为: 根据所述分流规则确定在所述已接 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 所在的数据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 PDU携带有指示标识, 所述指示标识用于指示在当前接收到的 PDU之后 与所述当前接收到的 PDU属于同一数据流且连续接收到的 PDU个数; 所述确 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未 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具体为: 根据已接收到的 PDU携带的指示标识确 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未 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
在第二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已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 PDU的关联计数值, 所 述已接收到的 PDU为第一数据链路层从第二数据链路层 N个数据流接收到 的 PDU , N > 2 ;
选择单元, 用于确定 N个待选计数值, 所述 N个待选计数值与所述 N
个数据流——对应, 所述待选计数值为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中每个数据流 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的最大值; 从所述 N个待选计数值中选择最小值作为 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递交单元, 用于当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符合根据所述当前 可递交计数值设定的递交条件时, 将关联计数值符合所述递交条件的 PDU递 交至所述第一数据链路层的上层通信层。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当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的 的关联计数值符合根据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设定的递交条件时具体为:当 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时: 所述已接收到 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小于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或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 关联计数值从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开始连续。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装置还包括: 计时单元, 用于对等待递交的 PDU和已经递交 的 PDU之间的未接收到的 PDU启动定时器; 更新单元, 用于所述定时器超时 后, 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流的待 选计数值时, 将所述第一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更新为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 的 关联计数值中的最大值, 更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流为 所述 N个数据流中的任意一个数据流; 所述递交单元还用于在更新当前可递 交计数值后将关联计数值符合所述递交条件的 PDU递交至所述第一数据链路 层的上层通信层。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 用于确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 流; 判断单元, 用于当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与之前接收到的 PDU在同一数据 流时, 判断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之前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是否与所述 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连续, 且判断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是否小于
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 第二确定单元, 用于如果所 述未接收到的 PDU之前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与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连续, 且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小于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数 据流的待选计数值, 则确定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丟失。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分流状态报告, 所述分 流状态报告包括分流规则;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分流规则确 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未 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 PDU携带有指示标识, 所述指示标识用于指示在当前接收到的 PDU之后 与所述当前接收到的 PDU属于同一数据流且连续接收到的 PDU个数; 所述第 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已接收到的 PDU携带的指示标识确定在所述已接收 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 在的数据流。
在第三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 序代码, 用以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已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 PDU的关联计数值,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为第一数据链路层从第二数据链路层 N个数据流接收到的 PDU , N>=2 ; 确定 N个待选计数值, 所述 N个待选计数值与所述 N个数据流——对 应, 所述待选计数值为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中每个数据流的 PDU的关联计 数值的最大值;
从所述 N个待选计数值中选择最小值作为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当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符合根据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设 定的递交条件时, 将关联计数值符合所述递交条件的 PDU递交至所述第一数 据链路层的上层通信层。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当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的 关联计数值符合根据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设定的递交条件时具体为:当所 述已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时: 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小于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或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 计数值从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开始连续。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 还用以执行以下操作: 对等待递交的 PDU和已经递交的 PDU之间的未接收到的 PDU启动定时器; 所 述定时器超时后, 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第 一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时, 将所述第一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更新为所述未接 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中的最大值, 更新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流为所述 N个数据流中的任意一个数据流; 将关联计数值符合 所述递交条件的 PDU递交至所述第一数据链路层的上层通信层。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 还用以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 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 当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与之前接收到的 PDU 在同一数据流时, 判断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之前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 是否与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连续, 且判断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 值是否小于从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 如果所述未接 收到的 PDU之前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与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连续, 且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小于从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数据流 的待选计数值, 则确定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丟失。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 还用以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发送 端发送的分流状态报告, 所述分流状态报告包括分流规则; 所述确定在所述 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具体为:根据所述分流规则确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 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 PDU携带有指示标识,所述指示标识用于指示在当前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 当前接收到的 PDU属于同一数据流且连续接收到的 PDU个数; 所述确定在所 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未接收到 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具体为: 根据已接收到的 PDU携带的指示标识确定, 在 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未接收 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
通过上述方案, 将第一数据链路层从第二数据链路层的每个数据流接 收到的 PDU中符合递交条件的 PDU , 按照 PDU的关联计数值的升序递交至 第一数据链路层的上层通信层; 而已接收到的 PDU中不符合递交条件的 PDU 将不会进行递交,说明之前可能有因传输延迟未接收到的 PDU , 因此需要等待 至该 PDU符合递交条件, 以防止将因传输延迟未接收到的 PDU误判为丟失。 因此, 上述方案可避免第一数据链路层从第二数据链路层每个数据流接收到 PDU后, 在将 PDU递交至第一数据链路层的上层通信层时, 将暂时未接收到的 PDU误判为丟失的 PDU。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发明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 PDCP层中 PDU的排序示意图一;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 PDCP层中 PDU的排序示意图二;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 PDCP层中 PDU的排序示意图三;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增加定时器后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定时器超时后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 Ί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增加定时器后的 PDCP层中 PDU排序示意图; 图 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 PDCP层中携带有指示标识的 PDU的排序示意 图 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 1 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1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1 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1 3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 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 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 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 范围。
下面以图 1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该数据传输方法的执 行主体为用户设备或基站(以下统称为接收端) 。
如图 1所示, 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S 1 01 , 获取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
该已接收到的 PDU为第一数据链路层从第二数据链路层 N个数据流接 收到的 PDU , N > 2 0
以第一数据链路层为 PDCP层, 以第二数据链路层为 RLC层进行说明。
在一段时间内, PDCP层会从 RLC层接收到多个 PDU并等待递交至 PDCP层 的上层通信层, 这些已接收到的 (还未递交至 PDCP层上层通信层的) PDU 来自多个不同的数据流。 在 PDCP层接收到 RLC层每个数据流递交的 PDU 后, 每个 PDU中携带有序列号 (Sequenc e Numbe r , SN ) , 接收端根据 SN 确定超帧号 (Hyper Fr ame Number , HFN ) 。 在不同窗中的 PDU携带的 SN 会重复,但是不同窗中的 PDU的 HFN不同; 而同窗中的 PDU携带的 SN不会 重复, 但是同窗中的 PDU的 HFN相同。 因此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 PDU携带 的 SN和根据该 SN确定的 HFN可获取该 PDU的关联计数值。在 PDCP层,根 据关联计数值对 PDU进行排序。
步骤 S 1 02 , 确定 N个待选计数值, 从 N个待选计数值中选择最小值作为 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其中, N个待选计数值与 N个数据流——对应, 待选计数值为已接收到的 PDU中每个数据流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的最大值。
具体的, 如果已接收到的 PDU中有从某个数据流上接收到的 PDU , 则需要 更新该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为此时从该数据流上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 中的最大值。如果已接收到的 PDU中没有从某个数据流上接收到的 PDU , 则不 需要更新该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 此时该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依然为 PDCP层 中已接收到的 PDU 未变化时该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 然后再从这些确定的待 选计数值中选择最小值作为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以用于利用当前可递交计数 值设定递交条件。
步骤 S 1 03 , 当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符合根据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设定的递交条件时, 将关联计数值符合递交条件的 PDU递交至第一数据链路 层的上层通信层。
当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时, 该关联计 数值对应的 PDU可递交至 PDCP层上层通信层: 条件一, 已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小于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条件二, 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
数值从当前可递交计数值开始(包含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连续。
当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符合条件一或条件二时, 说明该已接 收到的 PDU之前未接收到的 PDU是因为丟失造成的, 已接收到的 PDU不需 要等待, 将该 PDU进行解封装, 按照 PDU的关联计数值的升序以 SDU的形 式递交至 PDCP层的上层通信层。该通信层可以是数据链路层,也可以是网 络协议层。 当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都不符合上述两个条件时, 说 明该已接收到的 PDU之前未接收到的 PDU可能是因为传输延时造成的, 该 已接收到的 PDU不能立即递交, 需要进行等待至符合递交条件, 以防止将 因传输延时而导致暂时未接收到的 PDU误判为丟失, 不对该未接收到 PDU 进行等待。
第一数据链路层从第二数据链路层接收到来自多个数据流的 PDU后, 利 用上述数据传输方法, 可避免在第一数据链路层向上层通信层递交 PDU 时将 暂时未接收到的 PDU误判为丟失的 PDU。
具体的,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 PDCP层中 PDU的排序示意图一。 其 中, 白色方框为当前时刻未接收到的 PDU, 网格方框为当前时刻已接收到 的 PDU , 斜杠方框为当前时刻已递交至上层通信层的 PDU。 如图 2所示, 在 在当前时刻,从 RLC 1数据流上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中的最大值为 C+5 , 则 RLC1数据流上的待选计数值更新为 C+5 ; 已接收到的 PDU中没有 从 RLC2数据流上接收到的 PDU, 则 RLC2数据流上的待选计数值不需要更 新, 依然为之前的待选计数值, 即 C-l。 然后, 选择当前时刻待选计数值 中的最小值作为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即 C-l。 因此, 在当前时刻, C+3 , C+4 , C+5既不满足条件一也不满足条件二, 则关联计数值为 C+3 , C+4 , C+5 的 PDU需要等待至 C+3 , C+4 , C+5符合递交条件后按照关联计数值升序向 PDCP层上层通信层递交。在这种情况下,未接收到的关联计数值为 C , C+1 , C+2的 PDU可能是因为传输延时暂时未收到, 因此需要关联计数值为 C+3 , C+4 , C+5的 PDU进行等待至符合递交条件, 以保证不将暂时未收到的 PDU
误判为丟失的 PDU。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 PDCP层中 PDU的排序示意图二。 其中, 白色 方框为当前时刻未接收到的 PDU , 网格方框为当前时刻已接收到的 PDU,斜 杠方框为当前时刻已递交至上层通信层的 PDU。 如图 3所示, 在当前时刻, 从 RLC1数据流上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中的最大值为 C+5 , 则 RLC1 数据流上的待选计数值更新为 C+5 ; 从 RLC2数据流上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 计数值中的最大值更新为 C+4 , 则 RLC2数据流上的待选计数值为 C+4 , 因 此当前可递交计数值为 C+5 , C+4二者的最小值, 即为 C+4。在这种情况下, C+3符合条件一, 可确定关联计数值为 C,C+l,C+2的 PDU丟失, 所以关联 计数值为 C+3的 PDU可以按照关联计数值升序向 PDCP层上层通信层递交。 另外, C+4 , C+5满足条件二, 因此关联计数值为 C+4 , C+5的 PDU按照关 联计数值升序向 PDCP 层上层通信层递交。 这种情况下, 关联计数值为 C, C+l , C+2的 PDU已经确定为丟失。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 PDCP层中 PDU的排序示意图三。 其中, 白色 方框为当前时刻未接收到的 PDU , 网格方框为当前时刻已接收到的 PDU,斜 杠方框为当前时刻已递交至上层通信层的 PDU。 如图 4所示, 在当前时刻, 从 RLC1数据流上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中的最大值为 C+4 , 则 RLC1 数据流上的待选计数值更新为 C+4 ; 从 RLC2数据流上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 计数值中的最大值为 C+5 , 则 RLC2数据流上的待选计数值更新为 C+5 , 因 此当前可递交计数值为 C+5 , C+4二者的最小值, 即为 C+4。在这种情况下, C+2符合条件一, 所以关联计数值为 C+2的 PDU可以按照关联计数值升序 向 PDCP层上层通信层递交。 另外, C+4 , C+5满足条件二, 因此关联计数 值为 C+4 , C+5的 PDU不需要等待, 按照关联计数值升序向 PDCP层上层通 信层递交。 在这种情况下, 关联计数值为 C,C+l,C+3的 PDU已经确定为丟 失。
优选地, 为了加快 PDCP层的递交速度及加快判断 PDCP层未接收到的
PDU 是否是因为传输丟失, 可以增加定时器处理操作。 此定时器对等待递 交的 PDU和已经递交的 PDU之间的未接收到的 PDU进行计时。
如果执行步骤 S101到 S103之后, 执行启动定时器, 具体操作过程如 图 5所示。 步骤 51,确定定时器是否打开。定时器没有打开,执行步骤 53, 判断是否存在等待递交的 PDU, 那么如果存在等待递交的 PDU, 则执行步骤 55, 打开定时器。 如果定时器打开, 则执行步骤 52确定可递交计数值是否 大于或等于未接收到的 PDU (启动定时器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的最小值。 如果可递交计数值大于或等于进行计时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的最小值, 执 行步骤 53, 确定是否存在等待递交的 PDU, 如果存在等待递交的 PDU, 则 执行步骤 55, 重启定时器, 如果不存在等待递交的 PDU, 则执行步骤 54, 关闭定时器; 其他情况, 定时器继续计时。
定时器超时后,依然未接收到任何 PDU。为了加快 PDCP层的递交速度, 具体过程如图 6所示。 步骤 61, 确定所有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 步骤 62, 确定未接收到的 PDU (启动定时器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中的最大值大于或 等于多个数据流中的任意一个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 如果未接收到的 PDU (启动定时器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中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多个数据流中 的任意一个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那么执行步骤 63将该数据流的待选计数 值更新为未接收到的 PDU (启动定时器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中的最大值。 然后执行步骤 64, 更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之后执行步骤 65, 步骤 65同 步骤 S103。 最后执行步骤 66, 并关闭定时器。 通过加快更新当前可递交计 数值, 减少不符合当前递交条件的 PDU的等待时间。
图 Ί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增加定时器后的 PDCP层中 PDU排序示意图。 其中, 白色方框为当前时刻未接收到的 PDU, 网格方框为当前时刻已接收 到的 PDU, 斜杠方框为当前时刻已递交至上层通信层的 PDU。 在图 7a这种 情况下, RLC1数据流上的待选计数值为 C, RLC2数据流上的待选计数值为 C+5, 则可确定当前可递交计数值为 C。 从而关联计数值为 C的 PDU满足条
件二, 则将关联计数值为 C的 PDU递交至上层通信层, 而 C+4, C+5不满足 任何条件, 因此关联计数值为 C+4, C+5的 PDU等待满足递交条件后向上层 通信层递交。 因为在关联计数值为 C的 PDU递交之前, 关联计数值为 C, C+4, C+5的 PDU之间存在未接收到的 PDU, 即关联计数值为 C+l, C+2, C+3 的 PDU, 所以打开定时器, 对关联计数值为 C+l, C+2, C+3的 PDU进行计 时。
当定时器打开后, 如图 7b所示, 在定时器没有超时之前, PDCP层接 收到关联计数值为 C+2, C+3的 PDU, 此时, RLC1数据流上的待选计数值为 C+3, 则当前可递交计数值为 C+3。 C+2满足条件一, 则关联计数值为 C+2 的 PDU可以递交到上层通信层, C+3, C+4, C+5满足条件二, 则关联计数 值为 C+3, C+4, C+5的 PDU可以递交到上层通信层。 因为可递交计数值为 C+3大于进行计时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中的最小值 C+1,说明关联计数值为 C+1的 PDU丟失, 此时没有需要等待的 PDU, 所以关闭定时器。
当定时器打开后, 如图 7c所示, 在定时器没有超时之前, PDCP层接 收到关联计数值为 C+2的 PDU, 此时, RLC1数据流上的待选计数值为 C+2, 则当前可递交计数值为 C+2。 C+2 满足条件二, 说明关联计数值为 C+1 的 PDU丟失, 则关联计数值为 C+2的 PDU可以递交到上层通信层, 不需要等 待计数值为 C+1的 PDU。 C+4, C+5既不满足条件一也不满足条件二, 因此 关联计数值为 C+4, C+5 的 PDU需要继续等待。 因为可递交计数值为 C+3 大于进行计时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中的最小值 C+1,并且此时有等待的 PDU, 所以重启定时器对关联计数值为 C+3的 PDU进行计时。
当定时器打开后, 如图 7d所示, PDCP层未接收任何 PDU, 定时器超 时。 定时器超时后,确定每个分流上的待选计数值,从图 5a可以看出 RLC1 数据流上的待选计数值为 C, RLC2数据流上的待选计数值为 C+5, 进行计 时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中的最大值为 C+3, 大于 RLC1数据流上的待选计数 值 C, 则将 RLC1数据流上的待选计数值更新为进行计时的 PDU的关联计数
值中的最大值, 即为 C+ 3。 而 RLC 2数据流上的待选计数值为 C+5 , 由于已 经大于 C+ 3 , 因此不做更新。 继而, 更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为 C+ 3。 由于 C+4 , C+5满足条件二, 因此关联计数值为 C+4 , C+5的 PDU可以递交至上 层通信层。 通过在未接收到 PDU的情况下, 提前更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能够加快将符合条件的 PDU递交至上层通信层的速度。
优选地, 在步骤 S 1 0 3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在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该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 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
具体的, PDU可携带指示标识, 用于指示与已接收到的 PDU属于同一 数据流, 且在该 PDU后连续接收到的 PDU个数。 例如, 关联计数值为 C的 PDU是从 RLC 1接收到的, 该 PDU携带的指示标识为 2 , 则说明关联计数值 为 C+ l , C+2的 PDU都是从 RLC 1数据流接收到的。 利用该指示标识可以确 定上述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数据流。
另外, 还可以在步骤 S 1 01 之前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分流状态报告。 该 分流状态报告中包括分流规则。 因此, 可根据该分流规则可预先获知即将 接收到的 PDU是在哪个数据流上进行传输的, 即可以确定上述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数据流。 需要说明的是,执行主体为用户设备时,发送端为基站; 相对的, 执行主体为基站时, 发送端为用户设备。
当未接收到的 PDU与已接收到的 PDU属于同一数据流时, 判断该未接收 到的 PDU之前的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是否与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连续, 且判断未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是否小于从该未接收到的 PDU所属于数 据流的待选计数值;
如果该未接收到的 PDU之前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与当前可递交 计数值连续, 且该未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小于从该未接收到的 PDU 所在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 则确定该未接收到的 PDU丟失。将 PDCP层中关 联计数值符合递交条件的 PDU递交至 PDCP层上层通信层,关联计数值不符
合递交条件的 PDU进行等待。
通过提前确定上述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数据流可提前确定该未接收到 的 PDU是丟失还是由于延时暂时未收到。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 图 8 为本发明实施例一 PDCP层中携带有指示 标识的 PDU的排序示意图。 其中, 白色方框为当前时刻未接收到的 PDU , 网格方框为当前时刻已接收到的 PDU ,斜杠方框为当前时刻已递交至上层 通信层的 PDU。 如图 8所示, 在当前时刻, 从 RLC2数据流上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中的最大值为 C+5 , 则 RLC2数据流上的可递交计数值更新为 C+5 ; 已接收到的 PDU中没有从 RLC1数据流上接收到的 PDU , 则 RLC1数据 流上的待选计数值不需要更新, 依然为之前的待选计数值, 即 C-1 , 因此 当前可递交计数值为 C-1和 C+5 中的最小值, 即为 C-l。 在当前时刻, 由 于 C满足条件二, 因此关联计数值为 C的 PDU可以递交, 但是 C+5既不符 合条件一也不符合条件二, 说明关联计数值为 C+l , C+2 , C+3,C+4的 PDU 可能是因为传输延时暂时未到达, 则关联计数值为 C+5的 PDU需要等待。 但是关联计数值为 C的 PDU携带的指示标识为 2 , 则说明未接收到的关联 计数值为 C+l , C+2的 PDU与关联计数值为 C的 PDU在同一数据流,即 RLC2 , 由于 C与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C-1连续, 且 C+l , C+2小于从 RLC2数据流上 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中的最大值 C+5 ,因此可确定关联计数值为 C+1 , C+2的 PDU丟失。 C+5等待可递交条件满足时递交。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启动定时器的方案和提前确定未接收到的 PDU是 丟失还是由于延时暂时未收到的方案可以进行结合, 以加快第一数据链路 层向上层通信层递交 PDU的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数据链路层还可以为 RLC层, 相应的, 第二数据链 路层还可以为 RLC层以下进行分流的数据链路层。
在分流方案中, 第一数据链路层从第二数据链路层接收到来自多个数据 流的 PDU后,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可避免第一数据链
路层向上层通信层递交 PDU时, 将暂时未接收到的 PDU误判为丟失的 PDU。 图 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该数据传输 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用户设备或基站(以下统称为接收端) 。
如图 9所示, 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S201 , 获取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
该已接收到的 PDU为第一数据链路层从第二数据链路层 N个数据流接 收到的 PDU , N > 2 0
以第一数据链路层为 PDCP层,以第二数据链路层为 RLC层为例进行说明。 在 PDCP层接收到 RLC层每个数据流递交的 PDU后, 接收端根据 SN确定超帧 号 HFN。 在不同窗中的 PDU携带的 SN会重复, 但是不同窗中的 PDU的 HFN不 同; 而同窗中的 PDU携带的 SN不会重复, 但是同窗中的 PDU的 HFN相同。 因 此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 PDU携带的 SN和根据该 SN确定的 HFN可获取该 PDU 的关联计数值, 在 PDCP层, 根据关联计数值对 PDU进行排序。
步骤 S202 , 判断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递 交条件。
其中,预先设定的递交条件为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与最终递交 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小于最终递交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
在 RLC层处于反馈模式时, 当有未接收到的 PDU时, 基站会重新发送该 未接收到的 PDU , 所以在 RLC层处于反馈模式的情况下, 不会发生丟失 PDU的 情况, 只需要按序向 PDCP层上层通信层递交 PDU。 因此, 当接收到的 PDU符 合递交条件时, 执行步骤 S203。 如果不符合递交条件, 则进行等待, 等待至 符合递交条件。
步骤 S203 , 向第一数据链路层的上层通信层递交符合递交条件的已接 收到的 PDU。
需要说明的是, 用户设备或基站将 PDCP 层可以递交至上层通信层的 PDU进行解封装, 以 SDU的形式递交至上层通信层。 该通信层可以是数据
链路层, 也可以是网络协议层。
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数据链路层还可以为 RLC层, 相应的, 第二数据链 路层还可以为 RLC层以下进行分流的数据链路层。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在分流方案中, 当 RLC层处 于反馈模式时, 可避免在第一数据链路层从第二数据链路层的多个数据流接 收到 PDU后, 在向上层通信层递交 PDU时发生乱序的情况。
下面以图 1 0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图 1 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数据传输装 置应用于用户设备或基站, 用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 法。 如图 1 0所示, 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 31 0 , 选择单元 320和递 交单元 330。
获取单元 31 0用于获取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
该已接收到的 PDU为第一数据链路层从第二数据链路层 N个数据流接 收到的 PDU , N > 2 0
以第一数据链路层为 PDCP层,以第二数据链路层为 RLC层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段时间内, PDCP层会从 RLC层接收到多个 PDU并等待递交至 PDCP层的上 层通信层, 这些已接收到的 (还未递交至 PDCP层上层通信层的) PDU来自不 同的数据流。在 PDCP层接收到 RLC层每个数据流递交的 PDU后,获取单元 31 0 根据 SN确定 HFN。 在不同窗中的 PDU携带的 SN会重复, 但是不同窗中的 PDU 的 HFN不同;而同窗中 PDU携带的 SN不会重复,但是同窗中 PDU的 HFN相同。 因此获取单元 31 0根据接收到的 PDU携带的 SN和根据该 SN确定的 HFN可获 取该 PDU的关联计数值。 用以在 PDCP层根据获取的关联计数值对 PDU进行排 序。
选择单元 320用于确定 N个待选计数值, 从 N个待选计数值中选择最 小值作为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其中, N个待选计数值与 N个数据流——对应, 待选计数值为已接收
到的 PDU中每个数据流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的最大值。
具体的, 在一段时间内, PDCP层会从 RLC层接收到多个 PDU并等待递交 至 PDCP层的上层通信层, 这些已接收到的 (还未递交至 PDCP层上层通信层 的) PDU来自不同的数据流。 选择单元 320具体用于当 PDCP层中已接收到的 PDU发生变化后, 如果已接收到的 PDU中有从某个数据流上接收到的 PDU , 则 需要更新该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为此时从该数据流上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 数值中的最大值。 如果已接收到的 PDU中没有从某个数据流上接收到的 PDU , 则不需要更新该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 此时该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依然为 PDCP层中已接收到的 PDU未变化时该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 然后再从这些确 定的待选计数值中选择最小值作为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以用于利用当前可递 交计数值设定递交条件。
递交单元 330用于当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符合根据当前可递 交计数值设定的递交条件时, 将关联计数值符合递交条件的 PDU递交至第 一数据链路层的上层通信层。
当第一数据链路层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是否符合以下两个条 件之中的一个时, 将该关联计数值对应的 PDU递交至 PDCP层上层通信层: 条件一, 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小于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条件二, 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从当前可递交计数值开始连续。
递交单元 330具体用于当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符合条件一和 /或条件二时,说明该已接收到的 PDU之前未接收到的 PDU不是因为丟失造 成的, 不需要等待, 将 PDCP层可以递交至上层通信层的 PDU进行解封装, 以 SDU的形式递交至上层通信层。 该通信层可以是数据链路层, 也可以是 网络协议层。 当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上述两个条件都不符合时, 说明该已接收到的 PDU之前未接收到的 PDU可能是因为传输延时造成的, 该已接收到的 PDU不能立即递交, 需要进行等待至符合递交条件, 以防止 将因传输延时而导致暂时未接收到的 PDU误判为丟失,不对该未接收到 PDU
进行等待。
优选地, 该数据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 计时单元 350和更新单元 360。 其中, 计时单元 350用于对等待递交的 PDU和已经递交的 PDU之间的 未接收到的 PDU启动定时器。 在定时器超时后, 依然未接收到任何的 PDU , 则可以确定进行计时的 PDU是因为传输丟失没有接收到的。
更新单元 360用于在定时器超时后, 未接收到的 PDU (启动定时器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中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多个数据流中的任意一个数据流 的待选计数值时, 将该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更新为未接收到的 PDU (启动 定时器的 PDU ) 的关联计数值中的最大值, 然后更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相应的, 递交单元 330还用于在更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后将 PDCP层 中关联计数值符合根据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设定的递交条件的 PDU按照关联 计数值的升序递交至 PDCP层的上层通信层, 直接跳过上述未接收的 PDU。 通过加快更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减少不符合当前递交条件的 PDU的等待 时间。
优选地, 该数据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 370 , 判断单元 380和第二确定单元 390。
第一确定单元 370 用于确定在已接收到的 PDU 之后与该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
优选地, 该数据传输装还包括接收单元 340 , 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 分流状态报告。 该分流状态报告中包括分流规则。 则第一确定单元 370根 据该分流规则可预先获知即将接收到的 PDU 是在哪个数据流上进行传输 的, 即可以确定在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该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 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 需要说明的是, 该装置应用于用户 设备时, 发送端为基站; 相对的, 该装置应用于基站时, 发送端为用户设 备。
优选地, PDU可携带指示标识, 用于指示在当前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
当前接收到的 PDU在同一数据流且连续接收到的 PDU个数。 例如, 关联计 数值为 C的 PDU是从 RLC 1接收到的, 该 PDU携带的指示标识为 2 , 则说明 关联计数值为 C+ l , C+2的 PDU都是从 RLC 1接收到的。 因此, 第一确定单 元 37 0根据该指示标识确定在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该已接收到的 PDU的 关联计数值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
判断单元 380用于当该未接收到的 PDU与之前接收到的 PDU在同一数据 流时, 判断该未接收到的 PDU之前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是否与当前可 递交计数值连续, 且判断该未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是否小于从该未接 收到的 PDU所在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
第二确定单元 390用于如果该未接收到的 PDU之前接收到的 PDU的关 联计数值与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连续, 且该未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小 于从该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则确定该未接收到的 PDU 丟失。
需要说明的是, 该数据传输装置也可同时包括: 计时单元 35 0 , 更新 单元 360 , 第一确定单元 37 0 , 判断单元 38 0 , 第二确定单元 39 0和接收单 元 340 , 以加快第一数据链路层向上层通信层递交 PDU的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数据链路层还可以为 RLC层, 相应的, 第二数据链 路层还可以为 RLC层以下进行分流的数据链路层。
第一数据链路层接收到来自多个数据流的 PDU后, 利用上述数据传输装 置,可避免在第一数据链路层向上层通信层递交 PDU时将暂时未接收到的 PDU 误判为丟失的 PDU。
在硬件实现上, 以上接收单元 350可以为接收机或收发机。 以上除接 收单元 350以外的其它单元可以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数据传输装置 的处理器中, 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数据传输装置的存储器中, 以便于 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该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 ( CPU ) 、 微处理器、 单片机等。
如图 1 1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 意图。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收发机 41 0、存储器 420以及分别与收发机 41 0、 存储器 42 0连接的处理器 4 30。 当然, 数据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天线、 基 带处理部件、 中射频处理部件、 输入输出装置等通用部件, 本发明实施例 在此不做任何限制。
其中, 存储器 420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 且处理器 4 30用于调用存储 器 4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 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已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 PDU的关联计数值,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为第一数据链路层从第二数据链路层 N个数据流接收到的 PDU , N > 2 ; 确定 N个待选计数值, 所述 N个待选计数值与所述 N个数据流——对 应, 所述待选计数值为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中每个数据流的 PDU的关联计 数值的最大值;
从所述 N个待选计数值中选择最小值作为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当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符合根据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设 定的递交条件时, 将关联计数值符合所述递交条件的 PDU递交至所述第一数 据链路层的上层通信层。
进一步地, 所述当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符合根据所述当前 可递交计数值设定的递交条件时具体为:
当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时: 所述已 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小于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或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从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开始连续。
进一步地, 所述处理器 430调用所述存储器 420 中的程序代码, 还用以 执行以下操作:
对等待递交的 PDU和已经递交的 PDU之间的未接收到的 PDU启动定时器; 所述定时器超时后, 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的最大值大于或 等于第一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时, 将所述第一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更新为所
述未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中的最大值, 更新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流为所述 N个数据流中的任意一个数据流;
将关联计数值符合所述递交条件的 PDU递交至所述第一数据链路层的上 层通信层。
进一步地, 所述处理器 430调用所述存储器 420中的程序代码, 还用以 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 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
当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与之前接收到的 PDU在同一数据流时, 判断该未 接收到的 PDU之前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是否与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连续, 且判断该未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是否小于从该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数 据流的待选计数值;
如果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之前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与所述当前 可递交计数值连续, 且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小于从所述未接 收到的 PDU所在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 则确定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丟失。
进一步地, 所述处理器 430调用所述存储器 420中的程序代码, 还用以 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分流状态报告, 所述分流状态报告包括分流规则; 所述确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 值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具体为:
根据所述分流规则确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
进一步地, 所述 PDU携带有指示标识, 所述指示标识用于指示在当前接 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当前接收到的 PDU属于同一数据流且连续接收到的 PDU 个数;
所述确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
值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具体为:
根据已接收到的 PDU携带的指示标识确定, 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 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 流。
需要说明的是, 实施例三提供的装置和实施例四提供的装置均可以用 于实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法。
在分流方案中, 第一数据链路层从第二数据链路层接收到来自多个数据 流的 PDU后,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 避免第一数据链路 层向上层通信层递交 PDU时, 将暂时未接收到的 PDU误判为丟失的 PDU。 下面 以图 12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图 12为本 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数据传输装置应用 于用户设备或基站, 且 RLC层处于反馈模式的情况下, 用以实现本发明实施 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如图 12所示, 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获取单 元 5 1 0 , 判断单元 520和递交单元 5 30。
获取单元 5 1 Q用于获取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
该已接收到的 PDU为第一数据链路层从第二数据链路层 N个数据流接 收到的 PDU , N > 2 0
以第一数据链路层为 PDCP层,以第二数据链路层为 RLC层为例进行说明。 在 PDCP层接收到 RLC层每个数据流发送的 PDU后, 获取单元 51 0根据 SN确 定 HFN。 在不同窗中的 PDU携带的 SN会重复, 但是不同窗中的 PDU的 HFN不 同; 而同窗中 PDU携带的 SN不会重复, 但是同窗中的 PDU的 HFN相同。 因此 获取单元 51 0根据接收到的 PDU携带的 SN和根据该 SN确定的 HFN可获取该 PDU的关联计数值。 用以在 PDCP层,根据获取的关联计数值对 PDU进行排序。
判断单元 520用于判断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是否符合预先设定 的递交条件。
其中,预先设定的递交条件为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与最终递交
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小于最终递交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 在 RLC层处于反馈模式时, 当有未接收到的 PDU时, 基站会重新发送该 未接收到的 PDU , 所以在 RLC层处于反馈模式的情况下, 不会发生丟失 PDU的 情况, 只需要按序向 PDCP层上层通信层递交 PDU。 因此, 当接收到的 PDU符 合递交条件时, 向 PDCP层上层数据链路层递交该 PDU。如果不符合递交条件, 则进行等待, 等待该 PDU至符合递交条件。
递交单元 5 30用于向第一数据链路层的上层通信层递交符合递交条件 的已接收到的 PDU。
需要说明的是,递交单元 5 30将 PDCP层可以递交至上层通信层的 PDU 进行解封装, 以 SDU的形式递交至上层通信层。 该通信层可以是数据链路 层, 也可以是网络协议层。
优选地, 该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 540 , 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 的分流状态报告。 该分流状态报告中包括分流规则。 根据该分流规则可预 先获知即将接收到的 PDU是在哪个数据流上进行传输的。 需要说明的是, 该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时, 发送端为基站; 相对的, 该装置应用于基站时, 发送端为用户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数据链路层还可以为 RLC层, 相应的, 第二数据链 路层还可以为 RLC层以下进行分流的数据链路层。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 在分流方案中, 当 RLC层处 于反馈模式时, 可避免在第一数据链路层从第二数据链路层的多个数据流接 收到 PDU后, 在向上层通信层递交 PDU时发生乱序的情况。
在硬件实现上, 以上接收单元 54 0可以为接收机或收发机。 以上除接 收单元 54 0以外的其它单元可以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数据传输装置 的处理器中, 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数据传输装置的存储器中, 以便于 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该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 ( CPU ) 、 微处理器、 单片机等。
如图 1 3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 意图。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收发机 610、存储器 620以及分别与收发机 610、 存储器 620连接的处理器 630。 当然, 数据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天线、 基 带处理部件、 中射频处理部件、 输入输出装置等通用部件, 本发明实施例 在此不做任何限制。
其中, 存储器 620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 且处理器 630用于调用存储 器 6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 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已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 PDU 的关联计数值, 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为第一数据链路层从第二数据链路层 N个数据流接收到的 PDU , N > 2 ;
判断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递交条件; 向第一数据链路层的上层通信层递交符合递交条件的已接收到的 PDU。 进一步地, 所述递交条件具体为: 已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与最终 递交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小于最终递交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
进一步地, 所述处理器 630调用所述存储器 620 中的程序代码, 还用以 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分流状态报告, 该分流状态报告包括分流规则, 用 于根据该分流规则预先获知即将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
需要说明的是, 实施例五提供的装置和实施例六提供的装置均可以用 于实现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方法。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 在分流方案中, RLC层处于 反馈模式时, 可避免在第一数据链路层从第二数据链路层的多个数据流接收 到 PDU后, 在向上层通信层递交 PDU时发生乱序的情况。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 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 能够以电子硬件、 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 实现, 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 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 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 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
执行, 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 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 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 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 处理 器执行的软件模块, 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 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
( RAM ) 、 内存、 只读存储器(ROM ) 、 电可编程 R0M、 电可擦除可编程 R0M、 寄存器、 硬盘、 可移动磁盘、 CD-R0M、 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 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 了进一步详细说明, 所应理解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 已,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做 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 权 利 要 求 书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已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 PDU的关联计数值,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为第一数据链路层从第二数据链路层 N个数据流接收到的 PDU , N > 2 ; 确定 N个待选计数值, 所述 N个待选计数值与所述 N个数据流——对 应, 所述待选计数值为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中每个数据流的 PDU的关联计 数值的最大值;从所述 N个待选计数值中选择最小值作为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当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符合根据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设 定的递交条件时, 将关联计数值符合所述递交条件的 PDU递交至所述第一数 据链路层的上层通信层。
-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符合根据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设定的递交条件时具体为: 当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时: 所述已 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小于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或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从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开始连续。
-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将关联计数值 符合所述递交条件的 PDU递交至所述第一数据链路层的上层通信层之后, 所 述方法还包括:对等待递交的 PDU和已经递交的 PDU之间的未接收到的 PDU启动定时器; 所述定时器超时后, 若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的最大值大于 或等于第一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时, 将所述第一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更新为 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中的最大值, 更新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流为所述 N个数据流中的任意一个数据流;将关联计数值符合所述递交条件的 PDU递交至所述第一数据链路层的上 层通信层。 4、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将关联计数值 符合所述递交条件的 PDU递交至所述第一数据链路层的上层通信层之后, 所 述方法还包括:确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 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当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与之前接收到的 PDU在同一数据流时, 判断所述 未接收到的 PDU之前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是否与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 值连续, 且判断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是否小于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如果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之前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与所述当前可 递交计数值连续, 且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小于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 则确定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丟失。
-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获取已接收到的协 议数据单元 PDU 的关联计数值之前,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分 流状态报告, 所述分流状态报告包括分流规则;所述确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 值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具体为:根据所述分流规则确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
- 6、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PDU携带有指示标识, 所述指示标识用于指示在当前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当前接收到的 PDU属 于同一数据流且连续接收到的 PDU个数;所述确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 值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具体为:根据已接收到的 PDU携带的指示标识确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 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 7、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已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 PDU的关联计数值, 所 述已接收到的 PDU为第一数据链路层从第二数据链路层 N个数据流接收到 的 PDU , N > 2 ;选择单元, 用于确定 N个待选计数值, 所述 N个待选计数值与所述 N 个数据流——对应, 所述待选计数值为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中每个数据流 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的最大值; 从所述 N个待选计数值中选择最小值作为 当前可递交计数值;递交单元, 用于当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符合根据所述当前 可递交计数值设定的递交条件时, 将关联计数值符合所述递交条件的 PDU递 交至所述第一数据链路层的上层通信层。
- 8、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符合根据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设定的递交条件时具体为: 当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时: 所述已 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小于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或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从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开始连续。
- 9、 根据权利要求 7或 8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括: 计时单元, 用于对等待递交的 PDU和已经递交的 PDU之间的未接收到的PDU启动定时器;更新单元, 用于所述定时器超时后, 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 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时, 将所述第一数据流的待选 计数值更新为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中的最大值, 更新当前可递 交计数值; 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流为所述 N个数据流中的任意一个数据流; 所述递交单元还用于在更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后将关联计数值符合所 述递交条件的 PDU递交至所述第一数据链路层的上层通信层。
- 1 0、 根据权利要求 7或 8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 用于确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判断单元, 用于当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与之前接收到的 PDU在同一数据 流时, 判断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之前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是否与所述 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连续, 且判断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是否小于 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第二确定单元, 用于如果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之前接收到的 PDU的关 联计数值与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连续, 且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 数值小于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 则确定所述未接 收到的 PDU丟失。
- 1 1、 根据权利要求 1 0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分流状态报告, 所述分流状态报告包 括分流规则;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分流规则确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 的数据流。
- 12、 根据权利要求 1 0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PDU携带有指示标 识,所述指示标识用于指示在当前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当前接收到的 PDU 属于同一数据流且连续接收到的 PDU个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已接收到的 PDU携带的指示标识确定在 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未接收 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
- 1 3、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 序代码, 用以执行以下操作:获取已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 PDU的关联计数值,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为第一数据链路层从第二数据链路层 N个数据流接收到的 PDU , N > 2 ; 确定 N个待选计数值, 所述 N个待选计数值与所述 N个数据流——对 应, 所述待选计数值为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中每个数据流的 PDU的关联计 数值的最大值;从所述 N个待选计数值中选择最小值作为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当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符合根据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设 定的递交条件时, 将关联计数值符合所述递交条件的 PDU递交至所述第一数 据链路层的上层通信层。
- 14、 根据权利要求 1 3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符合根据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设定的递交条件时具体为: 当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时: 所述已 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小于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或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从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开始连续。
- 15、 根据权利要求 1 3或 14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调用 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 还用以执行以下操作:对等待递交的 PDU和已经递交的 PDU之间的未接收到的 PDU启动定时器; 所述定时器超时后, 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的最大值大于或 等于第一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时, 将所述第一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更新为所 述未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中的最大值, 更新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值; 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流为所述 N个数据流中的任意一个数据流;将关联计数值符合所述递交条件的 PDU递交至所述第一数据链路层的 上层通信层。
- 1 6、 根据权利要求 1 3或 14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调用 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 还用以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 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当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与之前接收到的 PDU在同一数据流时, 判断所述 未接收到的 PDU之前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是否与所述当前可递交计数 值连续, 且判断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 的关联计数值是否小于从所述未接收到 的 PDU所在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如果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之前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与所述当前 可递交计数值连续, 且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小于从所述未接 收到的 PDU所在数据流的待选计数值, 则确定所述未接收到的 PDU丟失。
- 1 7、 根据权利要求 1 6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 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 还用以执行以下操作: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分流状态报告, 所述分流状态报告包括分流规则; 所述确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 数值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具体为:根据所述分流规则确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
- 18、 根据权利要求 1 6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PDU携带有指示标 识,所述指示标识用于指示在当前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当前接收到的 PDU 属于同一数据流且连续接收到的 PDU个数;所述确定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 值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具体为:根据已接收到的 PDU携带的指示标识确定, 在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之后 与所述已接收到的 PDU的关联计数值连续且未接收到的 PDU所在的数据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3/070672 WO2014110786A1 (zh) | 2013-01-18 | 2013-01-18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67579A true CN104067579A (zh) | 2014-09-24 |
Family
ID=51208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01390.8A Pending CN104067579A (zh) | 2013-01-18 | 2013-01-18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50289166A1 (zh) |
EP (1) | EP2874461A4 (zh) |
CN (1) | CN104067579A (zh) |
WO (1) | WO201411078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203637A1 (ko) * | 2017-05-04 | 2018-11-0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데이터 고속처리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34999A (zh) * | 2004-08-13 | 2006-02-15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重新排序的方法 |
CN101043653A (zh) * | 2007-03-27 | 2007-09-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透明模式实现无线网络控制器间mbms业务同步的方法 |
CN101043301A (zh) * | 2006-03-22 | 2007-09-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重排重组方法及其基站 |
CN101267440A (zh) * | 2008-05-07 | 2008-09-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损重定位方法和系统 |
EP2015526A2 (en) * | 2007-06-18 | 2009-01-14 | LG Electronics, Inc. | Downlink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behaviour during handover |
CN101841853A (zh) * | 2009-03-17 | 2010-09-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设备以及用户设备接收下行数据的方法 |
CN102315915A (zh) * | 2010-07-01 | 2012-01-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构造状态报告的方法与装置 |
WO2012064772A1 (en) * | 2010-11-08 | 2012-05-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oint hsdpa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a multi-link pdcp sublayer |
CN102711197A (zh) * | 2007-04-26 | 2012-10-0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动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65123B1 (ko) * | 2002-02-16 | 2007-10-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Srns 재할당 방법 |
CN1788448B (zh) * | 2003-04-10 | 2011-09-14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重传的方法和系统 |
CN100431390C (zh) * | 2005-11-16 | 2008-11-0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无损重定位的方法 |
AU2007352754C1 (en) * | 2007-04-26 | 2012-09-06 | Fujitsu Limited |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ordering method |
KR101488015B1 (ko) * | 2008-01-25 | 2015-01-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핸드오버 수행방법 및 데이터 생성방법 |
JP5175973B2 (ja) * | 2011-04-28 | 2013-04-0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基地局 |
-
2013
- 2013-01-18 WO PCT/CN2013/070672 patent/WO201411078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1-18 EP EP13872142.8A patent/EP2874461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01-18 CN CN201380001390.8A patent/CN104067579A/zh active Pending
-
2015
- 2015-06-17 US US14/742,365 patent/US2015028916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34999A (zh) * | 2004-08-13 | 2006-02-15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重新排序的方法 |
CN101043301A (zh) * | 2006-03-22 | 2007-09-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重排重组方法及其基站 |
CN101043653A (zh) * | 2007-03-27 | 2007-09-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透明模式实现无线网络控制器间mbms业务同步的方法 |
CN102711197A (zh) * | 2007-04-26 | 2012-10-0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动站 |
EP2015526A2 (en) * | 2007-06-18 | 2009-01-14 | LG Electronics, Inc. | Downlink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behaviour during handover |
CN101267440A (zh) * | 2008-05-07 | 2008-09-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损重定位方法和系统 |
CN101841853A (zh) * | 2009-03-17 | 2010-09-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设备以及用户设备接收下行数据的方法 |
CN102315915A (zh) * | 2010-07-01 | 2012-01-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构造状态报告的方法与装置 |
WO2012064772A1 (en) * | 2010-11-08 | 2012-05-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oint hsdpa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a multi-link pdcp sublay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4110786A1 (zh) | 2014-07-24 |
US20150289166A1 (en) | 2015-10-08 |
EP2874461A1 (en) | 2015-05-20 |
EP2874461A4 (en) | 2015-10-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0629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demo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US11246168B2 (en) |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and terminal device | |
CN102932111B (zh) | 无线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 |
CN108777666A (zh) | 链路聚合的分流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0972287B (zh) | 一种harq进程id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 |
CN110049505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5992272A (zh) | 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装置和数据传输系统 | |
JP7497462B2 (ja) | 情報伝送方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CN109257138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
JP4593975B2 (ja) | 高速無線パケット・データ・ネットワーク上の資源に独特のレベルのアクセスを提供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07426772A (zh) | 一种基于q学习的动态竞争窗口调整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7317760B (zh) | 一种sdu分段处理方法和数据接收端 | |
CN110139390A (zh) | 资源调度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
CN111817824B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控制节点 | |
CN109802753A (zh) | Csi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EP3503657B1 (en) | Scheduling request sending methods and terminal devices | |
CN104067579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9769304A (zh) | 调度请求发送的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6788916A (zh) | 用于总线的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装置 | |
EP4355003A1 (en) | Data network uplink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0087225A (zh) | 消息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10351036A (zh) | 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 |
CN113543040B (zh) |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及通信设备 | |
WO2023217013A1 (zh) | 数据包级联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595697B (zh) | Dai计数方法、dai计数控制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