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62772A - 一种确定调整区域、调节光透过率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调整区域、调节光透过率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62772A
CN104062772A CN201410306329.0A CN201410306329A CN104062772A CN 104062772 A CN104062772 A CN 104062772A CN 201410306329 A CN201410306329 A CN 201410306329A CN 104062772 A CN104062772 A CN 1040627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gulon
transmission rate
angle
acquir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063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62772B (zh
Inventor
孙学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063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627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62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2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62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27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确定调整区域、调节光透过率的方法及装置,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用以实现仅调整强光直射部分的光透过率,不调整强光非直射部分的光透过率,达到减弱强光对用户眼睛的直射保护用户眼睛的同时,还可以使用户透过强光非直射部分看清视野内的其他区域,提高用户体验的目的。具体方法是:获取光源距离信息;根据所述光源距离信息及预先获取的第一信息,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调整区域、调节光透过率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调整区域、调节光透过率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环境中的强光也越来越多,比如电脑、手机、隧道灯、高架桥灯等。医学证明,强光照射人眼睛时,人的眼睛瞳孔会自动缩小,控制进入眼内的光线,而长时间的瞳孔缩小,会使眼球肌肉痉挛、疲劳等,长时间的强光入射还会对人眼视网膜造成一定程度损伤。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眼镜来遮挡强光对眼睛的照射,此类眼镜的眼镜片是由变色玻璃制成的,这种变色玻璃材质使眼镜片随着环境光中光线的强弱变化自动调整眼镜片的颜色,进而调整眼镜片的光透过率。当有强光照射眼镜片时,眼镜片颜色变深,眼镜片的透过率降低;当撤去强光时,眼镜片深色退去,恢复初始。
上述方法是在感应到强光时,整个眼镜片会迅速变深色从而使得整个眼镜片都处于透过率较低的状态。当有持续照射的强光出现时,上述眼镜的眼镜片的颜色会一直为深色,达到降低眼镜入射光强的目的。
由于此时整个眼镜片均处于透过率较低的情况,即眼镜片强光非直射部分的透过率和强光直射部分的透过率均较低,使得用户整个视野内光强降低,导致用户整个视野都变暗。这样,虽然可以减弱强光直射部分的透过率,降低强光直射部分射入眼睛的光强,保护用户眼睛。但是,眼镜强光的非直射部分的透过率也被减弱,使得强光的非直射部分射入用户眼睛的光强降低,造成用户看不清楚应该看清楚视野内光强较低的区域,降低用户体验。并且如果用户此时在高速驾车行驶或在公路开车,会因强光照射导致用户看不清楚视野内所有景物,使用户处于危险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调整区域、调节光透过率的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仅调整强光直射部分的光透过率,并不调整强光非直射部分的光透过率,达到减弱强光对用户眼睛的直射保护用户眼睛的同时,还可以使用户透过强光非直射部分看清视野内的其他区域,提高用户体验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调整区域的方法,应用于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单元,与所述调节单元相连的光获取单元;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光源距离信息;所述光源距离信息是所述光获取单元与所述光源间的距离信息;根据所述光源距离信息及预先获取的第一信息,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光获取单元与光接收体间的位置关系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光透过率的方法,应用于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包含液晶面板的调节单元,与所述调节单元相连的光获取单元;所述方法包括:按照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得到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根据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根据预先获取的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调整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所述光强信息用于标识出光源的照射强度的相关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单元,与所述调节单元相连的光获取单元及确定单元;其中,所述光获取单元,用于光源距离信息;所述光源距离信息是所述光获取单元与所述光源间的距离信息;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光源距离信息及预先获取的第一信息,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光获取单元与光接收体间的位置关系信息。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装置,包括:包含液晶面板的调节单元,与所述调节单元相连的光获取单元及确定单元;其中,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光源信息;所述光源信息包括:光强信息;所述光强信息用于标识出光源的照射强度的相关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按照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调节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调整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调整区域、调节光透过率的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光源距离信息;并根据所述光源距离信息及预先获取的第一信息,确定出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这样,调节装置可以在需要进行光透过率的调节时,利用上述方法确定出调整区域,以便于根据确定出的调整区域进行光透过率的调节。通过上述方法,无需将整个调节单元的光透过率都进行调整,而是根据调节装置与光源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出调整区域,以便根据此调整区域进行光透过率的调整,即确定出光源直射光接收体时透过调节单元的区域,以便根据此区域进行光透过率的调整,而不调整调节单元的其他区域的光透过率。进而实现了在有强光照射时,仅调整强光直射部分的光透过率,而不调整强光非直射部分的光透过率,这样达到了既能减弱强光对用户眼睛的直射,保护用户的眼睛,而且还可以使用户透过强光非直射部分看清视野内的其他区域,提高用户体验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调整区域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确定调整区域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调整区域的方法示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确定调整区域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节光透过率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节光透过率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节装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节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调整区域的方法,应用于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单元,与所述调节单元相连的光获取单元。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101、获取光源距离信息。
其中,所述光源距离信息是所述光获取单元与所述光源间的距离信息。
具体的,调节装置可以根据其是否接收到光线照射,从而确定出是否有光源存在。在确定出有光源存在时,将发射出光线的发光体,确定为光源,然后可以根据此光源的光线照射确定光源距离信息。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调节装置获取光源距离信息的具体方法如下:
1011、确定第一角度。
其中,所述第一角度是以所述光获取单元为端点经所述光源的射线,与以所述光获取单元为端点经所述光调节单元的射线间的夹角。
具体的,调节装置可以根据光获取单元、光获取单元与光源的连线为角的其中一边,光获取单元与调节单元之间连线为角的另一边,确定两边之间夹角为第一角度。
进一步的,调节装置确定第一角度的方法可以是,依照现有技术,根据光源在光获取单元上的成像位置,得出第一角度的余角。因为该余角和第一角度之和是90度,然后可以根据此余角计算出第一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光单元,且所述至少两个光单元中有至少两个与调节单元连接的单元,称为光获取单元,即为光单元中与调节单元连接的单元称为光获取单元。此时,调节装置确定第一角度,是针对每个与调节单元连接的光获取单元确定的,即为每个与调节单元连接的光获取单元均对应一个第一角度。
优选的,调节装置中包括两个光获取单元,分至与调节单元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装置确定第一角度的余角的方法还可以是其他方法,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1012、根据所述第一角度,确定所述光获取单元与所述光源间的距离,获取光源距离信息。
具体的,调节装置可以根据第一角度,及预先获取的光获取单元间的距离,根据余弦定理确定出光获取单元与所述光源间的距离,并将光获取单元与所述光源间的距离作为光源距离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装置的包含有至少两个光获取单元,此时,调节装置可以根据与调节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的光获取单元的第一角度,及此光获取单元与任一其他光获取单元间的距离,及此任一其他光获取单元的第一角度,确定出与调节单元第一端连接的光获取单元的与所述光源间的距离作为光源距离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单元的第一端是调节单元的两端的任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步骤102中的光获取单元是指与调节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的光获取单元。
102、根据所述光源距离信息及预先获取的第一信息,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光获取单元与光接收体间的位置关系信息。
具体的,所述第一信息是预先获取的,存储在调节装置中的,调节装置可以根据光源距离信息及预先获取的第一信息,确定出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光源距离信息及第一信息确定出的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是光源直射光接收体时透过调节单元的区域。
示例性的,若光接收体是眼球球心,光源直射入球心时透过调节单元的区域就是调整区域,其中光源直射入球心是指光源照射眼睛瞳孔,且与眼睛瞳孔和眼球球心的连线成一条直线。在光源直射入球心时可以根据获取到的光获取单元与所述光源间的距离及预先获取的第一信息,确定出调整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光接收体可以是用户的眼睛,也可以是其他需要保护不被强光照射的物体,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二角度及所述光接收体与所述光获取单元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第二角度是以所述光获取单元为端点经所述光接收体的射线,与以所述光获取单元为端点经所述光调节单元的射线间的夹角。
此时,调节装置根据所述光源距离信息及预先获取的第一信息,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
1021、根据第二角度,及所述第一角度,获取第三角度。
其中,所述第三角度是所述光获取单元为端点经所述光接收体的射线,与以所述光获取单元为端点经所述光源的射线间的夹角。
具体的,由于第一信息中包含有第二角度,所以,调节装置可以从第一信息中获取到第二角度。并且调节装置可以通过上述步骤1011确定出第一角度。由此调节装置在获取了第一角度及第二角度后,则可以将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相加获取第三角度。
1022、根据所述第三角度,所述光源距离信息,及所述光接收体与所述光获取单元间的距离,获取第四角度。
其中,所述第四角度是以所述光接收体为端点经所述光获取单元的射线,与以所述光接收体为端点经所述光源的射线间的夹角。
具体的,调节装置在获取到第三角度之后,可以根据由步骤1012中获取到的光获取单元与所述光源间的距离信息及第一信息中获取到光接收体与所述光获取单元间的距离信息,根据余弦定理,可以得到光接收体和光源间的距离。然后根据光获取单元与所述光源间的距离、光接收体与光源间的距离和光获取单元与光接收体之间的距离,通过利用余弦定理,即可以获得第四角度。
1023、根据第四角度、光接收体与所述光获取单元间的距离及第二角度,确定调整区域。
具体的,调节装置在确定出第四角度后,根据光接收体与所述光获取单元间的距离及第二角度,使用余弦定理可以获得第一距离。此第一距离是调节单元中光源透过的区域与光获取单元间的距离。调节装置在获取了第一距离后,可以确定出调节单元中距离光获取单元为第一距离的区域,将此区域确定为调整区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调整区域方法,包括:获取光源距离信息;并根据所述光源距离信息及预先获取的第一信息,确定出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这样,调节装置可以在需要进行光透过率的调节时,利用上述方法确定出调整区域,以便于根据确定出的调整区域进行光透过率的调整。通过上述方法,无需将整个调节单元的光透过率都进行调整,而是根据调节装置与光源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出调整区域,以便根据此调整区域进行光透过率的调整,即确定出光源直射光接收体时透过调节单元的区域,以便根据此区域进行光透过率的调整,而不调整调节单元的其他区域的光透过率。进而实现了在有强光照射时,仅调整强光直射部分的光透过率,而不调整强光非直射部分的光透过率,这样达到了既能减弱强光对用户眼睛的直射,保护用户的眼睛,而且还可以使用户透过强光非直射部分看清视野内的其他区域,提高用户体验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调节光透过率的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
501、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是不同的两个方向。
具体的,调节装置可以利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1-102的方法确定出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装置在利用步骤101-102的方法确定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时,是利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平面,确定出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的。即为步骤101-102中涉及的光接收体、光获取单元、光源及调节单元间的位置关系均跟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平面有关。也就是说,调节装置可以通过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平面中的光接收体、光获取单元、光源及调节单元间的位置关系,利用步骤101-102的方法确定出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
调节装置在利用步骤101-102的方法确定调节单元的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时,是利用与第二方向垂直的平面,确定出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的。即为步骤101-102中涉及的光接收体、光获取单元、光源及调节单元间的位置关系均跟与第二方向垂直的平面有关。也就是说,调节装置可以通过与第二方向垂直的平面中的光接收体、光获取单元、光源及调节单元间的位置关系,利用步骤101-102的方法确定出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需要预先确定出。在确定了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时,在预先获取第一信息时,可以分别预先获取第一方向对应的第一信息,第二方向对应的第一信息。
示例性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如图3中的x轴方向及y轴方向。假设该调节装置为液晶眼镜,其中,在此液晶眼镜中包括两个光获取单元A和B,且光获取单元为摄像头,分别设置在液晶眼镜两端。光接收体为用户眼睛O1和O2。液晶眼镜在制作时,预先设置了需确定调整区域时的方向,即为第一方向(y轴方向)及第二方向(x轴方向)。并且两个摄像头间的距离AB在制作液晶眼镜时已经确定出。用户在配置液晶眼镜时,工作人员需要测量用户的眼睛,例如测量用户眼球的大小等,确定出此眼睛的信息对应的第一信息,即为确定出用户在佩戴此眼镜时,用户眼睛即为光接收体与所述光获取单元间的距离O1A和O1B以及第二角度∠O1AB和∠O1BA的信息。由于液晶眼镜需确定出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所以,工作人员在确定出光接收体与所述光获取单元间的距离O1A和O1B以及第二角度∠O1AB和∠O1BA的信息后,将此光接收体与所述光获取单元间的距离O1A和O1B以及第二角度∠O1AB和∠O2BA转换为与第一方向对应的光接收体与所述光获取单元间的距离O1A和O1B以及第二角度∠O1AB和∠O2BA,及与第二方向对应的光接收体与所述光获取单元间的距离O1A和O1B以及第二角度∠O1AB和∠O2BA。即为将第一信息转换为第一方向对应的第一信息及第二方向对应的第一信息。工作人员可以将第一方向对应的第一信息及第二方向对应的第一信息输入至眼镜的存储单元中。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确定出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与确定出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的方法相同,在本例中仅以确定出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为例进行说明。对于确定出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可以参考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的确定方法,本发明对此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确定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时,液晶眼镜确定有强光源F时,液晶眼镜可以根据现有技术获取到第一角度的余角∠3和∠α,进而计算出第一角度∠FAB和∠FBA,根据第一角度∠FAB、∠FBA和两个摄像头间的距离AB,依据余弦定理可以获取光获取单元即为摄像头A、B与所述光源F间的距离AF、BF;由于第二角度∠O1AB和∠O2BA是预先获取的存储在第一方向对应的第一信息中的,此时可以将第二角度∠O1AB、∠O1BA和对应的第一角度∠FAB、∠FBA分别相加获得第三角度∠O1AF和∠O2BF;最后再根据光获取单元即为摄像头A、B和所述光源F间的距离AF和BF,第一信息中光接收体与所述光获取单元即为眼睛与摄像头A、B间的距离O1A和O2B,及第三角度∠O1AF和∠O2BF,根据余弦定理分别获得用户的眼睛与光源F间的距离即为获得距离O1F和O2F,再结合摄像头A、B与所述光源F间的距离AF、BF及光接收体与摄像头A、B间的距离O1A和O2B,进一步利用余弦定理获得第四角度∠AO1F和∠BO2F。进而可以根据第四角度∠AO1F和∠BO2F、眼睛和摄像头的距离O1A和O2B、及第二角度,根据余弦定理,确定出第一距离AM,将眼镜片距离摄像头为AM的区域确定为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
502、根据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
具体的,调节装置在第一方向上将光源直射光接收体时透过调节单元的区域确定为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在第二方向上将光源直射光接收体时透过调节单元的区域确定为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最后将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和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相交的位置,即为光源直射光接收体时透过调节单元的位置,确定为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
503、根据预先获取的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调整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
其中,所述光强信息用于标识出光源的照射强度的相关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单元可以先检测所述光源的照射光强,从而获取光强信息。
也就是说,当光源信息包括光强信息时,调节装置可以检测出光源的照射强度,最终根据光源的照射强度获取到光源的光强信息,从而预先获取光强信息。
具体的,调节装置可以根据预先获取的光强信息与光透过率间对应的映射信息,确定出获取的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即可以将获取的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确定为需要调节光透过率的区域的光透过率,最后根据该光透过率,调整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的光透过率。
需要说明的是,映射信息中记录了不同光强信息对应的不同光透过率。例如,映射信息中记录了光强信息为100坎德拉,对应的光透过率为90%;光强信息为200坎德拉对应的光透过率为80%等的映射信息。调节装置在确定出光强信息后,可以根据此光强信息查找预先获取的映射信息,在映射信息中查找到与此光强信息相匹配的光透过率。
示例性的,假设调节装置确定的光强信息为300坎德拉,映射信息中记录了光强信息为300坎德拉对应的透过率为70%。调节装置在确定了光强信息后,可以根据此300坎德拉光强信息查找映射信息,从而可以从映射信息中查找到300坎德拉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为70%。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装置在确定出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及其对应的光透过率后,可以通过调整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对应的液晶的旋转角度,改变光透过率,从而使得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的光透过率为所需调节到的光透过率。
也就是说,液晶面板光透过率是通过液晶面板的晶体旋转实现的。当需要调节调整区域的光透过率时,则调节单元会驱动液晶驱动电路实现液晶做一定角度旋转,以便光源的部分光通过此调节装置达到光接收体,部分光由于调节装置的液晶的遮挡,无法达到光接收体,从而可以通过改变液晶的旋转角度,改变光透过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光透过率的方法,包括:获取光源信息;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根据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根据所述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调整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这样,调节装置在需要进行光透过率调节时,可以利用上述方法确定出调节位置,然后根据获取的光源信息确定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最后根据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对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进行调整。通过上述方法,无需将整个调节单元的光透过率都进行调整,而是对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进行调整,即对光源直射光接收体时透过调节单元的位置进行光透过率的调整,实现了在有强光照射时,仅调整强光直射部分的光透过率,而不调整强光非直射部分的光透过率,这样达到了既能减弱强光对用户眼睛的直射,保护用户的眼睛,而且还可以使用户透过强光非直射部分看清视野内的其他区域,提高用户体验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调节光透过率的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
601、获取光源信息。
其中,所述光源信息包括:光强信息;所述光强信息用于标识出光源的照射强度的相关信息。
具体的,所述光源信息包括光强信息时,所述获取光源信息包括:检测所述光源的照射光强,获取光强信息。
也就是说,当光源信息包括光强信息时,调节装置可以检测出光源的照射强度,最终根据光源的照射强度获取到光源的光强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信息还包括:光变换率信息。
也就是说,调节装置获取光源信息还包括:获取光变换率信息。
其中,光变换率信息是上一时刻获取的光强信息和与当前时刻获取的光强信息的变化信息。
具体的,调节装置可以利用当前时刻的光强信息和上一时刻的光强信息获取光变换率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装置确定光变换率信息的方法也可以是利用上一时刻的光强信息和当前时刻的光强信息获取光变化量的方法,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方法,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装置在第一时刻获取光强信息时,由于没有前一时刻,即为此调节装置第一次获取光强信息,所以可以将调节装置的光变换率信息设置为a。
可选的,a的值可以为0,当然还可是其他值,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602、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
具体的,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步骤501,此处不再赘述。
603、根据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
具体的,调节装置根据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步骤502。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调节装置根据光源信息中是否包含光变换率信息,下述执行的步骤不同。光源信息中没有包含光变换率信息,则直接执行步骤607。若光源信息中包含有光变换率信息,则执行步骤604-607。
604、确定所述光变换率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具体的,调节装置在确定出光变换率信息后,需要确定此光变换率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的设定与光变换率信息的获取方式有关。若光变换率信息是当前时刻的光强信息与上一时刻的光强信息间的光变化量,此时可以将预设条件设定为光变换率信息大于预设门限值m,且将所述预设门限值m设置设定为正数;或者,若光变换率信息是上一时刻的光强信息与当前时刻的光强信息间的光变化量,此时可以将预设条件设定为光变换率信息小于预设门限值n,且将所述预设门限值n设置设定为负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光变换率信息是利用当前时刻的光强信息与上一时刻的光强信息间获取光变化量的方法为例进行说明。此时预设条件设定为光变换率信息大于预设门限值m。
调节装置在获取光变换率信息后,可以将获取的光变换率信息与预设门限值m进行比较,确定光变换率信息是否大于预设门限值m。若确定光变换率信息大于预设门限值m,则光变换率信息满足预设条件;若确定光变换率信息不大于预设门限值m,则光变换率信息不满足预设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装置根据确定的结果不同,执行的步骤不同。若调节装置确定所述光变换率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605-607,若调节装置确定所述光变换率信息不满足预设条件,则直接执行步骤607。
605、若确定所述光变换率信息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根据所述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确定出第一光透过率。
其中,所述第一光透过率小于所述确定出的所述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
具体的,调节装置在确定出光变换率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则将第一光透过率确定为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的光透过率,以便调节装置根据此第一光透过率调节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的光透过率,即调节装置在确定出光变换率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说明此时当前时刻的光源的光线照射的强度远大于上一时刻的光源的光线照射的强度,则调节装置可以确定出小于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的第一光透过率,从而便于调节装置先将光调整区域的光透过率调整为第一光透过率。
优选的,第一光透过率为所述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的一半。这样,调节单元在光接收体所对应的光源的光线由暗变亮的过程中,可以先将光接收体对应的光透过率设置为低于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再将光接收体对应的光透过率设置为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从而可以保证光接收体接收的光线强度的变化在此光接收体的承受范围内,从而可以对此光接收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示例性的,在光接收体为用户眼睛时,当用户由极暗的环境到极亮的环境过程中,由于光源的光线强度变化较大。调节装置可以将先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的光透过率设置为低光透过率从而可以保证用户的眼睛能够承受光线的变化,在用户的眼睛适应此亮度后,可以进一步调节调节单元的调节区域的光透过率,以便将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确定为调节单元的调节区域的最终光透过率。这样,调节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的光透过率的同时,还可以保护用户的眼睛。
606、根据所述第一光透过率调整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
具体的,调节装置可以先将第一光透过率确定为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的光透过率,并根据此第一光透过率进行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的光透过率的调节。
607、根据预先获取的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调整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
具体的,若光源信息中没有包含光变换率信息,则调节装置确定出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后,直接根据所述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调整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
或者,若光源信息中包含有光变换率信息,则调节装置需要先确定所述光变换率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再进一步执行调整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若确定所述光变换率信息不满足预设条件,则调节装置直接根据所述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调整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若确定所述光变换率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调节装置在将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调整为第一光透过率之后,再将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由第一光透过率调整为所述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调节装置调整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步骤503,此处不再赘述。
如上例所述,液晶眼镜将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和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相交的位置确定为调整位置,在需要调整光透过率时,对该位置进行光透过率的调整。具体的,液晶眼镜可以根据光源光线对摄像头的照射获取到光强信息和/或光变换率信息。同时可以根据光强信息获取液晶眼镜的调整区域的光透过率,或者根据光变换率信息,判断出光源的照射强度是由强变弱还是由弱变强。若光源的照射强度是由强变弱,则液晶眼镜将其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调整为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若光源的照射强度是由弱变强,则液晶眼镜可以先确定出第一光透过率,并将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调整为第一光透过率,在一定时间后,再将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由第一光透过率调整为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当用户处在极暗的环境到极亮的环境变化过程中,液晶眼镜可以先将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设置为低光透过率,从而可以保证用户的眼睛能够承受光线的变化,在用户的眼睛适应此亮度后,再进一步调整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将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调整为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这样不但避免了光源强光线对眼睛的直射,而且能够使用户的眼睛更好的适应外界光线的变化,进而更好的保护了用户的眼睛。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光透过率的方法,包括: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根据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根据预先获取的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调整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这样,调节装置在需要进行光透过率调节时,可以利用上述方法确定出调整位置,然后根据获取的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确定出调节位置的光透过率,最后对调节单元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进行调整。通过上述方法,无需将整个调节单元的光透过率都进行调整,而是对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进行调整,即对光源直射光接收体时透过调节单元的位置进行光透过率的调整,实现了在有强光照射时,仅调整强光直射部分的光透过率,而不调整强光非直射部分的光透过率,这样达到了既能减弱强光对用户眼睛的直射,保护用户的眼睛,而且还可以使用户透过强光非直射部分看清视野内的其他区域,提高用户体验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调节装置,如图7所示,包括:调节单元703,与所述调节单元703相连的光获取单元702及确定单元701。其中,
所述光获取单元702,用于获取光源距离信息。
其中,所述光源距离信息是所述光获取单元与所述光源间的距离信息。
具体的,所述光获取单元702,具体用于确定第一角度。
其中,所述第一角度是以所述光获取单元702为端点经所述光源的射线,与以所述光获取单元702为端点经所述调节单元703的射线间的夹角。
所述光获取单元7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角度,确定所述光获取单元702与所述光源间的距离,获取光源距离信息。
具体的,光获取单元702可以根据第一角度,及预先获取的光获取单元702与调节单元703间的距离,根据三角形的余弦定理确定出光获取单元702与所述光源间的距离,并将光获取单元702与所述光源间的距离作为光源距离信息。
确定单元701,用于根据所述光源距离信息及预先获取的第一信息,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光获取单元与光接收体间的位置关系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二角度及所述光接收体与所述光获取单元702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第二角度是以所述光获取单元702为端点经所述光接收体的射线,与以所述光获取单元702为端点经所述调节单元703的射线间的夹角。
此时,所述确定单元701,具体用于根据第二角度,及所述第一角度,获取第三角度。
其中,所述第三角度是所述光获取单元702为端点经所述光接收体的射线,与以所述光获取单元702为端点经所述光源的射线间的夹角。
所述确定单元70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角度,所述光源距离信息,及所述光接收体与所述光获取单元702间的距离,获取第四角度。
其中,所述第四角度是以所述光接收体为端点经所述光获取单元702的射线,与以所述光接收体为端点经所述光源的射线间的夹角。
所述确定单元70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四角度,所述光接收体与所述光获取单元702间的距离及所述第二角度,确定出所述调节单元703的调整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装置,包括:获取光源距离信息;并根据所述光源距离信息及预先获取的第一信息,确定出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在需要进行光透过率的调节时,利用上述方法确定出调整区域,以便于根据确定出的调整区域进行光透过率的调节。通过上述方法,无需将整个调节单元的光透过率都进行调整,而是根据调节装置与光源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出调整区域,以便根据此调整区域进行光透过率的调整,即确定出光源直射光接收体时透过调节单元的区域,以便根据此区域进行光透过率的调整,而不调整调节单元的其他区域的光透过率。进而实现了在有强光照射时,仅调整强光直射部分的光透过率,而不调整强光非直射部分的光透过率,这样达到了既能减弱强光对用户眼睛的直射,保护用户的眼睛,而且还可以使用户透过强光非直射部分看清视野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调节装置,如图8所示,包括:包含液晶面板的调节单元802,与所述调节单元802相连的光获取单元803及确定单元801。其中,
光获取单元803,用于获取光强信息。
具体的,光获取单元803可以检测出光源的照射强度,最终根据光源的照射强度获取到光源的光强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801,用于按照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光源距离信息及第一信息确定出的调节单元802的调整区域是光源直射光接收体时透过调节单元802的区域。
所述确定单元801,还用于根据所述调节单元802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确定所述调节单元802的调整位置。
所述调节单元802,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调整所述确定单元801确定的所述调节单元802的调整区域的光透过率。
其中,所述光强信息用于标识出光源的照射强度的相关信息。
具体的,调节单元802可以根据预先获取的光强信息与光透过率间对应的映射信息,确定出获取的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即可以将获取的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确定为需要调节光透过率的区域的光透过率,最后根据该光透过率,调整调节单元802的调整区域的光透过率。
所述调节单元802,具体用于调整所述调整区域对应的液晶的旋转角度,改变光透过率。
具体的,调节单元802在确定出调节单元802的调整区域,及其对应的光透过率后,调节单元802可以通过调整所述调节单元802的调整区域对应的液晶的旋转角度,改变光透过率,从而使得调节单元802的调整区域的光透过率为所需调节到的光透过率。
也就是说,液晶面板光透过率是通过液晶面板的晶体旋转实现的。当需要调节调整区域的光透过率时,则调节单元802会驱动液晶驱动电路实现液晶做一定角度旋转,以便光源的部分光通过此调节装置达到光接收体,部分光由于调节装置的液晶的遮挡,无法达到光接收体,从而可以通过改变液晶的旋转角度,改变光透过率。
进一步的,光获取单元803,还用于光变换率信息。
具体的,光获取单元803可以根据其获取的光强信息,获取光变换率信息。
进一步的,当光信息中包括光变换率信息时。
所述确定单元801,还用于确定所述光变换率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确定所述光变换率信息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根据所述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确定出第一光透过率。
其中,所述第一光透过率小于所述确定出的所述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
所述调节单元802,还用于根据所述确定单元801确定的第一光透过率调整所述调节单元802的调整区域的光透过率。
或者,所述调节单元802,具体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801确定所述光变换率信息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所述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调整所述调节单元802的调整区域的光透过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装置,包括:获取光源信息;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根据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根据所述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调整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这样,调节装置在需要进行光透过率调节时,可以利用上述方法确定出调节位置,然后根据获取的光源信息确定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最后根据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对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进行调整。通过上述方法,无需将整个调节单元的光透过率都进行调整,而是对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进行调整,即对光源直射光接收体时透过调节单元的位置进行光透过率的调整,实现了在有强光照射时,仅调整强光直射部分的光透过率,而不调整强光非直射部分的光透过率,这样达到了既能减弱强光对用户眼睛的直射,保护用户的眼睛,而且还可以使用户透过强光非直射部分看清视野内的其他区域,提高用户体验的目的。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确定调整区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单元,与所述调节单元相连的光获取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光源距离信息;所述光源距离信息是所述光获取单元与所述光源间的距离信息;
根据所述光源距离信息及预先获取的第一信息,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光获取单元与光接收体间的位置关系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光源信息包括:
确定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是以所述光获取单元为端点经所述光源的射线,与以所述光获取单元为端点经所述调节单元的射线间的夹角;
根据所述第一角度,确定所述光获取单元与所述光源间的距离,获取光源距离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二角度及所述光接收体与所述光获取单元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角度是以所述光获取单元为端点经所述光接收体的射线,与以所述光获取单元为端点经所述调节单元的射线间的夹角;
所述根据所述光源距离信息及预先获取的第一信息,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包括:
根据第二角度,及所述第一角度,获取第三角度;所述第三角度是所述光获取单元为端点经所述光接收体的射线,与以所述光获取单元为端点经所述光源的射线间的夹角;
根据所述第三角度,所述光源距离信息,及所述光接收体与所述光获取单元间的距离,获取第四角度;所述第四角度是以所述光接收体为端点经所述光获取单元的射线,与以所述光接收体为端点经所述光源的射线间的夹角;
根据所述第四角度,所述光接收体与所述光获取单元间的距离及所述第二角度,确定出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
4.一种调节光透过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包含液晶面板的调节单元,与所述调节单元相连的光获取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得到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
根据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
根据预先获取的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调整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所述光强信息用于标识出光源的照射强度的相关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预先获取的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调整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之前,还包括:
获取光变换率信息;
确定所述光变换率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确定所述光变换率信息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根据所述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确定出第一光透过率;所述第一光透过率小于所述确定出的所述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
根据所述第一光透过率调整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调整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包括:
若确定所述光变换率信息不满足预设条件,则根据所述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调整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
7.一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单元,与所述调节单元相连的光获取单元及确定单元;其中,
所述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光源距离信息;所述光源距离信息是所述光获取单元与所述光源间的距离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光源距离信息及预先获取的第一信息,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光获取单元与光接收体间的位置关系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获取单元,具体用于确定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是以所述光获取单元为端点经所述光源的射线,与以所述光获取单元为端点经所述调节单元的射线间的夹角;
根据所述第一角度,确定所述光获取单元与所述光源间的距离,获取光源距离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二角度及所述光接收体与所述光获取单元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角度是以所述光获取单元为端点经所述光接收体的射线,与以所述光获取单元为端点经所述调节单元的射线间的夹角;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二角度,及所述第一角度,获取第三角度;所述第三角度是所述光获取单元为端点经所述光接收体的射线,与以所述光获取单元为端点经所述光源的射线间的夹角;
根据所述第三角度,所述光源距离信息,及所述光接收体与所述光获取单元间的距离,获取第四角度;所述第四角度是以所述光接收体为端点经所述光获取单元的射线,与以所述光接收体为端点经所述光源的射线间的夹角;
根据所述第四角度,所述光接收体与所述光获取单元间的距离及所述第二角度,确定出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
10.一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包含液晶面板的调节单元,与所述调节单元相连的光获取单元及确定单元;其中,
所述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光源信息;所述光源信息包括:光强信息;所述光强信息用于标识出光源的照射强度的相关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按照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方向的调整区域及第二方向的调整区域,确定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
所述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光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调整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位置的光透过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获取单元,用于光变换率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光变换率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确定所述光变换率信息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根据所述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确定出第一光透过率;所述第一光透过率小于所述确定出的所述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
所述调节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第一光透过率调整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的光透过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光变换率信息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所述光强信息对应的光透过率,调整所述调节单元的调整区域的光透过率。
CN201410306329.0A 2014-06-30 2014-06-30 一种确定调整区域、调节光透过率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0627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06329.0A CN104062772B (zh) 2014-06-30 2014-06-30 一种确定调整区域、调节光透过率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06329.0A CN104062772B (zh) 2014-06-30 2014-06-30 一种确定调整区域、调节光透过率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2772A true CN104062772A (zh) 2014-09-24
CN104062772B CN104062772B (zh) 2016-06-01

Family

ID=51550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06329.0A Active CN104062772B (zh) 2014-06-30 2014-06-30 一种确定调整区域、调节光透过率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6277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5733A (zh) * 2018-01-02 2018-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前挡玻璃光强调节方法、装置、系统及前挡玻璃、汽车
CN110462495A (zh) * 2017-04-03 2019-11-15 密执安州立大学董事会 用于自动检测并阻挡眩光源的眼部佩戴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6539A (en) * 1990-12-14 1994-01-04 Humphrey Engineering,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erceived brightness using a time varying shutter
CN1187252A (zh) * 1995-06-07 1998-07-08 埃尔伍德E·巴恩斯 光强度衰减装置和衰减方法
US20060158715A1 (en) * 2005-01-19 2006-07-20 Hitachi, Ltd. Variable transmissivity window system
CN101592789A (zh) * 2008-05-30 2009-12-02 北京市加华博来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液晶太阳镜的自动遮挡强光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1607520A (zh) * 2008-06-17 2009-12-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遮光系统、汽车遮光系统及方法
CN102700385A (zh) * 2012-06-21 2012-10-03 王普 一种汽车会车防强光装置及防强光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6539A (en) * 1990-12-14 1994-01-04 Humphrey Engineering,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erceived brightness using a time varying shutter
CN1187252A (zh) * 1995-06-07 1998-07-08 埃尔伍德E·巴恩斯 光强度衰减装置和衰减方法
US20060158715A1 (en) * 2005-01-19 2006-07-20 Hitachi, Ltd. Variable transmissivity window system
CN101592789A (zh) * 2008-05-30 2009-12-02 北京市加华博来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液晶太阳镜的自动遮挡强光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1607520A (zh) * 2008-06-17 2009-12-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遮光系统、汽车遮光系统及方法
CN102700385A (zh) * 2012-06-21 2012-10-03 王普 一种汽车会车防强光装置及防强光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2495A (zh) * 2017-04-03 2019-11-15 密执安州立大学董事会 用于自动检测并阻挡眩光源的眼部佩戴件
CN110462495B (zh) * 2017-04-03 2021-03-12 密歇根大学董事会 用于自动检测并阻挡眩光源的眼部佩戴件
CN108215733A (zh) * 2018-01-02 2018-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前挡玻璃光强调节方法、装置、系统及前挡玻璃、汽车
CN108215733B (zh) * 2018-01-02 2021-0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前挡玻璃光强调节方法、装置、系统及前挡玻璃、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2772B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738288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ipulating light from ambient light sources
KR101661129B1 (ko) 눈 추적으로부터의 뷰어 초점 영역에 기초하여 렌더링을 수정하는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US9594247B2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a pinlight see-through near-eye display
CN104240680B (zh) 一种触摸屏亮度调整的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US10032312B2 (en) Display control system for an augmented reality display system
US20170332903A1 (en) Opthalmoscope Device
US10209785B2 (en) Volatility based cursor tethering
CN105700142B (zh) 虚拟现实装置的显示亮度调节方法和显示亮度调节系统
CN107993604A (zh) 一种显示屏的调节方法及设备
US9696798B2 (en) Eye gaze direction indicator
CN104766590A (zh) 头戴式显示装置及其背光调整方法
US10783835B2 (en) Automatic control of display brightness
CN104992692A (zh) 一种调节智能终端屏幕亮度的方法、装置和一种智能终端
CN106331517A (zh) 一种柔光灯亮度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045515A (zh)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5654923A (zh) 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4111530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电子设备
KR20150070802A (ko) 동공 검출 장치 및 동공 검출 방법
CN104062772A (zh) 一种确定调整区域、调节光透过率的方法及装置
US11125998B2 (en) Apparatus or method for projecting light internally towards and away from an eye of a user
CN114236834A (zh) 头戴显示设备的屏幕亮度调整方法、装置及头戴显示设备
US11430308B1 (en) Multi-motion generator
CN103657089A (zh) 一种判定设备姿态的系统和方法
CN105383403A (zh) 车载屏幕反光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357986A (zh) 一种柔光灯亮度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100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No. 151, No.

Patentee after: Hisense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100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No. 151, No.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