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8501B -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 - Google Patents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58501B
CN104058501B CN201410110936.XA CN201410110936A CN104058501B CN 104058501 B CN104058501 B CN 104058501B CN 201410110936 A CN201410110936 A CN 201410110936A CN 104058501 B CN104058501 B CN 1040585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m
well shape
axis
mud
b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09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58501A (zh
Inventor
许鸣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11093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585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58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8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58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85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包括驱动装置、通轴、井状厌氧反应室、排污管、叠螺污泥脱水机和运泥设备;相邻的井状厌氧反应室通过连通孔连通;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均设有推进器和降液管;降液管包括相互连通的水平段和垂直段,推进器固定在水平段内,驱动装置利用一通轴驱动所有的推进器;降液管的垂直段对准井状厌氧反应室的底部中心处,井状厌氧反应室的底部中心通过排污管与叠螺污泥脱水机连接;叠螺污泥脱水机设有出泥口和滤液管道;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还设有沼气导出管。本发明将多个井状厌氧反应室串联成一体,每一个室与相邻室不完全相同的菌落,使废水中COD的浓度一室比一室低的阶梯状浓度递减。

Description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涉及有机废水处理的一体化专用设备。
背景技术
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总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各种各样的废水,这些废水的含污量、降解难温度、酸碱度、色度和不溶物含量各有不同,处理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对废水中的COD含量较高,B/C合适,生化性好,能够胜任的处理工艺比较多;但对废水中的COD含量很高、B/C很低、生化性很不好、甚至含有杀菌抑菌成份的有机废水,能够胜任的处理工艺就不多了;几种可用的处理工艺都存在使用局限性。例如存在进水浓度不可过高、设施的占地面积大池沼多、投资大工期长、工艺连贯性差、抗冲击负荷能力差、细菌中毒后全系统瘫痪、操作不易掌握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处理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废水、且占地面积小、运行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方快捷的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包括驱动装置、通轴、多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多个排污管、叠螺污泥脱水机和运泥设备;所述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均设有两个连通孔,其中一个连通孔为进液孔,另一个连通孔为出液孔,一个井状厌氧反应室的进液孔与相邻的一个井状厌氧反应室的出液孔连通,进液孔与出液孔的连接处设有止逆阀;
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均设有推进器和降液管;所述降液管包括相互连通的水平段和垂直段,所述推进器固定在水平段内,所述驱动装置利用一通轴驱动所有的推进器;
所述井状厌氧反应室的底部为利于污泥向中心聚集的中心低、边缘高的结构,所述降液管的垂直段对准井状厌氧反应室的底部中心处,井状厌氧反应室的底部中心处与排污管的一端连接,排污管的另一端连接叠螺污泥脱水机;所述叠螺污泥脱水机设有出泥口和滤液管道,经叠螺污泥脱水机滤出的污泥从出泥口中掉落进运泥设备,滤液经滤液管道回流进原水池;
所述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的上部设有回收利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的沼气导出管。
其中,所述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均设有人孔,所述人孔上设有人孔密封盖;所述人孔密封盖上设有观察镜、微压安全阀、沼气放空管和沼气导出管;所述微压安全阀分别控制沼气放空管和沼气导出管的开闭。
其中,该降解装置还设有脱硫装置;经沼气导出管导出的沼气利用脱硫装置进行脱硫处理。
其中,该降解装置包括用于容置驱动装置的机房,机房设有房顶,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机房内;所述机房的楼板上设有与出泥口对应的下泥口,所述运泥设备位于下泥口下方。
其中,所述运泥设备为接泥专用车或装泥斗。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传动带、减速机、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电动机通过传送带与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与主动轮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连接,所述从动轮驱动通轴转动。
其中,所述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在同一高度上均设有两墙孔,所述墙孔上设有与通轴适配的轴承。
其中,所述通轴包括多个短轴、万向节和法兰;相邻的短轴通过万向节固定连接,短轴利用法兰固定在墙孔上。
其中,所述降液管横截面为方形或圆形,其水平段的长度小于垂直段的长度,水平段与垂直段相互垂直;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内的降液管的水平段与通轴同心。
其中,所有井状厌氧反应室共分为第一侧反应室和第二侧反应室两部分;
所述从动轮包括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通轴包括第一通轴和第二通轴;所述主动轮同时驱动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驱动第一通轴转动,所述第二从动轮驱动第二通轴转动;所述第一通轴驱动第一侧反应室内的推进器,所述第二通轴驱动第二侧反应室内的推进器;
所有的排污管分为第一排污管组和第二排污管组,还包括第一泥水总管和第二泥水总管;所述第一排污管组固定在第一侧反应室内,第一排污管组与第一泥水总管连通;所述第二排污管组固定在第二侧反应室内,第二排污管组与第二泥水总管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将只能进行垂直方向上循环的井状厌氧反应室串联成一体,组成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有机废水在上一个反应室内上下循环足够的时间之后才可通过连通孔进入下一个反应室,如此一级一级地移动,废水中COD的浓度也一级一级的下降,依次走完每一室,完成在装置内的全部厌氧降解过程;厌氧中产生的沼气从废水中逸出聚集于反应室的气相,从各室的沼气导出管汇入沼气总管供用户再利用;积累于井状厌氧反应室底部的污泥,通过排泥口排出,由运泥设备运走。每一个室与相邻室不完全相同的菌落,同样造成了从入水到出水,废水中COD的浓度一室比一室低的阶梯状浓度递减;整个系统成为一个浓度结构梯度分明、抗冲击负荷能力特别强、适应于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全剖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装置的外观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装置的全剖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装置的机房全剖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装置的反应室全剖左视图;
图6是本发明装置的通轴万向节连接与跨反应室轴承全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装置中跨反应室轴承无端盖视图;
图8是本发明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井状厌氧反应室    2、垂直段
3、水平段            4、通轴
5、降液管            6、电动机
7、第一楼梯          8、微生物厌氧反应装置
9、地面              10、反应室的底部
11、人孔             12、第一排污管组
13、第一泥水总管     14、第二楼梯
15、传动带           16、减速机
17、主动轮           18、第一从动轮
20、房顶
21、机房             22、叠螺污泥脱水机
23、下泥口           24、机房楼板
25、污泥装载室       26、运泥设备
27、推进器           28、连通孔
29、第二排污管组     30、第二泥水总管
31、螺纹轴销         32、内套连接管
33、轴承             34、轴承座
35、轴承座溢水孔     36、墙孔
37、轴承座法兰固定脚 38、人孔密封盖
39、微压安全阀       40、观察镜
41、沼气放空管       42、沼气导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包括驱动装置、通轴4、多个井状厌氧反应室1、多个排污管、叠螺污泥脱水机22和运泥设备26;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1均设有两个连通孔28,其中一个连通孔28为进液孔,另一个连通孔28为出液孔,一个井状厌氧反应室1的进液孔与相邻的一个井状厌氧反应室1的出液孔连通,进液孔与出液孔的连接处设有止逆阀;
将只能进行垂直方向上循环的井状厌氧反应室1串联成一体,组成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有机废水在上一个反应室内上下循环足够的时间之后才可通过连通孔28进入下一个反应室,如此一级一级地移动,废水中COD的浓度也一级一级的下降,依次走完每一室,完成在装置内的全部厌氧降解过程。
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1均设有推进器27和降液管5;降液管5包括相互连通的水平段3和垂直段2,推进器27固定在水平段3内,驱动装置利用一通轴4驱动所有的推进器27;井状厌氧反应室1的底部为利于污泥向中心聚集的中心低、边缘高的弧形或锥形结构,降液管5的垂直段2对准井状厌氧反应室1的底部中心处,井状厌氧反应室1的底部中心处与排污管的一端连接,排污管的另一端连接叠螺污泥脱水机22;叠螺污泥脱水机22设有出泥口和滤液管道,经叠螺污泥脱水机22滤出的污泥从出泥口中掉落进运泥设备26,滤液经滤液管道回流进原水池;
推进器27驱动反应室内水面附近的水吸进降液管5的水平段3,再经降液管5的垂直段2向反应室的底部10中心处射流而出,触底反射向上,带挟着将欲下沉的粒状污泥再翻腾上滚,至反应室中部,翻腾逐渐变弱,粒状污泥不再随水流上升,只有细微污泥或絮状污泥能随水流升至水面附近,再次被吸入,绝大多数废水如此周而复始,只有当前一室的废水从入水侧的连通孔28中流进该室,才会有等量的水从出水侧的连通孔28中流进下一室。
梯级内循环厌氧装置底部是一个使污泥只能向中部最低处聚集的弧形或锥形结构,而降液管5的垂直段2的水喷出管正对最低处,喷出水流促使粒状污泥不能沉淀,只能在反应池的中下部悬浮翻腾。各室的排污管的入泥口也置于距最低凹处较近处,当污泥需要排出时,打开该室排泥阀,浓泥水在水位压头的压力下被压入排污管,再进入泥水总管,多条总管均通向设置于机房21的叠螺污泥脱水机22,滤出的污泥从机房楼板24的下泥口23中掉落进运泥设备26,滤液回流进原水池。
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1的上部设有回收利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的沼气导出管42;厌氧中产生的沼气从废水中逸出聚集于反应室的气相,从沼气导出管42汇入沼气总管后再引向用户。
梯级内循环厌氧装置产生的沼气中,含有数量不等的剧毒物硫化氢H2S,该毒物属于国家划定的一类污染毒物,大气中的允许一级含量为5~10mg/m3,必须脱除,因此,降解装置还设有脱硫装置;经沼气导出管42导出的沼气利用脱硫装置进行脱硫处理。本装置的脱硫工艺,采用洗涤液中投加绿矾和石灰的处理工艺,该处理技术除硫反应很彻底,产物为溶度积很小的沉淀物,洗涤后的气体净化度很高。脱硫装置设备紧凑,高度自控,可置于机房21,也可置于露天处。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1均设有人孔11,人孔11上设有人孔密封盖38;人孔密封盖38上设有观察镜40、微压安全阀39、沼气放空管41和沼气导出管42;微压安全阀39分别控制沼气放空管41和沼气导出管42的开闭。
梯级内循环厌氧装置每一个反应室的上盖都设有一个人孔11。建设和维修时,这是人孔11、安装孔和物料孔;生产时,将装有观察镜40、微压安全阀39、沼气放空管41,沼气导出管42的人孔密封盖38装上,使之成为多用途之孔。
梯级内循环厌氧装置各室的水面以下有连通孔28相通,也有墙孔36相通,但水面以上的气相却是互不相通的,所以,当某反应室需要打开人孔11时,只需关闭沼气导出管42,打开沼气放空管41,由于硫化氢的重度是0.64,远低于空气的1.2,沼气放空管41打开半小时即可排尽,确认排尽了该室气相的硫化氢气体,即可开始检查维护。
在本实施例中,该降解装置包括用于容置驱动装置的机房21和用于装载污泥的污泥装载室25,机房21设有房顶20,机房21通过第二楼梯14连接至房顶20污泥装载室25位于机房21下方;机房21的楼板上设有与出泥口对应的下泥口23,运泥设备26位于下泥口23下方。所述梯级内循环厌氧装置的机房21可根据需要设置于装置的中部或一端,机房21内的设备包括本装置所需的全部机械、电器、自动控制、配药加药、测验化验、沼气脱硫、污泥脱水、恒温加热等设备。
梯级内循环厌氧装置的污泥装载室25设置于机房21之下,污泥装载室25通过第一楼梯7与机房21连通,几条排污管送来的浓泥水直接进入叠螺污泥脱水机22,叠螺污泥脱水机22固液分离之后压出来的污泥从叠螺污泥脱水机22前端出口挤出,跌落而下,穿过下泥口,掉入下面的接泥专用车或装泥斗内被运走,滤出液自流进入原水池。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6、传动带15、减速机16、主动轮17和从动轮,电动机6通过传动带15与减速机16连接,减速机16与主动轮17连接,主动轮17与从动轮连接,从动轮驱动通轴4转动。所述梯级内循环厌氧装置的内循环动力,是由安装于机房21内的电动机6,带动减速机16,再通过主动轮17经由传动带或链条将动力传递给安装在通轴4上的从动轮转动,进而驱动推进器27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对应的同一高度上均设有两墙孔36,墙孔36上设有与通轴4适配的轴承33、轴承座34,轴承座34利用轴承座法兰固定脚37固定,通轴4包括由多节短轴、多个万向节及法兰组成;万向节包括螺纹轴销31和内套连接管32,内套连接管32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的两节短轴内,螺纹轴销31将三者固定并传动,成为一条允许各相邻短轴有适量同心度偏差的传动轴,多个短轴通过万向节连接成一通轴4;轴承33通过带法兰的轴承座34固定在墙孔36上,该通轴4依次穿过各反应室内的墙孔36;在通轴4的两顶端和通轴4穿过机房墙体时,通轴4和墙孔36之间还设有动密封组件,动密封组件包括轴承座34和密封环、密封函、密封压盖等标准化配件,以保证通轴4运转时废水不会通过轴孔流入反应室之外。
轴承座34上设有轴承座溢水孔35,用于防止积压雨水。
降液管5横截面为方形或圆形,其水平段3的长度小于垂直段2的长度,水平段3与垂直段2相互垂直;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1内的降液管5的水平段3与通轴4同心。
梯级内循环厌氧装置的降液管5,可用圆管或方管制成,呈直角状,其水平段3短,垂直段2长,通轴4转动驱使反应室上层的水被吸入水平段3,在管内折向垂直段2,向下喷流而出,搅动粒状污泥在反应室的中下部上上下下的悬浮翻腾,不断地更新液固反应面进行高效的厌氧反应,只有细微污泥能随冲劲逐减的上升水流进入再一轮循环或从连通孔28流进下一反应室。
梯级内循环厌氧装置是由两个以上完全相同的井状厌氧反应室1按一定的排列组合组成的微生物厌氧反应装置8,处理较大的废水水量时,装置可用内衬玻璃钢的钢筋混凝土现场建造;处理较小水量则可以用钢筋玻璃钢、玻璃钢、不锈钢或碳素钢在工厂预制现场组装,成为模块化的装置也可设计为可移动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将所有井状厌氧反应室1共分为第一侧反应室和第二侧反应室两部分;从动轮包括第一从动轮18和第二从动轮,通轴4包括第一通轴4和第二通轴4;主动轮17同时驱动第一从动轮18和第二从动轮,第一从动轮18驱动第一通轴4转动,第二从动轮驱动第二通轴4转动;第一通轴4驱动第一侧反应室内的推进器27,第二通轴4驱动第二侧反应室内的推进器27;所有的排污管分为第一排污管组12和第二排污管组29,还包括第一泥水总管13和第二泥水总管30;第一排污管组12固定在第一侧反应室内,第一排污管组12与第一泥水总管13连通;第二排污管组29固定在第二侧反应室内,第二排污管组29与第二泥水总管30连通。第一泥水总管13和第二泥水总管30将污泥运送到污泥装载室25进行污泥处理。
各反应室内的降液管5的垂直段2固定于同一侧反应室的同一壁同一位置,各室降液管5的水平段3与同一侧的通轴4同心,同一螺旋方向的推进器27安装在同一侧反应室的水平段3之内。这种反应室的布局,使整个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占地面积更小。井状厌氧反应室1可置于地面9上、半地下或地下,为了减小设备所占面积,本发明将井状厌氧反应室1的下部安装在地面9以下。
下面以日处理300m3/d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反应室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为例加以说明:
收集在废水调节池中的COD含量30000mg/l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经提升泵提升,进入到机房21隔壁的1号内循环厌氧反应室,1号反应室是一个长3650mm、宽2000mm、深6500mm的井状反应室;室内璧上固定有一条呈直角状的DN500mm的玻璃钢内循环降液管5,降液管5的长直角边段垂直固定在璧上,长管下端距室底500mm,管的短直角边水平段3中心线平行于水面以下350mm处,有一条与水平管同轴心的长轴穿墙而过,在水平管段内,轴上装配有一船用推进螺旋桨;在机房21的动力系统的链轮的驱动下,轴和螺旋桨以2~4r/s的速度转动,反应室内的废水源源不断地从水面附近被吸入管内,再沿垂直段2下降,从下端冲出,触底反射造成反应室底部的污泥呈沸腾湍流状,这就是完美的完全混合反应,降解反应在这种最佳条件下进行,室内的废水也在室内没完没了地上下循环,在循环时,大颗粒污泥由于重力作用,只能在池的中下部翻腾,最细小的污泥和絮状污泥则会随上升的水流翻腾到池水水面,绝大部分水又被吸入管吸入,沿垂直管而下从底部排出,周而复始地室内循环;只有与提升泵等量的水从水面的串联孔流入2号反应室,又开始在2号反应室的内循环,如此周而复始,依次再进3号反应室、4号反应室……直至24号反应室,每进入一个反应室,就在该室进行至少4小时29分钟的内循环,每离开一个反应室,废水中的COD浓度就会降低约1000mg/l,累积下来,从进到出COD浓度就降低了24000mg/l左右。由此,即完成了在半地下式高浓度有机废水梯度内循环降解装置内的全部反应。
本装置泥龄设计为30天,老化、死亡、代谢的污泥会随着水流流向最后的第24室,所以正常生产时,1~23号反应室是很少排泥的,唯有与机房21相邻的24号反应室是必须经常排泥的。由于叠螺机的水平位置在反应室水面以下1米多的地方,排泥时,反应室水位的静压头能将污泥畅通无阻地压入叠螺机,进行泥水分离,排出的污泥自动跌落掉下,进入贮泥斗或运泥车,滤出液自流进入调节池。
各反应室的顶部都有一个圆形人孔11,这既是安装时的人孔11、物料孔、通风孔,也是正常生产时的沼气孔,在人孔11盖上接装了观察镜40、沼气管及止逆阀、放空阀和安全阀,将沼气引入沼气处理和使用系统。本装置的各内循环反应室气相互不相通,可以保证单室开孔维修时,只要排净故障室的沼气即可安全地维修,不必各反应室全部排尽。
沼气从各个内循环反应室的人孔密封盖38上的沼气支管进入到排气总管,从下部进入沼气脱硫填料塔,与喷淋而下的吸收液在填料表面相遇,废气中的硫化氢进入吸收液水中,立即与液中的绿矾高速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沉淀,沼气成为无硫可燃气体。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如下,
一:可由两个以上的串联的相同结构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室组成处理量不同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
二:可以处理几乎所有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低、中、高浓度、易降解或难降解有机废水,被处理的有机废水浓度可从COD含量几百~几万mg/l。
三:高度一体化,将若干个相同结构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室在一套动力系统的控制下串联成一个整体,全部动力运转设备、生产节奏控制设备、污泥处理设备、加药调配设备、电器电控设备和固废卸置设备集于一身;处理量不大时可制造成可移动式有机废水处理设备。
四:同一套动力装置驱动所有反应室内循环,各室上层的废水在竖井状反应室内作从降液管5水平段3被旋转的推进器27吸入,转而从垂直段2内下降、触到弧形底即挟带污泥反射上升,升至中部时粒状污泥因重力作用只能作中下部的悬浮翻腾湍流,细小的污泥则可随水升至水面,被设置于水面下的降液管5水平段3再吸入,开始又一个循环;各井状弧形底循环室的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了常规装置运行於泥死角多、各室空间浪费的问题。
五:采用两个以上串联的相同结构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室组成厌氧处理装置,室与室之间的止逆阀只能顺流程流过与补水提升泵等量的水,反应室内绝大多数废水则成百上千次地作着上上下下的内循环,这样就造就了每一个室与相邻室不完全相同的菌落。同样造成了从入水到出水,废水中COD的浓度一室比一室低的阶梯状浓度递减。
六:阶梯状浓度递减使整个系统可以从容应对各种各样的处理难度和浓度,使整个系统成为一个浓度结构梯度分明、抗冲击负荷能力特别强、适应于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系统。
七:阶梯状浓度递减和各室不尽相同的厌氧菌菌落,使梯级内循环厌氧装置内的菌落忍受杀菌、抑菌成分的能力发挥到了极值,即使前一室的菌落大多被抑制,内循环的流动特点使进入下一室的抑菌成分一入室就连续被稀释至很低浓度,迅速被降解。
八:根据待处理的废水水质水量量身定做成最适应的规格型号,可以在工厂里定型加工生产,运至工地组装,大大节省时间和投资。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通轴、多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多个排污管、叠螺污泥脱水机和运泥设备;所述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均设有两个连通孔,其中一个连通孔为进液孔,另一个连通孔为出液孔,一个井状厌氧反应室的进液孔与相邻的一个井状厌氧反应室的出液孔连通,进液孔与出液孔的连接处设有止逆阀;
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均设有推进器和降液管;所述降液管包括相互连通的水平段和垂直段,所述推进器固定在水平段内,所述驱动装置利用一通轴驱动所有的推进器;
所述井状厌氧反应室的底部为利于污泥向中心聚集的中心低、边缘高的结构,所述降液管的垂直段对准井状厌氧反应室的底部中心处,井状厌氧反应室的底部中心与排污管的一端连接,排污管的另一端连接叠螺污泥脱水机;所述叠螺污泥脱水机设有出泥口和滤液管道,经叠螺污泥脱水机滤出的污泥从出泥口中掉落进运泥设备,滤液经滤液管道回流进原水池;
所述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还设有回收利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的沼气导出管;
所述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均设有人孔,所述人孔上设有人孔密封盖;所述人孔密封盖上设有观察镜、微压安全阀、沼气放空管和沼气导出管;所述微压安全阀分别控制沼气放空管和沼气导出管的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降解装置还设有用于对经沼气导出管导出的沼气进行脱硫处理的脱硫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降解装置包括用于容置驱动装置的机房和用于装载污泥的污泥装载室,所述机房设有房顶,所述污泥装载室位于机房下方;所述机房的楼板上设有与出泥口对应的下泥口,所述运泥设备位于污泥装载室内,并处于下泥口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泥设备为接泥专用车或装泥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传动带、减速机、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电动机通过传送带与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与主动轮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连接,所述从动轮驱动通轴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在同一高度上均设有两墙孔,所述墙孔上设有与通轴适配的轴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轴包括多个短轴、万向节和法兰;相邻的短轴通过万向节固定连接,所述短轴利用法兰固定在墙孔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液管横截面为方形或圆形,其水平段的长度小于垂直段的长度,水平段与垂直段相互垂直;每个井状厌氧反应室内的降液管的水平段与通轴同心。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井状厌氧反应室共分为第一侧反应室和第二侧反应室两部分;
所述从动轮包括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通轴包括第一通轴和第二通轴;所述主动轮同时驱动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驱动第一通轴转动,所述第二从动轮驱动第二通轴转动;所述第一通轴驱动第一侧反应室内的推进器,所述第二通轴驱动第二侧反应室内的推进器;
所有的排污管分为第一排污管组和第二排污管组,还包括第一泥水总管和第二泥水总管;所述第一排污管组固定在第一侧反应室内,第一排污管组与第一泥水总管连通;所述第二排污管组固定在第二侧反应室内,第二排污管组与第二泥水总管连通。
CN201410110936.XA 2014-03-24 2014-03-24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585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10936.XA CN104058501B (zh) 2014-03-24 2014-03-24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10936.XA CN104058501B (zh) 2014-03-24 2014-03-24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8501A CN104058501A (zh) 2014-09-24
CN104058501B true CN104058501B (zh) 2015-09-16

Family

ID=51546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093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58501B (zh) 2014-03-24 2014-03-24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5850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8998Y (zh) * 2003-01-07 2004-01-14 宋晓永 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
CN201400623Y (zh) * 2009-04-23 2010-02-10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一种具有多功能折流的乡村污水处理装置
DE102010010294A1 (de) * 2010-03-04 2011-09-08 Fachhochschule Flensbur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naeroben Fermentation
CN202156976U (zh) * 2011-06-14 2012-03-07 北京思清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8501A (zh) 2014-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97880A1 (en) Liquid treatment station indluding plural mobile unit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on theror
CN109133332A (zh) 生物转盘池及污水处理设备
CN104058501B (zh)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模块化梯级内循环厌氧降解装置
CN106477802B (zh)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CN207313362U (zh) 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CN1743283B (zh) 一种过滤吸附潜浮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装置
CN101857322B (zh) 一种可移动的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设备
CN201495136U (zh) 一种生物床及人工湿地系统
CN207596550U (zh) 一种生物曝气池
CN113860666A (zh) 一种生化与高级氧化耦合的污水处理工艺
CN209759263U (zh) Aaour一体化乡镇污水处理系统
CN106316006A (zh) 一种高效一体化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CN206901985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113024018A (zh) 一种禽畜养殖废水的处理系统
CN111892206A (zh) 发电厂废水处理系统
CN208517151U (zh) 便捷式污水沉淀处理装置
CN104843931B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11619973U (zh) 一种胶片生产污水处理搅拌系统
CN210393873U (zh) 废水生化好氧池溶氧自动控制系统
CN218810704U (zh) 一种基于絮凝装置及dtro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7130117U (zh) 模块化地埋单元组合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216457144U (zh) 一种环境工程给排水装置
CN215712219U (zh) 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的dtro+swro装置
CN214880957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设备
CN216377678U (zh) 一种基于风光水互补储能的多重污水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