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0342A - 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50342A
CN104050342A CN201410336440.4A CN201410336440A CN104050342A CN 104050342 A CN104050342 A CN 104050342A CN 201410336440 A CN201410336440 A CN 201410336440A CN 104050342 A CN104050342 A CN 104050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flexible circuit
parameter
circuit conductor
s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64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50342B (zh
Inventor
黄宴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33644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503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50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0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50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03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包括系统管理中心、软导线下料长度计算模块、模型设计模块、优化设计模块、数据库模块、输出管理模块、计算数值显示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输出结果模块;系统管理中心与软导线下料长度计算模块、模型设计模块、优化设计模块和数据库模块相连接;输出管理模块用于保存所述软导线下料长度计算模块得到的中间变量和计算结果,输出结果模块与数据库模块、输出管理模块和模型设计模块相连接,输出结果模块将最终确定下来的计算结果保存并导出。该系统有利于获得期望弧垂条件下的准确软导线下料长度,可以缩短施工时间,减小装配误差,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导线装配的精确性。

Description

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软导线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
背景技术
变电站软导线装配施工作为变电站建设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软导线装配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变电站能否顺利运行。随着电网电压等级不断的升高和规模不断的扩大,变电站越来越复杂化,变电站所需装配的软导线数量也越来越多。由于现在变电站电塔高度不断上升、结构根增大以及电塔斜率变大,这些都给软导线测量、架设与施工带来质量误差、效率低下和安全隐患。
在软导线装配施工中,软导线现阶段装配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关于软导线的计算,涉及参数多,计算过程复杂且时间长,造成大量不可避免的人为误差。误差过大往往导致工人需要反复上下塔架高空作业工作,这样不仅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严重拖延工期。而在变电站施工中,整个变电站的设计都基于AutoCAD的二维平面制图,变电站设备多,结构复杂,若按照设计施工图给的尺寸去测量软导线下料长度,往往会出现很大的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该系统可以缩短施工时间,减小装配误差,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导线装配的精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包括系统管理中心B、软导线下料长度计算模块C、模型设计模块D、优化设计模块E、数据库模块F、输出管理模块G、计算数值显示模块I、数据传输模块J和输出结果模块K;
所述系统管理中心B与所述软导线下料长度计算模块C、模型设计模块D、优化设计模块E和数据库模块F相连接;
所述软导线下料长度计算模块C包括软导线金具参数设置模块C1、测量数据设置模块C2、数据读取模块C3和软导线数学模型;所述软导线金具参数设置模块C1与数据库模块F相连接以调用,并且与优化设计模块E相连接,能够即时编辑数据以方便现场施工装配调试导线;所述测量数据设置模块C2与优化设计模块E相连接,能够即时编辑数据以方便现场施工装配调试导线;所述软导线数学模型用于计算软导线下料长度、实际弧垂等数据,是以悬链法为基础建立的数学模型;
所述输出管理模块G与所述软导线下料长度计算模块C、计算数值显示模块I、数据传输模块J相连接;所述输出管理模块G用于保存所述软导线下料长度计算模块C得到的中间变量和计算结果,并且由所述计算数值显示模块I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J调用;所述计算数值显示模块I用于显示档距、弧垂、高差、水平应力等施工现场所需参数以便于观察分析;所述数据传输模块J用于将输出管理模块G的部分数据传输到模型设计模块D中;
所述模型设计模块D包括模型导入模块D1、模型显示模块D2和模型观察模块D3;所述模型设计模块D用于显示单相或者三相软导线的三维仿真模拟图,并且在三维模拟图中显示最大弧垂,高差等参数;所述模型导入模块D1用于将利用3D-MAX创建的绝缘子、金具各部件、铁架、导线模型导入系统中;所述模型显示模块D2主要用于显示单相或者三相软导线的三维仿真模拟图;所述模型设计模块D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J相连接,所述模型设计模块D调用所述数据传输模块J的数据,用于为模型设计提供空间坐标点以及调用最大弧垂,高差等相关数据;
所述优化设计模块E包括优化参数设置模块E1和优化模型模块E2;所述优化参数设置模块E1与所述软导线金具参数设置模块C1、测量数据设置模块C2相连接;所述优化模型模块E2与所述输出管理模块G相连接;
所述数据库模块F与所述软导线金具参数设置模块C1和系统登入模块A相连接;所述数据库模块F主要用于储存各种绝缘子、金具、导线部件的参数信息以及用户登入账号和密码,并且用于对各种绝缘子、金具、导线部件的参数信息以及用户登入账号和密码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所述输出结果模块K与所述模型设计模块D、数据库模块F、计算数值显示模块I相连接,所述输出结果模块K结合所述模型设计模块D与所述计算数值显示模块I得出的数据,获取最终得到的计算结果,即软导线下料长度和施工最大弧垂值,并将软导线下料长度保存并以txt文本的形式导出,方便施工人员现场调用。
进一步的,所述软导线金具参数设置模块C1包括U型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1、球头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2、绝缘子串参数设置模块C13、碗头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4、BN联板参数设置模块C15、Z型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6、均压环参数设置模块C17、耐张串线夹参数设置模块C18、调整环参数设置模块C19和导线参数设置模块C10;所述U型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1、球头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2、绝缘子串参数设置模块C13、碗头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4、BN联板参数设置模块C15、Z型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6、均压环参数设置模块C17、耐张串线夹参数设置模块C18、调整环参数设置模块C19和导线参数设置模块C10与数据库模块F相连接以调用,并且与优化设计模块E相连接,能够即时编辑数据以方便现场施工装配调试导线;所述测量数据设置模块C2包括设计弧垂模块C21、单相导线模块C22和三相导线模块C23;所述单相导线模块C22、三相导线模块C23与优化设计模块E相连接,能够即时编辑数据以方便现场施工装配调试导线,并且与数据读取模块C3相连接,以读取以txt为文本保存的坐标、弧垂、高差等数据;所述设计弧垂模块C21指变电站软导线施工要求最大弧垂值,所述单相导线模块C22包含软导线高差与档距两种参数,所述三相导线模块C23包含三相导线上各导线两悬点相对坐标值。
进一步的,所述优化参数设置模块E1与U型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1、球头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2、绝缘子串参数设置模块C13、碗头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4、BN联板参数设置模块C15、Z型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6、均压环参数设置模块C17、耐张串线夹参数设置模块C18、调整环参数设置模块C19、导线参数设置模块C10、单相导线模块C22、三相导线模块C23相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软导线数学模型中,不等高悬点软导线的弧垂值f x 为:
其中,h表示高差;l表示档距;x表示高悬点的横坐标值;σ 0表示软导线的轴向应力;γ表示软导线的均布比载;L h=0表示等高悬点的档内悬念软导线下料长度为
软导线上各个金具力矩平衡公式为:
其中,T 0表示水平张力;i表示从悬点顶端至下第i个部件;λ iv 表示第i个部件的结构高度;R A 表示选点顶端的支反力;n表示软导线单侧绝缘子金具部件总数;g i 表示第i个部件的荷载;λ i0表示第i个部件的水平投影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模型观察模块D3包含鼠标控制模块D31、键盘控制模型D32和模型参数编辑模块D33,所述鼠标控制模块D31实现模型的360°旋转以及缩放功能,所述键盘控制模型D32实现模型前后左右远近6个方向的位移功能,所述模型参数编辑模块D33通过在模型界面中直接编辑修改设计弧垂与高差两个参数使软导线模型产生相应的改变。
进一步的,所述优化设计模块E的优化规则为:(1)通过判断计算得到的导线水平应力是否在施工设计图上的安全范围值内,来确保导线装配的设计弧垂在施工设计范围内;若导线水平应力未超过安全范围,则规则通过且系统继续往下运行;若超过安全范围,则系统需要增大设计弧垂值,然后重新进行判断;(2)判断金具绝缘子串长是否小于档距,来确保导线装配的在档距在施工设计范围内;若金具绝缘子串长小于档距,则规则通过且系统继续进行往下运行;若金具绝缘子串长大于档距,则系统需要增大档距或者重新检验金具绝缘子串长,然后重新进行判断;(3)判断计算得到的最大弧垂值是否与设计弧垂值一致,来确保导线装配的档距准确;若一致,则规则通过且系统继续进行往下运行;若不一致,则系统需要重新调整并计算弧垂值,然后重新进行判断;(4)判断计算得到的三相导线弧垂值是否一致,来确保三相导线弧垂一致美观;若一致,则规则通过且系统继续进行往下运行;若不一致,则系统需要重新调整并计算各相导线弧垂值,然后重新进行判断。
进一步的,还包括系统登入模块A,所述系统登入模块A用于对管理人员和登入密码进行管理,并赋予不同登入账号的权限,只有拥有高权限的用户才能够进入数据库模块F,以保护数据库各参数信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能根据施工要求,快速得出准确的软导线下料长度值,提高效率;2、将图形与数据相结合在计算机上模拟出软导线装配三维仿真效果,并给出关键计算参数,为施工人员对软导线下料长度计算提供计算机上预装配效果判断;3、利用优化设计模块优化设计弧垂,提高软导线的安装精准性,使每相施工软导线最大弧垂一致,满足感观质量优质;4、适用于不同电压等级的软导线装配三维仿真与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系统登入模块A、系统管理中心B、软导线下料长度计算模块C、模型设计模块D、优化设计模块E、数据库模块F、输出管理模块G、计算数值显示模块I、数据传输模块J和输出结果模块K。
所述系统登入模块A用于对管理人员和登入密码进行管理,并赋予不同登入账号的权限,只有拥有高权限的用户才能够进入数据库模块F,以保护数据库各参数信息。
所述系统管理中心B与所述软导线下料长度计算模块C、模型设计模块D、优化设计模块E和数据库模块F相连接,所述系统管理中心B是在软件平台上搭建各个模块,使各个模块能够有机结合,防止模块之间在软件上产生数据或者结构冲突,确保整个软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所述软导线下料长度计算模块C包括软导线金具参数设置模块C1、测量数据设置模块C2、数据读取模块C3和软导线数学模型。所述软导线金具参数设置模块C1与数据库模块F相连接以调用,并且与优化设计模块E相连接,能够即时编辑数据以方便现场施工装配调试导线;所述测量数据设置模块C2与优化设计模块E相连接,能够即时编辑数据以方便现场施工装配调试导线。
具体的,所述软导线金具参数设置模块C1包括U型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1、球头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2、绝缘子串参数设置模块C13、碗头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4、BN联板参数设置模块C15、Z型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6、均压环参数设置模块C17、耐张串线夹参数设置模块C18、调整环参数设置模块C19和导线参数设置模块C10;所述U型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1、球头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2、绝缘子串参数设置模块C13、碗头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4、BN联板参数设置模块C15、Z型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6、均压环参数设置模块C17、耐张串线夹参数设置模块C18、调整环参数设置模块C19和导线参数设置模块C10与数据库模块F相连接以调用,并且与优化设计模块E相连接,能够即时编辑数据以方便现场施工装配调试导线;所述测量数据设置模块C2包括设计弧垂模块C21、单相导线模块C22和三相导线模块C23;所述单相导线模块C22、三相导线模块C23与优化设计模块E相连接,能够即时编辑数据以方便现场施工装配调试导线,并且与数据读取模块C3相连接,以读取以txt为文本保存的坐标、弧垂、高差等数据;所述设计弧垂模块C21指变电站软导线施工要求最大弧垂值,所述单相导线模块C22包含软导线高差与档距两种参数,所述三相导线模块C23包含三相导线上各导线两悬点相对坐标值。
所述软导线数学模型用于计算软导线下料长度、实际弧垂等数据,是以悬链法为基础建立的数学模型。在所述软导线数学模型中,不等高悬点软导线的弧垂值f x 为:
其中,h表示高差;l表示档距;x表示高悬点的横坐标值;σ 0表示软导线的轴向应力;γ表示软导线的均布比载;L h=0表示等高悬点的档内悬念软导线下料长度为
软导线上各个金具力矩平衡公式为:
其中,T 0表示水平张力;i表示从悬点顶端至下第i个部件;λ iv 表示第i个部件的结构高度;R A 表示选点顶端的支反力;n表示软导线单侧绝缘子金具部件总数;g i 表示第i个部件的荷载;λ i0表示第i个部件的水平投影长度。
所述输出管理模块G与所述软导线下料长度计算模块C、计算数值显示模块I、数据传输模块J相连接;所述输出管理模块G用于保存所述软导线下料长度计算模块C得到的中间变量和计算结果,并且由所述计算数值显示模块I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J调用;所述计算数值显示模块I用于显示档距、弧垂、高差、水平应力等施工现场所需参数以便于观察分析;所述数据传输模块J用于将输出管理模块G的部分数据传输到以OpenGl为基础的模型设计模块D中。
所述模型设计模块D包括模型导入模块D1、模型显示模块D2和模型观察模块D3;所述模型设计模块D主要以OpenGl为基础创建的,用于显示单相或者三相软导线的三维仿真模拟图,并且在三维模拟图中显示最大弧垂,高差等参数;所述模型导入模块D1用于将利用3D-MAX创建的绝缘子、金具各部件、铁架、导线模型导入系统中;所述模型显示模块D2主要用于显示单相或者三相软导线的三维仿真模拟图;所述模型设计模块D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J相连接,所述模型设计模块D调用所述数据传输模块J的数据,用于为模型设计提供空间坐标点以及调用最大弧垂,高差等相关数据。
具体的,所述模型观察模块D3包含鼠标控制模块D31、键盘控制模型D32和模型参数编辑模块D33,所述鼠标控制模块D31实现模型的360°旋转以及缩放功能,所述键盘控制模型D32实现模型前后左右远近6个方向的位移功能,所述模型参数编辑模块D33通过在模型界面中直接编辑修改设计弧垂与高差两个参数使软导线模型产生相应的改变。
所述优化设计模块E包括优化参数设置模块E1和优化模型模块E2;所述优化参数设置模块E1与所述软导线金具参数设置模块C1、测量数据设置模块C2相连接;所述优化模型模块E2与所述输出管理模块G相连接,进行优化设计,减少人为误差。
具体的,所述优化参数设置模块E1与U型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1、球头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2、绝缘子串参数设置模块C13、碗头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4、BN联板参数设置模块C15、Z型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6、均压环参数设置模块C17、耐张串线夹参数设置模块C18、调整环参数设置模块C19、导线参数设置模块C10、单相导线模块C22、三相导线模块C23相连接。
所述优化设计模块E的优化规则为:(1)通过判断计算得到的导线水平应力是否在施工设计图上的安全范围值内,来确保导线装配的设计弧垂在施工设计范围内;若导线水平应力未超过安全范围,则规则通过且系统继续往下运行;若超过安全范围,则系统需要增大设计弧垂值,然后重新进行判断;(2)判断金具绝缘子串长是否小于档距,来确保导线装配的在档距在施工设计范围内;若金具绝缘子串长小于档距,则规则通过且系统继续进行往下运行;若金具绝缘子串长大于档距,则系统需要增大档距或者重新检验金具绝缘子串长,然后重新进行判断;(3)判断计算得到的最大弧垂值是否与设计弧垂值一致,来确保导线装配的档距准确;若一致,则规则通过且系统继续进行往下运行;若不一致,则系统需要重新调整并计算弧垂值,然后重新进行判断;(4)判断计算得到的三相导线弧垂值是否一致,来确保三相导线弧垂一致美观;若一致,则规则通过且系统继续进行往下运行;若不一致,则系统需要重新调整并计算各相导线弧垂值,然后重新进行判断。
所述数据库模块F与所述软导线金具参数设置模块C1和系统登入模块A相连接;所述数据库模块F主要用于储存各种绝缘子、金具、导线部件的参数信息以及用户登入账号和密码,并且用于对各种绝缘子、金具、导线部件的参数信息以及用户登入账号和密码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所述输出结果模块K与所述模型设计模块D、数据库模块F、计算数值显示模块I相连接,所述输出结果模块K结合所述模型设计模块D与所述计算数值显示模块I得出的数据,获取最终得到的计算结果,即软导线下料长度和施工最大弧垂值,并将软导线下料长度保存并以txt文本的形式导出,方便施工人员现场调用。
下面以一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的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按如下步骤实施:
1. 所述系统登入模块A输入管理员权限,选择并进入数据库模块F。
2. 在所述数据库模块F中,校对各绝缘子金具软导线部件参数是否与施工设计图上要求一致,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完成后退出所述数据库模块F,进入所述线长计算模块C。
3. 进入所述软导线下料长度计算模块C后,按照现场施工要求的软导线金具链接顺序,依次在所述软导线金具参数设置模块C1中。在相应模块中选择相应的部件模块型号。
例如:按照XWP-160耐张绝缘子串配双导线(不可调)组装(36片)按照该绝缘子金具的安装顺序,施工人员应在各模块进行操作并显示相应型号和参数,效果如下:
在所述U型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1中,选择型号“U-16”,显示参数:结构高度(m)、重量(kg);
在所述球头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2中,选择型号“QP-16”,显示参数:结构高度(m)、重量(kg);
在所述绝缘子串参数设置模块C13中,选择型号“XWP-160”,显示参数:结构高度(m)、重量(kg)、片数;
在所述碗头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4中,选择型号“WS-16”,显示参数:结构高度(m)、重量(kg);
在所述BN联板参数设置模块C15中,选择型号“BN2-16”,显示参数:结构高度(m)、重量(kg);
在所述Z型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6中,选择型号“Z-16”,显示参数:结构高度(m)、重量(kg)、螺栓直径(m);
在所述均压环参数设置模块C17中,选择型号“PL-1060×660”, 显示参数:结构高度(m)、重量(kg);
在所述耐张串线夹参数设置模块C18中,选择型号“NYH-1440N”,显示参数:耐张串线夹重量(kg)、钢铆长度(m)、钢铆压接后长度(m)、钢铆吃线长度(m);
在所述调整环参数设置模块C19中,选择型号“DT-16”显示参数:结构高度(m)、重量(kg);
在所述导线参数设置模块C10中,选择型号“NRLH58GJF-1440/120”显示参数:导线分裂个数、单位重量(kg)、截面积(mm2)。
4.完成如上操作并检查,如果存在误差,可以退出所述软导线下料计算模块C,重新进入所述数据库模块F进行永久性修改。或者进入所述优化设计模块E进行临时性修改。
5.进入所述测量数据设置模块C2。
6.选择所述设计弧垂模块C21,按照施工设计图要求和现场情况输入合适弧垂值。
7.根据现场测量情况,若测量的参数为弧垂和档距,则选择所述单相导线模块C22,通过所述数据读取模块C3导入数据;若测量的参数为软导线的空间坐标,则选择所述三相导线模块C23,通过所述数据读取模块C3导入数据;若数据需要修改则进入所述优化设计模块E进行临时性修改。
8.输入数据完毕后,所述软导线下料计算模块C将计算出下料长度结果和相关的中间变量。
9.进入所述模型设计模块D。
10.通过所述数据传输模块J将从所述模型导入模块D1中的各软导线金具绝缘子部件组成软导线静态模型,并通过所述模型显示模块D2显示出来。
11.结合数据并利用模型观察模块D3,使用所述鼠标控制模块D31和所述键盘控制模型D32对软导线模型进行观察和分析,最后利用模型参数编辑模块D33进行调整。
12.将软导线下料长度计算结果通过所述输出结果模块K以TXT格式导出。
以上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管理中心B、软导线下料长度计算模块C、模型设计模块D、优化设计模块E、数据库模块F、输出管理模块G、计算数值显示模块I、数据传输模块J和输出结果模块K;
所述系统管理中心B与所述软导线下料长度计算模块C、模型设计模块D、优化设计模块E和数据库模块F相连接;
所述软导线下料长度计算模块C包括软导线金具参数设置模块C1、测量数据设置模块C2、数据读取模块C3和软导线数学模型;所述软导线金具参数设置模块C1与数据库模块F相连接以调用,并且与优化设计模块E相连接,能够即时编辑数据以方便现场施工装配调试导线;所述测量数据设置模块C2与优化设计模块E相连接,能够即时编辑数据以方便现场施工装配调试导线;所述软导线数学模型用于计算软导线下料长度、实际弧垂等数据,是以悬链法为基础建立的数学模型;
所述输出管理模块G与所述软导线下料长度计算模块C、计算数值显示模块I、数据传输模块J相连接;所述输出管理模块G用于保存所述软导线下料长度计算模块C得到的中间变量和计算结果,并且由所述计算数值显示模块I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J调用;所述计算数值显示模块I用于显示档距、弧垂、高差、水平应力等施工现场所需参数以便于观察分析;所述数据传输模块J用于将输出管理模块G的部分数据传输到模型设计模块D中;
所述模型设计模块D包括模型导入模块D1、模型显示模块D2和模型观察模块D3;所述模型设计模块D用于显示单相或者三相软导线的三维仿真模拟图,并且在三维模拟图中显示最大弧垂,高差等参数;所述模型导入模块D1用于将创建的绝缘子、金具各部件、铁架、导线模型导入系统中;所述模型显示模块D2主要用于显示单相或者三相软导线的三维仿真模拟图;所述模型设计模块D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J相连接,所述模型设计模块D调用所述数据传输模块J的数据,用于为模型设计提供空间坐标点以及调用最大弧垂,高差等相关数据;
所述优化设计模块E包括优化参数设置模块E1和优化模型模块E2;所述优化参数设置模块E1与所述软导线金具参数设置模块C1、测量数据设置模块C2相连接;所述优化模型模块E2与所述输出管理模块G相连接;
所述数据库模块F与所述软导线金具参数设置模块C1和系统登入模块A相连接;所述数据库模块F主要用于储存各种绝缘子、金具、导线部件的参数信息以及用户登入账号和密码,并且用于对各种绝缘子、金具、导线部件的参数信息以及用户登入账号和密码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所述输出结果模块K与所述模型设计模块D、数据库模块F、计算数值显示模块I相连接,所述输出结果模块K结合所述模型设计模块D与所述计算数值显示模块I得出的数据,获取最终得到的计算结果,即软导线下料长度和施工最大弧垂值,并将软导线下料长度保存并导出,方便施工人员现场调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导线金具参数设置模块C1包括U型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1、球头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2、绝缘子串参数设置模块C13、碗头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4、BN联板参数设置模块C15、Z型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6、均压环参数设置模块C17、耐张串线夹参数设置模块C18、调整环参数设置模块C19和导线参数设置模块C10;所述U型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1、球头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2、绝缘子串参数设置模块C13、碗头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4、BN联板参数设置模块C15、Z型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6、均压环参数设置模块C17、耐张串线夹参数设置模块C18、调整环参数设置模块C19和导线参数设置模块C10与数据库模块F相连接以调用,并且与优化设计模块E相连接,能够即时编辑数据以方便现场施工装配调试导线;所述测量数据设置模块C2包括设计弧垂模块C21、单相导线模块C22和三相导线模块C23;所述单相导线模块C22、三相导线模块C23与优化设计模块E相连接,能够即时编辑数据以方便现场施工装配调试导线,并且与数据读取模块C3相连接,以读取以txt为文本保存的坐标、弧垂、高差等数据;所述设计弧垂模块C21指变电站软导线施工要求最大弧垂值,所述单相导线模块C22包含软导线高差与档距两种参数,所述三相导线模块C23包含三相导线上各导线两悬点相对坐标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参数设置模块E1与U型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1、球头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2、绝缘子串参数设置模块C13、碗头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4、BN联板参数设置模块C15、Z型挂环参数设置模块C16、均压环参数设置模块C17、耐张串线夹参数设置模块C18、调整环参数设置模块C19、导线参数设置模块C10、单相导线模块C22、三相导线模块C2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软导线数学模型中,不等高悬点软导线的弧垂值f x 为:
其中,h表示高差;l表示档距;x表示高悬点的横坐标值;σ 0表示软导线的轴向应力;γ表示软导线的均布比载;L h=0表示等高悬点的档内悬念软导线下料长度为
软导线上各个金具力矩平衡公式为:
其中,T 0表示水平张力;i表示从悬点顶端至下第i个部件;λ iv 表示第i个部件的结构高度;R A 表示选点顶端的支反力;n表示软导线单侧绝缘子金具部件总数;g i 表示第i个部件的荷载;λ i0表示第i个部件的水平投影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观察模块D3包含鼠标控制模块D31、键盘控制模型D32和模型参数编辑模块D33,所述鼠标控制模块D31实现模型的360°旋转以及缩放功能,所述键盘控制模型D32实现模型前后左右远近6个方向的位移功能,所述模型参数编辑模块D33通过在模型界面中直接编辑修改设计弧垂与高差两个参数使软导线模型产生相应的改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设计模块E的优化规则为:(1)通过判断计算得到的导线水平应力是否在施工设计图上的安全范围值内,来确保导线装配的设计弧垂在施工设计范围内;若导线水平应力未超过安全范围,则规则通过且系统继续往下运行;若超过安全范围,则系统需要增大设计弧垂值,然后重新进行判断;(2)判断金具绝缘子串长是否小于档距,来确保导线装配的在档距在施工设计范围内;若金具绝缘子串长小于档距,则规则通过且系统继续进行往下运行;若金具绝缘子串长大于档距,则系统需要增大档距或者重新检验金具绝缘子串长,然后重新进行判断;(3)判断计算得到的最大弧垂值是否与设计弧垂值一致,来确保导线装配的档距准确;若一致,则规则通过且系统继续进行往下运行;若不一致,则系统需要重新调整并计算弧垂值,然后重新进行判断;(4)判断计算得到的三相导线弧垂值是否一致,来确保三相导线弧垂一致美观;若一致,则规则通过且系统继续进行往下运行;若不一致,则系统需要重新调整并计算各相导线弧垂值,然后重新进行判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系统登入模块A,所述系统登入模块A用于对管理人员和登入密码进行管理,并赋予不同登入账号的权限,只有拥有高权限的用户才能够进入数据库模块F,以保护数据库各参数信息。
CN201410336440.4A 2014-07-16 2014-07-16 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 Active CN1040503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6440.4A CN104050342B (zh) 2014-07-16 2014-07-16 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6440.4A CN104050342B (zh) 2014-07-16 2014-07-16 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0342A true CN104050342A (zh) 2014-09-17
CN104050342B CN104050342B (zh) 2017-01-25

Family

ID=51503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6440.4A Active CN104050342B (zh) 2014-07-16 2014-07-16 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5034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0215A (zh) * 2015-03-13 2015-06-10 梁来先 一种用于输电线路架线施工综合计算系统及方法
CN106570239A (zh) * 2016-10-25 2017-04-1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软母线下料长度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9766648A (zh) * 2019-01-17 2019-05-17 中铁十七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bim技术的牵引变电所导线预制安装施工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0239A (zh) * 2013-12-04 2014-03-26 国家电网公司 500kV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
CN103676667A (zh) * 2013-12-04 2014-03-26 国家电网公司 变电站工程软导线装配三维仿真测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0239A (zh) * 2013-12-04 2014-03-26 国家电网公司 500kV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
CN103676667A (zh) * 2013-12-04 2014-03-26 国家电网公司 变电站工程软导线装配三维仿真测控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生辉等: "1000kV交流特高压变电站大截面软母线装配长度计算软件的开发研究", 《湖北电力》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0215A (zh) * 2015-03-13 2015-06-10 梁来先 一种用于输电线路架线施工综合计算系统及方法
CN106570239A (zh) * 2016-10-25 2017-04-1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软母线下料长度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6570239B (zh) * 2016-10-25 2021-04-1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软母线下料长度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9766648A (zh) * 2019-01-17 2019-05-17 中铁十七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bim技术的牵引变电所导线预制安装施工方法
CN109766648B (zh) * 2019-01-17 2023-05-02 中铁十七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bim技术的牵引变电所导线预制安装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0342B (zh)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27977B (zh) 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网架液压提升时变有限元分析的方法
AU2021240155A1 (en) Control Pulse Generation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3955569B (zh) 一种500kV变电站软导线下料长度数学模型计算方法
CN103617243A (zh) 一种用于自动生成工程量及绘制cad图的系统和方法
CN103676667B (zh) 变电站工程软导线装配三维仿真测控系统
CN110162856B (zh) 一种基于dynamo的梁箍筋智能化生成方法
CN105335569B (zh) 特高压输电线路多联v型绝缘子串力学特性仿真模拟方法
CN104050342A (zh) 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
CN108073758B (zh) 一种输电塔线风致振动响应仿真方法及装置
US20200387651A1 (en) Utility structure modeling and design
CN104199302A (zh) 一种抽水蓄能机组调速系统建模系统及方法
CN112287540B (zh) 一种风电场接入电网的电磁暂态联合仿真方法
CN110705178A (zh)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隧道/地铁施工全过程围岩变形动态预测方法
CN112182706A (zh) 基于bim钢结构复杂施工工艺带应力可视化分析方法
CN104868339B (zh) 一种基于bim模型的接地网建立方法
CN106651140B (zh) 台风区输电线路风险的模块差异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11504195A (zh) 基于激光点云的电力基建验收方法及装置
CN107358020B (zh) 一种弧垂过大配网导线紧线长度计算方法
CN109344439A (zh)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块式建模及其模拟施工方法
CN114329843A (zh) 基于Python的换流阀抗震分析Abaqus参数化建模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5455523A (zh) 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1145349B (zh) 基于三维gis的输电线路跨越施工方案校验与可视化方法
CN108228948A (zh) 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优化设计系统
CN106354907A (zh) 一种适用于农网升级改造的标准化配网方法
JP2021165893A (ja) 設計支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