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0239A - 500kV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 - Google Patents

500kV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0239A
CN103680239A CN201310645763.7A CN201310645763A CN103680239A CN 103680239 A CN103680239 A CN 103680239A CN 201310645763 A CN201310645763 A CN 201310645763A CN 103680239 A CN103680239 A CN 1036802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arm
model
hgis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457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80239B (zh
Inventor
林冶
洪卫东
严仲武
黄明祥
刘贝力
肖仙富
郑燕敏
潘强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POWER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ENGINEERING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Fuji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POWER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ENGINEERING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Fuji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POWER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ENGINEERING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Fuji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POWER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4576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802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80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0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80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02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仿真系统,特别是一种500kV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在计算机中预设有变电站各零部件的三维模型、软导线形态数学模型等模块,确定变电站设计参数、线路标记、三维显示角度,采取归类处理的方法,把不同的连接方式、不同物体的模型、颜色的配置、背景图片等都建立模型库,可以直接作为施工预防性工具来模拟各个具体实际的变电站,对改扩建变电工程在实际施工前进行虚拟仿真展示,以满足方案设计、施工、线路检修、相关的投标、工程宣传等需求,起到了将“设计风险犯在计算上”的作用,从而降低了变电站设计及施工的错误风险,并且在实际系统未施工之前,能很好地将变电站全景展示出来,也保证工程顺利实施提供前期基础。

Description

500kV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仿真系统,特别是一种500kV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和规模的扩大,电力系统越来越复杂化,对电力系统的设计、生产运行、检修等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必须依赖于电力人员在实际动手操作之前,必须掌握电力系统知识与技术。由于电力系统自身的特殊性,即不能对运行的电力系统当作试验品进行实物操作试验,使得利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模拟设计电力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而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电压等级、结构复杂、设备众多、集成度高等特点,建立变电站三维架空软导线仿真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目前,加拿大等国家已经开发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国内也有一些变电站仿真系统,如基于VRML的变电站三维场景仿真的培训系统;利用3Dmax技术实现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利用solidworks的电站设备检修三维仿真培训系统等等,这些三维仿真系统主要特点是虚拟建立通用的变电站,用于电力人员培训来掌握变电站设备与技术。这些三维仿真系统具有通用的不足之处在于:无法作为施工预防性工具来模拟各个具体实际的变电站,因此难以实现对改扩建变电工程在实际施工前进行虚拟仿真展示,无法满足方案设计、施工、线路检修、相关的投标、工程宣传等需求,起不到将“设计风险犯在计算上”的作用,从而增加了变电站设计及施工的错误风险。其次,根据各个实际变电站数据,依赖专业计算机绘图人员手工逐一绘制与设计变电站全景,只能起到一个示意的作用且工作量巨大;最后,无法实现模块化、可编程化或计算机半自动化生成,使得三维仿真工作繁重、耗时且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完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具体实际的变电站进行设计式模拟,实现施工前的仿真展示,降低变电站设计及施工的错误风险、保证工程顺利实施500kV变电站架空软母线的三维仿真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500kV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其要点在于,包括如下组成:
提供计算机三维处理平台,其上预先设计并存储有变电站各零部件的三维模型、设计参数模块、设备物理模型、导线形态模型、连接方式模型以及显示输出模块;
所述的设计参数模块包括变电站结构参数设定、各层软导线连接方式;其中,变电站结构参数(主要是空间距离参数)设定包括变电站横担参数、HGIS参数、相序及连接方式、线路单元设置及其参数、软导线相间距的设定;
所述的设备物理模型包括场景模型与设备模型;其中设备模型包括HGIS模型、人形架和横担模型、绝缘子串模型、母线管模型和电塔模型;
首先,计算机三维处理平台根据变电站的实际测量数据对设计参数模块中的各个参数进行设定;并导入所述的各个设备物理模型和导线形态模型,然后根据以下连接方式模型进行连接;
所述连接方式模型具体为:
第一层线路连接:第一层母线管为东西向的,母线管双联悬垂串一端接第一层横担,另一端与母线管进行连接,然后母线管与前、后排单元中最外层的HGIS接线柱相连,设置母线管的相序和HGIS相序,保持三相一致地连接;
第二层线路连接:第二层导线是南北向的,单联悬垂串一端与第二层的横担相连,另一端与导线和前、后排单元中最里层的HGIS接线柱相连;第二层导线相序与HGIS相序一致,由HGIS相序设定来控制;
第三层线路连接:第三层导线是东西向的;单联悬垂串一端接第三层横担,另一端接导线,当相邻串的横担层数为3或4层时,横担两边的绝缘子串的另一端接跳线接到横担下的V型双联悬垂串,否则无跳线,第三层和第二层的三相导线可设置是否连接,并根据相序的情况保证三相一致;
完成连接后,由输出模块将架空软导线通过全角度的三维仿真形式进行全景模拟。
本发明采取归类处理的方法,把不同的连接方式、不同物体的模型、颜色的配置、背景图片等都建立模型库,方便调用和整体搭建,简洁了代码量,提高了执行效率,利于系统的优化及进一步的开发。本发明所述的仿真方法可以直接作为施工预防性工具来模拟各个具体实际的变电站,对改扩建变电工程在实际施工前进行虚拟仿真展示,以满足方案设计、施工、线路检修、相关的投标、工程宣传等需求,起到了将“设计风险犯在计算上”的作用,从而降低了变电站设计及施工的错误风险,并且在实际系统未施工之前,能很好地将变电站全景展示出来,也保证工程顺利实施提供前期基础。
本发明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所述设计参数模块具体包括如下7个参数设置模块:1)地面参数设置:地面的长和宽;2)各线路单元参数设置:各线路的长及前、后排宽;3)变电站横担参数设定:横担各层高度和母线管高度;4)软导线相间距设定:每层横担上各线路相间距设置;5)HGIS参数设置:HGIS相间距、排间距、接线柱高度;6)相序及连接方式设置:相序排列、引下线连接方式的选择;7)线路单元设置:包括串名、层数、2层和3层是否连接设置。
这样,本发明只需要对上述各个参数根据具体实际的变电站进行设置,即可逼真的对500kV变电站进行仿真模拟。这些参数设置采用模块式设计,可以方便的从计算机中进行输入和设置,无需专业计算机人员,只需具备变电站电气知识人员就能简洁快速地完成500KV变电工程屋外配电装置的架空软导线进行三维模拟仿真,大大节省了施工时间,从而修正设计的错误。
所述的导线形态模型具体为:
导线两端的悬挂点坐标分别为A(x1,y1,z1)和B(x2,y2,z2),则两点间的档距
Figure BDA0000429563580000031
高差h=y2-y1,把档距l和AB两点在X轴、Z轴方向上的距离分别作N等分,那么AB两点接连的导线第n个点的空间坐标为:
X = x 1 + n ( x 2 - x 1 ) N
Y = nh N - &gamma;nl ( N - n ) l 2 + h 2 2 &sigma; 0 N 2 + y 1 ( h / l > 0.15 ) nh N - &gamma;n l 2 ( N - n ) 2 &sigma; 0 N 2 + y 1 ( h / l < 0.15 )
Z = z 1 + n ( z 2 - z 1 ) N
当h/l≤0.15时,采用平抛物线方程;当h/l>0.15时,采用斜抛物线方程,其中,γ表示输电线比载,σ0表示输电线最低点的应力。
导线在重力下呈现特有的曲线形态,其应力、弧垂等影响着电力运行的安全与可靠性,应尽量模拟其真实情况。
在第二层线路连接时:其连接方式:或者是通过单联悬垂串与导线的连接处下拉与HGIS接线柱相连,或者是通过单联悬垂串与导线的连接处与横担下的V型双联悬垂串相连后接于HGIS接线柱。
当横担具有第四层时,还包括第四层线路连接:第四层导线是南北向的,单联悬垂串一端接第四层横担,另一端接导线,当横担为四层时,单联悬垂串与导线连接处通过跳线接到横担下的V型双联悬垂串,再接到另一排第二层的的单联悬垂串与导线连接处;第四层和第三层的三相导线进行连接,并根据相序的情况保证三相一致;第四层导线的相序与HGIS相序一致,也由HGIS相序的设定来控制。
这样,变电站中,母线管I、II分别与GIS第一行与最后一行接线柱连接,第二、三层软导线分别于第二、三行GIS接线柱连接,第四层软导线与相邻的后排或前排第二层软导线连接。所述的连接方式体现了变电站的模块化、可编程化或计算机半自动化生成,使得三维仿真能够简单、快速的完成,避免了耗时、繁复和专业的问题,提高了三维仿真系统的生成效率,缩短了设计时间,能够根据具体实际的变电站进行设计式模拟,实现施工前的仿真展示,降低变电站施工错误风险、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采取归类处理的方法,把不同的连接方式、不同物体的模型、颜色的配置、背景图片等都建立模型库,以模块化的设置方式,方便调用和整体搭建,简洁了代码量,提高了执行效率,利于系统的优化及进一步的开发。通过对各个具体实际的变电站的参数设置模块,实际的模拟了具体实际的变电站,提高了电力人员的培训效果,实现施工前的仿真展示,降低变电站施工错误风险、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同时模块化的参数设置可以直接输入各个实际变电站的数据,实现了模块化、可编程化或计算机半自动化生成,使得三维仿真工作能够简单、快速的完成。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述500kV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的原理方框图;
图2所示为设计参数模块中的模块参数设置流程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最佳实施例:
参照附图1,500kV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的目的是虚拟现实,呈现变电站设计和最终的施工效果。主要功能包括信息显示、场景漫游、多功能观察及错误提示。系统开发围绕以下3个阶段进行:物理模型的建立、连接方式模型的建立和系统整合。物理建模阶段主要包括设备模型(变电站设备)和场景模型(地面、天空、周围环境等)的建模;连接方式建模阶段主要完成软母线连接设计、参数设置、母线形态数学模型等;系统整合阶段主要工作是模型设置、功能优化、界面设计及动画流畅性等。
首先是物理模型的建立:设备物理模型包括场景模型与设备模型;其中设备模型包括HGIS模型、人形架和横担模型、绝缘子串模型、母线管模型和电塔模型。
具体为:
场景模型是为了配合变电站而构建的虚拟环境部分,包括围墙、天空、周围景物、大门、HGIS固定水泥地基、地面及地面上的走道构成,这些模型的构建有益于增强变电站的层次感、美观和逼真性。
根据500kV变电站屋外配电装置CAD平面布局图,由线路串数、各线路的长及前后两排的宽,得出矩形地面的面积,并在矩形边沿处建立一定高度的围墙及大门,在四面围墙向里一段距离构建走道,由HGIS的纵向间距建立起固定作用的水泥地基。绿色地面上灰色部分为走道,白色部分为各串线路的7条间隔走道及HGIS的固定水泥地基,四周为围墙,500kV变电站屋外配电部分就在此区域中建立。
设备模型包括:
HGIS模型:变电站里HGIS由短路器、隔离开关、套管等七种高压电器而组成的高压配电装置,是一种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人形架与横担的建模:变电站一般有2、3或4层的横担,人形架与之相匹配,建立三个层数的人形架与横担的模型,其中横担有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之分,人形架与横担的模型库函数,在对其调用进行建模时具备横担高度可设置的功能。
母线管模型:母线管A相着黄色,B相着绿色,C相着红色,可根据相序的改变自动选择颜色。
绝缘子串模型:变电站里大量使用绝缘子,它是支持导线的绝缘体,保证横担、人形架和导线之间有足够的绝缘。绝缘子一片一片串起来组成绝缘子串,绝缘子的片数由电压等级来确定。其中绝缘子串方向和绝缘子片数可设置。
电塔模型:变电站附近有很多电塔,电塔是电力部门的重要设施,架空导线起支撑保护作用。
物理模型完成后,计算机三维处理平台根据变电站的实际测量数据对设计参数模块中的各个参数进行设定,参照附图2;即数据模型:主要是对构建变电站屋外配电部分所需要的数据进行设置。需要的参数有:地面的长和宽,各串线路的前、后排的长及宽,横担的各层高度,母线管高度,4层线路三相导线之间的间距设定后,对HGIS的相间距、排间距及HGIS接线柱的高度进行设定,最后设置各串前、后单元的线路名称及第一串和最后一串的左、右线路名称。导线属性参数,如比载、弹性系数等,还有绝缘子串比载、水平投影长度、垂直投影长度均由VC++实现500kV变电站软母线弧垂和线长计算设计而得。由这些数据,可生成变电站屋外配电部分三维模拟图,与实际尺寸成比列地展现,虚拟设计效果。
具体为:
(1)变电站占地面积设定(地面参数设定):在二维平面地形图上,以变电站占地形状的左下角交点为三维仿真模型的坐标原点,根据实际测量数据设定变电站占地面积为长度×宽度;
(2)线路单元参数设置:线路单元的划分及其面积设定,以变电站占地形状的左下角交点为三维仿真模型的坐标原点,将变电站分为前、后两排,并且从左到右,依次为第1,2,…单元,并设定各单元线路长度、前排宽度与后排宽度;
(3)变电站横担层数及其高度设定:根据变电站横担总层数,设定各层横梁高度;
(4)横担上软导线悬挂点间距设定:以各线路单元的左下角交点为三维仿真模型的坐标原点,设定各层横梁上软导线悬挂点间距,分别为A相与坐标原点的垂直距离,A、B相软导线间距,以及B、C相软导线间距;
(5)HGIS布置参数设定:HGIS接线柱高度参数设定与各线路单元中HGIS布置参数。每个线路单元都布置了A、B、C三相HGIS,每相都有4排接线柱,设定A、B、C三相相间距与排间距以及与单元线路坐标原点横、纵间距;所述的HGIS也适用于GIS;
(6)母线管高度设定:变电站中有两排母线管I、II,具有相同的高度;
(7)线路单元层数、名称与连接方式设定:每个线路单元都划分为前后两排,设定每个单元前后排的层数,第2与3层软导线连接方式选择,以及线路单元名称设定;
(8)A、B、C三相软导线排列方式及引下线连接方式设定:A、B、C三相软导线排列方式包括HGIS、第一、三层设定,一共有2种,变电站三维原点从左到右,A、B、C或者C、B、A顺序。引下线连接方式设定指HGIS与第二层软导线连接方式,直接从软导线一端引下至HGIS,还是软导线一端增加跳线后连接至HGIS。
(9)导线形态模型:导线两端的悬挂点坐标分别为A(x1,y1,z1)和B(x2,y2,z2),则两点间的档距
Figure BDA0000429563580000071
高差h=y2-y1。把档距l和AB两点在X轴、Z轴方向上的距离分别作N等分。那么AB两点接连的导线第n个点的空间坐标为:
X = x 1 + n ( x 2 - x 1 ) N
Y = nh N - &gamma;nl ( N - n ) l 2 + h 2 2 &sigma; 0 N 2 + y 1 ( h / l > 0.15 ) nh N - &gamma;n l 2 ( N - n ) 2 &sigma; 0 N 2 + y 1 ( h / l < 0.15 )
Z = z 1 + n ( z 2 - z 1 ) N
当h/l≤0.15时,采用平抛物线方程;当h/l>0.15时,应考虑用斜抛物线方程。其中,γ表示输电线比载,σ0表示输电线最低点的应力。
在根据变电站的实际测量数据对设计参数模块中的各个参数进行设定;并导入所述的各个设备物理模型和导线形态模型,然后根据以下连接方式模型进行连接:
连接方式模型是变电站屋外配电部分三维建模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环节,必须保证设计的正确性、连接的多样性、可设置性及设置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达到适用于不同变电站的效果,便于日后推广应用。
(1)第一层线路连接
第一层母线管为东西向的。母线管双联悬垂串一端接第一层横担,另一端与母线管进行连接,然后母线管与前、后排单元中最外层的HGIS接线柱相连,母线管的相序和HGIS相序可设置,并总能保持三相一致地连接。
(2)第二层线路连接
第二层导线是南北向的。单联悬垂串一端与第二层的横担相连,另一端与导线和前、后排单元中最里层的HGIS接线柱相连,有两种方式:一、通过单联悬垂串与导线的连接处下拉与HGIS接线柱相连,二、通过单联悬垂串与导线的连接处与横担下的V型双联悬垂串相连后接于HGIS接线柱。方式可选择。第二层导线相序与HGIS相序一致,由HGIS相序设定来控制。
(3)第三层线路连接
第三层导线是东西向的。单联悬垂串一端接第三层横担,另一端接导线。当相邻串的横担层数为3或4层时,横担两边的绝缘子串的另一端接跳线接到横担下的V型双联悬垂串,否则无跳线。第三层和第二层的三相导线可设置是否连接,并根据相序的情况保证三相一致。
(4)第四层线路连接
第四层导线是南北向的。如果前排单元为四层,后排单元一定为2层。此时前、后排单元2、3层之间导线规定都不能相连。单联悬垂串一端接第四层横担,另一端接导线,当横担为四层时,单联悬垂串与导线连接处通过跳线接到横担下的V型双联悬垂串,再接到另一排第二层的的单联悬垂串与导线连接处。第四层和第三层的三相导线进行连接,并根据相序的情况保证三相一致。第四层导线的相序与HGIS相序一致,也由HGIS相序的设定来控制。
最后是系统的整合和显示输出,系统整合主要包括系统界面和系统效率等方面。500kV变电站屋外配电部分情况复杂,设施种类多,为系统设计这样的一个构架:采取归类处理的方法,把不同的连接方式、不同物体的模型、颜色的配置、背景图片等都建立模型库,方便调用和整体搭建,简洁了代码量,提高了执行效率,利于系统的优化及进一步的开发。
在系统整合中,可以对参数设置进行如下校验:当线路只有两层或者为四层时,如果误操作会出现线路2,3层不能连接的情况;在相关高度设置时,从第四层至第一层高度依次递减,母线管高度要低于第一层高度,HGIS接线柱高度要低于母线管高度,母线管高度不能高于第一层高度就是不注意或意外设计错误出现的情况;如果层数设置为1或大于4,就会出现线路只能为2、3或4层的提示信息;如果某一参数漏输入,系统会提示用户对参数进行设这,如请输入地面长度的提示;在每串线路前、后排单元中有一个为4层时,另一个必须设置为2层,否则会出现提示情况。错误信息提示的功能,方便用户及时纠错,有效避免设计失误。
在设计的技术方案上,本发明利用计算机中的三维仿真技术模拟500KV变电站架空软母线施工后的全景,检查设计是否失误及完整施工后全站软母线的施工概况。在计算机中预设有变电站各零部件的三维模型、软导线形态数学模型等模块,首先由VC++语言设计人机界面确定变电站设计参数、线路标记、三维显示角度,再由OpenGL语言根据设计规则调用各零部件三维模型,生成虚拟三维变电站工程全景。本发明利用VC++语言与OpenGL语言较完美地实现了500KV变电站三维仿真设计,较为精细地呈现出软导线布线形态,提供了细节展示和高效准确的半自动化设计500KV变电站的方法,为进一步的需求开发奠定基础。
本发明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Claims (5)

1.500kV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成:
提供计算机三维处理平台,其上预先设计并存储有变电站各零部件的三维模型、设计参数模块、设备物理模型、导线形态模型、连接方式模型以及显示输出模块;
所述的设计参数模块包括变电站结构参数设定、各层软导线连接方式;其中,变电站结构参数设定包括变电站横担参数、HGIS参数、相序及连接方式、线路单元设置及其参数、软导线相间距的设定;
所述的设备物理模型包括场景模型与设备模型;其中设备模型包括HGIS模型、人形架和横担模型、绝缘子串模型、母线管模型和电塔模型;
首先,计算机三维处理平台根据变电站的实际测量数据对设计参数模块中的各个参数进行设定;并导入所述的各个设备物理模型和导线形态模型,然后根据以下连接方式模型进行连接;
所述连接方式模型具体为:
第一层线路连接:第一层母线管为东西向的,母线管双联悬垂串一端接第一层横担,另一端与母线管进行连接,然后母线管与前、后排单元中最外层的HGIS接线柱相连,设置母线管的相序和HGIS相序,保持三相一致地连接;
第二层线路连接:第二层导线是南北向的,单联悬垂串一端与第二层的横担相连,另一端与导线和前、后排单元中最里层的HGIS接线柱相连;第二层导线相序与HGIS相序一致,由HGIS相序设定来控制;
第三层线路连接:第三层导线是东西向的;单联悬垂串一端接第三层横担,另一端接导线,当相邻串的横担层数为3或4层时,横担两边的绝缘子串的另一端接跳线接到横担下的V型双联悬垂串,否则无跳线,第三层和第二层的三相导线可设置是否连接,并根据相序的情况保证三相一致;
完成连接后,计算机三维处理平台进行数据整合和校验,并通过显示输出模块将三维仿真模拟全景进行全角度的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00kV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参数模块具体包括如下7个参数设置模块:1)地面参数设置:地面的长和宽;2)各线路单元参数设置:各线路的长及前、后排宽;3)变电站横担参数设定:横担各层高度和母线管高度;4)软导线相间距设定:每层横担上各线路相间距设置;5)HGIS参数设置:HGIS相间距、排间距、接线柱高度;6)相序及连接方式设置:相序排列、引下线连接方式的选择;7)线路单元设置:包括串名、层数、2层和3层是否连接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00kV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线形态模型具体为:
导线两端的悬挂点坐标分别为A(x1,y1,z1)和B(x2,y2,z2),则两点间的档距
Figure FDA0000429563570000021
高差h=y2-y1,把档距l和AB两点在X轴、Z轴方向上的距离分别作N等分,那么AB两点接连的导线第n个点的空间坐标为:
X = x 1 + n ( x 2 - x 1 ) N
Y = nh N - &gamma;nl ( N - n ) l 2 + h 2 2 &sigma; 0 N 2 + y 1 ( h / l > 0.15 ) nh N - &gamma;n l 2 ( N - n ) 2 &sigma; 0 N 2 + y 1 ( h / l < 0.15 )
Z = z 1 + n ( z 2 - z 1 ) N
当h/l≤0.15时,采用平抛物线方程;当h/l>0.15时,采用斜抛物线方程,其中,γ表示输电线比载,σ0表示输电线最低点的应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00kV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层线路连接时:其连接方式:或者是通过单联悬垂串与导线的连接处下拉与HGIS接线柱相连,或者是通过单联悬垂串与导线的连接处与横担下的V型双联悬垂串相连后接于HGIS接线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00kV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横担具有第四层时,还包括第四层线路连接:第四层导线是南北向的,单联悬垂串一端接第四层横担,另一端接导线,当横担为四层时,单联悬垂串与导线连接处通过跳线接到横担下的V型双联悬垂串,再接到另一排第二层的的单联悬垂串与导线连接处;第四层和第三层的三相导线进行连接,并根据相序的情况保证三相一致;第四层导线的相序与HGIS相序一致,也由HGIS相序的设定来控制。
CN201310645763.7A 2013-12-04 2013-12-04 500kV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 Active CN1036802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45763.7A CN103680239B (zh) 2013-12-04 2013-12-04 500kV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45763.7A CN103680239B (zh) 2013-12-04 2013-12-04 500kV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0239A true CN103680239A (zh) 2014-03-26
CN103680239B CN103680239B (zh) 2016-09-14

Family

ID=50317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45763.7A Active CN103680239B (zh) 2013-12-04 2013-12-04 500kV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80239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0342A (zh) * 2014-07-16 2014-09-17 福州大学 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
CN104376766A (zh) * 2014-11-20 2015-02-25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母线槽安装技术实训装置
CN105574777A (zh) * 2015-12-31 2016-05-1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变电站三维智能建站方法
CN105824982A (zh) * 2015-08-18 2016-08-03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特高压输电线路进站档三维电气距离校验方法
CN107368628A (zh) * 2017-06-21 2017-11-21 安徽森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仿真全景3d技术的变电站智能辅助系统
CN107369201A (zh) * 2017-06-21 2017-11-21 安徽森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全景3d仿真方法
CN109766648A (zh) * 2019-01-17 2019-05-17 中铁十七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bim技术的牵引变电所导线预制安装施工方法
CN113643596A (zh) * 2020-09-01 2021-11-1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蒙阴县供电公司 配电演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8270A (zh) * 2010-12-31 2012-07-11 上海久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利用三维仿真技术对变电站的危险点进行预控处理方法
CN102881201A (zh) * 2012-10-09 2013-01-16 江苏省电力公司徐州供电公司 110kV复合式分接开关的三维模型系统
JP2013040833A (ja) * 2011-08-15 2013-02-28 Toshiba Corp 試験装置および試験方法
CN103280137A (zh) * 2013-06-04 2013-09-04 国家电网公司 220kv电力变压器三维模型系统
CN103310053A (zh) * 2013-06-09 2013-09-18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openGL的电力设备交互检修三维仿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8270A (zh) * 2010-12-31 2012-07-11 上海久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利用三维仿真技术对变电站的危险点进行预控处理方法
JP2013040833A (ja) * 2011-08-15 2013-02-28 Toshiba Corp 試験装置および試験方法
CN102881201A (zh) * 2012-10-09 2013-01-16 江苏省电力公司徐州供电公司 110kV复合式分接开关的三维模型系统
CN103280137A (zh) * 2013-06-04 2013-09-04 国家电网公司 220kv电力变压器三维模型系统
CN103310053A (zh) * 2013-06-09 2013-09-18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openGL的电力设备交互检修三维仿真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0342A (zh) * 2014-07-16 2014-09-17 福州大学 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
CN104050342B (zh) * 2014-07-16 2017-01-25 福州大学 变电站软导线装配仿真优化设计系统
CN104376766A (zh) * 2014-11-20 2015-02-25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母线槽安装技术实训装置
CN104376766B (zh) * 2014-11-20 2017-01-25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母线槽安装技术实训装置
CN105824982A (zh) * 2015-08-18 2016-08-03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特高压输电线路进站档三维电气距离校验方法
CN105574777A (zh) * 2015-12-31 2016-05-1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变电站三维智能建站方法
CN107368628A (zh) * 2017-06-21 2017-11-21 安徽森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仿真全景3d技术的变电站智能辅助系统
CN107369201A (zh) * 2017-06-21 2017-11-21 安徽森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全景3d仿真方法
CN109766648A (zh) * 2019-01-17 2019-05-17 中铁十七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bim技术的牵引变电所导线预制安装施工方法
CN109766648B (zh) * 2019-01-17 2023-05-02 中铁十七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bim技术的牵引变电所导线预制安装施工方法
CN113643596A (zh) * 2020-09-01 2021-11-1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蒙阴县供电公司 配电演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43596B (zh) * 2020-09-01 2023-11-28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蒙阴县供电公司 配电演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0239B (zh) 2016-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0239B (zh) 500kV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
CN103676667B (zh) 变电站工程软导线装配三维仿真测控系统
CN112100720B (zh) 一种提升风环境的人工智能城市设计形态布局方法
CN102103650B (zh) 输电线路三维仿真沿布搭建方法
CN104794755B (zh) 一种高压电缆三维管线场景构建方法
CN109583108B (zh) 一种基于gis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场景构建方法
CN103226841B (zh)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变电站可视化投运方法
CN102054377A (zh) 变压器电气试验远程仿真培训系统
CN110704904B (zh) 一种多软件协同的变电站三维规划方法
CN103791894A (zh) 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杆塔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9147448A (zh) 一种输电线路高空行走培训系统及其方法
CN206162923U (zh) 电力电缆故障模拟培训装置
CN105975655A (zh) 一种基于bim的仿唐宋古建异形屋面瓦参数化建模方法
CN104361184A (zh) 一种电力电网自动布局布线系统及方法
CN104090816A (zh) 一种特高压钢管塔仿真培训系统及方法
CN109887092A (zh)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的复杂地形下光伏电站的设计平台
CN109284552A (zh) 架空输电线路电缆引下装置三维建模方法、模块及电子设备
CN106707104A (zh) 一种10kV配网电缆线路故障定位模拟装置
CN104268321B (zh) 卫星电缆轻量化建模方法
CN103186366B (zh) 基于cuda并行计算实现电力系统电磁暂态实时仿真测试方法
CN110389535B (zh) 一种组态式动模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CN110930805A (zh) 变电站三维仿真系统
CN104868339A (zh) 一种基于bim模型的接地网建立方法
CN202189494U (zh) 模块式的网络实验台控制装置
CN107219420A (zh) 一种换流站短路电流分流系数仿真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