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44834A - 集装箱内衬袋的自紧固组件 - Google Patents

集装箱内衬袋的自紧固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44834A
CN104044834A CN201310081232.XA CN201310081232A CN104044834A CN 104044834 A CN104044834 A CN 104044834A CN 201310081232 A CN201310081232 A CN 201310081232A CN 104044834 A CN104044834 A CN 104044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elf
fastening
lining bag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812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斯瓦多·米诺
弗朗西斯科·艾斯图品亚
帕博罗·罗贝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0812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448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4044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48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运输散装产品的集装箱内衬袋,具体涉及内衬袋中的内置组件,以提高集装箱中内衬袋的悬挂与保护性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内衬袋的自紧固组件,包括含有至少两个突起的第一组件,以及含有与所述至少两个突起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穿孔的第二组件,其中所述突起能插入穿孔并与穿孔扣合,使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相互扣紧,所述自紧固组件还包括与集装箱相连接的连接件。

Description

集装箱内衬袋的自紧固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运输散装产品(例如干颗粒、粉末状固体等)的集装箱内衬袋。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内衬袋中的内置组件,以提高集装箱中内衬袋的悬挂与保护性能。
背景技术
在船运集装箱中普遍使用集装箱内衬袋来运输散装产品,这些集装箱通常是标准尺寸的海上集装箱。这些内衬袋通常被设计成柔性的矩形外罩,以使其能够被装填后最大化周围的矩形船运集装箱空间。此外,每一个内衬袋都通常提供有注料口和卸料口,以便装载和卸载产品。
这些集装箱内衬袋通常由不同织物种类的材料制成。市场上用于这些织物的最常用的两种材料是:编织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织物,或者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虽然两种材料都有其优缺点,但由于编织织物相对薄膜织物来说强度更优越,由编织织物制成的内衬袋(无论织物是HDPE还是PP)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但是因为由薄膜制成的集装箱内衬袋有隔离湿气的特性,而编织的集装箱内衬袋的接缝对湿气有渗透性,所以由薄膜制成的集装箱内衬袋仍然被广泛使用。特别地,对有吸湿性质的散装包装产品来说,薄膜内衬袋的表现更佳。
两种内衬袋,无论是由薄膜制成还是由编织织物制成,都通过缝合或焊接的方式,将悬挂或保护装置融入其材料主体的或连接到材料主体上。通常连接到内衬袋主体的悬挂或保护装置有:绑带、挂钩、皮带以及类似的组件。
在内衬袋和集装箱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之下,目前将这些悬挂或保护组件连接(缝合或焊接)到内衬袋的方式,已经被经验证明是最弱的连接方式。通常问题出在紧固件的破损与分离上,由此导致悬挂或保护装置不能实现其功能。关于破损的一个例子是,在使用到集装箱中时,缝合的悬挂或保护绑带的接缝间的线一旦受到正常张力就破损。另一个例子是,在使用到集装箱中时,用于悬挂或保护挂钩的紧固件的焊接处一旦受到正常张力就失效,使挂钩从内衬袋分离。再一个例子是,在使用到集装箱中时,由于缝针的众多针孔会使织物过度弱化,缝合悬挂或保护装置的接缝一旦受到正常张力就从织物分离。
在内衬袋中使用的悬挂或保护装置的破损与分离问题的核心,在于使用了不合适的连接方式:通过缝合来连接悬挂或保护装置,缝针产生的多个针孔会使悬挂或保护装置被连接到的材料区域弱化;使用焊接的紧固件来连接悬挂/保护装置同样会使内衬袋材料发生变化,如果焊接过程中使用过多的热量或压力,有可能造成弱化,或者相反地,不充足的热量或压力会使紧固件与内衬袋材料之间的连接过弱。焊接是将紧固件连接至薄膜内衬袋的特别不可靠的方式,这是因为太多因素会影响其性能:压力、温度、时间、材料的规格均匀性、冷却周期等。所有这些变量都非常容易被改变,因此作为紧固方法来说是不可靠的。
悬挂或保护装置对于集装箱里面的内衬袋的性能表现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们是两者的接口。为了集装箱的装载与卸载,需要一个适当地悬挂和保护在其中的集装箱内衬袋。如果这些连接到内衬袋的悬挂或保护装置由于破损或分离而失效,那么在产品的装载和卸载过程中内衬袋也会失效,对其所属的运作部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悬挂或保护装置容易造成破损或分离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容易、性能稳定的集装箱内衬袋的自紧固组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集装箱内衬袋的自紧固组件,包括:含有至少两个突起的第一组件,以及含有与所述至少两个突起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穿孔的第二组件,其中所述突起能插入穿孔并与穿孔扣合,使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相互扣紧,所述自紧固组件还包括与集装箱相连接的连接件。
使用上述自紧固组件时,可以将集装箱内衬袋的一部分置于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之间,再将第一组件机械地向第二组件压紧,使突起插入相对应的穿孔并与穿孔扣合,从而使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相互扣紧,令内衬袋与两个组件形成“三文治”状紧固连接,以两组件间压紧表面的压力将集装箱内衬袋固定,再通过连接件与集装箱内的悬挂或保护装置连接,从而实现悬挂或保护装置与内衬袋的可靠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枢轴销,相应地第二组件包括供所述枢轴销插入的至少一个通孔。扣合时枢轴销将内衬袋推进第二组件的通孔,从而固定住内衬袋,并且不会贯穿材料使其弱化。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由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共同形成的挂钩元件。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由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共同形成的隧道式空腔。
上述两种连接件使本发明的自紧固组件依据内衬袋与船运集装箱之间所需的连接方式,能够与悬挂或保护装置以不同的方式互连起来。当设有挂钩元件时,其中可以含有挂钩孔,从而将挂钩等悬挂或保护装置插入其中,使内衬袋以拉动的方式连接到集装箱。以拉动方式安装内衬袋,能够使内衬袋在集装箱中得到最大扩展,从而使集装箱在货物装载时有最大的可用空间。当设有隧道式空腔时,可以将线、绳或其他类似组件等悬挂或保护装置引入其中。当这些悬挂或保护装置被插入到内置空腔时,自紧固组件更多是以推动方式将内衬袋安装至集装箱。当以推动方式使用自紧固组件来安装内衬袋时,因为自紧固组件的较宽一侧会被推向集装箱的箱壁,令更多的内衬袋材料被推向箱壁,使得自紧固组件所在区域不容易发生下垂。这在将内衬袋内置的上部套筒和侧边套筒接口至集装箱的上部舱口时特别有用,因为内衬袋的套筒能被更自然地推近其相应的集装箱上部舱口。
在又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的外缘设有用于增强几何刚度的加强肋。
在又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每一个突起都由相互分离并彼此面对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成。在插入穿孔时两个部分相互靠近以穿过穿孔,插入后两个部分之间的距离恢复原状以与穿孔扣合。
在又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由刚性材料制成,从而增强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之间接触面的压力。
在又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自紧固组件的长度为5-15 cm,宽度为3-7 c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紧固系统,包括自紧固组件和粘合贴片。所述自紧固组件包括含有至少两个突起的第一组件,以及含有与所述至少两个突起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穿孔的第二组件,其中所述突起能插入穿孔并与穿孔扣合,使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相互扣紧,所述自紧固组件还包括与集装箱相连接的连接件。
使用上述自紧固系统将自紧固组件连接到内衬袋材料的过程非常简单和可靠,并且能获得质量稳定的结果:将粘合贴片置于内衬袋的连接点上面,随后在粘合贴片上穿孔,最后将两个组件通过贯穿的穿孔夹合在一起。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枢轴销,相应地第二组件包括供所述枢轴销插入的至少一个通孔。此时粘合贴片上可以设有贯穿孔,两个组件扣合时枢轴销穿过粘合贴片的贯穿孔插入通孔中。
自紧固组件与粘合贴片组合使用,可以进一步增强组件对内衬袋材料的紧固力。粘合贴片的作用是双重的:(1)在穿孔的贯穿点增强内衬袋材料,便于两个组件互锁;(2)使内衬袋织物的陷入效果延伸到陷入两个组件表面之间的材料自身之外,并延伸至内衬袋材料的相邻表面。总之,与自紧固组件组合使用的粘合贴片,使内衬袋材料对贯穿效果得到了加强,并将内衬袋材料的陷入效果延伸至直接相邻的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除了连接可靠、使悬挂或保护装置不容易损坏或分离之外,在连接至内衬袋的过程中,与劳动密集、耗费时间以及高度依赖于技巧的缝合或焊接悬挂或保护装置的方法相比,所述自紧固组件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成本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自紧固组件的第一组件的两侧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自紧固组件的第二组件的两侧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自紧固组件的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扣合后的示意图;
图4:用于集装箱时,自紧固组件与悬挂或保护装置、粘合贴片在整个集装箱内衬袋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集装箱内衬袋的自紧固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自紧固组件包括由刚性材料制成的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
如图1所示,第一组件1含有三个突起11,每个突起11分别由相互分离并彼此面对的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组成。每两个相邻的突起11之间设有一个枢轴销12。第一组件1的一侧设有含有挂钩孔的第一挂钩元件311,另一侧设有第一隧道式空腔321。第一组件1的外缘设有用于增强几何刚度的加强肋4。
如图2所示,第二组件2含有与三个突起11相对应的三个穿孔21,以及供所述枢轴销12插入的两个通孔22。第二组件2的一侧设有与第一挂钩元件312对应的含有挂钩孔的第二挂钩元件312,另一侧设有与第一隧道式空腔321相对应的第二隧道式空腔322。第二组件2的外缘设有用于增强几何刚度的加强肋4。
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扣合时,突起11的第一部分111与第二部分112受穿孔21直径的限制相互靠近,使两个部分都能穿过穿孔21。穿过后第一部分111与第二部分112相互分离并恢复原状,从而与穿孔21扣合。虽然突起优选由两部分组成,但是成一整体的突起,或者其他形式的突起也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只要能够与穿孔扣合即可。
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扣合后如图3所示。突起11插入穿孔21并与穿孔21扣合,使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相互扣紧并且不会发生旋转。虽然优选设有三对突起与穿孔,但是设有两对、四对或更多的突起与穿孔也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只要能够防止扣合后两组件发生转动即可。 
扣合后第一挂钩元件311与第二挂钩元件312共同形成挂钩元件31,可供挂钩等悬挂或保护装置插入其中。扣合后第一隧道式空腔321与第二隧道式空腔322共同形成隧道式空腔32,可供线、绳或其他类似组件等悬挂或保护装置穿入其中。虽然优选同时设有挂钩元件与隧道式空腔,但是仅设有挂钩元件,或者仅设有隧道式空腔,或者设有其他形式的连接件,都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只要能够与集装箱的悬挂或保护装置连接即可。
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的外缘还设有用于增强几何刚度的加强肋4。本实施例中自紧固组件的长度为10 cm,宽度为5 cm。
使用上述自紧固组件时,可以将集装箱内衬袋的一部分置于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之间,再将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相互扣紧,从而以两组件间压紧表面的压力将集装箱内衬袋固定,再通过挂钩元件31或隧道式空腔32与集装箱内的悬挂或保护装置连接,从而实现悬挂或保护装置与内衬袋的可靠连接。
如图4所示,上述自紧固组件与粘合贴片组合使用构成自紧固系统。上述自紧固系统在使用时将粘合贴片置于内衬袋的连接点上面,随后在粘合贴片上穿孔,最后将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通过贯穿的穿孔夹合在一起。自紧固组件可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置于内衬袋中需要连接悬挂或保护装置的位置,提供可靠的紧固连接。

Claims (10)

1. 一种集装箱内衬袋的自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含有至少两个突起(11)的第一组件(1),以及
含有与所述至少两个突起(11)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穿孔(21)的第二组件(2),
其中所述突起(11)能插入穿孔(21)并与穿孔(21)扣合,使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相互扣紧,
所述自紧固组件还包括与集装箱相连接的连接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组件(1)包括至少一个枢轴销(12),相应地第二组件(2)包括供所述枢轴销(12)插入的至少一个通孔(22)。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由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共同形成的挂钩元件(31)。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由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共同形成的隧道式空腔(32)。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的外缘设有用于增强几何刚度的加强肋(4)。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一个突起(11)都由相互分离并彼此面对的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组成。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由刚性材料制成。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紧固组件的长度为5~15 cm,宽度为3~7 cm。
9. 一种自紧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紧固组件和粘合贴片,所述自紧固组件包括:
含有至少两个突起(11)的第一组件(1),以及
含有与所述至少两个突起(11)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穿孔(21)的第二组件(2),
其中所述突起(11)能插入穿孔(21)并与穿孔(21)扣合,使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相互扣紧,
所述自紧固组件还包括与集装箱相连接的连接件。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紧固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组件(1)包括至少一个枢轴销(12),相应地第二组件包括供所述枢轴销(12)插入的至少一个通孔(22)。
CN201310081232.XA 2013-03-14 2013-03-14 集装箱内衬袋的自紧固组件 Pending CN1040448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81232.XA CN104044834A (zh) 2013-03-14 2013-03-14 集装箱内衬袋的自紧固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81232.XA CN104044834A (zh) 2013-03-14 2013-03-14 集装箱内衬袋的自紧固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4834A true CN104044834A (zh) 2014-09-17

Family

ID=51498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1232.XA Pending CN104044834A (zh) 2013-03-14 2013-03-14 集装箱内衬袋的自紧固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44834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141498A1 (en) * 1971-06-04 1973-01-26 Rigot Stalars & Vandesmet Composite bulk pack - with a flexible(polyethylene) liner in a rigid (polypropylene box for particulate materials
EP0229020A2 (en) * 1986-01-08 1987-07-15 Norsk Hydro A/S Container for transport and storage of bulk material
US6305845B1 (en) * 2000-02-07 2001-10-23 Grayling Industries, Inc. Lined bulk bag
CN1889860A (zh) * 2003-12-04 2007-01-03 豪尼制丝设备责任有限公司 烟草加工业用的容器
CN2863717Y (zh) * 2006-01-06 2007-01-31 黄鮀秀 集装箱内衬袋
CN201407253Y (zh) * 2009-04-30 2010-02-17 陈邦树 防水夹子
US20100308053A1 (en) * 2009-05-26 2010-12-09 International Paper Company Bulk container for liquid and semi-liquid fluid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141498A1 (en) * 1971-06-04 1973-01-26 Rigot Stalars & Vandesmet Composite bulk pack - with a flexible(polyethylene) liner in a rigid (polypropylene box for particulate materials
EP0229020A2 (en) * 1986-01-08 1987-07-15 Norsk Hydro A/S Container for transport and storage of bulk material
US6305845B1 (en) * 2000-02-07 2001-10-23 Grayling Industries, Inc. Lined bulk bag
CN1889860A (zh) * 2003-12-04 2007-01-03 豪尼制丝设备责任有限公司 烟草加工业用的容器
CN2863717Y (zh) * 2006-01-06 2007-01-31 黄鮀秀 集装箱内衬袋
CN201407253Y (zh) * 2009-04-30 2010-02-17 陈邦树 防水夹子
US20100308053A1 (en) * 2009-05-26 2010-12-09 International Paper Company Bulk container for liquid and semi-liquid flu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293683C2 (ru) Мягкий герметичный морской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жидкости
US20200156863A1 (en) Industrial bag lift loop assembly
EP0893363A1 (en) Inflatable dunnage bag
CN104787424A (zh)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盒及其应用
AU627824B2 (en) Overtape-sealed bag
US9952069B2 (en) Tipping indicator and packing box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803469B1 (ko) 외피에 삽입된 내피를 갖는 인서트 구조의 컨테이너백
US8272782B2 (en) Plastic film bag to increase load bearing capacity
CN104044834A (zh) 集装箱内衬袋的自紧固组件
BE1016534A5 (fr) Sangle et systeme de suspension pour une enveloppe de recipient de chargement de materiaux en vrac.
KR200455252Y1 (ko) 포대
KR101547563B1 (ko) 컨테이너백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815471A (zh) 一种口袋
WO2018095176A1 (zh) 快递包装箱
CN212501791U (zh) 一种阻燃防磨的塑料包装材料袋
CN212173059U (zh) 一种套内膜的编织袋
CN207030037U (zh) 集装箱内衬袋
JPH0263991A (ja) エアボート
KR20100011809U (ko) 포대
FI85257B (fi) Boejlig behaollare foer transport och lagring av massagods.
CN218594800U (zh) 一种折叠包装箱
CN203568161U (zh) 一种复合散装容器
CN212474655U (zh) 一种用于运输液体货物的集装箱
RU223624U1 (ru) Гибкий вагонный вкладыш с усиленным воротником
JP3149399U (ja) バルクバッ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