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38512A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38512A
CN104038512A CN201310068239.8A CN201310068239A CN104038512A CN 104038512 A CN104038512 A CN 104038512A CN 201310068239 A CN201310068239 A CN 201310068239A CN 104038512 A CN104038512 A CN 104038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user data
point
transfer resource
sign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82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秋林
谭巍
同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6823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38512A/zh
Publication of CN104038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85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简单网络中的第一终端与所述简单网络中的第二终端,通过协商信令协商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传输资源,所述协商信令为采用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数据传输协议传输的信令;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通过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用户数据。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简单网络中传输用户数据时,传输效率和可靠性都较高。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家庭用户拥有的智能终端日益增多,如电视机、智能机顶盒、个人计算机、手持电脑、手机等,将这些智能终端构建成智能化的家庭网络,可以促进各个智能终端间的内容自由共享。家庭网络大多采用简单网络连接方式,一个家庭内网络的路由器个数在1-5个之间,组网相对简单,网络稳定性也较好;随着电信运营商的宽带业务升级,家庭局域网内带宽亦随之提高,部分可达到1000Mbps;并且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发展,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逐渐多样化,且各OS上的应用开发都比较开放,对共享数据的个性化要求也逐渐提高。
现阶段家庭网络中各终端之间采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 protocol,简称HTTP)中的HTTP-GET方式和HTTP-POST方式进行传输用户数据。HTTP-GET和HTTP-POST都由一系列HTTP请求头组成,请求头定义了客户端从服务器请求的内容,而响应则是由一系列HTTP应答头和应答数据组成,如果请求成功则返回应答。HTTP-GET是客户端从服务器上获取数据,HTTP-POST是客户端向服务器传送数据。如图1所示,终端1和终端2上都布暑有服务器(WebServer)和浏览器(Browser)。终端1从终端2获取数据时,终端1上的Browser通过HTTP-GET从终端2上的WebServer获取数据,终端1向终端2传送数据时,终端1上的Browser通过HTTP-Post向终端2上的WebServer传送数据。相应地,终端2上的Browser通过HTTP-GET从终端1上的WebServer获取数据,终端2上的Browser通过HTTP-Post向终端1上的WebServer传送数据。
HTTP-GET和HTTP-POST使用的是HTTP协议,HTTP是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简称TCP)的一个应用协议。在TCP协议中,发送端发送的所有数据包需要接收端进行确认,发送端会重传每个没有经过接收端确认的数据包。TCP协议的确认重传机制较为复杂,传输可靠性较高,适用于组网结构较为复杂的大规模网络。然而,在组网简单且网络稳定性较好的家庭网络中,各终端之间使用TCP协议传输用户数据,会降低用户数据传输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用于提高简单网络中各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简单网络中的第一终端与所述简单网络中的第二终端,通过协商信令协商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传输资源,所述协商信令为采用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数据传输协议传输的信令;
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通过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用户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
所述第一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按顺序编号的用户数据包;
若所述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包丢失,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请求重发送所述用户数据包的请求信令,所述请求信令通过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数据传输协议传输;
所述第一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重新发送所述用户数据包。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
所述第一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携带有按顺序编号的用户数据包;
若根据所述用户数据包中的编号,确定没有接收到所述用户数据包的上一个用户数据包,采用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数据传输协议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请求重发所述上一个用户数据包的请求信令;
所述第一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上一个用户数据包。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位于简单网络中,所述装置包括:
信令传输模块,用于与所述简单网络中的第二终端,通过协商信令协商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传输资源,所述协商信令为采用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数据传输协议传输的信令;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与所述第二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通过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用户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还用于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按顺序编号的用户数据包;
所述信令传输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包丢失,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请求重发送所述用户数据包的请求信令,所述请求信令通过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数据传输协议传输;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还用于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重新发送所述用户数据包。
结合第二方面,或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还用于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携带有按顺序编号的用户数据包;
所述信令传输模块,还用于若根据所述用户数据包中的编号,确定没有接收到所述用户数据包的上一个用户数据包,采用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数据传输协议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请求重发所述上一个用户数据包的请求信令;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还用于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上一个用户数据包。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面向连接的双可靠传输协议传输用于协商传输资源的协商信令,在两个终端之间建立点对点的数据通道,然后采用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性传输协议在建立的数据通道上传输用户数据。虽然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的可靠性低,但是简单网络的结构简单且稳定性较好,在简单网络中采用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在点对点数据通道上传输用户数据时,丢包率极低,可靠性较高。由于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的传输机制简单,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在丢包时需要接收端确认丢包,没有丢包时不需要接收端确认,在简单网络中采用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用户数据时,传输效率较高。因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提高了简单网络中传输用户数据的传输效率,且可靠性也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简单网络中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主要适用于简单网络中用户数据传输。同一个局域网中同一个网段的多个设备组成的、不跨越任何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简称NAT)设备且传输速率在百兆以上的网络,称为简单网络。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
步骤21:简单网络中的第一终端与简单网络中的第二终端,通过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传输协议的信令,协商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传输资源。
简单网络中的两个终端,协商用于用户数据的传输资源时,采用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传输协议传输协商信令,传输协商信令的信令通道的可靠性高,因而,协商传输资源过程的可靠性较高。其中,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传输协议可以是TCP协议。传输资源可以是:第一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第二终端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在协商好传输资源后,两个终端之间就建立了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述数据通道可以是针对两个终端上的应用程序建立的数据通道。
举例来说,两个终端可以通过服务器协商传输资源,服务器可以是独立于两个终端的设备,也可以是位于两个终端中任何一个终端中的逻辑模块。两个终端协商传输资源的过程可以如下:第一终端通过服务器向第二终端发送包括所述传输资源的请求信令,第二终端接收到请求信令后,通过服务器向第一终端反馈上述请求信令的响应信令。此处的请求信念和响应信令均采用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性传输协议传输。两个终端也可以不通过服务器发送请求信令和响应信令,而是第一终端直接向第二终端发送请求信令,第二终端直接向第一终端发送请求信令的响应信令。
步骤22: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通过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用户数据。
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建立的数据通道是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两个终端在在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传输用户数据时,通过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用户数据。与向连接的双向可靠传输协议相比,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的传输机制较为简单,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不需要接收端进行接收确认。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可以是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 Protocol,简称UDP)。由于简单网络的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好,两个终端在已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采用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用户数据时,丢包率极小,可靠性较高。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面向连接的双可靠传输协议传输用于协商传输资源的协商信令,在两个终端之间建立点对点的数据通道,然后采用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性传输协议在建立的数据通道上传输用户数据。虽然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的可靠性低,但是简单网络的结构简单且稳定性较好,在简单网络中采用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在点对点数据通道上传输用户数据时,丢包率极低,可靠性较高。由于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的传输机制简单,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在丢包时需要接收端确认丢包,没有丢包时不需要接收端确认。在简单网络中采用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用户数据时,传输效率较高。因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提高了简单网络中传输用户数据的传输效率,且可靠性也较高。
进一步,所述第一终端作为用户数据包的发送端,向第二终端的发送用户数据的过程可以如下:所述第一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按顺序编号的用户数据包;若所述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包丢失,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请求重发送所述用户数据包的请求信令,所述请求信令通过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数据传输协议传输;所述第一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重新发送所述用户数据包。
所述第一终端作为用户数据包的接收端,第一终端的接收用户数据过程可以如下:所述第一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携带有按顺序编号的用户数据包。第二终端按包的编号顺序发送用户数据包,如果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用户数据包不连续,可以确定有用户数据包丢失,且丢失的用户数据包为第一终端当前接收到的用户数据包的上一个用户数据包。因此,若根据所述用户数据包中的编号,第一终端确定没有接收到所述用户数据包的上一个用户数据包,采用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数据传输协议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请求重发所述上一个用户数据包的请求信令;所述第一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上一个用户数据包。
通过上述用户数据的传输过程可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传输用户数据时,采用的是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通过包的编号确定是否需要重传用户数据包,因此,确认重传机制较为简单。在发送重传请求信令采用的是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传输协议,信令通道的可靠性较高,提高了重传请求信令的传输可靠性。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
步骤31:第一终端上的应用程序1,通过向服务器向第二终端上的应用程序2发送包括IP地址和端口号的TCP请求信令,
TCP请求信令包括的IP地址和端口号,是应用程序1与第二终端上的应用程序2传输用户数据时,应用程序1占用第一终端上的IP地址和端口号。
服务器可为所述简单网络中独立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第三终端,或,服务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终端中的逻辑模块或第二终端中的逻辑模块。
步骤32:第二终端上的应用程序2通过服务器将该TCP请求信令的响应信令反馈给第一终端上的应用程序1。
该TCP请求信令的响应信令包括应用程序2与应用程序1传输用户数据时,应用程序2占用第二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
应用程序1和应用程序2协商好传输用户数据的IP地址和端口号后,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建立了基于应用程序级别的数据通道。
在开始发送用户数据包之前,第一终端上的应用程序1对每个用户数据包进行编号,用户数据包的大小可以取以太网分组包的最大值,并缓冲2024个用户数据包。第一终端上的应用程序1通过协商好的IP地址和端口号,以UDP方式通过服务器开始向第二终端上的应用程序2发送按顺序编号的用户数据包。第二终端上的应用程序2以UDP方式接收来自应用程序1的用户数据包,根据接收到的用户数据包中的编号,确定接收到的用户数据包是否连续,如果不连续,确定当前接收到的用户数据包的上一个用户数据包丢失,采用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传输协议向应用程序1发送请求重发当前接收到的用户数据包的上一个用户数据包的信令。
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331:第一终端上的应用程序1在建立的数据通道上,通过UPD协议向第二终端上的应用程序2发送第1个用户数据包。应用程序2确认收到第1个用户数据包。
以此类推,应用程序1和应用程序2依次传输第2至第n个用户数据包。
步骤33n+1:第一终端上的应用程序1在建立的数据通道上,通过UPD协议向第二终端上的应用程序2发送第n+1个用户数据包。应用程序2确认收到第n+1个用户数据包。
步骤33n+2a:第二终端上的应用程序2确定接收到的用户数据包不连续,通过服务器向第一终端上的应用程序1发送请求重发第n个用户数据包的TCP信令。
步骤33n+2b:第一终端上的应用程序1在建立的数据通道上,通过UPD协议向第二终端上的应用程序2发送第n个用户数据包。应用程序2确认收到第n个用户数据包。
步骤34:第二终端上的应用程序2确定接收到应用程序1发送的所有数据包,释放本端占用的IP地址和端口号。
应用程序2释放的IP地址和端口号是,与应用程序1传输用户数据时,应用程序2占用第二终端上的IP地址和端口号。
步骤35:第二终端上的应用程序2,通过服务器向第一终端上的应用程序2发送请求释放IP地址和端口号的TCP信令。
步骤36:应用程序1释放与应用程序2传输用户数据时所占用的第一终端上的IP地址和端口号。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包括:信令传输模块41和数据传输模块42。
信令传输模块41,用于与所述简单网络中的第二终端,通过协商信令协商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传输资源,所述协商信令为采用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数据传输协议传输的信令。采用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数据传输协议可以是TCP协议。
数据传输模块42,用于与所述第二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通过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用户数据。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可以是UDP协议。
本发明采用面向连接的双可靠传输协议传输用于协商传输资源的协商信令,在两个终端之间建立点对点的数据通道,然后采用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性传输协议在建立的数据通道上传输用户数据。虽然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的可靠性低,但是简单网络的结构简单且稳定性较好,在通过面向连接的双可靠传输协议建立的点对点数据通道上,传输用户数据时,丢包率极低,可靠性较高。由于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的传输机制简单,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不需要接收端进行接收确认。在简单网络中采用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用户数据时,传输效率较高。因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简单网络中传输用户数据时,传输效率和可靠性都较高。
图4中所示的装置作为发送方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时,上述各模块的功能如下:
资源协商过程中各模块的功能:
信令传输模块41,还用于通过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包括所述传输资源的请求信令,所述请求信令通过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传输协议传输,所述服务器为所述简单网络中独立于所述装置和第二终端的第三终端,或。设置于所述装置或第二终端中的逻辑模块。
信令传输模块41,还用于通过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反馈的所述请求信令的响应信令。
用户数据传输过程中各模块的功能:
数据传输模块42,还用于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按顺序编号的用户数据包;
信令传输模块41,还用于若所述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包丢失,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请求重发送所述用户数据包的请求信令,所述请求信令通过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数据传输协议传输;
数据传输模块42,还用于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重新发送所述用户数据包。
数据传输模块42还可控制用户数据的发送速率,根据带宽自适应调整发送速率。
图4中所示的装置作为接收方接收第二终端的数据时,各模块的功能的如下:
资源协商过程中各模块的功能:
信令传输模块41,还用于通过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包括所述传输资源的请求信令,所述请求信令通过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传输协议传输,所述服务器为所述简单网络中独立于所述装置和第二终端的第三终端,或。为设置于所述装置或第二终端中的逻辑模块。
信令传输模块41,还用于通过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第二终端反馈所述请求信令的响应信令。
用户数据传输过程中各模块的功能: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42,还用于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携带有按顺序编号的用户数据包;
所述信令传输模块41,还用于若根据所述用户数据包中的编号,确定没有接收到所述用户数据包的上一个用户数据包,采用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数据传输协议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请求重发所述上一个用户数据包的请求信令;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42,还用于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上一个用户数据包。
通过上述用户数据的传输过程可知,传输用户数据时,采用的是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通过包的编号确定是否需要重传用户数据包,因此,确认重传机制较为简单。在发送重传请求信令采用的是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传输协议,信令通道的可靠性较高,提高了重传请求信令的传输可靠性。
图4所示的装置作为发送方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时,图4所示的装置还可第一释放模块。资源释放过程中各模块的功能:
所述信令传输模块41,还用于通过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用户数据之后,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请求释放所述传输资源的信令;
所述第一释放模块,还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请求释放所述传输资源的信令后,释放本端占用的用于传输所述用户数据的传输资源。
图4所示的装置作为接收方接收第二终端的数据时,图4所示的装置还可第二释放模块。资源释放过程中各模块的功能:
所述第二释放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每个用户数据包中的编号确定传输所述第二终端传输用户数据结束后,释放本端占用的用于传输所述用户数据的传输资源;
所述信令传输模块41,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请求释放第二终端占用的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传输资源的信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简单网络中的第一终端与所述简单网络中的第二终端,通过协商信令协商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传输资源,所述协商信令为采用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数据传输协议传输的信令;
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通过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用户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通过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用户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按顺序编号的用户数据包;
若所述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包丢失,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请求重发送所述用户数据包的请求信令,所述请求信令通过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数据传输协议传输;
所述第一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重新发送所述用户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通过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用户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携带有按顺序编号的用户数据包;
若根据所述用户数据包中的编号,确定没有接收到所述用户数据包的上一个用户数据包,采用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数据传输协议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请求重发所述上一个用户数据包的请求信令;
所述第一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上一个用户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通过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用户数据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请求释放所述传输资源的信令后,释放所述传输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通过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用户数据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每个用户数据包中的编号确定传输所述第二终端传输用户数据结束后,所述第一终端释放本端占用的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传输资源;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请求释放第二终端占用的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传输资源的信令。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简单网络中的第一终端与所述简单网络中的第二终端通过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数据传输协议的信令,协商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传输资源,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包括所述传输资源的请求信令,所述请求信令通过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传输协议传输,所述服务器为所述简单网络中独立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第三终端,或,为设置于所述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中的逻辑模块;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反馈的所述请求信令的响应信令。
7.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位于简单网络中,所述装置包括:
信令传输模块,用于与所述简单网络中的第二终端,通过协商信令协商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传输资源,所述协商信令为采用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数据传输协议传输的信令;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与所述第二终端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通过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用户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还用于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按顺序编号的用户数据包;
所述信令传输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包丢失,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请求重发送所述用户数据包的请求信令,所述请求信令通过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数据传输协议传输;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还用于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向所述第二终端重新发送所述用户数据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还用于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携带有按顺序编号的用户数据包;
所述信令传输模块,还用于若根据所述用户数据包中的编号,确定没有接收到所述用户数据包的上一个用户数据包,采用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数据传输协议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请求重发所述上一个用户数据包的请求信令;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还用于在利用所述传输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数据通道上,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上一个用户数据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释放模块;
所述信令传输模块,还用于通过面向用户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用户数据之后,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请求释放所述传输资源的信令;
所述第一释放模块,还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请求释放所述传输资源的信令后,释放本端占用的用于传输所述用户数据的传输资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释放模块;
所述第二释放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每个用户数据包中的编号确定传输所述第二终端传输用户数据结束后,释放本端占用的用于传输所述用户数据的传输资源;
所述信令传输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请求释放第二终端占用的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传输资源的信令。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令传输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包括所述传输资源的请求信令,所述请求信令通过面向连接的双向可靠传输协议传输,所述服务器为所述简单网络中独立于所述装置和第二终端的第三终端,或。为设置于所述装置或第二终端中的逻辑模块;
所述信令传输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反馈的所述请求信令的响应信令。
CN201310068239.8A 2013-03-04 2013-03-04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40385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8239.8A CN104038512A (zh) 2013-03-04 2013-03-04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8239.8A CN104038512A (zh) 2013-03-04 2013-03-04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8512A true CN104038512A (zh) 2014-09-10

Family

ID=51469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8239.8A Pending CN104038512A (zh) 2013-03-04 2013-03-04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3851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0979A (zh) * 2019-08-09 202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5294A (zh) * 2003-11-19 2004-11-1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媒体流传输和网络测量的实时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CN1881916A (zh) * 2005-06-17 2006-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在通信设备间实现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US20090034416A1 (en) * 2007-07-30 2009-02-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data packets in a tunnel, corresponding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storage means and tunnel end-point
CN102204182A (zh) * 2010-12-29 2011-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2088906A1 (zh) * 2010-12-28 2012-07-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终端互通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5294A (zh) * 2003-11-19 2004-11-1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媒体流传输和网络测量的实时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CN1881916A (zh) * 2005-06-17 2006-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在通信设备间实现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US20090034416A1 (en) * 2007-07-30 2009-02-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data packets in a tunnel, corresponding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storage means and tunnel end-point
WO2012088906A1 (zh) * 2010-12-28 2012-07-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终端互通的方法及系统
CN102204182A (zh) * 2010-12-29 2011-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0979A (zh) * 2019-08-09 202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2350979B (zh) * 2019-08-09 2023-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31163B2 (en) Efficient centralized resource and schedule management in time slotted channel hopping networks
CN102577268B (zh) 基于mac报头类型信息传送mac pdu的设备和方法
EP1107540B1 (en)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843654B2 (en) Data packet transfer over wide area network in fast and reliable manner
CN107104936A (zh) 建立全双工双向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06209915A (zh) 一种实时流媒体无线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WO200613365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8984158B2 (en)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9413797B2 (en)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9417548B (zh) 封装媒体流量在基于数据报的传输层上的高效传输
GB2519491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creasing data flow transmission
US9787770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HTTP
Karamitsios et al. Efficient IoT data aggregation for connected health applications
CN111092854A (zh) 用于通过受约束网络的数据传输的简单通信协议
CN104993979A (zh) 网络连接监测方法、终端设备及通信系统
EP3038312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proxy equipment
CN104168273A (zh) 一种瘦ap模式下实现tcp代理的方法及系统
WO2013152614A1 (zh) 一种基于应用层数据的网络接入系统和方法
KR20200016982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과 시스템, 및 장치
CN100464547C (zh) 一种实现不同通信协议设备间信息传输的方法
US11240138B2 (en) Management of network connections
CN104038512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3905331A (zh) 一种实时媒体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794715A (zh) 一种虚拟点对点网络数据发送、接收、应答方法及其系统
JP4805072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