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50979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50979A
CN112350979A CN201910735576.5A CN201910735576A CN112350979A CN 112350979 A CN112350979 A CN 112350979A CN 201910735576 A CN201910735576 A CN 201910735576A CN 112350979 A CN112350979 A CN 112350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transmitted
key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355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50979B (zh
Inventor
王冠
李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3557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509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50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0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50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09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通过网络连接,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待传输数据中的关键数据及非关键数据,其中,所述关键数据是传输过程中对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所述非关键数据是在传输过程中,对可靠性要求低的数据;将所述关键数据通过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可靠传输通道传输,将所述非关键数据通过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的不可靠传输通道传输,其中,所述可靠通道为使用可靠传输协议传输数据的通道,所述不可靠通道为使用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数据的通道。上述方案能够在保证传输质量的情况下,提高传输通道的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网络连接的设备之间的传输通道可以包括可信传输通道以及不可信传输通道。其中,可靠传输通道是通过在设备中的第一套接字(socket)中指定传输协议为可靠传输协议实现的,例如,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等等。不可靠传输通道是通过在瘦客户端或者服务器中的第二socket中指定传输协议为不可靠传输协议实现的,例如,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 protocol,UDP)等等。可信传输通道的传输可靠性较高、丢包率比较低,但是,传输的速度比较慢,不可信传输通道的传输可靠性比较低、丢包率比较高,但是,传输的速度比较快。
如图1所示,设备和设备之间在同一时刻采用一种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在网络条件较好的场景下(例如,传输时延比较小,丢包率比较低以及抖动比较小的场景),设备和设备之间可以选择可靠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在网络条件较差的场景下(例如,传输时延比较大,丢包率比较高以及抖动比较大等等时,网络条件较差),则需要切换至不可靠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但是,在网络条件不稳定的场景下,不停地动态切换可信传输通道以及不可信传输通道,会带来额外的开销,降低传输通道的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装置,能够在保证传输质量的情况下,提高传输通道的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通过网络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待传输数据中的关键数据及非关键数据,其中,所述关键数据是传输过程中对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所述非关键数据是在传输过程中,对可靠性要求低的数据;
将所述关键数据通过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可靠传输通道传输,将所述非关键数据通过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的不可靠传输通道传输,其中,所述可靠通道为使用可靠传输协议传输数据的通道,所述不可靠通道为使用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数据的通道。
上述方案中,通过对传输数据划分为关键数据以及非关键数据,将所述关键数据通过可靠传输通道进行传输,将所述非关键数据通过不可靠传输通道进行传输,从而保证关键数据能够可靠进行传输,非关键数据允许适当地丢失数据,从而在保证数据的传输质量的情况下,提高传输通道的性能。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待传输数据中的关键数据及非关键数据包括:
当所述待传输数据为混合数据时,将所述混合数据分离为基础数据及增强数据;
确定所述基础数据为所述关键数据,确定所述增强数据为所述非关键数据。
上述方案中,可以将混合数据分离成基础数据和增强数据,并将基础数据作为关键数据,增强数据作为非关键数据,从而保证混合数据的基础数据通过可靠传输通道进行传输,不会发生丢包,增强数据通过不可靠传输通道进行传输,允许丢包,从而保证混合数据的传输质量的情况下,提高了混合数据的传输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将所述混合数据分离为基础数据及增强数据包括:
根据网络条件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的分配比例,其中,所述网络条件越好,所述分配比例越大;
根据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的分配比例将所述混合数据分离为所述基础数据以及所述增强数据。
上述方案中,可以根据网络条件确定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的分配比例,在网络条件好的时候,增加所述基础数据所占的比例,从而提高混合数据的传输质量,在网络条件差的时候,减少所述基础数据所占的比例,从而提高混合数据的传输速度。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原始数据,并将所述原始数据划分为多个待传输数据,其中,所述多个待传输数据中的每个待传输数据中的增强数据的数据量均小于最大传输单元。
上述方案中,将所述原始数据划分为多个待传输数据,其中,所述多个待传输数据中的每个待传输数据中的增强数据的数据量均小于最大传输单元,从而能够保证不同的传输数据的增强数据均是独立的,所以,当其中一个传输数据的增强数据发生丢包现象时,其他的传输数据的增强数据依然可以不受到影响。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待传输数据中的关键数据包括:
当所述待传输数据为重要数据时,确定所述重要数据为所述关键数据,其中,所述重要数据包括控制指令以及文字图像,所述控制指令为是控制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信令,所述文字图像为颜色单一且纹理丰富的图像。
上述方案中,可以确保重要数据均通过可靠传输通道进行传输,从而保证了重要数据的传输可靠性。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关键数据和所述非关键数据均为人为指定的。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通过网络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可靠传输通道传输接收关键数据,其中,所述可靠通道为使用可靠传输协议传输数据的通道,所述关键数据是传输过程中对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
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不可靠传输通道传输接收非关键数据,其中,所述不可靠通道为使用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数据的通道,所述非关键数据是在传输过程中对可靠性要求低的数据;
在所述关键数据为混合数据的基础数据,所述非关键数据为混合数据的增强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进行组合,从而还原所述混合数据。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关键数据和所述非关键数据均为人为指定的。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通过网络连接,所述设备包括:确定模块以及传输模块,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传输数据中的关键数据及非关键数据,其中,所述关键数据是传输过程中对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所述非关键数据是在传输过程中,对可靠性要求低的数据;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关键数据通过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可靠传输通道传输,将所述非关键数据通过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的不可靠传输通道传输,其中,所述可靠通道为使用可靠传输协议传输数据的通道,所述不可靠通道为使用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数据的通道。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待传输数据为混合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混合数据分离为基础数据及增强数据;确定所述基础数据为所述关键数据,确定所述增强数据为所述非关键数据。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网络条件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的分配比例,其中,所述网络条件越好,所述分配比例越大;根据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的分配比例将所述混合数据分离为所述基础数据以及所述增强数据。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原始数据,并将所述原始数据划分为多个待传输数据,其中,所述多个待传输数据中的每个待传输数据中的增强数据的数据量均小于最大传输单元。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待传输数据为重要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重要数据为所述关键数据,其中,所述重要数据包括控制指令以及文字图像,所述控制指令为是控制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信令,所述文字图像为颜色单一且纹理丰富的图像。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通过网络连接,所述设备包括接收模块以及合成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可靠传输通道传输接收关键数据,其中,所述可靠通道为使用可靠传输协议传输数据的通道,所述关键数据是传输过程中对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以及,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不可靠传输通道传输接收非关键数据,其中,所述不可靠通道为使用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数据的通道,所述非关键数据是在传输过程中对可靠性要求低的数据;
所述合成模块用于在所述关键数据为混合数据的基础数据,所述非关键数据为混合数据的增强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进行组合,从而还原所述混合数据。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关键数据和所述非关键数据均为人为指定的。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第一设备以及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可以进行通信,所述第一设备可以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设备可以执行如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或者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时,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或者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将被执行。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通过网络连接,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其中的所述可执行程序指令,以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各数据传输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涉及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涉及的一种自然图像包括基础数据和增强数据的示意图;
图5A是本申请涉及的一种只包括基础数据的自然图像的显示效果示意图;
图5B是本申请涉及的一种包括基础数据和增强数据的自然图像的显示效果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涉及的一种动态图像包括基础数据和增强数据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音频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和增强数据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瘦客户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传输系统包括第一设备110以及第二设备120,其中,第一接入设备110和第二接入设备120之间通过网络连接。
第一设备110可以是终端设备,例如,智能显示器、智能终端、平板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等。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10可以是瘦客户端(thin client或者lean client)。瘦客户端可以是基本无需应用程序的计算哑终端,其只有输入输出字符的功能,没有处理器或硬盘,需要将其鼠标、键盘等输入传送到服务器处理,服务器再把处理结果回传至瘦客户端显示。因此,瘦客户端与服务器的通信中只传送必要的通信数据。
第二设备120可以是实体设备也可以是虚拟设备。当第二设备120是实体设备时,第二设备120可以具有处理器、硬盘、内存、网卡以及系统总线等等,能够提供与第一接入设备110进行网络通信的能力。当第二设备120是虚拟设备时,第二设备120可以通过软件模拟具有完整硬件系统功能的、运行在一个完全隔离环境中计算设备,从而提供与第一接入设备110进行网络通信的能力。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10可以是服务器,服务器作为数据中心,安装了大量应用程序,能够实现远程桌面的统一管理,向瘦客户端提供虚拟化桌面。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比通用的计算机架构,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更高。
第一设备11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存在可靠传输通道以及不可靠传输通道,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涉及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本应用场景涉及桌面云场景,桌面云的场景下,第一设备210可以是瘦客户端,第二设备220可以是服务器。服务器上创建了若干个虚拟机,虚拟机里安装了桌面云软件以及各种应用程序。用户可通过瘦客户端访问服务器虚拟机中的应用程序及整个桌面。在用户使用桌面云的过程中,服务器和瘦客户端之间会传输各种各样的数据,比如文件,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等。服务器和虚拟机之间通过远程桌面协议实现数据传输,其中,服务器和虚拟机之间的可靠传输通道采用基于可信网络传输协议的远程桌面协议,例如,基于TCP的是独立计算体系结构(IndependentComputing Architecture,ICA)以及华为桌面协议(Huawei Desktop Protocol,HDP))等等;服务器和虚拟机之间的不可靠传输通道采用基于不可信网络传输协议的远程桌面协议,例如,基于UDP的PC-over-IP(PCoIP)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了一种基于图2所示的系统结构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将待传输的数据分为关键数据和非关键数据,将关键数据通过可靠传输通过传输,将非关键数据通过非可靠传输通道传输,这样在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同时,可以保证重要数据的可靠传输。
下面先对本申请数据传输方法涉及的关键数据、非关键数据以及混合数据等等概念进行详细的介绍。为了简便起见,下文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均以服务器向瘦客户端传输数据为例进行说明,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是瘦客户端向服务器传输数据,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混合数据是包括基础数据和增强数据的数据。常见的混合数据包括自然图像、动态图像以及音频数据等等。其中,自然图像是颜色比较复杂的图像,例如,旅行拍摄的照片等等。动态图像是频繁变化的图像,例如,视频直播等等。音频数据是承载声音的数据,例如,音乐文件等等。混合数据中的基础数据可以是自然图像的基础数据、动态图像的基础数据、音频数据的基础数据等等。混合数据的增强数据可以是自然图像的增强数据、动态图像的增强数据、音频数据的增强数据等等。其中,自然图像中的基础数据能够反映自然图像的轮廓,自然图像的增强数据能够反映自然图像中的细节。动态图像的基础数据能够反映动态图像的轮廓,动态图像的增强数据能够反映动态图像的细节。音频数据的基础数据能够反映音频的非细节,音频数据的增强数据能够反映音频的细节。
关键数据是传输过程中对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也就是说,对于关键数据,即使牺牲性能(例如,传输速度)也要保证数据可靠地进行传输。关键数据可以包括重要数据以及混合数据中的基础数据等等。其中,重要数据可以包括控制指令以及文字图像等等。控制指令可以是控制瘦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信令,例如,握手信令等等。文字图像可以是颜色单一且纹理丰富的图像,例如,word文档等等。混合数据中的基础数据也就是上文中提及的自然图像的基础数据、动态图像的基础数据、音频数据的基础数据等等。
非关键数据是传输过程中对可靠性要求低的数据,也就是说,对于非关键数据,性能(例如,传输速度)优先,允许适当地丢失数据。非关键数据可以包括混合数据中的增强数据等等。混合数据中的增强数据也就是上文中提及的自然图像的增强数据、动态图像的增强数据、音频数据的增强数据等等。
可以理解,关键数据和非关键数据也可以是自定义的,例如,用户可以自定义某个音乐文件为关键数据,此时,该音乐文件对应的音频数据中无论是基础数据还是增强数据,都被设置为关键数据。上述混合数据、关键数据以及非关键数据的举例仅仅是作为示例,不应构成具体的限定。
下面将分别详细介绍自然图像、动态图像以及音频数据中的基础数据和增强数据的确定方法。
如图4所示,对于自然图像来说,对自然图像I采用渐进式联合图像专家小组(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JPEG)压缩技术进行压缩,可以得到自然图像I的M层压缩数据。其中,从第1层压缩数据至第M层压缩数据依次为自然图像I从低频至高频的压缩数据,层数越低的压缩数据,越能反映自然图像I的基本轮廓,层数越高的压缩数据,越能反映自然图像I的细节信息。举个例子说明,当只接收到第1层至第N层压缩数据时,自然图像I解压后的显示效果如图5A所示,只能够显示出自然图像I的大概轮廓,但是,自然图像I的细节部分并不清晰。当再接收到第N+1层压缩数据至第M层压缩数据(也就是第1层压缩数据至第M层压缩数据均被接收到)时,自然图像I的显示效果如图5B所示,不仅能够显示出自然图像I的大概轮廓,还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自然图像I的细节部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第1层压缩数据至第N层压缩数据定义为自然图像I的基础数据,可以将第N+1层压缩数据至第M层压缩数据定义为自然图像I的增强数据,其中,N和M均为正整数,0<N≤M。应理解,N可以是根据网络条件进行设置的,当网络条件较好的时候,N的数值可以设置得比较大,从而增加增强数据的数据量,进而提高自然图像I的清晰度,当网络条件较差的时候,N的数值可以设置得比较小,从而减少增强数据的数据量,进而提高自然图像I的传输速度。
如图6所示,对于动态图像来说,对动态图像V采用可伸缩视频编码(ScalableVideo Coding,SVC)压缩技术进行压缩,可以得到动态图像V的T层码流。其中,从第1层码流至第T层码流依次为动态图像V从低频至高频的码流,层数越低的码流,越能反映动态图像V的基础数据,层数越高的码流,越能反映动态图像V的细节信息。举个例子说明,当只接收到第1层码流至第S层码流时,动态图像V解压后的显示效果为低帧率、低分辨率以及低质量的版本,当再接收到第S+1层码流至第T层码流(也就是第1层码流至第T层码流均被接收到)时,动态图像V解压后的显示效果为高帧率、高分辨率以及高质量的版本。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第1层码流至第S层码流定义为动态图像V的基础数据,可以将第S+1层码流至第T层码流定义为动态图像V的增强数据,其中,S和T均为正整数,0<S≤T。应理解,S可以是根据网络条件进行设置的,当网络条件较好的时候,S的数值可以设置得比较大,从而增加增强数据的数据量,进而提高动态图像V的清晰度,当网络条件较差的时候,S的数值可以设置得比较小,从而减少增强数据的数据量,进而提高动态图像V的传输速度。
如图7所示,对于音频数据来说,对音频数据V采用Mpeg-4可缩放无损编码(Scalable to Lossless Coding,SLS)压缩技术进行压缩,可以得到音频数据V的Q层码流。其中,从第1层码流至第Q层码流依次为音频数据V从低频至高频的码流,层数越低的码流,越能反映音频数据V的基础数据,层数越高的码流,越能反映音频数据V的细节信息。举个例子说明,当只接收到第1层码流至第P层码流时,音频数据V解压后的显示效果为低帧率、低分辨率以及低质量的版本,当再接收到第1层码流至第Q层码流(也就是第1层码流至第Q层码流均被接收到)时,音频数据V解压后的显示效果为高帧率、高分辨率以及高质量的版本。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第1层码流至第P层码流定义为音频数据S的关键数据,可以将第P+1层码流至第Q层码流定义为音频数据V的基础数据,其中,P、Q均为正整数,0<P≤Q。应理解,P可以是根据网络条件进行设置的,当网络条件较好的时候,P的数值可以设置得比较大,从而增加增强数据的数据量,进而提高音频数据V的清晰度,当网络条件较差的时候,P的数值可以设置得比较小,从而减少增强数据的数据量,进而提高音频数据V的传输速度。
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S101:获取原始数据。
在本申请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原始数据可以是从缓存中,例如,网卡的队列中获取得到的,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S102:确定所述原始数据的类型。其中,所述类型包括重要数据以及混合数据等等。
在本申请具体的实施例中,瘦客户端或者服务器确定所述原始数据的类型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在第一种方式中,瘦客户端或者服务器根据所述原始数据的格式确定所述原始的类型。例如,在原始的格式为文档的格式,例如,word、pdf等等时,瘦客户端或者服务器可以确定原始的类型为重要数据;在原始的格式为自然图像的格式,例如,JPEG、BMP等等时,可以确定原始的类型为混合数据;在原始的格式为动态图像的格式,例如,AVI、RM、RMVB时,可以确定原始的类型为混合数据;在原始的格式为音频数据的格式,例如,MP3、WMA等等时,可以确定原始的类型为混合数据。
在第二种方式中,瘦客户端或者服务器根据所述原始的来源确定所述原始的类型。例如,在所述原始的来源为从控制信令中获取得到时,可以确定所述原始为重要数据;在所述原始的来源是从视频卡中获取得到的,可以确定所述原始为混合数据,当所述原始的数据的来源是从音频卡中获取得到的,可以确定所述原始为混合数据。
在第三种方式中,瘦客户端或者服务器根据所述原始的数据特征确定所述原始的类型。例如,在所述原始的数据特征为颜色单一并且纹理丰富时,确定所述原始的类型为重要数据;在所述原始的数据特征为颜色丰富时,确定所述原始的类型为混合数据;在所述原始的数据特征为在固定区域发生频繁变化时,确定所述原始的类型为混合数据。
S103:在原始数据的类型为重要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重要数据为关键数据,并进入步骤S106。
S104:在原始数据的类型为混合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原始数据划分压缩为多个待传输数据,其中,所述多个待传输数据中的每个待传输数据的增强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MTU)。
在本申请具体的实施例中,MTU用于限制能传输的数据的大小,是一次传输中数据的最大长度。也就是说,如果数据的长度超过了MTU,那么就要对数据包进行分片(fragmentation)操作,使每一片的长度都小于或等于MTU。具体以以太网的MTU为例,MTU通常为1500字节,一般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首部为20字节,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首部为8字节,数据的净荷(payload)部分预留是1500-20-8=1472字节。当发送的数据大于MTU(例如,1472字节)的时候,服务器需要将数据分成多片数据,并使得每一片数据都小于MTU。客户端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数据之后,将多片数据进行重组,从而还原数据。但是,当其中一片数据或者多片数据在传送中丢失时,客户端便无法重组数据,将丢弃整个数据。
在本申请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待传输数据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划分压缩后得到的。具体地,假设原始数据为像素是1028*1028的自然图像,那么,可以划分为256个64x64的图像块,该256个图像块即为256个待传输数据。
在不对原始数据进行划分的情况下,假设原始数据为1028*1028的图像,关键数据和非关键数据各占50%。如果不对图像进行划分,而是直接进行压缩,则得到的压缩后的图像大小为1028*1028*0.7=739.7k(假设压缩率为30%),基础数据和增强数据的数据量均为369.85k。增强数据的数据量大于MTU,因此,需要对增强数据进行分片。因为增强数据都是同时压缩得到的,当增强数据的一片数据丢失时,则无法对增强数据进行重组,也没法对增强数据进行解压缩。
在对原始数据进行划分的情况下,假设原始数据为1028*1028的图像,关键数据和非关键数据各占50%。将整张图像拆分为256个64x64的图像块分别进行压缩。将256个64x64的图像块经过压缩后,则得到的压缩后的图像块的大小为64*64*0.7=2.8k(假设压缩率为30%),基础数据和增强数据的数据量均为1.4k,而MTU为1500字节,所以,可以满足增强数据小于MTU。由于不同的传输数据均是独立的图像块压缩得到的,所以,当其中一个图像块的增强数据发生丢包现象时,其他的图像块的增强数据依然可以独立进行解压缩。
S105:根据预设的基础数据和增强数据的分配比例将所述混合数据划分为基础数据以及增强数据,并确定所述基础数据为关键数据,所述增强数据为非关键数据。
在本申请具体的实施例中,将所述混合数据划分为基础数据以及增强数据的方式可以参考图4至图7以及相关描述,此处不再展开描述。
S106:将所述关键数据通过可靠传输通道进行传输,将所述非关键数据通过不可靠传输通道进行传输。
在本申请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瘦客户端或者服务器发现需要传输所述关键数据时,瘦客户端或者服务器调用可靠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在瘦客户端或者服务器发现需要传输所述非关键数据时,瘦客户端或者服务器调用不可靠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S107:根据网络条件重新确定所述多个待传输数据中的每个待传输数据的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之间的分配比例,并返回步骤S105。
在本申请具体的实施例中,当网络条件较好时,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之间的分配比例可以设定得较大,当网络条件较差时,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之间的分配比例可以设置得较小。
在本申请具体的实施例中,网络条件可以根据关键数据的重传率进行确定。其中,重传率越高,时延越大,用户的体验越差,重传率越低,时延越小,用户的体验越好。例如,当重传率小于2%时,用户体检较好,当重传率大于2%小于%3时,用户体验尚可,当重传率大于3%时,用户体验较差。因此,重传率较低,可以确定网络条件较好,重传率较高,可以确定网络条件较差。
在本申请具体的实施例中,关键数据的重传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确定: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分别统计需要重传的关键数据的数据包总量,以及,关键数据的数据包总量,并将需要重传的关键数据的数据包总量除以关键数据的数据包总量,就可以得到重传率。其中,需要重传的关键数据的数据包总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统计:在关键数据通过可靠信道进行传输时,关键数据的每个数据包都有唯一标识。客户端将具有唯一标识的数据包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在接收到数据包之后会回复一个带有标识的确认包给客户端,当客户端收到这个确认包时,就知道服务器已经收到了数据包,如果超过一段时间客户端还没有收到确认包,则客户端认为此数据包已经丢失,进而确定需要对数据包进行重传并进行统计。
在本申请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之间的分配比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确定。当关键数据的重传率大于3%且分配比例大于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之间的分配比例的下限值(比如50%)时,说明时延比较大并且基础数据所占的比例还存在下调的空间,因此,可以通过降低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之间的分配比例进而减少关键数据所占的比例,从而减少时延,提高用户体验;当关键数据的重传率小于2%且分配比例大于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之间的分配比例的上限值(比如95%)时,说明时延比较小并且基础数据所占的比例还存在上调的空间,因此,可以通过提高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之间的分配比例进而增加关键数据所占的比例,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质量。当关键数据的重传率大于2%小于3%时,说明时延尚可,可以不改变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之间的分配比例。
在本申请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之间的分配比例可以通过步进的方式进行提高或者减少。例如,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之间的分配比例可以通过A=A-u1来更新分配比例的值,其中,A为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之间的分配比例,u1为减小更新率。结合图4所示的例子来说,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之间的分配比例可以是所述基础数据的层数与所述增强数据之比。例如,假设调整前所述基础数据为第1层至第N层的压缩数据,所述增强数据为第N+1层至第M层的压缩数据,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之间的分配比例为N/(M-N)。u1可以是1层压缩数据、2层压缩数据或者更多。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之间的分配比例可以通过A=A+u2来更新分配比例的值,其中,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之间的A为分配比例,u2为增大更新率。u2可以是1层压缩数据、2层压缩数据或者更多。为了能够适应多变的网络环境,可以使得增大更新率u2小于减小更新率u1,从而达到快增慢减的效果。结合图4所示的例子来说,假设调整前所述基础数据为第1层至第N层的压缩数据,所述增强数据为第N+1层至第M层的压缩数据,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之间的分配比例为N/(M-N)。当重传率大于3%且分配比例大于50%时,可以令u1为1层压缩数据,则所述基础数据调整为第1层至第N+1层数据,所述增强数据调整为第N+2层数据至第M层数据,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之间的分配比例为(N-1)/(M-N+1);当重传率小于2%且分配比例小于95%时,可以令u2为2层压缩数据,则所述基础数据调整为第1层至第N-2层数据,所述增强数据调整为第N-1层数据至第M层数据,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之间的分配比例为(N-2)/(M-N+2)。
应理解,所述关键数据和所述非关键数据还可以是人为设定的。例如,可以人为设定某段对话语音对应的音频数据为关键数据,可以设定某张自然图像或者动态图像为关键数据,也可以设定某张文字图像为非关键数据。应理解,音频数据被指定为关键数据时,则该音频数据中的基础数据和增强数据都会被设置为关键数据,同理,自然图像和动态图像也是如此。
上述方案中,通过对传输数据划分为关键数据以及非关键数据,将所述关键数据通过可靠传输通道进行传输,将所述非关键数据通过不可靠传输通道进行传输,从而保证关键数据能够可靠进行传输,非关键数据允许适当地丢失数据,从而在保证数据的传输质量的同时,提高传输通道的性能。
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S201: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可靠传输通道传输接收关键数据。
在本申请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可靠传输通道以及关键数据的定义均可参考上文,此处不再展开描述。
S202: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不可靠传输通道传输接收非关键数据。
在本申请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可靠传输通道以及关键数据的定义均可参考上文,此处不再展开描述。
S203:在所述关键数据为混合数据的基础数据,所述非关键数据为混合数据的增强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进行组合,从而还原所述混合数据。
以图3所示的例子为例,假设关键数据为自然图像中的第1层至第N层的压缩数据,非关键数据为自然图像中的第N+1层至第M层的压缩数据,将接收到的自然图像中的第1层至第N层和接收到的自然图像中的第N+1层至第M层按顺序进行组合,就可以还原所述混合数据。
下面将以大小为1028*1028的自然图像为例,分别说明自然图像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处理过程。
在第一设备端中:
假设自然图像I按空间顺序被分成256个大小为64*64个图像块I1,I2,…,I256,该图像块I1,I2,…,I256即分别为传输数据1、传输数据2,…,传输数据256。
图像块I1作为传输数据1,被分离为基础数据U1以及增强数据V1,将基础数据U1设置为关键数据,并通过可靠传输通道进行传输,增强数据V1设置为非关键数据,并通过不可靠传输通道进行传输。
图像块I2作为传输数据2,被分离为基础数据U2以及增强数据V2,将基础数据U2设置为关键数据,并通过可靠传输通道进行传输,增强数据V2设置为非关键数据,并通过不可靠传输通道进行传输。
……;
图像块I256作为传输数据256,被分离为基础数据U256以及增强数据V256,将基础数据U256设置为关键数据,并通过可靠传输通道进行传输,增强数据V256设置为非关键数据,并通过不可靠传输通道进行传输。
假设在传输过程中,图像块I1的增强数据V1和图像块I22的增强数据V22发生了丢包现象。
在第二设备端中:
从可靠传输通道接收到作为关键数据的基础数据U1,但是,图像块I1的增强数据V1已经丢失,因此,没法从不可靠传输通道接收到作为非关键数据的增强数据V1,保留基础数据U1
从可靠传输通道接收到作为关键数据的基础数据U2,从不可靠传输通道接收到作为非关键数据的增强数据V2,将基础数据U2和增强数据V2进行组合,从而还原图像块I2
……;
从可靠传输通道接收到作为关键数据的基础数据U22,但是,图像块I22的增强数据V22已经丢失,因此,没法从不可靠传输通道接收到作为非关键数据的增强数据V22,保留基础数据U22
……;
从可靠传输通道接收到作为关键数据的基础数据U256,从不可靠传输通道接收到作为非关键数据的增强数据V256,将基础数据U256和增强数据V256进行组合,从而还原图像块I256
将基础数据U1、图像块I2、……、基础数据U22、……、图像块I256按空间顺序重新组合成还原图像。
可以理解,由于图像块I1的增强数据V1和图像块I22的增强数据V22发生了丢包现象,所以,还原图像和自然图像相比,还原图像中图像块I1和图像块I22所对应的区域只能显示出图像的轮廓,不能显示出图像的细节,但是,传输通道的传输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中,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相互通信的第一设备以及第二设备。下面的例子中,第一设备可以采取图10所示的瘦客户端,第二设备可以采取图11所示的服务器,或者,第一设备可以采取图11所示的服务器,第二设备可以采取图10所示的瘦客户端。
参见图10,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瘦客户端的结构示意图。瘦客户端包括处理器311、存储器312、输入设备313、网卡314、显示屏315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1中示出的瘦客户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瘦客户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本领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显示屏315属于用户界面(UI,User Interface),且瘦客户端310可以包括比图示或者更少的用户界面。
下面结合图10对瘦客户端31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313是瘦客户端31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瘦客户端31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12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12内的数据,执行瘦客户端31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瘦客户端310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31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311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311中。
存储器31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31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12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瘦客户端31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31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桌面相关软件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存储器312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31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设备31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瘦客户端31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设备313可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输入设备313与输入设备控制器相连接,在设备输入控制器的控制下与处理器313进行信号交互。
网卡314又称网络适配器或网络接口卡(NetworkInterfaceCard,NIC)。网络适配器的内核是链路层控制器,该控制器通常是实现了许多链路层服务的单个特定目的的芯片,这些服务包括成帧,链路接入,流量控制,差错检测等。
显示屏315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瘦客户端310的各种菜单,还可以接受用户输入。具体的显示屏315可包括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
参见图11,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的服务器包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11、通信接口412和存储器413。其中,处理器411、通信接口412和存储器41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414连接。
处理器411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通用处理器,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能够处理电子指令的任何类型的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微控制器、主处理器、控制器以及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等。它能够是仅用于服务器的专用处理器或者能够与其设备共享。处理器411执行各种类型的数字存储指令,例如存储在存储器413中的软件或者固件程序,它能使服务器提供较宽的多种服务。例如,处理器411能够执行程序或者处理数据,以执行本文讨论的方法的至少一部分。
通信接口412可以为有线接口(例如以太网接口),用于与其他计算节点或用户进行通信。当通信接口412为有线接口时,通信接口212可以采用TCP/IP之上的协议族,例如,RAAS协议、远程函数调用(Remote Function Call,RFC)协议、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impleObject Access Protocol,SOAP)协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Protocol,SNMP)协议、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Architecture,CORBA)协议以及分布式协议等等。
存储器41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存储器413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11、通信接口412和存储器413。其中,处理器411、通信接口412和存储器41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414连接。
可以理解,在图10所示的瘦客户端可以用于执行图8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此时,图11所示的服务器可以用于执行图9所示的数据传送方法。相反,在图10所示的瘦客户端可以用于执行图9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此时,图11所示的服务器可以用于执行图8所示的数据传送方法。
参见图12,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相互通信的第一设备以及第二设备。下面的例子中,第一设备可以采取图12左边所示的瘦客户端,第二设备可以采取图12右边所示的服务器。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设备包括:确定模块510以及传输模块520。
所述确定模块510用于确定待传输数据中的关键数据及非关键数据,其中,所述关键数据是传输过程中对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所述非关键数据是在传输过程中,对可靠性要求低的数据;
所述传输模块520用于将所述关键数据通过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可靠传输通道传输,将所述非关键数据通过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的不可靠传输通道传输,其中,所述可靠通道为使用可靠传输协议传输数据的通道,所述不可靠通道为使用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数据的通道。
可以理解,第一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8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具体见参见图8以及相关描述,此次不做展开描述。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设备包括:接收模块610以及合成模块620。
所述接收模块610用于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可靠传输通道传输接收关键数据,其中,所述可靠通道为使用可靠传输协议传输数据的通道,所述关键数据是传输过程中对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以及,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不可靠传输通道传输接收非关键数据,其中,所述不可靠通道为使用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数据的通道,所述非关键数据是在传输过程中对可靠性要求低的数据;
所述合成模块620用于在所述关键数据为混合数据的基础数据,所述非关键数据为混合数据的增强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进行组合,从而还原所述混合数据。
可以理解,第二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9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具体见参见图9以及相关描述,此次不做展开描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存储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存储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通过网络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待传输数据中的关键数据及非关键数据,其中,所述关键数据是传输过程中对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所述非关键数据是在传输过程中,对可靠性要求低的数据;
将所述关键数据通过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可靠传输通道传输,将所述非关键数据通过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的不可靠传输通道传输,其中,所述可靠通道为使用可靠传输协议传输数据的通道,所述不可靠通道为使用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数据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待传输数据中的关键数据及非关键数据包括:
当所述待传输数据为混合数据时,将所述混合数据分离为基础数据及增强数据;
确定所述基础数据为所述关键数据,确定所述增强数据为所述非关键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混合数据分离为基础数据及增强数据包括:
根据网络条件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的分配比例,其中,所述网络条件越好,所述分配比例越大;
根据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的分配比例将所述混合数据分离为所述基础数据以及所述增强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原始数据,并将所述原始数据划分为多个待传输数据,其中,所述多个待传输数据中的每个待传输数据中的增强数据的数据量均小于最大传输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待传输数据中的关键数据包括:
当所述待传输数据为重要数据时,确定所述重要数据为所述关键数据,其中,所述重要数据包括控制指令以及文字图像,所述控制指令为是控制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信令,所述文字图像为颜色单一且纹理丰富的图像。
6.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通过网络连接,所述第一设备包括:确定模块以及传输模块,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传输数据中的关键数据及非关键数据,其中,所述关键数据是传输过程中对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所述非关键数据是在传输过程中,对可靠性要求低的数据;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关键数据通过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可靠传输通道传输,将所述非关键数据通过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的不可靠传输通道传输,其中,所述可靠通道为使用可靠传输协议传输数据的通道,所述不可靠通道为使用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数据的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待传输数据为混合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混合数据分离为基础数据及增强数据;确定所述基础数据为所述关键数据,确定所述增强数据为所述非关键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网络条件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的分配比例,其中,所述网络条件越好,所述分配比例越大;根据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增强数据的分配比例将所述混合数据分离为所述基础数据以及所述增强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原始数据,并将所述原始数据划分为多个待传输数据,其中,所述多个待传输数据中的每个待传输数据中的增强数据的数据量均小于最大传输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待传输数据为重要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重要数据为所述关键数据,其中,所述重要数据包括控制指令以及文字图像,所述控制指令为是控制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信令,所述文字图像为颜色单一且纹理丰富的图像。
CN201910735576.5A 2019-08-09 2019-08-09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23509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35576.5A CN112350979B (zh) 2019-08-09 2019-08-09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35576.5A CN112350979B (zh) 2019-08-09 2019-08-09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0979A true CN112350979A (zh) 2021-02-09
CN112350979B CN112350979B (zh) 2023-03-24

Family

ID=74366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35576.5A Active CN112350979B (zh) 2019-08-09 2019-08-09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5097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7911A1 (zh) * 2021-06-10 2022-1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217188A1 (zh) * 2022-05-11 2023-11-16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播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8512A (zh) * 2013-03-04 2014-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6716940A (zh) * 2014-09-30 2017-05-24 第三雷沃通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类型将网络连接的容量分配给数据流
WO2017190329A1 (zh) * 2016-05-05 2017-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业务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342951A (zh) * 2017-06-21 2017-11-10 苏睿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040135A (zh) * 2014-11-21 2018-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及其装置
CN109104408A (zh) * 2018-06-29 2018-12-2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8512A (zh) * 2013-03-04 2014-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6716940A (zh) * 2014-09-30 2017-05-24 第三雷沃通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类型将网络连接的容量分配给数据流
CN109040135A (zh) * 2014-11-21 2018-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及其装置
WO2017190329A1 (zh) * 2016-05-05 2017-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业务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342951A (zh) * 2017-06-21 2017-11-10 苏睿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104408A (zh) * 2018-06-29 2018-12-2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7911A1 (zh) * 2021-06-10 2022-1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217188A1 (zh) * 2022-05-11 2023-11-16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播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0979B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46331B1 (en) Media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cloud desktop
US740111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wing remote users to specify graphics application parameters for generation of interactive images
EP1920353B1 (en) Remote protocol support for communication of large objects in arbitrary format
EP3269110B1 (en)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data packets within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22257699A1 (zh) 图像画面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AU200430580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graphical and media displays at a thin client
CN112350979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EP3301585A2 (en)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924255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server, storage medium, and program product
JPH07120319B2 (ja) コンピュータ・ワークステーション
CN104639501B (zh) 一种数据流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EP2912844B1 (en) Adaptive stereoscopic 3d streaming
US10609111B2 (en) Client-driven, ABR flow rate shaping
WO2018180394A1 (ja) 通信装置、メディア配信システム、メディア配信方法および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WO2013078614A1 (zh) 一种虚拟桌面场景下音频压缩算法选择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US776990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terframe compression in a graphics session
EP1821490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graphical data to a thin client
KR101832167B1 (ko) 웹 프로토콜을 사용하는 클라우드 스트리밍 웹 서버 및 클라이언트 단말
Kim et al. Cloud-based virtual desktop service using lightweight network display protocol
WO2016107174A1 (zh) 多媒体文件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系统、播放器和客户端
US765990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ynamic control of a graphics session
US1099031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ceiving a data file
US804669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llaboration of a graphics session
US11792131B2 (en) Techniques for receiver enforcement of load-balancing steering mode
WO2024016679A1 (zh) 一种图像渲染的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