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3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以下先以第一缩放器为高清图像缩放器、第二缩放器为标清图像缩放器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可行性。
若行缓存单元一次最多能缓存L(L=3或4)行图像行信息,且高清(HD)图像缩放器还能由存储器总线接入图像行信息,则在各个缩放比例(alpha)下,HD图像缩放器的最大输入行数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
垂直缩放比例 |
最少更新行数 |
最大更新行数 |
最大输入行数 |
alpha<1 |
0 |
1 |
L+0 |
1<=alpha<2 |
1 |
2 |
L+1 |
2<=alpha<3 |
2 |
3 |
L+2 |
3<=alpha<4 |
3 |
4 |
L+3 |
alpha=4 |
4 |
4 |
L+4 |
相应地,在各个缩放比例(alpha)下,标清(SD)图像缩放器的最大输入行数如下表二所示:
表二:
而在各个缩放比例下,SD图像缩放器的主相位所在图像行如图3所示:
一、在alpha<1(即案例α1)的情形,HD图像缩放器的输入行的更新分为以下两种:
1)更新0行:如表一所示,HD图像缩放器的输入行全部来自行缓存单元,即:当HD图像缩放器输出当前行时,对应的输入图像行信息为:行k、行k+1、行k+2,SD图像缩放器的当前主相位为行k、行k+1;随后当HD图像缩放器输出下一行时,对应的输入图像行信息仍为:行k、行k+1、行k+2,而SD图像缩放器的下一主相位为行k、行k+1。
2)更新1行,如表一所示,HD图像缩放器的输入行仍全部来自行缓存单元,即:当HD图像缩放器输出当前行时,对应的输入图像行为:行k、行k+1、行k+2,SD图像缩放器的当前主相位为行k、行k+1;随后当HD图像缩放器输出下一行时,对应的输入图像行为:行k+1、行k+2、行k+3,而SD图像缩放器的下一主相位为行k+1、行k+2。
二、在1<=alpha<2(即案例α2)的情形,HD图像缩放器的输入行的更新分为以下两种:
1)更新1行:如表一所示,HD图像缩放器的输入行来自行缓存单元与存储器总线,即:当HD图像缩放器输出当前行时,对应的输入图像行信息为:行k、行k+1、行k+2、行k+3(来自存储器总线的图像行),SD图像缩放器的当前主相位为行k+1;随后当HD图像缩放器输出下一行时,对应的输入图像行信息为:行k+1、行k+2、行k+3、行k+4(来自存储器总线的图像行),而SD图像缩放器的下一主相位为行k+2。
2)更新2行:如表一所示,HD图像缩放器的输入行来自行缓存单元与存储器总线,即:当HD图像缩放器输出当前行时,对应的输入图像行信息为:行k、行k+1、行k+2、行k+3(来自存储器总线的图像行),SD图像缩放器的当前主相位为行k+1;随后当HD图像缩放器输出下一行时,对应的输入图像行信息为:行k+2、行k+3、行k+4、行k+5(来自存储器总线的图像行),而SD图像缩放器的下一主相位为行k+2、行k+3。
3)2<=alpha<3、3<=alpha<4以及alpha=4的情形如图3所示,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由图3可见,在各种缩放比例下,只要高清图像缩放器的输入图像行信息选择恰当,就能使标清图像缩放器的输入图像行信息是高清图像缩放器的输入图像行信息的子集,因此,标清图像缩放器的输入图像行信息可由高清图像缩放器的输入图像行信息中选取。
基于以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共享行缓存的双缩放器系统,如图4所示。该双缩放器系统1至少包括:存储单元11、行缓存单元12、第一缩放器13、第二缩放器14、第一图像行选择单元15、以及控制单元16。
所述存储单元11用于存储待缩放图像信息,其可以为任意一种能存储图像信息的存储器,优选地,包括但不限于: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等。
所述行缓存单元12通过总线与所述存储单元11相连接,用于缓存当前待缩放的图像行信息。
其中,所述行缓存单元12一次能缓存的图像行数量基于需要来设置,为减小芯片面积,其数量可尽可能少,例如,为3行或4行。
所述第一缩放器13输入端连接所述行缓存单元12,用于基于第一缩放比对来自所述行缓存单元12及所述总线的图像行信息进行缩放处理。
优选地,所述第一缩放器13为高清图像缩放器。
所述第二缩放器14基于第二缩放比对输入的图像行信息进行缩放处理。
优选地,所述第二缩放器14可以是标清图像缩放器或用于无线传输的图像缩放器等。
所述第一图像行选择单元15由输入第一缩放器13的图像行信息中选择至少部分图像行信息送入所述第二缩放器14。
例如,若第一缩放器13采用的缩放比例为:alpha=1.2,第二缩放器14采用的缩放比例为:alpha=2.8,由图3所示,第一缩放器13输出当前行时对应的输入行为:行k、行k+1、行k+2、行k+3,而第二缩放器14的当前主相位为:行k+1、行k+2,由上述表二可知,此种情形,第二缩放器14的最大输入行数量为L+1=3+1=4,故所述第一图像行选择单元15可选择所有输入第一缩放器13的图像行,即行k、行k+1、行k+2、行k+3,送入所述第二缩放器14。
又例如,若第一缩放器13采用的缩放比例为:alpha=2.8,第二缩放器14采用的缩放比例为:alpha=3.1,由图3所示,第一缩放器13输出当前行时对应的输入行为:行k、行k+1、行k+2、行k+3、行k+4,而第二缩放器14的当前主相位为:行k+1、行k+2、行k+3,由上述表二可知,此种情形,第二缩放器14的最大输入行数量为L+1=3+1=4,故所述第一图像行选择单元15可由输入第一缩放器13的图像行中选择:行k、行k+1、行k+2、行k+3,送入所述第二缩放器14。
优选地,所述第一图像行选择单元15可采用多路选择器等来实现。
所述控制单元16连接所述存储单元11及第一图像行选择单元15,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存储单元11通过所述总线输出图像行信息至所述行缓存单元12、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图像行选择单元14的选择操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上述所述,应该理解所述控制单元16控制所述存储单元11及第一图像行选择单元15的过程,故在此不再予以详述。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16可采用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等来实现。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前述第一图像行选择单元15还连接在第一缩放器13与行缓存单元12之间,还用于由行缓存单元12输出的图像行信息及所述总线传输的图像行信息中选择至少部分图像行信息送入所述第一缩放器13,如图5所示。
例如,所述第一图像行选择单元15基于所述控制单元16的控制信号由所述总线传输的图像行信息:行k+3、行k+4、行k+5、行k+6中选择行k+3、行k+4送入所述第一缩放器13。
作为又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双缩放器系统1还包括第二图像行选择单元17,如图5所示。
所述第二图像行选择单元17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6、且通过总线连接所述存储单元11,用于基于所述控制单元17的第三控制信号由所述总线传输的图像行信息中选择至少部分图像行信息输入所述第一图像行选择单元15。
例如,所述第二图像行选择单元17基于所述控制单元16的第三控制信号由所述总线传输的图像行信息:行k、行k+1、行k+2、行k+3中选择行k+3送入所述第一图像行选择单元15。
作为再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双缩放器系统1还包括第三图像行选择单元18。
所述第三图像行选择单元18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6、且通过总线连接所述存储单元11,用于基于所述控制单元16的第四控制信号由所述总线传输的图像行信息中选择至少部分图像行信息输入所述行缓存单元12。
例如,所述第三图像行选择单元18基于所述控制单元16的第四控制信号由所述总线传输的图像行信息:行k、行k+1、行k+2、行k+3中选择行k、行k+1、行k+2送入所述行缓存单元12。
需要说明的是,为简化图示,图5中未示出控制单元16;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上述所述,应该理解所述控制单元16控制所述第一图像行选择单元15由所述总线传输的图像行信息中选择图像行送入所述第一缩放器13的过程、第二图像行选择单元由所述总线传输的图像行信息中选择图像行信息输入所述第一图像行选择单元的过程、第三图像行选择单元由所述总线传输的图像行信息中选择图像行信息输入所述行缓存单元的过程,故在此不再予以详述;再有,基于标清图像缩放器与高清图像缩放器共享缓存相同或相似的方式,无线传输的图像缩放器也能与高清图像缩放器共享缓存,在此不再举例详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共享行缓存的双缩放器基于控制单元的缓存行控制机制,以较少的缓存行为HD图像缩放器实现较多的行输入,由此不仅可以提高高清视频的质量;而且,能使得SD图像缩放器的行输入为HD图像缩放器的行输入的子集,由此实现两图像缩放器共享行缓存,进而可以有效减小芯片面积。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