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19048B - 一种散热装置、平衡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装置、平衡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19048B
CN104019048B CN201410234674.8A CN201410234674A CN104019048B CN 104019048 B CN104019048 B CN 104019048B CN 201410234674 A CN201410234674 A CN 201410234674A CN 104019048 B CN104019048 B CN 1040190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bearing
main shaft
electric machine
machine main
rad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346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19048A (zh
Inventor
杨成鹏
王冬立
晁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346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190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19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90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190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90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 Bearings And Hydrostatic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平衡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该散热装置通过轴向磁轴承的轴向磁轴承绕组通电时生成沿电机主轴轴向的轴向磁力,所述径向磁轴承的径向磁轴承绕组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的径向磁力,以使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通过轴向磁力和径向磁力悬浮支撑电机主轴,以使所述电机主轴位于所述位置中心。通过本发明控制所述电机主轴位移所述位置中心,进而使得电机主轴与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均无机械接触,从而使得机主轴与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均无机械磨损,可有效的降低所述电机主轴与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的磨损,进而有效的延长了散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装置、平衡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的散热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散热装置、平衡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设备集成度和功耗的不断增长,对于系统散热的核心部件—风扇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为满足通信设备散热要求,风扇风压和风量也必须达到相应的要求,一方面,可通过提高电机的电气效率、叶片的气动效率以及降低机械损耗等等措施来提高风扇的性能,但这些措施对风扇性能的提高程度有限,很难满足未来通信设备高功耗、高密度的需求;而另一方面,提高风扇转速却能非常显著的提升风扇性能,如风扇风压P同转速平方成正比例关系,风量Q同转速成正比例关系,所以,相对风扇效率的提升,提高风扇转速更能提升风扇风压P和风量Q,目前,业界风扇技术已迈进“数万转速”时代,但随着风扇转速的提升,风扇寿命却在急速降低,如通常30000rpm的风扇,其工作温度为50度时寿命仅为2-3年,很难满足通信设备8-10的寿命要求,因此,风扇性能和寿命已成为提升通信设备性能、集成度、可靠性和寿命的主要瓶颈。此外,随着风扇的转速的提高,振动和噪声也会成为严重问题,特别是对于振动敏感的存储类产品将是一个致命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设备的集成度。
进一步分析,随风扇性能和转速的提升,作为风扇的核心器件—轴承已成为的转速提升的主要瓶颈,如动不平衡引起的离心力同转速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风压P同转速平方成正比例关系,造成风扇轴承系统承受的径向力和轴向力同转速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而轴承的寿命又与受力的三次方成近似的反比关系,在风扇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轴承内外圈的磨损也会造成噪声的不断增加,最终风扇噪声不断增加使得风扇寿命进一步严重下降;因此,轴承系统的承载能力和寿命成为制约风扇提升的关键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平衡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其可有效的提升通信设备散热系统的承载能力和寿命,同时降低风扇扇叶振动与噪声。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
风扇外壳、固定设置在所述风扇外壳内部的电机主轴以及导流罩;
与所述电机主轴连接设置有多个固定设置有扇叶的转子,使得所述转子在所述电机主轴的带动下旋转;
所述散热装置的风扇外壳内部还固定设置有风扇静叶,所述风扇静叶用于在风扇外壳内作为承力部件,承载电机主轴和转子;
所述导流罩通过所述风扇静叶固定在所述风扇外壳内,所述导流罩设置有容置凹槽,所述电机主轴的一端间隙插设在所述导流罩的容置凹槽内,用于形成所述风扇外壳内部的空气流动通道;
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上,且分别相对应于所述转子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轴向磁轴承和至少一个径向磁轴承;
所述轴向磁轴承包括轴向磁轴承绕组,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轴向的轴向磁力,所述径向磁轴承包括径向磁轴承绕组,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的径向磁力,以使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通过所述轴向磁力和所述径向磁力以非接触的方式悬浮支撑所述电机主轴,使得多个所述转子分别与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间隙配合;
沿所述电机主轴轴向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电机主轴当前轴向位移的轴向位移传感器,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设置有用于测量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当前径向位移的径向位移传感器;
与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和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连接设置有控制器,且所述控制器用于预先确定所述电机主轴的位置中心,以使位于所述位置中心的所述电机主轴与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均无机械接触;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轴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所述电机主轴的轴向位移偏移量,并根据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径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所述电机主轴的径向位移偏移量,并根据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方面,本方面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预设误差量为0.1。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方面,本方面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轴向磁轴承中心开设有通孔,以使所述轴向磁轴承通过所述通孔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上;
所述通孔内周面上,相对且围绕所述电机主轴外周面设置有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
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包括一线圈,所述线圈由一连续线材沿所述电机主轴旋转的圆周方向且以所述电机主轴径向为圆心以螺旋绕组的方式形成,且所述线圈环绕对应设置的所述转子。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方面,本方面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径向磁轴承为圆环形,所述径向磁轴承通过其内圈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上,且所述内圈内周面环绕对应设置的所述转子;
所述径向磁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固定设置有多对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且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之间具有间隙;
每对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对称设置;
每个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包括一线圈,所述线圈由一连续线材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方向且以所述电机主轴径向为圆心以螺旋绕组的方式形成。
结合本方面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本方面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径向磁轴承上设置有多对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每个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位于相邻的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之间,且每对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对称设置;
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之间设置有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
结合本方面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方面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风扇外壳内部固定设置有电机底座;
所述电机底座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上,且所述电机主轴与所述电机底座的通孔之间间隙配合;
位于所述电机底座和所述电机主轴之间,且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圆环形的保护轴承;
所述保护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电机底座紧配合,所述保护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电机主轴间隙配合;
且所述保护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电机主轴之间形成的保护间隙小于所述轴向磁轴承和与所述轴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所述转子之间的间隙,且所述保护间隙还小于所述径向磁轴承和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所述转子之间的间隙。
结合本方面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本方面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保护轴承为球轴承、滑动轴承和陶瓷轴承中的任意一个。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散热装置的平衡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器预先确定电机主轴的位置中心,所述电机主轴固定设置在风扇外壳内部,且与所述电机主轴连接设置有用于固定设置扇叶的转子,所述转子在所述电机主轴的带动下旋转,其中,位于所述位置中心的所述电机主轴与轴向磁轴承和径向磁轴承均无机械接触,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均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上;
所述控制器获取轴向位移传感器获取到的所述电机主轴的当前轴向位移,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沿所述电机主轴轴向设置,且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当前轴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轴向位移偏移量;
若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大于预设误差量,则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轴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设置在所述轴向磁轴承上,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轴向的轴向磁力;
所述控制器获取径向位移传感器获取到的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当前径向位移,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设置,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当前径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径向位移偏移量;
若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误差量,则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径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设置在所述径向磁轴承上,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的径向磁力。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径向磁轴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
所述控制器获取径向位移传感器获取到的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当前径向位移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取多个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分别获取到的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所述转子的当前径向位移;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当前径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径向位移偏移量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已获取的各个所述当前径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分别确定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径向位移偏移量;
若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误差量,则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径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包括:
所述控制器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所述预设误差量;
所述控制器根据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误差量的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径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预先确定电机主轴的位置中心,所述电机主轴固定设置在风扇外壳内部,且与所述电机主轴连接设置有用于固定设置扇叶的转子,所述转子在所述电机主轴的带动下旋转,其中,位于所述位置中心的所述电机主轴与轴向磁轴承和径向磁轴承均无机械接触,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均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上;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轴向位移传感器获取到的所述电机主轴的当前轴向位移,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沿所述电机主轴轴向设置,且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轴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轴向位移偏移量;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大于预设误差量,则根据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轴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设置在所述轴向磁轴承上,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轴向的轴向磁力;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径向位移传感器获取到的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当前径向位移,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设置,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径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径向位移偏移量;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误差量,则根据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径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设置在所述径向磁轴承上,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的径向磁力。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多个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分别获取到的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所述转子的当前径向位移;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已获取的各个所述当前径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分别确定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径向位移偏移量;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所述预设误差量;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误差量的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径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平衡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该散热装置通过轴向磁轴承的轴向磁轴承绕组通电时生成沿电机主轴轴向的轴向磁力,所述径向磁轴承的径向磁轴承绕组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的径向磁力,以使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通过轴向磁力和径向磁力悬浮支撑电机主轴,且控制器能够根据电机主轴的轴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以及所述控制器还根据径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以使所述电机主轴位于所述位置中心。通过本发明使得若电机主轴偏离位置中心,则控制器通过控制流入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以及流入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以使得所述电机主轴回到所述位置中心,有效的避免电机主轴偏离所述位置中心,且因所述电机主轴偏离所述位置中心时会生成离心力,该离心力会导致所述电机主轴出现振动,而本发明中控制器可根据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和径向位移偏移量生成与所述离心力相反的磁力,以使得所述电极主轴维持在所述位置中心,进而抵消掉了所述离心力,减少了电极主轴的振动,达到降低扇叶振动的目的,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扇叶的噪声。而且由于本发明通过控制所述电机主轴位移所述位置中心,进而使得电机主轴与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均无机械接触,从而使得机主轴与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均无机械磨损,可有效的降低所述电机主轴与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的磨损,进而有效的延长了散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径向磁轴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散热装置的平衡控制方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散热装置的平衡控制方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器的另一种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的具体结构请见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俯视剖面示意图。
由图1所示可知,该散热装置包括风扇外壳100;
该风扇外壳100内固定设置有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
该风扇外壳100内,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设置有电机主轴101,即该电机主轴101在驱动装置的供电下可旋转。
其中,该驱动装置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只要通过该驱动装置可使得所述电机主轴101旋转即可。
与所述电机主轴101连接设置有多个固定设置有扇叶102的转子,该转子在电机主轴101的带动下旋转,进而使得所述扇叶102在转子的带动下旋转以生成散热冷风。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子具体可包括转子103,转子104,和转子105。
需明确的是,本散热装置中的转子103,转子104和转子105只是一种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该转子的数量可以更多也可以更少,且设置的具体位置在图1中也是一种示例,只要该转子连接有扇叶102,且能够在电机主轴101的带动下旋转即可。
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10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轴向磁轴承,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一个轴向磁轴承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对轴向磁轴承的具体数量和位置不做限定,只要设置的该轴向磁轴承与转子位置对应即可。
本实施例中,相对应于所述转子103固定设置有一个轴向磁轴承。
所述轴向磁轴承包括轴向磁轴承绕组106,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106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轴向的轴向磁力。
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10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径向磁轴承。
本实施例中,以两个径向磁轴承为例进行说明,需明确的是,该径向磁轴承的数量可以更多也可以更少,具体数目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相对应于所述转子104设置有径向磁轴承,相对应于所述转子105设置有径向磁轴承。
与所述转子104对应设置的所述径向磁轴承包括径向磁轴承绕组107,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107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101径向的径向磁力。
与所述转子105对应设置的所述径向磁轴承包括径向磁轴承绕组108,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108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101径向的径向磁力。
通过轴向磁轴承所生成的轴向磁力和径向磁轴承所生成的径向磁力以非接触的方式悬浮支撑所述电机主轴101,使得所述电机主轴101与轴向磁轴承和径向磁轴承均无机械接触,进而使得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101上的轴向磁轴承和径向磁轴承无机械磨损。
进一步的,因所述转子与所述电机主轴101连接,且为降低扇叶102的机械损失,则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分别与转子间隙配合。
为获取电机主轴101在运行过程中的位移偏移量,则沿所述电机主轴101轴向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电机主轴101当前轴向位移的轴向位移传感器(图中未示出);
沿所述电机主轴101径向设置有用于测量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当前径向位移的径向位移传感器(图中未示出)。
其中,与径向位移传感器对应设置的转子为转子104和转子105。
需明确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轴向位移传感器和径向位移传感器的具体设置位置不作限定,只要该轴向位移传感器沿所述电机主轴101轴向设置,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沿所述电机主轴101径向设置即可。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还包括一控制器(图中未示出),该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106、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107和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108连接。
为使得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机主轴101和转子的偏移量,进而显著控制电机主轴101由于离心力引起的振动,则所述控制器预先确定所述电机主轴的位置中心。
即位于所述位置中心的所述电机主轴101为平衡状态,位于位置中心的所述电机主轴101可使得所述轴向磁轴承承载所述电机主轴101的重量,以及使得径向磁轴承承载转子的重量、气动力和离心力,且承载过程中轴向磁轴承与电机主轴101无机械接触,即使得位于所述位置中心的所述电机主轴101与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均无机械接触。
因所述电机主轴101与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均无机械接触,则所述电机主轴101与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之间均无磨损,有效了提升了散热装置的寿命。
为保障所述电机主轴101保持在所述位置中心,则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获取的所述当前轴向位移、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获取的当前径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所述电机主轴101的轴向位移偏移量和/或所述转子的径向位移偏移量。
即所述电机主轴的轴向和所述转子受到一个扰动,则该电机主轴101和所述转子就会偏移位置中心,或者为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则电机主轴101的转速需要不断的提升,则电机主轴101所承受的离心力和气动力都和转速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而扇叶振动直接与电机主轴101的受力成正比,散热装置的寿命与电机主轴101的受力的三次方成近似的正比例关系,所以为延长散热装置的寿命,则需有效的控制电机主轴101的偏移量。在本实施例能够有效的提升所述电机主轴101的转速同时,可显著的控制所述电机主轴101以及所述转子的位移偏移量,使得所述电机主轴和所述转子始终维持在平衡的状态,提升散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若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当前轴向位移偏离所述位置中心,则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轴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所述电机主轴的轴向位移偏移量,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106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
其中,该预设误差量因该散热装置对散热精度要求的不同可设置有大小不同的预设误差量,具体数值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若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当前径向位移偏离所述位置中心,则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径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所述电机主轴的径向位移偏移量,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107以及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108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
本实施例通过控制器控制流入轴向磁轴承绕组106的电流和/或流入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107以及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108的电流大小控制悬浮支撑于轴向磁轴承和径向磁轴承中的电机主轴101的偏移量,其不属于机械调节,采用电磁感应调节,具有高速、精确、全自动化的优点。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对所述散热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继续参见图1所示,所述散热装置的风扇外壳100内部还固定设置有风扇静叶109,该风扇静叶109用于在风扇外壳100内作为主要的承力部件,其可承载电机主轴101和转子103、转子104以及转子105。
所述风扇静叶109还用于形成所述风扇外壳100内部的空气流动通道,即所述风扇静叶109与所述风扇外壳100固定设置有导流罩110。
即所述导流罩110设置有容置凹槽,所述电机主轴101的一端可间隙插设在所述导流罩110的容置凹槽内。
所述导流罩110通过该风扇静叶109固定在风扇外壳100内。
具体的散热风的流向为:因所述容置凹槽的底部是不透风的,则位于散热装置外部的散热风从风扇静叶109上所形成的进风口进入所述风扇外壳100内,以流向所述扇叶102。
因设置有所述导流罩110,以使位于散热装置外部的散热风不会流向所述电机主轴101,从而增加了流向所述扇叶102上的散热风的压强,从而满足了高转速扇叶102气动性能需求,以使流入所述散热装置的气流的压强符合要求。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导风装置为间隙套设于所述电机主轴101上,且靠近所述导流罩110开口端设置有所述轴向磁轴承。
其中,所述轴向磁轴承中心开设有通孔,以使所述轴向磁轴承通过所述通孔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101上。
所述通孔内周面上,相对且围绕所述电机主轴101外周面设置有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103。
进一步的,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103包括一线圈,所述线圈由一连续线材沿所述电机主轴101旋转的圆周方向且以所述电机主轴101径向为圆心以螺旋绕组的方式形成。
且所述线圈环设与所述轴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所述转子103,以使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103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101轴向的轴向磁力。
远离所述导流罩110的开口端,即在所述散热装置的出风口设置有第一径向磁轴承,且该第一径向磁轴承间隙套设于所述电机主轴101上。
与所述第一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105可带动扇叶旋转,进而使得转子105可及时将散热装置内部所形成的气流压力排出该散热装置。
且间隙套设于所述电机主轴上,且位于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第一径向磁轴承之间设置有第二径向磁轴承。
具体的,所述第一径向磁轴承和所述第二径向磁轴承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径向磁轴承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见图2所示,图2为所述第一径向磁轴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径向磁轴承为圆环形,所述径向磁轴承通过其内圈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101上,且所述内圈内周面环设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所述转子105;
所述径向磁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固定设置有多对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108,在本实施例中,以径向磁轴承绕组108有四对,共8个为例进行说明,需明确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108的个数可以更多,也可以更少,具体数目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108之间具有间隙。每对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108沿所述电机主轴101径向对称设置。
每个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108包括一线圈201,所述线圈201由一连续线材沿所述电机主轴101径向方向且以所述电机主轴101径向为圆心以螺旋绕组的方式形成。
所述第二径向磁轴承的具体结构与所述第一径向磁轴承的结构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所述第一径向磁轴承和所述第二径向磁轴承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101径向的径向磁力,所述第一径向磁轴承所生成的径向磁力可径向支撑所述转子104,所述第二径向磁轴承所生成的径向磁力可径向支撑所述转子105。
其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轴向磁轴承和径向磁轴承通过所述导流罩110、所述风扇静叶109与所述风扇外壳100固定。
需明确的是,本实施例对轴向磁轴承、第一径向磁轴承和第二径向磁轴承的位置的说明为一种较佳的示例,在具体应用中,也可将所述轴向磁轴承间隙套设于所述电机主轴101上,且远离所述导流罩开口端设置,且间隙套设于所述电机主轴101上,且靠近所述导流罩开口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径向磁轴承,间隙套设于所述电机主轴10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径向磁轴承和所述轴向磁轴承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径向磁轴承。
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向磁轴承和径向磁轴承的具体位置以及数量不作限定。
以下继续结合图2所示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位移传感器的具体位置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以将径向位移传感器202设置在第一径向磁轴承上为例进行说明,需明确的是,也可将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202设置在第二径向磁轴承上,且设置在第二径向磁轴承上的径向位移传感器202具体结构与将径向位移传感器202在第一径向磁轴承上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径向磁轴承上设置有多对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202,每个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202位于不同的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108之间,且每对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202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径向磁轴承上设置有两对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202,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202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108。
沿所述电机主轴101径向设置的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202可获取转子的当前径向位移,以使得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当前径向位移。
且因本实施例所示的径向位移传感器202位于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108之间,所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径向位移传感器202不占用散热装置额外的轴向空间。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将轴向位移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径向磁轴承上,且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108之间。
需明确的是,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还可设置在所述第二径向磁轴承上,具体设置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沿所述电机主轴101轴向设置的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301可获取电机主轴101的当前轴向位移,以使得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当前轴向位移。
为使得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在提升扇叶运行速度的同时,降低扇叶震动和噪声,则控制器可通过调节磁场力来控制电机主轴轴向和转子径向的偏移,从而有效的减少扇叶与风扇外壳之间的扇叶间隙,提高扇叶的气动性能。
具体的,所述控制器预先确定所述电机主轴的位置中心,控制器通过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和各个径向位移传感器所反馈的当前轴向位移和当前径向位移,确定电机主轴101的轴向偏移量和与分别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径向位移偏移量,则控制器即可确定所述电机主轴101是否发生轴向偏移,若发生,则控制器可通过适当的增加或减少流经轴向磁轴承绕组中电流的大小,从而增加或减少轴向磁轴承相斥的电磁力,直至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误差量可为0.1。进而使得电机主轴101所位于的轴向位置保持在所述位置中心。
所述控制器还确定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是否发生径向偏移,若发生,则控制器可适当的增加或减少流经径向各个径向磁轴承绕组电流的大小,从而增加或减少径向磁轴承相斥的电磁力,直至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误差量可为0.1。进而使得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径向偏移量为零。进而使得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所位于的径向位置保持在所述位置中心。
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驱动装置可在加大所述电机主轴101的转速以提升扇叶102的运转速度时,可通过控制器调节流入轴向磁轴承绕组和径向磁轴承绕组中电流的大小以避免电机主轴101运行中所产生的离心力所引起的振动。且因本实施例所示的控制器可控制轴向磁轴承绕组和每个径向磁轴承绕组中电流的大小,改变每个磁极中力的大小,由于每个磁极单独控制,因此轴向磁轴承绕组可生成沿电机主轴轴向的磁力,而径向磁轴承绕组可生成沿电机主轴任意径向的力,从而有效的平衡了转子的重量、气动力以及离心力。从而达到降低扇叶振动的目的,有效的降低了扇叶的噪声,且可减少扇叶与风扇外壳之间的扇叶间隙,提高扇叶的气动性能。且通过控制器控制流入对应轴向磁轴承绕组和径向磁轴承绕组中电流的大小,有效的降低了扇叶的动平衡难度,避免了不平衡离心力作用在转子轴承上引起的振动,使转子旋转时产生的振动或作用于轴承上的振动力减少到允许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三,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可在电机主轴掉电时,有效的保护电机主轴和转子,使得转子与磁轴承不会发生碰撞;
请继续参见图1所示,图1所示的散热装置还包括电机底座111,所述电机主轴101通过电机底座111固定设置在所述风扇外壳100内部。
所述电机底座111只要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101上没有套设有所述轴向磁轴承和径向磁轴承的位置均可。
且所述电机主轴101与所述电机底座111的通孔之间间隙配合。
以图1所示为例,可将所述电机底座111间隙套设在所述第一径向磁轴承和第二径向磁轴承之间的所述电机主轴101上。
所述第一径向磁轴承和第二径向磁轴承具体设置方式请见实施例二,在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为有效的保护转子,则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圆环形的保护轴承112。
本实施例以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两个保护轴承112为例进行说明,需明确的是,所述保护轴承112的数量可以更多也可以更少,具体数目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所述保护轴承112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101上,且位于所述电机底座111和所述电机主轴101之间。
具体的,且所述保护轴承112的外圈与所述电机底座111紧配合,所述保护轴承112的内圈与所述电机主轴101间隙配合;
更具体的,所述保护轴承112的内圈与所述电机主轴101之间形成的保护间隙小于所述轴向磁轴承和与所述轴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所述转子103之间的间隙,且所述保护间隙还小于所述径向磁轴承与所述转子104以及转子105之间的间隙。
即所述保护轴承112的内圈与所述电机主轴101之间形成的保护间隙小于所述轴向磁轴承和与所述轴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所述转子之间的间隙,且所述保护间隙还小于所述径向磁轴承和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所述转子之间的间隙。
且所述保护轴承112可为球轴承、滑动轴承和陶瓷轴承中的任意一个,具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只要该保护轴承112可避免转子与磁轴承之间发生碰撞即可。其中,所述深沟球轴承、滑动轴承或陶瓷轴承的具体结构请见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在具体运行中,当电机主轴101正常上电、工作以及断电时,保护轴承112的内圈相对于所述电机主轴101保持静止,且与电机主轴101无接触。
当电机主轴101突然意外掉电时,由于所述保护轴承112的内圈与所述电机主轴101之间形成的保护间隙小于所述轴向磁轴承和与所述轴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所述转子103之间的间隙,则电机主轴101会触碰保护轴承112的内圈上,保护轴承112的内圈与电机主轴101一起旋转,因电机主轴上所连接的转子与磁轴承之间间隔有所述保护轴承112,则有效的避免了转子碰撞所述磁轴承,进而即便电机意外断电,转子也不会碰撞到磁轴承,从而有效的保护了转子和电机主轴101的安全。
实施例四,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散热装置的平衡控制方法,具体请见图3所示:
301、控制器预先确定电机主轴的位置中心;
本实施例应用于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的具体结构请见实施例一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其中,所述电机主轴101固定设置在风扇外壳100内部,且与所述电机主轴101连接设置有用于固定设置扇叶102的转子,所述转子在所述电机主轴101的带动下旋转。
其中,位于所述位置中心的所述电机主轴101与轴向磁轴承和径向磁轴承均无机械接触,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均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101上。
302、所述控制器获取轴向位移传感器获取到的所述电机主轴的当前轴向位移;
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沿所述电机主轴101轴向设置,且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其中,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设置的具体位置请见实施例二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303、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当前轴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轴向位移偏移量;
304、若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大于预设误差量,则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轴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
其中,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设置在所述轴向磁轴承上,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轴向的轴向磁力。
305、所述控制器获取径向位移传感器获取到的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当前径向位移;
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设置,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306、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当前径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径向位移偏移量;
307、若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误差量,则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径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
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设置在所述径向磁轴承上,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的径向磁力。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可在所述扇叶102高速运行的情况下,可通过调节流入轴向磁轴承绕组和径向磁轴承绕组中电流的大小以避免电机主轴101运行中所产生的离心力所引起的振动。从而达到降低扇叶振动的目的,有效的降低了扇叶的噪声,且可减少扇叶与风扇外壳之间的扇叶间隙,提高扇叶的气动性能。实施例五,通过本实施例说明所述控制器是如何单独控制每个磁极,以使得所述电机主轴101维持在位置中心。
实施例五,本实施例对所述平衡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平衡控制方法包括:
401、控制器预先确定电机主轴的位置中心;
402、所述控制器获取轴向位移传感器获取到的所述电机主轴的当前轴向位移;
403、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当前轴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轴向位移偏移量;
404、若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大于预设误差量,则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轴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
本实施例所示的步骤401至步骤404与图3所示的步骤301至步骤304过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405、所述控制器获取多个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分别获取到的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所述转子的当前径向位移;
本实施例中,所述径向磁轴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
其中,多个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具体是如何设置的请见上述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406、所述控制器根据已获取的各个所述当前径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分别确定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径向位移偏移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可分别获取的各个所述当前径向位移,从而提升了控制器控制的精度,进一步的减少了电机主轴的振动。
407、所述控制器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所述预设误差量;
408、所述控制器根据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误差量的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径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
本实施例所示的平衡控制方法可控制轴向磁轴承绕组和每个径向磁轴承绕组中电流的大小,改变每个磁极中力的大小,由于每个磁极单独控制,因此轴向磁轴承绕组可生成沿电机主轴轴向的磁力,而径向磁轴承绕组可生成沿电机主轴任意径向的力,从而有效的平衡了转子的重量、气动力以及离心力。从而达到降低扇叶振动的目的,且通过控制器控制流入对应轴向磁轴承绕组和径向磁轴承绕组中电流的大小,有效的降低了扇叶的动平衡难度,避免了不平衡离心力作用在转子轴承上引起的振动,使转子旋转时产生的振动或作用于轴承上的振动力减少到允许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具体结构请见图5所示:
所述控制器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501,用于预先确定电机主轴的位置中心,所述电机主轴固定设置在风扇外壳内部,且与所述电机主轴连接设置有用于固定设置扇叶的转子,所述转子在所述电机主轴的带动下旋转,其中,位于所述位置中心的所述电机主轴与轴向磁轴承和径向磁轴承均无机械接触,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均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上;
第一获取单元502,用于获取轴向位移传感器获取到的所述电机主轴的当前轴向位移,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沿所述电机主轴轴向设置,且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第二确定单元503,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轴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轴向位移偏移量;
第一控制单元504,用于若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大于预设误差量,则根据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轴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设置在所述轴向磁轴承上,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轴向的轴向磁力;
第二获取单元505,用于获取径向位移传感器获取到的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当前径向位移,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设置,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第三确定单元506,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径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径向位移偏移量;
第二控制单元507,用于若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误差量,则根据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径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设置在所述径向磁轴承上,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的径向磁力。
实施例六,本实施例对可进一步降低扇叶振动的控制器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6所示,所述控制器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601,用于预先确定电机主轴的位置中心,所述电机主轴固定设置在风扇外壳内部,且与所述电机主轴连接设置有用于固定设置扇叶的转子,所述转子在所述电机主轴的带动下旋转,其中,位于所述位置中心的所述电机主轴与轴向磁轴承和径向磁轴承均无机械接触,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均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上;
第一获取单元602,用于获取轴向位移传感器获取到的所述电机主轴的当前轴向位移,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沿所述电机主轴轴向设置,且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第二确定单元603,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轴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轴向位移偏移量;
第一控制单元604,用于若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大于预设误差量,则根据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轴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设置在所述轴向磁轴承上,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轴向的轴向磁力;
第二获取单元605,用于获取多个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分别获取到的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所述转子的当前径向位移;
第三确定单元606,用于根据已获取的各个所述当前径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分别确定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径向位移偏移量;
第二控制单元607,用于若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误差量,则根据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径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设置在所述径向磁轴承上,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的径向磁力;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单元607包括:
确定模块6071,用于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所述预设误差量;
控制模块6072,用于根据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误差量的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径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外壳、固定设置在所述风扇外壳内部的电机主轴以及导流罩;
与所述电机主轴连接设置有多个固定设置有扇叶的转子,使得所述转子在所述电机主轴的带动下旋转;
所述散热装置的风扇外壳内部还固定设置有风扇静叶,所述风扇静叶用于在风扇外壳内作为承力部件,承载电机主轴和转子;
所述导流罩通过所述风扇静叶固定在所述风扇外壳内,所述导流罩设置有容置凹槽,所述电机主轴的一端间隙插设在所述导流罩的容置凹槽内,用于形成所述风扇外壳内部的空气流动通道;
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上,且分别相对应于所述转子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轴向磁轴承和至少一个径向磁轴承;
所述轴向磁轴承包括轴向磁轴承绕组,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轴向的轴向磁力,所述径向磁轴承包括径向磁轴承绕组,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的径向磁力,以使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通过所述轴向磁力和所述径向磁力以非接触的方式悬浮支撑所述电机主轴,使得多个所述转子分别与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间隙配合;
沿所述电机主轴轴向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电机主轴当前轴向位移的轴向位移传感器,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设置有用于测量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当前径向位移的径向位移传感器;
与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和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连接设置有控制器,且所述控制器用于预先确定所述电机主轴的位置中心,以使位于所述位置中心的所述电机主轴与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均无机械接触;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轴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所述电机主轴的轴向位移偏移量,并根据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量;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径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所述电机主轴的径向位移偏移量,并根据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误差量为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向磁轴承中心开设有通孔,以使所述轴向磁轴承通过所述通孔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上;
所述通孔内周面上,相对且围绕所述电机主轴外周面设置有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
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包括一线圈,所述线圈由一连续线材沿所述电机主轴旋转的圆周方向且以所述电机主轴径向为圆心以螺旋绕组的方式形成,且所述线圈环绕对应设置的所述转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径向磁轴承为圆环形,所述径向磁轴承通过其内圈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上,且所述内圈内周面环绕对应设置的所述转子;
所述径向磁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固定设置有多对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且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之间具有间隙;
每对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对称设置;
每个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包括一线圈,所述线圈由一连续线材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方向且以所述电机主轴径向为圆心以螺旋绕组的方式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径向磁轴承上设置有多对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每个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位于相邻的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之间,且每对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对称设置;
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之间设置有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外壳内部固定设置有电机底座;
所述电机底座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上,且所述电机主轴与所述电机底座的通孔之间间隙配合;
位于所述电机底座和所述电机主轴之间,且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圆环形的保护轴承;
所述保护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电机底座紧配合,所述保护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电机主轴间隙配合;
且所述保护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电机主轴之间形成的保护间隙小于所述轴向磁轴承和与所述轴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所述转子之间的间隙,且所述保护间隙还小于所述径向磁轴承和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所述转子之间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轴承为球轴承、滑动轴承和陶瓷轴承中的任意一个。
8.一种用于散热装置的平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预先确定电机主轴的位置中心,所述电机主轴固定设置在风扇外壳内部,且与所述电机主轴连接设置有用于固定设置扇叶的转子,所述转子在所述电机主轴的带动下旋转,其中,位于所述位置中心的所述电机主轴与轴向磁轴承和径向磁轴承均无机械接触,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均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上;
所述控制器获取轴向位移传感器获取到的所述电机主轴的当前轴向位移,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沿所述电机主轴轴向设置,且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当前轴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轴向位移偏移量;
若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大于预设误差量,则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轴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设置在所述轴向磁轴承上,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轴向的轴向磁力;
所述控制器获取径向位移传感器获取到的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当前径向位移,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设置,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当前径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径向位移偏移量;
若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误差量,则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径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设置在所述径向磁轴承上,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的径向磁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磁轴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
所述控制器获取径向位移传感器获取到的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当前径向位移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取多个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分别获取到的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所述转子的当前径向位移;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当前径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径向位移偏移量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已获取的各个所述当前径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分别确定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径向位移偏移量;
若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误差量,则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径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包括:
所述控制器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所述预设误差量;
所述控制器根据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误差量的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径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
10.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预先确定电机主轴的位置中心,所述电机主轴固定设置在风扇外壳内部,且与所述电机主轴连接设置有用于固定设置扇叶的转子,所述转子在所述电机主轴的带动下旋转,其中,位于所述位置中心的所述电机主轴与轴向磁轴承和径向磁轴承均无机械接触,所述轴向磁轴承和所述径向磁轴承均间隙套设在所述电机主轴上;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轴向位移传感器获取到的所述电机主轴的当前轴向位移,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沿所述电机主轴轴向设置,且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轴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轴向位移偏移量;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大于预设误差量,则根据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轴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轴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设置在所述轴向磁轴承上,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轴向的轴向磁力;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径向位移传感器获取到的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当前径向位移,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设置,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径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确定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径向位移偏移量;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误差量,则根据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径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设置在所述径向磁轴承上,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在通电时生成沿所述电机主轴径向的径向磁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多个所述径向位移传感器分别获取到的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所述转子的当前径向位移;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已获取的各个所述当前径向位移和所述位置中心分别确定与所述径向磁轴承对应设置的转子的径向位移偏移量;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所述预设误差量;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误差量的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控制流入径向磁轴承绕组的电流大小,直至所述径向位移偏移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量。
CN201410234674.8A 2014-05-29 2014-05-29 一种散热装置、平衡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 Active CN1040190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4674.8A CN104019048B (zh) 2014-05-29 2014-05-29 一种散热装置、平衡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4674.8A CN104019048B (zh) 2014-05-29 2014-05-29 一种散热装置、平衡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9048A CN104019048A (zh) 2014-09-03
CN104019048B true CN104019048B (zh) 2017-06-06

Family

ID=51435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34674.8A Active CN104019048B (zh) 2014-05-29 2014-05-29 一种散热装置、平衡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190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70682B2 (ja) * 2016-08-18 2021-05-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磁気軸受装置および流体機械システム
CN112594215A (zh) * 2020-11-26 2021-04-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风机
CN113503266B (zh) * 2021-05-31 2023-04-11 阜南县特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风扇控制系统及直流风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40393A2 (en) * 2006-03-30 2007-10-03 JTEKT Corporation Compressor for fuel cell
CN201090467Y (zh) * 2007-10-08 2008-07-23 苏州昆拓冷机有限公司 制冷机用磁悬浮涡轮增压装置
CN201090491Y (zh) * 2007-10-08 2008-07-23 苏州昆拓冷机有限公司 磁悬浮轴流压缩机
CN102242722A (zh) * 2011-06-21 2011-11-16 北京中科科仪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磁悬浮分子泵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
CN102472685A (zh) * 2009-07-22 2012-05-23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用于确定利用电磁轴承的涡轮机械的机械备用轴承的间隙的装置和方法
CN202273889U (zh) * 2011-10-13 2012-06-13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磁悬浮飞轮离心式鼓风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40393A2 (en) * 2006-03-30 2007-10-03 JTEKT Corporation Compressor for fuel cell
CN201090467Y (zh) * 2007-10-08 2008-07-23 苏州昆拓冷机有限公司 制冷机用磁悬浮涡轮增压装置
CN201090491Y (zh) * 2007-10-08 2008-07-23 苏州昆拓冷机有限公司 磁悬浮轴流压缩机
CN102472685A (zh) * 2009-07-22 2012-05-23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用于确定利用电磁轴承的涡轮机械的机械备用轴承的间隙的装置和方法
CN102242722A (zh) * 2011-06-21 2011-11-16 北京中科科仪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磁悬浮分子泵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
CN202273889U (zh) * 2011-10-13 2012-06-13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磁悬浮飞轮离心式鼓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9048A (zh) 2014-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9048B (zh) 一种散热装置、平衡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
CN102921971B (zh) 一种五自由度数控机床高速磁悬浮电主轴
CN208294791U (zh) 一种磁悬浮风机
CN103991029B (zh) 一种磨削电主轴
CN102817858B (zh) 定子及具有该定子的散热风扇
CN109281863A (zh) 一种新型磁悬浮压缩机结构
CN202572133U (zh) 一种双头玻璃磨削机主轴
CN103066761B (zh) 一种轴向力平衡装置及应用其的高速电机
CN207782530U (zh) 超高速电机
CN203140787U (zh) 一种五自由度数控机床高速磁悬浮电主轴
CN108827655A (zh) 永磁同步电机直驱的外转子底盘测功机
CN201836125U (zh) 环形轴流扇的平衡结构
CN107591952A (zh) 一种可变位置磁悬浮直驱电机结构总成
CN102064657B (zh) 转子为互补励磁的永磁变速轮毂电机
CN109551026B (zh) 旋风铣床用电机直驱式磁悬浮铣刀盘
CN205882992U (zh) 全功能一体轮毂电机
CN206533262U (zh) 一种单绕组无轴承无刷直流电机
CN109194021A (zh) 一种五自由度交流六极主动磁轴承支承的电主轴
CN103042236A (zh) 自消振电主轴
CN205792312U (zh) 磁悬浮无铁芯永磁式发电及电动装置
CN104776939B (zh) 用于电机转子温升实时测量的空心共轴对拖电机试验台
CN109570599A (zh) 盘式电机磁悬浮铣刀盘
CN208424239U (zh) 一种新型磁悬浮高速电机
CN208623526U (zh) 一种永磁调速电机
CN208005457U (zh) 一种具备自动调整轴承预紧力的数控磨床电主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