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10004B - 一种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10004B
CN104010004B CN201410272569.3A CN201410272569A CN104010004B CN 104010004 B CN104010004 B CN 104010004B CN 201410272569 A CN201410272569 A CN 201410272569A CN 104010004 B CN104010004 B CN 1040100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sical
node
data
back end
physical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725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10004A (zh
Inventor
张震
兰巨龙
陈鸿昶
陶勇
王鹏
杜飞
张传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2725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100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10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0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10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00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首先接收用户的建立请求,利用请求中包括的拓扑信息确定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并将第一位选择的数据节点确定为数据核心节点,然后根据物理网络的拓扑信息,得到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排序,在按照节能重要度排序的物理节点中,找出首个满足数据核心节点要求的物理节点,并把它确定为物理核心节点,以该物理核心节点为基准,逐次确定物理节点作为数据传输网络中数据节点的实体映射,并最终建立数据传输路径。本申请的这种方法,能够在建立数据传输网络时,充分考虑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性,所建立的传输路径能够很好的降低能源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Transport layer)通信协议。它作为当今信息网络共同的基础承载机制,其功能过于简单,使得网络基础能力与上层应用要求之间存在一条巨大的鸿沟,人们为了填补该鸿沟而付出的增强网络功能的各种努力均建立在不改变TCP承载能力的基础上,这导致此类增强是修补式的,没有与核心功能有效融合。
为了能够研究根本性技术革新在信息网络上部署的效果,传统的网络服务供应商被分为基础设施供应商和服务供应商。这就使得在物理网络上可以同时运营支持多样化服务的数据传输网络。但是,近年来日益增高的电力能耗已经严重影响了基础设施供应商的收益,能耗相关成本已经接近运营成本的一半。如何高效地利用物理网络资源、减少建立数据传输网络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是基础设施供应商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方法及系统,用于在建立数据传输网络时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收益开销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的数据传输网络建立请求,所述数据传输网络建立请求包括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
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确定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
按照所述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将序列中首位数据节点确定为数据核心节点;
根据物理网络的拓扑信息,得到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排序;
在按照所述节能重要度排序的物理节点序列中,找出首个满足所述数据核心节点要求的物理节点,并确定为物理核心节点;
以所述物理核心节点为基准,逐次确定物理节点,建立数据传输路径。
优选地,所述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确定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具体为:
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计算各数据节点的CPU要求值和各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
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网络的连接矩阵,得出各个数据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并求出各个数据节点的中心度,所述数据节点的中心度为数据网络拓扑中表征数据节点靠近网络中心位置程度的量化值;
对各个数据节点的CPU要求值与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进行加权,得出各个数据节点的综合要求值;
对所述各个数据节点的中心度和所述各个数据节点的综合要求值进行加权,得出数据节点的重要度并降序排列得到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
优选地,所述根据物理网络的拓扑信息,得到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排序,具体为:
参考所述物理网络的拓扑信息,计算各物理节点的CPU能力值和各物理链路的带宽能力值;
参考所述物理网络的拓扑信息,确定物理网络的连接矩阵,得出各个物理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并求出各个物理节点的中心度,所述物理节点的中心度为物理网络拓扑中表征物理节点靠近网络中心位置程度的量化值;
对各个物理节点的CPU能力值与相连物理链路的带宽能力值进行加权,得出各个物理节点的综合能力值;
对所述各个物理节点的中心度和所述各个物理节点的综合能力值进行加权,得出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并降序排列。
优选地,在所述对所述各个物理节点的中心度和所述各个物理节点的综合能力值进行加权,得出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并降序排列之前,,进一步包括:
根据各个物理节点的工作状态对各个物理节点的中心度进行修正,得到修正中心度。
优选地,所述在按照所述节能重要度排序的物理节点序列中,找出首个满足所述数据核心节点要求的物理节点,并确定为物理核心节点,具体为:
根据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排序,依次检验当前物理节点是否满足所述数据核心节点的CPU要求值以及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
将检验出的首个满足所述数据核心节点的CPU要求值以及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的物理节点确定为物理核心节点。
优选地,所述以所述物理核心节点为基准,逐次确定物理节点,建立数据传输路径,具体为:
逐个确定物理节点,利用所有确定的物理节点建立数据传输路径,其中每个物理节点按照如下方式确定:
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以物理核心节点为基准,确定当前数据节点与已确定的数据节点之间的跳数和,并将所述跳数和作为所要确定的物理节点与已确定的物理节点的最小跳数和;
选择满足所述最小跳数和的工作中的物理节点,并检验其是否满足所述当前数据节点的CPU要求值及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在检验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该物理节点。
优选地,还包括:
将所述物理核心节点的位置进行存储。
一种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系统,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的数据传输网络建立请求,所述数据传输网络建立请求包括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
第一顺序确定单元,用于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确定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
数据核心节点确定单元,用于按照所述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将序列中首位数据节点确定为数据核心节点;
第二顺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物理网络的拓扑信息,得到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排序;
物理核心节点确定单元,用于在按照所述节能重要度排序的物理节点序列中,找出首个满足所述数据核心节点要求的物理节点,并确定为物理核心节点;
路径建立单元,用于以所述物理核心节点为基准,逐次确定物理节点,建立数据传输路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顺序确定单元包括:
数据节点信息确定单元,用于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计算各数据节点的CPU要求值和各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
数据节点中心度确定单元,用于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网络的连接矩阵,得出各个数据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并求出各个数据节点的中心度,所述数据节点的中心度为数据网络拓扑中表征数据节点靠近网络中心位置程度的量化值;
第一加权单元,用于对各个数据节点的CPU要求值与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进行加权,得出各个数据节点的综合要求值;
第二加权单元,用于对所述各个数据节点的中心度和所述各个数据节点的综合要求值进行加权,得出数据节点的重要度并降序排列得到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
优选地,所述物理核心节点确定单元包括:
能力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排序,依次检验当前物理节点是否满足所述数据核心节点的CPU要求值以及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
输出单元,用于将检验出的首个满足所述数据核心节点的CPU要求值以及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的物理节点确定为物理核心节点。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方法,首先接收用户的建立请求,该请求中包括了所要建立的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利用该拓扑信息确定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并将第一位选择的数据节点确定为数据核心节点,然后根据物理网络的拓扑信息,得到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排序,在按照节能重要度排序的物理节点中,找出首个满足数据核心节点要求的物理节点,并把它确定为物理核心节点,以该物理核心节点为基准,逐次确定物理节点作为数据传输网络中数据节点的实体映射,并最终建立数据传输路径。本申请的这种方法,能够在建立数据传输网络时,充分考虑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性,所建立的传输路径能够很好的降低能源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确定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确定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排序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物理核心节点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物理节点确定过程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顺序确定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物理核心节点确定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首先,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先介绍一下下文中用到的名词:
物理网络:计算机硬件介质通过网络设备联接而成的网络。
数据传输网络:建立在物理网络上的、能够同时选择不同传输机制、支持多样化服务的数据网络。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方法流程图。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用户的数据传输网络建立请求,所述数据传输网络建立请求包括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
具体地,用户想要在物理网络上建立数据传输网络。必定知道其想要建立的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该拓扑信息中包含数据节点及数据链路的相关信息。
步骤102: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确定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
具体地,每一个数据节点的重要性不同,在为每个数据节点选择对应的物理节点时,顺序也不相同。我们先将所有的数据节点都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这个顺序即为选择顺序。
步骤103:按照所述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将序列中首位数据节点确定为数据核心节点;
具体地,作为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中的第一位数据节点,其重要性非常高。我们将其定义为数据核心节点,其它数据节点都围绕这数据核心节点。
步骤104:根据物理网络的拓扑信息,得到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排序;
具体地,物理网络拓扑中,每个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也不同,这是受物理节点自身属性以及位置所影响的,我们按照节能重要度进行排序。
步骤105:在按照所述节能重要度排序的物理节点序列中,找出首个满足所述数据核心节点要求的物理节点,并确定为物理核心节点;
具体地,首先为数据核心节点确定对应的物理节点,为了节能的考虑,我们按照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的顺序来选择。在这个序列中,选择首个能够满足数据核心节点要求的物理节点,将该物理节点定义为物理核心节点。
步骤106:以所述物理核心节点为基准,逐次确定物理节点,建立数据传输路径。
具体地,根据上一步骤确定的物理核心节点,为顺序排列的数据节点中第二位数据节点选择对应的物理节点,并按照这种顺序,逐次为每个数据节点确定物理节点,最终建立数据传输路径。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方法,首先接收用户的建立请求,该请求中包括了所要建立的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利用该拓扑信息确定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并将第一位选择的数据节点确定为数据核心节点,然后根据物理网络的拓扑信息,得到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排序,在按照节能重要度排序的物理节点中,找出首个满足数据核心节点要求的物理节点,并把它确定为物理核心节点,以该物理核心节点为基准,逐次确定物理节点作为数据传输网络中数据节点的实体映射,并最终建立数据传输路径。本申请的这种方法,能够在建立数据传输网络时,充分考虑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性,所建立的传输路径能够很好的降低能源消耗。
实施例二
本实施介绍上述实施例一的步骤102的具体实现过程。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确定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的方法流程图。
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计算各数据节点的CPU要求值和各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
步骤202: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网络的连接矩阵,得出各个数据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并求出各个数据节点的中心度;
具体地,所述数据节点的中心度为数据网络拓扑中表征数据节点靠近网络中心位置程度的量化值。中心度的大小将会影响该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
步骤203:对各个数据节点的CPU要求值与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进行加权,得出各个数据节点的综合要求值;
具体地,综合考虑各个数据节点的CPU要求值与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给出每个数据节点的综合要求值。
步骤204:对所述各个数据节点的中心度和所述各个数据节点的综合要求值进行加权,得出数据节点的重要度并降序排列得到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
具体地,数据节点的中心度越高,代表其重要度越高,数据节点的综合要求值越高,也代表其重要度越高。综合考虑二者,给出数据节点的重要度顺序,其降序排列顺序即为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介绍实施例一中的步骤104的具体实现方式。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确定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排序的方法流程图。
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参考所述物理网络的拓扑信息,计算各物理节点的CPU能力值和各物理链路的带宽能力值;
步骤302:参考所述物理网络的拓扑信息,确定物理网络的连接矩阵,得出各个物理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并求出各个物理节点的中心度;
具体地,物理节点的中心度为物理网络拓扑中表征物理节点靠近网络中心位置程度的量化值,物理节点的中心度大小影响其节能性能。
步骤303:对各个物理节点的CPU能力值与相连物理链路的带宽能力值进行加权,得出各个物理节点的综合能力值;
具体地,综合考虑各个物理节点的CPU能力值与相连物理链路的带宽能力值,给出每个物理节点的综合能力值。
步骤304:对所述各个物理节点的中心度和所述各个物理节点的综合能力值进行加权,得出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并降序排列。
具体地,物理节点的中心度越高,代表其节能重要度越高,物理节点的综合能力值越高,也代表其节能重要度越高。综合考虑二者,给出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顺序,并进行降序排列。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304对各个物理节点的中心度和综合能力进行加权,得出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并降序排列之前,我们还可以根据各个物理节点的工作状态,对各个物理节点的中心度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中心度。此时,步骤304即为:对各个物理节点的修正中心度和综合能力进行加权。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介绍实施例一中步骤105的实现过程。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物理核心节点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根据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排序,依次检验当前物理节点是否满足所述数据核心节点的CPU要求值以及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
步骤402:将检验出的首个满足所述数据核心节点的CPU要求值以及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的物理节点确定为物理核心节点。
具体地,在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排序中,从第一个物理节点开始,检测其是否满足数据核心节点的CPU要求值以及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如果不满足,则选择第二个物理节点,继续上述检测过程,如此进行下去,直至找到某一个物理节点,其满足数据核心节点的CPU要求值以及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将首次找到的这个物理节点确定为物理核心节点。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介绍实施例一中步骤106的具体实现过程。步骤106:以所述物理核心节点为基准,逐次确定物理节点,建立数据传输路径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物理节点的确定过程,第二阶段为根据确定的物理节点组建数据传输路径的过程。其中,第一阶段可以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物理节点确定过程的方法流程图。
如图5所示,每个物理节点的确定过程均按照下述方式完成:
步骤501: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以物理核心节点为基准,确定当前数据节点与已确定的数据节点之间的跳数和,并将所述跳数和作为所要确定的物理节点与已确定的物理节点的最小跳数和;
步骤502:选择满足所述最小跳数和的工作中的物理节点,并检验其是否满足所述当前数据节点的CPU要求值及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在检验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该物理节点。
具体地,在开始时,我们只知道数据核心节点和对应的物理核心节点,以此为基准,确定数据节点选择序列中的第二个数据节点对应的物理节点,此时确定该第二个数据节点与数据核心节点之间的跳数和,并把这个跳数和作为与第二个数据节点对应的物理节点与物理核心节点的最小跳数和。选择满足最小跳数和的工作中的物理节点,检验其是否满足第二个数据节点的要求,如果满足则确定其为第二数据节点对应的物理节点。
这里的跳数指的是,从一个节点跳至另一个节点中间所跨越的节点个数再加一。例如A、B、C、D通过一条直线依次连接,那么A与D之间的跳数为3。
而当前数据节点与已确定数据节点之间的跳数和,如果仍旧拿上述例子来说:假设已经确定了数据节点A、B和C,则当前数据节点D与已确定数据节点A、B和C的跳数和为:D与A间跳数+D与B间跳数+D与C间跳数,即为3+2+1=6。
而步骤502:选择满足所述最小跳数和的工作中的物理节点,其中选择的是工作中的物理节点,而非不工作的物理节点,这是为了进一步减小能源的消耗。在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非工作的物理节点。
实施例六
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方法流程图。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步骤107:将所述物理核心节点的位置进行存储。
在此基础上,实施例四中的步骤401可以进一步改成:根据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排序,依次检验当前物理节点是否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是否是已存储的物理核心节点;
第二,是否满足所述数据核心节点的CPU要求值以及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
只有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才确定为物理核心节点。
相比于实施例四的原步骤401,本实施例中增加了一个判断条件,即检测物理节点是否是已经存储的物理核心节点。从而避免了重复选择一个物理核心节点而造成的网络负载失衡的情况。
实施例七
与实施例对应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系统。参见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系统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该系统包括:
接收单元71,用于接收用户的数据传输网络建立请求,所述数据传输网络建立请求包括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
第一顺序确定单元72,用于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确定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
数据核心节点确定单元73,用于按照所述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将序列中首位数据节点确定为数据核心节点;
第二顺序确定单元74,用于根据物理网络的拓扑信息,得到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排序;
物理核心节点确定单元75,用于在按照所述节能重要度排序的物理节点序列中,找出首个满足所述数据核心节点要求的物理节点,并确定为物理核心节点;
路径建立单元76,用于以所述物理核心节点为基准,逐次确定物理节点,建立数据传输路径。
上述各个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见实施例一的方法的论述,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系统,首先接收用户的建立请求,该请求中包括了所要建立的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利用该拓扑信息确定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并将第一位选择的数据节点确定为数据核心节点,然后根据物理网络的拓扑信息,得到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排序,在按照节能重要度排序的物理节点中,找出首个满足数据核心节点要求的物理节点,并把它确定为物理核心节点,以该物理核心节点为基准,逐次确定物理节点作为数据传输网络中数据节点的实体映射,并最终建立数据传输路径。本申请的系统,能够在建立数据传输网络时,充分考虑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性,所建立的传输路径能够很好的降低能源消耗。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中介绍了第一顺序确定单元72的结构,参见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顺序确定单元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该第一顺序确定单元72包括:
数据节点信息确定单元721,用于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计算各数据节点的CPU要求值和各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
数据节点中心度确定单元722,用于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网络的连接矩阵,得出各个数据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并求出各个数据节点的中心度,所述数据节点的中心度为数据网络拓扑中表征数据节点靠近网络中心位置程度的量化值;
第一加权单元723,用于对各个数据节点的CPU要求值与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进行加权,得出各个数据节点的综合要求值;
第二加权单元724,用于对所述各个数据节点的中心度和所述各个数据节点的综合要求值进行加权,得出数据节点的重要度并降序排列得到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中介绍了物理核心节点确定单元75的结构,参见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物理核心节点确定单元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该物理核心节点确定单元75包括:
能力判断单元751,用于根据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排序,依次检验当前物理节点是否满足所述数据核心节点的CPU要求值以及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
输出单元752,用于将检验出的首个满足所述数据核心节点的CPU要求值以及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的物理节点确定为物理核心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七中的其它几个单元的具体结构我们不在进行阐述,相关信息请参见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的有关方法部分的论述。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户的数据传输网络建立请求,所述数据传输网络建立请求包括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
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确定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
按照所述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将序列中首位数据节点确定为数据核心节点;
根据物理网络的拓扑信息,得到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排序;
在按照所述节能重要度排序的物理节点序列中,找出首个满足所述数据核心节点要求的物理节点,并确定为物理核心节点;
以所述物理核心节点为基准,逐次确定物理节点,建立数据传输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确定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具体为:
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计算各数据节点的CPU要求值和各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
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网络的连接矩阵,得出各个数据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并求出各个数据节点的中心度,所述数据节点的中心度为数据网络拓扑中表征数据节点靠近网络中心位置程度的量化值;
对各个数据节点的CPU要求值与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进行加权,得出各个数据节点的综合要求值;
对所述各个数据节点的中心度和所述各个数据节点的综合要求值进行加权,得出数据节点的重要度并降序排列得到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物理网络的拓扑信息,得到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排序,具体为:
参考所述物理网络的拓扑信息,计算各物理节点的CPU能力值和各物理链路的带宽能力值;
参考所述物理网络的拓扑信息,确定物理网络的连接矩阵,得出各个物理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并求出各个物理节点的中心度,所述物理节点的中心度为物理网络拓扑中表征物理节点靠近网络中心位置程度的量化值;
对各个物理节点的CPU能力值与相连物理链路的带宽能力值进行加权,得出各个物理节点的综合能力值;
对所述各个物理节点的中心度和所述各个物理节点的综合能力值进行加权,得出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并降序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各个物理节点的中心度和所述各个物理节点的综合能力值进行加权,得出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并降序排列之前,进一步包括:
根据各个物理节点的工作状态对各个物理节点的中心度进行修正,得到修正中心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按照所述节能重要度排序的物理节点序列中,找出首个满足所述数据核心节点要求的物理节点,并确定为物理核心节点,具体为:
根据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排序,依次检验当前物理节点是否满足所述数据核心节点的CPU要求值以及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
将检验出的首个满足所述数据核心节点的CPU要求值以及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的物理节点确定为物理核心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所述物理核心节点为基准,逐次确定物理节点,建立数据传输路径,具体为:
逐个确定物理节点,利用所有确定的物理节点建立数据传输路径,其中每个物理节点按照如下方式确定:
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以物理核心节点为基准,确定当前数据节点与已确定的数据节点之间的跳数和,并将所述跳数和作为所要确定的物理节点与已确定的物理节点的最小跳数和;
选择满足所述最小跳数和的工作中的物理节点,并检验其是否满足所述当前数据节点的CPU要求值及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在检验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该物理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物理核心节点的位置进行存储。
8.一种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的数据传输网络建立请求,所述数据传输网络建立请求包括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
第一顺序确定单元,用于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确定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
数据核心节点确定单元,用于按照所述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将序列中首位数据节点确定为数据核心节点;
第二顺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物理网络的拓扑信息,得到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排序;
物理核心节点确定单元,用于在按照所述节能重要度排序的物理节点序列中,找出首个满足所述数据核心节点要求的物理节点,并确定为物理核心节点;
路径建立单元,用于以所述物理核心节点为基准,逐次确定物理节点,建立数据传输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顺序确定单元包括:
数据节点信息确定单元,用于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计算各数据节点的CPU要求值和各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
数据节点中心度确定单元,用于参考所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拓扑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网络的连接矩阵,得出各个数据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并求出各个数据节点的中心度,所述数据节点的中心度为数据网络拓扑中表征数据节点靠近网络中心位置程度的量化值;
第一加权单元,用于对各个数据节点的CPU要求值与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进行加权,得出各个数据节点的综合要求值;
第二加权单元,用于对所述各个数据节点的中心度和所述各个数据节点的综合要求值进行加权,得出数据节点的重要度并降序排列得到数据节点的选择顺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核心节点确定单元包括:
能力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物理节点的节能重要度排序,依次检验当前物理节点是否满足所述数据核心节点的CPU要求值以及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
输出单元,用于将检验出的首个满足所述数据核心节点的CPU要求值以及相连数据链路的带宽要求值的物理节点确定为物理核心节点。
CN201410272569.3A 2014-06-18 2014-06-18 一种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40100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72569.3A CN104010004B (zh) 2014-06-18 2014-06-18 一种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72569.3A CN104010004B (zh) 2014-06-18 2014-06-18 一种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0004A CN104010004A (zh) 2014-08-27
CN104010004B true CN104010004B (zh) 2017-05-24

Family

ID=51370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72569.3A Active CN104010004B (zh) 2014-06-18 2014-06-18 一种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100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6112B (zh) * 2015-11-24 2018-06-19 清华大学 中间处理约束下的异构网络资源配置方法
CN108377220B (zh) * 2018-02-27 2020-10-02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节点重要性感知的透明虚拟光网络协同映射方法
CN113014602B (zh) * 2021-03-26 2022-02-18 湖南大学 一种基于最优通信路径的工业网络防御方法和系统
CN114968902B (zh) * 2022-07-28 2022-10-25 沐曦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多处理器互联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72347B2 (en) * 2009-08-26 2013-06-25 Nobli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network resiliency
CN103476147A (zh) * 2013-08-27 2013-12-2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面向节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目标跟踪方法
CN103685011A (zh) * 2012-09-14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节能路由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72347B2 (en) * 2009-08-26 2013-06-25 Nobli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network resiliency
CN103685011A (zh) * 2012-09-14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节能路由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76147A (zh) * 2013-08-27 2013-12-2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面向节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目标跟踪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0004A (zh) 201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0004B (zh) 一种数据传输网络的建立方法及系统
WO2021197245A1 (zh) 一种车联网环境下的最优化边缘计算节点选择方法及系统
Xiao et al. System delay optimization for mobile edge computing
CN104301305B (zh) 信息中心网络下兴趣包转发的方法和转发终端
CN103442412B (zh) 一种基于加权最优二分图匹配的网络选择方法
CN104022951B (zh) 一种网络服务路径的建立方法及系统
WO2023272995A1 (zh) 一种行人重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574541A (zh) 一种基于紧密度排序的网络社区发现方法
CN102868757B (zh) 一种基于QoS指标的动态Web服务组合方法
CN105992233A (zh) 网络业务的容量基线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8024307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异构网络接入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3824127B (zh) 云计算环境下服务的自适应组合优化方法
Cui et al. A novel method of virtual network embedding based on topology convergence-degree
WO2014063525A1 (zh) 微波网络规划的方法及系统
CN108347380A (zh) 一种基于频谱离散度感知的虚拟光网络协同映射方法
CN108123891A (zh) Sdn网络中使用分布式域控制器实现的动态负载均衡方法
CN109861254A (zh) 负荷接入微电网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3577899A (zh) 一种基于可靠性预测与QoS相结合的服务组合方法
CN106681795B (zh) 节点局部拓扑和可利用资源容量的虚拟网络映射方法
CN103425524B (zh) 一种均衡多业务终端聚合的方法和系统
CN105760549A (zh) 基于属性图模型的近邻查询方法
CN104348695A (zh) 一种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虚拟网络映射方法及其系统
CN107102799A (zh) 一种调整灭屏时间的方法及其智能终端
CN106776993A (zh) 一种基于时序约束活动意向的路径推荐方法及系统
Li et al. A web service qos prediction approach based on multi-dimension qo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