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09257A - 可再充电电池 - Google Patents

可再充电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09257A
CN104009257A CN201310655378.0A CN201310655378A CN104009257A CN 104009257 A CN104009257 A CN 104009257A CN 201310655378 A CN201310655378 A CN 201310655378A CN 104009257 A CN104009257 A CN 104009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ssemblie
electrode
plate
conductive plate
rechargeabl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553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09257B (zh
Inventor
金德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09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9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09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9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6Small-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portable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1/00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 B63H21/12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the vessels being motor-driven
    • B63H21/17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the vessels being motor-driven by electric mo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3Spacers; Insulating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多个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容纳所述多个电极组件的壳体;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第一导电板;以及将所述第一导电板电联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一接触件。

Description

可再充电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与未被设计为再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可再充电电池可重复地充电和放电。具有小容量的可再充电电池可用于诸如移动电话、膝上型电脑和/或可携式摄像机的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大容量电池广泛用作用于驱动混合车辆等的马达的电源。
现在,已经研发了使用高能量密度的非水电解质的高功率可再充电电池,通过串联联接多个可再充电电池,高功率可再充电电池被形成为大容量可再充电电池,以便用于驱动设备的马达,例如,需要大量电力的电动车辆的马达。这种可再充电电池可形成为圆柱形形状或方形形状。
当诸如钉子、锥子等导电外来物从外部入侵(或刺穿)到可再充电电池中时,在可再充电电池中可能发生内部短路。当发生短路时,可再充电电池中的温度可快速增加,由此可能引起可再充电电池起火或爆炸。
在该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的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它可能包含不构成在该国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已经致力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安全性的可再充电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多个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容纳所述多个电极组件的壳体;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第一导电板;以及将所述第一导电板电联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一接触件。
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可比所述第一电极组件距所述第一导电板更远。
所述第一导电板可不被电联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组件。
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第二导电板以及将所述第二导电板电联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的第二接触件。
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可比所述第二电极组件距所述第二导电板更远。
所述第二导电板可不被电联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组件。
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进一步包括覆盖所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其中所述第二接触件在所述盖板附近的位置处电联接到所述第二导电板。
所述第一接触件可电联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负电极。
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进一步包括联接到所述负电极的集流接线片,其中所述负电极将所述第一接触件电联接到所述集流接线片。
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进一步包括穿透所述第一接触件、所述负电极和所述集流接线片的固定构件。
所述固定构件可包括铆钉。
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一接触件电联接到所述负电极的集流接线片。
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集流接线片可被焊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一接触件可各自包括金属。
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电板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之间的绝缘膜。
所述绝缘膜可包括聚合物材料。
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一接触件可整体形成。
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壳体的开口上的盖板,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在远离所述盖板的位置处联接到所述第一导电板。
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进一步包括联接到所述第一接触件的一部分的绝缘层。
所述多个电极组件可进一步包括邻近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和电联接到第一导电板的第三电极组件。
所述多个电极组件可进一步至少包括第三电极组件和第四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三电极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与所述第四电极组件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三电极组件电联接到所述第二导电板,所述第四电极组件电联接到所述第一导电板。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防止由于导电外来物的入侵(或刺穿)引起的内部短路引发的起火或爆炸,由此改进可再充电电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
图2为图1的沿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极组件、安全构件和集流构件的局部透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安全构件和第二安全构件的透视图。
图5为外来物已经入侵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中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极组件、安全构件和集流构件的局部透视图。
图7为图6的沿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极组件、安全构件和集流构件的局部透视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安全构件和第二安全构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简单通过例示的方式已经仅示出和描述本发明的某些示例性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的那样,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被修改,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相同的附图标记贯穿说明书指代相同的元件。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2为图1的沿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参见图1和图2,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1包括:多个电极组件10,各自通过螺旋地卷绕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以及介于它们之间的隔板13而形成;其中容纳(或其中已经安装)电极组件10的壳体34;以及联接到壳体34的开口的盖组件。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1被示例性地例示成形成为棱柱形状的锂离子可再充电电池。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可应用于锂聚合物电池、圆柱形电池或类似物。
正电极11包括正极涂覆区域,正极涂覆区域为活性物质被涂覆到由铝和/或类似物制成的薄膜金属箔形成的集流体的区域。正电极11还包括正极未涂覆区域11a,正极未涂覆区域11a为未涂覆有活性物质的区域。负电极12包括负极涂覆区域,负极涂覆区域为活性物质被涂覆到由铜和/或类似物制成的薄膜金属箔形成的集流体的区域。负电极12还包括负极未涂覆区域12a,负极未涂覆区域12a为未涂覆有活性物质的区域。
根据图1和图2中图示的实施例,正电极11为与壳体34联接(例如,连接)的第二电极,负电极12为与安全构件41和42(图4所示)联接的第一电极。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因而正电极11可为第一电极,负电极12可为第二电极。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电极组件10被安装在壳体34中,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因此,多个电极组件(例如,3个或更多电极组件)可安装在壳体中。
正极未涂覆区域11a形成在正电极11的沿正电极11的长度方向的一个侧端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形成在负电极12的沿负电极1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个侧端处。另外,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在将绝缘体的隔板13设置(例如,插置或安置)其间之后被螺旋地卷绕。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电极组件10可具有这种结构:其中分别由片形成的多个第一电极11和多个第二电极12被交替层叠,其中隔板13介于它们之间。
壳体34具有近似立方体形状,并被提供有向其一个面敞开的开口。用于绝缘的绝缘封装部17被安装在壳体34与电极组件10之间。绝缘封装部17具有膜形状且绝缘封装部17的顶部是敞开的。
盖组件20包括:覆盖壳体34的开口的盖板30、从盖板30向外突出并且与正电极11电联接的正极端子21、从盖板向外突出并且与负电极电联接的负极端子22和具有凹痕39a的排气构件39,该凹痕39a根据设定的内部压力可破裂。
盖板30可由薄片和形成在一侧处用于注入电解质的电解质注入孔27形成。密封塞38被安装在电解质注入孔27处。
下部衬垫28被安装在盖板30与端子21和22之间以密封盖板30与端子21和22之间的空间。在描述的实施例中,端子21和22包括正极端子21和负极端子22。
下部衬垫28装配在端子孔中并紧密地设置(或定位)在盖板30的底部上。端子21和22具有圆柱形形状。在顶部支撑端子21和22的螺母29被安装在端子21和22上,螺纹形成在端子的外周界上,从而螺母29被紧固到端子21和22的外周界。
连接板35被插入至正极端子21中。因此,连接板35被安装在螺母29与盖板30之间。连接板35用作将正极端子21和盖板30彼此电连接。因此,盖板30和壳体34与正电极11电联接。
上部衬垫25被安装到负极端子22中。因此,上部衬垫25被设置(或定位)在下部衬垫28上,以接触盖板30的顶部。上部衬垫25用作将负极端子22和盖板30彼此电绝缘。缓冲螺母29与上部衬垫25之间的紧固力的垫圈24被安装在上部衬垫25上。将盖板30与端子21和22绝缘的下部绝缘构件26被提供在端子21和22中每一个的下部分处或附近。
与正电极11电联接的集流构件51可通过焊接附接到正极端子21,正极端子21和集流构件51被插入到形成在下部绝缘构件26的底侧处的槽中。集流构件被提供有向下突出的多个接线片51a,多个接线片51a可通过焊接附接到相应的正极未涂覆区域11a。
与负极端子22电联接的集流构件52可通过焊接附接到负电极12,负极端子22和集流构件52装配到形成在下部绝缘构件26的底侧处的槽中。集流构件52被提供有向下突出的多个接线片,该多个接线片可通过焊接附接到相应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
与负电极12电联接的安全构件被安装在电极组件10的外侧处。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极组件、安全构件和集流构件的局部透视图,图4为第一安全构件和第二安全构件的透视图。
参见图3和图4,安全构件包括第一安全构件41和第二安全构件42,第一安全构件41被设置(或定位)在以层叠方式布置的电极组件10中的第一外侧处,第二安全构件42被设置(或定位)在电极组件10中的第二外侧处。
另外,电极组件10包括第一电极组件10a和第二电极组件10b,第一电极组件10a被设置(或定位)为在其平坦表面处面向壳体34的第一内侧,第二电极组件10b被设置(或定位)为在其平坦表面处面向壳体34的第二内侧。在此,壳体34的第一内侧和第一电极组件10a的平坦表面被设置(或定位)为彼此邻近,壳体34的第二内侧和第二电极组件10b的平坦表面被设置(或定位)为彼此邻近。第一安全构件41被设置(或定位)在壳体34的第一内侧与第一电极组件10a之间,第二安全构件被设置(或定位)在壳体34的第二内侧与第二电极组件10b之间。
与负电极12联接的集流构件52包括与端子联接的上板52c、从上板52c向下弯折的连接板52d和与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平行地弯折并从连接板52d延伸的多个接线片。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集流构件52包括分别与两个电极组件10联接的两个接线片。该两个接线片包括附接到第一电极组件10a的第一接线片52a和附接到第二电极组件10b的第二接线片52b。
第一安全构件41被设置(或定位)为接触第一电极组件10a的外表面。第一安全构件41包括附接到第一电极组件10a的面向外的平坦表面的侧板411和联接到侧板411并联接(或固定)到第二接线片52b的连接突起。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平坦表面意味着平面侧部,不包括外周界表面中的上弯折部分和下弯折部分。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侧板411可用作位于第一电极组件10a与壳体34之间的第一导电板,连接突起可用作将第一导电板411电联接到第二电极组件10b的第一接触件。
侧板411和连接突起可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制成,诸如铜、不锈钢和/或类似物制成。绝缘膜43被附接到侧板411的接触第一电极组件10a的一侧。绝缘膜43可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并防止侧板411与第一电极组件10a之间的直接接触。
另外,连接突起包括联接(或固定)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2a的连接部分415、从侧板411延伸并以一倾斜度弯折的倾斜部分412、朝向第一电极组件10a的侧端延伸的延伸部分413和从延伸部分413弯折并朝向连接部分415延伸的支撑部分414。
在此,连接部分415通过倾斜部分412、延伸部分413和支撑部分414联接到侧板。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侧板411和连接突起被整体形成,连接突起与侧板411的第一下侧端联接。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突起可在远离盖板30的位置处联接到侧板411。
倾斜部分412支撑负极未涂覆区域12a以防止负极未涂覆区域12a由于外部冲击或振动而移动,支撑部分414从第一电极组件10a的侧端延伸到第二电极组件10b的侧端,以将延伸部分413与连接部分415彼此联接。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绝缘层可联接到连接突起的一部分。例如,绝缘膜45被提供在倾斜部分412、延伸部分413和支撑部分414处或邻近倾斜部分412、延伸部分413和支撑部分414,以将连接突起的相应部分与第一电极组件10a和第一接线片52a绝缘。然而,绝缘膜45未被提供在连接部分415中。
连接部分415直接接触第二接线片52b并可焊接到第二接线片52b,以电联接到第二电极组件10b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部分415被焊接到第二接线片52b,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因而连接部分415可直接附接到第二电极组件10b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
因此,与附接到第二电极组件10b相比,第一安全构件41更紧密地(或接近地)附接到第一电极组件10a,但是与第二电极组件10b具有电连接。
第二安全构件42接触第二电极组件10b的外表面。第二安全构件42包括附接到面向与第二电极组件10b相反的外部的平坦表面的侧板421和联接到侧板421并与第一电极组件10a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电联接的连接突起。
侧板421和连接突起可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制成,诸如铜、不锈钢和/或类似物制成。绝缘膜44被附接到侧板421的接触第二电极组件10b的一侧。绝缘膜44可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并防止侧板421与第二电极组件10b直接接触。
连接突起包括固定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2a的连接部分425、从侧板421延伸并以一倾斜度弯折的倾斜部分422、朝向第二电极组件10b的侧端延伸的延伸部分423和从延伸部分423弯折并朝向连接部分425延伸的支撑部分424。
在此,连接部分425通过倾斜部分422、延伸部分423和支撑部分424联接到侧板。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侧板421和连接突起被整体形成,连接突起与侧板421的一个上端侧联接。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突起可在盖板30附近的位置处电联接到侧板421。
倾斜部分422支撑负极未涂覆区域12a以防止负极未涂覆区域12a由于外部冲击或振动而移动,支撑部分424从第二电极组件10b的侧端延伸到第一电极组件10a的侧端,以将延伸部分423与连接部分425彼此联接。绝缘膜46被提供在倾斜部分422、延伸部分423和支撑部分424中以与第二电极组件10b和第二接线片52b绝缘。然而,绝缘膜46未被提供在连接部分425中。
连接部分425可焊接到第一接线片52a,因而电联接到第一电极组件10a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因此,虽然紧密地(或接近地)附接到第二电极组件10b,但是第二安全构件42也电联接到第一电极组件10a。
图5为外来物已经入侵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中的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5中所示,诸如钉子的导电外来物49通过壳体34穿透至第二电极组件10b定位的部分中,壳体34和第二安全构件42短路,因而第一电极组件10a的负电极12和壳体34导电,从而第一电极组件10a首先放电。另外,由于导电外来物49入侵(例如,穿透),在第二电极组件10b中发生内部短路,因而第二电极组件10b放电。当导电外来物49的入侵达到第一电极组件10a时,在第一电极组件10a中发生内部短路,因而第一电极组件10a中的剩余电流被释放。
如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设置(或定位)在导电外来物49入侵的部分的相反侧处的电极组件可首先放电。
当多个电极组件10被安装在壳体34中时,设置(或定位)在导电外来物49穿透的那部分的相反侧处的电极组件可能起火。这是因为流动通过导电外来物49的电流量随着导电外来物进一步入侵(例如,穿透)电池而逐渐增加。另外,导电外来物49与负极活性物质之间的接触产生的电阻非常高,由此产生大量热。
而且,当安全构件与相邻电极组件的负电极电联接时,可迅速引发设置(或定位)在导电外来物入侵(例如,穿透)电池的部分中的电极组件放电,但是远离入侵(例如,穿透)而设置(或定位)的电极组件中的电流不能释放,由此引起起火。
然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远离发生导电外来物的入侵的部分设置(或定位)的电极组件首先放电,由此增加安全性。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极组件、安全构件和集流构件的局部透视图,图7为图6的沿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
参见图6和图7,除了安全构件与负极未涂覆区域12a之间的联接结构,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相同,因此,可省略相同结构的多余描述。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两个电极组件110,集流构件被联接到电极组件110中的每个的正极未涂覆区域,集流构件62被联接到电极组件110中的每个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12a。提供在正极未涂覆区域中的集流构件与提供在负极未涂覆区域112a中的集流构件可具有相同的结构。
集流构件62包括与负极端子联接的上板62c、从上板62c向下弯折的连接板62d和与负极未涂覆区域112a平行地弯折并从连接板62d延伸的多个接线片。集流构件62包括分别与两个电极组件110联接的两个接线片。这些接线片包括附接到第一电极组件110a的第一接线片62a和附接到第二电极组件110b的第二接线片62b。在此,第一接线片62a和第二接线片62b被设置(或定位)为在负极未涂覆区域112a之间彼此面对。
第一安全构件41被设置(或定位)为接触第一电极组件110a的外表面。第一安全构件41包括附接到第一电极组件110a中的面向外的平坦表面的侧板411和形成在侧板411处并与第二电极组件110b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12a联接的连接突起。
另外,连接突起包括联接(例如,固定)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12a的连接部分415、从侧板411延伸并以一倾斜度弯折的倾斜部分412、附接到倾斜部分412并然后延伸到第一电极组件110a的侧端的延伸部分413和附接到延伸部分413并然后朝向连接部分415延伸的支撑部分414。在此,连接部分415通过倾斜部分412、延伸部分413和支撑部分414联接到侧板411。
连接部分415被附接(例如,固定)到第二电极组件110b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12a,因此负极未涂覆区域112a被设置(或定位)在连接部分415与第二接线片62b之间。连接部分415通过穿透负极未涂覆区域112a和连接部分415的固定构件47附接(例如,固定)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12a。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固定构件47由铆钉形成,该铆钉通过穿透连接部分415、负极未涂覆区域112a和第二接线片62b而固定(例如,整体地固定)连接部分415、负极未涂覆区域112a和第二接线片62b。
如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的,当固定构件47通过穿透连接部分415、负极未涂覆区域112a和第二接线片62b而固定(例如,整体地固定)到连接部分415、负极未涂覆区域112a和第二接线片62b时,能够防止由于外部振动或冲击引起的接触失效(或者能够减少这种接触失效的可能性)。
第二安全构件42接触第二电极组件110b的外表面。第二安全构件42包括附接到面向与第二电极组件110b相反的外部的平坦表面的侧板421和联接到侧板421并由此联接到第一电极组件110a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12a的连接突起。
另外,连接突起包括固定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12a的连接部分425、从侧板421以一倾斜度弯折的倾斜部分422、附接到倾斜部分422并朝向第二电极组件110b的侧端延伸的延伸部分423和附接到延伸部分423并然后朝向连接部分425延伸的支撑部分424。在此,连接部分425通过倾斜部分422、延伸部分423和支撑部分424联接到侧板421。
连接部分425被固定(例如,联接)到第一电极组件110a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12a,因此负极未涂覆区域112a被设置(或定位)在连接部分425与第一接线片62a之间。连接部分425通过穿透负极未涂覆区域112a和连接部分425的固定构件47固定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12a。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固定构件47由铆钉形成,该铆钉通过穿透连接部分425、负极未涂覆区域112a和第一接线片62a而固定(例如,整体地固定)这些部件。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极组件、安全构件和集流构件的局部透视图,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安全构件和第二安全构件的透视图。
参见图8和图9,除了电极组件的数量以及安全构件和集流构件的结构,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基本相同,因此可省略相同结构的多余描述。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四个电极组件210,四个电极组件210彼此平行地层叠。第一电极组件210a被设置(或定位)在电极组件210的一个侧端处,第二电极组件210b被设置(或定位)在电极组件210的另一个侧端处。第三电极组件210c被设置(或定位)在第一电极组件210a与第二电极组件210b之间邻近第一电极组件210a,第四电极组件210d被设置(或定位)在第二电极组件210b与第三电极组件210c之间。因此,第一电极组件210a、第三电极组件210c、第四电极组件210d和第二电极组件210b被顺序设置(或定位)。
集流构件可被联接到每个电极组件210的正极未涂覆区域,集流构件72被联接到每个电极组件210的负极未涂覆区域212a。提供在正极未涂覆区域中的集流构件与提供在负极未涂覆区域212a中的集流构件72可具有相同的结构。
集流构件72包括与负极端子联接的上板72e、从上板72e向下弯折的连接板72f和与负极未涂覆区域212a平行地弯折并从连接板72f延伸的多个接线片。集流构件72包括四个接线片以分别联接到四个电极组件210。这些接线片包括附接到第一电极组件210a的第一接线片72a、附接到第二电极组件210b的第二接线片72b、附接到第三电极组件210c的第三接线片72c和附接到第四电极组件210d的第四接线片72d。这些接线片可焊接到负极未涂覆区域212a同时处于与负极未涂覆区域212a平行设置(或定位)的状态。
由于第一安全构件81附接到第一电极组件210a的外侧,第一安全构件81包括:附接到面向与第一电极组件210a相反的外部的平坦表面的侧板811;和分别联接到侧板811并然后附接到第二和第四电极组件210b和210d的负极未涂覆区域212a的连接突起812和813。在此,绝缘膜被提供在侧板811处或邻近侧板811。
第一安全构件81包括两个连接突起812和813,因此,两个连接突起812和813中的一个结合到第二电极组件210b的负极未涂覆区域212a,另一个结合到第四电极组件210d的负极未涂覆区域212a。因此,第一安全构件81与设置(或定位)在相反侧处的第二电极组件210b和第四电极组件210d电联接。
第二安全构件82被提供在第二电极组件210b的外侧处,因此第二安全构件82包括:附接到面向与第二电极组件210b相反的外部的平坦表面的侧板821;和联接到侧板821并附接到第一和第三电极组件210a和210c的负极未涂覆区域212a的连接突起822和823。在此,绝缘膜被提供在侧板821处或邻近侧板821。
第二安全构件82包括两个连接突起822和823,因此,两个连接突起822和823中的一个结合到第一电极组件210a的负极未涂覆区域212a,另一个结合到第三电极组件210c的负极未涂覆区域212a。因此,第二安全构件82与设置(或定位)在相反侧处的第一电极组件210a和第三电极组件210c电联接。
如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两个电极组件被电联接到一个安全构件,因此,当导电外来物入侵(例如,穿透)电池并由此接触安全构件时,两个电极组件中的电流能被释放。另外,设置(或定位)在导电外来物入侵(例如,穿透)的部分的相反侧处的电极组件中的电流也能被释放,由此改进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多个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容纳所述多个电极组件的壳体;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第一导电板;以及将所述第一导电板电联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一接触件。所述多个电极组件进一步包括邻近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和电联接到所述第一导电板的第三电极组件。
尽管已经结合目前被认为实用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将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本发明旨在覆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设置及其等同物。
一些符号的描述
101:可再充电电池
10,110,210:电极组件
10a,110a,210a:第一电极组件
10b,110b,210b:第二电极组件
11:正电极
12:负电极
20:盖组件
21:正极端子
210c:第三电极组件
210d:第四电极组件
22:负极端子
30:盖板
34:壳体
35:连接板
38:密封盖
39:排气构件
41,81:第一安全构件
42,82:第二安全构件
411,421:侧板
412,422:倾斜部分
413,423:延伸部分
414,424:支撑部分
415,425:连接部分
43,44,45,46:绝缘膜
47:固定构件
49:导电外来物
51,52,62,72:集流构件
811,821:侧板
812,813,822,823:连接突起

Claims (21)

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多个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
容纳所述多个电极组件的壳体;
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第一导电板;以及
将所述第一导电板电联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一接触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二电极组件比所述第一电极组件距所述第一导电板更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板不被电联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第二导电板;以及
将所述第二导电板电联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的第二接触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组件比所述第二电极组件距所述第二导电板更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二导电板不被电联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覆盖所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其中所述第二接触件在所述盖板附近的位置处电联接到所述第二导电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电联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负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联接到所述负电极的集流接线片,其中所述负电极将所述第一接触件电联接到所述集流接线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穿透所述第一接触件、所述负电极和所述集流接线片的固定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固定构件包括铆钉。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一接触件电联接到所述负电极的集流接线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集流接线片被焊接在一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一接触件各自包括金属。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电板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之间的绝缘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绝缘膜包括聚合物材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一接触件整体形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壳体的开口上的盖板,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在远离所述盖板的位置处联接到所述第一导电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联接到所述第一接触件的一部分的绝缘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多个电极组件进一步包括邻近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和电联接到所述第一导电板的第三电极组件。
2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多个电极组件进一步至少包括第三电极组件和第四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三电极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与所述第四电极组件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三电极组件电联接到所述第二导电板,所述第四电极组件电联接到所述第一导电板。
CN201310655378.0A 2013-02-27 2013-12-06 可再充电电池 Active CN1040092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770168P 2013-02-27 2013-02-27
US61/770,168 2013-02-27
US13/923,355 US9711777B2 (en) 2013-02-27 2013-06-20 Rechargeable battery
US13/923,355 2013-06-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09257A true CN104009257A (zh) 2014-08-27
CN104009257B CN104009257B (zh) 2019-01-22

Family

ID=48669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55378.0A Active CN104009257B (zh) 2013-02-27 2013-12-06 可再充电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11777B2 (zh)
EP (1) EP2772962B1 (zh)
JP (1) JP6334893B2 (zh)
KR (1) KR102152307B1 (zh)
CN (1) CN10400925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3660A (zh) * 2015-01-21 2017-02-2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锂离子蓄电池的电池绕组
CN111682250A (zh) * 2019-03-11 2020-09-18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61704B1 (ko) * 2015-03-06 2022-02-0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JP6572736B2 (ja) * 2015-10-30 2019-09-1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角形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5382A (zh) * 1998-05-08 1999-11-17 三星电管株式会社 方形蓄电池的盖组件
CN1261728A (zh) * 1998-11-10 2000-08-02 三星电管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的安全装置
CN1612373A (zh) * 2003-10-15 2005-05-04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的整体盖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110136004A1 (en) * 2009-12-07 2011-06-09 Yoontai Kwak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2347467A (zh) * 2010-07-23 2012-02-08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43781B2 (ja) * 1997-03-27 2006-02-08 日本電池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WO2003100886A1 (en) * 2002-05-27 2003-12-04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Battery
KR100875607B1 (ko) 2005-02-17 2008-12-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스택형 전극 조립체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이차전지
KR101012171B1 (ko) 2006-12-20 2011-02-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이차 전지 팩
JP2008159328A (ja) * 2006-12-21 2008-07-10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2028089A (ja) * 2010-07-21 2012-02-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非水系二次電池及び非水系二次電池パック
US20120052341A1 (en) * 2010-09-01 2012-03-01 Duk-Jung Kim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1233573B1 (ko) * 2011-01-27 2013-02-14 로베르트 보쉬 게엠베하 이차 전지
US9627677B2 (en) * 2011-12-23 2017-04-18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DE102012000872A1 (de) 2012-01-18 2013-07-18 Li-Tec Battery Gmbh Elektrochemische Energiespeichereinrichtung, Batterie mit zumindest zwei dieser elektrochemischen Energiespeichereinrichtungen,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dieser elektrochemischen Energiespeicherein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5382A (zh) * 1998-05-08 1999-11-17 三星电管株式会社 方形蓄电池的盖组件
CN1261728A (zh) * 1998-11-10 2000-08-02 三星电管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的安全装置
CN1612373A (zh) * 2003-10-15 2005-05-04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的整体盖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110136004A1 (en) * 2009-12-07 2011-06-09 Yoontai Kwak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2347467A (zh) * 2010-07-23 2012-02-08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3660A (zh) * 2015-01-21 2017-02-2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锂离子蓄电池的电池绕组
CN106463660B (zh) * 2015-01-21 2019-11-0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锂离子蓄电池的电池绕组
CN111682250A (zh) * 2019-03-11 2020-09-18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CN111682250B (zh) * 2019-03-11 2023-11-03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11777B2 (en) 2017-07-18
US20140242856A1 (en) 2014-08-28
CN104009257B (zh) 2019-01-22
JP6334893B2 (ja) 2018-05-30
KR102152307B1 (ko) 2020-09-04
JP2014165171A (ja) 2014-09-08
EP2772962A3 (en) 2016-04-27
EP2772962A2 (en) 2014-09-03
KR20140107084A (ko) 2014-09-04
EP2772962B1 (en) 2018-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90468B2 (en) Secondary battery
EP2395576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omprising a fuse
EP2410594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8642197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EP2608293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EP2325924B1 (en)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a short circuit inducing member
US9246143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module
EP2733770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module
JP5297441B2 (ja) 二次電池
CN102376931A (zh) 可再充电电池、电池模块和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端子组件
US20140227567A1 (en) Battery module
US9065130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8877371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4009257A (zh) 可再充电电池
KR101223516B1 (ko) 이차 전지
CN103746084A (zh) 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组
KR101576597B1 (ko) 이차 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EP2330660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2332443B1 (ko) 전지 모듈
CN201717324U (zh) 集成有保护装置的充电电池
US9166256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20090081175A (ko) 이차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