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08267B - 一种基于特征距离的光伏电站分群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特征距离的光伏电站分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08267B
CN104008267B CN201410105382.4A CN201410105382A CN104008267B CN 104008267 B CN104008267 B CN 104008267B CN 201410105382 A CN201410105382 A CN 201410105382A CN 104008267 B CN104008267 B CN 1040082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tor unit
inverter
parameter
photovoltaic plant
parame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053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08267A (zh
Inventor
葛路明
曲立楠
赵亮
施涛
陈宁
朱凌志
丁杰
郑竞宏
赵大伟
张磊
钱敏慧
姜达军
罗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10538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082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08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8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08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8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特征距离的光伏电站分群方法。该方法的步骤为:一、对光伏电站中各发电单元进行编号,读取每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的参数;二、选择光伏电站中的一个发电单元,计算该发电单元中逆变器参数的轨迹灵敏度并组成一个列向量;三、将每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的参数组成一个行向量;四、计算出所有发电单元中两两之间的特征距离;五、设定一个判据值θ,若发电单元之间的特征距离小于θ,则将符合判断条件的各发电单元划分到同一群中;否则,划分到不同群中。本发明的分群方法能够快速便利地将数量众多的各光伏发电单元分群,物理概念清晰,为提高等值建模的精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特征距离的光伏电站分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特征距离的光伏电站分群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能源,太阳能受到地域的限制较小,无需运输,几乎可以在地球上任一个地区使用。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光伏效应,随后人们根据光伏效应发明了光伏电池,它能够将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并网型光伏发电通过逆变器将电能传输至电网,大型光伏电站大都是并网型光伏发电。
近年来,我国并网太阳能发电呈现跨越式发展。在西部地区,日照时间长并且气候干燥少雨,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已建设了许多大规模光伏发电站。大规模的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光伏发电输出功率的波动性将会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产生影响。为了分析并网光伏电站对电网的影响,迫切需要建立合适的光伏电站模型。
大型光伏发电站装机容量大,是由数十至数百个小功率的光伏发电单元并联而成的。在建立光伏电站模型时,如果对每个光伏发电单元都进行详细建模,模型将会变得非常复杂,计算效率非常低,不利于大型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各个光伏单元的拓扑结构类似,主要包含光伏方阵、逆变器和单元升压变压器。因此,可以利用一台发电单元来等值多台光伏发电单元,从而对光伏电站模型进行等值降阶。等值的关键在于对光伏电站进行分群,将那些动态响应特性相近的光伏发电单元组合成一个群。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距离的光伏电站分群方法,该法方能够快速便利地将数量众多的各光伏发电单元分群。
本发明的光伏电站分群方法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特征距离的光伏电站分群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光伏电站中各发电单元进行编号,读取每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的参数;
步骤二、选择光伏电站中的一个发电单元,计算该发电单元中逆变器参数的轨迹灵敏度并组成一个列向量;
步骤三、将每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的参数组成一个行向量;
步骤四、根据步骤二中的一个列向量和步骤三中各个行向量,计算出所有发电单元中两两之间的特征距离;
步骤五、设定一个判据值θ,若发电单元之间的特征距离小于θ,则将符合判断条件的各发电单元划分到同一群中;否则,划分到不同群中。
所述步骤一中,每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的参数均包括逆变器的直流电压PI控制器参数Kpv、Kiv和无功功率PI控制器参数Kpq、Kiq
所述步骤二中,通过一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参数的轨迹灵敏度组成如下式所述的列向量
式中,S1-S4分别是一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参数的轨迹灵敏度。
所述步骤三中,通过每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的参数组成如下式所述的行向量
式中,Kpv、Kiv、Kpq、Kiq为逆变器的参数。
所述步骤四中,通过下式计算每两个发电单元之间的特征距离:
式中,为第一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参数组成的行向量,Kpv1、Kiv1、Kpq1、Kiq1为第一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的参数;为第二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参数组成的行向量,Kpv2、Kiv2、Kpq2、Kiq2为第二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的参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分群方法能够快速便利地将数量众多的各光伏发电单元分群,该方法基于各发电单元之间特征距离的远近,将特征距离近的光伏发电单元划分成同一个群,物理概念清晰,为提高等值建模的精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分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光伏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基于特征距离的光伏电站分群方法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例的光伏电站分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如图2所示,本例中的光伏电站共包含10个发电单元,对各光伏发电单元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编号为发电单元1、发电单元2、发电单元3、……、发电单元10;分别读取每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的参数,每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参数均包括逆变器的直流电压PI控制器参数Kpv、Kiv和无功功率PI控制器参数Kpq、Kiq
步骤二、本例中挑选发电单元1并计算其逆变器参数Kpv1、Kiv1、Kpq1、Kiq1的轨迹灵敏度,将发电单元1的轨迹灵敏度组成一个列向量
式(1)中,S1、S2、S3、S4分别是四个参数Kpv1、Kiv1、Kpq1、Kiq1的轨迹灵敏度;
步骤三、将发电单元1……发电单元10中逆变器的参数组成行向量
步骤四、计算出所有发电单元中两两之间的特征距离,具体步骤如下:
a)计算发电单元1和发电单元2参数向量之间的特征距离,即
式(3)中,i=1、2、3、4,V1i是发电单元1行向量中的第i个参数,V2i是发电单元2行向量中的第i个参数,Si是第i各参数的轨迹灵敏度;
b)重复步骤a),通过公式(3)计算所有发电单元中两两之间的特征距离,即分别计算发电单元1与发电单元2、3、4、5、6、7、8、9、10之间的距离,计算发电单元2与发电单元1、3、4、5、6、7、8、9、10之间的距离,依次类推,并补充下表1。
表1特征距离
步骤五、定义一个判据θ,若发电单元之间的特征距离小于θ,则认为两个发电单元之间的特征距离较近,二者可以划分为同一发电单元群;否则,二者划分到不同的发电单元群中,可根据特征距离的远近将10个发电单元分成若干个群。如果θ取值相对较小,分到同一个群的发电单元相对较多,群的数量较少,则计算精度低,计算量小;如果θ取值相对较大,分到同一个群的发电单元相对较少,群的数量较多,则计算精度高,计算量大。因此,实际应用中,该判据值可根据具体工况进行设置和调整。
本例中,假设发电单元1、3、6、7、8之间的特征距离较小,均小于θ,因此可以将这5个发电单元划分至发电单元群1;而逆变器2、4、5、9、10之间的特征距离较小,均小于θ,将这5个发电单元划分至发电单元群2。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本申请后依然可对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种种变更、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变更、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在其申请待批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基于特征距离的光伏电站分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光伏电站中各发电单元进行编号,读取每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逆变器的直流电压PI控制器参数Kpv、Kiv和无功功率PI控制器参数Kpq、Kiq
步骤二、选择光伏电站中的一个发电单元,计算该发电单元中逆变器参数的轨迹灵敏度并组成一个列向量;
步骤三、将每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的参数组成一个行向量;
步骤四、根据步骤二中的一个列向量和步骤三中各个行向量,计算出所有发电单元中两两之间的特征距离;
步骤五、设定一个判据值θ,若发电单元之间的特征距离小于θ,则将符合判断条件的各发电单元划分到同一群中;否则,划分到不同群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特征距离的光伏电站分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通过一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参数的轨迹灵敏度组成如下式所述的列向量
S → = S 1 S 2 S 3 S 4
式中,S1—S4分别是一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参数的轨迹灵敏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特征距离的光伏电站分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通过每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的参数组成如下式所述的行向量
V → = [ K p v , K i v , K p q , K i q ]
式中,Kpv、Kiv、Kpq、Kiq为逆变器的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特征距离的光伏电站分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通过下式计算每两个发电单元之间的特征距离:
L V 1 - V 2 = | ( V → 1 - V → 2 ) T × S → | = | [ K p v 1 K i v 1 K p q 1 K i q 1 - K p v 2 K i v 2 K p q 2 K i q 2 ] T × S 1 S 2 S 3 S 4 |
式中,为第一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参数组成的行向量,Kpv1、Kiv1、Kpq1、Kiq1为第一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的参数;为第二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参数组成的行向量,Kpv2、Kiv2、Kpq2、Kiq2为第二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的参数;S1—S4分别是一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参数的轨迹灵敏度;为由一个发电单元中逆变器参数的轨迹灵敏度组成列向量。
CN201410105382.4A 2014-03-21 2014-03-21 一种基于特征距离的光伏电站分群方法 Active CN1040082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5382.4A CN104008267B (zh) 2014-03-21 2014-03-21 一种基于特征距离的光伏电站分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5382.4A CN104008267B (zh) 2014-03-21 2014-03-21 一种基于特征距离的光伏电站分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08267A CN104008267A (zh) 2014-08-27
CN104008267B true CN104008267B (zh) 2017-06-23

Family

ID=51368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05382.4A Active CN104008267B (zh) 2014-03-21 2014-03-21 一种基于特征距离的光伏电站分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082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5516B (zh) * 2015-11-11 2018-01-16 清华大学 大型光伏电站的在线分群等值建模方法
CN106451418B (zh) * 2016-09-13 2019-02-05 清华大学 光伏电站的在线分群等值建模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0121A (zh) * 2013-07-10 2013-09-18 湖南大学 一种大型光伏电站与配网谐波交互影响分析模型建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30385B2 (en) * 2011-11-02 2015-01-06 Alexander I. Poltorak Relevance estimation and actions based thereon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0121A (zh) * 2013-07-10 2013-09-18 湖南大学 一种大型光伏电站与配网谐波交互影响分析模型建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大型光伏电站动态建模及谐波特性分析;谢宁等;《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1225;第33卷(第36期);第10-17页 *
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仿真建模及并网技术研究;景雷等;《华东电力》;20131130;第41卷(第11期);第2317-2322页 *
电力孤岛划分研究综述;王旭东等;《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1125;第37卷(第22期);125-13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08267A (zh) 201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3203B (zh) 一种适用于安全稳定分析的大型光伏电站在线等值建模方法
CN105811407B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牛顿法的微电网一次调频控制方法
WO2017067120A1 (zh) 一种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数据获取方法
CN104778352B (zh) 基于stft算子的七参数光伏电池输出特性建模方法
Huynh et al. Global MPPT of solar PV modules using a dynamic PSO algorithm under partial shading conditions
CN104077494A (zh) 一种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仿真评价方法
CN107834608A (zh) 一种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3124080B (zh)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5932673B (zh) 一种含大规模新能源的大型互联电网的外网等值方法
CN103293950A (zh) 一种基于lssvm的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控制方法
CN105680473A (zh) 面向光伏发电系统的通用机电暂态信息物理融合建模方法
CN108629499A (zh) 一种基于二阶锥理论的配电网光伏电站选址定容方法
CN104008267B (zh) 一种基于特征距离的光伏电站分群方法
CN104009493B (zh) 一种基于特征距离的光伏发电单元群等值建模方法
CN106683555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的实时仿真模型及装置
CN106485603A (zh) 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的短期风速预测方法
CN105207255B (zh) 一种适用于风电出力的电力系统调峰计算方法
CN109546647B (zh) 一种用于含风光水储的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评估方法
CN105896613A (zh) 一种考虑通讯时滞的微电网分布式有限时间控制方法
CN106026111A (zh) 一种基于概率潮流计算的新能源穿透率评估方法
CN102779450A (zh) 一种风力发电综合实验平台
CN104269883B (zh) 一种基于实时数字仿真仪的光伏发电系统等值方法
CN108233373B (zh) 考虑天气场景的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概率谐波分析方法
CN106849152A (zh) 一种光伏电站的综合仿真平台建立方法
Deng et al. Research on MPPT of photovoltaic system based on PSO with time-varying compression fa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