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6352A - 粘合标签、粘合标签的制造方法以及标签发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粘合标签、粘合标签的制造方法以及标签发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6352A
CN103996352A CN201410054323.9A CN201410054323A CN103996352A CN 103996352 A CN103996352 A CN 103996352A CN 201410054323 A CN201410054323 A CN 201410054323A CN 103996352 A CN103996352 A CN 1039963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bel
functional layer
bonding coat
layer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543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和夫
佐藤义则
畠山耕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996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63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0Removing layers, or parts of layers, mechanically or chem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9/00Details of labell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65C9/20Gluing the labels or articles
    • B65C9/24Gluing the labels or articles by h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4Printing or colouring
    • B32B38/145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0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using chemical colour for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8Fastening or securing by means not forming part of the material of the label itself
    • G09F3/10Fastening or securing by means not forming part of the material of the label itself by an adhesive lay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34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as a labe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ly on one side of the carrier, e.g. single-sided adhesive tap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2003/023Adhesive
    • G09F2003/0241Repositionable or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2003/023Adhesive
    • G09F2003/025Activatable adhesiv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10T156/1702For plural parts or plural areas of single part
    • Y10T156/1705Lamina transferred to base from adhered flexible web or sheet type carri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4Layer or component removable to expose adhesiv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4Layer or component removable to expose adhesive
    • Y10T428/1452Polymer derived only from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monom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4Layer or component removable to expose adhesive
    • Y10T428/1476Release 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Heat Sensitive Colour Forming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粘合标签、粘合标签的制造方法以及标签发行装置。防止由于粘合标签(1)的粘合剂所包含的溶剂使记录纸(2)的记录面产生意外的发色或变色。粘合标签(1)具备:具有记录面的记录纸(2)、设置在记录纸(2)的与记录面相反的一侧的粘合层(3)以及设置在粘合层(3)上的功能层(4)。并且,在记录纸(2)上粘贴粘合层(3)之前使粘合层(3)充分干燥,在溶剂挥发之后粘贴到记录纸(2)上,防止记录面产生发色或变色。

Description

粘合标签、粘合标签的制造方法以及标签发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保存时具有非粘合性、在使用时显现粘合性而进行使用的粘合标签。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价格显示用标签、商品显示用标签、广告宣传用标签、包装物的密封用标签等用途中使用粘合标签。粘合标签由包含显示记录层的基材、粘合层和剥离纸(隔离物)构成。在粘贴到被粘附体时剥下剥离纸,通过露出的粘合层粘贴到被粘附体。通常的粘合标签是在粘合层上粘贴带状的剥离纸并进行冲裁而形成的,所述粘合层是将粘合剂涂敷于带状的基材的整个背面而形成的。因此,在剥下剥离纸而粘贴粘合标签时,粘合标签在背面的整个面粘贴于被粘附体。另外,在使用粘合标签时剥下的剥离纸未被再利用而废弃,因此,无法降低环境负担。
一直以来,在基材的表面上具备热敏记录层作为显示记录层的粘合标签已得到利用。该粘合标签通过热头等加热单元使热敏记录层发色来进行记录。具体地说,粘合标签是在基材的表面上配设混合发色剂和显色剂而成的热敏记录层、在基材的背面配设压敏粘合层、在压敏粘合层的表面配设剥离纸的层叠构造。在剥离纸的与压敏粘合层接触的面上涂敷硅酮树脂,使剥离纸的脱模性提高。为了避免由于制造时的热而导致热敏记录层的意外变色,粘合标签通常在剥离纸单体上涂敷粘合剂并干燥,形成压敏粘合层,然后隔着该压敏粘合层对基材和剥离纸进行层压而使其一体化。由此,防止由于粘合剂的涂敷或干燥时的热导致设置在基材的表面上的热敏记录层意外的发色或变色。
另一方面,公知有为实现环境负担的降低而采用了不使用剥离纸的结构的粘合标签。该粘合标签在基材的表面形成热敏记录层,在基材的背面配设压敏粘合层,在热敏记录层的表面(即粘合标签的最上表面)涂敷硅酮树脂等脱模剂。由此,即使辊状地卷绕粘合标签,也能够确保热敏记录层与压敏粘合层的脱模性。
作为上述的现有粘合标签制造方法,例如在日本特开平5-8541号公报中记载了不需要剥离纸且在辊上卷绕标签热敏记录体(粘合标签)时不会产生热敏记录层的灵敏度降低或者意外发色或变色的标签热敏记录体及其制造方法。即,在形成于基材上的热敏记录层上设置剥离层来代替剥离纸。但是,当采用溶剂类剥离剂作为剥离层时,由于该溶剂而导致热敏记录层的灵敏度降低或者发生意外的发色。另外,当采用乳胶类剥离剂作为剥离层时,虽然解决了上述溶剂的问题,但发生剥离成分向热敏记录层浸入而使记录灵敏度降低或者剥离成分向粘合层转移的问题。因此,在热敏记录层上涂敷非溶剂类硅酮树脂,形成通过紫外线等放射线照射而固化的硅酮树脂层,作为剥离层。由此能够防止热敏记录层的灵敏度降低或意外发色。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10-171355号公报中记载了无纸标签(不使用剥离纸的粘合标签)及其制造方法。在使用紫外线固化硅酮树脂层作为形成于热敏发色层上的剥离层的情况下,当在使用之前的经过期间较长时,压敏性粘合剂的一部分转移至剥离层,使剥离性降低。结果,压敏性粘合剂面与紫外线固化硅酮树脂面粘合,变得难以送出辊状的无纸标签。而且,压敏性粘合剂转移至热敏发色层,热头的热难以传导至热敏发色层,从而难以发色。因此,采用无溶剂硅酮树脂作为剥离层。即,在设置有热敏发色层的标签基材的表面上涂敷无溶剂硅酮层,使其干燥。接着,在标签基材的背面涂敷压敏性粘合剂并使其干燥而形成无纸标签。由此,能够在不降低剥离性的情况下从辊送出无纸标签,能够使热敏发色层鲜明地进行发色。
此外,在日本特开2004-1287号公报中记载了无隔离物型热敏记录标签(不使用剥离纸的粘合标签)及其制造方法。关于无隔离物型热敏记录标签,在基材的单面上设置热敏发色层,在其上层叠剥离层,在基材的另一单面上设置粘结剂层。这里,关于剥离层,使添加剂分散于由乳胶型硅酮树脂构成的剥离剂基体中,剥离剂基体在存在有机锡或铂催化剂等固化催化剂的情况下进行加热固化。由此,热头与剥离层的表面的接触变得平滑,平滑地进行热头的移动,并且剥离层与热头的匹配性提高。
上述现有公知的粘合标签将粘结剂层的整个面粘贴在被粘附体上。但是,根据用途,有时需要以局部地封闭粘合标签的粘合力的方式将粘合标签粘贴于被粘附体,而不是将粘合标签在背面的整个面粘贴于被粘附体。
对于这种粘合标签,例如在日本特开2012-63616号公报中提出了不使用剥离纸并仅使必要的部分显现粘合性的粘合标签,来改善以往使用的粘合标签。图8是该粘合标签100的截面示意图(日本特开2012-63616号公报的图1)。粘合标签100具备:支承体102;粘合剂层103,其形成在支承体102的一个表面并具有粘合性;弱粘合层105,其形成在粘合剂层103的表面上;热反应层(功能层)104,其形成在弱粘合层105的表面上,通过进行加热而开口;以及印刷层106,其形成在支承体102的另一个表面上,记录文字或图形。关于该粘合标签100,通过热头等加热单元对功能层104进行加热来使其开口,露出下部的弱粘合层105或粘合剂层103来显现粘合性。因此,可根据粘合标签100的用途或者根据被粘附体的性质,任意地设定显现粘合性的区域。另外,因为不需要剥离纸,所以具有环境负担降低的优点。
在上述日本特开平5-8541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171355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4-1287号公报中记载的粘合标签不使用剥离纸,所以降低了环境负担。但是,需要取代剥离纸而在热敏记录层的表面上直接设置剥离层,在其构造上能够降低热敏记录层的记录灵敏度。另外,因为在热敏记录层上直接设置剥离层,所以需要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的硅酮树脂等作为该剥离层。紫外线固化型的硅酮树脂具有高价以及剥离层的薄膜化困难等课题。而且,紫外线固化型的硅酮树脂具有在固化时发热的趋势,在涂敷条件中产生限制,所以还需要新的制造装置。即,紫外线固化用的灯选定低压水银灯、中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的产生臭氧少的无臭氧类型,需要排列有多个输出30W/cm以上的高输出灯的制造装置等。
在日本特开2012-63616号公报中记载的粘合标签100因为未使用剥离纸,所以环境负担降低,另外,在可任意设定显现粘接性的区域的方面是有用的。但是,在使用纸等作为支承体102、将由发色剂、显色剂构成的热敏记录层作为印刷层106时,需要以使热敏记录层不受热的影响的方式进行制造。在现有公知的具有剥离纸的粘合标签的制造方法中,在剥离纸上涂敷粘合剂,在干燥后粘贴于支承体上,但该粘合标签100的功能层104较薄,且强度低。因此,如现有方法那样在功能层104上涂敷粘合剂并使其干燥后进行输送或者粘贴在支承体102上是困难的。而且,热反应层104需要在制造工序中将流动方向或宽度方向的张力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进一步确保表面的平坦度。因此,如现有例那样,无法利用热反应层104作为剥离纸的替代品。
另一方面,在采用上述日本特开平5-8541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171355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04-1287号公报的方法来制造日本特开2012-63616号公报所记载的粘合标签100时,需要在支承体102上直接涂敷粘合剂来形成粘合剂层103。但是,当在支承体102上直接涂敷粘合剂时,溶剂从粘合剂中挥发,在支承体102的相反侧的表面上形成的印刷层106进行意外的发色或变色。为了防止此情况,还可以考虑使支承体102的厚度变厚而在粘合剂所包含的溶剂浸入到支承体102的热敏记录层侧之前使粘合剂的溶剂干燥气化的情况。但是,粘合标签100本身变厚而体积增大,并且用于使粘合剂的溶剂完全气化的干燥工序变长,热敏记录层由于干燥工序中的热而进行意外的发色或变色。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在该技术领域中期望能够避免由于制造工序中的热或溶剂而使热敏记录层进行发色或者变色的粘合标签、其制造方法以及粘合标签制造装置。
本发明一方式的粘合标签具备:记录纸,其具有记录面;粘合层,其设置在所述记录纸的与所述记录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以及功能层,其设置在所述粘合层,所述粘合层的所述功能层侧的表面具有比所述记录纸的背面平滑的表面,所述功能层通过加热而开口,使所述粘合层露出。
另外,所述粘合层的所述功能层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处于0.3μm~1.2μm的范围。
另外,所述功能层的平均层厚处于0.1μm~10μm的范围。
另外,所述功能层由烯烃类树脂构成。
另外,所述功能层由多孔质层构成。
另外,所述多孔质层的空孔率处于30%~85%的范围。
另外,所述功能层层叠有彼此不相溶的第一热塑性树脂和第二热塑性树脂。
另外,通过所述功能层的加热而开口的开口部的直径不低于40μm。
另外,在所述功能层上设置有脱模层。
另外,所述记录纸在所述记录面上至少具有通过加热而记录的热敏记录层。
本发明一方式的粘合标签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粘合剂涂敷工序,在支承体的平滑面上涂敷粘合剂;粘合剂干燥工序,使所述粘合剂干燥而形成粘合层;粘合层转印工序,在记录纸的与记录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转印所述粘合层,将所述粘合层的表面加工为比所述记录纸的背面平滑的表面;以及功能层贴附工序,在所述粘合层上粘贴功能层。
另外,所述支承体由表面平滑的无接头带构成。
本发明一方式的粘合标签制造装置具备:粘合剂涂敷单元,其在支承体的表面上涂敷粘合剂;粘合剂干燥单元,其使所述涂敷的粘合剂干燥而形成粘合层;粘合层转印单元,其在记录纸上转印所述粘合层;以及功能层贴附单元,其在所述粘合层上粘贴功能层。
另外,所述支承体由表面平滑的无接头带构成。
本发明一方式的标签发行装置具备:输送部,其输送上述粘合标签;加热部,其加热所述功能层来形成开口部,使所述粘合层露出;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输送部和所述加热部。
另外,加热所述粘合标签的所述记录面而进行记录。
本发明一方式的粘合标签具备:具有记录面的记录纸;粘合层,其设置在记录纸的与记录面相反的一侧;和功能层,其设置在粘合层上通过加热而开口,使粘合层露出。并且,在记录纸上粘贴粘合层之前使粘合层充分地干燥,在溶剂挥发之后粘贴到记录纸上,由此防止记录面产生发色或变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合标签的截面示意图。
图2A、图2B、图2C是用于说明使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合标签显现粘合性的状况的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粘合标签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粘合标签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粘合标签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粘合标签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粘合标签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图8是制造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粘合标签的粘合标签制造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图9是制造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粘合标签的粘合标签制造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标签发行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标签发行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图12是现有公知的粘合标签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粘合标签1具备记录纸、粘合层和功能层,功能层通过加热进行开口而使粘合层露出,粘合层的功能层侧的表面具有比记录纸的背面平滑的表面。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合标签1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粘合标签1具备记录纸2、粘合层3和功能层4的层叠构造。关于记录纸2,与粘合层3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为记录面,形成有未图示的热敏记录层。粘合层3设置在记录纸2的与记录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功能层4设置于粘合层3。这里,粘合层3的功能层4侧的表面具有比记录纸2的背面平滑的表面。
更具体地说,记录纸2的与记录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的平滑度(表面粗糙度)为1.2μm以下,优选为0.3μm~1.2μm的范围,与此相对,粘合层3的功能层4侧的表面的平滑度为10μm以上。使粘合层3的粘合面的平滑度高于支承粘合层3的记录纸2的表面的平滑度,增加粘合层3与被粘附体12的接触面积,提高粘合力。
图2A、图2B、图2C是用于说明使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合标签1显现粘合性的状况的图。作为加热单元使用热头15。如图2A所示,使热头15的加热部H与粘合标签1的功能层4接触。这样,如图2B所示,加热后的功能层4熔化并收缩而形成开口部13,露出下层的粘合层3。接着,如图2C所示,将开口部13侧设置到被粘附体12上,从记录纸2侧相对地进行按压,由此经由开口部13将粘合层3所包含的粘合剂粘合在被粘附体12上。因此,利用热头15选定开口部13的数量或位置,能够根据被粘附体12的性质或用途,控制粘合标签1的粘合性。而且,因为不采用剥离纸,所以环境负担降低。
记录纸2包括由纸等构成的基材和设置在基材的表面上的热敏记录层。关于热敏记录层,例如使用无色染料作为发色剂,使用通过热与上述无色染料接触而发色的化合物或氧化物作为显色剂。记录纸2的记录面为形成有上述热敏记录层的一侧的表面。另外,也可以利用喷墨方式、电子照相方式、激光印刷方式等进行记录的记录面,来取代形成热敏记录层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可将由纸等构成的基材的表面作为记录面。
记录纸2的基材优选在如图2C所示从记录纸2侧按压时粘合层3与被粘附体12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的材料。另外,优选可长时间地维持其接触面积的材料。当使用刚性大的材料作为基材时,粘合层3变得难以经由开口部13与被粘附体12的表面接触,并且在接触之后,由于基材的刚性,粘合层3从被粘附体12的表面剥离,无法维持预定的粘合力。因此,使用刚性小的纸或聚烯烃类聚合物作为记录纸2的基材。
在使用纸作为记录纸2的基材时,包括玻璃纸、优质纸、美术纸、设计纸、日本纸、无纺布、合成纸、再生纸、涂料纸、微涂布纸、铸涂纸、厚纸中的任意一种。优质纸优选以阔叶树纸浆(NBKP)、针叶树纸浆(LBKP)等木材纸浆、麦秆、甘蔗渣、麻等植物原料为主要原料,且未涂覆颜料。优质纸优选属于在“纸·厚纸统计年表”中记载的“纸·厚纸的品种分类表”(日本制纸联合会发布)中分类为印刷信息用纸的纸中的、分类为非涂布印刷用纸的纸,以及分类为信息用纸的表格用纸、PPC用纸等。再生纸优选使用分类为上述优质纸中的使用再生废纸原料的纸。
艺术纸及涂料纸在上述“纸·厚纸的品种分类表”中分类为涂布印刷用纸的纸,包括分类为轻量涂料纸的纸。微涂布纸包括在上述“纸·厚纸的品种分类表”中分类为微涂布印刷用纸1~3的纸。设计纸包括分类为特殊印刷用纸及其他的涂布印刷用纸的彩色纸和水印纸。
铸涂纸是在上述“纸·厚纸的品种分类表”中分类为其他的印刷用纸的铸涂纸,是平滑性优异的使用于高级印刷用途的纸。厚纸是在上述“纸·厚纸的品种分类表”中分类为瓦楞纸原纸、纸器用厚纸的纸。日本纸除了使用葡蟠、黄瑞香等植物原料的手抄纸之外,还包括模仿这些的机械抄纸日本纸等。无纺布包括不使用水而形成薄片的物质。合成纸是通过轴拉伸加工等将合成树脂原料形成为薄片状而形成的。
对于使用上述何种材料作为记录纸2的基材,是通过考虑标签用途或显示记录内容等来确定的。例如,粘合标签1的用途为各种食品包装标签或粘贴至产品目录、海报等的用途等情况下,作为基材,优选涂料纸、美术纸、铸涂纸等涂布纸。此外,在粘合标签1为特殊标签用途时,作为基材,优选设计纸、无纺布、合成纸、厚纸等。另外,在记录纸2的记录面上以文字或条型码为主体进行记录时,作为基材优选微涂布纸或优质纸。
作为记录纸2的基材,可以使用聚烯烃类聚合物。聚烯烃类聚合物采用环境适应性优异的来源于植物的树脂,具有低温收缩性、柔软性、且自然收缩率小、优秀的耐破弹性、刚性及收缩平整性(収縮仕上がり性),并且具有抑制自然收缩及层间剥离的特性。此外,这些只不过是示例,只要可容易地显现出粘合力,则可将任何物质作为记录纸2的基材来使用。即,可根据用途进行适宜调整。
作为粘合层3可以使用压敏型粘合剂。对于压敏型粘合剂而言,能够不施加水、溶剂、热等而在常温下仅施加较小的压力进行粘接。进一步地,可具有凝集力及弹性、进行强力的粘接,同时还可从较硬的平滑面剥离。具体地说,可以根据用途使用硅酮类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丙烯酸类粘合剂。硅酮类粘合剂中包括具有高凝集力的硅酮以及具有高粘合力的硅酮。橡胶类粘合剂中包括天然橡胶、丁苯橡胶(SBR)、聚异丁烯、橡胶类材料。丙烯酸类粘合剂中包括利用了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的单体与交联材的交联类材料、以及将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的单体与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的单体共聚化而成的非交联类材料。
在形成粘合层3时使用的溶剂包括乳胶类和有机溶剂类。在使用有机溶剂类的情况下,可将有机溶剂的沸点设为干燥时的温度。例如,在使用甲苯作为有机溶剂的情况下,将干燥时的温度设为70℃。在使用醋酸乙酯类作为有机溶剂的情况下,将干燥时的温度设为75℃。在使用乳胶类的溶剂的情况下,将干燥时的温度设为100℃。在使用有机溶剂类的情况下,在涂敷粘合剂之后的干燥工艺工序中可调整温度、输送速度以及风量。在1有机溶剂类或2有机溶剂类中可将干燥工艺工序的温度设定为沸点以下,并调节风量等。考虑到热敏记录层的发色温度,优选将甲苯作为溶剂。
功能层4优选为被施加热时可形成一定开口径的开口部8的控制性良好的材料。作为功能层4,可以使用烯烃类树脂或工程塑料。烯烃类树脂作为通用树脂在多种用途中使用,因而可低成本地形成功能层4。作为烯烃类树脂,可以使用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PE或PP重叠而成的多层聚烯烃类、聚苯乙烯(PS)、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聚物、六甲撑对苯二甲酸酯与环己烷二甲撑对苯二甲酸酯的共聚物等。为了提高开口灵敏度,特别优选的是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聚物、六甲撑对苯二甲酸酯与环己烷二甲撑对苯二甲酸酯的共聚物等。
烯烃类树脂可以使用均聚物和共聚物、多级聚合物等。选自这些均聚物和共聚物、多级聚合物的组中的聚烯烃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混合使用。作为上述聚合物的代表例,可以举出低密度聚乙烯、线状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规聚丙烯、无规聚丙烯、聚丁烯、乙烯丙烯橡胶等。
进一步地,作为功能层4,可以使用PS与PET的层积形式的杂化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EVA)类、聚乙烯醇(PVA)类、作为植物类原料的聚乳酸(PLA)类等。此外,可以使用估计能够降低成本的纤维素类材料。优选选择在加热时相对于相邻的粘合层3的接触角增大的材料。此外还可使用在形成功能层4时使用拉伸工艺进行单向拉伸或双向拉伸而成的材料。在使用拉伸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将单一单体与其它单体共聚化而成的材料、或通过混合橡胶等异种成分来进行玻璃化转变点的控制从而在化学方面和机械方面稳定的材料。共拉伸法可以为单向拉伸法也可以为双向拉伸法,从膜的取向性、均匀分散性、分子排列或机械强度的方面考虑,优选双向拉伸法。双向拉伸法可以为逐次双向拉伸法或同时双向拉伸法中的任意一种。通常,在双向拉伸法的情况下,可以按纵向、横向的顺序拉伸,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进行拉伸。对于拉伸倍数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所利用的材料或膜所要求的灵敏度等来确定。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倍数优选为2倍~10倍、更优选适宜为3倍~8倍。此外,也可在双向拉伸后再次进行纵向或横向、或纵横拉伸。功能层4形成得越薄,热容量越小,灵敏度越高。
烯烃类的粘均分子量优选为5万以上且1200万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万以上且小于200万、最优选为10万以上且小于100万。粘均分子量为5万以上时,熔融成型时的熔融张力增大、成型性提高、可充分络合,容易为高强度。粘均分子量为1200万以下时,厚度稳定性特别优异。
另外,功能层4优选具有热容量小的特性。即,功能层4的热容量小于粘合层3的情况下,在对功能层4进行加热时,可促进功能层4的升温与熔融化、同时可防止粘合层3由于热而发生变形或变质。此处,功能层4平均层厚优选为0.1μm~10μm的厚度。功能层4的膜厚若薄于0.1μm,则粘合层3的被覆性降低;若超过10μm,则热传导性降低、开口部的开口径减小。使用聚酯膜作为功能层4的情况下,优选使厚度为0.1μm~5μm。厚度为5μm以下时,开口性优异;为0.1μm以上时,可以稳定地形成膜。此外,功能层4的熔点为50℃~280℃的范围、优选为220℃~250℃的范围。由此可提高开口形状的控制性。此外,功能层4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常温以上。由此,粘合标签1的处理变得容易。
此外,需要使在开口部13露出的粘合层3与被粘合体12接触、并维持该接触。为此,需使开口部13的直径不低于40μm。若低于40μm,则粘合层3与被粘合体12之间的粘合力降低,不适于实际应用。粘合层3的厚度优选为20μm~300μm。若形成得比20μm薄,则粘合层3难以经由开口部13与被粘合体12的表面接触、无法确保充分的粘接力。粘合层3的厚度若厚于300μm,则粘合层3本身难以形成。
此外,优选相对于被粘合体12的粘合力为0.3N/(50mm宽)~20N/(50mm宽)。粘合力为0.3N/(50mm宽)意味着,将宽50mm的粘合标签1贴在不锈钢板等被粘合体12上,使其一侧端部弯曲180°而拉伸至另一侧的端部侧时,为了从被粘合体12剥离粘合标签1,需要0.3N的力(JIS Z0237-2001规定)。在粘合力未达到0.3N/(50mm宽)的情况下,粘合力弱;在超过20N/(50mm宽)的情况下,不易从被粘合体12剥离粘合标签1,均为不实用的。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粘合标签1的截面示意图。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在功能层4中含有无机填料6;其它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以下主要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于相同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
粘合标签1具有记录纸2、粘合层3和功能层4依次层叠的结构,功能层4中分散地含有无机填料6。无机填料6由无机材料形成。与树脂材料相比,无机材料的热传导率高。例如,高分子材料的热传导率为0.1W/(m℃)~0.5W/(m℃),但无机材料的热传导率比其高一个数量级以上。因此,功能层4的热传导率提高,可使功能层4的加热区域的温度按照遍及整个层厚的方式迅速上升。由此,可灵敏度良好且稳定地使功能层4开口,可高精度地控制粘合层3的露出区域的位置、面积。此外,由于开口的功能层4本身的厚度、或者开口部13的周围高于功能层4的表面而形成,因而可防止加热部与粘合层3直接接触、可确保粘合标签1的通纸性。此外,粘合层3可通过其粘合力而发挥抑制功能层4的扩径的作用,但随着粘合层3的温度上升,粘合力降低。即,无机填料6分散在功能层4中,使热传导率上升,从而可减少功能层4的温度不均、同时粘合层3也被加热而导致粘合作用降低,抑制功能层4的扩径的能力降低。由此,可更容易地在功能层4形成开口部13。
功能层4含有10体积%~90体积%的无机填料6。若小于10体积%,则热传导率提高的效果小;若高于90体积%,则物性值的偏差增大。此外,由于为树脂材料覆盖无机填料6的结构,因而树脂材料的热传导率为支配性的,未表现出按照树脂材料与无机材料的比例分配的热传导性。功能层4优选含有20体积%~60体积%的无机填料6。功能层4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增塑剂等物性值调整用材料。无机填料6的形状可以为板状也可以为球状,没有特别限定,考虑到物性值的偏差或分散性,相比于非球状,更优选为球状的颗粒形状。
对于无机填料6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氧化铝、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钇、氧化锌、氧化铁等氧化物类陶瓷;氮化硅、氮化钛、氮化硼等氮化物类陶瓷;碳化硅、碳酸钙、硫酸铝、氢氧化铝、钛酸钾、滑石、高岭土、高岭石、埃洛石、叶蜡石、蒙脱土、绢云母、云母、镁绿泥石、膨润土、石棉、沸石、硅酸钙、硅酸镁、硅藻土、硅砂等陶瓷;玻璃纤维等,它们可单独使用、或将两者以上混合使用。例如,氮化硼、碳化硅、氮化铝的填料显示出比氧化物填料高5~40倍的热传导率。此外,通过在树脂材中添加氧化铝、二氧化硅等氧化物填料,可使热传导率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其它各层的材料及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粘合标签1的截面示意图。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功能层4为多孔质层;其它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以下主要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相同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
粘合标签1具有记录纸2、粘合层3和功能层4依次层叠的结构,功能层4由含有大量空孔9的多孔质层(以下称为多孔质功能层)形成。与由非多孔质且相同厚度的均匀材料构成的功能层相比,多孔质功能层的热容量小。因此,与由非多孔质的相同材料相比,可利用较低的热能量进行开口。多孔质功能层通过加热而发生熔融,利用表面张力进行开口。这种情况下,与由非多孔质的均匀材料构成的功能层相比,多孔质功能层的材料密度小。并且,由于在多孔质功能层的表面形成有大量的孔,因而与非多孔质的均匀材料相比,多孔质功能层与粘合层3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因此,对于多孔质功能层,妨碍其开口的粘合层3的粘合作用也变弱。此外,开口的多孔质功能层根据熔融的多孔质材料的体积与开口面积在外周部形成凸部。由于多孔质功能层在层内含有大量中空区域,因而与非多孔质的相同材料相比,其没有热扩散性,即热屏蔽性高、热难以在平面方向扩散。因此,开口部不会扩张至加热部H所接触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其结果为,能够以高灵敏度显现粘合标签1的粘合特性,并且可高精度地控制开口部13的位置或形状。
与非多孔质的均匀材料相比,多孔质功能层具有缓冲特性。利用多孔质功能层的缓冲特性,可提高相对于热头的密合性,易于将发热部的热传递至多孔质功能层。因此,即使在功能层4的表面平滑性差的情况下,也可提高多孔质功能层的开口灵敏度,可精确控制开口部的位置或形状,从而显现所期望的粘合性。
多孔质功能层优选空孔率为30%~85%、平均孔径为0.01μm~10μm。多孔质功能层的厚度可以为0.1μm~50μm、优选为1μm~30μm。此外,优选将多孔质功能层的平均孔径设定为小于多孔质功能层的层厚,以便不会形成贯通孔。由此,可降低多孔质功能层的热容量、以低热能量进行开口。本发明的粘合标签1中,加热部H与粘合层3由于开口的多孔质功能层的厚度和在开口部13的外周形成的凸部而不易接触。此外,多孔质功能层被加热而进行开口的温度依赖于多孔质层的材料特性,大致为100℃~200℃。由此,可应对装置的节能化和粘合标签的高灵敏度化。
作为多孔质功能层,可以使用合成树脂材料,从而使单位面积的热容量小于其下部的粘合层3来构成。即,通过使下层的多孔质功能层的热容量小于上层的粘合层3来构成,可抑制上层的粘合层3的升温、可防止粘合层3由于受热而发生变形或变质。
多孔质功能层在由拉伸工艺得到的情况下,例如可在作为基材的材料中混入气化的颗粒并使其分散,将颗粒气化,来形成该多孔质功能层。作为基材,可以使用烯烃类树脂,这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已经进行了说明。其它各层的材料及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图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粘合标签1的截面示意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功能层4由两层热塑性树脂构成。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以下主要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于相同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
如图5所示,功能层4具有彼此不溶合的第一热塑性树脂4a与第二热塑性树脂4b层叠的结构。通过对彼此不溶合的第一热塑性树脂4a与第二热塑性树脂4b进行混合挤压来形成功能层4。可使第一热塑性树脂4a与第二热塑性树脂4b的层间粘接强度为0.05g/cm~5g/cm、整体层厚的偏差为10%以下。此外,可使功能层4(第二热可塑性树脂4b)的表面处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为0.05μm~0.1μm、最大粗糙度(Rmax)为1.0μm以下。结果,当在功能层4(第二热塑性树脂4b)的上表面(与粘合层3相反的一侧的表面)或功能层4的上表面设置脱模层(参照第五实施方式)时,该脱模层的脱模性以及滑动性进一步提高,容易从辊中抽出,可防止与热头的发热部之间的粘着现象、装置污染。
例如,第一和第二热塑性树脂4a、4b中的一方可使用聚酯、另一方可使用聚烯烃。聚酯为由二羧酸成分与二醇成分形成的线状聚酯,作为二羧酸成分,例如可以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萘二羧酸、二苯基二羧酸、二苯基醚二羧酸等。此外,作为二醇成分,可以为例如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二甘醇、新戊二醇等。作为聚酯的优选例,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2,6-萘二羧酸乙二醇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
聚烯烃中,特别以聚丙烯为代表例,从拉伸性的方面考虑,优选共聚聚丙烯。共聚聚丙烯通常为乙烯共聚物,可以使用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从剥离面的表面性来看,优选无规共聚物。根据需要,可以添加抗氧化剂、抗静电剂、着色剂、增塑剂、其它树脂等。其它各层的材料及结构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图6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粘合标签1的截面示意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是在功能层4的表面设置脱模层8。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以下主要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于相同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
如图6所示,粘合标签1具备记录纸2、粘合层3、功能层4以及脱模层8。脱模层8含有脱模剂,其是为了防止粘着现象而设置的。脱模层8可以在作为基底的功能层4的整个表面形成,也可在部分必要的表面形成。脱模层8可以通过在树脂中添加脱模剂来形成,或者也可将脱模剂溶解或分散在溶剂中,然后将分散液涂敷在作为基底的功能层4上、进行干燥,由此来形成。脱模层8平滑地形成表面从而确保粘合标签1的移动性。
脱模层8可以使用由硅酮化合物、氟类化合物、蜡类、或活性剂类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形成的脱模剂、或硅酮磷酸酯等。作为蜡类,可以使用以溶解、乳化或悬浮在水中的石油、植物和油状物质的混合物为主成分的脱模剂。此处,主成分是指,石油、植物或油状物质的混合物中所占的重量比例为50wt%以上、优选为60wt%以上。
作为脱模剂,可以使用固形蜡类、氟类或磷酸酯类的表面活性剂、硅油类。作为固形蜡,可以使用聚乙烯蜡、酰胺蜡、四氟乙烯粉末。作为硅油,可以使用油状物,但优选固化型硅油。作为固化型硅油,可以举出反应固化型、光固化型、催化剂固化型等,其中特别优选反应固化型硅油类。与上述表面活性剂类的脱模剂的情况相比,将这样的固化型硅油类作为脱模剂使用的情况下,可以避免膜表面发粘、尘埃附着。固化型硅油类在上述树脂中的添加基准为以树脂重量的0.5wt%~40wt%的量进行添加。若添加量小于0.5wt%,则得不到充分的脱模效果;并且,若其添加量超过40wt%,则可能会导致开口机构的灵敏度降低。作为反应固化型硅油,优选为氨基改性硅油与环氧改性硅油发生反应固化而成的硅油。在通过涂敷来成膜的情况下,脱模层8的膜厚为0.005μm~3μm、优选为0.01μm~1μm。若脱模层8的膜厚小于0.005μm,则得不到充分的脱模效果;若超过3μm,则会导致膜的开口灵敏度降低,因而不优选。即,若想要在热头的发热部形成脱模剂来防止粘着现象,则考虑到粘合标签1所致的磨耗必须使脱模剂形成得很厚,而若形成得很厚,则热传导性降低,会妨碍功能层4的开口。与此相对,通过像本发明这样在粘合标签1侧形成脱模层8,可使脱模层8形成得极薄,可除去妨碍功能层4的开口的要因。
脱模层8的形成不限于特定的方法,例如可使含有脱模剂的成分以浓度为1wt%以下分散或溶解在任意的溶剂中,使用辊涂机、凹版涂敷机、微凹版涂敷机、反向涂敷机(reverse coater)、刮棒涂敷机(bar coater)等进行涂敷,使溶剂蒸发,由此来形成脱模层。脱模层8的涂敷量为0.001g/m2~0.5g/m2、优选为0.01g/m2~0.05g/m2左右,从而不会妨碍基于使用热头进行膜的热熔融的开口机构,且可得到充分的脱模性。
在涂敷脱模剂的情况下,可以在作为基底的膜的拉伸前或拉伸后的任一阶段进行。作为涂敷脱模剂时的基底膜的润湿性控制方法,可以使用硅烷偶联剂对涂敷面的官能团进行激发、或者对涂敷面施以电晕放电处理。此外,本发明的脱模层8在耐环境性方面优异,并且辊保存性提高、可长期维持粘合标签1的品质。另外,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脱模层8中可以适宜含有粘结剂树脂、热熔融性物质等。例如可以添加耐热材、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防腐剂、消泡剂等。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粘合标签1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可通过在任意一个的层上包含抗静电剂,来防止由粘合标签1的静电引起的带电。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优选在记录纸2、粘合层3、功能层4或脱模层8的任意一层中含有抗静电剂。通过含有抗静电剂,可防止粘合标签1的输送不良。作为抗静电剂,例如可使用甘油单脂肪酸酯(グリセリンモノ脂肪酸エステル)。抗静电剂可混合在上述任一层中、或者涂敷在层表面。作为涂敷方法,例如可利用水或醇液等溶剂将抗静电剂稀释,然后使用喷雾、浸渍、刷毛、辊涂机等进行涂敷,其后进行干燥。抗静电剂的含量或涂敷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在能够发挥出抗静电功能、且可使用热头在功能层4形成开口部13的范围内进行任意设定。通过含有抗静电剂,可以防止粘合标签1附着在手上而由于放电使功能层4开孔。
此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对粘合标签1的功能层4进行加热而使其开口的加热手段,使用了热头15,但本发明的粘合标签1并不限于该加热手段,例如也可利用激光或微波等电磁波进行加热从而使功能层4开口。在使用电磁波来使功能层4开口的情况下,通过在粘合标签1的最上部设置脱模层8,也能够提高粘合标签1的通纸性,能够抑制标签发行装置或粘合标签1的污染。此外,作为热头,可以使用线式热头或串行式热头。此外,从热头发热部的电阻体的方面考虑,可以为薄膜热头,也可以为利用厚膜印刷法形成的厚膜热头。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粘合标签1不使用剥离纸。因而,在使用时不产生被废弃的剥离纸,从而可降低环境负担。此外,由于无剥离纸,因而厚度变薄,从而可增加每一辊的有效粘合标签的发行数。而且,因为使用刚性小的材料作为记录纸2的基体,所以在使功能层4开口并从记录纸2侧进行按压时,粘合层3与被粘附体12之间的接触面积扩大,能够确保所期望的粘接力。除此之外,可通过使粘合层3的粘合面的平滑度高于支承粘合层3的记录纸的表面的平滑度,增加粘合层3相对于被粘附体12的接触面积,结果,能够实现粘合力的提高。另外,对于该粘合层3的粘合面的平滑度高的粘合标签1,可通过后述的制法来防止记录面产生意外的发色或变色。
图7是示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粘合标签1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对同一部分或具有同一功能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粘合标签1的制造方法具备:涂敷粘合剂的粘合剂涂敷工序S1、使粘合剂干燥的粘合剂干燥工序S2、将粘合层转印到记录纸2上的粘合层转印工序S3和在粘合层3上粘贴功能层4的功能层贴附工序S4。在粘合剂涂敷工序S1中,在具有平滑面的支承体上涂敷粘合剂。在粘合剂干燥工序S2中,使涂敷在支承体上的粘合剂干燥而增加粘度,形成粘合层。在粘合层转印工序S3中,在记录纸2的与记录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转印粘合层。由此,可将粘合层3的表面加工成比记录纸2的背面平滑的表面。在功能层贴附工序S4中,在转印到记录纸2上的粘合层3上贴附功能层4。
这样,在使粘合层干燥并挥发溶剂之后转印到记录纸2上,所以记录纸2的记录层不会发生意外的发色或变色。另外,因为粘合层3的功能层4侧的表面是平滑的,所以功能层4开口时的粘合力增大,而且能够降低粘合力的偏差。
图8是制造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粘合标签1的粘合标签制造装置50的示意结构图。本发明的粘合标签制造装置50具备在支承体的表面涂敷粘合剂的粘合剂涂敷单元54、使粘合剂干燥而形成粘合层的粘合剂干燥单元55、将粘合层转印到记录纸2上的粘合层转印单元59和在粘合层上粘贴功能层的功能层贴附单元65。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无接头带51作为涂敷粘合剂的支承体发挥功能。无接头带51的表面可由平滑度比记录纸2的背面高的合成树脂或金属的薄膜形成。作为无接头带51,例如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烯烃树脂等合成树脂。另外,可在合成树脂上层叠纸或各种材料。作为无接头带51,可使用在强度充分的金属、橡胶等的带或者耐热性纤维的基布上粘接或涂敷了耐热性合成树脂后的物质。另外,作为无接头带51的脱模层(剥离层)可使用硅酮树脂。硅酮树脂包括附加型和缩合型,耐久性良好的缩合型是适宜的。采用缩合型硅酮树脂的无接头带51因为脱模性(剥离性)的劣化极低,所以作为粘合剂的支承体,耐久性良好。在粘合层的表面上反映无接头带51的脱模面(剥离面、承载粘合剂的面)。因此,优选脱模面(剥离面)为镜面。
无接头带51展开设置在辊52、输送辊57以及辊53上,进行围绕转动。首先,粘合剂涂敷单元54在作为支承体的无接头带51的平滑面上涂敷粘合剂(粘合剂涂敷工序S1)。作为粘合剂涂敷单元54,例如可使用辊涂机、刮刀涂敷机、刮棒涂敷机、槽模型涂料机(slot die coater)、帘式涂敷机、凹版涂敷机、微凹版涂敷机等。接着,粘合剂干燥单元55使涂敷在无接头带51上的粘合剂干燥而增加粘度,形成粘合层(粘合剂干燥工序S2)。在粘合剂干燥单元55上设置加热部或送风部,使无接头带51上的粘合剂在短时间内干燥。
从记录纸卷绕辊58抽出记录纸2。在作为粘合层转印单元59的输送辊56、57之间夹持记录纸2和无接头带51,在记录纸2的与记录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转印粘合层3。此时,将粘合层3的表面(与记录纸2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加工为比记录纸2的背面平滑的表面(粘合层转印工序S3)。接着,从功能膜卷绕辊62抽出功能膜63。在作为功能层贴附单元65的输送辊60、61之间夹持转印有粘合层3的记录纸2和功能膜63,在粘合层3上粘贴功能膜63,形成功能层4(功能层贴附工序S4)。由记录纸2、粘合层3以及功能层4构成的粘合标签1卷绕在粘合标签卷绕辊64上。
这样,在将粘合层3转印到记录纸2上之前,粘合剂干燥单元55使粘合剂所包含的溶剂挥发,所以在将粘合层3转印到记录纸2上之后溶剂不会浸入到记录层,记录层不会进行意外的发色或变色。另外,因为粘合层3的功能层4侧的表面为平滑度比记录纸2的背面高的表面,所以功能层4开口时的粘合力增大,而且能够减少粘合力的偏差。另外,因为作为涂敷粘合剂的支承体使用了进行围绕转动的无接头带51,所以在制造粘合标签1时不会产生浪费的支承体,从而降低环境负担。此外,能够对上述装置容易地附加使功能层4成为二层或者在功能层4的表面上形成脱模层8等的工序。
图9是制造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粘合标签1的粘合标签制造装置50的示意结构图。与第七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是取代无接头带51而采用有接头带70的卷绕式。因此,以下主要说明不同之处。对同一部分或具有同一功能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
有接头带70与上述第七实施方式的无接头带51同样地作为涂敷粘合剂的支承体发挥功能。该有接头带70经由辊57展开设置在有接头带送出辊71与有接头带卷绕辊72之间,卷绕于有接头带卷绕辊72上。并且,在有接头带70的卷绕结束时,如图9的涂黑箭头那样,调换辊71和辊72,重新开始有接头带70的送出。通过反复上述步骤,与上述第七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制造粘合标签1时不会生成浪费的支承体,从而降低环境负担。
作为上述无接头带51以及有接头带70使用的脱模薄膜是出于产品的均匀性、稳定性或者保护产品在保管时免受污染或损伤的目的而应用的,例如可利用于电路基板、陶瓷、粘接薄膜等的制造工序、转印印刷等广泛领域中。另外,从以具有剥离性的薄膜基材为基础的规格中选择这种脱模薄膜。薄膜包括进行了硅层叠的PET薄膜、氟树脂薄膜、聚烯烃树脂薄膜等,对于硅而言,低分子量的硅会污染被粘附体,氟树脂薄膜价格昂贵并且在燃烧时存在产生有害气体的危险性,聚烯烃树脂薄膜具有耐热性差等问题。
因此,关于上述无接头带51以及有接头带70,在考虑到这些问题及连续使用时可维持初始特性等,应用满足以下3个条件的原料。首先,第一,将无接头带51以及有接头带70的剥离力设定为轻度剥离。关于该剥离力的等级,将剥离强度为30mN/25mm以下定义为轻度剥离、将剥离强度50~100mN/25mm定义为中度剥离、将剥离强度100mN/25mm以上定义为重度剥离。第二,将无接头带51以及有接头带70的残留粘接率设定为80%以上,优选设定为90%以上。将该残留粘接率用作评价硅转移性的指标,越接近100%,则硅转移性越低。第三,将无接头带51以及有接头带70的粘合剂涂敷面的表面粗糙度设定为1.2μm以下,优选设定为0.3~1.2μm。与热头15相接的功能层4的平坦性影响到粘合层3的表面状态,该平坦性使热头15的加热条件与稳定化相关联。因此,可通过在上述范围内设定无接头带51以及有接头带70的粘合剂涂敷面的表面粗糙度,来实现基于加热的功能层4的开口性(穿孔性)的提高。
本发明的标签发行装置具备输送第一~第五实施方式的粘合标签的输送部、加热功能层来形成开口部而使粘合层露出的加热部、以及控制输送部和加热部的控制部。
本发明的标签发行装置并未使用大规模的制造装置,可以在即将使用粘合标签之前,根据使用目的来设定粘合区域和非粘合区域。进一步地,可根据被粘合体的性质、粘合标签的使用环境来变更在粘合区域形成的开口部的数量、位置或开口率。进一步地,无需使用剥离纸,由于无剥离纸而使厚度变薄,因而可增加每一辊的有效粘合标签的发行数。此外,由于无剥离纸,因而可降低环境负担。进而,通过在粘合标签的最上层设置脱模层,可以防止粘合标签附着于加热部的粘着现象,可在粘合标签的目标位置精确地形成粘合区域。此外,还可防止粘合标签附着于装置侧的标签发行装置的污染。
以下,进行具体说明。作为加热部,可以使用热头或激光。若使用热头,则可将多个发热元件设置成列状,因而可同时在功能层上列状地形成多个开口部。控制部选择预先存储的开口图案信息,使发热元件进行发热,从而在功能层上形成由多个开口部构成的粘合区域。控制部对输送部进行控制,输送规定量的粘合标签1,使发热元件发热。通过反复进行该过程,在粘合标签上形成粘合层露出的规定的开口图案。
开口部的开口径可根据由发热元件赋予的热量进行控制。即,为了减小开口径,可抑制由发热元件供给至功能层的热量,为了增大开口径,可使热量增大。即,控制部通过控制供给至发热元件的电力和对功能层进行加热的加热时间,可对开口部的开口径进行控制。预先存储开口部的图案信息,控制部基于所选择的开口图案的图案信息,对加热部与输送部进行控制,在粘合标签上形成由开口部的图案构成的粘合区域。例如,可选择地形成多个开口部纵横排列的开口图案、开口部交错状排列的开口图案、开口部蜂窝状排列的开口图案、或者由不同的多个开口部形成的开口图案。以下通过第九和第十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图9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标签发行装置20的示意性构成图。标签发行装置20具备:收纳粘合标签1的辊纸收纳部22、切断粘合标签1的辊纸切断部23、作为在粘合标签1上进行记录的记录部的标签记录部24、以及使粘合标签1显现粘合性的粘合显现部25。辊纸收纳部22收纳卷绕成辊状的粘合标签1。粘合标签1例如如图1所示,具备记录纸2、粘合层3以及功能层4的层叠构造,或者如图9所示具备记录纸2、粘合层3以及功能层4的层叠构造。辊纸切断部23利用切割部26将从作为输送部的输送辊27送出的粘合标签1切断成规定长度。标签记录部24利用记录用热头21在载置于输送辊28上的粘合标签1的(热敏记录层的)记录面上进行记录。如使用图2A、图2B、图2C说明的那样,粘合显现部25利用作为加热部的热头15对夹在作为输送部的输送辊29与热头15之间的粘合标签1的功能层4进行加热,使其开口,使粘合层3在其开口部13露出。
此处,热头15可通过并列设置多个发热体而成为加热部,来同时形成使多个开口部13并列开口的粘合区域。发热部优选使用热集中型的热头。发热部的发热面可以为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心形、其它形状的任意一种。多个发热体能够以100dpi~600dpi的排列密度来形成。
标签发行装置20能够通过未图示的控制部来控制加热部和输送部,从而在粘合标签1的输送方向形成由多个开口部13构成的粘合区域。即,可以在粘合标签1的必要位置形成必要数量的开口部13。由此,能够对粘合标签1的显现粘合性的粘合区域的位置及尺寸进行控制。
图10为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标签发行装置20的示意性构成图。与第九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用一个热头34在热敏记录层8上记录文字等,在功能层4上形成开口部13。对于相同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
标签发行装置20具备:辊收纳单元30,其收纳卷绕成辊状的粘合标签1;切割器单元33,其切断粘合标签1;作为加热部的热头34,其在粘合标签1的热敏记录层上进行记录,在功能层4上形成开口部13;压纸辊36,其在利用热头34进行记录或形成开口部13时保持粘合标签1;卷绕装置41,其将粘合标签1卷绕在卷绕辊41a上并暂时保留;作为输送粘合标签1的输送部的输送辊31、39和从动辊32、40;输送方向限制手段38,其限制粘合标签1的输送方向;以及未图示的控制部,其对热头34进行能量控制以及对输送辊31、39和压纸辊36进行旋转控制。
该标签发行装置20如下这样进行动作。控制部驱动输送辊31和从动辊32,从而抽出辊收纳单元30内的卷绕的粘合标签1。控制部进一步从搬入路37搬入通过了切割器单元33的粘合标签1,以夹在压纸辊36与热头34之间的方式使压纸辊36顺时针旋转。控制部进一步使热头34的发热部发热从而在粘合标签1的记录面上记录印字信息。控制部使输送辊39与卷绕辊41a旋转,将已在记录面上进行了记录的粘合标签1由插入口41c引导至卷绕装置41,一边利用导向件41b压在卷绕辊41a上一边进行卷绕。控制部使切割器单元33工作而切断粘合标签1,使记录动作终止。
接下来,控制部使输送辊39旋转,将粘合标签1的切断部输送至输送辊39和从动辊40的位置。接着,控制部驱动输送方向限制手段38,使输送辊39向相反方向旋转,使压纸辊36顺时针旋转,由此使粘合标签1通过输送通路35进行反转而夹在热头34与压纸辊36之间。控制部基于所选择的图案信息,使热头34的发热部发热,在粘合标签1的功能层4上形成由多个开口部13构成的规定的粘合区域。形成有粘合区域的粘合标签1从输送方向限制手段38的位置向外部抽出。
粘合区域的形状等可以选择地形成多个开口部13纵横排列的开口图案、开口部13交错状排列的开口图案、开口部13蜂窝状排列的开口图案、或者由不同的多个开口部13形成的开口图案等。这样,可在即将使用粘合标签1之前根据使用目的来设定粘合区域与非粘合区域,进一步地,可根据被粘合体12的性质、粘合标签1的使用环境来变更在粘合区域形成的开口部13的数量、位置或开口率。

Claims (16)

1.一种粘合标签,其具备:
记录纸,其具有记录面;
粘合层,其设置在所述记录纸的与所述记录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以及
功能层,其设置在所述粘合层,
所述粘合层的所述功能层侧的表面具有比所述记录纸的背面平滑的表面,所述功能层通过加热而开口,使所述粘合层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标签,其中,
所述粘合层的所述功能层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处于0.3μm~1.2μm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标签,其中,
所述功能层的平均层厚处于0.1μm~10μm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标签,其中,
所述功能层由烯烃类树脂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标签,其中,
所述功能层由多孔质层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合标签,其中,
所述多孔质层的空孔率处于30%~85%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标签,其中,
所述功能层层叠有彼此不相溶的第一热塑性树脂和第二热塑性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标签,其中,
通过所述功能层的加热而开口的开口部的直径不低于4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标签,其中,
在所述功能层上设置有脱模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标签,其中,
所述记录纸在所述记录面上至少具有通过加热而记录的热敏记录层。
11.一种粘合标签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粘合剂涂敷工序,在支承体的平滑面上涂敷粘合剂;
粘合剂干燥工序,使所述粘合剂干燥而形成粘合层;
粘合层转印工序,在记录纸的与记录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转印所述粘合层,将所述粘合层的表面加工为比所述记录纸的背面平滑的表面;以及
功能层贴附工序,在所述粘合层上粘贴功能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粘合标签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支承体由表面平滑的无接头带构成。
13.一种粘合标签制造装置,其具备:
粘合剂涂敷单元,其在支承体的表面上涂敷粘合剂;
粘合剂干燥单元,其使所述涂敷的粘合剂干燥而形成粘合层;
粘合层转印单元,其在记录纸上转印所述粘合层;以及
功能层贴附单元,其在所述粘合层上粘贴功能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粘合标签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体由表面平滑的无接头带构成。
15.一种标签发行装置,其具备:
输送部,其输送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标签;
加热部,其加热所述功能层来形成开口部,使所述粘合层露出;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输送部和所述加热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标签发行装置,其中,
该标签发行装置加热所述粘合标签的所述记录面而进行记录。
CN201410054323.9A 2013-02-19 2014-02-18 粘合标签、粘合标签的制造方法以及标签发行装置 Pending CN1039963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30305A JP2014159515A (ja) 2013-02-19 2013-02-19 粘着ラベル、粘着ラベ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ラベル発行装置
JP2013-030305 2013-02-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6352A true CN103996352A (zh) 2014-08-20

Family

ID=50115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54323.9A Pending CN103996352A (zh) 2013-02-19 2014-02-18 粘合标签、粘合标签的制造方法以及标签发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30998A1 (zh)
JP (1) JP2014159515A (zh)
CN (1) CN10399635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6416A (zh) * 2015-04-13 2017-12-12 施赖纳集团两合公司 用于防伪地标识物体的标签和方法
CN112793110A (zh) * 2020-12-16 2021-05-14 山东创瑞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3d打印的ppc材料制备装置及方法
CN113728371A (zh) * 2019-04-19 2021-11-30 优希利与霍恩安全印务有限公司 密封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20150410A1 (en) * 2015-04-08 2016-05-09 Knut Witberg Sous vide cooking system
US10137665B2 (en) * 2016-01-14 2018-11-27 Tokyo Ohka Kogyo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aminate, and laminate
EP3792038A1 (en) * 2016-03-31 2021-03-17 Fuji Seal International, Inc. Production process for package
CN106061122A (zh) * 2016-08-01 2016-10-26 台山市精诚达电路有限公司 提高软硬结合板平整度的加工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6416A (zh) * 2015-04-13 2017-12-12 施赖纳集团两合公司 用于防伪地标识物体的标签和方法
US10325527B2 (en) 2015-04-13 2019-06-18 Schreiner Group Gmbh & Co. Kg Label for forgery-proof identification of an object, and method
CN107466416B (zh) * 2015-04-13 2019-12-17 施赖纳集团两合公司 用于防伪地标识物体的标签和方法
CN113728371A (zh) * 2019-04-19 2021-11-30 优希利与霍恩安全印务有限公司 密封膜
CN113728371B (zh) * 2019-04-19 2024-02-02 优希利与霍恩安全印务有限公司 密封膜
CN112793110A (zh) * 2020-12-16 2021-05-14 山东创瑞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3d打印的ppc材料制备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30998A1 (en) 2014-08-21
JP2014159515A (ja) 2014-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6352A (zh) 粘合标签、粘合标签的制造方法以及标签发行装置
CN103996353A (zh) 粘合标签、粘合标签的制造方法以及标签发行装置
CN101080470B (zh) 微结构化的隔离衬片
CN103578351A (zh) 粘合标签和标签发行装置
EP2500391B1 (en) Adhesive label and label issuing device
Benedek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e of pressure-sensitive products
CN102402896A (zh) 粘着标签及其制作装置
CN102956149A (zh) 粘合标签和标签发行装置
US8716179B2 (en) Adhesive label and label issuing device
CN103826854B (zh) 一种标签层压制品以及制造标签层压制品的方法和系统
EP1165715A1 (en) Label laminate
CN102186938B (zh) 标签和用于将该标签贴附到物体上的方法
US20130221021A1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bel and label issuing device
US6090483A (en) Adhesive sheet for printing and label
US20130052387A1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bel and label issuing device
JP7447018B2 (ja) 接着積層体及び接着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15028109A (ja) 粘着ラベル、粘着ラベ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ラベル発行装置
JP3758746B2 (ja) 剥離シート、それを用いた粘着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490884B1 (ko) 자동라벨기용 이형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Benedek 2 Buildup and Classification of
JPH07150121A (ja) 粘着フィルムの製造法
JP2002363516A (ja) 粘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KR100259201B1 (ko) 스탬핑호일
WO2020154211A1 (en) In-line production of linerless labels
JP2015141399A (ja) 粘着ラベル、粘着ラベ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ラベル発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