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6289A - 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6289A
CN103986289A CN201310049669.5A CN201310049669A CN103986289A CN 103986289 A CN103986289 A CN 103986289A CN 201310049669 A CN201310049669 A CN 201310049669A CN 103986289 A CN103986289 A CN 1039862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silicon steel
coil
inner space
specific instr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96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86289B (zh
Inventor
王德煌
李俊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LEWS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LEWS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LEWS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LEWS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4966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862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86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62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862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62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在制作线圈时,将线体通过特定器具缠绕成立体的弧形线圈,可直接贴合于定部硅钢圈的内壁面,可加快组装流程及提升产能;此外,由于线圈无需进行挤压方式,更可避免线圈的结构因挤压而受损;最后,通过制作时使弧形线圈的弯曲弧度与硅钢圈内壁面的弧度相对应,因此可使弧形线圈准确地贴合于硅钢圈的内壁面。

Description

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开发,具体地,是涉及一种新式电动机的线圈绕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无刷驱动电动机大致可分为两种:
其一,请参阅图9所示,其为有槽式的无刷电动机结构,其包含有一硅钢圈911,硅钢圈911的内壁面突出有多个齿部912,该等齿部912环绕间隔设置;绕线时,机具会伸进相邻两齿部912之间的间隙,并环绕其中一齿部912移动以进行绕线,重复该作业直到每一齿部912上皆缠绕有线圈913即可;然而为了让机具环绕移动,因此相邻两齿部912之间的间隙需有一定宽度,但该具有一定宽度的间隙却也导致硅钢圈911的内壁面无法满布线圈913,也就是槽满率无法提升,因此影响输出功率。
其二,请参阅图10所示,有鉴于前述有槽式无刷电动机无法有效提升槽满率的缺点,便有业者设计出无槽式的无刷电动机,其先以机具将线体绕成片状的平面线圈922,之后将该平面线圈922放入硅钢圈921内,硅钢圈921内壁面未设有齿部;接着以机具挤压平面线圈922,使其变形且贴合于硅钢圈921内壁面,接着上胶粘合平面线圈922及硅钢圈921;重复上述作业直到硅钢圈921内壁面布满平面线圈922即可,藉此便可提升槽满率及改善有槽式的无刷电动机的缺点。
然而,现有技术的无槽式无刷电动机的制作过程具有以下缺点:
第一,由于每一平面线圈922于贴合前皆需进行挤压作业,此做法费时费力而导致无槽式无刷电动机的生产效率无法有效提升。
第二,平面线圈922是通过被挤压变形而得以具有弧度,但挤压变形可能会造成线圈结构上的损伤,易造成线圈短路影响输出功率及电动机性能。
第三,同样由于平面线圈922是通过被挤压变形而具有弧度,因此该弯曲弧度可能不够精准,而未能与硅钢圈921的弧度一致,进而造成平面线圈922与硅钢圈921内壁面间具有空隙而影响其使用,除降低槽满率之外,也会缩小电动机气隙而与转部摩擦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无槽式无刷驱动电动机,其生产效率未能有效提升、制作时可能会伤害到线圈及线圈未能紧密贴合硅钢圈内壁面的缺点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其可有效解决上述缺点。
为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其中包含:
制作弧形线圈:将线体于特定器具上缠绕出多个弧形线圈;
将弧形线圈粘贴于硅钢圈内:该等弧形线圈以接着剂粘合于硅钢圈的内壁面;其中,各弧形线圈的弧度与硅钢圈内壁面的弧度相对应。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线圈制作时,即已将线体缠绕成立体的弧形线圈,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平面线圈需挤压变形始具有弧度,本发明的弧形线圈无需进行挤压作业便可直接贴合,进而可加快组装流程及提升产能;同时,通过线圈无需挤压因此可避免线圈的结构受损;最后,通过制作时便使弧形线圈的弯曲弧度与硅钢圈内壁面的弧度相对应,因此可使弧形线圈准确地贴合硅钢圈的内壁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特定器具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本发明的特定器具的元件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的特定器具的另一角度的元件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的特定器具的侧视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特定器具的俯视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弧形线圈放置于硅钢圈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弧形线圈贴合于硅钢圈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现有技术的有槽式电动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现有技术的无槽式电动机的组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特定器具    11公模
111弧形凸部   12母模
121弧形凹部   122出线槽
13中心模      14内部空间
20线体        30弧形线圈
40硅钢圈
911硅钢圈     912齿部
913线圈
921硅钢圈     922平面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的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依序包含有以下步骤:
制作弧形线圈S1: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首先准备一特定器具10,其包含有一第一轴向、一第二轴向、一公模11、一母模12及一中心模13;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相垂直;公模11突出设有一弧形凸部111;母模12凹设有一弧形凹部121,公模11及母模12于第一轴向上相结合,并且公模11的弧形凸部111及母模12的弧形凹部121相配合而包覆出一内部空间14,该内部空间14于第二轴向上的截面为弧形(如图5所示),该内部空间14于弧形的两端对外相通,该内部空间14于第二轴向的相对两方向上对外相通;母模12的弧形凹部121凹设有一出线槽122,出线槽122向第二轴向的其中一方向延伸,并且对外相通;中心模13设于公模11及母模12之间,且贯穿该内部空间14,在本实施例中,中心模13于第一轴向上的截面为椭圆形,但不以此为限;绕线时,使线体20从第二轴向的其中一方向穿设进该内部空间14中,线体20环绕中心模13后,线体20穿设于母模12的出线槽122中,并顺着出线槽122从进入的反方向穿出该内部空间14;接着特定器具10以第一轴向为轴开始转动,而线体20则缠绕在转动的中心模13上,并且线体20随着内部空间14的形状而缠绕成弧形线圈30;缠绕完成后,将多余的线体20截断,之后公模11及母模12分离,并从中心模13上取下弧形线圈30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特定器具10的材料可为钢、硅钢、铁、塑胶、树脂或其复合材料,但不以此为限;线体20为漆包线,且材料可为铜、铝或铜包铝,但同样不以此为限;依相同方式制造出多个弧形线圈30。接着请参阅图1所示。
将弧形线圈粘贴于硅钢圈内S2: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接着准备一硅钢圈40,并且前述的弧形线圈30的弧度与硅钢圈40的内壁面的弧度相同;然后,将其中一弧形线圈30顺着硅钢圈40的内壁面滑进硅钢圈40的内部空间中,藉以同时贴靠于硅钢圈40的内壁面,接着以接着剂将该弧形线圈30粘贴于硅钢圈40的内壁面;各弧形线圈30依相同方式依序粘贴,直到各弧形线圈30相互平行或重叠地布满硅钢圈40的内壁面即可。
通过线圈于制作时便已缠绕成弧形,因此弧形线圈30缠绕完成后便可直接顺着硅钢圈40的内壁面滑进硅钢圈40中并同时贴合于硅钢圈40内,藉此可加快组装流程及提升产能;此外,由于弧形线圈30无需挤压变形因此可避免受损而影响导电能力及输出功率;最后,通过可配合欲装设的硅钢圈40的弧度来缠绕弧形线圈30,因此缠绕出的弧形线圈30便可准确地贴合硅钢圈40的内壁面。
本发明藉此达到制作驱动电动机时,可避免线圈受到伤害、可提升弧形线圈30与硅钢圈40贴合的精密度以及提升产能的功效。
此外,本发明的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可用于直流、感应、永磁、磁阻等各式电动机领域中。
以下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但将弧形线圈粘贴于硅钢圈内时,是先将各弧形线圈贴靠于硅钢圈的内壁面,该等弧形线圈相互平行或重叠地布满硅钢圈的内壁面后;接着以接着剂将该等弧形线圈粘合于硅钢圈的内壁面;本实施例同样可达到前述的功效。
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以其他的器具或方式来缠绕线圈,仅要能使线圈于缠绕完成后便具有弧度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包括:
制作弧形线圈:将线体于特定器具上缠绕出多个弧形线圈;
将弧形线圈粘贴于硅钢圈内:所述多个弧形线圈以接着剂粘合于硅钢圈的内壁面;其中,各弧形线圈的弧度与硅钢圈内壁面的弧度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制作弧形线圈步骤中,特定器具包含有一第一轴向、一第二轴向、一公模、一母模及一中心模;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相垂直;公模及母模于第一轴向上相结合,并且包覆出一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于第二轴向上的截面为弧形,所述内部空间于弧形的两端对外相通,所述内部空间于第二轴向的相对两方向上对外相通;中心模设于公模及母模之间,且贯穿所述内部空间;首先使线体穿设进所述内部空间中,线体环绕中心模后穿出所述内部空间;接着特定器具以第一轴向为轴开始转动,并使线体缠绕在中心模上,而线体随着内部空间的形状而缠绕成弧形线圈;缠绕完成后,公模及母模分离,并取出弧形线圈;依照相同方式制作多个弧形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制作弧形线圈步骤中,特定器具的中心模于第一轴向上的截面为椭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制作弧形线圈步骤中,特定器具的公模设有一弧形凸部,母模设有一弧形凹部,公模的弧形凸部及母模的弧形凹部相配合而包覆出特定器具的内部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制作弧形线圈步骤中,特定器具的公模设有一弧形凸部,母模设有一弧形凹部,公模的弧形凸部及母模的弧形凹部相配合而包覆出特定器具的内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制作弧形线圈步骤中,特定器具的母模的弧形凹部凹设有一出线槽,出线槽向第二轴向的其中一方向延伸,并且对外相通;特定器具转动前,线体穿设于出线槽中而穿出内部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制作弧形线圈步骤中,特定器具的母模的弧形凹部凹设有一出线槽,出线槽向第二轴向的其中一方向延伸,并且对外相通;特定器具转动前,线体穿设于出线槽中而穿出内部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将弧形线圈粘贴于硅钢圈内步骤中,每片弧形线圈依序以接着剂粘贴于硅钢圈上,直至多个弧形线圈粘贴布满于硅钢圈的内壁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将弧形线圈粘贴于硅钢圈内步骤中,首先各弧形线圈贴靠于硅钢圈的内壁面,所述多个弧形线圈布满硅钢圈的内壁面;接着以接着剂将所述多个弧形线圈粘合于硅钢圈的内壁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制作弧形线圈步骤中,特定器具的材料是选自于下列至少一材料所组成的群组:钢、铁、塑胶及树脂;线体的材料是铜、铝或其组合。
CN201310049669.5A 2013-02-07 2013-02-07 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39862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9669.5A CN103986289B (zh) 2013-02-07 2013-02-07 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9669.5A CN103986289B (zh) 2013-02-07 2013-02-07 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6289A true CN103986289A (zh) 2014-08-13
CN103986289B CN103986289B (zh) 2017-07-21

Family

ID=51278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9669.5A Active CN103986289B (zh) 2013-02-07 2013-02-07 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8628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56150A (ja) * 1986-08-22 1988-03-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鞍形コイル巻装置
CN1107252A (zh) * 1993-12-07 1995-08-23 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多线绕制的鞍形偏转线圈及其绕制法
JPH09331641A (ja) * 1996-06-10 1997-12-22 Toshiba Corp 回転電機
JP2007124808A (ja) * 2005-10-28 2007-05-17 Oken Ltd ブラシレス・コアレス・センサレスモータ
AU2011100870A4 (en) * 2011-07-13 2011-10-06 Hengdian Group Linix Motor Co., Ltd. A structure of stator terminal lead
CN202197201U (zh) * 2011-09-15 2012-04-18 林泉航天电机有限公司 无槽无刷直流电机的绕组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56150A (ja) * 1986-08-22 1988-03-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鞍形コイル巻装置
CN1107252A (zh) * 1993-12-07 1995-08-23 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多线绕制的鞍形偏转线圈及其绕制法
JPH09331641A (ja) * 1996-06-10 1997-12-22 Toshiba Corp 回転電機
JP2007124808A (ja) * 2005-10-28 2007-05-17 Oken Ltd ブラシレス・コアレス・センサレスモータ
AU2011100870A4 (en) * 2011-07-13 2011-10-06 Hengdian Group Linix Motor Co., Ltd. A structure of stator terminal lead
CN202197201U (zh) * 2011-09-15 2012-04-18 林泉航天电机有限公司 无槽无刷直流电机的绕组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6289B (zh) 2017-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31345B2 (ja) 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US20120007460A1 (en) Sta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unit coil to be used therein
US9054570B2 (en) Stator assembly for motor having hall sensor part fixed to end of tooth of stator
US9698639B2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204928389U (zh) 紧凑型定子铁芯
CN106921228A (zh) 一种定子、定子的制造方法及永磁无刷电机
US10153673B2 (en) Production method for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108736597A (zh) 一种分段铁芯以及盘式电机
CN105850008A (zh) 定子和定子制造方法
CN107070009A (zh) 定子和具有其的电机
CN206602414U (zh) 一种定子及永磁无刷电机
US11190062B2 (en) Axial gap type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stator
CN204858794U (zh) 可动电机和电线
CN106685109A (zh) 定子和具有其的电机
CN203086260U (zh) 方便组装的电动机线圈
CN103986289A (zh) 电动机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
JP2013251996A (ja) 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5860767B2 (ja) 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CN204316215U (zh) 一种偶数层绕组的无齿槽电机
CN103647360A (zh) 电机外定子及其制造工艺
CN104079083A (zh) 内转式定子
CN203574456U (zh) 定子铁芯和电机
JP2014007948A5 (ja) モータコア、モータ及び搬送装置
CN104079082A (zh) 外转式定子
CN105226853A (zh) 用于空调室外风机电机的绕组定子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Dehuang

Inventor after: Li Junqing

Inventor after: Xiao Junyu

Inventor before: Wang Dehuang

Inventor before: Li Junq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