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5569B - 分接头切换器 - Google Patents

分接头切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5569B
CN103985569B CN201310501561.5A CN201310501561A CN103985569B CN 103985569 B CN103985569 B CN 103985569B CN 201310501561 A CN201310501561 A CN 201310501561A CN 103985569 B CN103985569 B CN 1039855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
change oper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aforementioned
mechanism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015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85569A (zh
Inventor
松田哲也
山口桂左明
池田之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85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5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85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55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9/00Variable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21/00
    • H01F29/02Variable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21/00 with tappings on coil or winding; with provision for rearrangement or interconnection of windings
    • H01F29/04Variable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21/00 with tappings on coil or winding; with provision for rearrangement or interconnection of windings having provision for tap-changing without interrupting the load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6Contac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make-before-break operation, e.g. for on-load tap-chan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62Heating or cooling of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005Tap change devices
    • H01H9/0016Contact arrangements for tap 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as-Insulated Switchgears (AREA)
  • Waveguide Switches, Polarizers, And Phase Shift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接头切换器,其中,多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中的位于旋转轴(11)的端部的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a、100b)中的多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111a、111b)和多个输入导体(108a、108b)的输入连接点(118a、118b),在旋转轴(11)的轴方向(1)上,与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a、100b)的中心(2a、2b)相比,位于靠近多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侧,并且,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a、100b)中的固定元件连接部件(151a、151b)和输出导体(109a、109b)的输出连接点(119a、119b)在旋转轴(11)的轴方向(1)上,与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a、100b)的中心(2a、2b)相比,位于靠近多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侧。

Description

分接头切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接头切换器,尤其涉及在无负荷时切换所连接的变压器的分接头的分接头切换器。
背景技术
作为在先文献,有日本特开2007-258393号公报,其公开了降低在驱动机构的引线贯通部产生的涡电流损失,减轻了因涡电流损失造成的电流限制的负荷时分接头切换器。
在日本特开2007-258393号公报记载的负荷时分接头切换器中,切换开闭器和分接头选择器之间的连接引线由奇数侧以及偶数侧连接引线构成。
奇数侧连接引线由从奇数侧环状触点向上方拉出并与切换开闭器的奇数侧端子连接的上方拉出引线和从奇数侧环状触点向下方拉出并与切换开闭器的奇数侧端子连接的下方拉出连接引线构成。偶数侧连接引线由向上方拉出的上方拉出连接引线和向下方拉出的下方拉出连接引线构成。
通过由上方拉出引线和下方拉出引线这2根并联的引线构成奇数侧以及偶数侧连接引线,使将上部以及下部驱动机构贯通的电流为以往技术的1/2,抑制因涡电流损失造成的发热。
存在因在分接头切换器内产生的涡电流,而在分接头切换器的接点部产生局部过热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接点部的局部过热的分接头切换器。
基于本发明的分接头切换器是具备多组将多个分接头切换机构部在旋转轴的轴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且电气地并联连接的分接头切换机构群的分接头切换器,所述多个分接头切换机构部包括:中心被前述旋转轴插通的环状导体、隔开规定的间隔位于旋转轴的同心圆周上的多个固定接点、与环状导体电气地连接的固定元件、与环状导体滑动接触并以旋转轴为中心转动的第一滑动接点、以旋转轴为中心转动能够与多个固定接点择一地滑动接触的第二滑动接点、和通过以旋转轴为中心与第一滑动接点以及第二滑动接点一起转动,从而能将环状导体和多个固定接点的任意一个择一地电气地连接的可动元件。各分接头切换机构群包括:多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将在各前述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所包括的多个分接头切换机构部中、从旋转轴的轴方向看处于上述同心圆周上的同一位置的固定接点彼此电气地连接;固定元件连接部件,将各前述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所包括的多个分接头切换机构部的固定元件彼此电气地连接;一个个地与各固定接点连接部件电气地连接的多个输入导体;和与固定元件连接部件电气地连接的输出导体。多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中的位于旋转轴的端部的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中的多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和多个输入导体的输入连接点在旋转轴的轴方向上,与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的中心相比,位于靠近多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侧,并且,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中的固定元件连接部件和输出导体的输出连接点在旋转轴的轴方向上,与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的中心相比,位于靠近多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侧。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接点部的局部过热。
该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的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会从与添附的附图相关地理解的该发明的下面的详细的说明中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分接头切换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从图1的箭头II方向看的该实施方式的分接头切换器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一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第二比较例中,将2个分接头切换器并列放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三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解析在第三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中将在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流动的电流量标准化了的标准电流值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第三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中的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的通电电流以及因该通电电流而产生的磁场的图。
图8是示意地表示在第三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中的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产生的涡电流的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在第三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中的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流动的电流的图。
图10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的分接头切换器流动的电流的一部分路径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比较在该实施方式以及第三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中、将在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流动的电流量标准化了的标准电流值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12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的分接头切换器中,可动元件移动,从图2所示的状态到与其它的固定接点接触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分接头切换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示意地表示第四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5是与图14同样地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分接头切换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6是与图14同样地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分接头切换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7是与图14同样地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分接头切换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分接头切换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的分接头切换器流动的电流的路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分接头切换器进行说明。在下面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与图中相同或相当部分付与相同附图标记,其说明不再反复。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分接头切换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从图1的箭头II方向看本实施方式的分接头切换器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的图。本实施方式的分接头切换器10是在无负荷时切换所连接的变压器的分接头的分接头切换器。在图2中,将绝缘筒12透视来记载。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分接头切换器10具备由具有电气绝缘性的材料构成的旋转轴11和与旋转轴11同轴状地配置且由具有电气绝缘性的材料构成的绝缘筒12。旋转轴11与未图示出的驱动源连接。可以绕轴中心转动。绝缘筒12的直径例如为50cm~100cm左右。
本实施方式的分接头切换器10具备2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上述分接头切换机构群将3个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0在旋转轴11的轴方向1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且电气地并联连接。
具体地说,分接头切换器10具备位于旋转轴11的一端部侧的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a和位于旋转轴11的另一端部侧的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b。
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a包括从旋转轴11的一端部侧朝向中央部侧按顺序隔开规定的间隔L1配置的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1、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2、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3。
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1、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2以及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3由后述的多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111a以及固定元件连接部件151a相互电气地并联连接。
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b包括从旋转轴11的中央部侧朝向另一端部侧按顺序隔开规定的间隔L1配置的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4、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5、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6。
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4、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5以及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6由后述的多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111b以及固定元件连接部件151b相互电气地并联连接。
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0包括中心被旋转轴11插通的环状导体140、隔开规定的间隔位于旋转轴11的同心圆周上的多个固定接点110、与环状导体140电气地连接的固定元件150、与环状导体140滑动接触并以旋转轴11为中心转动的第一滑动接点130、以旋转轴11为中心转动可以与多个固定接点110择一地滑动接触的第二滑动接点131和通过以旋转轴11为中心与第一滑动接点130以及第二滑动接点131一起转动,从而可将环状导体140和多个固定接点110的任意一个择一地电气地连接的可动元件120。
具体地说,在分接头切换器10中,6个环状导体140在相互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隔L1地被安装在旋转轴11上。规定的间隔L1例如为10cm左右。环状导体140为了不因旋转轴11的转动而转动,被载置于安装在旋转轴11上的挡圈上,相对于挡圈滑动接触地被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0,7个固定接点110在绝缘筒12的同一圆周上被等间隔地配置。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接点110以45°间隔配置。
从旋转轴11的轴方向1看处于在绝缘筒12的周方向同一位置的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1的固定接点110、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2的固定接点110和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3的固定接点110由固定接点连接部件111a电气地连接。
因此,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a包括7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111a。固定接点连接部件111a的长度是将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1的固定接点110和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3的固定接点110直线状地相连的长度。
从旋转轴11的轴方向1看处于绝缘筒12的周方向同一位置的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4的固定接点110、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5的固定接点110和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6的固定接点110通过固定接点连接部件111b电气地连接。
因此,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b包括7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111b。固定接点连接部件111b的长度是将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4的固定接点110和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6的固定接点110直线状地相连的长度。
固定元件150被设置成在绝缘筒12的径方向上从环状导体140的一端延伸至绝缘筒12的外侧。固定元件150在固定接点110所处的绝缘筒12的圆周上通过。
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1的固定元件150、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2的固定元件150和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3的固定元件150由固定元件连接部件151a电气地连接。固定元件连接部件151a的长度是将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1的固定元件150和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3的固定元件150直线状地相连的长度。
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4的固定元件150、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5的固定元件150和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6的固定元件150由固定元件连接部件151b电气地连接。固定元件连接部件151b的长度是将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4的固定元件150和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6的固定元件150直线状地相连的长度。
第一滑动接点130具有被设置成将环状导体140的缘部夹入的一对半球状的接点部。该接点部是因与环状导体140进行近似点接触的局部的面接触而电阻高、通电时的发热的程度大的部位。
第二滑动接点131具有被设置成将固定接点110的缘部夹入的一对半球状的接点部。该接点部是因与固定接点110进行近似点接触的局部的面接触而电阻高、通电时的发热的程度大的部位。另外,第二滑动接点131被设置成可以与各固定接点110接触分离。
可动元件120与旋转轴11连结,因旋转轴11的转动而以旋转轴11为中心转动。另外,在可动元件120中,其一端与第一滑动接点130连结,其另一端与第二滑动接点131连结。
即、通过可动元件120转动,第二滑动接点131与7个固定接点110的任意一个接触或分离。第二滑动接点131所接触的固定接点110和环状导体140通过第二滑动接点131、可动元件120和第一滑动接点130被电气地连接。
各分接头切换机构群包括一个个地与各固定接点连接部件电气地连接的7个输入导体和与固定元件连接部件电气地连接的输出导体。各输入导体分别与变压器的分接头电气地连接。
具体地说,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a包括一个个地与各固定接点连接部件111a电气地连接的7个输入导体108a和与固定元件连接部件151a电气地连接的输出导体109a。
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b包括一个个地与各固定接点连接部件111b电气地连接的7个输入导体108b和与固定元件连接部件151b电气地连接的输出导体109b。
在旋转轴11的轴方向1,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a的中心2a位于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2上。在旋转轴11的轴方向1,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b的中心2b位于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5上。
在旋转轴11的轴方向1,2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与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a以及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b中的每一个离开距离L2。
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a中的7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111a和7个输入导体108a的输入连接点118a在旋转轴11的轴方向1上,与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a的中心2a相比,位于靠近2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侧,并且,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a中的固定元件连接部件151a和输出导体109a的输出连接点119a在旋转轴11的轴方向1上,与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a的中心2a相比,位于靠近2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侧。
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b中的7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111b和7个输入导体108b的输入连接点118b在旋转轴11的轴方向1上,与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b的中心2b相比,位于靠近2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侧,并且,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b中的固定元件连接部件151b和输出导体109b的输出连接点119b在旋转轴11的轴方向1上,与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b的中心2b相比,位于靠近2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导体108a从输入连接点118a在相对于旋转轴11的轴方向1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输出导体119a从输出连接点119a在相对于旋转轴11的轴方向1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输入导体108b从输入连接点118b在相对于旋转轴11的轴方向1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输出导体119b从输出连接点119b在相对于旋转轴11的轴方向1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为了说明具有上述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分接头切换器10的作用以及效果,这里对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第一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在第一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70中,具备由具有电气绝缘性的材料构成的旋转轴71和与旋转轴71同轴状地配置且由具有电气绝缘性的材料构成的绝缘筒72。旋转轴71与未图示出的驱动源连接,可绕轴中心转动。
第一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70具备1组将3个分接头切换机构部700在旋转轴71的轴方向1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并电气地并联连接的分接头切换机构群。
分接头切换机构群包括从旋转轴71的一端部侧按顺序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的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701、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702和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703。
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701、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702以及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703由多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711以及固定元件连接部件751相互电气地并联连接。
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700包括中心被旋转轴71插通的环状导体740、隔开规定的间隔位于旋转轴71的同心圆周上的多个固定接点710、与环状导体740电气地连接的固定元件750、与环状导体740滑动接触并以旋转轴71为中心转动的第一滑动接点730、以旋转轴71为中心转动可以与多个固定接点710择一地滑动接触的第二滑动接点731、和通过以旋转轴71为中心与第一滑动接点730以及第二滑动接点731一起转动,从而可将环状导体740和多个固定接点710的任意一个择一地电气地连接的可动元件720。
具体地说,在分接头切换器70中,3个环状导体740在相互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被安装在旋转轴71上。
在第一比较例中,在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700,7个固定接点710等间隔地被配置在绝缘筒72的同一圆周上。具体地说,固定接点710以45°间隔配置。
从旋转轴71的轴方向1看处于绝缘筒72的周方向同一位置的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701的固定接点710、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702的固定接点710和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703的固定接点710由固定接点连接部件711电气地连接。因此,分接头切换机构群包括7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711。
固定元件750被设置成在绝缘筒72的径方向从环状导体740的一端延伸到绝缘筒72的外侧。固定元件750在固定接点710所处的绝缘筒72的圆周上通过。
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701的固定元件750、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702的固定元件750和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703的固定元件750由固定元件连接部件751电气地连接。
第一滑动接点730具有被设置成将环状导体740的缘部夹入的一对半球状的接点部。第二滑动接点731具有被设置成将固定接点710的缘部夹入的一对半球状的接点部。另外,第二滑动接点731被设置成可以与各固定接点710接触分离。
可动元件720与旋转轴71连结,因旋转轴71的转动而以旋转轴71为中心转动。另外,可动元件720其一端与第一滑动接点730连结,其另一端与第二滑动接点731连结。
即、通过可动元件720转动,第二滑动接点731与7个固定接点710的任意一个接触或分离。第二滑动接点731所接触的固定接点710和环状导体740通过第二滑动接点731、可动元件720和第一滑动接点730被电气地连接。
分接头切换机构群包括一个个地与各固定接点连接部件711电气地连接的7个输入导体708和与固定元件连接部件751电气地连接的输出导体709。
在旋转轴71的轴方向1上,分接头切换机构群的中心2位于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702上。在旋转轴71的轴方向1上,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也位于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702上。
即、分接头切换机构群中的7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711和7个输入导体708的输入连接点718在旋转轴71的轴方向1上位于分接头切换机构群的中心2以及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上,并且,分接头切换机构群中的固定元件连接部件751和输出导体709的输出连接点719在旋转轴71的轴方向1上,位于分接头切换机构群的中心2以及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上。
在第一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70中,为了降低第一滑动接点730以及第二滑动接点731的接点部的发热,将第一~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701~703并联连接,使在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700流动的电流分散。但是,存在仅通过3个分接头切换机构部700,不足以通电大电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并列放置2个分接头切换器70。
图4是表示在第二比较例中并列放置了2个分接头切换器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在第二比较例中,通过并列放置2个分接头切换器70来使用,使得在1个分接头切换器70中流动的电流值为一半。
在像第二比较例那样,并列放置2个分接头切换器70的情况下,它们的占有空间变大,并不优选。因此,考虑将2个分接头切换器70汇总成1个。
图5是表示第三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在第三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80中,包括2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
第三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80具备由具有电气绝缘性的材料构成的旋转轴81和与旋转轴81同轴状地配置并由具有电气绝缘性的材料构成的绝缘筒82。旋转轴81与未图示出的驱动源连接,可以绕轴中心转动。
分接头切换器80具备2组分接头切换机构群,上述分接头切换机构群将3个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0在旋转轴81的轴方向1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并电气地并联连接。
具体地说,分接头切换器80具备位于旋转轴81的一端部侧的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800a和位于旋转轴81的另一端部侧的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800b。
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800a包括从旋转轴81的一端部侧朝向中央部侧按顺序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的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1、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2和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3。
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1、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2以及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3由多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811a以及固定元件连接部件851a相互电气地并联连接。
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800b包括从旋转轴81的中央部侧朝向另一端部侧按顺序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的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4、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5和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6。
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4、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5以及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6由多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811b以及固定元件连接部件851b相互电气地并联连接。
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0包括中心被旋转轴81插通的环状导体840、隔开规定的间隔位于旋转轴81的同心圆周上的多个固定接点810、与环状导体840电气地连接的固定元件850、与环状导体840滑动接触并以旋转轴81为中心转动的第一滑动接点830、以旋转轴81为中心转动可以与多个固定接点810择一地滑动接触的第二滑动接点831、和通过以旋转轴81为中心与第一滑动接点830以及第二滑动接点831一起转动,从而可将环状导体840和多个固定接点810的任意一个择一地电气地连接的可动元件820。
具体地说,在分接头切换器80中,6个环状导体840在相互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被安装在旋转轴81上。环状导体840为了不因旋转轴81的转动而转动,被载置于安装在旋转轴81上的挡圈上,相对于挡圈滑动接触地被固定。
在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0,7个固定接点810在绝缘筒82的同一圆周上被等间隔地配置。具体地说,固定接点810以45°间隔配置。
从旋转轴81的轴方向1看处于绝缘筒82的周方向同一位置的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1的固定接点810、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2的固定接点810和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3的固定接点810由固定接点连接部件811a电气地连接。因此,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800a包括7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811a。
在从旋转轴81的轴方向1看处于绝缘筒82的周方向同一位置的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4的固定接点810、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5的固定接点810和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6的固定接点810由固定接点连接部件811b电气地连接。因此,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800b包括7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811b。
固定元件850被设置成在绝缘筒82的径方向上从环状导体840的一端延伸至绝缘筒82的外侧。固定元件850在固定接点810所处的绝缘筒82的圆周上通过。
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1的固定元件850、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2的固定元件850和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3的固定元件850由固定元件连接部件851a电气地连接。
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4的固定元件850、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5的固定元件850和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6的固定元件850由固定元件连接部件851b电气地连接。
第一滑动接点830具有被设置成将环状导体840的缘部夹入的一对半球状的接点部。该接点部是因与环状导体840进行近似点接触的局部的面接触而电阻高、通电时的发热的程度大的部位。
第二滑动接点831具有被设置成将固定接点810的缘部夹入的一对半球状的接点部。该接点部是因与固定接点810进行近似点接触的局部的面接触而电阻高、通电时的发热的程度大的部位。另外,第二滑动接点831被设置成可以与各固定接点810接触分离。
可动元件820与旋转轴81连结,因旋转轴81的转动而以旋转轴81为中心转动。另外,可动元件820其一端与第一滑动接点830连结,其另一端与第二滑动接点831连结。
即、通过可动元件820转动,第二滑动接点831与7个固定接点810的任意一个接触或分离。第二滑动接点831所接触的固定接点810和环状导体840通过第二滑动接点831、可动元件820和第一滑动接点830被电气地连接。
各分接头切换机构群包括一个个地与各固定接点连接部件电气地连接的7个输入导体和与固定元件连接部件电气地连接的输出导体。各输入导体分别与变压器的分接头电气地连接。
具体地说,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800a包括一个个地与各固定接点连接部件811a电气地连接的7个输入导体808a和与固定元件连接部件851a电气地连接的输出导体809a。
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800b包括一个个地与各固定接点连接部件811b电气地连接的7个输入导体808b和与固定元件连接部件851b电气地连接的输出导体809b。
在旋转轴81的轴方向1上,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800a的中心2a位于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2上。在旋转轴81的轴方向1上,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800b的中心2b位于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5上。
在旋转轴81的轴方向1上,2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以等间隔离开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800a以及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800b的每一个。
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800a中的7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811a和7个输入导体808a的输入连接点818a在旋转轴81的轴方向1上,位于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800a的中心2a上,并且,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800a中的固定元件连接部件851a和输出导体809a的输出连接点819a在旋转轴81的轴方向1上,位于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800a的中心2a上。
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800b中的7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811b和7个输入导体808b的输入连接点818b在旋转轴81的轴方向1上,位于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800b的中心2b上,并且,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800b中的固定元件连接部件851b和输出导体809b的输出连接点819b在旋转轴81的轴方向1上,位于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800b的中心2b上。
本发明者们发现在第三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80中,产生在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1以及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6流动的电流值变大,这些接点部的发热过大的问题。
图6是表示解析在第三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中、将在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流动的电流量标准化了的标准电流值的结果的曲线图。图6中,纵轴表示标准电流值,横轴表示级数。
作为级数,使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为第一级,使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为第二级,使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为第三级,使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为第四级,使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为第五级,使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为第六级。另外,在本解析中,通过有限元法将分接头切换器80模型化,算出各级的电流分布。
如图6所示,在分接头切换器80中,比第二~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2~805多的电流偏向于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1以及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6流动。
对电流像这样偏流的机理进行如下说明。
图7是示意地表示第三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中的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的通电电流以及因该通电电流而产生的磁场的图。图8是示意地表示在第三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中的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产生的涡电流的图。图9是示意地表示在第三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中的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流动的电流的图。在图7~图9中是表示从A-A线箭头方向看图5的分接头切换器的剖视图。
如图7所示,在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1,从纸张里侧向纸张表侧流动通电电流851。在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2从纸张里侧向纸张表侧流动通电电流852。在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3,从纸张里侧向纸张表侧流动通电电流853。在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4,从纸张里侧向纸张表侧流动通电电流854。在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5,从纸张里侧向纸张表侧流动通电电流855。在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6,从纸张里侧向纸张表侧流动通电电流856。
通过使同等的通电电流在图5所示的输入导体808a和输入导体808b的每一个流过,在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流动的通电电流851~856的各电流值大致相同。
因各通电电流851~856,而产生环绕在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1~806的周围的磁通。这些磁通被合成,作为整体,在图7中产生逆时针地环绕的磁通860。
磁通860在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1和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2之间,沿箭头861所示的方向侵入。磁通860在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2和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3之间,沿箭头862所示的方向侵入。
另外,磁通860在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4和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5之间,沿箭头864所示的方向侵入。磁通860在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5和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6之间,沿箭头865所示的方向侵入。
这样,磁通860的一部分环绕成与由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1、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2、固定接点连接部件811a和固定元件连接部件851a构成的回路交链。
磁通860的一部分环绕成与由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2、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3、固定接点连接部件811a、固定元件连接部件851a构成的回路交链。
同样,磁通860的一部分环绕成与由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4、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5、固定接点连接部件811b和固定元件连接部件851b构成的回路交链。
磁通860的一部分环绕成与由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5、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6、固定接点连接部件811b和固定元件连接部件851b构成的回路交链。
通过使磁通860贯穿上述的回路,产生涡电流,该涡电流产生将磁通860抵消的方向的磁通。
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在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1产生从纸张里侧向纸张表侧流动的涡电流871。在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3产生从纸张表侧向纸张里侧流动的涡电流873。在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4产生从纸张表侧向纸张里侧流动的涡电流874。在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6产生从纸张里侧向纸张表侧流动的涡电流876。
因上述的涡电流的产生,而产生在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1和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2之间沿箭头881所示的方向前进的磁通、在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2和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3之间沿箭头882所示的方向前进的磁通、在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4和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5之间沿箭头884所示的方向前进的磁通和在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5和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6之间沿箭头885所示的方向前进的磁通。
在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1~806中流动上述的通电电流851~856和涡电流871~876被合成了的电流。在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1以及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6中,由于通电电流851、856和涡电流871、876的流动方向相同,所以,两者相加,电流值变大。在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3以及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4中,由于通电电流853、854和涡电流873、874的流动方向相反,所以,两者相减,电流值变小。
该结果为,如图9所示,在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1流动的电流891以及在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6流动的电流896的各电流值比在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2流动的电流892以及在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5流动的电流895的各电流值大。
在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3流动的电流893以及在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4流动的电流894的各电流值比在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2流动的电流892以及在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5流动的电流895的各电流值小。
在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1流动的电流891以及在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6流动的电流896的各电流值与在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3流动的电流893以及在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4流动的电流894的各电流值相比,约为2倍。
由于发热量与电流值的平方成比例,所以,在第三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80中,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1以及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6的接点部的发热量与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3以及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804的接点部的发热量相比,约为4倍。
为了抑制这样的接点部的过大的发热,在本实施方式的分接头切换器10中具有上述的结构。尤其是使输入连接点118a以及输出连接点119a在旋转轴11的轴方向1上与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a的中心2a相比位于靠近2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侧。另外,使输入连接点118b以及输出连接点119b在旋转轴11的轴方向1上与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b的中心2b相比位于靠近2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侧。
图10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分接头切换器流动的电流的一部分路径的剖视图。图10中,表示从输入导体108a通过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1向输出导体109a流动的电流151i、从输入导体108a通过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3向输出导体109a流动的电流153i、从输入导体108b通过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4向输出导体109b流动的电流154i和从输入导体108b通过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6向输出导体109b流动的电流156i。
电流151i以及电流156i流动的路径以迂回的方式曲折,比电流153i以及电流154i流动的直线状的路径长。因此,电流151i以及电流156i流动的路径的电感比电流153i以及电流154i流动的路径的电感大。
因此,对于交流电流,电流151i以及电流156i流动的路径的阻抗比电流153i以及电流154i流动的路径的阻抗大。其结果为,能够降低在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1以及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6流动的电流值。
图11是表示比较在本实施方式以及第三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中、将在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流动的电流量标准化了的标准电流值的结果的曲线图。图11中,表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分接头切换器10以及第三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80的根据有限元法作成的模型进行计算的结果。另外,图11中,纵轴表示标准电流值,横轴表示级数,以实线表示实施方式1,以虚线表示第三比较例。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分接头切换器10中,与第三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80相比,在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1以及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6流动的电流值降低,电流的偏流得到抑制。
通过像这样抑制电流的偏流,能够抑制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1以及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106的接点部的局部过热的产生。其结果为,在分接头切换器10的整体中,能够抑制接点部的局部过热的产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旋转轴11的轴方向1上最接近2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的整体的中心3侧的位置配置了输入连接点118a、118b以及输出连接点119a、119b,但各配置并不局限于此。
具体地说,只要在旋转轴11的轴方向1上,与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a的中心2a相比在靠近2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的整体的中心3侧配置输入连接点118a以及输出连接点119a即可。
同样,只要在旋转轴11的轴方向1上,与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100b的中心2b相比,在靠近2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的整体的中心3侧配置输入连接点118b以及输出连接点119b即可。
通过像这样配置输入连接点118a、118b以及输出连接点119a、119b,能够抑制电流的偏流,抑制接点部的局部过热的产生。
另外,分接头切换器10所包括的分接头切换机构群的数量并不限于2个,只要是多个即可。再有,各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所包括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的数量并不限于3个,只要是多个即可。另外,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中所含的固定接点的数量并不限于7个,只要是多个即可。因此,固定接点彼此的间隔比45°小或大均可。
图12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的分接头切换器中,可动元件移动,从图2所示的状态到与其它的固定接点接触的状态的图。如图12所示,即使在可动元件120与其它的固定接点11O接触的状态下,也可以抑制上述的电流的偏流。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分接头切换器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分接头切换器20仅在具备3个包括4个分接头切换机构部的分接头切换机构群这点与实施方式1的分接头切换器10不同,因此,对于与实施方式1共性的结构,不再反复说明。
(实施方式2)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分接头切换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分接头切换器20具备由具有电气绝缘性的材料构成的旋转轴21和与旋转轴21同轴状地配置并由具有电气绝缘性的材料构成的绝缘筒22。旋转轴21与未图示出的驱动源连接,可绕轴中心转动。绝缘筒22的直径例如为50cm~100cm左右。
本实施方式的分接头切换器20具备3组分接头切换机构群,上述分接头切换机构群将4个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0在旋转轴21的轴方向1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并电气地并联连接。
具体地说,分接头切换器20包括位于旋转轴21的一端部侧的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a、位于旋转轴21的中央部的中央部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b和位于旋转轴21的另一端部侧的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c。
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a包括从旋转轴21的一端部侧朝向中央部侧按顺序隔开规定的间隔L1配置的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1、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2、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3和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4。
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1、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2、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3以及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4由多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211a以及固定元件连接部件251a相互电气地并联连接。
中央部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b包括从旋转轴21的一端部侧朝向另一端部侧按顺序隔开规定的间隔L1配置的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5、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6、第七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7和第八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8。
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5、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6、第七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7以及第八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8由多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211b以及固定元件连接部件251b相互电气地并联连接。
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c包括从旋转轴21的中央部侧朝向另一端部侧按顺序隔开规定的间隔L1配置的第九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9、第十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10’、第十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11、第十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12。
第九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9、第十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10’、第十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11以及第十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12由多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211c以及固定元件连接部件251c相互电气地并联连接。
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0包括中心被旋转轴21插通的环状导体240、隔开规定的间隔位于旋转轴21的同心圆周上的多个固定接点210、与环状导体240电气地连接的固定元件250、与环状导体240滑动接触并以旋转轴21为中心转动的第一滑动接点230、以旋转轴21为中心转动,可以与多个固定接点210择一地滑动接触的第二滑动接点231、和通过以旋转轴21为中心与第一滑动接点230一起转动,从而可将环状导体240和多个固定接点210中的任意一个择一地电气地连接的可动元件220。
具体地说,在分接头切换器20中,12个环状导体240在相互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隔L1被安装在旋转轴21上。规定的间隔L1例如为10cm左右。环状导体240为了不因旋转轴21的转动而转动,被载置于安装在旋转轴21上的挡圈上,相对于挡圈滑动接触地被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0,7个固定接点210在绝缘筒22的同一圆周上被等间隔地配置。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接点210以45°间隔配置。
从旋转轴21的轴方向1看处于绝缘筒22的周方向同一位置的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1的固定接点210、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2的固定接点210、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3的固定接点210和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4的固定接点210由固定接点连接部件211a电气地连接。
因此,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a包括7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211a。固定接点连接部件211a的长度是使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1的固定接点210和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4的固定接点210直线状地相连的长度。
从旋转轴21的轴方向1看处于绝缘筒22的周方向同一位置的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5的固定接点210、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6的固定接点210、第七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7的固定接点210和第八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8的固定接点210由固定接点连接部件211b电气地连接。
因此,中央部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b包括7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211b。固定接点连接部件211b的长度是使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5的固定接点210和第八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8的固定接点210直线状地相连的长度。
从旋转轴21的轴方向1看处于绝缘筒22的周方向同一位置的第九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9的固定接点210、第十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10’的固定接点210、第十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11的固定接点210和第十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12的固定接点210由固定接点连接部件211c电气地连接。
因此,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c包括7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211c。固定接点连接部件211c的长度是使第九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9的固定接点210和第十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12的固定接点210直线状地相连的长度。
固定元件250被设置成在绝缘筒22的径方向上从环状导体240的一端延伸至绝缘筒22的外侧。固定元件250在固定接点210所处的绝缘筒22的圆周上通过。
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1的固定元件250、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2的固定元件250、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3的固定元件250和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4的固定元件250由固定元件连接部件251a电气地连接。固定元件连接部件251a的长度是使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1的固定元件250和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4的固定元件250直线状地相连的长度。
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5的固定元件250、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6的固定元件250、第七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7的固定元件250和第八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8的固定元件250由固定元件连接部件251b电气地连接。固定元件连接部件251的长度是使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5的固定元件250和第八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8的固定元件250直线状地相连的长度。
第九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9的固定元件250、第十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10’的固定元件250、第十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11的固定元件250和第十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12的固定元件250由固定元件连接部件251c电气地连接。固定元件连接部件251c的长度是使第九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9的固定元件250和第十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12的固定元件250直线状地相连的长度。
第一滑动接点230具有被设置成将环状导体240的缘部夹入的一对半球状的接点部。该接点部是因与环状导体240进行近似点接触的局部的面接触而电阻高、通电时的发热的程度大的部位。
第二滑动接点231具有被设置成将固定接点210的缘部夹入的一对半球状的接点部。该接点部是因与固定接点210进行近似点接触的局部的面接触而电阻高、通电时的发热的程度大的部位。另外,第二滑动接点231被设置成可与各固定接点210接触离开。
可动元件220与旋转轴21连结,因旋转轴21的转动而以旋转轴21为中心转动。另外,可动元件220其一端与第一滑动接点230连结,其另一端与第二滑动接点231连结。
即、通过可动元件220转动,第二滑动接点231与7个固定接点210的任意一个接触或分离。第二滑动接点231所接触的固定接点210和环状导体240通过第二滑动接点231、可动元件220和第一滑动接点230被电气地连接。
各分接头切换机构群包括一个个的与各固定接点连接部件电气地连接的7个输入导体、固定元件连接部件和电气地连接的输出导体。各输入导体分别与变压器的分接头电气地连接。
具体地说,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a包括一个个地与各固定接点连接部件211a电气地连接的7个输入导体208a和与固定元件连接部件251a电气地连接的输出导体209a。
中央部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b包括一个个地与各固定接点连接部件211b电气地连接的7个输入导体208b和与固定元件连接部件251b电气地连接的输出导体209b。
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c包括一个个地与各固定接点连接部件211c电气地连接的7个输入导体208c和与固定元件连接部件251c电气地连接的输出导体209c。
在旋转轴21的轴方向1上,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a的中心2a位于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2和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3之间。在旋转轴21的轴方向1上,中央部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b的中心2b位于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6和第七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7之间。在旋转轴21的轴方向1上,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c的中心2c位于第十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10’和第十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11之间。
在旋转轴21的轴方向1上,3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与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a以及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c的每一个离开距离L3。中央部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b的中心2b和3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重叠。
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a中的7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211a和7个输入导体208a的输入连接点218a在旋转轴21的轴方向1上,与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a的中心2a相比,位于靠近3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侧,并且,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a中的固定元件连接部件251a和输出导体209a的输出连接点219a在旋转轴21的轴方向1上,与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a的中心2a相比,位于靠近3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侧。
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c中的7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211c和7个输入导体208c的输入连接点218c在旋转轴21的轴方向1,与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c的中心2c相比,位于靠近3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侧,并且,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c中的固定元件连接部件251c和输出导体209c的输出连接点219c在旋转轴21的轴方向1上,与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c的中心2c相比,位于靠近3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导体208a从输入连接点218a在相对于旋转轴21的轴方向1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输出导体209a从输出连接点219a在相对于旋转轴21的轴方向1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输入导体208c从输入连接点218c在相对于旋转轴21的轴方向1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输出导体209c从输出连接点219c在相对于旋转轴21的轴方向1的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的分接头切换器20中,也能够在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a中,降低在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1流动的电流,抑制电流的偏流。另外,能够在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200c中,降低在第十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12流动的电流,抑制电流的偏流。
通过像这样抑制电流的偏流,能够抑制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01以及第十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212的接点部的局部过热的产生。其结果为,在分接头切换器20的整体,能够抑制接点部的局部过热的产生。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分接头切换器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分接头切换器仅输入导体以及输出导体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的分接头切换器10不同,因此,对与实施方式1共性的结构,不再反复说明。
(实施方式3)
图14是示意地表示第四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5是与图14同样地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分接头切换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6是与图14同样地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分接头切换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7是与图14同样地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分接头切换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首先,对第四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第四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具备1个包括第一~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501~506的分接头切换机构群。
分接头切换机构群包括输入导体508a和输出导体509a。输入导体508a从输入连接点518a与旋转轴的轴方向1平行地延伸。输出导体509a从输出连接点519a与旋转轴的轴方向1平行地延伸。
在图14中,表示从输入导体508a通过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501向输出导体509a流动的电流551i和从输入导体508a通过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506向输出导体509a流动的电流556i。如上所述,由于通电电流和涡电流的合成,使得电流551i以及电流556i的值比在其它的路径流动的电流值大。
在第四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中,电流551i流动的路径比电流556i流动的路径长。因此,就电感以及阻抗而言,电流551i流动的路径比电流556i流动的路径大。由于该电感以及阻抗的不同,使得电流556i的值极高,因此,第四比较例的分接头切换器并不被优选。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分接头切换器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分接头切换器具备包括第一~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901~903的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和包括第四~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904~906的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
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包括输入导体908a和输出导体909a。输入导体908a在从输入连接点918a与旋转轴的轴方向1平行地延伸后,在与旋转轴的轴方向1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即、输入导体908a包括与旋转轴的轴方向1平行地延伸的迂回部908ax。
输出导体909a在从输出连接点919a与旋转轴的轴方向1平行地延伸后,在与旋转轴的轴方向1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即、输出导体909a包括与旋转轴的轴方向1平行地延伸的迂回部909ax。
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包括输入导体908b和输出导体909b。输入导体908b在从输入连接点918b与旋转轴的轴方向1平行地延伸后,在与旋转轴的轴方向1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即、输入导体908b包括与旋转轴的轴方向1平行地延伸的迂回部908bx。
输出导体909b在从输出连接点919b与旋转轴的轴方向1平行地延伸后,在与旋转轴的轴方向1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即、输出导体909b包括与旋转轴的轴方向1平行地延伸的迂回部909bx。
图15中,表示从输入导体908a通过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901向输出导体909a流动的电流951i、从输入导体908a通过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903向输出导体909a流动的电流953i、从输入导体908b通过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904向输出导体909b流动的电流954i和从输入导体908b通过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906向输出导体909b流动的电流956i。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分接头切换器中,电流953i以及电流954i流动的路径也以迂回的方式曲折,电流951i以及电流956i流动的路径的差比图16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分接头切换器小。
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分接头切换器中,与实施方式1的分接头切换器10相比,降低在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901以及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906流动的电流,抑制电流的偏流的效果变小。
因此,优选输入导体从输入连接点在相对于旋转轴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且,输出导体从输出连接点在相对于旋转轴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如图17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分接头切换器中,具备包括第一~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301~303的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和包括第四~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304~306的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
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包括输入导体308a和输出导体309a。输入导体308a从输入连接点318a在与旋转轴的轴方向1正交的方向上延伸。输出导体309a从输出连接点319a在与旋转轴的轴方向1正交的方向上延伸。输出导体309a处于与输入导体308a平行的位置。
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包括输入导体308b和输出导体309b。输入导体308b从输入连接点318b在与旋转轴的轴方向1正交的方向上延伸。输出导体309b从输出连接点319b在与旋转轴的轴方向1正交的方向上延伸。输出导体309b处于与输入导体308b平行的位置。
图17中,表示从输入导体308a通过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301向输出导体309a流动的电流351i、从输入导体308a通过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303向输出导体309a流动的电流353i、从输入导体308b通过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304向输出导体309b流动的电流354i、从输入导体308b通过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306向输出导体309b流动的电流356i。
电流351i以及电流356i流动的路径以迂回的方式曲折,比电流353i以及电流354i流动的路径长。因此,电流351i以及电流356i流动的路径的电感比电流353i以及电流354i流动的路径的电感大。
因此,对于交流电流,电流351i以及电流356i流动的路径的阻抗比电流353i以及电流354i流动的路径的阻抗大。其结果为,能够降低在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301以及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306流动的电流值。
在本实施方式的分接头切换器中,与第三比较例以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分接头切换器相比,在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301以及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306流动的电流值降低,电流的偏流得到抑制。
通过像这样抑制电流的偏流,能够抑制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301以及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306的接点部的局部过热的产生。其结果为,在分接头切换器的整体,能够抑制接点部的局部过热的产生。
另外,通过平行地配置输入导体308a、308b和输出导体309a、309b,能够削减分接头切换器的占有空间,谋求小型化。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分接头切换器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分接头切换器仅分接头切换机构部彼此的间隔与实施方式1的分接头切换器10不同,因此,针对与实施方式1共性的结构不再反复说明。
(实施方式4)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分接头切换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8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分接头切换器40具备由具有电气绝缘性的材料构成的旋转轴41和与旋转轴41同轴状地配置且由具有电气绝缘性的材料构成的绝缘筒42。旋转轴41与未图示出的驱动源连接,能够绕轴中心转动。绝缘筒42的直径例如为50cm~100cm左右。
本实施方式的分接头切换器40具备2组将3个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0在旋转轴41的轴方向1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并电气地并联连接的分接头切换机构群。
另外,在旋转轴41的轴方向1上,相互相邻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0彼此之间的间隔不均匀。再有,在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在旋转轴41的轴方向1上位于最端部侧的相互相邻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0彼此之间的间隔比其它的相互相邻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0彼此之间的间隔窄。
具体地说,分接头切换器40具备位于旋转轴41的一端部侧的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400a和位于旋转轴41的另一端部侧的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400b。
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400a包括从旋转轴41的一端部侧朝向中央部侧按顺序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的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1、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2和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3。
在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1和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2之间设置间隔L6。在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2和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3之间设置间隔L5。间隔L5比间隔L6大。另外,间隔L6比实施方式1的分接头切换器10中的间隔L1小。
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1、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2以及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3由多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411a以及固定元件连接部件451a相互电气地并联连接。
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400b包括从旋转轴41的中央部侧朝向另一端部侧按顺序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的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4、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5和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6。
在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4和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5之间设置间隔L5。在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5和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6之间设置间隔L6。间隔L5比间隔L6大。另外,间隔L6比实施方式1的分接头切换器10中的间隔L1小。
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4、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5以及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6由多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411b以及固定元件连接部件451b相互电气地并联连接。
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0包括中心被旋转轴41插通的环状导体440、隔开规定的间隔位于旋转轴41的同心圆周上的多个固定接点410、与环状导体440电气地连接的固定元件450、与环状导体440滑动接触并以旋转轴41为中心转动的第一滑动接点430、以旋转轴41为中心转动可以与多个固定接点410择一地滑动接触的第二滑动接点431、和通过以旋转轴41为中心与第一滑动接点430以及第二滑动接点431一起转动,从而可将环状导体440和多个固定接点410的任意一个择一地电气地连接的可动元件420。
具体地说,在分接头切换器40中,6个环状导体440在相互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被安装在旋转轴41上。环状导体440为不因旋转轴41的转动而转动,被载置于安装在旋转轴41上的挡圈上,相对于挡圈滑动接触地被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0,7个固定接点410在绝缘筒42的同一圆周上被等间隔地配置。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接点410以45°间隔配置。
从旋转轴41的轴方向1看处于绝缘筒42的周方向同一位置的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1的固定接点410、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2的固定接点410和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3的固定接点410由固定接点连接部件411a电气地连接。
因此,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400a包括7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411a。固定接点连接部件411a的长度是使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1的固定接点410和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3的固定接点410直线状地相连的长度。
从旋转轴41的轴方向1看处于绝缘筒42的周方向同一位置的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4的固定接点410、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5的固定接点410和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6的固定接点410由固定接点连接部件411b电气地连接。
因此,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400b包括7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411b。固定接点连接部件411b的长度是使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4的固定接点410和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6的固定接点410直线状地相连的长度。
固定元件450被设置成在绝缘筒42的径方向上从环状导体440的一端延伸至绝缘筒42的外侧。固定元件450在固定接点410所处的绝缘筒42的圆周上通过。
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1的固定元件450、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2的固定元件450和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3的固定元件450由固定元件连接部件451a电气地连接。固定元件连接部件451a的长度是使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1的固定元件450和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3的固定元件450直线状地相连的长度。
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4的固定元件450、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5的固定元件450和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6的固定元件450由固定元件连接部件451b电气地连接。固定元件连接部件451b的长度是使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4的固定元件450和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6的固定元件450直线状地相连的长度。
第一滑动接点430具有被设置成将环状导体440的缘部夹入的一对半球状的接点部。该接点部是因与环状导体440进行近似点接触的局部的面接触而电阻高、通电时的发热的程度大的部位。
第二滑动接点431具有被设置成将固定接点410的缘部夹入的一对半球状的接点部。该接点部是因与固定接点410进行近似点接触的局部的面接触而电阻高、通电时的发热的程度大的部位。另外,第二滑动接点431被设置成可以与各固定接点410接触离开。
可动元件420与旋转轴41连结,因旋转轴41的转动而以旋转轴41为中心转动。另外,可动元件420被设置成其一端与第一滑动接点430连结,其另一端可接触离开第二滑动接点431。
即、通过可动元件420转动,第二滑动接点431与7个固定接点410的任意一个接触或分离。第二滑动接点431所接触的固定接点410和环状导体440通过第二滑动接点431、可动元件420和第一滑动接点430被电气地连接。
各分接头切换机构群包括一个个地与各固定接点连接部件电气地连接的7个输入导体和与固定元件连接部件电气地连接的输出导体。各输入导体分别与变压器的分接头电气地连接。
具体地说,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400a包括一个个地与各固定接点连接部件411a电气地连接的7个输入导体408a和与固定元件连接部件451a电气地连接的输出导体409a。
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400b包括一个个地与各固定接点连接部件411b电气地连接的7个输入导体408b和与固定元件连接部件451b电气地连接的输出导体409b。
在旋转轴41的轴方向1上,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400a的中心2a位于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2和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3之间。在旋转轴41的轴方向1上,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400b的中心2b位于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4和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5之间。
在旋转轴41的轴方向1上,2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与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400a以及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400b的每一个离开距离L2。
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400a中的7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411a和7个输入导体408a的输入连接点418a在旋转轴41的轴方向1上,与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400a的中心2a相比,位于靠近2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侧,并且,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400a中的固定元件连接部件451a和输出导体409a的输出连接点419a在旋转轴41的轴方向1上,与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400a的中心2a相比,位于靠近2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侧。
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400b中的7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411b和7个输入导体408b的输入连接点418b在旋转轴41的轴方向1上,与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400b的中心2b相比,位于靠近2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侧,并且,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400b中的固定元件连接部件451b和输出导体409b的输出连接点419b在旋转轴41的轴方向1上,与另一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400b的中心2b相比,位于靠近2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3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导体408a从输入连接点418a在相对于旋转轴41的轴方向1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且,输出导体409a从输出连接点419a在相对于旋转轴41的轴方向1正交的方向延伸。
输入导体408b从输入连接点418b在相对于旋转轴41的轴方向1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且,输出导体409b从输出连接点419b在相对于旋转轴41的轴方向1正交的方向延伸。
图19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分接头切换器流动的电流的路径的剖视图。图19中,表示从输入导体408a通过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1向输出导体409a流动的电流451i、从输入导体408a通过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2向输出导体409a流动的电流452i和从输入导体408a通过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3向输出导体409a流动的电流453i。
另外,表示从输入导体408b通过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4向输出导体409b流动的电流454i、从输入导体408b通过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5向输出导体409b流动的电流455i和从输入导体408b通过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6向输出导体409b流动的电流456i。
电流451i以及电流456i流动的路径以迂回的方式曲折,比电流453i以及电流454i流动的直线状的路径长。因此,电流451i以及电流456i流动的路径的电感比电流453i以及电流454i流动的路径的电感大。
因此,对于交流电流,电流451i以及电流456i流动的路径的阻抗比电流453i以及电流454i流动的路径的阻抗大。其结果为,能够降低在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1以及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6流动的电流值。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分接头切换器40中,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1和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2之间的间隔L6比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2和第三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3之间的间隔L5小。
同样,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5和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6之间的间隔L6比第四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4和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5之间的间隔L5小。
因此,由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1、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2、固定接点连接部件411a和固定元件连接部件451a构成的回路的大小变小,能够减少环绕成与该回路交链的磁通461。
同样,由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5、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6、固定接点连接部件411b和固定元件连接部件451b构成的回路的大小变小,能够减少环绕成与该回路交链的磁通462。
其结果为,能够降低涡电流,该涡电流产生使该磁通462抵消的方向的磁通。具体地说,能够降低在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1产生的涡电流471、在第二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2产生的涡电流472、在第五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5产生的涡电流475以及在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6产生的涡电流476。
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在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1以及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6流动的电流值。通过像这样抑制电流的偏流,能够抑制第一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1以及第六分接头切换机构部406的接点部的局部过热的产生。其结果为,在分接头切换器40的整体,能够抑制接点部的局部过热的产生。
另外,分接头切换器40所包括的分接头切换机构群的数量不限于2组,只要是多组即可。再有,各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所包括的分接头切换机构部的数量并不限于3个,只要是3个以上即可。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均为例示,并非是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公开,意欲包括在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思以及范围内所有的变更。

Claims (4)

1.一种分接头切换器,所述分接头切换器具备多组分接头切换机构群,上述分接头切换机构群将多个分接头切换机构部在旋转轴的轴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并且电气地并联连接,
所述多个分接头切换机构部包括:
中心被前述旋转轴插通的环状导体、
隔开规定的间隔位于前述旋转轴的同心圆周上的多个固定接点、
与前述环状导体电气地连接的固定元件、
与前述环状导体滑动接触并以前述旋转轴为中心转动的第一滑动接点、
以前述旋转轴为中心转动能够与前述多个固定接点择一地滑动接触的第二滑动接点、和
可动元件,其通过以前述旋转轴为中心与前述第一滑动接点以及前述第二滑动接点一起转动,从而能将前述多个固定接点中之一和前述环状导体之间择一地进行电气地连接,
所述分接头切换器的特征在于,
各前述分接头切换机构群包括:
多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将在各前述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所包括的前述多个分接头切换机构部中、从前述旋转轴的轴方向看处于前述同心圆周上的同一位置的前述固定接点彼此电气地连接;
固定元件连接部件,将各前述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所包括的前述多个分接头切换机构部的前述固定元件彼此电气地连接;
一个个地与各前述固定接点连接部件电气地连接的多个输入导体;和
与前述固定元件连接部件电气地连接的输出导体,
多个前述分接头切换机构群中的位于前述旋转轴的端部的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中的前述多个固定接点连接部件和前述多个输入导体的输入连接点,在前述旋转轴的轴方向上,与前述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的中心相比,位于靠近前述多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侧,并且,前述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中的前述固定元件连接部件和前述输出导体的输出连接点,在前述旋转轴的轴方向上,与前述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的中心相比,位于靠近前述多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整体的中心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接头切换器,其特征在于,
各前述分接头切换机构群包括3组以上前述分接头切换机构部,
在前述多个分接头切换机构群的任意一个中,在前述旋转轴的轴方向上相互相邻的前述分接头切换机构部彼此之间的间隔不均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接头切换器,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中,在前述旋转轴的轴方向上位于最前述端部侧的相互相邻的前述分接头切换机构部彼此之间的间隔比其它的相互相邻的前述分接头切换机构部彼此之间的间隔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接头切换器,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端部侧分接头切换机构群中,前述多个输入导体从前述输入连接点在相对于前述旋转轴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前述输出导体从前述输出连接点在相对于前述旋转轴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CN201310501561.5A 2013-02-07 2013-10-23 分接头切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855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2399A JP5738331B2 (ja) 2013-02-07 2013-02-07 タップ切換器
JP2013-022399 2013-0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5569A CN103985569A (zh) 2014-08-13
CN103985569B true CN103985569B (zh) 2016-01-27

Family

ID=51258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0156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85569B (zh) 2013-02-07 2013-10-23 分接头切换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49529B2 (zh)
JP (1) JP5738331B2 (zh)
CN (1) CN10398556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91325B1 (en) * 1989-04-05 1994-01-1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Container for accomodating electrical apparatus
CN1314684A (zh) * 2000-03-21 2001-09-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抽头转换装置
CN102623155A (zh) * 2011-01-30 2012-08-01 上海华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整体插拔式复合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04632A (en) * 1945-11-29 1948-07-07 John Fowler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regulat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polyphase electrical systems
JPS62181Y2 (zh) * 1979-12-28 1987-01-07
JPS59112921U (ja) * 1983-01-19 1984-07-3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タツプ切り換え器
JPH03230506A (ja) * 1990-02-06 1991-10-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電圧タップ切換器
US5153399A (en) * 1990-11-06 1992-10-06 G&W Electric Company Rotary puffer switch
JP3348478B2 (ja) * 1993-09-16 2002-11-2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プ切換器付静止誘導電器
JP4719045B2 (ja) 2006-03-23 2011-07-06 株式会社東芝 負荷時タップ切換器
JP5095680B2 (ja) 2009-06-25 2012-12-12 富士電機サーモ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リアクト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91325B1 (en) * 1989-04-05 1994-01-1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Container for accomodating electrical apparatus
CN1314684A (zh) * 2000-03-21 2001-09-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抽头转换装置
CN102623155A (zh) * 2011-01-30 2012-08-01 上海华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整体插拔式复合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16902A1 (en) 2014-08-07
US9349529B2 (en) 2016-05-24
CN103985569A (zh) 2014-08-13
JP2014154676A (ja) 2014-08-25
JP5738331B2 (ja) 2015-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45296B2 (en) Common mode filter
US8519814B2 (en) Switchable transformer with embedded switches inside the windings
US20070183620A1 (en) Selectable impedance, constant efficiency electromagnetic transducer
EP3109935A1 (en) Coupling element for differential hybrid coupler
CN104952606A (zh) 无线电力传输用线圈以及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TW201414073A (zh) 串接雙工器電路
JP6460231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WO2020112172A1 (en) Cmos guanella balun
TWI803528B (zh) 平衡到不平衡轉換器
CN103985569B (zh) 分接头切换器
JP4847937B2 (ja) 信号選択装置
US8836448B2 (en) Magnetic interface circuit
CN202135098U (zh) 一种平面巴伦
CN106531414A (zh) 变压器及控制驱动系统
CN105356858A (zh) 一种巴伦及功率放大器
CN109215937B (zh) 噪声滤波器
US9941932B2 (en) Picking-up signals in electrically contactless manners
EP2993676A1 (en) Multi-phase common mode choke
EP3098824B1 (en) A contact unit for a tap changer and a tap selector comprising the contact unit
JPWO2017037883A1 (ja) 半導体装置
CN204465476U (zh) 结构电容及滤波器
RU2013144353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мпенсации емкостных токов при однофазных замыканиях на землю в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х сетях с изолированной нейтралью
JP4844162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無線受信装置
US665923A (en) Telephonic appliance.
US952403A (en) Wireless-telegraph receiv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7

Termination date: 201810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