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5377B - 消音器 - Google Patents

消音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5377B
CN103985377B CN201410049860.4A CN201410049860A CN103985377B CN 103985377 B CN103985377 B CN 103985377B CN 201410049860 A CN201410049860 A CN 201410049860A CN 103985377 B CN103985377 B CN 1039853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mouth
muffler
main body
t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98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85377A (zh
Inventor
末永雄朗
末永雄一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85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5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85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53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D9/06Mut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音器,包括:中空主体,其将被插入到管乐器的管口中,并包括作为开口部的后端部,和作为封闭部分的前端部。所述消音器还包括流路调节器,其由所述主体支撑在所述管口中,并被配置用于缩小所述管乐器的演奏者的气流被输送到所述主体内通过的路径。其中,在所述主体被安装在所述管口内的状态下,所述主体的前端部位于所述管口的最前部分附近,或者,位于所述最前部分后面。在该消音器被安装到铜管乐器上的状态下,该消音器没有从管口的端面向前突出,并且该消音器能够在该状态下将音调失真减小到在实际使用中不引起问题的程度。

Description

消音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音器。
背景技术
常见的消音器是其中具有空间的圆筒状构件,并具有封闭的前端部和其中形成与该空间连通的开口的后端部。一般情况下,这种消音器通过从其后端侧插入到管口中来使用,管口是铜管乐器的声音辐射部分。当消音器被安装到管口上时,铜管乐器的管的基本长度(即,决定声音或音符的驻波波长的管的长度)改变,导致产生被演奏的音符音调失真。为了将音调失真减小到尽可能小,已经使用了消音器,在消音器被安装到铜管乐器上的状态下,消音器的前端部从管口向前伸出。(例如,参见日本专利NO.3552026)
发明内容
顺便说一句,一些铜管乐器的演奏者想携带他们的其上安装有消音器的铜管乐器。然而,在消音器从管口的端面突出的情况下,很难携带铜管乐器。此外,在铜管乐器(例如小号,其管体在演奏过程中由演奏者的手举起)的情况下,从管口的端部突出的消音器使演奏者难以演奏该乐器。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已经被研制,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音器(包括弱音器),在消音器被安装到铜管乐器上的状态下,该消音器没有从管口的端面向前突出,并且该消音器能够在该状态下将音调失真减小到在实际使用中不引起问题的程度。
上述目的可以被根据本发明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音器,包括:中空的主体,其被插入到管乐器的管口中,并包括作为开口部的后端部,和作为封闭部分的前端部;所述消音器还包括流路调节器,其由主体支撑在管口中,并被配置用于缩小路径,通过该路径,管乐器的演奏者的气流被输送到主体内,其中,在主体被安装在管口中的状态下,主体的前端部位于管口的最前部分附近,或者,位于最前部分后面。
在上述构造中,即使在消音器的主体的前端部位于管口的最前部分附近,或者,位于最前部分后面的情况下,音调失真仍可以通过音调调节器被调整,以落在实际使用中不引起问题的范围内。因此,可能提供一种消音器,其内,音调失真落在实际允许的范围内,并且该消音器可以被容纳在管口中,而不从管口的端部表面突出。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的重要性将通过阅读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更好地理解,附图中:
图1A和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消音器的构造的视图;
图2A至2C是分别示出该实施例中间距调节器的布置的例子的垂直剖视正视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例中音调调节器的直径被减小的情况下声调变化的视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音调调节器的直径被增大的情况下的声调变化的视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例中音调调节器的直径变化的例子的垂直剖视正视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封闭部分的位置被改变的情况下声调变化的视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封闭部分的位置变化的例子的视图;和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消音器的构造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A为沿小号的管的轴线截取的根据本实施例的消音器的垂直剖视正视图,该消音器被安装在作为铜管乐器的小号的管口上。图1B为该消音器的前正视图。在图1A中,未示出的演奏该铜管乐器的演奏者的嘴在管口1的右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前侧和后侧根据演奏者的观看方向限定。例如,在图1A中,管口1的直径朝向前侧增加,朝向后侧减小。
如图1A和1B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消音器包括:由圆筒部分11和用于封闭圆筒部分11的前部的封闭部分12所构成的主体10;和安装在主体10的后部处的音调调节器31(作为流路调节器的一个例子)。
圆筒部分11由具有大体上梯形圆锥形状的板构件形成。类似于管口1,圆筒部分11的直径朝向前侧逐渐增大,使得圆筒部分11的外壁表面相对于管口1的轴线的倾角增大。此圆筒部分11具有:内径是圆筒部分11内最大的前端部14;以及内径是圆筒部分11中最小的后端部13。封闭部分12被连接到前端部14,后端部13是敞开的。封闭部分12由外表面具有大致碗状形状的板部件形成。也就是说,主体10是中空构件,其前部由封闭部分12构成,并且其后部具有开口。
围绕圆筒部分11的外周表面卷绕的是由树脂(例如,具有大摩擦系数的海绵)形成的吸震材料11a。该吸震材料11a用于将主体10固定到管口1,以阻止主体10从管口1脱落。在本实施例中,圆筒部分11的外周表面的形状和尺寸确定为在圆筒部分11通过夹在圆筒部分11的外周表面和管口1的内周表面之间的吸震材料11a被固定在管口1中的状态下,使得作为主体10的前端部的封闭部分12位于管口1的前端部处。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在消音器被安装的状态下,防止演奏音符的音调与要求的音调一致的能力变差,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目的是防止声调变差。音调调节器31被提供用于防止声调变差。
凸台12a形成在封闭部分12的内表面的中心(即,圆筒部分11的轴线和封闭部分12的相交点)上。凸台12a的形状像柱体,用于固定杆32。凸台12a位于主体10的内部,并沿圆筒部分11的轴线延伸。凸台12a具有轴线与圆筒部分11的轴线重合的圆形圆柱孔。杆32由金属(例如铝)形成,并且具有圆柱状。杆32装配在凸台12a的孔内,并以杆32沿圆筒部分11的轴线延伸的状态固定。
音调调节器31由具有大体上梯形圆锥形状的板部件形成,其外径从后侧朝向前侧增大。音调调节器31具有:后端部31c(作为第一后端部的一个例子),其外径为音调调节器31中最小的;和前端部31a(作为第一前端部的一个例子),其外径为音调调节器31中最大的。后端部31c是封闭的,前端部31a是敞开的。凸台31b形成在音调调节器31的后端部31c上,该凸台31b形状像柱体,用于固定杆32。凸台31b位于音调调节器31中,并沿着音调调节器31的轴线延伸。凸台31b具有轴线与音调调节器31的轴线重合的圆形圆柱孔。杆32装配在凸台31b内。在音调调节器31的轴向与杆32的轴向重合的状态下,音调调节器31由杆32支撑。流路调节器31可拆卸地附接到杆32。由于上述情况,音调调节器31可拆卸地附接到主体10的前端部的内壁。
图1A示出音调调节器31通过杆32被安装到主体10上的状态。当由演奏者从管嘴吹出的气流被提供到管口1中时,该气流穿过位于管口1的内壁或表面和音调调节器31的外壁或表面之间的区域,并被输送到消音器的主体10内。这时,由于音调调节器31从管口1的轴线沿着管口1的径向延伸,和其他区域(即,在管口1中沿前后方向不同于布置音调调节器31的区域的区域)相比,通过管口1的内部输送到主体10内的气流路径的横截面积在位于管口1的内壁和音调调节器31的外壁之间的区域较小。因此,音调调节器31用作增大部分,它的面向管口1的内壁的外圆周表面从管口1的轴线向外突出,从而减小增大部分的外圆周表面和管口1的内壁之间的气流路径的横截面积。应注意的是,当气流由演奏者放在安装在小号上的管嘴上的他的或她的嘴唇提供时,由演奏者的嘴唇的振动产生的声波传播。该声波在该小号内产生驻波,并且该产生的驻波决定从该小号发出的声音或音符的音调。也就是说,气流路径的横截面积的变化导致声波传播通过的路径的横截面积的变化。
在消音器被安装到管口1中的情况下,音调调节器31防止声调变差。也就是说,音调调节器31校正演奏的音符的音调失真,音调失真由于封闭部分12布置在管口1的端部处而出现。换言之,音调调节器31校正小号在没有安装消音器的情况下被演奏情况下所产生的音调与小号在安装有消音器的情况下被演奏所产生的音调之间的差别或偏差。更具体的说明提供如下。
首先,如在传统技术中,在消音器的前端部从管口的端部突出的构造中,假设与在没有安装消音器的情况下产生的驻波的声压波形相同的驻波存在于管口1内。
这时,当消音器的前端部移动到管口1的端部时,管口1内的驻波的波形变成通过沿管口1的轴向方向压缩驻波的波形而获得的波形,因此管口1内产生的声音的音调升高。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音调调节器31被布置在管口1内沿管口1的轴线方向位于封闭部分12的后部的位置处,并且以预定的距离与封闭部分12间隔开。在该音调调节器31被布置其中的区域中,用于将铜管乐器演奏者的气流(即,声波)提供到主体10中的气流路径(即,声波传播通过的路径)的横截面积比在其他区域中的小。在其中气流路径(即,声波传播通过的路径)的横截面积减小的该区域中,气流流动的速度(即,声波的速度)比在其他区域中的速度更高。因此,在管口1内,在其中设置音调调节器31的区域附近,具有声压节点的驻波被容易地产生。由于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中提供音调调节器31,因此在管口1内产生的驻波的声压节点被移动更加靠近管口1的端部。这校正被演奏的音符的音调失真,该音调失真因为封闭部分12布置在管口1的端部处而发生。
在消音器被安装的状态下,声调受到各种参数的影响,包括:作为消音器的前端部的封闭部分12沿管口1的轴向的位置;从封闭部分12的内壁到音调调节器31的后端的距离L1;音调调节器31的管口1的轴向的长度L2;音调调节器31的前端部的外径D1;和音调调节器31的后端部的外径D3。为了适当地校正由于安装消音器造成的音调失真,这些参数需要根据管口1的形状和使用消音器的铜管乐器的实际范围适当地设定。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具有不同长度的杆32和具有不同外径D1、D3的音调调节器31可被用于本实施例中。因此,演奏者只需要根据例如管口1的形状和使用消音器的铜管乐器的实际范围来选择具有合适长度的杆32,然后将杆32安装到封闭部分12上,然后安装适合于杆32的音调调节器31。图2A示出了其中音调调节器31被布置在圆筒部分11内部的例子。图2B示出了其中音调调节器31被布置为扩展在圆筒部分11内部和管口1内部的例子。图2C示出了其中音调调节器31位于圆筒部分11的外部和管口1的内部的例子。
应该注意的是,将在后面描述管口1的形状和使用消音器的铜管乐器的实际范围之间的关系,在消音器被安装的状态下封闭部分12在管口1的轴线上的适当的位置(即,消音器的前端部),音调调节器31在管口1的轴线上的适当的位置,以及音调调节器31的适当的直径。
性能调整管20是中空圆形圆柱管,其整体具有大体为U型的形状,并且性能调整管20的两端是敞开的。如图1B所示,性能调整管20的第一端部20a在消音器的主体10的内部敞开。性能调整管20的第二端部20b在消音器的主体10的外部敞开。具体地,封闭部分12包括凸台12c,其具有延伸穿过封闭部分12的前后表面的孔。性能调整管20的第二端部20b被插入到凸台12c的孔内,以使性能调整管20被固定。被插入到凸台12c内的性能调整管20的第二端部20b敞开到主体10的外部。性能调整管20的第一端部20a没有达到封闭部分12。也就是,第一端部20a与封闭部分12的内壁间隔开,并且朝向封闭部分12的内壁敞开。
该性能调整管20起三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将演奏者吹入管口1和消音器内的气流排出到外部。当演奏者的气流被从小号的管供给到主体10内时,供给到主体10内的气流被输送到性能调整管20的第一端部20a。从第一端部20a输送到性能调整管20内的气流被从性能调整管20的第二端部20b排出到主体10的外部。
性能调整管20的第二个作用是,降低在管口1和消音器内产生的声压波的波谱分布中的不必要的波峰。
在本实施例的消音器中,存在朝向封闭部分12行进的直达声音的声波,和从封闭部分12反射并朝向管嘴行进的反射声音的声波。直达声音的声波和反射声音的声波也存在于在消音器中敞开的性能调整管20的第一端部20a附近。因此,在第一端部20a和封闭部分12的内壁之间的距离L5的两倍(即用于直达声音的路径长度和反射声音的路径长度之间的差值)等于声波的半波长的奇数倍或波长的整数倍的情况下,直达声音的声波和反射声音的声波相互干涉,使得声波过小或过大。因此,在与第一端部20a和封闭部分的内壁之间的距离有关的特定频率下具有波谷和波峰的声波被从性能调整管20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20a被布置在封闭部分12附近,以防止产生在可听到范围内的声音的谷值和峰值。即,当性能调整管20的第一端部20a被布置在消音器的主体内时,在第一端部20a位于封闭部分12附近的状态下,性能调整管20被安装在主体10上。在第一端部20a被设置在封闭部分12附近的构造中,波谷和波峰处的频率(即,与第一端部20a和封闭部分12之间的距离有关的特定频率)落在可听到范围之外。具体地,通过将第一端部20a和封闭部分1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几个毫米,在可听到范围内不出现干扰。也就是说,为了使路径的长度(第一端部20a和封闭部分12之间的距离的两倍)差为半波长,第一端部20a和封闭部分12之间的距离需要被确定为四分之一波长。假设可听到范围内的声音的频率上限是10kHz,并且声音的速度为340m/s,则该波长为0.034m(=340/10000)。由于该波长的四分之一为8.5mm,因此在第一端部20a和封闭部分12之间的距离小于8.5mm的情况下,在可听到的范围内,具有声波中的波谷和波峰处的独特风格的声音不会从性能调整管20输出。此外,假设可听到范围内的声音的上限频率是20kHz,并且声音的速度为340m/s,则该波长为0.017m(=340/20000)。由于该波长的四分之一为4.25mm,因此在第一端部20a和封闭部分12之间的距离小于4.25mm的情况下,在可听到的范围内,具有声波中波谷和波峰处独特风格的声音不会从性能调整管20输出。因此,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消音器。
性能调整管20的第三个作用是,使在管口1和消音器内产生的声波稳定。当演奏者演奏使用消音器的小号时,演奏者通过使存在于管嘴和消音器之间的空气振动而产生声音。在消音器中具有声阻材料(其为提供声阻的材料)的情况下,空气的振动较少地自由产生,因此稳定的声波产生在消音器中。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消音器中,由于性能调整管20被设置在主体10的内部中,因此当与没有提供性能调整管20的情况相比时,可以容易地使在管口1和消音器中产生的声波稳定。
本实施例的一个特征是音调调节器31校正音调失真。如上所述,为了适当地校正音调失真,需要根据管口1的形状和使用该消音器的铜管乐器的实际范围适当地选择在消音器被安装的状态下封闭部分12(即,消音器的前端部)在管口1的轴线上的位置,音调调节器31在管口1的轴线上的位置,音调调节器31的直径。
这时说明音调失真的校正。根据使用该消音器的铜管乐器的实际范围,确定音调调节器31在管口1的轴线上的位置。具体地,使用该消音器的铜管乐器的实际范围越低,图1A中的距离L1被制作得越长,以将音调调节器31的位置从管口1的端部向后移动。例如,长号的实际范围比小号的低八度。因此,在长号的消音器中,音调调节器31通常被布置在管口1内比用于小号的消音器的音调调节器31更靠内侧(即,在图1A的后侧或右侧)。并且,使用该消音器的铜管乐器的实际范围越低,音调调节器31的长度L2沿管口1的轴向方向制作得越长。
封闭部分12的位置与音调调节器31的直径D1、D3之间的关系如下。在封闭部分12位于管口1的端部附近或在管口1内的管口1的端部的内侧的情况下,在没有提供音调调节器31的状态下演奏的音符的音调通常相对于在没有安装消音器的情况下演奏小号产生的音符的音调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音调调节器31被使用,并且音调调节器31的直径D1、D3被制作得更大,以减小沿着管口1的轴线延伸的空气柱的横截面积(即,延伸穿过位于音调调节器31的外壁和管口1的内壁之间的区域的空气柱)。这种构造可以使采用消音器的铜管乐器的实际范围的音调降低一定程度。
图3和4中每一条曲线代表音调调节器31的直径D1、D3如图5所示改变的情况下小号的消音器内声调的变化。在图3和4中,横轴代表小号的谐振模式的阶。纵轴,单位为森特(一森特是半音程的百分之一),代表在每种谐振模式中,在安装消音器的情况下引起的谐振频率相对于在没有安装消音器的情况下引起的谐振频率的位移或差。图3示出了在音调调节器31的直径D1、D3分别被确定为作为基准状态的26.5mm和18.1mm的情况下、在直径D1、D3从基准状态减少4mm的情况下、以及在音调调节器31被省略的情况下声调的变化。图4示出了,在音调调节器31的直径D1、D3被确定为基准状态的直径的情况下、在直径D1、D3从基准状态增大1mm的情况下以及在直径D1、D3从基准状态增大2mm的情况下声调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定这些情况下的声调,图1A中示出的参数L1,L2,D2和D4被设置如下:L1=134mm,L2=58mm,D2=32.64mm,以及D4=25.53mm。
在小号的情况下,实际范围通常落在从第二模式到第八模式的范围内。如图3所示,当音调调节器31的直径D1、D3从标准状态中的直径减小以增大沿着管口1的轴线穿过位于音调调节器31的外壁和管口1的内壁之间的区域的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时,音调通常升高。在没有提供音调调节器31的情况下,音调进一步升高。此外,相对于中间范围模式下直径D1、D3的变化,音调或间隔变化比在较低阶模式和较高阶模式的更大。
如图4所示,当音调调节器31的直径D1、D3从标准状态的直径增大以减小沿着管口1的轴线穿过位于音调调节器31的外壁和管口1的内壁之间的区域的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时,音调通常降低。但是如果音调调节器31的直径D被过度增大,则在中间范围模式下,音调相对过度下降。
虽然未示出,但是当延伸穿过位于音调调节器31的外壁和管口1的内壁之间的区域的空气柱的横截面积变得比铜管乐器的管的直部分(即,管的更靠近管嘴并且具有固定的横截面积的部分)的横截面积小时,小号的操作被变成在声学关闭状态下其的操作,使得音调通常更高。替代地,即使小号的操作没有被变成在声学关闭状态下其的操作,音调仍可能仅在中范围频率下过度下降,但是在低频和高频下音调不下降。此外,沿着管口1的轴线延伸的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的过度减小,使吹奏感觉由于例如空气和管口1的内壁表面之间的摩擦而变差。因此,存在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的减少程度的限制。
在演奏者实际演奏其上安装有消音器的小号的情况下,演奏者不仅可以图3和4所示曲线的音调演奏小号,也可以其他音调演奏小号。特别是在第二和第三模式下的低频率处,熟练的演奏者可以调节他的或她的嘴唇的紧张状态,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适当的音调。但是如果在谐振频率处的失真距离零过远,则即使熟练的演奏者在进行到适当的音调校正时仍有困难。因此,为了改善由演奏者和铜管乐器产生的声调,优选地,通过确定音调调节器31的直径D1,D3在适当的值,使音调失真对于整个实际范围被减小。
在即使当空气柱的横截面积被音调调节器31减小到极限值时声调没有落在实际范围内的情况下,仍可通过向前移动封闭部分12以扩大从封闭部分12延伸到音调调节器31的区域的体积来调整音调。该调整减小了在低频处音调升高的量,消除了通过音调调节器31将空气柱的横截面积减小到极限的需要。
图6示出了,音调调节器31的直径D1,D3从标准状态的直径减少2mm的情况下声调中的变化。具体来说,图6示出了,在封闭部分12位于管口1的端部位置的情况下,在封闭部分12位于管口1的端部前方10mm的情况下,以及在封闭部分12位于管口1的端部前方20mm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声调的变化。
封闭部分12的向前移动延伸了消音器的主体部分。因此,特别地,较低阶模式下的音调降低,并更接近正确的音调。相反,当封闭部分12朝向管口1内部移动时,特别地,低阶模式下的音调大大升高。
已经发现,即使消音器的端部位于管口1的端部附近,现有的铜管乐器,如大号、小号、长号和圆号仍可以获得通常的实际声调。
音调调节器31被如上所述提供在本实施例中。因此,即使在作为消音器的前端部的封闭部分12位于管口1的端部附近,或在管口1中管口1的端部内侧的情况下,由于消音器的安装造成的音调失真仍可以被校正到在实际使用中没有引起问题的程度,使得可能实现实际范围内的足够的声调。详细说明提供如下。在作为消音器的前端部的封闭部分12位于管口1的端部附近,或在管口1内的管口1的端部内侧的情况下,即使在提供音调调节器31的情况下,在低阶模式下的谐振频率处仍引起少量的失真。前端部从管口1的端部突出的常规的消音器可以更可靠地校正这种在低阶模式下的谐振频率处的失真。但是,熟练的演奏者可以在演奏过程中通过他的或她的嘴唇的运动来校正这种在低阶模式下谐振频率处的失真。对于熟练的演奏者,当被安装时,从管口1的端部突出的消音器的使用性差的问题比在低阶模式下谐振频率处的失真问题更为重要。在本实施例中,在没有从管口1的端部突出的消音器的前端部的情况下,在中间范围谐振频率处的失真可以被校正。因此,可能在改善消音器的使用性的情况下,获得在实际范围内的足够的声调。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音调调节器31被提供为与消音器的安装部(具体而言是吸震材料11a)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因此音调调节器31可以被应用到各种乐器和管口。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消音器安装在铜管乐器的管口1中,因此简单的器件可以被用于将消音器固定到管口1。例如,在吸震材料11a被夹在消音器的主体10的外周表面和管口1的内壁之间的状态下,甚至图1中所示的吸震材料11a也可以可靠地将主体10固定到管口1内部。这种构造导致易于在铜管乐器上安装本实施例中的消音器。
虽然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示的实施例的细节,而是可以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想到的各种变化和修改来实现,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所示的实施例的修改的例子在下面说明。
(1)在上述实施例中,杆32被插入到封闭部分12的凸台12a的孔内和音调调节器31的凸台31b的孔内,以使封闭部分12、杆32和音调调节器31互相连接,但是这三个部件的连接并不限于该方法。例如,本消音器可以被构造成在杆32的每一个相对端上形成阳螺纹,在凸台12a和凸台31b的每一个中形成阴螺纹孔,并且在杆32的相对端上形成的阳螺纹分别与形成在相应的凸台12a,31b内的阴螺纹孔接合。另外,本消音器可以被构造成省略杆32、封闭部分12的凸台12a和音调调节器31的凸台31b,圆筒部分11的端部13和音调调节器31的前端部31a通过其之间的空隙使用多个薄板部件连接,以固定音调调节器31。也就是说,只要由演奏者从管嘴吹出的气流通过位于圆筒部分11的端部13和音调调节器31的前端部31a之间的区域被输送到圆筒部分11内部,任何构造可以被使用。另外,杆32的形状不限于所述杆的形状,杆32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只要杆32可以相对于主体10支撑音调调节器31。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消音器适用于铜管乐器,但是,该消音器也可以适用于木管乐器。
(2)虽然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前端敞开的中空音调调节器31,但是音调调节器31的前端可以不是敞开的。在这种构造中,消音器可以被构造成在音调调节器31的前端中形成与杆32的直径相同的孔,并且,杆32被插入到这个孔内以将音调调节器31固定到杆32上。
(3)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音调调节器31作为增大部分被安装在杆32上,但是增大部分的形状可以不是梯形圆锥形状,可以是例如卵圆形。此外,音调调节器31的外周表面可以是曲面或平面。另外,可制备具有各种尺寸和形状的增大部分,并且音调调节器可以通过根据例如使用消音器的铜管乐器的管口的形状选择的适当的增大部分构造。
(4)本消音器可以被进一步构造成在由消音器进行消声的过程中使声音通过麦克风采集,并且特定的人,例如演奏者可以听到所采集的声音。图8是示出其中麦克风可以被安装到消音器上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图。应该注意的是,与在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被用于标示图8所示的该修改的相应的元件,并且免除其说明。在图8所示的构造中,杆32延伸穿过音调调节器31的端部31c,麦克风320a被附接到杆32的端部。端子120a被安装在封闭部分12的中心上,信号线320b被连接到麦克风320a和端子120a。在具有这种构造的消音器被安装到铜管乐器的管口上的状态下,当被连接到例如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线被连接到端子120a时,演奏的声音可以通过例如放大器被转换成具有所希望的音量的声音,同时将铜管乐器产生的声音消声;并且特定的人可以听到该声音。应该注意的是,麦克风320a被附接的位置不限于杆32的端部,麦克风320a可以被布置在任何地方,只要麦克风320a可以检测到在消音器内产生的声音。麦克风320a的输出信号不一定通过有线通信传输到例如放大器,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传输。

Claims (8)

1.一种消音器,包括:
中空主体,其被插入管乐器的管口中,并包括作为开口部的后端部,和作为封闭部分的前端部;和
流路调节器,其由所述主体支撑在所述管口中,并被配置用于缩小所述管乐器的演奏者的气流被输送到所述主体内通过的路径,
其中,在所述主体被安装在所述管口内的状态下,所述主体的前端部位于所述管口的最前部分附近,或者,位于所述最前部分的后面处;
其中,所述流路调节器包括封闭的第一后端部,敞开的第一前端部,外周表面,其从所述第一后端部延伸到所述第一前端部,并与所述管口的内壁限定所述气流的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还包括支撑构件,配置用于将所述流路调节器支撑在所述主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音器,
其中,所述支撑构件是杆,所述杆一端被固定到所述主体的前端部的内壁,并且
其中,所述流路调节器包括外周表面,该外周表面在所述主体被安装在所述管口中的状态下,面向所述管口的内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其中,所述流路调节器具有大致梯形圆锥形状,其中,所述流路调节器的外径沿从所述第一后端部到所述第一前端部指向的方向上增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其中,沿所述管口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所述主体,所述气流路径的面积随着所述流路调节器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其中,所述流路调节器被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主体的前端部的内壁。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音器,其中,所述流路调节器被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
其中,所述主体包括端子,并且
其中,从麦克风延伸的信号线被连接到所述端子。
CN201410049860.4A 2013-02-13 2014-02-13 消音器 Active CN1039853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5136A JP5838980B2 (ja) 2013-02-13 2013-02-13 消音器
JP2013-025136 2013-0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5377A CN103985377A (zh) 2014-08-13
CN103985377B true CN103985377B (zh) 2017-09-15

Family

ID=50070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9860.4A Active CN103985377B (zh) 2013-02-13 2014-02-13 消音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42198B2 (zh)
EP (1) EP2767974B1 (zh)
JP (1) JP5838980B2 (zh)
CN (1) CN1039853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89063B1 (en) 2020-07-17 2022-03-29 Whistle Shield LLC Hygienic whistle with enhanced sound-generating chamber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86636A (en) * 1980-10-23 1982-05-12 Bell Robert Edwin An instrumental mu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8472A (en) 1900-09-29 1903-09-08 Julius J Neumann Mute for wind instruments.
US1578763A (en) 1923-02-21 1926-03-30 P T Harmon Mute for wind instruments and the like
US1702561A (en) 1923-10-08 1929-02-19 Emma Pasquale Santa Tone-modulating device
US1546258A (en) 1924-03-24 1925-07-14 P T Harmon Mute for wind instruments
US1767974A (en) 1926-08-09 1930-06-24 Godbery Joseph Valsin Mute
US1855423A (en) * 1930-07-30 1932-04-26 Sansone Lorenzo Mute
US2108769A (en) 1936-11-11 1938-02-15 Willie Berg Musical instrument
US3322015A (en) 1965-10-21 1967-05-30 Berg Willie Elastic mute for wind instruments
US3760679A (en) 1972-09-06 1973-09-25 Univ Kentucky Res F Non-transposing mute
US3842706A (en) * 1974-02-27 1974-10-22 S Beversdorf Mute having means for eliminating unresponsive notes in brass instruments
US4178829A (en) * 1978-05-24 1979-12-18 Wolford John W Power tube for flared bell musical instruments
US4273022A (en) 1979-11-21 1981-06-16 Bell Robert E Instrumental mute
JPH0755593Y2 (ja) * 1987-02-23 1995-12-20 エヌデ−シ−株式会社 消音兼調音装置
BR7100605U (pt) * 1991-04-02 1991-06-11 Marcus Cesar Klatau Bonna Disposicao introduzida em surdina para trompa
JP2865030B2 (ja) * 1994-11-14 1999-03-08 ヤマハ株式会社 金管楽器用消音器
JP3552026B2 (ja) * 1999-02-09 2004-08-11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チューバ用消音器
JP2004240347A (ja) * 2003-02-10 2004-08-26 Best Brass Corp 金管楽器用音響変更器
US7049501B2 (en) * 2003-06-24 2006-05-23 Mark Matthew Shellhammer Ring mute
JP4114171B2 (ja) * 2006-10-06 2008-07-09 有限会社 ベストブラス 金管楽器用消音器
JP4986091B1 (ja) 2011-08-23 2012-07-25 株式会社 ベストブラス 金管楽器用消音器
CN102779506B (zh) * 2012-08-14 2014-03-26 马培铮 小号弱音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86636A (en) * 1980-10-23 1982-05-12 Bell Robert Edwin An instrumental mu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67974B1 (en) 2018-01-10
CN103985377A (zh) 2014-08-13
EP2767974A1 (en) 2014-08-20
JP5838980B2 (ja) 2016-01-06
JP2014153635A (ja) 2014-08-25
US20140224097A1 (en) 2014-08-14
US9142198B2 (en) 2015-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300302B (zh)
US6639134B2 (en) High flow stringed instrument sound hole
US8962961B2 (en) Mute for brass instrument
US7326840B2 (en) Mouthpiece for a musical instrument
US7842867B2 (en) Internally-mounted soundhole interfacing device
EA002838B1 (ru) Головной телефон
CN103985378B (zh) 消音器
CN103985377B (zh) 消音器
US20050072623A1 (en) Baffle-loaded mouthpiece
JP4124236B2 (ja) 金管楽器用消音器
JP3552026B2 (ja) チューバ用消音器
JP2001282233A (ja) 金管楽器用消音器
JP2004199090A (ja) チューバ用消音器
JP2004240347A (ja) 金管楽器用音響変更器
US9288560B2 (en) Branched acoustic device
JP5857982B2 (ja) 消音器
JP2015200909A (ja) 消音器
JP5857981B2 (ja) 消音器
JP2020118761A (ja) パイプオルガ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uenaga Yuichiro

Inventor before: Suenaga Yuichiro

Inventor before: Keizo Tatsum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