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1834A - 具有隔热、防静电、防雷及防爆功能的灭火剂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具有隔热、防静电、防雷及防爆功能的灭火剂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1834A
CN103961834A CN201410141237.1A CN201410141237A CN103961834A CN 103961834 A CN103961834 A CN 103961834A CN 201410141237 A CN201410141237 A CN 201410141237A CN 103961834 A CN103961834 A CN 103961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extinguishing chemical
prevention
extinguishing
explo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412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61834B (zh
Inventor
彭万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 Chunqi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1412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618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61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1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61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18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re-Extinguishing Composition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隔热、防静电、防雷及防爆功能的灭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剂按质量含量计组方中各物质组分的百分比为:有机磷酸盐成核剂48-58%、聚丙烯蜡PP0.8-10%、八溴联苯醚0.3-0.8%、三氧化二锑0.2-0.6%、铝酸钙0.2-0.6%、十二水硫酸铝钾0.2-0.6%、氢氧化镁1.4-2.0%、氢氧化铝0.5-0.9%,余量为水;由所述物质按比例混合均匀制磷化溶液,所述磷化溶液具有接触物质成膜的特性,常温时与物质接触形成液态磷化膜,高温时与空气接触形成气态磷化膜;利用双膜进行隔热、防火、灭火、防静电、防雷及防爆。本灭火剂能够生成液态磷化膜和气态磷化膜,通过双膜阻隔空气中的氧气和热能,从而控制可燃物,阻止火势蔓延,能够吸收有害气体,还具有抗静电和绝缘功能,实现了隔热、防静电、防雷、防爆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具有隔热、防静电、防雷及防爆功能的灭火剂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灭火剂,具体涉及具有隔热、防静电、防雷及防爆功能的灭火剂及其用途,属于消防及防雷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灭火剂是指能够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阻止燃烧的物质。通常将火灾分为ABCDE五类,A类固体物质火灾、B类液体或可溶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气体火灾、D类金属火灾、E类带电火灾。目前根据各类火灾的性质及特征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类型的灭火剂。灭火剂分为干粉灭火剂、泡沫灭火剂、气体灭火剂、水系灭火剂、烟雾灭火剂、烷基铝类火灾灭火剂、六氟丙烷灭火剂和惰性气体灭火剂。由于火灾现场存在各种复杂情况,有固体物质燃烧、液体燃烧、气体燃烧、金属火灾或带电燃烧,因此现有灭火方式不能同时针对五类火灾都能有效灭火,从而导致灭火效果差。
雷电起火:主要有电性质的破坏作用、热性质的破坏作用及机械性质的破坏作用。雷电的数十至数百万伏特的冲击电压可能毁坏发电机、电力变压器、断路器、绝缘子等的绝缘,造成大规模停电,绝缘损坏可引起短路、烧断电线、导致爆炸、火灾。雷电对人体的放电或雷电流流入地下,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的对地电压,可能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造成人身触电伤亡事故以及位置相近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之间产生很高的电位差而引起燃烧、爆炸。热性质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巨大的雷电流通过,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出大量的热能造成易燃品的燃烧或造成金属熔化等引发的爆炸、火灾事故。据资料介绍,近十几年来,仅全国石油贮罐就发生雷击事故20余起,其中黄岛油库、秦黄岛油库、锦西油库等单位的石油罐,相继遭雷击而爆炸燃烧,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秦皇岛油库遭雷击爆炸燃烧后,其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间接经济损失8500万元,造成如此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又因我国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为多雷电地区,各大型工业区和中等城市及以上市区的高层建筑物,每年都有建筑受到雷电雷击出现,如岳阳电厂等遭受到雷击、受到严重损失。目前还没有能够防止被雷电雷击的方法及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灭火剂灭火性能差,价格高且污染环境等不足,提供一种隔热、防静电、防雷及防爆功能的灭火剂及其用途,能够控制可燃物,阻止火势蔓延,适用范围广,既可适用于液体又可适用于固体灭火,环保且价格便宜。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具有隔热、防静电、防雷及防爆功能的灭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剂的组方为有机磷酸盐成核剂、聚丙烯蜡、八溴联苯醚、三氧化二锑、铝酸钙、十二水硫酸铝钾、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和水,按质量含量计组方中各物质组分的百分比为:有机磷酸盐成核剂48-58%、聚丙烯蜡0.8-10%、八溴联苯醚0.3-0.8%、三氧化二锑0.2-0.6%、铝酸钙0.2-0.6%、十二水硫酸铝钾0.2-0.6%、氢氧化镁1.4-2.0%、氢氧化铝0.5-0.9%,余量为水;由所述物质按比例混合均匀制磷化溶液,所述磷化溶液具有接触物质成膜的特性,常温时与物质接触形成液态磷化膜,高温时与空气接触形成气态磷化膜;利用双膜进行隔热、防火、灭火、防静电、防雷及防爆。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进一步地:按质量含量计组方中各物质组分的百分比为:有机磷酸盐成核剂48%、聚丙烯蜡10%、八溴联苯醚0.8%、三氧化二锑0.3%、铝酸钙0.2%、十二水硫酸铝钾0.2%、氢氧化镁1.4%、氢氧化铝0.5%和水38.6%。
进一步地:按质量含量计组方中各物质组分的百分比为:有机磷酸盐成核剂55%、聚丙烯蜡7%、八溴联苯醚0.8%、三氧化二锑0.6%、铝酸钙0.6%、十二水硫酸铝钾0.6%、氢氧化镁1.7%、氢氧化铝0.7%和水33%。
进一步地:按质量含量计组方中各物质组分的百分比为:有机磷酸盐成核剂58%、聚丙烯蜡0.8%、八溴联苯醚0.3%、三氧化二锑0.2%、铝酸钙0.2%、十二水硫酸铝钾0.2%、氢氧化镁2%、氢氧化铝0.9%和水37.4%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灭火剂应用于装饰板及墙壁进行隔热、防火,将所述灭火剂添加到墙面漆/涂料内搅拌均匀,灭火剂与墙面漆/涂料的比例不大于1:4。
进一步地:所述灭火剂采用喷淋式或喷雾式灭火。
本灭火剂的灭火原理是:灭火剂在常温时与物质接触形成液态磷化膜,在高温时与空气接触形成气态磷化膜,即无论灭火剂接触何种温度状态下的物体时都会生成一层保护膜,该层膜能够阻挡或隔绝空气中的氧气,从而实现隔热、阻燃的作用,且不管物体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该灭火剂接触都带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灭火剂是一种万能灭火剂,该灭火剂是液体带膜和气体带膜的磷化剂,膜体具有隔热、阻燃和不腐蚀物体的作用,即三大宝;灭火剂受热会形成气态磷化膜,灭火剂接触燃烧物,接触即结膜,有温度时结膜速度更快,无温度时灭火剂液体也结膜,膜体会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当空气中无氧气,一切物品都难燃烧;同时灭火剂本身又起到极好阻燃和隔热的作用,空气中无热、无氧气,从而能够控制可燃物,阻止火势蔓延;而且本灭火剂在灭火时能够吸收消烟及有毒有害气体,灭火时能分解温度240℃,热分解温度340~550℃,特别适合于救火、灭火;还具有抗静电和绝缘功能,适合于防雷电及雷电起火,因此本发明具有隔热、防静电、防雷、防火、灭火、防爆的有益效果。
2、本灭火剂具有隔热作用,当火遇到灭火剂气体会自动弹开,就像同极磁性一样自动弹开,采用本发明的灭火剂制成的隔热装置,能够避开热能和燃烧。
3、本灭火剂具有阻燃剂作用(耐高温200~1200℃),无烟无味、无臭无毒、防火隔热好、达到特级防火标准,溶液带胶质,比现有的水剂、粉剂的灭火性、密封性更好,不易蒸发,储存安全,且本灭火剂的价格便宜。
4、本灭火剂不腐蚀物体的作用,不会腐蚀金属和橡胶产品,不伤害人体皮肤,磷化后液体蒸发快,物体表面快干,不影响物品再次使用。
5、本发明的灭火剂适用范围广,可以适用于爆炸品和有毒、无毒的化学易燃品的防爆炸、防火、灭火,如:汽油、柴油、酒精、油类等易燃物质,灭火剂还可以应用于装饰板及墙壁的隔热、防火。
6、本发明的灭火剂采用气体、雾化方式救火,灭火速度快,灭火剂的气雾或微液即到即灭火,灭火剂可瞬间扑灭固体物质及液体物质,经喷淋覆盖过的物品不会着火爆炸。而且本灭火剂对于有毒有害化工原料燃烧,采用喷雾式灭火剂效果更好;对于易燃烧、易爆炸的化工原料燃烧通过喷淋降温的方式实现禁爆禁燃,灭火更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的具有隔热、防静电、防雷、防爆的灭火剂,所述灭火剂的组方为有机磷酸盐成核剂(C29H42O2PNa),聚丙烯蜡、八溴联苯醚、三氧化二锑、铝酸钙、十二水硫酸铝钾、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和水,按质量含量计组方中各物质组分的百分比为:有机磷酸盐成核剂48%、聚丙烯蜡10%、八溴联苯醚0.8%、三氧化二锑0.3%、铝酸钙0.2%、十二水硫酸铝钾0.2%、氢氧化镁1.4%、氢氧化铝0.5%,水38.6%;由所述物质按该比例混合均匀制磷化溶液,所述磷化溶液具有接触物质成膜的特性,常温时与物质接触形成液态磷化膜,高温时与空气接触形成气态磷化膜;利用双膜进行隔热、防火、灭火、防静电、防雷及防爆。
本发明的灭火剂的制备方法可采用灭火剂领域常规的制备工艺,将上述物质按成分依 次放置,将各物质按设定比例混合搅拌成型即可。
所述聚丙烯具有以下特性:1、相对密度小,仅为0.89-0.91;2、良好的力学性能,除耐冲击性外,其他力学性能均比聚乙烯好;3、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连续使用温度可达110-120℃;4、化学性能好,几乎不吸水,与绝大多数化学药品不反应;5、质地纯净,无毒性;6、电绝缘性好;7、聚丙烯制品的透明性比高密度聚乙烯制品的透明性好。
所述八溴联苯醚:因为多溴联苯醚可在高温状态下释放自由基,阻断燃烧反应,八溴联苯醚作为一种溴系阻燃剂的一大类阻燃物质,由于其优异的阻燃性能,可以提高产品的防火性能。
所述三氧化二锑:白色结晶性粉末,无气味,熔点655℃,沸点1425℃,不溶于水,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和酸,能起到阻燃的作用。三氧化二锑在燃烧初期,首先是熔融,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隔绝空气,通过内部吸热反应,降低燃烧温度。在高温状态下三氧化二锑被气化,稀释了空气中氧浓度,从而起到阻燃作用。
所述铝酸钙: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无臭,无味,质极硬,易吸潮而不潮解(灼烧过的不吸湿),两性氧化物,能溶于无机酸和碱性溶液中,几乎不溶于水及非极性有机溶剂,相对密度(d204)4.0,熔点约2000℃。
所述氧化铝:可用作耐火材料、干燥剂。
所述十二水硫酸铝钾(明矾):能够释放出足量的二氧化碳,可作为灭火剂。
所述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不仅能阻燃,而且可以防止发烟、不产生滴下物、不产生有毒气体。
所述氢氧化镁具有以下特性:
1、是塑料、橡胶制品优良的阻燃剂。在环保方面作为烟道气脱硫剂,可代替烧碱和石灰作为含酸废水的中和剂。亦用作油品添加剂,起到防腐和脱硫作用。
2、氢氧化镁的缓冲性能、反应活性、吸附性力、热分解性能等均较优秀,既可以作为化工材料和中间体,也是一种绿色环保阻燃剂和添加剂用于橡胶、塑料、纤维和树脂等高分子材料工业中。氢氧化镁在环保领域中主要作为阻燃剂、酸性废水处理剂、重金属脱除剂、烟气脱硫剂等进行应用。
3.氢氧化镁可用作阻燃剂或阻燃填料加入到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及ABS树脂中,有良好的阻燃和消烟作用。
4.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填充型阻燃剂,通过受热分解时释放出结合水,吸收大量的潜热,来降低它所填充的合成材料在火焰中的表面温度,具有抑制聚合物分解和对所产生的可燃气体进行冷却的作用。分解生成的氧化镁又是良好的耐火材料,也能帮助提高合成材料的抗火性能,同时它放出的水蒸气也可作为一种抑烟剂。氢氧化镁是公认的橡塑行业中具有阻燃、抑烟、填充三重功能的优秀阻燃剂。氢氧化镁与同类无机阻燃剂相比,具有更好的抑烟效果。氢氧化镁在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均无有害物质排放,而且还能中和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与腐蚀性气体。与基材树脂有很好的相容性,是热塑性树脂及橡胶制品优良的阻燃剂,胶黏剂中常用作添加型阻燃剂或阻燃填料。
5.氢氧化镁放出的水蒸气也可作为一种抑烟剂。氢氧化镁是橡塑行业中具有阻燃、抑烟、填充三重功能的优秀阻燃剂。
火燃烧的原理是火烧热能膨胀,气流顺着膨胀风火结合,空气含量加速运动,所以火越烧越大。本发明是根据物理的理念、空气与氧气的关系原理设计的,设计出了含有气雾膜和液体膜结构的灭火剂。本发明的灭火剂利用双膜阻止空气流动,减轻了火势程度,该双模是一种磷化溶液的气生膜,液体接触生膜。
本发明的灭火剂是一种液体带膜、气体也带膜的灭火剂,无论灭火剂接触固体还是液体,接触即生成一层膜,而且灭火剂在受热后会产生带膜气体,即液体磷化膜和空气磷化膜,因结膜固定不扩散,从而不会扩大燃烧的面积,如果采用水灭火会扩散灭火面积;同时结膜覆盖后,生成的膜将燃烧物品覆盖,膜体会隔绝空气中的氧气,使物品难燃烧;且灭火剂覆盖后,物体不会重燃,同时不爆炸,可防治爆炸。该灭火剂本身又起到很好的阻燃和隔热的作用,因此空气中无热、无氧气物品不易燃烧和爆炸;对日常生活中成千万种化学有毒、有害的易燃品也会起到防爆和防火灭火的作用,特别适用于爆炸品和化学易燃物品的防火、灭火。本灭火剂不燃、不爆、隔热,环保无毒,原料来源广,价格便宜,使用范围广,储存安全不蒸发,不会减少数量,且灭火速度快,灭火剂的气雾和微液即到即灭火(1秒钟灭火),可瞬间扑灭固体物质,液体物质及油类物质,且能直接对汽油、柴油、酒精或其他油类进行灭火,特别是液体或者油类灭火效果更好,因此本灭火剂具有救火、防爆炸、防火和灭火的作用。
所述液体磷化膜和空气磷化膜隔热、隔离或覆盖火灾现场,使用气体雾体救火,因此本灭火剂雾体灭火及微小粒灭火速度快,且不会污染环境。而使用大水灭火,因很多毒品燃烧不全,会留到江河而造成环境污染。
所述灭火剂应用于装饰板及墙壁进行隔热、防火,将所述灭火剂添加到墙面漆/涂料内搅拌均匀,灭火剂与墙面漆/涂料的比例不大于1:4,形成隔热、防火墙。
该灭火剂还可用于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的隔热、防火、防爆,在各工具的外壳体表面全部喷涂灭火剂,可以隔热200—600℃,600—800℃,800—1200℃的温度,每喷一次可以有隔热200—300℃热量。也可以用于各种颜料装饰板来隔热,装饰板适应家居、住宅、写字楼、办公室,各类型隔热可以防火,已有阻燃隔热地方就不会燃烧。经多次多级试验,火到已喷涂灭火剂的隔热装置的地方距离10mm时,火会弹回去,好像磁性反向推动的物理原理,灭火剂含有阻燃剂的磁性反向回路。如在距离汽油、柴油或乙醇(酒精、火酒)2公分距离处有明大火,采用本灭火剂后火势不会蔓延将汽油、柴油或乙醇点燃。对于国防领域,因敌弹打来会产生1000℃左右温度燃烧热气,如采用本发明的灭火剂制成的隔热装置,可以避开热能和燃烧,最适合国防使用。另外消防人员的全套衣服鞋帽等可喷涂本灭火剂。
当木材、木板喷涂或浸泡过本发明灭火剂后,可作为防火板。
当电线、电开关及按钮喷涂过本发明灭火剂后,可防短路起火。
当灭火剂与建筑工程的墙面漆(ICI等涂料)按1:4比例(不能超过1:4比例)搅拌均匀使用,可阻燃隔热、防热,节省空调及防火。
灭火剂救火及灭火操作方式:
1)山林起火,首先将周围开阔林带喷淋灭火剂隔离,然后从外到内,就像圆盘蚊香式燃烧方式,由外向内的方式救火,该方式可起到防火、隔火的作用。
2)工厂车间救火:一工厂包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车间,如一车间燃火,二、三、四、五、六、七、八车间未燃火,应在一车间以圆周方式从外至内喷淋磷化剂,同时向二车间依次至八车间喷淋磷化剂防火,这样救火安全,不会扩大燃烧面积,喷淋过灭火剂的地方也不会着火。
3)贵重档案和图书馆的救火,灭火剂采用雾式喷涂方式灭火,喷涂后快干,不变色,按原来不变。
本灭火剂对易燃、易爆的各种有毒化工原料,易溶于水的各种易燃、易爆的化工原料、气体化工原料,以及人们加工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危险品都具有防火、防燃烧、防爆炸的作用。因此本发明灭火剂的灭火功能强大,能用于在消防中不能用水、泥土和沙灭火的易燃、易爆物品等化学危险品。现有化学原料和爆炸原料成千种,现例举一些物质,这些物质采用本发明的灭火剂进行灭火,及采用的灭火方式,如下所示:
1、汽油、柴油、液压油、齿轮油等。
2、三硝基苯酚(三硝基苯酚、三硝基因醇黄色炸药):本品的爆炸力比梯恩梯大,遇热爆炸的危险。
灭火防爆方法:灭火剂采用喷淋可禁止扩散燃烧、爆炸。
3、闪光粉:特性,本品是镁粉和氯酸钾的混合物,遇火立即燃烧并发出极强的白光;遇高热、明火、电火花、摩擦、撞击、震动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灭火剂用喷雾方式灭火禁止其它未燃烧未爆的爆炸,禁止扩散燃烧和爆炸,禁止用水救火。
4、安全弹药筒均为全装药。有弹壳、发射药、底火,其危险性低于炮弹。存放于阴凉、干燥仓库,避免日晒,隔绝热源及火种。
灭火方法:灭火剂用喷淋灭火,扑救人员应戴防毒面具,扑救时禁止用泥沙物覆盖。
5、花炮(烟火、礼花弹)(焰火)烟花爆竹:是易燃物及氧化剂混合药类,能引起爆炸,燃烧时间长,温度高。其发火点通常在250℃以上,对火焰及机械作用很敏感。在温度超过50℃时,对其安定性有影响。花炮发射高度,一般要求达到200~500m,本品遇50℃以上温度或明火、震动撞击时,有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灭火剂用喷淋覆盖快速灭火,不会扩大燃烧面积,严禁用沙土覆盖。
6、枪弹类(子弹、射击弹、信号弹、测试弹):均为全装药,有弹壳、底火,其危险性低于炮弹。作业时不得使用铁撬棍和铁质工具猛力敲打,装卸搬运不得摔碰、撞击、拖拉和翻滚。机械工具应有防火装置,作业中应按规定负荷量降低25%。
灭火方法:灭火剂用喷淋方式快速灭火,防爆炸,防止扩大燃烧面积。
7、雷管(起爆管、起爆筒、爆管):雷管是由一个装有叠氮化铅、集成炸药或类似引爆物质的小型金属管,或塑料管所成。雷管根据装药情况不同而分为单式雷管和复式雷管,单式雷管仅装起爆药。本品易燃和易爆。
灭火方法:灭火剂用喷淋方式快速灭火。
8、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一甲胺(氨基甲烷)、甲胺(无水),无色气体或液体,易燃烧,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有毒,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灭火剂用喷淋方式快速灭火,防爆炸灭火。
9、乙炔(电石气、碳氢气):无色无臭极易燃烧和爆炸的气体,含有硫化物,遇高热、明火时有燃烧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首先须切断气源,可用灭火剂喷淋方式快速灭火,也可用水降温。
10、乙胺(一乙胺、氨基乙烷):无色液体,具有强烈的氨气、乙醇、乙醚味、有毒,在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10PPM。本品易燃,遇高热、明火、强氧化剂时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灭火剂用喷雾化方式快速灭火,防爆炸及防止扩大燃烧面积。
11、二甲胺(无水):无色易燃气体或液体,高浓度或压缩液化时,具有强烈的令人不愉快的氨味,有毒在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10mg/m3。遇高热、火星时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灭火剂用喷淋方式快速灭火,防爆炸灭火扩大燃烧爆炸。
12、液体、固体(干冰)二氧化碳(碳酸)酐:无色无味不燃的液(固)化气体,在31℃以上不能保持液态、无毒,会引起严重缺氧甚至窒息,二氧化碳受热后瓶内压力增大有爆炸危险。
灭火方法:使用灭火剂喷淋方式降温灭火,防爆炸。
13、三甲胺(无水):无色液化有毒气体,易燃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热时,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使用灭火剂喷雾方式快速灭火,防爆炸。
14、正丁烷(丁烷):是一种无色易燃气体或液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热时,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本品无毒,但因缺氧而窒息。
灭火方法:使用灭火剂喷雾方式快速灭火及防爆炸,并能禁止火源扩大。
15、石油气(原油气、油气):黄色或棕色油状有臭味液体,或无色有特臭气体。如乙烯含量不超过30%的石油气,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时易爆炸,本品一般来自石油系统的含1~4碳的碳烃类混合气体,可含氢气和5碳以上的烃,也可以含硫化物等杂质。
灭火方法:首先关闭阀门以切断气源,用灭火剂喷淋灭火防爆炸,因磷化液体和磷化气体与油体气体混合不会燃烧,不会爆炸(经30多年测试的资料经验证实)。
16、甲烷(沼气):无色无味可燃气体,能液化和固化,在空气燃烧时呈淡蓝色火焰。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热时,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本品对人体无毒,但空气中含甲烷浓度过高时会是含氧量显著降低,对人体主要的危害是因窒息死亡。
灭火方法:首先关闭气源,以遏制火势,然后用灭火剂喷淋方式快速灭火。
17、压缩空气(高压空气):无色无味不燃的气体,有助燃性,不能受高热。与易燃气体、油脂接触时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理化参数:密度1.2938kg/m3,熔点-213℃,沸点-195℃。
灭火方法:使用灭火剂喷淋或喷雾方式都可以快速灭火,并能阻止火焰扩散,防止爆炸。
18、异丁烷:无色气体,有轻微的气味,遇火星、高热时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使用灭火剂喷淋或喷雾方式都可以快速灭火,防爆炸。
19、氟化氢(无水氢氟酸):无色透明气体或液体,液体极易挥发,在空气中发生烟雾,其蒸气有剧毒和腐蚀性,浓度为40~60%的水溶液中即为氢氟酸,其腐蚀性极强,能腐蚀金属和玻璃,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当空气中含有0.005~0.25%的无水氢氟酸时,短时间吸入后使人严重中毒。
灭火方法:使用灭火剂喷雾体压毒气,磷化液雾体与毒气会结团,结团气体重会沉下地面,不扩散污染大气。然后用苏打、石灰洒地面,最后用水冲洗排入废水池。如人体吸入气体中毒时,按刺激性气体中毒处理,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0mL喷雾吸入。
20、氟利昂11(三氯一氟甲烷):无色气体或极易挥发液体,不燃,有醚香,比F12稳定,受热大有爆炸危险,本品无显著毒性,但有麻醉性,无腐蚀,远离火种和热源。
灭火方法:用灭火剂喷淋方式快速灭火,防爆炸。
21、氧气:无色无味助燃气体,微溶于水,正常大气中含氧量21%,氧气能被液化和固化,液氧呈天蓝色,1L液态氧为1.1kg,在20℃、101kPa下能蒸发成860L氧气。同时放出热量和发光,并能使油布油脂剧烈氧化,甚至燃烧。本品与乙炔、氢、甲烷等易燃气体,可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爆炸性的混合物。温度不宜超过30℃,操作人员绝不能穿有油脂或有油污的工服和手套。
灭火方法:使用灭火剂喷雾或喷淋方式都可以救燃灭火,防爆炸。
22、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是炼制石油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废气”,其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还有少量的丙烯、丁烯,此外尚有极少的甲烷、乙烷、正戊烷通常称为残液。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易爆炸,爆炸极限1~15%
灭火方法:用灭火剂喷淋或喷雾方式快速灭火,防爆炸。
23、煤气(瓦斯):无色有特臭的易燃气体,主要成分有烷烃、烯烃、茅烃、氢和氧化碳等,与空气混合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热时有燃烧爆炸的危险。理化参数:密度0.517-0.776kg/m3,自燃点648.89℃,最易引发燃烧的浓度是15~21%,爆炸极限4.5~40%,常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氧气和压缩空气分开堆放。如煤矿、煤井,利用微体雾化在井内禁爆炸。
灭火方法:首先切断气源,用灭火剂喷雾或喷淋方式都可以救燃灭火,防爆炸。
24、甲胺溶液(甲胺水溶液、氨基甲烷):无色液体,具有强烈的氨气味,为甲胺的水溶液或乙醇溶液,易燃有毒,遇高热、明火、氧化剂时有引起燃烧的危险,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为10PPM。理化参数:密度0.662×103kg/m3(20℃时的无水—甲胺,闪点1.11℃【30%水溶液】),液温不超过30℃,远离火种和热源,酸类应与氧化剂和遇水燃烧物品分开存放,忌混贮混运。
灭火方法:用灭火剂喷雾或喷淋方式都可以灭火、防火、防燃烧、防爆炸、防扩散爆炸,防扩大燃烧面积。
25、乙二醇(甘醇):无色透明液体,味微甜,易吸潮,能与水、醇、醚混合,能降低水的冰点,有微毒。本品加热或喷雾时,因吸入而中毒,误服70~100mL时可致死。本品可燃,遇明火、高温、强氧化剂时有发生火灾的危险。理化参数:密度1.113×103kg/m3(25℃),凝固点-13℃,沸点197.5℃,闪点111.11℃,自燃点400℃,爆炸下限3.2%。
灭火方法:灭火剂可以使用喷雾或喷淋方式灭火、防火、防爆炸。
26、乙基乙二醇(乙二醇乙醚、乙基乙二醇醚、乙基溶纤剂、乙氧基乙醇):无色液体,几乎无气味,本品可燃,遇明火、高温或氧化剂时有发生燃烧的危险。本品有毒,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200PPM。理化参数:密度0.9360×103kg/m3(15℃),凝固点-70℃,沸点135.1℃,闪点40℃,自燃点235℃,爆炸极限1.7~15.6%,远离火种和热源。
灭火方法:灭火剂用喷雾方式灭火、防燃烧、防爆炸、防扩散燃烧面积。
27、乙基吗啡啉(N-乙基四胺、乙基吗福林):无色液体,能与水任意混合与氧化剂反应剧烈,有氨气味,遇高温、明火时有燃烧的危险,远离火种、热源和避光。
灭火方法:灭火剂用喷淋方式灭火、防火、防爆炸。
28、乙基苯(乙基代苯、乙苯、苯乙烷):无色有芳香味的易燃液体,乙基苯蒸气与空气能混和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种、高温、强氧化剂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理化参数:密度0.8669×103kg/m3(20℃),凝固点-94.9℃,沸点136.2℃,闪点15℃,爆炸极限1~6.7%,远离火种和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灭火方法:灭火剂可以使用喷雾或喷淋方式灭火、防火、防燃烧和爆炸,但注意只用清水喷灭火无效,只起到冷却暴露在火中的容器的温度。对渗流或外溢,但尚未点燃的乙基苯,可用磷化液喷雾方式驱散其蒸气,并保护制止渗流的操作人员的安全,灭火后,可用水将溢流物冲离现场。
29、乙酸乙烯酯(乙烯基、醋、酸酯、乙酸乙烯、醋酸烯酯):无色到浅黄色液体,曝光易聚合成固体,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火星、高热、氧化剂时有发生火灾的危险,混合物有引起容器爆炸的危险。理化参数:密度0.9335×103kg/m3(20℃),熔点-100.2℃,沸点73℃,闪点-8℃,自燃点426.67℃,爆炸极限2.6~14%,远离火种和热源,最高仓温不超过30℃,贮存期限1~2月。
灭火方法:灭火剂用喷淋方式灭火、防火、防爆炸。
30、乙醇(酒精、火酒):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有酒香味,易燃,燃烧时发生淡蓝色火焰。与氧化剂和次氯酸、过氧化氢、硝酸、硝酸银、过氯酸盐等反应剧烈,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乙醇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和接触火焰、火花时有燃烧、爆炸的危险。理化参数:密度0.7893×103kg/m3(20℃,凝固点小于-130℃),沸点78.32℃,闪点12℃,自燃点423℃,爆炸极限3.3~19.9%,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和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灭火方法:灭火剂用喷淋方式灭火、快速灭火和防火、防燃烧、防爆炸。
31、乙腈(甲基氰、氰甲烷):无色芳香挥发性易燃液体,本品能放出有毒蒸气,同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强氧化剂时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本品误入吞咽,与皮肤接触或吸入会造成严重中毒,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40PPM。理化参数:密度0.7868×103kg/m3(20℃),熔点-45℃,沸点81~83℃,闪点约2℃,爆炸极限4.4~16%。本品毒性大,防止渗流而引起中毒。
灭火方法:灭火剂用喷淋方式灭火、防火、防燃烧、防爆炸、防扩大燃烧面积。
32、乙酰丙酮(双丙酮、戊-2.4一二酮、戊间二酮):无色易燃液体,有臭味,能刺激眼睛,遇高温、明火、氧化剂时有引起燃烧的危险。理化参数:密度0.926×103kg/m3(20℃),熔点-23.2℃,沸点139℃(9.944×104Pa),闪点约34℃,自燃点340℃,爆炸下限1.7%。远离火种和热源,避光。
灭火方法:灭火剂可以使用喷淋和喷雾化方式灭火、防火、防爆炸、防扩大燃烧面积。
33、乙醚(乙基醚、二乙醚、苏打、氧化二乙基、麻醉醚):无色透明液体,极易挥发和燃烧,对人体的麻醉浓度为109.8~196.95g/m3,浓度超过303g/m3时有生命危险。液体受热后体积急剧膨胀,膨胀系数为0.00164/℃,在气候炎热或强烈日光下能自动膨胀,比汽油更危险。长气贮存的乙醚,能自动从空气中吸收氧,从而形成爆炸性过氧化物的倾向。本品易被静电点燃,其蒸气比空气重(与空气的密度比为2.6)能扩散很远,能从远处将明火引来而引起乙醚液体起火,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乙醚遇火星、高温、氧化剂、过氯酸、氯气、氧气、臭氧等时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时产生毒气,能使人昏迷。理化参数:密度0.7135×103kg/m3(20℃),熔点-116.2℃,沸点34℃,闪点约-40℃,自燃点160℃,爆炸极限1.7~48%。
灭火方法:灭火剂用喷淋方式灭火、防爆炸、防扩大燃烧面积。
具体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特点是:所述灭火剂按质量含量计组方中各物质组分的百分比为:有机磷酸盐成核剂55%、聚丙烯蜡7%、八溴联苯醚0.8%、三氧化二锑0.6%、铝酸钙0.6%、十二水硫酸铝钾0.6%、氢氧化镁1.7%、氢氧化铝0.7%和水33%组成,其他特点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
具体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特点是:所述灭火剂按质量含量计组方中各物质组分的百分比为为:有机磷酸盐成核剂58%、聚丙烯蜡0.8%、八溴联苯醚0.3%、三氧化二锑0.2%、铝酸钙0.2%、十二水硫酸铝钾0.2%、氢氧化镁2%、氢氧化铝0.9%和水37.4%组成,其他特点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

Claims (6)

1.具有隔热、防静电、防雷及防爆功能的灭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剂的组方为有机磷酸盐成核剂、聚丙烯蜡、八溴联苯醚、三氧化二锑、铝酸钙、十二水硫酸铝钾、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和水,按质量含量计组方中各物质组分的百分比为:有机磷酸盐成核剂48-58%、聚丙烯蜡PP0.8-10%、八溴联苯醚0.3-0.8%、三氧化二锑0.2-0.6%、铝酸钙0.2-0.6%、十二水硫酸铝钾0.2-0.6%、氢氧化镁1.4-2.0%、氢氧化铝0.5-0.9%,余量为水;由所述物质按比例混合均匀制磷化溶液,所述磷化溶液具有接触物质成膜的特性,常温时与物质接触形成液态磷化膜,高温时与空气接触形成气态磷化膜;利用双膜进行隔热、防火、灭火、防静电、防雷及防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热、防静电、防雷及防爆功能的灭火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含量计组方中各物质组分的百分比为:有机磷酸盐成核剂48%、聚丙烯蜡10%、八溴联苯醚0.8%、三氧化二锑0.3%、铝酸钙0.2%、十二水硫酸铝钾0.2%、氢氧化镁1.4%、氢氧化铝0.5%和水38.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热、防静电、防雷及防爆功能的灭火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含量计组方中各物质组分的百分比为:有机磷酸盐成核剂55%、聚丙烯蜡7%、八溴联苯醚0.8%、三氧化二锑0.6%、铝酸钙0.6%、十二水硫酸铝钾0.6%、氢氧化镁1.7%、氢氧化铝0.7%和水3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热、防静电、防雷及防爆功能的灭火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含量计组方中各物质组分的百分比为:有机磷酸盐成核剂58%、聚丙烯蜡0.8%、八溴联苯醚0.3%、三氧化二锑0.2%、铝酸钙0.2%、十二水硫酸铝钾0.2%、氢氧化镁2%、氢氧化铝0.9%和水37.4%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热、防静电、防雷及防爆功能的灭火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剂应用于装饰板及墙壁进行隔热、防火,将所述灭火剂添加到墙面漆/涂料内搅拌均匀,灭火剂与墙面漆/涂料的比例不大于1: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热、防静电、防雷及防爆功能的灭火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剂采用喷淋式或喷雾式灭火。
CN201410141237.1A 2014-04-09 2014-04-09 具有隔热、防静电、防雷及防爆功能的灭火剂及其用途 Active CN1039618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41237.1A CN103961834B (zh) 2014-04-09 2014-04-09 具有隔热、防静电、防雷及防爆功能的灭火剂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41237.1A CN103961834B (zh) 2014-04-09 2014-04-09 具有隔热、防静电、防雷及防爆功能的灭火剂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1834A true CN103961834A (zh) 2014-08-06
CN103961834B CN103961834B (zh) 2016-08-17

Family

ID=51232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41237.1A Active CN103961834B (zh) 2014-04-09 2014-04-09 具有隔热、防静电、防雷及防爆功能的灭火剂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183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1406A (zh) * 2014-10-17 2015-03-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燃制冷剂机组用运输车厢及其生产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04247A1 (en) * 2001-05-04 2003-01-02 Pascal Destandau Fire resistant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production
US20080203348A1 (en) * 2004-07-22 2008-08-28 Fouad Laoutid Firestop Material
CN101793160A (zh) * 2010-01-29 2010-08-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防治煤炭自燃的环保阻燃高分子阻化剂
US20100324183A1 (en) * 2008-02-21 2010-12-23 Basf Se Halogen-free flame-retardant tpu
CN102179027A (zh) * 2010-09-16 2011-09-14 陕西坚瑞消防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茂铁类灭火组合物
CN102179026A (zh) * 2010-09-16 2011-09-14 陕西坚瑞消防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高温分解产生灭火物质的灭火组合物
CN102179024A (zh) * 2010-09-16 2011-09-14 陕西坚瑞消防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高温进行组分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灭火物质的灭火组合物
CN102559022A (zh) * 2010-12-27 2012-07-11 海洋化工研究院 聚脲膨胀型防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04247A1 (en) * 2001-05-04 2003-01-02 Pascal Destandau Fire resistant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production
US20080203348A1 (en) * 2004-07-22 2008-08-28 Fouad Laoutid Firestop Material
US20100324183A1 (en) * 2008-02-21 2010-12-23 Basf Se Halogen-free flame-retardant tpu
CN101793160A (zh) * 2010-01-29 2010-08-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防治煤炭自燃的环保阻燃高分子阻化剂
CN102179027A (zh) * 2010-09-16 2011-09-14 陕西坚瑞消防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茂铁类灭火组合物
CN102179026A (zh) * 2010-09-16 2011-09-14 陕西坚瑞消防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高温分解产生灭火物质的灭火组合物
CN102179024A (zh) * 2010-09-16 2011-09-14 陕西坚瑞消防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高温进行组分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灭火物质的灭火组合物
CN102559022A (zh) * 2010-12-27 2012-07-11 海洋化工研究院 聚脲膨胀型防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1406A (zh) * 2014-10-17 2015-03-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燃制冷剂机组用运输车厢及其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1834B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91097A (en) Fire extinguishing and inhibiting material
JP3766685B2 (ja) 消火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RU2587176C2 (ru) Новый способ тушения огня
US20200406081A1 (en) Fire Extinguishing Powder for A, B, C, D, F and K Class Fir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uppression of Catastrophic Fires, The Absorption of Oil and Its Derivatives and Revitalization of Land Degradation Caused By Fire
CN103751940B (zh) 多元d类干粉灭火剂在灭金属镁和金属钠火灾中的应用
WO2014025929A2 (en) Misting, flooding, and pre-coating system for fire suppression
Rhein Lithium combustion: a review
RU2610120C2 (ru) Пламегасящ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на основе солей меди
CN103961834B (zh) 具有隔热、防静电、防雷及防爆功能的灭火剂及其用途
Malet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of sodium, fire consequences, extinguishment and prevention
RU144062U1 (ru) Автоном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пожаротушения
RU2155621C2 (ru) Способ тушения пожаров с применением огнемета
CN110841237A (zh) 一种惰化抑制煤矿火灾的细水雾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ITTN20130005A1 (it) Spegnimento di incendi operato mediante l'utilizzo di silicati alcalini in soluzione acquosa.
CN202859965U (zh) 一种自爆式的灭火弹
CN111686388A (zh) 一种具有摩擦点燃装置的便携式灭火器
CN107252539A (zh) 一种覆盖式隔绝灭火剂
RU2158150C1 (ru) Способ локализации и тушения пожаров
RU2179047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ъемного тушения пожара
CN107252537A (zh) 一种用于扑灭液体油性物质火灾的灭火剂
CN215195166U (zh) 一种具有延时功能的灭火装置
McManus Ignitable and Explosive Atmospheric Hazards
RU2370293C1 (ru) Способ газодисперсного тушения пожаров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Alexandrovich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ASPECTS OF THE CONTAINER METHOD OF FIRE EXTINGUISHING
CN107252538A (zh) 一种具有超细疏水粒子的灭火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41100 room 7-2-21-1, No. 1, Grand Avenue, Lingui District, Guilin,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Peng Wankun

Address before: 524000 Xiashan City, Zhanjiang Province, workers and peasants Road, No. 77, building 302, room 8, No.

Patentee before: Peng Wank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19

Address after: Lingui Town, Lingui District of Guilin city 541100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ity highway 306 south Yang Tong Industrial Park (Guilin Wanshu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in 8 buildings on the north side)

Patentee after: Guilin Kun Yao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541100 room 7-2-21-1, No. 1, Grand Avenue, Lingui District, Guilin,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Peng Wank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05

Address after: Room 301, Unit 2, Building 9, Hearing Taowan, 30 Chongxin Road, Xiangshan District, Guilin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Li Chunqing

Address before: Lingui Town, Lingui District of Guilin city 541100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ity highway 306 south Yang Tong Industrial Park (Guilin Wanshu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in 8 buildings on the north side)

Patentee before: Guilin Kun Yao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41800 Yueliangwan community, Fengcheng Road, Yongfu County, Guilin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Li Chunqing

Address before: Room 301, Unit 2, Building 9, Hearing Taowan, 30 Chongxin Road, Xiangshan District, Guilin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Li Chunqing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