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1360A - 皮肤美白用药物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皮肤美白用药物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1360A
CN103961360A CN201410193872.4A CN201410193872A CN103961360A CN 103961360 A CN103961360 A CN 103961360A CN 201410193872 A CN201410193872 A CN 201410193872A CN 103961360 A CN103961360 A CN 1039613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levan
micromolecule
whitening
sk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938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冰
张炳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19387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613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3961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13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smetic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皮肤美白用药物组合物,含有如下通式(I)所示结构的小分子果聚糖为有效成分,所述通式(I)中,n为1、2或3。相较于现有的美白成分,本发明的皮肤美白用化合物具有更优异或大致相当的活性及安全性。

Description

皮肤美白用药物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肤美白用药物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小分子果聚糖的皮肤美白用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肤色是由多种生理因素所决定,其中之一是皮肤中黑色素的存在量,若黑色素含量越高,则肤色将较为黝黑。因此,过去数十年来美白领域的研发方向大多着重在如何降低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从而达成皮肤的美白功效。
酪胺酸酶是黑色素生合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生物酶,因此若能抑制或减少酪胺酸酶的活性,即可降低黑色素的合成量。
目前市面上许多的美白成分,例如鞣花酸、曲酸及熊果素等,均属于酪胺酸酶抑制剂。其中鞣花酸与曲酸可螯合活化区域中的铜离子,使酪胺酸酶失去活性,而熊果素则可透过竞争型抑制机制防止酪胺酸酶与受质反应而抑制黑色素合成。
虽然前述成分已被广泛使用多年,然其仍有持续改善的需要。举例而言,目前已知曲酸除了会造成过敏外还会有致癌的风险,而熊果素分子结构中存在对苯二酚部分,因此有可能在进入人体后会经代谢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对苯二酚而影响人体的健康。
另外,虽然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果聚糖能够迅速修复受破坏的皮肤屏障保持皮肤水分、通过阻止发炎介白细胞介素-1á的释放达到抗炎功效、促进细胞再生长,是多效的保湿剂,同时,具有自形成纳米微粒的特性,赋予丝绒般的手感。然而该现有技术中所公开的内容却未暗示果聚糖能够抑制或减少酪胺酸酶的活性,从而降低黑色素的合成量,达到美白效果。
因此,尽管现有的美白成分在使用上已达一定功效,然而对于有效性或安全性方面仍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皮肤美白用化合物,该化合物为已知的小分子果聚糖,其通式为
所述通式(I)中,n为1、2或3。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皮肤美白用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如下通式(I)所示结构的小分子果聚糖为有效成分,
所述通式(I)中,n为1、2或3。
如上所述药物组合物,其中,优选所述小分子果聚糖占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摩尔浓度为5~400ìM;
更优选所述小分子果聚糖占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摩尔浓度为10~200ìM;
进一步优选所述小分子果聚糖占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摩尔浓度为25~50ìM。
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维生素C磷酸镁盐、维生素C葡萄醣苷、曲酸、熊果素、维生素C磷酸钠盐、鞣花酸、洋甘菊萃取物、传明酸、甲氧基水杨酸钾酸、3-氧-乙基维生素C、二丙基联苯二醇、传明酸十六烷基酯、杜鹃花醇、或维生素C四异棕榈酸盐中的1种或多种。
其中,还可以含有其它有效量的医学上可接受的载剂。
相较于现有的美白成分,本发明的皮肤美白用化合物具有更优异或大致相当的活性及安全性。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皮肤美白用组合物,包括医药上有效量的上述皮肤美白用化合物以及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或是实质上是由上述小分子果聚糖所构成。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所涉及小分子果聚糖的分子式。
图2:本发明所涉及小分子果聚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依次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语之定义、本发明的皮肤美白用化合物及组合物的特性,并提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等。
用语定义
首先,本文某些部分利用“一”、“一种”、“一个”或类似用语来描述本发明所述的成分和技术特征,此种描述只是为了方便表达,并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提供一般性的意义。因此,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此种描述应理解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且单数也同时包括复数。
在本说明书中,“包含”、“包括”、“具有”等用语属于非排它性、开放性的转折语。即是说,包括一系列复数构成要素的制备过程、组合物或必要条件,但未必仅限于所列出的这些构成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但却属于该制备过程、组合物或要件所固有的其它构成要素。此外,“实质上由...所组成”指主要由某些特征、成分或必要条件所组成,其中并不存在会本质上改变区别性特点的特征、成分或必要条件,但涵盖其它不会本质上改变区别性特点的特征、成分或必要条件。
在本说明书中,若以一范围界定特定数量时,该范围应解读为包括范围之两端点值、范围内的所有子范围以及范围内的所有数值。举例而言,范围C1-C4应包括C1、C2、C3、C4以及C1-C2、C1-C3、C1-C4、C2-C3、C2-C4、C3-C4。
在本说明书中,“皮肤美白”指使肤色变为较白皙,且变化程度于肤色分析仪器的测量之下优选大于5%,更优选大于10%,进一步优选大于20%。此外,“皮肤”指人体或动物之表层覆盖组织,包括但不限于面部、颈部、胸部、臂部、背部、腿部及头皮上的皮肤。
“酪胺酸酶抑制剂”指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酪胺酸酶所催化反应的分子。
“医药上有效量”指在治疗或医学美容上足以达到有益或理想结果的剂量,对于特定的施用方式而言,化合物或组合物的医药上有效量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需过度实验的条件下,根据活体外实验或动物实验的结果计算或估计而得。
“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指无毒性且通常具有惰性的载体,其用以承载主要活性成分,且不会对活性成分造成不利影响。“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通常有利于使用者吸收,且不会造成严重毒性、过敏或类似情况,此外,其可包括各种载体、赋形剂、分散剂、增稠剂、稀释剂等,以利于将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制作成例如乳霜、软膏、化妆水、乳液、美容液、面膜、凝胶、固态粉底、乳化型粉底等有利局部皮肤施用的产品。
本发明的小分子果聚糖,其通式为
所述通式(I)中,n为1、2或3。
在葡糖基与果糖基之间由1→2糖苷键连接,在果糖基与果糖之间由(2→1)连接,当n为1、2或3,代表的化合物分别为GF2、GF3和GF4,其具体分子式见图1或示意图2,图1与图2中,G代表葡糖基(Glucosyl),F代表果糖基(fructosyl)或果糖(fructose)。
在本发明中,皮肤美白用化合物的施用方式并不特别限制,只要能达成皮肤美白的功效即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皮肤美白用化合物透过口服方式施用。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则是直接施用于皮肤上。
本发明所述的小分子果聚糖可购买市贩品,如Sigma公司MDL编号分别为MFCD00677049、MFCD00142647、MFCD00191672的试剂。此外,式(I)所示结构中所涵盖的其它化合物还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需过度实验下参考现有技术中的制备方法而获得,在此将不加以赘述。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皮肤美白用组合物,其包括前述皮肤美白用化合物及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包括水、生理食盐水、油、脂、蜡、醇类、脂肪酸类、脂肪酸醇类、脂肪酸酯类、界面活性剂、增色剂、保湿剂、增稠剂、抗氧化剂、粘度安定剂、螯合剂、缓冲剂、杀菌剂、营养剂之任一者或其组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皮肤美白用组合物更包括一或多种有利成分,其包括但不限于除皱剂、抗老化剂、增白剂、抗过敏剂、抗生素、抗细菌剂、抗真菌剂、维生素、紫外线吸收剂、香料、除痘剂、皮脂抑制剂、色素、防晒剂、美白用中草药萃取物或其组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皮肤美白用组合物更包括一或多种以下美白成分,以达到相乘或协同美白功效:维生素C磷酸镁盐、维生素C葡萄醣苷、曲酸、熊果素、维生素C磷酸钠盐、鞣花酸、洋甘菊萃取物、传明酸、甲氧基水杨酸钾酸、3-氧-乙基维生素C、二丙基联苯二醇、传明酸十六烷基酯、杜鹃花醇以及维生素C四异棕榈酸盐。
实施例:酪胺酸酶抑制效果测量
以DMSO将前述化合物GF2、GF3和GF4,与á-熊果素、熊果素、曲酸(作为对照实例)调配成20mM、10mM、5mM、2.5mM、1.25mM、0.625mM、0.3125mM等各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取30ìl置于96孔盘中,之后加入100ìl的缓冲液(Na2HPO4-NaH2PO4,67mM,pH6.8)并混合均匀5分钟,接着依序加入20ìl的蘑菇酪胺酸酶(1250U/mL)以及100ìl的L-酪胺酸(1.25mM),使总体积成为250ì1。
然后以ELx808ELISA分析仪在475nm下连续检测30分钟,每10秒记录一次多巴醌的吸光值,每个化合物至少进行三次重复的测量,再以下列公式计算酪胺酸酶剩余活性百分比:
酪胺酸酶剩余活性(%)=(C-B)/A×100%
其中,A为控制组的475nm吸光值;B为实验组反应前的475nm吸光值;C为实验组反应后的475nm吸光值。
此外,针对96孔盘中不同浓度的待测物对酪胺酸酶剩余活性百分比进行线性回归以计算IC50值(即达成50%酪胺酸酶抑制效果的浓度),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各实施例与对照例中化合物对酪胺酸酶抑制效果的比较
由表1的数据可知,本发明各实施例在酶层次上具有优于或大致相当于现有美白成分的抑制效果。
实施例:人类黑色素细胞存活率及黑色素生成抑制能力分析
细胞培养:将人类正常皮肤黑色素细胞(购自Cascade Biologics)以含有人类黑色素细胞生长添加剂(HMGS)的254培养基(购自Cascade Biologics)培养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当细胞生长至八分满时进行继代培养。开始进行测试实验时,将细胞培养液改为黑色素细胞生长培养液M2(含黑色素细胞生长培养液M2添加剂混合物)。
实验方法:将2×105细胞/ml的细胞悬浮于黑色素细胞生长培养液M2中,取0.1m1培养于96孔盘中测量细胞存活率(MTT分析);取0.5m1培养在24孔盘中测量黑色素。
测量细胞存活率:将培养盘放置于37℃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过夜。加入不同浓度的样品(含有小分子果聚糖GF2),并将培养盘放置于37℃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3天。反应结束后,移去细胞培养液,并加入0.1ml MTT(0.5mg/m1)溶液,继续置于37℃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2小时。之后去除细胞培养盘的培养基,加入200ìl DMSO,静置10分钟。以光学分析仪(Molecular Devices Spectra Max M2)测量OD550吸光值。所测得的MTT数值与控制组比较,定义相对存活率。
黑色素测量:将培养盘放置于37℃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过夜。加入不同浓度的样品(小分子果聚糖GF2)。反应结束后,去除细胞培养盘的培养液后并于每个孔内加入0.3ml的1N NaOH(70℃),并置入50℃烘箱10分钟。将溶出的黑色素混合均匀后,取0.2ml至96孔盘,测OD405吸光值。所测得之吸光值与控制组比较,定义相对黑色素含量。
相关之测量数据如表2所示。
表2.小分子果聚糖GF2对于细胞活性的影响及黑色素的抑制效果
由表2的数据可知,本发明各实施例在细胞层次上具有优于或相当于现有美白成分之黑色素生成抑制效果。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之美白用化合物具有优于或相当于现有美白成分的功效。此外,以GF2为例,发明人分别对小鼠投予1500、3000及6000mg/kg的GF2并进行临床观察十四天后,全部小鼠均存活,期间无任何临床症状发生,且所有小鼠皆未发现任何与GF2处理相关的病变,可知本发明的美白用化合物亦无安全性的疑虑,可作为美白或医疗用途的添加成分。
因此,在前述说明中,发明人已充分描述关于特定实施方式及实施例的概念。应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化、改变及修饰。因此,在解读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时,应将本申请的发明说明以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实施作为参考,且前述各种变化、改变及修饰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皮肤美白用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如下通式(I)所示结构的小分子果聚糖为有效成分,
所述通式(I)中,n为1、2或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小分子果聚糖占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摩尔浓度为5~400ì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小分子果聚糖占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摩尔浓度为10~200ì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小分子果聚糖占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摩尔浓度为25~50ìM。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维生素C磷酸镁盐、维生素C葡萄醣苷、曲酸、熊果素、维生素C磷酸钠盐、鞣花酸、洋甘菊萃取物、传明酸、甲氧基水杨酸钾酸、3-氧-乙基维生素C、二丙基联苯二醇、传明酸十六烷基酯、杜鹃花醇、或维生素C四异棕榈酸盐中的1种或多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药物组合物,其中还含有其它有效量的医学上可接受的载剂。
CN201410193872.4A 2014-05-09 2014-05-09 皮肤美白用药物组合物 Pending CN1039613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93872.4A CN103961360A (zh) 2014-05-09 2014-05-09 皮肤美白用药物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93872.4A CN103961360A (zh) 2014-05-09 2014-05-09 皮肤美白用药物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1360A true CN103961360A (zh) 2014-08-06

Family

ID=51231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93872.4A Pending CN103961360A (zh) 2014-05-09 2014-05-09 皮肤美白用药物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1360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3025A (zh) * 2011-09-06 2012-02-08 宁波御坊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芦荟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81136A (zh) * 2013-07-10 2013-11-06 安徽大学 一种可食性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3025A (zh) * 2011-09-06 2012-02-08 宁波御坊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芦荟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81136A (zh) * 2013-07-10 2013-11-06 安徽大学 一种可食性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兰政文: "《餐桌上的新健康时代》", 31 May 2012, 青岛出版社 *
金征宇等: "《碳水化合物化学-原理与应用》", 31 January 2008, 化学工业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7764B (zh) 抗老化用之皮膚外用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US20150044313A1 (en) Lactic acid bacteria culture of mung bean and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and the cosmetic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 same
KR101964809B1 (ko) No 활성 억제제, 이를 포함하는 항염증 제제,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장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5381007A (zh) 具有美白功效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051572A (zh) 石榴发酵物及其用途
CN101491485B (zh) 含有水飞蓟宾糖苷的皮肤外用组合物
KR20230021049A (ko) 에틸 페룰레이트를 포함하는 피부상태 개선용 조성물
TW201219060A (en) Agent for enhancing the effect of skin-whitening ingredients and uses thereof
JP2010100554A (ja) メラニン生成抑制剤
CN103961360A (zh) 皮肤美白用药物组合物
FR3034667A1 (fr) Composition cosmetique et/ou dermatologique contre l'acne
KR20160020253A (ko) 아트락틸레놀라이드 i을 포함하는 피부 미백, 탄력, 주름개선, 또는 보습용 화장료 또는 약학 조성물
CN103922979B (zh) 皮肤美白用化合物及皮肤用组成物
CN105250430A (zh) 一种山刺玫提取物及其应用
KR20160020212A (ko) 라우레이린 b을 포함하는 피부 미백, 탄력, 주름개선, 보습 또는 항염증용 화장료 또는 약학 조성물
KR102309956B1 (ko) 카모마일 꽃 분말을 포함하는 피부 혈행 개선용 조성물
KR20160020223A (ko) 샨즈히시드 메틸에스터 또는 이의 약학적으로 허용가능한 염을 포함하는 피부 미백, 탄력, 주름개선, 또는 보습용 화장료 또는 약학 조성물
ES2579385A1 (es) Cultivos celulares de algodón y su uso en fotoprotección
JP6818421B2 (ja) 真皮線維芽細胞賦活剤、及びその用途
CN105992585A (zh) 抗炎剂和黑色素生成抑制剂
CN102821741A (zh) 皮肤外用剂
KR20160020254A (ko) 모모딘 ic 또는 이의 약학적으로 허용가능한 염을 포함하는 피부 미백, 탄력, 주름개선, 보습 또는 항염증용 화장료 또는 약학 조성물
KR20160019817A (ko) α-사이페론을 포함하는 피부 미백, 탄력, 주름개선, 보습 또는 항염증용 화장료 또는 약학 조성물
JP5758581B2 (ja) 組成物
KR20160020250A (ko) 우고노시드 또는 이의 약학적으로 허용가능한 염을 포함하는 피부 미백, 탄력, 주름개선, 또는 보습용 화장료 또는 약학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