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7528A - 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7528A
CN103957528A CN201410172478.2A CN201410172478A CN103957528A CN 103957528 A CN103957528 A CN 103957528A CN 201410172478 A CN201410172478 A CN 201410172478A CN 103957528 A CN103957528 A CN 1039575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access
frequency spectrum
dsa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724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钦宇
孙萌
付岗
王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17247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575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3957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75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方法,应用于认知无线电系统,系统中的主次用户有着不同的使用优先级,当一个次级用户到达,SAP首先感知cP信道,如果有空闲信道便随即挑选一个接入,否则SAP感知RP信道,再根据结果做出决定;主用户接入过程与次级用户相似但接入信道顺序相反,先接入预留信道,若预留信道没有空闲,则尝试RP信道,若RP信道也没有空闲,最后尝试cP信道。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方法,主系统通过SLAB暂时将共享信道中的频谱使用权租赁给次级用户,并从次级系统获取回报,次系统根据本发明提出的MS—DSA方法为新到达的用户分配频谱,一旦获得SLAB的许可,次级系统便暂时获得接入许可。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采用的是静态(固定)频谱分配政策,即授权用户对其频谱具有独占性,其他用户不允许使用。虽然这种频谱分配方式有利于保证系统的服务质量,但由于通信业务在地域、时域、频域上的不均衡性,频谱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以美国为例,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大量研究报告说明频谱的利用情况极不平衡,一些非授权频段占用拥挤,而有些授权频段则经常空闲。而随着无线通信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无线频谱资源显得日益缺乏。可用频谱资源稀缺及频谱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使得一种全新的、优化使用频谱资源的无线通信模式变得十分必要。因此,基于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的动态频谱接入(DynamicSpectrum Access,DSA)技术应运而生。根据IEEE1900.1草案标准的定义,DSA是一种可以在一定频谱使用权限范围内动态地选择工作频谱,并利用在一定时域、空域和频域上出现的频谱空洞或白区进行通信的无线电技术。
DSA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含了多种频谱改革方法。DSA策略可概括为三种模型:动态排他使用模型(Dynamic Exclusive Use Model)、开放共享模型(Open Sharing Model)和分层接入模型(Hierarchical AccessModel)。
1.动态排他使用模型
动态排他使用模型仍沿用了目前静态频谱分配政策的基本结构,其主要思想是引入灵活性以提高频谱利用效率。目前该模型主要包含两种技术:频谱产权(Spectrum Property Rights)和动态频谱分配(Dynamic SpectrumAllocation)。
频谱产权可解释为在指定频段上传输信号的权利,前提条件是在指定的时间段内以及指定的地域范围内使用频谱,并且信号功率不超过指定强度。频谱产权策略允许某些频段的授权用户自由地交易或者出租其频段。然而对于这种频谱改革技术,清楚地定义频谱的权利并且将其作为实物予以执行具有很大的技术难度。
动态频谱分配这种DSA策略利用通信业务在时域和空域上的统计特性,通过对共存的无线业务实现时间相关和空间相关的频谱共享,以达到提高频谱利用效率的目的。动态频谱分配策略的主要缺点在于它并不能完全消除和充分利用由于通信业务的突发性而产生的频谱空洞。
2.开放共享模型
这个模型向所有用户开放频谱使其共享,如工业、科学和医用(ISM)频段的开放共享方式。基于基础设施的集中式频谱共享和分布式频谱共享是应用于该模型的两类主要频谱共享技术。
3.分层接入模型
可看作是动态排他使用模型和开放共享模型二者的结合。其基本思想是在次要用户(Secondary User)不对授权用户产生任何有害干扰的前提下,向次要用户开放已授权的频段,从而实现授权用户和次要用户对频谱的共享。用来实现此共享的技术包括频谱衬垫(Spectrum Underlay)和频谱填充(Spectrum Overlay)。
与动态排他使用模型和开放共享模型相比,分层接入模型可能是与现行的频谱管理政策和传统的无线系统最兼容。而且,频谱衬垫和频谱填充方法可同时使用来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本发明所涉及的动态频谱接入方法就是基于该模型的一种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方法,能够实现效用最佳的动态频谱分配方案。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MS-DSA)方法,应用于认知无线电系统,采用随机抢先DSA(RP-DSA)和协作DSA(CP-DSA)策略,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频谱租赁与拍卖SLAB完成交易,获得频谱,初始化信道总数
N,预留信道个数γRes、CP信道个数γCP和RP信道个数γRP
S2:判断新到达的用户的类别,若为主用户PU,则转到步骤S3,若为次级用户SU,则转到步骤S10;
S3:若PU占用预留信道的个数小于等于γRes,则转到S4,否则,转到步骤S5;
S4:PU随机接入一个空闲的预留信道;
S5:若PU占用RP信道的个数与PU和SU同时占用RP信道的个数之和小于等于γRP,则转到S6,否则,转到步骤S7;
S6:PU按照RP-DSA策略接入一个RP信道;
S7:若PU占用CP信道的个数与PU和SU同时占用CP信道的个数之和小于等于CP信道的总数,则转到步骤8,否则,转到步骤S9;
S8:按照RP-DSA策略接入一个RP信道;
S9:主用户PU被阻塞;
S10:若SU占用CP信道的个数与PU和SU同时占用CP信道的个数之和小于等于γCP,则转到S11;
S11:次级用户访问点SAP感知CP信道,若感知到有空闲的CP信道,则SU按照CP策略接入一个CP信道,否则,转到S12;
S12:若SU占用RP信道的个数与PU和SU同时占用RP信道的个数之和小于等于γRP,则转到S13;
S13:SAP感知RP信道,若感知到有空闲的RP信道,则SU按照RP策略接入一个RP信道;否则,转到S14;
S14:次级用户SU被阻塞;
S15:SAP感知被SU所占用的信道,若检测到PU在该信道上传输,则SU从正在传输的信道中离开。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认知无线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主系统、次级系统和频谱租赁和拍卖SLAB;所述主系统将下行授权频谱资源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仅为主用户传输留下的预留信道,另一部分是与次级用户共享的使用动态频谱分配技术的信道,主系统通过SLAB暂时将共享信道中的频谱使用权租赁给次级用户,并从次级系统获取回报;所述次级系统包括:DSA策略数据库、频谱获取模块、频谱感知模块、接入控制模块和性能评估模块;在一个协调器的管理下次级系统建立一个次级用户访问点SAP,SAP发送给所述SLAB一个包括频谱需求、支持的动态频谱接入DSA策略、频谱租用价格和对主用户干扰的惩罚的请求,所述认知无线电系统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方法为新到达的用户分配频谱,一旦获得SLAB的许可,次级系统便暂时获得接入许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打破了认知网络只能运行单一的动态频谱接入策略的限制,通过与单一策略的仿真对比,以复杂度增加的代价获取了吞吐量及效用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系统的次级系统框架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方法的信道分配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基础结构由三个实体组成:主系统,次级系统和SLAB(频谱租赁和拍卖)。
对于主系统,它将下行授权频谱资源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仅为主用户传输留下的预留信道,另一部分是可以与次级用户共享的使用动态频谱分配技术的信道。主系统通过SLAB暂时将共享信道中的频谱使用权租赁给次级用户,并从次级系统获取回报。SLAB介于主系统和次级系统之间具有管理和授权作用。此外为了保证安全,假设主系统在任何时刻都不给SLAB和次级系统发送信息。
对于次级系统,次级用户在一个协调器的管理下建立一个SAP(次级用户访问点)。首先,SAP发送给SLAB一个包括频谱需求、支持的DSA(动态频谱接入)策略、频谱租用价格和对主用户干扰的惩罚的请求。一旦获得SLAB的许可,次级系统便暂时获得接入许可。此外,假设有一个控制信道来控制SAP和次用户之间的联络,以便SAP对所有次用户的传输进行协调和避免次用户之间的冲突。此外,还假设感知和接入时间要远小于服务时间的持续时间。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MS-DSA)系统中的次级系统由5个基本要素组成:DSA策略数据库、频谱获取、频谱感知、接入控制和性能评估。
首先,DSA策略可以总结为三类:RP-DSA(随机抢先DSA)、CP-DSA(协作DSA)、NP-DSA(非抢占式DSA)。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主要用到RP-DSA和CP-DSA,并在主次系统共享信道中使用它们。
在RP-DSA策略中,主系统拥有绝对的优先级,次级系统对于主系统而言是完全透明的——即当一个主用户到达主系统将该主用户随机分配到任意信道而忽视次级用户的活动。在CP-DSA策略中,一个新到的主用户将不会被分配到正被次级用户所使用的信道,从而避免对次级用户传输的干扰。因此,只有在信道全忙的情况下次级用户才会产生掉话。为方便起见,在这里将使用RP-DSA和CP-DSA策略的信道分别称为“RP信道”和“CP信道”,而主用户所单独使用的信道称之为“预留信道”。在执行MS-DSA协议之前,假设光谱的定价已经通过SLAB完成。ωRP和ωCP表示每个RP和CP信道的租用价格,γRP、γCP和γRes分别表示RP、CP和预留信道的个数,N表示信道总数,γRPCPRes=N。
在不同的DSA策略中,主次用户有着不同的使用优先级。当一个次级用户到达,SAP首先感知CP信道,如果有空闲信道便随即挑选一个接入,否则SAP感知RP信道,再根据结果做出决定。如附图2所示,主用户PU接入过程与次级用户SU相似但接入信道顺序相反,先接入预留信道然后RP最后CP信道。
因考虑按需的感知机理,所以当一个主用户接入一个正在被次级用户使用的信道时,次级用户不能立刻腾出信道。因此主次用户共享信道,有四种状态:闲置、主用户占用、次级用户占用和主次用户同时占用。用iCP、iRP和iRes分别表示主用户占用CP、RP和预留信道的个数;用jCP和jRP分别表示次级用户占用CP和RP信道的个数;用kCP和kRP分别表示主次用户同时占用CP和RP信道的个数。用NCP,IDLE=γCP-iCP-jCP-kCP,NRP,IDLE=γRP-iRP-jRP-kRP和NRes,IDLE=γRes-iRes分别表示CP、RP和预留信道的空闲信道个数。如附图3所示,本发明的MS-DSA协议的算法概述如下:
【性能评估】
对本发明的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方法性能的评估,是评估次级系统中次级用户的掉话率、阻塞率、吞吐量、对主用户的干扰量以及效用函数,次级系统根据每个次级用户的服务质量表现(QOS)来进行系统性能评估。
下面利用多维CTMC模型来模拟本发明提出的MS-DSA方法,表示为{S(t),t≥0}...。假设主用户和次级用户的到达率分别为泊松分布λP、λS,主次用户的服务时间服从指数分布,分别为μP、μS。假设所有信道为同类信道,因此次级用户的吞吐量与次级用户传输数量和相应的占用时间成正比。
状态S(t)可以表示为一个7维向量s=(iCP,iRP,iRes,jCP,jRP,kCP,kRP),状态空间为Ω={s},
s . t . i CP , i RP , i Res , j CP , j RP , k CP , k RP ≥ 0 i CP + j CP + k CP ≤ γ CP i RP + j RP + k RP ≤ γ RP i Res ≤ γ Res
为了方便起见,定义s'=f(s,d(s))∈Ω来反应状态s与状态s'的关系,其中d(s)表示s的状态变化, d ( s ) ∈ { i CP ± , i RP ± , i Res ± , j CP ± , k CP ± , k RP ± } .
用Re(s,s')表示在事件e下引起的状态s到状态s'的变化率,e∈{PUArrival(PUA),PU Departure(PUD),SU Arrival(SUA),SU Departure(SUD)},下面讨论这四种事件发生下的状态变化。
A.e=PUA
当事件e=PUA发生,一个到达的主用户会产生下列5中状态变化。
·第一种:当iResRes,到达的主用户直接接入一个空闲的预留信道,状态由s变为
·第二种:当iRes=γRes而且iRP+kRPRP,到达的主用户以概率
NRP,IDLE/(γRP-iRP-kRP)随机接入一个空闲的RP信道,或者以概率jRP/(γRP-iRP-kRP)接入一个被次级用户占用的RP信道,他们分别使状态由s变为 f ( s , j RP - , k RP + ) ;
·第三种:当iRes=γRes,iRP+kRP=γRP而且NCP,IDLE>0,到达的主用户直接接入一个空闲的CP信道,使状态转变为
·第四种:当iRes=γRes,iRP+kRP=γRP而且NCP,IDLE=0,jCP>0,到达的主用户接入一个被次级用户所占用的信道,从而令状态变为
·第五种:当iCP+iRP+iRes+kCP+kRP=N,所有信道都被中用户占用,这时新到达的主用户被阻塞。
总结,由主用户到达引起的状态转移率可以写为:
R PUA ( s , s ′ ) = λ p N RP , IDLE ( γ RP - i RP - k Rp ) λ p j RP ( γ RP - i RP - k RP ) λ p λ p λ p 0 s ′ = f ( s , i Res + ) , i Res ≤ γ Res s ′ = f ( s , i RP + ) , i Res = γ Res , i RP + k RP ≤ γ RP s ′ = f ( s , j RP - , k RP + ) , i Res = γ Res , i RP + k RP ≤ γ RP s ′ = f ( s , i CP + ) , i Res = γ Res , i RP + k RP = γ RP , N CP , IDLE > 0 s ′ = f ( s , j CP - , k CP + ) , i Res = γ Res , i Rp + k Rp = γ RP , N CP , IDLE = 0 , j CP > 0 otherwise
B.e=SUA
次级用户到达,SAP首先感知当前频谱状态。但由于算法、信噪比、噪声的不确定性和样本空间,频谱感知还不够完善。不失一般性,所有这些因素可以反应为关于虚警概率Pf和漏检概率Pe的ROC曲线。为方便起见,用δ=(Pf,Pe)表示感知性能。当SAP需要感知所有N条信道中有多少信道被主用户(i)、次级用户(j)或者主次共同(k)占用时,感知对m条空闲信道的概率和感知错n条空闲信道的概率可以写为:
P IDLE right ( m | δ , N ‾ , i ‾ , j ‾ , k ‾ ) = C N IDLE ‾ m ( 1 - P f ) m P f N IDLE ‾ - m
P IDLE wrong ( n | δ , N ‾ , i ‾ , j ‾ , k ‾ ) = C i ‾ n P e n ( 1 - P e ) i ‾ - n
其中N IDLE N-i-j-k,0≤m≤N IDLE ,0≤n≤i
令m=0,n=0,可以获得SAP确定所有信道忙的概率,表示为:
P BUSY ( δ , N ‾ , i ‾ , j ‾ , k ‾ ) = P IDLE right ( 0 | δ , N ‾ , i ‾ , j ‾ , k ‾ ) · P IDLE wrong ( 0 | δ , N ‾ , i ‾ , j ‾ , k ‾ ) = P f N IDLE ‾ ( 1 - P e ) i ‾
假设SAP以等概率将感知到的空闲信道分配给新到达的次级用户。因此,次级用户接入正确和错误信道的概率为:
P access right ( δ , N ‾ , i ‾ , j ‾ , k ‾ ) = Σ m = 1 N IDLE ‾ P IDLE right ( m | δ , N ‾ , i ‾ , j ‾ , k ‾ ) Σ n = 0 i ‾ m n + m P IDLE wrong ( n | δ , N ‾ , i ‾ , j ‾ , k ‾ )
P access right ( δ , N ‾ , i ‾ , j ‾ , k ‾ ) = Σ m = 1 N IDLE ‾ P IDLE right ( m | δ , N ‾ , i ‾ , j ‾ , k ‾ ) Σ n = 0 i ‾ m n + m P IDLE wrong ( n | δ , N ‾ , i ‾ , j ‾ , k ‾ )
基于此,事件e=SUA的发生,会产生以下五种情况:
·第一种:以概率正确的接入一个CP信道,使状态变为
·第二种:以概率错误的接入一个CP信道,使状态变为
·第三种:以概率PBUSY(δ,γCP,iCP,jCP,kCP)正确的接入一个RP信道,使状态变为
·第四种:以概率PBUSY(δ,γCP,iCP,jCP,kCP)错误的接入一个RP信道,使状态变为
·第五种:当感知结果为信道全忙时,新到达次级用户被阻塞。
总结,由次级用户到达引起的状态转移率可以写为:
R SUA Access ( s , s ′ | δ ) = P access right ( δ , γ CP , i CP , j CP , k CP ) λ s P access wrong ( δ , γ CP , i CP , j CP , k CP ) λ s P BUSY ( δ , γ CP , i CP , j CP , k CP ) × P access right ( δ , γ CP , i CP , j CP , k CP ) λ s P BUSY ( δ , γ CP , i CP , j CP , k CP ) × P access wrong ( δ , γ CP , i CP , j CP , k CP ) λ s 0 s ′ = f ( s , j CP + ) , ∀ s s ′ = f ( s , i CP - , k CP + ) , ∀ s s ′ = f ( s , j RP + ) , ∀ s s ′ = f ( s , i RP - , k RP + ) , ∀ s otherwise
此外,为了避免在连续的两次感知动作间对主用户产生干扰,SAP不得不感知被次级用户占用的信道。定义为次级用户从CP和RP信道中错误的掉话数,为次级用户从CP和RP信道中正确的掉话数。因此,根据参数次级用户被挤掉的概率可表示为:
P SUI ( s , s ′ | δ ) = C j CP ζ jCP C j RP ζ jRP P f ζ jCP + ζ jRP ( 1 - P f ) ( j CP + j RP ) - ( ζ iCP + ζ jRP ) × C k CP ζ k CP C k RP ζ k RP ( 1 - P e ) ζ k CP + ζ k RP P e ( k CP + k RP ) - ( ζ k CP + ζ k RP )
因此,事件次级用户到达产生的状态转移率可推导为:
R SUA ( s , s ′ | δ ) = Σ s ′ ′ ∈ Ω R SUA Access ( s , s ′ ′ | δ ) · P SUI ( s ′ ′ , s ′ | δ )
C.e=PUDande=SUD
在没有主用户和次级用户到达的情况,由主用户和次级用户离开所产生的状态转移率可写为:
R PUD ( s , s ′ ) = i CP μ p s ′ = f ( s , i CP - ) , ∀ s i RP μ p s ′ = f ( s , i RP - ) , ∀ s i Res μ p s ′ = f ( s , i Res - ) , ∀ s i CP μ p s ′ = f ( s , j CP + , k CP - ) , ∀ s i RP μ p s ′ = f ( s , j RP + , k RP - ) , ∀ s 0 otherwise R SUD ( s , s ′ ) = j CP μ s s ′ = f ( s , j CP - ) , ∀ s j RP μ s s ′ = f ( s , j RP - ) , ∀ s k CP μ s s ′ = f ( s , i CP + , k CP - ) , ∀ s k RP μ s s ′ = f ( s , i RP + , k Rp - ) , ∀ s 0 otherwise
总的来说,可以获得在CTMC下MS-DSA模型的无穷小生成矩阵,如下:
Q = R PUA + R PUD + R SUA + R SUD s ≠ s ′ Q ( s , s ) = - Σ s ′ ≠ s Q ( s , s ′ )
这里Q(s,s')代表状态由s到s'的转移率,而且来确保Q的行和始终为0。
根据Rate Boundedness Assumption,RBA(转移率有界假设)和Positive Recurrent Assumption,PRA(正递归假设)。通过ΠQ=0,andΠe=1来求取稳态概率。其中Π={π(s),s∈Ω}是由稳态概率按序组成的行向量,同时e=[1,1,...,1]T。特别的,用e=1代换Q的第一列得到Q1,设行向量b=[100...]。所以可以得出ΠQ1=b,这样稳态概率就可以表示为:
1)阻塞率:所有到达的次级用户中被阻塞用户占有的比例。表示为:
P Block = Σ s ∈ Ω P BUSY ( δ , γ CP , i CP , j CP , k CP ) · P BUSY ( δ , γ RP , i RP , j Rp , k Rp ) · π ( s ) = Σ s ∈ Ω P f ( N RP , IDLE + N CP , IDLE ) · ( 1 - P e ) ( i Rp + i CP ) · π ( s )
2)掉话率:所有到达的次级用户中被强制掉话的比例。表示为:
P Drop = Σ s ∈ Ω Σ s ′ ∈ Ω ( ζ j CP + ζ j RP + ζ k CP + ζ k RP ) P SUI ( s , s ′ | δ ) · π ( s ) 1 - P Block
其中 s ′ = ( i CP + ζ k CP , i RP + ζ k RP , i Res , j CP - ζ j CP , j RP - ζ j RP , k CP - ζ k CP , k RP - ζ k RP )
3)有效吞吐量:每单位时间内成功完成传输的次级用户。可以通过掉话率和阻塞率得到,表示为:
η=λs(1-PBlock)(1-PDrop)
4)干扰量:每单位时间内次级用户对主用户的累积干扰时间。根据PASTA性得出,表示为:
τ INT = Σ s ∈ Ω MS lim t → ∞ 1 t ∫ 0 τ ( k CP + k RP ) I s ( τ ) dτ = Σ s ∈ Ω ( k CP + k RP ) · π ( s )
其中Is(τ)是指标函数,当S(τ)=s,则Is(τ)=1,其他情况Is(τ)=0备注:当频谱感知足够准确,如果s'=(iCP+kCP,iRP+kRP,iRes,jCP,jRP,0,0)则PSUI(s,s')≈1,其他PSUI(s,s')≈0。所以可以根据阻塞率和掉话率得出的τINT≈PDrop(1-PBlock)来估计干扰量。因此,次级系统可以根据掉话率和阻塞率估计出干扰量。
5)效用函数:基于上述的性能指标,提出次级系统的效用函数,如下:
u=η·ωSUINT·ωINTCP·ωCPRP·ωRP
其中ωSU代表一次成功的次级用户服务的服务价格;ωINT表示对主用户干扰的惩罚代价;ωCP和ωRP为每个RP和CP信道单位时间的租用价格。
【系统参数优化】
定义向量表示在MS-DSA系统中DSA策略的信道分配情况。相应地,最佳的信道分配方案会使效用函数最大化,即:
γ*=argmaxu
因为当每个DSA策略对应的信道数量变化时,整个状态空间就会产生变化,而且所有的性能指标也需要重新推导,所以通过优化方案很难获取γ*。因此,采用通过估计复杂度O(Nd)的穷举法来取得优化方案,其中N代表共享信道个数、d代表使用几种DSA策略。只有当d有限且足够小的时候,才能估算出其复杂度。而这里d≤2,可以使用穷举法求得。
就前面提及的,可以由ROC曲线来得知频谱感知的性能。鉴于感知算法、信噪比和漏检概率Pe是关于虚警概率Pf的单调递减函数。一方面,它带来了一种新的可以改善系统性能的方法。特别的,当Pf变大,频谱感知趋向保守,这样会使降低到达次级用户与主用户发生碰撞的风险,同时也会导致传输效率的降低。在另一方面,虚警概率Pf很小会使频谱感知更加积极,从而通过承担更大的干扰代价来获取更多的频谱资源。
尝试寻找最佳的频谱感知策略来使整个系统的效用函数最大化。因此,Pe和Pf的映射问题,这个问题也可以理解为寻找最佳Pf的问题。
P f * = arg max u
改写效用函数:
u=∑π(s)r(s)-C=ΠR-C
其中Π={π(s)},R={r(s)}T,这里C=γCP·ωCPRP·ωRP与Pf相互独立,r(s)代表关于状态s的奖励函数。可以推导出r(s)的表达式:
r ( s ) = ( 1 - P f ( N Rp , IDLE + N CP , IDLE ) · ( 1 - P e ) ( i RP + i CP ) ) - Σ s ′ ∈ Ω ( ζ j CP + ζ j RP + ζ k CP + ζ k RP ) P SUI ( s , s ′ | δ ) ω SU - ( k CP + k RP ) ω INT
然后利用牛顿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 P f ) t + 1 = ( P f ) t + ( ▿ P f 2 u ) - 1 ▿ P f u
其中t是迭代次数。在经过有限次数的迭代,获得Pf的近似最优解。
采用牛顿法,求出效用函数关于u的一阶和二阶导数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因为Π和Pf之间没有明确关系,u关于Pf的导数无法获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用Q和R关于Pf的导数来表示Π的导数。
这样效用函数的导数可以表述为:
▿ u = ∏ ( ▿ Q ( - ( Q ) # R ) + ▿ R )
▿ 2 u = 2 ∏ ▿ QQ # ( ▿ Q ( Q ) # R - ▿ R ) - ∏ ( ▿ 2 QQ # R - ▿ 2 R )
其中Q#是Q的群逆,满足Q#=(Q-eΠ)-1+eΠ。此时利用牛顿法,就可求出Pf的近似最优解。
本发明的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打破了认知网络只能运行单一的动态频谱接入策略的限制,通过与单一策略的仿真对比,以复杂度增加的代价获取了吞吐量及效用的提高。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MS-DSA)方法,应用于认知无线电系统,采用随机抢先DSA(RP-DSA)和协作DSA(CP-DSA)策略,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频谱租赁与拍卖SLAB完成交易,获得频谱,初始化信道总数
N,预留信道个数γRes、CP信道个数γCP和RP信道个数γRP
S2:判断新到达的用户的类别,若为主用户PU,则转到步骤S3,若为次级用户SU,则转到步骤S10;
S3:若PU占用预留信道的个数小于等于γRes,则转到S4,否则,转到步骤S5;
S4:PU随机接入一个空闲的预留信道;
S5:若PU占用RP信道的个数与PU和SU同时占用RP信道的个数之和小于等于γRP,则转到S6,否则,转到步骤S7;
S6:PU按照RP-DSA策略接入一个RP信道;
S7:若PU占用CP信道的个数与PU和SU同时占用CP信道的个数之和小于等于CP信道的总数,则转到步骤8,否则,转到步骤S9;
S8:按照RP-DSA策略接入一个RP信道;
S9:主用户PU被阻塞;
S10:若SU占用CP信道的个数与PU和SU同时占用CP信道的个数之和小于等于γCP,则转到S11;
S11:次级用户访问点SAP感知CP信道,若感知到有空闲的CP信道,则SU按照CP策略接入一个CP信道,否则,转到S12;
S12:若SU占用RP信道的个数与PU和SU同时占用RP信道的个数之和小于等于γRP,则转到S13;
S13:SAP感知RP信道,若感知到有空闲的RP信道,则SU按照RP策略接入一个RP信道;否则,转到S14;
S14:次级用户SU被阻塞;
S15:SAP感知被SU所占用的信道,若检测到PU在该信道上传输,则SU从正在传输的信道中离开。
2.一种认知无线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认知无线电系统包括主系统、次级系统和频谱租赁和拍卖SLAB;所述主系统将下行授权频谱资源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仅为主用户传输留下的预留信道,另一部分是与次级用户共享的使用动态频谱分配技术的信道,主系统通过SLAB暂时将共享信道中的频谱使用权租赁给次级用户,并从次级系统获取回报;所述次级系统包括:DSA策略数据库、频谱获取模块、频谱感知模块、接入控制模块和性能评估模块;在一个协调器的管理下次级系统建立一个次级用户访问点SAP,SAP发送给所述SLAB一个包括频谱需求、支持的动态频谱接入DSA策略、频谱租用价格和对主用户干扰的惩罚的请求,所述认知无线电系统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方法为新到达的用户分配频谱,一旦获得SLAB的许可,次级系统便暂时获得接入许可。
CN201410172478.2A 2014-04-25 2014-04-25 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方法 Pending CN1039575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2478.2A CN103957528A (zh) 2014-04-25 2014-04-25 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2478.2A CN103957528A (zh) 2014-04-25 2014-04-25 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7528A true CN103957528A (zh) 2014-07-30

Family

ID=51334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72478.2A Pending CN103957528A (zh) 2014-04-25 2014-04-25 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5752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5027A (zh) * 2014-08-14 2014-10-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非理想信道下分布式协作频谱感知的方法
CN104640228A (zh) * 2015-01-26 2015-05-20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基于协商的非抢占式的频谱接入方法
CN107113616A (zh) * 2014-11-03 2017-08-29 诺基亚通信公司 基于无线网络中的资源的动态分配保护资源信息
CN108200633A (zh) * 2018-02-07 2018-06-2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多授权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在线网络选择方法
WO2022037676A1 (zh) * 2020-08-20 2022-02-24 国防科技大学 基于用户在线学习与低开销合作的动态频谱共享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2327A (zh) * 2009-08-20 2010-03-03 上海交通大学 认知无线电中的多频带共享方法
CN101964982A (zh) * 2010-10-22 2011-02-0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认知无线电的频谱共享方法及系统
CN102711115A (zh) * 2012-05-24 2012-10-03 上海交通大学 认知无线网络中机会频谱资源的多用户分布式接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2327A (zh) * 2009-08-20 2010-03-03 上海交通大学 认知无线电中的多频带共享方法
CN101964982A (zh) * 2010-10-22 2011-02-0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认知无线电的频谱共享方法及系统
CN102711115A (zh) * 2012-05-24 2012-10-03 上海交通大学 认知无线网络中机会频谱资源的多用户分布式接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昌彪: ""基于预留最优信道机制的CR动态频谱接入研究"", 《电信科学》 *
王文炯: ""非完美感知条件下认知网络的性能分析"",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王野: "《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动态频谱接入技术研究》", 31 March 2014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5027A (zh) * 2014-08-14 2014-10-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非理想信道下分布式协作频谱感知的方法
CN104125027B (zh) * 2014-08-14 2016-08-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非理想信道下分布式协作频谱感知的方法
CN107113616A (zh) * 2014-11-03 2017-08-29 诺基亚通信公司 基于无线网络中的资源的动态分配保护资源信息
CN104640228A (zh) * 2015-01-26 2015-05-20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基于协商的非抢占式的频谱接入方法
CN108200633A (zh) * 2018-02-07 2018-06-2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多授权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在线网络选择方法
CN108200633B (zh) * 2018-02-07 2020-11-20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多授权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在线网络选择方法
WO2022037676A1 (zh) * 2020-08-20 2022-02-24 国防科技大学 基于用户在线学习与低开销合作的动态频谱共享方法
US11671845B2 (en) 2020-08-20 2023-06-06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Dynamic spectrum sharing method based on user online learning and low-overhead cooperat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 et al. Blockchai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dynamic resource sharing in 6G and beyond
CN103957528A (zh) 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多策略动态频谱接入方法
KR101531175B1 (ko) 스펙트럼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801000A (zh) 一种最大化动态频谱共享系统容量的次用户接入方法
CN106971604A (zh) 一种停车位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2186174A (zh)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协作频谱共享博弈方法
CN101662783A (zh)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一种基于图论的频谱分配方法
CN102170643A (zh) 一种基于实时可用度的ZigBee信道动态选择方法
Yang et al. Multi-strategy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Modeling,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CN107040323B (zh) 一种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多信道功率带宽联合分配方法
CN103686868A (zh) 无线传感器网络基于应用本体的QoS MAC协议
Balakrishnan et al.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based traffic-and channel-aware OFDMA resource allocation
Wang et al. Application-value-awareness cross-layer MAC cooperative game for vehicular networks
CN103002457A (zh) 短距离共存系统中干扰共存模型及冲突时间分析方法
CN102186177A (zh) 基于需求因子的频谱共享博弈方法
CN103402265A (zh) 基于模糊逻辑和通信优先级的频谱分配方法
CN102740475B (zh) 一种动态信道分配方法和系统
CN101431467A (zh) 共享资源网络的实时任务接纳控制方法
CN102547795B (zh) 自适应频谱感知调度方法
CN103634916A (zh) 信道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6788818A (zh) 基于认知功能和传感器节点分离的crsn频谱感知方法
CN105430752A (zh) 一种基于可变带宽的频谱资源分配方法
CN102595423B (zh) 一种认知无线电系统中混合并行标准的频谱分配方法
CN105743713A (zh) 一种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
Beh et al. An energy-efficient MAC protocol for wireless wearable computer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