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8861B - 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8861B
CN103948861B CN201410173593.1A CN201410173593A CN103948861B CN 103948861 B CN103948861 B CN 103948861B CN 201410173593 A CN201410173593 A CN 201410173593A CN 103948861 B CN103948861 B CN 1039488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oot
plaster
preparation
cerv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735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48861A (zh
Inventor
李卫
孟庆刚
岳琦
孟鑫
李宝林
毕佳琦
张秦宏
杨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FIRST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FIRST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FIRST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HARBIN FIRST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41017359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488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48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8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48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88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主要取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葛根9-15份,木瓜6-9份,丹参9-15份,羌活3-9份,片姜黄3-9份,乌梢蛇9-12份,鹿衔草9-15份,威灵仙6-9份,自然铜1-3份,穿山甲5-9份。本发明具有活血痛经,止痛通络的作用,对脊髓型颈椎病及其并发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其剂型为膏剂,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体退化及相邻软组织(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刺、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或钙化、椎管狭窄等)的退变造成了对脊髓的直接压迫,加上剧烈的运动或长期的不良姿势等动态因素的影响,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继而出现脊髓的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如四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走路时有踩棉花的感觉等,本型颈椎病虽较为少见,但症状严重,且多以隐性侵袭的形式发展,易误诊为其他疾患而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其在诸型颈椎病中处于重要地位。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颈椎病的检查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颈椎病的试验检查即物理检查,包括:(1)前屈旋颈试验。令患者颈部前屈、嘱其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处出现疼痛,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2)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令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则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传递到椎间孔变小,有根性损害;对根性疼痛厉害者,检查者用双手重叠放于头顶、间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或后伸位时出现加压试验阳性称之为Jackson压头试验阳性;(3)臂丛牵拉试验。患者低头、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颈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这称为Eaten试验。如牵拉同时再迫使患肢作内旋动作,则称为Eaten加强试验;(4)上肢后伸试验。检查者一手置于健侧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于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渐向后、外呈伸展状,以增加对颈神经根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表明颈神经根或臂丛有受压或损伤。2、X线检查。正常40岁以上的男性,45岁以上的女性约有90%存在颈椎椎体的骨刺。故有X线平片之改变,不一定有临床症状。现将与颈椎病有关的X线所见分述如下:(1)正位。观察有无枢环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折或缺失。第七颈椎横突有无过长,有无颈肋。钩椎关节及椎间隙有无增宽或变窄;(2)侧位。①曲度的改变。颈椎发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弯曲;②异常活动度。在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中,可以见到椎间盘的弹性有改变;③骨赘。椎体前后接近椎间盘的部位均可产生骨赘及韧带钙化;④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可以因为髓核突出,椎间盘含水量减少发生纤维变性而变薄,表现在X线片上为椎间隙变窄。⑤半脱位及椎间孔变小。椎间盘变性以后,椎体间的稳定性低下,椎体往往发生半脱位,或者称之为滑椎;⑥项韧带钙化。项韧带钙化是颈椎病的典型病变之一;(3)斜位。摄脊椎左右斜位片,主要用来观察椎间孔的大小以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的情况。3、肌电图检查。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肌电图检查都可提示神经根长期受压而发生变性,从而失去对所支配肌肉的抑制作用。4、CT检查。CT已用于诊断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狭窄、脊髓肿瘤等所致的椎管扩大或骨质破坏,测量骨质密度以估计骨质疏松的程度。此外,由于横断层图像可以清晰地见到硬膜鞘内外的软组织和蛛网膜下腔。故能正确地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纤维瘤、脊髓或延髓的空洞症,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颈椎病若治疗不及时,长久会造成并发症的出现,颈椎病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吞咽障碍。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内有异物感,少数人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前缘直接压迫食管后壁而引起食管狭窄,也可能是因骨刺形成过速使食管周围软组织发生刺激反应所引起。2、视力障碍。表现为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流泪、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现视野缩小和视力锐减,个别患者还可发生失明。这与颈椎病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的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有关。3、颈心综合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如早搏等)及心电图ST段改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这是颈背神经根受颈椎骨刺的刺激和压迫所致。4、高血压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常常并存。5、胸部疼痛。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侧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有胸大肌压痛。这与颈6和颈7神经根受颈椎骨刺压迫有关。6、下肢瘫痪。早期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时有如踏棉花的感觉,个别患者还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或大小便失禁等。这是因为椎体侧束受到颈椎骨刺的刺激或压迫,导致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所致。7、猝倒。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此类病人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增生性改变压迫椎动脉引起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导致一时性脑供血不足所致。
在现有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发明中,授权公告号CN102406789B(申请号201110393441.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膏药:当归30克、丹参40克、寻骨风35克、黑蚂蚁35克、白芥子40克、牛膝30克、小茴香35克、草乌20克、川芎30克、蜈蚣20克、蝎子30克、马钱子30克、血竭30克、没药40克、乳香30克、冰片30克;制备方法:取当归30克、丹参40克、寻骨风35克、黑蚂蚁35克、白芥子40克、牛膝30克、小茴香35克、草乌20克、川芎30克、蜈蚣20克、蝎子30克、马钱子30克,加入5倍于上述药物重量的水,文火煎煮60分钟后捞渣制成汤剂,向汤剂内加入血竭30克、没药40克、乳香30克、冰片30克,文火加热至药物溶化后,再加入章丹制成药膏,取药膏均匀涂于摊布上制成膏药,每10克一贴,若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申请公布号CN103230447A(申请号201310115163.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颈椎病的外涂药酒,配方及重量比例是马钱子10份、葛根20份、川乌12份、草乌10份、威灵仙20份、水蛭15份、乌梢蛇15份、鸡血藤25份、冰片6份;将上述原料药按比例称量配齐,用制药设备器械炮制合格、提纯、浓缩制成细粉后和75%酒精或600白酒按1:100比例调兑成药酒备用,涂抹后挥发较快,无法持续作用于患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治疗现状,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不仅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效果,还拥有给药时间长期持久,有效成分含量高,局部疗效明显确切等特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上述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葛根9-15份,木瓜6-9份,丹参9-15份,羌活3-9份,片姜黄3-9份,乌梢蛇9-12份,鹿衔草9-15份,威灵仙6-9份,自然铜1-3份,穿山甲5-9份。
上述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优选的方案,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葛根10-13份,木瓜7-8份,丹参10-13份,羌活4-8份,片姜黄4-7份,乌梢蛇10-11份,鹿衔草10-13份,威灵仙7-8份,自然铜1.5-2.5份,穿山甲6-8份。
以上所述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更佳优选的方案,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葛根12份,木瓜7份,丹参12份,羌活6份,片姜黄5份,乌梢蛇10份,鹿衔草11份,威灵仙7.5份,自然铜2份,穿山甲7份。
根据前面任一所述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①将葛根、木瓜、丹参、羌活、片姜黄、乌梢蛇、鹿衔草、威灵仙、穿山甲置于非铁质容器内,加入乙醇,乙醇的用量是各原料药总用量的2倍,封口置于阴凉通风处静置10-20天,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备用;
②步骤①中所得滤渣加水,水的用量是滤渣用量的的3倍,并加入自然铜,武火煎开,转文火慢煎,煎至20-40分钟,过滤得滤液;
③将步骤①中所得滤液与步骤②中所得滤液混合,静置5-10小时,过滤,滤液用蒸馏法再次提纯,得蒸馏液备用;
④锅中加植物油和松香加热,不停搅拌,待混合均匀后加入白凡士林继续加热搅拌,待混合赋形剂老嫩适宜时,关火冷却至60℃-80℃,加入步骤③中所得蒸馏液,搅拌均匀后,文火慢熬,去除水分后冷却至65℃,取5-15g涂抹在胶布或其他基质上,制成膏药。
根据上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①静置13-18天(优选15天)。
根据上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步骤②煎至25-35分钟(优选30分钟)。
根据上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③静置7-9小时(优选8小时)。
根据上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④关火冷却至65℃-75℃(优选70℃)。
根据上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④植物油、松香、白凡士林和蒸馏液的重量比为1:2:2:1。
根据上面任一项所述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在制备治疗颈肌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药物时的应用。
最佳使用方法:为使本发明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膏药直接贴于不适颈椎处,贴后用手掌轻捂1分钟左右,贴戴12小时,每日1次。
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各原料的药理功效分别为:
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功效: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主治: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
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经。功效:平肝舒筋,和胃化湿。主治: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功效: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羌活: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肾经。功效: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片姜黄: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功效: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主治:血滞经闭,行经腹痛,胸胁刺痛,风湿痹痛,肩臂疼痛,跌扑损伤。
乌梢蛇:味甘,性平。归肝经。功效:祛风,通络,止痉。主治: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鹿衔草:味甘、苦,性温。归肝、肾经。功效:祛风湿,强筋骨,止血。主治:风湿痹痛,腰膝无力,月经过多,久咳劳嗽。
威灵仙: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硬咽喉。
自然铜:味辛,性平。归肝经。功效:散瘀,接骨,止痛。主治:跃扑肿痛,筋骨折伤。
穿山甲:味咸,性微寒。归肝、胃经。功效: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主治:经闭癥瘕,乳汁不通,痈肿疮毒,关节痹痛,麻木拘挛。
松香、植物油、白凡士林均为赋形剂,起到调和赋形的作用。
膏药,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古医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本发明组方均选用辛香走串极强的引经药物,药物直接渗透入皮肤,通过内传经络,起到化瘀通络,止痛通经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实施例1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5g):葛根9份,木瓜6份,丹参9份,羌活3份,片姜黄3份,乌梢蛇9份,鹿衔草9份,威灵仙6份,自然铜1份,穿山甲5份。
上述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的制备方法,步骤是:
①将葛根、木瓜、丹参、羌活、片姜黄、乌梢蛇、鹿衔草、威灵仙、穿山甲置于非铁质容器内,加入乙醇,乙醇的用量是各原料药总用量的2倍,封口置于阴凉通风处静置10天,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备用;
②步骤①中所得滤渣加水,水的用量是滤渣用量的的3倍,并加入自然铜,武火煎开,转文火慢煎,煎至20分钟,过滤得滤液;
③将步骤①中所得滤液与步骤②中所得滤液混合,静置5小时,过滤,滤液用蒸馏法再次提纯,得蒸馏液备用;
④锅中加植物油和松香加热,不停搅拌,待混合均匀后加入白凡士林继续加热搅拌,待混合赋形剂老嫩适宜时,关火冷却至60℃,加入步骤③中所得蒸馏液,搅拌均匀后,文火慢熬,去除水分后冷却至65℃,取5g涂抹在胶布或其他基质上,制成膏药。
典型案例一曾XX,男,40岁,山东济南人士,某工厂的工人。1半年前右侧下肢麻木、疼痛、僵硬发抖、并且走路没无力,一开始以为是工作累的,也没太在意,但是最近半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双侧上肢发麻,拿筷子吃饭手颤抖,握力减弱,容易失落物品。患者当时非常的害怕,在家人的陪同下到济南某大型医院做检查,检查发现患者颈部活动受限,后仰疼痛加剧,颈部压痛明显,被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膏药。
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膏药,每日一次,每次贴戴12小时于颈部疼痛处,10天为一个疗程。使用10天,疼痛明显缓解,肢体麻木感有所改善。使用20天,疼痛感基本消失,麻木感明显缓解,且走路有力气了。继续使用10天,患者自感痊愈。
实施例2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5g):葛根15份,木瓜9份,丹参15份,羌活9份,片姜黄9份,乌梢蛇12份,鹿衔草15份,威灵仙9份,自然铜3份,穿山甲9份。
上述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的制备方法,步骤是:
①将葛根、木瓜、丹参、羌活、片姜黄、乌梢蛇、鹿衔草、威灵仙、穿山甲置于非铁质容器内,加入乙醇,乙醇的用量是各原料药总用量的2倍,封口置于阴凉通风处静置20天,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备用;
②步骤①中所得滤渣加水,水的用量是滤渣用量的的3倍,并加入自然铜,武火煎开,转文火慢煎,煎至40分钟,过滤得滤液;
③将步骤①中所得滤液与步骤②中所得滤液混合,静置10小时,过滤,滤液用蒸馏法再次提纯,得蒸馏液备用;
④锅中加植物油和松香加热,不停搅拌,待混合均匀后加入白凡士林继续加热搅拌,待混合赋形剂老嫩适宜时,关火冷却至80℃,加入步骤③中所得蒸馏液,搅拌均匀后,文火慢熬,去除水分后冷却至65℃,取15g涂抹在胶布或其他基质上,制成膏药。
典型案例二曹XX,女,52岁,山东潍坊人士。去年夏天时,不慎淋雨,受凉后自觉左侧颈根部、肩部及左上臂疼痛,并且四肢有轻微麻木感,起初没在意,以为只是受凉了,但是1个月前,患者出现尿急、尿频、便秘的症状,孩子见母亲身体不适就带母亲去医院做检查,检查发现患者颈部僵硬,颈部向右倾斜受限,颈部向左侧旋转时疼痛加剧,颈部与做肩胛骨位置均有明显压痛感,X片显示颈曲轻度侧弯,被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由于患者不想花费儿女们太多的钱,医生就建议使用实施例2所得膏药。
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所得膏药,每日一次,每次贴戴12小时,颈部与肩胛部各贴一个,10天为一个疗程。使用5天,贴戴部位有发热的感觉,感觉很舒服。使用20天,疼痛感减轻。使用30天,在注意姿势和休息的情况下,基本可以避免颈部疼痛症状的发生,肩胛处疼痛完全消失,颈部可以较为正常的左右摆动,并且排便正常,使用期间无副作用产生。
实施例3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0g):葛根10份,木瓜7份,丹参10份,羌活4份,片姜黄4份,乌梢蛇10份,鹿衔草10份,威灵仙7份,自然铜1.5份,穿山甲6份。
上述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的制备方法,步骤是:
①将葛根、木瓜、丹参、羌活、片姜黄、乌梢蛇、鹿衔草、威灵仙、穿山甲置于非铁质容器内,加入乙醇,乙醇的用量是各原料药总用量的2倍,封口置于阴凉通风处静置13天,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备用;
②步骤①中所得滤渣加水,水的用量是滤渣用量的的3倍,并加入自然铜,武火煎开,转文火慢煎,煎至25分钟,过滤得滤液;
③将步骤①中所得滤液与步骤②中所得滤液混合,静置7小时,过滤,滤液用蒸馏法再次提纯,得蒸馏液备用;
④锅中加植物油和松香加热,不停搅拌,待混合均匀后加入白凡士林继续加热搅拌,待混合赋形剂老嫩适宜时,关火冷却至65℃,加入步骤③中所得蒸馏液,搅拌均匀后,文火慢熬,去除水分后冷却至65℃,取8g涂抹在胶布或其他基质上,制成膏药。
实施例4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20g):葛根13份,木瓜8份,丹参13份,羌活8份,片姜黄7份,乌梢蛇11份,鹿衔草13份,威灵仙8份,自然铜2.5份,穿山甲8份。
上述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的制备方法,步骤是:
①将葛根、木瓜、丹参、羌活、片姜黄、乌梢蛇、鹿衔草、威灵仙、穿山甲置于非铁质容器内,加入乙醇,乙醇的用量是各原料药总用量的2倍,封口置于阴凉通风处静置18天,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备用;
②步骤①中所得滤渣加水,水的用量是滤渣用量的的3倍,并加入自然铜,武火煎开,转文火慢煎,煎至35分钟,过滤得滤液;
③将步骤①中所得滤液与步骤②中所得滤液混合,静置9小时,过滤,滤液用蒸馏法再次提纯,得蒸馏液备用;
④锅中加植物油和松香加热,不停搅拌,待混合均匀后加入白凡士林继续加热搅拌,待混合赋形剂老嫩适宜时,关火冷却至75℃,加入步骤③中所得蒸馏液,搅拌均匀后,文火慢熬,去除水分后冷却至65℃,取13g涂抹在胶布或其他基质上,制成膏药。
典型案例三刘XX,男,60岁,潍坊市青州人,农民。脊髓型颈椎病史1年,颈痛胸闷,且伴有视力模糊的症状,最近右臂感觉握持无力,身体有裹束感,夜间躺卧均感不适,无法入睡导致精神萎靡。检查发现患者步态不稳,双手握持力均不高,右臂情况更为严重,脊髓受压较为明显,四处就医,均无效果,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本发明膏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了2个疗程。
使用本发明实施例4所得膏药,每日一次,每次贴戴12小时,颈部与右臂肩胛部各贴一个,10天为一个疗程。使用10天,夜间睡眠有明显改善,能够睡着。使用20天,双手有明显力量高,精神面貌有所改观,疼痛症状减轻。使用30天,疼痛明显减轻,精神恢复良好,视力也有所恢复。使用50天,其他不适症状基本消失,患者自感痊愈。
实施例5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30g):葛根12份,木瓜7份,丹参12份,羌活6份,片姜黄5份,乌梢蛇10份,鹿衔草11份,威灵仙7.5份,自然铜2份,穿山甲7份。
上述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的制备方法,步骤是:
①将葛根、木瓜、丹参、羌活、片姜黄、乌梢蛇、鹿衔草、威灵仙、穿山甲置于非铁质容器内,加入乙醇,乙醇的用量是各原料药总用量的2倍,封口置于阴凉通风处静置15天,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备用;
②步骤①中所得滤渣加水,水的用量是滤渣用量的的3倍,并加入自然铜,武火煎开,转文火慢煎,煎至30分钟,过滤得滤液;
③将步骤①中所得滤液与步骤②中所得滤液混合,静置8小时,过滤,滤液用蒸馏法再次提纯,得蒸馏液备用;
④锅中加植物油和松香加热,不停搅拌,待混合均匀后加入白凡士林继续加热搅拌,待混合赋形剂老嫩适宜时,关火冷却至70℃,加入步骤③中所得蒸馏液,搅拌均匀后,文火慢熬,去除水分后冷却至65℃,取10g涂抹在胶布或其他基质上,制成膏药。
实验例为了验证本发明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选取有脊髓型颈椎病症状二条或二条以上者200人,平均年龄为40岁,根据病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以保证两组情况基本一致。实验组使用实施例5所得膏药,每日一次,每次贴戴12小时,10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使用其他口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药,观察期限30天,实验前先1天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全面的检查,实验时定期查看询问患者身体状况及感受,并做好记录。
1、对两组药物的疗效进行记录,结果如下表1。(判定标准,有效:由脊髓型颈椎病引起的不适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由脊髓型颈椎病引起的不适症状无变化。)
表1:
从上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率为98%,高出对照组13%,效果显著。
2、对两组患者使用心理变化进行记录,结果如下表2。
表2:
组别 人数 能够自觉坚持治疗的人数 短期内没有明显效果而产生心理负担人数 长期使用亦可以接受的人数
实验组 100 100 1 100
对照组 100 80 30 85
从上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药剂方式更容易被患者认可,大部分人均表示,长期服药易造成心理压力,且会明显影响食欲,外用药物在治疗方式上被更多的人青睐,也更加易于接受和坚持长期治疗。经过对多组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发明膏药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明显,总有效率高达98%,且无任何毒副作用,能够较为迅速的达到止痛通络的效果。在治疗方式上,本发明所得膏药更易于被患者认可和接受,能够为以后的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Claims (5)

1.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葛根12份,木瓜7份,丹参12份,羌活6份,片姜黄5份,乌梢蛇10份,鹿衔草11份,威灵仙7.5份,自然铜2份,穿山甲7份;步骤如下:
①将葛根、木瓜、丹参、羌活、片姜黄、乌梢蛇、鹿衔草、威灵仙、穿山甲置于非铁质容器内,加入乙醇,乙醇的用量是各原料药总用量的2倍,封口置于阴凉通风处静置13-18天,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备用;
②步骤①中所得滤渣加水,水的用量是滤渣用量的的3倍,并加入自然铜,武火煎开,转文火慢煎,煎至25-35分钟,过滤得滤液;
③将步骤①中所得滤液与步骤②中所得滤液混合,静置7-9小时,过滤,滤液用蒸馏法再次提纯,得蒸馏液备用;
④锅中加植物油和松香加热,不停搅拌,待混合均匀后加入白凡士林继续加热搅拌,待混合赋形剂老嫩适宜时,关火冷却至65℃-75℃,加入步骤③中所得蒸馏液,搅拌均匀后,文火慢熬,去除水分后冷却至65℃,取5-15g涂抹在胶布或其他基质上,制成膏药;植物油、松香、白凡士林和蒸馏液的重量比为1: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①静置15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②煎至3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③静置8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④关火冷却至70℃。
CN201410173593.1A 2014-04-28 2014-04-28 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488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3593.1A CN103948861B (zh) 2014-04-28 2014-04-28 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3593.1A CN103948861B (zh) 2014-04-28 2014-04-28 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8861A CN103948861A (zh) 2014-07-30
CN103948861B true CN103948861B (zh) 2016-06-01

Family

ID=51326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7359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48861B (zh) 2014-04-28 2014-04-28 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488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6536A (zh) * 2014-09-27 2015-01-28 王纬 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9039A (zh) * 2004-05-01 2005-01-26 牛学哲 治疗骨质增生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29973A (zh) * 2006-08-25 2008-02-27 范广友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
CN102357137A (zh) * 2011-10-21 2012-02-22 高天运 乌蛇蜈蚣丸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9039A (zh) * 2004-05-01 2005-01-26 牛学哲 治疗骨质增生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29973A (zh) * 2006-08-25 2008-02-27 范广友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
CN102357137A (zh) * 2011-10-21 2012-02-22 高天运 乌蛇蜈蚣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8861A (zh)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8069B (zh) 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制剂
CN104147284A (zh) 一种治疗癫痫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3893702B (zh) 一种治疗颈椎增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48863B (zh) 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62401B (zh) 中药腾敷袋及其制作方法
CN103948861B (zh) 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74293A (zh) 筋骨舒胶囊
CN103948862B (zh) 一种治疗颈肌型颈椎病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51305B (zh) 一种辅助治疗痰瘀阻络型颈椎病的颈枕
CN101850011B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30579A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药膏及制备方法
CN105664028A (zh) 治疗颈肌型颈椎病的膏药及制备方法
CN105664029A (zh) 一种治疗颈肌型颈椎病的膏药
CN106924704A (zh) 一种颈椎贴配方及其贴剂制备方法
CN102631564B (zh)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46657B (zh) 一种治疗脊神经元神经炎的中草药水煎剂
CN105727174A (zh) 一种治疗颈肌型颈椎病的膏药的制备方法
CN105213815A (zh) 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96628A (zh) 一种具有舒筋活血功效的理疗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21568B (zh) 一种治疗风湿关节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5524A (zh) 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外敷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7244A (zh) 一种治疗颈椎腰椎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9966465A (zh)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腰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Rameshvili et al. Cervical vertebra C3 sagittal body size. Intervertebral disc-normal and pathological. Which human organs control the functioning of the spinal cord?
CN108355109A (zh) 一种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Wei

Inventor after: Meng Qinggang

Inventor after: Yue Qi

Inventor after: Meng Xin

Inventor after: Li Baolin

Inventor after: Bi Jiaqi

Inventor after: Zhang Qinhong

Inventor after: Yang Qi

Inventor before: Li Huazhua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03

Address after: 150000, 151, lot street, Daoli District, Heilongjiang, Harbin

Applicant after: HARBIN FIRST HOSPITAL

Address before: 502, room 2, unit 12, building No. 4138, Linglong South Road, Qingzhou, Shandong, Weifang 262500, China

Applicant before: Li Huazhua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