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7250A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7250A
CN103947250A CN201280055217.1A CN201280055217A CN103947250A CN 103947250 A CN103947250 A CN 103947250A CN 201280055217 A CN201280055217 A CN 201280055217A CN 103947250 A CN103947250 A CN 103947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sequence
base station
intrinsic
referenc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52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永田聪
岸山祥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947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72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即使是在使用相同的小区识别信息的异构环境中,用户终端也能够判别是来自哪个小区的下行链路信号,由此,能够维持接收精度。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无线基站装置中,使用包含用户固有参数的伪随机序列而生成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将用于求出用户固有参数的用户固有的信息以及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发送到用户终端,在用户终端中,使用从无线基站装置发送的用于求出用户固有参数的用户固有的信息而求出用户固有参数,判别使用使用了该用户固有参数的伪随机序列的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使用判别出的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而解调接收信号。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应用于蜂窝系统等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中,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和数据速率为目的,采用HSDPA(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和HSUPA(High Speed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以W-CDMA(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为基础的系统的特征。关于该UMTS网络,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而正在研究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非专利文献1)。
第三代系统使用大致5MHz的固定频带,在下行线路中能够实现最大2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另一方面,在LTE方式的系统中,利用1.4MHz~20MHz的可变频带,能够实现下行线路中最大300Mbps以及上行线路中75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此外,在UMTS网络中,以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还研究LTE的后继系统(例如,LTE-Advanced(LTE-A)系统)。
然而,作为有望对LTE系统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的技术之一,有小区间正交化。例如,在LTE-A系统中,上下行链路都通过正交多址实现了小区内的正交化。即,在下行链路中,频域中在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间进行正交化。另一方面,小区间与W-CDMA同样地,一小区频率重复所导致的干扰随机化为基本。
因此,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作为用于实现小区间正交化的技术,正在研究协调多点发送接收(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技术。在该CoMP发送接收中,对于一个或者多个用户终端UE,多个小区协调进行发送接收的信号处理。例如,在下行链路中,正在研究应用预编码的多个小区同时发送、协调调度/波束成型(Beam forming)等。通过应用这些CoMP发送接收技术,尤其期待改善位于小区边缘的用户终端UE的吞吐量特性。
作为应用CoMP发送接收的环境,例如有包含通过光纤等连接到无线基站装置(无线基站装置eNB)的多个远程无线装置(RRE:Remote RadioEquipment)的结构(基于RRE结构的集中控制)以及无线基站装置(无线基站装置eNB)的结构(基于独立基站结构的自主分散控制)。在RRE结构中,如图1所示,由无线基站装置eNB集中控制远程无线装置RRE。在RRE结构中,进行多个远程无线装置RRE的基带信号处理以及控制的无线基站装置eNB(集中基站)与各小区(即,各远程无线装置RRE)之间,通过利用了光纤的基带信号来连接,因此能够在集中基站中汇总进行小区间的无线资源控制。因此,在RRE结构中,下行链路中能够应用采用如多个小区同时发送那样的高速的小区间的信号处理的方法。在图1中,远程无线装置RRE的发送功率与无线基站装置(宏基站)eNB的发送功率为相同程度(高发送功率RRE)。
作为应用CoMP发送接收的其他环境,例如有如图2所示那样在无线基站装置(宏基站)eNB的覆盖区域内配置多个远程无线装置RRE而成的重叠型网络环境(异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有宏基站eNB的小区和远程无线装置RRE的小区不同即宏基站eNB的小区识别信息(小区ID)和远程无线装置RRE的小区ID不同的环境(第1异构环境)以及宏基站eNB的小区和远程无线装置RRE的小区相同即宏基站eNB的小区ID和远程无线装置RRE的小区ID相同的环境(第2异构环境)。在图2中,远程无线装置RRE的发送功率低于无线基站装置(宏基站)eNB的发送功率(低发送功率RRE)。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R25.912(V7.1.0),“Feasibility study for EvolvedUTRA and UTRAN”,Sept.200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第2异构环境由于宏基站eNB的小区ID和远程无线装置RRE的小区ID相同,所以不需要切换,被称为比第1异构环境简易的控制环境。但是,在第2异构环境中,由于宏基站eNB的小区(图2中的六角形状的小区)和远程无线装置RRE的小区(图2中的圆形状的小区)没有区别,所以在用户终端中难以判别是来自哪个小区的下行链路信号,由此存在接收精度降低的问题。例如,在用户终端中,若不能判别解调用参考信号或信道状态信息用参考信号等参考信号序列是从哪个小区发送的,则存在解调精度或信道估计精度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在使用相同的小区识别信息的异构环境中,用户终端也能够判别是来自哪个小区的下行链路信号,由此能够维持接收精度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基站装置和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具有:生成部,使用包含用户固有参数的伪随机序列而生成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以及发送部,将用于求出所述用户固有参数的用户固有的信息以及所述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发送到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具有:判别部,使用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发送的所述用户固有的信息而求出所述用户固有参数,判别使用使用了该用户固有参数的伪随机序列的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以及解调部,使用判别出的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而解调接收信号。
本发明的无线基站装置是包括无线基站装置和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生成部,使用包含用户固有参数的伪随机序列而生成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以及发送部,将用于求出所述用户固有参数的用户固有信息以及所述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发送到用户终端。
本发明的用户终端是包括无线基站装置和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判别部,使用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发送的用于求出用户固有参数的用户固有的信息而求出所述用户固有参数,判别使用使用了该用户固有参数的伪随机序列的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以及解调部,使用判别出的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而解调接收信号。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是包括无线基站装置和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无线基站装置中,使用包含用户固有参数的伪随机序列而生成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步骤;以及将用于求出所述用户固有参数的用户固有的信息以及所述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发送到用户终端的步骤,在所述用户终端中,使用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发送的用于求出用户固有参数的用户固有的信息而求出所述用户固有参数,判别使用使用了该用户固有参数的伪随机序列的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步骤;以及使用判别出的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而解调接收信号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是在使用相同的小区识别信息的异构环境中,用户终端也能够判别是来自哪个小区的下行链路信号,由此,能够维持接收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协调多点发送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协调多点发送的图。
图3是表示协调多点发送中的下行链路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扩展PDCCH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无线基站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7是对应于无线基站装置的基带处理部的功能框图。
图8是用于说明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9是对应于用户终端的基带处理部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下行链路的CoMP发送。作为下行链路的CoMP发送,有协调调度/协调波束成型(Coordinated Scheduling/Coordinated Beamforming)和联合处理(Joint processing)。协调调度/协调波束成型是,对一个用户终端UE仅从一个小区发送共享数据信道的方法,考虑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和对其他小区的干扰而进行频率/空间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另一方面,联合处理是应用预编码从而从多个小区同时发送共享数据信道的方法,有对一个用户终端UE从多个小区发送共享数据信道的联合发送以及瞬间选择一个小区并发送共享数据信道的动态点选择(DPS)。
考虑在宏基站eNB的小区和远程无线装置RRE的小区相同、即宏基站eNB的小区ID和远程无线装置RRE的小区ID相同的环境(第2异构环境)中,应用如上述的CoMP发送的情况。此时,若生成参考信号序列(例如,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DM-RS序列)),则由于宏基站eNB的小区ID和远程无线装置RRE的小区ID相同,所以在宏基站eNB和多个远程无线装置RRE之间应用相同的参考信号序列(DM-RS序列),参考信号(DM-RS)复用到相同的无线资源的可能性高。
这里,说明参考信号序列。
DM-RS序列r(m)通过下述式(1)而定义(Release10LTE)。在该式(1)中包含的伪随机序列c(i)如以下那样进行初始化(Cinit)。根据该初始化伪随机序列Cinit可知,在初始化伪随机序列Cinit中包含根据小区ID而不同的项NID cell。另外,该伪随机序列c(i)使用长度为31的gold序列而生成。此外,在初始化伪随机序列Cinit中,包含扰频识别信息(SCID)。该SCID取0、1(各子帧的初始)的值。这样,在生成DM-RS序列r(m)时使用的伪随机序列被设定为根据小区ID而不同。
(式1)
r ( m ) = 1 2 ( 1 - 2 · c ( 2 m ) ) + j 1 2 ( 1 - 2 · c ( 2 m + 1 ) ) ,
初始化伪随机序列
nSCID:0、1(各子帧的初始)
:对应的PDSCH发送的资源块的带宽
c(i):伪随机序列(长度为31的gold序列)
如上所述,由于DM-RS序列使用包含根据小区ID而不同的项的伪随机序列而生成,所以在第2异构环境中,因宏基站eNB的小区ID和远程无线装置RRE的小区ID相同,因此在宏基站eNB和多个远程无线装置RRE之间应用相同的DM-RS序列,DM-RS复用到相同的无线资源的可能性高。在这样的状态下,导致用户终端难以判别是来自宏基站eNB的下行链路信号还是来自远程无线装置RRE的下行链路信号(参考信号的冲突)(图3)。因此,存在在用户终端中信号处理精度降低的可能性。即,DM-RS的冲突存在导致DM-RS的信道估计精度或PDSCH的解调精度降低的顾虑。
本发明人着眼于通过在生成参考信号序列时使用的伪随机序列中包含根据小区ID而不同的项,在第2异构环境中产生参考信号的冲突的可能性高的情况,找到了通过对生成参考信号序列时使用的伪随机序列利用用户固有信息、例如用户识别信息(UEID),从而在第2异构环境中能够避免参考信号的冲突。
另一方面,当前,正在讨论被称为扩展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PDCCH通过CRS(Cell-SpecificReference Signal,小区固有参考信号)而解调,但扩展PDCCH通过DM-RS而解调。关于扩展PDCCH,有图4A所示的时分方法(approach)、图4B所示的频分方法、图4C所示的时分+频分方法。
这里,若要使用DM-RS而解调扩展PDCCH,则用于生成DM-RS序列的一部分信息(例如,nSCID)在用户终端中是未知的,若先不判别DM-RS序列,则不能使用该DM-RS序列而解调扩展PDCCH。
本发明人找到在使用DM-RS序列而解调接收信号的情况下,在用户终端中判别DM-RS序列的方法。即,在无线基站装置中,使用包含用户固有参数的伪随机序列而生成DM-RS序列,将用于求出该用户固有参数的用户固有的信息以及DM-RS序列发送到用户终端,在用户终端中,使用从无线基站装置传送的用户固有的信息而求出用户固有参数,判别使用使用了该用户固有参数的伪随机序列的DM-RS序列,使用判别出的DM-RS序列而解调接收信号。通过该方法,能够判别DM-RS序列,能够进行使用了DM-RS序列的解调。由此,即使是在使用相同的小区识别信息的异构环境中,使用DM-RS序列而解调接收信号,用户终端也能够判别是来自哪个小区的下行链路信号,由此,能够维持接收精度。
在本发明中,对生成DM-RS序列时使用的伪随机序列,利用用户固有信息。作为包含该用户固有参数的伪随机序列,考虑以下的4个序列。
(第1序列)
如下述式(2)所示,DM-RS序列的伪随机序列的第1序列是在伪随机序列中代替小区ID而使用了用户固有参数X的序列。
(式2)
(第2序列)
如下述式(3)所示,DM-RS序列的伪随机序列的第2序列是在伪随机序列中除了小区ID还加上用户固有参数X的序列。
(式3)
(第3序列)
如下述式(4)所示,DM-RS序列的伪随机序列的第3序列是在伪随机序列中代替SCID而使用了用户固有参数X的序列。
(式4)
(第4序列)
如下述式(5)所示,DM-RS序列的伪随机序列的第4序列是在伪随机序列中加上用户固有参数X的序列。
(式5)
关于DM-RS序列的伪随机序列,也可以是包含了通过高层信令从无线基站装置通知到用户终端的其他的参数Z的伪随机序列。作为这样的伪随机序列,举出下述式(6)所示的第5序列、下述式(7)所示的第6序列、下述式(8)所示的第7序列、下述式(9)所示的第8序列。
(式6)
(式7)
(式8)
(式9)
上述第1序列至第4序列中的用户固有参数X在用户终端中是未知的。因此,需要将X从无线基站装置通知或者在用户终端中求出。作为这样的方法,有以下的3种方法。
(第1方法)
第1方法是将用户固有参数X设为通过用户固有的信道状态信息用参考信号(CSI-RS)配置而决定的值的方法。即,在第1方法中,用户固有参数根据CSI-RS配置而求出。作为通过CSI-RS配置而决定的值,例如可举出CSI-RS配置号码。该作为用户固有的信息的CSI-RS配置号码从无线基站装置通过高层信令通知到用户终端。因此,在用户终端中,将用户固有参数X设为从无线基站装置通知到的CSI-RS配置号码。由此判别伪随机序列,所以能够判别DM-RS序列。因此,能够使用DM-RS序列而进行接收信号的解调。
在第1方法中,考虑被通知多个CSI-RS配置号码的情况。此时,通过将被通知的全部CSI-RS配置号码设为用户固有参数X的、各个DM-RS序列而进行接收信号(PDCCH信号、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的盲检测,基于其检测结果而判别DM-RS序列(选择被解调的DM-RS序列)(第1-1方法)。
或者,选择将如下CSI-RS配置号码设为用户固有参数X的DM-RS序列,该CSI-RS配置号码是在多个被通知的CSI-RS配置号码中、使用CSI-RS配置而测定的接收质量(例如,接收SINR(Signal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相对高的CSI-RS配置号码,通过这些DM-RS序列而进行接收信号(PDCCH信号、PDSCH信号)的盲检测,基于其检测结果而判别DM-RS序列(选择被解调的DM-RS序列)(第1-2方法)。在第1-2方法中,在选择要进行盲检测的DM-RS序列时,既可以选择将接收质量超过规定的阈值时的CSI-RS配置号码设为用户固有参数X的DM-RS序列,也可以选择将从接收质量高开始的预先确定的数的CSI-RS配置号码设为用户固有参数X的DM-RS序列。但是,在第1-2方法中,在接收信号的盲检测失败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将接收质量低(没有选择)的CSI-RS配置号码设为用户固有参数X的DM-RS序列的接收信号的盲检测。
(第2方法)
第2方法是将X根据在CSI-RS序列中包含(根据CSI-RS序列而导出)的用户固有的信息而决定的方法。即,在第2方法中,用户固有信息根据在CSI-RS序列中包含的用户固有的信息而求出。即,使用在CSI-RS序列中包含的用户固有的信息而决定用户固有参数X。具体而言,如下述式(10)所示,在伪随机序列中加上用户固有的项Y,使用该项Y而决定用户固有参数X。
(式10)
c init = 2 10 · ( 7 · ( n s + 1 ) + l + 1 ) · ( 2 · N ID cell + 1 ) + 2 · N ID cell + N CP + Y
在该CSI-RS序列中包含的用户固有的项Y从无线基站装置通过高层信令通知到用户终端。因此,在用户终端中,基于从无线基站装置被通知的Y而决定用户固有参数X。通过该用户固有的Y而求出用户固有参数X,并由此判别伪随机序列,所以能够判别DM-RS序列。因此,能够使用DM-RS序列而进行接收信号的解调。
在第2方法中,考虑被通知多个用户固有的Y的情况。此时,根据被通知的全部Y而分别求出用户固有参数X,通过使用了这些用户固有参数X的DM-RS序列而进行接收信号(PDCCH信号、PDSCH)的盲检测,基于该检测结果而判别DM-RS序列(选择被解调的DM-RS序列)(第2-1方法)。
或者,选择使用根据CSI-RS序列的Y而求出的用户固有参数X的DM-RS序列,该CSI-RS序列的Y是在使用使用了多个被通知的Y的各个CSI-RS序列而测定的接收质量(例如,接收SINR)中、接收质量相对高的CSI-RS序列的Y,根据这些DM-RS序列而进行接收信号(PDCCH信号、PDSCH信号)的盲检测,基于其检测结果而判别DM-RS序列(选择被解调的DM-RS序列)(第2-2方法)。在第2-2方法中,在选择要进行盲检测的DM-RS序列时,既可以选择使用根据接收质量超过规定的阈值时的Y而求出的用户固有参数X的DM-RS序列,也可以选择根据从接收质量高的开始的预先确定的数的CSI-RS序列的Y而求出的用户固有参数X的DM-RS序列。但是,在第2-2方法中,在接收信号的盲检测失败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使用了根据与接收质量低(没有选择)的CSI-RS序列对应的Y求出的用户固有参数X的DM-RS序列的接收信号的盲检测。
(第3方法)
第3方法是将用户固有参数X根据用户固有的CSI-RS配置以及在CSI-RS序列中包含(根据CSI-RS序列而导出)的用户固有的信息的组合(组)而决定的方法。即,在第3方法中,用户固有的信息根据CSI-RS配置以及在CSI-RS序列中包含的用户固有的信息的组而求出。即,使用CSI-RS配置以及在CSI-RS序列中包含的用户固有的信息而决定用户固有参数X。关于在CSI-RS序列中包含的用户固有的信息,与在第2方法中使用的信息相同。作为CSI-RS配置,可举出CSI-RS配置号码。
例如,该用户固有的CSI-RS配置号码以及在CSI-RS序列中包含的用户固有的项Y的组从无线基站装置通过高层信令通知到用户终端。因此,在用户终端中,基于从无线基站装置被通知的组而决定用户固有参数X。通过该用户固有的组而求出用户固有参数X,且由此判别伪随机序列,所以能够判别DM-RS序列。因此,能够使用DM-RS序列进行接收信号的解调。
在第3方法中,考虑被通知多个用户固有的组的情况。此时,根据被通知的全部组分别求出用户固有参数X,通过使用了这些用户固有参数X的DM-RS序列而进行接收信号(PDCCH信号、PDSCH信号)的盲检测,基于其检测结果而判别DM-RS序列(选择被解调的DM-RS序列)(第3-1方法)。
或者,选择使用根据如下组而求出的用户固有参数X的DM-RS序列,该组是使用使用了多个被通知的组的各个CSI-RS序列而测定的接收质量(例如,接收SINR)中、接收质量相对高的组,根据这些DM-RS序列而进行接收信号(PDCCH信号、PDSCH信号)的盲检测,基于该检测结果而判别DM-RS序列(选择被解调的DM-RS序列)(第3-2方法)。在第3-2方法中,在选择要进行盲检测的DM-RS序列时,既可以选择使用了根据接收质量超过规定的阈值时的组而求出的用户固有参数X的DM-RS序列,也可以选择使用了根据从接收质量高的开始的预先确定的数的CSI-RS序列的组而求出的用户固有参数X的DM-RS序列。但是,在第3-2方法中,在接收信号的盲检测中失败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使用了根据与接收质量低(没有选择)的CSI-RS序列对应的组求出的用户固有参数X的DM-RS序列的接收信号的盲检测。
上述第1方法至第3方法能够应用于上述第1序列至第8序列的任一个。
(第4方法)
在上述式(1)的初始化伪随机序列中包含的项nSCID(扰频识别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道信号从无线基站装置动态地发送到用户终端。在使用上述式(1)的伪随机序列的情况下,项nSCID的值为“0”或者“1”,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以1比特发送。当该项nSCID在用户终端中是未知的情况下,有可能不能判别伪随机序列。因此,将该项nSCID预先设为固定值(例如,nSCID=0)(第4-1方法),或者使用使用了项nSCID的DM-RS进行接收信号(PDCCH信号、PDSCH信号)的盲检测,基于其检测结果而判别DM-RS序列(第4-2方法)。另外,第4方法在包含项nSCID的第1序列、第2序列以及第4序列时应用。
若使用上述式(1)所示的伪随机序列而生成DM-RS序列,则在图3所示的第2异构环境中,由于宏基站eNB的小区的小区ID和与该小区重叠的远程无线装置RRE(低发送功率装置)的小区的小区ID相同,所以在用户终端UE#1~#3中使用相同的DM-RS序列,DM-RS的复用位置相同的可能性高,所以发生DM-RS的冲突,在用户终端UE中难以判别是来自宏基站eNB的下行链路信号还是来自远程无线装置RRE的下行链路信号。由此,存在导致DM-RS的信道估计精度或PDSCH的解调精度降低的顾虑。另一方面,若使用上述第1序列至第4序列的伪随机序列而生成DM-RS序列,则在图3所示的第2异构环境中,虽然宏基站eNB的小区的小区ID和与该小区重叠的远程无线装置RRE的小区的小区ID相同,但在用户终端UE#1~#3中UEID分别不同,所以在用户终端UE#1~#3中使用不同的DM-RS序列,DM-RS的复用位置相同的可能性降低。因此,不会发生DM-RS的冲突,在用户终端UE中容易判别是来自宏基站eNB的下行链路信号还是来自远程无线装置RRE的下行链路信号。其结果,能够维持DM-RS的信道估计精度或PDSCH的解调精度。
尤其,在本发明中,由于使用包含用户固有的信息的DM-RS序列,将该用户固有的信息通知到用户终端,所以在用户终端中能够判别DM-RS序列,能够防止在使用DM-RS序列而解调接收信号时不能解调的情况。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说明图。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基站装置和与无线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用户终端。另外,图5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是例如LTE系统或者包含SUPER3G的系统。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频带作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为一体的载波聚合。此外,该无线通信系统也被称为IMT-Advanced,也被称为4G。
如图5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无线基站装置20A、20B和与该无线基站装置20A、20B进行通信的多个第一、第二用户终端10A、10B而构成。无线基站装置20A、20B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该上位站装置30与核心网络40连接。此外,无线基站装置20A、20B通过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而相互连接。第一、第二用户终端10A、10B在小区C1、C2中能够与无线基站装置20A、20B进行通信。另外,在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在小区间,根据需要而由多个无线基站装置或低发送功率装置进行CoMP发送的控制。
第一、第二用户终端10A、10B包含LTE终端以及LTE-A终端,但以下,只要不特别说明,则作为第一、第二用户终端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说明了与无线基站装置20A、20B进行无线通信的是第一、第二用户终端10A、10B,但更一般而言,也可以是既包含用户终端也包含固定终端装置的用户装置(UE)。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但上行链路的无线接入方式并不限定于此。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在各子载波中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频带按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频带,多个终端互相使用不同的频带,从而降低终端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包括作为在第一、第二用户终端10A、10B中共享的下行数据信道的PDSCH、下行L1/L2控制信道(PDCCH、PCFICH、PHICH)。通过PDSCH而传输发送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息。通过PDCCH而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通过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而传输在PDCCH中使用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而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ACK/NACK。
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包括作为在各用户终端中共享的上行数据信道的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和作为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要通过该PUSCH,传输发送数据和上位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ACK/NACK等。
参照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装置的整体结构。另外,由于无线基站装置20A、20B是同样的结构,所以作为无线基站装置20进行说明。此外,由于后述的第一、第二用户终端10A、10B也是同样的结构,所以作为用户终端10进行说明。无线基站装置20包括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部202、发送接收部(通知部)203、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呼叫处理部205、传输路径接口206。通过下行链路而从无线基站装置20发送到用户终端的发送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204。
在基带信号处理部204中,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进行PDCP层的处理、发送数据的分割/结合、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处理、预编码处理。此外,关于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和快速傅里叶反变换等的发送处理。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部204通过广播信道,对连接到同一小区的用户终端10通知用于各用户终端10与无线基站装置20进行无线通信的控制信息。在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信息中,例如,包含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中的系统带宽、用于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号生成的根序列的识别信息(Root Sequence Index,根序列索引)等。
发送接收部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放大器部202对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天线201。另外,发送接收部203构成用于接收包含多个小区间的相位差的信息以及PMI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部件、以及将用户固有信息以及DM-RS序列发送到用户终端的发送部件。
另一方面,关于通过上行链路而从用户终端10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20的信号,在发送接收天线2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部202放大、通过发送接收部203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204。
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对在通过上行链路而接收到的基带信号中包含的发送数据进行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里叶反变换)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进行了解码的信号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转发到上位站装置30。
呼叫处理部2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的呼叫处理、无线基站装置2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无线基站装置中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结构的框图。基带信号处理部204主要由发送数据生成部2041、RS序列生成部2042、复用部2043、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反变换)部2044以及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附加部2045构成。
发送数据生成部2041对发送数据的码元序列实施纠错编码、交织。发送数据生成部2041在对发送数据进行纠错编码/交织之后,对发送数据序列(构成一个OFDM码元的n比特)进行串并行变换而生成子载波调制用的多个序列的数据信号。也可以在生成多个序列的数据信号之后实施交织。发送数据生成部2041进一步将多个序列的数据信号并行地进行子载波调制。
RS序列生成部2042使用包含用户固有参数的伪随机序列而生成DM-RS序列。RS序列生成部2042在参考信号序列为DM-RS序列的情况下,根据使用了上述式(2)至式(9)所示的第1序列至第8序列中的任一个伪随机序列的DM-RS序列而生成DM-RS。此外,RS序列生成部2042生成CSI-RS序列。尤其,RS序列生成部2042在第2方法以及第3方法中,例如,使用上述式(6)所示的伪随机序列而生成CSI-RS序列。
复用部2043将发送数据和RS复用到无线资源。IFFT部2044将对发送数据和RS进行了子载波映射的频域的发送信号(子载波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反变换。通过快速傅里叶反变换,分配到子载波的频率分量的信号变换为时间分量的信号串。之后,在CP附加部2045中附加循环前缀。
无线基站装置20将用于求出用户固有参数的用户固有的信息、即在第1方法中为CSI-RS配置信息(例如,CSI-RS配置号码)、在第2方法中为在CSI-RS序列中包含的用户固有的信息(在伪随机序列中包含的信息)、在第3方法中为CSI-RS配置信息以及在CSI-RS序列中包含的用户固有的信息的组,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半静态地通知(发送)到用户终端。
接着,参照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由于LTE终端和LTE-A终端的硬件的主要部分结构相同,所以不区分说明。用户终端10包括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部102、发送接收部103、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应用部105。
关于下行链路的数据,在发送接收天线1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部102放大、通过发送接收部103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中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在该下行链路的数据中、下行链路的发送数据转发到应用部105。应用部1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上位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到应用部105。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发送数据从应用部105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中,进行映射处理、重发控制(H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里叶变换)处理、IFFT处理。发送接收部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1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之后,放大器部102将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并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另外,发送接收部103构成用于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部件。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用户终端中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结构的框图。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主要由CP除去部1041、FFT部1042、分离部1043、判别部1044、解调部1045、反馈信息生成部1046以及质量测定部1047构成。
CP除去部1041从接收信号除去循环前缀。FFT部1042对除去了CP的接收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而将时序的信号分量变换为频率分量的串。分离部1043对接收信号进行子载波解映射而分离RS、共享信道信号(数据信号)。DM-RS输出到判别部1044。
判别部1044使用从无线基站装置20发送的用户固有的信息而求出用户固有参数,判别使用使用了该用户固有参数的伪随机序列的DM-RS序列。在判别部1044中,被输入从无线基站装置通知的用户固有的信息,所以根据用户固有的信息而决定用户固有参数,使用该用户固有参数而生成伪随机序列,使用该伪随机序列求出DM-RS序列。由于该DM-RS序列是用户固有的序列,所以会判别DM-RS序列。此外,判别部1044在第1方法至第4方法中,在进行盲检测的情况下,包含该盲检测的结果而判别DM-RS序列。判别出的DM-RS序列输出到解调部1045。此外,判别部1044在上述第1-2方法、第2-2方法、第3-2方法中,基于接收质量而选择要进行盲检测的DM-RS序列。
这里,用户固有的信息在第1方法中是CSI-RS配置信息(例如,CSI-RS配置号码),在第2方法中是在CSI-RS序列中包含的用户固有的信息(在伪随机序列中包含的信息),在第3方法中为CSI-RS配置信息以及在CSI-RS序列中包含的用户固有的信息的组。此外,关于第5序列至第8序列,还使用Z作为用户固有的信息。
解调部1045使用在判别部1044中判别出的DM-RS序列而进行信道估计,使用获得的信道估计值而解调接收信号(PDCCH信号、PDSCH信号)。解调部1045在第1方法至第4方法中,在进行盲检测的情况下,将该盲检测的结果反馈到判别部1044。
质量测定部1047使用CSI-RS而测定接收质量(例如,SINR)。质量测定部1047将所测定的接收质量输出到反馈信息生成部1046。此外,质量测定部1047在上述第1-2方法、第2-2方法、第3-2方法中,将所测定的接收质量反馈到判别部1044。
反馈信息生成部1046基于质量测定值而生成CSI(反馈信息)。作为CSI,举出每个小区的CSI(PMI、CDI、CQI)、小区间CSI(相位差信息、振幅差信息)、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符)等。这些CSI通过PUCCH或PUSCH反馈到无线基站装置。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首先,在无线基站装置的RS序列生成部2042中,使用包含用户固有参数的伪随机序列而生成DM-RS序列。将该DM-RS序列发送到用户终端。此外,无线基站装置20将用于求出用户固有参数的用户固有的信息、即在第1方法中为CSI-RS配置信息(例如,CSI-RS配置号码)、在第2方法中为在CSI-RS序列中包含的用户固有的信息(在伪随机序列中包含的信息)、在第3方法中为CSI-RS配置信息以及在CSI-RS序列中包含的用户固有的信息的组,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半静态地通知(发送)到用户终端。
接着,在用户终端的判别部1044中,使用从无线基站装置20发送的用户固有的信息而求出用户固有参数,判别使用使用了该用户固有参数的伪随机序列的DM-RS序列。用户固有的信息,在第1方法中为CSI-RS配置信息(例如,CSI-RS配置号码),在第2方法中为在CSI-RS序列中包含的用户固有的信息(在伪随机序列中包含的信息),在第3方法中为CSI-RS配置信息以及在CSI-RS序列中包含的用户固有的信息的组。此外,关于第5序列至第8序列,伪随机序列中的项Z也被用作用户固有的信息。此外,在第1方法至第4方法中,在进行盲检测的情况下,将该盲检测的结果反馈到判别部1044,在判别部1044中,考虑盲检测结果而判别DM-RS序列。此外,在第1-2方法、第2-2方法、第3-2方法中,将所测定的接收质量反馈到判别部1044,在判别部1044中,考虑接收质量而选择要进行盲检测的DM-RS序列。在各用户终端中,使用这样判别的DM-RS序列而在解调部1045中解调数据。
在这样的控制中,若使用使用了上述式(2)~(9)所示的伪随机序列而生成的DM-RS序列,则在第2异构环境中,虽然宏基站eNB的小区的小区ID和与该小区重叠的远程无线装置RRE的小区的小区ID相同,但在各用户终端UE中UEID分别不同,所以在各用户终端中使用不同的DM-RS序列或者CSI-RS序列,DM-RS或者CSI-RS的复用位置相同的可能性降低。因此,不会发生DM-RS或者CSI-RS的冲突,在用户终端UE中容易判别是来自宏基站eNB的下行链路信号还是来自远程无线装置RRE的下行链路信号。其结果,能够维持DM-RS或者CSI-RS的信道估计精度、PDSCH的解调精度、CSI精度。此外,由于使用包含用户固有的信息的DM-RS序列,将该用户固有的信息通知到用户终端,所以在用户终端中能够判别DM-RS序列,能够防止在使用DM-RS序列而解调接收信号时不能解调的情况。
以上,利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并非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决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从而,本说明书的记载仅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思。
本申请基于2011年11月10日申请的特愿2011-246874。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11)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基站装置和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具有:
生成部,使用包含用户固有参数的伪随机序列而生成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以及发送部,将用于求出所述用户固有参数的用户固有的信息以及所述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发送到用户终端,
所述用户终端具有:
判别部,使用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发送的所述用户固有的信息而求出所述用户固有参数,判别使用使用了该用户固有参数的伪随机序列的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以及解调部,使用判别出的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而解调接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固有的信息根据用户固有的信道状态信息用参考信号配置(configuration)和/或在信道状态信息用参考信号序列中包含的用户固有的信息求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用户终端中,在所述用户固有的信息中有多个候选的情况下,使用使用了根据所述用户固有的信息而求出的用户固有参数的所述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进行盲检测,根据其结果而判别所述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用户终端中,在所述用户固有的信息中有多个候选的情况下,使用使用了根据与接收质量相对高的信道状态信息用参考信号对应的用户固有的信息而求出的用户固有参数的所述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进行盲检测,根据其结果而判别所述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伪随机序列中包含扰频识别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频识别信息为固定值。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使用使用了所述扰频识别信息的所述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进行盲检测,根据其结果而判别所述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构成在宏基站的覆盖区域内配置多个低发送功率装置而成的重叠型网络,所述宏基站的小区识别信息和所述低发送功率装置的小区识别信息相同。
9.一种无线基站装置,是包括无线基站装置和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生成部,使用包含用户固有参数的伪随机序列而生成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以及
发送部,将用于求出所述用户固有参数的用户固有信息以及所述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发送到用户终端。
10.一种用户终端,是包括无线基站装置和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
判别部,使用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发送的用于求出用户固有参数的用户固有的信息而求出所述用户固有参数,判别使用使用了该用户固有参数的伪随机序列的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以及
解调部,使用判别出的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而解调接收信号。
1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是包括无线基站装置和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所述无线基站装置中,使用包含用户固有参数的伪随机序列而生成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步骤;以及将用于求出所述用户固有参数的用户固有的信息以及所述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发送到用户终端的步骤,
在所述用户终端中,使用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发送的用于求出用户固有参数的用户固有的信息而求出所述用户固有参数,判别使用使用了该用户固有参数的伪随机序列的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步骤;以及使用判别出的解调用参考信号序列而解调接收信号的步骤。
CN201280055217.1A 2011-11-10 2012-11-09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39472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6874A JP5959830B2 (ja) 2011-11-10 2011-11-10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1-246874 2011-11-10
PCT/JP2012/079090 WO2013069760A1 (ja) 2011-11-10 2012-11-09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7250A true CN103947250A (zh) 2014-07-23

Family

ID=48290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5217.1A Pending CN103947250A (zh) 2011-11-10 2012-11-09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54539A1 (zh)
EP (1) EP2779740A4 (zh)
JP (1) JP5959830B2 (zh)
CN (1) CN103947250A (zh)
WO (1) WO201306976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4057A (zh) * 2017-06-16 2020-02-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短突发信道设计和复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23080A (ja) * 2011-11-07 2013-06-20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209952B2 (en) * 2011-12-27 2015-12-0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erver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identification number establishment method
CN107113031B (zh) * 2015-03-27 2023-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JP6829188B2 (ja) * 2015-04-10 2021-02-10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KR102034306B1 (ko) 2016-06-09 2019-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위상 잡음 보상 참조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6169762B1 (ja) * 2016-08-02 2017-07-26 MiZ株式会社 水素水の生成方法
JP6880191B2 (ja) * 2016-12-06 2021-06-02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共有基準信号を復調するための方法、端末装置と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WO2020121414A1 (ja) * 2018-12-11 2020-06-1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82829A1 (en) * 2010-01-08 2011-07-1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multiplex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89758A (ko) * 2009-02-04 2010-08-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US8210729B2 (en) * 2009-04-06 2012-07-03 Illuminoss Medical, Inc. Attachment system for light-conducting fibers
US8660084B2 (en) * 2009-04-10 2014-02-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710204B1 (ko) * 2009-07-28 2017-03-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입출력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측정을 위한 기준신호의 전송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11055986A2 (en) * 2009-11-08 2011-05-12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and a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a csi-rs, and a method and a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the csi-rs
KR20230145222A (ko) * 2011-01-07 2023-10-17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다중 송신 포인트의 채널 상태 정보(csi) 전달
US9072055B2 (en) * 2011-06-21 2015-06-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the power at which a communication device transmits an uplink signal
CN103918193B (zh) * 2011-07-13 2016-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射方法
WO2013010305A1 (en) * 2011-07-15 2013-01-24 Pana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of scrambling signals, transmission point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method
US8995385B2 (en) * 2011-08-05 2015-03-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E-specific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scrambling
US9007973B2 (en) * 2011-08-15 2015-04-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ynamic switching, uplink power control and synchroniz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3055038A1 (en) * 2011-10-13 2013-04-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3123080A (ja) * 2011-11-07 2013-06-20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82829A1 (en) * 2010-01-08 2011-07-1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multiplex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等: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s for Enhanced Multiplexing", 《3GPP TSG-RAN WG1 #66BIS R1-113355》 *
NOKIA SIEMENS NETWORKS等: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enhancement for COMP",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66BIS R1-113146》 *
NOKIA: "Intra-and inter-cell CoMP",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66BIS R1-113142》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4057A (zh) * 2017-06-16 2020-02-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短突发信道设计和复用
CN110754057B (zh) * 2017-06-16 2022-08-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短突发信道设计和复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54539A1 (en) 2014-09-11
WO2013069760A1 (ja) 2013-05-16
EP2779740A1 (en) 2014-09-17
EP2779740A4 (en) 2015-08-12
JP5959830B2 (ja) 2016-08-02
JP2013106104A (ja) 201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09641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US9634808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base station
US9716540B2 (en) User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base station
CN10512266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JP5437310B2 (ja) 無線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9337907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497650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60142195A1 (en)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742534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EP284949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base station device, user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3947250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9769809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40073341A1 (en)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045755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