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4614B - 近场通信系统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近场通信系统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4614B
CN103944614B CN201410108947.4A CN201410108947A CN103944614B CN 103944614 B CN103944614 B CN 103944614B CN 201410108947 A CN201410108947 A CN 201410108947A CN 103944614 B CN103944614 B CN 1039446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eld communication
subelement
terminal
communication region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089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44614A (zh
Inventor
程思球
邓耿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0894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446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44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4614A/zh
Priority to EP14886158.6A priority patent/EP3121970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4/084148 priority patent/WO2015139410A1/zh
Priority to KR1020167029193A priority patent/KR101972643B1/ko
Priority to US15/272,059 priority patent/US1020102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446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46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2Capaci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003Details of a display terminal, the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trol arrangement of the display terminal and to the interfaces thereto
    • G09G5/006Details of the interface to the display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16Use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display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近场通信系统和终端,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具有第一近场通信区域;第二终端,具有第二近场通信区域,其中,第二近场通信区域具有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用于检测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第二子单元用于在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时,与第一近场通信区域建立通信;或第二子单元检测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第二子单元在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时,与第一近场通信区域建立通信。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专用的通信区域,减少数据传输中信号衰减和外界干扰,提高了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近场通信系统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近场通信系统和终端。
背景技术
近场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方式,终端之间可以通过近场通信在大约十厘米的范围内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在传统的具有近场通信功能的电容式触摸屏终端中,近场通信模块与触控检测模块分布在不同的集成芯片上。近场通信模块使用专用天线实现与其它终端的数据传输,而触控检测模块则通过触摸传感器上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来检测触终端的触摸屏上是否有触发操作及触发操作的位置。由于采用了两个集成芯片,因而使得硬件电路结构复杂且体积较大。
目前,可以采用检测电场的方式在触控芯片上实现近场通信功能。具体而言,具有第一电容式触摸屏的第一终端将待发送数据转换成二进制数据后,对第一电容式触摸屏上参与数据传输的电极施加电压,形成相应的电场分布。当具有第二电容式触摸屏的第二终端接触第一终端时,第二终端会检测出该电场分布,从而解析出相应的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是采用电场检测方式,若第一电容式触摸屏和第二电容式触摸屏之间尺寸差别较大,则会引起通信质量下降,造成数据无法传输。此外,由于具有较大尺寸的电容式触摸屏的终端与具有较小尺寸的电容式触摸屏的终端之间的不匹配,导致通信信号衰减较大,并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同时也增加了检测的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近场通信系统。该系统将第二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中的指定区域作为专用的通信区域,在第二终端检测到第一终端接近时,通过该指定区域和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由此,可以减少数据传输中信号衰减和外界干扰,提高了通信质量。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近场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具有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以及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具有第二近场通信区域,其中,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具有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所述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时,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建立通信;或所述第二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时,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建立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的近场通信系统,将第二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中的指定区域作为专用的通信区域,在第二终端检测到第一终端接近时,通过该指定区域和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由此,可以减少数据传输中信号衰减和外界干扰,提高了通信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终端,包括:近场通信区域,其中,所述近场通信区域具有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所述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时,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建立通信;或所述第二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时,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建立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将终端中的近场通信区域的指定区域作为专用的通信区域,在终端检测到其它终端接近时,通过该指定区域和其它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由此,可以减少数据传输中信号衰减和外界干扰,提高了通信质量。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大屏幕终端和小屏幕移动终端近场通信交互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近场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终端固定分割位置通道切换的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3-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终端固定分割位置通道切换的示意图;
图3-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终端自动检测分割位置并进行通道切换的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3-3和图3-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终端显示屏(省略部分通道)自动检测分割位置并进行通道切换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近场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将第二终端的显示屏分为两块的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5-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将第二终端的显示屏分为两块的示意图;
图5-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将第二终端的显示屏(省略部分通道)分为两块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近场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终端显示近场通信标识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相反,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跨终端通信的系统和终端。
目前,终端之间在近场通信时,第二终端的第一电容式触摸屏和第一终端的第二电容式触摸屏之间尺寸往往相差很大,因此会引起通信质量下降,造成数据无法传输。例如,如图1所示,笔记本电脑与手机进行近场通信时,笔记本电脑在打开屏幕的状态,等待手机的靠近;手机接近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任意位置均可实现数据传输。虽然上述方式对用户的操作要求较低,但是在应用上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由于笔记本电脑中用于接收有效数据传输信号的面积较小(接收有效数据信号的面积为不超过手机面积大小),因此导致笔记本电脑的其它接收区域不仅无法有效的接收数据传输信号,而且会接收到噪声。此外,笔记本电脑中的接收区域的非有效部分(如没有与手机发射区域对应的区域部分)还可能与手机中系统地GND耦合,因此,会导致有效信号被抵消掉,当手机靠近笔记本电脑发射数据传输信号时,笔记本电脑接收的信号较弱,通信质量较低,难以实现稳定的传输。因此,如果可以通过减少笔记本电脑的接收面积来增强数据传输的信号,也就是说手机与笔记本电脑在笔记本电脑中指定的通信区域进行通信,由此可以减少信号衰减和外界干扰,提高了通信质量。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跨终端通信的系统。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近场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近场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其中,第一终端100包括: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第二终端200包括: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
具体地,第一终端100具有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其中,第一终端100可为手机等。第二终端200具有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其中,第二终端200可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电视、显示器等。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具有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或者仅仅是第二子单元212用于检测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与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距离,第二子单元212用于在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与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时,与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建立通信,其中,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和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的第二子单元212可通过近场通信的方式进行通信。上述检测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与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距离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实现,为了避免冗余,此处不再详细介绍。
举例说明,第一终端100(比如手机)具有较小面积的近场通信区域,第二终端200(比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具有较大面积的近场通信区域。例如,第一终端100为手机,第二终端200为平板电脑;或者第一终端100为掌上电脑,第二终端200为笔记本电脑等。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分别具有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和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例如,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为手机的显示屏,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为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或者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为手机的显示屏,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为触摸板等。
可将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之间的通信过程拆分为接近检测和数据通信;接近检测是数据通信的准备阶段。一般地,触摸检测和接近检测分时进行,接近检测成功后才进入数据通信阶段。可以将触摸检测和接近检测称之为第一检测阶段,将数据近场通信称之为第二检测阶段。在第一检测阶段中,触摸设备可同时支持触摸功能和接近检测功能。以下主要论述第一检测阶段中的触摸检测,接近检测的处理方式与触摸检测类似。
接近检测的目的是使第二终端200感知是否存在与第二终端200通信的第一终端100,由于此时第二终端200无需和第一终端100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对通信质量的要求较低。
具体地,利用检测通道切换的方式,可实现第二终端200的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中不同区域的触摸检测和接近检测。
如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近场通信系统进行固定通道切换的处理流程图,具体流程为:
S102,首先对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组成的整屏进行触摸检测,完成第一阶段检测的触摸检测;
S104,对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组成的整屏进行接近检测,完成第一阶段检测的接近检测;
S106,在接近检测阶段,通过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第一终端100与第二终端200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是则转向S108,否则转向S110;
S108,通过第二子单元212接近检测结果判断第一终端100是否位于其中,是则转向S114,否则转向S112;
S112,提示用户将第一终端100移动到第二终端200的第二子单元212,转向S102;S114,存在第一终端100,则通过第二子单元进行数据传输,完成通信;
S110,不存在第一终端100,转向S102,重新进行触摸检测和接近检测。
如图3-1所示,第二终端200的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中可具有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具体而言,可采用软件分割的方式将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划分为大小不同的两个区域,即第一子单元211(虚线框以外区域)和第二子单元212(虚线框内区域)。在检测到第一终端100的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接近第二终端200的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时,通过第二子单元212和第一终端100的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建立通信。其中,当第二子单元212与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进行通信时,控制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中的第一子单元211(其中的全部或部分通道)停止工作。
具体的,停止工作主要指通道保持对其他通道干扰较小的状态,如断开(悬浮)状态或直流固定电平状态,尤其指保持直流固定电平状态。
如图3-1所示,Y0~Y7为纵向通道,X0~X9为横向通道,这些电极用于作为触摸和近场通信电极通道(典型互容触摸屏Y8~Y10为驱动通道,X10~X12为感应通道;应当理解的是,也可以一个检测通道同时兼有驱动功能和感应功能,检测通道主要指带有感应功能的电极通道)。对于Y0~Y7为驱动通道,X0~X9为感应通道的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来说,在对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进行第一阶段检测的触摸扫描时,应当对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中的所有电极通道均进行扫描。也就是说,不仅对第一子单元211中的所有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而且对第二子单元212中的所有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进行扫描。此时将得到的数据用于对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的触摸处理。应当理解的是,如果需要通过整屏进行接近检测,则可以依照上述触摸检测类似的处理方式,完成第一阶段的接近检测;如果仅需要对第二子单元进行接近检测,则仅对指定第二子单元212的所有驱动通道和部分感应通道(如图3中虚线区域中的通道X7~X9)进行扫描,完成接近检测处理。
在对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进行第二阶段检测的数据近场通信时,仅对指定第二子单元212的所有检测通道(如图3中虚线区域中的通道X7~X9)进行扫描,此时得到的数据用于对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的通信处理。由此,仅通过指定区域(即第二子单元212)和第一终端100进行近场通信的话,第二终端200用于接收有效信号的面积保持不变,而用于整体接收的面积减小,因此,提高了信号的通信质量。
应当理解的是,如果第二终端200中X7~X9同时兼有驱动和感应功能,在数据传输时还可以仅使用第二子单元212的X7~X9通道来进行驱动和接收,由此可以节省第二终端200的电量。
第二终端200既可支持固定的软件分割区域,将第二终端上指定区域的检测通道(如图3中的X7~X9)设为第二子单元,剩下的检测通道设为第一子单元,也可以动态的将第二终端上与第一近场通信区域重叠的检测通道设为第二子单元,剩下的检测通道设为第一子单元。
如图3-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终端显示屏自动检测分割位置并进行通道切换的处理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S202,首先对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组成的整屏进行触摸检测,完成第一阶段检测的触摸检测;
S204,对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上的所有通道分别进行接近检测扫描,完成第一阶段检测的接近检测;
S206,在接近检测阶段,通过检测结果判断第二子单元内是否存在第一终端100与第二终端200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是则转向S208,否则转向S210;
S208,根据每个通道的扫描情况,可以判断第一终端100的接触位置;
S212,根据第一终端接近位置,将两者重叠范围内的检测通道划分为第二子单元212,用于进行后续的近场通信,范围外的其他通道划分为第一子单元211;
S214,根据S212划分的区域,第二终端200通过第二子单元212与第一终端完成通信。
如图3-3(图中省略了Y通道),在对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进行第一阶段的接近检测时,可以通过不同通道的差异情况了解第二终端100的位置:首先对整屏上所有通道进行接近检测扫描;通过不同通道的数据差异,可以发现第一终端100放置在X3~X4附近。如图3-4,了解到第二终端100的放置位置后,第二终端200自动将第二通信区域210的X3、X4划分为第二子单元212进行后续的近场通信,此时其他的通道组成了第一子单元211。在通信阶段时,仅对图中指定第二子单元212的部分通道进行扫描接收,从而提高了通信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近场通信系统,通过采用软件分割的方式,利用通道切换将第二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中的指定区域作为专用的通信区域,在第二终端检测到第一终端接近时,通过该指定区域和第一终端进行近场通信,减少数据传输中信号衰减和外界干扰,提高了通信质量。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通道切换可以较好的解决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之间数据传输时信号较弱的问题,但是在第二终端200具有更加大近场通信区域(例如20英寸或者大于20英寸)的情况下,由于第二终端200的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中驱动通道或感应通道之间的间距过长,导致第一终端100与第二终端200在数据传输时仍然存在信号较弱的问题。因此,在下述实施例中,还可将第二终端200中的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通过硬件分割的方式分为两块,通过两块具有独立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的电极区组成一个大的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由此,可以更好地解决第一终端100与第二终端200在数据传输时信号较弱的问题。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近场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近场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其中,第一终端100包括: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第二终端200包括: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第一子单元211、第二子单元212。
具体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包括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或者仅仅是第二子单元212用于检测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与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距离,第二子单元212用于在检测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与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时,与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建立通信。
进一步而言,第二终端200在没有检测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与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的时候,需要分时对第二终端200的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进行触摸检测和接近检测,接近检测成功后才进入数据通信阶段。可以将触摸检测+接近检测称之为第一阶段检测,将数据近场通信称之为第二阶段检测。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将第二终端的显示屏分为两块的处理方法流程图,具体流程为:
S302,分别扫描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对数据进行拼接等处理,得到整屏数据后,完成触摸检测;
S304,分别扫描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对数据进行拼接等处理,得到整屏数据后,完成接近检测;
S306,根据接近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检测到第一终端100的接近,是则转向S308,否则转向S310;
S310,不存在第一终端100的接近,则转向S302,重新进行下一次触摸检测和接近检测等;
S308,通过第二子单元212接近检测结果判断第一终端100是否位于其中,是则转向S314,否则转向S312;
S312,确定第一终端100与第二终端200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后,通过某种手段(如标识符等)提示用户将第一终端100移动到第二子单元212;转向S302;S314,第二终端200通过第二子单元212与第一终端100进行通信处理。
如图5-1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终端200的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可分为两块,即非通信区域的第一子单元211和通信区域的第二子单元212。与图2不同的是,第二子单元212具有独立的电极通道(典型如Y8~Y10为驱动通道,X10~X12为感应通道,应当理解的是,每个通道也可以同时兼有驱动功能和感应功能)。也就是说,第一子单元211中的电极通道并没有覆盖到第二子单元212上,第二终端200的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相当于由两个相互组合的电极区组成,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与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进行通信的区域的面积,以提升通信质量。
如图5-1所示,在触摸检测时,同时控制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中的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分别获取两个电极区的数据,然后对两个电极区的数据进行拼接处理得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的数据,用于对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的触摸处理。在数据近场通信时,仅需要控制第二子单元212中的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得到第二子单元212的数据用于对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的通信处理。具体地,在进行第一阶段检测的触摸扫描时,同时对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中的所有通道进行扫描,并将两个电极区的数据组合起来,生成整个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的数据。例如,在第一阶段触摸检测时可以得到如表1和表2所示的两部分数据:
其中A0~A10、B0~B10、A'0~ A'2……分别表示每个检测节点的采样数据。典型如A0~A7表示X0和Y0~Y7的节点处理数据,A'0~ A'2表示X10与Y8~Y10的节点采样数据,依此类推。
A0 B0 C0 D0 E0 F0 G0 H0 I0 J0
A1 B1 C1 D1 E1 F1 G1 H1 I1 J1
A2 B2 C2 D2 E2 F2 G2 H2 I2 J2
A3 B3 C3 D3 E3 F3 G3 H3 I3 J3
A4 B4 C4 D4 E4 F4 G4 H4 I4 J4
A5 B5 C5 D5 E5 F5 G5 0 0 0
A6 B6 C6 D6 E6 F6 G6 0 0 0
A7 B7 C7 D7 E7 F7 G7 0 0 0
表1为第一子单元211的采样数据
A'0 B'0 C'0
A'1 B'1 C'1
A'2 B'2 C'2
表2为第二子单元212的采样数据
然后,将表1和表2所示的数据组合起来,计算出如表3所示的整个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的数据。由此,可以完成对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进行触摸检测的数据采集流程。
应当理解的是,如果需要通过整屏进行接近检测,则可以依照上述触摸检测类似的处理方式,完成第一阶段的接近检测数据采集流程;如果仅需要对第二子单元进行接近检测,则仅对指定第二子单元212的电极通道进行扫描,完成接近检测的数据采集处理。
A0 B0 C0 D0 E0 F0 G0 H0 I0 J0
A1 B1 C1 D1 E1 F1 G1 H1 I1 J1
A2 B2 C2 D2 E2 F2 G2 H2 I2 J2
A3 B3 C3 D3 E3 F3 G3 H3 I3 J3
A4 B4 C4 D4 E4 F4 G4 H4 I4 J4
A5 B5 C5 D5 E5 F5 G5 A'0 B'0 C'0
A6 B6 C6 D6 E6 F6 G6 A'1 B'1 C'1
A7 B7 C7 D7 E7 F7 G7 A'2 B'2 C'2
表3为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的组合数据
在进行第二阶段检测的通信扫描时,仅对指定区域的电极通道进行扫描,即图5中,仅对Y8~Y10和X10~X12组成的区域进行扫描,此时得到的数据用于对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的通信处理。
图5-2为强调中第二子单元212(省略图5中第二子单元211相关通道)相关走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1,没有进行硬件分割时,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分别从Y/X通道的一端引出外围走线;如图5-1和图5-2,通过硬件分割方式,分别在Y末端和X末端截取一段,组成第二子单元212;其中第二子单元212从屏体的一端走线,如图中Y8~Y10和X10~X12;第一子单元211从屏体另一端走线,如图中Y0~Y7和X0~X9。在第一阶段检测阶段,触摸检测时所有的通道(包括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均参与检测,接近检测时所有通道(包括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或第二子单元212内的通道参与检测;而在第二阶段,只有第二子单元212内Y和X通道参与近场通信,从而达到减小整体接收面积的作用。
在通信阶段时,仅对图中指定第二子单元212的通道进行扫描接收,从而提高了通信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近场通信系统,通过采用硬件分割的方式,将第二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中的指定区域作为专用的通信区域,让其具有独立的电极通道,在第二终端检测到的第一终端接近时,通过该指定区域和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数据传输中信号衰减和外界干扰,提高了通信质量。
图6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近场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近场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其中,第一终端100包括: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第二终端200包括: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
具体地,第一终端100具有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其中,第一终端100可为手机。
第二终端200具有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其中,第二终端200可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电视或者显示屏等,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具有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或者仅仅是第二子单元212用于检测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与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距离,第二子单元212用于在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与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时,与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建立通信,其中,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和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的第二子单元212通过近场通信的方式进行通信。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果可以利用整屏进行接近检测,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的第二子单元212具有提示标识。当第二终端200在判断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与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时,发出将第一近场通信区域110放置至第二子单元212的提示。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在第二终端200靠近第一终端100时,可通过用户界面(UI,User Interface)提示用户将第一终端100放置在第二子单元212上。例如,可在第二终端200的第二子单元212上(例如中间位置,或者右下角)弹出近场通信标识,显示给用户以进行提示。除了弹出近场通信标识提示用户以外,在弹出近场通信标识的同时还可控制第二子单元212进行闪烁,以进一步提示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的近场通信系统,通过在第二近场通信区域的第二子单元中显示提示标识,用户能够在任意位置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接触,同时由第二子单元给予用户提示到固定位置进行通信,由此,可以提供一种友好的交互方式,提升了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终端。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终端200包括近场通信区域210,其中,近场通信区域210包括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
具体地,终端200具有近场通信区域210,其中,终端200可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电视或者显示器等,其它终端可为手机等。近场通信区域210具有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或者仅仅是第二子单元用于检测近场通信区域21与其它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距离,第二子单元212用于第一子单元211检测近场通信区域210与其它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时,与其它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建立通信。其中,第二子单元212与其它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通过近场通信的方式进行通信。上述检测近场通信区域210与其它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距离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实现,为了避免冗余,此处不再详细介绍。
具体而言,终端200相对于其它终端而言具有较大面积的近场通信区域210(例如大于10英寸)。例如,终端200为平板电脑,其它终端为手机;或者终端200为笔记本电脑,其它终端为掌上电脑等。例如,终端200的近场通信区域210为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其它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为手机的显示屏,或者终端200的近场通信区域210为触摸板,其它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为手机的显示屏等。
如图3-1所示,终端200的近场通信区域210中可具有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具体而言,可采用软件分割的方式将近场通信区域210划分为大小不同的两个区域,即第一子单元211(虚线框以外区域)和第二子单元212(虚线框内区域)。应当理解的是,第二子单元212的面积小于第一子单元211的面积。在检测到其它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接近终端200的近场通信区域210时,通过第二子单元212和其它终端的通信体建立通信。其中,当第二子单元212与其它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进行通信时,近场通信区域210中的第一子单元211(其中的全部或部分通道)停止工作。
具体的,停止工作主要指通道保持对其他通道干扰较小的状态,如断开(悬浮)状态或直流固定电平状态,尤其指保持直流固定电平状态。
进一步而言,可将其它终端和终端200之间的通信过程拆分为两个部分,即接近检测和数据通信;接近检测是数据通信的准备阶段。一般地,触摸检测和接近检测分时进行,接近检测成功后才进入数据通信阶段。可以将触摸检测+接近检测称之为第一阶段检测,将近场通信称之为第二阶段检测。以下主要论述触摸检测,接近检测的处理方式与触摸检测类似。
接近检测的目的是使终端200感知是否存在与终端200通信的其它终端,由于此时终端200无需和其它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对通信质量的要求较低。
具体地,利用通道切换的方式,可实现终端200的近场通信区域210中不同区域的触摸检测和近场通信。如图3-1所示,Y0~Y7为纵向通道,X0~X9为横向通道(典型如Y8~Y10为驱动通道,X10~X12为感应通道;应当理解的是,也可以一个通道同时兼有驱动功能和感应功能,检测通道主要指带有感应功能的电极通道)。对于Y0~Y7为驱动通道,X0~X9为感应通道的近场通信区域210来说,在对近场通信区域210进行第一阶段检测的触摸扫描时,应当对近场通信区域210中的所有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均进行扫描。也就是说,不仅对第一子单元211中的所有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而且对第二子单元212中的所有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进行扫描。此时将得到的数据用于对近场通信区域210的触摸处理。应当理解的是,如果需要通过整屏进行接近检测,则可以依照上述触摸检测类似的处理方式,完成第一阶段的接近检测;如果仅需要对第二子单元进行接近检测,则仅对指定第二子单元212的所有驱动通道和部分感应通道(如图3中虚线区域中的通道X7~X9)进行扫描,完成接近检测处理。
在对近场通信区域210进行第二阶段的通信扫描时,仅对指定第二子单元212的所有驱动通道和部分感应通道(图3中虚线区域中的通道X7~X9)进行扫描,此时得到的数据用于对近场通信区域210的通信处理。由此,仅通过指定区域(即第二子单元212)和其它终端进行通信的话,终端200用于接收有效信号的面积保持不变,而用于整体接收的面积减小,因此,提高了信号的通信质量。
应当理解的是,如果终端200中X7~X9同时兼有驱动和感应功能,在数据传输时还可以仅使用第二子单元212内的X7~X9来进行驱动和接收,由此可以节省终端的电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将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中的指定区域作为专用的通信区域,在终端检测到其它终端接近时,通过该指定区域和其它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由此,可以减少数据传输中信号衰减和外界干扰,提高了通信质量。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终端200包括近场通信区域210,其中,近场通信区域210包括第一子单元211、第二子单元212。
具体地,近场通信区域210还可包括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或者仅仅是第二子单元212用于检测终端200的近场通信区域210与其它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距离。第二子单元212用于在检测到近场通信区域210与其它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时,与其它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建立通信。
如图5-1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终端200的近场通信区域210可分为两块,即非通信区域的第一子单元211和通信区域的第二子单元212。第二子单元212具有独立的电极通道(典型如Y8~Y10为驱动通道,X10~X12为感应通道,应当理解的是,每个通道也可以同时兼有驱动功能和感应功能,检测通道主要指带有感应功能的电极通道)。也就是说,第一子单元211中的电极通道并没有覆盖到第二子单元212上,终端200的近场通信区域210相当于由两个相互组合的电极区组成,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小终端200的近场通信区域210与其它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进行通信的区域的面积,提升通信质量。
进一步而言,终端200在没有检测到近场通信区域210与其它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的时候,需要分时对其它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进行触摸检测和接近检测。可以将触摸检测+接近检测称之为第一阶段检测,将近场通信称之为第二阶段检测。
在触摸检测时,同时控制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中的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分别获取两个电极区的数据,然后对两个电极区的数据进行拼接处理得到近场通信区域210的数据,用于对近场通信区域210的触摸处理。在近场通信时,仅需要控制第二子单元212中的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得到第二子单元212的数据用于对近场通信区域210的通信处理。具体地,在进行第一阶段检测的触摸扫描时,同时对第一子单元211和第二子单元212中的所有通道进行扫描,并将两个电极区的数据组合起来,生成整个近场通信区域210的数据。例如,在第一阶段触摸检测时可以得到如表1和表2所示的两部分数据:
其中A0~A10、B0~B10、A'0~A'2……分别表示每个检测节点的采样数据。典型如A0~A7表示X0和Y0~Y7的节点采样数据,A'0~A'2表示X10与Y8~Y10的节点采样数据,依此类推。
A0 B0 C0 D0 E0 F0 G0 H0 I0 J0
A1 B1 C1 D1 E1 F1 G1 H1 I1 J1
A2 B2 C2 D2 E2 F2 G2 H2 I2 J2
A3 B3 C3 D3 E3 F3 G3 H3 I3 J3
A4 B4 C4 D4 E4 F4 G4 H4 I4 J4
A5 B5 C5 D5 E5 F5 G5 0 0 0
A6 B6 C6 D6 E6 F6 G6 0 0 0
A7 B7 C7 D7 E7 F7 G7 0 0 0
表1为第一子单元211的采样数据
A'0 B'0 C'0
A'1 B'1 C'1
A'2 B'2 C'2
表2为第二子单元212的采样数据
然后,将表1和表2所示的数据组合起来,计算出如表3所示的整个近场通信区域210的数据。由此,可以完成对近场通信区域210进行触摸检测的数据采集流程。
应当理解的是,如果需要通过整屏进行接近检测,则可以依照上述触摸检测类似的处理方式,可以完成第一阶段的接近检测数据采集流程;如果仅需要对第二子单元进行接近检测,则仅对指定第二子单元212的电极通道进行扫描,完成接近检测的数据采集处理。
A0 B0 C0 D0 E0 F0 G0 H0 I0 J0
A1 B1 C1 D1 E1 F1 G1 H1 I1 J1
A2 B2 C2 D2 E2 F2 G2 H2 I2 J2
A3 B3 C3 D3 E3 F3 G3 H3 I3 J3
A4 B4 C4 D4 E4 F4 G4 H4 I4 J4
A5 B5 C5 D5 E5 F5 G5 A'0 B'0 C'0
A6 B6 C6 D6 E6 F6 G6 A'1 B'1 C'1
A7 B7 C7 D7 E7 F7 G7 A'2 B'2 C'2
表3为近场通信区域210整个屏幕的组合数据
在进行第二阶段检测的通信扫描时,仅对指定区域的电极通道进行扫描,即图5-1中,仅对Y8~Y10和X10~X12组成的区域进行扫描,此时得到的数据用于对第二近场通信区域210的通信处理。由此,通过采用硬件分割的方式,将终端200的近场通信区域210中的指定区域作为专用的通信区域,让其具有独立的电极通道,在终端200检测到其它终端接近时,通过该指定区域和其它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数据传输中信号衰减和外界干扰,提高了通信质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对整屏进行接近检测,近场通信区域210的第二子单元212具有提示标识。当终端200在判断近场通信区域210与其他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时,发出将其它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放置至第二子单元212的提示。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其它终端靠近终端200时,终端200可通过用户界面(UI,User Interface)提示用户将其它终端放置在第二子单元212上。例如,可在终端200的第二子单元212内或其附近(例如中间位置,或者右下角)弹出近场通信标识,显示给用户以进行提示。除了弹出近场通信标识提示用户以外,在弹出近场通信标识的同时还可控制第二子单元212进行闪烁,以进一步提示用户。由此,通过在近场通信区域210的第二子单元212中显示提示标识,用户能够在任意位置将其它终端和终端200进行接触,同时由第二子单元212给予用户提示到固定位置进行通信,可以提供一种友好的交互方式,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将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中的指定区域作为专用的通信区域,让其具有独立的电极通道,在终端检测到其它终端接近时,通过该指定区域和其它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由此,可以减少数据传输中信号衰减和外界干扰,提高了通信质量。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近场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具有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以及
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具有第二近场通信区域,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具有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所述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且仅当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放置至所述第二子单元时,通过所述第二子单元建立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的通信;或
所述第二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且仅当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放置至所述第二子单元时,通过所述第二子单元建立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的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场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为电容式触摸屏终端,通过硬件分割将电容式触摸屏的检测通道划分为所述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场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为电容式触摸屏终端,通过软件分割将电容式触摸屏的检测通道划分为所述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将第二终端上指定区域的检测通道设为第二子单元,剩下的检测通道设为第一子单元;或者将第二终端上与第一近场通信区域重叠的检测通道设为第二子单元,剩下的检测通道设为第一子单元。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近场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单元的检测通道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子单元的检测通道的面积。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近场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的所述第二子单元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进行通信时,控制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的所述第一子单元停止工作。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近场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的第二子单元具有提示标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场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面积小于第二终端的面积,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在判断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发出将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放置至所述第二子单元的提示。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近场通信区域,其中,所述近场通信区域具有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
所述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用于检测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且仅当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放置至所述第二子单元时,通过所述第二子单元建立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的通信;或所述第二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且仅当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放置至所述第二子单元时,通过所述第二子单元建立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区域的通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为电容式触摸屏终端,通过硬件分割将电容式触摸屏的检测通道划分为所述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为电容式触摸屏终端,通过软件分割将电容式触摸屏的检测通道划分为所述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将终端上指定区域的检测通道设为第二子单元,剩下的检测通道设为第一子单元;或者将第二终端上与第一近场通信区域重叠的检测通道设为第二子单元,剩下的检测通道设为第一子单元。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单元的检测通道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子单元的检测通道的面积。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近场通信区域的第二子单元与其它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进行通信时,所述近场通信区域的第一子单元停止工作。
13.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场通信区域的第二子单元具有提示标识。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其它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面积小于该终端时,所述终端还用于在判断所述近场通信区域与所述其它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发出将所述其它终端的近场通信区域放置至所述第二子单元的提示。
CN201410108947.4A 2014-03-21 2014-03-21 近场通信系统和终端 Active CN1039446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8947.4A CN103944614B (zh) 2014-03-21 2014-03-21 近场通信系统和终端
EP14886158.6A EP3121970B1 (en) 2014-03-21 2014-08-12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PCT/CN2014/084148 WO2015139410A1 (zh) 2014-03-21 2014-08-12 近场通信系统和终端
KR1020167029193A KR101972643B1 (ko) 2014-03-21 2014-08-12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단말기
US15/272,059 US10201028B2 (en) 2014-03-21 2016-09-21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8947.4A CN103944614B (zh) 2014-03-21 2014-03-21 近场通信系统和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4614A CN103944614A (zh) 2014-07-23
CN103944614B true CN103944614B (zh) 2017-01-11

Family

ID=51192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08947.4A Active CN103944614B (zh) 2014-03-21 2014-03-21 近场通信系统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01028B2 (zh)
EP (1) EP3121970B1 (zh)
KR (1) KR101972643B1 (zh)
CN (1) CN103944614B (zh)
WO (1) WO20151394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4614B (zh) * 2014-03-21 2017-01-1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近场通信系统和终端
CN104485983B (zh) * 2014-12-09 2017-12-08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nfc天线的触摸屏、终端及其近场通信方法
CN104954947A (zh) * 2015-06-12 2015-09-30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音箱、音频播放系统及音频播放方法
CN107086355B (zh) * 2017-06-10 2024-03-15 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平板显示器和nfc天线的电子装置
KR102671154B1 (ko) * 2018-12-31 2024-05-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안테나 일체형 표시장치
CN113158108A (zh) * 2021-04-27 2021-07-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信息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8518A (zh) * 2011-11-02 2012-06-20 青岛金弘测控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多个无线射频模块式平板电脑
CN102804486A (zh) * 2009-06-12 2012-11-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包括天线的显示器组合件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81375A1 (en) * 2008-09-30 2010-04-01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mplified control of electronic devices
JP5725672B2 (ja) * 2010-06-10 2015-05-27 エンパイア テクノロジー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ルエルシー タッチパネルデバイスの間の通信
EP2434793B1 (en) * 2010-09-23 2014-03-12 BlackBerry Limite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establish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s based upo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2545973A (zh) * 2010-12-28 2012-07-04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显示器、支付交易系统及其支付交易方法
US9030422B2 (en) * 2011-02-15 2015-05-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20268414A1 (en) * 2011-04-25 2012-10-25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changing data with a user computer device
CN202217780U (zh) * 2011-08-29 2012-05-09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近距离无线通讯的天线及移动终端
KR20130056081A (ko) * 2011-11-21 2013-05-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접촉 감지 장치 및 접촉 감지 방법
CN102819346B (zh) * 2012-04-06 2016-01-13 信利工业(汕尾)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nfc天线的触摸屏
WO2013172829A1 (en) * 2012-05-16 2013-11-21 Blackberry Limite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KR101969350B1 (ko) * 2012-08-20 2019-04-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2916729B (zh) * 2012-09-04 2014-12-1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终端的近场通信方法、系统及触摸屏终端
CN102882545B (zh) * 2012-09-21 2015-08-05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
CN104007903B (zh) * 2013-02-27 2017-03-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调用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259569B (zh) * 2013-05-14 2015-04-2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终端及其近场通讯方法和系统
CN103279303A (zh) * 2013-05-31 2013-09-04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事件消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440075B (zh) * 2013-08-13 2017-03-2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终端及其近场通信方法、系统
US20150138142A1 (en) * 2013-11-15 2015-05-21 Mediatek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touch communications control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by using location detection with aid of touch panel, and an associated apparatus
CN103944614B (zh) * 2014-03-21 2017-01-1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近场通信系统和终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4486A (zh) * 2009-06-12 2012-11-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包括天线的显示器组合件的装置和方法
CN102508518A (zh) * 2011-11-02 2012-06-20 青岛金弘测控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多个无线射频模块式平板电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01028B2 (en) 2019-02-05
EP3121970A4 (en) 2017-12-06
WO2015139410A1 (zh) 2015-09-24
EP3121970A1 (en) 2017-01-25
US20170013660A1 (en) 2017-01-12
KR20160136380A (ko) 2016-11-29
CN103944614A (zh) 2014-07-23
KR101972643B1 (ko) 2019-05-29
EP3121970B1 (en) 2020-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4614B (zh) 近场通信系统和终端
CN104883358B (zh) 基于推荐内容的互动方法和装置
CN107094294B (zh) 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06855782B (zh) 一种防止误触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3279223B (zh) 一种反馈触控消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867751B (zh) 操作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3402190B (zh) 网络选择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4575539A (zh) 一种音乐播放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153818A (zh) 光学指纹验证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3002101B (zh) 多号码联系人的信息合并与拆分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6066767A (zh) 一种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303733B (zh) 播放直播特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11882B (zh) 条纹集合查找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6022064B (zh) 一种解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331359B (zh) 一种语音信号采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346200B (zh) 一种间隔截图方法及终端
CN106203459B (zh) 图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239737A (zh) 一种光学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463897B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874936A (zh) 图像传播监测方法及装置
KR20100020147A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의 주변기기 제어방법
CN106096515A (zh) 一种解锁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5526944B (zh) 信息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06055956A (zh) 一种解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741812B (zh) 一种处理媒体文件的方法和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