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39808A - 光源模组 - Google Patents

光源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39808A
CN103939808A CN201410181981.4A CN201410181981A CN103939808A CN 103939808 A CN103939808 A CN 103939808A CN 201410181981 A CN201410181981 A CN 201410181981A CN 103939808 A CN103939808 A CN 103939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absorption
absorption unit
light
light source
sourc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819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嘉尹
翁巾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39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398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s, e.g. passivation layer o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源模组,包括软性电路板、多个发光二极管及多个第一吸光部,软性电路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发光二极管设置在软性电路板上且邻近第一侧,第一吸光部设置在软性电路板上且邻近第二侧,第一吸光部的位置分别与发光二极管的位置交错。当本发明的光源模组应用在背光模组中时,可避免导光板靠近入光面的部分出现亮带的问题,并可使导光板呈现较高的光学辉度。

Description

光源模组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14年3月31日、申请号为103111968、发明名称为“光源模组”的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源组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源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背光模组主要包括灯条以及导光板。灯条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在电路板的表面上的发光二极管。其中,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垂直于电路板的表面。导光板设置在发光二极管旁,且导光板的入光面贴合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从而可以有效利用发光二极管的光线。
然而,由于导光板的入光面贴合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因此,在导光板靠近发光二极管的部分容易出现亮带或亮度不均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该导光板的光学外观。为了解决此问题,一般作法是直接将整个电路板的表面涂黑,以使部分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线被涂黑的部分吸收。此作法虽然可减少亮带的产生,但也降低了整个背光模组的辉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利用吸光部来吸收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部分光线,并且同时利用空白部来反射部分光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源模组,包括:
软性电路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
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软性电路板上且邻近所述第一侧;以及
多个第一吸光部,设置在所述软性电路板上且邻近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一吸光部的位置分别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位置交错。
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一吸光部为一涂层结构或由多个网点排列而成。
优选的,所述涂层结构的颜色为黑色、灰色、或由灰到黑的渐层颜色。
优选的,所述网点的颜色为黑色、灰色、或黑色与灰色的组合。
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一吸光部的轮廓形状为三角形、矩形或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多个第二吸光部,分别设置在两相邻的所述第一吸光部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光部与所述第二吸光部具有相同的吸光能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光部的吸光能力大于所述第二吸光部的吸光能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光部的吸光能力小于所述第二吸光部的吸光能力。
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一吸光部与所述第二吸光部的顶端至所述第二侧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间的距离的一半。
优选的,还包括空白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吸光部与所述发光二极管之间。
一种光源模组,包括:
软性电路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
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软性电路板上且邻近所述第一侧;以及
多个第一吸光部,设置在所述软性电路板上且邻近所述第二侧,每一所述第一吸光部的位置与每一所述发光二极管相对应,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吸光部是由多个第一网点排列而成。
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一吸光部的轮廓形状为三角形、矩形或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网点的颜色为黑色、灰色、或黑色与灰色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多个第二吸光部,分别设置在两相邻的所述第一吸光部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光部与所述第二吸光部具有相同的吸光能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光部的吸光能力大于所述第二吸光部的吸光能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光部的吸光能力小于所述第二吸光部的吸光能力。
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一吸光部与所述第二吸光部的顶端至所述第二侧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间的距离的一半。
优选的,还包括空白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吸光部与所述发光二极管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光源模组,当其应用在背光模组中时,可避免导光板靠近入光面的部分出现亮带的问题,并可使导光板呈现较高的光学辉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源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源模组的上视图;
图1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源模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D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源模组的使用状态侧视图;
图1E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源模组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F图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组的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第一吸光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及图3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二种光源模组的上视图;
图4A及图4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二种光源模组的上视图;
图5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一种光源模组的上视图;
图5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一种光源模组的使用状态图;
图6A至图6C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三种第一吸光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A及图7B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二种光源模组的上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A及图1B,其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源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及上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组100可应用于背光模组或灯具中。光源模组100包括软性电路板102、多个发光二极管104及多个第一吸光部106。软性电路板102具有相对的第一侧102a及第二侧102b。发光二极管104设置在软性电路板102上且邻近第一侧102a。这些发光二极管104与软性电路板102电性连接。第一吸光部106设置在软性电路板102上且邻近第二侧102b。也就是说,发光二极管104与第一吸光部106分别邻近于软性电路板102的相对两侧。第一吸光部106主要是用来吸收由发光二极管104所发出的部分光线。
如图1A及图1B所示,第一吸光部106与发光二极管104之间具有空白部108,意即第一吸光部106不会直接接触到发光二极管104的发光面104a。因此,发光二极管104所发出的部分光线可被空白部108反射。此外,每一个第一吸光部106的顶端至第二侧102b的距离D1小于第一侧102a与第二侧102b间的距离D2的一半。
请一并参照图1C及图1D,其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源模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及使用状态侧视图。在本实施例的光源模组100应用在背光模组时,光源模组100是设置在导光板200靠近入光面200a的一侧,且发光二极管104的发光面104a可贴合于导光板200的入光面200a。在一实施例中,导光板200靠近发光二极管104的部分设置在软性电路板102上,且迭合在第一吸光部106上。其中,图1C及图1D所示实施例的软性电路板102设置在导光板200下方。另请参照图1E,其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源模组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在其他实施例中,软性电路板102亦可依据需求设置在导光板200的上方。需要说明的是,不论是将软性电路板102设置在导光板200的上方或下方,光源模组100的第一吸光部106与空白部108皆面向导光板200的表面。
请参照图1F,其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组的装置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201主要包括框体202、前述的光源模组100及导光板200。光源模组100及导光板200设置在框体202中。而且,光源模组100的软性电路板102设置在导光板200下方,发光二极管104则是位于导光板200靠近入光面200a的一侧。其中,在导光板200靠近入光面200a的上方设有反射片203,而导光板200的底面以及出光面分别设有另一反射片204及光学膜片205。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框体202的底面202a具有折部202b,可使底面202a具有不同的高低落差,以符合软性电路板102与反射片204的不同厚度的设计,从而可使导光板200的入光面200a对准发光二极管104的出光面104a。
此外,如图1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一颗发光二极管104所发出的光线105是以发散方式射入导光板200中,故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104发射出的光线105重迭的地方会特别亮。因此,第一吸光部106可设在与发光二极管104交错的位置。藉此,发光二极管104的出光面104a朝其正向所射出的光线104可直接从导光板200的入光面200a进入导光板200中。而发光二极管104的侧向出射光线中部分经过第一吸光部106的光线会被第一吸光部106所吸收,且部分经过空白部108的光线则会被反射而进入导光板200。藉此,除了可兼顾导光板200所呈现的光学辉度外,更可避免导光板200靠近入光面200a的部分出现亮带的问题。
请继续参照图1A至图1C,第一吸光部106主要是通过涂漆或印刷所形成的涂层结构。而且,涂层结构的颜色可依据发光二极管104的发光强度来设计成黑色、灰色、或由灰到黑的渐层颜色。黑色的涂层结构可以吸收发光二极管104发出的部分光线,而灰色的涂层结构则可同时吸收与反射发光二极管104发出的光线。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灰色包括各种灰色,例如淡灰色、深灰色等。不同浓淡程度的灰色、或灰色到黑色的渐层颜色的涂层结构可满足不同发光二极管104与不同的导光板200结构设计的需求。
在图1A至图1C的实施例中,第一吸光部106可有不同的结构设计。请一并参照图2,其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第一吸光部的示意图。在图2所述的实施例中,第一吸光部106a可由多个网点A1排列而成。其中,网点A1的颜色同样可依据发光二极管106的发光强度来设计成黑色、灰色、或黑色与灰色的组合。而且,网点A1的排列方式、疏密度、尺寸及颜色浓淡均可依照光源模组100的设计需求来做变化。
在本发明中,光源模组100可有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设计。请参照图3A,其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种光源模组的上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组110的结构大致上与前述实施例的光源模组100相同,差异仅在于第一吸光部106b具有不同的形状设计。如图3A所示,第一吸光部106b的形状为半圆形。
另请参照图3B,其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又一种光源模组的上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组120的结构大致上与前述实施例的光源模组100相同,差异仅在于第一吸光部106c具有不同的形状设计。如图3B所示,第一吸光部106c的形状为三角形。同样地,图3A及图3B所示实施例的第一吸光部106b及106c可为通过涂漆或印刷所形成的涂层结构、或由多个网点所排列而成。
请同时参照图4A及图4B,其分别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二种光源模组的上视图。在图4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光源模组300的结构大致上与前述实施例的光源模组100相同,差异仅在于本实施例的光源模组200还包括多个第二吸光部107。第二吸光部107分别设置在两相邻的第一吸光部106之间。在图4A的实施例中,第一吸光部106与第二吸光部107为不同的涂层结构。也就是说,在涂层结构的设计上,第一吸光部106与第二吸光部107可依据发光二极管104所射出光线的方向或强度来设计不同的颜色或色彩浓淡。例如,第一吸光部106可为黑色涂层或深色涂层,且第二吸光部107可为灰色涂层或浅色涂层。藉此,第一吸光部106与第二吸光部107可具有不同的吸光能力,例如第一吸光部106的吸光能力大于第二吸光部107的吸光能力、或第二吸光部107的吸光能力大于第一吸光部106的吸光能力。
另一方面,图4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光源模组310的结构大致上与前述实施例的光源模组300相同,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吸光部106与第二吸光部107为相同的涂层结构,从而可使第一吸光部106与第二吸光部107具有相同的吸光能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光部106与第二吸光部107是连成一整条的涂层结构。此外,此涂层结构可为黑色、灰色、或沿着第一侧102a往第二侧102b的方向由灰至黑的渐层颜色。
请参照图5A及图5B,其分别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一种光源模组的上视图及使用状态图。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组400包括软性电路板402、多个发光二极管404及多个第一吸光部406。软性电路板402具有相对的第一侧402a及第二侧402b。发光二极管404设置在软性电路板402上且邻近第一侧402a。这些发光二极管404与软性电路板402电性连接。第一吸光部406设置在软性电路板402上且邻近第二侧402b。
如图5B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光源模组400应用在背光模组时,导光板500靠近发光二极管404的部分设置在软性电路板402上,且迭合在第一吸光部406上。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每一颗发光二极管404为朝其正向出光。因此,第一吸光部406可设置在对应发光二极管404的位置,以吸收发光二极管404所射出的部分光线405。如图5B所示,在第一吸光部406与发光二极管404之间具有空白部408。空白部408主要可用来反射光线,以将发光二极管404所发出的光线405或由导光板500底面射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500。在一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吸光部406的顶端至第二侧402b的距离D3小于第一侧402a与第二侧402b间的距离D4的一半。
请同时参照图5A、图5B及图6A,图6A其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一种第一吸光部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吸光部406是由多个网点A2排列而成。其中,网点A2的颜色同样可依据发光二极管406的发光强度而设计成黑色、灰色、或黑色与灰色的组合。而且,网点A2的排列方式、疏密度、尺寸及颜色变化均可依照光源模组400的设计需求来做变化。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吸光部406亦可为通过涂漆或印刷所形成的涂层结构。
在图5A的实施例中,第一吸光部406可有不同的结构设计。请一并参照图6B至图6C,其分别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另外二种第一吸光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吸光部406a同样是由多个网点A3排列而成,且第一吸光部406a的轮廓为半圆形。在图6C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吸光部406b同样是由多个网点A4排列而成,且第一吸光部406b的轮廓为三角形。
请同时参照图7A及图7B,其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二种光源模组的上视图。在图7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光源模组600的结构大致上与前述实施例的光源模组400相同,差异仅在于本实施例的光源模组600还包括多个第二吸光部407。第二吸光部407分别设置在两相邻的第一吸光部406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吸光部407可为通过涂漆或印刷所形成的涂层结构、或由多个网点排列而成。
在图7A的实施例中,第一吸光部406与第二吸光部407为分别由不同网点A2及A5所排列而成。而且,第一吸光部406与第二吸光部407的网点A2及A5的尺寸、颜色或排列方式可依据发光二极管404所射出光线的方向或强度来设计。例如,第一吸光部406可由黑色网点或深色网点所排列而成,第二吸光部407可为灰色网点或浅色网点所排列而成。在其他例子中,第一吸光部406可由尺寸较大的网点或排列较密集的网点所排列而成,第二吸光部407可由尺寸较小的网点或排列较稀疏的网点所排列而成。藉此,第一吸光部406与第二吸光部407可具有不同的吸光能力,例如第一吸光部406的吸光能力大于第二吸光部407的吸光能力、或第二吸光部407的吸光能力大于第一吸光部406的吸光能力。
如图7B所示,在图7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光源模组610的结构大致上与前述实施例的光源模组600相同,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吸光部406与第二吸光部407是由相同的网点A2所排列而成,从而可使第一吸光部406与第二吸光部407具有相同的吸光能力。同样地,这些网点A2的排列方式、疏密度、尺寸及颜色浓淡均可依照光源模组610的设计需求来做变化。例如,靠近第一侧402a的网点A2颜色可为灰色,靠近第二侧402b的网点A2颜色可为黑色。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是利用第一吸光部来吸收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部分光线,并且利用空白部来同时反射部分光线。藉此,当本发明的光源模组应用在背光模组中时,可避免导光板靠近入光面的部分出现亮带的问题,并可使导光板呈现较高的光学辉度。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可依据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线方向或强度来改变第一吸光部的设置位置或是额外设置第二吸光部,以满足各种实际的使用需求。此外,通过改变第一吸光部或第二吸光部的颜色、种类或形式均可达到改善导光板出现亮带的问题。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软性电路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
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软性电路板上且邻近所述第一侧;以及
多个第一吸光部,设置在所述软性电路板上且邻近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一吸光部的位置分别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位置交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吸光部为一涂层结构或由多个网点排列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结构的颜色为黑色、灰色、或由灰到黑的渐层颜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点的颜色为黑色、灰色、或黑色与灰色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吸光部的轮廓形状为三角形、矩形或半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多个第二吸光部,分别设置在两相邻的所述第一吸光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光部与所述第二吸光部具有相同的吸光能力。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光部的吸光能力大于所述第二吸光部的吸光能力。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光部的吸光能力小于所述第二吸光部的吸光能力。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吸光部与所述第二吸光部的顶端至所述第二侧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间的距离的一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白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吸光部与所述发光二极管之间。
12.一种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软性电路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
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软性电路板上且邻近所述第一侧;以及
多个第一吸光部,设置在所述软性电路板上且邻近所述第二侧,每一所述第一吸光部的位置与每一所述发光二极管相对应,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吸光部是由多个第一网点排列而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吸光部的轮廓形状为三角形、矩形或半圆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点的颜色为黑色、灰色、或黑色与灰色的组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多个第二吸光部,分别设置在两相邻的所述第一吸光部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光部与所述第二吸光部具有相同的吸光能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光部的吸光能力大于所述第二吸光部的吸光能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光部的吸光能力小于所述第二吸光部的吸光能力。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吸光部与所述第二吸光部的顶端至所述第二侧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间的距离的一半。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白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吸光部与所述发光二极管之间。
CN201410181981.4A 2014-03-31 2014-04-30 光源模组 Pending CN1039398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1968A TWI588572B (zh) 2014-03-31 2014-03-31 光源模組
TW103111968 2014-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39808A true CN103939808A (zh) 2014-07-23

Family

ID=51187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81981.4A Pending CN103939808A (zh) 2014-03-31 2014-04-30 光源模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21938B2 (zh)
JP (1) JP5898752B2 (zh)
KR (1) KR20150113802A (zh)
CN (1) CN103939808A (zh)
TW (1) TWI58857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2676A (zh) * 2014-12-11 2015-03-04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屏
CN106773324A (zh) * 2017-03-03 2017-05-31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灯条、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07102398A (zh) * 2017-05-27 2017-08-2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CN112258979A (zh) * 2019-07-22 2021-01-22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1031578A1 (zh) * 2019-08-19 2021-02-25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23895B2 (en) 2014-01-29 2020-11-03 E Ink Holdings Inc. Light-emitting module
TWI625561B (zh) * 2017-04-07 2018-06-0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導光組件
US10488705B2 (en) * 2017-04-19 2019-11-2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backlit displays
US10739514B2 (en) * 2017-07-21 2020-08-11 Japan Display Inc. Light source device, backlight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723796B (zh) * 2020-03-06 2021-04-01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組件、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00797A (en) * 2005-06-16 2007-01-01 Powertip Image Corp Light-emitting module capable of eliminating light spot
EP1944629A1 (en) * 2007-01-12 2008-07-16 Minebea Co., Ltd. Spread illuminating apparatus
TWM381089U (en) * 2009-12-25 2010-05-21 Coretronic Corp Backlight module
CN102620205A (zh) * 2012-03-27 2012-08-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液晶显示器
CN103175034A (zh) * 2013-03-26 2013-06-26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Led背光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205Y2 (zh) 1988-07-14 1993-05-31
TW464784B (en) 1996-12-06 2001-11-21 Alps Electric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6930737B2 (en) * 2001-01-16 2005-08-16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LED backlighting system
JP4711541B2 (ja) 2001-05-18 2011-06-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照明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または表示機器
JP2005251687A (ja) * 2004-03-08 2005-09-15 Minebea Co Ltd 面状照明装置
JP4412167B2 (ja) 2004-04-06 2010-02-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TWM294665U (en) * 2005-12-07 2006-07-21 Taiwan Nano Electro Opt Tech Improved light guide structure of thin backlight module
US20080237611A1 (en) * 2007-03-29 2008-10-02 Cok Ronald S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improved contrast
TWM353375U (en) * 2008-09-03 2009-03-21 Taiwan Nano Electro Opt Tech Light guiding plate and the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JP5782867B2 (ja) 2011-06-30 2015-09-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透過型表示装置
US9019444B2 (en) * 2012-03-27 2015-04-28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Edge-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TWI509189B (zh) * 2012-06-13 2015-11-21 Innocom Tech Shenzhen Co Ltd 顯示器及其背光模組及其光源模組
TWI501008B (zh) * 2013-09-06 2015-09-21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背光模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00797A (en) * 2005-06-16 2007-01-01 Powertip Image Corp Light-emitting module capable of eliminating light spot
EP1944629A1 (en) * 2007-01-12 2008-07-16 Minebea Co., Ltd. Spread illuminating apparatus
TWM381089U (en) * 2009-12-25 2010-05-21 Coretronic Corp Backlight module
CN102620205A (zh) * 2012-03-27 2012-08-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液晶显示器
CN103175034A (zh) * 2013-03-26 2013-06-26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Led背光模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2676A (zh) * 2014-12-11 2015-03-04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屏
CN106773324A (zh) * 2017-03-03 2017-05-31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灯条、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07102398A (zh) * 2017-05-27 2017-08-2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CN112258979A (zh) * 2019-07-22 2021-01-22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1031578A1 (zh) * 2019-08-19 2021-02-25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113802A (ko) 2015-10-08
JP5898752B2 (ja) 2016-04-06
JP2015198081A (ja) 2015-11-09
US20150280075A1 (en) 2015-10-01
TW201537267A (zh) 2015-10-01
TWI588572B (zh) 2017-06-21
US10121938B2 (en)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9808A (zh) 光源模组
TWI461799B (zh) 具有可撓式顯示面板的電子裝置及背光模組
US20090257712A1 (en) Waveguide with asymmetric outcoupling
US20080247722A1 (en) Waveguide and Lighting Device
JP2013218954A5 (zh)
CN105508957B (zh) 发光装置和车辆用灯具
JP2014150049A5 (zh)
CN203309702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939791A (zh) 照明装置及使用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TWI501008B (zh) 背光模組
JP2011029182A5 (zh)
JP2011085753A5 (zh)
KR20130007209U (ko) 유색 도광판 및 이를 가진 엘이디 평면광원
CN104763937A (zh) 一种背光源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500884B (zh) 照明裝置與應用此照明裝置之隱蔽式照明模組
US20130027971A1 (en) Dazzle prevention lighting fixture with light guide means to disperse emitted light uniformly
JP6114575B2 (ja) 照明器具
TW201615958A (zh) 光學建材
CN107102398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ITVI20100214A1 (it) Sistema ottico per la diffusione omogenea della luce emessa da sorgenti luminose
CN204141288U (zh) 一种多面发光的面板灯
TW201516534A (zh) 背光模組
US20140340935A1 (en)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non-dot area and light guide plate using same
US20140321158A1 (en) Light source module
CN203797471U (zh) 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