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3310A - 用于双离合器单元的功能检测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双离合器单元的功能检测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13310A
CN103913310A CN201310740164.3A CN201310740164A CN103913310A CN 103913310 A CN103913310 A CN 103913310A CN 201310740164 A CN201310740164 A CN 201310740164A CN 103913310 A CN103913310 A CN 103913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unit
pressure
double clutch
in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401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13310B (zh
Inventor
B·鲍尔芬德
M·布雷特林
A·勒奇
K·西特格
H·格伦德
R·斯图尔沃尔德
H·梅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kswagen AG
Original Assignee
Volkswag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kswagen AG filed Critical Volkswagen AG
Publication of CN103913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3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13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3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01M13/02Gearings;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 G01M13/022Power-transmitting couplings or clutch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借助检测单元(200)和驱动马达(300)对双离合器单元(100)进行功能检测的方法,双离合器单元(100)包括两个与共同的冷却油接口相连的摩擦离合器(120,140);检测单元(200)具有两个设置有对应的插接齿部的并且与扭矩测量装置(222,242)相连接的检测轴(220,240)、压力油源和冷却油源;并且驱动马达(300)耦连在离合器输入轴(150)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设立步骤中,双离合器单元(100)套装在检测轴(220,240)的插接齿部上并且油源连接在相应的油接口上;驱动马达(300)连接在离合器输入轴(150)上;进行检测运行。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实施设立步骤时,双离合器单元(100)以垂直的轴向定向套装在垂直定向的检测轴(220,240)的插接齿部上,并且之后检测单元(200)连同已套装的双离合器单元(100)倾斜至水平的轴向定向。

Description

用于双离合器单元的功能检测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借助检测单元和驱动马达对双离合器单元进行功能检测的方法,其中,
-所述双离合器单元包括两个与共同的冷却油接口相连的摩擦离合器,所述两个摩擦离合器分别具有与液压的压力油接口相连的调节机构以及一组内摩擦片和一组外摩擦片,其中所述外摩擦片通过各自的外摩擦片支架与共同的离合器输入轴相连接,并且所述内摩擦片通过具有在内侧制齿的轮毂的内摩擦片支架可分别与具有对应的插接齿部的外部的轴相连接,
-所述检测单元具有两个设置有这种对应的插接齿部的并且与扭矩测量装置相连接的检测轴、可与所述压力油接口连接的压力油源和可与所述冷却油接口连接的冷却油源,并且
-所述驱动马达可传递扭矩地耦连在所述离合器输入轴上,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设立步骤中:所述双离合器单元套装在所述检测轴的插接齿部上并且所述油源连接在相应的油接口上,
-所述驱动马达耦连在所述离合器输入轴上,
-进行检测运行,包括通过所述驱动马达驱动所述双离合器单元、将来自相应油源的油压独立地施加在所述油接口上并且测量作用在所述检测轴上的扭矩。
背景技术
这种方法由DE10 2006 060 922A1已知。现代的双离合变速器的双离合器单元是紧凑式的单元,其在复杂和耗费的装配过程中被制造,用于在变速器制造的其他流程中作为模块使用。在其进一步的应用中需要对模块进行功能检测。
在已知的方法中,在双离合变速器中,双离合器单元的驱动轴力矩根据它们的连接位置分布在两个变速器输入轴上。为此,两个包含在双离合器单元中的每一个摩擦离合器都具有一组内摩擦片和一组外摩擦片,它们在摩擦片组中相互间隔地布置。外摩擦片通过其外齿嵌入相应的外摩擦片支架的配合的内齿中,外摩擦片支架与共同的离合器输入轴相连。内摩擦片的内齿通过其内齿嵌入相应的内摩擦片支架的对应的外齿中,内摩擦片支架通过在其内制齿的轮毂在最终装配时套装在两个变速器输入轴的对应的外齿上。为了操作摩擦离合器,双离合器单元具有配属的液压调节机构,其通过相应的压力油接口与压力油源相连,并且独立地可被施加以预设的操作压力。双离合器单元此外在常用的湿式离合器构造形式中具有冷却油接口,离合器单元的内部空间、尤其是摩擦片的相互作用区通过该接口被来自冷却油源的冷却油以相应的压力负载冲刷。
为了检测这种双离合器单元的功能,由前述文献已知的是,装配完成的单元不是如在变速器最终装配中套装在变速器输入轴上,而是套装在检测轴上,它们的几何形状与变速器输入轴相当,但是其不是自由转动而是固定在转动扭矩测量装置上。为了特别贴近地实施功能检测,所述方法借助水平设置的检测轴实施。但是由此双离合器单元要非常复杂地套装在检测轴上,因为在摩擦片组中未夹紧的内摩擦片会由于重力的影响在其缝隙的范围内打滑并且倾斜。相应地必须谨慎地实施套装过程,这只能以很高的时间耗费手动地实施或以额外的传感器耗费地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这样改进这种功能检测方法,使得时间和成本耗费都能减小。
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借助检测单元和驱动马达对双离合器单元进行功能检测的方法得以解决,其中,
-所述双离合器单元包括两个与共同的冷却油接口相连的摩擦离合器,所述两个摩擦离合器分别具有与液压的压力油接口相连的调节机构以及一组内摩擦片和一组外摩擦片,其中所述外摩擦片通过各自的外摩擦片支架与共同的离合器输入轴相连接,并且所述内摩擦片通过具有在内侧制齿的轮毂的内摩擦片支架可分别与具有对应的插接齿部的外部的轴相连接,
-所述检测单元具有两个设置有这种对应的插接齿部的并且与扭矩测量装置相连接的检测轴、可与所述压力油接口连接的压力油源和可与所述冷却油接口连接的冷却油源,并且
-所述驱动马达可传递扭矩地耦连在所述离合器输入轴上,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设立步骤中:所述双离合器单元套装在所述检测轴的插接齿部上并且所述油源连接在相应的油接口上,
-所述驱动马达耦连在所述离合器输入轴上,
-进行检测运行,包括通过所述驱动马达驱动所述双离合器单元、将来自相应油源的油压独立地施加在所述油接口上并且测量作用在所述检测轴上的扭矩。
并且其中,在实施设立步骤时,所述双离合器单元以垂直的轴向定向套装在垂直定向的所述检测轴的插接齿部上,并且之后所述检测单元连同已套装的所述双离合器单元倾斜至水平的轴向定向。
本发明明确规定,所述功能检测方法的核心,也就是实际的检测运行沿与最终装配位置相同的定向、也就是借助水平定向的检测轴实施,其中双离合器单元通过其离合器输入轴由驱动马达驱动,单独的摩擦离合器被个别地控制,并且在检测轴上形成的扭矩被测量,用于将其与预定的参考值相对比。但是检测单元、尤其是检测轴是可倾斜的,优选是自动地倾斜,特别优选地通过自动的液压驱动装置实现倾斜。因此用于插套双离合器单元的检测单元这样定向,即检测单元的检测轴的插接齿部朝向上。重力对称地作用在相应待套装的双离合器单元上,因此内摩擦片不会打滑或倾斜。内摩擦片的对中的和相互齐平的定向在该位置中特别稳定。所以这种套装相应简单并且可以无需耗用另外的大量传感器自动地、例如由工业机器人实施。在套装完成后内摩擦片被固定。然后整个检测单元可以连同已套装的双离合器单元转移至检测运行方向,也就是转移成水平定向的检测轴。
用于检测单元的可倾斜构造所需的多余耗费可以通过由于简单的插套的节省被过度补偿。
在此可行的是,内摩擦片的对中和对齐的相对定向可以在被插套单元插套之前、例如被工业机器人直接实施。相应的定向惯例、尤其包括振动方法,对于技术人员是已知的。但是这种定向终究需要时间,这段时间使得实施实际的检测运行相应地延迟。在本发明的扩展设计中规定,在设立步骤之前的准备步骤中,将内摩擦片提前校准,使得它的轮毂的内齿相互对齐,其中这种准备步骤优选由不同于实施设立步骤的单元来实施。这种分割实现了特别有效的流程。
因此在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规定,为了时间上重叠地对多个双离合器单元实施检测运行,在工业机器人的作业区域内安置有相应数量的检测单元以及共同的用于实施准备步骤的准备单元,其中,设立步骤自动地由所述工业机器人实施,所述工业机器人按照预设的时间规则将由所述准备单元依次准备的双离合器单元分配到所述检测单元上。功能检测方法的最长的阶段是实际的检测运行。所以有利的是,这些阶段在多个单元上时间重叠地实施。虽然用于内摩擦片定向的准备步骤同样耗费时间,但是其明显小于检测运行的时间。当由熟练的工人手动实施或由仅用于该步骤设计和优化的自动单元实施时尤其是这样的。在双离合器单元和多功能工业机器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间通过所述的任务分割被最小化,因此可以形成特别有效的方法。
虽然原则上驱动马达的耦连也可以在检测轴的垂直位置上进行。但是更有利的是,驱动马达在倾斜状态中,也就是与水平定向的轴耦连,这可以通过驱动马达和检测单元(包含双离合器单元)简单的轴向相对位移实现。两个元件中哪一个设计为静止的和哪一个设计为可轴向位移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视具体情况的要求而决定。
独立于上述的用于提高准备或设立效率的措施,以下阐述的方法步骤对于实际的检测运行被证实特别有利,其中,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所述方法步骤不是必须以以下顺序实施,也不是必须以所述的完整性实施。但是以下所述步骤按照所述顺序的整体设计被证明特别有利。
因此优选规定,在检测运行的第一方法步骤中,所述摩擦离合器的摩擦片被冷却油浸没,方法是在不操作调节机构的情况下将所述离合器输入轴加速至低转速,并且对其再次制动,同时所述双离合器单元以较高的冷却油体积流量被冲刷。所述步骤的基础认识在于,通常以纸为基础构造的摩擦片在检测运行前是“干”的,若其不能给予充足的机会来吸收冷却油并且“膨润”,则在检测运行中具有明显不同于稍后的运行表现。离合器输入轴在此被驱动以用于很好地混匀和阻止气塞。
数量设定如“低”转速或“较高”冷却油体积流量涉及的是双离合器单元在装配最终状态中的确定运行中典型的参考值,在整个其他说明中也是这样。因此离合器输入轴的高转速大约在大于1000U/min的范围内、尤其在2000至3000U/min的范围内。中度转速可以在1000至2000U/min的范围内、尤其是1500U/min。低转速例如是在几百的范围内、尤其在300至700U/min范围内。极低转速例如在小于100U/min的范围内。相应地,较高的冷却油体积流量例如在大于10l/min的范围内、尤其在15-25l/min的范围内。较低的冷却油体积流量例如在低于5l/min的范围内。较高的调节机构操作油压可以在10至20bar的范围内,尤其在14至16bar的范围内。中度的调节机构操作油压可以在4至6bar的范围内。较低的调节机构操作油压可以在2至4bar的范围内。更小的调节机构操作油压通常导致基本上未操作的调节机构。
检测运行的其他设计优选规定,在检测运行的第二方法步骤中,两个调节机构在所述离合器输入轴静止的情况下多次被施加以较高的、等于第一目标压力的油压,同时所述双离合器单元以较高的冷却油体积流量被冲刷。这种方法步骤被称为预施压。其用于使全部元件、尤其摩擦片、密封装置、材料凹凸处“安置入位”。
为了继续运行优选规定,在检测运行的第三步骤中,为了确定单个摩擦离合器的容积率、漏损率和/或响应压力,所述调节机构在所述离合器输入轴较低转速的情况下依次被施加以中度的、升至第二目标压力的油压,同时所述双离合器单元以较高的冷却油体积流量被冲刷。这是第一步,其中测量值被采集,用于将其与存储的参考值相对比并且对被测试的双离合器单元的功能优良性进行评估。为了确定所述摩擦离合器之一的容积率优选规定,在油压升高过程中的至少两个预设点上测量作用在所属检测轴上的扭矩。换句话说,经历线性的油压变化,并且测量所属的检测轴上的相应的扭矩升高,因此在扭矩升高和油压升高之间的线性常量作为容积率被确定。这种测量在低转速和中度油压下进行,为了一方面获得有说服力的测量结果,而另一方面测量单元不会由于过度的功率消耗而承受负荷。为了确定所述摩擦离合器之一的响应压力优选规定,测得这样一个在所属调节机构上出现的油压,在该油压下在所属检测轴上作用一个扭矩,该扭矩比在未操作调节机构时作用于相同检测轴上的扭矩大出预定的差值。因此原则上可以自由定义对“响应压力”的理解。通常选择这样的压力,在该压力下在检测轴上作用的扭矩比在相同转速下的拖拽扭矩大出较小的量,例如10Nm。
为了继续运行优选规定,在检测运行的第四方法步骤中,为了确定单个摩擦离合器的力矩均匀性,所述调节机构在所述离合器输入轴的极低转速下依次被施加以较低的、升至第三目标压力的油压,同时所述双离合器单元以较低的冷却油体积流量被冲刷,其中,测量作用在相应所属检测轴上的扭矩的时间变化曲线。所用的极低的转速使得可以简单地测量检测轴上的扭矩变化曲线。此外,检测单元的功率消耗相对于高转速明显降低。为了模仿实际的使用参数,在此这样降低冷却油流量,使得在双离合器单元中产生确定的温度。由于通过极低转速限定的、较小的功率消耗,在此仅需要很小的冷却油流量。
为了继续运行优选规定,在检测运行的第五方法步骤中,为了确定单个摩擦离合器的拖拽扭矩,所述离合器输入轴在未操作调节机构的情况下被加速至中度的、预设的转速,同时所述双离合器单元以较低的冷却油体积流量被冲刷,其中,作用在相应所属检测轴上的扭矩的变化曲线作为转速的函数被测量。
最后优选规定,在第六方法步骤中,为了清洁所述双离合器单元,所述离合器输入轴在未操作调节机构的情况下被加速至较高的转速,而所述双离合器单元不被冷却油冲刷。通过在双离合器单元继续运输至下一装配站之前的冷却油甩出,可以降低冷却油消耗并且避免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由以下的说明和附图得出。在附图中:
图1示出检测单元处于倾斜位置时的用于实施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的试验台;
图2示出检测单元处于检测运行位置时的用于实施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的试验台;
图3示出图2的试验台的剖面图;
图4示出用于时间上重叠地实施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5示出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的检测运行阶段的时间测定图表。
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3示出处于测试位置的双离合器单元100,也就是说套装在检测单元200上并且与未详细示出的驱动马达300相连。双离合器单元100具有第一摩擦离合器120和第二摩擦离合器140,它们分别包括一组外摩擦片122、142和一组内摩擦片124、144。外摩擦片122、142分别通过外摩擦片支架126、146与共同的离合器输入轴150相连。内摩擦片支架127、147分别与轮毂128、148相连,该轮毂128、148的内齿在双离合器单元100最终装配在变速箱内时套装在对应的变速箱输入轴上。
为了实施按照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双离合器单元100取而代之地套装在检测轴220,240上,该检测轴220,240同变速箱输入轴一样设计为同心地并且配备与轮毂128、148配合的外齿。每个检测轴220、240与固定的扭矩测量单元222、242相连。此外,检测单元200具有输油套筒250,其与变速器中的输油套筒功能对应,并且通过其可以由未进一步显示的油源向双离合器单元100输送油。为此设置两个用于向摩擦离合器220、240施压的压力油入口252、254以及共同的冷却油入口256。
最后离合器输入轴150通过驱动法兰320与未详细显示的驱动马达300相连。
图1示出具有检测单元200的按照本发明的试验台的立体图,检测单元200具有已套装的双离合器单元100和处于静止位置中的驱动马达300。可以看出的是,检测单元200与双离合器单元100这样定向,使得它们的轴相互垂直。如上所述,这允许双离合器单元100特别简单地套装在检测轴220、240上。利用叉状夹具270还可以简单地升起双离合器单元100,夹具270如在图1中所示,以特别有利的实施形式设置在检测单元200的侧面。
图2示出图1的试验台的一个状态,其中检测单元200连同已套装的双离合器单元100倾斜到水平轴向位置。为此设置倾斜机构280,其主要由液压的、气动的、电气的或磁性驱动的执行器282构成,该执行器282铰接在杠杆臂284上,该杠杆臂284抗扭地与垂直于检测轴设置的转动轴相连。通过执行器282的操作,检测单元200能够在图1和2所示的两个位置之间来回转动。试验台优选为这两个位置具有锁止可能性。为了与驱动马达300耦连,试验台能够轴向移动。
图4示出例如三个这种类型的试验台布置于工业机器人400的操作半径中。在工业机器人400的操作半径中还设置有准备单元420,双离合器单元100的轮毂128、148朝向准备单元420定向。准备单元420优选与用于待测试的双离合器单元100的输送单元440相连。工业机器人400抓住准备单元420上的依次准备好的双离合器单元100,将其转移至空着的试验台上,在试验台上双离合器单元100在检测单元200的垂直位置中套装在检测轴上,按照本发明地倾斜并且进行实际的检测运行。在该过程中,工业机器人400将其他已准备好的双离合器单元100传送至其他空着的试验台上。在检测运行结束后,双离合器单元再次与驱动马达脱离,检测单元200再次转动至垂直位置,已检测的双离合器单元100借助升起单元270从检测轴上升起,从而新的双离合器单元100被套装并且已检测的双离合器单元被转移到运出传送器460上。
图5示出用于双离合器单元100的检测运行的优选实施例的时间测定图表。在图中检测运行时间以秒表示。在左侧坐标中显示单位为l/min的冷却油体积流量以及单位是bar的压力油压力。在右侧坐标上显示驱动装置的转速U/min。实线显示的图形代表转速,离合器输入轴以该转速被驱动。单点划线显示了压力油曲线,在该曲线范围内两个摩擦离合器120、140被共同地施加压力。在摩擦离合器120、140的不同施压的区域中,图形用纯点线以及纯虚线表示。在方法流程中不重要地是,哪个离合器与哪个图形相对应。最后,双点划线表示冷却油体积流量。
在以I标识的第一方法步骤中,摩擦离合器120、140的摩擦片被浸没。为此设置约20l/min的最大冷却油体积流量。为了分配冷却油和为了清除各处的气塞,在此在短时间内将驱动轴加速至约500U/min。
在以II标识的可称为预压的第二方法步骤中,两个摩擦离合器120、140在驱动轴静止和始终具有约15bar的高油压的最大冷却油体积流量的情况下被加载,因此双离合器单元100的全部元件可以被“安置入位”。而在两个第一方法步骤中不必实施其他的测量。
在以III标识的第三方法步骤中,两个摩擦离合器120、140的响应压力、漏损量和容积率被分别测量。为此对于每个单独的摩擦离合器在约500U/min的转速下经历约5bar的压力变化(Druckrampe)。此时,作用在配属的检测轴上的扭矩在约3.5和5bar的油压下被测量,并且由此计算出容积率。各自的油压被确定为响应压力,在该油压下作用在配属的检测轴上扭矩比在未操作的摩擦离合器时、也就是在油压变化前的拖拽扭矩高10Nm。
在以IV标识的第四方法步骤中,每个离合器的第一级和第二级的力矩均匀性以及两个离合器的第一级和第二级的力矩均匀性的和被检测。为此在较低的约100U/min的转速和约3bar的中度油压情况下确定在检测轴上的随时间变化的扭矩曲线。在此冷却油体积流量一定程度地减小,使得达到用于运行的实际工作温度。在前述数值的条件下冷却油体积流量约为3l/min。
在以V标识的第五方法步骤中,为了检测拖拽扭矩,在未操作的离合器中经历至约1500U/min的转速变化并且此时测量检测轴上的扭矩。
在最后的以VI标识的第六方法步骤中,最终中断整个油供给并且离合器单元100被加速至约3000U/min的高转速。这用于甩掉残留在摩擦离合器120、140内的油,也就是清洁。
在特定说明书中讨论的并且在附图中显示的实施形式显然仅示出本发明示范性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当前公开内容的指导下掌握更宽范围的变形方案。
附图标记清单
100双离合器单元
120第一摩擦离合器
122外摩擦片
124内摩擦片
126外摩擦片支架
127内摩擦片支架
128轮毂
140第二摩擦离合器
142外摩擦片
144内摩擦片
146外摩擦片支架
147内摩擦片支架
148轮毂
150离合器输入轴
200检测单元
220第一检测轴
222扭矩测量装置
240第二检测轴
250输油套筒
252第一压力油接口
254第二压力油接口
256冷却油接口
270拆卸单元
280倾斜机构
282执行器
284杠杆臂
300驱动马达
320驱动法兰
400工业机器人
420准备单元
440输送单元
460输出单元

Claims (12)

1.一种借助检测单元(200)和驱动马达(300)对双离合器单元(100)进行功能检测的方法,其中,
-所述双离合器单元(100)包括两个与共同的冷却油接口相连的摩擦离合器(120,140),所述两个摩擦离合器(120,140)分别具有与液压的压力油接口相连的调节机构以及一组内摩擦片(124,144)和一组外摩擦片(122,142),其中所述外摩擦片(122,142)通过各自的外摩擦片支架(126,146)与共同的离合器输入轴(150)相连接,并且所述内摩擦片(124,142)通过具有在内侧制齿的轮毂(128,148)的内摩擦片支架(127,147)可分别与具有对应的插接齿部的外部的轴相连接,
-所述检测单元(200)具有两个设置有这种对应的插接齿部的并且与扭矩测量装置(222,242)相连接的检测轴(220,240)、可与所述压力油接口连接的压力油源和可与所述冷却油接口连接的冷却油源,并且
-所述驱动马达(300)可传递扭矩地耦连在所述离合器输入轴(150)上,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设立步骤中:将所述双离合器单元(100)套装在所述检测轴(220,240)的插接齿部上并且所述油源连接在相应的油接口上,
-使所述驱动马达(300)耦连在所述离合器输入轴(150)上,
-进行检测运行,包括通过所述驱动马达(300)驱动所述双离合器单元、将来自相应油源的油压独立地施加在所述油接口上并且测量作用在所述检测轴(220,240)上的扭矩,
其特征在于,在实施设立步骤时,所述双离合器单元(100)以垂直的轴向定向套装在垂直定向的所述检测轴(220,240)的插接齿部上,并且之后所述检测单元(200)连同已套装的所述双离合器单元(100)倾斜至水平的轴向定向。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立步骤之前的准备步骤中,如此预先校准所述在内侧制齿的轮毂(128,148),使得所述轮毂(128,148)的内齿对齐所述检测轴(220,240)的外插接齿部。
3.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输入轴(150)通过所述驱动马达(300)和倾斜的检测单元(200)的水平的相对位移被耦连在所述驱动马达(300)上。
4.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运行的第一方法步骤中,所述摩擦离合器(120,140)的摩擦片被冷却油浸没,方法是在不操作调节机构的情况下将所述离合器输入轴(150)加速至低转速,并且对其再次制动,同时所述双离合器单元(100)以较高的冷却油体积流量被冲刷。
5.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运行的第二方法步骤中,两个调节机构在所述离合器输入轴(150)静止的情况下多次被施加以较高的、等于第一目标压力的油压,同时所述双离合器单元(100)以较高的冷却油体积流量被冲刷。
6.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运行的第三步骤中,为了确定各单个摩擦离合器(120,140)的容积率、漏损率和/或响应压力,所述调节机构在所述离合器输入轴(150)较低转速的情况下依次被施加以升至中度的第二目标压力的油压,同时所述双离合器单元(100)以较高的冷却油体积流量被冲刷。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方法步骤中,为了确定所述摩擦离合器(120,140)之一的容积率,在油压升高过程中的至少两个预设点上测量作用在所属检测轴(220,240)上的扭矩。
8.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方法步骤中,为了确定所述摩擦离合器(120,140)之一的响应压力,测得这样一个在所属调节机构上出现的油压,在该油压下在所属检测轴(220,240)上作用一个扭矩,该扭矩比在未操作调节机构时作用于相同检测轴(220,240)上的扭矩大出预定的差值。
9.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运行的第四方法步骤中,为了确定单个摩擦离合器(120,140)的力矩均匀性,所述调节机构在所述离合器输入轴(150)的极低转速下依次被施加以升至较低的第三目标压力的油压,同时所述双离合器单元(100)以较低的冷却油体积流量被冲刷,其中,测量作用在相应所属检测轴(220,240)上的扭矩的时间变化曲线。
10.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运行的第五方法步骤中,为了确定单个摩擦离合器(120,140)的拖拽扭矩,所述离合器输入轴(150)在未操作调节机构的情况下被加速至中度的、预设转速,同时所述双离合器单元(100)以较低的冷却油体积流量被冲刷,其中,作用在相应所属检测轴(220,240)上的扭矩的变化曲线作为转速的函数被测量。
11.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六方法步骤中,为了清洁所述双离合器单元(100),所述离合器输入轴(150)在未操作调节机构的情况下被加速至较高的转速,而所述双离合器单元(100)不被冷却油冲刷。
12.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时间上重叠地对多个双离合器单元(100)实施检测运行,在工业机器人(400)的作业区域内安置有相应数量的检测单元(200)以及共同的用于实施准备步骤的准备单元(420),其中,设立步骤自动地由所述工业机器人(400)实施,所述工业机器人(400)按照预设的时间规则将由所述准备单元(420)依次准备的双离合器单元(100)分配到所述检测单元上。
CN201310740164.3A 2012-12-28 2013-12-27 用于双离合器单元的功能检测的方法 Active CN1039133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025361.3 2012-12-28
DE102012025361 2012-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3310A true CN103913310A (zh) 2014-07-09
CN103913310B CN103913310B (zh) 2017-03-01

Family

ID=50928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40164.3A Active CN103913310B (zh) 2012-12-28 2013-12-27 用于双离合器单元的功能检测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13310B (zh)
DE (1) DE102013223772B4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2245A (zh) * 2015-09-23 2015-11-25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学院 一种湿式摩擦片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108776021A (zh) * 2018-03-30 2018-11-0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检测装置
CN109580219A (zh) * 2018-12-19 2019-04-0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泵离合器功能检测方法和设备
CN110044612A (zh) * 2019-05-23 2019-07-2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综合性能测试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13220A1 (de) * 2014-07-08 2016-01-14 Zf Friedrichshafen Ag Prüfstandanordnung zum Prüfen eines Lamellenschaltelementes
CN104155107A (zh) * 2014-08-13 2014-11-19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离合器试验系统
CN104155106A (zh) * 2014-08-13 2014-11-19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大功率离合器试验系统
DE102015209915A1 (de) * 2015-05-29 2016-12-01 Zf Friedrichshafen Ag Kupplungsprüfstand zum Prüfen einer Kupplung
CN106053064B (zh) * 2016-08-03 2018-05-18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离合器及发动机飞轮热冲击试验机及试验方法
CN106338394B (zh) * 2016-10-21 2018-07-03 合肥工业大学 离合器离合过程中位移及传递扭矩测试机
CN108398262B (zh) * 2018-02-08 2020-04-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湿式摩擦副带排转矩试验台及试验方法
CN111828437B (zh) * 2020-06-19 2022-10-28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可调节轴向空间的离合器离心油压测试装置
CN113567118B (zh) * 2021-06-16 2023-04-11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湿式离合器滑摩传动性能检测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60922A1 (de) * 2005-12-23 2007-10-18 Borgwarner Inc., Auburn Hills Messung von Momentengleichförmigkeit an Mehrscheibenkupplungen
JP2011112478A (ja) * 2009-11-26 2011-06-09 Meidensha Corp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試験方法およびトルクコンバータ試験装置
CN202049042U (zh) * 2011-04-20 2011-11-23 常州精瑞自动化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双离合变速器无负载倾斜试验的试验工装
EP2458364A1 (fr) * 2010-11-30 2012-05-30 Eurocopter Banc d'essais de cannelures, et procédé d'essais
CN202305213U (zh) * 2011-10-31 2012-07-04 常州精瑞自动化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双离合器耐压性能的试验仓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8577A (ja) 1999-10-08 2001-04-20 Toyota Motor Corp 湿式摩擦試験装置
DE10052901B4 (de) 2000-10-25 2012-10-25 Hoerbiger Antriebstechnik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für den Einlauf- und Funktionstest von Synchrosystemen
DE102008061683A1 (de) 2008-05-21 2009-11-26 Borgwarner Inc., Auburn Hills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r nasslaufenden Anfahrkupplung und nasslaufende Anfahrkupplung für ein Getriebe
CN202049044U (zh) 2011-04-20 2011-11-23 常州精瑞自动化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双回转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60922A1 (de) * 2005-12-23 2007-10-18 Borgwarner Inc., Auburn Hills Messung von Momentengleichförmigkeit an Mehrscheibenkupplungen
JP2011112478A (ja) * 2009-11-26 2011-06-09 Meidensha Corp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試験方法およびトルクコンバータ試験装置
EP2458364A1 (fr) * 2010-11-30 2012-05-30 Eurocopter Banc d'essais de cannelures, et procédé d'essais
CN202049042U (zh) * 2011-04-20 2011-11-23 常州精瑞自动化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双离合变速器无负载倾斜试验的试验工装
CN202305213U (zh) * 2011-10-31 2012-07-04 常州精瑞自动化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双离合器耐压性能的试验仓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建国 等: "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快速控制原型与台架试验",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vol. 40, no. 4, 31 July 2010 (2010-07-31), pages 901 - 905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2245A (zh) * 2015-09-23 2015-11-25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学院 一种湿式摩擦片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105092245B (zh) * 2015-09-23 2017-07-04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学院 一种湿式摩擦片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108776021A (zh) * 2018-03-30 2018-11-0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检测装置
CN109580219A (zh) * 2018-12-19 2019-04-0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泵离合器功能检测方法和设备
CN110044612A (zh) * 2019-05-23 2019-07-2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综合性能测试设备
CN110044612B (zh) * 2019-05-23 2024-03-12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综合性能测试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3223772B4 (de) 2022-04-28
CN103913310B (zh) 2017-03-01
DE102013223772A1 (de) 2014-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3310A (zh) 用于双离合器单元的功能检测的方法
JP6491732B2 (ja) トルク付与ユニット及び駆動装置
US7563201B2 (en) Transmission system
KR20200125955A (ko) 로봇용 정밀 감속기 고정밀 종합 성능 시험기
CN207128610U (zh) 用于机动车的驱动模块和驱动组件
CN102564764A (zh) 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试验机
BRPI0808593A2 (pt) "aparelho de embreagem, aparelho de embreagem para um veículo e método para resfriar uma embreagem"
CN104034529A (zh) 一种汽车轮毂轴承单元防尘性能模拟试验机
CN209689919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变速箱同步器耐久试验台架
CN102384845B (zh) 手动变速箱在线加载试验台换档机构
CN202033187U (zh) 自动变速器驻车机构试验台
CN106053051A (zh) 橡胶衬套双轴疲劳耐久试验台架
CN104864061A (zh) 一种电液混合驱动的丝杠传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814332A (zh) 接触点确定
WO2016077306A1 (en) Automated transmission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CN102621495A (zh) 一种汽车玻璃升降器电机快速逐检测试台
CN108362495A (zh) 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搅油损失测量工装及测量方法
CN203732268U (zh) 发动机曲轴模拟装置及使用该模拟装置的变速箱试验系统
CN102735443A (zh) 用于传动装置的扭转试验台
CN103092190A (zh) 一种用于侧杆控制器的操纵力自动检测系统
CN105987815B (zh) 通用型摩托车离合器试验台装置
JP2007147501A (ja) エンジンアッシのバランス測定装置およびバランス測定方法
SE1450970A1 (sv) Transmission för fordon, fordon som innefattar en sådan transmission och -förfarande för att styra en transmission
CN110234911A (zh) 切换执行机构、差速锁、分动传动装置、变速器和车桥接通器
CN106872164B (zh) 一种汽车飞轮疲劳破坏测试试验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