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0230B - 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0230B
CN103900230B CN201210568053.4A CN201210568053A CN103900230B CN 103900230 B CN103900230 B CN 103900230B CN 201210568053 A CN201210568053 A CN 201210568053A CN 103900230 B CN103900230 B CN 1039002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
exchange subregion
inclination
vapor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680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00230A (zh
Inventor
王磊
汪俊勇
胡知耀
曹勇
沈杰锦
朱金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21056805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002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00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0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00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02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1)将导风板转动连接于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的前侧;2)检测蒸发器的换热分区温度Tn;3)当△Tn=︱Tn-T︱≤△T时,记录当前倾斜角度为导风板的最优倾斜角度;当△Tn=︱Tn-T︱>△T时,调整与该换热分区对应的导风板的倾斜角度,进入步骤2);其中,T为预设温度,△Tn为差值绝对值,△T为允许温度差;4)加工进风导风装置的框架及导风叶片,导风叶片按照最优倾斜角度设置于框架上。通过将制造的进风导风装置安装于空调室内机中,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和空调能效。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装置。

Description

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调节蒸发器散热的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在空调制冷过程中,蒸发器的各个制冷剂流路的出管温度均存在温度差,使得蒸发器的制冷剂流路存在过热制冷剂流路和带液制冷剂流路,过热制冷剂流路为管内的制冷剂均吸热挥发为气态,吸热能力受限的制冷剂流路,带液制冷剂流路为管内的制冷剂存在液态部分,吸收热量不完全。蒸发器的过热制冷剂流路制冷能力下降,而带液制冷剂流路没有完全吸热挥发即流回压缩机重新循环,使得蒸发器的换热能力较低。
目前,为使蒸发器达到最大的换热能力,需要减小每个制冷剂流路的出管温度间的温度差。传统的匹配方法是通过改变分液毛细管的内径或长度来调节各路的冷媒流量,从而保证出管温度的均匀性。
但是,蒸发器的制冷剂流路调节是性能匹配中耗时最多、改机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而且受调节工装的影响,分液毛细管外置和内置时的调节效果差距较大,每调整一次毛细管,都需要重新烧焊。通常受壳体空间和毛细管调节能力的限制,存在几个制冷剂流路的出管温度偏低或偏高,同样会降低蒸发器的换热效果,从而使得空调的耗电量较高,空调的能效较低。
因此,如何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和空调能效,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通过将制造的进风导风装置安装于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的前侧,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和空调能效。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1)将导风板转动连接于空调室内机试验机的蒸发器的前侧;
2)检测蒸发器的换热分区温度Tn
3)当△Tn=︱Tn-T︱≤△T时,记录当前倾斜角度为所述导风板的最优倾斜角度;
当△Tn=︱Tn-T︱>△T且Tn>T时,调整与该换热分区对应的导风板的倾斜角度,以减小该换热分区的风量,进入步骤2);
当△Tn=︱Tn-T︱>△T且Tn<T时,调整与该换热分区对应的导风板的倾斜角度,以增加该换热分区的风量,进入步骤2);
其中,所述换热分区为按照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流路划分的区域,T为预设温度,△Tn为差值绝对值,△T为允许温度差;
4)加工所述进风导风装置的框架及导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按照所述最优倾斜角度设置于所述框架上。
优选地,在上述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所述空调系统开机运行预设时间t后,检测蒸发器的换热分区温度Tn
优选地,在上述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当△Tn=︱Tn-T︱>△T时,调整与该换热分区对应的导风板的倾斜角度后,使所述空调系统运行预设间隔时间△t,进入步骤2)。
优选地,在上述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当△Tn=︱Tn-T︱>△T且Tn>T时,减小所述换热分区的风量具体为:比较相邻的上一所述换热分区的温度Tn-1与相邻的下一所述换热分区的温度Tn+1
当Tn-1>Tn+1时,调整所述导风板的倾斜角度,向相邻的下一所述换热分区引导进风风向;
当Tn-1<Tn+1时,调整所述导风板的倾斜角度,向相邻的上一所述换热分区引导进风风向。
优选地,在上述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框架为空调室内机的机壳。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装置,包括用于加工所述进风导风装置的框架及导风叶片的制造单元及用于确定导风叶片的最优倾斜角度的风向确定单元;
其中,所述风向确定单元包括:用于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的前侧的支架;用于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的换热分区对应连接并测量所述换热分区温度的测温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导风叶片单元,所述导风叶片单元包括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的导风板;驱动所述导风板转动的驱动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及所述测温元件通信连接,当△Tn=︱Tn-T︱≤△T时,记录当前倾斜角度为所述导风板的最优倾斜角度,当△Tn=︱Tn-T︱>△T且Tn>T时,调整与该换热分区对应的导风板的倾斜角度,以减小该换热分区的风量并重新检测蒸发器的换热分区温度,当△Tn=︱Tn-T︱>△T且Tn<T时,调整与该换热分区对应的导风板的倾斜角度,以增加该换热分区的风量并重新检测蒸发器的换热分区温度的控制器;
其中,Tn为换热分区温度,T为预设温度,△Tn为差值绝对值,△T为允许温度差。
优选地,在上述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装置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导风板连接的联动装置及驱动所述联动装置运动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所述联动装置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导风板。
优选地,在上述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装置中,所述导风叶片单元的数量与所述蒸发器的换热分区的数量相同,且所述导风叶片单元与所述蒸发器的换热分区所在的区域一一对应。
优选地,在上述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装置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地,在上述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装置中,所述测温元件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换热分区的冷媒出口端。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通过设置预设温度T,并计算检测后的换热分区温度Tn与预设温度T的差值绝对值△Tn。当△Tn≤△T时,该换热分区内的制冷剂换热效果稳定,记录当前倾斜角度为最优倾斜角度,而当△Tn>△T时,调节导风板的倾斜角度,直至△Tn≤△T;记录当前倾斜角度,并根据最优倾斜角度加工进风导风装置,使得进风导风装置的导风叶片的倾斜角度为最优倾斜角度,由于进风导风装置中导风叶片的倾斜角度与导风板的最优倾斜角度相同,在将进风导风装置应用于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的前侧后,外界风在导风叶片的作用下可以有效调节向蒸发器流动的风向,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和空调能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装置,由于上述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上述效果,本实施例中的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装置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介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风导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向确定单元及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向确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通过向空调室内机增加进风导风装置,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和空调能效。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装置。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风导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S1:将导风板转动连接于空调室内机试验机的蒸发器的前侧;
将导风板设置于待检测的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的前侧,可以根据调整导风板相对于空调室内机的的倾斜角度,调节空调室内机的进风的风向,进而调节流经蒸发器的风量分布。
上述蒸发器的前侧为蒸发器朝向进风方向的一侧,外界风经过导风板的导向作用后流向蒸发器。导风板可以转动设置于空调室内机的机壳的进风口处,也可以与空调室内机的机壳内壁转动连接,仅需确保其位于蒸发器的前侧即可。
步骤S2:检测蒸发器的换热分区温度Tn
检测蒸发器的各个换热分区上的温度,换热分区温度依次为T1、T2、T3……,即第n个换热分区温度为Tn,其中,n=1、2、3……并检测蒸发器的换热分区温度Tn
步骤S3:当△Tn=︱Tn-T︱≤△T时,记录当前倾斜角度为导风板的最优倾斜角度;当△Tn=︱Tn-T︱>△T且Tn>T时,调整与该换热分区对应的导风板的倾斜角度,以减小该换热分区的风量,进入步骤S2;当△Tn=︱Tn-T︱>△T且Tn<T时,调整与该换热分区对应的导风板的倾斜角度,以增加该换热分区的风量,进入步骤S2;
设置预设温度T,并计算检测后的换热分区温度Tn与预设温度T的差值绝对值△Tn。当△Tn≤△T时,该换热分区内的制冷剂换热效果稳定,保持该换热分区对应的导风板。而当△Tn>△T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风量较大,使换热分区中的制冷剂挥发完全并使其温度过高,即Tn>T,此时该换热分区为过热换热分区,需要降低流向该换热分区的风量,以降低该换热分区内的制冷剂受热挥发,从而达到降温作用;另一种是风量较小,使换热分区中的制冷剂不能完全挥发,即Tn<T,此时该换热分区为带液换热分区,需要增加流向该换热分区的风量,以提高该换热分区内的制冷剂受热挥发。
其中,换热分区为按照蒸发器的制冷剂流路划分的区域,T为预设温度,△Tn为差值绝对值,△T为允许温度差;导风板的最优倾斜角度可以为导风板与进风口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导风板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上述空调室内机试验机为制作适用于该类型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导风装置选取的试验机。
步骤S4:加工进风导风装置的框架01及导风叶片02,导风叶片02按照最优倾斜角度设置于框架01上;
确保外界风在最优倾斜角度的导风板的作用下可以有效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根据最优倾斜角度加工进风导风装置,进风导风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在蒸发器的前侧的框架01及设置在框架01上的导风叶片02,使得导风叶片02的倾斜角度与步骤S3中记录的最优倾斜角度相同。可以将导风叶片02与框架01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将导风叶片02按照最优倾斜角度安装于框架01上;也可以按照最优倾斜角度制作模具,通过注塑方式使得进风导风装置整体成型,即导风叶片02与框架01为一体式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通过设置预设温度T,并计算检测后的换热分区温度Tn与预设温度T的差值绝对值△Tn。当△Tn≤△T时,该换热分区内的制冷剂换热效果稳定,记录当前倾斜角度为最优倾斜角度,而当△Tn>△T时,调节导风板的倾斜角度,直至△Tn≤△T;记录当前倾斜角度,并根据最优倾斜角度加工进风导风装置,使得进风导风装置的导风叶片02的倾斜角度为最优倾斜角度,由于进风导风装置中导风叶片02的倾斜角度与导风板的最优倾斜角度相同,在将进风导风装置应用于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的前侧后,外界风在导风叶片02的作用下可以有效调节向蒸发器流动的风向,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和空调能效。
需要说明的是,在蒸发器的前侧的导风板处于水平状态下时,与换热分区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导风板为与该换热分区对应的导风板。上述导风叶片02与上述导风板倾斜角度及相对位置一致,可以为平板导风叶片,也可以为弧形板导风叶片,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当导风叶片02为弧形板导风叶片,则弧形板导风叶片靠近蒸发器的一端的切线为最优倾斜角度。
优选的,在框架01远离导风叶片02的一侧设置过滤网03。
步骤S2具体包括:空调系统开机运行预设时间t后,检测蒸发器的换热分区温度Tn
设定预设时间t,使空调系统在开机运行预设时间t后,达到运行稳定,再对蒸发器的换热分区进行测温,并得出换热分区温度Tn
进一步的,步骤S3中:当△Tn=︱Tn-T︱>△T时,调整与该换热分区对应的导风板的倾斜角度后,使空调系统运行预设间隔时间△t,进入步骤S2;
当△Tn=︱Tn-T︱>△T且Tn>T时,调整与该换热分区对应的导风板的倾斜角度,以减小该换热分区的风量,在导风板调节完成后,使空调系统运行预设间隔时间△t后,进入步骤S2;当△Tn=︱Tn-T︱>△T且Tn<T时,调整与该换热分区对应的导风板的倾斜角度,以增加该换热分区的风量,在导风板调节完成后,使空调系统运行预设间隔时间△t后,进入步骤S2。
步骤S3中,当△Tn=︱Tn-T︱>△T且Tn>T时,减小换热分区的风量具体为:比较相邻的上一换热分区的温度Tn-1与相邻的下一换热分区的温度Tn+1,当Tn-1>Tn+1时,调整导风板的倾斜角度,向相邻的下一换热分区引导进风风向;当Tn-1<Tn+1时,调整导风板的倾斜角度,向相邻的上一换热分区引导进风风向;
以第二换热分区为例,第二换热分区的换热分区温度为T2,与第二换热分区相邻的上一换热分区为第一换热分区,第一换热分区的换热分区温度为T1,与第二换热分区相邻的下一换热分区为第三换热分区,第三换热分区的换热分区温度为T3,比较T1与T3,当T1>T3时,调整导风板的倾斜角度,向相邻的第三换热分区引导进风风向;当T1<T3时,调整导风板的倾斜角度,向相邻的第一换热分区引导进风风向。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换热分区中,当△T1=︱T1-T︱>△T且T1>T时,检测T2的温度,当T2≦T,调整导风叶片的倾斜角度,向第二换热分区引导进风风向,当T2>T,调整导风叶片的倾斜角度,向机壳引导进风风向;同理,最后一组换热分区Tn时,检测Tn-1的温度,当Tn-1≦T,调整导风叶片的倾斜角度,向倒数第二换热分区引导进风风向,当Tn-1>T,调整导风叶片的倾斜角度,向机壳引导进风风向。
优选地,框架01为空调室内机的机壳。将导风叶片02以其相应位置上的导风板的最优倾斜角度设置于机壳上,可以设置于机壳的进风口,也可以设置于机壳内壁上,仅需确保外界风经导风叶片02导向流向设置于该机壳内的蒸发器即可。
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框架01单独设置,并将框架01设置于机壳的进风口或机壳内部,以便其上设置的导风叶片02对流向机壳内的蒸发器的外界风进行导向。
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向确定单元及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向确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装置,包括用于加工进风导风装置的框架01及导风叶片02的制造单元及用于确定导风叶片02的最优倾斜角度的风向确定单元;
其中,风向确定单元包括:用于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的前侧的支架1;用于与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6的换热分区对应连接并测量换热分区温度的测温元件4;设置于支架1上的导风叶片单元3,导风叶片单元3包括与支架1转动连接的导风板31;驱动导风板31转动的驱动装置;与驱动装置及测温元件4通信连接,当△Tn=︱Tn-T︱≤△T时,记录当前倾斜角度为导风板31的最优倾斜角度,当△Tn=︱Tn-T︱>△T且Tn>T时,调整与该换热分区对应的导风板31的倾斜角度,以减小该换热分区的风量并重新检测蒸发器的换热分区温度,当△Tn=︱Tn-T︱>△T且Tn<T时,调整与该换热分区对应的导风板31的倾斜角度,以增加该换热分区的风量并重新检测蒸发器的换热分区温度的控制器5;
其中,Tn换热分区温度,T为预设温度,△Tn为差值绝对值,△T为允许温度差。
控制器5接收由测温元件4检测的换热分区温度Tn的温度信号,当△Tn=︱Tn-T︱≤△T时,记录当前倾斜角度为导风板31的最优倾斜角度,当△Tn=︱Tn-T︱>△T且Tn>T时,向驱动装置发出驱动信号,调整与该换热分区对应的导风板31的倾斜角度,以减小该换热分区的风量并重新检测蒸发器的换热分区温度,当△Tn=︱Tn-T︱>△T且Tn<T时,向驱动装置发出驱动信号,调整与该换热分区对应的导风板31的倾斜角度,以增加该换热分区的风量并重新检测蒸发器的换热分区温度。
由于上述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上述效果,本实施例中的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装置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介绍。
上述蒸发器6的前侧为蒸发器6朝向进风方向的一侧,外界风经过导风板31的导向作用后流向蒸发器6。导风板31可以转动设置于空调室内机的机壳的进风口处,也可以与空调室内机的机壳内壁转动连接,仅需确保其位于蒸发器31的前侧即可。
优选地,驱动装置包括:与导风板31连接的联动装置32;驱动联动装置32运动的电机33,电机33与控制器5通信连接。
联动装置32上设置有多个导风板31。可以将联动装置32设置为链条,该链条与多个导风板31上的齿轮啮合,并且,该链条与电机33输出端的齿轮啮合,通过电机33转动带动链条转动,并带动多个导风板31转动;也可以将联动装置32设置为与多个导风板31周向固定的连接杆,并在该连接杆上设置与电机33传动连接的传动齿轮,通过电机33转动带动连接杆转动,从而使的多个导风板31转动。
优选地,导风叶片单元3的数量为多个。通过控制器5分别控制多个导风叶片单元3中的导风板31的倾斜角度,使得多个导风叶片单元3上的导风板31的倾斜角度不同,进而提高了向蒸发器6导风的导风板31的调节精度,进一步的提高了蒸发器上的温度的均匀分布程度。
如图2所示,导风叶片单元3的数量与蒸发器6的换热分区的数量相同,且导风叶片单元3与蒸发器6的换热分区所在的区域一一对应。
由于蒸发器6具有多个换热分区,且多个制冷剂流路沿蒸发器6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使得蒸发器6上具有多个制冷剂流路所在的区域,即换热分区。由于导风叶片单元3的数量与蒸发器6的换热分区的数量相同,使得换热分区所在的区域的数量与导风叶片单元3的数量相同,而导风叶片单元3与蒸发器6的换热分区所在的区域一一对应,使得一个导风叶片单元3与一个换热分区所在的区域对应,通过测量该换热分区的温度调整导风叶片单元3,进而完成对该区域的受风量的调整。
为了避免测试过程中空调室内机进入灰尘而降低导风板31的调节精度,支架1上设置有过滤网2,优选将过滤网2设置于支架1远离导风叶片单元3的一侧,且覆盖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
本实施例中,测温元件4设置于蒸发器6的换热分区的冷媒出口端。
相邻两个导风板31的导风重合值P大于蒸发器的管间距并且小于1.5倍的管间距。相邻两个导风叶片31中,上面的导风叶片31向下倾斜到极限,下面的导风叶片31向上倾斜到极限,其引导外界风经过蒸发器6的重合面积在蒸发器6的迎风面上的宽度为导风重合值P。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将导风板转动连接于空调室内机试验机的蒸发器的前侧;
2)检测蒸发器的换热分区温度Tn
3)当△Tn=︱Tn-T︱≤△T时,记录当前倾斜角度为所述导风板的最优倾斜角度;
当△Tn=︱Tn-T︱>△T且Tn>T时,调整与该换热分区对应的导风板的倾斜角度,以减小该换热分区的风量,进入步骤2);
当△Tn=︱Tn-T︱>△T且Tn<T时,调整与该换热分区对应的导风板的倾斜角度,以增加该换热分区的风量,进入步骤2);
其中,所述换热分区为按照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流路划分的区域,T为预设温度,△Tn为差值绝对值,△T为允许温度差;
4)加工所述进风导风装置的框架及导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按照所述最优倾斜角度设置于所述框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所述空调系统开机运行预设时间t后,检测蒸发器的换热分区温度T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当△Tn=︱Tn-T︱>△T时,调整与该换热分区对应的导风板的倾斜角度后,使所述空调系统运行预设间隔时间△t,进入步骤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当△Tn=︱Tn-T︱>△T且Tn>T时,减小所述换热分区的风量具体为:比较相邻的上一所述换热分区的温度Tn-1与相邻的下一所述换热分区的温度Tn+1
当Tn-1>Tn+1时,调整所述导风板的倾斜角度,向相邻的下一所述换热分区引导进风风向;
当Tn-1<Tn+1时,调整所述导风板的倾斜角度,向相邻的上一所述换热分区引导进风风向。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空调室内机的机壳。
6.一种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加工所述进风导风装置的框架及导风叶片的制造单元及用于确定导风叶片的最优倾斜角度的风向确定单元;
其中,所述风向确定单元包括:用于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的前侧的支架;用于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的换热分区对应连接并测量所述换热分区温度的测温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导风叶片单元,所述导风叶片单元包括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的导风板;驱动所述导风板转动的驱动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及所述测温元件通信连接,当△Tn=︱Tn-T︱≤△T时,记录当前倾斜角度为所述导风板的最优倾斜角度,当△Tn=︱Tn-T︱>△T且Tn>T时,调整与该换热分区对应的导风板的倾斜角度,以减小该换热分区的风量并重新检测蒸发器的换热分区温度,当△Tn=︱Tn-T︱>△T且Tn<T时,调整与该换热分区对应的导风板的倾斜角度,以增加该换热分区的风量并重新检测蒸发器的换热分区温度的控制器;
其中,Tn为换热分区温度,T为预设温度,△Tn为差值绝对值,△T为允许温度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导风板连接的联动装置及驱动所述联动装置运动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所述联动装置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导风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单元(3)的数量与所述蒸发器(6)的换热分区的数量相同,且所述导风叶片单元(3)与所述蒸发器(6)的换热分区所在的区域一一对应。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过滤网。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4)设置于所述蒸发器(6)的换热分区的冷媒出口端。
CN201210568053.4A 2012-12-24 2012-12-24 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Active CN1039002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68053.4A CN103900230B (zh) 2012-12-24 2012-12-24 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68053.4A CN103900230B (zh) 2012-12-24 2012-12-24 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0230A CN103900230A (zh) 2014-07-02
CN103900230B true CN103900230B (zh) 2016-06-01

Family

ID=50991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68053.4A Active CN103900230B (zh) 2012-12-24 2012-12-24 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002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64274A (zh) * 2022-06-01 2022-10-1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室内机风量控制方法
CN115682288A (zh) * 2022-11-08 2023-02-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控制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41729A (en) * 1987-08-10 1989-02-14 Hitachi Ltd Air conditioner
CN1158968A (zh) * 1995-11-20 1997-09-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吹出口
CN1632405A (zh) * 2003-12-23 2005-06-2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进气格栅装置
CN101070980A (zh) * 2006-05-11 2007-11-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管道式空调器
CN201129832Y (zh) * 2007-11-19 2008-10-08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柜式空调器
CN101360954A (zh) * 2006-01-20 2009-02-04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41729A (en) * 1987-08-10 1989-02-14 Hitachi Ltd Air conditioner
CN1158968A (zh) * 1995-11-20 1997-09-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吹出口
CN1632405A (zh) * 2003-12-23 2005-06-2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进气格栅装置
CN101360954A (zh) * 2006-01-20 2009-02-04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1070980A (zh) * 2006-05-11 2007-11-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管道式空调器
CN201129832Y (zh) * 2007-11-19 2008-10-08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柜式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0230A (zh)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36647B1 (ko)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6091264A (zh) 空调器出风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1886839B (zh) 换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64400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566649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425831A (zh) 无动力分体式热管空调组合机组及制冷方法
CN103900230B (zh) 进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108317630A (zh) 空调室外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3478454U (zh) 空调室外机和具有该空调室外机的变频空调
CN205641433U (zh) 空调外壳和窗机空调
JP2009216332A (ja) 精密空調機
CN103900148A (zh) 空调内机、换热器导风调节装置及换热器导风调节方法
CN104567155B (zh) 空气调节器
CN110925999B (zh) 一种空调的冷凝热回收系统及其方法
CN202973366U (zh) 空调内机及换热器导风调节装置
CN107781919A (zh) 空调室外机、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5423689A (zh) 一种制冰机及冰箱
CN206469381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05303623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包散热装置及系统
CN205783975U (zh) 一种防凝露热管系统
CN205014494U (zh) 贯流式风机盘管
CN113973473A (zh) 一种数据中心机房的节能制冷及其制冷方法
CN205536168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5481628U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106152583B (zh) 一种高精度温控热交换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