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1380A -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1380A
CN103891380A CN201280052268.9A CN201280052268A CN103891380A CN 103891380 A CN103891380 A CN 103891380A CN 201280052268 A CN201280052268 A CN 201280052268A CN 103891380 A CN103891380 A CN 103891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annel
station apparatus
pdcch
physical resource
mobil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22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91380B (zh
Inventor
中岛大一郎
今村公彦
野上智造
示泽寿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891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1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91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1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898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898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 H04L25/03942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codeboo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可在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之间有效地收发包含控制信息的信号。控制信道包含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移动站装置设定1个第一要素包含1个物理资源块的资源的控制信道区域内的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与1个第一要素包含多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的每一个中的第二要素的控制信道区域内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第二要素为分割1个物理资源块后的资源。移动站装置使用设定的检索区域的上述第一要素,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在包含多个移动站装置与基站装置的通信系统中,有效地设定可配置包含控制信息的信号的区域,基站装置可对移动站装置有效地发送包含控制信息的信号,移动站装置可自基站装置有效地接收包含控制信息的信号。
背景技术
蜂窝式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及无线网络的进化(以下,称为“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或“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 Access:演进通用地面无线接入(EUTRA)”)在第三代协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中规范化。LTE中,作为自基站装置向移动站装置的无线通信(下行链路:称为DL。)的通信方式,使用作为多载波发送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方式。此外,LTE中,作为自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上行链路:称为UL。)的通信方式,使用作为单载波发送的SC-FDMA(Singie-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方式。LTE中,作为SC-FDMA方式,使用DFT-Spread OFMD(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Spread OFMD:离散傅立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方式。
为实现其请求,研究在LET-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长期演进-进阶)中至少支持与LTE相同的信道构造。所谓信道指用于信号的发送的介质。物理层中使用的信道称为物理信道,介质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中使用的信道称为逻辑信道。作为物理信道的种类,有用于下行链路的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收发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用于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的收发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用于上行链路的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收发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用于控制信息的收发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用于下行链路的同步确立的同步信道(Synchronization Channel:SCH)、用于上行链路的同步确立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用于下行链路的系统信息的发送的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Channel:PBCH)等。移动站装置或基站装置,将自控制信息、数据等生成的信号配置于各物理信道中,从而发送。以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的数据称为传输块。
配置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称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为表示对应接收的配置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数据的肯定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或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的控制信息(接收确认应答;ACK/NACK),或表示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分配的请求的控制信息(Scheduling Request:SR),或表示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亦称为信道质量)的控制信息(Channel QualityIndicator:CQI)。
<协作通信>
LTE-A中,为减少或抑制对于小区端区域的移动站装置的干扰,或为使接收信号功率增大,研究在相邻小区间相互协作地进行通信的小区间协作通信(Cooperative Multipoint:CoMP通信)。另外,例如,将基站装置使用任意1个频带进行通信的形态称为“小区(Cell)”。例如,作为小区间协作通信,正在研究将多个小区中不同的加权信号处理(预编码处理)应用于信号,多个基站装置与该信号协作并发送至同一移动站装置的方法(亦称为Joint Processing、JointTransmission)等。在该方法中,可提高移动站装置的信号功率与干扰噪声功率比,从而可改善移动站装置的接收特性。例如,作为小区间协作通信,正在研究在多个小区中进行协作且对于移动站装置进行调度的方法(Coordinated Scheduling:CS)。在该方法中,可提高移动站装置的信号功率与干扰噪声功率比。例如,作为小区间协作通信,正在研究在多个小区中进行协作且应用波束成型对于移动站装置发送信号的方法(Coordinated beamforming:CB)。在该方法中,可提高移动站装置的信号功率与干扰噪声功率比。例如,作为小区间协作通信,正在研究仅在一方的小区中使用特定的资源发送信号,在一方的小区中不以特定的资源发送信号的方法(Blanking,Muting)。在该方法中,可提高移动站装置的信号功率与干扰噪声功率比。
另外,关于用于协作通信的多个小区,不同的小区既可包含不同的基站装置,不同的小区亦可包含相同基站装置管理的不同RRH(Remote Radio Head,较基站装置更小型的屋外型的无线部,亦称为Remote Radio Unit:RRU),不同的小区亦可包含基站装置与该基站装置管理的RRH,不同的小区亦可包含基站装置与由与该基站装置不同的基站装置管理的RRH。
覆盖范围较广的基站装置,一般称为宏基站装置。覆盖范围较窄的基站装置一般称为微微基站装置,或毫微微基站装置。RRH,一般而言,研究在较宏基站装置覆盖范围更窄的区域中的运用。如包含宏基站装置与RRH,且利用宏基站装置支持的覆盖范围包含利用RRH支持的覆盖范围的一部分或全部而构成的通信系统般的展开称为异构网络展开。研究在那样的异构网络展开的通信系统中,宏基站装置与RRH对于位于相互重复的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站装置,进行协作并发送信号的方法。此处,RRH由宏基站装置管理,收发受到控制。另外,宏基站装置与RRH,利用光纤等的有线线路及/或使用中继技术的无线线路连接。如此,藉由宏基站装置与RRH各自的一部分或全部使用同一无线资源执行协作通信,宏基站装置构建的覆盖范围的区域内的总和的频率利用效率(传输容量)可提高。
移动站装置,在位于宏基站装置或RRH的附近的情况下,可与宏基站装置或RRH进行单小区通信。即,某个移动站装置未使用协作通信,与宏基站装置或RRH进行通信,从而进行信号的收发。例如,宏基站装置接收来自距离本装置较近的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的信号。例如,RRH接收来自距离本装置较近的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的信号。再者,移动站装置位于RRH构建的覆盖范围的端附近(小区边缘)的情况下,需要对于来自宏基站装置的同一信道干扰的对策。作为宏基站装置与RRH的多小区通信(协作通信),正在研究藉由使用在相邻基站间相互协作的CoMP方式,减少或抑制对于小区边缘区域的移动站装置的干扰的方法。
此外,研究移动站装置在下行链路中,使用协作通信,接收自宏基站装置与RRH的双方发送的信号,在上行链路中,相对于宏基站装置或RRH的任一者以适合的形式发送信号。例如,移动站装置,以适合宏基站装置接收信号的发送功率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例如,移动站装置,以适合RRH接收信号的发送功率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藉此,可减少上行链路的不必要的干扰,从而提高频率利用效率。
在移动站装置中,关于数据信号的接收处理,需要获取表示用于数据信号的调制方式、编码率、空间复用数、发送功率调整值、资源的分配等的控制信息。有人研究在LTE-A中,导入关于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的新控制信道(非专利文献1)。例如,研究改善整体的控制信道的容量。例如,研究相对于新控制信道支持频域中的干扰协调。例如,研究相对于新控制信道支持空间复用。例如,研究相对于新控制信道支持波束成型。例如,研究相对于新控制信道支持分集。例如,研究在新类型的载波中使用新控制信道。例如,研究在新类型的载波中,相对于小区内的全部的移动站装置不进行作为共用的参考信号的发送。例如,研究在新类型的载波中,相对于小区内的全部的移动站装置较先前减少作为共用的参考信号的发送频率。例如,研究在新类型的载波中,对于移动站装置,使用固有的参考信号解调控制信息等的信号。
例如,研究作为波束成型的应用,相对于新控制信道应用协作通信与多根天线发送。具体而言,研究对应LTE-A的多个基站装置及多个RRH,相对于新控制信道的信号应用预编码处理,相对于用以解调该新控制信道的信号的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亦应用相同预编码处理。具体而言,研究对应LTE-A的多个基站装置与多个RRH,将应用相同预编码处理的新控制信道的信号与RS配置于在LTE中配置PDSCH的资源的区域,并进行发送。研究对应LTE-A的移动站装置,使用接收的RS即进行预编码处理的RS,解调进行了相同预编码处理的新控制信道的信号,从而获取控制信息。在该方法中,无需在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之间交换关于应用于新控制信道的信号的预编码处理的信息。
例如,研究作为分集的应用,使用频域中分离的资源构成新控制信道的信号,从而获得频率分集的效果的方法。另一方面,研究波束成型应用于新控制信道的情况下,使用频域中未分离的资源构成新控制信道的信号的方法。
先前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G RANI#66bis、Zhuhai、China、10-14、October、2011、R1-113589“Way Forward on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nhancements by UE-Specific RS”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将波束成型应用于新控制信道时,若基站装置未由移动站装置通知包含足以判断适合的预编码的信息的信道状态信息,则难以实现适合于移动站装置的预编码处理。例如,通信系统中,存在多个移动站装置,因资源的枯竭,基站装置相对于某个移动站装置无法充分设定上行链路的资源,其结果,有充足的信道状态信息未自该移动站装置通知基站装置的情形。例如,有因干扰等的主要原因,包含信道状态信息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可靠性降低,从而基站装置无法使用接收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形。例如,有调度请求等的信息的发送优先于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移动站装置不发送信道状态信息,从而基站装置无法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形。例如,按某频域各个依序自移动站装置将信道状态信息通知基站装置的情况下,考虑其他的移动站装置的调度的结果,有必须使用自移动站装置长期间未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频域的资源来发送新控制信道的信号的情形。
另一方面,期望尽量相对于新控制信道应用波束成型,改善接收特性,抑制用于1个新控制信道的资源的量,增大系统整体的控制信道的容量。
本发明系鉴于上述的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在包含多个移动站装置与基站装置的通信系统中,有效地设定可配置包含控制信息的信号的区域,且基站装置可相对于移动站装置有效地发送包含控制信息的信号,移动站装置自基站装置可有效地接收包含控制信息的信号的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1)根据本发明的一形态的通信系统具备多个移动站装置与在与多个移动站装置之间使用控制信道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可配置控制信道的区域即控制信道区域包含多个物理资源块。控制信道包含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基站装置包含无线资源控制部,其对于移动站装置设定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一控制信道区域与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控制信道区域,作为控制信道区域。第一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第一要素包含1个物理资源块的资源。第二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第一要素包含多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的每一个中的第二要素。第二要素为分割1个物理资源块后的资源。基站装置进而包含第一控制部,其对用于通信的控制信道分配第一控制信道区域内的由移动站装置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及第二控制信道区域内的由移动站装置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中的任一检索区域中的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移动站装置包含:第二控制部,其设定由基站装置设定的第一控制信道区域内的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与由基站装置设定的第二控制信道区域内的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与接收处理部,其使用以第二控制部设定的检索区域中的第一要素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
(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形态的移动站装置使用控制信道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可配置控制信道的区域即控制信道区域包含多个物理资源块。控制信道包含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由基站装置设定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一控制信道区域与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控制信道区域,作为控制信道区域。第一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第一要素包含1个物理资源块的资源。第二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第一要素包含多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的每一个中的第二要素。第二要素为分割1个物理资源块后的资源。移动站装置具备:控制部,其设定由基站装置设定的第一控制信道区域内的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与由基站装置设定的第二控制信道区域内的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与接收处理部,其使用以控制部设定的检索区域中的第一要素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
(3)较好的是,对第一控制信道区域的控制信道应用基于信道状态的预编码处理,对第二控制信道区域的控制信道不应用基于信道状态的预编码处理。
(4)较好的是,构成第一控制信道区域内的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的控制信道候补的数量,与构成第二控制信道区域内的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的控制信道候补的数量不同。
(5)较好的是,构成在第一控制信道区域内的检索区域进行解码检测的控制信道的第一要素的数量,与构成在第二控制信道区域内的检索区域进行解码检测的控制信道的第一要素的数量不同。
(6)根据本发明的又另一形态的基站装置使用控制信道与多个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可配置控制信道的区域即控制信道区域包含多个物理资源块。控制信道包含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基站装置具备无线资源控制部,其对于移动站装置设定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一控制信道区域与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控制信道区域,作为控制信道区域。第一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第一要素包含1个物理资源块的资源。第二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第一要素包含多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的每一个中的第二要素。第二要素为分割1个物理资源块后的资源。基站装置进而具备控制部,其对用于通信的控制信道分配第一控制信道区域内的由移动站装置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及第二控制信道区域内的由移动站装置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中的任一检索区域中的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
(7)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形态的通信方法用于使用控制信道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站装置。可配置控制信道的区域即控制信道区域包含多个物理资源块。控制信道包含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由基站装置设定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一控制信道区域与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控制信道区域,作为控制信道区域。第一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第一要素包含1个物理资源块的资源。第二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第一要素包含多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的每一个中的第二要素。第二要素为分割1个物理资源块后的资源。通信方法具备:设定由基站装置设定的第一控制信道区域内的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与由基站装置设定的第二控制信道区域内的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的步骤;及使用设定的检索区域中的第一要素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步骤。
(8)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形态的通信方法用于使用控制信道与多个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可配置控制信道的区域即控制信道区域包含多个物理资源块。控制信道包含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通信方法具备对于移动站装置设定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一控制信道区域与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控制信道区域作为控制信道区域的步骤。第一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第一要素包含1个物理资源块的资源。第二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第一要素包含多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的每一个中的第二要素。第二要素为分割1个物理资源块后的资源。通信方法进而具备对用于通信的控制信道分配第一控制信道区域内的由移动站装置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及第二控制信道区域内的由移动站装置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中的任一检索区域中的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的步骤。
(9)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形态的集成电路安装于使用控制信道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站装置。可配置控制信道的区域即控制信道区域包含多个物理资源块。控制信道包含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由基站装置设定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一控制信道区域与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控制信道区域,作为控制信道区域。第一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第一要素包含1个物理资源块的资源。第二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第一要素包含多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的每一个中的第二要素。第二要素为分割1个物理资源块的资源。集成电路具备:设定由基站装置设定的第一控制信道区域内的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与由基站装置设定的第二控制信道区域内的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的功能;及使用设定的检索区域中的第一要素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功能。
(10)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形态的集成电路安装于使用控制信道与多个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可配置控制信道的区域即控制信道区域包含多个物理资源块。控制信道包含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集成电路具备对于移动站装置设定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一控制信道区域与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控制信道区域作为控制信道区域的功能。第一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第一要素包含1个物理资源块的资源。第二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第一要素包含多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的每一个中的第二要素。第二要素为分割1个物理资源块后的资源。集成电路进而具备对用于通信的控制信道分配第一控制信道区域内的由移动站装置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及第二控制信道区域内的由移动站装置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中的任一检索区域中的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的功能。
本说明书中,虽在由基站装置对于移动站装置设定可配置控制信道的区域的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的改良的点上揭示本发明,但本发明可应用的通信方式并非限定于LTE或如LTE-A那样与LTE具有向上相容性的通信方式。例如,本发明亦可应用于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基站装置可对于移动站装置有效地发送包含控制信息的信号,移动站装置可自基站装置有效地接收包含控制信息的信号,从而可进一步实现有效的通信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构成的概略方块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发送处理部107的构成的概略方块图。
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接收处理部101的构成的概略方块图。
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5的构成的概略方块图。
图5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5的接收处理部401的构成的概略方块图。
图6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5的发送处理部407的构成的概略方块图。
图7是显示检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5的第二PDCCH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8是显示发送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第二PDCCH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整体图像的概咯的图。
图10是显示自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或RRH4向移动站装置5的下行链路的时间帧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1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下行链路子帧内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12是显示映射有8个天线端口用的CSI-RS(传播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DL PRB对的图。
图13是显示自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5向基站装置3、RRH4的上行链路的时间帧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第一PDCCH与CCE的逻辑关系的图。
图15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下行链路无线帧中的资源单元组的配置例的图。
图16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中可配置第二PDCCH的区域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第二PDCCH与VRB的逻辑关系的图。
图18是说明第二PDCCH区域的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图。
图19是说明第二PDCCH区域的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图。
图20是说明1个第二PDCCH包含1个以上的VRB pair的情形的第二PDCCH区域的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图。
图21是说明1个第二PDCCH包含1个以上的VRB pair的情形的第二PDCCH区域的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图。
图2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5的第二PDCCH的监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叙述的技术,可在码分多址接入(CDMA)系统、时分多址接入(TDMA)系统、频分多址接入(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系统、单载波FDMA(SC-FDMA)系统、及其他系统等的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词汇“系统”及“网络”可屡次同义地使用。CDMA系统,可安装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或cdma2000(注册商标)等的无线技术(规范)。UTRA包含宽频带CDMA(WCDMA)及CDMA的其他改良型。cdma2000覆盖IS-2000、IS-95、及IS-856规范。TDMA系统可安装如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注册商标))般的无线技术。OFDMA系统可安装如Evolved UTRA(E-UTRA)、U1tra Mobile Broadband(超移动宽频)(UMB)、IEEE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802.20、Flash-OFDM(注册商标)般的无线技术。UTRA及E-UTRA为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为使用在下行链路上采用OFDMA,在上行链路上采用SC-FDMA的E-UTRA的UMTS。LTE-A为改良了LTE的系统、无线技术、规范。UTRA、E-UTRA、UMTS、LTE、ITE-A及GSM,在来自命名为第3代协作伙伴计划(3GPP)的机关的文件中说明。cdma2000及UMB在来自命名为第3代协作伙伴计划2(3GPP2)的机关的文件中说明。为了明确,本技术的某方面,就LTE、LTE-A中的数据通信如下叙述,LTE中使用的词汇、LTE-A中使用的词汇在以下的记述的大部分中使用。
以下,一面参照图式一面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使用图9~图21,就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整体状况、及无线帧的构成等进行说明。使用图1~图6,就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构成进行说明。使用图7~图8、图22,就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动作处理进行说明。
图9是说明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整体状况的概略的图。该图所示的通信系统1中,基站装置(eNodeB、NodeB、BS:BaseStation(基站)、AP:Access Point(接入点);亦称为接入点、宏基站。)3,多个RRH(Remote Radio Head,具有较基站装置更小型的屋外型的无线部的装置,亦称为Remote Radio Unit:RRU)(亦称为远端天线、分散天线。)4A、4B、4C、及多个移动站装置(亦称为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MS:Mobile Station(移动站)、MT:MobileTerminal(移动终端)、终端、终端装置、移动终端)5A、5B、5C进行通信。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将RRH4A、4B、4C称为RRH4,将移动站装置5A、5B、5C称为移动站装置5,从而适宜地进行说明。在通信系统1中,基站装置3与RRH4协作,与移动站装置5进行通信。图9中,基站装置3与RRH4A与移动站装置5A进行协作通信,基站装置3与RRH4B与移动站装置5B进行协作通信,基站装置3与RRH4C与移动站装置5C进行协作通信。
另外,RRH亦可称为基站装置的特殊的形态。例如,RRH,可称为仅具有信号处理部,且利用其他的基站装置进行RRH中使用的参数的设定、调度的决定等的基站装置。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基站装置3的表达,应该注意适宜包含RRH4此点。
<协作通信>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中,可使用采用多个小区协作而进行信号的收发的协作通信(Cooperative Multipoint:CoMP通信)。另外,例如,将基站装置使用任意1个频带进行通信的形态称为“小区(Cell)”。例如,作为协作通信,将多个小区(基站装置3及RRH4)中不同的加权信号处理(预编码处理)应用于信号,基站装置3及RRH4与该信号协作并发送至同一移动站装置5。例如,作为协作通信,多个小区(基站装置3及RRH4),协作并对于移动站装置5进行调度(Coordinated Scheduling:CS)。例如,作为协作通信,多个小区(基站装置3及RRH4),协作并应用波束成型对移动站装置5发送信号(Coordinated Beamforming:CB)。例如,作为协作通信,一方的小区(基站装置3或RRH4)使用特定的资源发送信号,另一方的小区(基站装置3或RRH4)不以特定的资源发送信号(Blanking,Muting)。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虽省略说明,但关于用于协作通信的多个小区,不同的小区既可包含不同的基站装置3,不同的小区亦可包含相同基站装置3管理的不同的RRH4,不同的小区亦可包含基站装置3与由与该基站装置不同的基站装置3管理的RRH4。
另外,多个小区虽用作物理上不同的小区,但亦可用作逻辑上相同的小区。具体而言,可以是共用的小区标识符(物理小区ID:Physicalcell ID)用于各小区的构成。将多个发送装置(基站装置3与RRH4)使用同一频带且对于同一接收装置发送共用的信号的构成称为单频网(SFN: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展开,假定异构网络展开。通信系统1,包含基站装置3与RRH4,由基站装置3支持的覆盖范围包含由RRH4支持的覆盖范围的一部分或全部而构成。此处,所谓覆盖范围,意味可一面满足请求一面实现通信的区域。通信系统1中,基站装置3与RRH4对于位于相互重复的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站装置5,进行协作并发送信号。此处,RRH4由基站装置3管理,收发受到控制。另外,基站装置3与RRH4,由光纤等的有线线路、及/或使用中继技术的无线线路连接。
移动站装置5,位于基站装置3或RRH4的附近的情况下,可与基站装置3或RRH4使用单小区通信。即,某移动站装置5,可不使用协作通信,与基站装置3或RRH4进行通信,进行信号的收发。例如,基站装置3,可接收来自距离本装置较近的移动站装置5的上行链路的信号。例如,RRH4,可接收来自距离本装置较近的移动站装置5的上行链路的信号。此外,例如,基站装置3与RRH4的双方,可接收来自位于RRH4构建的覆盖范围的端附近(小区边缘)的移动站装置5的上行链路的信号。
此外,移动站装置5,可在下行链路中,使用协作通信接收自基站装置3与RRH4的双方发送的信号,在上行链路中,对于基站装置3或RRH4的任一者以合适的形式发送信号。例如,移动站装置5以适合基站装置3接收信号的发送功率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例如,移动站装置5,以适合RRH4接收信号的发送功率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通信系统1中,作为自基站装置3或RRH4向移动站装置5的通信方向的下行链路(亦称为DL:Downlink)包含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亦称为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及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亦称为PDSCH: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而构成。PDSCH应用协作通信,或不应用。PDCCH包含第一PDCCH与第二PDCCH(E-PDCCH:Enhanced-PDCCH)。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包含用于PDSCH、第一PDCCH的解调的第一类型的参考信号(后述的CRS)与用于PDSCH、第二PDCCH的解调的第二类型的参考信号(后述的UE-specific RS)、及第三类型的参考信号(后述的CSI-RS)。
另外,若从1个观点观察,则第一PDCCH为使用与第一类型的参考信号相同的发送端口(天线端口、发送天线)的物理信道。此外,第二PDCCH为使用与第二类型的参考信号相同的发送端口的物理信道。移动站装置5,对于映射于第一PDCCH的信号,使用第一类型的参考信号进行解调,对于映射于第二PDCCH的信号,使用第二类型的参考信号进行解调。第一类型的参考信号为小区内的全部移动站装置5中共用的参考信号,且为大致插入全部的资源块中,在任一的移动站装置5中均可使用的参考信号。因此,第一PDCCH,可在任一移动站装置5中解调。另一方面,第二类型的参考信号为基本地仅插入分配的资源块的参考信号。第二类型的参考信号中,与数据相同地可适宜地应用预编码处理。
另外,若从1个观点观察,则第一PDCCH为配置于未配置有PDSCH的OFDM符号的控制信道。此外,第二PDCCH为配置于配置有PDSCH的OFDM符号的控制信道。另外,若从1个观点观察,则第一PDCCH为基本上遍及下行链路系统频带的全部的PRB配置信号的控制信道,第二PDCCH为遍及下行链路系统频带内的包含基站装置3的PRB配置信号的控制信道。另外,详情将后述,但若从1个观点观察,则第一PDCCH与第二PDCCH使用不同的信号构成。第一PDCCH为将后述的CCE构造用于信号构成,第二PDCCH为将后述的VRB(第一要素)构造用于信号构成。换言之,第一PDCCH与第二PDCCH中,用于1个控制信道的构成的资源的最小单位(要素)不同,各控制信道包含1个以上各自的最小单元而构成。此外,第二PDCCH中,使用作为用于1个第二PDCCH的构成的资源的最小单位的VRB的信号构成虽为共用,但构成1个VRB的资源的映射可使用多个。
此外,通信系统1中,作为自移动站装置5向基站装置3或RRH4的通信方向的上行链路(亦称为UL:Uplink)包含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亦称为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链路导频信道(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L RS:Uplink Reference Signal、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DM 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及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亦称为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而构成。所谓信道是指用于信号的发送的介质。物理层中使用的信道称为物理信道,介质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中使用的信道称为逻辑信道。
此外,本发明可应用在例如下行链路中应用协作通信的情形、例如下行链路中应用多根天线发送的情形的通信系统中,为了说明的简化,虽就在上行链路中未应用协作通信的情形、在上行链路中未应用多根天线发送的情形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该种情形。
PDSCH为用于下行链路的数据及控制信息(与以PDCCH发送的控制信息不同)的收发的物理信道。PDCCH为用于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与以PDSCH发送的控制信息不同)的收发的物理信道。PUSCH为用于上行链路的数据及控制信息(与以下行链路发送的控制信息不同)的收发的物理信道。PUCCH为用于上行链路的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的收发的物理信道。作为UCI的种类,使用表示对于PDSCH的下行链路的数据的肯定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或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的接收确认应答(ACK/NACK)与表示是否请求资源的分配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等。作为其他的物理信道的种类,使用用于下行链路的同步确立的同步信道(Synchronization CHannel:SCH)、用于上行链路的同步确立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用于下行链路的系统信息(亦称为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的发送的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Broadcast Channel:PBCH)等。此外,PDSCH亦用于下行链路的系统信息的发送。
移动站装置5、基站装置3、或RRH4,将自控制信息、数据等生成的信号配置于各物理信道,并发送。以PDSCH、或PUSCH发送的数据称为传输块。此外,将基站装置3或RRH4管辖的区域称为小区。
<下行链路的时间帧的构成>
图1是显示自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或RRH4向移动站装置5的下行链路的时间帧的概略构成的图。在该图中,横轴表示时域,纵轴表示频域。下行链路的时间帧为资源的分配等的单位,且包含由下行链路的预先决定的宽度的频带及时间带构成的资源块(RB)(物理资源块;亦称为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的对(物理资源块对;亦称为PRB对)。1个下行链路PRB对(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对:称为DL PRB对。)包含下行链路的时域中连续的2个PRB(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称为DL PRB)。
此外,在该图中,1个DL PRB在下行链路的频域中包含12个子载波(称为下行链路子载波。),在时域中包含7个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符号。下行链路的系统频带(称为下行链路系统频带)为基站装置3或RRH4的下行链路的通信频带。例如,下行链路的系统频带宽度(称为下行链路系统频带宽度)包含20MHz的频带宽度。
另外,在下行链路系统频带中根据下行链路系统频带宽度配置多个DL PRB。例如,20MHz的频带宽度的下行链路系统频带包含110个DLPRB。
此外,在该图所示的时域中,有包含7个OFDM符号的时隙(称为下行链路时隙。)、包含2个下行链路时隙的子帧(称为下行链路子帧。)。另外,将包含1个下行链路子载波与1个OFDM符号的元素称为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RE)(下行链路资源单元)。各下行链路子帧中至少配置有用于信息数据(亦称为传输块;Transport Block)的发送的PDSCH,与用于针对PDSCH的控制信息的发送的第一PDCCH及第二PDCCH。在该图中,第一PDCCH包含下行链路子帧的第1个至第3个的OFDM符号,PDSCH及第二PDCCH包含下行链路子帧的第4个至第14个的OFDM符号。另外,PDSCH与第二PDCCH配置于不同的DL PRB。另外,构成第一PDCCH的OFDM符号的数量与构成PDSCH及第二PDCCH的OFDM符号的数量,可按每个下行链路子帧更改。另外,构成第二PDCCH的OFDM符号的数量可设为固定。例如,与构成第一PDCCH的OFDM符号的数量、及构成PDSCH的OFDM符号的数量无关,第二PDCCH可包含下行链路子帧的第4个至第14个的OFDM符号。
在该图中省略图示,用于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称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发送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分散配置于多个下行链路资源单元中。此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包含至少为不同的类型的第一类型的参考信号、第二类型的参考信号及第三类型的参考信号。例如,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PDSCH及PDCCH(第一PDCCH、第二PDCCH)的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第一类型的参考信号用于PDSCH及第一PDCCH的解调,亦称为Cell specific RS:CRS。第二类型的参考信号用于PDSCH及第二PDCCH的解调,亦称为UE-specific RS。例如,第三类型的参考信号,仅用于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亦称为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RS:CSI-RS。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为通信系统1中已知的信号。另外,构成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下行链路资源单元的数量,可依存于基站装置3及RRH4中用于向移动站装置5的通信的发送天线(天线端口)的数量。在以后的说明中,就作为第一类型的参考信号使用CRS,作为第二类型的参考信号使用CSI-RS,作为第三类型的参考信号使用UE-specific RS的情形进行说明。另外,UE-specific RS亦可用于应用协作通信的PDSCH、未应用协作通信的PDSCH的解调。另外,UE-specific RS亦可用于应用协作通信(预编码处理)的第二PDCCH、未应用协作通信的第二PDCCH的解调。
PDCCH(第一PDCCH或第二PDCCH)中,配置有自表示针对PDSCH的DL PRB的分配的信息、表示针对PUSCH的UL PRB的分配的信息、表示移动站标识符(称为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调制方式、编码率、重传参数、空间复用数、预编码矩阵、发送功率控制指令(TP Ccommand)的信息等的控制信息生成的信号。将包含于PDCCH的控制信息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包含表示针对PDSCH的DL PRB的分配的信息的DCI称为下行链路指定(亦称为Downlink assignment:DL assignment、或Downlink grant。),包含表示针对PUSCH的UL PRB的分配的信息的DCI称为上行链路许可(称为Uplink grant:UL grant。)。另外,下行链路指定包含针对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指令。另外,上行链路指定包含针对PUSCH的发送功率控制指令。另外,1个PDCCH仅包含表示1个PDSCH的资源的分配的信息、或表示1个PUSCH的资源的分配的信息,而不包含表示多个PDSCH的资源的分配的信息、或表示多个PUSCH的资源的分配的信息。
再者,作为以PDCCH发送的信息,有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Redundancy Check)编码。就以PDCCH发送的DCI、RNTI、CRC的关系详细说明。使用预先决定的生成多项式自DCI生成CRC编码。针对生成的CRC编码使用RNTI进行异或逻辑(亦称为加扰编码)处理。将表示DCI的比特与针对CRC编码使用RNTI进行异或逻辑处理而生成的比特(称为通过UEID掩蔽的CRC)经调制的信号实际上以PDCCH发送。
PDSCH的资源,在时域中,配置于与配置有包含用于其PDSCH的资源的分配的下行链路指定的PDCCH的资源的下行链路子帧相同的下行链路子帧中。
就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配置进行说明。图11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下行链路子帧内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为了说明的简化,图11中,虽就1个PRB对内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配置进行说明,但基本上下行链路系统频带内的全部的PRB对中使用共用的配置方法。
附影线的下行链路资源单元中,R0~R1分别表示天线端口0~1的CRS。此处,所谓天线端口是指信号处理中使用的逻辑天线,1个天线端口可包含多个物理天线。构成同一天线端口的多个物理天线发送同一信号。在同一天线端口内,可使用多个物理天线应用延迟分集式、或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环延迟分集),但不可应用其他的信号处理。此处,在图11中,虽就CRS对应2个天线端口的情形进行显示,但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可对应不同数量的天线端口,例如,针对1个天线端口及4个天线端口的CRS可映射于下行链路的资源。CRS配置于下行链路系统频带内的全部的DL PRB内。
附影线的下行链路资源单元中,D1表示UE-specific RS。使用多个天线端口发送UE-specific RS的情况下,在各天线端口中使用不同的编码。即,UE-specific RS中应用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分复用)。此处,UE-specific RS,可根据用于映射于其PRB对的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的信号处理的类型(天线端口的数量),更改用于CDM的编码的长度及/或映射的下行链路资源单元的数量。例如,在基站装置3及RRH4中,用于UE-specific 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的数量为2个的情况下,使用编码的长度为2的编码,将相同频域(子载波)中连续的时域(OFDM符号)的2个下行链路资源单元作为一单位(CDM的单位),复用、配置UE-specific RS。换言之,该情况下,UE-specific RS的复用中应用CDM。例如,在基站装置3及RRH4中用于UE-specific 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的数量为4个的情况下,映射UE-specific RS的下行链路资源单元的数量更改为2倍,且在每2个天线端口不同的下行链路资源单元中复用、配置UE-specific RS。换言之,该情况下,UE-specificRS的复用中应用CDM与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频分复用)。例如,在基站装置3及RRH4中用于UE-specific 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的数量为8个的情况下,映射UE-specific RS的下行链路资源单元的数量更改为2倍,使用编码的长度为4的编码,将4个下行链路资源单元作为一单位,复用、配置UE-specific RS。换言之,该情况下,UE-specific RS的复用中应用不同的编码长度的CDM。
此外,UE-specific RS中,针对各天线端口的编码进一步重叠加扰编码。该加扰编码系基于自基站装置3及RRH4通知的小区ID及加扰ID而生成。例如,加扰编码,自基于自基站装置3及RRH4通知的小区ID及加扰ID生成的虚拟随机序列生成。例如,加扰ID为表示0或1的值。此外,使用的加扰ID及天线端口亦可联合编码(Jointcoding),将表示其等的信息索引化。UE-specific RS配置于设定有使用UE-specificRS的移动站装置5所分配的PDSCH、第二PDCCH的DL PRB内。
此外,基站装置3及RRH4既有分别对不同下行链路资源单元分配CRS的信号的情况下,亦有对相同下行链路资源单元分配CRS的信号的情形。在自基站装置3及RRH4通知的小区ID不同的情形下,有对不同的下行链路资源单元分配CRS的信号的情形。在另一例中,有仅基站装置3对一部分的下行链路资源单元分配CRS的信号,RRH4不对任何下行链路资源单元分配CRS的信号的情形。在仅自基站装置3通知小区ID的情形下,有如上所述般分配CRS的信号的情形。在另一例中,有基站装置3及RRH4对相同下行链路资源单元分配CRS的信号,将相同序列自基站装置3及RRH4发送的情形。在自基站装置3及RRH4通知的小区ID相同的情形下,有如上所述般分配CRS的信号的情形。
图12是显示映射有8个天线端口用的CSI-RS(传播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DL PRB对的图。图12显示映射有基站装置3及RRH4中使用的天线端口数量(CSI端口数量)为8的情形的CSI-RS的情形。另外,图12中,CRS、UE-specific RS、PDCCH、PDSCH等的记载为了说明的简化故予以省略。
CSI-RS,在各自的CDM组中,使用2码片(chip)的正交编码(Walsh编码),且对各个正交编码分配CSI端口(CSI-RS的端口(天线端口、资源网格)),对每2个CSI端口进行码分复用。再者,将各个CDM组频分复用。使用4个CDM组,映射CSI端口1~8(天线端口15~22)的8天线端口的CSI-RS。例如,CSI-RS的CDM组C1中,将CSI端口1及2(天线端口15及16)的CSI-RS码分复用并映射。CSI-RS的CDM组C2中,将CSI端口3及4(天线端口17及18)的CSI-RS码分复用并映射。CSI-RS的CDM组C3中,将CSI端口5及6(天线端口19及20)的CSI-RS码分复用并映射。CSI-RS的CDM组C4中,将CSI端口7及8(天线端口21及22)的CSI-RS码分复用并映射。
基站装置3及RRH4的CSI-RS的天线端口数为8的情况下,基站装置3及RRH4可将应用于PDSCH的层数(秩数、空间复用数)最大设为8。此外,基站装置3及RRH4可发送CSI-RS的天线端口数为1、2或4的情形的CSI-RS。基站装置3及RRH4可使用图12所示的CSI-RS的CDM组C1,发送1天线端口用或2天线端口用的CSI-RS。基站装置3及RRH4,可使用图12所示的CSI-RS的CDM组C1、C2,发送4天线端口用的CSI-RS。
此外,基站装置3及RRH4亦有分别对不同下行链路资源单元分配CSI-RS的信号的情况下,亦有对相同下行链路资源单元分配CSI-RS的信号的情形。例如基站装置3及RRH4有分别将不同下行链路资源单元及/或不同的信号序列分配至CSI-RS的情形。在移动站装置5中,自基站装置3发送的CSI-RS、自RRH4发送的CSI-RS分别被识别为对应不同的天线端口的CSI-RS。例如,有基站装置及RRH4将相同下行链路资源单元分配至CSI-RS、且自基站装置3及RRH4发送相同序列的情形。
CSI-RS的构成(CSI-RS-Config-r10),自基站装置3及RRH4通知至移动站装置5。作为CSI-RS的构成,至少包含表示CSI-RS所设定的天线端口的数量的信息(antennaPortsCount-r10)、表示配置CSI-RS的下行链路子帧的信息(subframeConfig-r10)、表示配置CSI-RS的频域的信息(ResourCeConfig-r10)。CSI-RS的天线端口的数量例如使用1、2、4、8的值的任一者。作为表示配置CSI-RS的频域的信息,使用表示配置有对应天线端口15(CSI端口1)的CSI-RS的资源单元中,排头的资源单元的位置的索引。若决定对应天线端口15的CSI-RS的位置,则对应其他天线端口的CSI-RS是基于预先决定的规则而唯一地决定的。作为表示配置CSI-RS的下行链路子帧的信息,利用索引表示配置CSI-RS的下行链路子帧的位置与周期。例如,若subframeConfig-r10的索引为5,则表示每10个子帧配置有CSI-RS,表示以10个子帧作为单位的无线帧中在子帧0(无线帧内的子帧的编号)配置CSI-RS。此外,在另一例中,例如若subframeConfig-r10的索引为1,则表示每5个子帧配置CSI-RS,表示以10个子帧作为单位的无线帧中在子帧1与6配置CSI-RS。
<上行链路的时间帧的构成>
图13是显示自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5向基站装置3及RRH4的上行链路的时间帧的概略构成的图。在该图中,横轴表示时域,纵轴表示频域。上行链路的时间帧为资源的分配等的单位,且包含包括上行链路的预先决定的宽度的频带及时间带的物理资源块的对(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对;称为UL PRB对。)。1个UL PRB对包含上行链路的时域中连续的2个上行链路的PRB(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称为UL PRB。)。
此外,在该图中,1个UL PRB,在上行链路的频域中包含12个子载波(称为上行链路子载波。),在时域中包含7个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B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符号。上行链路的系统频带(称为上行链路系统频带。)为基站装置3及RRH4的上行链路的通信频带。上行链路的系统频带宽度(称为上行链路系统频带宽度。),例如,包含20MHz的频带宽度。
另外,上行链路系统频带中根据上行链路系统频带宽度配置多个UL PRB。例如,20MHz的频带宽度的上行链路系统频带包含110个UL PRB。此外,该图所示的时域中,有包含7个SC-FDMA符号的时隙(称为上行链路时隙。)、包含2个上行链路时隙的子帧(称为上行链路子帧。)。另外,将包含1个上行链路子载波与1个SC-FDMA符号的单元称为资源单元(称为上行链路资源单元。)。
在各上行链路子帧中,至少配置有用于信息数据的发送的PUSCH、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的发送的PUCCH、及用于PUSCH与PUCCH的解调(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的UL RS(DM RS)。此外,虽省略图示,但任一的上行链路子帧中,配置有用于上行链路的同步确立的PRACH。此外,虽省略图示,但任一的上行链路子帧中,配置有用于信道质量、同步偏移的测定等的UL RS(SRS)。PUCCH用于发送表示针对使用PDSCH接收的数据的肯定应答(ACK:Acknowledgement)或否定应答(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的UCI(ACK/NACK)、至少表示是否请求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分配的UCI(SR:Scheduling Request:调度请求)、表示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亦称为信道质量。)的UCI(CQI:Channel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标)。
另外,移动站装置5对基站装置3表示请求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分配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5以SR的发送用的PUCCH发送信号。基站装置3,根据在SR的发送用的PUCCH的资源中检测出信号的结果,识别移动站装置5请求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分配。在移动站装置5对基站装置3表示未请求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分配的情形下,移动站装置5在预先分配的SR的发送用的PUCCH的资源中不发送任何信号。基站装置3,根据未在SR的发送用的PUCCH的资源中检测出信号的结果,识别移动站装置5未请求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分配。
此外,PUCCH,在发送包含ACK/NACK的UCI的情形、发送包含SR的UCI的情形、及发送包含CQI的UCI的情形中使用不同种类的信号构成。将用于ACK/NACK的发送的PUCCH称为PUCCH格式1a、或PUCCH格式1b。PUCCH格式1a中,作为调制关于ACK/NACK的信息的调制方式使用BPSK(二元相移调制;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PUCCH格式1a中,1比特的信息自调制信号显示。PUCCH格式1b中,作为调制关于ACK/NACK的信息的调制方式使用QPSK(四元相移调制;Quadrature Phase ShiftKeying)。PUCCH格式1b中,2比特的信息自调制信号显示。将用于SR的发送的PUCCH称为PUCCH格式1。将用于CQI的发送的PUCCH称为PUCCH格式2。将用于CQI与ACK/NACK的同时发送的PUCCH称为PUCCH格式2a、或PUCCH格式2b。PUCCH格式2b中,对上行链路导频信道的参考信号(DMRS)乘以自ACK/NACK的信息生成的调制信号。PUCCH格式2a中,发送关于ACK/NACK的1比特的信息与CQI的信息。PUCCH格式2b中,发送关于ACK/NACK的2比特的信息与CQI的信息。
另外,1个PUSCH包含1个以上的UL PRB。1个PUCCH,在上行链路系统频带内与频域有对称关系,且包含位于不同的上行链路时隙的2个UL PRB。1个PRACH包含6个UL PRB对。例如,在图13中,在上行链路子帧中,由第1个上行链路时隙的频率最低的UL PRB与第2个上行链路时隙的频率最高的UL PRB,构成用于PUCCH的UL PRB对的1个。另外,移动站装置5,以不进行PUSCH与PUCCH的同时发送的方式设定的情况下,在同一上行链路子帧中分配有PUCCH的资源与PUSCH的资源的情况下,仅使用PUSCH的资源发送信号。另外,移动站装置5,以进行PUSCH与PUCCH的同时发送的方式设定的情况下,在同一上行链路子帧中分配有PUCCH的资源与PUSCH的资源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使用PUCCH的资源与PUSCH的资源的双方发送信号。
UL RS为用于上行链路导频信道的信号。UL RS包含用于PUSCH及PUCCH的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的解调参考信号(DM RS: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与用于测定基站装置3及RRH4的PUSCH的频率调度及自适应调制用的信道质量、测定基站装置3及RRH4与移动站装置5之间的同步偏移的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另外,为了说明的简化,在图13中,SRS未图示。DM RS,在配置于与PUSCH相同的UL PRB内的情形与配置于与PUCCH相同的UL PRB内的情形中,配置于不同的SC-FDMA符号。DM RS用于PUSCH及PUCCH的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在通信系统1中为已知的信号。
DM RS配置于与PUSCH相同的UL PRB内的情况下,配置于上行链路时隙内的第4个SC-FDMA符号中。DM RS配置于与包含ACK/NACK的PUCCH相同的UL PRB内的情况下,配置于上行链路时隙内的第3个与第4个与第5个SC-FDMA符号中。DM RS配置于与包含SR的PUCCH相同的UL PRB内的情况下,配置于上行链路时隙内的第3个与第4个与第5个SC-FDMA符号中。DM RS配置于与包含CQI的PUCCH相同的UL PRB内的情况下,配置于上行链路时隙内的第2个与第6个SC-FDMA符号中。
SRS配置于基站装置3决定的UL PRB内,且配置于上行链路子帧内的第14个SC-FDMA符号(上行链路子帧的第2个上行链路时隙的第7个SC-FDMA符号)中。SRS,在小区内仅可配置于基站装置3决定的周期的上行链路子帧(探测参考信号子帧;称为SRS subframe。)。针对SRS子帧,基站装置3,对每个移动站装置5分配发送SRS的周期、分配给SRS的UL PRB。
图13中,虽显示PUCCH在上行链路系统频带中配置于最边缘的ULPRB的情况,但自上行链路系统频带的边缘起第2个、第3个等的UL PRB亦可用于PUCCH。
另外,在PUCCH中,使用频域中的编码复用、时域中的编码复用。频域中的编码复用,藉由以子载波为单位将编码序列的各编码与自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调制后的调制信号相乘而处理。时域中的编码复用,藉由以SC-FDMA符号为单位将编码序列的各编码与自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调制后的调制信号相乘而处理。多个PUCCH配置于同一UL PRB,各PUCCH被分配不同的编码,根据分配的编码在频域、或时域中实现编码复用。用以发送ACK/NACK的PUCCH(称为PUCCH格式1a、或PUCCH格式1b。)中,使用频域及时域中的编码复用。用以发送SR的PUCCH(称为PUCCH格式1。)中,使用频域及时域中的编码复用。用以发送CQI的PUCCH(称为PUCCH格式2或PUCCH格式2a、或PUCCH格式2b。)中,使用频域中的编码复用。另外,为了说明的简化,适宜省略PUCCH的编码复用的内容的说明。
PUSCH的资源,在时域中,自配置有包含用于其PUSCH的资源的分配的上行链路许可的PDCCH的资源的下行链路子帧起,配置于特定的数(例如4个)后的上行链路子帧中。
PDSCH的资源,在时域中,配置于与配置有包含用于其PDSCH的资源的分配的下行链路指定的PDCCH的资源的下行链路子帧相同的下行链路子帧中。
<第一PDCCH的构成>
第一PDCCH包含多个控制信道元素(CCE:Control ChannelElement)。各下行链路系统频带中使用的CCE的数量依存于下行链路系统频带宽度、构成第一PDCCH的OFDM符号的数量、及对应用于通信的基站装置3(或RRH4)的发送天线的数量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数量。CCE,如后所述,包含多个下行链路资源单元。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第一PDCCH与CCE的逻辑关系的图。对基站装置3(或RRH4)与移动站装置5之间使用的CCE,赋予用以识别CCE的号码。CCE的编号,基于预先决定的规则进行。此处,CCE t表示CCE号码t的CCE。第一PDCCH包含包括多个CCE的集合(CCEAggregation)。构成该集合的CCE的数量,以下称为“CCE集合数”(CCEaggregation number)。构成第一PDCCH的CCE aggregation number根据第一PDCCH所设定的编码率与包含于第一PDCCH的DCI的比特数在基站装置3中设定。此外,将包含n个CCE的集合,以下称为“CCEaggregation n”。
例如,基站装置3,利用1个CCE构成第一PDCCH(CCE aggregation1),或利用2个CCE构成第一PDCCH(CCE aggregation2),或利用4个CCE构成第一PDCCH(CCE aggregation4),或利用8个CCE构成第一PDCCH(CCE aggregation8)。例如,基站装置3针对信道质量良好的移动站装置5使用构成第一PDCCH的CCE的数量较少的CCE aggregation number,针对信道质量较差的移动站装置5使用构成第一PDCCH的CCE的数量较多的CCE aggregation number。此外,例如,基站装置3发送比特数较少的DCI的情况下,使用构成第一PDCCH的CCE的数量较少的CCEaggregation number,发送比特数较多的DCI的情况下,使用构成第一PDCCH的CCE的数量较多的CCE aggregation number。
在图14中,以斜线表示的是指第一PDCCH候补。所谓第一PDCCH候补(PDCCH candidate),为移动站装置5进行第一PDCCH的解码检测的对象,每个CCE aggregation number独立地构成第一PDCCH候补。每个CCE aggregation number构成的第一PDCCH候补分别包含不同的1个以上的CCE。针对每个CCE aggregation number,独立地设定第一PDCCH候补的数量。每个CCE aggregation number构成的第一PDCCH候补包含号码连续的CCE。移动站装置5,针对每个CCE aggregation number中所设定的数量的第一PDCCH候补进行第一PDCCH的解码检测。另外,移动站装置5,判断为检测出发给本装置的第一PDCCH的情况下,针对设定的第一PDCCH候补的一部分可不进行第一PDCCH的解码检测(可停止)。
构成CCE的多个下行链路资源单元包含多个资源单元组(亦称为REG、mini-CCE)。资源单元组包含多个下行链路资源单元。例如,1个资源单元组包含4个下行链路资源单元。图15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下行链路无线帧中的资源单元组的配置例的图。此处,就用于第一PDCCH的资源单元组进行显示,关于不相关的部分(PDSCH、第二PDCCH、UE-specific RS、CSI-RS)的图示及说明省略。此处,就第一PDCCH包含自第1个至第3个的OFDM符号,配置有对应2根发送天线(天线端口0、天线端口1)的CRS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R0、R1)的情形进行显示。在该图中,纵轴表示频域,横轴表示时域。
图15的配置例中,1个资源单元组包含频域相邻的4个下行链路资源单元。在图15中,附有第一PDCCH的同一编码的下行链路资源单元表示属于同一资源单元组。另外,跳过配置有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资源单元R0(天线端口0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及R1(天线端口1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构成资源单元组。图15中,显示自频率最低,且为第1个的OFDM符号的资源单元组进行编号(编码“1”),接着对频率最低,且为第2个的OFDM符号的资源单元组进行编号(编码“2”),接着对频率最低,且为第3个的OFDM符号的资源单元组进行编号(编码“3”)。此外,图15中,显示接着对进行未配置有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第2个OFDM符号的编号(编码“2”)的资源单元组的频率的相邻的资源单元组进行编号(编码“4”),接着对进行未配置有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第3个OFDM符号的编号(编码“3”)的资源单元组的频率的相邻的资源单元组进行编号(编码“5”)。再者,图15中,显示接着对进行第1个OFDM符号的编号(编码“1”)的资源单元组的频率的相邻的资源单元组进行编号(编码“6”),接着对进行第2个OFDM符号的编号(编码“4”)的资源单元组的频率的相邻的资源单元组进行编号(编码“7”),接着对进行第3个OFDM符号的编号(编码“5”)的资源单元组的频率的相邻的资源单元组进行编号(编码“8”)。对于以后的资源单元组亦进行相同的编号。
CCE包含图15所示的多个资源单元组。例如,1个CCE包含频域及时域中分散的9个不同的资源单元组。具体而言,用于第一PDCCH的CCE中,对于下行链路系统频带整体,针对如图15般编号的全部的资源单元组使用块交织器以资源单元组为单位进行交织,利用交织后的号码连续的9个资源单元组构成1个CCE。
<第二PDCCH的构成>
图16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中可配置第二PDCCH的区域(为了说明的简化,以下称为第二PDCCH区域。)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图。基站装置3,可在下行链路系统频带内构成(设定、配置)多个第二PDCCH区域(第二PDCCH区域1、第二PDCCH区域2、第二PDCCH区域3)。1个第二PDCCH区域包含1个以上的PRB。1个第二PDCCH区域包含多个PRB的情况下,既可包含频域中分散的PRB,亦可包含频域中连续的PRB。例如,基站装置3,可在多个移动站装置5的每个中构成第二PDCCH区域。
针对第二PDCCH区域的各者,对配置的信号设定不同的发送方法。例如,针对某第二PDCCH区域,对配置的信号应用基于信道状态的预编码处理。例如,基站装置3,基于自移动站装置5通知的信道状态信息,针对移动站装置5对信号执行合适的预编码处理。例如,针对某第二PDCCH区域,不对配置的信号应用基于信道状态的预编码处理。例如,基站装置3,针对移动站装置5对信号执行随机预编码处理。在以后的说明中,“应用预编码处理”是指“应用基于移动站装置5的信道状态的预编码处理”。在以后的说明中,“不应用预编码处理”是指“不应用基于移动站装置5的信道状态的预编码处理”。另外,“不应用基于移动站装置5的信道状态的预编码处理”包含“应用随机的预编码处理”的意思。所谓随机的预编码处理,是指针对各者的信号随机选择不同的加权(相位旋转)进行加权处理(相位旋转处理)。另外,对配置的信号应用预编码处理的第二PDCCH区域中,在PRB内第二PDCCH与UE-specific RS应用同一预编码处理。另外,对配置的信号应用预编码处理的第二PDCCH区域中,第二PDCCH与UE-specific RS应用的预编码处理,在不同的PRB间可应用不同的预编码处理(应用的预编码向量不同)(应用的预编码矩阵不同)。
1个第二PDCCH,包含1个以上的VRB:Virtual ResourCe Block(第一要素)。图1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第二PDCCH与VRB的逻辑关系的图。对基站装置3(或RRH4)与移动站装置5之间使用的VRB,赋予用以识别VRB的号码。VRB的编号基于预先决定的规则进行。此处,VRB t表示VRB号码t的VRB。第二PDCCH包含包括多个VRB的集合(VRB Aggregation)。将构成该集合的VRB的数量,以下称为“VRB集合数”(VRB aggregation number)。例如,构成第二PDCCH的VRBaggregation number根据第二PDCCH所设定的编码率、包含于第二PDCCH的DCI的比特数在基站装置3中设定。此外,将包含n个VRB的集合,以下称为“VRB aggregation n”。
例如,基站装置3,利用1个VRB构成第二PDCCH(VRB aggregation1),利用2个VRB构成第二PDCCH(VRB aggregation2),利用4个VRB构成第二PDCCH(VRB aggregation4),利用8个VRB构成第二PDCCH(VRBaggregation8)。例如,基站装置3,针对信道质量良好的移动站装置5使用构成第二PDCCH的VRB的数量较少的VRB aggregation number,针对信道质量较差的移动站装置5使用构成第二PDCCH的VRB的数量较多的VRB aggregation number。此外,例如,墓站装置3发送比特数较少的DCI的情况下,使用构成第二PDCCH的VRB的数量较少的VRBaggregation number,发送比特数较多的DCI的情况下,使用构成第二PDCCH的VRB的数量较多的VRB aggregation number。
在图17中,以斜线表示的是指第二PDCCH候补。所谓第二PDCCH候补(PDCCH candidate),为移动站装置5进行第二PDCCH的解码检测的对象,按每个VRB aggregation number独立地构成第二PDCCH候补。每个VRB aggregation number构成的第二PDCCH候补分别包含不同的1个以上的VRB。按每个VRB aggregation number,独立地设定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每个VRB aggregation number构成的第二PDCCH候补包含号码连续的VRB。移动站装置5,针对每个VRB aggregation number中设定的数量的第二PDCCH候补进行第二PDCCH的解码检测。另外,移动站装置5,判断为检测出发给本装置的第二PDCCH的情况下,针对设定的第二PDCCH候补的一部分可不进行第二PDCCH的解码检测(可停止)。
第二PDCCH区域中构成的VRB的数量与构成第二PDCCH区域的PRB的数量相等。1个VRB对应的资源的量(资源单元的数量)与1个PRB内可用于第二PDCCH的信号的资源(除了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及用于第一PDCCH的资源单元外)的量大致相等。第二PDCCH区域,可由下行链路子帧内的第1个时隙与第2个时隙分别独立构成。此外,1个第二PDCCH区域可包含多个PRB对。换言之,1个第二PDCCH可包含下行链路子帧内的第1个时隙的资源(PRB)与第2个时隙的资源(PRB)的双方。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说明的简化,虽主要就第二PDCCH区域包含下行链路子帧内的第1个时隙的多个PRB的情形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那样的情形。
针对第二PDCCH区域的各者,应用不同的物理资源映射(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第二物理资源映射)。具体而言,构成1个VRB的资源的构成不同。图18是说明第二PDCCH区域的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图。此处,就用于第二PDCCH的资源进行显示,关于不相关的部分(PDSCH、第一PDCCH)的图示及说明省略。此处,就第二PDCCH包含自下行链路子帧的第1个时隙的第4个至第7个的OFDM符号,且配置有对应2根发送天线(天线端口0、天线端口1)的CRS(R0、R1)、对应1根发送天线(天线端口7、未图示)的UE-specific RS(D1)的情形进行显示。在该图中,纵轴表示频域,横轴表示时域。第一物理资源映射中,构成1个VRB的资源包含1个PRB。利用可用于1个PRB内的第二PDCCH的信号的资源,构成与1个VRB对应的资源。构成第二PDCCH区域的多个PRB中,以第二PDCCH区域内的PRB的号码的升序(或降序)再次进行编号的PRB直接用作VRB。例如,作为第二PDCCH区域,构成PRB1、PRB4、PRB5、及PRB10的情况下,VRB1与PRB1对应,VRB2与PRB4对应,VRB3与PRB5对应,VRB4与PRB10对应。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VRB包含频域中连续的资源(连续的子载波)。
图19系说明第二PDCCH区域的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图。此处,就用于第二PDCCH的资源进行显示,关于不相关的部分(PDSCH、第一PDCCH)的图示及说明省略。此处,就第二PDCCH包含自下行链路子帧的第1个时隙的第4个至第7个的OFDM符号,且配置有对应2根发送天线(天线端口0、天线端口1)的CRS(R0、R1)、对应1根发送天线(天线端口7、未图示)的UE-specific RS(D1)的情形进行显示。在该图中,纵轴表示频域,横轴表示时域。第二物理资源映射中,构成1个VRB的资源包含多个PRB的资源。利用集中各PRB中分割可用于第二PDCCH的信号的资源后的资源(第二要素)而得到的资源,构成与1个VRB对应的资源。
图19中,1个PRB分割为4个资源,以4个分割资源,自各个分割资源不同的PRB分割资源构成1个VRB。例如,构成第二PDCCH区域的多个PRB,以第二PDCCH区域内PRB的号码的升序(或降序)再次进行编号,使用再次进行编号的号码为连续的多个PRB的资源,构成1个VRB。使用与构成第二PDCCH区域PRB的数量相同的VRB。以再次进行编号的号码为连续的多个PRB为单位,执行针对与其数量相同的VRB的物理资源映射。自集中分割后的资源的频率最低的分割资源后的资源构成某号码的VRB,接着自集中频率较低的分割资源后的资源构成下一号码的VRB,接着自集中频率较低的分割资源后的资源构成下一号码的VRB,接着自集中频率较低、换言之频率最高的分割资源后的资源构成下一号码VRB。如上所述的物理资源映射,以再次进行编号的号码为连续的多个PRB为单位,自包含号码最小的PRB的多个PRB为单位依序进行。第二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VRB包含频域中非连续的资源(非连续的子载波)。此处,包含频域中非连续的资源此点,意味其虽意图但并不限定于包含频域中全部非连续的多个子载波,至少一部分的子载波为非连续的。
另外,图19中,仅说明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一例,1个PRB亦可以与4个不同的数分割,利用多个分割资源构成1个VRB。另外,第二物理资源映射中,可藉由第二PDCCH区域内再次进行编号的号码为非连续的多个PRB,针对与其数量相同数量的VRB执行物理资源映射。例如,可使用再次进行编号后的号码为PRB1、PRB3、PRB5、及PRB7,针对4个VRB执行第二物理资源映射。另外,第二物理资源映射中,可自构成1个VRB的分割资源的各者的PRB内的频率位置不同的分割资源构成VRB。例如,可自再次进行编号后的号码为PRB1内频率为最低的分割资源、再次进行编号后的号码为PRB2内频率为第2低的分割资源、再次进行编号后的号码为PRB3内频率为第3低的分割资源、及再次进行编号后的号码为PRB4内频率为第4低的分割资源,构成1个VRB。
此外,1个第二PDCCH包含1个以上的VRB对的情形下亦可应用本发明。所谓VRB对是指针对下行链路子帧的第1个时隙的VRB与针对第2个时隙的VRB的组。换言之,即使构成第二PDCCH的资源的最小单位为VRB对,仍可应用本发明。图20是说明1个第二PDCCH包含1个以上的VRB对的情形的第二PDCCH区域的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图。图21是说明1个第二PDCCH包含1个以上的VRB对的情形的第二PDCCH区域的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图。
此外,在1个第二PDCCH包含1个以上的VRB(构成第二PDCCH的资源的最小单位为VRB),且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中,构成1个VRB的分割资源,如图21所示,可为分割VRB对(第1个时隙的VRB与第2个时隙的VRB)的资源。此外,第二PDCCH区域中构成的PRB内,可为除了第一PDCCH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外的全部的资源(下行链路资源单元)并不用于第二PDCCH的信号,一部分的资源(下行链路资源单元)中未配置有信号(空值)的构成。
基本上,应用基于信道状态的预编码处理的第二PDCCH区域中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不应用基于信道状态的预编码处理的第二PDCCH区域中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第二物理资源映射中,由于1个VRB包含频域中非连续的资源,故可获得频率分集效果。
在移动站装置5中,利用基站装置3构成1个以上的第二PDCCH。例如,在移动站装置5中,构成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且应用基于信道状态的预编码处理的第二PDCCH区域与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且不应用基于信道状态的预编码处理的第二PDCCH区域这2个第二PDCCH区域。例如,在移动站装置5中,仅构成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不应用基于信道状态的预编码处理的第二PDCCH区域。移动站装置5,以在利用基站装置3构成的第二PDCCH区域中进行检测第二PDCCH的处理(监控)的方式指定(设定、构成)。第二PDCCH的监控的指定,藉由第二PDCCH区域在移动站装置5中构成,既可自动(隐式)进行,亦可利用与表示第二PDCCH区域的构成的信令不同的信令进行。多个移动站装置5,可由基站装置3指定相同的第二PDCCH区域。
表示第二PDCCH区域的构成(指定、设定)的信息,在开始使用第二PDCCH的通信前,在基站装置3与移动站装置5之间进行交换。例如,其信息,使用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进行。具体而言,移动站装置5,从基站装置3接收表示第二PDCCH区域的PRB的位置(分配)的信息。此外,自基站装置3向移动站装置5通知针对第二PDCCH区域的各者,表示VRB的物理资源映射的种类(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信息。另外,可以为不是显示地表示VRB的物理资源映射的种类的信息,而是其他的信息自基站装置3通知至移动站装置5,基于其信息隐式地由移动站装置5识别VRB的物理资源映射的种类的构成。例如,自基站装置3向移动站装置5通知表示各第二PDCCH区域中的第二PDCCH的发送方式的信息,表示应用预编码处理的发送方法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5识别为其第二PDCCH区域的物理资源映射为第一物理资源映射,表示不应用预编码处理的发送方法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5识别为其第二PDCCH区域的物理资源映射为第二物理资源映射。此外,可为作为预设值,在第二PDCCH区域预先设定任一VRB的物理资源映射,仅在使用与其设定不同的物理资源映射的情况下,表示这一意思的信息自基站装置3通知至移动站装置5的构成。移动站装置5,使用在利用基站装置3设定的第二PDCCH区域内接收的UE-specific RS,进行第二PDCCH的信号的解调,并进行检测送至本装置的第二PDCCH的处理。例如,移动站装置5,使用进行解调的资源所属的PRB内的UE-specific RS进行第二PDCCH的信号的解调。
以下,就映射于第二PDCCH的控制信号进行说明。映射于第二PDCCH的控制信号,按每一个针对1个移动站装置5的控制信息进行处理,与数据信号相同地,可进行加扰处理、调制处理、层映射处理、预编码处理等。此次,所谓层映射处理是指在第二PDCCH中应用多根天线发送的情形下进行的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信号处理的一部分。例如,对于应用预编码处理的第二PDCCH、及虽不应用预编码处理但应用发送分集的第二PDCCH执行层映射处理。此外,映射于第二PDCCH的控制信号,可与UE-specific RS-起,进行共用的预编码处理。此时,预编码处理较好为以移动站装置5为单位,利用合适的预编码权重进行。
此外,配置有第二PDCCH的PRB中,利用基站装置3,复用UE-specific RS。移动站装置5,将第二PDCCH的信号根据UE-specificRS进行解调处理。此外,第二PDCCH,针对UE-specific RS,可使用多个天线端口(天线端口7~14)的一部分或全部。使用多个天线端口的情况下,基站装置3,可针对第二PDCCH的信号使用多个天线端口进行MIMO发送。
例如,用于第二PDCCH的解调的UE-specific RS,使用预先规定的天线端口及加扰编码发送。具体而言,用于第二PDCCH的解调的UE-specific RS,使用预先规定的天线端口7及加扰ID生成。
此外,例如,用于第二PDCCH的解调的UE-specific RS,是使用表示通过使用PDSCH的RRC信令或使用第一PDCCH的信令通知的天线端口的信息及加扰ID而生成。具体而言,作为表示针对用于第二PDCCH的解调的UE-specific RS所使用的天线端口的信息,通过使用PDSCH的RRC信令或使用第一PDCCH的信令通知天线端口7或天线端口8的任一者。作为针对用于第二PDCCH的解调的UE-specific RS所使用的加扰ID,通过使用PDSCH的RRC信令或使用第一PDCCH的信令,通知0~3的任一者的值。
概念性说明本发明。图2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5的第二PDCCH的监控的图。针对移动站装置5,构成多个第二PDCCH(第二PDCCH区域1、第二PDCCH区域2)。移动站装置5中,在各第二PDCCH区域中设定搜索空间。所谓搜索空间是指移动站装置5在第二PDCCH区域内进行第二PDCCH的解码检测的逻辑区域。搜索空间包含多个第二PDCCH候补。所谓第二PDCCH候补,为移动站装置5进行第二PDCCH的解码检测的对象。对于每个VRB aggregation number,不同的第二PDCCH候补包含不同的VRB(包含1个、多个VRB)。构成搜索空间的多个第二PDCCH候补的VRB包含VRB号码连续的多个VRB。在第二PDCCH区域内用于搜索空间的最初的VRB号码按每个移动站装置5设定。例如,根据使用分配于移动站装置5的标识符(移动站标识符)的随机函数,设定用于搜索空间的最初的VRB号码。例如,基站装置3使用RRC信令,将用于搜索空间的最初的VRB号码通知移动站装置5。
在构成多个第二PDCCH区域的移动站装置5中,设定多个搜索空间(第一搜索空间、第二搜索空间)。移动站装置5中构成的多个第二PDCCH区域的一部分的第二PDCCH(第二PDCCH区域1)中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不同的一部分的第二PDCCH(第二PDCCH区域2)中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
第一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可与第二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不同。由于若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增加,则移动站装置5的不可处理增大,且第二PDCCH的检测精度恶化,故期望一面将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抑制为合适的数量,一面有效地分配给第一搜索空间与第二搜索空间。例如,为进行使用基本上应用预编码处理的第二PDCCH的控制,即合适的预编码处理的实现在基站装置3中较困难的情形下不应用预编码处理而使用具有频率分集效果的第二PDCCH的控制,将第一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设定为较第二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多为有效。例如,第一搜索空间的VRBaggregation1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与第二搜索空间的VRBaggregation1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不同。例如,第一搜索空间的VRB aggregation1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较第二搜索空间的VRBaggregation1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多。
此外,某VRB集合数中,第一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与第二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相同,在不同VRB集合数中,第一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可与第二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不同。此外,某VRB集合数中,第一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较第二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多,在不同VRB集合数中,亦可较少地设定第一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与第二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在合适的信道状态信息自移动站装置5通知至基站装置3的情形下实现的预编码处理的增益一般较利用频率分集的增益大。即,假定某程度适合的信道状态信息自移动站装置5通知基站装置3的情况下,应用预编码处理的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一般较不应用预编码处理的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质量优良。因此,为满足控制信息的要求质量所需要的VRB集合数,有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一PDCCH较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大的情形。那样的情况下,在较小值的VRB集合数中,将第一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设定为较第二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多,在较大值的VRB集合数中,将第一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设定为较第二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少,藉此,可实现使用第二PDCCH的有效率的调度。
此外,某VRB集合数的第二PDCCH候补,亦可在一方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中设定,在不同的一方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中不设定。合适的信道状态信息自移动站装置5通知至基站装置3的情形下实现的预编码处理的增益一般较利用频率分集的增益大。即,假定某程度适合的信道状态信息自移动站装置5通知至基站装置3的情况下,应用预编码处理的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一般较不应用预编码处理的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质量优良。因此,为满足控制信息的要求质量所需要的VRB集合数,有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较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大的情形。那样的情况下,在较小值的VRB集合数中,仅在第一搜索空间中设定第二PDCCH候补,而在第二搜索空间中不设定第二PDCCH候补,在较大值的VRB集合数中,仅在第二搜索空间中设定第二PDCCH候补,而在第一搜索空间中不设定第二PDCCH候补,藉此,可实现使用第二PDCCH的有效率的调度。
此外,可根据移动站装置5中构成的第二PDCCH区域的数量,使1个第二PDCCH区域内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数变动。例如,随着移动站装置5中构成的第二PDCCH区域的数量增加,使1个第二PDCCH区域内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数变少。藉此,可一面抑制移动站装置5的不可处理,一面避免第二PDCCH的检测精度恶化,并一面增加基站装置3的第二PDCCH区域的设定的灵活性。
<基站装置3的整体构成>
以下,使用图1、图2、图3,就本实施方式的基站3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构成的概略方块图。如该图所示,基站装置3包含接收处理部101、无线资源控制部103、控制部105、及发送处理部107而构成。
接收处理部101,根据控制部105的指示,使用UL RS解调、解码利用接收天线109自移动站装置5接收的PUCCH及PUSCH的接收信号,并提取控制信息及信息数据。接收处理部101,进行对于本装置对移动站装置5分配PUCCH的资源的上行链路子帧及UL PRB提取UCI的处理。接收处理部101,自控制部105接收对于任一上行链路子帧及任一UL PRB进行如何的处理的指示。例如,接收处理部101,自控制部105接收对于ACK/NACK用的PUCCH(PUCCH格式1a、PUCCH格式1b)的信号进行时域中的编码序列的相乘及合成、与频域中的编码序列的相乘及合成的检测处理的指示。此外,接收处理部101,自控制部105接收用于自PUCCH检测UCI的处理的频域的编码序列及/或时域的编码序列的指示。接收处理部101,将提取的UCI输出至控制部105,且将信息数据输出至上级层。就接收处理部101的详情,将后述。
此外,接收处理部101,根据控制部105的指示,自利用接收天线109自移动站装置5接收的PRACH的接收信号,检测(接收)前同步码序列。此外,接收处理部101,与前同步码序列的检测一起,亦进行到来定时(接收定时)的估计。接收处理部101,进行针对本装置分配PRACH的资源的上行链路子帧、UL PRB检测前同步码序列的处理。接收处理部101,将关于估计的到来定时的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05。
此外,接收处理部101,使用自移动站装置5接收的SRS测定1个以上的UL PRB的信道质量。此外,接收处理部101,使用自移动站装置5接收的SRS检测(算出、测定)上行链路的同步偏移。接收处理部101,自控制部105接收对于任一上行链路子帧、任一UL PRB进行如何的处理的指示。接收处理部101,将关于测定的信道质量、检测的上行链路的同步偏移的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05。就接收处理部101的详情,将后述。
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设定针对PDCCH(第一PDCCH、第二PDCCH)的资源的分配、针对PUCCH的资源的分配、针对PDSCH的DL PRB的分配、针对PUSCH的UL PRB的分配、针对PRACH的资源的分配、针对SRS的资源的分配、各种信道的调制方式、各种信道的编码率、各种信道的发送功率控制值、用于各种信道的预编码处理的相位旋转量(加权值)、用于UE-specific RS的预编码处理的相位旋转量(加权值)等。另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3,亦设定针对PUCCH的频域的编码序列、时域的编码序列等。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设定多个第二PDCCH区域,且设定用于各个第二PDCCH区域的DL PRB。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设定各个第二PDCCH区域的物理资源映射。无线资源控制部103中设定的信息的一部分系经由发送控制部107通知至移动站装置5,例如表示第二PDCCH区域的DL PRB的信息、表示第二PDCCH区域的物理资源映射的信息(表示第一物理资源映射、或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信息)通知至移动站装置5。
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3,在接收处理部101中使用PUCCH获取,基于经由控制部105输入的UCI设定PDSCH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等。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输入使用PUCCH获取的ACK/NACK的情况下,针对移动站装置5进行ACK/NACK中显示了NACK的PDSCH的资源的分配。
无线资源控制部103,将各种控制信号输出至控制部105。例如,控制信号为表示第二PDCCH区域的物理资源映射的控制信号、表示第二PDCCH的资源的分配的控制信号、表示用于预编码处理的相位旋转量的控制信号等。
控制部105,基于自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针对发送处理部107进行针对PDSCH的DL PRB的分配、针对PDCCH的资源的分配、针对PDSCH的调制方式的设定、针对PDSCH及PDCCH的编码率的设定、针对PDSCH及PDCCH及UE-specific RS的预编码处理的设定等的控制。此外,控制部105,基于自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生成使用PDCCH发送的DCI,并输出至发送处理部107。使用PDCCH发送的DCI,为下行链路指定、上行链路许可等。此外,控制部105,以经由发送处理部107,对移动站装置5使用PDSCH发送表示第二PDCCH区域的信息、表示第二PDCCH区域的物理资源映射的信息等的方式进行控制。
控制部105,基于自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对于接收处理部101进行针对PUSCH的UL PRB的分配、针对PUCCH的资源的分配、PUSCH及PUCCH的调制方式的设定、PUSCH的编码率的设定、针对PUCCH的检测处理、针对PUCCH的编码序列的设定、针对PRACH的资源的分配、针对SRS的资源的分配等的控制。此外,控制部105,利用接收处理部101输入由移动站装置5使用PUCCH发送的UCI,将输入的UCI输出至无线资源控制部103。
此外,控制部105,由接收处理部101输入表示检测出的前同步码序列的到来定时的信息与表示自接收的SRS检测出的上行链路的同步偏移的信息,算出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调整值(TA:Timing Advance(定时提前)、Timing Advustment(定时调整)、引ming A1ignment(定时对齐))(TA value:TA值)。表示算出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调整值的信息(TAcommand:TA指令),经由发送处理部107通知至移动站装置5。
发送处理部107,基于自控制部105输入的控制信号,生成使用PDCCH及PDSCH发送的信号,并经由发送天线111发送。发送处理部107,使用PDSCH对于移动站装置5发送自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输入的表示第二PDCCH区域的信息、表示第二PDCCH区域的物理资源映射的信息、自上级层输入的信息数据等。发送处理部107,使用PDCCH(第一PDCCH、第二PDCCH)对于移动站装置5发送自控制部105输入的DCI。此外,发送处理部1(7,发送CRS、UE-specific RS、CSI-RS。另外,为了说明的简化,以后,信息数据设为包含关于多种控制的信息的数据。就发送处理部107的详情,将后述。
<基站装置3的发送处理部107的构成>
以下,就基站装置3的发送处理部107的详情进行说明。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发送处理部107的构成的概略方块图。如该图所示,发送处理部107,包含多个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1-1~201-M(以下,合并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1-1~201-M表示为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1)、多个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3-1~203-M(以下,合并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3-1~203-M表示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3)、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205、预编码处理部231、复用部207、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逆变换)部209、GI(GuardInterval;保护间隔)插入部211、D/A(Digital/Analogconverter;数字模拟转换)部213、发送RF(Radio frequency;无线电频率)部215、及发送天线111而构成。另外,由于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1、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3,分别具有相同的构成及功能,故以其一作为代表进行说明。另外,为了说明的简化,发送天线111作为集中多个天线端口的天线。
此外,如该图所示,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1,分别具备Turbo编码部219、数据调制部221及预编码处理部229。此外,如该图所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3,具备卷积编码部223、QPSK调制部225及预编码处理部227。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1,进行用以将向移动站装置5的信息数据以OFDM方式传输的基带信号处理。Turbo编码部219,将输入的信息数据,以自控制部105输入的编码率,进行用以提高数据的错误容忍度的Turbo编码,并输出至数据调制部221。数据调制部221,将Turbo编码部219编码后的数据,以自控制部105输入的调制方式,例如,QPSK(四元相移调制: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16QAM(16值正交振幅调制;16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64QAM(64值正交振幅调制;64C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般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从而生成调制符号的信号序列。数据调制部221,将生成的信号序列输出至预编码处理部229。预编码处理部229,对于自数据调制部221输入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波束成型处理),并输出至复用部207。此处,预编码处理,为了移动站装置5可有效接收(例如,接收功率为最大,干扰为最小),较好为对于生成的信号进行相位旋转等。另外,预编码处理部229对于自数据调制部221输入的信号不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情况下,将自数据调制部221输入的信号直接输出至复用部207。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3,进行用以将自控制部105输入的DCI以OFDM方式传输的基带信号处理。卷积编码部223,基于自控制部105输入的编码率,进行用以提高DCI的误差容忍度的卷积编码。此处,DCI以比特为单位进行控制。此外,卷积编码部223,为了针对基于自控制部105输入的编码率进行卷积编码的处理的比特调整输出比特的数量,亦进行速率匹配。卷积编码部223,将编码后的DCI输出至QPSK调制部225。QPSK调制部225,将卷积编码部223编码后的DCI,以QPSK调制方式调制,且将调制后的调制符号的信号序列输出至预编码处理部227。预编码处理部227,针对自QPSK调制部225输入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并输出至复用部207。另外,预编码处理部227,可针对自QPSK调制部225输入的信号不进行预编码处理而输出至复用部207。
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205,生成作为在移动站装置5中已知的信号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CRS、UE-specific RS、CSI-RS),并输出至预编码处理部231。预编码处理部231,针对由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205输入的CRS、CSI-RS、一部分的UE-specific RS不进行预编码处理,输出至复用部207。预编码处理部231中,不进行预编码处理的UE-specific RS为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中用于第二PDCCH的DL PRB内的UE-specific RS。预编码处理部231,针对由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205输入的一部分的UE-specific RS进行预编码处理,输出至复用部207。预编码处理部231中,进行预编码处理的UE-specific RS为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中用于第二PDCCH的DL PRB内的UE-specific RS。预编码处理部231,针对一部分的UE-specific RS进行与预编码处理部229中PDSCH中进行的处理、及/或预编码处理部227中第二PDCCH中进行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因此,解调移动站装置5中应用预编码处理的第二PDCCH的信号时,UE-specific RS可估计下行链路的传播路径(传输路径)的变动与利用预编码处理部227的相位旋转合并的均衡信道。即,基站装置3,无需针对移动站装置5,通知利用预编码处理部227的预编码处理的信息(相位旋转量),移动站装置5可解调经预编码处理的信号。另外,使用UE-specific RS进行传播路径补偿等的解调处理的PDSCH中不使用预编码处理的情形等,预编码处理部231针对UE-specific RS不进行预编码处理,输出至复用部207。
复用部207,将自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205输入的信号、自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1各者输入的信号、及自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3各者输入的信号,根据来自控制部105的指示,在下行链路子帧中复用。关于针对由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设定的PDSCH的DLPRB的分配、针对PDCCH(第一PDCCH、第二PDCCH)的资源的分配、及第二PDCCH区域的物理资源映射的控制信号输入至控制部105,基于其控制信号,控制部105控制复用部207的处理。复用部207,将复用后的信号输出至IFFT部209。
IPFT部209,将复用部207复用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输出至GI插入部211。GI插入部211,藉由对IFFT部209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的信号附加保护间隔,而生成包含OFDM方式的符号的基带的数字信号。如所周知的,保护间隔藉由复制传输的OFDM符号的开头或末尾的一部分而生成。GI插入部211,将生成的基带的数字信号输出至D/A部213。D/A部213,将自GI插入部211输入的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输出至发送RF部215。发送RF部215,根据自D/A部213输入的模拟信号,生成中频的同相成分及正交成分,除去针对中频频带的多余的频率成分。接着,发送RF部215,将中频的信号转换为高频的信号(升频),除去多余的频率成分,功率放大,经由发送天线1l1发送至移动站装置5。
<基站装置3的接收处理部101的构成>
以下,就基站装置3的接收处理部101的详情进行说明。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接收处理部101的构成的概略方块图。如该图所示,接收处理部101,包含接收RF部301、A/D(Analog/Digita1 converter:模拟数字转换)部303、符号定时检测部309、GI除去部311、FFT部313、子载波解映射部315、传播路径估计部317、PUS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19、PUC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21、IDFT部323、数据解调部325、Turbo解码部327、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前同步码检测部331、及SRS处理部333而构成。
接收RF部301,将以接收天线109接收的信号适当地放大,转换为中频(降频转换),除去不需要的频率成分,以信号电平适当地保持的方式控制放大水平,且基于接收的信号的同相成分及正交成分进行正交解调。接收RF部301,将经正交解调的模拟信号输出至A/D部303。A/D部303,将接收RF部301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将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输出至符号定时检测部309及GI除去部311。
符号定时检测部309,基于由A/D部303输入的信号,检测符号的定时。符号定时检测部309,将表示检测出的符号边界的定时的控制信号输出至GI除去部311。GI除去部311,基于来自符号定时检测部309的控制信号,自由A/D部303输入的信号除去相当于保护间隔的部分。GI除去部311,将残留的部分的信号输出至FFT部313。FFT部313,将自GI除去部311输入的信号快速傅立叶变换,进行DFT-Spread-OFDM方式的解调,输出至子载波解映射部315。另外,FFT部313的点数与后述的移动站装置5的IFFT部的点数相等。
子载波解映射部315,基于自控制部105输入的控制信号,将FFT部313解调后的信号分离成DM RS、SRS、PUSCH的信号、及PUCCH的信号。子载波解映射部315,将分离的DM RS输出至传播路径估计部317,将分离的SRS输出至SRS处理部333,将分离的PUSCH的信号输出至PUS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19,将分离的PUCCH的信号输出至PUC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21。
传播路径估计部317,使用子载波解映射部315分离后的DM RS与已知的信号估计传播路径的变动。传播路径估计部317,将估计的传播路径估计值输出至PUS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19与PUC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21。PUS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19,基于自传播路径估计部317输入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均衡子载波解映射部315分离后的PUSCH的信号的振幅及相位。此处,所谓均衡,表示将信号在无线通信中受到的传播路径的变动还原的处理。PUS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19,将调整后的信号输出至IDFT部323。
IDFT部323,将自PUS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19输入的信号进行离散傅立叶逆变换,并输出至数据解调部325。数据解调部325,进行IDFT部323转换后的PUSCH的信号的解调,并将解调后的PUSCH的信号输出至Turbo解码部327。该解调为对应移动站装置5的数据调制部中使用的调制方式的解调,调制方式由控制部105输入。Turbo解码部327,根据自数据解调部325输入且解调后的PUSCH的信号,解码信息数据。编码率由控制部105输入。
PUC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21,基于自传播路径估计部317输入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均衡子载波解映射部315中分离的PUCCH的信号的振幅及相位。PUC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21,将均衡后的信号输出至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解调、解码自PUC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21输入的信号,检测UCI。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进行分离在频域及/或时域中经编码复用的信号的处理。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进行用于自使用发送侧中使用的编码序列在频域及/或时域中编码复用的PUCCH的信号检测ACK/NACK、SR、CQI的处理。具体而言,,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作为使用频域中的编码序列的检测处理,即分离在频域中经编码复用的信号的处理,针对PUCCH的每个子载波的信号乘以编码序列的各编码后,合成乘以各编码后的信号。具体而言,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作为使用时域中的编码序列的检测处理,即分离时域中的经编码复用的信号的处理,针对PUCCH的每个SC-FDMA符号的信号乘以编码序列的各编码后,合成乘以各编码后的信号。另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基于来自控制部105的控制信号,设定针对PUCCH的信号的检测处理。
SRS处理部333,使用以子载波自映射部315输入的SRS测定信道质量,并将UL PRB的信道质量的测定结果输出至控制部105。SRS处理部333,由控制部105指示针对哪个上行链路子帧、哪个UL PRB的信号进行移动站装置5的信道质量的测定。此外,SRS处理部333,使用以子载波自映射部315输入的SRS,检测上行链路的同步偏移,将显示上行链路的同步偏移的信息(同步偏移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05。另外,SRS处理部333,可进行自时域的接收信号检测上行链路的同步偏移的处理。具体的处理,可进行与后述的前同步码检测部331中进行的处理相同的处理。
前同步码检测部331,基于由A/D部303输入的信号,进行检测(接收)针对相当于PRACH的接收信号发送的前同步码的处理。具体而言,前同步码检测部331,针对保护时间内的各种定时的接收信号,进行与可发送的使用各前同步码序列生成的复制的信号的相关处理。例如,前同步码检测部331,在相关值较预先设定的阈值高的情况下,判断为由移动站装置5发送了与用于相关处理的复制的信号的生成所使用的前同步码序列相同的信号。而且,前同步码检测部331,将相关值最高的定时判断为前同步码序列的到来定时。然后,前同步码检测部331,生成至少包含表示检测的前同步码序列的信息与显示到来定时的信息的前同步码检测信息,并输出至控制部105。
控制部105,基于基站装置3使用PDCCH发送至移动站装置5的控制信息(DCI)及使用PDSCH发送的控制信息(RRC信令),进行子载波解映射部315、数据解调部325、Turbo解码部327、传播路径估计部317、及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的控制。此外,控制部105,基于基站装置3发送至移动站装置5的控制信息,掌握是否包含各移动站装置5发送(可发送)的PRACH、PUSCH、PUCCH、SRS等的资源(上行链路子帧、UL PRB、频域的编码序列、时域的编码序列)。
<移动站装置5的整体构成>
以下,使用图4、图5、图6,就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5的构成进行说明。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5的构成的概略方块图。如该图所示,移动站装置5包含接收处理部401、无线资源控制部403、控制部405、及发送处理部407而构成。
接收处理部401,自基站装置3接收信号,按照控制部405的指示,解调、解码接收信号。接收处理部401,在检测到发给本装置的PDCCH(第一PDCCH、第二PDCCH)的信号的情况下,将解码PDCCH的信号而获取的DCI输出至控制部405。例如,接收处理部401,进行在由基站装置3指定的第二PDCCH区域内的搜索空间中检测发给本装置的第二PDCCH的处理。例如,接收处理部401,(i)使用由基站装置3指定的第二PDCCH区域内的UE-specific RS进行传播路径的估计,(ii)进行第二PDCCH的信号的解调,(iii)进行检测包含发给本装置的控制信息的信号的处理。此外,接收处理部401,基于将包含于PDCCH的DCI输出至控制部405后的控制部405的指示,将解码发给本装置的PDSCH获得的信息数据经由控制部405输出至上级层。包含于PDCCH的DCI中,下行链路指定包含表示PDSCH的资源的分配的信息。此外,接收处理部401,将解码PDSCH而获得的基站装置3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3中生成的控制信息输出至控制部405。此外,接收处理部401,经由控制部405输出至本装置的无线资源控制部403。例如,在基站装置3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3中生成的控制信息,包含表示第二PDCCH区域的DL PRB的信息与表示第二PDCCH区域的物理资源映射的信息(表示第一物理资源映射、或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信息)。
此外,接收处理部401,将包含于PDSCH的循环冗余检查(CyclicRedundancy Check:CRC)编码输出至控制部405。基站装置3的说明中虽省略,但基站装置3的发送处理部107自信息数据生成CRC编码,以PDSCH发送信息数据与CRC编码。CRC编码用于移动站装置5判断包含于PDSCH的数据是否错误。例如,移动站装置5,在使用在移动站装置5中预先决定的生成多项式自数据生成的信息与在基站装置3中生成且以PDSCH发送的CRC编码相同的情况下,判断为数据未错误。移动站装置5,在使用在移动站装置5中预先决定的生成多项式自数据生成的信息与在基站装置3中生成且以PDSCH发送的CRC编码不同的情况下,判断为数据错误。
此外,接收处理部401,测定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并将测定结果输出至控制部405。接收处理部401,基于来自控制部405的指示,自CRS或CSI-RS测定(计算)RSRP。就接收处理部401的详情将后述。
控制部405确认使用PDSCH自基站装置3发送,且由接收处理部401输入的数据。控制部405,将数据中的信息数据输出至上级层。控制部405,基于在数据中基站装置3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3中生成的控制信息,控制接收处理部401、发送处理部407。此外,控制部405,基于来自无线资源控制部403的指示,控制接收处理部401及发送处理部407。例如,控制部405,以进行针对自无线资源控制部403指示的第二PDCCH区域的DL PRB内的信号检测第二PDCCH的处理的方式控制接收处理部401。例如,控制部405,以基于显示自无线资源控制部403指示的第二PDCCH区域的物理资源映射的信息,进行第二PDCCH区域的物理资源的解映射的方式控制接收处理部401。此处,所谓第二PDCCH区域的物理资源的解映射,例如如图18、图19所示,是指自第二PDCCH区域内的信号构成(形成、构建、制作)1个VRB的处理。此外,控制部405,针对接收处理部401控制执行在第二PDCCH区域内检测第二PDCCH的处理的区域。具体而言,控制部405,按各个VRB集合数对接收处理部401指示(设定)针对各个第二PDCCH区域,执行在第二PDCCH区域内检测第二PDCCH的处理的最初的VRB的号码、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
此外,控制部405,基于使用PDCCH自基站装置3发送,且由接收处理部401输入的DCI,控制接收处理部401及发送处理部407。具体而言,控制部405主要基于检测出的下行链路指定控制接收处理部401,主要基于检测出的上行链路许可控制发送处理部407。此外,控制部405基于表示包含于下行链路指定的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指令的控制信息控制发送处理部401。控制部405,比较自由接收处理部401输入的数据使用预先决定的生成多项式生成的信息与由接收处理部401输入的CRC编码,判断数据是否错误,并基于该判断结果生成ACK/NACK。此外,控制部405,基于来自无线资源控制部403的指示,生成SR及CQI。此外,控制部405,基于自基站装置3通知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调整值等,控制发送处理部407的信号的发送定时。
无线资源控制部403,存储并保持在基站装置3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3中生成、且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控制信息,且经由控制部405进行接收处理部401及发送处理部407的控制。即,无线资源控制部403,具备保持各种参数等的存储器的功能。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部403,保持关于第二PDCCH区域的DL PRB与第二PDCCH区域的物理资源映射的信息,并将各种控制信号输出至控制部405。无线资源控制部403,以保持与PUSCH、PUCCH、SRS、及PRACH的各者的发送功率相关联的参数,且使用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参数的方式将控制信号输出至控制部405。
无线资源控制部403,设定与PUCCH、PUSCH、SRS、及PRACH等的发送功率相关联的参数的值。在无线资源控制部403中设定的发送功率的值,利用控制部405对于发送处理部407输出。另外,包含与PUCCH相同的UL PRB内的资源的DM RS,进行与PUCCH相同的发送功率控制。另外,包含与PUSCH相同的UL PRB内的资源的DM RS,进行与PUSCH相同的发送功率控制。无线资源控制部403,针对PUSCH,设定基于分配给PUSCH的UL PRB的数量的参数、预先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小区固有及移动站装置固有的参数、基于用于PUSCH的调制方式的参数、基于估计的路径损耗的值的参数、基于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发送功率控制指令的参数等的值。无线资源控制部403,针对PUCCH,设定基于PUCCH的信号构成的参数、预先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小区固有及移动站装置固有的参数、基于估计的路径损耗的值的参数、基于通知的发送功率控制指令的参数等的值。
另外,作为与发送功率相关联的参数,小区固有及移动站装置固有的参数使用PDSCH由基站装置3通知,发送功率控制指令使用PDCCH由基站装置3通知。针对PUSCH的发送功率控制指令包含于上行链路许可。针对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指令包含于下行链路指定。另外,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与发送功率相关联的各种参数,在无线资源控制部403中适宜地存储。存储的值输入至控制部405。
发送处理部407,按照控制部405的指示,将编码及调制信息数据与UCI后的信号,使用PUSCH及PUCCH的资源,经由发送天线411发送至基站装置3。此外,发送处理部407,按照控制部405的指示,设定PUSCH、PUCCH、SRS、DM RS、及PRACH的各者的发送功率。就发送处理部407的详情将后述。
<移动站装置5的接收处理部401>
以下,就移动站装置5的接收处理部401的详情进行说明。图5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5的接收处理部401的构成的概略方块图。如该图所示,接收处理部401,包含接收RF部501、A/D部503、符号定时检测部505、GI除去部507、FFT部509、解复用部511、传播路径估计部513、PDS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5、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解码部517、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解码部521、下行链路接收质量测定部531、及PDCCH解映射部533而构成。此外,如该图所示,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解码部517具备数据解调部523及Turbo解码部525。此外,如该图所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解码部521具备QPSK解调部527及维特比解码部529。
接收RF部501,将以接收天线409接收的信号适当地放大,并转换为中频(降频转换),除去不需要的频率成分,以信号电平适当地维持的方式控制放大水平,且基于接收的信号的同相成分及正交成分进行正交解调。接收RF部501,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输出至A/D部503。
A/D部503,将接收RF部501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A/D部503,将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输出至符号定时检测部505与GI除去部507。符号定时检测部505,基于A/D部503转换后的数字信号,检测符号的定时。符号定时检测部505,将表示检测出的符号边界的定时的控制信号输出至GI除去部507。GI除去部507,基于来自符号定时检测部505的控制信号,自A/D部503输出的数字信号除去相当于保护间隔的部分。GI除去部507,将残留的部分的信号输出至FFT部509。FFT部509,将自GI除去部507输入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并进行OFDM方式的解调,输出至解复用部511。
解复用部511,基于自控制部405输入的控制信号,将FFT部509解调后的信号分离为PDCCH(第一PDCCH、第二PDCCH)的信号与PDSCH的信号。解复用部511,将分离的PDSCH的信号输出至PDS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5。此外,解复用部511,将分离的PDCCH的信号输出至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例如,解复用部511,将本装置指定的第二PDCCH区域的第二PDCCH的信号输出至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此外,解复用部511,将配置了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下行链路资源单元分离。解复用部511,将下行链路参考信号(CRS、UE-specific RS)输出至传播路径估计部513。例如,解复用部511,将本装置指定的第二PDCCH区域的UE-specific RS输出至传播路径估计部513。此外,解复用部511,将下行链路参考信号(CRS、CSI-RS)输出至下行链路接收质量测定部531。
传播路径估计部513,使用解复用部511分离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与已知的信号估计传播路径的变动。传播路径估计部513,以补偿传播路径的变动的方式,将用以调整振幅及相位的传播路径补偿值输出至PDS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5与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传播路径估计部513,分别使用CRS与UE-specific RS独立地估计传播路径的变动,并输出传播路径补偿值。例如,传播路径估计部513,自使用配置于本装置指定的第二PDCCH区域内的多个DL PRB的UE-specific RS所估计的传播路径估计值生成传播路径补偿值,并输出至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例如,传播路径估计部513,自使用配置于分配于本装置且分配于PDSCH的多个DL PRB的UE-specific RS所估计的传播路径估计值生成传播路径补偿值,并输出至PDS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5。例如,传播路径估计部513,自使用CRS估计的传播路径估计值生成传播路径补偿值,并输出至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例如,传播路径估计部513,自使用CRS估计的传播路径估计值生成传播路径补偿值,并输出至PDS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5。
PDS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5,根据自传播路径估计部513输入的传播路径补偿值调整解复用部511分离的PDSCH的信号的振幅及相位。例如,PDS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5,针对某PDSCH的信号根据传播路径估计部513中基于UE-specific RS生成的传播路径补偿值进行调整,针对不同的PDSCH的信号根据传播路径估计部513中基于CRS生成的传播路径补偿值进行调整。PDS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5,将调整传播路径后的信号输出至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解码部517的数据解调部523。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解码部517,基于来自控制部405的指示,进行PDSCH的解调及解码,从而检测信息数据。数据解调部523,进行自传播路径补偿部515输入的PDSCH的信号的解调,将解调后的PDSCH的信号输出至Turbo解码部525。该解调为对应基站装置3的数据调制部221中使用的调制方式的解调。Turbo解码部525,由自数据解调部523输入、解调的PDSCH的信号解调信息数据,并经由控制部405将该解码后的信息数据输出至上级层。另外,使用PDSCH发送、在基站装置3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3中生成的控制信息等亦输出至控制部405,经由控制部405亦输出至无线资源控制部403。另外,包含于PDSCH的CRC编码亦输出至控制部405。
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根据自传播路径估计部513输入的传播路径补偿值调整解复用部511分离的PDCCH的信号的振幅及相位。例如,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针对第二PDCCH的信号根据传播路径估计部513中基于UE-specific RS生成的传播路径补偿值进行调整,针对第一PDCCH的信号根据传播路径估计部513中基于CRS生成的传播路径补偿值进行调整。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将调整的信号输出至PDCCH解映射部533。
PDCCH解映射部533,针对由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输入的信号,进行第一PDCCH用的解映射、或第二PDCCH用的解映射。再者,PDCCH解映射部533,针对由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输入的第二PDCCH的信号,进行针对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解映射、或针对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解映射。PDCCH解映射部533,以针对输入的第PDCCH的信号,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解码部521中,以图14所示的CCE单位进行处理的方式,如使用图15说明的那样,将输入的第一一PDCCH的信号转换为CCE单位的信号。PDCCH解映射部533,以针对输入的第2PDCCH的信号,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解码部521中,以图17所示的VRB单位进行处理的方式,将输入的第二PDCCH的信号转换为VRB单位的信号。PDCCH解映射部533,将输入的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第二PDCCH的信号,如使用图18说明的那样,转换为VRB单位的信号。PDCCH解映射部533,将输入的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第二PDCCH的信号,如使用图19说明的那样,转换为VRB单位的信号。PDCCH解映射部533,将转换后的信号输出至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解码部521的QPSK解调部527。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解码部521,如上所述,解调及解码自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输入的信号,检测控制数据。QPSK解调部527,针对PDCCH的信号进行QPSK解调,并输出至维特比解码部529。维特比解码部529,解码QPSK解调部527解调后的信号,并将解码后的DCI输出至控制部405。此处,该信号以比特为单位表现,维特比解码部529亦进行用以调整针对输入比特进行维特比解码处理的比特的数量的解速率匹配。
首先,就针对第一PDCCH的检测处理进行说明。移动站装置5,假定多个CCE aggregation number,进行检测发给本装置的DCI的处理。移动站装置5,针对第一PDCCH的信号进行按每个假定的CCEaggregation number(编码率)不同的解码处理,获取与DCI一起附加于第一PDCCH的CRC编码中未检测出错误的第一PDCCH中所包含的DCI。将如此的处理称为盲解码。另外,移动站装置5,并不针对下行链路系统频带的全部的CCE(REG)的信号(接收信号)进行假定了第一PDCCH的盲解码,而仅针对一部分的CCE进行盲解码。将进行盲解码的一部分的CCE(CCEs)称为搜索空间(第一PDCCH用的搜索空间)。此外,对每个CCE aggregation number定义不同的搜索空间(第一PDCCH用的搜索空间)。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中,针对第一PDCCH,在移动站装置5中设定分别不同的搜索空间(第一PDCCH用的搜索空间)。此处,针对各移动站装置5的第一PDCCH的搜索空间(第一PDCCH用的搜索空间)既可包含完全不同的CCE(CCEs),亦可包含完全相同的CCE(CCEs),亦可包含一部分重复的CCE(CCEs)。
接着,就针对第二PDCCH的检测处理进行说明。移动站装置5,假定多个VRB aggregation number,进行检测发给本装置的DCI的处理。移动站装置5,针对第二PDCCH信号进行按每个假定的VRB aggregationnumber(编码率)不同的解码处理,获取与DCI一起附加于第二PDCCH的CRC编码中未检测出错误的第二PDCCH中所包含的DCI。将如此的处理称为盲解码。另外,移动站装置5,并不针对包含基站装置3的第二PDCCH区域的VRB的信号(接收信号)进行假定了第二PDCCH的盲解码,而仅针对一部分的VRB进行盲解码。将进行盲解码的一部分的VRB(VRBs)称为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此外,对每个VRBaggregation number定义不同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构成多个第二PDCCH区域的移动站装置5,在各个构成的第二PDCCH区域中设定(构成、定义)搜索空间。移动站装置5,针对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与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各者,设定搜索空间。构成多个第二PDCCH区域的移动站装置5,在某下行链路子帧中同时设定多个搜索空间。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中,针对第二PDCCH,在移动站装置5中设定分别不同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此处,针对构成相同第二PDCCH区域的各移动站装置5的第二PDCCH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既可包含完全不同的VRB(VRBs),亦可包含完全相同的VRB(VRBs),亦可包含一部分重复的VRB(VRBs)。
构成多个第二PDCCH区域的移动站装置5,在各第二PDCCH区域中设定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所谓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是指移动站装置5在第二PDCCH区域内进行第二PDCCH的解码检测的逻辑区域。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包含多个第二PDCCH候补。所谓第二PDCCH候补为移动站装置5进行第二PDCCH的解码检测的对象。对于每个VRB aggregation number,不同的第二PDCCH候补包含不同的VRB(包含1个VRB、多个VRB)。构成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的多个第二PDCCH候补的VRB,包含VRB号码连续的多个VRB。在第二PDCCH区域内用于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的最初的VRB号码在每个移动站装置5中设定。例如,根据使用分配于移动站装置5的标识符(移动站标识符)的随机函数,设定用于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的最初的VRB号码。例如,基站装置3使用RRC信令,将用于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的最初的VRB号码通知至移动站装置5。
多个第二PDCCH区域的各个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中,可与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不同。将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设为较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多。例如,将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的VRB aggregation1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设为较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的VRBaggregation1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多。
某VRB集合数中,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与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相同,在不同的VRB集合数中,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与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可不同。例如,某VRB集合数中,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较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多,在不同的VRB集合数中,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较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少。例如,在较小值的VRB集合数中,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较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多,在较大值的VRB集合数中,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较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少。
此外,某VRB集合数的第二PDCCH候补,可在一方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中设定,而不在不同的一方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中设定。例如,在较小值的VRB集合数中,仅在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中设定第二PDCCH候补,而不在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中设定第二PDCCH候补,在较大值的VRB集合数中,仅在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中设定第二PDCCH候补,而不在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中设定第二PDCCH候补。
此外,可根据移动站装置5构成的第二PDCCH区域的数量,使1个第二PDCCH区域内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数变动。例如,随着移动站装置5构成的第二PDCCH区域的数量增加,使1个第二PDCCH区域内的搜索空间(第二PDCCH用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数减少。
另外,控制部405,判定由维特比解码部529输入的DCI是否错误,且是否为发给本装置的DCI。控制部405,判定为该DCI中无错误,且为发给本装置的DCI的情况下,基于该DCI,控制解复用部511、数据解调部523、Turbo解码部525、及发送处理部407。例如,控制部405,在DCI为下行链路指定的情况下,以在接收处理部401中解码PDSCH的信号的方式控制。另外,在PDCCH中亦与PDSCH相同地包含有CRC编码,控制部405使用CRC编码判断PDCCH的DCI是否错误。
下行链路接收质量测定部531,使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CRS、CSI-RS)测定小区的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RSRP),将测定的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信息输出至控制部405。此外,下行链路接收质量测定部531,亦进行用以在移动站装置5中通知基站装置3的CQI的生成的瞬时的信道质量的测定。下行链路接收质量测定部531,将测定的RSRP等的信息输出至控制部405。
<移动站装置5的发送处理部407>
图6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5的发送处理部407的构成的概略方块图。如该图所示,发送处理部407,包含Turbo编码部611、数据调制部613、DFT部615、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617、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子载波映射部621、IFFT部623、GI插入部625、发送功率调整部627、随机接入信道处理部629、D/A部605、发送RF部607、及发送天线411而构成。发送处理部407,针对信息数据与UCI进行编码及调制。发送处理部407,生成使用PUSCH及PUCCH发送的信号,调整PUSCH及PUCCH的发送功率。发送处理部407,生成使用PRACH发送的信号,调整PRACH的发送功率。发送处理部407,生成DM RS、SRS,调整DM RS、SRS的发送功率。
Turbo编码部611,将输入的信息数据,以自控制部405指示的编码率,进行用以提高数据的错误容忍度的Turbo编码,并输出至数据调制部613。数据调制部613,将Turbo编码部611编码后的编码数据,以自控制部405指示的调制方式,例如QPSK、16QAM、64QAM般的调制方式调制,生成调制符号的信号序列。数据调制部613,将生成的调制符号的信号序列输出至DFT部615。DFT部615,将数据调制部613输出的信号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并输出至子载波映射部621。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进行用以传输自控制部405输入的UCI的基带信号处理。输入至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的UCI,为ACK/NACK、SR、及CQI。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进行基带信号处理,将生成的信号输出至子载波映射部621。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对UCI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从而生成信号。
此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针对自UCI生成的信号进行与频域的编码复用及/或时域的编码复用相关的信号处理。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针对自ACK/NACK的信息比特、SR的信息比特、或CQI的信息比特生成的PUCCH的信号乘以自控制部405指示的编码序列,以实现频域的编码复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针对自ACK/NACK的信息比特或SR的信息比特生成的PUCCH的信号乘以自控制部405指示的编码序列,以实现时域的编码复用。
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617,基于来自控制部405的指示生成作为在基站装置3中已知的信号的SRS及DM RS,并输出至子载波映射部621。
子载波映射部621,将自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617输入的信号、自DFT部615输入的信号、及自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输入的信号,根据来自控制部405的指示配置于子载波,并输出至IFFT部623。
IFFT部623,将子载波映射部621输出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并输出至GI插入部625。此处,IFFT部623的点数较DFT部615的点数多。移动站装置5,藉由使用DFT部615、子载波映射部621、及IFFT部623,针对使用PUSCH发送的信号进行DFT-Spread-OFDM方式的调制。GI插入部625,对自IFFT部623输入的信号附加保护间隔,并输出至发送功率调整部627。
随机接入信道处理部629,使用自控制部405指示的前同步码序列,生成以PRACH发送的信号,且将生成的信号输出至发送功率调整部627。
发送功率调整部627,针对自GI插入部625输入的信号或自随机接入信道处理部629输入的信号,基于来自控制部405的控制信号调整发送功率并输出至D/A部605。另外,发送功率调整部627中,按每个上行链路子帧控制PUSCH、PUCCH、DM RS、SRS、及PRACH的各者的平均发送功率。
D/A部605,将自发送功率调整部627输入的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输出至发送RF部607。发送RF部607,由自D/A部605输入的模拟信号生成中频的同相成分及正交成分,且除去针对中频频带的多余的频率成分。接着,发送RF部607,将中频的信号转换为高频率的信号(升频),除去多余的频率成分,放大功率,经由发送天线411发送至基站装置3。
图7是显示检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5的第二PDCCH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移动站装置5,基于自基站装置3接收的信息(RRC信令),构成(设定)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与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步骤S101)。具体而言,移动站装置5,基于表示第二PDCCH区域的DL PRB的信息及表示第二PDCCH区域的物理资源映射的信息,构成多个第二PDCCH区域。接着,移动站装置5,针对各个第二PDCCH区域设定搜索空间(步骤S102)。具体而言,移动站装置5,针对各个第二PDCCH区域,进行执行第二PDCCH的解码检测的VRB集合数的设定、构成每个VRB集合数的搜索空间的最初的VRB号码的设定、及每个VRB集合数的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的设定。接着,移动站装置5,使用某第二PDCCH候补进行第二PDCCH的盲解码(步骤S103)。具体而言,移动站装置5,自任一第二PDCCH区域的对应任一VRB集合数的搜索空间的包含号码为最初的VRB的第二PDCCH候补,开始第二PDCCH的盲解码。接着,移动站装置5,判定是否检测出发给本装置的控制信息(步骤S104)。移动站装置5,判定为检测出发给本装置的控制信息的情形下(步骤S104:YES),结束检测第二PDCCH的处理。移动站装置5,判定为未检测出发给本装置的控制信息的情形下(步骤S104:N0),判定是否使用全部的搜索空间的全部的第二PDCCH候补进行第二PDCCH的盲解码(步骤S105)。移动站装置5,判定为使用全部的搜索空间的全部的第二PDCCH候补进行第二PDCCH的盲解码的情形下(步骤S105:YES),结束检测第二PDCCH的处理。移动站装置5,判定为未使用全部的搜索空间的全部的第二PDCCH候补进行第二PDCCH的盲解码的情形下(步骤S105:N0),回到步骤S103,使用未进行第二PDCCH的盲解码的第二PDCCH候补进行第二PDCCH的盲解码。另外,检测第二PDCCH的处理以下行链路子帧为单位进行。
图8是表示发送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第二PDCCH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基站装置3,构成针对移动站装置5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与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步骤T101)。接着,基站装置3,识别在移动站装置5中设定于各个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步骤T102)。接着,基站装置3,判断是否针对移动站装置5发送第二PDCCH(步骤T103)。基站装置3,判断为针对移动站装置5发送第二PDCCH的情形下(步骤T103:YES),判断是否使用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发送第二PDCCH(步骤T104)。基站装置3,判断为使用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发送第二PDCCH的情形下(步骤T104:YES),进行预编码处理发送第二PDCCH的信号(步骤T105)。基站装置3,判断为未使用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发送第二PDCCH的情形下(步骤T104:N0),即,判断为使用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发送第二PDCCH的情况下,不进行预编码处理而发送第二PDCCH的信号(步骤T106)。基站装置3,判断为未针对移动站装置5发送第二PDCCH的情形下(步骤T103:NO),不发送第二PDCCH的信号而结束处理。另外,发送第二PDCCH的处理以下行链路子帧为单位进行,基站装置3判断为在某子帧中针对移动站装置5不发送第二PDCCH的情况下,在以后的子帧中再次进行第二PDCCH的信号的发送的判断。
例如,基站装置3,考虑针对小区内的多个移动站装置5的调度的结果,判断为将相当于在某移动站装置5中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VRB用于其他的移动站装置5的情况下,判断为不使用在某移动站装置5中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发送第二PDCCH。例如,基站装置3,判断为作为判断为未用于其他的移动站装置5的VRB,即使为相当于在某移动站装置5中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VRB,仍不保持针对对应其VRB的资源的合适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不使用在某移动站装置5中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发送第二PDCCH。例如,基站装置3,判断为将相当于在某移动站装置5中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全部的VRB与相当于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的第二PDCCH候补的全部的VRB用于其他的移动站装置5的情况下,判断为不在某移动站装置5中进行第二PDCCH。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通信系统1中,作为可配置控制信道(第二PDCCH)的区域的控制信道区域(第二PDCCH区域),构成多个物理资源块(PRB),控制信道(第二PDCCH)包含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VRB)。通信系统1,包含多个移动站装置5及使用控制信道(第二PDCCH)与多个移动站装置5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3。基站装置3,针对移动站装置5设定应用1个第一要素(VRB)包含1个物理资源块(PRB)的资源的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控制信道区域(第二PDCCH区域)与作为分割1个物理资源块(PRB)后的资源的第二要素,应用1个第一要素(VRB)包含多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PRB)的第二要素的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控制信道区域(第二PDCCH区域)。基站装置3,将在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控制信道区域(第二PDCCH区域)内在移动站装置5中进行控制信道(第二PDCCH)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第二搜索空间)与在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控制信道区域(第二PDCCH区域)内在移动站装置5中进行控制信道(第二PDCCH)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第二搜索空间)的任一的检索区域(第二搜索空间)的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VRB),分配给用于通信的控制信道(第二PDCCH)。移动站装置5,设定在应用由基站装置3设定的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控制信道区域(第二PDCCH)内进行控制信道(第二PDCCH)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第二搜索空间)与在应用由基站装置3设定的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控制信道区域(第二PDCCH区域)内进行控制信道(第二PDCCH)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第二搜索空间)。移动站装置5,使用设定的检索区域(第二搜索空间)的第一要素(VRB),进行控制信道(第二PDCCH)的解码检测。藉此,可有效地设定可配置包含控制信息的信号的区域,从而基站装置3可针对移动站装置5有效地发送包含控制信息的信号,移动站装置5可自基站装置3有效地接收包含控制信息的信号。更详细而言,针对第二PDCCH基于信道状态的预编码处理为有效的情况下,基站装置3可积极地使用基于信道状态的预编码处理对移动站装置5发送第二PDCCH。藉此可增大系统整体的控制信道的容量。另一方面,针对第二PDCCH基于信道状态的预编码处理无效的情况下,基站装置3可不应用基于信道状态的预编码处理,而以获得频率分集效果的信号构成对移动站装置5发送第二PDCCH。因此,通信系统1中,可使最坏的情形的通信质量提高。因此,通信系统1中,可使通信的稳定性提高。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移动站装置5,藉由使构成在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控制信道区域(第二PDCCH区域)内进行控制信道(第二PDCCH)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第二搜索空间)的控制信道候补(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与构成在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控制信道区域(第二PDCCH区域)内进行控制信道(第二PDCCH)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第二搜索空间)的控制信道候补(第二PDCCH候补)的数量不同,可实现使用第二PDCCH的有效的调度。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移动站装置5,藉由使构成在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控制信道区域(第二PDCCH区域)内的检索区域(第二搜索空间)进行解码检测的控制信道(第二PDCCH)的第一要素的数量(VRB集合数)与构成在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控制信道区域(第二PDCCH区域)内的检索区域(第二搜索空间)进行解码检测的控制信道(第二PDCCH)的第一要素的数量(VRB集合数)不同,可实现使用第二PDCCH的有效的调度。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说明的简化,虽将可配置第二PDCCH的资源的区域定义为第二PDCCH区域,但可知即使以不同的词句定义,若具有类似的意思,则仍可应用本发明。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虽主要就利用基站装置与RRH进行协作通信的通信系统进行说明,但在1个基站装置内应用MU(Multi-User:多用户)-MIMO的通信系统中亦可应用本发明。例如,MU-MIMO为针对存在于使用多根发送天线的基站装置的区域内的不同位置(例如,区域A、区域B)的多个移动站装置,使用预编码技术等,对于针对各移动站装置的信号控制波束,藉此,即使为在频域及时域中使用同一资源的情况下,仍可针对移动站装置间的信号相互进行正交性的维持或同一信道干扰的减少的技术。由于空间上解复用移动站装置间的信号,亦称为SDMA(Space Division Multip1e Access:空分多址接入)。
在MU-MIMO中,应用空间复用的、针对各个移动站装置不同的预编码处理。在基站装置的区域内,可针对位于区域A的移动站装置与位于区域B的移动站装置的第二PDCCH及UE-specific RS进行不同的预编码处理。关于可配置第二PDCCH的区域,可针对位于区域A的移动站装置与位于区域B的移动站装置独立地设定其区域,且独立地应用预编码处理。
此外,所谓移动站装置5,并不限于移动终端,可藉由在固定终端安装移动站装置5的功能等实现本发明。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特征的手段,亦可藉由对集成电路安装功能并进行控制而实现。即,本发明的集成电路安装于移动站装置,该移动站装置是作为可配置控制信道的区域的控制信道区域构成多个物理资源块,控制信道包含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使用上述控制信道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由上述基站装置设定应用1个上述第一要素包含1个物理资源块的资源的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控制信道区域、与作为分割1个物理资源块后的资源的第二要素,应用1个上述第一要素包含多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的上述第二要素的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控制信道区域。集成电路的特征为具有(i)设定在应用设定的上述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控制信道区域内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与在由上述基站装置设定的应用上述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控制信道区域内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的功能(控制部405)、以及(ii)使用以上述控制部405设定的上述检索区域的上述第一要素,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功能(接收处理部401)。
此外,本发明的集成电路安装于基站装置,该基站装置中,作为可配置控制信道的区域的控制信道区域构成多个物理资源块,控制信道包含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使用上述控制信道与复数的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集成电路的特征为具有(i)针对上述移动站装置设定应用1个上述第一要素包含1个物理资源块的资源的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控制信道区域、与作为分割1个物理资源块后的资源的第二要素,应用1个上述第一要素包含多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的上述第二要素的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控制信道区域的功能(无线资源控制部103)、以及(ii)对用于通信的控制信道分配在应用上述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控制信道区域内在上述移动站装置中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与在应用上述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控制信道区域内在上述移动站装置中进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的任一上述检索区域的1个以上的上述第一要素的功能(控制部105)。
可以编程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动作。在本发明相关的移动站装置5及基站装置3中动作的程序,为以实现本发明相关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方式控制CPU等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且,该等装置中处理的信息,其处理时暂时存储于RAM,其后,储存于各种ROM或HDD,根据需要利用CPU读出,进行修正·写入。作为储存程序的记录介质,可为半导体介质(例如,ROM、非易失性存储卡等)、光学记录介质(例如,DVD、MO、MD、CD、BD等)、磁性记录介质(例如,磁带、软碟等)等的任一者。此外,亦有藉由执行加载的程序,不仅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藉由基于其程序的指示,共同处理操作系统或其他的应用程序等,实现本发明的功能的情形。
另外,在市场中流通的情形下,可在移动式的记录介质中储存程序而流通,或传送至经由因特网等的网络连接的服务器计算机。该情况下,服务器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亦包含于本发明。此外,可典型地将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5及基站装置3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集成电路的ISI实现。移动站装置5及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块既可个别地芯片化,亦可将一部分或全部集成并芯片化。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并不限于ISI,亦可以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实现。此外,根据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出现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亦可使用利用该技术的集成电路。移动站装置5及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块可利用多个电路实现。
信息及信号,可使用各种不同的所有的技术及方法表示。例如可通过上述说明参考的码片、符号、比特、信号、信息、指令、命令、及数据,可藉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性粒子、光学场或光粒子、或这些的组合来表示。
与本说明书的揭示关联叙述的各种例示的逻辑块、处理部、及算法步骤,可作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而安装。为明确显示硬件与软件的该同义型,各种例示的要素、区块、模组、电路、及步骤,大体关于其功能性进行叙述。那样的功能性是作为硬件安装还是作为软件安装,取决于根据各个应用程序及系统整体的设计上的制约。本领域技术人员,虽可就各具体的应用程序以各种方法安装叙述的功能性,但那样的安装的决定,并不应该解释为脱离本揭示的范围。
与本说明书的揭示关联叙述的各种例示的逻辑块、处理部,可利用以执行本说明书中叙述的功能的方式设计的通用用途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针对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信号机(FPGA)、或其他的可编程逻辑设备、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零件、或组合这些来安装或执行。通用用途处理器,虽可为微处理器,但处理器亦可为先前型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又可作为组合计算设备者而安装。例如,为组合DSP与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连接的1个以上的微处理器、或其他的那样的构成的处理器。
与本发明的揭示相关叙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藉由利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组合这两者直接地具体化。软件模块,可存在于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器、快闪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存储器、EPROM(erasableand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盘、CD-ROM(Compact Disk-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或本领域中已知的所有形态的记录介质内。典型的记录介质,可按处理器可自记录介质读出信息,或可在记录介质中写入信息的方式,与处理器结合。其他方法中,记录介质亦可与处理器一体化。处理器与记录介质,可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t:应用专用集成电路)内。ASIC可在移动站装置(用户终端)内。或者,处理器及记录介质可作为分离要件存在于移动站装置5内。
1个或其以上的典型的设计中,叙述的功能可以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些的组合而安装。若利用软件安装,则功能可作为计算机可读取的介质上的一个以上的命令或码保持,或传达。计算机可读取的介质包含含有有助于将计算机程序自某位置向其他的位置搬运的介质的通信介质或计算机记录介质两者。记录介质可为可利用通用或特殊用途的计算机存取的市售的任一的介质。作为作为一例并不限定于此者,如此的计算机可读取的介质,可包含可利用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的光盘介质、磁盘介质或其他的磁性记录介质、或通用或特殊用途的计算机或通用或特殊用途的处理器存取且可用于以命令或数据构造的形式搬运或保持期望的程序码机构的介质。此外,所有连接称为可适当地计算机读取的介质。例如,若软件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路(DSL)、或红外线、无线、或微波般的无线技术,自网站、服务器、或其他的远程源发送的情形下,这些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红外线、无线、或微波般的无线技术包含于介质的定义。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盘(disk、disc),包含光盘(CD)、激光盘(注册商标)、光盘、数字多功能光盘(DVD)、软(注册商标)盘、蓝光光盘,盘(disk)一般而言磁性地再生数据,另一方面,盘(disc)利用激光光学性再生数据。上述的组合物,亦应该包含于计算机可读取的介质中。
以上,虽参照图式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构成并非限于该实施方式,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的设计等亦包含于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
符号说明
3基站装置、4(4A~4C)RRH、5(5A~5C)移动站装置、101接收处理部、103无线资源控制部、105控制部、107发送处理部、109接收天线、111发送天线、201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3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5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207复用部、209IFFT部、211GI插入部、213D/A部、215发送RF部、219Turbo编码部、221数据调制部、223卷积编码部、225QPSK调制部、227预编码处理部(PDCCH用)、229预编码处理部(PDSCH用)、231预编码处理部(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用)、301接收RF部、303A/D部、309符号定时检测部、311GI除去部、313FFT部、315子载波解映射部、317传播路径估计部、319传播路径均衡部(PUSCH用)、321传播路径均衡部(PUCCH用)、323IDFT部、325数据解调部、327Turbo解码部、329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31前同步码检测部、333SRS处理部、401接收处理部、403无线资源控制部、405控制部、407发送处理部、409接收天线、411发送天线、501接收RF部、503A/D部、505符号定时检测部、507GI除去部、509FFT部、511解复用部、513传播路径估计部、515传播路径补偿部(PDSCH用)、517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解码部、519传播路径补偿部(PDCCH用)、521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解码部、523数据解调部、525Turbo解码部、527QPSK解调部、529维特比解码部、531下行链路接收质量测定部、533PDCCH解映射部、605D/A部、607发送RF部、611Turbo编码部、613数据调制部、615DFT部、617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619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21子载波映射部、623IFFT部、625GI插入部、627发送功率调整部、629随机接入信道处理部、

Claims (10)

1.一种通信系统,其具备多个移动站装置以及使用控制信道与所述多个移动站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
能配置所述控制信道的区域即控制信道区域包含多个物理资源块,
所述控制信道包含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
所述基站装置包含无线资源控制部,其对于所述移动站装置设定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一控制信道区域与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控制信道区域,作为所述控制信道区域,
所述第一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所述第一要素包含1个物理资源块的资源,
所述第二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所述第一要素包含多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的每一个中的第二要素,
所述第二要素为分割1个物理资源块后的资源,
所述基站装置还包含第一控制部,其对用于通信的控制信道分配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区域内的由所述移动站装置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及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区域内的由所述移动站装置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中的任一所述检索区域中的1个以上的所述第一要素,
所述移动站装置包含:
第二控制部,其设定由所述基站装置设定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区域内的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与由所述基站装置设定的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区域内的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及
接收处理部,其使用由所述第二控制部设定的所述检索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要素,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
2.一种移动站装置,其使用控制信道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能配置所述控制信道的区域即控制信道区域包含多个物理资源块,
所述控制信道包含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
由所述基站装置设定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一控制信道区域与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控制信道区域,作为所述控制信道区域,
所述第一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所述第一要素包含1个物理资源块的资源,
所述第二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所述第一要素包含多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的每一个中的第二要素,
所述第二要素为分割1个物理资源块后的资源,
所述移动站装置具备:
控制部,其设定由所述基站装置设定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区域内的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与由所述基站装置设定的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区域内的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及
接收处理部,其使用由所述控制部设定的所述检索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要素,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中
对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区域的控制信道应用基于信道状态的预编码处理,
对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区域的控制信道不应用基于信道状态的预编码处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中
构成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区域内的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的控制信道候补的数量,与构成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区域内的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的控制信道候补的数量不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中
构成在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区域内的所述检索区域进行解码检测的控制信道的所述第一要素的数量,与构成在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区域内的所述检索区域进行解码检测的控制信道的所述第一要素的数量不同。
6.一种基站装置,其使用控制信道与多个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
能配置所述控制信道的区域即控制信道区域包含多个物理资源块,
所述控制信道包含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
所述基站装置具备无线资源控制部,其对于所述移动站装置设定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一控制信道区域与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控制信道区域,作为所述控制信道区域,
所述第一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所述第一要素包含1个物理资源块的资源,
所述第二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所述第一要素包含多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的每一个中的第二要素,
所述第二要素为分割1个物理资源块后的资源,
所述基站装置还具备控制部,其对用于通信的控制信道分配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区域内的由所述移动站装置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及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区域内的由所述移动站装置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中的任一所述检索区域中的1个以上的所述第一要素。
7.一种用于移动站装置的通信方法,所述移动站装置使用控制信道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能配置所述控制信道的区域即控制信道区域包含多个物理资源块,
所述控制信道包含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
由所述基站装置设定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一控制信道区域与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控制信道区域,作为所述控制信道区域,
所述第一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所述第一要素包含1个物理资源块的资源,
所述第二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所述第一要素包含多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的每一个中的第二要素,
所述第二要素为分割1个物理资源块后的资源,
所述通信方法具备:
设定由所述基站装置设定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区域内的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与由所述基站装置设定的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区域内的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的步骤;及
使用所述设定的所述检索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要素,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步骤。
8.一种用于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所述基站装置使用控制信道与多个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
能配置所述控制信道的区域即控制信道区域包含多个物理资源块,
所述控制信道包含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
所述通信方法具备:对于所述移动站装置设定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一控制信道区域与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控制信道区域,作为所述控制信道区域的步骤,
所述第一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所述第一要素包含1个物理资源块的资源,
所述第二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所述第一要素包含多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的每一个中的第二要素,
所述第二要素为分割1个物理资源块后的资源,且
所述通信方法还具备:对用于通信的控制信道分配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区域内的由所述移动站装置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及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区域内的由所述移动站装置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中的任一所述检索区域中的1个以上的所述第一要素的步骤。
9.一种集成电路,安装于使用控制信道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站装置,
能配置所述控制信道的区域即控制信道区域包含多个物理资源块,
所述控制信道包含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
由所述基站装置设定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一控制信道区域与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控制信道区域,作为所述控制信道区域,
所述第一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所述第一要素包含1个物理资源块的资源,
所述第二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所述第一要素包含多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的每一个中的第二要素,
所述第二要素为分割1个物理资源块后的资源,
所述集成电路具备:
设定由所述基站装置设定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区域内的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与由所述基站装置设定的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区域内的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的功能;及
使用所述设定的所述检索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要素,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功能。
10.一种集成电路,安装于使用控制信道与多个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
能配置所述控制信道的区域即控制信道区域包含多个物理资源块,
所述控制信道包含1个以上的第一要素,
所述集成电路具备:对于所述移动站装置设定应用第一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一控制信道区域与应用第二物理资源映射的第二控制信道区域,作为所述控制信道区域的功能,
所述第一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所述第一要素包含1个物理资源块的资源,
所述第二物理资源映射中,1个所述第一要素包含多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的每一个中的第二要素,
所述第二要素为分割1个物理资源块后的资源,
所述集成电路还具备:对用于通信的控制信道分配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区域内的由所述移动站装置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及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区域内的由所述移动站装置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检测的检索区域中的任一所述检索区域中的1个以上的所述第一要素的功能。
CN201280052268.9A 2011-11-02 2012-10-30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Active CN1038913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1098A JP5935148B2 (ja) 2011-11-02 2011-11-02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11-241098 2011-11-02
PCT/JP2012/077993 WO2013065670A1 (ja) 2011-11-02 2012-10-30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1380A true CN103891380A (zh) 2014-06-25
CN103891380B CN103891380B (zh) 2017-09-15

Family

ID=48192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2268.9A Active CN103891380B (zh) 2011-11-02 2012-10-30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064162B2 (zh)
EP (1) EP2775766B1 (zh)
JP (1) JP5935148B2 (zh)
CN (1) CN103891380B (zh)
MY (1) MY164952A (zh)
TW (1) TWI461015B (zh)
WO (1) WO201306567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1388A (zh) * 2017-08-04 2019-02-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WO2021093204A1 (en) * 2020-02-13 2021-05-20 Zte Corporation Acquir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N112840577A (zh) * 2018-10-15 2021-05-25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77769A1 (en) * 2012-11-14 2014-05-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satisfying multiple performance constraints
WO2014077768A1 (en) 2012-11-14 2014-05-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to maximize the total data rate in sc-fdma uplink
JP2016157990A (ja) * 2013-06-27 2016-09-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9363704B2 (en) * 2014-06-20 2016-06-07 Apple Inc. Selecting a physical data channel based on application traffic pattern
WO2017096606A1 (zh) * 2015-12-11 2017-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的方法和切片分配单元
US10491440B2 (en) 2016-02-02 2019-11-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and user equipment for performing same
WO2017134954A1 (ja) * 2016-02-03 2017-08-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1469937B2 (en) * 2016-06-02 2022-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cation encoding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 to convey additional information
KR102380756B1 (ko) * 2016-08-05 2022-03-3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위상 보상 기준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180068677A (ko) * 2016-12-14 2018-06-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0089170B (zh) 2016-12-23 2020-12-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9964437B (zh) * 2017-02-08 2021-07-27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动态调度的终端、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038646B2 (en) * 2017-06-26 2021-06-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shared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43123A1 (en) * 2003-12-31 2005-06-30 Black Greg 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operating in a licensed RF and an unlicensed RF band
EP1940063A1 (en) * 2005-11-04 2008-07-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416913B (zh) * 2006-10-02 2013-11-21 Lg Electronics Inc 傳輸下鏈控制訊號的方法
US20080084853A1 (en) * 2006-10-04 2008-04-10 Motorola, Inc. Radio resource assignment in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204010B2 (en) * 2007-06-18 2012-06-1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ACK/NACK repetition for robust downlink MAC PDU transmission in LTE
US8265551B2 (en) * 2007-07-19 2012-09-11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lay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relay transmission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598653B1 (en) * 2007-10-29 2021-03-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ntrol channel allocation
US8929304B2 (en) * 2008-01-04 2015-01-06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Radi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control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US20100067472A1 (en) * 2008-08-15 2010-03-1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Backward compatible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mapping
JP4950253B2 (ja) * 2009-07-06 2012-06-13 東芝It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鍵管理システム
KR20110017811A (ko) * 2009-08-14 2011-0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릴레이를 위한 백홀 서브프레임의 제어 채널 구성과 다중화 방법 및 장치
KR20110020708A (ko) * 2009-08-24 2011-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Ofdm 시스템에서 셀간 간섭 조정을 위한 제어 채널 구성과 다중화 방법 및 장치
CA2774414C (en) * 2009-09-16 2017-02-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reference signal in a multi-antenna system
JP5020300B2 (ja) 2009-10-28 2012-09-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移動局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1112517A (ja) * 2009-11-26 2011-06-09 Japan Electronic Materials Corp プローブカ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72986B2 (ja) * 2010-02-15 2012-11-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端末
WO2012091490A2 (ko) * 2011-01-02 2012-07-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Tdd 기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109542A1 (en) * 2011-02-11 2012-08-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 enhanced control channel
JP5905590B2 (ja) * 2011-10-26 2016-04-20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チャネルを割り当てる方法及び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ANASONIC: "R-PDCCH search space desig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2BIS,R1-105498》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1388A (zh) * 2017-08-04 2019-02-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2840577A (zh) * 2018-10-15 2021-05-25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840577B (zh) * 2018-10-15 2024-05-14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1093204A1 (en) * 2020-02-13 2021-05-20 Zte Corporation Acquir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1380B (zh) 2017-09-15
EP2775766A1 (en) 2014-09-10
WO2013065670A1 (ja) 2013-05-10
MY164952A (en) 2018-02-15
EP2775766B1 (en) 2021-12-22
TWI461015B (zh) 2014-11-11
EP2775766A4 (en) 2015-07-15
JP2013098833A (ja) 2013-05-20
TW201325121A (zh) 2013-06-16
US20140342746A1 (en) 2014-11-20
US10064162B2 (en) 2018-08-28
US20180255540A1 (en) 2018-09-06
US10159066B2 (en) 2018-12-18
JP5935148B2 (ja) 2016-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02490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5378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891380A (zh)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JP5832914B2 (ja)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10103854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KR101690851B1 (ko) 기지국 장치, 단말 장치, 통신 방법, 집적 회로 및 통신 시스템
JP5832913B2 (ja)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3089020A1 (ja)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3518406A (zh) 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JP5886639B2 (ja)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4509009A (zh)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JP5868717B2 (ja)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