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1246B - 网页实时通信通话转移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网页实时通信通话转移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1246B
CN103891246B CN201280005197.7A CN201280005197A CN103891246B CN 103891246 B CN103891246 B CN 103891246B CN 201280005197 A CN201280005197 A CN 201280005197A CN 103891246 B CN103891246 B CN 1038912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all
transferred
webrtc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51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91246A (zh
Inventor
郜文美
范姝男
吕小强
王雅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91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1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91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1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04L12/1818Conference organisation arrangements, e.g. handling schedules, setting up parameters needed by nodes to attend a conference, booking network resources, notifying involved pa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46Call controllers; Call serv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96Supplementary features, e.g. call forwarding or call hol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60Subscription-based services using application servers or record carriers, e.g. SIM application toolk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页实时通信WebRTC通话转移方法及装置。该WebRTC通话转移方法包括:接收用于标识待转移通话的第一标识;待转移通话为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已建立的WebRTC通话;根据第一标识,向WebRTC服务器发送用于请求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根据WebRTC服务器发送的页面信息中的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以实现待转移通话从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转移至目的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WebRTC通话可以转移到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从而实现了WebRTC通话在终端间的转移。

Description

网页实时通信通话转移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通信领域,尤其是一种网页实时通信WebRTC通话转移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WebRTC(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网页实时通信)是一项在浏览器内部进行实时视频和音频通信的技术,可以实现浏览器与浏览器之间或者浏览器与传统通信终端之间的音视频通话功能。例如通过支持WebRTC功能的两个不同浏览器,可以进行视频会议。WebRTC技术规范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和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万维网联盟)共同制定。但是现有的WebRTC技术不支持WebRTC通话转移的功能,即用户无法将一个终端(例如个人电脑或手机)上正在进行的WebRTC通话无缝转移(即通话不中断)到另一个终端(例如手机或个人电脑)上。
有些浏览器可以实现网页、图片、小说、视频、文本、电话号码等内容在同一用户的两个终端间的无缝转移。例如天天浏览器的“云穿越”功能可以实现网页、图片、小说、视频、文本、电话号码等内容在PC(个人电脑)和手机间的瞬间“穿越”;以转移网页为例,具体可以为:在PC端和手机端都登陆同一个天天云账户,需要转移的网页信息先被发送到云账户中,然后再被推送(push)到另一个终端上,另一终端接收到云账户发送的网页信息后,自动打开该网页,由此实现无缝转移。
而现有浏览器的无缝转移功能无法支持一个正在进行的WebRTC通话在同一用户的两个终端间转移,由此WebRTC通话在终端间转移目前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页实时通信WebRTC通话转移方法,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页实时通信WebRTC通话转移装置,可以实现WebRTC通话在终端间转移。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WebRTC通话转移方法,包括:
接收用于标识待转移通话的第一标识;所述待转移通话为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已建立的WebRTC通话;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向WebRTC服务器发送用于请求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
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以实现所述待转移通话从所述源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转移至目的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之前还包括:
接收浏览器服务器发送的第一令牌;所述第一令牌为所述浏览器服务器为所述目的终端分配的用于标识所述目的终端的令牌;
向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以使所述WebRTC服务器对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
接收所述WebRTC服务器在对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验证通过后发送的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包括:
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通过所述WebRTC服务器向所述远端终端发送呼叫请求消息;
通过所述WebRTC服务器接收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呼叫请求返回的响应消息,建立与所述远端终端的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用于标识待转移通话的第一标识,具体包括:
接收浏览器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用于启动所述待转移通话进行转移的指示后,发送的用于标识所述待转移通话的第一标识;
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登录的浏览器账户相同,以使所述源终端通过所述浏览器服务器获知所述目的终端为可选的、待转移的终端,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用于启动所述待转移通话进行转移的指示中包括:指示所述目的终端为待转移的终端的指示信息。
根据第二方面,一种WebRTC通话转移方法,包括:
接收目的终端根据第一标识发送的用于请求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标识所述待转移通话,所述待转移通话为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已建立的WebRTC通话;
向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以使所述目的终端根据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以实现所述待转移通话从所述源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转移至目的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向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之前,接收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的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所述第一令牌为浏览器服务器为所述目的终端分配的用于标识所述目的终端的令牌;
根据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第二令牌,对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所述第二令牌为所述源终端从所述浏览器服务器获取的、所述浏览器服务器为所述目的终端分配的用于标识所述目的终端的令牌;
所述向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具体包括:若对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得到所述第一令牌与所述第二令牌相同,则向所述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目的终端根据第一标识发送的用于请求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生成所述第一标识的生成请求;
将根据所述生成请求生成的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所述源终端,以使所述源终端将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浏览器服务器,以使所述浏览器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向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的用于呼叫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
将所述呼叫请求消息发送给所述远端终端;
接收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呼叫请求返回的响应消息;
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以使所述目的终端建立与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目的终端建立呼叫连接之后,WebRTC服务器或所述远端终端释放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源终端之间的呼叫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向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的用于呼叫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所述呼叫请求消息中包括与所述目的终端对应的第一会话标识;
将所述呼叫请求消息中的所述第一会话标识变更为与所述源终端对应的第二会话标识;
将变更后的所述呼叫请求消息发送给所述远端终端;
接收所述远端终端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呼叫请求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会话标识;
将所述响应消息中的所述第二会话标识变更为所述第一会话标识;
将变更后的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以使所述目的终端建立与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连接;
在所述目的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呼叫连接之后,向所述源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源终端释放所述待转移通话的释放指示消息。
根据第三方面,一种WebRTC通话转移装置,包括:
标识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于标识待转移通话的第一标识;所述待转移通话为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已建立的WebRTC通话;
页面请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一标识,向WebRTC服务器发送用于请求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
呼叫连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以实现所述待转移通话从所述源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转移至目的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所述页面信息为所述WebRTC服务器根据所述页面请求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的。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令牌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呼叫连接模块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之前,接收浏览器服务器发送的第一令牌;所述第一令牌为所述浏览器服务器为所述目的终端分配的用于标识所述目的终端的令牌;
验证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呼叫连接模块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之前,向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令牌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以使所述WebRTC服务器对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
页面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呼叫连接模块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之前,接收所述WebRTC服务器在对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验证通过后发送的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呼叫连接模块包括:
呼叫请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通过所述WebRTC服务器向所述远端终端发送呼叫请求消息;所述页面信息为所述WebRTC服务器根据所述页面请求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的;
连接建立单元,用于通过所述WebRTC服务器接收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呼叫请求返回的响应消息,建立与所述远端终端的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标识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浏览器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用于启动所述待转移通话进行转移的指示后,发送的用于标识所述待转移通话的第一标识;
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登录的浏览器账户相同,以使所述源终端通过所述浏览器服务器获知所述目的终端为可选的、待转移的终端,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用于启动所述待转移通话进行转移的指示中包括:指示所述目的终端为待转移的终端的指示信息。
根据第四方面,一种WebRTC通话转移装置,包括:
页面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的终端根据第一标识发送的用于请求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标识所述待转移通话,所述待转移通话为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已建立的WebRTC通话;
页面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页面请求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向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以使所述目的终端根据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以实现所述待转移通话从所述源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转移至目的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验证信息接收模块和验证执行模块;
验证信息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向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之前,接收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的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所述第一令牌为浏览器服务器为所述目的终端分配的用于标识所述目的终端的令牌;
验证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第二令牌,对所述验证信息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所述第二令牌为所述源终端从所述浏览器服务器获取的、所述浏览器服务器为所述目的终端分配的用于标识所述目的终端的令牌;
所述页面发送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验证执行模块对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得到所述第一令牌与所述第二令牌相同,则向所述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标识请求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页面请求接收模块接收目的终端根据第一标识发送的用于请求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之前,接收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生成所述第一标识的生成请求;
标识发送模块,用于将根据所述标识请求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生成请求生成的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所述源终端,以使所述源终端将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浏览器服务器,以使所述浏览器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呼叫请求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页面发送模块向目的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页面信息之后,接收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的用于呼叫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将所述呼叫请求消息发送给所述远端终端,接收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呼叫请求返回的响应消息,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以使所述目的终端建立与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连接。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二呼叫请求处理模块和释放指示模块;
所述第二呼叫请求处理模块,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第一变更单元、第一发送单元、第二接收单元、第二变更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页面发送模块向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之后,接收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的用于呼叫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所述呼叫请求消息中包括与所述目的终端对应的第一会话标识;
所述第一变更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的呼叫请求消息中的所述第一会话标识变更为与所述源终端对应的第二会话标识;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变更单元变更后的所述呼叫请求消息发送给所述远端终端;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远端终端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呼叫请求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会话标识;
所述第二变更单元,用于将所述响应消息中的所述第二会话标识变更为所述第一会话标识;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变更后的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以使所述目的终端建立与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连接;
所述释放指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目的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呼叫连接之后,向所述源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源终端释放所述待转移通话的释放指示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的终端在获取待转移通话的标识后,可以根据该标识从WebRTC服务器获取该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再根据该页面信息中的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远端终端建立呼叫连接,使得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WebRTC通话可以转移到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从而实现了WebRTC通话在终端间的转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WebRTC通话转移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WebRTC通话转移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WebRTC通话转移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WebRTC通话转移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WebRTC通话转移方法应用的网络架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WebRTC通话转移方法的信令交互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WebRTC通话转移方法的信令交互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WebRTC通话转移装置的硬件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ebRTC通话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WebRTC通话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WebRTC通话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WebRTC通话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本发明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时,除非根据上下文其确实表达顺序之意,应当理解为仅仅是起区分之用。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WebRTC通话转移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用于标识待转移通话的第一标识;该待转移通话为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已建立的WebRTC通话。
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源终端、目的终端和远端终端为支持WebRTC技术的终端;即用户可以通过源终端、目的终端或远端终端登录浏览器,进行WebRTC相关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可以为:源终端登录用户A的浏览器账户,源终端与远端终端通过WebRTC技术进行视频或音频通话;其中,通过WebRTC技术进行的视频或音频通话即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WebRTC通话;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WebRTC通话转移方法,在不中断通话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正在进行通话转移为目的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通话,也就是说,用户A可以从通过源终端与远端终端的用户进行通话转移到通过目的终端与远端终端的用户进行通话。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为目的终端执行的方法。其中,目的终端和源终端都登录了同一账户的浏览器账户。
在步骤101中,目的终端可以接收到浏览器服务器或其他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标识。其中该第一标识为用于标识待转移通话的标识,该待转移通话为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WebRTC通话。该第一标识可以为WebRTC服务器根据源终端的请求而生成,WebRTC服务器在生成该第一标识后,可以通过源终端将该第一标识发送给浏览器服务器或其他服务器,进而使得浏览器服务器或其他服务器将该第一标识发送给目的终端。
步骤102、根据第一标识,向网页实时通信服务器(以下简称WebRTC服务器)发送用于请求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
目的终端接收到第一标识后,向WebRTC服务器请求该第一标识对应的页面信息,即向WebRTC服务器请求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该页面信息为当前正在进行的待转移通话的页面资源,该页面资源例如可以包括: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universalresource locator,简称为URL)、通话双方的用户ID(user-id)、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简称为HTML)文件、javascript文件或图片等资源。
步骤103、根据WebRTC服务器发送的页面信息中的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以实现待转移通话从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转移至目的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
目的终端在获取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与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后,可以根据该页面信息中的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呼叫远端终端,并与远端终端建立呼叫连接,该呼叫连接用于承载该待转移通话。在该呼叫连接建立成功,且源终端与远端终端的连接被释放之后,就实现了WebRTC通话的转移。
本发明实施例,目的终端在获取待转移通话的标识后,可以根据该标识从WebRTC服务器获取该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再根据该页面信息中的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远端终端建立呼叫连接,使得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WebRTC通话可以转移到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从而实现了WebRTC通话在终端间的转移。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WebRTC通话转移方法流程图,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接收浏览器服务器发送的第一令牌。第一令牌为浏览器服务器为目的终端分配的用于标识目的终端的令牌。
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参见图1所示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为目的终端执行的方法。
目的终端接收浏览器服务器发送的、浏览器服务器为目的终端分配的第一令牌。该一令牌用于标识该目的终端。在目的终端登录浏览器的账号时,该浏览器对应的浏览器服务器就可以为目的终端分配一用于标识身份的令牌;其中,浏览器服务器可以为登录浏览器的每一个终端都分配一令牌。
步骤202、接收浏览器服务器在接收到源终端发送的用于启动待转移通话进行转移的指示后,发送的用于标识待转移通话的第一标识。
在浏览器服务器接收到源终端发送的用于启动待转移通话进行转移的指示后,目的终端接收浏览器根据该指示发送的用于标识该待转移通话的第一标识。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101具体可以为步骤202。
在源终端与远端终端进行WebRTC通话过程中,在该通话待转移到目的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时,源终端可以向浏览器服务器发送指示,指示该浏览器服务器向目的终端发送用于标识当前待转移通话的第一标识。
源终端和目的终端登录的浏览器账户相同,由此源终端可以通过浏览器服务器获知目的终端为可选的、待转移的终端,当源终端选择目的终端为待转移终端之后,源终端可以将选择的结果告知浏览器服务器,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告知浏览器服务器:源终端向浏览器服务器发送用于启动待转移通话进行转移的指示,该指示中可以包括:指示目的终端为待转移的终端的指示信息。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也可以登录不同的浏览器账户。浏览器服务器可以通过源终端和目的终端的绑定关系,或者通过源终端和目的终端分别登录的浏览器账户的绑定关系,将可选的、待转移的终端告知给源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步骤201和步骤202的先后顺序,即步骤201可以发生在步骤202之前,也可以发生在步骤202之后。
步骤203、根据第一标识,向WebRTC服务器发送用于请求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
该步骤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2中的描述。
步骤204、向WebRTC服务器发送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以使WebRTC服务器对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
WebRTC服务器需要对目的终端的身份进行验证,以验证目的终端是否为源终端指定的待转移的终端。由此,在步骤204中,目的终端将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发送给WebRTC服务器,由WebRTC服务器对该目的终端进行验证。该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为唯一标识第一令牌的信息,该验证信息例如可以为:第一令牌的哈希值或者第一令牌加密后的密文信息。
步骤205、接收WebRTC服务器在对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验证通过后发送的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
在WebRTC服务器对目的终端验证通过后,目的终端收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
步骤206、根据WebRTC服务器发送的页面信息中的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通过WebRTC服务器向远端终端发送呼叫请求消息。
目的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中的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向WebRTC服务器发送对远端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WebRTC服务器将处理后的呼叫请求消息发送给远端终端或者直接将该呼叫请求消息转发给远端终端。
步骤207、通过WebRTC服务器接收远端终端根据呼叫请求返回的响应消息,建立与远端终端的用于承载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
目的终端接收WebRTC服务器转发的、远端终端返回的响应消息,建立与远端终端的呼叫连接,该呼叫连接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
本发明实施例,目的终端可以从浏览器服务器获取待转移通话的标识,并根据该标识从WebRTC服务器获取该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再根据该页面信息中的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远端终端建立呼叫连接,使得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WebRTC通话在不中断的情况下可以转移到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从而实现了WebRTC通话在终端间的无缝转移;并且还通过WebRTC服务器对目的终端的验证过程,增加了通话转移过程的安全性,以保证通话能转移到指定的目的终端。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WebRTC通话转移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接收目的终端根据第一标识发送的用于请求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为WebRTC服务器执行的方法。其中,目的终端和源终端都登录了同一账户的浏览器账户。
在步骤301中,WebRTC服务器接收目的终端根据第一标识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其中,第一标识用于标识待转移通话,待转移通话为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WebRTC通话。
步骤302、向目的终端发送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以使目的终端根据页面信息中的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以实现待转移通话从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转移至目的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
WebRTC服务器接收到目的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后,向目的终端发送待转移通话当前对应的页面信息,目的终端根据该页面信息中的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可以与远端终端建立呼叫连接,该呼叫连接用于承载待转移通话。
本发明实施例,WebRTC服务器根据目的终端的请求,将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发送给目的终端,使得目的终端根据该页面信息中的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远端终端建立呼叫连接,使得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WebRTC通话可以转移到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从而实现了WebRTC通话在终端间的无缝转移。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WebRTC通话转移方法流程图,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接收源终端发送的生成第一标识的生成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参见图1所示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为WebRTC服务器执行的方法。
在源终端与远端终端进行WebRTC通话的过程中,在该WebRTC通话待转移到目的终端与远端终端时,源终端请求WebRTC服务器生成该待转移WebRTC通话的第一标识。WebRTC服务器接收到源终端发送的、用于生成第一标识的生成请求。
步骤402、将根据生成请求生成的第一标识发送给源终端,以使源终端将第一标识发送给浏览器服务器,以使浏览器服务器将第一标识发送给目的终端。
WebRTC服务器根据生成请求生成用于标识该待转移WebRTC通话的第一标识后,将该第一标识发送给源终端;源终端可以将该第一标识发送给浏览器服务器,使得浏览器服务器可以将该第一标识发送给目的终端。
步骤403、接收目的终端发送的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和目的终端根据第一标识发送的用于请求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
WebRTC服务器接收到目的终端发送的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和第一请求消息。第一令牌为浏览器服务器为目的终端分配的用于标识目的终端的令牌,目的终端在向WebRTC服务器请求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时,还向WebRTC服务器发送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以使WebRTC服务器能够对目的终端进行验证。
步骤404、接收源终端发送的、由源终端从浏览器服务器获取的目的终端的第二令牌。
在浏览器服务器为目的终端分配令牌之后,根据源终端的请求,浏览器服务器将标识目的终端的令牌发送给源终端;然后WebRTC服务器接收到源终端发送的目的终端的令牌;为了与上述第一令牌相区别,此处用第二令牌来表示。即,第二令牌为源终端从浏览器服务器获取的、浏览器服务器为目的终端分配的用于标识目的终端的令牌。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步骤403和步骤404的先后顺序。
步骤405、根据源终端发送的第二令牌,对目的终端发送的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
WebRTC服务器根据第二令牌,对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具体的验证过程为:WebRTC服务器验证第一令牌和第二令牌是否相同。例如:当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为第一令牌的哈希值时,WebRTC服务器计算第二令牌的哈希值,然后比较第一令牌的哈希值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第一令牌与第二令牌相同,否则,第一令牌与第二令牌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令牌和第二令牌均为浏览器服务器生成的用于标识目的终端的令牌,其区别是:第一令牌为浏览器服务器发送给目的终端的令牌,第二令牌为浏览器服务器发送给源终端的用于标识目的终端的令牌。若目的终端为源终端在通话转移时指定的目的终端,则第一令牌与第二令牌相同,否则,第一令牌与第二令牌不同;当第一令牌与第二令牌不同时,说明当前的目的终端不是源终端指定的,此时WebRTC服务器对目的终端验证失败,则无法将通话转移到该目的终端,从而保证了通话转移的安全性。
步骤406、若对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得到第一令牌与第二令牌相同,则向目的终端发送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
WebRTC服务器在对目的终端验证通过后,根据目的终端的请求向目的终端发送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
步骤407、将目的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消息转发给远端终端,并将远端终端发送的响应消息转发给目的终端,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407a、WebRTC服务器接收目的终端发送的用于呼叫远端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
在目的终端获取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后,目的终端可以根据该页面信息中的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发送用于呼叫远端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
步骤407b、WebRTC服务器将该呼叫请求消息发送给远端终端;
步骤407c、WebRTC服务器接收远端终端根据该呼叫请求返回的响应消息;
步骤407d、WebRTC服务器将该响应消息发送给目的终端,以使目的终端建立与远端终端的呼叫连接。
步骤408、在远端终端与目的终端建立呼叫连接之后,WebRTC服务器或远端终端释放远端终端与源终端之间的呼叫连接。
在呼叫连接建立以后,WebRTC服务器可以指示源终端释放与远端终端的连接,或者远端终端可以释放与源终端之间的连接,在源终端与远端终端的连接释放之后,完成WebRTC通话的转移。
上述步骤407中,WebRTC服务器直接转发目的终端或远端终端发送的请求或响应,该实施方式要求远端终端支持上述步骤408的操作,即远端终端在于目的终端建立连接后,可以释放与源终端之间的连接。而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WebRTC服务器可以对目的终端或远端终端发送的请求或响应进行处理后再发送给对方,具体可以为以下步骤407’,从而使得远端终端无需支持上述步骤408的操作。即,上述步骤407和步骤408可以由以下步骤407’代替。步骤407’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7’a、WebRTC服务器接收目的终端发送的用于呼叫远端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该呼叫请求消息中包括与目的终端对应的第一会话标识;
步骤407’b、WebRTC服务器将该呼叫请求消息中的第一会话标识变更为与源终端对应的第二会话标识;
WebRTC服务器将第一会话标识变更为第二会话标识,以使远端终端认为该呼叫请求消息为源终端发送的更新消息;
步骤407’c、WebRTC服务器将变更后的呼叫请求消息发送给远端终端;
步骤407’d、WebRTC服务器接收远端终端根据变更后的呼叫请求返回的响应消息;响应消息中包括第二会话标识;
步骤407’e、WebRTC服务器将响应消息中的第二会话标识变更为第一会话标识;
WebRTC服务器将第二会话标识变更为第一会话标识,以使目的终端识别该响应消息;
步骤407’f、WebRTC服务器将变更后的响应消息发送给目的终端,以使目的终端建立与远端终端的呼叫连接;
步骤407’g、WebRTC服务器在目的终端与远端终端建立呼叫连接之后,向源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源终端释放待转移通话的释放指示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WebRTC服务器根据目的终端的请求,将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发送给目的终端,使得目的终端根据该页面信息中的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远端终端建立呼叫连接,使得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WebRTC通话在不中断的情况下可以转移到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从而实现了WebRTC通话在终端间的无缝转移;并且WebRTC服务器还可以对目的终端进行验证,增加了通话转移过程的安全性,以保证通话能转移到指定的目的终端。
图。如图5所示,该网络架构中包括终端1-A、终端2-A、终端-B和服务器端。终端1-A与终端2-A为用户A的两个终端,终端-B为用户B的终端,其中,上述任一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简称为UMPC)、上网本或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为PDA)等终端设备。服务器端包括浏览器服务器和网页实时通信服务器(以下简称WebRTC服务器)。
终端1-A(或终端2-A)与终端-B之间通过经由WebRTC服务器建立的信道(例如websocket信道)进行会话协商,会话协商成功后,建立终端1-A(或终端2-A)与终端B之间的媒体流通道(其中使用RTP/RTCP协议),用于传输音视频媒体流。终端包括WebRTC页面和浏览器,其中WebRTC页面又称为WebRTC客户端。具体的,终端1-A包括WebRTC-A页面和浏览器-A,终端2-A包括WebRTC-a页面和浏览器-a,终端-B包括WebRTC-B页面和浏览器-B。
下面具体描述该网络架构下的WebRTC通话转移方法。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WebRTC通话转移方法的信令交互图,在图1-图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用户A在PC-A上登录浏览器账户,打开WebRTC页面,登录WebRTC账户,并建立与用户B的WebRTC通话,即建立PC-A与终端-B之间的WebRTC通话。
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实现一个正在进行中的WebRTC通话在同一用户的两个终端之间无缝切换。同一用户的两个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UMPC、上网本或PDA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终端,这两个终端可以为同类型的,也可以为不同类型的;例如同一用户的两个终端可以为手机1和手机2,或者为手机和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本实施例中同一用户的两个终端以PC-A与手机-A为例进行说明,且以WebRTC通话由PC-A转移到手机-A为例;其中WebRTC通话可以为视频通话或音频通话。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PC-A相当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源终端,手机-A相当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目的终端;终端-B相当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远端终端。
步骤602、用户A在手机-A上登录浏览器账户。
用户A在PC-A和手机-A上登录相同的浏览器账户,服务器端的浏览器服务器维护用户A在PC-A和手机-A上登录的信息。
步骤603、浏览器服务器为手机-A生成一个令牌-a。
该令牌(token)用于唯一标识手机-A,例如可以根据手机-A的设备ID生成相应的令牌。需要说明的是,浏览器服务器可以针对每一个登录浏览器账户的终端都分配相应的令牌。
步骤604、浏览器服务器将令牌-a返回给手机-A。
浏览器服务器在为终端生成令牌后,将该令牌返回给相应的终端。
步骤605、PC-A根据用户A转移WebRTC通话的请求,显示用户A的终端设备列表,供用户A选择待转移的终端,即供用户A选择目的终端。
当用户A希望将当前的webrtc通话从PC-A转移到手机-A时,用户可以发起请求,例如在PC-A的用户界面上触发相应的操作,具体例如点击浏览器上的“webrtc穿越”按钮。由此,PC-A可以获取到用户A发送的用于转移通话的请求。
在终端登录浏览器账户后,浏览器服务器可以维护登录该浏览器账户的终端的信息。由此,当用户触发转移请求后,PC-A可以向浏览器服务器请求当前登录用户A的浏览器账户的终端设备列表,然后将该终端设备列表呈现给用户A,使得用户A可以从该终端列表中选择待转移的终端。当手机-A和PC-A登录同一个浏览器账户时,PC-A显示的终端设备列表中包括手机-A,用户A可以选择将WebRTC通话转移到手机-A上。
步骤606、浏览器-A向浏览器服务器请求获取手机-A的令牌。其中,浏览器-A为PC-A的浏览器。
用户A选择将WebRTC通话转移到手机-A上之后,浏览器-A向浏览器服务器请求获取手机-A的令牌。步骤607、浏览器服务器将令牌-a发给浏览器-A。
步骤608、浏览器-A将令牌-a发给WebRTC-A页面,并触发WebRTC-A页面执行步骤609。
步骤609、WebRTC-A页面向WebRTC服务器发起请求,请求获取标识WebRTC通话的唯一身份标识(unique ID),并在请求中携带了手机-A的令牌-a,将令牌-a发送给WebRTC服务器。
其中,该唯一身份标识相当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第一标识,例如可以为通用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简称为URI),以下以URI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610、WebRTC服务器生成该WebRTC通话的唯一身份标识,例如611URI。
步骤611、WebRTC服务器将生成的URI返回给WebRTC-A页面。
步骤612、WebRTC-A页面将获取的URI发送给浏览器-A。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步骤608~612中,浏览器与WebRTC页面进行交互,再由WebRTC页面与WebRTC服务器交互,从而获取URI。在另一实施方案中,上述步骤608~612也可以替换为只由浏览器与WebRTC服务器进行交互,而不经过WebRTC页面。这样,步骤608~612就替换为:浏览器-A向WebRTC服务器发送请求,请求获取标识WebRTC通话的URI,并在请求中携带了令牌-a;WebRTC服务器生成该WebRTC通话的URI,然后将生成的URI返回给浏览器-A。
步骤613、浏览器-A发起对URI的转移进程,将WebRTC通话的URI发送给浏览器服务器。
步骤614、浏览器服务器将该URI发送给手机-A的浏览器-a。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浏览器服务器具有推送功能,在浏览器-A发起对URI的转移进程后,浏览器服务器可以使用推送(push)服务器将该URI推送给浏览器-a。
步骤615、浏览器-a向WebRTC服务器发送URI和令牌-a的验证信息,该验证信息例如为哈希值(Hash-2)。
浏览器-a向WebRTC服务器请求该URI对应的页面,并在请求消息中携带令牌-a的验证信息。其中,令牌-a的验证信息例如可以为令牌-a的哈希值。
步骤616、WebRTC服务器对手机-A发送的令牌-a的哈希值(Hash-2)进行验证,若验证通过,则认为手机-A为合法设备,执行步骤617,若验证不通过,则结束。
具体验证的过程可以为:WebRTC服务器计算步骤609中WebRTC-A页面发送的令牌-a的哈希值(hash),得到Hash-1,然后对比Hash-2与Hash-1是否相同,若相同,则验证通过。其中,WebRTC服务器计算Hash-1的步骤可以在步骤609之后,且步骤616之前。计算Hash-2与Hash-1时,需使用相同的哈希算法。
步骤617、WebRTC服务器向手机-A返回URI对应的页面资源。
该页面资源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页面信息。具体的,该页面资源中例如可以携带自动向终端-B发起呼叫的Javascript代码。
步骤618、浏览器-a根据所接收的页面资源进行WebRTC页面呈现,并执行页面资源中的javascript脚本,用于触发步骤619。
步骤619、WebRTC-a页面通过WebRTC服务器向终端-B发起会话建立呼叫请求。
呈现出的WebRTC页面根据页面内部的代码(例如Javascript代码)自动发起到终端-B的呼叫请求,其中该页面内部的代码中包含终端-B的标识,呼叫请求消息中可以携带手机-A的会话描述协议请求(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offer,SDP Offer)。
步骤620、终端-B返回会话建立响应,响应消息中携带了会话描述协议答复(SDPanswer)。
步骤621、手机-A与终端-B之间的呼叫连接建立成功,该呼叫连接承载待转移的WebRTC通话,即建立了手机-A与终端-B之间的WebRTC通话。
步骤622、终端-B释放之前的一个通话,即释放与PC-A之间的通话。释放成功后,手机-A与终端-B之间可以进行WebRTC通话,即实现了WebRTC通话的转移。
在步骤621之后,终端-B的WebRTC页面同时维持着两个WebRTC通话(一个与PC-A,另一个与手机-A)。因此需要对终端-B的WebRTC页面做增强,使其能够识别该场景,并自动释放之前的一个通话(即与PC-A之间的通话)。
本发明实施例,WebRTC服务器对一个正在进行中的WebRTC通话动态生成一个唯一标识,并通过浏览器服务器将该唯一标识推送到手机-A,手机-A上的WebRTC页面可以根据该唯一标识对应的页面资源自动发起向终端-B的呼叫,实现了WebRTC通话在用户的不同终端之间无缝切换,并省去了用户在手机-A上进行WebRTC账户登录的过程,从而方便用户使用;并且可以通过为手机-A分配令牌来实现WebRTC服务器对手机-A的合法性验证。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WebRTC通话转移方法的信令交互图,在图1-图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该方法与图6所示实施例的方法的区别仅在于步骤719-步骤723,其中步骤701-步骤718与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601-步骤618相同。下面具体介绍与图6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步骤。该方法包括:
步骤701-步骤718:具体参见图6所示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719、WebRTC-a页面向WebRTC服务器发送用于呼叫终端-B的会话建立呼叫请求。
呈现出的WebRTC页面根据页面内部的代码自动发起到终端-B的呼叫请求,其中该页面内部的代码中包含终端-B的标识,呼叫请求消息中可以携带手机-A的会话描述协议请求(SDP Offer)。
步骤720、WebRTC服务器接收到手机-A的WebRTC-a页面发来的请求后,将其中的会话标识(session-id)替换为PC-A与终端-B的WebRTC通话的会话标识,然后将替换后的请求消息转发给终端-B。
WebRTC服务器替换会话标识,可以让终端-B以为这是PC-A发来的更新请求,此时终端-B并不知道手机-A的存在。
步骤721、终端-B返回WebRTC会话的响应消息,响应消息中携带了会话描述协议答复(SDP answer)。
步骤722、WebRTC服务器将终端-B发来的响应消息进行修改,将其中的会话标识替换回手机-A发起的WebRTC会话标识,然后发给手机-A。
步骤723、手机-A与终端-B之间的WebRTC通话建立成功。
步骤724、WebRTC服务器给PC-A发送释放会话的指示,以指示PC-A释放当前与终端-B的WebRTC通话。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图6所示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具体参见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WebRTC服务器可以对会话标识进行修改,所以可以不需要对远端终端(终端-B)进行扩展。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WebRTC通话转移装置的硬件示意图。该WebRTC通话转移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或WebRTC服务器,其中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UMPC、上网本或PDA等,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机为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目的终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和WebRTC服务器用于实施上述图1-图7所示的方法,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图1-图7所示的各实施例。
如图8,手机810包括处理器812、收发模块813、存储器814、输入设备815、显示设备816;WebRTC服务器820包括处理器822、存储器824、收发模块823。
其中,手机810的处理器812是手机810的控制中心,WebRTC服务器820的处理器822是WebRTC服务器的控制中心;处理器812、处理器822分别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14、存储器824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14、存储器824内的数据,执行手机810或WebRTC服务器82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WebRTC通话进行转移。
可选的,处理器81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812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812中。
收发模块813、收发模块823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对于手机810,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812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收发模块可以为射频(radiofrequency,简称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收发模块813、收发模块823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电子邮件、SMS(short messaging service,短消息服务)等。
存储器814、存储器824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812、处理器822分别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814、存储器824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810或WebRTC服务器82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814、存储器824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象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810或WebRTC服务器82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814、存储器824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设备815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81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设备815可包括触控面板以及其他输入设备。触控面板,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上或在触控面板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并能接收处理器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除了触控面板,输入设备815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设备816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810的各种菜单。显示设备816可包括显示面板,可选的,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进一步的,触控面板可覆盖显示面板,当触控面板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812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812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手机810的处理器812用于通过收发模块813接收浏览器服务器发送的用于标识待转移通话的第一标识,并将该第一标识存储于存储器814;然户,处理器812根据所述第一标识,通过收发模块813向WebRTC服务器发送用于请求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处理器812再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以实现所述待转移通话从源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转移至手机810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
进一步的,手机810的处理器812在根据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呼叫连接之前,还用于通过收发模块813接收所述浏览器服务器发送的第一令牌,将该第一令牌存储于存储器814,并通过收发模块813向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以使所述WebRTC服务器对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并且还用于通过收发模块813接收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为WebRTC服务器在对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验证通过后发送的。
进一步的,处理器812通过收发模块813接收浏览器服务器发送的用于标识待转移通话的第一标识具体可以包括:在浏览器服务器接收到源终端发送的用于启动所述待转移通话进行转移的指示后,处理器812通过收发模块813接收浏览器服务器发送的用于标识所述待转移通话的第一标识。其中,源终端和目的终端登录的浏览器账户可以相同,以使源终端通过浏览器服务器可以获知目的终端为可选的、待转移的终端,源终端发送的用于启动待转移通话进行转移的指示中包括:指示目的终端为待转移的终端的指示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WebRTC服务器820的处理器822用于,通过收发模块823接收手机810根据第一标识发送的用于请求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通过收发模块823向手机810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以使所述手机810根据所述页面信息中的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以实现所述待转移通话从源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转移至手机810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
进一步的,该处理器822具体可以用于,通过收发模块823接收手机810发送的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和所述手机810根据第一标识发送的用于请求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请将该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存储于存储器824;通过收发模块823接收源终端发送的第二令牌,并存储于存储器824中,根据该第二令牌,对手机810发送的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若对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得到所述第一令牌与所述第二令牌相同,则通过收发模块823向所述手机810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
进一步的,该处理器822在接收手机810根据第一标识发送的用于请求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之前,还可以用于,接收源终端发送的生成所述第一标识的生成请求,将根据所述生成请求生成的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所述源终端,以使所述源终端将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浏览器服务器,以使所述浏览器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所述手机810。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ebRTC通话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WebRTC通话转移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如图9所示,该WebRTC通话转移装置900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2;
存储器904;以及
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存储在存储器904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2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
接收用于标识待转移通话的第一标识的指令;所述待转移通话为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已建立的WebRTC通话;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向网页实时通信服务器发送用于请求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的指令;
根据所述网页实时通信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以实现所述待转移通话从所述源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转移至目的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的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还可以包括:在根据所述网页实时通信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之前,
接收浏览器服务器发送的第一令牌的指令;所述第一令牌为所述浏览器服务器为所述目的终端分配的用于标识所述目的终端的令牌;
向所述网页实时通信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以使所述网页实时通信服务器对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的指令;
接收所述网页实时通信服务器在对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验证通过后发送的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指令。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网页实时通信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的指令,具体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网页实时通信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通过所述网页实时通信服务器向所述远端终端发送呼叫请求消息的指令;
通过所述网页实时通信服务器接收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呼叫请求返回的响应消息,建立与所述远端终端的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的指令。
进一步的,接收用于标识待转移通话的第一标识的指令,具体包括:
接收浏览器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用于启动所述待转移通话进行转移的指示后,发送的用于标识所述待转移通话的第一标识的指令;
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登录的浏览器账户相同,以使所述源终端通过所述浏览器服务器获知所述目的终端为可选的、待转移的终端,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用于启动所述待转移通话进行转移的指示中包括:指示所述目的终端为待转移的终端的指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作为目的终端的终端设备可以从浏览器服务器获取待转移通话的标识,并根据该标识从WebRTC服务器获取该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再根据该页面信息与远端终端建立呼叫连接,使得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WebRTC通话在不中断的情况下可以转移到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从而实现了WebRTC通话在终端间的无缝转移;并且还通过WebRTC服务器对目的终端的验证过程,增加了通话转移过程的安全性,以保证通话能转移到指定的目的终端。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WebRTC通话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WebRTC通话转移装置可以为WebRTC服务器,如图10所示,该WebRTC通话转移装置1000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02;
存储器1004;以及
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存储在存储器1004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02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
接收目的终端根据第一标识发送的用于请求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的指令;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标识所述待转移通话,所述待转移通话为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已建立的WebRTC通话;
向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以使所述目的终端根据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以实现所述待转移通话从所述源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转移至目的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的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还可以包括:
在所述向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之前,接收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的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的指令;所述第一令牌为浏览器服务器为所述目的终端分配的用于标识所述目的终端的令牌;
根据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第二令牌,对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的指令;所述第二令牌为所述源终端从所述浏览器服务器获取的、所述浏览器服务器为所述目的终端分配的用于标识所述目的终端的令牌。
进一步的,所述向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指令,具体包括:若对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得到所述第一令牌与所述第二令牌相同,则向所述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还可以包括:接收目的终端根据第一标识发送的用于请求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之前,
接收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生成所述第一标识的生成请求的指令;
将根据所述生成请求生成的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所述源终端,以使所述源终端将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浏览器服务器,以使所述浏览器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的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还可以包括:向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之后,
接收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的用于呼叫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的指令;
将所述呼叫请求消息发送给所述远端终端的指令;
接收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呼叫请求返回的响应消息的指令;
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以使所述目的终端建立与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连接的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还可以包括:
在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目的终端建立呼叫连接之后,释放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源终端之间的呼叫连接的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还可以包括:向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之后,
接收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的用于呼叫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的指令;所述呼叫请求消息中包括与所述目的终端对应的第一会话标识;
将所述呼叫请求消息中的所述第一会话标识变更为与所述源终端对应的第二会话标识的指令;
将变更后的所述呼叫请求消息发送给所述远端终端的指令;
接收所述远端终端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呼叫请求返回的响应消息的指令;所述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会话标识;
将所述响应消息中的第二会话标识变更为所述第一会话标识的指令;
将变更后的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以使所述目的终端建立与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连接的指令;
在所述目的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呼叫连接之后,向所述源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源终端释放所述待转移通话的释放指示消息的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WebRTC服务器根据目的终端的请求,将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发送给目的终端,使得目的终端根据该页面信息与远端终端建立呼叫连接,使得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WebRTC通话在不中断的情况下可以转移到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从而实现了WebRTC通话在终端间的无缝转移;并且WebRTC服务器还可以对目的终端进行验证,增加了通话转移过程的安全性,以保证通话能转移到指定的目的终端。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WebRTC通话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WebRTC通话转移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如图11所示,该WebRTC通话转移装置1100包括:标识接收模块1101、页面请求模块1103和呼叫连接模块1105。
标识接收模块1101,用于接收用于标识待转移通话的第一标识;所述待转移通话为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已建立的WebRTC通话。
页面请求模块1103,用于根据标识接收模块1101接收的所述第一标识,向WebRTC服务器发送用于请求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
呼叫连接模块1105,用于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以实现所述待转移通话从所述源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转移至目的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所述页面信息为所述WebRTC服务器根据页面请求模块1103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的。
在上述基础上,在另一实施方式中,WebRTC通话转移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第一令牌接收模块1107、验证发送模块1109和页面接收模块1112。
第一令牌接收模块1107,用于在呼叫连接模块1105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之前,接收浏览器服务器发送的第一令牌;所述第一令牌为所述浏览器服务器为所述目的终端分配的用于标识所述目的终端的令牌。
验证发送模块1109,用于在呼叫连接模块1105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之前,向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第一令牌接收模块1107接收的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以使所述WebRTC服务器对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
页面接收模块1112,用于在呼叫连接模块1105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之前,接收所述WebRTC服务器在对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验证通过后发送的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
进一步的,呼叫连接模块1105具体可以包括:呼叫请求单元1151和连接建立单元1153。
呼叫请求单元1151,用于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通过所述WebRTC服务器向所述远端终端发送呼叫请求消息;所述页面信息为所述WebRTC服务器根据页面请求模块1103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的。
连接建立单元1153,用于通过所述WebRTC服务器接收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呼叫请求返回的响应消息,建立与所述远端终端的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
进一步的,标识接收模块1101,具体用于接收浏览器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用于启动所述待转移通话进行转移的指示后,发送的用于标识所述待转移通话的第一标识。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登录的浏览器账户相同,以使所述源终端通过所述浏览器服务器获知所述目的终端为可选的、待转移的终端,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用于启动所述待转移通话进行转移的指示中包括:指示所述目的终端为待转移的终端的指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相当于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目的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模块和单元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参见上述各方法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目的终端的标识接收模块可以从浏览器服务器接收待转移通话的标识,页面请求模块可以根据该标识从WebRTC服务器获取该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呼叫连接模块可以根据该页面信息中的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远端终端建立呼叫连接,使得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WebRTC通话在不中断的情况下可以转移到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从而实现了WebRTC通话在终端间的无缝转移;并且通过增加第一令牌接收模块和验证发送模块,可以使得WebRTC服务器对目的终端进行验证,增加了通话转移过程的安全性,以保证通话能转移到指定的目的终端。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WebRTC通话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WebRTC通话转移装置可以为WebRTC服务器,如图12所示,该WebRTC通话转移装置1200包括:页面请求接收模块1201和页面发送模块1203。
页面请求接收模块1201,用于接收目的终端根据第一标识发送的用于请求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标识所述待转移通话,所述待转移通话为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已建立的WebRTC通话。
页面发送模块1203,用于根据页面请求接收模块1201接收的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向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以使所述目的终端根据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以实现所述待转移通话从所述源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转移至目的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
在上述基础上,在另一实施方式中,WebRTC通话转移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验证信息接收模块1205和验证执行模块1207。
验证信息接收模块1205,用于在页面发送模块1203向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之前,接收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的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所述第一令牌为浏览器服务器为所述目的终端分配的用于标识所述目的终端的令牌。
验证执行模块1207,用于根据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第二令牌,对所述验证信息接收模块1205接收的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所述第二令牌为所述源终端从所述浏览器服务器获取的、所述浏览器服务器为所述目的终端分配的用于标识所述目的终端的令牌。
进一步的,页面发送模块1203,具体可以用于若所述验证执行模块1207对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得到所述第一令牌与所述第二令牌相同,则向所述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
进一步的,WebRTC通话转移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标识请求接收模块1209、标识发送模块1212。
标识请求接收模块1209,用于在页面请求接收模块1201接收目的终端根据第一标识发送的用于请求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之前,接收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生成所述第一标识的生成请求;
标识发送模块1212,用于将根据标识请求接收模块1209接收的所述生成请求生成的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所述源终端,以使所述源终端将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浏览器服务器,以使所述浏览器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
进一步的,WebRTC通话转移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第一呼叫请求处理模块1214。
第一呼叫请求处理模块1214,用于在所述页面发送模块1203向目的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页面信息之后,接收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的用于呼叫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将所述呼叫请求消息发送给所述远端终端,接收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呼叫请求返回的响应消息,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以使所述目的终端建立与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连接。
进一步的,WebRTC通话转移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第二呼叫请求处理模块1216和释放指示模块1218。
第二呼叫请求处理模块1216,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第一变更单元、第一发送单元、第二接收单元、第二变更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页面发送模块向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之后,接收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的用于呼叫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所述呼叫请求消息中包括与所述目的终端对应的第一会话标识。
所述第一变更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的呼叫请求消息中的所述第一会话标识变更为与所述源终端对应的第二会话标识。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变更单元变更后的所述呼叫请求消息发送给所述远端终端。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远端终端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呼叫请求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会话标识。
所述第二变更单元,用于将所述响应消息中的所述第二会话标识变更为所述第一会话标识。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变更后的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以使所述目的终端建立与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连接。
释放指示模块1218,用于在所述目的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呼叫连接之后,向所述源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源终端释放所述待转移通话的释放指示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WebRTC通话转移装置相当于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WebRTC服务器,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模块和单元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参见上述各方法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WebRTC服务器的页面发送模块根据目的终端的请求,将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发送给目的终端,使得目的终端根据该页面信息中的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远端终端建立呼叫连接,使得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的WebRTC通话在不中断的情况下可以转移到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从而实现了WebRTC通话在终端间的无缝转移;并且通过WebRTC服务器的验证信息接收模块和验证执行模块,还可以对目的终端进行验证,增加了通话转移过程的安全性,以保证通话能转移到指定的目的终端。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发明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在源终端与目的终端之间转移的网页实时通信WebRTC通话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目的终端接收浏览器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用于启动待转移通话进行转移的指示后,发送的用于标识待转移通话的第一标识;所述待转移通话为所述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已建立的WebRTC通话;所述源终端、所述目的终端和所述远端终端为支持WebRTC技术的终端;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登录的浏览器账户相同,以使所述源终端通过所述浏览器服务器获知所述目的终端为可选的、待转移的终端;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用于启动所述待转移通话进行转移的指示中包括:指示所述目的终端为待转移的终端的指示信息;
所述目的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向WebRTC服务器发送用于请求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
所述目的终端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以实现所述待转移通话从所述源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转移至所述目的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的终端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之前还包括:
所述目的终端接收浏览器服务器发送的第一令牌;所述第一令牌为所述浏览器服务器为所述目的终端分配的用于标识所述目的终端的令牌;
所述目的终端向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以使所述WebRTC服务器对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
所述目的终端接收所述WebRTC服务器在对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验证通过后发送的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终端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包括:
所述目的终端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通过所述WebRTC服务器向所述远端终端发送呼叫请求消息;
所述目的终端通过所述WebRTC服务器接收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呼叫请求返回的响应消息,建立与所述远端终端的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
4.一种在源终端与目的终端之间转移的网页实时通信WebRTC通话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WebRTC服务器接收所述目的终端根据第一标识发送的用于请求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标识由浏览器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用于启动所述待转移通话进行转移的指示之后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标识所述待转移通话,所述待转移通话为所述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已建立的WebRTC通话;所述源终端、所述目的终端和所述远端终端为支持WebRTC技术的终端;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登录的浏览器账户相同;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用于启动所述待转移通话进行转移的指示中包括:指示所述目的终端为待转移的终端的指示信息;
所述WebRTC服务器向所述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以使所述目的终端根据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以实现所述待转移通话从所述源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转移至目的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WebRTC服务器在向所述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之前,接收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的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所述第一令牌为浏览器服务器为所述目的终端分配的用于标识所述目的终端的令牌;
所述WebRTC服务器根据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第二令牌,对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所述第二令牌为所述源终端从所述浏览器服务器获取的、所述浏览器服务器为所述目的终端分配的用于标识所述目的终端的令牌;
所述WebRTC服务器向所述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具体包括:若对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得到所述第一令牌与所述第二令牌相同,则向所述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ebRTC服务器接收所述目的终端根据第一标识发送的用于请求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WebRTC服务器接收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生成所述第一标识的生成请求;
所述WebRTC服务器将根据所述生成请求生成的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所述源终端,以使所述源终端将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浏览器服务器,以使所述浏览器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ebRTC服务器向所述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WebRTC服务器接收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的用于呼叫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
所述WebRTC服务器将所述呼叫请求消息发送给所述远端终端;
所述WebRTC服务器接收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呼叫请求返回的响应消息;
所述WebRTC服务器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以使所述目的终端建立与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目的终端建立呼叫连接之后,所述WebRTC服务器或所述远端终端释放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源终端之间的呼叫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ebRTC服务器向所述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WebRTC服务器接收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的用于呼叫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所述呼叫请求消息中包括与所述目的终端对应的第一会话标识;
所述WebRTC服务器将所述呼叫请求消息中的所述第一会话标识变更为与所述源终端对应的第二会话标识;
所述WebRTC服务器将变更后的所述呼叫请求消息发送给所述远端终端;
所述WebRTC服务器接收所述远端终端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呼叫请求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会话标识;
所述WebRTC服务器将所述响应消息中的所述第二会话标识变更为所述第一会话标识;
所述WebRTC服务器将变更后的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以使所述目的终端建立与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连接;
所述WebRTC服务器在所述目的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呼叫连接之后,向所述源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源终端释放所述待转移通话的释放指示消息。
10.一种在源终端与目的终端之间转移的网页实时通信WebRTC通话转移装置,所述装置包含在所述目的终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标识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浏览器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用于启动待转移通话进行转移的指示后,发送的用于标识待转移通话的第一标识;所述待转移通话为所述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已建立的WebRTC通话;所述源终端、所述目的终端和所述远端终端为支持WebRTC技术的终端;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登录的浏览器账户相同,以使所述源终端通过所述浏览器服务器获知所述目的终端为可选的、待转移的终端;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用于启动所述待转移通话进行转移的指示中包括:指示所述目的终端为待转移的终端的指示信息;
页面请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一标识,向WebRTC服务器发送用于请求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
呼叫连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以实现所述待转移通话从所述源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转移至所述目的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所述页面信息为所述WebRTC服务器根据所述页面请求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令牌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呼叫连接模块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之前,接收浏览器服务器发送的第一令牌;所述第一令牌为所述浏览器服务器为所述目的终端分配的用于标识所述目的终端的令牌;
验证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呼叫连接模块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之前,向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令牌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以使所述WebRTC服务器对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
页面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呼叫连接模块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之前,接收所述WebRTC服务器在对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验证通过后发送的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连接模块包括:
呼叫请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WebRTC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通过所述WebRTC服务器向所述远端终端发送呼叫请求消息;所述页面信息为所述WebRTC服务器根据所述页面请求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的;
连接建立单元,用于通过所述WebRTC服务器接收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呼叫请求返回的响应消息,建立与所述远端终端的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
13.一种在源终端与目的终端之间转移的网页实时通信WebRTC通话转移装置,所述装置包含在WebRTC服务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页面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目的终端根据第一标识发送的用于请求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标识由浏览器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用于启动所述待转移通话进行转移的指示之后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标识所述待转移通话,所述待转移通话为源终端与远端终端之间已建立的WebRTC通话;所述源终端、所述目的终端和所述远端终端为支持WebRTC技术的终端;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登录的浏览器账户相同;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用于启动所述待转移通话进行转移的指示中包括:指示所述目的终端为待转移的终端的指示信息;
页面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页面请求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向所述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以使所述目的终端根据所述页面信息中的所述远端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用于承载所述待转移通话的呼叫连接,以实现所述待转移通话从所述源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转移至目的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验证信息接收模块和验证执行模块;
验证信息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页面发送模块向所述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之前,接收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的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所述第一令牌为浏览器服务器为所述目的终端分配的用于标识所述目的终端的令牌;
验证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第二令牌,对所述验证信息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所述第二令牌为所述源终端从所述浏览器服务器获取的、所述浏览器服务器为所述目的终端分配的用于标识所述目的终端的令牌;
所述页面发送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验证执行模块对所述第一令牌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得到所述第一令牌与所述第二令牌相同,则向所述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标识请求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页面请求接收模块接收目的终端根据第一标识发送的用于请求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的第一请求消息之前,接收所述源终端发送的生成所述第一标识的生成请求;
标识发送模块,用于将根据所述标识请求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生成请求生成的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所述源终端,以使所述源终端将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浏览器服务器,以使所述浏览器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呼叫请求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页面发送模块向目的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页面信息之后,接收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的用于呼叫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将所述呼叫请求消息发送给所述远端终端,接收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呼叫请求返回的响应消息,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以使所述目的终端建立与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呼叫请求处理模块和释放指示模块;
所述第二呼叫请求处理模块,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第一变更单元、第一发送单元、第二接收单元、第二变更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页面发送模块向目的终端发送所述待转移通话对应的页面信息之后,接收所述目的终端发送的用于呼叫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所述呼叫请求消息中包括与所述目的终端对应的第一会话标识;
所述第一变更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的呼叫请求消息中的所述第一会话标识变更为与所述源终端对应的第二会话标识;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变更单元变更后的所述呼叫请求消息发送给所述远端终端;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远端终端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呼叫请求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会话标识;
所述第二变更单元,用于将所述响应消息中的所述第二会话标识变更为所述第一会话标识;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变更后的所述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目的终端,以使所述目的终端建立与所述远端终端的呼叫连接;
所述释放指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目的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建立呼叫连接之后,向所述源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源终端释放所述待转移通话的释放指示消息。
CN201280005197.7A 2012-11-15 2012-11-15 网页实时通信通话转移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8912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2/084622 WO2014075250A1 (zh) 2012-11-15 2012-11-15 网页实时通信通话转移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1246A CN103891246A (zh) 2014-06-25
CN103891246B true CN103891246B (zh) 2017-06-20

Family

ID=50730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5197.7A Active CN103891246B (zh) 2012-11-15 2012-11-15 网页实时通信通话转移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49143B2 (zh)
EP (1) EP2787696B1 (zh)
CN (1) CN103891246B (zh)
WO (1) WO20140752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63133B2 (en) * 2012-09-28 2016-06-07 Avaya Inc. Distributed application of enterprise policies to 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WebRTC) interactive sessions, and related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US10164929B2 (en) 2012-09-28 2018-12-25 Avaya Inc. Intelligent notification of requests for real-time online interaction via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and/or markup protocols, and related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US9294458B2 (en) 2013-03-14 2016-03-22 Avaya Inc. Managing identity provider (IdP) identifiers for 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WebRTC) interactive flows, and related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US9037735B1 (en) * 2013-03-15 2015-05-19 Kaazing Corporation Establishing websocket protocol extensions
US10055742B2 (en) * 2013-05-15 2018-08-21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Call transfers for web-delivered calls
US10205624B2 (en) 2013-06-07 2019-02-12 Avaya Inc. Bandwidth-efficient archiving of real-time interactive flows, and related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US9525718B2 (en) 2013-06-30 2016-12-20 Avaya Inc. Back-to-back virtual 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WebRTC) agents, and related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US9614890B2 (en) 2013-07-31 2017-04-04 Avaya Inc. Acquiring and correlating 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WEBRTC) interactive 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US9531808B2 (en) 2013-08-22 2016-12-27 Avaya Inc. Providing data resource services within enterprise systems for resource level sharing among multiple applications, and related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US9118650B1 (en) * 2013-09-23 2015-08-2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ersistent connections for email web applications
US10225212B2 (en) 2013-09-26 2019-03-05 Avaya Inc. Providing network management based on monitoring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haracteristics of 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WEBRTC) interactive flows, and related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US10263952B2 (en) 2013-10-31 2019-04-16 Avaya Inc. Providing origin insight for web applications via 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STUN) messages, and related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US9769214B2 (en) 2013-11-05 2017-09-19 Avaya Inc. Providing reliabl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signaling for 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WEBRTC) interactive flows, and related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US10129243B2 (en) * 2013-12-27 2018-11-13 Avaya Inc. Controlling access to traversal using relays around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TURN) servers using trusted single-use credentials
US9749363B2 (en) 2014-04-17 2017-08-29 Avaya Inc. Application of enterprise policies to 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WebRTC) interactive sessions using an enterpris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engine, and related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US10581927B2 (en) * 2014-04-17 2020-03-03 Avaya Inc. Providing 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WebRTC) media services via WebRTC-enabled media servers, and related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R3022093A1 (fr) * 2014-06-10 2015-12-11 Orange Procede d'etablissement d'une session webrtc
US9912705B2 (en) * 2014-06-24 2018-03-06 Avaya Inc. Enhancing media characteristics during 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WebRTC) interactive sessions by using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endpoints, and related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CN105515937B (zh) * 2014-09-24 2020-09-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讯方法、终端、服务器以及系统
EP3016341B1 (de) 2014-10-27 2018-12-12 Deutsche Telekom AG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effizienten Gestaltung von Web-basierten Kommunikationsdiensten
EP3016344B1 (de) 2014-10-27 2017-08-16 Deutsche Telekom AG Intelligenter media-gateway switch für transparentes routen und verketten von medienströmen
KR20160057873A (ko) 2014-11-14 2016-05-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방법, 전자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US9848306B2 (en) * 2014-12-17 2017-12-19 Intel Corporation Contextually aware dynamic group formation
CN106161179B (zh) * 2015-03-26 2019-12-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页的实时通信的媒体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06487859B (zh) * 2015-09-01 2019-08-30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监测用户访问行为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系统
CN105516112A (zh) * 2015-12-01 2016-04-20 深圳联友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基于WebRTC的浏览器实现语音通话的方法及系统
US10469559B2 (en) * 2015-12-03 2019-11-05 Avaya Inc. Quality of service for 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10652365B2 (en) * 2016-01-06 2020-05-12 Adobe Inc. Robust computing device identification framework
CN105933393A (zh) * 2016-04-12 2016-09-0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局域网内数据同步方法及其装置、用户终端
CN107979564A (zh) * 2016-10-21 2018-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页实时通信会话的无缝切换方法及装置
US9942322B1 (en) * 2017-04-07 2018-04-10 T-Mobile Usa, Inc. Call log update across mobile device and WebRTC client device
CN110324289B (zh) * 2018-03-30 2021-08-31 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88072A (zh) * 2019-03-07 2019-05-21 杭州当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将标准Webrtc客户端接入现有系统的方法
CN112019791A (zh) * 2019-05-30 2020-12-01 广州云积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教育考试的多方音视频通话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0556A (zh) * 2005-02-17 2008-02-06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网络的控制系统、通信终端以及通信网络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30098A1 (en) * 2002-01-21 2003-07-23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data web session transfer
US7289493B1 (en) 2002-02-21 2007-10-30 Telecontinuit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location independent voice communications continuity through disasters
KR101091227B1 (ko) * 2004-02-04 2011-12-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웹 브라우저를 이용한 휴대폰의 착신호 전환 방법
EP2119176A2 (de) * 2007-02-07 2009-11-18 Gigaset Communications GmbH Webbasierte suche in einem kommunikationsverzeichnis und herstellung einer kommunikationsverbindung zu einem anderen teilnehmer in einem leitungs- und/oder paketvermittelten kommunikationsnetz auf der grundlage eines suchergebnisses
US8325738B2 (en) * 2007-05-30 2012-12-04 Insidesales.com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web-based phone services
JP2009017347A (ja) * 2007-07-06 2009-01-22 Toshiba Corp 通信を制御する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端末装置
CN101527894B (zh) * 2008-06-13 201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显式呼叫转移的方法、设备及移动通信系统
US8416766B2 (en) * 2008-06-27 2013-04-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distributed voice functions into software applications
FI122516B (fi) * 2009-09-17 2012-02-29 Tellabs Oy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tiedonsiirtoistunnon siirtämiseksi datalähteiden välillä
KR101728911B1 (ko) 2010-01-05 2017-04-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화상 통화 연결 방법, 그를 이용한 화상 통신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2572365B (zh) * 2010-12-22 2015-05-27 深圳市同洲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通话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和系统
US8850037B2 (en) * 2012-05-24 2014-09-30 Fmr Llc Communication session transfer between devices
US9112975B2 (en) * 2012-11-05 2015-08-18 Genesys Telecommunications Laborator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web-based real time communication with contact center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0556A (zh) * 2005-02-17 2008-02-06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网络的控制系统、通信终端以及通信网络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1246A (zh) 2014-06-25
EP2787696A1 (en) 2014-10-08
EP2787696A4 (en) 2015-02-25
US20140324979A1 (en) 2014-10-30
US9749143B2 (en) 2017-08-29
EP2787696B1 (en) 2016-10-26
WO2014075250A1 (zh) 2014-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1246B (zh) 网页实时通信通话转移方法及装置
CN104967596B (zh) 用户终端与物联网设备绑定、通信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5049319B (zh) 好友添加方法及系统、客户端及服务器
CN106302325B (zh) 提供指定通信服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823218B (zh) 用于身份联合网关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05779B (zh) 视频会议召开方法、系统和服务器
CN105208014B (zh) 一种语音通信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04917715B (zh)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服务器及电子设备
WO2017088634A1 (zh) 第三方应用认证方法、认证服务器、终端及管理服务器
CN106533711A (zh) 多媒体会议方法及装置
CN103095752B (zh) 语音视频的录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063308A (zh) 基于用户标识符的装置、身份和活动管理系统
CN109165499A (zh) 单点登录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731465B (zh) 业务提供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427999A (zh) 用户身份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5307144B (zh) 一种注册方法、呼叫方法、应用服务器及网络域设备
CN107480308A (zh) 基于微信公众号带参二维码的扫码登录方法
CN108234124A (zh)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06559787A (zh)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796408A (zh) 单点直播登录方法及单点直播登录装置
CN107872588A (zh) 呼叫处理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03686438B (zh) 一种加入频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06907A (zh) 一种终端的管理方法、网络功能和终端
Razaque et al. Secure and quality-of-service-supported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for mobile cloud handoff process
CN111447236B (zh) 基于区块链的通信鉴权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13

Address after: Metro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808 No. 2 South Factory (1) project B2 -5 production workshop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Bantian HUAWEI base B District, building 2, building No.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