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1193A - 无线网络中的传送模式自适应 - Google Patents

无线网络中的传送模式自适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1193A
CN103891193A CN201280047655.3A CN201280047655A CN103891193A CN 103891193 A CN103891193 A CN 103891193A CN 201280047655 A CN201280047655 A CN 201280047655A CN 103891193 A CN103891193 A CN 103891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nr
transfer mode
collection
candidat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76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朴
Y-P.E.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3891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11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898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 H04L25/03929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with layer mapping, e.g. codeword-to layer desig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73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constraints in layer or codeword to antenna mapping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898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 H04L25/0391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construction details of matrices
    • H04L25/03923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construction details of matrices according to the rank

Abstract

常规模式自适应未解释用于测量的信道与用于数据接收的信道之间的增益不平衡。因此,基于测量信道选择的预编码器对于数据接收信道可能不是最佳预编码器。通过维持传送模式之间的相对SINR排序,接收器(110)可甚至在存在天线间增益增加或减小的情况下为传送器(130)选择使实际吞吐量最大化的传送模式。

Description

无线网络中的传送模式自适应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技术领域涉及无线网络的节点中的传送模式自适应。特别地,领域与在存在增益变化的情况下在多个传送模式之中为无线网络中的节点选择传送模式有关。
背景技术
目前,MIMO(多输入多输出)被视为对于高速无线通信的空中接口的关键元件。MIMO可以提供分集增益和复用增益两者。MIMO能够实现多个流的同时传送,每个流称为层。传送天线、接收天线和层的数量分别由NT、NR和R指示。层R的数量从不大于传送天线NT的数量,并且通常小于或等于接收天线NR的数量。
大体上,MIMO假设使用预编码器,其在数学上表达为层信号向量(R x 1)与预编码矩阵(Nx R)的左乘。该预编码矩阵从预定义矩阵集(如在表1和2中分别对于两个和四个传送天线例示的所谓的码书)选择。预编码矩阵的第r列向量代表第r层的天线散布权重。
Figure 2012800476553100002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168499DEST_PATH_IMAGE002
Figure 2012800476553100002DEST_PATH_IMAGE003
Figure 898689DEST_PATH_IMAGE004
Figure 2012800476553100002DEST_PATH_IMAGE005
预编码矩阵通常由线性无关的列组成,并且从而R称为码书的秩。预编码器的一个目的是使预编码矩阵与信道匹配以便增加接收的信号功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减少层间干扰,由此提高每个层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因此,预编码器选择需要传送器知道信道性质。一般,信道信息越准确,预编码器匹配越好。
在3GPP LTE UL(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的长期演进上行链路)中,供传送器(例如UE(用户设备))使用的预编码器选择(其包括秩和预编码矩阵两者的选择)在接收器(例如,eNodeB)处做出。从而,接收器不必将信道信息反馈给传送器。
相反,接收器必需获得信道信息使得可以做出正确的预编码器选择。这可以在LTE UL情况下由传送例如DM-RS(解调参考信号)和SRS(探测参考信号)等已知信号的传送器促进。示例在图1中图示,该图1图示eNodeB 110,其服务于从UE 130接收上行链路传送的覆盖区(或小区)120。eNodeB 110选择一个编码器以供UE 130-1使用、另一个编码器以供UE 130-2使用并且再另一个预编码器以供UE 130-3使用。每个UE 130可以通过将已知信号传送到eNodeB 110而促进预编码器选择。DM-RS和SRS两者都在频域中限定并且从Zadoff-Chu序列得到。
应注意对DM-RS而不对SRS预编码。从而,从DM-RS获得的信道信息是R个层所经历的等效信道,而不是NT个天线所经历的物理信道。在数学上,使H指示NR ×NT物理信道矩阵,W指示NT×R预编码矩阵,并且E指示NR×R等效信道,它遵循
Figure 678426DEST_PATH_IMAGE006
其中D是NT ×NT对角矩阵,它的对角元素代表天线间增益/相位不平衡。使用上文的标记,由EPUSCH、EDMRS和ESRS指示的对于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等效信道、DM-RS和SRS可以表达为
Figure 2012800476553100002DEST_PATH_IMAGE007
在这里假设在PUSCH、DM-RS和SRS之间不存在信道变化并且D不失一般性地设置成PUSCH和DM-RS的单位矩阵。还假设PUSCH和DM-RS经历相同的信道。还注意(2)中的HSRS直接从SRS获得,并且基于HSRS、作为假定的预编码器W的函数的等效信道ESRS可以获得为
Figure 135952DEST_PATH_IMAGE008
典型地,基于SRS选择预编码器,这是因为这更容易在完全了解信道(即,物理信道,(2)中的HD)的情况下实行。基于物理信道(其基于SRS而估计的),接收器选择最佳预编码器并且通知传送器。用于选择预编码器的一个标准是使吞吐量最大化。例如,对每个预编码器(即,秩和预编码器矩阵的每个选择)计算有效SINR,计算相关吞吐量,并且选择使吞吐量最大化的预编码器。但应理解预编码器选择受制于测量期与实际数据传送期之间的天线间不平衡变化。
常规地,eNodeB测量从UE传送的SRS。基于该测量,eNodeB对于考虑的假定预编码器中的每个计算SRS的SINR。对应于假定的预编码器中的每个的计算SINR值然后直接用于选择MCS(调制和编码方案)。表3是将MCS映射到SINR的表。在该表中,更大的传输块大小对应于更高的吞吐量。而且,MCS被排序使得更高的MCS对应于更高的吞吐量。
Figure 2012800476553100002DEST_PATH_IMAGE009
Figure 950324DEST_PATH_IMAGE010
注意MCS的选择确定调制(例如,FSK、QPSK、QAM)和吞吐量两者。例如,参考图1,对应于假定编码器、从由定位在小区120的边缘处的UE 130-3传送的SRS测量的SINR可是相对低的(例如-3.5dB)并且对应于相同假定编码器、从更接近eNodeB 110定位的UE 130-1测量的SINR可是相对高的,例如12 dB。使用常规自适应方法,eNodeB 110将为UE 130-3选择MCS 2并且为UE 130-1选择MCS 22。对于假定的预编码器,这意指由UE 130-3和130-1使用的调制分别是QPSK和64-QAM。如果还假设1.08 MHz带宽系统,对于假定的预编码器,对应的吞吐量将分别是0.256和2.792 Mbps。对所有其他假定预编码器重复这样的MCS选择过程并且在结束时,选择导致最高吞吐量的预编码器。识别可导致最高PUSCH吞吐量的预编码器的过程叫作传送模式自适应。在这样的过程中考虑的预编码器可具有各种秩,并且如此,秩自适应也作为传送模式自适应中的要素而包括。
常规传送模式自适应的一个问题是测量(对于LTE UL的SRS)与实际数据接收(对于LTE UL的PUSCH)的功率水平相比可经历不同的功率水平。这因为SRS和PUSCH可具有不同的带宽并且从而具有不同的传送功率水平而发生。因此,接收器可以选择未使实际PUSCH吞吐量最大化的预编码器结束。这可以视为这样的情况,其中(2)中的D具有大于或小于1的正实数作为它的对角元素。在下文的论述中,将使用具有比PUSCH更高的接收功率水平(从而更高的增益水平)的SRS的示例。在该情况下,增益增加可能增加对于每个预编码器的有效SINR并且预编码器中的一些可达到最高MCS的SINR。从而,达到最高MCS的预编码器可实现最大吞吐量。
在没有任何增益增加的情况下,在达到最大吞吐量的那些之中选择哪个编码器作为也导致PUSCH达到最大吞吐量的这些编码器中的任一个,这无关紧要。然而,在存在增益增加的情况下,仅一个或一些预编码器可使实际吞吐量最大化。在最坏的情况下,具有最高MCS的编码器中没有一个可使实际吞吐量最大化。
常规传送模式自适应无法选择使实际PUSCH吞吐量最大化的预编码器,这是因为它总是选择使对于测量的假定吞吐量最大化的预编码器。在常规传送模式自适应中,根据实现抉择(例如,预编码器的吞吐量计算顺序),选择其吞吐量被首先或最后计算的预编码器。因为它总是选择某一预编码器,而不管对于PUSCH的实际吞吐量如何,所得的性能趋于与固定预编码器的性能(即,没有预编码器选择的性能)相似。当测量经历增益减小并且预编码器中的一些达到最低MCS并且从而达到相同吞吐量时,也可能是这样的。
发明内容
公开的主题的非限制性方面针对用于传送模式自适应的方法。该方法可在无线网络的接收器处或代表无线网络的接收器来进行。该方法包括:基于从传送器传送的信号测量无线信道;基于无线信道测量确定对于多个传送模式中的每个传送模式的一个或多个SINR;基于传送模式的SINR确定每个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确定是否存在多个候选传送模式,每个候选传送模式具有相同的确定的最高聚合吞吐量;以及在确定存在多个候选传送模式时基于候选传送模式的SINR在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传送模式以供传送器使用。每个传送模式规定经由传送器处的一个或多个天线从传送器到一个或多个层的接收器的传送,并且规定码字到层的映射。
公开的主题的另一个非限制性方面针对无线网络的接收器。接收器构造成进行传送模式自适应,并且包括信道测量单元、SINR确定单元、吞吐量确定单元和模式选择单元。该信道测量单元构造成基于从传送器传送的信号测量无线信道;SINR确定单元构造成基于无线信道测量确定对于多个传送模式中的每个传送模式的一个或多个SINR;吞吐量确定单元构造成基于传送模式的SINR确定每个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并且模式选择单元构造成确定是否存在多个候选传送模式,每个候选传送模式具有相同的确定的最高聚合吞吐量,并且在确定存在多个候选传送模式时基于候选传送模式的SINR在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传送模式以供传送器使用。每个传送模式规定经由传送器处的一个或多个天线从传送器到一个或多个层的接收器的传送,并且规定码字到层的映射。
公开的主题的再另一个非限制性方面针对非暂时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其具有存储在其中的编程指令。当计算机执行这些编程指令时,该计算机执行上文描述的方法来进行传送模式自适应。该方法包括:基于从传送器传送的信号测量无线信道;基于无线信道测量确定对于多个传送模式中的每个传送模式的一个或多个SINR;基于传送模式的SINR确定每个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确定是否存在多个候选传送模式,每个候选传送模式具有相同的确定的最高聚合吞吐量;以及在确定存在多个候选传送模式时基于候选传送模式的SINR在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传送模式以供传送器使用。每个传送模式规定经由传送器处的一个或多个天线从传送器到一个或多个层的接收器的传送,并且规定码字到层的映射。
附图说明
公开的主题的前面的和其他对象、特征和优势从如在附图(其中参考符号指全部的各种视图中的相同部件)中图示的优选实施例的下列更特定描述将是明显的。图不必按比例绘制。
图1图示示例场景,其中用户设备将已知信号传送到无线网络的eNodeB来促进由该eNodeB选择的传送模式;
图2图示构造成进行传送模式自适应的接收器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3图示用于进行传送模式自适应的非限制性方法;
图4图示确定传送模式的SINR的示例过程的流程图;
图5图示确定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的示例过程的流程图;
图6-9图示选择传送模式的示例过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10图示确定集SINR值(set SINR values)的示例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释而非限制的目的,阐述例如特定架构、接口、技术等具体细节。然而,本文描述的技术可在偏离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实践,这对于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将是明显的。即,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将能够设想各种设置,其尽管未在本文明确描述或示出,但体现描述的技术的原理。
在一些实例中,省略众所周知的装置、电路和方法的详细说明以便不用不必要的细节掩盖描述。本文列举原理、方面、实施例和示例的所有陈述意在包含结构和功能等同物两者。另外,规定这样的等同物包括当前已知的等同物以及在未来开发的等同物(即开发的进行相同功能(不管结构如何)的任何元件)两者。
从而,例如,将意识到本文的框图可以代表体现技术的原理的说明性电路的概念图。相似地,将意识到任何流程图、状态转换图、伪码及类似物代表各种过程,其大致上可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表示并且由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无论是否明确示出这样的计算机或处理器)。
包括标记或描述为“处理器”、“控制器”或“单元”的功能块的各种元件的功能可通过专用硬件以及能够执行关联软件的硬件来提供。在由处理器提供时,功能可由单个专用处理器、由单个共享处理器或由多个个体处理器(其中的一些可共享或分布)提供。此外,术语“处理器”、“控制器”或“单元”的明确使用不应解释为专指能够执行软件的硬件,而可无限制地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缩短成“DSP”)硬件、用于存储软件的只读存储器(缩短成“ROM”)、随机存取存储器(缩短成“RAM”)和非易失性存储。
在该文献中,3GPP并且特别地LTE主要用作用于解释目的的示例。然而,该公开的范围不限于3GPP无线网络系统的集并且可以包含无线网络系统的许多域。这些包括WCDMA、WiMAX、UMB、GSM和WLAN。还将使用例如基站(例如,RBS、NodeB、eNodeB)和无线终端(例如,用户设备(UE)、移动终端(MT))等术语并且这些术语未暗指这两个之间的任何等级关系。基站可视为装置1(或接收器)并且UE可视为装置2(或传送器),并且这两个装置通过无线电信道而互相通信。
值得注意的是公开的主题至少部分针对传送模式自适应。前面提到的预编码器选择是传送模式自适应的一个示例。更一般地,传送模式自适应可包括可能影响吞吐量的任何配置(例如,分集与复用之间的切换(MIMO模式切换))的选择。在关注多个用户时,自适应还可包括任何调度决策,例如频率选择调度和MU-MIMO(多用户-MIMO)。
如上文指出的,常规模式自适应方法未解释用于测量的信道(例如,SRS信道)与用于数据接收的信道(例如,PUSCH)之间的增益不平衡。因此,基于测量信道选择的预编码器对于数据接收信道可能不是最佳预编码器。常规模式自适应方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多个预编码器可达到基于测量的最高计算吞吐量,并且没有有效的方法来打破约束(tie)。
公开的主题的一个或多个方面通过大体上避免最高/最低MCS而解决常规模式自适应的这些和其他劣势。等同地,大体上避免了吞吐量的饱和并且保持关于SINR的信息,而不管一个信道上的信号(例如,SRS)的测量与另一个信道(例如,PUSCH)上的实际数据接收之间的不平衡变化。只要保留传送模式之中的相对优越性,选择使对于测量的假定吞吐量最大化并且很可能还使实际吞吐量最大化的传送模式,这是可能的。当多个天线经历相同的增益增加/减小时或甚至当它们经历略微不同的增益增加/减小时,通常是这样的。SINR只不过是可用于确定相对优越性的若干质量特性中的一个。
应注意应在广义上理解术语SINR以便也包含相似的概念,例如信噪比(SNR)。一般,SINR要包括将希望或期望信号与不希望或非期望信号相关起来的任何概念。从而,SINR和SNR在该文献中能互换地使用。此外尽管习惯将例如SINR和SNR等概念表达为比率,这不是要求。例如,关系可表达为差异。
下面只是可选择供传送器使用的传送模式或用别的方式由接收器适配供传送器使用的传送模式的方法中的一些。
·      比较传送模式的有效SINR(而不是比较它们的吞吐量)并且选择使有效SINR最大化的传送模式。
·      将传送模式的有效SINR映射到信道容量(而不是将SINR映射到MCS),并且选择使信道容量最大化的传送模式。
·      使额外的较高/较低MCS水平并入常规SINR至MCS映射。
·      补偿有效SINR-正或负的-使得对于每个传送模式的有效SINR位于在系统中使用的MCS的SINR范围内。
·      当存在达到最高可能吞吐量的多个传送模式时,计算仍维持最高可能传送速率的这些传送模式中的每个的最大可能补偿值,并且选择允许最大补偿值的传送模式。
下文描述用于解释公开的主题的各种方面的示例场景。假设例如LTE UL等上行链路传送具有1.08MHz传送带宽。也就是说,UE是传送器并且eNodeB是接收器。还假设UE具有至少两个传送天线使得表1的码书适用。此外,使PCk,n指示具有对应于表1码书的PMI(预编码矩阵指示器)n和秩k的预编码器,并且使SINRk,n和TPk,n分别指示对于预编码器PCk,n的有效SINR和对应的吞吐量。再进一步地,假设对于实际PUSCH的有效SINR和吞吐量对于表1中的不同预编码器计算如下:
Figure 2012800476553100002DEST_PATH_IMAGE011
在该示例中,未考虑实施天线选择的秩1预编码器PC1,4和PC1,5。这是因为它们总是具有比其他秩1预编码器PC1,0、PC1,1、PC1,2和PC1,3更小的有效SINR。还注意秩2预编码器PC2,0具有两个有效SINR,每个层一个SINR。在该示例中,PC1,3实际上具有最高吞吐量。
进一步假设SRS与PUSCH之间的增益不平衡使得存在9dB的增益增加。则SRS的有效SINR和对应的吞吐量计算如下:
所有的秩1预编码器经历了有效SINR同样都增加9dB。因为更高的增益还暗指更高的层间干扰水平,秩2预编码器经历略微小些的增加,并且常用的接收器(例如线性MMSE(最小均方误差)接收器)未完全消除层间干扰。
进行的重要观察是秩1预编码器PC1,0、PC1,1和PC1,3全部计算成具有相同的吞吐量,尽管它们的SINR不同也如此。观察到在表3中,具有4.392Mbps的吞吐量的MCS 28是可以选择的最高MCS。预编码器PC1,0、PC1,1和PC1,3满足对于MCS 28的最低要求的17.78 dB的SINR。因此,对全部三个预编码器计算的吞吐量将是相同的。
但在该示例中,实际上使对于PUSCH的吞吐量最大化的预编码器是PC1,3,如上文指示的。然而,因为SRS中的增益增加,三个秩1预编码器PC1,0、PC1,1和PC1,3全部计算成使吞吐量最大化。这证明基于SRS,选择PC1,3而不是PC1,0或PC1,1,这无法保证。也就是说,没有有效的方法来打破约束。
在常规模式自适应方法中,可以根据决策实现来选择具有最高MCS的任何预编码器。例如,对于所有可能的预编码器的吞吐量可按预定义顺序计算,例如从PC1,0到PC1,3并且以PC2,0结束。假设,为了搜索最大化吞吐量的预编码器,预编码器的吞吐量与之前计算的预编码器的最大吞吐量比较,并且仅在新近计算的吞吐量较大时更新最大吞吐量。在该情况下,接收器以选择预编码器PC1,0结束,其是实现最大吞吐量的第一预编码器(按搜索顺序)。如上文证明的,第一预编码器实际上不是最佳预编码器。
简单地说,如果基于SRS测量,多个预编码器达到最高MCS并且因此计算它们中的全部来实现最大吞吐量,没有保证选择使对于PUSCH的实际吞吐量最大化的预编码器的方法。从而,通过比较基于SRS测量计算的有效吞吐量选择MCS达不到目标。
在公开的主题的一个或多个非限制性方面中,比较有效SINR(其基于信道测量而计算)来代替比较有效吞吐量。选择使有效SINR最大化的传送模式。有很大可能性,所选择的传送模式也使数据信道的吞吐量最大化而不管不平衡变化。
在这些方面中,接收器可选择要由传送器使用的传送模式。在传送中,一个或多个层经由传送器处的一个或多个天线通过信道来传送。层可被看成限定传输流。传送模式可看作影响聚合吞吐量的任何传送器配置。这些包括预编码器、调度器和MU-MIMO。从而,预编码器选择可看作选择传送模式的示例。更一般地,传送模式的选择可以包括选择预编码器、调度、天线配置等的任何组合。
接收器可自适应选择对于传送器的传送模式。图2是图示接收器的示例的框图,例如图1中无线网络100的eNodeB 110,其构造成自适应选择对于传送器(例如UE 130)的传送模式。即,接收器110构造成进行传送自适应。
如看到的,接收器110包括信道测量单元210、SINR确定单元220、吞吐量确定单元230和模式选择单元240。该信道测量单元210构造成测量从传送器130传送的信号;SINR确定单元220构造成确定由信道测量单元210测量的信号的SINR;吞吐量确定单元230构造成确定无线信道上的一个或多个传送模式的吞吐量;并且模式选择单元240构造成选择对于传送器130的传送模式。接收器110的单元的另外的细节将结合用于进行传送模式自适应的示例方法的描述来提供。
图2是接收器110的逻辑表示。从而,信道测量单元210、SINR确定单元220、吞吐量确定单元230和模式选择单元240中的每个不必与其他单元中的每个物理分离。充分预想单元的任何组合可集成到单个物理装置内。此外,接收器单元中的每个可在多个物理部件中实现,这些多个物理部件操作地构造并且耦合于彼此来进行单元的相应功能。再进一步地,就单元中的一些共享共同特征方面来说,多个单元可共享共同部件。
尽管未明确示出,还预想接收器110整体上可以实现为组合硬件和软件部件。例如,接收器可包括设置成进行与单元关联的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如上文描述的那样可以是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处理器可执行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来执行功能的编程指令。这些编程指令还可以暂时性方式接收并且存储在接收器可访问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例如,可接收更新。
图3图示用于进行传送模式自适应的非限制性方法300。该方法300可在无线网络100的eNodeB 110(即,接收器)处或代表该eNodeB 110来进行。总体上,方法300如下。在步骤310中,从UE 130(即,传送器)无线传送的信号用于测量无线信道。在步骤320中,对于多个传送模式中的每个的一个或多个SINR基于无线信道测量而确定。在步骤330中,每个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基于一个或多个SINR而确定。在步骤340中,基于SINR确定是否存在多个候选传送模式,每个候选传送模式具有相同的最高聚合吞吐量。当存在多个候选传送模式时,则在步骤350中,基于候选传送模式的SINR来选择供传送器130使用的传送模式。当不存在多个候选传送模式时,则在步骤360中,选择具有最高聚合吞吐量的传送模式。
包括选择的传送模式的每个转换模式可以规定经由传送器处的一个或多个天线从传送器到一个或多个层的接收器的传送。总之,每个传送模式包括影响传送的聚合吞吐量的任何传送特性。每个传送模式(其包括选择的模式)包括预编码器,其可以规定通过传送器天线中的每个传送的每个层的散布权重。每个传送模式可以规定码字到层的映射。
方法300的步骤在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在方法的步骤310中,信道测量单元210基于从UE 130(即,传送器)传送的信号来测量无线信道。SRS是可以测量的信号的示例。SRS是由UE 130传送的已知信号。通过将已知的传送信号与实际的接收信号比较,eNodeB 110可以更好地估计eNodeB 110与UE 130之间的链路的特性。
然而,SRS不是可以测量的唯一信号。可以使用eNodeB 110对其在从UE 130传送时的特性事先有一些了解的任何信号。事先的了解结合接收时的信号的特性可以用于更准确地确定UE 130与eNodeB 110之间的无线电链路的特性。
事先的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出现。对于例如SRS等一些信号,传送时的特性被预先确定。对于其他信号,eNodeB 110或无线系统100的任何网络节点可指示UE 130以特定水平传送信号。还可存在其特性在统计上已知的信号。统计知识可通用地应用于某一类别(例如特定模型的所有UE),或可特定地应用于特定UE。因为仅统计知识可用于eNodeB,从UE传送的信号的数据部分(例如,LTE UL中的PUSCH)(其中传达实际数据信息)可以是一个示例。注意,在决策反馈均衡器的帮助下,信号的数据部分可以用作在传送时其特性为eNodeB完全所知的信号(与SRS相似)。
在步骤320中,SINR确定单元220基于由信道测量单元210进行的测量来确定对于多个传送模式中的每个的一个或多个SINR。图4是实施步骤320的示例过程的流程图。对于多个传送模式中的每个进行在图4中图示的过程的步骤。
在该步骤中以及在步骤330(在下文详细描述)中考虑的传送模式的数量可以根据情况而变化。例如,在具有2-TX UE和SC-FDMA的LTE UL中,可以存在可以考虑的七个传送模式,每个预编码器一个-秩1中的六个(PC1,0至PC1,5)和秩2(PC2,0)中的一个,如在表1中看到的。但如上文指示的,考虑的传送模式的数量可以通过从考虑中去除具有与天线选择关联的预编码器(PC1,4和PC1,5)的传送模式而减少,因为这些预编码器将具有比其他秩1预编码器更小的SINR。
在具有4-TX UE的LTE UL中可以考虑的传送模式的数量可以多达53个-秩1中的24个(PC1,0至PC1,23)、秩2中的16个(PC2,0至PC2,15)、秩3中的12个(PC3,0至PC3,11)以及秩4中的1个(PC4,0),如在表2中看到的。但再次,该数量可通过从考虑中消除其SINR将始终不大于至少一个其他传送模式的SINR传送模式而减少。注意,这些跟表1中的预编码器不一样。例如,与表1的码书关联的PC1,0跟与表2的码书关联的PC1,0不一样。
在步骤410中,SINR确定单元220基于测量的无线信道来确定传送模式的一个或多个SINR集。每个SINR集可看作其对应时间/频率/空间资源映射到单个码字(例如,LTE中的传输块)的SINR值的集。从而,每个SINR集可看作与码字关联,并且每个传送模式的SINR集的数量与在传送模式中规定的码字的数量相对应,即,等于在传送模式中规定的码字的数量。
每个SINR集具有一个或多个SINR值。每个SINR集的个体SINR值的数量与层到与SINR集关联的码字的映射有关,并且该数量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接入方案,例如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和OFDMA(正交频分多址)。例如在SC-FDMA中,SINR集中的SINR值的数量对应于映射到码字(其对应于SNIR集)的层的数量。在如在上文描述的场景中例示的具有2-TX UE的LTE UL的情况下,每个层映射到一个SINR集并且每个SINR集具有单个SINR值。然后对于具有表1中的码书的秩1预编码器(例如,PC1,0、PC1,1、PC1,2、PC1,3、PC1,4和PC1,5)的传送模式,具有一个SINR值的一个SINR集将对于每个传送模式而确定。对于具有秩2预编码器(例如,PC2,0)的传送模式,将确定两个SINR集,每个具有一个SINR值。
另一方面,在具有4-TX UE和SC-FDMA的LTE UL的情况下,下面的码字与层之间的映射是可能的。
·      一个码字,一个层(秩1)-具有一个SINR值的一个SINR集;
·      一个码字,两个层(秩2)-具有两个SINR值的一个SINR集(使用不太频繁);
·      两个码字,两个层(秩2)-每个具有一个SINR值的两个SINR集(使用更频繁);
·      两个码字,三个层(秩3)-具有两个SINR值的一个SINR集,具有一个SINR值的一个SINR集;以及
·      两个码字,四个层(秩4)-每个具有两个SINR值的两个SINR集。
在OFDMA中(例如在LTE DL中),每个SINR集中的SINR值的数量对应于映射到码字的层的副载波的数量。每个SINR值可看作在特定层的特定副载波处的假定接收质量的指示。注意,一个或多个层可以映射到OFDMA中的码字,并且可以存在在传送模式中规定的一个或多个码字。这暗指对于规定OFDMA中的传送的传送模式,SINR确定单元220将确定一个或多个SINR集并且将确定对于每个SINR集的多个SINR值。
应注意SC-FDMA和OFDMA不是预想的唯一接入方案。例如,CDMA(码分多址)还可以用作许多系统中的接入方案。与SC-FDMA类似,CDMA使用单载波波形;从而我们对于SC-FDMA所描述的传送模式自适应方案也能适用于CDMA。
在步骤420中,SINR确定单元220基于SINR集中的个体SINR值来确定每个SINR集的集SINR值。在其中在SINR集中仅存在一个SINR值的简单情况下,单个SINR值有效地变成集SINR值。
然而,当在SINR集中存在多个SINR值时,可处理集的个体SINR值来产生集SINR值。图10图示当在SINR集中存在多个SINR值时实现步骤420的示例过程的流程图。在图10中图示的步骤可以由SINR确定单元220进行。在步骤1010中,确定对于SINR集中的每个个体SINR值的等效容量值。在步骤1020中,对等效容量值求和。然后在步骤1030中,基于求和的容量值来确定集SINR值。
在应用图10的步骤的一个方面中,SINR集中的多个SINR值可根据下列方程转变成集SINR值:
Figure 2012800476553100002DEST_PATH_IMAGE013
在方程(1)中,
Figure 852870DEST_PATH_IMAGE014
代表集SINR值。在这里,假设在SINR集中存在K个SINR值并且
Figure 2012800476553100002DEST_PATH_IMAGE015
(k=0至K-1)代表SINR集中的每个SINR值,并且量
Figure 114087DEST_PATH_IMAGE016
代表对于每个SINR值的等效容量值。尽管在方程(1)中使用以2为底的计算,这不是限制。可使用其他底,例如底10。甚至自然对数“ln”和指数“e”可如在方程(2)中例示的那样使用。
Figure 2012800476553100002DEST_PATH_IMAGE017
在另一个方面中,集SINR值可表达为由每个SINR值所表示的载波的可靠性的平均数。例如,等效容量值可以是基于个体SINR值的定量可靠性测量并且可表达为
Figure 782965DEST_PATH_IMAGE018
。然后可根据下列方程计算集SINR值:
尽管在方程(3)中示出调和平均数,这不是限制。可使用其他平均数计算,例如算术或几何平均数。应注意在计算平均数时将以分贝表达的个体SINR值
Figure 586449DEST_PATH_IMAGE020
转变成真实的比率。
返回参考图3,步骤330中的吞吐量确定单元330基于SINR确定单元220所确定的SINR集来确定多个传送模式中的每个的聚合吞吐量。图5是实现步骤330的示例过程的流程图。还对于多个传送模式中的每个进行在图5中图示的过程的步骤。
在步骤510中,吞吐量确定单元230对于传送模式中的每个SINR集从多个MCS选择MCS。该MCS可从适合于传送模式的预编码器的MCS表(例如表3)选择。选择的MCS规定能适用于传送模式的SINR集的要求集SINR值。为了简单起见,选择的MCS的要求SINR集值将简单地称为“需要集值”。要求集值可以是对于MCS的最小SINR阈值。
从而,在步骤510中,吞吐量确定单元230选择集SINR值满足其要求集值的最高MCS。这必定暗指存在MCS的排序,例如在表3中图示的。该排序可基于一个或多个性能特性,例如吞吐量,其中更高的MCS具有更大的吞吐量。可以使用的其他性能特性包括误差率,例如BLER(误块率)和BER(误码率),其中更高的MCS具有更低的误差率。MCS还可基于多个性能特性的加权分数来排序。
在步骤520中,吞吐量确定单元230基于为集选择的对应MCS来确定每个SINR的集吞吐量。回想起在表3中,对于每个特定传送带宽(1.08或5MHz),存在对每个MCS规定的一个要求SINR值。此外,每个MCS与特定吞吐量关联。在步骤520中,吞吐量确定单元230确定作为对应SINR集的集吞吐量的选择MCS的吞吐量。然后在步骤530中,吞吐量确定单元230对传送模式的所有SINR集的集吞吐量求和,作为传送模式聚合吞吐量。
作为说明,对于在具有1.08MHz带宽的SC-FDMA中传送的2-TX传送器,解释在图4和5中对于与上文描述的场景中的秩1预编码器PC1,3和秩2预编码器PC2,0关联的传送模式所图示的步骤320和330。对于PC1,3,SINR确定单元220对传送模式确定具有22.1dB的一个SINR值的一个SINR集(步骤410),并且确定集SINR值也是22.1dB(步骤420)。吞吐量确定单元230然后从表3选择MCS 28(步骤510),确定4.392Mbps作为集吞吐量(步骤520),并且确定4.392Mbps也作为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步骤530)。
对于PC2,0,SINR确定单元220确定两个SINR集-具有4.3dB的一个SINR值的第一SINR集并且具有11.9dB的一个SINR值的第二SINR集(步骤410)。SINR确定单元220确定第一和第二集SINR值为4.3dB和11.9dB(步骤420)。吞吐量确定单元230选择MCS 12和22(步骤510),确定1.192Mbps和2.792Mbps作为第一和第二集吞吐量(步骤520),并且确定3.984Mbps作为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步骤530)。
在具有4-TX UE和SC-FDMA的LTE UL的情况下,层与码字之间的一个映射可能性是两个层可以映射到一个码字。在该实例中,SINR确定单元220确定具有两个SINR值的一个SINR集(步骤410)。在步骤420中,SINR确定单元220基于这两个SINR值来确定集SINR值。集SINR值可以根据在图10中图示的过程来确定。注意上文描述的方程(1)、(2)和(3)只是方程10的许多特定实现中的一些。计算的集SINR值可看作指示关联的码字的假定接收质量。集SINR值可以连同MCS表一起用于选择单个MCS,其由映射到码字的两个层使用。即,吞吐量确定单元230然后可以基于集SINR值从MCS表选择MCS(步骤510),从选择的MCS确定集吞吐量(步骤520),并且确定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步骤530)。MCS表可以与表3相同或可以是另一个表。
此外,在具有2-TX eNodeB和OFDMA的LTE DL的情况下,特定层的多个副载波映射到每个码字。在该实例中,SINR确定单元220对于在每个SINR集中具有多个SINR值(步骤410)的每个码字(其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确定一个SINR集。每个SINR集的SINR值的数量对应于映射到码字的层的副载波的数量。在步骤420中,SINR确定单元220确定SINR集的集SINR值。集SINR值确定可以根据图10(例如上文描述的方程(1)、(2)和(3))进行。吞吐量确定单元230然后对于每个集SINR值从MCS表选择MCS(步骤510),从选择的MCS确定集吞吐量(步骤520),并且确定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步骤530)。因为可以存在可用于数据信道的不同数量的资源元素,MCS表在该实例中可能与表3不同。
返回参考图3,在确定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后,然后在步骤340中,模式选择单元240确定是否存在具有相同的最高聚合吞吐量的多个传送模式。为了便于参考,具有最高聚合吞吐量的每个传送模式称为候选传送模式。例如在上文描述的示例场景中,具有预编码器PC1,0、PC1,1和PC1,3的传送模式将识别为候选传送模式。当存在多个候选传送模式时,然后在步骤350中,基于候选传送模式的SINR,模式选择单元240独自或结合SINR确定单元220或吞吐量确定单元230在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传送模式。
图6图示实施步骤350的示例过程的流程图。图6中的过程维持相对SINR排序。在过程的步骤610中,模式选择单元240确定对于每个候选传送模式的补偿值。该补偿值是可以从候选传送模式的集SINR值补偿并且仍维持相同最高吞吐量的最大值。当存在对传送模式确定的多个集SINR值时,相同的补偿值可应用于每个集SINR值。在步骤620中,模式选择单元240在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具有最高补偿值的候选传送模式作为选择的传送模式。
再次使用上文描述的示例场景并且假设支持4.392Mbps的传送速率需要有效SINR=17.8dB,则对于预编码器PC1,0、PC1,1和PC1,3的候选传送模式的补偿值分别是0.2dB、3.4dB和4.3dB。利用这些补偿值,全部三个预编码器可以维持4. 392Mbps传送速率。但因为PC1,3具有最大补偿值,将在图6中图示的过程下选择它。
在图6中图示的过程对于解析具有不同秩的传送模式之间的约束是有用的。考虑下列示例,其中上文描述的场景被略微修改。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1
注意,在该修改场景中,秩2预编码器PC2,0实现4.392Mbps的聚合吞吐量,并且从而连同预编码器PC1,0、PC1,1和PC1,3一起也是候选传送模式。但在这里,对于PC2,0的任何正补偿使它的聚合吞吐量下降到低于4.392Mbps。例如,对PC2,0应用1dB补偿导致
Figure 340778DEST_PATH_IMAGE022
从而导致3.952Mbps的聚合吞吐量。另一方面,PC1,3甚至用4.3dB补偿维持4.392Mbps的传送速率。从而PC1,3优于PC2,0并且将选择它。
在相反的极端处,在测量信号与数据信道之间可存在增益减小使得传送模式的集SINR值中没有一个甚至达到最低SINR要求。在该情形中,在步骤610中计算的补偿值将是负的。
图7图示实施步骤350来选择传送模式的另一个示例过程的流程图。与图6中的过程类似,维持相对SINR排序。在步骤710中,模式选择单元240将公共校正值应用于每个候选传送模式的集SINR值使得候选传送模式的校正集SINR值全部位于多个MCS的要求值范围内。然后在步骤720中,模式选择单元240选择候选传送模式,该候选传送模式的校正集SINR值映射到MCS使得选择的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在候选传送模式之间是最高的。这再次假设MCS基于吞吐量而排序。
在图7中图示的过程中,当多个传送模式达到最高MCS时,负校正值(正补偿)将添加到集SINR值,并且当多个传送模式达到最低MCS时,将添加正校正值(负补偿)。校正值可以以任何标度(例如dB标度)限定并且可以被预先确定或忙碌时适配。
图8图示选择传送模式的再另一个示例过程的流程图。在该过程中,候选传送模式的SINR集映射到信道容量。信道容量而不是MCS的使用可导致高估信道质量,并且从而导致不必要的重新传送。为了避免该情形,在多个传送模式达到最高聚合吞吐量时可以使用SINR到容量映射。即,在图8中图示的过程可以用于打破约束。
在步骤810中,吞吐量确定单元230基于集SINR值来确定每个候选传送模式的信道容量。这应该与将SINR直接映射到系统的MCS的常规自适应方法区分开。作为示例,每个SINR集的信道容量C可以通过方程确定并且可以对SINR集的容量求和。该方程中的SINR可以对应于集SINR值,如上文论述的。尽管提供以2为底的对数,这不是限制。可使用其他底,例如底10或自然对数。在步骤820中,模式选择单元240选择具有最高信道容量的候选传送模式作为选择的传送模式。
图9图示实施步骤350的再另外的示例过程。在该过程中,在步骤910中,SINR确定单元220基于候选传送模式的集SINR值来确定对于每个候选传送模式的单个有效SINR。在这里,单个有效SINR的计算可基于方程(1)、(2)和(3),所不同的是可以使用集SINR值。然后在步骤920中,模式选择单元240在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其单个有效SINR最高的候选传送模式。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每个候选传送模式使得存在一个SINR集并且在该SINR集中存在一个SINR值。然后在步骤320中确定的SINR集的SINR值是候选传送模式的有效单个SINR。在上文的示例场景中,具有PC1,3的传送模式将因为该预编码器的22.1dB的单个有效SINR在候选传送模式中最高而被选择。
返回参考图3,回想起当在步骤340中确定存在多个候选传送模式时进入步骤350。即,当在不同传送模式的吞吐量中存在约束时,进入步骤350。
另一方面,在没有约束(即,存在一个传送模式,其聚合吞吐量在传送模式之间是最佳的)时进入步骤360。使具有约束的可能性最小化的一个方法是在步骤330中基于集SINR值确定所有传送模式的信道容量-不只是候选传送模式。容量计算可以基于在上文关于图8使用的相同容量方程。
模式选择单元240将仍进行基于信道容量来确定是否存在多个候选传送模式的步骤340。在确定多个传送模式具有相同最高容量的不可能情况下,则模式选择单元240可进行如在图6-9中图示的模式选择过程中的任一个。但在另一个实现中,因为对于任何两个传送模式的信道容量不可能相同,并且在顶部处将存在约束甚至不太可能,模式选择单元240可直接行进到步骤360来选择具有最高聚合吞吐量的传送模式,即,选择具有最高信道容量的传送模式。
尽管这可导致避免可能有用的约束,它还可以导致高估不希望的信道质量。从而,应考虑这样的折衷的优势和劣势。
尽管未在图中示出,用于使约束出现最小化的另一个方法是将一些较高/较低MCS水平添加到常规SINR到MCS映射。这些额外的MCS水平有助于减轻具有使吞吐量最大化的多个传送模式的可能性。我们应添加多少MCS水平取决于应应对多少增益增加/减小:增益增加/减小越多,需要越多的MCS水平。
注意传送模式可以规定预编码器。在一个实施例中,预编码器规定要由UE 130使用用于将信息传送到eNodeB 110的预编码器矩阵。为了减少UE 130与eNodeB 110之间的信令开销,eNodeB 110可规定对于UE 130的秩和矩阵索引,并且UE 130选择复数个预先确定的预编码器矩阵中的一个。
除预编码器外,传送模式可规定空间分集与复用之间的传送方案切换。传送模式还可规定调度方案切换。示例包括频率选择的切换和MU-MIMO(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
应该注意尽管图示的示例指示eNodeB 110确定要由UE 130使用的传送模式(基于这两个之间的无线信道的测量),情形可逆转。也就是说,eNodeB 110可以起到下行链路传送上的传送器的作用并且UE 130可以起到提供反馈给eNodeB 110来影响eNodeB 110将使用哪个传送模式的接收器的作用。因为eNodeB 110大体上未绑定到UE 130所选择的传送模式,在该实例中使用术语影响。 
本发明的若干优势中的一个是选择使实际吞吐量最大化的传送模式的可能性通过常规模式自适应方法而大大提高。从而,预期发明性传送模式自适应的使用将导致相对于常规方法的提高的性能。
尽管上文的描述包含许多特异性,这些不应解释为限制公开的主题的范围而仅解释为提供目前优选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的说明。因此,将意识到公开的主题的范围完全包含可对于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变得明显的其他实施例,并且范围因此不受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所知的上文描述的优选实施例的元件的所有结构和功能等同物通过引用而明确并入本文并且规定由此被包含。此外,装置或方法不必解决本文描述或试图要由本技术解决的每一个问题,它要被包含在此。

Claims (27)

1.一种用于在无线网络(100)的接收器(110)处进行的传送模式自适应的方法(300),所述方法(300)包括:
基于从传送器(130)传送的信号来测量(310)无线信道;
基于无线信道测量来确定(320)对于多个传送模式中的每个传送模式的一个或多个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基于传送模式的一个或多个SINR确定(330)每个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
确定(340)是否存在多个候选传送模式以用于通过所述无线信道的传送,每个候选传送模式在所述多个传送模式之间具有相同的确定的最高聚合吞吐量;以及
在确定存在多个候选传送模式时基于所述候选传送模式的一个或多个SINR从所述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350)传送模式以供所述传送器(130)使用,
其中每个传送模式规定一个或多个参数以用于经由所述传送器(130)处的一个或多个天线从所述传送器(130)到一个或多个层的接收器(110)的传送,并且规定码字到层的映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300),其中基于所述无线测量来确定(320)对于每个传送模式的一个或多个SINR的步骤包括对每个传送模式进行:
基于所述无线信道测量来确定(410)所述传送模式的一个或多个SINR集,每个SINR集包括一个或多个SINR值,其中该传送模式的SINR集的数量等于码字的数量并且其中每个SINR集中的SINR值的数量基于层到与该SINR集关联的码字的映射;以及
基于该SINR集的SINR值来确定(420)对于所述传送模式的每个SINR集的集SINR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300),其中基于该SINR集的SINR值来确定(420)对于该传送模式的每个SINR集的集SINR值的步骤包括:
确定(1010)对于该SINR集中的每个SINR值的等效容量值;
对所述等效容量值求和(1020);以及
基于求和的等效容量值来确定(1030)该SINR集的集SINR值。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300),其中基于该传送模式的一个或多个SINR来确定(330)每个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的步骤包括对每个传送模式进行:
基于该SINR集的集SINR值从排序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组选择(510)对于该传送模式的每个SINR集的MCS,其中每个MCS规定要求集值并且为该SINR集选择的MCS在所述排序的MCS组中是该SINR集的集SINR值满足其要求集值的最高MCS;
基于为该SINR集选择的MCS来确定(520)每个SINR集的集吞吐量;以及
对该传送模式的所有SINR集的集吞吐量求和(530)作为该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300),其中在所述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350)所述传送模式的步骤包括:
确定(610)对于每个候选传送模式的补偿值,所述补偿值是可以从该候选传送模式的每个SINR集的集SINR值补偿并且仍维持相同最高聚合吞吐量的最大值;以及
在所述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620)具有最高补偿值的候选传送模式。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300),其中从所述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350)所述传送模式的步骤包括: 将公共校正值应用(710)于每个候选传送模式的集SINR值使得校正的集SINR值位于多个MCS的要求值的范围内;以及
选择(720)候选传送模式,所述候选传送模式的校正集SINR集映射到所述MCS,使得选择的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在所述候选传送模式之间是最高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300),其中在所述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350)作为选择的传送模式的步骤包括:
基于该候选传送模式的集SINR值来确定(810)每个候选传送模式的信道容量;以及
在所述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820)具有最高信道容量的候选传送模式。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300),其中当确定存在多个候选传送模式时从所述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350)所述传送模式以供所述传送器(130)使用的步骤包括:
基于该候选传送模式的集SINR值来确定(910)对于每个候选传送模式的单个有效SINR;以及
在所述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920)其单个有效SINR最高的候选传送模式。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300),
其中基于该传送模式的SINR来确定(330)每个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的步骤包括基于该传送模式的一个或多个集SINR值来确定每个传送模式的信道容量,并且
其中所述方法(300)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多个传送模式之中选择(360)其信道容量最高的传送模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300),其中每个码字对应于传输块。
11.一种无线网络(100)的接收器(110),其构造成进行传送模式自适应,所述接收器(110)包括:
信道测量单元(210),其构造成基于从传送器(130)传送的信号测量无线信道;
SINR确定单元(220),其构造成基于无线信道测量确定对于多个传送模式中的每个传送模式的一个或多个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吞吐量确定单元(230),其构造成基于该传送模式的一个或多个SINR确定每个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和
模式选择单元(240),其构造成:
确定是否存在多个候选传送模式用于通过所述无线信道的传送,每个候选传送模式在所述多个传送模式之间具有相同的确定的最高聚合吞吐量,以及
在确定存在所述多个候选传送模式时基于所述候选传送模式的一个或多个SINR从所述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传送模式以供所述传送器(130)使用,
其中每个传送模式规定一个或多个参数用于经由所述传送器(130)处的一个或多个天线从所述传送器(130)到一个或多个层的接收器(110)的传送,并且规定码字到层的映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收器(110),其中所述SINR确定单元(220)构造成:
基于所述无线信道测量来确定每个传送模式的一个或多个SINR集,每个SINR集包括一个或多个SINR值,其中该传送模式的SINR集的数量等于要在该传送模式中传送的码字的数量并且其中每个SINR集中的SINR值的数量基于层到与该SINR集关联的码字的映射;以及
基于该SINR集的SINR值来确定对于该传送模式的每个SINR集的集SINR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器(110),其中所述SINR确定单元(220)构造成:
确定对于该SINR集中的每个SINR值的等效容量值;
对所述等效容量值求和;以及
基于求和的等效容量值来确定该SINR集的集SINR值。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器(110),其中所述吞吐量确定单元(230)构造成:
基于该SINR集的集SINR值从排序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组选择对于该传送模式的每个SINR集的MCS,其中每个MCS规定要求集值并且选择的MCS是该SINR集的集SINR值满足其要求集值的最高MCS;
基于为该SINR集选择的MCS来确定每个SINR集的集吞吐量;以及
对该传送模式的所有SINR集的集吞吐量求和来确定该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器(110),其中所述模式选择单元(240)构造成:
确定对于每个候选传送模式的补偿值,所述补偿值是可以从该候选传送模式的每个SINR集的集SINR值补偿并且仍维持相同最高聚合吞吐量的最大值;以及
在所述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具有最高补偿值的候选传送模式。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器(110),其中所述模式选择单元(240)构造成:
将公共校正值应用于每个候选传送模式的集SINR值使得校正的集SINR值位于多个MCS的要求值的范围内;以及
选择候选传送模式,所述候选传送模式的校正集SINR集映射到所述MCS,使得选择的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在所述候选传送模式之间是最高的。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器(110),其中所述模式选择单元(240)构造成:
基于该候选传送模式的集SINR值来确定每个候选传送模式的信道容量;以及
在所述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具有最高信道容量的候选传送模式。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器(110),
其中所述SINR确定单元构造成基于该候选传送模式的集SINR值来确定对于每个候选传送模式的单个有效SINR;并且
其中所述模式选择单元构造成在所述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其单个有效SINR最高的候选传送模式。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器(110),
其中所述吞吐量确定单元构造成基于该传送模式的集SINR值来确定每个传送模式的信道容量,并且
其中所述模式选择单元构造成在所述多个传送模式之中选择具有最高信道容量的候选传送模式。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收器(110),其中每个码字对应于传输块。
21.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将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存储在其中,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促使计算机进行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300)。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300),其中所述传送模式额外规定以下中的一个或两个:
空间分集与复用之间的传送方案切换,以及
调度方案切换,其包括频率选择的调度和MU-MIMO。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300),其中在测量(320)所述无线信道的步骤中,从所述传送器(130)传送的信号是其在传送时的特性在所述接收器(110)处是事先已知的信号。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300),其中从所述传送器传送的信号是以下中的一个:
参考信号,
其特性在统计上已知的信号,以及
数据信号,其特性通过决策反馈分析器提供的辅助来确定。
2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收器(110),其中所述传送模式额外规定以下中的一个或两个:
空间分集与复用之间的传送方案切换,以及
调度方案切换,其包括频率选择的调度和MU-MIMO。
2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收器(110),其中所述测量单元(210)构造成基于从所述传送器(130)传送的信号来测量所述无线信道,所述信号在传送时的特性是事先已知的。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接收器(110),其中从所述传送器传送的信号是以下中的一个:
参考信号,
其特性在统计上已知的信号,以及
数据信号,其特性通过决策反馈分析器提供的辅助来确定。
CN201280047655.3A 2011-07-29 2012-07-25 无线网络中的传送模式自适应 Pending CN1038911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194772 2011-07-29
US13/194,772 US8743988B2 (en) 2011-07-29 2011-07-29 Transmission mode adapt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PCT/IB2012/053806 WO2013017997A1 (en) 2011-07-29 2012-07-25 Transmission mode adapt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1193A true CN103891193A (zh) 2014-06-25

Family

ID=46852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7655.3A Pending CN103891193A (zh) 2011-07-29 2012-07-25 无线网络中的传送模式自适应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43988B2 (zh)
EP (1) EP2737651B1 (zh)
CN (1) CN103891193A (zh)
WO (1) WO201301799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52216A (zh) * 2015-05-11 2018-03-2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波束成形的波束训练的系统和方法
WO2022099560A1 (zh) * 2020-11-12 2022-05-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43988B2 (en) 2011-07-29 2014-06-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ssion mode adapt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514079B2 (en) * 2012-09-28 2016-12-06 Intel Corporation Using adaptive channel selection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wireless docking
EP3493631B1 (en) * 2012-11-28 2022-11-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117024B1 (ko) * 2012-11-28 2020-06-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363686B2 (en) 2012-12-06 2016-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unified rate adaptation for SU-BF and MU-MIMO operation
US10390349B2 (en) 2014-03-25 2019-08-20 Lg Electronics Inc. 256 QAM-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thereof
US20170006480A1 (en) * 2015-07-01 2017-0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Heterogeneous multi-user group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6376016A (zh) * 2015-07-20 2017-02-0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传输模式间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7054137A1 (zh) * 2015-09-29 2017-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数据传输方案的方法和设备
KR102391724B1 (ko) 2015-12-18 2022-04-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직교 다중 접속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WO2017142551A1 (en) * 2016-02-19 2017-08-24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Mu-mimo group assignment
WO2017192070A1 (en) * 2016-05-02 2017-11-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radio resources
WO2018127998A1 (ja) 2017-01-06 2018-07-12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JP7099391B2 (ja) * 2019-04-02 2022-07-1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特性評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特性評価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3860A (zh) * 2002-09-30 2005-11-30 阿雷伊通讯有限公司 传输链路适配
US20060285605A1 (en) * 2005-06-16 2006-1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ing and modulation for multiple data stream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30479A (zh) * 2007-06-20 2008-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多输入多输出传输及码本编码的方法
CN101578776A (zh) * 2007-01-09 2009-11-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mimo传输的cqi报告
CN101944942A (zh) * 2010-08-10 2011-01-1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低复杂度自适应传输的多天线传输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2035B2 (en) * 2000-09-19 2004-10-05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dynamically optimizing a transmission mode of wirelessly transmitted information
US7197084B2 (en) 2002-03-27 2007-03-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coding for a multipath channel in a MIMO system
KR100517237B1 (ko) 2002-12-09 2005-09-2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채널품질 추정과 링크적응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7885228B2 (en) 2003-03-20 2011-0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mode selection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48256B2 (en) 2004-07-21 2015-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rformance based rank prediction for MIMO design
US7567621B2 (en) 2004-07-21 2009-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pacity based rank prediction for MIMO design
US7466749B2 (en) * 2005-05-12 2008-1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selection with margin sharing
US7428269B2 (en) 2005-06-01 2008-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QI and rank prediction for list sphere decoding and ML MIMO receivers
WO2006138622A2 (en) 2005-06-16 2006-1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gotiated channel information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70165738A1 (en) 2005-10-27 2007-07-19 Barriac Gwendolyn 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oding for a mimo system
US7949318B2 (en) * 2007-02-05 2011-05-24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Multi-rank beamforming preco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KR20070108304A (ko) 2005-10-31 2007-11-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송수신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품질 정보 송수신방법 및 장치
US7680206B2 (en) * 2006-01-31 2010-03-16 Beceem Communications Inc. Selecting modulation and coding level and spatial rate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omain modulation systems
US8914015B2 (en) 2006-03-20 2014-1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ouping of users for MIMO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DE602006011514D1 (de) 2006-06-20 2010-02-11 Huawei Tech Co Ltd Verfahren zum reduzieren des rückmeldeinformations-overhead in vorcodiertren mimo-ofdm-systemen
WO2008066468A2 (en) 2006-11-30 2008-06-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selection of mimo transmission mode
US8059733B2 (en) 2006-12-20 2011-11-15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Multi-user downlink linear MIMO precoding systems
CN101232356A (zh) 2007-01-24 2008-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Mimo系统中的预编码方法、系统和装置
KR101314611B1 (ko) 2007-01-30 2013-10-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주파수 선택성에 따른 mcs 인덱스 선택 방법, 장치, 및이를 위한 통신 시스템
US7995671B2 (en) 2007-02-09 2011-08-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transmission with rank-dependent precoding
US7826489B2 (en) 2007-03-23 2010-1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estimation of selective channels in an OFDMA system with dedicated pilot tones
KR100986938B1 (ko) 2007-04-26 2010-10-12 재단법인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재단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시스템의 부분 적응 송신 장치 및 방법
EP2073471A1 (en) 2007-12-20 2009-06-24 Sony Corporation Improved selection criterion for quantized precoded spatial multiplexing MIMO
US20100284359A1 (en) 2007-12-28 2010-11-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ownlink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099185B1 (en) 2008-01-29 2017-07-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hannel estimation in a terminal of an OFDM-based,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855257B2 (en) 2008-02-11 2014-10-07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Adaptation techniques in MIMO
US20090238086A1 (en) * 2008-03-19 2009-09-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nk Dependent CQI Back-Off
TWI514805B (zh) 2008-07-02 2015-12-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多輸入多輸出通訊排序及預編碼矩陣測量及報告方法及裝置
US9001777B2 (en) 2009-03-17 2015-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inform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879602B2 (en) 2009-07-24 2014-11-04 At&T Mobility Ii Llc Asymmetrical receiver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743988B2 (en) 2011-07-29 2014-06-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ssion mode adapt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3860A (zh) * 2002-09-30 2005-11-30 阿雷伊通讯有限公司 传输链路适配
US20060285605A1 (en) * 2005-06-16 2006-1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ing and modulation for multiple data stream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578776A (zh) * 2007-01-09 2009-11-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mimo传输的cqi报告
CN101330479A (zh) * 2007-06-20 2008-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多输入多输出传输及码本编码的方法
CN101944942A (zh) * 2010-08-10 2011-01-1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低复杂度自适应传输的多天线传输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52216A (zh) * 2015-05-11 2018-03-2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波束成形的波束训练的系统和方法
WO2022099560A1 (zh) * 2020-11-12 2022-05-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28309A1 (en) 2013-01-31
EP2737651A1 (en) 2014-06-04
EP2737651B1 (en) 2017-09-06
US8743988B2 (en) 2014-06-03
WO2013017997A1 (en) 2013-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1193A (zh) 无线网络中的传送模式自适应
US10848226B2 (en) Multi-hypothesis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feedback
EP2377281B1 (en) Precoding with reduced feedback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on the downlink
US9444526B2 (en) Techniques for quantization adaptation in cooperative signal communication
EP2417780A1 (en) Improved feedback strategies for multi-user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1018732B2 (en) Reporting of radio channel quality
WO2009084921A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using collaborative mimo scheme
WO2010126784A1 (en) Method for multi-antenna uplink transmission
CN101399589A (zh) 一种多天线导频映射方法
EP2478723B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using compressed feedback information
CN103999513A (zh) 用于mu-mimo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CN103348603A (zh) 用于优化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3222202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8496396A (zh) 无线设备、网络节点及由无线设备和网络节点执行的用于彼此通信的方法
CN105075161A (zh) 移动站、基站和通信控制方法
US9112755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2916762A (zh) 用于对预编码信号进行解码的方法和设备
CN103141035A (zh) 用于通信系统中极化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EP2865103B1 (en)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signal rank determination
JP5557941B1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伝送システム
WO2010081552A1 (en) Transmitting a first and a second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network elements
US9232530B2 (en) Managing a radio transmission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user equipment
KR20110047244A (ko) 무선통신장치 및 무선통신방법
JP5777123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伝送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